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内容的分析和总结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有可能在弯矩W 和剪力V 共同作用的区段内,发生沿着与梁轴线成斜交的斜裂缝截面的受剪破坏或受弯破坏。因此,受弯构件除了要保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以外,还应保证斜截面的受剪和受弯承载力。在工程设计中,斜截面受剪承载一般是由计算和构造来满足,斜截面受弯承载力则主要通过对纵向钢筋的弯起、锚固、截断以及箍筋的间距等构造要求来满足的。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斜裂缝的出现及其类别。

2.明确剪跨比的概念。

3.观解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三种主要形态。

4.了解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剪破坏的机理。

5.了解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6.熟练掌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适用条件的验算。

7.掌握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图的绘削方法,熟悉纵向钢筋的弯起、锚固、截断及箍筋 间距的主要构造要求,并能在设计中加以应用。

§5-1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一般概念

一、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及腹筋布置 1.梁受力特点

CD 段:纯弯段正截面受弯破坏,配纵向钢筋

受剪破坏:配腹筋(箍筋和弯筋) AC 段:弯剪段斜截面 受弯破坏:构造处理

图5-1 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前的应力状态

2.腹筋的布置

· 将梁中箍筋斜放与斜裂缝正交时受力状态最佳。但施工难实现;难以适应由于异号弯矩、剪力导致斜裂缝的改变方向。

· 在支座附近弯矩较小之处可采用弯起部分纵筋以抵抗部分剪力。

3.关于腹筋布置的规定

⑴梁高h<150mm 的梁可以不设置箍筋。

⑵h=150~300mm 时,可仅在梁端各1/4跨度范围内配置箍筋。

当构件中部1/2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时,应沿全长布置箍筋。 ⑶h>300mm 时,全跨布置箍筋。 二、钢筋混凝土梁开裂前的应力状态

1.应力计算方法:接近弹性工作状态,可根据材力公式计算梁中应力。

钢筋按应变相等、合力大小及作用点不变的原则换算成等效混凝土面积αE A s ,把钢筋混凝土的截面变成混凝土单一材料的换算截面,其几何特征值A 0、I 0、S 0、y 0。截面上任一点的应力为:

00I y M ?=

σ, 0

I b S V ??=τ 2.梁开裂前截面任意一点应力状态

主拉应力:22

4

2

τσ

σσ

++

=

tp

主压应力:22

4

2

τσ

σσ

+-

=

cp

主应力作用方向与梁轴夹角:p

tg στ

α22-

=

三、斜裂缝的出现情况与开展

1.一般情况——弯剪斜裂缝(图5-2b )

· 首先在梁底产生垂直裂缝。随荷载增大,斜裂缝在垂直裂缝上发展起来,并向集中荷载作用点延伸。

2.梁腹很薄时——腹剪斜裂缝(图5-2a )

· 首先在中和轴附近产生斜裂缝。随荷载增大,斜裂缝分别向支座及集中荷载作用点延伸。 3.次生裂缝——粘结开裂裂缝或撕裂裂缝(图5-2c ) · 在近支座处,在纵筋与斜裂缝相交处因纵筋与混凝土发生粘结破坏而产生粘结开裂裂缝。 · 在剪跨比较大的梁中,临近破坏时,沿纵筋位置出现水平的撕裂裂缝。

图5-2 斜裂缝分布

四、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的受力状态(图5-3)

·开裂初期呈梳状结构。齿上受力情况:①纵筋拉力;②纵筋销栓力;③骨料咬合力。

图5-3 无腹筋简支梁开裂后的受力机制

·加载后期,由于混凝土与纵筋产生粘结破坏,混凝土剥落而成为拱结构。

五、有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的受力机制(图5-4)

1.腹筋的作用

·将齿块II、III向上吊,使其斜向压力传递至拱体I处,增加整体梁的抗剪能力。

·腹筋的悬吊作用避免纵筋周围混凝土撕裂,使纵筋的销栓作用得以发挥。

·腹筋可有效抑制斜裂缝的开展,提高裂缝处混凝土的骨料咬合力。

2.受力机制——拱形桁架模型。

·基本拱体I是桁架的上弦压杆,裂缝间混凝土齿块为桁架的受压腹杆,纵向钢筋是下弦

拉杆,箍筋或弯筋是桁架的受拉腹杆。

图5-4 拱形桁架模型

§5-2 斜截面破坏形态及影响因素

一、剪跨比概念 · 广义剪跨比0

Vh M

=

λ,反映了计算截面所承受的弯矩M 与剪力V 的相对大小。实质上反映了正应力与剪应力的比值。 · 集中荷载作用下,简支梁剪跨比00h a Vh M ==

λ。0

h a

=λ称计算剪跨比。 · 对于连续梁来说,计算剪跨比和广义剪跨比是不同的,二者的关系为:

二、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根据斜裂缝的位置及发展情况来划分)(图5-5)

1.斜压破坏

· 发生原因:剪跨比λ<1,或腹筋配置过多,或梁腹较薄。

· 斜压破坏时腹筋尚未屈服,破坏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压应力超过抗压强度而引起的。因此,其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表明,其抗剪承载力最高。 · 斜压破坏很突然,属脆性破坏。 2.剪压破坏

· 产生原因:腹筋配置适当,或剪跨比λ=1~3。

·剪压破坏的抗剪承载力取决于腹筋的数量及剪压区混凝土的复合强度。实验表明,其抗剪承载力介于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之间。

·剪压破坏前,梁体跨中挠度不大,仍属脆性破坏。

3.斜拉破坏

·产生原因:无腹筋或腹筋较少,且剪跨比λ >3

·斜拉破坏的整个破坏过程急速而突然,具有脆性破坏的特征。其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实验表明,其抗剪承载力最小。

注意:

·除产生上述三种破坏形态外,还可能产生局部挤压破坏、纵筋锚固破坏等其他破坏形态,一般可通过构造要求加以预防。

·由于斜压破坏时箍筋强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斜拉破坏又十分突然,故在设计中应避免上述两种破坏形态。因此,在设计中应把构件控制在剪压破坏类型。

图5-5 斜截面破坏的三种形态

三、影响斜截面承载力V u的主要因素

1.剪跨比λ(图5-6)

·当λ >3时,剪跨比对抗剪承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基本上是一条水平线;而λ<3时,受剪承载力明显随剪跨比减小而增大。

图5-6 剪跨比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2.混凝土强度f cu(图5-7)

·实验表明,混凝土强度越高,梁的抗剪承载力越大。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二者大体成线性关系。但其影响幅度随λ值的增加而降低:

当λ<1时,斜压破坏,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故影响较大;

当λ>3时,斜拉破坏,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故影响较小;

当λ=1 ~3时,剪压破坏,则影响介于二者之间。

图5-7 混凝土强度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3.纵筋配筋率r (图5-8)

· 纵筋截面能承担一部分剪力;而且能抑制斜裂缝开展,使剪压区有较大截面积。

· 实验表明,r 越大,梁的抗剪承载力越高。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二者大体成线性关系。但其影响幅度随λ值的增加而降低

图5-8 纵筋配筋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1. 配箍率ρsv · 配箍率bs

nA sv sv 1

=

ρ表示箍筋截面面积与相应的混凝土面积的比值。 · 实验表明,ρsv 越高,梁的抗剪承载力越高。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二者大体成线性关系。但ρsv 过高时,梁由剪压破坏转化为斜压破坏,梁的抗剪承载力不再随ρsv 增加而增加。

§5-3 简支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与适用范围

一、基本公式

sb cs sb sv c u V V V V V V +=++=

图5-9 简支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1.仅配有箍筋的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01

000h s

nA f bh f bh f bh f V V V sv yv

t yv sv t sv c cs βαρβα+=+=+= ⑴ 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矩形、T 形、工字形截面简支梁

· 其抗剪承载力随λ值增大而降低,但ρsv 越高,降低程度越小。故不考虑λ的影响。 ·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取经验系数α=0.7,β=1.25。

01

025

.17.0h f s

nA bh f V V V yv sv t sv c cs +=+= ⑵ 以承受集中荷载为主(集荷产生剪力占总剪力的75%以上)的独立梁 · λ值对其抗剪承载力的影响不能忽略不计。 ·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取经验系数0

.175

.1+=

λα,β=1.0。

0100.10.175.1h f s

nA

bh f V V V yv sv t sv c cs ++=+=λ

其中0

h a

=

λ。当λ>3时,取λ=3;当λ<1.5时,取λ=1.5。 (3)不配置腹筋的一板类受弯构件

4

1

00

8007.0???

? ??==h bh f V h t h cs ββ

· βh ――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 0≤800mm 时,取h 0=800mm ;当h ≥2000mm 时,取h 0=2000mm 。

2.设有弯起钢筋梁的抗剪承载力

· 考虑到弯起钢筋在梁破坏时可能达不到屈服强度,取应力不均匀系数0.8,则 弯起钢筋承担的剪力为:s sb y sb A f V αsin 8.0= ⑴ 一般情况下的矩形、T 形、工字形截面简支梁

s sb y yv sv t sb sv c u A f h f s

nA bh f V V V V αsin 8.025

.17.001

0++=++= ⑵ 以承受集中荷载为主的独立梁 s b y yv sv t sb sv c u A f h f s

nA

bh f V V V V αλsin 8.00.10.175.1010+++=

++=

二、公式适用范围

1.上限值——最小截面尺寸,防止斜压破坏

A) 当0.4≤b h w

时,属于一般梁,025.0bh f V c c β≤ B) 当0.6≥b

h

w 时,属于薄腹梁,020.0bh f V c c β≤

C) 当0.60.4<<

b h w 时,按直线内插法取用,014025.0bh f b h V

c c w β??? ?

?

-≤

· βc 为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对C50混凝土取βc =1.0;对C80混凝土取βc =0.8,其间按直

线插值法取用。

注:在设计时若不满足上述要求,则需加大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2.下限值——最小配箍率,防止斜拉破坏 A) 最小配箍率yv

t sv f

f 24

.0min ,=ρ;应有ρsv ≥ρsv,min

B) 箍筋最小直径d min ;应有d ≥d min C) 箍筋最大间距s max ;应有s ≤s max 注:若07.0bh f V t ≤或0

0.175

.1bh f V t +≤λ,则可按构造配置箍筋。

§5-4 连续梁斜截面受剪的性能与承载力计算

一、连续梁的剪切破坏特点(图5-10)

1.内力分布:即在支座截面处有负弯矩,在剪跨区段内存在着一个反弯点。

(相当于一个假想的简支梁支座)。

2.受力特点

反弯点两侧二条临界斜裂缝,该区段纵筋粘结开裂,受压钢筋变受拉。剪压区面积减小,V u 下降。且0

Vh M

=

λ越小,V u 下降越多。

图5-10 连续梁的内力分布

二、连续梁、约束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1.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与简支梁的相同,但对集中荷载为主时,剪跨比采用计算剪跨比0

h a

=

λ代替广义剪跨比0

Vh M =

λ。 2.截面限制及箍筋的构造要求——与简支梁的相同。

§5-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一、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位置(图5-11)

s sb y yv sv t u A f h f s

nA bh f V V αsin 8.025

.17.0001

++=≤

或 s sb y yv sv t u A f h f s

nA

bh f V V αλsin 8.00.10.175.1001+++=

1.支座边缘处的截面——剪力V 大;

2.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A sb 改变;

3.箍筋直径或间距改变处的截面——A sv1改变、s 改变; 4.腹板宽度改变处截面——b 改变。

图5-11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位置

二、截面设计

1.绘制剪力图,求支座边缘处剪力V 2.校核梁截面尺寸

0.4≤b h w

时,属于一般梁,025.0bh f V c c β≤ 是则截面尺寸满足, 当0.6≥b

h

w 时,属于薄腹梁,02.0bh f V c c β≤ 否则加大b 、h 或提高f c 。

3.验算是否需按计算配置箍筋

一般情况:07.0bh f V t ≤ 是则按构造要求配箍, 集荷为主:00

.175

.1bh f V t +≤

λ 否则需按计算配腹筋。

4.计算腹筋数量

⑴第一方案:仅配箍筋——适用于V 大于07.0bh f t 不很多时。

a)

125.17.0h f bh f V s nA yv t sv -≥ 或

1

0.175

.1h f bh f V s

nA yv t sv +-

≥λ; b) 按构造要求确定n 及A sv1,然后求s ,并使s ≦s max ; c) 验算配箍率:yv

t sv sv sv f f

bs nA 24.0min ,1=≥=

ρρ ⑵第二方案:同时配箍筋和弯筋——适合V 较大,且纵筋有部分可弯起。

a) 方法1:先确定箍筋,后求弯筋。 i. 参考过去设计经验及构造要求确定n 、A sv1及s ,并求V cs

001

25

.17.0h f s

nA bh f V yv sv t cs +=

一般控制V cs = 0.6~0.8V 或 0010.10.175.1h f s

nA

bh f V yv sv t cs ++=λ

ii.

计算所需弯起钢筋面积

s

y cs

sb f V V A αsin 8.0-=

b)

方法2:先确定弯筋,后求箍筋。

i. 按材料图及构造要求初定弯筋弯起点及各个计算截面的A sb ii. 计算弯筋承担的剪力s sb y sb A f V αsin 8.0= iii.

确定所需箍筋量:

0025.17.01h f bh f V s nA yv t sv -≥ 或 0

0.175

.11

h f bh f V s

nA yv t sv +-

≥λ iv. 确定n 、A sv1求s ,并使s ≦s max v.

验算配箍率: yv

t sv sv sv f f

bs nA 24.0min ,1=≥=

ρρ 三、截面校核

s sb y yv sv t u A f h f s

nA bh f V V αsin 8.025

.17.0001

++=≤ 或 s sb y yv sv t u A f h f s

nA

bh f V V αλsin 8.00.10.175.1001+++=≤

§5-6 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

一、抵抗弯矩图

1.抵抗弯矩图(M R 图)(图5-12)的概念 · 设计弯矩图(M 图):由设计荷载产生的各正截面的弯矩图,与荷载有关。 · 抵抗弯矩图(M R 图):沿梁长各正截面实际配置的纵筋所能抵抗的弯矩图。

图5-12 抵抗弯矩图 2.纵筋弯起和切断后抵抗弯矩图的画法

⑴根据实际受力情况,绘制设计弯矩图(M 图)。 ⑵在弯矩最大处,按比例绘出抵抗弯矩图(M R 图)。

⑶对所有纵筋进行编号,按各根纵筋面积比将M R 图分段,每段代表一根钢筋。 · 跨中——最早弯起的钢筋放在最外边,伸入支座的钢筋放在最里边。 · 支座——最早切断和最迟弯起的钢筋放在最外边。

· 从这些分段作水平线与M 图相交,下交点为该纵筋的“充分利用点”,上交点为该纵筋的“不需要点”或“理论断点”。

⑷根据纵筋的弯起和切断情况,绘制纵筋弯起和切断后的抵抗弯矩图

图5-13 纵筋弯起和切断后的抵抗弯矩图

3.抵抗弯矩图的特点

1) 在钢筋弯起处,抵抗弯矩图为斜直线; 2) 在钢筋切断处,抵抗弯矩图为踏步形;

3) 没有弯起和切断钢筋的区段,抵抗弯矩图为一条直线。 二、纵向钢筋的弯起( 1.纵筋的弯起点位置

· 正截面:M I = f y A s1z+f y A sb z 斜截面:M II = f y A s1z+f y A sb z b 要使M II ≥M I ,即z b ≥z 故z b =a ·sin α+z ·cos α≥z 0)52.0~37.0(sin cos 1h z a =-≥

α

α

· 纵筋的弯起点应落在该钢筋“充分利用点”以外,其距离s 1≧h 0/2处,弯筋与梁轴线的交点应落在该钢筋的“不需要点”之外,从而保证纵筋弯起后的斜截面抗弯强度。 2.纵筋的弯终点位置

· 确定纵筋的弯终点,可保证每根弯筋都能与斜裂缝相交,从而保证斜截面抗弯抗剪强度。

图5-14 钢筋的弯起

三、纵筋的截断

1.受拉纵筋截断点

纵向受拉钢筋不宜在受拉区截断,如必须截断时:

⑴应将钢筋自“不需要点”再延伸一段长度l w(延伸长度)后再截断。

·原因:这是因为在理论点切断时,①混凝土应力有突变,使裂缝宽度加大;

②在理论点若出现斜裂缝,则斜截面抗弯强度不够。·l w取值:a. 当V<0.7f t bh0时,l w≥20d;b. 当V≥0.7f t bh0时,l w≥20d 且l w≥h0。

⑵与此同时,还要求自钢筋的“充分利用点”再延伸一个延伸长度l d才能截断。

·原因:为了减小或避免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开裂裂缝的出现,使纵筋的强度得到充分发挥。

·l d取值:a. 当V<0.7f t bh0时,l d≥1.2l a;b. 当V≥0.7f t bh0时,l d≥1.2l a+ h0。

2.受压纵筋截断点

·若要在跨中截断时,必须伸至该钢筋的不需要点以外,延伸长度≥15d。

图5-15 截断钢筋的粘结锚固和延伸长度

§5-7 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

一、纵筋的锚固

1.受拉纵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 a

·l a取值:根据拔出试验,再经过可靠性的分析而确定的。实际使用时要根据实际受力情况作适当调整。

·修正原因:①变形钢筋直径的影响。

②钢筋表面形状影响。

③施工条件影响。

2.简支梁、板下部纵筋在支座处锚固长度l as

·原因:考虑简支梁板在支座处存在横向压应力可增强粘结强度。

·l as取值:①梁:a. 当V < 0.7f t bh0时,l as≥5d

b. 当V≥0.7f t bh0时,l as≥12d(带肋钢筋)

l as≥15d(光圆钢筋)

②板:l as≥5d

图5-16 简支梁下部纵筋在支座处锚固l as

3.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纵筋锚固长度l at(图5-17)

·要求:上部纵向受拉钢筋应贯穿支座,下部的纵向钢筋应伸入支座l at锚固长度。·锚固长度l at取值:①当计算中不利用其强度时,l at取V≥0.7f t bh0时l as

②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l at≥l a

③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压强度时,l at≥0.7l a

图5-17 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纵筋锚固

4.弯筋的锚固长度(图5-18)

图5-18 弯筋的锚固

二、箍筋的构造

1.箍筋的形状和肢数(图5-19)

开口式:现浇T形梁、不承受扭矩和动荷载时,跨中可用开口式。

形状

封闭式:用于一般梁。

单肢(b≦120mm)

肢数双肢(120mm < b < 350mm)

四肢(b≧350mm,或一排中受拉钢筋多于五根,或受压钢筋多于三根)

图5-19 箍筋的形状和肢数

2.箍筋的直径

一般d≧d min。梁中配有受压钢筋时,尚应有d≧d压/4。

3.箍筋的间距

一般s≦s max

梁中配有受压钢筋时,尚应有s≦15d,s≦400mm

搭接长度范围内,s≦5d(受拉),s≦10d(受压)

三、其他构造要求

1.钢筋接头(图5-20)

·分类:钢筋接头分绑扎搭接和焊接。

·轴拉构件及小偏拉构件的受力钢筋不得采用搭接接头。

·搭接长度l l的取值: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z l a

≥300mm

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0.7 l l

≥200mm

·受力钢筋接头应错开,在搭接接头区段内或焊接接头处35d(且≥500mm)范围内,接头的百分率为:在受拉区为25%,在受压区为50%。

图5-20 钢筋接头

2.弯起钢筋

⑴弯筋的布置

·对于主梁、跨度l≥6m的次梁、吊车梁及挑出1m以上的悬臂梁,不论按计算需要与否,在支座处均设弯起钢筋。

·钢筋的弯起次序应左右轮换对称弯起,以利于承担主拉应力。

·主梁宽b>350mm时,同一截面上的弯起钢筋不少于2根。

⑵弯起钢筋的位置

·支座边缘到第一排弯筋的上弯点、前一排弯筋的上弯点到下一排弯筋的下弯点的距离都不大于s max。

⑶弯起角和转弯半径

·弯起角:h≤800mm,α=45°;h>800mm,α=60°。

·转弯半径:r=10d。

⑷弯筋在终弯点外的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取值:受拉区≥20d;受压区≥10d

3.腰筋、拉筋和架立筋(图5-21)

⑴腰筋

·架设腰筋的原因:防止梁太高时由于混凝土收缩和混凝土温度变形而产生的竖向裂缝;

同时也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

·设置要求:当h w≥450mm时,梁侧设腰筋;其间距≤200mm。

直径d≥10mm。

⑵拉筋

·设置要求:其直径与箍筋相同,间距为箍筋的二倍。

⑶架立筋

·设置架立筋的原因:为了将纵向受力筋和箍筋绑扎成刚性较好的骨架,箍筋四角在没有受力纵筋的地方,应设置架立筋。

·设置要求:当l>6m时,d≥12mm。

当l=4~6m时,d≥10mm。

当l<4m时,d≥8mm。

图5-21 腰筋、拉筋和架立筋

小结:(1)受弯构件在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的区段常常发生斜裂缝,并可能沿斜截面发生破坏。斜截面破坏带有脆性破坏的性质,应当避免,在设计时必须进行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为了防止受弯构件发生斜截面破坏,应使构件有一个合理的截面尺寸,并配置必要的钢筋。

(2)斜裂缝出现前后,梁的受力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斜裂缝出现以后,剪力主要由斜裂缝上端剪压区的混凝土截面来承受,剪压区成为受剪的荷弱区域;与斜裂缝相交处纵筋的拉应力也明显增大;无腹筋梁沿斜截面破坏的形态主要有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三种类型。

(3)箍筋和弯起钢筋可以直接承担部分剪力,并限制斜缝的延伸和开展,提高剪压区的抗剪能力;还可以增强骨科咬合作用和摩阻作用,提高纵筋的销栓作用。因此,配置腹筋可使梁的受剪承载力有较大提高。

(4)影响受弯构件斜载面受剪承力的因素主要有剪跨比、混凝土强度、配箍率和箍筋强度、纵向钢筋的配筋率等。

(5)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的各种形态中,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可以通过一定的构造措施来避免。对于常见的剪压破坏,因为梁的受剪承载力变化幅度较大,设计时则必须进行计算。我国《规范》的基本公式就是根据这种破坏形态的受力特征而建立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有适用范围,其截面限制条件是为了防止斜压破坏,最小配箍率和箍筋的构造规定是为了防止斜拉破坏。

(6)以计算剪跨比代替广义剪跨比,简支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仍可适用于边疆梁。翼缘对提高T形截面梁的受剪承载力并不很显著,在计算T形截面梁的受剪承载力时,仍应取腹板宽度b来计算。

(7)材料抵抗弯矩图是按照梁实配的纵向钢筋的数量计算并画出各截面所能抵抗的弯

矩图,要掌握利用材料抵抗弯矩图并根据正截面和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来确定纵筋的弯起点和截断的位置,要了解保证受力钢筋在支座处的有效锚固的构造措施。

(8)钢筋混凝土桥梁除承受静力荷载外,还主要承受多次重复作用的动力荷载,有可能发生疲劳破坏。因此,钢筋混凝土桥梁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和房屋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第04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第四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一、填空题 1、受弯构件的破坏形式有正截面受弯破坏、 斜截面受剪破坏 。 2、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破坏发生在梁的最大弯矩值处的截面,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破坏发生在梁的支座附近(该处剪力较大),受弯构件内配置足够的受力纵筋是为了防止梁发生正截面破坏,配置足够的腹筋是为了防止梁发生斜截面破坏。 3、梁内配置了足够的抗弯受力纵筋和足够的抗剪箍筋、弯起筋后,该梁并不意味着安全,因为还有可能发生斜截面受弯破坏;支座锚固不足;支座负纵筋的截断位置不合理;这些都需要通过绘制材料图,满足一定的构造要求来加以解决。 4、斜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支座附近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 复合主拉应力 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开裂的。 5、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有 斜压 、 剪压 、 斜拉 ,其中属于材料未充分利用的是 斜拉 、 斜压 。 6、梁的斜截面承载力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 降低 。 7、梁的斜截面破坏主要形态有3种,其中,以 剪压 破坏的受力特征为依据建立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8、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 提高 。 9、随着纵向配筋率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 提高 。 10、当梁上作用的剪力满足:V ≤ 001.750.7; 1.0t t f bh f bh λ????+?? 时,可不必计算抗剪腹筋用量,直接按构造配置箍筋满足max min ,S S d d ≤≥;当梁上作用的剪力满足:V ≤ 001.75[;(0.24)]1.0 t t f bh f bh λ++ 时,仍可不必计算抗剪腹筋用量,除满足max min ,S S d d ≤≥以外,还应满足最小配箍率的要求;当梁上作用的剪力满足: V ≥0[t f bh 01.75( 0.24)]1.0t f b h λ++ 时,则必须计算抗剪腹筋用量。 11、当梁的配箍率过小或箍筋间距过大并且剪跨比较大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斜拉 ;当梁的配箍率过大或剪跨比较小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斜压 。 12、对于T 形、工字形、倒T 形截面梁,当梁上作用着集中荷载时,需要考虑剪跨比影响的截面梁是 倒T 形截面梁 。 13、纵筋配筋率对梁的斜截面承载力有有利影响,在斜截面承载力公式中没有考虑。

第三章__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填空题: 1、对受弯构件,必须进行正截面承载力 、 抗弯,抗剪 验算。 2、简支梁中的钢筋主要有丛向受力筋 、 架立筋 、 箍筋 、 弯起 四种。 3、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与 环境 、 混凝土强度等级 有关。 4、受弯构件正截面计算假定的受压混凝土压应力分布图形中,=0ε 0.002 、=cu ε 0.0033 。 5、梁截面设计时,采用C20混凝土,其截面的有效高度0h :一排钢筋时ho=h-40 、两排钢筋时 ho=h-60 。 6、梁截面设计时,采用C25混凝土,其截面的有效高度0h :一排钢筋时 ho=h-35 、两排钢筋时 。 7、单筋梁是指 只在受拉区配置纵向受力筋 的梁。 8、双筋梁是指 受拉区和受拉区都配置纵向受力钢筋 的梁。 9、梁中下部钢筋的净距为 25MM ,上部钢筋的净距为 30MM 和1.5d 。 10、受弯构件min ρρ≥是为了防止 少梁筋 ,x a m .ρρ≤是为了防止 超梁筋 。 11、第一种T 型截面的适用条件及第二种T 型截面的适用条件中,不必验算的条件分别为 b ξξ≤ 和 m i n 0 ρρ≥= bh A s 。 12、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有 少筋破坏 、 适筋破坏 、 超筋破坏 三种。 13、板中分布筋的作用是 固定受力筋 、 承受收缩和温度变化产生的内力 、 承受分布板上局部荷载产生的内力,承受单向板沿长跨方向实际存在的某些弯矩 。 14、双筋矩形截面的适用条件是 b ξξ≤ 、 s a x '≥2 。

15、单筋矩形截面的适用条件是 b ξξ≤ 、 min 0 ρρ≥= bh A s 。 16、双筋梁截面设计时,当s A '和s A 均为未知,引进的第三个条件是 b ξξ= 。 17、当混凝土强度等级50C ≤时,HPB235,HRB335,HRB400钢筋的b ξ分别为 0.614 、 0.550 、 0.518 。 18、受弯构件梁的最小配筋率应取 %2.0m in =ρ 和 y t f f /45m in =ρ较大者。 19、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截面受弯承载力复核时,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b ξξ ,说明 该梁为超筋梁 。 二、判断题: 1、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 ξ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无关。( ) 2、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 ξ由钢筋的强度等级决定。( ) 3、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从受力纵筋外侧算起的。( ) 4、在适筋梁中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作用很大。( ) 5、在适筋梁中增大梁的截面高度h 对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作用很大。( ) 6、在适筋梁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ρ越大,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越大。( ) 7、在钢筋混凝土梁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ρ越大,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越大。( ) 8、双筋矩形截面梁,如已配s A ',则计算s A 时一定要考虑s A '的影响。( ) 9、只要受压区配置了钢筋,就一定是双筋截面梁。( ) 10、受弯构件各截面必须同时作用有弯矩和剪力。( ) 11、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指箍筋的外皮至混凝土构件边缘的距离。( ) 12、单筋矩形截面的配筋率为bh A s = ρ。( )

【混凝土习题集】—4—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填空题: 1、斜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支座附近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产生 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开裂的。 2、斜裂缝破坏的主要形态有: 、 、 ,其中属于材料充分利用的是 。 3、梁的斜截面承载力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 。 4、梁的斜截面破坏形态主要有三种,其中,以 破坏的受力特征为依据建立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5、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 。 6、随着纵向配筋率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 。 7、对于 情况下作用的简支梁,可以不考虑剪跨比的影响。对于 情况的简支梁,应考虑剪跨比的影响。 8、当梁的配箍率过小或箍筋间距过大并且剪跨比较大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当梁的配箍率过大或剪跨比较小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 9、 对梁的斜截面承载力有有利影响,在斜截面承载力公式中没有考虑。 10、设置弯起筋的目的是 、 。 11、为了防止发生斜压破坏,梁上作用的剪力应满足 ;为了防止发生斜拉破坏,梁内配置的箍筋应满足 。 12、梁内设置鸭筋的目的是 ,它不能承担弯矩。 二、判断题: 1、某简支梁上作用集中荷载或作用均布荷载时,该梁的抗剪承载力数值是相同的。( ) 2、剪压破坏时,与斜裂缝相交的腹筋先屈服,随后剪压区的混凝土压碎,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属于塑性破坏。( ) 3、梁内设置箍筋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形成良好的钢筋骨架,保证钢筋的正确位置。( ) 4、当梁承受的剪力较大时,优先采用仅配置箍筋的方案,主要的原因是设置弯起筋抗剪不经济。( ) 5、当梁上作用有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时,应考虑剪跨比λ的影响,取0 Vh M =λ( ) 6、当剪跨比大于3时或箍筋间距过大时,会发生剪压破坏,其承载力明显大于斜裂缝出现时的承载力。( ) 7、当梁支座处允许弯起的受力纵筋不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要求时,应加大纵筋配筋率。( )

第四章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第4章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 教学要求: 1深刻理解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的三种破坏形态及其防止对策。 2熟练掌握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理解梁内纵向钢筋弯起和截断的构造要求。 4知道梁内各种钢筋,包括纵向受力钢筋、纵向构造钢筋、架立筋和箍筋等的构造要求。 4.1 概述 在保证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同时,还要保证斜截面承载力,它包括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弯承载力两方面。工程设计中,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是由计算和构造来满足的,斜截面受弯承载力则是通过对纵向钢筋和箍筋的构造要求来保证的。 图4-1 箍筋和弯起钢筋 图4-2 钢筋弯起处劈裂裂缝 工程设计中,应优先选用箍筋,然后再考虑采用弯起钢筋。由于弯起钢筋承受的拉力比较大,且集中,有可能引起弯起处混凝土的劈裂裂缝,见图4-2。因此放置在梁侧边缘的钢筋不宜弯起,梁底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顶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宜取45°或60° 4.2 斜裂缝、剪跨比及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 4.2.1 腹剪斜裂缝与弯剪斜裂缝 钢筋混凝土梁在剪力和弯矩共同作用的剪弯区段内,将产生斜裂缝。 主拉应力:22 42τσσ σ++=tp ,

主压应力22 42τσσ σ+-=cp 主应力的作用方向与构件纵向轴线的夹角a 可按下式确定: στ α22-=tg 图4-3 主应力轨迹线 图4-4 斜裂缝 (a)腹剪斜裂缝;(b)弯剪斜裂缝 这种由竖向裂缝发展而成的斜裂缝,称为弯剪斜裂缝,这种裂缝下宽上细,是最常见的,如图4-4(b)所示。 4.2.2 剪跨比 在图4-5所示的承受集中荷载的简支梁中,最外侧的集中力到临近支座的距离a 称为剪跨,剪跨a 与梁截面有效高度h 0的比值,称为计算截面的剪跨比,简称剪跨比,用λ表示,λ=a/h 0。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问题详解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填空题: 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随配筋率的变化,可能出现 少筋、 超筋 和 适筋 等三种沿正截面的破坏形态. 2、受弯构件梁的最小配筋率应取 %2.0min =ρ 和 y t f f /45min =ρ 较大者. 3、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截面受弯承载力复核时,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b ξξ ,说明 该梁为超筋梁 . 4.受弯构件min ρρ≥是为了____防止产生少筋破坏_______________;max ρρ≤是为了___防止产生超筋破坏_. 5.第一种T 形截面梁的适用条件及第二种T 形截面梁的试用条件中,不必验算的条件分别是____b ξξ≤___及__min ρρ≥_______. 6.T 形截面连续梁,跨中按 T 形 截面,而支座边按 矩形 截面计算. 7、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力过程可分三个阶段,承载力计算以Ⅲa 阶段为依据,抗裂计算以Ⅰa 阶段为依据,变形和裂缝计算以Ⅱ阶段为依据. 8、对钢筋混凝土双筋梁进行截面设计时,如s A 与 ' s A 都未知,计算时引入的补充条件为 b ξξ=. 二、判断题: 1、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 ξ由钢筋的强度等级决定.( ∨ ) 2、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从受力纵筋外侧算起的.( ∨ ) 3、在适筋梁中增大梁的截面高度h 对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作用很大.( ∨ ) 4、在适筋梁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ρ越大,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越大.( ∨ ) 5.梁中有计算受压筋时,应设封闭箍筋(√ ) 6.f h x '≤的T 形截面梁,因为其正截面抗弯强度相当于宽度为f b '的矩形截面,所以配筋率ρ也用f b '来表示,即0/h b A f s '=ρ( ? )0/bh A s =ρ 7.在适筋围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提高混凝土标号对于提高正截面抗弯强度的作用不是很明显的( √ ) 三、选择题: 1、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采用等效矩形应力图形,其确定原则为( A ). A 保证压应力合力的大小和作用点位置不变 B 矩形面积等于曲线围成的面积 C 由平截面假定确定08.0x x = D 两种应力图形的重心重合 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屈服与受压混凝土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同时发生的破坏属于( C ). A 适筋破坏 B 超筋破坏 C 界限破坏 D 少筋破坏 3、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不考虑受拉混凝土作用是因为( B ). A 中和轴以下混凝土全部开裂 B 混凝土抗拉强度低 C 中和轴附近部分受拉混凝土围小且产生的力矩很小 D 混凝土退出工作

第4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第4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1.无腹筋简支梁斜截面裂缝出现前后的受力状态及应力变化如何? 答:无腹筋简支梁斜截面裂缝出现前后的受力状态及应力变化情况主要表现为:裂缝出现前,混凝土 可近似视为弹性体,裂缝出现后就不再是完好的匀质弹性梁了,材料力学的分析方法也不再适用。从应力变化看,斜裂缝出现前,剪力由全截面承担,斜裂缝出现后剪力由裂缝处的剪压面承担,因此,剪压区的剪应力会显著增大。第二是纵向受力钢筋的应力,在裂缝出现前,数值较小,裂缝出现后,其应力会显著增大。 2.有腹筋简支梁斜裂缝出现后的受力状态如何? 答:对于有腹筋梁,在开裂前,腹筋的作用并不明显,在荷载较小时,腹筋中的应力很小。但斜裂缝 出现后,与斜裂缝相交的腹筋中的应力会突然增大,腹筋的存在,使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大大高于无腹筋梁。 3.有腹筋简支梁斜裂缝出现后,腹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在斜裂缝出现后,腹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腹筋将齿块(被斜裂缝分开的混凝土块)向上拉住,可避免纵筋周围混凝土撕裂裂缝的发生,从而使纵筋的销栓作用得以继续发挥。这样,便可更有效的发挥拱体传递主压应力的作用。(2)把齿块的斜向内力传递到拱体上,从而减轻了拱体拱顶处这一薄弱环节的受力,增加了整体抗剪承载力。(3)腹筋可有效地减小裂缝开展宽度,从而提高了裂缝处混凝土的骨料咬合力。 4.有腹筋梁与无腹筋梁的受力机制有何区别? 答:有腹筋梁与无腹筋梁的受力机制区别在于:①箍筋和弯起钢筋的作用明显;②斜裂缝间的混凝土 参加了抗剪。 5.什么是剪跨比、“广义剪跨比”与“狭义剪跨比”?它有何意义? 答:所谓剪跨比就是指某一截面上弯矩与该截面上剪力与截面有效高度乘积的比值。一般用m 来表 示。用公式表示即为0 Qh M m =。一般把m 的该表达式称为“广义剪跨比”。对于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由于000h a Qh Qa Qh M m ===,其中a 为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梁最近支座之间的距离,称为“剪跨”。把0 h a m =,称为“狭义剪跨比”。 剪跨比是一个无量纲常数,它反映了截面所受弯矩和剪力的相对大小。 6.梁斜截面破坏有哪三种形态,其发生的条件如何,各有何破坏特征 答:梁斜截面破坏的三种形态为斜拉破坏、剪压破坏和斜压破坏。 斜拉破坏:当剪跨比较大(m >3)时,或箍筋配置过少时,常发生这种破坏。 剪压破坏:当剪跨比约为1~3,且腹筋配置适中时,常发生这种破坏。 斜压破坏:当剪跨比m 较小(m <1)时,或剪跨比适中(1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第4章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一、判断题 1.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ξb与混凝土等级无关。 ( √ 2.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ξb由钢筋的强度等级决定。 ( √ 3.混凝土保护层是从受力钢筋外侧边算起的。 ( √ 4.在适筋梁中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作用很大。 ( × 5.在适筋梁中增大截面高度h对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作用不明显。 ( × 6.在适筋梁中其他条件不变时ρ越大,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也越大。√ 7.梁板的截面尺寸由跨度决定。 ( × 8,在弯矩作用下构件的破坏截面与构件的轴线垂直,即正交,故称其破坏为正截面破坏。( √ 9.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箍筋外皮到混凝土边缘的矩离。 ( × 10.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P min=A s,min/bh0。 ( × 11.受弯构件截面最大的抵抗矩系数αs,max由截面尺寸确定。 ( × 12.受弯构件各截面必须有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 ( × 13.T形截面构件受弯后,翼缘上的压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距离腹板愈远,压应力愈小。( √ 14.第一类T形截面配筋率计算按受压区的实际计算宽度计算。 ( × 15.超筋梁的受弯承载力与钢材强度无关。 ( × 16.以热轧钢筋配筋的钢筋混凝土适筋粱,受拉钢筋屈服后,弯矩仍能有所增加是因为钢筋应力已进入强化阶段。(×) 17.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粱抵抗混凝土开裂的能力提高很多。(×) 18.素混凝土梁的破坏弯矩接近于开裂弯矩。(√) 19.梁的有效高度等于总高度减去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二、填空题 1.防止少筋破坏的条件是___ρ≥ρmin_______,防止超筋破坏的条件是__ρ≤ρmax____。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练习题

第四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一、选择题(多项和单项选择) 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梁内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为( B ),板内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为( A )。 A、6—12mm B、12—25mm C、8—30mm D、12—32mm 2、混凝土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在( B )之间。 A、70—100mm B、100---200mm C、200---300mm 3、梁的有效高度是指( C )算起。 A、受力钢筋的外至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的距离 B、箍筋的外至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的距离 C、受力钢筋的重心至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的距离 D、箍筋的重心至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的距离 4、混凝土保护层应从( A )算起。 A、受力钢筋的外边缘算起 B、箍筋的外边缘算起 C、受力钢筋的重心算起 D、箍筋的重心算起 5、梁中纵筋的作用( A )。 A、受拉 B、受压 C、受剪 D、受扭 6、单向板在( A )个方向配置受力钢筋。 A、1 B、2 C、3 D、4 7、结构中内力主要有弯矩和剪力的构件为( A )。 A、梁 B、柱 C、墙 D、板 8、单向板的钢筋有( B )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三种。 A、架力筋 B、分布钢筋 C、箍筋 9、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三种破坏形态为( A B C ) A、适筋破坏 B 、超筋破坏 C、少筋破坏 D、界线破坏 10、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梁适筋梁满足的条件是为( A )。

A、p min≤p≤p max B、p min>p C、p≤p max 11、双筋矩形截面梁,当截面校核时,2αsˊ/h0≤ξ≤ξb,则此时该截面所能承担的弯矩是( C )。 A、M u=f cm bh02ξb(1-0.5ξb); B、M u=f cm bh0ˊ2ξ(1-0.5ξ); C、M u= f cm bh02ξ(1-0.5ξ)+A sˊf yˊ(h0-αsˊ); D、Mu=f cm bh02ξb(1-0.5ξb)+A sˊf yˊ(h0-αsˊ) 12、第一类T形截面梁,验算配筋率时,有效截面面积为( A )。 A、bh ; B、bh0; C、b fˊh fˊ; D、b fˊh0。 13、单筋矩形截面,为防止超筋破坏的发生,应满足适用条件ξ≤ξb。与该条件等同的条件是( A )。 A、x≤x b; B、ρ≤ρmax=ξb f Y/f cm; C、x≥2αS; D、ρ≥ρmin。 14、双筋矩形截面梁设计时,若A S和A Sˊ均未知,则引入条件ξ=ξb,其实质是( A )。 A、先充分发挥压区混凝土的作用,不足部分用A Sˊ补充,这样求得的A S+A Sˊ较小; B、通过求极值确定出当ξ=ξb时,(A Sˊ+A S)最小; C、ξ=ξb是为了满足公式的适用条件; D、ξ=ξb是保证梁发生界限破坏。 15、两类T形截面之间的界限抵抗弯矩值为( B )。 A、M f=f cm bh02ξb(1-0.5ξb); B、M f=f cm b fˊh fˊ(h0-h fˊ/2) ; C、M=f cm(b fˊ-b)h fˊ(h0-h fˊ/2); D、M f=f cm(b fˊ-b)h fˊ(h0-h fˊ/2)+A Sˊf Yˊ(h0-h fˊ/2)。 16、一矩形截面受弯构件,采用C20混凝土(f C=9.6Ν/mm2)Ⅱ级钢筋(f y=300N/mm2,ξb=0.554),该截面的最大配筋率是ρmax( D )。 A、2.53% ; B、18% ; C、1.93% ; D、1.77% 。 17、当一单筋矩形截面梁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及弯矩设计值M确定后,计算时发现超筋,那么采取( D )措施提高其正截面承载力最有效。 A、A、增加纵向受拉钢筋的数量; B、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C、加大截截面尺寸; D、加大截面高度。 二、判断题 1、当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确定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承载力随其配筋率ρ的提高而提高。(错) 2、矩形截面梁,当配置受压钢筋协助混凝土抗压时,可以改变梁截面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对) 3、在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只要满足ρ≤ρmax的条件,梁就在适筋范围内。(错) 4、以热轧钢筋配筋的钢筋混凝土适筋梁,受拉钢筋屈服后,弯矩仍能有所增加是因为钢筋应力已进入了强化阶段。(错) 5、整浇楼盖中的梁,由于板对梁的加强作用,梁各控制截面的承载力均可以按T形截面计算。(错)

4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精)

4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 当仅配有箍筋时,对矩形、T 形和I 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采用下列公式: 0025.17.0h s A f bh f V V sv yv t cs +=≤ (4-1) 式中 V ——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 V cs ——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A sv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A sv =nA sv1; n ——在同一截面内箍筋肢数; A sv1——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 s ——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 f 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 yv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b ——矩形截面的宽度或T 形截面和工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2 对集中荷载作用下(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 75%以上的情况)的矩形、T 形和I 形截面的独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按下列公式计算: 00175.1h s A f bh f V V sv yv t cs ++=≤λ (4-2) 式中λ——计算截面的计算剪跨比,可取λ= a /h 0, a 为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的距离;当λ<l.5时,取入= 1.5;当λ>3时,取λ=3,此时,在集中荷载作用点与支座之间的箍筋应均匀配置。 3 对于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的矩形、T 形和I 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其受剪承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V ≤sb cs u V V V +==V cs +0.8f y A sb sina s (4-3) 式中 V ——在配置弯起钢筋处的剪力设计值; V cs ——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 载力设计值; f y ——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 sb ——同一弯起平面内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 αs ——弯起钢筋与构件纵轴线之间的夹角 一般情况αs =45o ,梁截面高度较大时,()mm h 800≥取αs =60o 。 4 上限值——最小截面尺寸 (1) 对矩形、T 形和I 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应满足下列条件: 当 4/≤b h w 时 025.0bh f V c c β≤ (4-4a ) 4(2) 当 6/≥b h w 时 02.0bh f V c c β≤ (4-4b ) 式中:V ——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 c β——为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折减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50级时,取 1=c β;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8.0=c β,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值; h w ——截面腹板高度。 b ——矩形截面的宽度或T 形截面和工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4章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具有正常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力过程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第Ⅰ阶段:混凝土开裂前的未裂阶段 当荷载很小,梁内尚未出现裂缝时,正截面的受力过程处于第Ⅰ阶段。由于截面上的拉、压应力较小,钢筋和混凝土都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截面曲率与弯矩成正比,应变沿截面高度呈直线分布(即符合平截面假定),相应的受压区和受拉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均为三角形。 随着荷载的增加,截面上的应力和应变逐渐增大。受拉区混凝土首先表现出塑性特征,因此应力分布由三角形逐渐变为曲线形。当截面受拉边缘纤维的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时,相应的拉应力也达到其抗拉强度,受拉区混凝土即将开裂,截面的受力状态便达到第Ⅰ阶段末,或称为Ⅰa阶段。此时,在截面的受压区,由于压应变还远远小于混凝土弯曲受压时的极限压应变,混凝土基本上仍处于弹性状态,故其压应力分布仍接近于三角形。 第Ⅱ阶段:混凝土开裂后至钢筋屈服前的裂缝阶段 受拉区混凝土一旦开裂,正截面的受力过程便进入第Ⅱ阶段。在裂缝截面中,已经开裂的受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拉力转由钢筋承担,致使钢筋应力突然增大。随着荷载继续增加,钢筋的应力和应变不断增长,裂缝逐渐开展,中和轴随之上升;同时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和应变也不断加大,受压区混凝土的塑性性质越来越明显,应力图形由三角形逐渐变为较平缓的曲线形。 在这一阶段,截面曲率与弯矩不再成正比,而是截面曲率比弯矩增加得更快。 还应指出,当截面的受力过程进入第Ⅱ阶段后,受压区的应变仍保持直线分布。但在受拉区由于已经出现裂缝,就裂缝所在的截面而言,原来的同一平面现已部分分裂成两个平面,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了相对滑移。这与平截面假定发生了矛盾。但是试验表明,当应变的量测标距较大,跨越几条裂缝时,就其所测得的平均应变来说,截面的应变分布大体上仍符合平截面假定,即变形规律符合“平均应变平截面假定”。因此,各受力阶段的截面应变均假定呈三角形分布。 第Ⅲ阶段:钢筋开始屈服至截面破坏的破坏阶段 随着荷载进一步增加,受拉区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应变也不断增大。当裂缝截面中的钢筋拉应力达到屈服强度时,正截面的受力过程就进入第Ⅲ阶段。这时,裂缝截面处的钢筋在应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产生明显的塑性伸长,从而使裂缝急剧开展,中和轴进一步上升,受压区高度迅速减小,压应力不断增大,直到受压区边缘纤维的压应变达到混凝土弯曲受压的极限压应变时,受压区出现纵向水平裂缝,混凝土在一个不太长的范围内被压碎,从而导致截面最终破坏。我们把截面临破坏前(即第Ⅲ阶段末)的受力状态称为Ⅲa阶段。 在第Ⅲ阶段,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图形成更丰满的曲线形。在截面临近破坏的Ⅲa阶段,受压区的最大压应力不在压应变最大的受压区边缘,而在离开受压区边缘一定距离的某一纤维层上。这和混凝土轴心受压在临近破坏时应力应变曲线具有“下降段”的性质是类似的。至于受拉钢筋,当采用具有明显流幅的普通热轧钢筋时,在整个第Ⅲ阶段,其应力均等于屈服强度。 2.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力过程三个阶段的应力与设计有何关系? 答:Ⅰa阶段的截面应力分布图形是计算开裂弯矩M cr的依据;第Ⅱ阶段的截面应力分布图形是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情况,是受弯构件计算挠度和裂缝宽度的依据;Ⅲa阶段的截面应力分布图形则是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3.何谓配筋率?配筋率对梁破坏形态有什么的影响? 答:配筋率ρ是指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 s与梁截面有效面积bh0之比(见图题3-1),即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第3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1概述 1、受弯构件(梁、板)的设计内容:图3-1 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破坏截面垂直于梁的轴线,承受弯矩作用而 破坏,叫做正截面受弯破坏。 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破坏截面与梁截面斜交,承受弯剪作用而破 坏,叫做斜截面受剪破坏。 ③满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对受弯构件进行设计与校核时,应满足规 范规定的要求。比如最小配筋率、纵向 2 ①板 ⑴板的形状与厚度: a.形状:有空心板、凹形板、扁矩形板等形式;它与梁的直观 区别是高宽比不同,有时也将板叫成扁梁。其计算与 梁计算原理一样。 b.厚度:板的混凝土用量大,因此应注意其经济性;板的厚度 通常不小于板跨度的1/35(简支)~1/40(弹性约束) 或1/12(悬臂)左右;一般民用现浇板最小厚度60mm, 并以10mm为模数(讲一下模数制);工业建筑现浇板 最小厚度70mm。 ⑵板的受力钢筋:单向板中一般仅有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双向 板中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一般情况下互相垂直的

两个方向钢筋应绑扎或焊接形成钢筋网。当采用绑扎 钢筋配筋时,其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度h≤150mm 时,不应大于200mm,当板厚度h﹥150mm时,不应大 于1.5h,且不应大于250mm。板中受力筋间距一般不 小于70mm,由板中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其间距不应 大于400mm,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 面积的1/3,其锚固长度l as不应小于5d。板中弯起钢 筋的弯起角不宜小于30°。 板的受力钢筋直径一般用6、8、10mm。 对于嵌固在砖墙内的现浇板,在板的上部应配置构造钢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包括弯起钢筋在内), 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小于l1/7(l1为单向板的跨度或双向板的短边跨 度)。 b. 对两边均嵌固在墙内的板角部分,应双向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伸出 墙边的长度不应小于l1/4。 c. 沿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且单位长度内的 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 ⑶板的分布钢筋:其作用是: a.分布钢筋的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 b.把荷载均匀分布到各受力钢筋上; c.承担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还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宽度上 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应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 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经不宜小于6mm,对于集中荷载较大的情 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双向 板设计时,应沿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布置受力钢筋。 在温度和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尚应布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的数量可按计算或工程经验确定,并宜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沿一个方向增加的附加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2%,其直径不宜过大,间距宜取150~200mm,并应按受力钢筋确定该附加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 ⑷板中钢筋的保护层及有效高度:保护层厚度与环境条件及混凝 土等级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保护层取15mm,详见规范; 有效高度是指受力钢筋形心到混凝土受压区外边缘的距离,用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测试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填空题: 1、对受弯构件,必须进行 、 验算。 2、简支梁中的钢筋主要有 、 、 、 四种。 3、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与 、 有关。 4、受弯构件正截面计算假定的受压混凝土压应力分布图形中,=0ε 、=cu ε 。 5、梁截面设计时,采用C20混凝土,其截面的有效高度0h :一排钢筋时 、两排钢筋时 。 6、梁截面设计时,采用C25混凝土,其截面的有效高度0h :一排钢筋时 、两排钢筋时 。 7、单筋梁是指 的梁。 8、双筋梁是指 的梁。 9、梁中下部钢筋的净距为 ,上部钢筋的净距为 。 10、受弯构件min ρρ≥是为了防止 ,x a m .ρρ≤是为了防止 。 11、第一种T 型截面的适用条件及第二种T 型截面的适用条件中,不必验算的条件分别为 和 。 12、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有 、 、 三种。 13、板中分布筋的作用是 、 、 。 14、双筋矩形截面的适用条件是 、 。 15、单筋矩形截面的适用条件是 、 。 16、双筋梁截面设计时,当s A '和s A 均为未知,引进的第三个条件是 。 17、当混凝土强度等级50C ≤时,HPB235,HRB335,HRB400钢筋的b ξ分别为 、 、 。 18、受弯构件梁的最小配筋率应取 和 较大者。 19、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截面受弯承载力复核时,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b ξξ ,说明 。 二、判断题:

1、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 ξ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无关。( ) 2、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 ξ由钢筋的强度等级决定。( ) 3、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从受力纵筋外侧算起的。( ) 4、在适筋梁中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作用很大。( ) 5、在适筋梁中增大梁的截面高度h 对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作用很大。( ) 6、在适筋梁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ρ越大,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越大。( ) 7、在钢筋混凝土梁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ρ越大,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越大。( ) 8、双筋矩形截面梁,如已配s A ',则计算s A 时一定要考虑s A '的影响。( ) 9、只要受压区配置了钢筋,就一定是双筋截面梁。( ) 10、受弯构件各截面必须同时作用有弯矩和剪力。( ) 11、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指箍筋的外皮至混凝土构件边缘的距离。( ) 12、单筋矩形截面的配筋率为bh A s =ρ。( ) 三、选择题: 1、受弯构件是指( )。 A 截面上有弯矩作用的构件 B 截面上有剪力作用的构件 C 截面上有弯矩和剪力作用的构件 D 截面上有弯矩、剪力、扭矩作用的构件 2、梁中受力纵筋的保护层厚度主要由( )决定。 A 纵筋级别 B 纵筋的直径大小 C 周围环境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D 箍筋的直径大小 3、保护层的厚度是指( )。 A 从受力纵筋的外边缘到混凝土边缘的距离 B 箍筋外皮到混凝土边缘的距离 C 纵向受力筋合力点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 D 分布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边缘的距离 4、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采用等效矩形应力图形,其确定原则为( )。 A 保证压应力合力的大小和作用点位置不变 B 矩形面积等于曲线围成的面积 C 由平截面假定确定08.0x x = D 两种应力图形的重心重合 5、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当( )。 A 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b ξ越大 B 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b ξ越小 C 钢筋等级越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三节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教学要求 1、掌握梁的斜截面破坏形态; 2、掌握斜截面抗剪的受力机理; 3、掌握影响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4、掌握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第一讲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与机理 一、内容 (一)概述 1.受弯构件的破坏形态 (1)正截面受弯破坏:在主要承受弯矩的区段内产生垂直裂缝。 (2)斜截面破坏:钢筋混凝土梁在其剪力和弯矩共同作用的弯剪区段内,产生斜向裂缝而发生斜截面破坏,这种破坏通常来得较为突然,具有脆性性质。因此,在保证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同时,还要保证斜截面承载力。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主要是对梁及厚板而言的。 2.斜截面承载力 斜截面承载力包括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与斜截面受弯承载力。工程设计中,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是由计算和构造来满足的,斜截面受弯承载力则是通过对纵向钢筋和箍筋的构造要求来保证的。 3.斜裂缝的出现和发展 斜裂缝是因梁中弯矩和剪力产生的主拉应变超过混凝土极限拉应变而出现的,在斜裂缝出现前,梁中应力可以用一般材料力学公式来描述。 斜裂缝主要有两类: (1)腹剪斜裂缝 (2)弯剪斜裂缝 4.防止斜裂缝破坏的措施 (1)合理的截面尺寸; (2)沿梁长布置箍筋; (3)布置弯起钢筋 箍筋、弯起钢筋统称为腹筋,它们与纵筋、架立钢筋等构成梁的钢筋骨架。试验研究表明,箍筋对抑制斜裂缝开展的效果比弯起钢筋好,所以工程设计中,优先选用箍筋,然后再考虑采用弯起钢筋。 (二)剪跨比及斜截面受剪的破坏形态

1. 剪跨比: 2.斜截面受剪的三种主要破坏形态 (1)无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 1) 斜压破坏 当剪跨比较小时(λ<1时),发生斜压破坏。这种破坏多数发生在剪力大而弯矩小的区段,以及梁腹板很薄的T形或Ⅰ形截面梁内。此破坏系由梁中主压应力所致,破坏时,混凝土被腹剪斜裂缝分割成若干个斜向短柱而压坏。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剪压破坏 31≤≤λ时,常发生此种破坏。此破坏系由梁中剪压区压应力和剪应力联合作用所致。破坏特征通常是,在剪弯区段的受拉区边缘先出现一些垂直裂缝,它们沿竖向延伸一小段长度后,就斜向延伸形成一些斜裂缝,而后又产生一条贯穿的较宽的主要斜裂缝,称为临界斜裂缝,临界斜裂缝出现后迅速延伸,使斜截面剪压区的高度缩小,最后导致剪压区的混凝土破坏,使斜截面丧失承载力。 3)斜拉破坏 当剪跨比较大(λ>3时),常发生这种破坏。此破坏系由梁中主拉应力所致,其特点是斜裂缝一出现梁即破坏,破坏呈明显脆性,其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三种破坏形态的斜截面承载力比较:对同样的构件,斜压>剪压>斜拉; 三种破坏性质:均属脆性破坏,但脆性程度不同,斜拉破坏最脆,斜压破坏次之。(2)有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 与无腹筋梁类似,有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主要有三种:斜压破坏、剪压破坏、斜拉破坏。 当λ>3且箍筋数量过少时,将发生斜拉破坏;如果λ>3,箍筋的配置数量适当,则可避免斜拉破坏而发生剪压破坏;当剪跨比较小或箍筋配置数量过多,会发生斜压破坏。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习题复习资料

第4章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 4.1选择题 1.( C )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A .Ⅰa 状态; B. Ⅱa 状态; C. Ⅲa 状态; D. 第Ⅱ阶段; 2.( A )作为受弯构件抗裂计算的依据。 A .Ⅰa 状态; B. Ⅱa 状态; C. Ⅲa 状态; D. 第Ⅱ阶段; 3.( D )作为受弯构件变形和裂缝验算的依据。 A .Ⅰa 状态; B. Ⅱa 状态; C. Ⅲa 状态; D. 第Ⅱ阶段; 4.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的建立是依据哪种破坏形态建立的( B )。 A. 少筋破坏; B. 适筋破坏; C. 超筋破坏; D. 界限破坏; 5.下列那个条件不能用来判断适筋破坏与超筋破坏的界限( C )。 A .b ξξ≤; B .0h x b ξ≤; C .' 2s a x ≤; D .max ρρ≤ 6.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截面抵抗矩系数s α取值为:( A )。 A .)5.01(ξξ-; B .)5.01(ξξ+; C .ξ5.01-; D .ξ5.01+;

7.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对于双筋截面,下面哪个条件可以满足受压钢筋的屈服( C )。 A .0h x b ξ≤; B .0h x b ξ>; C .'2s a x ≥; D .'2s a x <; 8.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T 形截面划分为两类截面的依据是( D )。 A. 计算公式建立的基本原理不同; B. 受拉区与受压区截面形状不同; C. 破坏形态不同; D. 混凝土受压区的形状不同; 9.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C )。 A.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 增加保护层厚度; C. 增加截面高度; D. 增加截面宽度; 10.在T 形截面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假定在受压区翼缘计算宽度范围内混凝土的压应力分布是( A )。 A. 均匀分布; B. 按抛物线形分布; C. 按三角形分布; D. 部分均匀,部分不均匀分布; 1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 B )。 A. 纵向钢筋内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B. 纵向钢筋外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C. 箍筋外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D. 纵向钢筋重心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12.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双筋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若'2s a x ≤,则说明 ( A )。 A. 受压钢筋配置过多; B. 受压钢筋配置过少; C. 梁发生破坏时受压钢筋早已屈服; D. 截面尺寸过大; 4.2判断题 1.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越大越好。( × ) 2. 对于'f h x ≤的T 形截面梁,因为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相当于宽度为' f b 的矩形截面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1概述 1、受弯构件(梁、板)的设计内容:图3-1 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破坏截面垂直于梁的轴线,承受弯矩作用而 破坏,叫做正截面受弯破坏。 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破坏截面与梁截面斜交,承受弯剪作用而破 坏,叫做斜截面受剪破坏。 ③满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对受弯构件进行设计与校核时,应满足规 范规定的要求。比如最小配筋率、纵向 2 ①板 ⑴板的形状与厚度: a.形状:有空心板、凹形板、扁矩形板等形式;它与梁的直观 区别是高宽比不同,有时也将板叫成扁梁。其计算与 梁计算原理一样。 b.厚度:板的混凝土用量大,因此应注意其经济性;板的厚度 通常不小于板跨度的1/35(简支)~1/40(弹性约束) 或1/12(悬臂)左右;一般民用现浇板最小厚度60mm, 并以10mm为模数(讲一下模数制);工业建筑现浇板 最小厚度70mm。 ⑵板的受力钢筋:单向板中一般仅有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双向 板中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一般情况下互相垂直的 两个方向钢筋应绑扎或焊接形成钢筋网。当采用绑扎

钢筋配筋时,其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度h ≤150mm 时,不应大于200mm ,当板厚度h ﹥150mm 时,不应大 于1.5h ,且不应大于250mm 。板中受力筋间距一般不 小于70mm ,由板中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其间距不应 大于400mm ,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 面积的1/3,其锚固长度l as 不应小于5d 。板中弯起钢 筋的弯起角不宜小于30°。 板的受力钢筋直径一般用6、8、10mm 。 对于嵌固在砖墙内的现浇板,在板的上部应配置构造钢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直径不宜小于8mm (包括弯起钢筋在内),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小于l 1/7(l 1为单向板的跨度或双向板的短边跨度)。 b. 对两边均嵌固在墙内的板角部分,应双向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小于l 1/4。 c. 沿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 ,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 ⑶板的分布钢筋:其作用是: a.分布钢筋的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 b.把荷载均匀分布到各受力钢筋上; c.承担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还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应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 ,直经不宜小于6mm ,对于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按双向板设计时,应沿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布置受力钢筋。 在温度和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尚应布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的数量可按计算或工程经验确定,并宜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沿一个方向增加的附加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2%,其直径不宜过大,间距宜取150~200mm ,并应按受力钢筋确定该附加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 ⑷板中钢筋的保护层及有效高度:保护层厚度与环境条件及混凝 土等级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保护层取15mm ,详见规范; 有效高度是指受力钢筋形心到混凝土受压区外边缘的距离,用 0h 表示,板通常取200-=h h mm 。

第四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填空题: 1、斜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支座附近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产生 超过了混凝土的 极限抗拉强度而开裂的。 2、斜裂缝破坏的主要形态有: 、 、 ,其中属于材料充分利用的 是 。 3、梁的斜截面承载力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 。 4、梁的斜截面破坏形态主要有三种,其中,以 破坏的受力特征为依据建立斜截面承载力 的计算公式。 5、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 。 6、随着纵向配筋率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 。 7、对于 情况下作用的简支梁,可以不考虑剪跨比的影响。对于 情况的简支梁, 应考虑剪跨比的影响。 8、当梁的配箍率过小或箍筋间距过大并且剪跨比较大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当梁的配 箍率过大或剪跨比较小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 9、 对梁的斜截面承载力有有利影响,在斜截面承载力公式中没有考虑。 10、设置弯起筋的目的是 、 。 11、为了防止发生斜压破坏,梁上作用的剪力应满足 ;为了防止发生斜拉破坏,梁内配 置的箍筋应满足 。 12、梁内设置鸭筋的目的是 ,它不能承担弯矩。 二、判断题: 1、某简支梁上作用集中荷载或作用均布荷载时,该梁的抗剪承载力数值是相同的。( ) 2、剪压破坏时,与斜裂缝相交的腹筋先屈服,随后剪压区的混凝土压碎,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属 于塑性破坏。( ) 3、梁内设置箍筋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形成良好的钢筋骨架,保证钢筋的正确位置。( ) 4、当梁承受的剪力较大时,优先采用仅配置箍筋的方案,主要的原因是设置弯起筋抗剪不经济。 ( ) 5、当梁上作用有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时,应考虑剪跨比λ的影响,取0Vh M =λ( ) 6、当剪跨比大于3时或箍筋间距过大时,会发生剪压破坏,其承载力明显大于斜裂缝出现时的承 载力。( ) 7、当梁支座处允许弯起的受力纵筋不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要求时,应加大纵筋配筋率。( ) 8、当梁支座处设置弯起筋充当支座负筋时,当不满足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要求时,应加密箍筋。( ) 9、梁内设置多排弯起筋抗剪时,应使前排弯起筋在受压区的弯起点距后排弯起筋受压区的弯起点 之距满足:max s s ≤( ) 10、由于梁上的最大剪力值发生在支座边缘处,则各排弯起筋的用量应按支座边缘处的剪力值计算。 ( ) 11、箍筋不仅可以提高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还可以约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延性,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