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苦参碱的药理研究进展

苦参碱的药理研究进展

苦参碱的药理研究进展
苦参碱的药理研究进展

?综述?

苦参碱的药理研究进展

刘 梅,刘雪英,程建峰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药学部,陕西西安 710038)

[摘要] 目的:对苦参碱的药理学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依据相关研究报道,综述苦参碱单体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结果:苦参碱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结论:苦参碱应用前景广阔,应更有效地研究开发。

[关键词] 苦参碱;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5302(2003)0920801204

苦参碱(Mat)是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 lavescens Ait.,苦豆子S.alopecuroides L,广豆根S.subprost rata Chun et T.Chen等中草药的活性成分,是苦参碱类生物碱的代表,这一类生物碱还包括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槐果碱(sophocarpine)、槐定碱(sophoridine)、槐醇碱(sophoranol)、槐胺碱(sophoramine)、氧化槐果碱(oxysophocarpine)等,它们均属四环的喹诺里西啶(quinolizidine)生物碱。Mat分子结构中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基团。近年来,有关苦参碱活性单体的研究又有了很大进展,探索了其多方面的药理活性,本文对其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等作一综述。

1 中枢神经系统

Mat可增加小鼠脑中的抑制性递质γ2氨基丁酸和甘氨酸而呈现镇静作用,也可明显抑制小鼠扭体痛反应,延长热刺激所致小鼠出现痛反应的潜伏期,从而具有镇痛作用。ip 或op Mat20~30mg?kg-1均可显著降低酵母菌诱导发热的小鼠直肠体温,但能被多巴胺拮抗剂氟哌啶醇完全拮抗,提示Mat可能具有多巴胺能样作用并因此降温。Mat也可抑制Na,K2A TP酶作用,4mmol?L-1时抑制率为29.7%,由于细胞产热的增加与细胞膜上Na,K2A TP酶活性升高密切有关,提示这也可能是其降温机制之一。

2 心血管系统

2.1 正性肌力作用

Mat(0.1~10mmol?L-1)可增强离体豚鼠右心房收缩力。对离体豚鼠右心室乳头肌,Mat(0.001~1.0mmol?L-1)亦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3mmol?L-1时出现毒性表现。在心得安诱发豚鼠心力衰竭动物模型中可使心率减慢,却无正性肌力作用,显示了离体和在体动物实验的不完全一致性[1]。对离体豚鼠工作心脏,Mat(0.1~10.0μmol?L-1)可

[收稿日期] 2002209213

[通讯作者] Tel:(029)3377624浓度依赖性地增强心脏收缩功能,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但抑制舒张功能[2]。

Mat对心房肌和输精管平滑肌的正性肌力作用均可被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1μmol?L-1)显著抑制,且抑制平滑肌的作用大于抑制心肌的作用,这一事实与阻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特点是一致的。维拉帕米(1μmol?L-1)非竞争性拮抗、硝苯地平(50nmol?L-1)竞争性拮抗Mat收缩大鼠离体输精管作用,均提示Mat为一钙通道激动剂。Mat0.5 mmol?L-1能增强CaCl2收缩输精管作用,并且此效应随浴槽内Ca2+浓度递增而加强,说明其作用与激活钙通道和细胞外Ca2+有关。Mat(0.01~1.0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地增加分离的乳鼠单个心肌细胞内Ca2+浓度,这从细胞水平进一步证明了其正性肌力作用与升高Ca2+浓度有关[2]。2.2 抗心律失常作用

Mat1.5mmol?L-1能提高哇巴因诱发离体豚鼠右心房心律失常的阈浓度,3mmol?L-1时明显抑制乌头碱诱发离体大鼠左心房自律性并能延长自动节律出现的潜伏期,表明其可能有直接抑制心肌细胞膜Na+内流的作用。Mat能显著增加乌头碱诱发大鼠室性早博、室速和室颤的用量,显著缩短BaCl2诱发心律失常的时程,明显减弱大鼠冠脉结扎后诱发的早期缺血性心律失常,说明其抗心律失常机理的多样性。实验结果证明,负性自律性、负性频率、负性传导作用可能是Mat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理基础。而Mat(220μmol?L-1)能拮抗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大鼠离体右心房自发频率的加快,并能对抗去甲肾上腺素诱发大鼠离体左心室自动频率,说明Mat有抗β2肾上腺素受体作用,但与吲哚洛尔不同,可能是机能性对抗。曾建新等[3]发现,预先给予Mat25mg?kg-1能显著提高心室舒张期兴奋阈值,延长心室有效不应期,减少犬急性心肌缺血室颤的发生,表明这也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之一。

2.3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50mg?kg-1Mat能显著降低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血清甘油三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另一方面,Mat能抑制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作用,表现在能显著抑制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分泌白细胞介素21(IL21)[4]。因此Mat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2.4 抗高血压血管重构作用

高血压病的现代治疗方法除了降血压,还要注重逆转心肌肥厚及血管重构。血管重构的重要环节即是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Mat(1mmol?L-1)能明显对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引起的VSMC增殖及肥大,与雷米普利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认为其作用机制是Mat可抑制AngⅡ引起的VSMC内钙超载,从而对抗VSMC增殖。这表明Mat是一个有开发前景的抗高血压血管重构药物[5]。3 消化系统

3.1 抗胃黏膜损伤作用

预先口服Mat40mg?kg-1对不同方法造成的大鼠胃黏膜损伤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保护作用强度为盐酸型>消炎痛型>应激型>幽门结扎型>乙醇型,抑制率依次为48.5%,39.6%,32.7%,31.5%,26.1%[6]。

3.2 利胆作用

Mat具有促进大鼠胆汁分泌的作用,并以100mg?kg-1剂量组的利胆作用最强,持续时间也最长,最大效应时间为给药后的60min左右。当Mat的血药浓度达峰时其利胆作用最强,且随血药浓度的降低而减弱。同时作用强度与其生物利用度呈正相关。因此,提高AUC、尤其是延长t1/2β是临床应用和制剂方面尚待解决的问题[7]。

3.3 止泻作用

Mat(25~100mg?kg-1)小鼠口服后能显著延长炭末处理后的首次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缓由蓖麻油引起的湿便排出时间,显著减少给药后一定时间内排出的粪粒数,从抑制肠蠕动的角度证明了Mat的止泻作用[8]。

3.4 抗肝损伤作用

Mat对肝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研究发现[9,10],Mat能显著抑制内毒素诱导的小鼠腹腔Mφ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亦抑制大鼠肝脏枯否细胞分泌TNF和IL26,并能降低小鼠血清TNF和IL26水平。其抑制TNF分泌的机理可能是Mat对Mφ胞浆和胞膜蛋白激酶C(PKC)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也表明Mat是一有效的PKC抑制剂。

Mat具有抗猪血清诱导的大鼠免疫性肝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①Mat能保护肝细胞,尤其是保护膜性结构效果明显,这与其能够提高大鼠血清中SOD活性,抗自由基作用有关。②减少肝组织中汇管区和小叶内间质细胞数量,抑制胶原纤维的增生[11]。

Mat50~100mg?kg-1均能显著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降低不同实验阶段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 T)、透明质酸(HA)、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具有抗四氯化碳诱发的实验大鼠肝纤维化作用[12]。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Mat在5~0.31mmol?L-1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大鼠贮脂细胞株HSC2T6增殖、胶原和HA合成的抑制作用越强,表明Mat是通过抑制贮脂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13]。

以上的研究说明,Mat可从多个环节、途径发挥抗肝损伤作用,为Mat治疗各种肝损伤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4 生殖系统

Mat通过抑制和杀死精子具有抗生育活性,但不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繁衍,不干扰阴道的菌群环境[14]。与国外常用的壬基苯氧聚乙氧醇(NP210)及贴烯基苯氧聚乙氧乙醇(TS288)相比,Mat有效杀精浓度强于TS288而稍弱于NP2 10,有较强的杀精作用。由于Mat毒性小,刺激性小,可望成为一种较满意的中草药杀精剂[15]。

5 抗炎作用

Mat对多种急性渗出性炎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且与氢化可的松作用相似,不同之处在于Mat对慢性炎症无对抗作用,其抗炎作用与垂体2肾上腺素系统无关,而是具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特性,并对红细胞膜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另一项研究指出,Mat也能有效对抗眼部炎症,但它并不显著抑制PG的产生及白细胞趋向性,说明它可能是一个弱的抗炎药,或者代表一类抑制炎症但不影响花生四烯链的全新抗炎药。6 抗皮肤纤维化作用

Mat50~250mg?L-1对血清刺激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撤除Mat后抑制作用能完全逆转。上述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诱导增殖作用实现的[16]。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Mat也具有抑制作用,并可引起其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有:

①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使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②明显影响瘢痕成纤维细胞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胶原合成。③影响其线粒体功能,使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17]。因此,Mat对皮肤纤维化疾病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特别是治疗增生性瘢痕疾病。

7 防治脑水肿作用

缺血前30min ip Mat25~50mg?kg-1均可显著减轻实验性沙土鼠脑缺血及Sprague2Dawley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水肿,具有有效的防治作用,提示可从PKC抑制剂中进一步筛选防治脑水肿的药物[18]。

8 抗病毒作用

采用细胞化学染色、心肌酶及MDA含量测定等方法,证明Mat具有抗柯萨奇B3病毒(CVB3)能力,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感染CVB3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19]。

9 免疫抑制作用

Mat可降低过敏介质的释放。Mat1g?L-1强烈抑制活

化T细胞的增殖及辅助T细胞产生IL22的能力,显示其为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Mat0.1g?L-1抑制50%IL22量的产生,但不明显抑制脾细胞增殖,表明Mat剂量得当,可抑制T细胞功能而不明显杀伤细胞,开辟了其作为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可能性。Mat显著抑制2,42二硝基氟苯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能显著降低小鼠碳廓清除率,减轻脾脏和胸腺重量,抑制血清溶血素的生成,且剂量为10mg?kg-1时作用最为明显,表明Mat能显著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可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如变态反应、免疫紊乱、过敏性疾病等[20]。10 抗肿瘤作用

Mat5mg?L-1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抑制粘附因子CD44,CD49的表达,减轻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减少肿瘤的转移[21]。

Mat可抑制人肝癌SMMC27721[22]、人胃腺癌SGC2 790123]细胞的增殖,可使细胞聚集于S期,起到诱导分化作用。Mat可使SGC27901细胞所产生的B细胞淋巴瘤基因(Bcl22)表达下降显著,从而使细胞抗凋亡能力减弱,显示其凋亡诱导作用可能与影响Bcl22表达有关。

Mat也能诱导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分化,其机制可能是Mat引起端粒酶活性降低,但并不是直接抑制活性,而是由细胞水平介导的调控过程,伴随着细胞的分化而活性降低;同时又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DNA复制,抑制其增殖能力[24]。最新研究表明,Mat不仅可诱导药物敏感细胞K562凋亡,同样对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vin,K562/dox也有诱导凋亡作用,凋亡在24h内即可发生。提示Mat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并可克服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故Mat有可能成为一个理想的中药抗肿瘤制剂,尤其对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化疗耐药患者或许可获得一定的疗效,成为一个高效、低毒的多药耐药逆转剂[25]。此外,另一项研究发现,Mat8~64g?L-1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自由基诱导小鼠肝细胞丙二醛的生成,提示其可能具有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的作用。同时,在自由基诱导下,Mat 8~16g?L-1均可明显增加阿霉素在小鼠肝细胞内的蓄积[26]。这从另一途径说明了Mat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抗肿瘤生物碱。

苦参生物总碱应用较多,但存在单体成分众多、质量不易控制的缺陷,也存在总碱与其单体成分活性不一致的情况。由于提取分离技术的发展,从1g苦参根粗制品中已能得到600mg的Mat(纯度98%以上)[27],这使得Mat开发应用的前景更为广阔。目前Mat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而它的其他药理活性,如抗纤维化、PKC 抑制剂、抗肿瘤耐药性等作用都很值得重视。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制剂开发和临床研究,以期更有效地利用苦参碱,开拓中药在疾病治疗中的新优势。

[参考文献]

[1] 金朝俊,王逸平,孙伟康,等.苦参碱对豚鼠心肌收缩性的影

响.医学研究通迅,1997,26(10):20.

[2] 季 勇,孙丽洲,饶曼人,等.苦参碱的正性肌力作用与心肌细

胞内游离钙的关系.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18(4):265. [3] 曾建新,曹宏宇,李 青.苦参碱对犬急性心肌缺血室颤的影

响.中国药理学通报,1996,12(6):574.

[4] 周 斌,胡振林,张俊平,等.苦参碱对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

解产物诱导血管细胞损伤、增殖及腹腔巨噬细胞释放IL21的影响.药学学报,1999,34(5):342.

[5] 李 燕,何立人,仰礼真,等.苦参碱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

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干预.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1):

40.

[6] 白音夫,莫日根.苦参碱对大鼠实验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

用.中草药,1996,27(12):729.

[7] 刘瑞林,辛顺妹,王鲁萍,等.苦参碱的利胆作用与药代动力学

的关系.中成药,1996,18(8):25.

[8] 辛顺妹,马竹卿.苦参碱的止泻作用研究.中成药,1998,20

(5):30.

[9] 林 文,张俊平,胡振林,等.苦参碱对细菌脂多糖诱导大鼠枯

否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药学学报,1997,32(2):93.

[10] 张俊平,胡振林,林 文,等.苦参碱对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

因子及其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5,

16(6):513.

[11] 梁 萍,薄爱华,薛贵平,等.苦参碱抗免疫性肝损伤机制的研

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2):104.

[12] 陈伟忠,朱 梁,张兴荣,等.苦参碱对实验大鼠肝纤维化的影

响.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5):410.

[13] 刘 涛,胡晋红,蔡 溱.苦参碱抗肝纤维化机理的体外研究.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0,16(3):1.

[14] 黄自明,任 哲,冯苏哲.苦参碱的抗生育活性及对人阴道正

常菌群乳酸杆菌的影响.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6,31(3):67.

[15] 杜俊杰,郭仁舆,刘胜家,等.苦参碱的体外杀精子作用.西安

医科大学学报,1996,17(3):388.

[16] 伍严安,高春芳,王 皓,等.苦参碱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诱导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

21(8):724.

[17] 汤苏阳,黄高升,蔡宝仁.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超微结构的影响.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1,10(2):100. [18] 胡振林,谈冶雄,张俊平,等.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沙土鼠和大

鼠实验性脑缺血所致脑水肿的影响.药学学报,1996,31(12):

886.

[19] 玄延花,曹春花,曹东铉,等.苦参碱对体外培养小鼠心肌细胞

感染柯萨奇B3病毒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2):90.

[20] 裴仁九,肖 玲,樊小平,等.苦参碱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海峡药学,1998,10(2):7.

[21] 林洪生,李树奇,裴迎霞,等.川芎嗪、苦参碱对癌细胞与内皮

细胞粘附及粘附因子表达的影响.中国新药杂志,1999,8(6):

384.

[22] 张燕军,夏 天,赵建斌.苦参碱对SMMC27721细胞系的诱

导分化作用.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19(3):340.

[23] 张百红,岳红云,李新民.苦参碱对胃腺癌细胞SGC27901Bcl2

2表达的影响.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0,7(3):34.

[24] 张莉萍,蒋纪恺,张 彦,等.苦参碱对K562细胞增殖与分化

作用的机制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6):315.

[25] 李旭芬,张苏展,郑 树,等.苦参碱对K562及其多药耐药细

胞K562/vin、K562/dox的诱导凋亡作用.实用癌症杂志,

2000,15(6):566.[26] 齐亚娟,杨 林,王树华,等.苦参碱抑制丙二醛生成及对阿霉

素在小鼠肝细胞内蓄积的影响.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1999,1

(3):187.

[27] Yang F,Quan J,Zhang T,et al.Preparative Separation of Alka2

loids from the Root of Sophora flavescens Ait by p H2zone2refining

Counter2current Chromatography.J Chromatogr A,1998,822

(2):316.

Advance in the Pharmacological R esearch on Matrine

L IU Mei,L IU Xue2ying,CHEN G Jian2feng

(TangDu Hospital,the Forth Military University,Xi’an 710038,Shaanx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he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n matrine was involv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2 lization of the matrine.Method: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 and mechanism were reviewed according to related experimental studies. R esult:Matrine has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Conclusion:Matrine has extensive applied prospect and will be developed fur2 ther.

[K ey w ords] matrine;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责任编辑 方文贤]微波萃取技术在中药及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

傅荣杰,冯 怡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200032)

[摘要] 微波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提取技术,在生物、环境样品及天然产物提取中已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微波萃取技术具有快速,效率高,耗能少以及有利于环保等特点,是一种提取中药及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有效方法。如果能应用于生产,将极大地推动中药制药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 微波萃取(MAE);中药;天然产物;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5302(2003)0920804204

1 前言

天然产物中化学成分的提取是一件耗时、耗能又费溶剂的工作。目前传统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常用的溶剂提取法有索氏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等,他们均存在被提成分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提取率不高等缺点,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过程中已暴露出许多缺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批新技术、新设备应运而生。如超声波萃取(SE)、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等。超声波萃取仍较多用于实验室,SFE由于设备复杂,运行成本高,提取范围有限等问题应用受到限制,微波萃取则异军突起。

[收稿日期] 2003201221

[通讯作者] Tel:(021)54231359 E2mail:rjfu@https://www.sodocs.net/doc/7c5635422.html,

[基金项目] 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0034)

微波萃取即微波辅助萃取(microwave2assisted extraction)是用微波能加热与样品相接触的溶剂,将所需化合物从样品基体中分离,进入溶剂中的一个过程。1986年,G anzler等人[1]首先报道了微波用于天然产物成分的提取。10多年来,此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样品及环境样品的分析与提取。本文对微波萃取技术的机理、特点和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2 微波萃取的原理

微波是一种频率在300MHz~300CHz的电磁波,它具有波动性、高频性、热特性和非热特性4大基本特性。常用的微波频率为2450MHz,微波加热是利用被加热物质的极性分子(如H2O,CH2CL2等)在微波电磁场中快速转向及定向排列,从而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而发热。传统加热法的热传递公式为:热源→器皿→样品,因而能量传递效率受到了制约。微波加热是能量直接作用于被加热物质,其模式为:

西洋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吴涛汇总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西洋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进展 专业:中药学 学号: 学生:吴涛 指导教师: 2016年04月

西洋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吴涛(2014级中药学专升本2班)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洋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为西洋参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洋参;人参皂苷;药理作用 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L 的根。又名美国参、花旗参、洋参、广东参。主产于美国、加拿大。我国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引种, 1980年获得成功,北京、吉林、辽宁、陕西亦有栽培。其味甘、微苦、性凉。为气血双补清凉之品。归肺、心、肾、脾经。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宁神益智的功效。近年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延缓衰老类补品的不断增需,西洋参及其制品研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各方面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现对国内外学者对西洋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真伪鉴别、临床研究及发展前景作以综述。 1 化学成分研究 西洋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皂苷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聚炔类、脂肪酸类、糖类、甾醇类、无机元素类、酶类、黄酮类等,经研究证明西洋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人参皂苷,为此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先后分离出40多种人参皂苷。 1.1 皂苷类 西洋参中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共分4种类型:(1)母体结构为20(S)原人参二醇,如人参皂苷-Rb1,-Rb2,-Rb3,-Re,-Rd,- RA0, - F2;西洋参皂苷(quinquenoside)-R1, 绞股蓝苷(gypeno side)Ⅺ,Ⅹ,Ⅶ等。(2)线体结构为20(S)原人参三醇型, 如人参皂苷- Re, - Rf, - Rg1, - Rg2, - Rh1, - F3 等。(3)母体结构为齐墩果烷型(Oleanane), 如人参皂苷(ginaenoside)-R0。(4)母体结构为奥克娣隆型(Ocitillol), 如假人参皂苷(pseudoginseno side) F11。(1)和(2)属四环三萜的达玛烷系皂苷,且达玛烷系皂苷生理活性较强,而齐墩果烷系皂苷生理活性较弱,并且西洋参不同组织其所含人参总皂苷及单体皂苷也不同,其根中的总皂苷为5%~10%,茎中的总皂苷为2.18%,叶中的总皂苷为10%~16%,干花蕾中的总皂苷为12%~16%。

黄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李文垲

摘要: 中药黄芩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其干燥根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清除自由基、免疫调节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对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实验研究及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 黄芩;黄酮;药理作用文章编号:1004-2342(2009)05-0005-03中图分类号:S853.75 文献标识码:A 黄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文垲,张莉梅,高继业,李继祥 (武隆县畜牧局,重庆408500)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其干燥根,性寒、味苦,归肺、脾、肝、胆、大肠、小肠经,临床上广泛用于肺热、肠炎痢疾、黄疸及化脓性感染等症。经研究证实,黄芩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芩苷元(baicalein )、黄芩苷(baicalin )、千层纸素(oroxylin-A )、千层纸素A-7- O-葡萄糖醛酸苷(oroxylin-A-7-O-glucuronide )、白杨黄素(chrysin )、汉黄芩素(wogonin )、汉黄(wogono - side )、黄芩新素Ⅰ、Ⅱ(skullcapflavone )、二氢黄芩苷(dihydroba-icalin )等[1],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 炎及抗变态和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作用。随着黄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学者对其水煎液总提取物或单一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随着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的广泛应用,细菌对 抗菌药物的耐受问题也日趋严重,其耐药水平越来越高,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给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细菌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由于耐药性是细菌在不良生存环境下产生的本能生理反应,是适应环境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特性,因而不管研制什么样的新一代药物都不可能完全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为此,有关研 究人员开始研究耐药性抑制剂,提出中药制剂在抗感染治疗中具有很好的价值和前景。 1.1抗菌活性 黄芩浸出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和毛癣菌等病原性细菌与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2]。吕小讯等[3]报道,黄芩的醇溶物对红色毛癣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IC=12.5mg/mL );水溶物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氧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新型隐球菌和白色念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 分别为1.56mg/mL 、3.125mg/mL 、6.25mg/mL 、12.5 mg/mL 和25mg/mL ;黄芩稀醋酸提取液有抗申克孢 子丝菌、新型隐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深部真菌作用。商亚珍等[4]采用试管法和平板实验法发现,黄芩根水煎液和醇浸液均可抑制金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黄芩茎叶黄酮则对金黄色葡萄球、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13种细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黄芩抗菌作用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衍生物,其机制包括破坏菌体细胞生物膜、抑制细菌DNA 、 RNA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降解细菌内毒素等三方 面。孔晋亮等[7]研究发现,黄芩水煎液在体外可破坏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并可增强氧氟沙星对生物膜内细菌的抗菌活性,但作用的机制不甚清楚。熊 [8]罗国良,李文平.鹦鹉热衣原体的实验室诊断[J].养禽与禽 病防治,2006(1):22. [9]王令,黄捷.猪衣原体病的诊治[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3,28(6):31. [10]郝永新.肉鸡鹦鹉热衣原体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D].中 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5. [11]刘振江,相静波.动物衣原体病的诊断方法探讨[J].上海 畜牧兽医通讯,2005,(6):32~33. [12]刘九生.猪衣原体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保健,1999(5):34~28. [13]邱昌庆,周继章.衣原体研究欧洲协会第六次会议[J].前 沿,2008(5):11~13. [14]靳红,佘锐萍,马卫明,等.衣原体及其相关疾病[J].中国 兽医杂志,2004,40(8):51~52. (收稿日期:2009-07-28) !!!!!!!!!!!!!!!!!!!!!!!!!!!!!!!!!!!!!!!!!!!!!!!!!!!!!!!!!!!!!!!!!!!!!!!!!!!!!!!!!!!!!!!!!!!!!!!!!! 5··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黄芩为临床常用的清热燥湿药,主要含有黄酮及其苷类、萜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小肠、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用药历史悠远,现临床常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肺热咳嗽等证。为中医临床和中成药中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如根据贾蔷等的统计,在《中药部颁标准》中有477个成药含有黄芩,包含主治疾病153种。因此,对黄芩的研究一直广受关注,国内外学者对黄芩的栽培鉴定、加工炮制、物质基础、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大量文献,对近年来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芩药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1、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是药材发挥多种作用的基础,开展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是探索黄芩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的前提。 1.1黄酮及其苷类黄酮及其苷类是黄芩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目前从黄芩属药材中 已发现了4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酮及黄酮醇类(见图1、表1)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见图2、表1)多在C5和C7有羟基取代,常见的有二氢黄芩苷、7,2′,6′-三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5,7,2′,6′-四羟基二氢黄酮醇等;还含有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烷酮、2′,6′,5,7-四羟基黄烷酮等黄烷酮类成分(见图3、表1)以及查尔酮类成分(见图4、表1)2,6,2′,4′-四羟基-6'-甲氧基查尔酮等。炮制是中药临床应用的特点,中药材炮制前后其所含成分可能发生改变而产生减毒增效的作用,黄芩的炮制品主要有酒黄芩、炒黄芩、黄芩炭等,研究发现,黄芩的不同炮制品中,其黄酮苷类成分含有量有所降低而黄酮类苷元成分含有量增高,物质基础的改变对黄芩及其炮制品的各类药理作用产生了一定影响.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常昊 摘要:目的综述天然植物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黄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主要以近年研究文献资料为依据,查阅整理。结果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结论黄芩在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黄芩又名元芩、枯芩,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1],主要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作用,已有悠久的用药历史,是我国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品种之一,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现就近几年来有关黄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化学成分 1.1 黄酮及其苷 黄芩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目前从黄芩中分离的黄酮苷元及苷有40多种,主要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素-5-O-β-D-葡萄糖苷、木蝴蝶素A(5,7-二羟基-6-甲氧基黄酮)、黄芩黄酮Ⅰ(5,2′-二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黄芩黄酮Ⅱ(5,2′-二羟基-6,7,8,6′-四甲氧基黄酮)、白杨素(5,7-二羟基黄酮)、二氢木蝴蝶素A(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等,其中黄芩苷为主要有效成分。 1.2 萜 从黄芩中分离到多种倍半萜木脂素苷类。 1.3 微量元素 黄芩中也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铁、铜、锌、锰的含量均很高[2]。 2药理作用 2.1 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黄芩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与中医经验治疗“天行热疾”、“火咳肺痿”和“疔疮火疡”相一致。黄芩抗菌范围较广,其中对金葡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对钩端螺旋体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芩煎剂、水浸出液对甲型流感病毒PR8株以及亚洲甲型(京甲1)均有抑制作用。近来研究显示,黄芩素还具有抗HIV 的作用[3],能诱导感染HIV的细胞发生凋亡。 2.2 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 付守廷[4]等在心肌缺血实验中,发现黄芩苷可拮抗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对心肌氧供不足及因心肌耗氧增加引起的心肌缺氧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作用。俞燕[5]等研究发现黄芩苷能明显抑制大鼠感染性脑水肿中IL-1β、TNF-α的生成。 2.3 对消化系统作用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c5635422.html,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付国辉马香芹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22期 [摘要]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为临床常用中药。其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等成分,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抗过敏作用、解热镇痛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本药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8(a)-0018-03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是临床常 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临床主要用于肺热、咯血、肠炎痢疾、黄疸等疾病的治疗[1]。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黄芩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芩苷、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 多糖及萜类化合物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黄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为黄芩的主要化学成分,目前从20多种黄芩中已经分离鉴别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千层纸素A苷、木蝴蝶素A、二氢木蝴蝶素A、白杨素等120多种黄酮苷元及苷类化合物[2]。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等为黄芩的特征化学成分,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董建萍等[3]首次从川黄芩中分离出粘 毛黄芩素-Ⅲ、粘毛黄芩素-Ⅰ。 1.2 挥发油 杨得坡等[4]从黄芩根部鉴定出19个相对含量>1%的挥发性成分,其中苯二酸类化合物占26.1%,β-广藿香烯占14.54%,其后依次为异戊二烯、抗氧化剂BHA、α-/β-愈创木烯、乙酰苯等。巩江等[5]的研究显示,黄芩地上部分挥发油中含有烯丙醇、苯乙酮、石竹烯、α-律草烯、香叶烯、γ-榄香烯等多种成分。 1.3 多糖

丁香酚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丁香酚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彭宅彪,张琼光,代虹健,丁英平 【关键词】丁香酚;,,药理学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丁香酚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表明丁香酚 有抑菌、麻醉、解热、抗氧化、抗肿瘤、促进透皮吸收、祛蚊等多种药理活性。 提示丁香酚具有很好的研究与开发前景。 关键词:丁香酚;药理学 丁香酷(eugenol)是丁香 Flos caryophylli 及丁香罗勒油(Oleum ocimi gratissimi)的主要成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有抑菌、麻醉、解热、抗氧化、 抗肿瘤、促进透皮吸收、祛蚊等多种药理活性。综述如下。 1药理作用研究 1.1抑菌作用 0. 1. 1对细菌的抑制作用章明美等[1]对15种具有抗菌抗炎作用的生药醇提物及其有效成分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比较发现:丁香酚对痤疮致病菌高度敏感,油镜下观察发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痤疮短棒菌苗后较抑制前单位面积细菌数量明显减少,大部分细菌溶解死亡,失去正常形态,提示细菌的致病性可能相应降低。丁香酚抑痤疮短棒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7, 106 M g/mlo实验还发现丁香酚与红霉素有协同抑菌作用。夏明静等[2]的研究表明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P. acne, Propionibacterium acne)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实验表明,丁香酚与桉叶精具有协同抗P. acne的作用;丁香酚与桉叶精抑制P. acne油镜下观察发现,细菌数量/单位面积较抑制前明显减少,且大部分细菌溶解死亡, 失去正常形态。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短棒菌(P. acne, Propionibacterium acne)、表皮葡萄球菌与痤疮的脓疱及炎性丘疹的发病机理有着密切关系[3],丁香酚可通过对痤疮致病菌的抑制来减少痤疮的发生。周建新等[4]的研究表明丁香的抑菌成分富集于丁香油中。丁香油对食品中常见的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生长均

淫羊藿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淫羊藿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淫羊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仙灵脾,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朝鲜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的干燥地上部分,为我国传统补益中药。《本草纲目》记载:茎、叶入药,辛温无毒,有坚筋骨、益精气、补腰膝、强心力等作用。近年来关于淫羊藿的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具有多种药效功能,主要集中在免疫、内分泌、蛋白质合成和核酸代谢、心脑血管系统及抗肿瘤等方面,综述如下。 1 淫羊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淫羊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目前报道有74 种,主要为黄酮类,如淫羊藿苷、去氧甲基淫羊藿苷、β-去氢甲基淫羊藿素,其次为多糖、木脂素类、酚苷类、紫罗酮类、倍半萜类、苯乙醇苷类、生物碱类。另外还发现了胡罗卜苷、对羟基苯甲酸、异甘草素、甘草素、黄芪苷、山柰素、木樨草素、大黄素以及挥发油、蜡醇三十一烷、植物甾醇、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银杏醇、葡萄糖和果糖等。 2 药理作用研究 2.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淫羊藿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体液免疫功能,有效成分主要为淫羊藿苷和淫羊藿多糖。葛林阜等[1]研究了淫羊霍苷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用药组的胸腺、脾脏重量明显高于用药前和对照组,且该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显著增强,小鼠红细胞C3b、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形成百分率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也明显增加,由此提示淫羊藿苷可增加小鼠免疫功能。李晓冰[2]证实淫羊藿苷对受辐射小鼠免疫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灌注3天可明显促进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促进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第六天后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作用。 2.2 对内分泌的作用:淫羊藿可明显促进幼年小老鼠附睾及精囊的发育,对离体培养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的基础分泌和环磷酸腺苷(cAMP)的生成也有促进作用,表现为性激素样作用。由此提示淫羊藿补肾壮阳作用可能与其直接刺激靶腺分泌激素有关。付杰等[3]应用125l放射免疫法,观察不同浓度的淫羊藿对家兔阴茎海绵体组织中环磷鸟苷(cGMP)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淫羊藿

人参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人参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药科学院 摘要:人参是驰名中外的名贵药材,其研究和应用已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随着对人参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参的其药理作用已逐渐被发现。对人参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做了简要概述,为其研究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人参,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人参味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y C.A.Meyer的干燥根。味甘微苦、性温,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清渴、妇女崩漏、小儿悸惊及久虚不复等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1 化学成分 1.1人参皂甙 医学和药理研究证明,人参皂甙为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它是人参根的主要生理活性物质。我国科技人员现已从国产人参根中分离出10种人参皂甙:Ro、Rbl、Rb2、Rc、Rd、Re、Rf、Rgl、Rg2、Rg3。从人参茎叶中分离鉴定出Rbl、Rb2、Rc、Rd、Re、20—glc—Rf、Rgl、Rg2、Rg3、Rhl、Rh2、Rh3、OR--人参皂甙Rh2和人参皂甙F2等14种单体,从人参果实中分离出Rb1、Rb2、Rc、Rd、Re、Rg1、Rg2、20--(R)--Rg2等8种人参皂甙。按其甙元的化学结构,人参皂甙可分为三类:原人参二醇( PPD) 类,包括Rb1 、Rb2 、RC、Rd、Rh2 等;原人参三醇(PPT) 类,包括Re 、Rf 、Rg1 、Rg2 、Rhr 等;齐墩果酸(OA) 类,如Ro。 1.2 人参多糖 人参含有的糖类成分主要有单糖、低聚糖和多糖,有一定生理活性的人参糖类成分为人参 多糖。人参多糖主要含酸性杂多糖和葡萄糖。这些人参多糖都会有一定量的多肽,所以实际上人参糖肽为人参中天然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 1.3 其他 人参中还含有大量挥发油、某些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及酶类物、人参炔醇、麦芽酚、腺嘌呤核苷等活性物质。 由于人参的重要药用价值及经济意义, 故人参的研究早已为各国所重视。经现代医学及药理研究证明, 人参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 调整机体的功能, 促进物质代谢, 调节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等作用。具体表现为: 2 药理活性 2.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1.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人参有镇静和兴奋双向作用,与用药时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有关系,与剂量大小及人参的不同成分亦有关。人参皂苷Rb 和Rc 的混合物对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安定、镇痛作用,以及中枢性肌肉松弛、降温、减少自发活动等作用。人参水煎剂对很多兴奋药有对抗作用,能减轻中枢抑制药(水合氯醛、氯丙嗪等) 的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g1 、Rg2 和Rg2 的混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呈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b2 、Rb2 、Rg1 对神经细胞有明显的抗缺血效应,抗缺血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神经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保护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关[1]。 2.1.2 促进学习和记忆功能 大量研究证明人参中增强学习和记忆的有效成分为人参皂甙,其中人参皂甙Rb1和Rg1对学习和记忆功能均有良好影响。Rg1能促进学习辨别作用,Rb1不同剂量时对小鼠记忆获得性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机制之一可能是Rg1 提高小鼠皮层和海马组织ChAT 活性,且

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赵守训 杭秉倩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 210009) 摘 要 本文对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作了综合性的介绍。为蒲公英的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蒲公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蒲公英始载于《唐本草》,《图经本草》作仆公罂,《本草纲目》作地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 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味苦、甘,性寒。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蒲公英属Taraxacum Webar.全世界约2000余种。我国有70种,1变种。其中以蒲公英T.mon2 golicum分布最广,几遍及全国多数地区。药蒲公英T.o fficinale Wigg分布于欧洲、北美,在我国新疆有产[1]。 1 化学成分 蒲公英属植物一些种的根含有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豆甾醇、谷甾醇、胆碱、有机酸、菊糖、橡胶等。 药蒲公英的根中含有蒲公英甾醇(T araxasterol)、蒲公英赛醇(T araxerol)(1)、φ蒲公英甾醇(φ2T axaxas2 terol)、β2香树脂醇(β2Amyrin)、豆甾醇(stigamasterol)、谷甾醇(β2sitosterol)[2]、菊糖(Inulin)[3]、胆碱(Choline)、对羟基苯乙酸(P2Hgdroxy2phenyl2acet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蜡酸(Cerotic acid)、蜂蜜酸(Meliss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eid)苦味素B(T araxacerin)、苦味素P(T araxacin)、果糖(Lavulose)及少量挥发油和苦杏仁酶类成分[4],树脂(4%)、橡胶(3%)[5];又分得一个酰化丁内酯甙2蒲公英甙(T araxacoside2β2O2[42O2(P2hydroxy2phenyl2 acetyl)β2D2glucopyranoyl]2β2hydroxy2butyrolactone) (2)[6]。 药蒲公英根及地上部分中,分到蒲公英桉烷内 酯(4α,15,11β,132T etrahydroridentin B)(3)、蒲公英内酯甙(T araxacolide21’2O2β2D2glucopyranoside)、蒲公英吉玛酸甙(T araxinic21′2O2β2D2glucopyranoside)(4)、二氢蒲公英吉玛酸甙(11,132Dihydrotaraxinic21’2O2β2 glucopyranoside)、ψ蒲公英甾酸乙酸酯(ψ2T araxastergl acetate)、β2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β2Sitosterin2β2D2glu2 copyranoside)[n] 药蒲公英叶中含有木犀草素272葡萄糖甙(Lute2 olin272glucopyranoside,C osm ossiin)[8];测试有近二十种氨基酸,以天冬氨酸(Asparatic acid)、谷氨酸(G lutam2 ic acid)含量为多[9];色素有叶黄素(Lutein)、堇菜黄素(Violaxanthin)[10]、叶绿醌(Plasm oguinone)[11]。 花中有蒲公英黄素(T araxanthin)[12]、毛茛黄素(Flavaxanthin)[13]、菊黄素(Chrysanthemaxanthin)[14];花柄中有β2谷甾醇、β2香树脂醇[15];花瓣中测试有隐黄素(Cryptoxanthin)及其环氧化合物,叶黄素及其环氧化合物,玉蜀黍黄素(Z eaxanthin)、百合黄素(Antheraxanthin)、堇菜黄素、新黄素(Neoxanthin),多半与一些常见的饱和脂肪酸形成单酯或双酯[16];花中甾醇约0.08%[17];花粉中脂类皂化物中,总脂肪酸7.3%,其中以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山嵛酸(Behenic acid)为多[18]。 全草测试有核黄素(Riboflavin)[19]香豆雌醇(C oumestrol)[20];含有多种氨基酸[21]、胆碱[22]及微量无机元素[23];其地上部分的热水浸出物中得到多糖“T af2CFr”约5%[24]。 附:日本产蒲公英(T.japonicum K oidz.)的根中有三萜类的脂酸酯(0.14%)、乙酰酯类(0.62%)、单醇类(0.19%),其中乙酰酯类化合物中有:蒲公英赛醇乙酰酯(T araxeryl acetate,占乙酰酯总量的3.7%),蒲公英甾醇乙酰酯(T araxasteryl acid,29.5%),α2香树 1 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人参皂苷及其单体的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

?502?生国交通匡堂杂盎2四5至筮!壁盎筮5翅丛选丛直J垡鱼型型丛幽,垫Q5,】型:!璺,垒垫:5 ?综述?人参皂苷及其单体的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 张云峰柯开富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苏226001) 关键词人参皂苷单体神经药理学 迄今已分离到人参皂苷单体有40余种,其中R91和Rbl含量较高,活性强,作用广。近年来,人参皂苷及其单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学作用正受到广泛的研究,现将有关进展进行综述。 1对记忆、学习和神经保护作用 Rb。、Rgl和Re能减缓东莨菪碱所诱导产生的记忆缺失。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与学习和记忆过程有关,Rbl能增加中枢胆碱能神经末梢对胆碱的摄取,并促进海马脑片中乙酰胆碱的释放“J。通过增强胆碱能神经元的活性,Rbl和R岛均能部分逆转东莨菪碱诱发的遗忘症。这些结果揭示。人参皂苷可以促进学习和记忆能力提高,且能促进神经突触的生长口oJ。 人参对樟柳碱和戊巴比妥所致记忆获得障碍,对环已酰亚胺和NaNq所致记忆巩固障碍,对30%~40%酒精造成的记忆再现障碍以及BA(25~35)所致的记忆缺失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R函可改善记忆全过程,Rbl对记忆获得和记忆再现过程有易化作用。 L1限(突触长时程增强)是神经可塑性的表现之一,与学习记忆关系密切。R萄能增强大鼠海马齿状回(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和高频电刺激所诱导的L]曙。 ”月龄的老年大鼠对新环境的探究活动和协调平衡运动能力均明显减弱,但在连续给予R函10天后,其方格问穿行次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增加,在斜板实验、牵引实验和爬杆试验中,完成操作的能力也明显加强。 给剐断乳的实验组小鼠含R函和Rh的自来水作为饮用水,对照组给自来水,4周后,实验组在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脑重和脑皮层厚度明显增加。电镜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Rgl和Rb。可明显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上层的突触数目。 人参皂苷对神经元缺血性损害也有保护作用。体外研究表明Rbl能使海马神经元免受致死性缺血损害“】,而在短暂性前脑缺血发生时能延缓神经元的死亡o]。R甑能增加27月龄大鼠皮层神经元的细胞膜流动性,Rbl能增加由硫酸亚铁一半胱氨酸减弱的突触小体膜流 中围分类号I订43 动性。Rbl和R西能显著降低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中游离钙水平。 2对神经递质的调节 体外研究表明人参皂苷通过降低对神经递质的利用,可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人参提取物抑制大鼠突触小体对7一氨基丁酸(Gmn)、谷氨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一羟色胺等摄取。人参皂苷可与Q也九和G也氏受体的激动剂竞争受体结合位点“】。Hmn等证明西洋参提取物能影响脑干神经元GABA受体的配体结合位点,提示调节GABA能神经递质的释放可能是人参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同位素摄人试验和生物检测表明,R91和Rbl可使脑内乙酰胆碱合成和含量增加。预先给慢性应激小鼠Rb,,能完全对抗皮层、海马中BDNF蛋白表达的降低,并使NT一3蛋白表达超过正常水平。3抑制兴奋性神经毒性 缺氧时海马。蛆区兴奋性氨基酸的突触小泡明显减少甚至耗竭,而人参总皂苷(GrS)能抑制缺氧时兴奋性突触小泡递质的释放”1。在培养的神经细胞上.人参总皂苷能减少神经元谷氨酸的释放,增加神经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再摄取8】。 N一甲基一D天冬氨酸(№∞A)诱发电流增大反映缺氧引起海马神经元N1心受体过度激活或数量增加。实验发现”1人参萃取液通过抑制NP似受体功能异常增高而保护神经元。人参萃取液的这种抑制是可逆性的,对Nn仍A受体活性起调控作用,使其功能保持正常状态。应用nn一2数字成像技术发现,GTs能抑制海马神经元NMDA诱导的胞内钙离子增加,但很少影响谷氨酸诱导的胞内钙离子的增加,R&是GTs作用于NM—DA受体的有效成分【lo】。KiIIlHs等【l”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发现人参皂苷单体R&使№仍受体亚单位NRln?RNA水平在颞皮质、尾状核、海马回、小脑颗粒层显著增加,而Ⅻ毪A血{NA则在前额皮质增加,而在海马cAl医减少;而人参皂苷单体Rc对上述两者无影响;人参皂苷单体Rc、R甑能使皮质、尾状核、背侧丘脏的  万方数据

蒲公英的五大药理作用

蒲公英的五大药理作用 在中医中蒲公英是非常常见的一味中草药,内服外用都有很好的疗效。在多本医书中都有蒲公英的药理功效。比如在《本草经疏》中就主要指出蒲公英清热解毒,对于妇女有很好的治疗乳痛和解乳毒之功效;在《本草衍义补遗》中主要指出能够解食毒和消肿;在《本草纲目》中特意指出蒲公英不仅有治病的作用,在养生保健上也有乌发,壮骨之功效。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蒲公英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蒲公英提取液(1:400)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菌.蒲公英水煎剂(1:80)能延缓ECHO11 病毒细胞病变.蒲公英醇提取物31mg/kg 能杀死钩端螺旋体.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煎剂给大鼠口服, 吸收良好, 尿中能保持一定的抗菌作用. 2. 保肝、利胆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 用蒲公英煎剂灌胃或用蒲公英注射液注射, 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显著缓解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引起的组织学改变.有报道指出, 蒲公英在动物身上有利胆作用.蒲公英液灌胃能使胆囊收缩, 奥狄括约肌松弛, 有利于胆汁排入肠中.临床上对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 3. 抗胃溃疡作用 蒲公英煎剂给大鼠灌胃对应激性溃疡有显著保护作用;对无水乙醇所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损伤亦有显著保护作用;并能明显对抗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的形成.当蒲公英与党参、川芎配伍时有协同抗胃溃疡的效果, 三者构成复方抗溃疡作用更强.有报道指出, 此复方抗胃溃疡与胃黏膜损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影响胃组织内源性PGE2含量有关. 4.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蒲公英煎剂在体外能显著提高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率.蒲公英多糖能显著增强艾氏癌及MM46肿瘤细胞抗原所致小鼠脚垫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 并有给药时间越往后越有效的特点, 即于抗原刺激后的第11~20日给药或2~

传统中药材淫羊藿的治病机理

传统中药材淫羊藿的治病机理 药理实验研究表明,传统中药淫羊藿能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促进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抗肿瘤等功效。 淫羊藿苷能显著增加家兔和狗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保护脑缺血损伤。其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主要是直接扩张脑血管的结果,其次与其钙通道的阻滞作用有关。淫羊藿总黄酮也能显著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并可选择性阻断离体及整体动物心肌β1受体,但对气管β2受体和血管平滑肌α受体无阻断作用。 淫羊藿灌胃可抑制家兔体外血栓形成,其抑制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可能和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及降低全血粘度有关。淫羊藿总黄酮体外给药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淫羊藿苷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CSF样活性。CSF是促进人体或动物骨髓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及存活的一类糖蛋白,可促进机体造血并具有刺激诱导成熟细胞的功能,对机体造血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淫羊藿苷还可协同诱生IL-3和IL-6,而IL-3则可作用于骨髓多能干细胞,促进多种血细胞的分化增殖,IL-6亦可协同IL-3支持多能干细胞的增殖,因而可促进造血的功能。 淫羊藿多糖可使胸腺缩小,促进胸腺释放成熟细胞,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淫羊藿多糖皮下注射可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灌胃同样有效。淫羊藿苷也可显著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IL-2和TNF(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淫羊藿多糖能促进小鼠T细胞增殖,对B细胞也有刺激增殖的作用。此外,淫羊藿多糖尚能使小鼠胸腺和脾脏细胞合成IL-2增多,诱生IFN,还有可能诱生γ干扰素。 淫羊藿苷能使小鼠附睾及精囊腺增重。淫羊藿可以使氢化考的松所致睾丸酮及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的模型动物睾丸酮的含量有所增加,改善雄性动物性腺的损伤。淫羊藿对垂体-性腺系统的功能也有促进作用。淫羊藿的补肾助阳作用可能与其直接刺激靶腺分泌激素有关。 淫羊藿苷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同时,尚能影响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的改变,凋亡率增高与S期细胞减少和G0/G1期细胞增多相关。淫羊藿苷能增强抗癌效应细胞(NK,LNK)的作用。淫羊藿总黄酮对荷瘤小鼠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淫羊藿可抑制骨细胞功能,特别是使钙化骨形成增加,有“补骨”作用,对骨质疏松可能有防治效果。淫羊藿制剂可以从不同方面影响衰老机制,如影响细胞传代,延长生长期,调节免疫和分泌系统,改善机体代谢和各器官功能。此外,淫羊藿具有抗氧化作用,且对自然衰老动物下丘脑神经递质老年性变化有明显的延缓作用。

人参化学成分及研究进展分解

天然产物化学 论文(设计)题目: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3年11 月22 日

目录 摘要 ................................................................................................................................... II 第一章前言 (3) 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3) 2.1人参皂苷 (3) 2.1.1人参皂苷的分类 (4) 2.1.2人参皂苷的药理作用 (7) 2.2脂溶性性成分 (9) 2.2.1脂溶性成分的抗菌作用 (9) 2.2.2脂溶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 (10) 2.3多糖类物质 (10) 2.3.1人参多糖类物质的调节免疫作用 (10) 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降血糖作用 (11) 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抗肿瘤作用 (11) 第三章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 现代研究证明,人参可增进食欲、强心、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治贫血、神经衰弱等症。本文对人参化学成分及人参的药理研究的新进展给予综述并对人参的研究作简要展望 关键词:人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第一章前言 中药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是一种名贵药材,同样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药物。经中医临床验证表明人参的主要功效包括有补脾益肺、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益智等。临床上人参能够对诸多疾病均能够产生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人体滋补强壮作用更加的明显。并且它的化学成分相对较为复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相对独特,由于现代分离以及分析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参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也获得了进一步的进展。目前人们对其药理活性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展开论述,从而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人参的现代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对人参的研究大多采用粗制剂或总皂贰成分,固然是由于人参有效成分的含量低和纯化困难,还由于对人参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多样性认识不足。至今,已阐明的人参化学成分包括皂苷、糖类、蛋白质、多肤、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脂溶性成分和其它成分【1】。其中,皂苷被公认为是人参的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2.1人参皂苷 皂苷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因具有较大的表面活性,在水中震荡或加热时可以产生胶状溶液和泡沫,因而得名皂苷。人参皂苷为人参属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是由皂苷元和糖相连构成的糖苷类化合物,人参中人参皂苷的含量约占人参干重的4%左右。人参皂苷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或无色针状结晶,味微甘苦,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极性大的人参皂苷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可溶于正丁醇、醋酸和

关于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19.27科学技术创新标记之后,进行外业调绘补调。同时, 为了保证房屋界址点的精准度,通常需要进行实测,通过实践再次核查房屋界址点数据的精准度。如下图1所示,为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实践应用流程图: 图1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实践应用流程图 (3)精度控制策略:为了进一步保证精度, 保证农村地籍调查工作的有效性,通常在完成数据采集工作之后,需进行必要的精度验证。首先,相关人员需要明确地籍图界址点精度规定, 平面绝对位置及相对位置误差限值。其次, 结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应用测量数据,两者进行对比, 数据相符的情况下,可说明测量结果有效,满足农村地籍调查具体要求。反之, 一旦测量数据超过精度规定,可说明精度不够。结合实测数据表明: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应用测量数据精度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满足现代农村地籍调查需求,并且在计算机自动化建模技术支撑下,具有成本输出低等优势,可得出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地籍调查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4结论 综上,无人机倾斜摄影在农村地籍调查中的有效应用,能够精准测量出房屋界址点,并且在外业作业的基础上, 可转化为内业处理,具有效率高等优势。同时,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可实现自动化三维建模。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 无人机倾斜摄影将会融合更多先进技术, 进而在地籍调查中发挥出更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岚,王春涛,赵元务.无像控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农村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42(4):216-218. [2]黄晨东.浅谈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地籍底图测绘中的应 用———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平原镇、苏澳镇、 芦洋乡)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项目”为例[J].福建建设科技,2018(5):79-82. [3]黄琳,郭朋良.浅谈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8):131-132. [4]彭延锋.基于三维倾斜摄影技术的地籍测量应用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8,32(3):7-10. [5]杨思旋.基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农村地籍变更中的应用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7,32(2):114-116. 关于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果秋婷1张小飞2* (1、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712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陕西省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陕西咸阳712046) 中药黄芩指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属唇形科。初记载于 《神农本草经》,在临床上使用的历史已经长达2000多年。在我国黑龙江、 河北、山东、吉林、云南、山西、甘肃、内蒙古等地都有分布。 黄芩疗效确切,具有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止血等的作用[1],为中医常用药物之一。通过分离纯化鉴定,黄芩可分离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黄酮类成分,烯丙醇、石竹烯等挥发油类成分,多糖类成分, 此外还含有铁铜锌锰等微量元素。 随着对黄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黄芩中成分对于多种疾病都能够起到治疗的作用, 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抗氧化、抗肿瘤, 心血管保护、抗高血糖及预防并发症等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黄芩的化学成分以及现代学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化学成分 1.1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和黄酮苷类。已确定结构的有四十余种成分,黄芩含量最多的成分之一,可作为黄芩特征化 学成分。其中黄酮类可分离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2],此外 还有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如二氢黄芩苷,黄烷酮,查尔酮等。 1.2挥发油。通过对黄芩使用不同提取分析方法测定, 舒云波[3]等通过超临界提取分离得到并鉴定出64种成分,占总质量分数较高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薄荷酮、2-甲基丁酸等。黄芩的不同部位含有的挥发油成分也有很大区别。宋双红[4]等采用共水蒸馏法,针对黄芩不同部位提取挥发油,从黄芩花中分离成分鉴定出53种化合物;在茎叶中分离成分鉴定出48种化合物;根中鉴定出39种化合物;种子中鉴定出32种化合物。 1.3多糖。 金迪[5]通过采用微波辅助技术提取多糖,黄芩的多糖提取率可达到89.97%。而炮制后的黄芩炭当中的多糖含量最 低,处于中间部分的主要是生黄芩, 酒黄芩以及焦黄芩等等。不同产地以及不同种类的黄芩之间的多糖含量之间也摘要:中药黄芩为中医常用药物之一,疗效确切,可分离出黄酮类、挥发油类、多糖类成分,此外还含有铁铜锌锰等微量元 素。随着对黄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黄芩中成分对于多种疾病都能够起到治疗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黄芩的化学成分以及现代学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4,R2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390(2019)27-0045-02(转下页) 45--

肉桂油

生产实习(化学分析)报告 班级工业分析与检验 姓名 学号

2010年12月7 日 桂皮中香精油的提取与鉴定 摘要:通过对桂皮的加热提取,从而得到肉桂油并用石油醚萃取3次,蒸去石油醚得到香精油。用红外光谱法测定香精油所含的基团,用薄层层析法测定其Rf值,即Rf= 关键词:肉桂油;石油醚;薄层层析

1 前言 肉桂,原名菌桂、牡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肉桂一名始见于《唐本草》。关于桂的原植物记载,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云:“桂,出合浦(今广西合浦一带)。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交阯(今越南)置桂园……”,《三辅黄图》曰:“‘甘原宫南有昆明池,池中有灵波殿,以桂为柱,风来自香’”从文中所述产地、形态特征来看,古代文献中的桂,当是樟科Cinnamomum属中以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为主的肉桂组植物。《名医别录》称菌桂“正圆如竹”;唐本草载:“菌桂,叶似柿叶,中有纵纹三道,表里无毛而光泽……”;《本草纲目》载:“菌桂生交趾(今越南北部)山谷,桂生南海(今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南部及台湾)山谷,桂生桂阳(今广东连阳)……”。据此描述,肉桂的道地产区一直便是广东、广西两省和越南部分地区。我国肉桂产量占世界肉桂产量的80%以上,而广东、广西两省肉桂产量占我国肉桂产量的95%以上。肉桂历来便是广东广西两省的大宗出口药材,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 1.1 肉桂油的组分 肉桂油是从肉桂干燥枝、叶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是呈黄色或黄棕色的澄清液体,其中主要成分是肉桂醛(约75%~90%),另有甲基丁香酚、桂醇、乙酸桂酯、香豆素、香兰素、丁香酚、2-甲氧基桂酸、2-甲氧基乙酸桂酯和二氢桂酸等。 1.2 肉桂油的应用 肉桂有特异香气,味辛。研究发现,肉桂油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增强胃肠蠕动、利胆、抗肿瘤等作用,是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及化工工业的主要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常用于饮料、糖果、罐头等食品。因此,肉桂油在保健食品和新型药品研发上都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具有极大的研究及利用价值。[2] 2 实验内容 2.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学习水蒸气蒸馏的操作技术; 了解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效成份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