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及具体措施

最新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及具体措施

最新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及具体措施
最新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及具体措施

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有效教育及措施

(一) 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等特殊群体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教务处、总务处、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组长:徐红梅

副组长:汪亮

成员:廖家小学全体教师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

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

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

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

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

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

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留守学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

环境中学习成长。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经济处罚。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要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

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加强同社区、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学校寄宿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的资助工作。

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4、建立研讨、交流、评估制度。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论坛,交流经验,评定效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015年9月

田墩镇廖家小学

对待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艺术性探究 ——如何对待后进生、特殊生 晋江二中熊玮 所谓后进生、特殊生就是差生。他们要么品行不正、学习极差;要么智力超群,但学习态度极差、行为习惯也差,如此总总,总是让老师头疼不已。面对所教的班级,总是会碰到一大部分后进生、特殊生。正因为后进生、特殊生在班级中所占比例较大,导致班级中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严重性的两极分化。因而,后进生、特殊生是需要加以特殊教育和帮助关爱的对象,是一个班级中不可忽视的群体,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学风班风的建设。 在此以我这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就后进生、特殊生的转化谈谈几点看法。 一、为后进生、特殊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机会,树立信心。 班级是一个学生群体,我们应该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作用。要师生协调起来,建立一种有利于后进生、特殊生转变的良好氛围,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班级的温暖。作为班主任还要善于在学生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如①劝说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学生。同时,引导后进的学生主动地向先进的学生学习。②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同学之间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培养同学们的爱心,不歧视后进生、特殊生,对后进生、贫困生,性格古怪者,单亲家庭及特殊生有宽容之心。③建立“学习兴趣”小组,采用“手拉手”,“一帮一”的手段。各个小组内既有优秀的学生,又有后进生、特殊生,我们可以引导后进生、特殊生和优秀的学生自愿结对,每位后进生都找到了一位“好老师”,好伙伴,好朋友,好帮手。当后进生、特殊生遇到学习的困难时,他们可以向这些“老师”求教。同时,优秀的学生也经常督促和帮助后进生、特殊生学习,这种“手来手”,“一对一”的帮助更有针对性。因而,班级中逐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风——你追、我赶、他帮、共比。在这样一种氛围环境中,就能形成群体的合力,更好的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 在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班主任应多给后进生、特殊生一些“机会”。尽管说机会是对每个人均等的,但事实上,差生几乎没有机会。如选班干部、入团、选小组长等各种机会他们很少入选。因此,班主任要多给差生“机会”。比如在文艺汇演,运动会,拔河比赛上。曾经我所教班上有位学生,是双差生,成绩、表现、及学习态度都有很大问题,但体育很出色,所以他最喜欢运动会,从同学们报名参赛开始,他就非常积极参与,并且还主动帮助班级同学练如何接接力棒。抓住这点我正好把体育委员职务“下放”,让他有机会展示他的特长,运动会上他果然不负众望,取得很好成绩。在为同学们服务的同时他改变了自己,这次运动会使他树立了信心,也促使进步,从而达到我们转化的目的。 二、理解尊重后进生、特殊生,善于鼓励,注意批评的方式。 后进生、特殊生因为在各个方面表现得较差,常常在班级中遭人白眼。他们在同伴中,找不到自尊,找不到自信,在老师面前更是觉得自愧。每当在课堂上,看到别人高声地回答问题时,他们也渴望能像优秀的学生一样,胸有成竹地回答问题,得到老师及同学们或多或少赞美的眼光。可是,他们不行。他们是孩子,也渴望掌声和鲜花。于是,他们更多地做出了各种举动,捣蛋,说怪话,欺负女生……,以

浅谈特殊儿童的教育学习资料

浅谈特殊儿童的教育 【摘要】特殊教育面对的这个特殊群体,要从生理、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分析原因,并实施相应的关爱教育:教师要能够善于走进学生的生活、勇于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操练、乐于和学生一起学习。 【关键词】亲情式关爱教育,心理操练,各种形式的活动,挫折教育 特殊儿童大多有被嫌弃的痛苦经历,这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因此,这些儿童普遍存在严重的人格问题,如胆怯、自卑、不善言谈、不善交际、封闭、攻击性行为等。我们学校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 1、亲情式的抚育方式; 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前提,是特殊教育的基础。对于生长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这些儿童来说,关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是他们理想的火花,是他们成才的阶梯。特殊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相对来说他们更缺失亲情的耐心呵护,致使他们大多数有人格障碍。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生活在虎山学校的孩子健康发展,我们学校实行定向“妈妈”服务,让孩子能感觉拥有自己的亲人,所以我们老师实行分组,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责任到人,开展帮教服务。每组的负责人对自己负责的对象总是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同时也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辅导孩子的学习,教育孩子的品行,细致入微地照顾孩子的生活

起居。在宁乡虎山学校,要求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像家长一样关心孩子的生活,24小时全方位的对孩子进行照顾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使这些儿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从而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总之,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关爱学生是学校教育的生命,也是挽救学生生命之花的重要手段。 2、让孩子在艺术中逐渐完善人格,有意识地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操练”。 就当今社会来看,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要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是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而特殊学校的这些孩子心理多多少少存在些问题。孤僻和自卑就是他们心理的典型特征。所以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操练来促进其健康。老师要勇于做学生行为和思想上的引导者,这些儿童,由于残疾或智障等原因,思想迷茫而消沉,找不到目标与方向,经常有人独自在校园的某个角落发呆,踌躇不前,这时教师要及时深入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捕捉学生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特长,及时进行鼓励。因而我们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善于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为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编排一系列的“心理操练”活动。比如,在学校运动会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行“生活自立能力比赛”等;生活适用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烙鸡蛋面饼、做蛋糕、烤冷面等;手工课、绘画课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孩子们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生活的快乐。这些活

赴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的心得体会

赴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外出参观学习的计划,通过短短的一天的参观和学习,我已经彻底的被这所学校吸引了。现具体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张家口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吸引了我。那里的教师不但是教学的能手,也可称为“技工”,比如:理发、按摩、美容、刺绣等等。通过自己的喜好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为学生以后的人生路指明了方向。 二、该校的管理制度吸引了我。张家口特殊教育中心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上午是文化课,下午是实践课。对听视障的学生进行按摩、理发等的培训。对智障儿童进行家政和面点的培训。这样让学生找到了自信,家长也见到了希望。 三、该校的文化建设吸引了我。当我走进校园给我三种感觉:静、阔、靓。校园非常的干净,操场也非常的宽阔,每处布局都十分合理非常的靓丽处处充满艺术的氛围。尤其是楼道和班级的布置上,通过标语、图画等散布着教师对学生浓浓的爱意和殷殷的期盼。 四、该校的教学模式吸引了我。通过三节课的听课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都非常的

扎实。教师注重个别化教育,其中郑老师的智障五年级数学课用生活的问题来学习数学,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充分做到数学生活化,并且通过身边事情教授学生日常的技能比如:公车让座、学会感恩、遵守交通规则等等。上午听完课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他们这的孩子的基础会这么好?唐氏的学生我们学校也很多为什么我们学校的学生简单的词语都说不出来而这里的居然长长的句子都能说出来?通过下午的参观让我慢慢的知道了除了智力程度的不同还有充分的利用了专业教室,对言语程度不好的学生进行言语训练实行个别化教育。对脑瘫的学生进行感通康复,还对智障儿童创立了情景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专业教室让学生在语言、行为、社交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五、该校的班队会形式吸引了我。通过下午的听课让我知道原来特教的孩子是这么的多才多艺。这次的班队会几乎是学生为主角老师只做总结。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 通过这次的参观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首先在智障教学上个别化教育和语训能力还有待加强,其次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第二专业的学习,最

谈谈特殊学生的教育

谈谈特殊学生的教育 摘要:新华网河南频道1月7日讯.中原网-郑州日报报道:春节临近,在外忙碌的打工者将陆续返回家乡,对不少打工者和他们的孩子来说,这是一年中唯一的一次相聚。随着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大批孩子留在原籍,被托付给亲戚或祖辈照料,成为“留守少年”。 “我上小学二年级时,父母外出打工,一年跟父母见一两面。后来,我染上网瘾,曾经把姥姥家的一块进口手表偷偷拿走,卖了80元钱用来上网。2006年的一天,我见邻居家开着门,家里没人,就溜进去拨打他们家电话充了20块钱的QQ币值,准备上网用。这时,他们家60多岁的李奶奶突然回来,我一急拿起一块砖头朝李奶奶头上砸去,见她倒在地上不动了,我就去学校上晚自习。正在上课,警察把我带走了。” 蒙蒙是个14岁的女孩,爸爸因车祸身亡,她却异常地平静:“他不在,我们照样能过。”因为父亲常年外出,蒙蒙对父亲几乎没有感情。蒙蒙学习很好,可她说,这样做只是为了“让他们(爷爷奶奶)一家都过不好”。因为爷爷奶奶重男轻女,不喜欢蒙蒙,她的内心充满冷漠。心理专家认为,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走向极端。 关键词:特殊学生日常生活日常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许许多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而孩子则留在当地接受教育,这就出现了“留守少年儿童”现象。这些留守少年儿童往往隔代抚养现象严重,不能及时受到父母的关爱,身心健康往往得不到正常发展,久而久之会容易形成任性、冷漠、内向、孤独、自卑的性格,他们的学习更是受到严重影响。农村,这种现象优为严重.在福建福清的郊区、农村更为突出,这里是侨乡又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出国家庭和流动人口特别多,这自然就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少年儿童”,这些少年儿童主要都分布在农村,这就对农村的各中小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通学生学校.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孩子极易受到家庭的影响。离开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到了家庭就可能“一笔勾销”。学校要排除外界干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别无他路,只有加强家校联系,积极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家校形成一股合力,共同致力于培养祖国下一代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事业。可见家校联系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可是,对于这些特殊人群来说,有时家校联系显得十分的苍白无力.我校坐落于福清市郊农村,是一所通学生学校.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有感触.特殊人群要有特殊的教育方式.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在日常生活方面,根据特殊儿童少年思想教育现状,应着重加强六个方面的教育: 1.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各学校要找准留守儿童少年行为习惯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大力抓好《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根据留守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实际,加强青春期教育特别是生理卫生教育,促使留守儿童少年对生理发育有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2.亲情感恩教育。各学校要特别注重留守儿童少年对父母亲情的培养,针对留守儿童少年特点开展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教育。积极引导孩子通过信件、电话、网络等方式向父母汇报在家在校情况,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交流,理解、感恩父母。要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机,通过开展亲子活动、“我为爸妈露一手”、“今天我当家”等活动拉近孩子与父母的情感,浓厚因时空距离而冲淡的两代亲情。鼓励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与留守儿童少年建立帮扶制度,提倡在学校组建由参与帮扶的老师、学生与留守儿童少年组成的“爱心家庭”,开展经常性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爱心家庭”活动,弥补亲情缺失对他们造成的影响。 3.生活自理自立教育。各学校要针对留守儿童少年的特殊需求,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组织相关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提高留守儿童少年生活常识、厨艺、电器知识等实用的生存技能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激励他们在实践中磨练意志,不断自强自立。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特殊学生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特殊学生 2001年《小学数学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随着课改的持续深入,人们却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同时进步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日常教学中,虽然每个老师都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可是在任何一个班级上都存在着优秀生、中等生、特殊生。因此对于一个新手教师而言,如何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往往成为一个落实“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基本理念的棘手问题。 当特殊的孩子就在我们周遭,到底我们要怎样面对他,我们又该给孩子何种待遇,哪些是特殊孩子所需要而老师又能给的呢?如何能使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培养,能与班级其他学生同步成长?这些经常是一个新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对待特殊学生,结合自身的一些经历,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何谓“特殊学生”?笔者在此认为,从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来看,在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着些许障碍的学生,即可算是特殊学生。根据对特殊学生成因的不同,笔者认为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由于自身原因,而造成学习与生活上存在着障碍的特殊学生。 一些“特殊学生”是由于反应较为迟钝,导致其对于一些知识的掌握存在着困难。由于生理发展迟于常人,导致这些特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较为缓慢,久而久之,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使他们逐渐跟不上班级的教学进度,成绩普遍都不是很好。在笔者班上,就有这样一名“特殊学生”张某。张某平素反应较为迟钝,一句话平常人只要听上一次就可能明白,可是对于她来说,要说上几遍甚至十几遍才能明白。平时,张某虽然看上去听课做题都非常认真,可是做出来的练习,仍然是错误连连,由此可见她对所学的知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就特别关注她。随着对张某的了解越来越深,笔者发现由于其自身的原因,张某对知识点的掌握存在着很大的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懂的知识点是越积越多,使其对目前的学习越来越困难;而且由于其成绩较差,导致张某的性格也较为内向,小脸上很少露出开心的笑容,上课基本都不举手。于是,笔者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其降低了教学要求,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讲起,使她掌握最基本的计算,并尽量保证计算的准确率;此外,还增加对张某的辅导时间,让张某一有不懂的问题就来进行询问,并且耐心地就她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让她不仅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掌握,也使其有被重视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张某的计算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一次单元考中,她的计算全部都没有错,而且还考了一个中等的分数,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张某。当我说完她的成绩后,我看到了张某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而且在日后的学习中也更加认真仔细了,举手提问也更加积极了。

浅谈班级特殊学生教育

浅谈班级特殊学生教育学生特殊群体就是“有特殊困难,需要他人帮助的学生”。大致包括八种:经济特别困难型,心理特别困难,心理特别脆弱,学习特别落后,反应特别迟钝,经历特别坎坷,家庭特别糟糕,智力落后型。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情况分析,本班特殊学生群体主要集中在学习落后型(雷国伟)和反应迟钝型(吴志泽)现在我一一介绍分析各类型学生的具体情况: 类型一:学习落后型 雷国伟妈妈跑了,爸爸经常在外务工,就将他寄托在邻居家里,父亲很少过问。在这样的放任自由的环境下成长该生上课十分不认真,作业不完成,字迹潦草,学习态度不端正,懒散,对任何事情感觉都无所谓。基于这样的背景,在英语学科学习上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1、从基本开始,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临摹26个字母2遍,逐步改正他的书写态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能慢慢的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2、从生活入手,尽量关心他,定时找他聊天,多鼓励他,每个星期给他设定一个目标,达到的就有奖励。 3、从家长入手,如果该生一周在学校的表现好,我就会大电话给家长,让其在家中对孩子进行表扬,有时候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 类型二:反应迟钝型 吴志泽一个动作缓慢,反应迟钝而且还特别容易走神,该生还有恋母情节,自从母亲出国后经常习惯性的哭泣。父亲对孩子宠溺有余,导致孩子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很差,依赖性特别强,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极度缺

少自信,由于成为作业欠交专业户后,同学间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同学经常会嘲笑他,有时候不大愿意和他一起玩。 措施: 1、威逼利诱,在用积极语言鼓励他的同时严厉的指出他的不足,在其哭的时候想象着母亲对孩子说话的感觉安慰他。 2、安排专门的小老师,由于他的动作极慢,接受跟不上课堂节拍,我安排了成绩较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他的专属小老师,取得进步两人都有奖励。 降低要求,每天布置符合他能力水平的作业,比如每天只记4个字母,1个四会单词,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 培养的目标: 1、会管理自己生活; 2、与其他同学正常交往; 3、养成自觉学习习惯; 4、积极参与学校班级各项活动; 5、讲诚信、会感恩; 6、培养自我约束能力; 7、珍惜时间,建立目标与理想。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英语这一学科来说这几位学生都有少许的进步,但是问题的存在是由来已久的,这部分学生他们在行为上还是缺乏自律和纪律性,作业依旧不交,行为上依旧很散漫……这些都需要不断的坚持和努力。

浅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浅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浅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学生,有时由于教育不得法,常常使他们失去自信和尊严,对班集体的进步构成阻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特殊学生,并积极进行教育转化,是我们高中教育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一名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我们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才能在教育管理中收到成效。下面就我在日常工作中对特殊学生的教育转化,谈谈自己五个方面不成熟的做法: 一、查找原因,了解情况,构建家校沟通平台。 要教出一个各方面健全的学生,就要善于处理高中阶段特殊学生的转化,只有了解原因,才能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我平时采取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分析法、电话访问调查法、侧面了解法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加之综合分析和研究,再做出正确的判断。主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做到主动和他们亲近、和他们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比如在高二才接到班主任时,通过和以前的班主任沟通了解到,在高一被处分过现分到我们班的学生就有12人,其中有与门卫发生矛盾打架的、有校外打架被处分、还有经常旷课的、甚至离家出走的等等,用句形象点的话说“群英荟萃”。为了推进班级管理,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要求自己在第一个月每天每个时段连续跟踪了解学生,用行动感染学生,并经常找他们谈话,帮助他认清其危害,鼓励上进,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动员大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接受教育,感受团队的快乐。还要求自己与每一个家长通一次电话,与家长交换看法,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让家长在孩子身上看到希望,真正构建“家校一体”,共同鼓励学生认真学习。 二、尊重学生,给特殊学生倾注更多的关注。 特殊学生总是不讨人喜欢的,家长要斥责或是体罚他们,老师常常批评他们,还要受到同学的冷嘲热讽。比如我班夏彬同学,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从小看着父母之间拳脚相加长大的孩子,在初三时他不忍心父亲对母亲的家暴,要求母亲向父亲提出离婚,他跟随父亲生活;其父为了生技,把他寄养在亲戚家外出务工,每逢佳节团圆之际,他却是寄人篱下。在这种环境中,他形成了有事放心里,遇事用暴力。因此,他们与周围人的感情是对立的,对老师的教育存戒备心理。消除这种心理的途径,只有对他倾注更多的关注,把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用真情和爱护去教育感化他,与他真心交流,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在现实中接受和尊重他。只有构建起彼此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才能化解他内心的怨恨,才有可能让他试着用和谐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策略

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策略 一、教育训练干预 1.教育评估。依据《特殊学生系统康复训练课程》中的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六大领域的内容对特殊学生现有水平进行评量,找出特殊学生发展的长期目标和最近发展区。 2.拟订个别训练计划。个别教育计划的执行能促进教师有效地、有组织地进行训练活动,同时让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又监督学校工作,有利于真正地体现差异教育。 3.实施训练。此步骤主要是落实个别训练计划中的长、 短期目标,使特殊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达到最高的目标。教师需制定训练时间表、安排个训时间、设计教学活动、做好训练记录。 4.评价。评价共分四部分,包括特殊学生训练后的反应,家长对训练计划的评价,对训练工作的评价,总体意见和建议。 二、融入集体生活特殊学生入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缺乏大量的经验准备,很难适应学校生活。如何帮助孩子自理、自立,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呢? 1.了解学生现状,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依据《新生入学 社会适应能力检测表》,对每个孩子的语言能力、生活自理、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情感和学习意识等领域进行筛查测试,并分析记录。请家长填写《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了解孩子的年龄、

兴趣爱好、致病原因和家庭生活环境等信息,与《新生入学社会适应能力检测表》一并填入,建档备案,便于纵向观察,更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 2.更正家长观念,进入学生角色。多数特殊学生由于智力水平低下,学龄前,家长们有的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求医或做各种各样的康复,希望孩子能变得“聪明”一点,忽略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有的则是觉得亏欠孩子太多,有一种偿还的心理,对孩子比较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更正家长观念,请家长正视孩子已经是一名小学生的事实,明白孩子只有先学会自理,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更有信心地适应集体生活。 三、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 1.加强对特殊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教师做到从细微处着眼。特殊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敢大声说话,不愿动脑筋,害怕教师提问等等。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疏导和排除他们的这种心理障碍。 2.对特殊学生作业中的心理疏导。针对特殊学生的自身情况,从深度上要与普通学生区分开,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和不同的作业量,使这些学生能吃得了,使他们在心理上能承受。在评判作业时,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不能对学生期望过高,尽可能多地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四、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特殊学生的智力水平明显低于正

浅谈如何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班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集体,班集体中每个人的言行都影响和牵动着这个集体的整体风气。尤其是一些因社会、家庭或自身原因造成的个性比较突出、表现比较极端的特殊学生:如留守孩子、单亲儿童、有残障学生、学困生等等此类学生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在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必须努力做好这些特殊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这是一门艺术,需要认真,更需要智慧。为此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认真对待,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坏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时半刻所致。因此我在平时十分留心观察、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从小处着眼,注重看到、听到、做到的小事,以小窥大。及时发现问题、查出问题、解决问题,坚持树正气、压邪气,把不良风气消灭在萌芽阶段。正像人们所说的“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班主任要做一个德育的有心人,时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处处留意引导学生进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心理学家指出:“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它是难免的。我们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点,又要让学生明白:只要你努力改正缺点,老师会“宽容你的错误,给你一个认识错误的时间,但决不姑息。” 如我班本来成绩较好的小邓同学,在一次单元考试中却只得了60多分,上课也老是打瞌睡、无精打采,批评教育后有改正但很快又故态重萌。我通过打电话、走访、询问同学等渠道弄清了真相:不

听从祖母的管教,夜夜看电视到11点多、有时甚至会去上网到很晚才回家,睡眠严重不足。我赶紧找其谈心,从父母的早出晚归到老祖母的含辛茹苦,从身体成长的需要到心理健康的需求,从上网的利弊到理想的实现,在情感上感动他,在道理上说服他,让他主动认识到自身错误,并保证今后努力学习。果然,在中段考试中小邓考出了三科总分269分的好成绩。小邓笑了,老祖母也欣慰地笑了。 二、更多地关注单亲学生、留守孩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机会越来越多,过去那种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已经打破,经常性缺位的家庭结构已经形成,家庭教育的缺失正在扩大,单亲和留守孩子正在增多。他们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都令人担忧。有调查资料显示:在学留守儿童中40%成绩较差,30%成绩中等偏下,仅仅有10%成绩比较优秀。他们在遵规守纪、人际交往等方面与父母在家的孩子也存在明显差别。 如我班的小章同学,从小就跟着大伯一家生活。父母难得回来,他特别渴望父母回家。春节时终于盼到了父母,他们却又在闹离婚,这事对小章打击很大。他开始变得恍惚、敏感、自卑、多疑甚至自虐,在校表现与上学期判若两人,成绩直线下降。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多管齐下。一方面加强与他父母沟通、反映情况,建议他们定期与孩子联系,别让他有被遗弃感;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多提问他,及时肯定他的良好表现,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给他信心;课后安排同学多与他玩,与同学相融合,让他感受集体的温暖。

小学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小学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开始的半个月,我每天与她交谈十分钟,基本都是夸她的进步和表达我对她的喜爱。同时在班里抓住一切机会表扬她。还与她的家长说好,对她只表扬不批评,即使有错也以提出希望为主。半月后,我要求她每天起床对自己大喊三声:我是最棒的。声音越大越好。 在班级中,我选出了两名性格活泼、热心的女生,平时与她多在一起玩,还给她换了一名性格温和、爱帮助人的同位,鼓励她多与同学交流。 一学期以后,高新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声音大了、笑容有了、跟人讲话敢于抬起头来了,测验成绩已经到50分左右了。 五三班的一位小女孩,父母离异,爸爸给她找了一位新妈妈,新妈妈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常时还买新衣服。每周一上学,孩子很精神,校服干干净净的。看上去新妈妈还是很关心她的。 但是,孩子在班里很少交朋友,上课时常愣神,目光呆滞,写作业时写着写着手捏着笔不停的转起来,和她谈话时总是面无表情。作业很少按时完成。一次我说要请家长谈一谈。她哭了、并且哭出了声,我问是怎么回事?她说老师不要请我爸爸来,我爸爸知道了会把我放在下水道里去的。我追问孩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请了家长:我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家长谈了,询问了关于把孩子放下水道的事情。爸爸说“我的孩子经常吵着、闹着见她的妈妈,给她妈妈打电话,(这个孩子六岁前是她的妈妈带的,她对母亲的影响很深)我们没同意,怕影响孩子和新妈妈的关系,同时我告诉她:到学校要好好学习,若老师请家长我们就把你放到路边的下水道里去,是我们在吓下唬她.”此次交谈了解了一些情况,但不是全部。 还有一次,我去上课,这个孩子抹着眼泪,为不影响其他孩子上课,我没去询问,这节课的20分钟过去了,她还在哭,我把她叫到教室外面问是怎么回事,她说:”老师我想妈妈,明天就是我的生日了,爸爸说妈妈在国外”当时我心里也很难受,心想孩子想妈妈是

浅谈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

164 神州教育 浅谈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 欧阳晗 江西省信丰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行为是什么?大量调查研究 表明,在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约10%的学生没有良好的日常习惯和能力。有些学生在学生和生活的过程中不积极、不努力。他们经常逃避工作。他们只要工作就想得到报酬。有些学生经常打架,不认识自己的错误。他们被认为是勇敢的。本文主要针对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特殊学生;特殊教育 1特殊教育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特征 1.1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普遍性 在特殊教育背景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为习惯的普遍性;第二,教学的普遍性;第三,特殊教育本身的普遍性。因此,特殊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思考普遍性的表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2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特殊性 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除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外,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学生心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许多学生由于生理缺陷而缺乏自信。他们在生活中更消极,不愿与他人交流。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常常缺乏安全感。他们的性格更内向。当学生参加社会工作时,这种特点将更加明显和突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及时沟通和纠正。其次,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教学应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心理分析能力,分析学生的心理,及时进行心理咨询。 2关注特殊孩子的心理,用爱温暖心灵 2.1主动接近,打开心房 学生都喜欢老师能够接近他们,与他们说说笑笑,就像朋友那样,其实这也是老师对学生爱的方式。尤其是特教学校的孩子,他们往往缺少爱,如同学之间的友爱,长辈们的疼爱。特别是他们在受尽委屈时,是多么希望老师能给他们受伤害的心灵给予爱抚。而教师正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路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作为特教学校的孩子,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们的“与众不同”让他们自卑、自闭,不敢大声说话,总是一个人呆着,甚至发生行为偏差。教师应当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心理上的安慰,情感上的慰藉,个性发展上的帮助,让他们敢于与他人进行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找回自信,让他们重新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2.2利用诱因,巧建自信 智力障碍导致孩子学习能力较差,特别是理解能力方面。因此对学习更加缺乏兴趣,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就要做到:只要学生有优点、有进步就应该进行表扬,让其因为受到赞扬而增强自信。由此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融洽师生关系,逐渐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教师还要尽可能地为他们打造一个坚实的自信平台,稳稳地托着他们去摘取属于自己的成功果。作为老师应该知道表扬是老师对学生隐性的爱,这种温情的爱,让孩子有了进取心,也拥有了自信!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大人有时候都是如此,正常孩子也是如此,更何况是特殊孩子就更加需要表扬。在特教学校的教学课堂中,关爱特殊学生,并利用诱因,巧建自信平台,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得到发展,感受成功。 3体现特殊孩子的价值,用心发掘特色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别人眼中不是“浪费”,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也不是“负担”。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亮点。日本心理学家永多·胡辉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力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把握,鼓励他们振作起来。例如,如果他们中的一些人擅长绘画,他们应该被激励去画画,并教他们如何画画。他们画得越好,就越有趣。如果有些人写得好,他们应该在写作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并且手拉手地教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写得好。有些人喜欢唱歌,主要是唱歌训练。让每一个特殊的孩子在更突出的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形成特点和自我完善。 4搭建家校联系的桥梁,用情呼唤 折翼天使的童真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一样倒塌下来。特殊孩子的家长往往因为孩子自身的特殊性而对孩子有所放纵,或是因为对孩子过分失望而采取放任不管,而家庭教育的缺失,会使孩子的问题更加严重。因此,作为班主任就要与特殊孩子的家长定期保持联络,随时交流情况。同时要给家长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希望在家校形成相同宽松温情的氛围中,让他们过得快乐,使折翼天使压抑在心底的童真重新被呼唤出来,享受童年的欢乐时光。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热爱孩子的高尚品质在于像一个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当的肥料﹑水分﹑阳光,并需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要知道,爱生了才能架起师生之间的交流桥梁,老师对孩子给予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尽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存在着某些心理上的障碍和诸多智力上的问题,但只要教师对他们充满爱心,从多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他们就能得到发展,也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社会和家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认识到,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特殊学校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意识到特殊学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应对,使特殊学校学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真正发展成为综合性的。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罗笑.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 (12) [2]坚持改革创新,开创“办好特殊教育”新局面[J].唐淑芬.现代特殊教育.2019 (01) [3]云南特殊教育发展成绩、挑战与对策[J].郭苏晋.现代特殊教育.2018 (21) [4]谈小学特殊教育的问题及策略[J].雷光祥.学周刊.2019 (03)

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策略-教育文档

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策略 、教育训练干预 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六大领域的内容对 特殊学生现有水平进行评量, 找出特殊学生发展的长期目标和最 近发展区。 2. 拟订个别训练计划。 个别教育计划的执行能促进教师有效 地、有组织地进行训练活动,同时让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又监 督学校工作,有利于真正地体现差异教育。 3. 实施训练。 此步骤主要是落实个别训练计划中的长、 短期 目标,使特殊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达到最高的目标。教师 需制定训练时间表、安排个训时间、设计教学活动、做好训练记 录。 4.评价。评价共分四部分,包括特殊学生训练后的反应,家 长对训练计划的评价,对训练工作的评价,总体意见和建议。 二、融入集体生活 特殊学生入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 缺乏大量的经验准 备,很难适应学校生活。如何帮助孩子自理、自立,尽快适应集 体生活呢? 1. 了解学生现状,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依据《新生入学 社会适应能力检测表》,对每个孩子的语言能力、生活自理、粗 1. 教育评估。依据《特殊学生系统康复训练课程》 中的运动、

大动作、精细动作、情感和学习意识等领域进行筛查测试,并分 析记录。请家长填写《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了解孩子的年龄、 兴趣爱好、致病原因和家庭生活环境等信息,与《新生入学社会 适应能力检测表》一并填入,建档备案,便于纵向观察,更便于 教师全面了解学生。 2. 更正家长观念, 进入学生角色。 多数特殊学生由于智力水 平低下, 学龄前, 家长们有的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求医或做 各种各样的康复, 希望孩子能变得“聪明”一点, 忽略了孩子的 自理能力;有的则是觉得亏欠孩子太多,有一种偿还的心理,对 孩子比较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更正家长观念,请 家长正视孩子已经是一名小学生的事实, 明白孩子只有先学会自 理,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更有信心地适应集体生活。 三、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 1. 加强对特殊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教师做到从细微处着 眼。特殊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敢大声说话,不愿动 脑筋,害怕教师提问等等。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疏导 和排除他们的这种心理障碍。 2. 对特殊学生作业中的心理疏导。针对特殊学生的自身情 作业量,使这些学生能吃得了,使他们在心理上能承受。在评判 作业时,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不能对学生期望过高,尽 可能多地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四、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特殊学生的智力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学生, 他们在认知、 注意、 情感、意志、个性形成等方面也与正常特殊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 然而他们也需要不断获得各种需要的满足和成功的激 励。 况,从深度上要与普通学生区分开, 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和不同的 建立激

特殊学生教育

特殊学生教育 开学伊始,我就发现我们班级的一个男生,自控能力比较差,上课多动、喜欢发出各种声音,甚至在其他课上课时公然做到了课桌上,下课后又喜欢和其他同学吵闹,拿别人的东西玩。正因为这样,我在排座位的时候,把班级中乖巧的女生安排在了他的旁边。 然而,一周后,女生的妈妈就和我私聊,她说:“陈老师,我家孩子今天回来有点小情绪,跟我说她同桌小男孩今天推她和捏她,请陈老师近期重点关注一下她这个情况,不要让她刚上学就不舒服。”收到消息后我就先简单回复,就说明天先去班级了解情况,再来处理。 第二天,一早我就找这两位同学了解情况,发现事情确实存在。然后开始着手处理。 1.先让男生对女生道歉。 2.私下里对女生说:“陈老师觉得你是一个特别乖巧、善良、而且上课认真听讲的女生所以把你安排在了潘乐旨旁边。潘乐旨是不是会碰碰你?那是因为他喜欢你,他想和你做朋友一起玩。你想,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小朋友,你会去碰他吗?你都不想看到他对不对?”这个时候我发现小女孩不在是板着脸了,她有点害羞的笑了。然后我继续说:“而且陈老师之所以把你安排在这他旁边,还有一个真重要的原因,是想让你做我的小帮手,做你同桌的小老师!比如两分钟预备铃他没有做好准备工作,那你可以提醒他放好书本、铅笔。那你愿意做小老师吗?”小女孩点点头,说我愿意的。然后我又对男生说:“她以后就是陈老师的小助手,她会在有问题的时候提醒你,那你要听取她的提醒可以吗?”男生也点点头,说我愿意的。最后我对女孩说:“下次发生问题,你自己第一时间来找陈老师,陈老师和你一起解决好不好?” 3.由于是家长来和我说,所以我也要适当安抚一下家长。我是这样说的:“XXX家长你家孩子经过一周的观察,她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但是呢就是比较内向。像这次她遇到了问题,也没有来找我,而是回去让爸爸妈妈来和我说,那还是比较怕的,胆子比较小。现在在学校,有老师和家长,那以后呢,踏入社会势必要吃亏的呀。不妨我们教她几个方法,指导她你可以怎么解决。好比这次的事情,你可以教她三个方法。第一当同桌碰她的时候,她可以直接表达,你弄痛我了,我比喜欢你碰我。如果还不奏效,用第二个办法,询问同桌,还记得陈老师说过

特殊学生教育记录

特殊学生教育记录

具体步骤: 二、班主任辅导: (一)、与任课老师联系,依靠集体的力量。 (二)、班主任辅导: 1.对全班同学进行辅导,依靠集体的力量,让他体会集体的温暖,人间的关爱。 2. 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为了消除他的自卑心理,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课间让他帮老师拿作业,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并告诉他可以帮助同学们擦黑板等,在有意无意中,都能感受到他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他变得有点活泼和自信,逐渐融入到同学们去。 3.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我的责任我担当评比,他因擦黑板认真被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同学们给他的机会,我就发动他的周围的同学为他祝贺,让他体验到被认可的幸福。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他变了好多。 4. 沟通交流,转变观念。 他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的面容。因此,我把他的家长请来,详细地分析小强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他们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为自卑的他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我多次电话与他的母亲交流,劝她乐观些、开朗些,多与儿子交流,多给儿子关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儿子,让他感受到应有的温暖和快乐。 5.让他进行自我进步评价,促进自信。 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让他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周评一次,让他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他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他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他以正确的评价,把他突出的进步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逐渐克服了自卑,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让冷漠的心灵重焕生机 【背景】 作为一个老师,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的差异。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许多差异性。因此,班级里不可避免存在了一定量的特殊学生。什么是特殊学生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其实在品德、学习态度、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就是特殊学生。而在特殊学生的诸多“问题”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如自闭,自恋,忧郁,退缩,躁动,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多疑,无法与他人沟通等等。心理型特殊学生给人的感觉是“怪”。他们的行为违反常态,不符合一般学生的逻辑,令人费解。教育心理特殊学生的时候,教师的角色类似心理医生,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找到他的“情结”,才能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促进其健康的发展。 【个案分析】 刚刚接这个班的时候,有一个小孩子小进入了我的视线,别的小朋友来到新的学校都充满新奇,而他却很冷漠,独自坐在教室的后面不说话,不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别的小朋友不小心碰他一下,他就对小朋友大吵大叫。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接触,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思想真的不简单。就哪换座位来说吧,小金个子不高,刚刚进入班级时,安排坐在最后一排,课在后面他根本不学习,就是一个劲的用剪刀剪纸片玩,每天他的座位里都堆满了碎纸,根本无法专心学习。于是我想还是把他调到前面吧,至少能多关注他。可是,和他一商量,他死活不肯,或许他知道到前面就没有那么自在了吧。没办法我准备把他“强制”给调到前面,可是还没等我动手,他就把桌子掀了,用一种怨恨的眼神看着你,说真的,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个小孩子会有这种眼神。或许那时想的太简单,感觉调座是为了他好,我还是不顾他的情绪给他调了座位,结果他把所有的作业用剪刀剪成碎片。最后我费了好大劲才安抚好他,他才勉强坐在了前面。 事后,我联系了他的家长,他的爸爸听了的叙说,反映很冷淡,只是说孩子从小就很倔强,不服管,家里拿他已经没什么办法了。听了孩子父亲的话,我知道孩子的家长已经放弃了。象这样的情景后来又出现过几次,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教育他,真的怕哪天又触动了他哪根敏感的神经,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特殊学生教育心得体会

特殊学生教育心得体会 江海涛 每个班级都有几个“特殊”的学生。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所谓“特殊”的学生有三类:一是行为习惯较差的,二是品学兼劣的,三是身心残障的。这三类学生,同样也出现在我所教的这个班级里,在接任班主任的这个一学期里,我一直在尝试着如何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引导他们,从而使他们在各方面不断进步,逐步摘掉其“特殊”帽子。 一、调整心理,去“爱”这些“特殊”学生。 上述三类学生急需师长的关心和指导。教育学家裴斯塔洛齐早在上个世纪就提出“教育爱”的观点,所谓“教育爱”应包括两种特色:一是教育爱的对象,是指那些教育条件较差的学生(即我们所说的“特殊”学生);二是经由教育爱的滋润而提升学生的价值。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教师担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用“爱”去感染“特殊”学生,不歧视甚至放弃他们,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而陶冶其性灵,变化其气质,使其逐步转变成为有用之材。 二、与家长配合,寻找学生“特殊”的根源,从而对症下药。 上述三类学生之所以特殊,都有各自的原由,做教师的,应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家长配合,寻找其“特殊”的根源,对症下药,逐渐根治“顽症”。作为班主任的我更有义务去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常常就他们所犯的一些错误找他谈心,让他们先说说自己错在哪儿,为什么会犯,再适当的引导他们总结出再遇到此类问题应怎样做,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行为观。 三、培养“特殊”学生“我能行”的心理素质。 事物的发展变化需要外因和内因的相互配合,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外因对事物的

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特殊”学生的转变不但需要教师关心和正确的引导,其本身的心态才是其转变的关键。我班的李浩、邓凯峰同学,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老师请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声音轻得根本听不见,找他们谈心,他们就低着头,不敢看你,表现出拒绝与你交流的行为特征。他们的内心,始终是封闭、自卑的。对他们的教育,我先从和他们交朋友做起,平时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不刻意的大声斥责,消除其局促感,轻轻抬起他们的头,请他们正视我,从而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过了一段时间,他们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了、作业也能自觉上交了。 总之,“特殊”学生需要教师用加倍的爱、加倍的心思去关心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去教导他们,调动一切力量帮助他们逐渐进步,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材。 2014年12月20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