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文 蘩漪、陈白露、愫方人物形象的比较解读

论文 蘩漪、陈白露、愫方人物形象的比较解读

论文 蘩漪、陈白露、愫方人物形象的比较解读
论文 蘩漪、陈白露、愫方人物形象的比较解读

分类号密级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蘩漪、陈白露、愫方人物形象的比较解读

所在院系文学院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11级

学生姓名王群兴

学号 1150110052

指导教师徐慧珍

二零一五年五月

论文原创性说明

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文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文献综述

一、概述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剧作家曹禺创造出一部部震惊剧坛的杰出作品,像先后活跃于戏剧舞台的《雷雨》、《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以及根据巴金作品改编而成的《家》等等,他塑造了众多新旧交替时期在压迫下苦苦挣扎的女性形象。他的剧作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日出》、《原野》等充满争议性的作品,更是让众多的名家忍不住对其加以褒奖或者提出批评,这让曹禺成为当时文坛的“活跃明星”。由于他不仅是一位剧作家,而且是一位投身于戏剧演出的演员,这让他不仅懂得如何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作品,更懂得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在搬上舞台演出时迎合观众的喜爱,因此他的剧作演出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长期活跃于舞台。

曹禺作为一个对女性充满“人文关怀”的男性作家,他对当时那些美丽动人却社会地位最低、受到男权与社会压迫的妇女,心存着不忍与关爱,也正是出于他的爱和愤怨,他才能用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来为女性的解放振臂高呼,为女性的解放寻找一条光明的道路。他从社会环境、人物性格、生命历程、文化心理等各方面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在那个正处于蜕变初期的女性的心路历程与人生经历;通过女性在经历重重磨难后获得的仍不是光明的太阳,而是彻底的毁灭,来真实的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生存的悲剧性和艰难性,让读者从女性生存状态的角度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从而对女性解放道路有一个新的认识与思考。

二、曹禺戏剧研究概况

曹禺戏剧研究始1934年《雷雨》的问世,它一问世,刘西渭率先撰文从曹禺的“命运观”和“蘩漪的性格内涵与意义”对其进行专门评析,赢得了一片喝彩。在1936年《日出》和1941年《北京人》等作品问世后,赢得了不少的赞誉,同时也引来了很多的批评!

30年代~40年代中期,一方面主要是对曹禺具体作品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分析人物形象等,来探讨曹禺作品创作的主题思想以及意义。代表作品有刘西渭的《〈雷雨〉——曹禺先生作》,他认为《雷雨》是一部命运悲剧,反映了命运对人的捉弄和人的生存困境。作品主要是对蘩漪性格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研究。另一方面是以吕荧《曹禺的道路》等为代表的作家们,主要是对曹禺创作道路和创作思想

的综合性研究。吕荧对从《雷雨》到《家》的主要代表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析,文章对曹禺剧作的风格魅力及思想蕴涵作了总体概括。在获得一片赞扬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批评家们对《雷雨》、《日出》等作品的否定,如黄芝冈在《从<雷雨〉到〈日出〉》—文中,对《雷雨》、《日出》做出了全面的否定和批评,黄芝冈认为作者除了要拥有成熟的技巧外,还得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和剖析,而这两部作品的最大问题恰恰在于不真实和对社会的认识不正确,这一评论有他的局限性,同时也正反映了曹禺此时的作品太过于注重技巧性的问题所在。

40年代末~60年代,以钱谷融《〈雷雨〉人物谈》为代表的作家们主要集中对人物进行再次解读,走出曾经的误区,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再认识”。他通过对蘩漪的形象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指出“蘩漪不但有‘雷雨’的性格,她本人简直就是‘雷雨’的化身,她操纵着全剧,她是整个剧本的动力”,是那个被漏掉的角色。然而胡炳光与钱谷融持相反的观点,他在《读〈雷雨〉人物谈》一文中指出漏掉的人物角色是‘象征雷雨中渺茫不可知的神秘’的人物,而不是蘩漪。同时围绕《日出》主人公陈白露悲剧的实质,也展开了一场讨论。陈恭敏首先发表《什么是陈白露悲剧的实质》一文,他认为悲剧实质是‘不想死而不得不死’;甘竞发表了《也谈陈白露的悲剧实质问题》,然而他认为陈白露既不是折断了翅膀的鹰,也不是关在笼子里尚不自觉的金丝鸟,而是堕落了的娜拉或子君,这些研究提出了些新问题,但由于受到当时的社会气氛的影响与制约,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此时对曹禺的艺术结构也有一个深入的探索,代表作有陈瘦竹、沈蔚德的《论〈雷雨〉和〈日出〉的结构艺术》,陈瘦竹、沈蔚德认为《雷雨》是“家庭悲剧”,《日出》是“社会悲剧”,虽然这一认识是片面的和简单的,但他们把对曹禺戏剧的艺术研究推向了更深入角度,并通过对《雷雨》《日出》的结构比较,看到了曹禺作品能更广阔的展现都市场景的进步性。

70年代至今,这个时期曹禺作品研究思路非常的开阔,涉及众多的方面。主要有:一是对于过去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对于曹禺作品中存在误读的作品进行反思重读,给予作品思想正确的定位,代表作品有田本相《〈原野〉论》,田本相在以前研究者们认为《原野》是一部失败的剧作的基础上探讨作品“失败”的原因,给予作品新的定位与认识;还有的作品是对曹禺作品人物形象进行纵深解读,如王富仁的《〈雷雨〉的典型意义和人物塑造》一文对周朴园的形象从时代背景、身份地位等角度出发进行重新解读;二是对“走与留矛盾冲突的探索”,如李光荣的《曹禺:出走情结与戏剧创作》,

就是通过对曹禺笔下“出走者”系列的研究,来探讨人物的心理,从而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和曹禺的创作心理;另一方面是从对文化内涵的挖掘角度对曹禺作品进行新的分析,从曹禺的充满新旧思想矛盾斗争的女性心理以及前后人物性格的巨大差异性,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创作的影响,代表作有董健《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等等。90年代以来,人们对曹禺的热爱的深情仍未有丝毫的减轻,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主要表现在:一是继续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来探讨曹禺剧作,主要有黄树钧的《论曹禺和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和《论中外戏剧艺术对曹禺剧作构思的影响》,通过比较来探讨外国戏剧艺术对曹禺创作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别,从而更好地认识曹禺的作品;二是从曹禺的情感生活角度对其创作思路、戏剧风格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代表作有张春雨的《曹禺的情感生活和他前期话剧创作》;三是从现代的“人道主义”观念出发,来观照曹禺作品中令人“爱而不能、恨而不忍”的女性的选择与行为作出新的解读,从一个全新的把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出发来对其进行研究,代表作有莫瑞芬《浅析〈雷雨〉的人道主义》,文本通过曹禺对蘩漪的对爱情的追逐的肯定和对人的尊严不能践踏的赞美来探讨曹禺的人道主义情怀。虽然这一时期的研究缺乏系统性,但它以独特性吸引着众人的眼球,曹禺的作品结构独特、人物形象复杂生动、思想性深刻,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和巨大的研究空间,因此一直以来,曹禺作品的研究步伐从未间歇,研究的学者仍在不断探寻的路上!

三、总结和展望

回顾曹禺戏剧研究,至今已近八十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直以来,学者们都热衷于从“作品内容、对曹禺创作心理的角度、戏剧结构的特色角度、曹禺的创作心理以及传统文化对曹禺创作的影响”等等方面来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与探讨,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前人的研究明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在对作品人物形象的认识中,主要集中于“具体作品人物形象的研究或者是带着时代思想的‘有色’眼镜来对人物做形象分析与思想研究、或者是对以前由于时代局限性对人物形象认识有偏差的人物进行再认识和对作品的反思重读等”的研究,过于着重对人物的思想意义内涵方面研究,用思想性主导对人物形象的判断认识,而忽视了人物作为个体的客观存在;其次对于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的作品相对少,而是集中于对某个人物形象(蘩漪、陈白露、愫方中某个形象)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因此就造成对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的作品相对缺

乏,也就缺乏对比较性的认识,虽然有也是极少数的“分中带比”的形式,但又缺乏比较的相对全面性,只是蜻蜓点水般的稍有涉猎!最后,研究缺乏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反思以及建议。因此本文写作就是要弥补前人的这点缺陷,通过蘩漪、陈白露、愫方三位知识女性的人物形象比较,来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曹禺笔下的这三位典型的女性!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曹禺:《曹禺经典作品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

[2]曹禺:《曹禺经典作品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

[3]田本相:《曹禺著作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

[4]王兴平、刘思久:《曹禺研究专集》(上),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5]钱谷融:《〈雷雨〉人物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6]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

论文类

[1]杨军:《从反抗绝望到精神救赎——曹禺戏剧中女性悲剧命运新探》,《陕西师

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 杨智:《多元视角中的曹禺女性观》,《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 年第6 期

[3] 徐闻莺:《是鹰还是金丝鸟》,《上海戏剧报》,1960年第2期

[4] 陈瘦竹、沈蔚德:《论〈雷雨〉和〈日出〉的结构艺术》,《文学评论》,1960 年第5期

[5] 李秀萍:《抗争与牺牲的两极——曹禺笔下的女性人物》,《首都师范大学绥化学院学报》,2005 年第3期

[6] 郝海洪:《灵魂的沉沦与冲突——曹禺戏剧人物精神探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7] 张宝霞:《走出樊篱——论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作家文学期刊》,2008年第4期

[8] 张新民:《无所归依:曹禺悲剧中的“精神漂泊者”形象论》,《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9] 李洁:《试论曹禺剧作中的三个女性形象》,《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96

年第3期

[10] 新雨:《宇宙的永恒‘憧憬’——作为悲剧的〈雷雨〉及其命运观之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年第1期

[11] 孔庆东:《从〈雷雨〉演出史看〈雷雨〉》,《文学评论》,1991年第1期

[12] 王淼:《试析陈白露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

年第2期

[13]胡炳光:《读〈雷雨〉人物谈〉——和钱谷融同志商榷》,《文学评论》,1962 年第6期

[14]陈恭敏:《什么是陈白露悲剧的实质》,《戏剧报》,1957年第5期

[15]甘竞:《也谈陈白露的悲剧实质问题》,《上海戏剧刊》,1960年第5期

[16] 刘西渭《〈雷雨〉——曹禺先生作》,《天津大公报》,1935年8月31日

[17]张春雨《曹禺的情感生活和他前期话剧创作》,《语文学刊》,2006年

[18] 吕荧:《曹禺的道路》,《抗战文艺》,1944年9月、12月第9卷3-4期及5 —6期

[19] 王富仁《〈雷雨〉的典型意义和人物塑造》,《文学评论丛刊》,1985年第2 期

摘要:曹禺是我国戏剧文学史上的堪称“莎士比亚式”的人物,创造出了《雷雨》、《日出》、《北京人》等著名作品,其中的“蘩漪、陈白露、愫方”是这三部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本文从这三位女性的“人生经历、性格异同及人物悲剧命运对女性觉醒与解放的启示意义”来对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在认识各自独特性的同时发现曹禺笔下这三位女性的共同性,从而对她们有一个更全面深刻的认识。通过她们的人生事迹让我们对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做出更理性的认识与反思。

关键词:曹禺女性形象比较解读

Abstract: Caoyu is Shakespearean character in our country history of literature. He has created the thunderstorm, sunrise,people from Beijing and other famous works. Fanyi, Chen Bailou ,Sufang are the three most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s in the works. This article compares and analysis the implications of character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women、life experiences and their character and tragic fate of women's awakening and liberation . To know their uniqueness and found that the works of the three women in caoyu's commonality and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n them. Through the life of their deeds, let us state of existence of women and women's liberati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oad to make more rational cognition and reflection

Key:Caoyu female image a comparative study

目录

引言 (1)

一、人物经历的异同 (1)

(一)人物经历的相似性 (1)

1历经了失败婚姻或畸形爱情 (1)

2历经了“全力追逐梦想到终究难免失败”的坎坷人生道路 (3)

(二)人物经历的差异性 (4)

二、人物性格的异同 (5)

(一)人物性格的相似性 (6)

1偏激与执着同在 (6)

2抗争与妥协共存 (7)

(二)人物性格的差异性 (8)

三、人物悲剧命运对女性觉醒与解放的启示 (9)

(一)经济独立是女性解放的基础 (9)

(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女性解放的前提 (10)

(三)避免“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哀” (11)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引言

曹禺曾说过: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受苦受难、秉性高贵、引起他同情的妇女;他愿意把最美最好的语言,用在描写最美最好的女人身上。正是基于同情与爱,让他笔下的女性充满了灵性。长期以来,很多研究者们从人物思想层面、作品结构方面、作者创作心里等层面对其将进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很少有人就其单纯“人”的角度对人物的形象进行比较性的研究,基于这一点,本文通过蘩漪、陈白露、愫方三位女性的人生经历、性格两个方面的异同来进行比较分析,让人物形象呈现出更清晰的身影,让我们对女性生存有一个更深刻的认,同时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女性解放规律的道路。

人物的经历与性格对人物的“思想、行为、选择以及结局”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是是决定性意义,蘩漪、陈白露、愫方的行为与命运结局不仅对当时的读者与社会关于女性的生存状态、意识觉醒与解放道路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引领作用,对现今的社会和女性也有着重要的警醒与启示意义。下面从人物经历模式的异同、人物性格的异同和人物悲剧命运对女性觉醒与解放的启示三个方面来对蘩漪、陈白露、愫方三个女性形象进行比较解读。

一、人物经历的异同

蘩漪、陈白露、愫方她们都有着“作为寄生者们的失败婚姻或畸形爱情、从全力追逐梦想到终究难免失败”相似的人生经历,也正是由于这些经历的相似性,让她们的性格和人生结局有着某种神似。她们始终是同中有异,这种差异性不仅是人物特性的表现,同时也是人物命运结局的依据之一。

(一)人物经历的相似性

1历经了失败婚姻或畸形爱情

蘩漪、陈白露、愫方生活在新旧思想交锋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一方面受五四追求“个性解放、人格独立、自由平等”等新思想影响,另一方面又为千百年来形成的旧有男尊女卑等男权意识和封建礼教所束缚。正因为这个时期的女性一方

面大胆而热烈的渴望去追求“自由恋爱与获得人身自由”幸福,不愿意屈从于既有的压迫女性的礼教制度;另一方面却又为扎根心底的封建礼教所束缚而变得无所适从和无所归依,最终必然会在追逐自由爱情或幸福婚姻的途中走向失败,无可避免的历经爱情或婚姻失败的艰难人生历程。

蘩漪是周萍名正言顺的继母,然而两人之间却发生了畸形的恋情关系,在这段感情中,周萍一直是被动的接受着这段他俩认为的自然而然却又都充满罪恶感的爱情,他一方面陷于与蘩漪之间“斩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之间,另一方面又陷于伦理道德上的深深自责之中。他没有勇气挑战这伦理制度,真正的坦诚对父亲的背叛,用行动维护这段爱情,表明自己的决心,从而赢得这段爱情;另一方面,他又爱上了纯洁的四凤,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的牢牢抓住她,他想因此摆脱与蘩漪之间噩梦般的爱情,即使如此,他仍不敢果敢的迎娶四凤,追逐自己的幸福;同时一味的回避与继母间的感情纠葛,最后落得逼疯继母,家毁人亡。他一直如同鸵鸟般的面对爱情,面对人生,正因为爱上这样一个这样懦弱、无能、胆怯的阉割式的男人,从而让蘩漪在这段感情中沦落为“母亲不是母亲,情人不是情人的‘乱伦者’”的角色。在这男权社会,寄生于周家篱下的蘩漪无论怎样反抗与斗争,她注定都要失败。

陈白露热情大胆的选择与诗人同居,曾一度深陷与诗人的甜蜜爱恋之中,后因不甘平淡、无聊与厌烦的婚姻生活,致使家散人去。这一经历让她对“爱情、婚姻、生活”彻底失望和看透彻了,于是她如同失去了飞翔能力和欲望的金丝雀般,走进那污秽丑恶的生活圈子,选择了成为上海高级交际花,从此堕入了“舞女不是舞女、娼妓不是娼妓,姨太太又不是姨太太”的尴尬境地。①面对婚姻生活,诗人是懦弱、无能、胆怯的。他没有能力创造激情与幸福、也没能勇敢的直面生活的平淡,而是听之任之,致使陈白露对生活的理解产生了偏差,让短暂的物质欲望蒙蔽了自己的双眼,从此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演绎着“堕落天使”可悲可叹的人生角色。

曾文清是愫方已婚的表哥,然而两人之间却一直保持着“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红颜知己般情感状态。他们琴瑟和鸣,用诗文字画表达着虽然“男已婚,女未嫁”感情却深埋心底,从未曾转移的思想。曾文清是懦弱的男人,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他任凭家人安排了一个嚣张跋扈,自己不爱的妻子;不爱自己的妻子

却又惧怕她,甚至任凭妻子嘲讽辱骂心中圣洁高贵的爱人愫方,自己却只能可怜巴巴的请求妻子少说几句,问问妻子说够了没有。“他有情感上的苦闷,他希望有一个满意的家庭,有一个了解他的女人共处一生……可是多少年前他就发现了一个了解他的女人。但是他就是因为胆小,而不敢找她,找到了她,又不敢要她”②。江泰的话入目三分的刻画出了曾文清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的性格特征。正因为他对愫方的“爱而不敢要,弃而不忍放”的处事方式与态度,让苦苦守候在他身旁的愫方“进而不能,退而不忍”,忍受着天天站在自己的爱人身边却不能触摸,不能去真正享受爱情的可怜可悲的境地,让“善良、纯洁、隐忍”,如“空谷幽兰”般散发人性中“佛性”光辉的她却背负着他的婚姻中“第三者”的可恨的罪名。

在男尊女卑和男性当权的时代,女性注定是男性的附庸品。由于当时的女性仍然是作为“寄生者”而存在着的,因此无论女性怎样的努力,最后注定在男权或社会的压迫下走下毁灭。

2历经了“全力追逐梦想到终究难免失败”的坎坷人生道路

婚姻或爱情的失败,让她们历经着从追求梦想途中的不懈努力到无可奈何失败的坎坷人生路。蘩漪、陈白露、愫方她们三人都渴望自由,编织着自己的爱情与生活的美梦,她们或直截了当的抗争着自己不能忍受的一切,或用隐晦的看似隐忍的方式对抗着那不仁的文明现状。但由于潜意识中的妥协性、屈服性,或是思想意识的保守性,造成了“一手要自由,一手靠依赖”的矛盾现状,致使自己的人生路异常坎坷难耐。

蘩漪不满十八年开始了无爱和闷死人的周家婚姻生活,于是在“清新纯朴”的周萍从乡间到来后,她一下子便“犹如一株行将枯死的奇花,得到了点滴雨露的滋润,又逐渐有了生气”。③于是,她便按照自己的愿望,编织着与他的爱情梦,她“装神弄鬼”为换得与周萍幽会的刹那,可当四凤的到来打破了这段本就缺乏稳固基础的爱情时,她不惜赶走四凤、温柔待周萍甚至愿意接纳四凤只求周萍把她一起带走,然而即使她做出再大的让步,此时的周萍已经对她心无留念,毅然决然的抛弃了蘩漪,这段寻梦之路异常坎坷。梦醒后,她明白即使做出再大的让步一切都无法挽留,编制的华丽梦都难免走向破灭。于是她无意中揭开了周家二十年来不为人知的秘密,最终落得

曹禺:《曹禺经典作品选<日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第375页

个“家破人亡事事非”。

陈白露在父母去世后,她勇敢的“单枪匹马”闯江湖。她编织着不靠亲戚,不靠朋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梦想。可天真无邪的她不明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因此落得成为交际花的可怜境地。在这样的环境中,她试图以出卖身体不卖灵魂来慰藉自己,可当方达生赤裸裸的揭穿这“皇帝的新装”和“小东西”的在她帮助下试图逃跑摆脱困境最终落得上吊自杀的结局时,她的人生梦彻底破灭,选择了“太阳出来了,可我却要睡了”的远离这纷纷扰扰的世间的道路。

愫方她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直至最后才走脱出来。她用精神之爱的力量支撑和麻醉着自己,编造除自己以外谁都难以信服的“精神之恋”的美梦。她甚至在表哥结婚后仍然一如既往的爱他,甚至忍辱求全的去信奉“为着他所不爱的也都还是亲近过他的”和“为什么要记着那些不快乐的事呢?如果为着他,为着一个人,为着他──”这自欺欺人的信条④。为了能这么卑微的爱着,她可以终身不嫁,甚至大度到因为爱表哥而去爱表嫂,哪怕这是位百般刁难她挖苦她嘲讽她的女人。她相信他,无条件的爱他,这寻爱之旅是那么的辛酸苦楚。最后在她终于找到一个她能理所当然没有顾虑的留在曾家替他守护一切的理由时,最终他仍又灰溜溜的逃回来了,这让她的天塌了,一直以来支撑她的精神支柱刹那间倒塌了。于是她选择了挥泪告别自己留恋不已的曾家和这段她拼劲全力维护的情感,终于在梦醒后去寻找自己新的未来。

她们三人都在努力的追寻或者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但残忍的现实最终还是给这些在奋力前行中的勇士以致命一击,眼睁睁的看着梦想化作灰烬消失在现实中。(二)人物经历的差异性

蘩漪、陈白露、愫方她们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然而人生经历的差异性也是明显存在着的,这些差异性展现着人物性格和思想意识的特性,同时也在字里行间透漏着人物的命运归属。

蘩漪她是有钱人家的小姐,经历的是与继子间的乱伦之恋。在这段感情的追求中,她自始至终都是作为主动者而存在的,她如雷雨般轰轰烈烈的追求着和爱着,最后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时便主动选取玉石俱焚的方式摧毁着一切,最后毁灭了他人,

也毁灭了自己。她的一生是在极力的挣扎、反抗与追求中不知不觉的走向了毁灭的深渊。

陈白露与蘩漪、愫方的不同则在于她踏出了封建家族的门槛,来到了大城市。然而却在大都市中迷失了自我。她在历经过一次爱情的失败后便不再相信爱情,一方面她摆脱不了霓虹灯的诱惑,另一方面却又排斥着那充满铜臭味与罪恶的金钱交易的都市生活,她一生历经的主要是内心对于渴望享乐与不愿堕落的矛盾抗争。最终在无法两全的情况下选择把不属于自己的太阳留在身后,安安静静的离开她不愿意再待的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愫方在父母死后便来到了曾家,她陷于与表哥之间的爱而无法自拔,她是隐忍善良的,因此在曾家的所有日子她几乎都在为别人而活。她恬静的用隐忍的方式反抗着一切,用爱去包容一切。她历经着为别人而活、安安静静的呆在曾家孝敬姨父、守候表哥、照顾曾家到看清现状,勇敢的踏出曾家的大门、勇敢的走向了社会的心路历程。

人在经历中形成性格、在经历中不断选择,又在一次次的选择中不断形成和丰富性格,这些经历让主人公不断成长,并且经历中的不同选择也就决定了人物不同的人生结局。

二、人物性格的异同

曹禺笔下的蘩漪、陈白露、愫方是三个性格特征十分明显的的女性,她们三人的性格中都有着“坚持与偏执同在、抗争与妥协共存”的特性,正是因为性格之间的相似性,让人物思想、态度、选择和命运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然而,她们又是一个个带有作为自我存在的鲜明独特个性,如蘩漪的“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果敢而阴鸷、感性主宰着理性的”雷雨般的独特个性;陈白露的“勇敢善良、智慧理性、认知与行动严重脱节”充满着强烈的矛盾性的性格特征;愫方的“宁静善良,忍耐大度,贤惠纯洁,而又相对缺乏自我”的如空谷幽兰般散发神性光辉的传统女性的特征。这些性格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的鲜活生动,也正是这些性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人物的“意识、行动和命运”。

(一)人物性格的相似性

人在经历中形成和发展自我,相似的经历容易形成人物间某些相似的性格特性,而性格的相似性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面对事情时的选择的类似性,选择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物的人生结局。

1偏激与执着同在

执着的性格特性,在面对正确的选择时,有利于人目标的达成,然而一旦选择是错误的,也易形成偏激的理解与过于执念的选择,让人深陷其中而一步步走向毁灭。

蘩漪的执着表现在她说的:“我不后悔,我向来做事没有后悔过”,爱上周萍后无论是面对周朴园的步步紧逼还是周萍的移情别恋,她都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甚至选择磨平自己的棱角来企图获得对方的怜悯,一切只为那个她深爱的男人。她对周萍的爱如同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毫无保留的全身心的爱着周萍,从而迷失自我,埋没了尊严。她对自己的儿子坦诚到:“妈不是个好母亲,有时候自己都忘了自己在哪儿”,她会因为一心在周萍身上而忘了自己儿子的生日;会为了挽回周萍而去怂恿自己的儿子却追求自己瞧不起的四凤。她极端偏执到在她的世界里除了周萍以外她什么都可以不顾,什么都可以不要,什么都可以利用,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她对周萍的恨如只恶狗狺狺的,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他。她偏激与执着的选择,让她历经了爱情的酸甜苦辣,义无反顾并勇敢的反抗了自己不愿承受的封建束缚,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爱情与自由,却也一步步让自己走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陈白露的执着表现在她对自我的深刻了解而始终拒绝那个爱自己的男人。方达生不顾一切的渴望用自己的爱、坚持和耐心去唤回那个天使般的竹均,渴望牵着她的手创造别样的人生,渴望带她远离那本就不应该属于她存在的肮脏环境,可坚毅如铁的她明白方达生给予不了她那她想要的生活,也明白自己过不了方达生暂时能提供的生活,便一如既往的选择灵魂与肉体的分离,在那里堕落,在那里消亡。最后坚持自我,选择离开对她而言“进而不能退而不能的艰难世间”。“她宁愿她在黑暗中,也不愿与黑暗共存。”⑤一次与诗人不幸福的婚姻生活就让她对爱情婚姻从此失去了信心,于是把爱情戏剧化;一次闯荡社会的失败就让她对自己的人生信仰进行了彻底的打破,从⑤

此游戏人生,淡化了存在的价值性;一个能她让获得短暂满足与幸福的特殊环境就让她从此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开始沉溺声色,忘却了现实的残酷性。她总是偏执的选折要么顺从它要么彻底远离它,从而让自己一步步在偏激的认识中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与选择,在执着中错过了重生的机遇,让自己在不愿同流合污与无法抽身脱离的纠结中一步步走向死亡。

愫方执着与偏激都表现在对曾文清的爱中。她自始至终把曾文清认为是她唯一的爱人,无条件的爱着他,包容他的懦弱无能、容忍他背叛自己娶妻生子(虽然无奈,但却已成现实)。这份爱是真挚而深沉的,是她对表哥的执着,同时也是她对爱情理解的偏激。正是她这份带着传统女性隐忍的爱,让她执着的为曾家无怨无悔的付出所有,最终在万念俱灰的状态下无可奈何地走出曾家的大门。

执着在恰到好处时是一种优势,然而一旦过了便成为了一种劣势。执着让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成为一位勇士,不动摇的果敢前行。然而偏激与执着同在时也容易让人辨不清前进的道路,而在错误的途中越走越远。

2抗争与妥协共存

抗争让人果敢的挑战别人所不敢为的一切,让人充满力量与激情,去努力的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哪怕前进的途中困难重重也勇敢的去挑战自我、战胜艰难。然而也正是因为挑战的艰难性,让人在面对巨大的艰辛与难以撼动的力量时,往往产生妥协的念头,从而不由自主的在某些方面做出妥协。

果敢阴鸷的蘩漪勇敢的向周朴园代表的封建制度发出挑战,争取人生的自由与独立。然而再次面对自己深爱的男人时,她毫无警惕和保留的把自己托付于他,对于前车之鉴她抛之脑后,甚至在他爱上别的女人后她仍然不能抽身离去,只能不放过最后一丝希望的努力争取和祈求他能把自己一起带走,对男性的依赖性、对生活的妥协性在她身上有增无减。

陈白露她勇敢的迈出了封建的门槛,来到现代化的都市追寻自我自由、独立的人生,用行动来抗争夫权父权统治下的非人社会。她是一位有着独立意识和敢于用行动抗争的女子。然而面对挫败的人生,她选择了妥协与依赖。她自始至终都明白自己生

活的圈子的虚假性和丑恶性。她曾说:“各人有各人的家,谁还一辈子住旅馆”。⑥[6]但她不能没有这群男人的供养,因此她只能屈服于他们的脚下,向他们牺牲自己,对男人尽女子最可怜的义务,因此来依赖着享受女人应该享的权利。

愫方用无声的沉默与隐忍来反抗着这爱情不自由婚姻不自主的封建礼教。她与表哥青梅竹马,即使他与别人结婚了,她却不能离开这个家,因为她要侍奉年迈的姨父,伺候表嫂和表哥以及一大家子。她屈服于自己的道德框架,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不合理要求;她又依赖于曾文清“水中花镜中月”般看不见摸不着的爱情来支撑着自己。

抗争是女性获取自由与解放的必然选择,然而在面对抗争途中重重艰难,不能一味的用妥协去换取短暂的安宁,而要不断的用智慧与外界可以联合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这样才有可能赢得抗争最后的真正胜利。

(二)人物性格的差异性

人与人之间存在共性和差异性,性格的差异性使人物以其独特性而展现出来,也正是由于性格的差异,面对人生时便有着不同的态度与选择,这些选择就决定人物人生的动向与结局。

蘩漪是一个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果敢而阴鸷、感性主宰着理性的雷雨般的女性。眉宇间展现着她的孤独,对周萍的耍耍性子、抓在手里怕掉了的动作心理展现着她的任性脆弱、热情孤独的性格特征;抛却妻子的声誉,忘却母亲的职责,把周萍视为自己的整个世界展现了她感性至上缺乏理性的性格特征;爱时的努力争取,遇到困境时的毫不退缩彰显着她的果敢与勇气,然而不能得时便毫不犹豫的选择玉石俱焚,显示着她阴鸷的特性。

陈白露是一位“勇敢善良、智慧理性、认知与行动严重脱节”的充满着矛盾性的女人。她自己不能脱离这肮脏的地方,但她却拼劲全力的帮助“小东西”脱离金八等人的魔抓,她与黑三斗智斗勇,毫无畏惧,甚至因为这可怜的小姑娘而第一次去求潘月亭。在这里她的“勇敢善良,智慧伶俐,不畏强权”的性格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她又是灵魂的天使躯体的恶魔,她明白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她也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人生的主宰,然而“勤于思考懒于行动”的性格弱点让她终于还只能是在淤泥

里放飞自己纯洁的灵魂。

愫方是一位“宁静善良,忍耐大度,贤惠纯洁,而又相对缺乏自我”的如空谷幽兰般散发神性光辉的传统女性。曹禺说过:“像愫方这样秉性高洁的女性,我是愿意用最美好的言词来赞美她们的,我觉得她们的内心世界是太美了。”⑦有着哀静的外表,宁静的心灵,她大度善良到每天眼睁睁看着自己爱的男人与别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却无怨无悔;她能忍耐贤惠到真心实意的爱着时不时挖苦嘲弄自己的情敌,在爱别人的同时,她迷失了自我。如一个天使般用自己纯洁明澈的双眼无视这混浊污秽的世间。

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选择,从而也就影响了最后的结局。人只有不断的认识、完善和把握自我性格,才能尽可能避免盲目与错误,做出明智的选择,从而让人生尽可能避免走向歧路,获得圆满。

三、人物悲剧命运对女性觉醒与解放的启示

蘩漪疯了,陈白露死了,愫方走了(她的出走表面上是一种喜剧的结局,然而对于她自己来说,人生的飘零,爱情毁灭是真正意义的悲剧)。由于绝望的现实与无望的命运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时,她们只能悲剧性的做出无可奈何的选择。这一群美丽可爱、坚毅勇敢的女性,最终却难免走向人生的绝境。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这种充满意味的女性悲剧结局又给与了我们新时代女性什么样的启示、我们又该如何清醒的认识并改变自身的处境成为一个独立意义上的个体呢?

(一)经济独立是女性解放的基础

经济独立是女性解放的物质保障。没有经济的独立,女性解放只会是一声嘹亮的号、一个不切实际的梦幻。

蘩漪、陈白露、愫方三人都是“左手要自由右手靠依赖”的女性。陈白露她满怀希望的闯入到社会的洪流之中,然而在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生活里,她忘却了自我,用自由与青春去换取短暂的享受。她说“我需要人养活,我要舒服,我出门要坐汽车,应酬要穿些好衣服,我要玩,我要跳舞”。⑧她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男人的金钱付出

曹禺:《曹禺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38 页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中十大人物形象 一、单纯的武松 很多人对武松的印象就是不近女色,仗义、好抱不平。为了这点,有些人甚至给武松编写野史,说武松练的是童子功,所以不能进女色。当初,潘金莲想要勾引武松,曾经拍了武松的肩膀一下,所以武松一生没有受过伤,只是单单丢掉了一只手臂。当然这些都是《水浒》迷们恶搞出来的,完全没有根据。至于,武松的爱打抱不平其实可以说是一种错觉,因为,在书中武松并没有什么抱打不平的事迹。杀潘金莲是为自己的哥哥报仇,至于杀蒋门神,与其说是抱打不平,不如说是被人利用。武松杀潘金莲后,来到孟州服刑,受到施恩善待。施恩的老子正是当地掌权者,所以武松在孟州的日子过得挺舒服。 施恩原先经营一家大型的夜总会“快活林”,生意非常好,可谓是日进斗金。后来被来头更大的蒋门神抢了去,施恩心有不甘,想要拉拢武松对付蒋门神。这是黑社会之间的黑吃黑,到底是谁控制快活林,本质上都没有区别的。在这里,武松就就犹如黑社会高级打手(看场子)。于是武松替施恩出头抢回了快活林。后来,蒋门神报复,设计陷害武松犯了官司。武松为出这口恶气,就杀了15个人。至此,武松除了落草外,再无别的路可走。武松是《水浒》众多好汉的一个代表,不近女色,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喜结交好汉。这些都是武松的特点,也就是“单纯”和“善良”。 武二爷没有心机,能交的朋友都交,能吃的酒席都吃,人家对他有一点好处,他就掏心掏肺,有恩必报,有仇也必报。所以武松被别人当作枪使是必然的,无路可走,上梁山也是必然的。怪只怪那个年代,不让单纯的人可以走单纯的路。 二、莽撞的李逵 说起李逵,一个词就可以概括,那就是鲁莽。李逵的每一次出场,几乎都会有鲁莽的表现。而且李逵的鲁莽有些夸张,完全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书中不止一次的提到李逵杀红了眼,“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这样滥杀无辜,使得英雄这个词,在

李逵人物形象评价

对《水浒传》中李逵的人物形象评价 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首部有关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无论是《水浒传》本身的故事情节还是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文学史上突出其珍贵的文学价值。其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李逵。本文针对李逵的人物性格特点作简要的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水浒传》;李逵;性格的优缺点;评价;思考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有关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在整部小说当中不仅对农民起义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同时还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印象深刻的英雄人物形象。而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人莫过于李逵。他为人耿直没有心机,单纯粗犷,勇猛威武,对宋江忠心耿耿;但同时,残暴、杀人成性、冲动、无赖等缺点也在李逵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中鲜而易见。纵观《水浒传》全文,李逵是一个极为矛盾的人物,既让人喜欢他的单纯粗犷,也让人厌倦他的残暴与冲动。 一、人物性格的优点分析与评价 1.重情重义。李逵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兵 头领。他长相粗犷难看,在江湖上人们送其外号为“黑旋风”。 当宋江被发配至江州,军师吴用写信要江州两院阶级戴宗对 宋江多加照顾。此时李逵在戴宗牢狱中做押司,宋江与李逵 因此相遇。在宋江初见李逵时,因李逵无钱赎钱与人在酒楼

下争执,宋江得知便给李逵钱让其解决困难。李逵念宋江恩情,便想去赌坊赢钱回来还情于宋江,却把钱输得精光还惹了乱子。但是李逵的初衷是好的,对第一次见面就给予他了帮助的人他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值得肯定的,后在牢狱中照顾宋江起居也是其重情的表现。 自法场救下宋江,众英雄上了梁山,李逵重情义的性格特点更加突出。李逵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却把梁山众位英雄看做自己的亲人,收敛自己的脾气尊敬他们。无论是在东京杨太尉问李逵:“你这黑斯是谁?敢在这里?”,还是在前往寻公孙胜的路上遇见吃面的老人与其争执,他都表现出了自己火爆的脾气,与对方大打出手;而在梁山好汉与他交往的描写中,宋江、戴宗、燕青等对他有过呵斥与要求,甚至戏弄过他,他虽然在嘴上有时会辩他人的话,但是不如往常以火爆脾气与别人拳脚相加一样,最后还是听之任之,即使宋江多次训他也只是不说话忍气吞声。李逵杀了殷天锡,柴进因此被高廉下狱,在得知柴进在枯井中,李逵自告奋勇下入泥泞恶臭的枯井中救得柴进上来等等。这些也足能表明宋江并非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在粗狂的外表下有一颗重情义的心。 2.忠心。李逵的忠心突出表现在对于宋江的情义上,在初次见 面宋江给予他钱帮助他后,他对这位“哥哥”的情义随处可见。在宋江下狱后照顾宋江起居,宋江在法场要被斩首时冲在最前面杀官兵等等中,看出他忠心耿耿的对待宋江。宋江

浅析《雷雨》中周朴园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

浅析《雷雨》中周朴园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 周朴园是曹禺的剧作《雷雨》中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他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家长,伪善、无情、冷酷、自私、专制、残忍、狡诈、懦弱、卑鄙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一、在戏剧情境的巧妙安排中揭示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戏剧家要使各种人物在较短时间之内,就能通过有力的动作充分展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就须为他们安排一种特殊的情境,即戏剧情境。在《雷雨》中,以下三个戏剧情境对展现周朴园的性格特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包括剧中人物动作展开的时间、场所等等,这些因素对人物性格的揭示具有独特作用。在《雷雨》中,作者将整个剧情安排在一个郁闷的夏天,从早晨到午夜,仅一天时间,周朴园出场的时间实际上只在上午、下午和午夜,但就是在这一天之中,周朴园的性格暴露无余。时间高度集中,人物的性格刻画也就相应集中,这种集中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深刻。同时,作者又将与周朴园有关的剧情都安排在周公馆内,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所,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如第一幕的景,周家客厅的摆设,是按三十年前侍萍喜欢的样式摆设的,同时突出了一张旧相片,实际上这是鲁侍萍的相片。鲁侍萍与周朴园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所内见面的。可以说,这个场所是曹禺先生的精心设计,使鲁侍萍与周朴园的见面格外扣人心弦,使周朴园伪

善的性格暴露得更为彻底。 (二)突然事件 突然事件的安排对推动剧情具有重要作用,而剧情的展开又不断地揭示人物性格。如鲁侍萍的突然出现,展开了她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这一突然事件打破了周公馆三十年的沉寂,一个三十年前被周朴园抛弃而跳河自尽的女人忽然出现在眼前,使气氛骤然紧张,悬念陡然产生——人们不禁好奇: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在家人面前表现出对侍萍有着深切的怀念,在侍萍真正出现后会如何?在侍萍出现在周朴园面前之前,我们对周朴园的印象是重情重义,他对侍萍的种种“怀念”之举,甚至已使读者为之感动。但随着突发事件的展开,矛盾冲突逐渐激烈,周朴园的伪善面纱遂被揭开。 (三)特定的人物关系 这是构成戏剧情境的最重要、最有活力的因素。在《雷雨》中,周朴园、鲁侍萍、周蘩漪、周萍、鲁大海、周冲、鲁四凤等人物构成了复杂的关系,有夫妻、父子、母子、母女、兄弟、兄妹等关系,其中,周朴园是众多人物关系的核心和纽带。周朴园与他们的关系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的发展对揭示周朴园的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周朴园在周公馆是家长,高高在上,专制骄横。为了树立他的家长威严,逼蘩漪喝下一碗苦药,尽管蘩漪并不情愿。周朴园之所以要逼蘩漪喝药,是因为他意识到蘩漪有些反常的行为,危胁到他的家长威严,因此借着喝药这件事来压制蘩漪的“反抗”。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周朴园对蘩漪的问候只是义务式的关心,而没有夫妻的真情,

形象设计专业论文

国内形象设计行业的现状分析与探讨 [摘要]形象设计主要包括了个人形象、群体形象(含城市形象、国家形象)和以人为核心的外在景观。本文涉及的形象设计特指个人形象设计,文中探讨分析了个人形象设计的行业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形象设计现状分析未来发展探索 个人形象是个人面向社会全方位表达自我而形成的一个综合印象,个人形象设计是对于表达方式的探讨,依据个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通过全面的分析、合理组织、规划和设计的恰当表达方式。 一、我国的形象设计行业发展分析 “形象设计”(Image Design)一词,起源于1950年的美国,我国的个人形象设计业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开始出现过不少从事形象设计工作的人员,但他们一般是由美容、美发、化妆、服装(饰品)设计等职业中分流出来的。尤其是美容美发和化妆行业,这些人员逐渐从业余到专业,从擅长一门到开始注重整体,但与真正意义上的形象设计师还是有相当距离。形象设计开始成为一个行业仅仅是近几年的时间。 2005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形象设计协会,2006年国际形象顾问协会中国分会筹委会也正式成立,目前主要进行教育培训、国际认证等服务的沟通工作,虽然其服务内容还略显空泛,但也预示着中国形象设计行业将渐渐向规范化发展。 在高等教育方面,国内的上海戏剧学院、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多所高校也只有在艺术系里才会有相关的学科,但由于形象设计发展的时间短,还不完善,需要时间在市场需求下共同进步。 形象设计对大多数人来说,还需要不断培养他们的形象意识。社会大众的认识还处于启蒙阶段,追求形象设计还没成为整个社会的时尚,针对大众符合大众需求的个人形象设计也较缺乏,个人形象设计并没有生活化。与之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对自身的形象包装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穿衣打扮,而是有了更高层面的审美追求。随着对形象设计的需求不断扩大,个人用于形象设计的费用将成为日常消费的一部分。因此,形象设计师的出现充分顺应了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形象设计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二、形象设计行业的存在问题及影响分析 1.设计师缺乏综合能力,将设计过程简化 由于缺乏专业的学习和训练,目前国内大多的形象设计从业人员并不具备整体策划的能力,往往是从自己专长的角度去理解和操作,过分地注重立竿见影的商业效果,将形象设计简单化为化化妆、换换衣服、拍张照片的模式。设计师急于求成,消费者注重快速产生很好的效果,甚至自己对需要的形象都没有明确的概念,设计师又怎能在相识仅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为你设计出真正适合你生活需要的合理形象呢?在这种条件下,即使完成了形象设计也必然流于表面,设计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2.行业不规范误导大众对形象设计的理解 近几年在我国的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形象设计机构,前身大多也都是那些美发厅、美容院、影楼等,他们为了提升自己的店面形象,大多改成某某形象造型、形象工作室之类的名字。这种形象设计与化妆、发型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形象设计被人为地变成了美容美发

《日出》中陈白露形象分析

《日出》中陈白露形象分析 学生姓名:牛宏丽指导老师:孙强 [内容摘要] 曹禺先生的《日出》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陈白露是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她是一位资产阶级知识女性,一方面努力地追求太阳、光明、自由,另一方面又沉迷于物质的享乐,不断堕落。在“新我”与“旧我”之间挣扎,在爱情婚姻之间周旋,最终在痛苦的矛盾中,走向了死亡。本文通过重读文本,试以陈白露的新旧转变和爱情婚姻为切入点来分析其形象,近距离观看这位五四新女性的悲剧一生。 [关键词] 日出;陈白露;矛盾;悲剧 中国的现代话剧兴起于20世纪初,是五四以来历史新时代的产物,又是中华民族戏剧史上的杰出继承与崭新创造。新的时代发出新的呼唤,戏剧界的呼唤也十分深沉,中国传统戏剧美学原则要经受新时代的考验,旧的戏剧观、戏剧美学观一统天下的场面将被打破,新的戏剧美学原则正在崛起,高度现代化、世界化的中国戏剧舞台正在倔强地破土而出。剧坛热切地盼望新手来拉开这崭新的帷幕,全面刷新戏剧领域。 曹禺就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为时代呼唤而诞生的“集体性人物”中的一位杰出艺术家。自1934年发表了《雷雨》以来,曹禺先后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剧作,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戏剧强烈集中地表达了五四新文学主题,呼唤出被压迫者的心声,以个性解放的民主主义精神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中国封建主义与黑暗社会,并以《雷雨》、《日出》、《北京人》为代表,在现代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①曹禺先生的《日出》是一部社会问题剧,从《雷雨》到《日出》,作品的主题在不断地深化,这与作家创作个性有密切关系,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感受,对人与社会关系的独特看法,表现为作家的创作概括所具有的独特性。《雷雨》激起曹禺创作个性的是对人的深切关注,这在《日出》中有了新的发展。《雷雨》写的是旧家庭生活中人的命运,劳动妇女与个性解放的女性的不幸遭遇,侧重揭露封建主义,着力写封建主义与人的压抑与虐杀,《日出》进一步把人的考察放到都市社会广阔的社会面上来,写了在旧制度下挣扎的下等妓女和高级交际花这两类妇女,将主题的核心“人”放到金钱统治的社会上来考察,揭示人在金钱统治下的社会的毒化、吞噬与虐杀。所谓“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就不是浮面地写剥削、压迫,而是深入社会的核心“人”,揭露了金钱统治的黑暗社会对被压迫者的吞噬、毁灭,对人的精神追求的扼杀,而这个社会又是如何豢养了一批腐朽寄生虫,为了“让人成为人”,敲响这个吃人社会的丧钟。因此,他有力地展现了大都市金融机体全部腐烂的过程,“表明这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社会。他把它全部否定了。”

《雷雨》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雷雨》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从周朴园如何对待生命中的两个女人看人性的复杂 一、教材分析: 《雷雨》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戏剧单元的第一篇。作为戏剧,戏剧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刻画艺术两方面。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者上,我将人物形象分析和人物评论写作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的基础上,高二年级的学生应进一步发展理性思维,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观察,高二(6)和高二(17)班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缺乏条理性。理性思维的质量有待通过表达训练进一步提升。 三、教学目标: 1、把握剧中周朴园的性格特征,理解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了解周朴园与侍萍、繁漪之间复杂的关系。 2、掌握人物性格分析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周朴园对侍萍感情的复杂性,以及从他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资本家特有的性格上的两重性。 五、教学难点:对周朴园复杂的内心感情世界的体会和把握。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设计: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歌曲《当爱已成往事》导入。 歌词中: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已多风雨 纵然记忆抹不去 爱与恨都还在心里 你就不要再苦苦追问我的消息…… 《雷雨》中:三十年了周朴园都在打探梅侍萍的消息, 当他们再次重逢时, 又有多少往事被重提, 又有多少爱恨还在心里? (二)、人物感情分析 1、周朴园对梅侍萍三十年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1)保留着旧的家具和陈设 (2)记得侍萍的生日 (3)保留着关窗的习惯 (4)雨衣、衬衣都喜欢旧的,记得绣着“萍”字的旧衬衣 (5)熟悉侍萍关窗的动作 (1)(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2)谁指使你来的? (3)(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4)“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5)“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 (6)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2、两个对比,你怎么看?怎么理解? 答案:(1)、对侍萍怀念的前提是,对他不再有什么威胁、不利。这时候他就更容易想到她的种种好处而不胜怀念起来。 (2)、周朴园年轻时的确喜欢过侍萍。他曾经到德国留学,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和上进。而侍萍当时是周家的侍女,漂亮伶俐,而且对周朴园服侍得很周到。 (3)、周朴园的后妻繁漪傲慢不驯,不吃他一套,于是周朴园就自然而然地从她身上联想到温顺多情的侍萍,引起对她的怀念。 (4)、曹禺后来解释道:“因为两次婚姻的不如意,周朴园对侍萍的思恋、怀念变成了他后半生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感情,这既可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的多情、高贵。”(曹禺谈《雷雨》) (三)、从周朴园对蘩漪的态度看周朴园作为中国第一代资本家的代表,身上所特有的双重性格特征。 1、观看《喝药》片段的影片 2、 “喝药”一段要她做出服从的榜样。病的好坏为次要,维护他的权威是主要。 3、 血腥的原始积累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美丽的形象离不开设计,人们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实力及文明素养的发展水平。莎士比亚曾说过“即使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服饰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稳步提高,人们参与的社会活动越来越丰富,而第一印象的形成往往是由视觉形象来完成的。如何用得体、悦目的形象来表达自身优秀的内在素养,是很多人都面临的问题。 一个人的个人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形象是物的外在形态和像貌,设计就是计划和创作。形象设计的定义就是艺术加工物像的计划和创作行为。形象的设计涉及面广,与工艺美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密切相关。形象设计起源很早,有了人类的文明,就产生了形象设计。远古人类劳动的工具制作就是一种形象设计,人类进入到信仰时代,“图腾”的产生是另一种形象设计。形象设计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形象设计随人类精神和物质需求而发展。形象设计在近代社会受到关注。人类进入商品社会,竞争除了导致商品的外在形象的变化外,也导致了对人的形象由内到外的塑造,于是形象设计有了更多的需求。通常所说的形象设计主要是针对人或物的外表进行包装和塑造。 形象设计分类主要包括了个人形象、群体形象(含城市形象、国家形象)和以人为核心的外在景观。单以个人形象设计来说,设计师通过对个人进行包装和塑造后所呈现的整体效果为个人形象设计。这主要包适个人的发型、化妆、服饰及仪态的设计。个人形象设计随着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要求而不断攀高,需要设计师与时俱进。人的审美进程由最初对人的第一特性的崇拜发展到对人的第二特征的欣赏,随着人类精神生活的提高,又注重人的第三特性的追求——即对气质和品味的追求,这种追求尤其表现在现代人的审美观上。个人形象设计的本质是对个人形象的完善和提升,帮助个人提高自信,追求品味,找到自我,而不同于文学艺术形象的塑造,也不是模仿和复制。 个人的形象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主要表现在发型、化妆、服饰及仪态等方

《日出》人物分析

我喜欢李石清这个人物是因为他身上体现出的在那个年代人性的复杂性。他对比自己有钱有势的人,违心的曲意逢迎、低头哈腰,他本身也认为自己这样做很无耻、很不要脸、甚至痛恨自己,但他同时认为这就是生存之道,只有这样忍着才会有出头的一天。所以他在自以为抓住潘月亭的把柄时,态度大转变,连说话的语气口吻都变了。而对和自己有相似命运的黄省三,则厌恶、鄙视与可怜并存,可是前两种感情远远大于第三种感情,因为他的善的人性在复杂势力的社会中已消磨殆尽。黄省三和李石清一样拿着微薄的工资,深受银行家的剥削,家庭一贫如洗,可是黄省三是个老实本分的人,李石清却虚伪狡诈、诡计多端,所以在同样的贫穷下,李石清为了面子可以让自己的老婆和那一堆富人们打牌,表面毫不在乎地挥霍者他们仅存的一些钱,尽管内心痛苦的担忧着、挣扎着,而黄省三到处苦苦求人,绝望无助,最终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被逼的疯疯傻傻,“人不能这样对人啊!”他的呼声撕心裂肺,是对那个社会绝望的控诉。他们俩相似的生活状况不一样的结局,说明在那个畸形扭曲社会中的生存之道,“个人奋斗”已经没有用了,你不诈、你不狠,你就得穷、你就得死。而李石清在黄省三苦苦求他的时候,无动于衷,甚至让黄省三去死,内心中生出对他的无限厌恶,认为是他的无能导致他的落魄(李石清心中的无能也就是黄省三的老实本分),体现出他的残酷无情。最后一幕,当李石清知道潘月婷买的股票下跌时,不顾儿子的生死在潘月婷面前重又趾高气昂,当听说儿子死时,好像突然惊醒,大呼大叫的跑出门去,歇斯底里的呼叫着儿子的名字,就好似他在社会中对本性的长期压制后的突然觉醒,觉醒不是重点,因为也只是短暂的、瞬间的,而本身的压制才是关键,压制下人性扭曲变形,变得像猛兽一样无情可怕。中国的旧社会,让人难以想象;人性的复杂,更让人感叹而又害怕。是社会扭曲了人性,还是人本身上潜伏着可怕的因子,在某种情况下就会慢慢苏醒,而通过人智慧的“润色”,比猛兽的兽性大发要可怕百倍,惊悸震颤善良的心灵 《日出》中的李石清是一个性格复杂,善恶混合的悲剧角色,他和银行小职员黄省三之流都是潘月亭的雇员,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社会底层人,都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都爱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恨人妖颠倒,人人相食的丑恶社会.但唯一不同的是黄认命,而李石清则不甘于屈从命运的安排,有强烈的向上爬的野心和发财欲望正是野心和发财的欲望使他失去了对同类的同情心,变成了良心泯灭,不择手段的无耻之徒 李太太:较为典型的中国三四十年代的妇女代表,温良、贤淑,非常听命于丈夫,不管错与对,缺乏反抗精神,受传统观念颇深,夫权思想严重,顾家守业,应当是许多男人们希望拥有的妻子类型,如今这一类的很少,甚至绝迹,妇女翻身做主,不会老实巴交地服帖老公,不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你唇枪舌战就算是一件幸事,李太太估计可以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品牌形象。 小顺子:管家、跑堂者,和气、老实,为了生计在一个破窑子里当差,算得上是个固定职业,就年纪而论也实属不容易,混的可以,富有同情心,个人能力的限制,无法为其他人做更多排忧解难的事情。 张乔治:风光十足的浪荡子,有钱、有地位、有学识,心思不会花在忧国忧民上,及时行乐是其根本之动力,炫耀、自傲是他的作风形态。

李逵人物分析

一、野蛮背后的可爱众所周知,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最为野蛮粗鲁的角色,由于他只知杀人,不问好坏的性格,只要在江湖上提起他的名字,神鬼也怕。但我却认为,他的野蛮背后有着无比大的可爱。和其他107将不同,李逵上梁山,成为梁林好汉,并不是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革命思想的彻底,而仅仅是为了两个字――“快活”。可以毫不牵强地说,李逵的行事,主要遵循的就是快乐原则,黑旋风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快活”! 他生割了黄文炳后称“吃我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后道“吃我杀得快活”,杀人不是为了复仇,不是出于战阵厮杀的需要,而竟仅仅是为了快活!此外,李逵回家接老母时遇到回家的哥哥李达,就劝李达“同上山去快活”。就连黑旋风那最被一些人称道的一番话,即李逵初上梁山时叫嚷的“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一番话,也远不是出于什么彻底革命的高尚动机,因为就在“夺了鸟位”句后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在那里快活,却不好?” 说来说去,所有的目的就在于此,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不是为了等贵贱均贫富,不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是为了喝更大碗儿的酒,吃更大块儿的肉,这才是李逵的心思所在,什么坚决的农民思想根本谈不上。总之,李逵行事几乎全凭“快活”二字,少理性,无算计,率性而为,因此他的举动有近于童趣的天真烂漫的一面,所以说他可爱也不无道理。二、忠诚背后的依恋也许你会认为李逵能至死不渝地追随宋江,不顾一切地替他卖命帮他打江山,是出于他对宋江那种格外的、特殊的忠心。但我觉得与其说是忠诚,还不如说是种依恋。因为对于李逵来说他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意义的精神之父。你一定记得当他仰慕已久的宋江出现在他面前的那一刻,他是何等的狂喜,兴奋。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鲁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世间能有几人能这般对待粗鲁蛮横,杀人不眨眼的李逵?!答案是仅此一个。宋江因题反诗入狱的那一次,李逵怕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服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须知粗鲁的黑李逵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是绝无仅有,这只怕要比他后来跳楼劫法场还难得多。后来,二人一个说“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一个道“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吧”。宋江带数人元夜上东京时,曾对李师师戏称李逵是“家生的孩儿小李”。所以李逵对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属对统帅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儿童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三、惹祸背后的成全纵观《水浒传》全集,你会觉得李逵是个“惹祸鬼”,因为自己鲁莽的个性,简单的头脑不知为大家闯了多少祸。这一点可以从宋江亲手结果李逵的行为不难看出。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但是再往深一点看,李逵的惹祸背后却隐藏着对宋江的成全。夏志清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就说,李逵的叫嚣造反要拥戴宋江做皇帝,“道出了宋江强压着的想当皇帝的心声”,而宋江对李逵的喝斥,则“似乎是在谴责自己内心那不可告人的部分”。夏志清的这一结论也许是受金圣叹的启发,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一直就认定宋江是满口忠孝心怀不轨的伪君子,而直肠直肚的李逵则常常将宋江那不可告人的心事叫喊出来,不正成全了宋江吗? 多翻一些中国古代小说,就会发现,这种“宋江+李逵”式的组合在中国古代类似题材的白话小说中是太多见了如刘备和张飞,岳飞和牛皋,杨六郎和孟良,秦琼和程咬金等等。宋江也好,刘备也好,

《雷雨》人物分析

雷雨中的喷薄火山 ——分析周蘩漪的人物形象 “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这是雷雨里对周蘩漪的出场描写。曹禺先生说:“《雷雨》对我是个诱惑。”而我更想说“蘩漪对我是个诱惑”。看着蘩漪,我分明像看到了雷雨中的一座火山,“热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那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烈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是她的人生哲学。——我欣赏蘩漪,我疼惜蘩漪。 “果敢阴鸷”只是表面,在这副令人疏离的面孔之下,是敏感而炽热的灵魂。 蘩漪是美丽的,“静静的长的睫毛”,大眼睛,细瘦,“似乎是一个水晶”。蘩漪也是“明慧”的,有着“对诗文的爱好”。作为一个漂亮而受过教育的“中国旧式女人”,能被“正统”的周朴园娶进家门,想必至少是称得上小家碧玉吧。我不禁想象,做姑娘的蘩漪在深闺里,“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或许轻吟《诗经》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时,也是含羞而热切地幻想过和未来丈夫琴瑟和鸣的婚姻生活的。 然而现实粉碎了她的美梦。她的丈夫是一个封建家长——专治、冷漠。十几年的婚姻生活,蘩漪始终没有得到周朴园平等的爱。看着周朴园拿着侍萍的旧照片,她轻蔑地说“哼,又是那个女人的照片!”而这一个“又”字,谁能说没有一丝醋意和心酸?纵使她不爱他,她到底是不希望他对其他女人心心念念的。而我想,初入周家的蘩漪还有着

少女的纯真,即使眼前的丈夫再不如人意,她多少还是试图过能感化他的,当她第一次发现周朴园保留着侍萍的照片和当年的摆设时,她不是没有愤怒和嫉妒的,一个年轻妻子,对此不会没有抗争。但年复一年,周朴园没有变也不会变,蘩漪知道“他是什么都不肯将就的”,“什么事都要依着他”,她麻木了,是周朴园十几年来的”凶横”,把蘩漪“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于是,她的大眼睛“灰暗”,“眼光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和怨望”,“她的嘴角向后略弯,显出一个受压制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 诚然,蘩漪变得“阴鸷”,“令人觉得有些可怕”。可是这怎么能怪她?她不过是个弱女子——对鲁贵、四凤来说,她是太太,而实际上,她也不过是周朴园的奴隶,在这个封建家庭里讨着生活。当看到第一幕里周朴园强制繁漪喝药时,周朴园的“被要求做冷峻”、蘩漪的“恳求”和最后被逼无奈的屈服,我们怎么能不同情、不愤慨、不震撼?他不是被周朴园当做妻子,而仅仅是“服从被的榜样”!蘩漪是多么的无助啊!曹禺先生说“《雷雨》里,宇宙正像是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在这样的环境里,蘩漪的脸上怎会不是布满阴云呢?可怜的蘩漪,我怜悯她。这样一个孤独无靠的她,纵使她做了多错多恶的事,我都恨不起来。 她不是没有反抗,“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他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而来的力量”,她诅咒这个“永远是不干净”的、“活活地闷死人”的家庭的“罪恶”。她“想起朴园严厉的脸”,却到底还是“厌恶”着让四凤把药倒掉;她能对

个人形象设计论文

摘要 “形象”是指可以惹起思惟或者情感运动的详细外形或者姿势,它所反应出的是某个国度、某个产品、或某个个己的整体印象。“自我抽象”是我们随时随天闭于本身的心思图像,是我们望待自人的方法,也是我们认识和感觉自身的方法。它指的是我们的内口,而没有必定是他人自外面对待我们的方式。我们的自我感觉是我们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一讲内部过滤器,通功它我们能够审阅和评价我们的生涯和表示。它决议着我们置信本人所做、所行和所感之事,触及到我们的念头、知觉和看待人取事的立场,影响着四周之物并蒙其影响。 莫铭维指出,原世纪在心理学研讨上最大的发明,就是有关自我形象的讨论。本来人在成长历程中,逐步在心理构成一幅自我的图像来订义自己,对自己的价值、智力、个性、品德、技巧、外貌等均做出了评价。当自我形象订形后,即不轻易转变。会依据那幅图像活出自己的人生,面临各种选择都以此图像为根据,确信只要这样子。可睹,良好的个人形象对个人成长及其人生收铺的开展具有首要的意义。大学生是时期的骄子,是修设国度的栋梁,他们代表着活气与青春,他们充斥了智慧与力气,他们的收铺是我们齐社会的一面旗号,他们的形象代表着我们的将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对该代大学生各方面的开展皆有极大的增进作用。 关键词:形象将来评价

正文 形象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通常形象设计的意义包含:个体意义和社会意义。 个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以审美为核心,综合个人的职业、性格、气质、年龄、体型、脸型、肤色、发质等,通过化妆整体造型、服饰搭配、形体姿态、礼仪规范等综合完美结合,进而呈现一个人在社会体系中所特定的身份、地位、形象等,也就是其在社会环境所担任的角色。形象也代表一个人的“名片”。 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形象设计是社会人类文明重要标志之一。对于个人而言,他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修养的和生活态度;对于公司来讲,它标志着一个企业的兴衰;对于国家来说,它会影响其企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速度。 形象是物的外在形态和像貌,设计就是计划和创作。形象设计的定义就是艺术加工物像的计划和创作行为。形象的设计涉及面广,与工艺美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密切相关。 形象设计起源很早,有了人类的文明,就产生了形象设计。远古人类劳动的工具制作就是一种形象设计,人类进入到信仰时代,“图腾”的产生是另一种形象设计。形象设计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形象设计随人类精神和物质需求而发展。形象设计在近代社会受到关注。人类进入商品社会,竞争除了导致商品的外在形象的变化外,也导致了对人的形象由内到外的塑造,于是形象设计有了更多的需求。 通常所说的形象设计主要是针对人或物的外表进行包装和塑造。形象设计分类主要包括了个人形象、群体形象(例如城市形象、国家形象)和以人为核心的外在景观。单以个人形象设计来说,设计师通过对个人进行包装和塑造后所呈现的整体效果为个人形象设计。这主要包适个人的发型、化妆、服饰及仪态的设计。个人形象设计随着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要求而不断攀高,需要设计师与时俱进。人的审美进程由最初对人的第一特性的崇拜发展到对人的第二特征的欣赏,随着人类精神生活的提高,又注重人的第三特性的追求——即对气质和品味的追求,这种追求尤其表现在现代人的审美观上。个人形象设计的本质是对个人形象的完善和提升,帮助个人提高自信,追求品味,找到自我,而不同于文学艺术形象的塑造,也不是模仿和复制。 个人的形象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主要表现在发型、化妆、服饰及仪态等方面,具有知识的多学科性和多技能的专业性;又因个人的形象又是千差万别的,受个人的生理性和社会性的差异以及环境的变化等条件所制约,这就决定了形象设计要求以生理性和社会性相结合,把握动态的多样性原则,合乎一般美学原则。生理性表现在人的自然本色,要扬长避短,做到形象要合体;社会性表现在人的社会活动范围,做好角色变换,形象要合适;动态性表现在环境的变化,形象要与之和谐。 个人形象设计主要借助形式美和情感美来实现。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是对自然美加以分析、协调、利用;它也是形态化了的反映,从本质上讲就是变化和统一的协调;同时是贯穿个人发型、服饰、化妆、造型众多艺术形式之中的法则。主要有色彩、造型、比例、均衡、视错、节律、强调等几方面的内容。情感美的基本原理是求真求善,合乎社会道德准则。其基本法则是强调仪态与道德的协调性,使个人振作起来,自信起来,积极行动起来,成为一个社会的鲜活的形象。

整体评说繁漪陈白露人物形象

整体评说繁漪陈白露人物形象 【篇一: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资料】 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中国 文学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文学社团之一。1921年1月成立于 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许地山、沈雁冰、郑振铎等。主要刊物有《文学旬刊》《小说月报》等,创作宗旨是“为人生”,主张文学反 映人生,指导人生,改良人生,也被称为“人生派小说”。体现的是 现实主义的文风。 2、创造社:1921年7月,由留学日本的郭沫若、郁达夫、田汉、 成仿吾、郑伯奇、张资平等在东京成立。先后出版的刊物有《创造 季刊》、《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创造社从文艺思想到创作 倾向都是以浪漫主义为其特点的。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3、“冰心体”小诗:在“五四“新诗坛上一度成为风靡一时的诗歌体裁。当时写小诗的诗人有冰心、宗白华、朱自清等。小诗集《繁星》 《春水》的出版,使冰心成为当时”小诗派“的代表人物。小诗短小 凝练,少则二三行,多则十几行,表现诗人刹那间的感受或独特的 发现,寄寓某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给人以启迪和愉悦。 4、中国新感觉派小说:是我国第一个自觉运用现代派方法的小说流派,又称为心理分析派或现代派。盛行于30年代的上海文坛。该流 派人数不多,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以《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杂志为中心。他们的创作以描写都市生活和 市民心态为主,运用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和现代心理学说,对现 代都市社会的各色人生进行审视观照。 5、红色鼓动诗:指的是1929年以后,殷夫在党的秘密刊物《巴士 底山》、《列宁青年》和“左联”的《萌芽》、《奔流》等刊物上发 表的大量政治抒情诗。这些诗歌直接歌颂无产阶级革命,抒发无产 阶级的战斗豪情,诅咒黑暗,鼓动革命,调子激昂高亢,旋律急促,体现了鲜明的政治鼓动性。 6、京派:是文学中心由北京南移上海后,和“左联”同时并存,继续 活跃在北方的一个以描写自我个性为主的作家群,创作以小说最为 驰名。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凌叔华、萧乾等。京派作家 有共同的文人学者作家的职业特点,始终持矜持的学者风范和艺术 虔诚的文人风度。文学思想上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修订稿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 析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 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一个阴鸷的女人。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为了爱情,“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的搏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将“最圆满,最有秋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但她不仅毁灭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一人物的悲剧形象。 关键词: 《雷雨》繁漪封建社会形象悲剧 正文: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该剧是一部多幕剧,它写于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繁漪是曹禺刻画的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微笑:“红晕的颜色快乐地散布在她的脸上”。①曹禺曾说过,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的。在曹禺看来,繁漪是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并“敢冲破一切的桎桔,做一次困兽的搏斗”②的女性。 一、繁漪是资产阶级的新女性 繁漪是个受过新思想影响的资产阶级女性,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斗

的绚丽光彩。首先,她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当时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对于人民的压榨和剥削日益深刻,人民群众没有人身自由,处于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同时,刚刚过去的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要求民主,争取人权,要求自由的新思想、新观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这种时代的特点,这种时代里要求个性自由的精神氛围,无疑给繁漪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供了抗争的精神动力。另外,她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的教育,这不仅使她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以后,受到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她们奋起,勇敢地走上了抗争之路,义无反顾地追寻自己被社会、被封建家庭剥夺了的幸福。这种抗争的勇气和行动使她们身上闪耀着理想的光辉,成为时代精神的体现。她们压抑——抗争——再压抑——再抗争(不惜以自毁方式抗争),正是“五四”以来时代新女性精神觉醒的典型性历程。③然而,新时代潮流过于迅疾、过于猛烈,使她们根本来不及从容地吸取新的精神营养,除去存留于灵魂深处的旧时代的种种烙印。于是,她们不得不以“半新”(相对现代新女性而言)的姿态,乃至以传统的、病态的思维方式、斗争方式去寻求个人幸福。但她身上折射出的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是周朴园这个死寂家庭的一场雷雨、一个闪电,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当她的灵魂终于勇敢地发出一声强烈呼喊:“我是人,一个要真正活着的女人!”那是时代的觉醒,是“五四”的声音。她一生为这追求,生命为这燃烧。 二、繁漪的反抗精神及反抗的不彻底性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 毕 业 实 习 报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人物形象设计 班级:人物形象设计01班 指导教师:赵建明 实习时间: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 1.1实习目的 (3) 1.2实习任务要求 (4)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 2.1实习单位简介 (4)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 三、实习内容(过程) (5)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 3.2适应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岗位工作。 (5) 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 四、实习心得体会 (6) 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 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 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 五、实习总结 (8) 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 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 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 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 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人物形象设计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

李逵人物性格分析及主要事迹-10

李逵性情急躁、耿直、纯朴、莽撞、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 李逵是一个孝顺的孩子,自己有了好日子过,要把老娘接来,可惜的是老娘被老虎吃了,但是他还是把老虎给杀了。可惜因为行事卤莽、头脑简单、没有心计,最后被宋江毒死。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作者着墨较多,性格较为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之一。对这位梁山革命队伍的要将,历来的评价较高,或认为他最具反抗意识,或认为他天真可爱,但笔者阅读《水浒》数遍,对这位好汉实在喜欢不起来,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这是笔者对他的整体印象. 首先是其流氓习气。他出身农民,但没有农民的厚道,一点都不天真,反而显出一副无赖相,赌博、抢劫,与一般的地痞无赖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把抢别人的东西也率率真的话,李逵不过是不加掩饰表现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 其实是其嗜血性。李逵作战不能说不勇敢,在冲锋陷阵时表现得十分勇猛,为梁山事业的发展壮大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也要看到,李逵的作战方式与他人不同,他经常是敌我不分,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过去,此举固然对敌人的杀伤力不小,但在毫无目标的板斧之下也增加了许多无辜的冤魂. 再次是其奴才意识。从表面上看,李逵在梁山好汉中最具反抗精神,这有他的屡次反对招安为证。但是我们要看其反抗背后潜在的动机,虽然说李逵做事经常缺乏思考,率性而为,但在这件事上他恰恰是有

着明确的目的、并不含糊。 自然,李逵的结局也是很有悲剧意味的,耐人寻味,如此一条勇猛刚烈的汉子没有轰轰烈烈地战死沙场,最后却落得一个最窝囊不过的死法,而且还是死于自己最崇拜、最信任的大哥宋江之手,这无疑具有一种反讽的效果,应该说作者的这一处理方式,是很有深度的。

谈谈《水浒传》中武松、李逵、鲁智深的人物形象

谈谈《水浒传》中武松、李逵、鲁智深的人 物形象 云南省昭阳区陈华 《水浒传》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典长篇小说。该小说以北宋宋江起义为背景,描写了梁山泊一百单八将的英雄形象。小说对每个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再现了梁山好汉英勇豪迈、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同众多英雄人物一样,武松、李逵、鲁智深的性格特点也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武松:这是一个身材魁梧、力大无比的英勇汉子。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是武松此人最为显著的特征。其兄武大郎,长相矮丑,人称“三寸丁谷树皮”,武大为人善良,以做炊饼为生。武松从小失去父母,被哥哥抚养成人。后来,武松因闯下官司离家出走,兄弟俩渐渐失去了联系。由于潘金莲得罪了张大户,被卖与武大为妻。潘氏长相貌美,但生性浮浪,其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毒死了武大。武松为替兄长报仇,杀死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犯下了官司,被刺配孟州,结识施恩,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就此与蒋门神、张团练结下冤仇,蒋、张二人买通张都监,张设下圈套,陷害武松,武松被再次刺配恩州。蒋、张仍不肯罢休,设计在押送途中陷害武松,武松识破诡计,杀死了押送差人,并逃回孟州城,愤杀了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等一伙歹人,然后逃至十字坡,被张青、孙二娘夫妇救起。因官府到处张贴捕

文,捉拿武松,无奈之下,孙二娘让武松穿上头陀衣服,扮作行者,投奔二龙山,与鲁智深、杨志聚义。从此以后,“行者武松”便闻名江湖。纵观武松的遭遇,可谓坎坷不平。即便如此,武松也是一身正气,杀了那些品行不轨、为非作歹之人,真可谓一身豪气冲云天。 李逵:此人可谓忠心耿耿,侠肝义胆,风风火火,说干就干。生活无检点,毫不拘半点小节,操着两把板斧,发起威来可谓天崩地裂。为此,李逵绰号“黑旋风”。李逵为人粗狂直爽,深得宋江看重。当然,李逵也是一个粗中有细、重情重义之人,当他看到宋太公被接上梁山享福的情景,自己便嚎啕大哭起来,宋江问其缘故,他便说家中尚有老母,自己也想接她上梁山享福。由此细节不难看出,李逵也是一个刚中有柔、讲究孝道之人。只可惜其老母亲在沂岭被老虎吃了,李逵最终没能尽到孝心。他只能杀了老虎,为母亲报仇。 在《水浒传》中,李逵一生都跟随宋江,鞍前马后,哥哥长哥哥短。直至宋江死后,李逵也葬在他墓旁,即使到了阴曹地府,李逵也要保护宋江哥哥安然无恙。此番情感,实属罕见。 鲁智深:此人原名鲁达,“智深”乃是他出家的法号,江湖上称其为“花和尚”。鲁达为人快言快语,路见不平,总爱拔刀相助。只因帮助金老儿父女俩跳出火坑,打死了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