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北京自考专科 心理统计试题带答案

北京自考专科 心理统计试题带答案

北京自考专科 心理统计试题带答案
北京自考专科 心理统计试题带答案

2004.4心理统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次数分布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各组数据的( B:我觉得答案应该是B中点,这个次数分布曲线图应该就是多边图,但若表明是累计次数分布曲线图,那答案就是A上限)

A上限B中点C下限D平均值

2、已知一组数据的X=30,是,它的离中系数为(这道题不能做,缺少标准差)

A 40

B 0.40

C 2.5

D 250

6、8、10、12、26这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用(B,因为有极端数据)

A平均数B中数C众数D平均差

4、9、34、12、17、5五个数的全距是(C,最大数的上限减去最小数的下限)

A 29

B 29.5

C 30

D 28

5、已知r1= – .60,r2= +.30,说明相关程度前者比后者(答案只能是A,因为相关程度是一个等级变量,只能比大小,不能做加减,更不能做乘除)

A大B大一倍C大.30 D小

6、已知n=10的两个相关样本的平均数差的标准误为10.5,其自由度为(C,相关样本的自由度计算公式,N-1;独立的自由度计算公式是N1+N2-2即18)

A 19

B 18

C 9

D 8

7、一个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总等于(A,标准正态分布的两个性质,一个平均数等于0,标准差等于1)

A 0

B 1

C –1

D 1/2

8、已制从X推测Y的回归方程式为Y= –0.8X+1.2,说明X、Y两变量是(B,回归系数-0.8的计算公式是:

r * SX/SY 。两个标准差都是正值,所以r只能是负值,所以是负相关)

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不一定相关

9、从X推测Y或从Y推测X,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推测是没有误差的?(A,只有r等于正负1,推测就没有误差)

A r= –1

B r=0

C r= +.98

D r= –.01

10、在一个二选一的实验中,被试在12次中挑对10次,Z值等于(D,公式是Z=(X-MB)/SB 答案就是考察X取下限,10得取值9.5)

A 4.05

B 2.31

C 1.33

D 2.02

二、填空题

11、实验数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准确________数,另一类是_____近似_______值。

12、在一个_____正态_______的分布中,平均数、中数和众数都_____相等_______。

13、把一个分布中较小的一半数据再分成两半的那个_____四分点_______就是_____第一个_______四分点。

14、求等级相关系数的_____条件是_______所所处理的数据必须是_____大小排列_______形式的。

15、从样本中推测总体,如果样本中只包括_____抽样_______误差,就不会产生对______总体______的偏性估计。

16、在_____推论_______统计中,从样本估计总体是以_____随即取样_______原则为基础的。

17、t分布随n的大小而有所_____变化_______,n越小,t分布偏离正态分布的程度____越大________。

18 、bXY是从已知的_____Y变量_______预测X变量的_____回归_______系数。

19、方差分析中的交互作用是指自变量A对反应变量的影响因__A因素的几个水平的效果在__________自变量B的变化而______变化______。

20、让每个被试只在一种实验条件下做实验的设计叫_____被试间实验_______设计,这种设计采集到的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之间是____不相关________的。

三、名词解释

21、众数

22、负相关

23、虚无假设(H0)

24、方差分析

四、应用题

25、两组各被试解决问题所用时间(分钟)如下:

被试一二三四五六

第一组 4 2 45 1 5 3

第二组 11 7 5 3 9 1

(1)分别计算每组时间的中数和Q值。

(2)哪一组解决问题快些?

(3)哪一组被试所用时间比较分散?本题为什么不计算X和S?

附X2值表

df

P

. 05 .01

1 3.84 6.66

2 5.99 9.23

3 7.81 11.3

4 9.49 13.3

5 11.1 15.1

……

20 31.4 37.6

26、某手机厂在推出彩色手机之前,想知道什么颜色的手机更受顾客喜欢,调查了80人结果如此下:

颜色红绿黄粉

喜爱人数 5 15 35 25

问:顾客的态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1)计算各色受欢迎的假设平均人数(F);

(2)计算X2 值和df值;

(3)查表,根据P值回答问题。

27、一个心理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n X s t p

第一组4 31 8 0.81 >.05

第二组4 24 6

(1) 是否应该下结论说两X差异不显著?为什么?

(2) 计算d值。d=( X1-X2)/Sp Sp=(S1+S2)/2

(3) 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实验应如何改进。

28.为了解男女被试走迷宫所用时间是否有显著差别,随机抽选男女各26名,结果(分钟)

如下:

附t值表

df

P

.05 .01

25 2.060 2.787

26 2.056 2.779

……

40 2.021 2.704

60 2.000 2.660

X S

男21.73 9.45

女25.12 7.17

(1)分别计算男女被试的Sx

(2)计算SxD ;

(3)计算t值和df值;

(4)查表,根据P值作出恰当结论。

2005年上半年心理统计试卷

2005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

心理统计试卷

(考试时间:4月9日上午8:30-11:00)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当表示实验结果的平面图的横坐标代表的变量不是连续的数量时,应画(答案B。纵坐标代表因变量,横坐标代表自变量,横坐标为离散变量的是直条图和直方图;横坐标为连续变量的是:直方图和多边图;直方图横坐标上下限、多边图横坐标中点、累计曲线图横坐标上限)

A.多边图

B.直方图

C.曲线图

D.三者皆可

2.准确数是与实验情况完全相符的数据,如:(D,准确数是一个个数出来的)

A.刺激的强度

B.刺激的面积

C.呈现的时间

D.被试的人数

3.一组数据的离中系数较大,说明这组数据的分散程度(A ,所有的离中量数(共6个:全距、百分位距、四分差、方差、标准差和离中系数)越大,代表的分散程度越大,此离中

量数对应的集中量数代表性越小)

A.较大

B.较小

C.很大

D.很小

4.已知某班学生的反应时分布的Q1,=180ms,即有25%的人的反应时比180ms(Q1是第一个四分点,所以有25%的人比Q1要小,所以答案是A)

A.短

B.相等

C.长

D.接近相等

5.下列哪个相关系数所反映的相关程度最大(答案是D,04年一道题跟这个类似,相关系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相关性质,即相关系数的正负号,另一部分是相关程度,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相关的大小,只能比相关程度,即绝对值的大小,谁大谁的相关程度就打,相关系数是等级变量即只能比大小不能比加减乘除)

A.r=+.53

B.r=-.69

C.r=+..37

D.r=-.72

6.15、12、10、8、8、8、7、5、4这一组数,如果将它们转化为等级,8这个数字的等级是(A,总共9个数,三个8分别应该是四五六的位置,四加五加六然后再除以三得到等级数5)

A.5

B.7

C.4

D.6.5

7.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求平均数分布的标准误须用自由度(C,小样本需要用自由度,也即N小于30,此时需要根据自由度查t值表)

A.n=30

B.n>30

C.n<30

D.n<35

8.当二总体确实存在差异,应该推翻虚无假设,但统计的结果是不能推翻虚无假设时,就发生了(B,二类错误的定义,第八章)

A.I类错误

B.II类错误

C.III类错误

D.IV类错误

9.在知道X,Y二变量存在相关关系之后(C,当然可以相互推导了)

A.只能从X推测Y

B.只能从Y推测X

C.X,Y能互相推测

D.X,Y不能互相推测

10.当F值小于1时,即组间变异小于组内变异时,平均数差异(C,当组间变异小于组内

变异时,也就意味着这些平均数之间的差异不是自变量不同水平造成的,即不是系统误差造成的;而是随机误差造成的,所以这些平均数差异不显著)

A.十分显著

B.显著

C.不显著

D.较显著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典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描述统计的指标有三类: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离中趋势)和数据间的(相关)。12.数据分组之后,每一组所包含的各数据都要有一个(组中点),通常是以每一组的(中点)

当作这一组中各数据的代表。

13.(中数)永远把一个分布曲线下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14.离中系数是用(相对)量来表示数据(分散)程度的数字指标。

15.在进行X2检验时,如果数据只有二组或df=(1)时就需要进行(校正)。

16.在双因素实验的结果图中两条直线平行,说明二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

17.正态分布是一个中间最高,两侧逐渐(降低),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左右(完全对称)的钟形曲线。

18.如统计检验结果推翻了虚无假设,(备择)成立,说明平均数差异(显著)

19.从一种变量去推测另一种相关变量时,只有当(完全)相关,即r=(正负1)时,预测的数值是准确的。

20.在对两类刺激(二项)实验的结果进行检验时,在n<10的条件下,只能用(二项)分布的公式来计算正确答案出现的。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大样本

22.常用的显著性水平

23.标准分数

24.回归

四、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5.两组被试的选择反应时(秒)如下:

被试一二三四五六

甲组456678

乙组253975

(1)分别计算两组被试反应时的平均数和中数,

(2)选用适当的指标比较两组被试反应时的快慢,并说明你选择的根据是什么?

(3)根据一种离中趋势的指标,比较两组数据的分散程度。

26.某项研究调查了北京和上海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得出北京学生成绩显著高于上

学生的结论,检验的结果如下:

地区n X(分) S t P

北京 1000 88.5 24 3.2 <.01

上海 1000 84.5 31

(1)该结论得出两地成绩显著差异的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

(2)计算表示实验效果的指标ω2。(ω2=(t2-1)/( t2+n1+n2-1))

(3)根据ω2值该调查应如何下结论?为什么?

27.某工厂计划实行一项改革方案,为了解群众意见,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120名职工中有79名表示赞同。根据这个结果能否说明全厂职工是赞同实施改革方案的?

(1)先确定p和q值,再计算mB和SB。

(2)计算z值。

(3)根据P值回答问题。

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28.为了解年龄对记忆能力的影响,随机选了两组(n=10)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记忆能力测验,结果(分)如下:

青年老年

X 9.6 7.0

S 2.1 2.9

(1)计算青年SX老年SX

(2)计算SXD。

(3)计算t值和df值。

(4)查表检验。根据P值说明记忆能力是否有显著的年龄差异。

附t值表

df P

.05 .01

8 1.306 3.355

9 2.262 3.250

10 2.228 3.165

………………

18 2.101 2.878

19 2.09 2.861

20 2.086 2.845

06年心理统计自考试题

单项选择题

1、在表示心理实验结果的平面图上,横坐标代表心理实验中的( A,详见05年第一题)

A、刺激变量

B、反应变量

C、因变量

D、控制变量

2、1.0-1.4这组数据的组距是(C,组上限- 组下限)

A、0.045

B、0.4

C、0.5

D、0.6

3、当一组数据的分布形态为单峰对称,下面又需继续计算时,集中趋势的指标应选用( C,平均数)

A、Mdn

B、Mo

C、X

D、AD

4、已知甲组数据n=12,x=3.6;乙组数据n=4,x=2.0,两组数据的总平均数为( B,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A、2.8

B、3.2

C、2.4

D、3.6

5、当全距很小时,说明这组数据( D,这个题答案不好,B也没有什么太错的地方,只是相比起来,D更对一点)

A、分散

B、集中

C、非常分散

D、很集中

6、如果要检验一个平均数大于另一个平均数是否达到显著水平,须用( B,这是单侧检验的使用条件)

A、双侧检验

B、单侧检验

C、双侧t检验

D、双侧和单侧检验

7、在一个二项检验中,n=64,p= ,则Sn等于(这个题少条件,若p=1/2,那Sp= 64* 1/2 *1/2 ,将乘积再开根号就可以了)

A、12.5

B、3.54

C、1.6

D、3.2

8、在心理实验中,有时安排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条件下做实验,获得的两组数据是( A ,相关是同一组被试在不同的条件下做实验,即被试内实验设计,重复使用被试;不相关,是不同组的被试在不同条件下做实验,是被试间实验设计,数据是不相关的)

A、相关的

B、不相关的

C、不一定

D、一半相关,一半不相关

9、某实验用被试20人,设置四种观察条件,得到了四类观察结果,其中X2=8.74,自由度为( B,自由度只和观察类别数目有关,总共四种观察结果,所以自由度是4-1=3 )

A、4

B、3

C、18

D、19

10、作为鉴别实验效果的指标,W2值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以说明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联系较强?( B,W2的三种取值要求掌握,W2小于等于.01,联系较弱;W2约等于.06,联系中等;W2大于等于.15联系较强。详见第16章)

A、W2=.06

B、=。15

C、.01

D、=.08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填空题

11、众数不如平均数和中数(稳定),在同一分布中如果含有(性质)不同的数据就会出现双峰。

12、一组数据中每个数和平均数的(差)的代数和永远等于(0)。

13、当两组数据(单位)不同或平均数相差(过多)时,比较两组数据的分散程度须用离中系数。

14、散布图中各点如果都落在一条直线上,说明数据间有(完全)的(相关)。

15、如果样本平均数之间的差异,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差异)较小,就可以认为总体平均数之间存在(真正)的差异。

16、为了避免偏性估计,用来推测总体的(样本)应该是(随机)抽选的。

17、所谓虚无假设就是除以外不加任何假定。

18、统计推论中的第一类错误是把(抽样)误差认为是总体平均数的(真正)差异。

19、在二项实验中,实验可以安排被试每次从三个项目里选一个,选择n次,这时p等

于(1/3),q= (2/3) 。

20、当两个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是p=.06,按习惯应认为是差异 (不显著)

,此时如判定为差异显著,其可靠性等于 94% 。

名词解释。

21、极端数

22、回归系数(bxy)

23、样本分布

24、交互作用

简单应用题

分别计算两组被试的平均数和中数;

选择适当的指标比较两组被试时间的快慢,并说明选择该指标的根据;

选用一种合适的指标,比较两组数据的分散程度。

分别将二组分数转换为等级数值;

求出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的直线等级相关系数rs;

根据rs数值,说明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的关系。(rs=1- )

分别以计算5岁、8岁儿童的瞬时记忆广度的两个平均数;

完成下列A2S8方差分析表;

根据F检验结果的P值,说明5岁和8岁儿童的瞬时记广度有没有显著差异。

附F值表

综合应用题

28、随机抽选男女被试各36人进行长度知觉实验,结果如下:(单位mm)

S

男32.0 5.2

女38.2 6.0

问:男女被试的划线长度知觉有无显著差异?

分别计算男女组的Sx值;

计算值

计算z值。检验所得的z值;

根据P回答问题。

2007年心理统计试卷

一、选择题

1、在平面坐标系中,通常纵坐标代表的时心理实验中的:(D,详见05年第一题,此题与06年第一题是姊妹题)

A刺激变量B自变量C控制变量D反应变量

2、某校三年级两班学生的考试及格率分别为78%和90%,第一班80人,第二班30人,两班的平均及格率约为:(A,06年是计算加权平均数,07年是计算加权百分数,换汤不换药)A81%B84%C78%D82%

3、有一组数据7、7、8、9、10、10、12、35,计算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用:(C,因为存在极端数据35)

A平均数B众数C中数D平均数或中数

4、全距的计算方法是:(B,这就是全距的计算公式)

A最大值-最小值B最大值的上限-最小值的下限

C最大值+最小值D最大值的下限-最小值的上限

5、四分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中间50%的数据的分散程度(B,与05年第3题类似,都是考察离中量数的性质,离中量数越大,数据分散程度越大,所对应的集中量数的代表性越低)A越小B越大C与之无关D非常小

6、为避免偏性估计,用来推测总体的样本应该是:(C)

A任意抽选的B随意抽选的C随机抽选的D按原则抽选的

7、样本平均数和总体平均数相差不超过±1SX的可能性有:A

A68.26%B95%C99%D34.13%

8、已知两个不相关的大样本的标准误分别为1.18和0.85,则SXD等于:(我没有计算器,我也不知道答案了,计算公式是课上所说的那种:根号下a平方加b平方)

A2.1B2.03C1.54D1.45

9、如果要检验的是两个平均数的差别是否显著,就要用:(B,是否差异显著当然是双侧了,若问的是:俩平均数一个是否好于或坏于另一个平均数,那就是单侧检验)

A单侧检验B双侧检验C单侧T检验D单侧和双侧检验

10、已知r甲=+1,r乙=—1,两种情况下回归预测的准确性是:C

A甲>乙B甲<乙C甲=乙D没一定关系

填空题

11、推论统计的方法包括有关从———样本—————的数量特征推测—————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系列问题。

12、心理统计中常用的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平均数、——中数——和———众数———。

13、当平均数小雨中数或——众数————时曲线———向左—————偏斜。

14、在一个分布中的Q1 ———以下———包含数据总个数的——25%————。

15、把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是通过把各原始分数和——平均数————相减,再用——标准差———去除来实现的。

16、样本平均数的可靠性和——样本——的大小成——反比——。

17、虚无假设是假定要检验的两个——总体——平均数是——没有————真正差别的。

18、在一系列正态分布中有一个标准正态分布,这个标准正态分布,这个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

19、说X1和X2的差别不显著是指这两个————平均数——可能属于———同一个———总体。

20、在用X2检验时,当任何假设次数少于——5——时,就不宜用——卡方——检验。

三、名词解释:

21、描述统计

22、相关程度:

23、第一类错误

24、成功的概率P

四、简单应用题

25、甲乙两组学生同时参加了一项恩能管理测验,得到成绩(分)如下:

计算各族平均数X,比较两组学生的测验成绩

比较两组成绩的分散程度(提示:用CV比较)

说明为什么要用离中系数(CV)比较两组成绩的分散程度

26、对100名被试进行了X、Y两项测验,结果如下:

R=+.95,X=45.5分,SX=7.45分,Y=7.37分,SY=1.38分。

如果被试X测验得52分,那他的Y测验可能得多少分?

提示:

计算回归系数b,计算a(附有公式)

列回归方程式(附公式)

利用回归方程,预测出该被试的Y测验得分。

是否能下结论说两平均数差异显著?为什么?

计算d值(附上两个公式)

根据d值,说明应该如何下结论

完成A2B2S5方差分析表。

以B为X轴,保存量为Y轴,作交互作用图。

根据F检验结果,说明两个主效应的差异是否显著(即A1A2、B1B2的差异是否显著)

附F值表。

2008年4月心理统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累加次数分布曲线图的横坐标的标点代表各组数据的:( A,详见05年第1题,直方图横坐标上下限、多边图横坐标中点、累加次数分布曲线图的横坐标是上线)

A上限B中点

C下限D平均数

2、157.5这个数的上限是:(A,这个题最简单的就是在给出的数据后面加5就可以了,下限相对于麻烦一点了,下限是157.45)

A 157.55

B 157.75

C 158 D158.5

3、一组数据的标准差较大,说明它的平均数的代表性:(A,参考05年第3题,离中量数,6种呢,离中量数越大,数据分散程度越大,所对应的集中量数代表性越低)

A较小B较大

C中等D很大

4、r = +1 时散布图的形状是( D,r = +1是一条左低右高的直线)

A两条直线B圆

C椭圆 D一条直线

5、下列四个指标中,反映总体参数的是( C )

A S B

Cσ D S2

6、已知7某样本平均数为26,标准差为4.2,样本大小为36,标准误为( A,标准误就等于标准差4.6除以根号36 )

A 0.7

B 0.72

C 0.84 D4.2

7、当检验两个样本平均数的差别是否显著时,虚无假设是(虚无假设:U1=U2 ,备择假设:U1不等于U2,下面内容表错了,应该都是U)

Am1〈m2Bm1>m2

Cm1≥m2Dm1≦m2

8、对t分布来说,随着n的减少,t分布偏离正态分布的程度( B,曾经考过)

A减小B增大

C不变D无规则变化

9、当相关不完全时,相关图可综合为两条直线,叫做回归线。根据回归线预测的准确性永远是:( A )

A〈 1 B ≦1

C =1 D>1

10 双因素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有三种,被试内设计的,被试间设计的和(B )

A单因素设计的B混合设计的

C因素分析的 D非参数设计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心理统计方法是——统计学的———原理和——数学———方法在心理学领域中的运用。

12、表示———集中—————趋势适合用中数的情况下,表示离中趋势则宜用—————四分差———。

13、如果(两组数据个数)差别—较多—。要比较两组数据的分散程度,就需要计算—离中—系数。

14、若散布图的所有点自坐标原点沿对角线从左下到右上散布,说明两个—变量——

的相关为——完全正相关————。

15、随机抽选样本,是指总体中每个成分都有—均等——的机会被——抽中————。

16、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称作——平均数样本分布的标准误————,可根据样本的—容量——来估计。

17、任何特定的正态分布的性质是由——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标准差——决定的。

18、说的差别不显著是指这个——差异——只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

19、当z≥——2.58——时,可以认为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差异在—.01———水平上显著。

20、让每个被试都参加所有水平的实验,这种实验设计叫——被试内实验————设计,这种设计各组间的数据是———相关———。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20分)

21、ω2(实验效果的指标)

22、散布图

23、主效应

24、双峰分布

四、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5、两组被试做同一次心理测验,各人所得的分数如下:

(1)计算甲组、乙组分数适用的集中两书和差异量数

(2)比较甲、乙两组被试的测验成绩

(3)比较两组数据的分散程度,说明哪一组的集中量数代表性大,为什么?

26、计算机键盘置于什么样的角度打字时最舒适,询问了75名微机操作人员,结果如下:

问:人们的感觉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附X2值表 (1) 计算出感觉舒适人数的假设平均数F 。 (2) 计算出X2值。 (3) 查附X2值表检验,并根据P 值回答问题。

27、已知空间位置知觉能力与分型成绩为 .80的正相关,从学员中选出100人的样本,分别测得他们两个测验的成绩。 空间: =76分 SX=10分 飞行: =85分 SY=10分

某学员空间成绩为86分,预测他的飞行成绩可能为多少分? (1) 求出回归系数b 。提示: (2) 求出a ,列出回归方程。

(3) 利用回归方程预测出该学员的飞行成绩。

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1) 计算男女各自的 。 附t 值表: (2) 计算 。

(3) 计算t 值和df 值。

(4) 查附t 值表检验,根据P 值回答问题。

2009年4月心理统计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平均数、中数和众数这三种指标都属于(D,集中量数就这三种: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离中量数有6种:全距、百分位距、四分差、方差、标准差和离中系数)

A.回归系数B.离中系数

C.差异量数D.集中量数

2.在一个次数分布中,在Q以下的数据占数据总个数的(这个题若是Q1,答案是A,若是Q2答案是B,若是Q3答案是D)

A.25%B.50%

C.74.5%D.75%

3.如果r=-0.86,那么画出的散布图应该是(答案A,散布图的形状总共有5个,第一:左低右高的直线,r=1;第二:左高右低的直线,r=-1;第三:左低右高的椭圆,0r>-1;第五,是个圆形,r=0)

A.从左上至右下的椭圆状B.从左下至右上的椭圆状

C.圆形D.从左上至右下的直线

4.统计检验中常用的两种显著性水平是C

A..05与.02 B..10与.05

C..0l与.05 D..0l与.10

5.达到显著性水平所需要的z值,在双侧检验时比单侧检验时B(举例子,双侧.05的临界值是1.96;单侧.05的临界值是1.64)

A.小B.大

C.相等D.不可比

6.在处理二项实验结果时,下列哪种情况下只能用二项分布的公式直接计算?(C:N<10)A.n>10 B.n=10

r n<10 D.n≥10

7.在一个四择一的实验中,让被试挑12次,结果挑对10次,则z值为B(Z=(X-MB)/SB ,X取下限值,MB=np;SB=根号下npq 最终俺的计算结果Z是4.33)

A.3.82 B.4.33

C.4.67 D.7.55

8.如果我们要检验随机数字表中的奇数和偶数数目有无差别,需要用A(比较奇数偶数数目有无差别,属于离散变量,应该是二项分布或卡房检验,所以只能是A,F、T检验都是连续变量)

A.X 2检验B.F检验

C.t检验D.H检验

9.F比值越大,说明组问差异由机遇造成的可能性就D(F值越大,说明组间变异由系统误差造成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机遇或随机误差造成的可能性就小)

A.越大B.很高

C.很低D.越小

10.已知某实验的结果如下,X1 一X2 =6ms,S =40ms,S =38ms,d=0.15,说明这个实验的效果A(d值越大,二组数据分布重叠得越少,试验效果越大,即两个平均数的差异越大;反之,d值越小,二组数据分布重叠的越多,实验效果越小,即两个平均数的差异越小)

A.很弱B.很强

C.中等D.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在一个次数分布中,假如想知道在某个数值以下的数据(个数)是多少,需要计算(累加)次数。

12.符号又代表()它是一组数据()的最佳估计值。(这道题前面少一个符号,没办法做)13.如果两组数据的(单位)不同,要比较它们的分散情况,就需要计算(离中)系数。14.当两种变量间有(一定)相关时,两种变量间(没)有因果关系。

15.任一正态分布都可以转换成(标准)的正态分布,即把原始分数(x)转换成(Z)分数。16.简捷法t检验适用于(等级)数据的两个小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17.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是指这个差别远远超过由(随机)误差造成的差别。18.对二个以上总体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数据为正态大样本时,应用(Z)分析,即检验。(这道题做参考答案)

19.当实验的数据有两组或(两组)以上,且都是不连续的变量时,要检验各组的差异是否显著,须用(卡方检验)。

20.多因素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与单因素的不同之处是多几个(主效应)检验和有(交互作用)检验。(这道题做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四分差

22.标准分数(z)

23.第二类错误

24.组内变异

四、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O分。共30分)

(1)计算各班录取人数的平均成绩;

(2)计算四个班学生的总平均成绩( w);

(3)说明为什么要在此计算加权平均数。

(1)分别将两种反应时转换为等级数据。

(2)两种反应时的等级相关系数R 等于什么?(提示.R = l一)

(3)这两种反应时的相关性质和相关程度如何?结合本题具体条件说明r 的含义。

27.某实验测出智障儿童简单反应速度(听觉)。又知他们的数学成绩,情况如下:

简单反应时 237ms Sx 53ms r 一0.75

数学成绩 70分S 6.8分

根据此结果,如果知道一个学生的反应速度为2g~)ms,那么他的数学成绩可能为多少分?

(1)计算回归系数b和常数a(提示.b =r ,a = —b );

(2)列出回归方程(提示:=b X+a );

(3)该生数学可能得多少分?

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28.某教练想知道念动训练对射击的影响,他随机选出8个被试,在念动训练前后测量射击成绩(分)如下:

(1)分别计算训练前后的平均成绩;

(2)用简捷法计算t值(提示:t=

(3)计算df值,查表并检验;

(4)根据P值说明念动训练对射击成绩是否有显著的影响。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

心理统计试卷

(课程代码02110)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的“选择题答题区”内按要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2.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内按照试题题号顺序直接答题,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心理学中常用的表格有三类,除了原始记录表和实验结果表外,还有D

A.对数表B.检验用表

C. 方差分析表D.次数分布表

2.已知甲分布中,P90-P10=38,在乙分布中P90-P10=24,两个分布的离散程度是A A.甲>乙B.甲=乙

C. 甲<乙D.甲≥乙

3.在比较两组平均数相差较大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宜用C

A. 全距 B.四分差

C.离中系数D.标准差

4.已知某样本的平均数为76,标准差为3.2,样本容量为16,标准误为B

A.0.78 B.0.8 C.3.2 D.0.7

5.决定正态分布曲线的最高点在横轴上确切位置的是A

A. μB.σ C.n D.z

6.研究工作者按照总体中各种成分的比例随机抽选样本的方法是D

A. 系统抽样

B. 分组抽样

C. 随机抽样D.分层抽样

7.如果要检验的两个正态大样本是相同成员在不同条件下得到的结果,适用且优先选用B

A. 不相关数据t检验B.相关数据t检验

C. 不相关数据F检验D.相关数据F检验

8.在一个四择一的实验中,让被试挑12次,被试挑对10次,则SB为A.0.75 B.1. 5

C. 10 D.1.75

9.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越紧密,实验效果

A. 越大 B.越小

C. 与之无关 D.不确定

10.方差分析只是一种统计检验的方法,要想结论可靠,最根本要有正确的

A. 计算程序B.调查数据 C. 实验设计D.现象描述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一个近似数的上限就是在该数的最________位数上________半个单位。

12.积差相关系数是用两种变量的________分数计算出来的,表示相关的________和程度的数字指标。

13.标准差的平方称为________,又叫均方或________数。

14.标准分数(或________分数)分布的平均数永远等于________。

15。统计推论中的第二类错误是指将总体平均数间存在的________差异当成了________误差。

16.已知:=0.5Y+2,当________=120时,预测X的值为________。

17.样本容量n的大小决定着t分布曲线的________。n越小t分布偏离正态分布的程度________。

18.已知手脚的反应时有可靠的高度的正相关,就可以从一个人的________推测他的________。

19. 是实际________次数和假设次数________程度的指标。

20.方差分析中,由自变量引起的变异是________,这种变异发生在组与组之间,称为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总体

22.标准差(S)

23.单侧检验

24.非参数分析

四、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5.某班五组同学共同参加一项测验,结果如下

题25表

(1)求出各组学生测验分数的平均数。

(2)求出五组学生测验分数的总平均数。

(3)说明本题为什么要计算加权平均数( )。

26.12名学生在两项心理测验中的得分如下:

题26表

(1)分别将两种分数转换为等级数。

(2)计算rs值(提示:)。

(3)根据计算的结果回答问题。

27.某实验请3岁儿童在每组3张照片里选出一张生气的照片,一共要选10组不同的照片。儿童小江选对了6组,是否能推论小江能够分辨出生气的表情而不是乱猜的。

(1)求出mB,SB。(保留两位小数)

(2)求出z值,并进行检验。

(3)根据P值回答问题。

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28.为了解儿童识记汉字和图画的能力,在幼儿园随机选出81个被试,实际结果

(保存量:个)如下:

汉字图画

4.1 5.5 r=+.80

S 3.6 4.5

(1)分别计算汉字和图画的

(2)计算。

(3)计算z值。

(4)说明幼儿对汉字和图画记忆的保存量是否有显著差异。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和标准答案解析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期末考试试题A 注:t0.05/2(60)=2.00 Z0.05/2=1.9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当我们按性别差异,将男性指定用数字“1”来代表,女性指定用数字“2”来代表,这里所得到的数据是( ) A.称名数据 B.顺序数据 C.等距数据 D.比率数据 2.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的统计量是( ) A.差异系数 B.方差 C.全距 D.标准差 3..中数的优点是( ) A.不受极端值影响 B.灵敏 C.适于代数运算 D.全部数据都参与运算4.一班32名学生的平均分为72.6,二班40人的平均分为80.2,三班36人的平均分为75,则三个班级总平均分为()A.75.93 B.76.21 C.80.2 D.73 5.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这种统计图是() A.散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

6.一组数据中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表示其集中量数应使用()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加权平均数7.随机现象中出现的各种可能的结果称为()A.随机事件 B.必然事件 C.独立事件 D.不可能事件8.进行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时,一般采用 () A.Z检验 B.t检验 C.χ2检验 D.方差分析9.已知P(Z>1)=0.158,P(Z>1.96)=0.025,则P(1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统计学考试试题

心理统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 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数据?( ) A.月工资1300元 B.语文成绩为80分 C.百米赛跑得第2名 D.某项技能测试得5分 2.下列描述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是( ) A.M M dμ B.M o M d S C.S μσ D.M M d Mg 3.一组数据中有少数数据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分布呈偏态时,其集中趋势代表值应是( ) A.几何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众数 4.测得某班学生的身高平均170厘米,体重平均65公斤,欲比较两者的离散程度,应选( ) A.方差 B.标准差 C.四分差 D.差异系数 5.假设两变量为线性关系,这两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 系数时应选用( ) A.积差相关 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6.以下各分布中,不因样本容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分布是( ) A.t分布 B.F分布 C.χ2分布 D.正态分布 7.以下有关α错误和β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同时会犯α错误和β错误 B. α+β=1 C.当样本容量n不变时,有可能同时减小α和β D. 实际上不可能同时犯α错误和β错误 8. 同一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的关系为( ) A. 因果关系 B. 共变关系 C. 函数关系 D. 相关关系 9. 一个好的估计量应具备的特点是( ) A. 充分性、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 B. 充分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C. 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D. 必要性、充分性、无偏性、有效性 10. 某项调查选取三个独立样本,其容量分别为n1=10,n2=12,n3=15,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平 均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时,其组内自由度为( ) A. 2 B. 5 C. 36 D. 34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实验数据按其是否具有连续性可划分为________和离散变量。 2. 一组数据35、40、50、60、56、30的中数为________,样本方差为______。 3. 从某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n=9,S=6,则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误为________。 4. 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已知样本容量为n,样本标准差为S,当显著性水平为α 时,用样本平均数X估计总体平均数μ的置信区间为________。 5.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F(n1, n2)为正态分布。

心理统计与测量题库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心理统计学:就是把数学中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得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心理领域而形成得一门应用学科。 (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与实验假设) 描述统计:主要就是研究如何将统计调查、实验或观察得到得数据资料科学得加以整理、概括 与表述,把研究得问题或现象得数理特征、分布状态用统计图、统计表或数量表 示出来。 (代表人物:高尔顿,皮尔逊) 推断统计:主要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实际获得得样本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提供得理论与方法对总 体得特征、关系等做出推论。 测量: 就是依据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测量得三要素:事物得属性,法则,数字。 量表: 就是具有一定单位与参照点得连续体,它就是测量得工具。 量表分为:称名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心理测量:就就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测量学得理论与原则,通过各种测验或观察,对所研究得心理现象分派数字。 心理测量学包括: 测量得一般理论与方法,各种类型测验得编制与使用。 误差: 指测量中与目得无关得因素所引起得不准确或不一致得结果。 简答一心理测量得特点 一:测量对象得复杂性与不明确性。二:教育测量方法得间接性。 三:教育测量结果得相对性。 简答二(或论述)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 一:掌握心理科学研究得重要工具;如果不懂得统计分析术语、方法,就很难读懂有关方面 得文章与吸收她们得研究成果,不利于与发展心理理论,提高研究能力。 二:掌握科学得教育管理手段;心理统计与测量为教育得科学管理提供了工具,掌握心理统 计与测量有利于提高教育得科学管理水平。 三: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编制试卷,分析试题得质量与解释测验得结果,这些都涉及心理测量与统计得理论与方法。

心理统计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考研真题和强化习题详解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 .三位研究者评价人们对四种速食面品牌的喜好程度。研究者甲让评定者先挑出最喜欢的品牌,然后挑出剩下三种品牌中最喜欢的,最后再挑出剩下两种品牌中比较喜欢的。研究者乙让评定者将四种品牌分别给予l~5 的等级评定,( l 表示非常不喜欢,5 表示非常喜欢),研究者丙只是让评定者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品牌。研究者甲、乙、丙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分别是:( ) A .类目型―顺序型―计数型 B .顺序型―等距型―类目型 C .顺序型―等距型―顺序型 D .顺序型―等比型―计数型 2 .调查了n =200 个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对手表显示的偏好程度,如下: 该题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数据类型分别是:( ) A .类目型―顺序型 B .计数型―等比型 C .顺序型―等距型 D .顺序型―命名型 3 .157.5 这个数的上限是()。 A . 157 . 75 B . 157 . 65 C . 157 . 55 D . 158 . 5 4 .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表示称为()。 A .自变量 B .随机变量 C .因变量 D .相关变量

5 .实验或研究对象的全体被称之为()。 A .总体 B .样本点 C .个体 D .元素 6 .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 ) A .父亲的月工资为1300 元 B .小明的语文成绩为80 分 C .小强100 米跑得第2 名 D .小红某项技能测试得5 分 7、比较时只能进行加减运算而不能使用乘除运算的数据是【】。 A .称名数据 B .顺序数据 C .等距数据 D .比率数据 参考答案:1 . B 2 . D 3 . C 4 . B 5 . A 6 . C 7.C 二、概念题 1.描述统计(吉林大学2002 研) 答:描述统计指研究如何整理心理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的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的统计方法。比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 2.推论统计(中国政法大学2005 研,浙大2000研) 答:推论统计又称推断统计,指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或全局的情形;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和估计;如何对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如何对两件事物或多种事物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等的统计方法。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假设检验的各种方法、总体参数特征值的估计方法(又称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等等。 3 .假设检验(浙大2002 研) 答:假设检验指在统计学中,通过样本统计量得出的差异作出一般性结论,判

心理统计试题(01-07)

2001年---2007年《心理统计》试题 2001年心理统计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为了解某个数值以下的数据数目是多少,需要制作(C) A、次数分布表 B、次数分布图 C、累加次数分布表 D、累加次数百分数的分布表 2、在7,7,8,9,10,11,12这组数据中,比中数大的数据数目是(A) 3、当一个次数分布向左偏斜时(A) A、XMdn C、X=Mdn D、X≤Mdn 4、有时实验结果的次数分布图上会出现双峰,产生真正的双峰的原因是(B)A、数据差别过大 B、数据的性质不同 C、分组的组距不合适 D、数据过于集中 5、已知某班学生的反应时分布的Q1=180ms,即有25%的人的反应时比180ms(A) A、短 B、相等 C、长 D、接近相等 6、决定正态分布曲线的最高点在横轴上确切位置的是(A) A、μ B、σ C、N D、Z 7、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求平均数分布的标准误须用自由度(C) A、n=30 B、n>30 C、n<30 D、n<35 8、如果要检验一个平均数大于另一个平均数是否达到显著水平,须用(B)A、双侧检验 B、单侧检验 C、双侧T检验 D、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 9、已知R甲=+1.0,R乙=-1.0,两种情况下回归预测准确性是(D)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没一定关系 10、某实验用被试20人,设置四种观察条件,得到了四种观察结果,其X2=8.74,自由度为( B ) A、4 B、3 C、18 D、19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当横坐标代表的变量不是连续的数量,而是不同的准确数时,就只能画直条图。

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历年真题项选择汇总含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 9.在非参数统计中,下列用于检验单样本的方法是(ABC ) A.二项式检验 B.X2单样本检验 C. Kolmogorov-Smirnov单样本检验 14.问卷法一般采用的项目方式为`:ABCDE A.是否式 B.选择式 C.排列式 D.填空式 E.量表式 13.下列属于经典心理物理方法的是( bcd ) B.最小变化法 C.恒定刺激法 D.平均差误法 2社会测量的方式的是( bcd ) B.社会测量图 C.靶式社会图 D.“猜测”技术 10.因素分析基本类型的是( abc ) A.R型因素分 B.Q型因素分析 C.P型因素分析 11.下列属于小N设计主要类型的是(abc ) A.反转型设计 B.多重基线设计 C.扩展式反转设计 1.元分析的主要特点有( BDE )。 B.元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D.元分析是一种全面的评价E.元分析寻求普遍性的结论 3.准实验设计的主要类型有(BCDE )。 B.回归间断点设计 C.不等同对照组设计 D.间歇时间序列设计 E.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6.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多元分析方法有( ACD )等。 A.判别函数分析 C.主成分分析 D.典型相关 7.下列各项测验中属于兴趣测验的有( CD )。 C.SCII D.KOIS 8.心理学研究中不常用的取样法有( ACE )。 A.计划取样法 C.顺序取样法 E.穿透重复子样本法 11.构建因果模型的具体步骤是( ABD E ) A.提出理论构思和初步模型 B.变量的操作化和处理 D.以实际数据支持函数方程 E.实际数据和结构模型相拟合 12.问卷测量的准确性包括( ABCDE ) A.效度 B.测量工具之间的相关 C.同质性 D.信度 E.测量分数的分布 13.实验室实验的特点有( ABD )

心理统计习题

一、是非题 1. 平均数不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错 2.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数值。错 3. 对于数据较多的资料,其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值不会相差太大。对 4. 根据次数分布表求平均数亦属加权平均的性质。对 5. 在教育上常用几何平均数来预测教育现象的发展变化。 6. 当一组数据以中位数为其集中量数的代表值时,常以四分差为其差异量数的代表值。对 7. 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值都加上10,则所得标准差比原标准差大10。错 8. 一组原始数据的标准分数的平均数为零。对 9. 可用差异系数比较同一对象在团体中两种单位不同事项相对位置的高低。错 10. 一组数据的差异量数越大,其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小。对 11. 单因素是指在实验中只有一个因素在变化;其余因素尽量不变。对 12.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把实验因素引起的变异和随机因素引起的变异分开,然后比较二者的大小。对 13. 方差分析在综合检验多个平均敷间差异的同时也检验了任意两个平均敷间的差异。错 14. 方差分析中的均方就是方差。对 15. 相关系数达到0.4,即为高度相关。 16. 点二列相关是积差相关的特例。 (1)凡适合t 检验的资料都适合于Z 检验。 (2)当样本容量越大时,t 曲线与正态曲线差别越大。 (3)当样本足够大时,样本分布与总体分布相同。 (4)正态分布、t 分布、 F 分布都是对称的分布。 (5)统计假设检验中, a 取值越大,拒绝原假设的机会越大。(6)假如一个样本在总体中出现的机会非常小,那么有理由认为样本与总体间的差异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7)如果资料可靠,统计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完全可以避免。 (8)无论单尾检验还是双尾检验,若在a=0.05 情况下拒绝原假设,都说明比较的两个量之间在0.05 水平上差异显著。(9)在相同的 a 水平下,单尾检验比双尾检验拒绝原假设的机会多。 (10)如果统计推断中犯第一类错误的损失不大,可以适当增大 a 水平的值。 17. 等级变量具有绝对参照点,但不具有相等单位。 18. 比率变量既有相对参照点,又有相等单位 二、选择题

2018年清华大学心理学347考研真题分析

2018年清华大学心理学347考研真题分析 对清华专硕感兴趣的小伙伴看过来!最新一年清华专硕真题解析新鲜出炉!一份最新的复习方向指南与复习建议!看勤思教研老师如何指点迷津,看勤思讲义如何完美对应!你手里的讲义,知道有多重要了吗?! 先简单一句话概括一下今年的真题情况:清华专硕的真题一入眼,应该是三个字,懵!懵!懵!但是不要慌,定下心,其实我们发现还是有许多可以去奋笔疾书的时刻。 听不懂?!跟着我来往下走! 一、试卷结构 二、参考书单

补充说明:虽然往年有些真题已经考过,但是大家不要掉以轻心,旧版考过的知识点还是换题型,换相关知识点重复考察。随着近些年自命题院校招生数量增多,对心理学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的要求提高,进入心理学研究生的门槛也是逐步提高。同学们除了需要掌握好大纲范围内给定的参考书,一定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可以每个学科扩展学习1-2本教材。这里老师根据历年考试经验总结给大家推荐几本。

三、试题分析 从今年出题总体内容来看,出题基本遵循了清华专硕招生目录上的要求,讲出题重点放在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方法上并结合清华积极心理学自身的特色,且侧重点主要放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目前回忆版的题目所属学科的分值分布上看,和去年出题的侧重点差异还是比较大,去年心理学导论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比重大概是2:1,而从今年目前已有的题目来看,今年真题大题部分考察的重点其实更多的是落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而且有部分超纲的题目。预估计心理学导论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考察比重大约是1:1。从出题分值和灵活度来看,今年出题重点是放在论述题上,把去年简答题的分值一半分值全部转移到论述上,论述题的题目内容更为灵活。如果认真做过清华专硕近两年题目,我想备考清华的你一定不会辜负老师对你的期望,有木有发现清华屡次出过相似的题目,甚至是原题在现。咱们先看一看,一睹为快。上真题! 2017年清华大学应用心理硕士真题之简答题 1.简述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分析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实验设计,并讨论实验设计中的巧妙之处。 2018年清华大学应用心理硕士真题之论述题 1.请举例说明让你印象深刻的心理学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并说明实验设计中的巧妙之处。 大家可以掂量一下真题的价值,放在手里有没有觉得沉甸甸的所以也不枉勤思的老师费劲千辛万苦拿到这些真题。18年的简单论述和17年的简答论述其实是在重复考察某些知识点,对于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心理学一门作为科学学科的标准和原因的解读,以及对于目前清华开展的积极心理学项目的考察,都是清华这两年考察的重点,大家有没有感受到清华心理系老师的仁慈。 【真题对照基础强化班讲义】简答题举出事实和实验证明大脑具有可塑性

心理统计学练习题1

心理统计学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 下面哪个统计量不能用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c )。 A. 极差 B. 标准差 C. 标准分数 D. 四分差 2.假设学生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描述学生性别与数学成绩之间的相关用( d )。 A. 积差相关 B. 肯德尔相关 C. 二列相关 D. 点二列相关 3.某班级一次英语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全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8分,一个学生成绩为80分,他在全班的名次为( b )z=(80-70)/8=1.25,查表0.89 A. 前10% B.前 20% C.后10% D. 后20% 4.有一学生的成绩低于平均成绩一个标准差,请问他在该班的百分位是:a A. 16% B. 36% C.50 % D. 84% 5.计算列联相关系数的适应资料为 b A. 等级数据 B. 计数数据 C.二分变量 D. 等距数据 6.总体方差已知的标准误计算公式为 a A. n σ B. 1-n S n C. n s n 1 - D. 1-n σ 7.变异系数可以描述:d A. 集中趋势 B. 差异显著性 C. 百分位数 D.不同测量的离散程度 8.肯德尔和谐系数一般常用来表示:a A.评分者信度 B.题目一致性 C.题目难度 D.测验效度 9.研究为完全随机取样设计,需检验两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已知其分布为非正态,n >20,请问用哪种统计方法最合适? b A.符号检验(相关) B.秩和检验(独立) C.T检验 D.χ2检验 10.下列那些数据可计算平均数:a A. 同质等距数据 B. 等级数据 C. 出现相同数值多的数据 D. 数值成倍变化的数据 11.两因素析因设计中,计算自由度的公式中,哪一个是求交互作用的?d A. npq-1 B. p-1 C. (p-1)(q-1)n D. (p-1)(q-1) 12.考察年龄(p=3)性别( q=2)在某知觉测验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设计采用:a A. 完全随机化区组设计 B. 析因设计 C. 嵌套设计 D. 拉丁方设计 13.有一考察性别因素和三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差异的研究,实验是随机取样,随机分组,各组人数相同。请问 用何统计分析方法处理结果?c A. 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B.裂区设计方差分析 C. 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D.判别分析 14.有一研究为完全随机取样设计,需检验两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已知其分布为正态,n >30,请问用 哪种统计方法最合适?c A.符号检验 B. 秩和检验 C.T检验 D.χ2检验 15.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中,下述计算自由度的公式中,哪一个是求误差项的 b A. npq-1(总自由度) B. n -1 C.(p-1)(q-1)n D. (p-1)(q-1) 16.为了考察三种刺激条件下,被试反应时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一研究者分别选取5个年龄段的被试各3个, 来考察三种刺激条件下被试反应时的差异,此种设计为( b ).

(完整版)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练习卷3附答案(共八套)

练习3 1.按照数据的获得方式,找出下列数据中与其它不同类的数据。( ) A.72克 B.65分 C.10米 D.3台 2.测量数据10.000的下实限是:( ) A.10.999 B.9.999 C.9.9995 D.10.0005 3.欲从某重点中学720名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120名调查其视力情况。首先按原有视力记录,将他们的视力情况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人数分别为108人、360人、252人。若用分层按比例抽样法,则中等视力水平的学生中应抽取:( ) A.18人 B.60人 C.42人 D. 72人 4.某班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6.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5.9分;外语平均成绩为66分,标准差为8分,问哪一科成绩的离散程度大?( ) A.语文 B.数学 C.外语 D.无法比较5.假如某班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在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学生成绩时,良等成绩z分数应取值在哪个区间?( ) A.-0.6--0.6 B.-1--1 C.0.6--1.8 D.0.5--2.5 6.在正态分布中,标准差反映了:( ) A.随机变量的波动性 B.正态曲线的对称位置 C.随机变量的平均水平 D.正态曲线的陡峭程度 7.下列数据1,26,11,9,14,13,7,17,22,2的中位数是:( ) A.14 B.13 C.17 D.12 8. 某校1970年的教育经费是10万元,2002年的教育经费是121万元,问该校2010 年的教育经费是多少?( ) A.225.63万元 B.278.32万元 C.321.56万元 D.210.00万元 9. 有研究者调查了358名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某项教育措施的评价态度,结果如下: 男性拥护66人,反对106人;女性拥护28人,反对158人,那么性别与评价态度的相关系数为( )

华师大心理学历年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含心理学史) 招生专业:心理学 一、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30分) 1、操作条件反射 2、注意稳定性 3、想象表象 4、意志行动 5、兴趣 6、程序性知识 7、性格特征 8、离差智商 9、趋避冲突10、激情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 1、试述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2、试述长期记忆系统(long-term memory system)中的信息储存与提取过程。 3、试述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4、试述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 5、试述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6、试述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试述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本质区别。 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心理统计与测量(需带计算器) 心理统计部分 一、是非题(10分):请仔阅读以下句子,判断其是否正确,用T表示正确,用F表示错误,填写在前面的括号中。注意,不得使用任何其他符号。 ()1.差异系数是一种相对差异量。 ()2.抽样分布指的是抽取的样本中个体数值的次数分布。 ()3.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为n的一切工作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也呈正态分布。 ()4.当自由度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接近正态分布。 ()5.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叫总体统计量。 ()6.相关系数可以直接计算其平均数。 ()7.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有多种方法检验其显著性。 ()8.偏态量和峰态量是用以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量。 ()9.中位数检验就是比较两个样本中的中位数高低。 ()10.从正态分布图来看,z=0处的概率是最大的。 二、简答题(8分): 1.什么是标准分数?使用标准分数有什么好处?(4分) 2.方差分析是逻辑是什么?(4分) 三、问答题(10分) 如果有两个样本,一个是实验组,另一个对照组,分别施以两种教学方法,后期测验后如何对其成绩(百分制)进行统计检验,以确定两种教学方法有无显著差异? 四、填表题(12分) 有一个双因素方差分析实验,A因素为教材,共3种;B因素为教法,共4种。交叉分析后得到12种处理,假定每个处理中有2名被试。经过教学后进行测验,得到一个方差分析表,请完成它。注:不必说明有无显著意义等。(答案按照1-12填写在答题纸上) 差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方差F

1月自考心理统计试题

2010年1月自考心理统计试题 浙江省2010年1月自考心理统计试题 课程代码:021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除了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之外,还有绝对零点的随机变量为( ) A.比率变量 B.等距变量 C.顺序变量 D.称名变量 2.反映总体数据特征的量数,称为( ) A.统计量 B.参数 C.自由度 D.显著性水平 3.两列变量均来自正态总体的等距(比)变量,而其中一列被人为地划分为两个类别的数据,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 A.积差相关

B.双列相关 C.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D.点双列相关 4.下列统计量中不易受极端数据影响的是( ) A.算术平均数 B.方差 C.标准差 D.中位数 5.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的样本,计算每个样本的某个统计量,这些统计量数形成的分布,称为这个统计量的( ) A.样本分布 B.总体分布 C.抽样分布 D.概率分布 6.下面关于方差和标准差的陈述中,错误的是( ) A.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 B.其值越大,说明次数分布的离散程度越大 C.具有反应灵敏,计算严密,受抽样变动影响较少的特点 D.标准差具有可加性 7.某校三年级学生英语成绩平均为80分,中位数为78分,则其众数为( )

A.70 B.74 C.78 D.80 8.若P30等于80,表明在该次数分布中( ) A.有80%的个案低于30分 B.有80%的个案高于30分 C.有30%的个案低于80分 D.有30%的个案高于80分 9.适合于用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或联系模式的统计图是( ) A.散点图 B.折线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 10.已知P(Z>1)=0.158,P(Z>2.58)=0.005,则P(1<Z<2.58)等于( ) A.0.153 B.0.163 C.0.337 D.0.581 11.若将某列数据都加上20,那么与原来相比其平均数和标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专著的是() A.桑代克的《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 B.瑟斯顿的《统计学纲要》 C.加勒特的《心理与教育统计法》 D.吉尔福德等人的《心理与教育中的统计学》 2.单向秩次方差分析检验,相当于对多组数据的哪种统计量进行参数的方差分析?() A.方差 B.标准差 C.平均数 D.相关系数 3.随机化区组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A.区组内可以有异质性,区组间要有同质性 B.区组内和区组间均要有同质性 C.区组内和区组间均可以有异质性 D.区组内要有同质性,区组间可以有异质性 4.连加号的符号为() A.++ B.+,+ C.∏ D.Σ8 5.一批数据在量尺上各等距区组内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是() A.概率 B.概率密度函数 C.累积概率密度函数 D.次数分布

6.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 A.-1.00≤r≤0.00 B.0.00≤r≤+1.00 C.-1.00≤r≤+1.00 D.-0.50≤r≤+0.50 7.把对随机现象的一次观察叫做一次() A.随机实验 B.随机试验 C.教育与心理实验 D.教育与心理试验 8.总体的平均数称为符号为() A. X B. Y C.σ D.μ 9.假设检验的第二类错误是() A.弃真第一类错误 B.弃伪 C.取真 D.取伪 10.假设检验中的两类假设称为(C) A.I型假设和II型假设 B.α假设和β假设 C.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D.正假设和负假设 11.符号秩次检验法不仅考虑差值的符号,还同时考虑差值的( ) A.大小 B.分布 C.方向 D.显著性 12.在一元线性回归中,决定系数R2是因变量和自变量积差相关系数的() A.2倍 B.平方 C.立方 D.2倍的平方

心理统计题库

心理与教育统计复习题 第一、二章绪论与基本概念 一、单选题 1、甲乙丙三位研究者评价人们对四种方便面的喜好程度。甲让评定者先挑选出最喜欢的品牌,然后挑出剩余三种最喜欢的,最后挑出剩余两种比较喜欢的。研究者乙让评定者把四种品牌分别给予1~5的等级评定(1表示最不,5表示最喜欢),研究者丙只是让评定者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品牌。三位研究者所使用的数据类型是:B A.称名数据-顺序数据-计数数据B.顺序数据-等距数据-称名数据 C.顺序数据-等距数据-顺序数据D.顺序数据-等比数据-计数数据 2、调查200名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对手表的偏好程度如下: 表1 200名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对手表的偏好程度 该题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据类型是:D A.称名数据-顺序数据B.计数数据-等比数据 C.顺序数据-等距数据D.顺序数据-称名数据 3、157.5的实上限是:C A.157.75 B.157.65 C.157.55 D.158.5 4、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表示称为:B A.自变量B.随机变量C.因变量 D.相关变量 5、实验或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A A.总体B.样本点C.个体D.元素 6、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C A.父亲月收入2400元B.迈克的语文成绩是80分 C.约翰100米短跑得第2名D.玛丽某项技能测试得了5分。 二、概念题 数据类型、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总体、样本、个体、次数、比率、概率、参数、统计量、μ、ρ、r、σ、S、β、N。 第三章频次分布与图示法 一、单选题 1、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据值出现的次数情况是:A A.次数分布B.概率密度C.累积概率密度D.概率 2、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数据频次分布的是:C A.条图B.圆图C.直方图D.散点图 3、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图:B A.散点图B.圆图C.条图D.线图 4、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可以用(D) A.简单频次分布表B.相对频次分布表C.累加频次分布表D.双列频次分布表

心理统计与测量题库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心理统计学:是把数学中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心理领域而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假设) 描述统计:主要是研究如何将统计调查、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资料科学的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把研究的问题或现象的数理特征、分布状态用统计图、统计表或数量表 示出来。(代表人物:高尔顿,皮尔逊) 推断统计: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与方法对总体的特征、关系等做出推论。 测量:是依据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测量的三要素:事物的属性,法则,数字。 量表:是具有一定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它是测量的工具。 量表分为:称名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心理测量:就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测量学的理论和原则,通过各种测验或观察,对所研究的心理现象分派数字。 心理测量学包括:测量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各种类型测验的编制和使用。 误差:指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因素所引起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结果。 简答一心理测量的特点 一:测量对象的复杂性和不明确性。二:教育测量方法的间接性。 三:教育测量结果的相对性。 简答二(或论述)为什么要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 一:掌握心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如果不懂得统计分析术语、方法,就很难读懂有关方面的文章和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不利于与发展心理理论,提高研究能力。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心理统计与测量为教育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工具,掌握心理统计与测量有利于提高教育的科学管理水平。 三: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编制试卷,分析试题的质量和解释测验的结果,这些都涉及心理测量与统计的理论和方法。 四:锻炼科学的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辩证的发展的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简答三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的意义 一: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能够为我们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为开展心理科学研究探索心理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三: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全面的统计资料。 简答四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有信心二:要理论联系实际三:注意不同统计方法与测验类型的适用条件 四:要根据数据类型选择统计方法 第二章统计图表 名词解释: 统计表:将统计资料汇总的结果整理成表格的形式。 次数分布表:原始统计资料依据某一标志经过统计分组之后,要按分组顺序列出其统计事项在各组的单位数。表现总体单位在各组次数分配情况的统计表。 精确准限求法:组下限的数据减去最小单位的半个单位,组上限的数据加上半个单位。 统计图:利用几何图形或具体事物来表示统计事项数量关系的图形。 曲线图分类:动态曲线图,依存关系曲线图,次数分布曲线图。 简答一绘制统计图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试题A答案

试题A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A 2 A 3 A 4 B 5 A 6 B 7 A 8 D 9 A 10 C 11 C 12B 13A 14D 15C 二、填空 1、73 2、变异性 3、局部控制 4、正态 5、点估计 6、双侧检验 7、样本 8、集中量数 9、误差10、P(A)+P(B) 三、名词解释 1、标准分数又叫基分数或Z 分数,是以标准数为单位,反应一个原始数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的量数。 2、随机现象是指事先不能断言出现那种结果的现象。 3、差异量数是描述数据离散趋势的统计量。 4、相关关系是事物间存在联系但又不能直接做出因果关系解释时的事物间的关系。 四、简答 1、1)、求全距:2)、定组数;3)、定组距4)、写组限5)求组 中值6)归类划记7)登记次数。 2、1)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2)在原假设成立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统计量的抽样分布,计算统计量的值,常用的有Z分布、T分布、F分布。 3)选定显著性水平,查相应分布表确定临界值,从而确定原 假设的拒绝区间和接受区间。

4)对原假设做出判断和解释,如果统计量值大于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反之,则接受原假设。 3、1)总体正态分布2)变异可加性3)各处理的方差一致 五、简单计算 1、ⅹ=26毫秒AD=3.71毫秒 2、ZⅠ=0.67 ZⅡ=1.25 ZⅢ=0.83 ZⅡ>ZⅢ>ZⅠ 3、SE X=2U=65±1.96×2U∈(61.08-----68.92) 4、CV身高=0.12 CV体重=0.15 CV体重>CV身高 六、综合计算 双侧t检验 SEx=1.36 t=1.62 df=61 t<t0.05/2(60)=2.00 拒绝H0

心理学统计题集课件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心理学统计与测量经典习题1 第一章描述统计 名词解释 1. 描述统计(吉林大学2002研) 答: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具体内容有:数据如何分组,如何使用各种统计表与统计图的方法去描述一组数据的分组及分布情况,如何通过一组数据计算一些特征数,减缩数据,进一步显示与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 2.相关系数(吉林大学2002研) 答:相关系数是两列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数字表现形式,或者说是表示相关程度的指标。作为样本的统计量用r表示,作为总体参数一般用ρ表示。相关系数不是等距的度量值,因此在比较相关程度时,只能说绝对值大者比绝对值小者相关更密切一些,而不能进行加减乘除。 3.差异系数(浙大2003研) 答: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它是一种相对差异量,为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其公式如下: 常用于:①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②对于水平相差较大,但进行的是同一种观测的各种团体,进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 4.二列相关(中科院2004研) 答:如果两列变量均属于正态分布,其中一列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列变量虽然也是正态分布,但被人为地划分为两类。求这样两列变量的相关用二列相关。 5.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浙大2000研,苏州大学2002研) 答: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是次数分布的两个基本特征。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是指数据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方向集中的程度,离中趋势是指数据分布中数据彼此分散的程度。用来描述一组数据这两种特点的统计量分别称为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 6.中位数(南开大学2004研) 答:中位数,又称中点数,中数,是指位于一组数据中较大一半和较小一半中间位置的那个数,用M d或Mdn来表示。 7.品质相关(华东师大2002研) 答:品质相关是指R×C表的两个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两个因素只被划为了不同的品质类别,其数据一般都是计数的数据,而非测量的数据。品质相关可依二因素的性质及分类项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和计算方法,较常见的有四分相关和Ф相关。 8.标准分数(华南师大2004研) 答:标准分数,又称基分数或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其计算公式为: 简答题 1.简述使用积差相关系数的条件。(首师大2004研) 答:一般来说,用于计算积差相关系数的数据资料,需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①要求成对的数据,即若干个体中每个个体都有两种不同的观测值。 ②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都是正态,即正态双变量,至少两个变量服从的分布应是接近正态的单峰分布。 ③两个相关的变量是连续变量,也即两列数据都是测量数据。

心理统计历年试卷

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 心理统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次数分布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各组数据的() 上限中点下限平均值 、已知一组数据的,是,它的离中系数为() 、、、、、这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用 平均数中数众数平均差 、、、、、五个数的全距是 、已知–,,说明相关程度前者比后者 大大一倍大小 、已知的两个相关样本的平均数差的标准误为,其自由度为 、一个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总等于 – 、已制从推测的回归方程式为–,说明、两变量是 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不一定相关 、从推测或从推测,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推测是没有误差的? –– 、在一个二选一的实验中,被试在次中挑对次值等于 二、填空题 、实验数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数,另一类是值。 、在一个的分布中,平均数、中数和众数都。 、把一个分布中较小的一半数据再分成两半的那个就是四分点。 、求等级相关系数的所所处理的数据必须是形式的。 、从样本中推测总体,如果样本中只包括误差,就不会产生对的偏性估计。 、在统计中,从样本估计总体是以原则为基础的。 、分布随的大小而有所,越小,分布偏离正态分布的程度。 、是从已知的预测变量的系数。 、方差分析中的交互作用是指自变量对反映变量的影响因自变量的变化而。 、让每个被试只在一种实验条件下做实验的设计叫设计,这种设计采集到的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之间是的。 三、名词解释 、众数 、负相关 、虚无假设() 、方差分析 四、应用题 、两组各被试解决问题所用时间(分钟)如下:

(1) 分别计算每组时间的中数和值。 (2) 哪一组解决问题快些? (3) 哪一组被试所用时间比较分散?本题为什么不计算和? 、某手机厂在推出彩色手机之前,想知道什么颜色的手机更受顾客喜欢,调查了人结果如此下: 问:顾客的态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1) 计算各色受欢迎的假设平均人数(); (2) 计算 值和值; (3) 查表,根据值回答问题。 、一个心理实验结果如下表: (1) 是否应该下结论说两差异不显著?为什么? (2) 计算值。( ) () (3) 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实验应如何改进。 .为了解男女被试走迷宫所用时间是否有显著差别,随机抽选男女各名,结果(分钟)如下: 男 女 (1) 分别计算男女被试的 (2) 计算 ; (3) 计算值和值; (4) 查表,根据值作出恰当结论。 年心理统计试卷 一、 选择 、 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心理统计与测量试题李明德老师

心理统计与测量课程试题-李明德老师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关于测量,正确的说法是(B )。 (A)测量就是心理测量(B)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C)就是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法则(D)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 2、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 A ) (A)越高(B)越低(C)基本不变(D)无法确定 3、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 B )。 (A)稳定性(B)准确性(C)可信度(D)区分性 4、百分等级55的分数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比这个分数( A )。 (A)低(B)相等(C)高(D)以上都不正确 5、项目的难易程度,用P表示。P值越( A ),难度越低。 (A)接近于1 (B)接近于-1 (C)接近于0 (D)接近于0.5 二、计算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1、(1)某种疾病不同患者的潜伏期如下,求平均数、众数和中数。 2,3,3,3,4,5,6,9,16 答:平均数;M=(2+3+3+3+4+5+6+9+16)/9=51/9=5.67 众数;Mo=3 中数;Mdn=4

(2)若增加1例患者,潜伏期为30天,求平均数和方差。 答:潜伏期为2,3,3,3,4,5,6,9,16,30 平均数;M=(2+3+3+3+4+5+6+9+16+30)/10=81/10=8.1 方差; S2=(2?8.1)2+(3?8.1)2+(3?8.1)2+(3?8.1)2+(4?8.1)2+(5?8.1)2+(6?8.1)2+(9?8.1)2+(16?8.1)2+(30?8.1)2 10 =688.9 10 =68.89 12、对于自由度为15的样本,按以下要求查表找到t值: a.分布最高的5%(临界值):答:1.753 b.分布中间的95%(临界值):答:0.4123 13、为了检查教学情况,某区级领导从所属中学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一个测验,最后算得X=80分,S=7分,问该区教学的真实情况如何?(在α=0.05的水平下)答:置信区间为95%,这100个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0分,标准差7分,该区的教育水平良好。 14、有人调查早期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从受过良好教育的儿童中随机抽取70人进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平均值为103.3。已知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总体均值=100,方差=15,则能否认为受过良好早期教育的儿童智力高于一般水平。 解:S 0:S≤100,S 1 :S>100 Ζ= S??μ0 √ = 103.3?100 √ =1.84 S S =S 0.05 =1.6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