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_冰雪之气_张岱散文艺术精神论_张则桐

_冰雪之气_张岱散文艺术精神论_张则桐

_冰雪之气_张岱散文艺术精神论_张则桐
_冰雪之气_张岱散文艺术精神论_张则桐

2003年第3期N o.3,2003

2003年5月

Ma y,2003浙江社会科学

Z HEJ IA NG SO C IAL SC IE NC ES

“冰雪之气”:张岱散文艺术精神论

张岱把根据自己的标准所选的诗文称为《一卷冰雪文》,他明确地指出:“至于余所选文,独取冰雪。”①这样命名,是因为张岱对“冰雪”有深刻而独特的理解和体验。他认为:“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②这是他取“冰雪之气”作为衡文鹄的的内在依据。在张岱看来,“文之冰雪,在骨在神”,③而诗“则筋节脉胳,四肢百骸,非以冰雪之气沐浴其外,灌溉其中,则其诗必不佳”。④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冰雪之气”是张岱拈出的用来标识作品艺术品格的精神实体,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艺术精神。仔细考察可以发现,“冰雪之气”具有既丰赡蕴藉又层次严密的内涵,是张岱的主体精神在艺术上的投影。由于张岱自觉地把这种艺术精神灌注到他的创作中去,他的散文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成为中国散文百花园的一朵奇葩。具体地说,张岱的“冰雪之气”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内涵。

第一,在哲学层面,“冰雪之气”是由现实的冰雪抽象引伸的精神实体。抽象引伸的基础,就在于“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⑤即在把“冰雪之气”作为生命本源这个意义上来发挥它的意蕴。张岱这样来阐释“冰雪之气”:

若吾之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燥则风日,而清静则冰雪也;遇市

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

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⑥“冰雪”与“风日”构成两种相反相成的人生境界。值得注意的是张岱在这里用“夜气”来解释“冰雪”,这就把“冰雪”和晚明哲学思潮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夜气”见于《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孟子主张性善说,他所标举的“夜气”,就是在夜间人的本性之善显露之时,而在白昼则被外界物欲遮蔽。明代中后期随着阳明心学的兴起,“夜气”作为一个哲学理念成为学者经常探讨的公案,张岱对“夜气”也有自己的理解,他在《四书遇》中这样解释:

问夜气。曰:项万纯初访余僧寮,闲说向夜,留不能去。时春雪生寒,僮仆静默,因诵王摩诘语:“深巷寒犬,吠声若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真当日事也。久之,两声暂歇,宾主嗒然,茗冷灯残,形骸忽废,故知善言未发者无过孟子。

张岱用春夜宾主闲坐的真切感受来说明“夜气”的内涵,这是一种脱去世俗诸累,生命本来面目因而显现的状态,也就是张岱在后文进一步阐明的“至夜气乃沉沉熟睡之时,做不得主,全是靠天的”。在这个意义上,张岱的“夜气”和徐渭的“本色”、李贽的“童心”一脉相承,指向同一个精神实体,即一段纯任自然活泼自由的生机。“冰雪之气”的哲学内核也在于此,是张岱接受徐渭、李贽的影响和个人体验证悟的凝聚。

第二,在人格层面,“冰雪”是一种清刚孤介、坚贞自守的人格典范。张岱说:

内容提要作为张岱散文艺术精神的“冰雪之气”,具有哲学、人格、艺术三个层面的内涵,其核心内容是一段纯任自然自由活泼的生机。它是张岱在晚明哲学思潮、传统史官文化及明清之际艺术风气影响之下,结合自己的人生历程所体认出的精神实体。在“冰雪之气”的灌注之下,张岱散文形成了“一往深情”的情感底蕴,鲜活灵动的艺术情韵,善于运用精炼的白描和生涩简练的语言,从而表现出典型的“美文”特质,对现当代白话散文影响深远。

关键词张岱“冰雪之气”自然自由白描“美文”

作者张则桐,男,1970年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南京210097)

□张则桐

172

世间肉汗易冻,而坚不如冰,无其洁也;莹不如冰,无其明也;刿不如冰,无其刚也。而冰之为体,不受

纤尘,虽尘埃满盎,而冰之所结止一水晶映,而尘垢皆

无所着,则其劲气之肃也。⑦

这里用冰的不受纤尘、清刚晶映来比喻人格之美。正因如此,张岱笔下的“冰雪”及其相关的意象都从不同侧面传达了他内心深处的人格理想。一篇《湖心亭看雪》以天才之笔描绘西湖雪景的苍凉和纯净,简洁的文字之中渗透出遗世独立的孤独和忧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张岱“冰雪”人格的象征。他偏爱在寒雨中寂寞开放的老梅,“濯濯见孤棱,反得雨之力”,⑧同样流露了他内心深处的“冰雪”人格。张岱认为,这种理想的人格源于学者心胸纯净,不为世俗社会熏染和物欲遮敝。否则,“其胸次不净,总一般不得‘狂’”,⑨也就是他诗中说的“苟不忘利禄,赋诗焉得工”。⑩由此可以看出,“冰雪之气”的人格内涵与其哲学内涵紧密相关,张岱的人格理想是从他的哲学体认开拓出来的。

第三,在艺术层面,“冰雪之气”是一种生鲜灵动的艺术灵感。张岱对艺术有一种共通的体验,在他的艺术世界里,明月、山水、清茶、佳人、好戏、书画都是相通的,它们有相同的艺术情韵。在艺术实践中,张岱强调要“练熟还生”,他说:

夫生,非涩勒离歧、遗忘断续之谓也。古人弹琴,吟揉绰注,得手应心。其间勾留之巧,穿度之奇,呼应

之灵,,真有非指非弦、非勾非剔,一种生鲜

之气,人不及知,己不及觉者。非十分纯熟,十分淘洗,

十分脱化,必不能到此地步。盖此练熟还生之法,自弹

琴拨阮、蹴 吹箫、唱曲演戏、描画写字、作文做诗、凡

百诸项,皆藉此一口生气。 λ?

这里的“生鲜之气”,正是“冰雪之气”从哲学层面、人格层面落实到艺术层面的面貌,它贯串于艺术创作过程之中,也就是张岱所说的“思致文理”。在作品中,呈现为灵隽、淡远、生涩的韵致。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一种冰沁奇警如冷水浇背的艺术感受。

上文探讨了“冰雪之气”的内涵,对于张岱来说,他的散文形成这样的艺术精神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个人素质和时代风气、社会环境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这些因素作一深入的探讨,我们会更全面地理解“冰雪之气”的内涵。

首先,张岱的思想作风和思维方式是形成“冰雪之气”的思维基础。张岱的家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浓郁的文化氛围。祖父与父叔辈与当时文坛名流陈继儒、王思任、黄汝亨等来往密切。祖父教子弟读书,“不读朱注”, λω父亲“喜诙谐,对子侄不废谑笑”。 λξ这样的家庭环境培养了张岱自由的思想。张岱在青年时代就放弃科举、立志修史著述,摆脱了社会对他的束缚。他资质聪敏,富有才情,对晚明的各种思想流派有着深入的了解,尤其深受当时士大夫谈禅风气的熏染,自称“好参禅,则有祁文载、具和尚为禅学知己。” λψ在上述诸因素影响之下,他的独立思考、不囿成见的思想作风和注重个体体验证悟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他谈自己治学方法时说:

凡看经书,未尝敢以各家注疏横据胸中。正襟危坐,朗诵白文数十余过,其意义忽然有省。间有不能强

解者,无意无义,贮之胸中,或一年,或二年,或读他

书,或听人议论,或见山川云物鸟兽虫鱼,触目惊心,

忽于此书有悟,取而出之。 λζ

这种独立思考,注重主体阅历和外物感发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艺术思维息息相通,张岱非常清楚地指出了这一点:“古人见道旁蛇斗而悟草书,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笔法大进,盖真有以遇之也。” λ{这种思维源于主体心灵的虚静和人格的脱俗,“冰雪之气”正是这种思维机制的产物,它的哲学内涵中有张岱个人的体认和证悟。

其次,史官文化传统和时代政治风云是形成“冰雪之气”的社会因素。张岱家族具有良好的修史传统,曾祖父张元忭“十余岁时以气节自负,闻杨继盛死,为文谣诔之,慷慨泣下”。 λ|这种传统对张岱道德观念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的青年时代正是明代政治斗争最惨烈的天启年间,此时张岱放弃了科举,立志修撰明代纪传体通史《石匮书》。史官文化传统和时代氛围使他崇尚气节,注重操守。他的第一部著述《古今义烈传》成书于崇祯元年,显然是张岱感慨于天启年间政治斗争的作品。前半生清狂奢糜的名士生活没有淹没张岱作为史家的清醒冷静,他敏锐的目光始终注视着动荡的现实社会,不断地思索。明亡后,尤其是在绍兴监国的鲁王政权崩溃之后,刘宗周、祁彪佳、王思任等张岱的师友相继以身殉国。张岱家业抛散,挑着几担残书避居西白山中,这是张岱一生最艰难困苦的时候,他面临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也正是在这个时刻凸显了他生命中最强硬的底线,他没有自决人世,更没有依附新朝,修撰史书的强烈责任感使他顽强地生活下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著述之中。他的后半生一直生活在贫寒困窘之中,自己亲自挑粪舂米,经常出现“村醪远不继,日午厨无烟” λ}的情况,而“宁使断其炊,取予不敢苟” λ~的信念使他渡过了这些艰难岁月。后半生他始终以平民学者自居,在清初处于文化边缘状态写作,他的著述涉及史学、经学、文学及类书编写诸多领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八十二岁写的“烧钱饯穷鬼,酹酒蜡文心” μυ,是他后半生的真实写照。困顿而寂寞的岁月把张岱的人格锤炼得更加纯粹完美,他就像一树含冰傲雪的老梅,在荒僻的山谷里散发出悠远馨香。他以自己的生命历程完成了对“冰雪”人格的体认。

此外,张岱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是形成“冰雪之气”的实践因素。张岱灵敏聪慧,爱好文艺,几乎涉猎了晚明时代所有艺术门类,他是许多领域的行家里手,可以跟艺坛的顶

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文学研究?

173

尖人物对话。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使张岱能够自如地出入不同的艺术门类,使之相互渗透,打成一片,形成共通的艺术精神。在张岱熟谙的艺术门类里,与“冰雪之气”有直接关系的主要有三项:一是茶艺,张岱对水有一种天才的敏锐直觉,他自负地说过:“啜茶尝水,则能辨渑、淄。” μ?这种本领连南京的茶艺专家闵老子都为之倾倒,他自制的“兰雪茶”曾风行浙中。这是“冰雪之气”产生的重要因素。二是弹琴唱曲,张岱二十岁开始学琴,他记述自己的学琴历程说:“王本吾指法圆静,微带油腔。余得其法,练熟还生,以涩勒出之,遂称合作。” μω从丝弦的调理中体会到技巧与艺术的关系,“生鲜之气”就是张岱在弹琴实践中体认的艺术境界,成为“冰雪之气”艺术内涵的核心内容。晚明社会士大夫私家蓄养戏班非常流行,张岱从小受父祖辈影响爱好戏曲艺术,从《陶庵梦忆》可以看出,张岱在剧本编写、音律审定、唱腔鉴赏、演出指导及舞台设计诸方面都有深湛的造诣。他称赞鲜云小伶唱腔的优美:“老腔既改白字换,谁能练熟更还生?” μξ俞戬季则是“生涩幽香在齿牙,江左善讴可有二?” μψ在这种赏鉴之中贯穿了“冰雪之气”的艺术内涵。三是书画鉴赏,晚明时期,董其昌的山水画南北宗论和他的南宗山水声势浩大,主盟画坛。元明两代随着山水画摆脱宋代院画风气而呈现文人意趣,画论中关于“生与熟”的讨论便成为焦点问题。“生与熟”的问题,其实就是“士气”与“匠气”的问题,也就是技巧与文化品位的问题。董其昌认为:“,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 μζ这就是说,书画艺术的修炼要经过由生而熟、练熟还生两个阶段,前者是技巧的学习,后者是艺术品位也即“士气”的提升。关于“士气”,董其昌说:“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 μ{把以书法之笔作画作为“士气”的重要标志,表现了鲜明的文人情趣。张岱和南宗山水另一代表人物陈继儒有很深的渊源,他与当时画坛名流陈洪绶、王铎、姚简叔等过从甚密,他的艺术思想深受松江画派的影响。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他所标举的“练熟还生”的渊源所自了,“冰雪之气”的内涵与南宗山水画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冰雪之气”是张岱在中国传统史官文化、晚明社会思潮及艺术风气影响之下,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实践而体认出的艺术精神。他的散文由于“冰雪之气”的灌注而呈现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具体说来,张岱散文的艺术个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一往深情”的情感底蕴。“冰雪之气”要求主体完全脱去俗累,心灵自由舒展,张岱以这种心胸去体验人生的欢乐和悲哀,去触摸社会风情和自然山水的脉搏,他的散文是他对社会人生进行艺术拥抱和审美观照的产物,

从而形成了“一往深情”的情感底蕴。

“一往深情”是张岱在诗文中经常使用的词汇,他对这个词有自己独特的领会。从情感方式来看,张岱非常接近以桓伊为代表的魏晋名士,即对美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和深刻的体验。而时代和身世的巨变使他晚年的审美胸怀又接近陶渊明,在平淡真实的生活中发现和提炼艺术因素。张岱的心灵跨越了魏晋一个时代的审美历程。 μ|因此,张岱笔下无论是喧阗热闹的民俗风情,还是寂偁孤绝的西湖雪景;无论是性格奇异的市井艺人,还是一杯清茶、一件古玩,都凝聚着他深切的情感体验,跳动着作者不能自已的“一往深情”。张岱的散文,是一颗饱经忧患而不失童真的赤子之心的真诚表白,是真正的性情文字。张岱深刻的欢乐和悲哀体验通过文字震撼了后世读者的心灵,使他们荡气回肠,歌哭无端。在这个意义上,张岱散文以其纯净、深厚、真挚的感情积淀开启了读者情感的闸门,在一种共通的感受之下涤荡读者的灵魂。

其次,鲜活灵动的艺术情韵。这是张岱散文美学上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也是解读张岱散文的一把钥匙。

《西湖七月半》是描写民俗风情的名篇,这篇散文把晚明的戏剧观念和戏曲表现手法渗透到作品之中。它具有一个潜在的戏曲结构,主要表现为:第一,全篇的艺术构思表现为以西湖七月半看月为关目,以西湖的山光水色为舞台,以形形色色的游客为角色,敷演一场富有文化意味的社会风情剧。第二,张岱把戏曲舞台运用背景和道具来烘托环境、刻划人物的方法渗透到散文写作之中,在《西湖七月半》里,主要表现为善于营造氛围。第三,戏曲张弛相间的节奏也被张岱融入散文之中,《西湖七月半》主要通过字数和句式的改变来控制文章的节奏。

《西湖七月半》的这种戏剧构思,一方面与晚明文人人生如戏的观念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张岱独特的文化精神,即在审美和艺术的基础上中国传统士文化与晚明市民文化的融合。

《湖心亭看雪》是描写西湖雪景的绝唱,最为人称道的是下面一段: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

三粒而已。

在天地一片苍茫之际转写湖上影子,用尖新警拔的量词给西湖雪景传神写照,张岱的笔尖扪摸到山水的生命脉搏。在这里,张岱运用写意画“取影写神”法和山水画的晕染法,通过视角转换和量词的层递运用来突出画面的渗透力。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的视线是由舟中向外辐射,而“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则是由外面向舟中聚焦,这一虚拟的视角正是作者情感重心所在。这样的视角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如梦幻泡影”的悲剧性体认。画面格局和情感重心形成了强烈的错位,增强了它的表现力度。张岱散文中的“画眼”、“戏韵”随处可见,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是作者“思致文理”的具体表现。

复次,善于运用洗炼而传神的白描。“冰雪之气”是一段纯任自然活泼自由的生机,在这种精神灌注之下,张岱

张则桐:“冰雪之气”:张岱散文艺术精神论

174

175

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文学研究

?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 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妈娇?赤壁怀古》。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如《水调歌头?怀子由》。爱情词与咏物词的风格则以婉约见长。如《江城子?掉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词的内容:

苏轼扩大了词的领域,用词来抒写生活情趣,政治抱负,身世感慨,亲友情谊,农村生活,咏物,谈禅,说理等,无所不宜. 苏轼词的风格 苏轼词以豪放为主,有名的有.在裏描写了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周瑜,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形象,颢示了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苏轼词虽以豪放为主,但还有清秀,穠丽,温婉,蕴藉的一面,如(莫听穿林打叶声)写得简淡.苏轼词不喜欢雕琢,善於吸收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漱f语,给人清新朴素的感觉. 特点: 1.开创了豪放词风。 苏轼在婉约之外,大量地创作豪放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促进了词风的转变。我们一般认为苏轼的豪放词能够借助瑰丽壮伟的意象,恢宏的意境来抒发其慷慨豪情。苏轼豪放的艺术风格表现主要有三: 一是将充沛激昂甚至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 二是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慷慨豪迈的意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伟的场面取胜; 三是以奔放雄豪的音调著称。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均体现出这一风格。 2.以诗为词。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3.突破了音律的束缚。

论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师函授毕业论文 题目论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 作者唐玉琳 2011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选题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年月日

目录 摘要┈┈┈┈┈┈┈┈┈┈┈┈┈┈┈┈┈┈┈┈ 3 正文目录┈┈┈┈┈┈┈┈┈┈┈┈┈┈┈┈┈┈┈3 一、艺术特色 (一)、对传统观念的突破—————————————————3 (二)、关注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精神————————————5 (三)、寻找隐藏于ft水古迹的文化意蕴———————————5 (四)、将散文与小说结合追求小说化效果——————————6 二、美学特色 (一)、对传统了历史文化的探讨——————————————8 (二)、开创了新型散文典范———————————————9 注释┈┈┈┈┈┈┈┈┈┈┈┈┈———————————————10 参考文献┈┈┈┈┈┈┈┈┈┈┈┈┈┈┈┈┈┈┈┈┈┈——11

论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 唐玉琳 内容提要: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文化领域。其散文美 学型态迥异于前一切散文文本。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 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本文拟就其散文艺术特色与美学风格的两个 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艺术美学特色 “余秋雨散文的特色,即:追寻文化是根,表达民族情感是茎,描述生活点滴 是叶,这三者共同浇灌了茂盛而充满活力的秋雨散文之树。当代文坛,谈到散文 不能不谈余秋雨。余秋雨散文,最有价值之处是其丰厚的文化意蕴,余秋雨结集 出版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都受到了广大读者 的热烈欢迎。据说,单他的《文化苦旅》在台湾一年就重印了 11 次,可见 其散文的魅力。”[1] 一、艺术特色 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结 合的文化散文,借ft水风物,寻求中国文化意蕴与人生真谛,探寻中国文化的巨 大内涵与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一)、对传统散文观念的突破。 1、本世纪末期散文作家们在意图呈示时总体上存在着一种隐匿化倾向;研 读余秋雨散文,我们发现,这一特征在这位作家的文本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集中与 频繁,并且不仅将这一追求运用于状物散文,而且运用于写景散文。“从而导致其散 文中所出现的某种景观、物象总是处于时代、社会、历史、文化、道德等多元视角的透视之中,或在一种多元开放的发散式显示中凸现出所写对象宽广、丰富的涵义,比如 其《白发苏州》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传统的写法,无非是先介绍苏州有哪些美好 的景点,这些景点的美学特征,然后再抒发一点主体的感怀完事。”[2]然而,《白发苏州》的写法全不是这样。作者并没有介绍人们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苏州美景,“苏州”在作品中就是一个已经综括了全部苏州

中外文学史五套模拟题

西南大学 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外文学史 五套模拟题 西大考研學生協會、晚安的貓小書屋合編

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模拟一) 学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向:各方向 试题名称:中外文学史试题编号:853 (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并注明题目番号,否则答题无效) 一、名词解释题(每个6分,共30分) 1.赋比兴 2.建安风骨 3.公安派 4.创造社 5.先锋派小说 二、简答题(每个12分,共60分) 1.柳宗元说:“著述者流,盖出于《书》之谟、训”,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2.简述清初“双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简述五四文学的基本特点。 4.九叶诗派的思想特征和历史意义。 5.分析托尔斯泰笔下安娜的人物塑造的手法与特点。 三、论述题(每个20分,共60分) 1.何为“诗庄词媚”? 2.老舍的主要创作成就和意义。 3.荷马史诗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模拟二) 学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向:各方向 试题名称:中外文学史试题编号:853 (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并注明题目番号,否则答题无效) 一、名词解释题(每个6分,共30分) 1.诗三百 2.茶陵派 3.桐城派 4.乡土小说 5.语丝社 二、简答题(每个12分,共60分) 1.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2.为什么说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而为一大变? 3.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里,主要出现了那些文学争论?请简要说说文学争论的内容与影响。 4.什么是“新写实主义”小说?它有那些特征? 5.新古典主义的基本思想特征。 三、论述题(每个20分,共60分) 1.明代中期开始,受社会政治和思想潮流的变化,文学领域开始出现多方面的新变。这些变化体现在那些地方?谈谈你的看法。 2.论述鲁迅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 3.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叙述了哪三条复仇线索?你怎样解读哈姆雷特这个人物?

艺术欣赏论文

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0742237005 数学教育林庆亚 内容摘要:中国山水画艺术源远流长,尤其自唐以后,历经宋、元、明、清。无论是空间的处理,构图,用墨等绘画的技法,还是审美观念等各方面,都在不同时代得到了提高与丰富,逐渐走向了成熟,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独特的绘画审美体系。这种体系对后世中国山水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山水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关键词: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特点 山水画,是一种表现山川之妙并能为人类寻求某种精神寄托的画种。中国的山水画起源甚早,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已有了山水画,但实物未见流传。而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山水画,当是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中的背景山水。 但是,作为人物背景组成部分的山、兽、林、鸟却结合得很完整,表现得也很真实。山石开始依靠线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面,依靠层次来表现不同的山峦变化,利用俯视的角度来表现纵横的山川。这些都是后来山水画的基本表现技法,尽管这种表现还停留在比较幼稚的阶段,但却为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水画发展之初较为幼稚,对山水比例、人和山水的关系、对山水的描写方法较为粗糙。工笔山水画到了唐代李思训变成青绿山水画,用金碧辉煌的大青大绿,甚至金银粉,以显示富丽堂皇。这些画主要用于装扮王公贵族,大型屏风等。 水墨写意山水画:从唐末五代,南北画家投身名山大川。主要特

点是,面对真实的自然,反映自然特有的山水性格和形象。如董源的《潇湘图》(横卷)。展示南方山水开阔、平远、秀丽、朦胧的特色。山水画到了南宋,主要在构图布景上发生了变化。马远、夏圭的取山水景色一角的构图方式与五代、北宋画家常用的全景山水构图形成对照,故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 元代画家更多借助山水表达个人的情思。代表人物---倪瓒 清代的山水画章法各异,笔法已成熟。画派分承继和创新两路。开创新意的如石涛。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即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且往往由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于国土家园的感情,因而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也可以说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形象描绘上,山水画的特点为重宏观、重整体的把握,而非拘泥于细枝末节。对于物象的组织构造,则创造了独特的程式化表现方法,但并非机械照搬,而是灵活地用高度提炼的结构程式来表现物象。在空间的处理方法上,提出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等概念,并巧妙加以融合运用。构图上,则较人物画、花鸟画更重"势"与"开合起伏"的表达。"势"为具体形象间的联系,而"开合起伏"为这种联系中的节奏变化。这表现了山水画中在静态的画面和形象组合中对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的一种运动的、全面的观察与表现观念。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较人物、花鸟画丰富多变,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山水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

张岱《冰雪文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湖北宜昌) 冰雪文序 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6.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藉()异()遂()固() 【答案】(4分)藉:借,凭借;异:不同遂:于是,就;固:本来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拉需要从课文中迁移过来7.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答案】(3分)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时除了要结构原则,还要注意句子的原则即可 8.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句(2分)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2分) 【答案】(2分)只不过遗憾的是遇到的不能理解,理解的不能评说(翻译错一个扣0.5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注意关键词“特”“恨”“解”“说”四个关键词的意思 9.请用第①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2分)【答案】一是“寿物”(即能使事物的寿命得以保持和延长);二是“生物”(即能使事物本身得到生长和发育)(答对一词得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分析好处即可 10.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3分) 本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的“冰雪之气”,过渡到()的“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答案】(3分)由(物)到(人)最后到(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梳理即可

论郁达夫散文的感伤情调 - 副本

论郁达夫散文的感伤情调 姓名:李娅辉 考号:011109100419 考区:思茅区 指导老师:叶向东 论文定稿时间:2011年10月23日

论郁达夫散文的感伤情调 摘要:本文从各方面综合论述了郁达夫散文的感伤情调.探究了其感伤情调产生的社会、家庭、自我各方面的原因;并对郁达夫散文感伤情调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是颓废,一是憎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从郁达夫散文感伤情调的意义上做了论述。整篇文章从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意义上做了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五四时期;郁达夫;感伤情调;意义 郁达夫散文感伤情调的原因 五四”时期,“感伤”情调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标记和心理氛围,普遍地弥漫在文坛各流派和社团的作家作品中。由于“感伤”更多地是与一种浪漫的诗性联系在一起,因而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发起成立的创造社成为“五四”文坛的浪漫主义文学阵营,亦最为彰显的感情标记。 “五四”1时期是中国处于一个社会大变动的岁月,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特别是觉醒中的知识分子,在心理、精神和感情上,都可以说是经历了非同一般的浮沉。在“五四”运动高潮中,觉醒了的一代知识分子曾经怀着满腔热烈的情感、美好的向往,冲出了封建家庭的牢笼,去寻求改造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理想与道德,但随着“五四”落潮之后又很快地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之中。而随着社会的大变动,大批知识分子背井离乡,从农村涌入城市,或出国留洋,国难家愁郁积于心,诸多原因造就了20世纪初期一大批孤苦的魂灵,于是苦闷、孤独、迷惘、彷徨就成了普遍的“时代病”。而郁达夫作为“五四”时期浪漫抒情派小说的代表,也许是其在小说中所取得的夺目成就,使人们忽略了他在其它方面的艺术才华。其实除去他那些曾经激励过一代“五四”青年的小说创作如《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银灰色的死》等之外,同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他从事散文创作的时间比他的小说创作时间还要长。在那个岁月,散文作为一种最自然的抒情达意的文体,备受青睐,不少文人在散文中找到了感伤情绪的最佳载体,郁达夫便是其中之一。因其早年生活的不幸,加上社会的黑暗,使郁达夫散文具有着浓厚的感伤情调和强烈的抒情色彩,表现的情感也偏重于个人的孤独苦闷。于是郁达夫便以他忧郁、凄切的笔调,从各个方面营造出充满悲剧美感的忧郁伤感的境界。他认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的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只消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注1)他常常在其散文中将自己孤独、感伤、苦闷,甚或种种颓废情绪,直接明了地告诉读者,在那个充满了贫弱、孤独、苦闷的时代,发出了对龌龊的现代文明和官僚社会的切齿诅咒。郁达夫就是这样一位将悲观、忧郁、感伤视为艺术美的人,他在《茑萝集·自序》中说:“人生终究是悲苦的结晶,我不信世界上有快乐两字”。(注2)所以在郁达夫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他的经历、思想、感情,看到他毫不掩饰的痛苦、忧伤和愤懑,真实地展现了他的灵魂深处,而这也正是郁达夫的散文之所以震憾人心灵的魅力所在,也是郁达夫散文的真正价值所在。 郁达夫生于1896年,当时“是中国正和日本战败后的第三年;朝廷日日在那里下罪己诏,办官书局,修铁路,讲时务,和各国谛订条约。东方的睡狮,受了 1

论苏轼词的艺术特征

论苏轼词的艺术特征 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她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就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苏词风格的特征:在气魄方面雄奇、博大;在“法度”方面突破陈规,不许泛滥。为了弄清“豪放”一词的含义,我们还可以瞧苏轼自己的一段话: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一枕得无睡,辄亦得之耳。《东坡续集·答陈季常》)这就是苏轼称赞陈季常豪放词风的话,联系她称赞吴道子的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话,可以断言:苏轼心目中的“豪放”,既要能体现“诗人之雄”,酣畅淋漓地抒发为造物主所不容的“如此快活”的感情,又要在“法度”(即一般艺术规律与传统)容许范围内“出新意”、“寄妙理”。 从以上可以瞧出,所谓“豪放”,在气魄方面,它要求雄奇、博大,不允许中正、平庸;在“法度”方面,它既要

求突破陈规,又不允许泛滥无归。 然而,苏词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豪放的风格呢? 第一,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题材,丰富 了内容。 晚唐、五代文人词发展于歌楼酒宴之中,其主要特征就是“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因而被视为“艳科”、“诗余”。词的内容只能写儿女私情、离愁别恨。北宋时期晏殊、张先、欧阳修等词人,几乎毫无保留地承袭了晚唐、五代的词风。其后的柳永,善于用“俚语”与铺叙手法描写病态的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尤其就是妓女的生活,词的内容有所扩大,但其基调仍未跳出“艳科”的窠臼。苏轼则一扫靡艳词风,开创豪放一派,正为胡寅《酒边词序》说的: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 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 外,于就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苏轼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词”提到了与“诗”并列的地位,凡就是“诗”能表达的内容,多写进“词”里去了,山川景物[如《水调歌头》]。记游咏物[如《浣溪沙》]。感旧怀古[如《沁园春》,《念奴娇》]。惜别怀人[如 《八声甘州》]。述行明志[如《江城子》]等等,都成了苏词的题材。刘熙载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艺概》卷四),此语恰到好处地道出了苏词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与美学特色分析

喀什广播电视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题目:艺术与美学--论余秋雨散文 专业:汉语言文学 形式: 学号: 姓名: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艺术与美学--论余秋雨散文 内容摘要:余秋雨散文问世之后在海内外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得到许多作家的好评,构成了本世纪末期中国文坛一大景观。其散文美学型态迥异于前一切散文文本。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同时也开创的新时代散文的大门,让更多的人会来喜欢和阅读他的散文。本文拟就其散文艺术与美学特色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艺术美学特色

孰不知余秋雨,余先生散文迷更是遍天下。从小看余先生的文章,就有种逸群脱俗的意味,加之先生的艺术方面的造诣,其散文更是充满了艺术魅力。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文化领域。其散文美学型态迥异于前一切散文文本。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本文拟就其散文艺术与美学特色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艺术特色 余秋雨散文的特色,即:追寻文化是根,表达民族情感是茎,描述生活点滴是叶,这三者共同熔铸了茂盛而充满活力的秋雨散文之树。当代文坛,谈到散文不能不谈余秋雨。余秋雨散文,最有价值之处是其丰厚的文化意蕴,余秋雨结集出版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据说,单他的《文化苦旅》在台湾一年就重印了11次,可见其散文的魅力。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寻求中国文化意蕴与人生真谛,探寻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1、他大胆突破了传统的散文观念,成功地运用了一系列饱含着作家的个性、独创性的艺术表达程式。 其一,从理性回到感性,同时,在这种回复的过程中充分 重感性王国与理性王国的自由切入与转换;其二,本世纪末期散

论秦牧散文特征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 科)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秦牧散文的艺术特征 姓名 学号 学生工作单位 学生所在电大 指导教师_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处编印

目录 一、内容摘要 (1) 二、关键词 (1) 三、正文 (1) (一)首先,秦牧的散文表现了热情歌颂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历史文明的伟大业绩。 (2) (二)其次,秦牧的散文还充满了对一切腐朽、污秽、丑陋事物的憎恶之情。 (2) (三)再次,秦牧还创作了许多给人以启迪、知识及美感的作品。 (2) (四)此外,秦牧的散文语言潇洒自然,清新流畅,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扩,感情自然流露,巧妙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 五、参考文献 (6)

论秦牧散文的艺术特征 论文提要 秦牧是一位当代杰出的散文大家,他的文章摇曳多姿,光彩照人。艺术特征鲜明,风格独具,与众不同。 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 秦牧的散文格调高昂,立意深刻,寓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于闲谈趣闻之中,赞美祖国和人民,歌颂社会主义,用高尚的思想和高雅的格调统帅作品,使读者在字里行间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秦牧的作品取材广泛,大到大千世界,小到一粒种子,容量大,几乎无所不包,能够精心地运用材料,各个题材都充满诗情画意,艳丽缤纷,多种表达方式的巧妙运用,写景抒情,叙事议论巧妙融合,景中有情,景中生议,议中升华,叙中产议,叙中融情,秦牧的散文运用表达方式独具匠心。他的散文给予读者的教育、影响是独树一帜的。 关键词: 格调高昂,立意深刻,独树一帜 秦牧是一位博学多识,且才思敏捷的散文家,他的少年时代酷爱文学,而且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爱看马戏,喜欢动植物,他丰富曲折的生活经历,为后来的散文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一生创作的散文作品很多,其中亦有脍炙人口的佳作,他认为“文学创作离不开思想,生活知识和表现手段这三要素。一个作者,这几方面的造诣如何,是不是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决定了这个作者的创作水平。”①秦牧用谈天说地、讲古论今的方式,把道德教育、认识生活和美的享受有机的结合起来,他的散文寓共产主义思想于闲谈趣闻之中,其中《土地》、《社稷坛抒情》、《花城》、《古战场春晓》等篇,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美感。 在秦牧的散文中,始终贯穿着赞颂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和新生活这一红线,鞭挞丑类为社会主义的成长擂鼓呐喊,清扫旧社会留下的污秽,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是他作品中的核心内容。作者曾说:“文学作品应当宣传真、善、美,反对假、恶、丑。所谓“真”,就是要阐明生活的本质,要本着现实主义的态度写作,反对诓诓骗骗。所谓“善”就是宣传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反对剥削阶级的腐朽事物。”②作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作品格调高昂,立意深刻,闪耀着灿烂的思想火花,而且表现这一艺术特征是在闲谈趣闻当中,给读者指明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撞击读

金钱板论文:金钱板 历史 艺术特征 文化特性

金钱板论文:论四川金钱板的艺术特征与文化特性 【中文摘要】四川金钱板作为流行在四川地区的一种半说半唱、似说似唱、吟诵性极强的板诵类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其自身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特性,它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旋律简单,表演形象生动,加之所唱内容与大众的生活非常贴切,所以金钱板是人民群众 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本文将用音乐学、民俗学、社会学等方法对四川金钱板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特性作出研究。全文将分为五大部分,绪论阐述了论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阐述了金钱板的由来与发展;第二章从金钱板的艺术特征,即唱词特征(包括唱本结构、唱词格式、韵辙及平仄、修辞手法),音乐特征(包括板式特征、唱腔类型)以及表演特征三大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三章金钱板的文化特性主要从地域性(包括乡风乡韵、乡音土语)、大众性(包括内容通俗、语言丰富)、民俗性、灵活性、教化性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结论部分总结了写作本文的,希望通过笔者笔者的论述,有更多的人 能够了解这门说唱艺术,并提出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钱板所面临的困难以及解决对策。 【英文摘要】Jinqian Clapper Talk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folk rap which is popular in Sichuan. Its style is speaking and singing mixed together. It is unique in artistic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lyrics are easy to understand, the melody is simple, the performance is vivid, and the content is close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分析

苏轼是北宋文坛革新的杰出领袖,也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全能的文学天才。他在文学理论上强调“文”、“艺”并重,丰富了美学理论;他的文艺散文,以隽婉的风格和流畅的笔调,显示出诱人的艺术境界;他的诗歌思想深邃,技巧纯熟,代表了北宋诗歌的最高水平;在词章创作方面更显示了无以伦比的艺术才华,他“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不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写下了豪放与旷达的千古绝唱,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把宋词浓丽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其实苏词风格是多样化的:既超迈豪放,又至情深婉;既放达深旷,又隽秀清逸。本文仅就其词风的豪放、婉约与清旷进行初步的分析论证。 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 气势恢弘。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正是豪放词风的体现。词的上片写景,描写赤壁的景色,前三句,仿佛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无成,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总体来看,这首词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

浅论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论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 摘要:余秋雨散文的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中始终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余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历史与文化契合,从尘封的史料和那平淡无奇的山水中挖掘出深厚的内涵,使历史与现实相沟通,哲理与形象相交融,进而呼唤“文化传承”,呼唤“建立健全的文化人格”,呼唤“对文明的思考与追求”,让人们去思考历史、自然、人生。 关键词:艺术特色,历史主题,对文明的思考 《文化苦旅》的问世,标志着“余秋雨热”的开始,此后,余秋雨的散文与广大的读者就如同干柴烈火一般,相遇就意味着燃烧,这股燃烧的热情随后就席卷了神州大地,同时也点燃了许多海外华人阅读的狂热。《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作品的相继推出,犹如火里加薪,让“余秋雨热”长热不熄。 《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苏东坡左手牵猎狗,右手托苍鹰,一任欢快的马蹄纵情奔驰,显得洒脱、放达,却自称“老夫聊发少年狂”,而那时苏东坡也还不到四十岁,可见苏东坡是同时在享受着老年、中年和少年。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将老之际把日子过得颠颠倒倒又有滋有味——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有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历时两年写成,虽然只有区区十一篇文章,却已力图把对历史深涩嶙峋的思考萃炼得平易可感,把玄奥细微的感触释放给更大的人群,山居于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之中,把艰辛的结果拿出来分享,不但没有让人感受到艰辛,而且还招呼读者用当代生命去感触和体验那些超越具体遗迹的整体性难题。《霜冷长河》是漫步河岸的遐想,是从黑河出发,先向东,到瑗珲,再向西,到呼玛,最后回黑河的漂流,余秋雨在梦中的长河与现实的黑龙江在遐想与漂流中交织成霜冷长河的背景下,像饭后茶余一般,谈人生,谈文化。《千年一叹》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探讨了世界上的文明兴亡宿命的疑问。《行者无疆》则是北极圈的欧洲一侧,二千年的最后几天,余秋雨站在雪地里,喝上一口鹿血酒,抬头看星星,辨别方向,对着十五年前的自己,长长的思索,思索自己离开书斋的目的与意义,然后对比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 李白说,行路难。但他一直在走,走到生命的尽头。他把滔滔江水中明月的倒影,作为一生脚步的句号。谁也不知道那天夜晚他究竟是酒醉还是失足,是主动还是被动,但谁也想不出另一种更好的结束方式。他的明月就是他的故乡……①余秋雨从《文化苦旅》开始就呈献出关于行走的文章,但不管地点怎么变换,他的散文总是有那么一个向心力,指向中国文化,指向中华文明,这就是他的散文受到欢迎的原因——以中华历史为散文主题。通过对文化传承、建立健全的文化人格,追寻文明的踪迹和穴位,思考中国历史的重大难题,文明和野蛮构成的对应和传承等的探讨,余秋雨独立地发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面对历史、面对文化、面对山水、面对文明时内心真切的声音,发出了一种娓娓道来、侃侃而谈的批判,一种不露声色的批判,一种商量性的批判,一种构建多于破坏的批判,所以他赢得了社会大众的认可。 余秋雨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散文中的文化批评、人文反思、人性溯源引起的文化学术界的批评和讨论,见仁见智,褒贬皆有,但无论是崇拜他的人还是批评他的人,观点不免都会带上自己的情绪。应该认识到的是余秋雨只是个文化的拓荒者,是个文化的建设者,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5

(大二上) ◆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新民歌运动 (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教育剧 (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 (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 (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 (13)归来的诗人(14)朦胧诗 (15)新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 (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 (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新写实小说 (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索剧 (25)京味剧 二、论述思考题 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 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3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教训问题? 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 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 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索民族文化的成就? 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 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 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 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新民歌运动”? 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 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24评述十七年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结构艺术特点? 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 30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情况? 32分析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热潮出现的的原因,它的代表作有哪些? 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 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 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 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9简述新时期小说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 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 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 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50分析陆文婷这一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 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 53评述“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54《高山下花环》对军旅文学的超越是什么? 5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56以作品为例,谈“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57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8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59论述舒婷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60简述韩东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61简述“后新潮诗”的探索意义及其局限性? 62分析贾平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63简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64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又是什么?

艺术论文:论艺术

艺术论文:论艺术 艺术是人类认识和享受世界最重要的方式,通过充满情感的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来实现。 艺术又是一种表达,通过这种表达,艺术家的想象和情感转化为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还能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具体视觉或听觉形象,但这形象必定具有突出、鲜明、生动的特点。 艺术探索有两种形式,即形象性和象征性,即直接感受与精神表达。 艺术离不开和谐,和谐离不开对立物的相似,相似物的类比。 艺术既是主观的、激情的、精神的,同时又是客观的、理性的、物质的,应给观者的视觉或听觉带来审美享受或理性思考。 艺术需要灵感,灵感源于真诚,真诚离不开兴趣,也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艺术之魅力,在于使人过目不忘,百看不厌,耐人寻味,并使精神得到净化和愉悦。 艺术要巧不掩拙,厚不掩薄,实不掩虚,表不掩里。彼此相互衬托,相映生辉。 艺术靠典型体现,但艺术典型是不可重复的,它是高度

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视觉、听觉形象,是用个别表现普遍,特殊体现一般。 艺术充满着动态性和变化性。艺术美的因素只承认相对和变化,绝对和僵化是非艺术的。 艺术贵在表现性,也只有表现性的艺术才具备震撼人心、高度概括、内涵深刻的特点。 艺术应表现作者对世界的理解、思想和精神,反映我们的良知和激情,应是我们幻想的开始和客观现实的终结。 艺术需要宽容。宽容是心境,是涵养,是境界,是立身之本,也是成功的美德。 艺术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注重切身感受,强调有感而发,标新立异,独持偏见,撞到南墙不回头,才是成大就的秉性。 艺术不能面面俱到,追求多才多艺,其结果必然少才无艺。只有让出一片天空,才能赢得整个世界。 艺术不应仅限于审美,也要审悲、审苦、审丑,但绝不能审恶心。 尽善尽美的境界来自于对艺术的真诚,思维的单纯,手法的简洁。 美术是美的艺术,必须具有审美要素,离开了审美要素,抑或成反“美”的东西,只能定性或定名为“丑术”。

张岱散文在线

张岱散文在线 篇一:张岱作文素材 满分作文运用 “雾淞沆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他独自前往湖心亭。 天地间空空荡荡唯余这干净到底的白。但见“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无人处, 少了人间口舌纷争,仅余这一片孤独与壮阔。此番清净博大若无人赞叹岂不可惜?《湖心亭看雪》应运而生,张岱遗世独立的形象同时与之长存。张岱的船夫给他一字评价“痴”。万千雪景,他只取一瓢清高独立。如此我也算痴人了。缱绻温婉中,我只钟情于旧中的一点新。 ——江苏一考生《无人处,赏西湖》 满分作文运用 就这样,昔日的纨缚子弟背着行囊,化为深山野人,所剩何物?破窗敝几,秃笔残书,一方香炉一方琴,这便是他所剩的一切…… 他的行囊中,除了这些有形之物,还有一些无形无状,无声无臭,珍贵的东西。张岱的行囊里,有对故国的深切缅怀……一村沦陷凋亡,他哀而不伤,因为他的行囊里没有前朝那些亡国遗民哭哭啼啼的病态,他知道冬天来了,于是像亡命之鸟一般任时代的冬天掩上荒凉的帷幕。然而,他终究是放不下故国 风华的,于是他 幽思追忆,落墨化为一部《陶庵梦忆》,故国风物人情尽在其中,

把他携往一个幽深的梦里,于是忘却了粗茶淡饭、短褐穿结的辛 苦,只顾奋笔如走马…… -- 山东一考生《张岱的行囊》 满分作文运用 张岱年少,好精舍,好诗,好橘,精致玩物,似乎不堪用途,但 正如他自己所言: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少年的繁华享乐,深入他灵魂,嵌 入他文笔,让他在衰败流落的晚年,仍能以精致的语言写出篇篇 隽永的架构。让他在艰难流顿的岁月里,仍能自嘲自乐。如此看 来,其少年时的癖好,不也伴随其一生吗? -- 山东一考生《无用之癖伴人远行》 拓展链接 寂坐时,常想到晚明张岱。他深夜独自到湖上看雪,“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他显然不觉 得寂寞一一寂寞可能是美学的必要。但是,在国破家亡、人事全非,在他写墓志铭的时候呢? 张岱“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天的人或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是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 无着落感,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吧 ——龙应台《寂寞》

郁达夫与中国现代散文

!"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卷第’期()*+,-.)/0*-12314)-.5,6*78+9:3-;<3+74)..3=3 >).?%&@)?’%AA%年B%月 #C<1.)7)D<9-,6E);1-.E;13,;37$ F3;?G%AA% 郁达夫与中国现代散文 傅 瑛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淮北%&"AAA ) 摘要:本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散文的独特贡献。作者通过对郁达夫散文理论、散文创作与编辑思想的综合分析,指出“个性化”原则是郁达夫现代散文观的核心所在。而个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要求,则体现了现代人文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在郁达夫现代散文观中的自然融合。至于郁达夫在坚持本土文学表现风貌和学习异域文学表现手法中的矛盾与最终取舍,也对后来者不无启发。文章最后指出了郁达夫现代散文观的局限性。 关键词:郁达夫;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创作;编辑;个性;感伤中图分类号:5%A’?’ 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BAA&—%B&I (%AA%)A’—AA!"—A! ———————————————— 收稿日期:%AA%—A’—%J 作者简介:傅瑛(BK"B —),女,天津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及散文创作。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郁达夫是个不可忽略的名字,虽然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往往为小说的盛名所掩。时至%B 世纪,随着郁氏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瞩目于他的散文创作,并进行了十分认真的探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创作一途,他的散文理论批评与编辑思想同样有待研究。如果我们能将这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可以更清晰地发现,他是如何融时代思想大潮与作家个性风采为一体,集异域艺术营养和本土文学特色于一身,在体现现代文学观念的同时继承古代文化传统,从而以独特的风姿行走于中国现代散文天地之间。虽然由于 “少勇毅多狂躁重柔情轻玄思纤敏有余而深刻不足”L B M ,郁 达夫散文创作缺少鲁迅的深刻,理论研究更难与周作人先生比肩,但它们对现代散文的影响依然不可低估。即便是其间表现出来的某些创作探索的难以为继、理论阐述和编辑思想的一时惘然,也颇有代表性地反映了那一时期散文发展的真实状况。一 作为一名五四时代的知识青年,一位挺立于时代大潮前列的文学弄潮儿,郁达夫与周作人等新文学作家一样,视“个性”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生命。在《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的序言中他指出, “个性”是现代散文与古代散文的根本区别。“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的一层固定的硬壳N ……这一层硬壳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卫道,与孝亲N 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反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要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N 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所说的从前‘散文的心’”。由古代将目光转入现代,他强调:“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见,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的,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我若无何有乎君,道之不适于我还算什么道,父母是我的父母;若没有我,则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

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封面) 2013 ——2014 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任课教师:龚世俊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论文题目: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内容摘要: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苏轼的词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词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一苏轼词的艺术成就 在苏词以前,北宋前期的词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这类词在抒写个人胸襟、拓宽表现领域、丰富艺术技巧方面均直启北宋中期的柳永及其后的苏轼。宋词至柳永而进入了繁荣期,其通俗普及非前代可比,但其词境却嫌狭窄,不过于离愁别绪之外增添了描绘都市的一面,仍未出“艳科”的藩篱。 词至东坡,始有意挣脱传统题材的束缚,把词从花前月下和香软丽蜜中解放出来,建立了新的范式。 (1)扩大表现功能与开阔词境。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美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人性;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他不止一次的浩叹“人生如梦”。所谓“人生如梦”既是指人生的有限短暂和命运的虚幻易变,也是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