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教学设计

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教学设计

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教学设计
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教学设计

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程,其运动规律形式不变。

(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大小都是相同的。表明了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不同。

2.相对论时空观的内容

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且与物质的存在及运动有关。

思考讨论:在经典物理学中,如果两个事件在一个参考系中是同时的,在另一个参考系中一定也是同时的。但是,如果按照爱因斯坦的两个假设,结论还是这样吗?

根据爱因斯坦假设: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大小都是相同的,两个事件在一个参考系中是同时的,在另一个参考系中不一定也是同时的。

例如:假设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飞快地匀速行驶。车厢中央的光源发出了一个闪光,闪光照到了车厢的前壁和后壁。

(1)车上的观察者以车厢为参考系,闪光到达前后两壁的时间相同吗?

(1)车下的观察者来说,以地面为参考系,闪光到达前后两壁的时间相同吗?

参考答案:

(1)如图甲所示:因为车厢是个惯性系,闪光向前、后传播的速率相同,光源又在车厢的中央,闪光当然会同时到达前后两壁。

根据爱因斯坦的假设: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大小都是相同的,所以他以地面为参考系,闪光向前、后传播的速率对地面也是相同的。

在闪光飞向两壁的过程中,车厢向前行进了一段距离,所以向前的光传播的路程长些即:闪光先到达后壁,后到达前壁因此,这两个事件不是同时发生的。

3、时间延缓效应

如果相当于地面以v 运动的惯性参考系上的人观察到与其一起运动的物体完成某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Δτ,地面上的人观察到该物体在同一地点完成这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Δt ,则

由于1-<1,所以总有Δt>Δ

τ,此种情况称为时间延缓效应。

4、长度收缩效应

如果与杆相对静止的人测得杆长是l 0,沿着杆的方向,以v 相对杆运动的人测得杆长是l ,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2)c

v

(

由于1-<1,所以总有l

情况称为长度收缩效应。

(1)式和(2)式表明:运动物体的长度(空间距离)和物理过程的快慢(时间进程)都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这个结论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所反映的时空观称作相对论时空观。

爱尔兰物理学家佛兹杰拉德提出,物质会在运动的方向上收缩(缩小),这意味着根据一个静止观察者的观点,一枚以接近光线运行的火箭所表现出的长度会比它静止时更短,尽管乘坐火箭的人看来并没有什么两样。

爱因斯坦指出,任何物体以光速运动时,其长度将会缩短为零。

思考与讨论:已知μ子低速运动时的平均寿命是3.0μs 。当μ子以0.99c 的速度飞

行,若选择μ子为参考系,此时μ子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对于地面上的观测者来说,平均寿命又是多少?

相对于光速而言,低速运动即可近似认为速度为0,即若选择与μ子一起运动的某一物体为参考系,此时μ子的平均寿命是3.0μs 。

对于地面上的观测者来说

2)c v

(

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不是绝对的(即固定不变的),爱因斯坦指出,随着物体(观察者所见到的)运动速度的加快,时间会变慢。

思考:相对论时空观的第一次宏观验证是在1971年进行的。当时在地面上将四只铯原子钟调整同步,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在两架喷气式飞机上做环球飞行,一架向东飞,另一架向西飞。两架飞机各绕地球飞行一周后回到地面,与留在地面上的铯原子钟进行比较。它们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根据狭义相对论,随着物体(观察者所见到的)运动速度的加快,时间会变慢。

向东飞行时铯原子钟的度数比地球上的铯原子钟慢了这是因为向东飞行速度比地面上的大;

而向西飞行的铯原子钟比地球上的快了,这是因为向西飞飞机的速度和地球自转相抵消,它们的速度比地面上的小;

知识拓展

1、狭义相对论

按照狭义相对论而言,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质速关系),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质速关系:

m0是物体静止时的质量,m是物体速度为v时的质量,c是真空中的光速。

2、从弱引力到强引力

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课题: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组长:马啸 组员:邢硕张森淇宋迪刘梦圆刘倩指导教师:车卫红

在天文学方面,牛顿可以称为近代伟大天文学家。他的杰出贡献是制作了反射式望远镜,反射式望远镜的制造成功,是天文学史上的一项重大革新。自伽利略发明第一架天文望远镜以来,人们对于宇宙的认识范围迅速扩展,但是当时流行的伽利略、开普勒等人发明和制造的折射望远镜,口径有限,制造大型望远镜不但困难,而且太庞大,同时折射望远镜的折射色差和球差都很大,这些大大限制了天文观测的范围。牛顿由于了解了白光的组成,因而于1668年设计制成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这种望远镜能反射较广光谱范围的光而无色差,容易获得较大的口径,同时对球差也有校正。这样牛顿为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制造奠定了基础。 牛顿在天文学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对行星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全面考察,特别是对开普勒等人的学说进行过系统的研究。1686年他在给哈雷的信中说明了天体可以按照质点处理并证明了开普勒的行星运动的椭圆形轨道以及彗星的抛物线轨道。牛顿还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理论,认为行星都由于自转而使两极扁平赤道突出,还预言地球也是这样的球体。由于地球不是正球体,牛顿就指出,太阳和月球的引力摄动将不会通过地球中心,因此地轴将作一缓慢的圆锥运动,这便出现了二分点的岁差现象。对于潮汐现象,牛顿也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这是太阳和月球引力造成的。 在物理学方面,牛顿取得了力学、热学、光学等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的开创者。他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了运动三定律,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牛顿所研究的机械运动规律,首先是建立在绝对时空观基础之上的。绝对化的时间和绝对化的空间是指不受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时间和空间。在两个匀速运动状态下的观察者,对机械运动具有相同的测量结果。在高速运动状态下,这种时空观已不能采用,这时(运动速度与光速可以比拟),牛顿力学将被相对论力学所代替。在微观情况下,由于粒子的波动性已明显表现出来,牛顿力学将被量子力学所代替。牛顿在力学方面另一巨大贡献是在开普勒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认为:太阳吸引行星,行星吸引卫星,以及吸引地面上一切物体的力都是具有相同性质的力。牛顿用微积分证明了,任何一曲线运动的质点,如果半径指向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点,且绕次点扫过与时间成正比的面积,则此质点必受指向该点的向心力的作用,如果环绕的周期之平方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则向心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牛顿还在力学发展中,首先确定了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如质量、动量、惯性和力等。经过牛顿的工作,力学已形成了严密、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

爱因斯坦相对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文版)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大家知道,麦克斯韦电动力学——象现在通常为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应用到运动的物体上时,就要引起一些不对称,而这种不对称似乎不是现象所固有的。比如设想一个磁体同一个导体之间的电动力的相互作用。在这里,可观察到的现象只同导休和磁体的相对运动有关,可是按照通常的看法,这两个物体之中,究竟是这个在运动,还是那个在运动,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如果是磁体在运动,导体静止着,那么在磁体附近就会出现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场,它在导体各部分所在的地方产生一股电流。但是如果磁体是静止的,而导体在运动,那么磁体附近就没有电场,可是在导体中却有一电动势,这种电动势本身虽然并不相当于能量,但是它——假定这里所考虑的两种情况中的相对运动是相等的——却会引起电流,这种电流的大小和路线都同前一情况中由电力所产生的一样。 堵如此类的例子,以及企图证实地球相对于“光煤质”运动的实验的失败,引起了这样一种猜想:绝对静止这概念,不仅在力学中,而且在电动力学中也不符合现象的特性,倒是应当认为,凡是对力学方程适用的一切坐标系,对于上述电动力学和光学的定律也一样适用,对于第一级微量来说,这是已经证明了的。我们要把这个猜想(它的内容以后就称之为“相对性原理”)提升为公设,并且还要引进另一条在表面上看来同它不相容的公设:光在空虚空间里总是以一确定的速度C 传播着,这速度同发射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由这两条公设,根据静体的麦克斯韦理论,就足以得到一个简单而又不自相矛盾的动

体电动力学。“光以太”的引用将被证明是多余的,因为按照这里所要阐明的见解,既不需要引进一个共有特殊性质的“绝对静止的空间”,也不需要给发生电磁过程的空虚实间中的每个点规定一个速度矢量。 这里所要闸明的理论——象其他各种电动力学一样——是以刚体的运动学为根据的,因为任何这种理论所讲的,都是关于刚体(坐标系)、时钟和电磁过程之间的关系。对这种情况考虑不足,就是动体电动力学目前所必须克服的那些困难的根源。 一运动学部分 §1、同时性的定义 设有一个牛顿力学方程在其中有效的坐标系。为了使我们的陈述比较严谨,并且便于将这坐标系同以后要引进来的别的坐标系在字面上加以区别,我们叫它“静系”。 如果一个质点相对于这个坐标系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于后者的位置就能够用刚性的量杆按照欧儿里得几何的方法来定出,并且能用笛卡儿坐标来表示。 如果我们要描述一个质点的运动,我们就以时间的函数来给出它的坐标值。现在我们必须记住,这样的数学描述,只有在我们十分清楚地懂得“时间”在这里指的是什么之后才有物理意义。我们应当考虑到:凡是时间在里面起作用的我们的一切判断,总是关于同时的事件的判断。比如我说,“那列火车7点钟到达这里”,这大概是说:“我的表的短针指到7 同火车的到达是同时的事件。”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4.3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4.3.1 同时的相对性 光速相对于所有惯性系中的观测者以不变的速率传播,其惊人的结果是:时间一定是相对的。 1 “同时”的定义 设A 、B 两处发生两个事件,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发出两光信号,若在A 、B 的中心点同时收到两光信号,则A 、B 两事件是同时发生的。这就是用光前进的路程来测量时间,而这样定义的理由就是光速不变,这样的定义适用于一切惯性系。 2 爱因斯坦理想的 “火车对钟实验” 设有一列火车相对于站台以匀速向右运动,站台上的观测者测得当列车的首尾两点与站台上的A ,B 两点重合时,站台上的A ,B 两点同时发出一个闪光,所谓“同时”,就是两闪光同时传到站台上的中心点C 。但对于列车来说,由于它向右行驶,车上的中点先接到来自车头方(即站台上的A 点)的闪光,后接到来自车尾方(即站台的B 点)的闪光。于是对于列车上中点的观察者来说,A 点的闪光早于B 点。就是说,对于站台参照系是同时的事件,对于列车参照系就不是同时的,即事件的同时性是相对的。 在一个惯性系中的两个同时事件,在另一个惯性系中观测不是同时的,这是时空均匀性和光速不变原理的一个直接结果。 3 同时的相对性 设在惯性系S 中,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两事件,时空坐标分别为(x 1,0,0 ,t )和(x 2,0,0,t ),则根据洛仑兹变换式(4-4a ),有 2221'11c u c ux t t -- =, 2222'21c u c ux t t --=,即()012 2122 '1'2≠---=-c u x x c u t t 讨论 1 从上可知,在某一惯性系同时不同地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中观测则是不同时发生, 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同时相对性。同时相对性的本质在于在狭义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若u 沿x 轴正方向,且12x x ->0,则0' 1' 2<-t t ,可得出结论,沿

经典力学和相对论

牛顿经典力学 牛顿经典力学认为质量和能量各自独立存在,且各自守恒,它只适用于物体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范围。牛顿 力学较多采用直观的几何方法,在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时,比分析力学方便简单。 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是爱因斯坦于1915年以几何语言建立而成的引力理论,统合了狭义相对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将引力改描述成因时空中的物质与能量而弯曲的时空,以取代传统对于引力是一种力的看法。 广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所有非惯性系和有引力场存在的惯性系对于描述物理现象都是等价的。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 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它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个部分,狭义相对论颠复了从牛顿以来形成的时空概念,提示了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和相对性,建立了新的时空观。广义相对论把相对原理推广到非惯性参照系和弯曲空间,从而建立了新的引力理论。在相对论的建立过程中,爱因斯坦起了主要的作用。 物理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什么区别物理经典力学是牛顿时期的力学那时候的坐标系是忽略时间的,只有空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期是考虑了时间的是时间和空间都考虑的 相对论与经典力学的区别与联系。 可以这样高度总结地来看: 经典力学是狭义相对论在低速(v<

关于牛顿力学的论文报告

关于牛顿力学的论文报告 (一)对自然观念的影响 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之大使得它得以广泛传播,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自然观。人们往往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自然界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的机器。这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当时是有进步作用的。由于它把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原因都归结为自然界本身规律的作用,有利于促使科学家去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它能刺激人们运用分析和解剖的方式,从观察和实验中取得更多的经验材料,这对科学的发展来说也是必要的。但这种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理论思维的作用,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因而又有着严重的缺陷。 (二)对自然科学的影响 牛顿经典力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消极影响。 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以及他的力学研究纲领所获得的成功,在当时使科学家们以为牛顿经典力学就是整个物理学,甚至是全部自然科学的可靠的最终的基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牛顿经典力学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成为了科学家们共同遵循的规范,它支配了当时整个自然科学发展的进程。他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原理也普遍得到赞赏和采用。牛顿研究经典力学的科学方法论和认识论,如运用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方法与公理化方法及科学的简单性原则、寻求因果关系中相似性统一性原则、以实验为基础发现物体的普遍性原则和正确对待归纳结论的原则,对后世科学的发展也影响深远。 (三)对社会科学的影响 经典力学不但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社会科学方面,特别是对哲学和人类思想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经典力学的直接影响下,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建立和发展了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并由于其强大的影响力,使得唯物论从宗教神学那里争得了发言权,并在随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最为激烈的一段时期。经过康德和黑格尔对辩证法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研究和发展,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哲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吸收,结合当时科学发展成果,最终建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近现代科学和哲学是发轫于经典力学的,正是从牛顿建立经典力学开始,人类在思想观念上才开始真正走向科学化合现代化,而它对人类思想领域的影响也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事物总是辩证统一、一分为二的。虽然科学家在运用牛顿经典力学方法及成果时使自然科学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当时人们在接受和运用牛顿的科学成果之时,没有搞清它的适用范围,也作出了不适当的夸大。例如,当初有科学家认为所有涉及到的物理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不变的引力和斥力,因而只要把自然现象转化为力就行了。结果到后来,“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认识的避难所,把当时无法解释的各种现象都冠以各种不同力的名称。因此,牛顿经典力学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在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对经典力学,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其得与失。

大学物理第4章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习题解答改

习 题 4-1 一辆高速车以0.8c 的速率运动。地上有一系列的同步钟,当经过地面上的一台钟时,驾驶员注意到它的指针在0=t ,她即刻把自己的钟拨到0'=t 。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她自己的钟指到6 us 时,驾驶员瞧地面上另一台钟。问这个钟的读数就是多少? 【解】s)(10) /8.0(16/12 2 2 0μ=-μ= -?= ?c c s c u t t 所以地面上第二个钟的读数为 )(10's t t t μ=?+= 4-2 在某惯性参考系S 中,两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时间间隔为4 s,另一惯性参考系S′ 以速度c u 6.0=相对于S 系运动,问在S′ 系中测得的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与空间间隔各就是多少? 【解】已知原时(s)4=?t ,则测时 (s)56 .014/1'2 2 2 =-= -?= ?s c u t t 由洛伦兹坐标变换2 2 /1'c u ut x x --= ,得: )(100.9/1/1/1'''82 22 2202 21012m c u t u c u ut x c u ut x x x x ?=-?= --- --= -=? 4-3 S 系中测得两个事件的时空坐标就是x 1=6×104 m,y 1=z 1=0,t 1=2×10-4 s 与x 2=12×104 m,y 2=z 2=0,t 2=1×10-4 s 。如果S′ 系测得这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则S′ 系相对于S 系的速度u 就是多少?S′ 系测得这两个事件的空间间隔就是多少? 【解】(m)1064 ?=?x ,0=?=?z y ,(s)1014 -?-=?t ,0'=?t

0)('2=?- ?γ=?c x u t t 2c x u t ?=?? (m/s)105.182?-=??=?x t c u (m )102.5)('4?=?-?γ=?t u x x 4-4 一列车与山底隧道静止时等长。列车高速穿过隧道时,山顶上一观察者瞧到当列车完全进入隧道时,在隧道的进口与出口处同时发生了雷击,但并未击中列车。试按相对论理论定性分析列车上的旅客应观察到什么现象?这现象就是如何发生的? 【解】S 系(山顶观察者)瞧雷击同时发生,但车厢长度短于山洞长度,故未被击中。 'S 系(列车观察者)瞧雷击不同时发生。虽然车厢长度长于山洞长度,但出洞处先遭 雷击,入洞处后遭雷击,此时车尾已经进入山洞。故未被击中。 4-5 一飞船以0.99c 的速率平行于地面飞行,宇航员测得此飞船的长度为400 m 。(1)地面上的观察者测得飞船长度就是多少?(2)为了测得飞船的长度,地面上需要有两位观察者携带着两只同步钟同时站在飞船首尾两端处。那么这两位观察者相距多远?(3)宇航员测得两位观察者相距多远? 【解】(1))(4.5699.01400/12 2 2 0m c u l l =-=-= (2)这两位观察者需同时测量飞船首尾的坐标,相减得到飞船长度,所以两位观察者相距就是56.4 m 。 (3)上的两位观察者相距56.4 m,这一距离在地面参考系中就是原长,宇航员瞧地面就是运动的,她测得地面上两位观察者相距为 )(96.799.014.56/12220m c u l l =-=-= 所以宇航员测得两位观察者相距7.96 m 。 4-6 一艘飞船原长为l 0,以速度v 相对于地面作匀速直线飞行。飞船内一小球从尾部运

相对论简介物理力学答案

第十 相对论简介 12.1迈克尔孙—莫雷实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答: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题为“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及电磁波的理论,并将各种电磁现象的本质概括为一组方程——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该理论提出后,由于经典物理理论在人们头脑中的根深蒂固,因此人们坚定不移地认为:传播电磁波(包括光波)的介质,即以太必然存在,由于参照系的运动必然导致“以太风”的产生,麦克斯韦方程只有在绝对静止以太参照系中成立。 迈克尔孙——莫雷实验的负结果,否认了以太相对于太阳的绝对静止。并进而否定了以太的存在。真空中光速是一个不变值,伽俐略速度合成公式,即伽俐略变换在电磁现象中失败了,这就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时空观念,即新的坐标变换。 12.2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什么?为什么在光速不变原理中强调真空中的光速?洛仑磁变换与伽利略变换有什么不同? 答:狭义相对论中的两个基本假设: 1>.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C 是对任何惯性参照系都适用的普适常数。 2>.狭义相对性原理——对于描述一切物理过程的规律所有惯性系都是等价的。 在麦克斯韦的电磁场方程中要涉及真空中的介电常数0ε,真空中的磁导率0μ而 01 με与真空中的光速完全一样为C ,只有C 在任何参照系中为普适常数,麦克斯韦才具 有普遍意义,故在光速不变原理中必然强调的是在真空中的光速。 伽利略变换与洛仑兹变换的本质不同点体现在时空观,伽利略变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是独立的,而洛沦兹变换体现了相对时空观,它们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12.3 在o '系中o x y '''-坐标面内置一圆盘,在另一惯性参照系O 系中的观察者是否也测到一个圆盘? 答:若O 系相对于o '系有一定的速度,且速度的方向沿o-x 轴,或o-y 轴,则在o 系中测得的是一个椭圆,这是由于洛沦磁收缩的原因。 若O相对于o '系的速度垂直于o x y '''-平面。则在o 系中也测到一个圆盘。 12.4有两个静长度相等的杆分别置于o 系和o '系中且处于静止,从o 系观察,哪根棒较长?从o '系观察的结果又如何?它们的观测结果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究竟谁正确? 答:设两个棒沿x 轴和x`轴放置,o '系相对于o 系沿x 轴运动,则两系中的观察者观测的棒的静长0L 观测的动长为2 01β -=L L 根据此公式可得o 系的观测者认为置于o 系中的棒比置于o '系中的棒要长一些。 o ' 系的观测者认为置于o '系的棒比置于o 系中的棒要长一些。两个观测者观测的结果均正确。 12.5在相对论中对于两事件同时的理解和在经典力学中有什么不同。 答:在经典力学中,在某一个参照中两个同时发生的事件。那么观察者无论在任何一个其它的参照系上观测,这两个事件也是同时发生。 在相对论中,若在某一个参照系中,两个事件是同时发生的,即21t t =在另一个相对于此参照系以速度V 运动的另一个参照系中,根据洛仑兹变化可得 : 2 2 1 12v t t x )''-=- 若此二事间发生在不同地点,则不足同时发生的,若发生在同一地点,则同时是绝对的。 12.6相对论的质量——速率关系为2 1β-=m m 是否违背质量守恒? 答:在经典力学中,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两个彼此独立的定律,但是在相对论中,它们是统一的,可称为质——能守恒“质能”可以看作是一个统一的物理量。例如:

牛顿对经典力学贡献

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一、认识牛顿 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爵士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晚年醉心于炼金术和神学。他在1687 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 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 动定律。这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 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 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牛顿为人类建立 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逝世后被 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在此长眠的第一个科学家。 二、牛顿力学 1679年,牛顿重新回到力学的研究中:引力及其对行星轨道的作用、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与胡克和弗拉姆斯蒂德在力学上的讨论。他将自己的成果归结在《物体在轨道中之运动》(1684年)一书中,该书中包含有初步的、后来在《原理》中形成的运动定律。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现常简称作《原理》)在埃德蒙·哈雷的鼓励和支持下出版于1687年7月5日。该书中牛顿阐述了其后两百年间都被视作真理的三大运动定律。牛顿使用拉丁单词“gravitas”(沉重)来为现今的引力(gravity)命名,并定义了万有引力定律。在这本书中,他还基于波义耳定律提出了首个分析测定空气中音速的方法。 三、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所谓经典力学,是指研究在低速情况下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所遵循的规律的力学。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或与牛顿定律有关且等价的其他力学原理。 牛顿在前人积累的大量动力学知识的基础上,又通过自己反复观察和实验,提出了“力”、“质量”和“动量”的明确定义,并将它们与伽利略提出的“加速度”联系起来,总结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牛顿的这三个定律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大飞跃,它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决定了300多年来力学发展的方向,并且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牛顿的一生不仅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在热学、光学、天文和数学等方面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牛顿(1642—1727)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自然科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成就和科学的方法论启迪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无穷智慧,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牛顿经典力学认为质量和能量各自独立存在,且各自守恒,它只适用于物体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范围。牛顿力学较多采用直观的几何方法,在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时,比分析力学方便简单。 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或与牛顿定律有关且等价的其他力学原理,它是20世纪以前的力学,有两个基本假定:其一是假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长度和时间间隔的测量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是瞬时到达的;其二是一切可观测的物理量在原则上可以无限精确地加以测定。20世纪以来,由于物理学的发展,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暴露出来。如第一个假定,实际上只适用于与光速相比低速运动的情况。在高速运动情况下,时间和长度不能再认为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第二个假定只适用于宏观物体。在微观系统中,所有物理量在原则上不可能同时被精确测定。因此经典力学的定律一般只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时的近似定律。 因为牛顿的力学与现代力学(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主导)有很大差别,牛顿的力学虽然在高速和微观领域不正确(由于受当时认识水平的局限),但其在一般情况下(低速、宏观),可以很容易地处理问题(也就是说牛顿力学虽然错误但还是有用的),所以就打算把它们分别起个名字。起什么名字呢?最后,一个叫经典力学,一个叫现代力学。 牛顿三大定律

牛顿力学分析

牛顿运动分析 1、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木块以速度v向右运动,一根弹簧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木块从与弹簧接触直到弹簧被压缩成最短的时间内木块将做的运动是:() A.匀减速运动B.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D.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两个木块的质量关系是m a=2m b,用细线连接后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固 定斜面上.在它们沿斜面自由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a a<a b B.它们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a<gsinθ C.连接它们的细线上的张力一定为零D.连接它们的细线上的张力一定不为零 3、如图所示,一物块放在倾角为θ的传输带上,且物块始终与传输带相对静止.关 于物块所受到的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传输带匀速运动时,速度越大,静摩擦力越大 B.当传输带加速向上运动时,加速度越大,静摩擦力越大 C.当传输带加速向下运动时,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D.当传输带加速向下运动时.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4、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光滑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15k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猴子,从绳子的另一端沿绳向上爬,如图所示,在重物不离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 (g=10m/s2): A.25m/s2B.5m/s2C.10m/s2 D.15m/s2 5、如图2-3-7所示,木块A质量为1 kg,木块B的质量为2 kg,叠放在 水平地面上,A、B间最大静摩擦力为1 N, 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1, 今用水平力F作用于B,则保持A、B相对静止的条件是F不超过(). A.3 N B.4 N C.5 N D.6 N 6、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 力F,则() A.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 B.当F=μmg时,A的加速度为μg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 姓名:周玉全班级:物理学151班学号:5502115018 力学是物理学中最早发展的分支,它和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经典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经典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研究宏观、低速状态下物体运动的一门学科。 力学的发展可谓与人类生活与生产息息相关。早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就在劳动生产中应用杠杆、螺旋、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促进了静力学的发展。公元前二百多年,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提出了杠杆原理以及浮力定律。而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以《墨经》为代表作的墨家,总结了大量力学知识。虽然这些知识尚属于力学的萌芽,但不妨它在力学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古代,由于人们缺乏经验以及生产水平低下,没有适当科学仪器,导致力学的发展受到抑制。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主张物体速度与外力成正比、重物下落比轻物快、自然界惧怕真空等,看起来的确与经验没有明显矛盾,因此这些理论长期没人怀疑。当然力学长期得不到较大发展还与西方教会利用所谓“科学”奴役人们思想有关。这点最为人所熟知便属“地心说”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因与《圣经》内容相符,再加上按地心说预报的行星位置在当时目测精度下与实际位置相差不多,故被人广泛接受。 首先揭开科学革命序幕、反对一直被奉若圭臬的“地心说”的是天文学领域。公元1543年,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理论》来具体论述日心体系。但这一新思想一开始并未能得到世人的广泛认识,因为当时教会仍然占有统治地位,而日心说与《圣经》内容相悖。科学发展越快,教会越趋极端,凡是不符合教会思想而另有主张的人,都会遭到迫害。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就是一位信仰和宣扬哥白尼体系而英勇献身的科学殉道士。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在太阳系之外还有无数的世界,这比日心说更为有力的冲击了教会的教义,因此被处以火刑。但科学并不会因惧怕火刑而驻足不前。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基于天文学家第谷毕生积累的天文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计算,得出了开普勒第一和第二定律,并在1609年出版的《新天文学》一书中,公布了这两条行星运动定律。开普勒的这两条定律打破了两千年来认为天体只能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观念,使日心说与观测结果更为符合。开普勒继续利用第谷的观测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并于九年后找到了二分之三次方定律,即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三定律对推动天文学和力学有重要作用。伽利略是又一位献身于哥白尼学说的伟人。他是第一个将望远镜对准天体的科学家。1610年出版的《星界信使》一书,是对哥白尼学说的一极大支持。

15.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及其时空观

《大学物理》练习题No.15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及动力学基础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静止参照系S中有一尺子沿x方向放置不动,运动参照系S'沿x轴运动,S、S'的坐标轴平 行.在不同参照系测量尺子的长度时必须注意[ C ] (A) S'与S中的观察者可以不同时地去测量尺子两端的坐标. (B) S'中的观察者可以不同时,但S中的观察者必须同时去测量尺子两端的坐标. (C) S'中的观察者必须同时,但S中的观察者可以不同时去测量尺子两端的坐标. (D) S'与S中的观察者都必须同时去测量尺子两端的坐标. 2. 下列几种说法: (1) 所有惯性系对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等价的. (2) 真空中,光的速度与光的频率、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 (3) 在任何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沿任何方向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其中哪些正确的?[ D ] (A) 只有(1)、(2)是正确的. (B) 只有(1)、(3)是正确的. (C) 只有(2)、(3)是正确的. (D) 三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3. 边长为a的正方形薄板静止于惯性系K的xOy平面内,且两边分别与x轴、y轴平行, 今有惯性系K'以0.8c(c为真空中光速)的速度相对于K系沿x轴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从K'系测得薄板的面积为[ B ] (A) a2.(B) 0.6a2.(C) 0.8 a2.(D) a2/ 0.6. 4. 在某地发生两件事,静止位于该地的甲测得时间间隔为6s,若相对甲以4c/5(c表示真空 中光速)的速率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乙测得时间间隔为[ A ] (A) 10s.(B) 8s.(C) 6s.(D) 3.6s. (E) 4.8s. 5. (1) 对某观察者来说,发生在某惯性系中同一地点,同一时刻的两个事件,对于相对该惯性系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其它惯性系的观察者来说,它们是否同时发生? (2) 在某惯性系中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它们在其它惯性系中是否同时发 生? 关于上述两问题的正确答案是: [ A ] (A) (1)一定同时, (2)一定不同时. (B) (1)一定不同时, (2)一定同时. (C) (1)一定同时, (2)一定同时. (D)(1)一定不同时,(2)一定不同时. 6.圆柱形均匀棒静止时的密度为ρ0,当它以速率u沿其长度方向运动时,测得它的密度为ρ,

浅谈经典力学与相对论力学

浅谈经典力学与相对论力学 电信工1315班0121309341503 周俊亮 CHINA |

浅谈经典力学与相对论力学 周俊亮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430070) 摘要:牛顿经典力学认为质量和能量各自独立存在,且各自守恒,它只适用于物体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范围。狭义相对论颠覆了从牛顿以来形成的时空概念,提示了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和相对性,建立了新的时空观。广义相对论把相对原理推广到非惯性参照系和弯曲空间,从而建立了新的引力理论。 关键词: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爱伊斯坦 一、经典力学的建立及其局限性 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走向科学,认识自我,物理学在这其中起到了绝对重要的作用。而物理学的第一次巅峰时刻就是经典力学的建立。 1543年,波兰的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指出“地心说”是错误的,认识到了地球和其它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这一伟大思想改变了当时人类的对宇宙的认识,也动摇了欧洲中世纪的科学基础,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序幕。 17世纪,意大利人伽利略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科学思维结合数学的方法,开创了更具严密逻辑的近代科学,并发明了惯性定律、自由落体定律及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为牛顿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随后,法国人笛卡儿又进一步完整了惯性定律。德国的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进一步完善、简化了哥白尼学说,推动了对天体动力学的研究。 1687年,牛顿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牛顿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经典力学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统一了宇宙间的运动,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经典力学又经历了17、18、19世纪的进一步完善。在逻辑上和形式上都进一步优美,日臻完善。到了19世纪,在经典力学的基础上,光学、热力学、电磁学、天体物理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当时,人们把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看成是绝对权威的真理,认为一切现象都可以用经典物理学加以说明,而且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完整、系统和成熟的阶段,以后的工作只不过是在细节上做些修正和补充,使理论更加完备。 经典力学有两个基本假定:其一是假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长度和时间间隔的测量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是瞬时到达的;其二是一切可观测的物理量在原则上可以无限精确地加以测定。 但是20世纪以来,由于物理学的发展,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暴露出来。在高速运动或极大质量物体之间,经典力学就“ 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二、狭义相对论的建立 19世纪末,著名科学家开尔文说过,现在物理学上空飘着两朵乌云,一朵是“黑体辐射”,另一朵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其中,第一朵乌云的散去,诞生了量子理论;而另一朵的消失,则孕育了跨时代的狭义相对论。 19世纪,英国的麦克斯韦在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电磁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体系,电磁学达到了顶峰。麦克斯韦方程组揭示了光速是一个常数。 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作了一个实验,用以测量光速和证明以太的存在,实验结果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基础习题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一短跑选手,在地球上以s 10的时间跑完100m 的跑道。在飞行速度为c 98.0的飞船中观察者看来,这选手跑过的距离为(设飞船飞行方向与跑道平行)。 (A) m 100; (B) m 9.19; (C) m 1048.110?。 解:2 1β --= 'vt x x m 1048.1199 .0100.398.010098.01) ()(108 2 121212 ?=??-=----='-'='?t t v x x x x x [ C ] 2.对于同时性,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 )对某观察者来说发生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的二事件,对 其它一切观察者来说二事件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 (B )有二事件,在某惯性系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它们 在任何其它惯性系中也是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 (C )有二事件,在某惯性系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它们

在任何其它惯性系中是发生于不同时刻、不同地点。 解:(A )由2 1β --='vt x x ,2 21/β --= 'c vx t t 知,仍为同一地点、同一 时刻; (B )同理,应为不同地点、不同时刻; (C )正确。 [ C ] 3.观察者甲在与其相对静止的惯性系中测得在同一地点发生的两事件的时间间隔为s 4,在其他惯性系中观察者乙和丙声称他们测得的时间分别为s 5和s 3,根据相对论的时空观,两事件的固有时间间隔应为 (A) s 3; (B) s 4; (C) s 5。 解:相对于过程发生的地点为静止的参考系中测量的时间,或在一惯性系中测量的该惯性系同一地点先后发生的两件事件的时间间隔为固有时。 [ B ] 4.粒子的动能等于静止能量时,粒子的速度为: (A) c 414.1; (B) c 866.0; (C) c 910.0。

第8章 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

第8章 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 思考题 8-1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与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 答: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认为,对于力学规律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即无法用力学实验证明一个惯性系是静止的还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不同之处在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仅限于力学规律,而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则指出,对于所有的物理规律(不仅仅力学),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 8-2假设光子在某个惯性系中的速率为c ,那么,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惯性系,光子在这个惯性系中的速率不等于c ? 答:由洛伦兹速度变换公式可知,如果光子在一个惯性系中的速率为c ,那么,对于任一个惯性系,光子在这个惯性系中的速率c c c 1c 2 =- -= 'u u υ, 因此不存在使光子在其中速率不等于c 的惯性系. 8-3物体速度可以达到光速吗?有这样的观点说光速是运动物体的极限速度,该观点正确吗? 答:从"相对论的速度相加定律"可以得出结论:一切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光速是物质运动(信号或能量传播)速度的极限. 8-4根据相对论的理论,实物粒子在介质中的运动速度是否有可能大于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答:相对论只给出真空中的光速是一切物质运动的极限速度.由于光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c ,所以实物粒子在介质中的运动速度有可能大于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8-5在同一惯性系中,两个不同时发生的事件满足什么条件才可以找到另一惯性系使它们成为同时的事件?在一个惯性系中两个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又要满足什么条件才可以找到另一惯性系使它们成为同一地点发生的事件? 答:在同一惯性系中,两个不同时发生(21t t ≠)的事件若找到另一惯性系使它们成为

经典力学_王其申_动量和牛顿定律

第二章 动量和牛顿定律 2.1.1 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XOY 平面上运动,其运动方程为 j t B i t A r sin cos ,其中A 、B 和 均为正常数,则该质点在任意位置r 处 所受合外力F 为多少? 2.1.2 一汽艇质量为m ,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继续前进,前进时受到与速度成 正比的河水阻力,比例常数为k )0( k 。若该汽艇先以恒定的速度0v 向岸边靠拢,问它应当在离岸多远处关闭发动机,才能在到达岸边时恰好停下来(速度无限接近于零)。 2.1.3 一辆装煤车以s m /3的速度从煤斗下面通过,煤粉通过煤斗以每秒5t 的速率注入车厢。如果车厢的速率保持不变,车厢与钢轨间摩擦忽略不计,求牵引力的大小。 2.1.4 质量为m 的小球在水平面内作速率为 v 的匀速圆周运动,试求小球在经 过:(1)41圆周,(2)21圆周,(3)43 圆周,(4)整个圆周的过程中的动量 改变。试从冲量的计算得出结果。 2.1.5 某物体上有一变力F 作用,它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在s 1.0内, F 均 匀地由0增加到20N ;又在以后s 2.0内,F 保持不变;再经s 1.0,F 又从20N 均匀地减少到0。(1)画出F-t 图;(2)求这段时间内力的冲量及力的平均值;(3)如果物体的质量为3kg ,开始速度为s m /1,与力的方向一致,问在力刚变为0时,物体速度多大?

2.1.6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1m 的物体拴在长为1L 的轻绳 上,绳的另一端固定在一个水平光滑桌面的钉子上。另一物体质量为2m ,用长为2L 的绳与1m 连接。二者均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1m 、2m 的角速度为 ,求各段绳子上的张力。 2.2.1 美丽的土星环在土星周围从离土星中心是73000km 延伸到距土星中心136000km 。它由大小从6 10 m 到10m 的粒子组成。若环的外缘粒子的运行周期是14.2h ,那么由此可求得土星的质量是多大? 2.2.2 如果在土星的赤道上放置一颗同步卫星,这卫星应在土星表面以上多高处?它发射的雷达波(沿直线传播)能覆盖土星表面多大面积?已知土星质量为 km 271089.1 ,半径为kg 4 1014.7 ,自转周期为10h 。 2.2.3 证明:一个密度均匀的星体由于自身引力在其中心处产生的压强为: 2 232 R G P ,其中R , 分别是星体的密度和半径。 2.2.4 以绳沿水平方向用为F 牵引质量为m 的物体,不计绳质量和摩擦,求绳内A 、B 两点处张力。若计绳质量呢?

牛顿力学

牛顿力学 也是因为只有惯三律被大多数人接受后,才会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再改变为"惯性"一词.牛顿第一第二定律(以下简称牛二律)是惯三律的物体外部空间在ρ均匀空间情况下的定律,是其推论,不再是惯性力学的核心公设性质的命题. (一)广义惯性使牛顿力学进化 爱因斯坦独具慧眼,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及自由落体运动与质量因素无关的经验事实,总结出了等效原理,且明确与准确地说:物体的同一性质按照不同的处境或表现为"惯性",或表现为"重性".这个同一性就是广义惯性,这个处境就是空间.牛顿第二定律实质是其第一定律涵义的数学表达式.所以,广义惯性的发现,其革命意义是指动摇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核心地位.广义惯性包含了牛顿惯性,所以,又是其进化.同时,也说明了需要建立一个取代牛二律的进化性质的核心命题系统的新力学理论.广义惯性又引出了两种空间及其区别的新问题.这个新问题困扰了爱因斯坦的一生,走了一大圈"弯"路后,在他晚年时,才看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曙光--物体具有空间的广延性,由此"广延性"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文说的ρ空间及其区别的标志是其梯度值的有否.这说明还需要一个新的涉及空间的基本概念及与其相对应的原来等效原理所没有涉及到的新的经验事实:物体质量部分的压强梯度现象(注:在固态的具体物体内部,此"压强梯度"表现为"胁强"),也就是爱因斯坦的物体的空间广延性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引出了物体的非刚性及其具有内部空间结构的抽象性质.于是,"万事俱备",只欠建立一个新的核心命题系统了.可以说,惯三律就是这个系统.广义惯性是由于把"重性"也归于同牛顿惯性一样的物体属性,所以,其革命意义也主要体现在"重力"方面."引力"是对重力本质的错误认识.广义惯性与场概念把原来引力中的两个平权的物体分离开来:一个是仅表现广义惯性的一般(非整体)物体;另一个是具有产生重力场的特殊性的中心物体.一般物体与中心物体之间已经没有"力"的关系了.但通过重力场(原来引力场与自转惯性离心力合成的重力场涵义需要改变)有"能"的关系(见此文的"ρ空间与能"一节).到此为止,广义惯性已经完成了其逻辑任务,即取消了引力及导出了中心物体的特殊性(当然也具有广义

经典力学的诠释

编辑本段

经典力学 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合)=kma【当F(合)、m和a采用国际单位制N、kg和m/s2时,k=1】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点)的质量乘积成正比, 经典力学

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公式:F(n)=(GMm)/r² 基本假定 第一个假定:假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长度和时间间隔的测量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是瞬时到达的。 由此可知,经典力学实际上只适用于与光速相比低速运动的情况。在高速运动情况下,时间和长度不能再认为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 第二个假定:一切可观测的物理量在原则上可以无限精确地加以测定。由此可知,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物体。在微观系统中,所有物理量在原则上不可能同时被精确测定。因此经典力学的定律一般只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时的近似定律。 应用范围 它在许多场合非常准确。经典力学可用于描述人体尺寸物体的运动(例如陀螺和棒球),许多天体(如行星和星系)的运动,以及一些微尺度物体(如有机分子)。 编辑本段发展 16世纪以前 力学是物理学中发展较早的一个分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对“力和运动”提出过许多观点,他的著作一度被当作古代世界学术的百科全书,在西方有着极大的影响, 经典力学

以致他的很多错误观点在长达2000年的岁月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16世纪-17世纪 人们开始通过科学实验,对力学现象进行准确的研究。许多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等,做了很多艰巨的工作,经典力学逐渐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有了很大的进展。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前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验观测、数学计算和深入思考,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体力学和地球上物体的力学统一起来,建立了系统的经典力学理论。经典力学概括来说,是由伽利略及其时代的优秀物理学家奠基,由牛顿正式建立。所以牛顿曾说过,他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18世纪-19世纪 由伽利略和牛顿等人发展出来的力学,着重于分析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等矢量间的关系, 经典力学 又称为矢量力学。它是工程和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表述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表述方式:拉格朗日、哈密顿、卡尔·雅可比等发展了经典力学的新的表述形式,即所谓分析力学。分析力学所建立的框架是现代物理的基础,如量子场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引力等。 微分几何的发展为经典力学注入了蒸蒸日盛的生命力,是研究现代经典力学的主要数学工具。 20世纪 现代力学推翻了绝对空间的概念:即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事件是绝然不同的。例如,静挂在移动的火车车厢内的时钟,对于站在车厢外的观察者来说是呈移动状态的。但是,经典力学仍然确认时间是绝对不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