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代鲜明的特征和大学生们自我实现价值的首要选择。为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中央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大学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的各项文件精神,按照我院的具体部署,针对全院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促进我院学生的创业与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我院全体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本课程建议32学时、2学分。(请领导决策)

2.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基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介绍,以大前研一《创新者的思考》、檀润华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介绍创新与创业方法论;以对各行各业创业者的成功案例剖析为主,尤其是对全国信息类、互联网类等优秀的创新创业企业案例的剖析。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个性化创新创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在内容上尽量安排通俗易懂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最后讲述初创期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介绍创新与创业的最新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应该在教授学生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情感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识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方法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社会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念。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即使创业不成功,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也会引导他在就业工作岗位上拥有自身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并拥有突出的表现并做出卓着的工作成绩。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要求

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中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和第二课堂比赛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材选用和主要参考资料

1.选用教材:(请领导决策)

(1)《创新与创业》,何鹏着,2014年。

(2)《大学生创业指导》,李钢着,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2.参考资料: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陈奎庆等着,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1版;

(2)《创新与创业精神》,彼得.德鲁克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创新者的思考:发现创业与创意的源头》,大前研一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版;

(4)《创新设计—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檀润华编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1版。

(5)《创业学导论:原理、训练与应用》,张耀辉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6)《大学生创业教育》,钟晓红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7)《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葛海燕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8)《创业能力心理学》,刘穿石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四)考核方式

在评价方式方面,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知识考试定量与实践操作定性相结合;在评价重点方面,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过程评价,学期1/3以上学时缺课的学生,即取消考试资格;评价内容方面,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形成的创业项目书两大方面进行评价,以开卷考察的形式进行考核。

总评成绩=学生平时听课为10%+课外作业为30%+课堂讨论10%+创业项目书评分50%。

课程标准制订人:

审核:

制定日期:2016年5月5日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代鲜明的特征和大学生们自我实现价值的首要选择。为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中央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大学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的各项文件精神,按照我院的具体部署,针对全院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促进我院学生的创业与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我院全体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本课程建议32学时、2学分。(请领导决策) 2.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基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介绍,以大前研一《创新者的思考》、檀润华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介绍创新与创业方法论;以对各行各业创业者的成功案例剖析为主,尤其是对全国信息类、互联网类等优秀的创新创业企业案例的剖析。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个性化创新创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在内容上尽量安排通俗易懂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最后讲述初创期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介绍创新与创业的最新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应该在教授学生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情感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识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方法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课程大纲

铜仁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教育总学时:36 适用专业:各专业 层次:大二 课程归口:就业与创业教研室制定日期:2013年1月12日

《创新创业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适用对象:学院全日制各专业大二学生 使用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贵州省教育厅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版。 《创业与创新管理》李时椿、常建坤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课是全日制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共 36学时、2学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课程要求与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课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2、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重点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 3、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学分:2分 计划学时:30学时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1.前言 课程定位 《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针对高职学生特点而组合开设的一门体现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强调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内容包括创业基础理论、创业意识、就业相关基本知识。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和技巧、增强创业意识和精神、了解国家就业方针和政策。开设这一课程,是深化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引导高职学生理性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帮助高职学生了解社会需要及认识自身优势,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发展,激发创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促进高职学生就业为导向,旨在加强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展创业教育。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形势进行分析,对当代高职在校生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进行调研,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引领,以引导高职学生理性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为课程主线,以各专业学生应共同具备的就业观念、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创业意识与能力为依据,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通过知识讲授、论坛讲座、案例分析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树立自主意识、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确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为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分为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两个教学环节,创业教育教学环节合计18课时,在大一阶段按照文科与工科分别于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统一开课。就业指导教学环节合计12课时,按照课程内容安排分别于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和第五学期开课。其中,穿插创业知识讲座、温商创业论坛与创业计划大赛等教学与实践内容。本课程总课时为30课时。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对高职学生的创业与就业观念进行科学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理性评估自身特质,确立创业定位;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合理规划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掌握一定的求职择业技能和技巧,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具体目标 1.2.1能力目标 1、能熟悉企业理论和区域商业文化; 2.能撰写创业计划书,掌握创业企业的开办程序和运营知识; 3.能理性选择投资领域,能够分析组织外部环境; 4.能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熟悉求职择业方法和技巧; 5.能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形成正确的就业期望;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方案(初稿)

广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建设方案 (初稿) 《创新创业基础》是我校面向全体本科学生的核心必修课 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共34学时,2学分(其中理论讲授22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通过《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锻炼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种下创新创业基因。 为更好的进行课程建设,做好授课工作,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以下方案。 一、开课时间安排 1、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在全校征选6-8个学院针对2016 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基础》试点必修课程开设。 2、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全校2016级学生开设。 二、课程内容安排 模块 第一模块(意识)第二模块(方法与训练)第三模块(实践) 课程内容创业与 自我认知创业团队商 业模式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创业思维与方法 问题探索(商机)原型与市场测试 商业资源、呈现新企业创办

其中理论讲授及见面课6-7次课程,计22学时,在线视频课程及实践课程12学时。 三、开课人数:60-80人/班 四、教师授课安排 授课经创新创业学院培训考核合格后,可选择其中一个模块授课,也可选择三个模块授课(教师考核方式:试讲)。 五、授课方式 基于实践教学法及互动体验式课堂 六、课程考核方式 成绩考察“平时考勤+项目路演+项目书”三方面。 1、平时考勤:考察在线视频学习情况,平时出勤率及课程参与度。 2、项目路演:期末联合项目路演,即2-3个班举行一场,所有授课老师担任评委。 3、项目书:按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申报书格式,挖掘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积累 科研成果。 广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2017 年5月9日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况 二、专业对课程要求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是: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代鲜明的特征和大学生们自我实现价值的首要选择。采用以专业兴趣培养为主、以个性化创新创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从创新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 三、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应该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2、知识目标 (1)了解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等基本理论知识。 (2)认识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 (3)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开拓专业设计视野,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3、能力目标 (1)具备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和能力,开拓专业设计视野。 (3)增强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专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素养目标 (1)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念。 (2)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3)自觉提升专业设计视野,提升专业学习积极性。 (4)将工匠精神应用在就业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为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适应新的就业及创业形势需要,按照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等原则,开展以提高大学生专业能力为目标的有效指导。 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来自历届大学生在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问题,以指导并解决高职高专学生从学生角色到社会角色的一系列转变为主,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当代大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课程的教学体系以专业讲座、学生体验、企业实践、设计前沿展览观展等专业活动模块内容为主,与学生共同讨论专业能力提升过程中的热门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机,突出与学生的互动。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即使面对创业的挫折和失败,也不能自暴自弃,应该学会吸取经验,争取在下一次的专业就业或者创业时,体现自己的专长。 五、课程内容设计 1、课程整体设计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工作者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增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当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劳动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增益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又要求劳动教育与技术、家政、职业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获得终身进行技术劳动和技术学习的能力,成为未来的合格劳动者。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领域,它以学生获得各种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增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探究性、操作性为特征的一门实践活动课。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普遍独生子女的社会现状导致我国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劳动体验,无法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设置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在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发展。(二)、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手工工艺的传承和交流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中的一页,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亲身体验,传承了我国宝贵的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化进程加快,各地文化交流也是信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学习,使学生对这一信息有了更深的了解,有助于他们进行文化信息的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对文化的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形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是个人素质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要教育目标之一。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劳动节习惯和品质,才能使劳动技术实践活动有序的、负责的、合作的高质量地完成。这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也是形成其他个人下级单位的基础保障和重要前提。(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个人竞争的重要品质之一。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技术性和创意性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小制作、小民明的氛围和条件。在工艺制作中,引导学生从仿制向创意发展,在科技活动中引导学生搞创造发明活动。自主创意、合作探究,培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信息表 2.课程标准制定人员 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内容和评价建议。 3、参照相关的专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三、课程的性质 “创新创业课程”(课程具体名称不作统一要求)明确定位为“素质教育” 课程。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创新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主动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生涯的一种选择,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和行为选择。实施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创新”首先着眼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

锻炼创新能力;“创业”则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其市场开发和经营能力,锻炼培养其创业心智,并努力具备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实质上, “创业教育”是对“创新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和应用,也是为后续专业双创课 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公共核心课程。 四、依托与服务的课程 五、课程的教育目标 (一)态度目标 1、具备主动创新意识,创业潜质分析能力; 2、能够进行创业机会甄别和分析; 3、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

4、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二)知识目标 1、熟悉掌握创新思维提升的基本方法; 2、明确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明确创业的产生与演变过程; 4、掌握商业模式的设计; 5、能对互联网经济趋势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主动适应互联网经济大趋势。 (三)技能目标 1、逐步形成创新创业者的科学思维; 2、懂得创业过程中的财务计算与分配方式; 3、能掌握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团队组建、人脉关系积累、资金筹措的方法; 4、通过加强社交能力,从而提升信息获取与利用,提高合作的能力。 (四)毕业要求指标点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生就业指导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2 学时,实践16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高职专业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所有高职高专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它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其功能在于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毕业就业择业作好准备。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如下: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高等职业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电子类、管理类、销售类、机械类、信息类等专门化方向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程知识体系整合为8个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贯彻“技能培养为主,知识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采用理论教学+课程训练+行业实践3层递进相结合的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育学生掌握就业择业的基本职业能力。 《就业指导》作为高职高专所有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其实践性很强。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等,后续有各专业的专业课程等专业技能课,地位十分重要。本课程内容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建议课程总学时为 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课内实训16学时,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2:1),分别放在一至四学期开设,每学期开设12学时。 本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以就业所需技能为模块组织教学单元 《就业指导》课程根据各专业学生毕业就业所需职业能力的需求,设计了8个项目,其中8个实践模块,这些项目都是围绕学生求职择业应掌握的技能和素质进行设计的。 2.通过开放性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思维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课程设置了开放性训练项目(学生可以自行命题)。每个项目都给出了实验目标和要求,由学生自行选题进行完成,最后以作业形式上交,并评定成绩。 3.行业实习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本课程利用各专业顶岗实习,指派老师随学生深入行业一线,指导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代鲜明的特征和大学生们自我实现价值的首要选择。为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中央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大学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的各项文件精神,按照我院的具体部署,针对全院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促进我院学生的创业与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我院全体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本课程建议32学时、2学分。(请领导决策) 2.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基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介绍,以大前研一《创新者的思考》、檀润华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介绍创新与创业方法论;以对各行各业创业者的成功案例剖析为主,尤其是对全国信息类、互联网类等优秀的创新创业企业案例的剖析。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个性化创新创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在内容上尽量安排通俗易懂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最后讲述初创期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介绍创新与创业的最新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应该在教授学生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情感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识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方法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该门课程是素质教育课程,属于通识类课程。在当前的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课程涉及创新意识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知识普及,创业项目选择,机会与风险评估,创立企业与管理企业,能帮助同学开拓就业渠道,增强职场竞争力。本课程先修课程为现代职业人(3),是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补充。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来大幅度提升学生对职业及职业素养的认知水平,提高他们培养及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自觉性,提高就业竞争力及职业发展能力。 1.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接受本课程的教育熏陶的同时,提前了解企业、了解职场,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进而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 让学生能够通过树立现代职业人的理念,并用现代职业人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代企业的多种普遍现象。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 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岗位应聘能力。 2.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现代职业人的定义、素质结构、成长方法。 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现代企业5S管理模式。 让学生了解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 让学生了解创业者的能力素质要求,树立创业意识,并能初步建立自己的微小型企业。 三、课程设计思路 设置本课程是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自我发展的需要。 整个课程涵盖现代职业人概论、职业生涯规划、5S管理、能力素质结构、企业文化、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能够解决高职学生面临的对如何选择职业、企业和岗位,如何规划职业生涯和确定个人发展路径等问题。 以案例分析为主要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23404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要求,我们院将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根据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训练”课程设置为“课堂(必修)+线上自由学习(选修)”,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掌握创新、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要求,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创新计划的撰写方法,提高创新水平。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科学创业观。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立业创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的应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教学目的 《创新创业训练》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共安排共28(4,24)个学时。遵循先理论后实践、重实践的原则,结合本课程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课程分为十一个专题,每个专题由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搭配组合,通过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让学生达到最优学习效果。 理论课:理论课程安排4个学时(课堂4学时,线上24),采用专题???讲授法,既可独立成讲,也可组合成讲。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创新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创新案例以及创新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掌握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常用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

最新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教案

《影视评论》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该课程主要对接基础教育、高级秘书、文化产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实践课程。本课程主要通过创新创业实践,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论素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创业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2、具体方法:授课每周2学时,每周理论教学之后评点创业实践报告两周。总学时为36学时。要求每位主讲教师讲授基础理论与实践,但可根据自己研究专长有所侧重。整个课程设计实施“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

适当引入讨论、写作、表演、改编等实践环节,将中文素养与应用中文能力落到实处。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系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通过分析中外不同时期的创业案例,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创业精神,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创业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经典创业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职业能力目标 针对学生在基础教育与政府部门、企业就业的特征,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1、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3、培养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创新实践课程) (一)课程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9.30)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参考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铁职院教〔2016〕022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

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学生需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 (二)课程设计理念 《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建议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建议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丰富教学素材,教师需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本课程共分为九个模块二十五项任务。其中模块一、模块二为创新意识能力提升篇,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为创业(认识)基础篇,模块六至模块九为创业能力提升篇。模块一:创新思维的认识。包括两项任务,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另从三个方面剖析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的原因以归纳出创新思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2016.9.30)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参考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铁职院教〔2016〕022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学生需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

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二)课程设计理念 《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建议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建议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丰富教学素材,教师需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本课程共分为九个模块二十五项任务。其中模块一、模块二为创新意识能力提升篇,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为创业(认识)基础篇,模块六至模块九为创业能力提升篇。模块一:创新思维的认识。包括两项任务,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另从三个方面剖析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的原因以归纳出创新思维的阻碍,指出创新的来源。作为提升创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本课程设置了模块二详细介绍如何去创新。模块二:创新技法。包含四项任务,介绍观察分析、创意激发、跨界整合、组织执行。模块三:认识创业。包括三项任务,创业的概念及创业对个人及社会的意义。模块四:创业素养的提升。包括三个任务,创业精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为公共必修课程 (二)课程作用:本课程旨在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教学,高职学生在三个方面实现发展: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素质目标: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总课时6学时,分别安排大一学期,学分为0.5,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 四、教学要求及建议 (一)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

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课程以小班教学形式进行。 (二)创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软件、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三)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进行。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过程考核、项目考核与结业测试相结合的形式。 1、本学期达到总学时1/3学时缺课,即取消考试资格; 2、过程细则: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讨论稿)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指导 【课程代码】 【开课时间】三年制1-4学期、五年制高职段1-2学期 【学时/学分数】16学时/1学分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各专业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通过传授学生创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精神,适应从以往“就业为导向”转向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新要求。使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使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三、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以各专业为依托,结合各专业的特点设计教学容,传授创业基础知识、培养创业技能及创业思维。 1.专业能力 (1)了解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2)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涵、创业活动的特殊性; (3)掌握寻找、把握创新、创业机会的能力;

(4)掌握合理利用创业资源的能力; (5)掌握创业计划制定和创业项目设计的能力。 2.方法能力 (1)培养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各种渠道,获得需要的知识支撑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协作,创新,以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能力。 3.社会能力 (1)与人沟通的能力。 (2)小组合作的能力。 (3)团队合作进行创业项目设计的能力。 四、学习容与学时分配 (一)可选模块 (二)模块容与学时分配

1. 科创A 2. 科创B

3. 科创C 4. 文创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讨论稿) 二、课程设计思路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设计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我们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业实训软件作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模拟真实创业环境,弥补教学环境的限制。另外为丰富教学素材,重点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代鲜明的特征和大学生们自我实现价值的首要选择。为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中央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大学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的各项文件精神,按照我院的具体部署,针对全院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促进我院学生的创业与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我院全体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本课程建议32学时、2学分。(请领导决策) 2.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基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介绍,以大前研一《创新者的思考》、檀润华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介绍创新与创业方法论;以对各行各业创业者的成功案例剖析为主,尤其是对全国信息类、互联网类等优秀的创新创业企业案例的剖析。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个性化创新创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在内容上尽量安排通俗易懂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最后讲述初创期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介绍创新与创业的最新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应该在教授学生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情感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识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方法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课程信息 一、课程简介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开设宗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掌握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确定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 以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为选取课程内容的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确定课程内容 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内容。 3、教学内容模块化 结合高职类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职业价值观、职场道德、职场礼仪、职场沟通、职场协作、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七个主干模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4、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义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5、课程贯彻“体验式教学” 构建“体验-理解-对话-反思”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原则。 6、教学效果评价过程化 教学效果评价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根据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来制定具有多元项的课程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学习、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及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评价。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