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班主任德育论文

小学班主任德育论文

小学班主任德育论文
小学班主任德育论文

小学班主任德育论文

教育人要从小抓起。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发育滋长,使他们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勇于献身的一代新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这关键是靠人的培养。一年来,我根据学校政教处和少先队大队部的教育工作计划,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和以“亲、勤”二字为突破口的系列教育活动,收到显著成效。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三四年的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学后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师、年级同志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以“亲”为主,以“勤”为辅。

“亲”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一个好的班主任,他不会动辄发怒,而会耐心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或行为时,他能观察入微,及时地与学生谈心并帮助解决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他能“扶”起学生,鼓励其树立坚定的意志和信心。学生只有得到班主任的爱,才会向班主任倾吐自己的真情,特别是班中的“后进生”,他们最容易产生自卑感,班主任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爱,必然会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

“勤”即工作要勤恳。班主任要带好几十个学生,就必须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主要应做到“五勤”即: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勤家访、勤谈心。勤观察指的是不论上课或下课,注意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掌握他们思想的动向,以便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防于未然。勤动脑指的是学生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你得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同学关系,家庭状况或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找出一个适合于这个学生的方法,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使他不至于在学习和思想上掉队。勤动手指的是学生在具体工作中,不会或做得不好的时候,老师要亲自手把手的教学生,帮助他们干好每一项工作,让他们从不会到会。勤家访指的是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可以通过或亲自到学生家里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这要花去老师很多时间,但却能防止学生出现意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勤谈心指的是平时多与学生交流,把学生当朋友,推心置腹地与学生谈话,谈谈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最后还要勤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已经不是那种五分加绵羊的类型,听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歌星,明星,游戏机,电脑,商务,网络,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因此,要把握学生的脉搏,必需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才不会遇到问题不知所措,一筹莫展。

第三、大胆管理,严格纪律。

应经常在班里讲解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坚持多表扬、公开场合少点名批评。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不能放纵学生,要下一定力量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对生病的学生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让他感到温暖。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往往较好。此外,要知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学生也了解、熟悉班主任,二者之间就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此,也就能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若本班与其他班级之间有矛盾时,班主任要妥善处理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综上所述,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要实施素质教育,班主任的教育管理首当其冲,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认真做到“亲、勤”;认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材。

小学班主任德育论文

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一个"创造之人"。小学思品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在小学德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努力改革思品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之趋、刻不容缓。于是我在重视继承思品课传统的同时,注意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思品课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教改实验的探索。

一、"抓纲务本",按时代要求,扣学科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容。

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之一在于教育目标的不同。小学思品课是让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

本学科以"五爱"为基本容,着重培养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指导行为,使学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较之以传统的思品教育来说,"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注重能力"这本身就突出了思品课教学既重视知识积累,强调知识结构,还体现了其强调培养能力、强调教师要重视据大纲要求,扣教材本身,从思品教育的整体性、阶段性等多角度全面统一考虑教学目标,从而在思品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

例如:低段教材《今日事今日毕》要重视启发学生从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动物们在山羊老师处学习的不同态度及结果的故事中懂得今天的事今做的道理,从而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中段《什么是勇敢》要透过文字、结合图画的理解,教会学生分析懂得勇敢与逞强的区别,激励学生向真正的勇敢的人学习。高段《给小燕的回信》则应让学生在古今中外众多感人至深的尊师故事中去体验,激发情感的共鸣,从而深切体会到老师的崇高而伟大,他们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由于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制订好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五爱"的思想情感和小主人的责任感得以激发,学生乐于学习这门课程,体现了学生变机械接受、机械模

仿式的学习为接受与发现有机统一的创造性的学习。

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志趣和创造能力。

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一还表现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不同之上。实践证明: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深教学活动结构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一堂课总离不开开课、行课、结束三大环节。结合思品课明理、激情、导行的要求,我通常在思品课中安排新课引入、学文明理、指导行为、总结谈话四大环节。在教学中又注意了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导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具体地说,即是:

A:以景入情,引入课堂。

教学过采用配乐、角色朗读、质疑、谜语、儿歌、启发谈话等生动的形式,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例如《讲信用》一课中,我在开始设置了一请故事大王来讲故事的情节,学生情绪高涨。可急转直下,故事大王失约未来,师生一阵失望。就在这一起一伏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讲信用给别人带来的不快,为后面的学习铺下了感情基础。

B:以情载理,情理交融。

思品课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教学中我总是注意把握好"学文明理"这一重头戏,以激情作为载体,紧扣教材,突出学科性,讲究准确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实效性,丝丝如扣进行分析,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对于芳错误这一部分,我紧紧抓住其心情变化为线索,带领学生分析理清了他犯错误的思想基础,紧接着扣住芳的心活动要学生设身处地体验芳的心情感及思想活动,最后泻染芳承认错误后受到大家的赞扬的情景。学生边分析、边体会,最终发出了"承认错误是一件了不起的光彩的事"的结论,真可谓水到渠成,至今还今学生记忆犹新。

C:以情导行,深化情感。

思品课中学文是手段,激情是载体,导行才是目的。如何把握好导行这一"落脚点"至关重要。在教学中除了考虑课堂情感的延续处,感情的化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容忽视。因此,我总是顺势而为,重视导行与学文的有机衔接,充分重视每个具体事例(包括想和做练习)的情景性,层次性以及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来调动学生情感,重视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去思考、解决问题并形成能力。例如《在不隐瞒错误》教学中,学生对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有一定认识后,我考虑补充了如何对待同学错误的练习,同样把它设置在文中芳同的班上,利用前面铺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怎样才能做到不隐瞒错误这一正确观点。

D:表达激励,结束全文。

对全文的总结既是一堂完整好课的需要,更是思品课学生道德观念确认的需要。"化龙点睛"的结束语不仅能深化学生的认识,而且能因势利导,表达教师的激励、期待和良好祝愿,它同时是指导行为的有效方式。在《讲信用》一文结束时,我回扣开题,让学生再资助分析故事大王的错误,概述巩固了观点,提出希

望。我的结束是这样的:

师:老师希望你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做讲信用的好孩子,长大成为言而有信的好公民,好吗?

生:好!

师:你们答应老师就该怎样做?

生:讲信用!(指:课题板书)

师:好!老师相信你们。

三言二语,言简意咳,既是希望,更是对学生的鼓励和信任。"激励是创造的灵魂",这样的课堂结束语才具有其深层次的力度。

2、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创造性思维的大家庭中,发散思维可谓是天之骄子,因为人们大部创造性设想都是通过发散思维得到的。在思品教学中,注意"抓纲务本",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处理好文、文外的联想分析,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点。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在处理教材"芳回到家里,心情乱极了"一节时,教师提出了"请同学们帮芳分析一下,此时她可能面临着哪几种选择,后果怎样?"一石激直千层浪,学生兴趣高涨,展开了思维的翅膀,这为后文芳作出唯一正确的选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为学生提供"创造大舞台"。

善于发掘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不断取得最进的支撑点,是创造活动取得成功的艺术。和谐、宽松、信息畅通、恰如其分的奖励,尤其是富于挑战的环境,对创造最为有利。基于这样的考虑,结合我校中高段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教学中,我注意把导行这一环节作为学生喜欢的"辩析讨论会"的形式出现,一改过去教师把持课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组织课堂。

由"小主持人"带领同学们运用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能力。而作为小主持人,本身的荣誉、锻炼的机会、竞争的动力,都促使学生尽其所能,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特别是讨论会中的"创造天地栏目",学生自由地通过朗诵、表演、讨论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本课观点的理解和运用。实践证明,这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真可谓一举多得,在思品课创造教育的实施上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在思品课中实施创造教育"这一小小的实验课题是在学校"培养创造志趣和能力为特色的小学教育整改实验"成果大树上结出的一朵小花,实验还处于探索阶段。我愿为这朵小花越开越艳而辛勤耕耘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才能形成。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

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的艰巨。为加强班级德育工作,本学期我班德育工作认真按计划进行。开学初,利用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认真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双十教育》等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法制,思想品德,环境文明礼貌等教育,使学生从开学起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除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行为规教育,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如:

一、抓常规训练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

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为人师表,率先垂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

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有的学生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

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这个班,后进生的人数挺多。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可我却乐在其中。我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当我看到自己带的班级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地向前发展

时,当我看到每一名学生学有所成时,所有的辛苦与汗水都化作一股甘泉流淌于心涧,且瞬时又化为强大的动力,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小学科学课中的德育教育科学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从科学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科学本身,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教育促进人的发展,这既包括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也包括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科学课堂中,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成为现代化的高素质的小学生。下面

谈谈在科学课中我们应该渗透哪些方面的德育容。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中的德育教育之一。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精选活动容和组织形式,以求得给学生最大的发展。比如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遵循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原则对教材进行设计,从课到课外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有利于探究的活动。教师要在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行为过程中,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和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爱科学、学科学,并为之而奋斗。二、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把“知识点”和“德育点”结合起来,二者同步进行。例如指导学生认识我国古代在研究地震科学方面的成就时,让学生解了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并知道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在讲《磁铁》、《纸》、《鞭炮》等课时,向学生说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都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有的发明早于世界其它国家几千年,这些都能使学生产生爱国主义思

想。再者通过讲述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建国后矿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我们国家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学习《地球的形状》时,讲述利伟的太空环球飞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教育学生从小立志报效祖国。三、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科学课容的多样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进行科学自然观的启蒙教育。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天体的运动、动物的进化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地层、火山地震的成因,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运动的;教学有关水、空气、动物、植物等知识,让学生感知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通过指导学生做各种观察记录,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永恒变化着,变化是有规律的;讲《有趣的食物联系》、《保持水土》等容时,向学生揭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使学生认识到人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保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四、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科学课的教学中,要通过大量的观察与实验,造成一个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德育环境。教师要抓住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例如学习人对宇宙的探索、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等经历了从猜想到实践再到精细观察的过程,并且起初人们只能用肉眼观察太空,后来,望远镜的出现让人们看得更远,到今天我们用更先进的设备已经能看到很远的宇宙空间。这些都是人们勇于探究的结果。再如通过学习生物的启示,知道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经过思考设计创造出许多发明、创造,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许多便利。这一切

都使学生从小养成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授课容通过开展小种植、小养殖、小观察,通过一个个小猜想、小实验,通过欣赏天文奇观,地理变化、祖国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引导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去探索科学的奥妙。五、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现在,很多人都不怎么爱环境。例如: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乱砍滥伐、工厂排出的废气、汽车排出的尾气等等都是危害环境的行为。因此我们要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学习《保持水土》》时,学生通过水、土、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到:植树种草绿化荒山是保持水土、避免水土流失的好办法,从而积极投入到植树造林的活动中,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做一点力量。再如学习《空气的成分》时,通过讲述现在空气污染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学生都已知道不爱护环境及给地球带来了麻烦,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了避免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并且向大人和有关单位发出倡议:让我们人人都来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六、培养学生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好品质。

在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分配到一个个的小组中进行探究活动,每个人要与同伴进行协商、合作,集中集体智慧完成任务,在这种环境氛围里学习,就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这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必需的素养。

七、通过人体知识向学生进行卫生保健教育小学阶

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学生进行卫生保健教育,也是十分很重要的。例如通过学习人体的各种器官,让学生懂得各种器官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各种器官。通过学习人的生长发育,使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因此,使学生在进入青春期时做好一切心理的准备,更加注意青春期的保健。总之,在科学课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很重要的。

自古以来在教学中都遵循着“文道结合”的原则,小学科学课也不例外。在《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中亦明确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科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的科学课三维目标“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非常明确的提出了要在科学课中渗透思想教育。可见,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在我们小学的科学教学应该渗透德育,使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一、在教材中挖掘,伺机渗透德育

教材是落实科学教育的重要载体,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含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体现的德育价值,为课堂教学伺机渗透德育做好准备。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单元时,“土壤”有其深刻的涵,有的称之为“万物之

母”,有的称之为“黑金”等等。虽然这些表述对科学来说是缺乏理性的,但是在这些称呼的背后表达的是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土壤的事实,表达出人类对它的崇敬之情。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我从诗歌《土地啊,母亲》入手酝酿学生的情感,既为学生后续研究土壤打下情感的铺垫,又激发了学生对土地的热爱与珍惜之情。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白色污染、工业污染等已经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发展,这些问题也牵涉到了本课学生的研究对象——土壤。于是,我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出示了一组土壤被污染、侵蚀的图片。触目惊心的图片给学生带来了心灵的震撼,顺应课题又渗透了环境保护教育,一方面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也是从一个侧面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双面性,逐步让他们正确认识与理解科学。在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要求我们对教学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能不动神色地渗透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同时也体验到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品德也得以升华,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二、在活动中经历,丰富情感体验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道德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讲就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我们进行德育工作时,强化学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科学》教学由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

组成,这些探究活动不仅是我们进行科学教育的载体,也为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提供了载体。如教学活动中,有些探究活动跨越的时间相对较长,学生往往难以坚持到活动的结束就半途而废了,这也牵涉到培养学生意志力和坚持性的问题。如三年级《凤仙花》一课,我带领孩子们在校园的空地上种上凤仙花,并要求各组坚持每天做观察与记录,开始几天孩子们都很有兴趣,可是几天过去了,同学们的兴趣逐渐消退,前往观察的同学越来越少,各组长也开始抱怨成员不负责任。到了后来,有些小组干脆停止了观察,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五位女生。为了挽回损失,我精心帮助这五位同学整理观察记录、观察日记,制作精美的展示卡片,特地为他们举办了一个“凤仙花观察成果”发布会。这不仅让这五位同学体验到了成功,也让其他小组羡慕不已,后悔自己没有坚持下来。这种“成功”或者“后悔”的体验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让大家明白“成功贵在坚持”的人生道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经历各种有安全保障的体验,这种体验能给学生真实的感受,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提升,在这过程中受到相应的教育。为了培养学生在试验中的安全意识,我就曾经故意导演了一幕酒精灯打翻在桌子上着火后用湿毛巾灭火的场景,当时的情景让所有的学生都吓呆了,但这种体验对学生来说是深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正如瓦西留克说的那样:“人,永远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才能体验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产生危机的那些生活环境和变化。谁也不可能代替他这样做,就像最有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代替自己的学生去理解所讲的容一样”。因此,我们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重让学生获得真

实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到遵守规则、遵守公德、与人合作、保护环境、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等方面的重要性,这对他们今后的行为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在“评价”中导向,促使自我反思

评价是我们进行课堂调控的常用手段,其具有许多功能,其中就包括了导向功能。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促进学生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例如,我们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的学生不愿合作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虽然扰乱了学生的探究,但也为我们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方面提供了机会。我在一次课堂教学时,分组实验进行不久,有一个小组就出现了成员相互“顶牛”的情况。当时采用批评手段压制学生,无疑是火上浇油,效果适得其反;如果采用说服的方法,课堂上时间又不允许。我灵机一动,对他们说:老师发现他们的操作很有创意,等一会儿准备让他们小组上台展示。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们转移了注意力,摒弃前嫌重新携手合作。上台展示后,我给他们抛出一个问题:你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这里既肯定了学生们取得了成功,也包含着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意图。一个学生不好意思地说:“合作万岁!”另一个接着说“谦让万岁!”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体验到与人合作重要性,也获得了一些与人相处的方法,无需老师告诉他们什么了。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运用适当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导向,往往能做到教育而无痕。如“你们观察真仔细,这么细微之处都发现了!”言下

之意是说我们观察要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地方;还用到“如果你们能……,就可以……”的句式进行评价,“如果”后面可以连接相关导向的容,像这样的评价在我们的教学活动还有很多。利用了评价的导向功能,将德育目标融入其中,让学生产生积极的体验,可以避免课堂上纯粹的德育说教,激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教育。

四、在“情境”中领悟,促使价值化

科学课的学习提倡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科学。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创设相应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核心价值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正是因为一定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也为在科学教育中渗透德育带来了契机。在研究土壤的教学中,我在学生完成了对土壤的研究之后,适时出示一组关于土地被侵蚀、被污染的图片,并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教师解说容的指向性非常明显:由于人类自身原因,土壤中混入了有害物质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图片的震撼力加上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双管齐下,将学生的思维从单纯地研究土壤转向对土地的关注,从更高层面引起他们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既渗透了环境教育,又促进了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的形成。从心理学角度看,在充满了浓郁情感色调的情境中,孩子能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孩子作为审美的主体,通过自身的各种感官与心灵去感受、

去体验,与情境发生在的共鸣,进而领悟蕴涵其中的意义、价值与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情感品质,并将感情渗透、辐射他们的心世界的各个方面,作为相稳定的价值取向,逐步融入个性系统。这种个性化、人格化、价值化的感情,作为人的素质的重要基础,将积极影响着人格的形成。

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科学教学活动中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自然而然地寓德育于科学教学之中,“有意、有机、有情、有序”顺乎自然地进行德育渗透,恰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终会见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宫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