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客户-服务器编程与应用

客户-服务器编程与应用

客户-服务器编程与应用
客户-服务器编程与应用

客户-服务器编程与应用

课程目的和要求:

TCP/IP协议已经成为业界最成熟的互联网协议,它使得与厂商无关的计算机通讯成为可能。而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在计算机通讯中占主导地位,它是网络中最基本的通讯基础。它不仅让学生理解客户机-服务器各部件的功能,还说明了如何构造客户机和服务器软件。了解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基本概念;掌握TCP/IP 提供传送数据的基本机制;如何在TCP/IP环境下组织编写应用程序;掌握计算机网络通讯程序的基本构造;了解在网络环境下构造分布式程序。

第1章引言和概述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信息分散和再分配技术

?局域网和广域网原先是为共享资源和降低外设成本而开展

?促进了严重依赖服务器的应用程序的开发

?客户不再需要庞大的计算机,3W技术归功于客户—服务器技术

客户机—服务器概念

模块化编程的一种逻辑延伸

复杂软件包括:

主程序

模块1 每一模块特定功能

模块2 提高开发能力和可维护性

……

模块n

基础网络

?客户机/服务器的应用必须拥有一个基础网络进行有效的通信。

?协议使客户机/服务器进程之间能够进行通信和交换数据包。

?TCP/IP协议可划分为5层:

?硬件层:

?网络接口层:硬件控制(路由),封装数据

?INTERNET协议层(IP):数据格式

?传输层:用TCP将数据送入缓存

?应用层:Telnet FTP WWW …

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图

?局域网(LAN)

?企业INTRANET

?企业广域INTRANET(不同地区企业)

?企业WWW网(世界范围内企业上网,是INTERNET一部分)

?企业WWW数据库应用(数据库服务器)

1.1 使用TCP/IP的因特网应用

TCP/IP提供了将计算机互连的技术。

公用网络应用:浏览、聊天、万维网。

专用网络应用:公司内部监控,酒店预定

现在已经从构造互连网转变为使用户连网,则需要更多的程序员知道设计和实现分布式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2 为分布式环境设计应用程序

目标:透明性,即每个分布式应用程序的行为应尽可能与同样程序的非分布式版本一样。提供一个环境,隐藏计算机和服务的位置。

1.3 标准和非标准的应用协议

只要程序员设计了一个使用TCP/IP通信的分布式程序,它就已经发明了一个应用协议,有些协议已经成为RFC文件,并被采纳为TCP/IP协议族的一部分,这些协议称为标准协议。其他私人使用的应用协议为非标准协议。

1.4 使用标准应用协议的例子

远程登录:TELNET 通信量居第四(WEB,文件传送,网络新闻)

用户并不关心TELNET协议内部编码细节。

UNIX系统中,命令为:

TELNET machine

TELNET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

1.5 telnet连接的例子

telnet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

Trying…

Conneted to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

Escape character is ‘^]’.

SunOS 5.6

Login:

1.6 使用TELNET访问其他服务

TCP/IP使用协议端口号标明在一台给定的机器中的应用服务,在伯克利UNIX中:telnet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 13

提供Daytime服务

telnet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 79

提供Finger服务,有关已登录机器中的所有用户信息。

1.7 应用协议和软件的灵活性

单一软件访问多个服务

?所有协议设计目标都是找出可以重用于多种应用的基本抽象。服务的协议和服务的本身是分离的。

?尽可能使用标准协议。

1.8 从提供者的角度看服务

在各个网点用户可能在同一时间访问给定的服务,且都希望无延时的响应。

为提供快速响应并处理多个请求,提供应用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必须使用并发处理。提供对应用服务的并发访问是重要而困难的

一个单个程序必须在同一时间管理多个活动,这些多个活动相互不影响。这种对并发的需求使网络软件的设计、实现和维护复杂化了。

1.9 小结

许多程序员在构建分布式程序时使用TCP/IP作为传输机制,在设计和实现这些软件前,必须先理解计算的客户-服务器模型、传输协议使用的语义、应用系统用于访问协议软件的操作系统的接口、实现客户和服务器的基本算法,以及诸如应用网关的其他技术。多数网络服务允许多个用户同时对其进行访问,为使多个用户能同时访问服务,服务器软件必须是并发的。并发处理技术使构建这种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请求的应用程序成为可能。

第2章客户-服务器模型与软件设计

2.1 引言

TCP/IP协议仅提供传送数据的基本机制。它建立两个程序之间的对等通信。

可在同一机器和不同机器上运行。但并没有规定对等程序在什么时间及为什么要交互,也没有规定在分布式环境下应如何组织应用程序。

由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方法,几乎所有应用都是用它,称之为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它构成大多数计算机通讯的基础。以下说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动机,功能以及如何构造客户机-服务器软件。

2.2 动机

基本动机来自聚集问题。

一个人启动程序发现对等程序不存在而推出;另一个人启动程序发现对等程序已中止;因此在同一时间内向对方发送消息概率很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要求要求任何一对程序通信时,有一方必须在启动后等待对方联系。

因此,一般的操作系统中在启动时就自动启动通信程序,一直运行等待下一个服务请求。

2.3 术语和概念

2.3.1 客户机和服务器

按通信发起的方向来对程序分类。

发动通信的应用程序叫客户机;

等待来自客户机的入呼叫请求的任何一种程序叫服务器。

术语和概念

2.3.2 特权和复杂性

由于服务器软件往往要访问操作系统保护的数据(如数据库、文件、设备、协议接口)因此需要一些特定的系统特权。

对于高强度计算和处理大量数据的服务器,如果并发地处理请求,其运行更有效。这种特权和并发操作的结合使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较客户机更加困难。

术语和概念

2.3.3 标准的和非标准的客户机软件

标准的:请求标准的TCP/IP服务(电子邮件)

非标准的:请求网点自己定义的服务(专用数据库系统)

系统管理员让用户不能区分是本地的还是标准的服务,但程序员必须了解这些服务。

术语和概念

2.3.4 客户机的参数化

有些客户机提供了更多的通用性,允许用户能指明目的机器和目的协议端口号等参数,称之为全参数化客户机。在用户调试时,使用非标准协议端口调用他们不会打扰标准服务。

术语和概念

2.3.5 无连接的和面向无连接的服务器

无连接的:使用UDP协议通信(不可靠)

面向连接的:使用TCP协议通信(可靠)

TCP:可靠,验证数据到达,忽略重复分组,控制流量,意外处理

初学者:使用TCP

使用UDP的原因:

?指明使用UDP

?依靠硬件广播或组播

?不能容忍额外开销

术语和概念

2.3.6 无状态和有状态的服务器

由服务器维护的关于它与客户机正在进行的交互信息称为状态信息。不保存任何状态信息的服务器称为无状态服务器(Stateless Server);而与此相反的称为由状态服务器(Stateful Server)。

术语和概念

2.3.7 无状态文件服务器的例子

客户每次请求必须包括完整的信息,不能有二义性。如包括以下字段:

项目描述

Op 操作(读或写)

Name 文件名

Pos 在文件中的位置

Size 要传输的字节数

data (只出现在写请求中)

术语和概念

2.3.8 有状态文件服务器的例子

由于服务器能区分各个用户,并保留个用户以前的请求,请求报文不必保留所有信息。服务器维护一张表,含有当前客户和访问文件信息。使得交互报文小处理简单。但在真实网络中机器可能崩溃或重启,而报文可能丢失,重复,交付失序,采用状态信息会导致复杂应用协议,而这种协议难于设计、理解和正确编程。

术语和概念

2.3.9 标识客户

有状态服务器表示客户的两种方法:端点和句柄。

端点:IP地址和协议段口号,新的连接不会将其与以前的连接关联;

句柄:一个句柄只能用于一个客户和服务器之间。

在理想可靠交付时使用状态信息能提高效率。但在大部分情况下有报文丢失,失序,重复,状态信息可能不正确,耗尽服务器资源。

因此状态协议导致复杂应用协议。难于设计。

术语和概念

2.3.10 无状态是一个协议问题

无状态问题的重点是应用协议是否承担着可靠交付责任。

如果一个互联网种的下层网络可能使报文重复、延迟或不按序交付,或者客户机可能意外崩溃,那么这种网络服务器应是无状态的。只有应用程序被设计成对操作是幂等的,服务器才能使无状态的。

术语和概念

2.3.11 充当客户的服务器

一个服务器也许需要访问网络服务,而这个服务要求该程序作为一个客户机。

2.4 小结

?客户机服务器范例将通信分为两类,客户机或服务器。并进一步分为标准和非标准客户服务器软件。

?初学者使用TCP,TCP提供可靠服务。

?服务器状态信息提供高效服务。如果客户机机器意外崩溃或者传输网络让分组重复、延迟或丢失,状态信息会耗尽资源或不正确。因此应尽量减少状态信息;如果应用协议不能使操作成为幂等的,就不能使用无状态服务器。

?有些服务器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称为客户机。

第3章客户-服务器软件中的并发处理

3.1 引言

本章通过并发来扩展这种客户机-服务器交互的概念。并发提供了很多藏在客户机服务器交互背后的能力,但也使软件的设计和构建变得更困难。

3.2 网络中的并发

并发concurrency:指真正的或表面的同时计算。

分时Time sharing:单个处理器在多个计算任务之间快速切换。

多处理multiprocessing:多个处理器同时执行多个计算任务。

网络中并发:机器之间,通信机器对之间,各机器表面独立。他们共享网络。

当用户在多台机器上运行时,或者当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允许多个客户程序在单台计算机中并发运行时,这些客户程序之间就产生了并发

3.3 服务器中的并发

服务器必须并发地处理多个传入请求(incoming request)。服务器操作需要相当多的计算或通信。

3.4 术语和概念

3.4.1 进程概念

进程:抽象定义了计算的基本单元,包括指令指针,用户表示符,程序文本,数据区。它是一个计算活动的执行。

一个进程至少有一个线程,每个线程按自己的步调执行。

为并发环境构建应用程序的程序员并不知道低层硬件是由一个处理器构成还是由多个处理器构成。

术语和概念

3.4.2 局部和全局变量的共享

当多个线程并发地执行同一段代码时,对这段代码所涉及的变量,每个线程都应各有一份独立的副本。

进程模型将独立变量副本的做法扩大到了包含全局变量

每个进程拥有全局变量的副本,如果多个线程在同一个进程内执行,则他们各自有局部变量的副本,但可共享进程的全局变量副本。

3.4.3 过程调用

当多个线程并发地执行一段代码时,每个线程拥有自己的过程激活记录运行时栈(run-time stack)

3.5 一个创建并发进程的实例

3.5.1 一个顺序执行的C实例 P20

3.5.2 程序的并发版本 P21

调用Fork函数,操作系统主要开销是进程切换,系统调用。Fork函数调用导致操作系统建立了执行程序的一个副本,并且允许这两个副本同时执行。

3.5.3 时间分片

时间分片机制试图在所有进程间平等地分配可用处理器资源。进程越多,执行越慢,每个进程占用1/n的CPU时间。

3.5.4 单线程的进程

虽然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fork函数调用新创建的进程都是单线程的。

3.5.5 使各进程分离

在原来的进程和新创建的进程里,fork所返回的值是不同的;并发程序利用这个区别让新进程执行与原来进程不一样的代码。返回0表示原来进程;返回一个小正数标识一个新创建进程。

3.6 执行新的代码

使用系统调用execve用新程序代码来替代当前正在执行的进程所运行的代码。

3.7 上下文切换和协议软件设计

当操作系统暂停执行某个线程而切换到另一个线程时,回发生上下文切换(context switch):同一个进程内的多个线程间切换上下文的开销比不同进程中的线程切换开销少一些。线程切换时要使用CPU,不能提供任何服务,因此,可把上下文切换看成是支持并发处理所付出的代价。

为避免不必要的开销,设计协议软件时应设法将上下文切换的次数减到最少,保证在服务器中引入并发处理所带来的好处比上下文切换的开销多。

3.8 并发和异步I/O

操作系统还允许单个应用线程启动并控制并发的输入输出操作。系统调用SELECT提供了一个基本操作,程序员可以构建管理并发I/O程序。SELECT允许一个程序询问操作系统哪个I/O设备已准备就绪。

3.9 小结

?并发是TCP/IP程序的基础,客户机并发容易发生,而服务器并发必须通过编程来并发地处理请求。

?使用fork来创建新进程。利用返回之的不同,调用EXCEVE执行不同的代码

?上下文切换时并发付出的代价。服务器设计应保证并发设计带来的好处超过上下文切换所引起的开销。

?SELECT调用允许单个进程管理并发I/O,进程使用SELECT来查明哪个I/O设备首先就绪。

第4章协议的程序接口

4.1 引言

讨论应用程序间通信接口的一般特征。

4.2 不精确指明的协议软件接口

?TCP/IP协议软件驻留在操作系统中。

?操作系统定义了应用程序和协议软件的接口。

?TCP/IP标准没有规定应用软件与TCP/IP协议软件如何接口的细节;这些标准只建议了所需的功能集,并允许系统设计者选择有关API的具体实现细节。

不精确指明的协议软件接口

优点:灵活和容错能力,可使用不同的OS设计TCP/IP。

缺点:细节对每个OS不同,应用软件不易移植。

实际上,TCP/IP只有很少几种接口:

?Berkeley UNIX套接字接口(socket interface)

?Microsoft的套接字接口(Windows Socket)

?AT&T UNIX V 称之为TLI。

4.3 接口功能

?分配用于本地的资源

?指定本地和远程通信端点

?(客户端)启动连接

?(客户端)发送数据报

?(服务器端)等待连接到来

?发送或接收数据

?判断数据何时到达

?产生紧急数据

?从容终止连接

?处理来自远程端点的连接终止

?异常终止通信

?处理错误条件或连接异常终止

?连接结束后释放本地资源

4.4 概念性接口的规约

?TCP/IP指明了一个概念性接口,它定义一组过程和函数,以及他们所要求的参数和操作语义。

?由于不精确说明了应用进程如何与TCP/IP进行交互,系统设计者可以自由选择另外的过程名和参数。

?TCP/IP标准定义的概念接口并不指明数据的表示或编程的细节;它仅仅提供了一种可能的API例子,操作系统可将此API提供给使用TCP/IP的应用程序。

4.5 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就像函数调用,把控制权传送于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

系统接口需要有一定的特权,以便读或修改操作系统的数据结构。然而,由于每个系统调用都会将控制转给一个由操作系统设计者所写的过程,操作系统还是要被保护的。

4.6 网络通信的两种基本方法

?设计者发明一组新的系统调用,应用程序用他们来访问TCP/IP。

?设计者使用一般的I/O调用访问TCP/IP。

一般使用混合方法,只要有可能就是用一般的I/O功能,对不能常规表达的操作增加其他的函数

4.7 LINIX中提供的基本I/O功能

系统提供一组(六个)基本系统函数:

OPEN,CLOSE,READ,WRITE,LSEEK,IOCTL

例子:int desc;

desc=open(“filename”,O_RDWR,0);

READ(DESC,BUFFER,128);

CLOSE(DESC);

4.8 将LINX用于TCP/IP

?在系统中扩展了文件描述符集,使应用进程可以创建网络通信所使用的描述符。?扩展了READ和WRITE,两个系统调用,使其即可与网络描述符一起使用,又可同普通文件描述符一起使用。

然而,并非所有网络通信都很容易地适用这种OPEN-READ-WRITE-CLOSE 范例应用程序还必须指明本地和远端的协议端口,远程IP地址,适用TCP还是UDP,它是否发起传送;是否等待入连接,等等。

4.9 小结

?没有精确指明应用程序接口;

?讨论了概念性接口,仅仅作为一种说明性示例;

?用系统调用接口机制提供服务;

?扩展已有的系统调用,减少增加新的系统调用;

第5章套接字API

5.1 引言

本章详细描述套接字API,并说明这些函数是如何与UNIX I/O函数集成到一起的。并介绍一些通用概念,给出每个调用的使用方法。

5.2 Berkeley 套接字

20世纪80年代早期,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资助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组将TCP/IP软件移植到UNIX操作系统中。他们决定只要有可能就使用已有的系统调用,对那些不方便容入已有函数集的情况增加新的系统调用以支持TCP/IP功能,于是就出现了套接字API,称之为BSD UNIX(TCP/IP首次出现于BSD的

4.1版本),本章描述的套接字函数来自BSD 4.4版本。

SUN、Microsoft、LINX都是用该标准。

5.3 指明一个协议接口

增加新功能函数时,设计者首先要决定各函数所提供的服务范围以及应用程序以何种方式来使用他们。是专用于TCP/IP协议还是使它能为其他协议所用。?定义专门支持TCP/IP通信的一些函数

?定义一般网络通信的函数,用参数使TCP/IP通信作为一种特例。

指明一个协议接口

Berkeley设计者想使接口适合多种通信协议,适用第二种方法,用PF_INET 表示TCP/IP协议,让应用程序使用所要求服务类型来表示操作,而不是协议名。

套接字API提供许多综合功能,这些功能支持使用众多可能的协议进行网络通信。套接字调用把所有TCP/IP协议看作一个单一的协议族。这些调用允许程序员指明所要求的服务而不是指明某个特定的协议的名字。

5.4 套接字的抽象

5.4.1 套接字描述符和文件描述符

在UNIX中执行I/O的应用程序将调用OPEN函数,以创建用于访问文件的文件描述符。

套接字接口为网络通信增加了一个新的抽象。即套接字。每个活动的套接字有一个小整数标识,成为套接字描述符。应用程序使用系统函数SOCKET创建套接字。

之后必须用其他系统调用来指明准确使用此套接字的细节。

5.4.2 针对套接字的系统数据结构

了解套接字抽象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想像一下操作系统中的数据结构。

尽管针对套接字的内部数据结构含有许多字段,在系统创建了套接字后,大多数字段中的值并没有填上。在使用之前,必须使用其它系统调用把套接字数据结构中的这些信息填上。

操作系统

在调用SOCKET后,操作系统的概念性数据结构。系统为SOCKET和其它I/O使用同一个描述表

5.4.3 主动套接字和被动套接字

套接字一旦创建,应用程序必须指定如何使用它,套接字本身是完全通用的。可以用来进行任意方式的通信。服务器可以将套接字配置为等待传入连接,而客户

可以将其配置为发起连接。

?若套接字配置为等待传入连接就称之为被动套接字;反之配置为发起连接称为主动套接字。

?主动套接字和被动套接字的唯一不同在于应用程序使用他们的方式;两种套接字最初的创建方式是相同的。

5.5 指明端点地址

?在应用进程使用套接字之前,必须指明地址。

?TCP/IP协议定义了通信端点,它包括IP地址和协议端口号。其它协议按照各自的方式定义端点地址。

?套接字适合多协议族,没有指明如何定义端点地址和协议地址格式。

?套接字抽象为每种类型的地址定义了一个地址族。一个协议族可以使用多种地址族来定义地址标示方式,TCP/IP的地址族符号常量为AF_INET。

5.6 类属地址结构

某些软件要使用协议地址,但他们不知道每种协议族定义其地址标示的细节。可能有必要编写这样一个过程,它可以接收任意的协议端点说明,将其作

为一个参数,并按照地址的类型在各种可能的动作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动作。套接

字定义了一般化格式,为所有端点地址使用:

{地址族,该族中的端点地址}

套接字软件为地址端点提供了预定义C结构声明:

Struct sockaddr { /*struct to hold an address*/

u_char sa_len; /* total length */

u_short sa_family; /* type of address */

char sa_data[14]; /* value of address */

}

当表示一个TCP/IP通信端点时,应用程序使用结构sockaddr_in,该结构包含了IP地

址和协议端口号。在编写使用混合协议的程序时,程序员一定要注意,因为有些非

TCP/IP的端点地址要求一个更大的结构。

Struct sockaddr_in { /*struct to hold an address*/

u_char sin_len; /* total length */

u_short sin_family; /* type of address */

u_short sin_port; /* protocol port number */

struct in addr sin_addr; /* IP address declared to be */ _ /* u_long on some systems */

char sin_zero[8]; /* unused (set to sero) */

}

5.7 套接字API中的主要系统调用

主调用:它提供对下层功能的访问;

实用例程:为程序员提供帮助。

套接字系统调用—有复杂参数—多种方式使用—客户或服务器使用—流传送通

信或数据报通信—特定的远程端点地址(客户使用) —非特定的远程端点地址(服

务器使用)。

5.7.1 socket 调用

创建一个新套接字,用于网络通信,返回该新套接字描述符。其参数指明应用程序使用的协议族以及将使用的协议或服务类型(即使用TCP还是UDP)5.7.2 connect 调用

在创建一个套接字后,客户程序调用connect以便同远程服务器建立主动的(active)连接。其参数允许客户指明远程端点,包括远程机器IP地址及协议端口号。一旦连接建立,客户就可以通过它传送数据了。

5.7.3 send 调用

客户和服务器都是用send传送数据。Send调用需要三个参数:数据将要发往的套接字的描述符,要发数据地址,数据的长度。Send将外发数据(outgoing data)复制到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内,并允许应用程序在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的同时继续执行下去。若缓存满,send会暂时阻塞知道缓冲区腾空。

5.7.4 recv 调用

客户和服务器都是用recv从TCP中接收数据和应答。Recv需要三个参数:第一个指明所使用套接字的描述符;第二个指明缓存地址;第三个是缓存长度。

Recv抽出已到达套接字的数据,将其复制到用户缓存。若数据没到达,调用阻塞。

若到达的数据比缓存多,只抽取填满缓存的数据;若到达少,抽取全部数据和字节数。对UDP报文,每次抽取一个进来的报文(即一个数据报)。若缓存放不下整个数据报,则丢弃剩余报文。

5.7.5 close 调用

若只要一个进程使用此套接字,close就中止连接并撤销该套接字。若多个进程共享该套接字,就将套接字引用数减1,当引用数降到0时,就将该套接字撤销。

5.7.6 bind 调用

当套接字被创建时,它还没有任何关于端点地址的概念,应用程序调用bind为套接字指明本地端点地址。对TCP/IP协议,端点地址使用sockaddr_in结构,它包含IP地址和协议端口号。

5.7.7 listen 调用

套接字被创建后,直到应用程序进一步采取行动之前,它既不是主动的也不是被动的。面向连接的服务器调用listen将一个套接字置为被动模式(passive mode),并使其准备接受入连接。

大多数服务器由无限循环构成,在不断接受下一个连接,在接受一个连接的同时,又来一个连接,需将其排队,因此listen的一个参数指明某个套接字被置于被动模式,另一个指明该套接字所使用的队列长度。

5.7.8 accept 调用

服务器调用accept以获取接下去的传入连接请求。Accept的一个参数指明一个套接字,从该套接字上接受连接。

Accept为每个新的连接请求创建了一个新套接字,并将这个新的套接字描述符返回给调用者。服务器使用该新套接字描述符传送数据,完毕后关闭。而原来的套接字区接受其它的连接请求。

5.7.9 在套接字中使用read和write调用

Read代替recv,write代替send。Read和write优点是程序员熟悉,而send和recv 优点是他们在程序中标记明显。

5.7.10 套接字调用小结

Socket 创建用于网络通信的描述符

Connect 连接远程对等实体(客户)

Send(write) 通过TCP连接外发数据(outgoing data)

Recv(read) 从TCP连接中获得传入数据(incoming data)

Close 终止通信并释放描述符

Bind 将本地IP地址和协议端口号绑定到套接字上Listen 将套接字置于被动模式,并设置在系统中排队的TCP 传入

连接的个数(服务器)

Accept 接收下一个传入连接(服务器)

Recv(read) 接收下一个传入的数据报

Recvmsg 接收下一个传入的数据报(recv的变形)

Recvfrom 接收下一个传入的数据报并记录其源端点地址

Send(write) 发送外发的数据报

Sendmsg 发送外发的数据报(send的变形)

Sendto 发送外发的数据报,往往是到预先记录下的端点地址Shutdown 在一个或两个方向上终止TCP连接

Getpeername 在连接到达后,从套接字中获得远程机器的端点地址Getsockopt 获得套接字的当前选项

Setsockopt 改变套接字的当前选项

5.8 用于整数转换的实用例程

?TCP/IP对协议首部中所使用的二进制整数指明了一种标准的表示方式(网络字节序)

?网络字节序:表示整数时,高位字节在前。

?套接字例程中含有一些在网络字节序和本地主机字节序之间进行转换的函数。?使用TCP/IP的软件调用函数htons、ntohs、htonl、ntohl将二进制整数在主机本地字节序和网络字节序之间进行转换。这样做使代码可以移植到任何机器上,而不管这台机器的本地字节顺序是什么。

5.9 在程序中使用套接字调用

套接字系统调用的使用序列例子,这个序列分别由采用TCP的客户和服务器所使用。服务器一直运行。它在熟知端口上等待新连接,然后接受这个连接,与客户通信,之后便关闭这个连接。

5.10 套接字调用的参数所使用的符号常量

?BSD UNIX 提供了一组预定义的符号常量和数据结构声明,程序利用这些常量和声明来声明数据和指明参数。

?套接字的实现提供了套接字系统调用所要使用的符号常量和数据结构声明。引用这些常量的程序必须以C预处理语句include开始,该语句将引用出现这些定义的文件。

5.11 小结

?BSD UNIX引入了作为一种机制的套接字抽象,它允许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中的协议软件接口。以成为一种事实上的标准

?Socket创建套接字并获得其描述符。Socket参数指明所使用的协议和服务类型。?Bind指明本地地址,listen置被动模式(服务器)或主动模式下(客户)使用connect建立连接。accept获得入连接请求。客户和服务器使用send和recv发送和接收数据。使用close撤销套接字。

?套接字结构允许每个协议族定义一个或多个地址表示方式。TCP地址族使用常量AF_INET。使用预定义结构sockaddr_in。

?用C写的应用程序使用套接字预定义结构和常量之前,必须包含定义这些结构和常量的文件。

第6章客户软件设计中的算法和问题

6.1 引言

客户软件所蕴含的基本算法:

?应用程序如何通过发起通信而成为客户的;

?应用程序怎样使用UDP和TCP协议与服务器联系;

?应用程序如何使用套接字调用与协议相交互的。

6.2 不是研究细节而是学习算法

?学习并牢记那些程序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互的各种可能的途径,而且了解每种可能设计的不足之处。

?只要程序员对分布式计算中所蕴含的算法有足够的了解,就可以迅速地做出决策。为实现某个特定算法,可以参考编程手册找到需要的细节。

?重要的是程序员知道一个程序能做什么,找出如何这样做。

?程序员需要概念性了解API,主要精力应集中在学习构造程序的各种方法,而不是记住某个特定的API的细节。

6.3 客户体系结构

客户机应用程序比服务器简单。

大多数客户软件在与多个服务器进行交互时,不必明显地处理并发性。

大多数客户软件像常规的应用程序那样执行。不需要特权。

大多数客户软件不需要强行保护,只依赖操作系统自动地执行强行保护。

6.4 标识服务器的位置

客户软件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找到某个服务器的IP地址和协议端口号:

?在编译时,将服务器的域名或IP地址说明为常量。

?要求用户在启动程序时标定服务器。

?从稳定的存储设备中获得关于服务器的信息。

?使用某个单独的协议来找到服务器。

标识服务器的位置

为避免麻烦和对计算机环境的依赖,大多数客户使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解决服务器的规约问题:

?在启动客户程序时,要求用户提供能标识服务器的参数。让客户软件接受作为服务器地址的参数,按照这种方法构建客户软件可使它更具一般性,并且消除了对计算环境的依赖。

?若客户软件把服务器地址作为参数来接受,那么,构建这样的客户软件使构建软件的扩展版本变得容易,这些扩展版本的软件可以用其它的途径找到服务器地址。接受参数的程序可以和其它程序相结合。用其它程序来获取服务器地址。

6.5 分析地址参数

用户调用客户程序时常常在在命令行指明一些参数,或是域名或是IP地址: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 或 128.10.2.3

有时还使用全参数化的客户软件,允许用户指明协议端口号和机器: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 smtp 或者: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smtp

6.6 查找域名

客户必须使用sockaddr_in结构指明服务器地址。转换成二进制表示地址的方法:Inet_addr 字符串转换成二进制

Gethostbyname 将字符串域名转换成二进制地址。返回一个hostent结构。Struct hostent {

Char *h_name; /* official host name */

Char **h_aliases; /* other aliases */

Int h_addtype; /* address type */

Int h_length; /* address length */

Char **h_addr_list; /* list of addresses */

};

#define h_addr h_addr_list[0]

若调用成功,gethostbyname返回一个合法的hostent结构指针,否则,调用返回0 名字转换的例子:

Struct hostent *hptr;

Char *examplenam=“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

If(hptr=gethostbyname(examplenam)){

/* IP address is now in hptr->h_addr */

} else {

/* error in name-handle it */

6.7 由名字查找某个熟知的端口

多数客户程序必须查找它们想要的特定服务的协议端口。函数为getservbyname,它有两个参数一个指明希望的服务,一个只使用的协议。该函数返回servent类型结构指针。

Struct servent {

Char *s_name; /* official service name */

Char **s_aliases; /* other aliases */

Int s_port; /* port for this service */

Char *s_proto; /* protocol to use */

};

由名字查找某个熟知的端口

若某个TCP客户需要查找SMTP的正式协议端口号。它调用getservbyname;

Struct servent *sptr;

If(sptr=getservbyname(“smtp”,”tcp”)){

/* port number is now in sptr->s_port */

} else {

/* error occurred-handle it */

6.8 端口号和网络字节顺序

函数getservbyname按网络字节顺序返回服务的协议端口号。它返回的端口号值形式和addr_in 一样,但也许和本地机器表示方法不一致。

6.9 由名字查找协议

套接字接口提供了一种机制,允许客户或服务器将协议名映射为分配给该协议的整数常量。函数为getprotobyname,它以字符串参数传递协议名,返回一个protoent类型结构的地址。若名字不存在返回0。

Struct protoent {

Char *p_name; /* official protocol name */

Char **p_aliases; /* list of aliases allowed */

Int p_proto; /* official proto number */

};

由名字查找协议

若某个客户需要查找UDP的正式协议号。它可以调用getprotobyname:

Struct protoent *pptr;

If(pptr=getprotobyname(”udp”)){

/* official protocol number is now in pptr->p_port */

} else {

/* error occurred-handle it */

6.10 TCP客户算法

?找到期望与之通信的服务器的IP地址和协议端口号。

?分配套接字。

?指明此连接需要在本地机器中的、任意的、未使用的协议端口,并允许TCP选择一个这样的端口。

?将这个套接字连接到服务器。

?使用应用级协议与服务器通信(在此,往往包含发送请求和等待应答)。

?关闭连接。

6.11 分配套接字

TCP客户必须将协议族和服务分别说明为PF_INET和SOCK_STREAM。socket调用第一个参数指明协议族,第二个参数指明要求的服务。对Internet协议族来说,只有TCP 协议提供SOCK_STREAM服务,因此第三个参数就无所谓了。

#include

#include

Int s; /* socket descriptor */

S = socket(PF_INET,SOCK_STREAM,0);

6.12 选择本地协议端口号

在套接字用于通信之前,应用程序要为它指明远程的和本地的端点地址。服务器运行与某个熟知的端口上,而客户并非工作于某个预分配的端口上,必须为它的端点地址选择一个本地协议端口。

?该端口并不与这台机器中正被其他进程所使用的端口相冲突。

?该端口并未被分配给某个熟知服务。

客户可以随机指定复合上述条件的任意端口,可以允许TCP自动选择本地端口,CONNECT调用的一个副效应就是随机选择本地端口。

6.13 选择本地IP地址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客户选择IP地址对只挂在一个网络上的主机来说,选择本地IP地址是简单的。但是,由于路由器或多接口主机拥有多个IP地址,选择就困难了。正确选择必须依赖路由信息。

假如在一多地址主机中,应用程序使用TCP之前,必须具有这个连接的端点地址。TCP与某个外界目的地通信时,它将TCP报文封装到IP数据报中,并将该数据报传递给IP软件。IP使用远程目的地址和路由表来选择下一跳的地址以及可以用来达到下一跳的网络接口。

选择本地IP地址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在外发(outgoing)数据报中的IP源地址,应当与网络接口的IP地址相匹配,IP就是通过这个接口传送该数据报的。然而,如果应用程序随机地从机器中各IP地址中选择一个,它可能选择了一个与接口(IP通过该接口传送数据报)并不匹配的地址。

为此,套接字调用可以让应用程序将本地地址字段放置不填,而允许TCP/IP 软件在客户与某个服务器进行连接时自动选取本地IP地址。

6.14 将TCP套接字连接到某个服务器

系统调用connect允许TCP套接字发起连接,若连接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1。

Retcode=connect(s,remaddr,remaddrlen)

Remaddr为sockaddr_in类型的结构地址。

Connect完成以下任务:

对指明套接字进行检测,以保证有效且没有建立连接。

将第二个参数给出的端点地址填入到此套接字中。

若此套接字还没有本地端点地址,它便为连接选择一个(IP地址和协议端口号)。 发起一个TCP连接并返回一个值,以告诉调用这连接是否成功。

6.15 使用TCP 与服务器通信

应用协议往往指明一种请求响应交互,即客户发送一系列请求并等待对每个请求的响应。

#define BLEN 120 /* buffer length to use */

Char *req=“request of some sort”;

Char buffer[BLEN]; /* buffer for answer */

Char *bptr; /* pointer to buffer */

Int n; /* number of bytes read */

Int buflen; /* space left in buffer */

Bptr=buf; buflen=BLEN;

/* send request */

Send(s,req,strlen(req),0);

/* read response (may come in many pieces) */

While((n=recv(s,bptr,buflen,0))>0){

Bptr += n; buflen -= n; }

6.16 从TCP连接中读取响应

因为TCP不是面向块的(Block-oriented)的协议,而是面向流的(stream-oriented)协议:它保证发送者所发出的字节序列,但不保证按照这些字节所写入时的组传送。

由于TCP并不保持记录的边界,所以从TCP连接中进行接收的任何程序都必须准备一次只接受几个字节的数据。即使在发送应用程序一次发送一大块数据时,此规则也成立。

6.17 关闭TCP连接

6.1

7.1 对部分关闭的需要

?因为TCP允许双向通信,所以常常需要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进行协调。

?一方面服务器不能关闭,因为它不知道客户是否还要发送其它的请求;

?另一方面客户可以知道没有请求要发送了,但它不知道是否所有从服务器来的响应数据都到达。

关闭TCP连接

6.1

7.2 部分关闭的操作

系统调用shutdown允许应用程序在一个方向上关闭TCP连接,它由两个参数:套接字描述符和方向说明:

errcode = shutdown (s,direction);

Direction为整数,若其值为0,不允许输入,其值为1,不允许输出。其值为2,两个方向关闭连接。

当客户结束发送请求时,可使用shutdown来指明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不释放套接字。下层协议向远程机器报告这个关闭,使服务器应用程序知道将要接收end-of-file信号,服务器一旦检测到end-of-file,知道不会再有请求到达了。在发送完最后一个响应后,服务器就可以关闭这个连接。

6.18 UDP客户的编程

算法:

?找到期望与之通信的服务器的IP地址和协议端口号。

?分配套接字。

?指明这种通信需要本地机器中的、任意的、未使用的协议端口,并允许UDP选择一个这样的端口。

?指明报文所要发往的服务器。

?使用应用级协议与服务器通信(在此,往往包含发送请求和等待应答)。

?关闭连接。

6.19 连接的和非连接的UDP套接字

连接模式:客户使用connect调用指明远程端点地址,不用每次重复指明远程端点地址就可发送和接收报文,这使得一次只与一个服务器进行交互很方便。

非连接模式:客户不把报套接字连接到指定远程端点上,而在每次发送报文时指明远程目的地。客户可一直等待确定要与哪个服务器连接,直到有一个请求要发送为止。此外,客户很容易地将每个请求发往不同的服务器。

6.20 对UDP使用connect

当把connect 应用于SOCK_DGRAM上时,它仅仅在套接字数据结构中记录下远程端点的信息,保存一个地址而已。即使调用成功了,它既不意味着远程端点地址合法,也不意味着服务器是可到达的。

6.21 使用UDP与服务器通信

客户每次调用send, UDP向服务器发送一个报文。这个报文包含了给send的全部数据。每次调用recv都返回一个完整的报文。若客户指明了足够大的缓存,recv就从下一个传入报文返回所有数据。如用户的缓存不够大,UDP就会丢弃那些装不下的数据。UDP客户不需要为获得单个报文而重复调用recv。

6.22 关闭使用UDP的套接字

UDP客户调用close来关闭套接字,并将与之关联的资源释放掉。套接字一旦关闭,UDP软件将拒绝以后到达的报文,这些报文的协议端口是以前分配给该套接字的。然而,发生close的这台机器并没有通知远程端点这个套接字已被关闭。因此,使用无连接传输的应用程序必须使得远程机器知道在关闭套接字之前应把它保留多久。

6.23 对UDP的部分关闭

shutdown可以用于连接的UDP套接字,以便在某个给定方向上终止进一步的传输。遗憾的是,不像对TCP连接的部分关闭,当shutdown用于UDP时,它并不向另一方法送任何报文,而是仅仅在本地套接字中标明不期望在指定的方向上传输数据了。因此,如果客户在其套接字上关闭了以后的输出,服务器将收不到任何表明通信业已停止的指示。

6.24 关于UDP不可靠性的警告

?UDP提供不可靠(尽最大努力)的交付语义。

?它只能在本地网络(低丢失率,低延时,部分组)良好工作。在复杂网络中必须通过超时重传来实现可靠性。还必须处理分组重复和失序。

?使用UDP的客户软件必须利用一些技术(如分组排序、确认、超时与重传等)才能实现可靠性。为一个互连网络环境设计正确的、可靠的和高效的协议需要有相当的专门技术。

6.25 小结

?客户在通信之前必须获得服务器的IP地址和协议端口号;为增加灵活性,常常需要用户在启动客户时指明服务器。服务器将十进制地址转换为二进制地址,或将机器名转换为IP地址

?TCP客户算法:TCP客户分配了一个套接字,并将其与某个服务器连接。客户使用

send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并使用recv应答。一旦结束使用这个连接,要么由客户,要么由服务器调用close将其终止。

小结

?允许TCP软件选择一个未使用的地址和协议端口号,填入正确的本地地址。这就避免了如下情况:在路由器和多接口主机中,当某个客户不小心选择了一个IP地址,它与传送业务流所需要的接口的IP地址不同。

?客户使用connect为套接字指明远程端点的地址。当使用TCP时,connect采取了三次握手方式,以保证通信是可行的。当使用UDP时,connect仅仅记录下服务器的端点地址以备后用。

小结

若客户和服务器都不能确切知道通信将在何时结束,那么关闭TCP连接可能会引起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套接字接口提供了shutdown原语,,该原语引起部分关闭,并让另一方知道不再会有数据到达。客户使用shutdown关闭到服务器的路径;服务器在此连接上收到end-of-file信号,它指明客户业已结束。

在服务器发完最后的响应后,就使用close终止连接。

第7章客户软件举例

7.1 引言

本章给出完整的、可以工作的客户程序的例子,来详细说明客户应用基本算法的特定技术。还介绍程序员如何构建过程库(Library of procedures),这些过程隐藏了套接字调用的细节,并使构造可移植且可维护的客户软件变得容易。

7.2 小例子的重要性

TCP/IP定义了多种服务以及访问这些服务的许多标准应用协议。例子重要性:?由于服务本身所需代码少,软件容易理解。

?小规模程序突出基础算法,并清楚地说明了客户服务器程序是如何使用系统调用的。

?通过研究这些简单服务,可以告诉程序员服务代码的相对长短及其所提供服务的数量。

7.3 隐藏细节

?一个模块化的程序要比一个等价的单个程序容易理解、排错和修改。它们可以重复使用,便于程序移植。

?网络软件包含了许多对某些条目的声明、分配套接字、绑定构造连接,将这些代码置于过程中,避免重复,减少出错机会

?TCP/IP时为异构机器环境设计的,应用程序常常运行与不同的机器体系结构。程序员可以用过程将依赖于操作系统的内容隔离出来,便于移植。

7.4 针对客户程序的过程库例子

为与某个服务器建立联系,客户必须选择一个协议、查找服务器的机器名、查找所期望的服务并映射到协议端口号、分配套接字与之连接。所有这些每编写一个应用程序都必须写一遍,且不易修改。为编写程序时间尽量减少,可将其置于过程,每个程序调用它就可以了。程序员必须想象那些使编写程序更简单

的高级操作:

socket = connectTCP(machine,service); 和

socket = connectUDP(machine,service);

针对客户程序的过程库例子

过程的抽象允许程序员定义高级操作,在各应用程序之间共享代码,并且减少在微小细节上出错的机会。我们使用的这些例子仅仅说明了一种可能的方法,程序员应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抽象。

7.5 connectTCP的实现

7.6 connectUDP的实现

7.7 构建连接的过程

connectsock实现 P57-60详解

/* connectTCP.c – connectTCP */

Int connectsock(const char *host,const char *service,const char * transport);

/*

------------------------------------------------------------------------------

connectTCP –connect to a specified TCP service on a specified host

*

------------------------------------------------------------------------------

*/

Int connectTCP(const char *host,const char *service)

/*

* Arguments:

* host - name of host to which connection is desired

* service – service associated with the desired port

*/

{

return connectsock(host,service,”tcp”);

}

/* connectUDP.c – connectUDP */

Int connectsock(const char *host,const char *service,const char * transport);

/*

socket编程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信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 #define BUF_SIZE 64 int _tmain(int argc,_TCHAR* argv[]) { WSADATA wsd; S OCKET sServer; S OCKET SClient; i nt retVal; c har buf[BUF_SIZE]; i f (WSAStartup(MAKEWORD(2,2),&wsd)!=0) {printf("wsastartup failed!\n"); return 1; } s Server=socket(AF_INET,SOCK_STREAM,IPPROTO_TC P); i f (INVALID_SOCKET==sServer) {printf("socket failed!\n"); WSACleanup(); return -1; } S OCKADDR_IN addrServ; =AF_INET; =htons(9990); retVal=bind(sServer,(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Serv,sizeof(SOCKADDR_IN)); i f (SOCKET_ERROR==retVal) {printf("bind failed!\n"); closesocket(sServer); WSACleanup(); return -1; } retVal=listen(sServer,1); i f (SOCKET_ERROR==retVal) {printf("listen failed!\n"); closesocket(sServer); WSACleanup(); return -1; } p rintf("tcp server start...\n"); s ockaddr_in addrClient; i nt addrClientlen=sizeof(addrClient); S Client=accept(sServer,(sockaddr FAR*)&addrClient,&addrClientlen); i f (INVALID_SOCKET==SClient) { printf("accept failed!\n"); closesocket(sServer); WSACleanup(); return -1; } w hile(true) { ZeroMemory(buf,BUF_SIZE); retVal=recv(SClient,buf,BUF_SIZE,0); if (SOCKET_ERROR==retVal) { printf("recv failed!\n"); closesocket(sServer); closesocket(SClient); WSACleanup(); return -1; } SYSTEMTIME st; GetLocalTime(&st); char sDataTime[30]; sprintf(sDataTime,"%4d-%2d-%2d %2d:%2d:%2d",, ,,,,; printf("%s,recv from client [%s:%d]:%s\n",sDataTime,inet_ntoa,,buf); if (StrCmp(buf,"quit")==0) { retVal=send(SClient,"quit",strlen("quit"),0); break; } else { char msg[BUF_SIZE]; sprintf(msg,"message received -%s",buf); retVal=send(SClient,msg,strlen(msg),0); if (SOCKET_ERROR==retVal) { printf("send failed!\n"); closesocket(sServer); closesocket(SClient); WSACleanup(); return -1; } } } c losesocket(sServer); c losesocket(SClient);

关于客户端与数据库服务器端的时间同步问题

关于客户端与数据库服务器端的时间同步问题 这是一个做C/S的管理软件开发时经常被忽略的问题,客户端的时间与服务器的时间如果有偏差,数据统计、报表等等肯定会有“意外”的情况发生。 意图很简单:从数据库服务器获取到时间,根据这个时间修改当前客户端电脑时间。 用Sql的函数getdate(),是比较容易的。 我们是基于dotnet4.0、EntityFramework开发软件,所以希望用ESQL的方式获取数据库服务器的时间,但昨天折腾了半天,还没搞定。 如果有哪位同学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希望能指点一下! 暂时解决,之所以说是暂时,是因为并没有用Esql的方式,而是用T-Sql的方式。 以下是我的过程: System.Data.EntityClient.EntityConnection 这个是实体概念模型与数据源的连接,继承自DbConnection 在这个连接下CreateCommand(),就需要写Esql语句,我的语句是"SELECT VALUE CurrentDateTime()",却是语法错误。翻遍了手册和网络查询,没有任何有用的结果。 但在这个连接对象下有一个属性StoreConnection,返回的是Sql方式的连接,在这个下面CreateCommand(),可以写T-Sql语句,我的语句是"SELECT getdate()",运行成功。

以上是程序代码例子: //与数据库服务器的时间进行同步 System.Data.EntityClient.EntityConnection conn = (System.D ata.EntityClient.EntityConnection)Blemployee.myData.Conne ction ; IDbConnection conn0=conn.StoreConnection; IDbCommand comm =conn0.CreateCommand();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mandText = "SELECT VALUE CurrentDateTime()";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mandText = "SELECT getdate()";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mandType = CommandType.Text; if (comm.Connection.State != ConnectionState.Open) comm.Connection.Open(); object tt= comm.ExecuteScalar(); DateTime sqlDT = Convert.ToDateTime(tt); SetLocalTime(sqlDT); //设置本机时间

服务器端与客户端建立并连接小Demo

服务器端代码: using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 using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Sockets;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ocket serverSocket=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SocketType.Stream,ProtocalTy pe.TCP); //new一个Socket对象,注意这里用的是流式Socket(针对于面向连接的TCP服务应用)而不是数据报式Socket(针对于面向无连接的UDP服务应用)。 IPAddress serverIP=IPAddress.Parse("127.0.0.1"); int port=2112; IPEndPoint ipEndPoint=new IPEndPoint(serverIP,port);//网络节点对象 serverSocket.Bind(ipEndPoint);//将结点绑定到套接字上 serverSocket.Listen(10);//设置连接队列的最大长度,可根据服务器的性能,可以设置更大程度。 Console.WriteLine("服务器已就绪准备客户端连接。。。。"); while(true){//循环监听端口,得到客户端连接 Socket socket=serverSocket.Accept();//当有客户端连接时,就产生一个socket实例 SessionServer sserver=new SessionServer(socket);//将socket实例传入到消息处理类中 Thread t=new Thread(sserver.GetClientMsg);//当有一个客户端连接,就启动一个线程来处理此客户端的消息 t.Start();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原理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原理 经常看到HTTP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原理的各种版本的文章,但是专业术语太多,且流程过于复杂,不容易消化。于是就按照在Servlet 里面的内容大致做了一些穿插。本来连Tomcat容器和Servlet的生命周期也准备在这里一起写的,但怕过于庞大,于是就简单的引用了一些Servlet对象。这样的一个整个流程看下来,相信至少在理解HTTP协议和request和response是如何完成从请求到生成响应结果回发的。在后续的一些文章里会专门讲一讲Tomcat和Servlet 是如何处理请求和完成响应的,更多的是说明Servlet的生命周期。 HTTP介绍 1. HTTP是一种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套计算机在网络中通信的一种规则。在TCP/IP体系结构中,HTTP属于应用层协议,位于TCP/IP协议的顶层。 2. HTTP是一种无状态的协议,意思是指在Web浏览器(客户端)和Web 服务器之间不需要建立持久的连接。整个过程就是当一个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一个请求(request),然后Web服务器返回一个响应(respo nse),之后连接就关闭了,在服务端此时是没有保留连接的信息。 3. HTTP遵循请求/响应(request/response)模型的,所有的通信交互都被构造在一套请求和响应模型中。 4. 浏览Web时,浏览器通过HTTP协议与Web服务器交换信息,Web服务器向Web 浏览器返回的文件都有与之相关的类型,这些信息类型的格式由 MIME 定义。 HTTP定义的事务处理由以下四步组成: 1. 建立连接。 2?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头。 3. 服务器端响应生成结果回发。 4. 服务器端关闭连接,客户端解析回发响应头,恢复页面。

服务器和客户端通信

实验六基于TCP/IP的网络编程 1 实验目的 MFC提供的关于网络应用的类CSocket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封装,使用它编制出属于自己的网络应用程序,可以编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通讯软件。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也可以增进对于TCP/IP协议的理解。 2 实验内容 基于TCP/IP的通信基本上都是利用SOCKET套接字进行数据通讯,程序一般分为服务器端和用户端两部分。设计思路(VC6.0下): 第一部分服务器端 一、创建服务器套接字(create)。 二、服务器套接字进行信息绑定(bind),并开始监听连接(listen)。 三、接受来自用户端的连接请求(accept)。 四、开始数据传输(send/receive)。 五、关闭套接字(closesocket)。 第二部分客户端 一、创建客户套接字(create)。 二、与远程服务器进行连接(connect),如被接受则创建接收进程。 三、开始数据传输(send/receive)。 四、关闭套接字(closesocket)。 CSocket的编程步骤:(注意我们一定要在创建MFC程序第二步的时候选上Windows Socket 选项,其中ServerSocket是服务器端用到的,ClientSocket是客户端用的。) (1)构造CSocket对象,如下例: CSocket ServerSocket; CSocket ClientSocket; (2)CSocket对象的Create函数用来创建Windows Socket,Create()函数会自行调用Bind()函数将此Socket绑定到指定的地址上面。如下例: ServerSocket.Create(823); //服务器端需要指定一个端口号,我们用823。ClientSocket.Create(); //客户端不用指定端口号。 (3)现在已经创建完基本的Socket对象了,现在我们来启动它,对于服务器端,我们需要这个Socket不停的监听是否有来自于网络上的连接请求,如下例: ServerSocket.Listen(5);//参数5是表示我们的待处理Socket队列中最多能有几个Socket。(4)对于客户端我们就要实行连接了,具体实现如下例: ClientSocket.Connect(CString SerAddress,Unsinged int SerPort);//其中SerAddress是服务器的IP地址,SerPort是端口号。 (5)服务器是怎么来接受这份连接的呢?它会进一步调用Accept(ReceiveSocket)来接收它,而此时服务器端还须建立一个新的CSocket对象,用它来和客户端进行交流。如下例:CSocket ReceiveSocket; ServerSocket.Accept(ReceiveSocket); (6)如果想在两个程序之间接收或发送信息,MFC也提供了相应的函数。 (7)代码 package test.socket3;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Cloud服务与客户端下载使用教程

iOS设备篇 苹果寄予厚望,在iOS5升级占有重要地位的iCloud云服务正式发布了。下面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体验苹果为我们奉上的云服务大餐。 在iOS设备中,首先需要确保升级iOS5。所有iOS5 GM版本以前的固件,都不被iCloud 云服务支持。相应的,电脑管理iTunes也要升级到10.5版本。 在iOS5固件更新完成后,系统在欢迎界面会自动提醒你注册Apple ID和打开iCloud 云服务。由于iOS5的众多服务都直接与Apple ID关联,所以注册一个自己使用的ID是必须的。 iOS5更新完成后,进入系统设置选项,即可以见到iCloud的各种设置菜单。在这里,你可以自由选择那些应用的数据需要备份,并管理自己的空间。苹果免费为每位用户提供5GB的存储空间,如果需要更多空间,可以支付20美元10GB每年的服务费用,增加自己的存储容量。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5GB的免费空间已经足够使用。

iCloud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即是可以同步更新所有iOS设备上的应用。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如果你在电脑端购买了一款应用或者图书等,那么你所有打开了自动下载选项的iOS设备,将会自动在后台下载新增内容。等到你拿起iOS设备时,你设备中已经出现了新购买的应用。不过这项功能的选项,不在iCloud菜单中,而是另外一个单独的Store菜单里,在这里,你可以选择需要自动下载的内容。 为了方便使用,苹果还推出了PC专用的iCloud程序,可以将PC上的内容也与iCloud 服务进行同步和管理。 首先用户需要前往苹果官网下载一个专用的应用iCloud Control Panel,目前还没有推出中文版,只有英、法、德、日这四个iPhone4S首发国家语言,不过相信很快中文版就会推出。 下载地址为: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kb/DL1455

c#带界面-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TCP

服务器端界面 服务器端代码: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Sockets; using System.Threading; using System.IO; using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 using System.Collections; namespace IMS.Server { public partial class Server : Form { TcpListener myListener; TcpClient tcpClient = new TcpClient(); Thread mythread; NetworkStream ns;

public Server() { InitializeComponent(); } private void Server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Control.CheckForIllegalCrossThreadCalls = false; mythread = new Thread(new ThreadStart(receive)); mythread.IsBackground = true; mythread.Start(); } private void receive() { myListener = new TcpListener(IPAddress.Parse("192.168.1.106"), 8080); myListener.Start(); tcpClient = myListener.AcceptTcpClient(); while (true) { string rec = ""; ns = tcpClient.GetStream(); byte[] bytes = new byte[1024]; ns.Read(bytes,0,bytes.Length); rec = Encoding.Unicode.GetString(bytes); richTextBox1.Text = rec; ns.Flush(); } } private void btnSend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try { ns = tcpClient.GetStream(); byte[] bytes = new byte[1024]; // bytes = Encoding.Unicode.GetBytes(sendmsg); bytes = Encoding.Unicode.GetBytes(richTextBox1.Text +"\r\n" + "服务器说:" + richTextBox2.Text);

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

C/S 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 Client/Server 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概要(Client/Server或客户/服务器模式):Client和Server常常分别处在相距很远的两台计算机上,Client程序的任务是将用户的要求提交给Server程序,再将Server程序返回的结果以特定的形式显示给用户;Server程序的任务是接收客户程序提出的服务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程序。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由于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加之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已经很难适应百台电脑以上局域网用户同时使用。而且代价高,效率低。编辑本段C/S工作模式C/S 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将计算机应用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由多台计算机分工完成,即采用“功能分布”原则。客户端完成数据处理,数据表示以及用户接口功能;服务器端完成DBMS的核心功能。这种客户请求服务、服务器提供服务的处理方式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应用模式。编辑本段C/S结构的优点C/S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只适用于局域网。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扩展性。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特别是有很多分部或专卖店的情况,不是工作量的问题,而是路程的问题。还有,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

服务器与移动客户端通信设计

服务器与移动客户端通信设计 软件的通信方式是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使得手机不仅作为一般通讯工具,更进一步成为一款便携式移动互联网终端。通常来说,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使用Android系统自身集成的HttpClient直接访问网络资源[35]。 服务器MySQL 图4.7 客户端与数据库通信方式示意图 Fig.4.7 Communication mode between client and database HttpClient是一种HTTP协议的支撑工具包,它能够为客户端提供一系列高效、便捷、多功能的编程工具,且能够支持最新的HTTP协议,操作简单。对于HTTP连接中的各种复杂问题都能够予以有效的解决。如上图4.7所示,HttpClient 实现HTTP协议的方法,主要是GET与POST两种方法。 1.GET方法。HTTP协议的GET方法即利用HttpClient向客户端发送GET 请求,这一过程一般用来进行客户端的信息查询操作,例如,在本次客户端中, 其可以用于 检修故障信息、零部件信息以及检修工单信息的查询。具体的实现步骤有以下几 步[36]: 1) 创建HttpClient实例;2) 创建HttpPost实例。 3) 将需要发送的GET请求参数直接连接至URL地址中,并用“?”将参 数与地址隔开,每个参数之间用“&”隔开,若有需要额外添加的参数,可以选 择调用setParams()的方式来进行添加。 4) 调用第一步创建的HttpClient实例中的execute()方法来执行第二步创建 的HttpGet实例,并读取Response对象。 5) 采取调用getAllHeaders()、getHeaders(String name)等方式获取服务器响应,并释放连接,无论上述第四步的执行过程是否成功,都必须释放连接,允许 用户获得服务器的响应内容。 2.POST方法。HTTP协议的POST方法即利用HttpClient向客户端发送POST 请求,该请求过程一般用来进行客户端的信息修改操作,例如,在本课题所设计 的客户端中,其可以用于对登录、密码等修改等操作。其具体的实现过程也分为 五个步骤:

Linux网络编程-简单的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讯程序开发入门

Linux网络编程-基础知识(1) 1. Linux网络知识介绍 1.1 客户端程序和服务端程序 网络程序和普通的程序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是网络程序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网络程序是先有服务器程序启动,等待客户端的程序运行并建立连接. 一般的来说是服务端的程序在一个端口上监听,直到有一个客户端的程序发来了请求. 1.2 常用的命令 由于网络程序是有两个部分组成,所以在调试的时候比较麻烦,为此我们有必要知道一些常用的网络命令 netstat 命令netstat是用来显示网络的连接,路由表和接口统计等网络的信息. netstat有许多的选项我们常用的选项是-an 用来显示详细的网络状态.至于其它的选项我们可以使用帮助手册获得详细的情况. telnet telnet是一个用来远程控制的程序,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用这个程序来调试我们的服务端程序的. 比如我们的服务器程序在监听8888端口,我们可以用telnet localhost 8888来查看服务端的状况. 1.3 TCP/UDP介绍 TC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 当我们的网络程序使用这个协议的时候,网络可以保证我们的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连接是可靠的,安全的.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非面向连接的协议, 这种协议并不能保证我们的网络程序的连接是可靠的,所以我们现在编写的程序一般是采用TCP协议的. Linux网络编程-简单的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讯程序开发入门(2)简介: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下B/S结构的客户端服务器通讯程序的开发入门, 其中对重要的网络函数和结构体作了详细的说明和分析, 最后给出一个简单的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讯程序示例以加深理解。 2. 初等网络函数介绍(TCP) Linux系统是通过提供套接字(socket)来进行网络编程的.网络程序通过socket和其它几个函数的调用, 会返回一个通讯的文件描述符,我们可以将这个描述符看成普通的文件的描述符来操作, 这就是linux的设备无关性的好处.我们可以通过向描述符读写操作实现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流. 2.1 socket

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

SimpleChatServer.java package test.chatclient; import java.io.*; import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SimpleChatServer { ArrayList clientOutputStream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new SimpleChatServer().go(); } public class ClientHandler implements Runnable{ BufferedReader reader; Socket sock; public ClientHandler(Socket clientSocket){ try{ sock = clientSocket; InputStreamReader isReader = new InputStreamReader(sock.getInputStream()); 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isReader); }catch(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tring message; try{ while((message = reader.readLine()) != null){ System.out.println("read " + message); tellEveryone(message); } }catch(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 } } public void tellEveryone(String message){ Iterator it = clientOutputStreams.iterator(); while(it.hasNext()){

Socket服务器与客户端双向通信实例

Socket服务器与客户端双向通信实例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 using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Sockets;//添加命名空间 using System.Threading;//添加命名空间 namespace WFAsynSocket {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 Thread LisThread;

Socket LisSocket; Socket newSocket; EndPoint point; string strmes = String.Empty; int port = 8000;//定义侦听端口号 public 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 private void btn_Liste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LisThread = new Thread(new ThreadStart(BeginListern));//开线程执行BeginListern方法 LisThread.Start();//线程开始执行 } public IPAddress GetIP() { /*获取本地服务器的ip地址 */ IPHostEntry iep = Dns.GetHostEntry(Dns.GetHostName()); IPAddress ip = iep.AddressList[0]; return ip; } public void BeginListern() { LisSocket = 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pe.Stream, Proto colType.Tcp);//实例化Socket IPAddress ServerIp = GetIP();/*获取本地服务器的ip地址 */ IPEndPoint iep = new IPEndPoint(ServerIp, port); LisSocket.Bind(iep); /*将Socket绑定ip */ toolStripStatusLabel1.Text = iep.ToString() + "正在监听"; LisSocket.Listen(50); //Socket开始监听 newSocket = LisSocket.Accept();//获取连接请求的Socket /*接收客户端Socket所发的信息 */ while (true) { try {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Socket通信

2009.17 网络与通信 NETWORK&COMMUNICATION 1引言 大部分网络协议的实现都由客户端(Client)和服务器端 (Server)来协作完成。这种模型本质上涉及两个不同的程序, 通常这两个程序在不同机器上运行。这些机器之间都有网络连接。服务器端程序提供服务并对来自客户程序的请求作成响应。而客户端程序则是在使用者和服务器端程序之间建立某种沟通的渠道,或者是作为使用服务器端提供的某种网络服务的工具。 一个典型的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的交互可能如下所示:(1)客户机提出一个请求; (2)服务器收到客户机的请求,进行分析处理;(3)服务器将运行处理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机。 通常一个服务器需要向多个客户机提供服务。因此对服务器来说,还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处理多个客户的请求。 2服务器与客户端的Socket 通信类型 Socket 的连接类型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面向连接的字节 流类型(Sock_stream)和面向无连接数据报类型(Sock_dgram)。 面向无连接数据报类型的Socket 工作流程比较简单,双方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沟通与交互。客户机直接将用户的请求打包发送到服务器端,省略了建立一个固定信息通道的过程。服务器端也是直接将处理的结果发送给客户端。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面向连接的字节流类型的Socket 工作中有比较严格的操作次序,工作的原理也比较复杂。在这种类型的Socket 的工作过程中,必须首先启动服务器端,通过调用Socket ()函数建立一个Socket 对象,然后调用Bind ()函数将该Socket 对象和本地网络地址绑定到一起,再调用Listen ()函数使该Socket 对象处于侦听状态,并规定它的最大请求的数量。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总的来说,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在仅仅涉及少量的信息传递的场合可以使用无连接操作;如果涉及大量信息传递的场合可以采用面向连接操作。 3Delphi 的Socket 组件 ClientSocket 组件为客户端组件。它是通信的请求方,也 就是说,它是主动地与服务器端建立连接。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Socket 通信 夏 玲 摘 要:介绍有关Socket 通讯应用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Delphi 编程实 例,说明两者是如何进行通信的。 关键词:Socket ;Delphi ;通信;客户端;服务器端 图1 无连接Socket 操作流程 图2 面向连接Socket 操作流程 49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判断请求来至微信客户端

有两种情况: client端区分 添加js代码 1.var browser={ 2. 3.versions:function(){ 4. 5.var u =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erAgent, app = navigator.appVersion; 6. 7.return {//移动终端浏览器版本信息 8. 9.trident: u.indexOf('Trident') > -1, //IE内核 10. 11.presto: u.indexOf('Presto') > -1, //opera内核 12. 13.webKit: u.indexOf('AppleWebKit') > -1, //苹果、谷歌内核 14. 15.gecko: u.indexOf('Gecko') > -1 && u.indexOf('KHTML') == -1, //火狐内核 16. 17.mobile: !!u.match(/AppleWebKit.*Mobile.*/)||!!u.match(/AppleWebKit/), //是否 为移动终端 18. 19.ios: !!u.match(/\(i[^;]+;( U;)? CPU.+Mac OS X/), //ios终端 20. 21.android: u.indexOf('Android') > -1 || u.indexOf('Linux') > -1, //android终端 或者uc浏览器 22. 23.iPhone: u.indexOf('iPhone') > -1 || u.indexOf('Mac') > -1, //是否为iPhone或者 QQHD浏览器 24. 25.iPad: u.indexOf('iPad') > -1, //是否iPad 26. 27.webApp: u.indexOf('Safari') == -1 //是否web应该程序,没有头部与底部 28. 29.}; 30. 31.}(), 32.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nguage:(navigator.browserLanguage || https://www.sodocs.net/doc/7312337756.html,nguage).toLowerCase() 34. 35.} 36.

Linux客户端服务器通信(2)

本文介绍了在Linux环境下的socket编程常用函数用法及socket编程的一般规则和客户/ 服务器模型的编程应注意的事项和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举了具体代码实例。要理解 本文所谈的技术问题需要读者具有一定C语言的编程经验和TCP/IP方面的基本知识。要 实习本文的示例,需要 Linux下的gcc编译平台支持。 Socket定义 网络的Socket数据传输是一种特殊的I/O, Socket也是一种文件描述符。Socket 也具有一个类似于打开文件的函数调用—Socket(),该函数返回一个整型的Socket描述符,随后的连接建立、数据传输等操作都是通过该Socket实现的。常用的Socket类型有两种:流式Socket—SOCK_STREAM和数据报式 Socket—SOCK_DGRAM。流式是一种面向连接的Socket,针对于面向连接的TCP服务应用;数据报式Socket是一种无连接的Socket,对应于无连接的UDP服务应用。 Socket编程相关数据类型定义 计算机数据存储有两种字节优先顺序:高位字节优先和低位字节优先。Intenet上数据以高位字节优先顺序在网络上传输,所以对于在内部是以低位字节优先方式存储数据的机器,在Internet上传输数据时就需要进行转换。 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结构类型是:struct sockaddr,该类型是用来保存socket信息的: struct sockaddr { unsigned short sa_family; /* 地址族, AF_xxx */ char sa_data[14]; /* 14 字节的协议地址 */ }; sa_family一般为AF_INET;sa_data则包含该socket的IP地址和端口号。 另外还有一种结构类型: struct sockaddr_in { short int sin_family; /* 地址族 */ unsigned short int sin_port; /* 端口号 */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 IP地址 */ unsigned char sin_zero[8]; /* 填充0 以保持与struct sockaddr同样大 小 */ }; 这个结构使用更为方便。sin_zero(它用来将sockaddr_in结构填充到与 struct sockaddr同样的长度)应该用bzero ()或memset()函数将其置为零。指向 sockaddr_in 的指针和指向sockaddr的指针可以相互转换,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函数所需参数类型是sockaddr时,你可以在函数调用的时候将一个指向sockaddr_in的指针转换为 指向sockaddr的指针;或者相反。 sin_family通常被赋AF_INET;in_port和sin_addr应该转换成为网络字节优先顺序;而sin_addr则不需要转换。 我们下面讨论几个字节顺序转换函数:

Android手机客户端与Web服务器的通信

1.Android手机访问Web服务器 大多数中间件技术开发人员熟悉如何用计算机浏览器访问互联网,浏览器的主要作用是给互联网的Web服务器提交数据、验证数据和解析显示数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Http协议.提交数据用GET或者POST方法,客户端的数据通过浏览器网页提交给web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过Web页面接收各种不同类型数据,将数据通过服务器的Servlet子类Http Servlet对象提交给服务器端处理逻辑.服务器逻辑将接收到的数据按照客户端的要求在Web服务器端进行运算,再将运算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进行解析和显示。这里关键是Web服务器端的Servlet.它是服务器和客户端交互据的服务器端端口,即所有客户端的数据都要通过Servlet提交给Web服务器.所有要返回给客户端的数据都要通过Web服务器端的Servlet响应给客户端。在实际应用的服务器端,创建Servlet的子类对象HttpServlet (HttpServletRequest和 HttpServletResponse),分别用来接收客户端的数据和将数据返回给客户端。现在的问题就在Android手机终端.如何能够把客户的数据通过手机界面提交给Web服务器? Android 手机终端访问Web服务器的技术架构是怎样的?又如何能够在手机终端把web服务器响应的数据按照服务器的不同数据类型恢复原型?这就是下面要解决的问题。 1.1 手机客户端向Web应用服务器发送请求信息 以实际开发的Android手机终端登录功能为案例介绍如何利用Sun公

司提供的 java 数据流和过滤流结合Android提供的API提取Web服务器端不同类型的数据。 1) 首先引用所需要的各种API在Android手机终端开发应用程序时.首先需要利用Google和Sun公司提供的必要类包(API),包括http 通信协议类org.apache.http,*消息类org.apache.http.Message.*数据流类java.io.*android.app.Activity等。 2)定义访问网站的URL 3)创建Android程序界面类创建一个手机界面,需要继承Android提供的Activity,在该类中创建提交给Web服务器的数据的 H ttpPost 对象。覆盖Activity类的方法on—Create(Bundle b),创建事件监听器OnClickListener对象,在其中实现 onClick(View v)方法,再把该事件监听器注册到相应的事件源 loginB utton上。 4)创建HttpPost对象HttpPost对象的主要作用是将Android手机端的数据提交给Web应用服务器,为此Android提供了很好的AP I.这里就利用Android和Sun公司提供的这些类把需要提交给服务器的数据(NameValuePair对象)保存到一个List对象中。 5 )设置数据编码方式Android手机在将准备好的数据发送到Web服务器之前,需要对数据的编码进行规定,这样服务器在接收到这些数据后,就会根据发送过去的文字编码处理和显示。 6 ) 提交HttpPost对象和获取服务器HttpResponse响应数据完成

客户端与服务器简单通信

南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2014~2015学年度第2学期) 课程名称TCP/IP详解 题目客户端与服务器的简单通信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1. 实验目的及要求 1.TCPIP协议相关的应用程序设计:如简单的QQ聊天程序. 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包括: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以及测试); 2.TCPIP协议修改方面的设计:可以针对传输层、IP层、接口层某些功能的修改; 3.根据课程报告设计测试实验:实验结果必须是为了验证课程报告中分析的主要功能,要求有详细的实验过程说明,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和感想。 2.设计内容 编写两个客户端与一个服务器,通过客户端登录到服务器,将用户名保存到服务器中,选择聊天对象,并通过服务器将信息转发到另一个客户端。 3. 实验软硬件环境 freeBSD2.2.9 4.实验内容 服务端设计: 构造一个双向链表,保存用户的用户名和用户的ip:sockaddr_in 当有一个用户登录时查找链表,有该用户,更新ip地址。没有则添加到链表末尾,

选择要通信的用户的用户名,查找链表,有就给客户端提示信息,让其输入发送到要通信用户的信息,,并通过服务器转发。没有这给出提示信息,没有该用户。

客户端的设计 客户端只需用原来第一章的代码即可 实验结果 客户端发送数据给服务器 服务端截图

客户端截图 4. 总结分析 在实验中服务器能接收到客户端的信息,但在链表操作时出现错误,回去看了c语言的书还是未能解决,c语言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代码是百度的,根据代码实现的,总之感觉到了自己几乎都不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