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跨文化交际的ppt总结

跨文化交际的ppt总结

跨文化交际的ppt总结
跨文化交际的ppt总结

跨文化课程重点总结

第一课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是由全球化引起的

交通和通讯系统的发展(缩短旅游时间,电视网络,互联网,国际电影业)

国家间的文化迁移(多元文化主义)

新经济领域(跨国公司)

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有限的自然资源、污染、国际冲突)

二、文化是什么

(一)文化的定义

1、《简明牛津词典》:文化是“艺术和被集体视为人类智慧成就的其他表现形式”。

2、从人类学的角度定义文化:文化是“一个特定时代或民族的风俗、文明和成就”。

3、(霍尔,1983)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信仰、习俗、价值观、行为、制度和交流方式的总和,这些都是在

一个可识别的群体中被共享、学习和代代相传的。”

4、1871年爱德华·泰勒爵士的定义(第一次使用这个术语):"这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类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5、Kroeber and Kluckhohn (1952) 克罗伯和克拉克洪。

文化由显性和隐性的模式组成,是通过符号获得和传递的行为,构成了人类群体的独特成就,包括在人工制品中的体现;文化的本质核心是由传统的(即历史的派生和选择的)思想,尤其是它们所依附的价值观所组成的;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被认为是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可以被认为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6、Porter & Samovar 波特和萨莫瓦尔

“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态度、意义、等级、宗教、时间观念、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念、物质对象和财产的积累,这些都是一群人通过个人和群体几代人的奋斗过程中获得的。”—《跨文化交际读本》

7、文化的内容“是文学、美术、音乐、哲学、科学这一类的事。”-陈独秀

8、“文化是生活的样法。”“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梁漱溟

9、“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

育、科学等。”-《现代汉语词典》

(二)文化的基本功能

1、文化使一切都变得容易。为人、事、提供意义——减少生活的混乱;为我们提供结构——适应我们

的世界所必需的技能和规则。

2、亚伯拉罕·马斯洛--文化也可以理解为满足人类需求的一种特殊方式。

生理需求-安全-归宿感-尊重-自我实现

(三)文化的特征

1、文化适应:文化是后天有意或无地习得的。事实上,文化不是天生的感性,而是后天习得的。

2、文化的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文化是冰山。

(1)显性的-做事方式。行为、传统、人工制品-建筑物衣服艺术品等。

(2)隐性的-思维方式。信仰、态度、看法、价值观念。

3、文化是可以改变的。有必要认识到文化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它们在事件的影响下,通过与其他

文化的接触不断地变化和演变。文化通过三种最常见的机制发生变化:创新、传播和文化适应(灾难)。

4、文化代代相传。

5、文化是以符号为基础的。为了使文化从一个人传递到下一个人,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需要创建一

个符号系统,将文化的理想转化为其成员。这是通过语言、艺术、宗教和金钱来实现的。

6、文化是融合。为了保持文化,必须将文化的各个方面的功能结合起来。例如,语言必须能够描述文

化中的所有功能,以便思想和观念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没有语言融入文化结构,混乱和功能障碍就会盛行,文化就会失败。

7、文化适应性--文化互渗。

(四)Linell Davis里奈尔·戴维斯:五个隐喻

1、文化就像一座冰山。

2、文化就是我们的软件。

3、文化就像鱼游于其中的水。

4、文化是讲述给自己听的关于自己的故事。

5、文化是我们行为的语法。

(五)主流文化、共同文化、亚文化

农业文化、游牧文化、商业文化

三、交际是什么

1、它来自于拉丁语“communicare”,意思是给予或交换。现在,“交际”最常见的意思是提供或交换信息或想法。

2、交际是我们分享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所有人类接触的基础)

3、交流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意义在人类与符号的互动中被创造和反映出来。(J.T.伍德)

(一)交际类型

人际交际、动物交际、人与动物交际、人机交际、机器与机器交际

交际发生在:

1、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际者,包括人或非人;

2、交际者之间必须有某种联系;

3、必须有一种交际者共享的语言;

4、无论多少,都进行了信息交换。

(二)西方交际观

在西方文化中,交际被视为传播思想的手段。西方文化强调际流的工具功能;也就是说,有效性是通过成功地操纵他人以实现个人目标来评估的。

(三)东方交际观

许多亚洲国家对交流的定义强调和谐,这在儒家传统文化中最为显著。东方文化的理解将交流定义为各方寻求发展和维持社会关系的过程。

(四)交际要素

1、语境(物理的、社会的、人际的关系)

2、参与者(发送者/编码,接收者/解码)

3、信息(触发反应的信号)

4、渠道/方法

5、噪音

(五)交际模式

1、线性交际模式

发送者--(编码)(噪音)(解码)接收者

2、交互性交际模式

反馈对于良好的交际至关重要,我们通过交际不断地相互影响

(六)交际的特征

交际是动态的、相互的、不可逆转的、发生在物理和社会环境中。

四、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一)Samovar & Porter萨莫瓦尔和波特

跨文化交际是指文化认知和符号系统截然不同、足以改变交际事件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文化社区的两名成员之间的任何交流。

价值取向、情感倾向、关系管理、交际方式(心理过程)的异同

一种文化的成员对另一种文化的渗透(实际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的形式

1、国际交流。国际交流发生在国家和政府之间,而不是个人之间;这是相当正式和仪式化的。

2、跨种族交际。当发送方和接收方交换的信息来自不同种族时,就会发生跨种族交际。

3、跨民族交际。少数民族通常在一个国家或文化中形成自己的社区。这些群体有着共同的出身或传统,容易影响姓氏、语言、宗教、价值观等等。

4、同文化交际。它被定义为同一文化的成员之间的交流。

(三)跨文化交流的要素

1、观念(信念、价值观、态度、世界观、社会组织)

2、语言过程(文化使用符号来描述事物和经历的方式)

3、非语言过程(通过身体行为、时间和空间来分享思想和感受)

4、环境因素(商业、教育、医疗、旅游和人际关系)

(四)跨文化交际正确的态度。

交流者不能停止了解与他一起工作的人有不同的习惯、目标和思维模式。他必须能够与他们一起工作,并且在他们内部工作,既不能在对抗中失去自己的价值观,也不能在知识分离的墙后面保护自己。--改编自L.M.Barna,“跨文化交际的绊脚石"

第二课文化的多样性

一、为什么一种文化不同于另一种文化

(一)表面:

1、感知(我们如何感知世界);

2、信念(我们认为是真的);

3、价值(一种被称为“价值”的标准体系规则和控制指标)

(二)深层:

1、世界观(宗教);

2、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生与死,宇宙的创造,人与自然的关系);

3、文化的社会方面(社会和社会中的群体的起源,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关系);

4、家庭(性别角色,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年龄,社会技能);

5、历史(政府、社区、政治制度、主要历史人物、地理)

二、文化多样性意味着什么

(一)文化模式

1、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方式的条件。

2、他们生活在那个世界的方式。

(二)注意事项

1、文化的价值可能不是文化中所有个体的价值。

2、把每一种文化模式看作一个连续体上的点,而不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反应之一,这是很有用的。

3、模式与许多其他值相互关联,并且不独立操作。

4、共同的文化模式必须局限于每个国家的主导文化。

(三)研究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当我们研究文化差异时,我们主要指的是文化的深层结构(冰山之下) ;虽然文化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抗拒改变的。不同文化的比较和对比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其他文化,最终会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四)如何区分不同的文化

文化模式

1、价值取向:人性、人与自然、时间、行动、社会关系。

2、文化差异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男子气概和女性气质。

3、语境-文化理论:高语境、低语境。

1、Model by Kluckhohn克拉克洪模式

1、

1) = Human nature orientation 人性取向

2) = Man-nature orientation 人天取向

3) = Time orientation 时间取向

4) = Activity orientation 行为取向

5) = Social orientation 人际取向

2、克拉克洪模式的局限性

1)在一个文化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基本价值观。

2)文化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3)基本价值的概念本身就是一种概括。

2、Model by G. Hofstede (1984)霍夫斯泰德模式

霍夫斯泰德的工作是最早尝试使用广泛的统计数据来检验文化价值的工作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他调查了40个国家跨国组织的10万多名工人。每个国家根据与另一个国家的比较,都在1到40范围内排名。

1、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1)个人主义文化。“我”的意识、独立、竞争、消极的面对需要

2)集体主义文化。“我们”的意识、相互依存、群体和谐、积极面对需要

3)所有的人和文化都有个人的和集体的倾向。

2、Uncertainty avoidance不确定性规避

它涉及到一种文化会在多大程度上避免或容忍不确定性。

1)高度不确定性规避文化认为生活中固有的不确定性是必须避免的连续的危险。他们试图通过为成员提供稳定,建立更正式的规则来避免不确定性和模棱两可。(更高程度的焦虑和压力) 2)低度不确定性规避文化更容易接受生活中固有的不确定性,不受越轨的人和思想的威胁,所以他们能容忍不寻常的事情。他们重视主动性,更愿意冒险,更灵活。(不那么紧张,更放松)

3、power distance权力距离

1)High PD Culture高权力距离文化

掌握权力的人和受权力影响的人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垂直的,分层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合理的位置);例如:印度、巴西、新加坡、希腊、委内瑞拉、墨西哥等。

2)Low PD Culture低权力距离文化

权力持有者和受权力持有者影响的人之间的距离明显更接近;水平的(社会中的不平等应该被最小化);例如:奥地利、芬兰、丹麦、挪威、新西兰等。

4、masculinity-femininity男子气概和女性气质

1)阳刚之气较高的文化注重成就、权力和财产,认为工作对一个人的生活更重要,比女性文化更重视区分不同的性别角色。(绩效社会)

2)处于女性气质维度的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养育、同情和生活质量。(福利社会)

2、霍夫斯泰德模式的局限性

因为霍夫斯泰德调查的对象是大型跨国公司的中层管理者,所以他的大部分发现都与工作相关。许多重要的国家和文化没有包括在他的研究中。(没有阿拉伯国家,南非代表非洲,没有关于中国大陆的信息)。他强调民族文化,所以不可能知道民族内部的文化层次。

3、 Edward T. Hall‘s Model爱德华·T·霍尔的模式

1)人类的交流依赖于它发生的语境。

2)交际语境包括物理环境、社会学环境和心理环境。

3)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

1))High-context Culture:高语境文化

在高语境信息中,意义并不一定包含在文字中。信息是通过手势,空间的使用,甚至是沉默来

提供的。意义也通过身份(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头衔和隶属关系)来传达。

高语境文化的例子包括中国、日本、中东人等等。

2))在低语境消息中,大部分信息归属于显式代码。

低语境文化的例子包括英语、北美、德国等。

3))高语境和低语境如何影响跨文化交际

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来自低语境文化的人往往会对这种模糊性和模糊性感到不舒服,会提出非常直白、不恰当的问题,这会让高语境文化的成员变得不耐烦和恼怒。

高语境文化中的人认为低语境的人不可信。

冲突源于不同的感知和反应。

高语境:谨慎而巧妙

低语境:直接说出来

第三课跨文化语言交际

一、语言

语言是一套符号,是将一个大社区中人们使用和理解的符号组合起来的规则。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

1、Sapir-Whorf Hypothesis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人类并不是独自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也不是像通常理解的那样孤独地生活在社会活动的世界中,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特定语言的支配,这种语言已成为人类社会的表达媒介。在很大程度上,现实世界是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在群体的语言习惯上的。没有任何两种语言相似到能够被认为代表了相同的社会现实。(萨丕尔,1931)

(1)语言反过来对文化和思维也产生影响。最早提出语言对思维方式有影响的是萨丕尔和沃尔夫。他们认为语言的作用不仅是传递信息。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塑造了我们对客观现实的感知,即语言结构能决定使用该预言者的思维方式,各种不同语言的结构导致使用这些语言的人以不同的方法去观察世界。

“语言相对论”或“语言决定论”

至今没有足够的依据可以证实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2、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向导

3、语言是价值观的反映

4、语言和文化的总结

(1)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文化是语言的反映。

(2)文化通过符号和使用这些符号的规则,以及我们对宇宙的感知(与符号相关的意义)来影响语言。

(3)另一方面,语言似乎会对个人感知和概念化世界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5、语言交际

语言的:与词语及其用法相联系的

语言交际:口头和书面的交流

在同一文化中,更容易用语言来表达一个人的经历,因为人们有很多相似的经历。

由于人们的经历、信仰、价值观、习俗、传统等不同,在跨文化的语言交流中更加麻烦。

6、不同文化中的词汇意义

1)AD=BD, AC=BC

在文化A和B中,有同样的指示意义和隐含意义

2) AD = BD, AC ? BC

指示意义相同,隐含意义不同

3) AD = BD, AC ? 0, BC = 0

相同的指示意义,A有隐含意义,B没有隐含意义

7、不同的思维模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西方人重视客观性、专一性和精确性,通过推理和分析来了解世界。

中国人更主观,更重视直觉,通过直觉他们可以了解周围的事物。

8、沟通方式与文化

(1)归纳模式(主题延迟)

(2)演绎模式(主题先行)

东方:归纳法(个别→一般)

西方:演绎(一般→个别)

第四课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一、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代码是指非语言形式的交际信息。超过55%的信息是非语言沟通的!当人们与语言代码相抵触时,他们就会相信非语言代码!

1、非语言交际概述

(1)体态语:外观及服装、手势、眼神交流、面部表情、姿势、触碰

(2)副语言:沉默、音高、抑扬顿挫

(3)环境语言:空间、时间

2、毕继万(1995)

(1)体态语(body language,包括各种表情、动作、姿态)

(2)副语言(paralanguage,包括沉默与非语义声音)

(3)客体语(object language,包括皮肤颜色、气味、衣着化妆、家具等)

(4)环境语言(environmental language,包括时间,空间、颜色、城市规划以及人对自然的影响等,即影响生理与心理的环境因素)。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摘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多,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愈加频繁。这对涉外秘书工作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比比皆是,作为秘书工作者要处理好跨文化交际活动,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等就十分必要了。本文就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三个方面对涉外秘书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涉外秘书;文化差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涉外活动日益增多,我们常说:“中国经济要与国际接轨。”但是,我们在“经济接轨”的同时也应重视“文化接轨”。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日益增多。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相互交流的过程。而跨文化交际与普通交际的差别就在于一个“跨”字,即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与事物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视野,它为我们提供了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来自陌生文化和国度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交往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从而最终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因而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摘要: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被不同的民族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而礼貌用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工具,应该被学习者认识和了解。本文列举了一些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行为的差异,尤其是从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道歉、对赞扬语的应答五个方面的异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引起注意以运用于实践,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原则;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 A Brief Talk about Different Politeness Principle of Cultural Exchange Abstract:Language as a tool for cultural exchange, has been given the different ethn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urtesy as a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particularly in the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by learner. This article lists some differences and causes of five aspects including addressing, greeting, acknowledgement, apology and response of the compliment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applying practice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teness principle; appellation;greeting; acknowledgement;apology;response of the commendation 语言学习的范围很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法学习,还要注重母语与外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礼貌以言语行动所表现的谦虚恭敬,广泛体现在各种语言中,但是由于民族形成时不同的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导致人们对礼貌的界定有着不同的见解。礼貌原则所维护的是“面子”(face)。但中西方文化中对于“面子”的认知因历史、社会、宗教等原因不尽相同。汉文化中因儒家所倡导的“中庸”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时更注重维持个体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希望获得赞同、夸奖。而西方文化因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主张个性解放,注重个人自由,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上更偏向于个体独立,不受外界干涉。礼貌的存在是客观的,但是礼貌的内涵和意义却是因文化而异的。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同时,为了达到最好的交际效果,一定要对文化差异有所认识,以免引起误解。 一、中英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一)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任何交际都是为了沟通,它是交际主体共同实施完成的动作,但是任何主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美国语言学家Grice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合作原则,他认为,只有交际双方遵守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否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造成双方的误解。他提出的合作原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张洁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人们在社会交际中使用各种各样的言语行为,如问候、告别、致谢、恭维、拒绝、邀请、说服、威胁、禁止等。文章从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几个方面对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概括,通过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案例说明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行为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群体或言语社团语用规范存在着差异,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规则。在相似的交际情景中,所使用的语言有可能截然不同。在阅读了吴为善与严慧仙所著的《跨文化交际概论》以及数篇有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方面的文章的基础上,笔者从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几个方面对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为跨文化交际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见面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见面一般都要有所表示,我们称之为打招呼。这种打招呼可以是使用语言,也可以使用手势、眼神等,或者通过以上几种综合表达。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打招呼的方式不同。如英国人一般会以天气作为见面语,如“what a nice day”“how wonderful the weather is today”。而泰国人见面则双手合十,嘴里道“萨瓦迪卡”或“萨瓦迪卡啦不”。毛利人见面喜欢以额头轻轻接触对方额头来打招呼。而我们中国人见人最喜欢问,“你吃过了吗?”“去哪儿啊?”所以,不同国家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很有可能会造成误解。如中国人的“你吃过了吗?”“你去哪儿?”这种“关心”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造成误解。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只是个礼貌性的招呼,而并不是真正关心你是吃了没有,要去哪儿,并不需要把它当成问题来对待。和其他国家的“你好”“萨瓦迪卡”或者“what a nice day”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单单为了打个招呼而已。而对于西方人来说,这些话就不是见面时的打招呼了,这是涉及了自己的隐私,你这样问是不尊重他们,他们去哪儿是和你无关的。你问他吃了没有,他可能会认为你要请他吃饭。 即使是同一个国家的人在不同的时期的见面语也是不一样的,如中国古代人们见面以跪拜、拱手、鞠躬等作为问候的方式,而现代这些都被“你吃了吗?”“去哪儿?”给代替了。 二、告别语 告别语是交际双方道别时使用的程式化语言。【1】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告别语言。如中国人常说“打扰了——没事,没事”“走了——嗯”“改天见——改天见”“慢走,不送了”等。而西方人一般会说“goodbye”“see you later”“good night”等。如果我们在与说英语的

跨文化交际论文中文

浅谈跨文化交际 【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

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

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导论课程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s trend,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become more and more closer, and the shock or conflicts among countries is inevitable. It is very significant to master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o that we can exchange and cooperate peopl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much better. This article may give a brief overview on what i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real function of getting the communicative skills,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hat capabilities we need to know,and how to improve abiliti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present situation, methods of improv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浅谈跨文化交际障碍

海南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1学期《跨文化交际》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跨文化交际障碍 学号: 姓名: 年级: 学院: 系别: 专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 年11月15日

课程综述 一、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即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学是是一门运用众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的交际行为、交际过程、交际规律、和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达到有效交际的交叉性和应用型的学科。 二、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贯穿研究课题的主线就是文化。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等文化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比较大。 三、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内心想法并告知给对方的一种方式。所以它的主体是交流,交际的主体专指表达者,而把接受者看作交际对象,成为语境的一部分。处理好语言交际主体这一重要因素很重要。 四、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是一种体现非语言行为的过程,它在特定的情景中与语言行为同时发生,共同表达人的心理与思维活动。语言交际传递思想内容,非语言交际加强意义的表达,体现交际方式和交际双方的内在关系。 五、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简称“社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 六、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七、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既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深刻反映文化的各个层面。西方的经营管理理论发展四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阶段、X-Y理论、超Y理论。 八、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主要通过文化交际构成的模式。 价值观与交际是支配和反映的关系。价值观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无论是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或是社会交往,无一不受到价值观的支配。交际反映人们

浅谈跨文化交际障碍

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1学期《跨文化交际》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跨文化交际障碍 学号: 姓名: 年级: 学院: 系别: 专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 年11月15日

课程综述 一、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即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学是是一门运用众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的交际行为、交际过程、交际规律、和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达到有效交际的交叉性和应用型的学科。 二、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贯穿研究课题的主线就是文化。民族的历史、传统、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等文化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比较大。 三、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心想法并告知给对方的一种方式。所以它的主体是交流,交际的主体专指表达者,而把接受者看作交际对象,成为语境的一部分。处理好语言交际主体这一重要因素很重要。 四、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是一种体现非语言行为的过程,它在特定的情景中与语言行为同时发生,共同表达人的心理与思维活动。语言交际传递思想容,非语言交际加强意义的表达,体现交际方式和交际双方的在关系。 五、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简称“社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 六、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七、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既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深刻反映文化的各个层面。西方的经营管理理论发展四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阶段、X-Y理论、超Y理论。 八、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主要通过文化交际构成的模式。 价值观与交际是支配和反映的关系。价值观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无论是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或是社会交往,无一不受到价值观的支配。交际反映人们

浅析跨文化交际差异的深层文化根源(一)

浅析跨文化交际差异的深层文化根源(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东西方交流的更加频繁,人们越来越体会到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逾越的文化差异。而幽默存在于各不同文化之中,体现其文化的深层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幽默占有重要的地位,造成跨文化交际中差异产生的深层文化根源包括: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人际关系。 1、不同的文化背景 当人们考虑民族背景,其中包括许多方面:地理环境、历史、宗教和其他一些因素。事实上,“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不同文化以及不同的民族特性”。黄河流域位于中国的中央地带,是典型的温带气候,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在这一地区古代中国以农业为基础发展本国经济,并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中国农民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生活在土地上,除了在战争和饥荒时,很少流动。这种农耕生活和对农业依赖造成了内向的中国传统文化,自我抑制,谦逊和忍耐。由于内向和自我抑制,几千年来,大多数中国人不愿互相笑话。由于谦逊和忍耐,在林语堂看来特别是“宽容”,中国人的幽默往往以宽容的观点看待恶行和邪恶,而不是谴责、嘲笑他们。 相反地,与中国的地理环境不同,西方文化的根源希腊文化建立在海洋之上。长期在海上冒险让西方人比中国人具有更多的探索、进取、开放和积极的态度,这使得英语中的幽默更多地关注性与侵略。 2、不同的思维方式 人们普遍承认,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或思维过程。因此,理解和欣赏的东西方之间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效手段。西方人是线性思维,相对的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乃至一些亚洲国家的人民,他们是回旋式的思维模式。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的发展受其所持的世界观的极大地影响。在中国传统的世界观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性”,这意味着人们崇拜自然和服从自然规律的手段,根据蚀变安排他们的生产和休闲、白天和黑夜以及春,夏,秋,冬循环的过程。从春秋时期孔子的“天何言哉”到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性的思想触动人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公共事务和私人情绪。它塑造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倾向于寻求整体的一体化和重点的含糊。由于东方典型的思维模式,汉语的幽默,特别是关于“意境”。这种“意境”存在于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在英语中我们无法找到与其相对应的内容。在好的文学或艺术作品中有三个关于意境的关键要素:新颖和巧妙的情节,生动描绘的情节和富于意义。意境也存在于中国人的幽默,尤其是在诗和打油诗中。 与东方完全不同的是,西方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分离”。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西方哲学家往往看到对立的世界,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好与坏,等等。同时,他们的宗教信仰所倡导的“原罪”的自我意识促使西方人不断努力征服自然,以及改善自我。基于这种类型的世界观,西方人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关心对立性和正确性,并以逻辑和分析方法整理生活中的事物。这种典型的西方思维模式对英语幽默具有巨大影响。此外,在西方普遍流行的对幽默最有趣和最具争议性的解释是精神分析理论。从“精神分析”的字形上看很容易弄清楚理论的来源与其关注的内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幽默实质上是掩盖能使我们迫切渴望得到满足感的侵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