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指挥姿势与基本图式教案

指挥姿势与基本图式教案

指挥姿势与基本图式教案
指挥姿势与基本图式教案

指挥姿势与基本图式教学设计

高中部谢芳军

教学目标

能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合唱指挥的资料(文字、音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通过学习合唱指挥,使学生了解二拍子、三拍子的基本指挥图示,并形成初步的记忆表象。

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动手指挥二拍子、三拍子的基本指挥图示。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渠道(互联网、书籍、报刊、传播媒体、音响等)收集有关合唱指挥的资料,提前了解合唱指挥。

2、教师需准备一些有关的资料,与学生进行交流。(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3、学生围坐,以方便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

感受歌曲,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指挥,引出学习的内容。

二、交流与探讨

1、学生展示自己各自的指挥成果,并相互间进行交流。

2、教师点评。

教师应灵活掌握,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和内容及时灵活的进行交流、切磋和补充。着重在二拍子、三拍子强弱规律的基本打法及指挥动作。

教师介绍二拍子

如歌曲《歌唱祖国》、《歌声与微笑》

教师介绍三拍子

在三拍子的乐曲中,其强弱规律是一强二弱,三拍子的乐曲显现出圆舞曲的风格特征,而慢速的三拍子乐曲又能表现出音乐

的优雅与抒情的特点。如歌曲《祝你生日快乐》、《雪绒花》、《深深的海洋》等。

准备拓展部分(根据时间自行调整)

在四拍子的乐曲中,其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四拍子的强弱的层次更加丰富和细腻,当速度较快、力度较大时有很明显的二拍子特点,而演奏舒缓的乐曲时又显露出它的抒情性特征。如《同一首歌》《我的祖国》等。

归纳总结

老师辅助同学整理

引导学生踊跃展示:

二拍子:强弱交替明显,具有明快有力的特点。

三拍子:强弱交替不强烈,较轻快。

四拍子:拉长强拍,反复周期,比较沉着,舒畅宽广。

二年级体育教案 各种姿势起跑.doc

二年级体育教案各种姿势起跑 班级:二5 男:17人;女:21人 Z周次:四 ;课的类型:基本内容Ⅰ/实践 1教学内容1、走与跑:各种姿势起跑(3—1) 2、游戏:拼图接力(1—1) "教学目标身体发展目标:发展跑的基本活动能力,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能力发展目标:初步掌握各种快速起跑的姿势,培养自学、自锻的习惯和积极创想的能力。心理发展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在小组活动中能主动体现自我。社会适应目标:遵守游戏规则,主动友好地与同伴相处交往。a教学重点:各种姿势。教学难点:积极创想。?安全保障: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时,教师巡视并提醒注意安全。4教学内容课堂常规 1'热身 8'1、游戏:抢位子2、垫上运动前导游戏 5'听号赛跑各种姿势起跑 10'游戏:10'拼图接力评价 1'a导与学导:“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各种姿势的起跑,大家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学好这个内容啊?”学:整队师生问好,(1—5)报数,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小朋友,你们喜欢游戏吗?让我们一起先做个抢位子的游戏,好吗?顺着圆圈慢跑,听到音乐停止,以最快的速度抢坐位子。”学:听音乐进行游戏。导:“让我们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给我们的身体做些热身运动!”学:在音伴中跟着老师做。导:“你们有没有忘记刚才你报的数啊?听到老师的口哨声吹几,这个号数的同学迅速围圈逆时针跑,看谁先跑回自己的位置。”学:学生围圈听号赛跑。导:“在刚才游戏开始前,我们小朋友采用的是怎么样的姿势起跑的啊?”学:回答“坐姿”。导:引入

学习的主教材。导:“动动我们的小脑筋,看你还能想出几种起跑姿势?教师提示练习中的安全。学:学生自由结伴练习,轮流做“发令员”,集合交流,示范,评价,比一比看谁想的起跑姿势多。再一次分组练习。安全保障:教师巡视引导并提醒练习时的安全问题。导:“在游戏中,老师引用刚才同学们想出的姿势来做起跑,好吗?” “小朋友想一想,如何让自己的小组既跑得快又拼得好?每次只能动一块!”学:学生采用前面想出的几种姿势起跑,学生在游戏中创想,评价,启发,鼓励。评价:1 学生间评价 2 教师评价学:整队,进行评价,师生呼别。”组织队形及要求四列横队要求:精神饱满一路纵队围着圆圈要求:轻松,愉快练习时间:1、3'2、3'围坐圆圈要求:快速奔跑,轻松愉快。练习次数:1—2次散点自由结伴(5~6人一组)要求:各种姿势练习时间:5'~6'四路纵队要求:快速起跑,遵守游戏规则,积极动脑。游戏次数:3~4次四列横队要求:学生间进行简单的评价?个案记录%学生心理活动点滴记录在教师引导启发后,学生表现较积极、兴奋,体现在学生的语言,行为中。J学生创想记录各种姿势起跑:1、俯卧撑2、仰握3、双腿弯曲,单手撑地4、站立背对5、坐姿背对6、四肢着地,仰面L需改进的地方1、教师的站位: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2、评价的手段可以进一步改进,突出个性本身。¯场地器材塑胶场地录音机一台磁带拼板若干

小学三年级体育课设计(各种姿势的快速起跑)

各种不同姿势的快速起跑教学设计 高坝店镇中心学校刘印武 指导思想 1.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尝试以目标的达成统领教学的内容。把教材中的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落实到实际教学之中,努力通过教学体现灵活多变的教学教法,便于学生的学习及发展。 2.在课的结构设计中努力做到组织形式多样化、师生共同参与,注重做到对游戏的开发、创新,对体育文化的传播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但他们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大,认知比较粗浅,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又是他们的弱点。根据这些特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尽量以多变的内容使他们时时有新鲜感。通过老师的调控,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在整堂课中始终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目标和归宿,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体验、创想、感受,达到目标要求。 教材分析: 三年级“各种不同姿势的起跑”教材是在一至二年级自然走与跑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通过多种方式的走与跑游戏,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简易的技术和技能,发展位移、灵敏、反应、协调素质和一般耐力,培养走与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和提高走与跑的能力。在教材设计中将走与跑的教学与游戏融于一体,用动态的方式淡化走与跑教材分类的局限性和竞技运动的技术性、规范性,体现出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全面地达成课程标准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

(八年级物理教案)力的图示教案示例

力的图示教案示例 八年级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 2.在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什么? 3.力作用在物体上能产生哪些效果? 二、新课引入 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用力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可见力的大小影响力的效果。那么除了力的大小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效果呢? 三、力的三要素

1.如前所述,力的大小影响力的效果。 2.力的方向 教师: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我们向上提一个木箱,必须向上用力才能将木箱提起来。如果沿水平方向用力推它,只能使它沿水平方向开始运动。我们观看足球比赛,运动员射门时把球踢偏了,原因是踢球时用力的方向没能控制好。打排球时把球扣出界外也是用力的方向不妥。 可见,力的方向也影响力的效果。 3.力的作用点 教师:大家注意看所有的门窗的把手都安装在离门轴较远的位置,这样开关门窗比较方便。如果将门窗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近的地方,开关门窗就很费力。 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教师: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所谓力的三要素,意思是只有力的三个要素都不变,力的作用效果才不变。两个力,它们的三个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的效果才完全相同。

力的三个要素中有一个要素不同,都会使力的效果不同。例如,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用一个力作用在尺的中点,向上用足够大的力就可以把尺子平稳地拿起来。如果用同样大的力,力的作用点在尺的一端,尽管力的方向向上,只能把尺的一端提高,尺子是倾斜的。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充分地反映了力的特征,我们认识一个力,只有认识了力的三个要素才算认识得清楚、全面了。 四、力的图示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 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分析才能认识力的存在。 为了使物体受到的力更形象、更具体、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我们借助画图的方法把力表示出来,也就是把力这个抽象的东西画出来,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的力的图示。 1.力的作用点的画法 教师:要画出力,就是画出力的三要素、首先要画出力的作用点。一般来说,把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即可。 (教师示范) 2.力的大小的画法

(完整版)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一、意象图式的含义与理论基础 意象图式(ImageSchema)是认知模型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研究意象图式对于研究人们如何建构范畴、形成概念、分析隐喻、理 解意义、实行推理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意象和图式原是两个独立的 概念。18世纪时康德讨论了图式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图式是“连接感 知和概念的纽带,是建立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也是建构意象、制造意义的必要程序,个体共有的想象结构”(王寅,2007:172)。而 意象常被视作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指代一种心理表征,即人们在看 不到某物时却仍然能够想象出该物体的形象和特点,而这正是在没有 任何外界事物提示的情况下,人们仍然能在心智中猎取这个事物的印 象的一种认知水平。 Lakoff和Johnson(1987)首次提出了意象图式这个概念。他们将它定 义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和运动活动中的持续再现的动态模式,这 个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性和结构性。(Johnson,1987:xiv)Gibbs 和Colston(1995)描述意象图式为空间关系以及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而Oakley(2004)认为它则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 对感性经验实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李福印,2007:81)认知语言学 家们赞同意象图式是基于人们的感知和体验的,并且先于人类语言。 换言之,“现实—认知—语言”是认知语言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并且 认知过程包括: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概念化、意义等过程。所以,意象图式只不过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细节。认知语言学的哲学 基础是体验哲学,即“经验是在我们持续通过与变化的环境互动之中 产生意义的体验性感知运动和认知结构的结果”(王寅,2007:37), 其心理学基础是皮亚杰的建构论和互动论。所以,意象图式也是基于 体验,与现实世界互动,并抽象出来的一种形而上的结构。 二、意象图式的类型

各种姿势的起跑课时计划

罗阳小学体育与健身课时计划

各种姿势起跑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与不同需求。 二、相关分析 (一)学情分析: 本课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好奇性强。 (二)教材分析: 各种姿势的起跑是小学二年级走与跑里面的一个教材,为一课时2课次。本课为第2课次。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各种姿势起跑,并初步认识自然站立式起跑。在创想练习中,充分表现自己的创新能力,收获快乐,在练习中收获健康。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各种姿势起跑,感受快速起动。 2、发展灵敏及快速反应能力。 3、激发学习的兴趣,勇于表现自我,并具有创新意识及参与的热情。 4、初步养成与同伴一起练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反应灵敏、起动快速。 教学难点:1、积极动脑创想多种起跑姿势,能找出适宜的动作快速起跑。 2、不抢跑。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自主参与。 本环节的教学,老师在简述本课的学习目标后,让学生分散自主练习各种跑的启动姿势,以更好地体接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各种跑的启动姿势”。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参与教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让课时充分动起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再根据学生自主练习情况进行归纳,集中进行跪、蹲、坐、站立等各种不同姿势的启动动作练习。 二、游戏互动,全员参与。 进行“穿越接力”游戏,通过游戏互动,掀起学习活动的高潮,从而达到全员参与学习的目的。

初中物理教案-力的图示

初中物理教案:力的图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能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3.知道什么是力的图示,什么是力的示意图,会做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能力目标 初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物理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通过力的作用效果的实例,引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教材具体讲述了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教给学生如何表示力的三要素. 有关“力的三要素”教学建议 力的三要素是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引出的,可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课本中的插图认识力有方向,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力的方向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可以找一名学生到教室的门口,亲自动手推门,使学生意识到推力作用在离门轴

较远的点,比作用在离门轴较近的点,易于把门推开.也可以让学生感受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握在把的末端比握在把的中间,易于把螺母拧紧.体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除了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外还有力的作用点.最后,小结出力的三要素.有关“力的示意图”教学建议 由于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简单,实际应用的机会多,所以教材中介绍了力的示意图.可通过两种作图的比较,使学生学会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教师可以把几个力的图示改画成力的示意图,加以对比,让学生领会,并掌握. 有关“力的图示”教学建议 教材一开始讲述了图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在物理学习中,我们常常把有关的现象和过程用图来表现.例如光学中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力学中的受力分析图.通过这些图可以简单明了直观地表现有关的内容.因此要让学生重视图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画图技能. 为了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法,在示范图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个典型的力的图示. 学生在作图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分析 1.力的图示 教材一开始讲述了图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在物理学习中,我

概念的组织方式_意象图式_框架_认知域或理想化认知模式

概念的组织方式:意象图式、框架、认知域或 理想化认知模式 谢 巧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摘 要]随着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的结合,概念的组织方式成为研究的对象:概念不是简单、散 乱的分散在我们的人脑里,而是根据人们的经验有规则地结合在一起的。Lakoff的图式(Schema)又称为意象图式(ImageSchema)、Fillmore的框架(Frame)、Langacker的认知域(CognitiveDomain)和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式 (IdealizedCognitiveModal)都是概念的组织方式的重要术语。这些术语被认为有极大的相似性,甚至被认为是等同的概念。因此,有必要在理解这些重要术语的基础上比较他们的相似性和不同点,以强化我们对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的理解与正确运用。 [关键词]意象图式;框架;认知域;理想化认知模式 [中图分类号]I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002 (2008)05-0087-03词汇表示概念,是概念的象征。传统的语义学用结构语义学 (structuralsemantics)、语义特征(semanticfeatures)和真知条件 (truthcondition)对词汇的意义进行分析。随着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的结合,概念的组织方式成为研究的对象:概念不是简单、散乱地分散在我们的人脑里,而是根据人们的经验有规则地结合在一起的。许多认知语言学家对这样的概念的组织方式进行了研究并有他们的一些术语:Lakoff的图式(Schema)又称为意象图式(ImageSchema)、Fillmore的框架(Frame)、Langacker的认知域 (CognitiveDo-main)和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式(IdealizedCogni-tiveModal)。这些术语被认为有极大的相似性,甚至被认为是等同的概念。而笔者则在理解这些重要术语的基础上比较了他们的相似性和不同点,以便加强我们对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的理解与正确运用。一、意象图式(ImageSchema)在认知语言学中,图式(Schema)又称为意象图式(ImageSchema),是Lakoff在198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还一度称之为“动觉意象图式(kinestheticimageschema)” 。意象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人的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上的(赵艳芳,2001:68)。我们在我们的生理和物质的基础上形成了我们的意象图式,比如我们吃、喝,行和坐,其实就是把我们的身体看成是个容器,从而形成容器图式(ContainerSchema)或里外图式(In-outSchema)。我们的日常语言中都可以找到受 到这种图式影响的认知痕迹。下面一段话就是Johnson在第二章中对人起床后的描述:Youwakeoutofadeepsleepandpeeroutfrombe-neaththecoversintoourroom.Yougraduallyemergeoutyourstupor,pullyourselfoutfromunderlimbs,andwalkinadazeoutofyourbedroomandintothebathroom.Youlookinthemirrorandseeyourfacestaringoutatyou.这里面的in、out都来自同一种关系和结构,即我们上面提到的一种意象图式:容器图式。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in、out这样的词汇不仅仅用在表达物理概 念上还时常用来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 这说明人们从空间结构获得了这种图式,又将它用于对世界其他经验的建构,即将其他的非容器的事物、状态等也看作是容器,并根据它来进行认知和描述。而且基本上所 有的图式都可以在语言上体现具体的和抽象的行为。以原型理论来解释,我们可以将图式理解为原型结构,因为它概括地说明了同一原型的所有各例。人的经验中具有多种意象图式,Lakoff(1987)总 结了多种意象图式:部分———整体图式(ThePart-wholeSchema)、连接图式(TheLinkSchema)、中心-边缘图式(TheCenter-peripherySchema)、起点———路径———目标图式(TheSource-path-goalSchema)、上———下图式(TheUp-downSchema)、前-后图式(Front-BackSchema)、线形图式(TheLinerorderSchema)、力图式(ForceSchema)等等。二、框架(Frame)上个世纪70年代Fillmore提出框架(Frame)这 [收稿日期]2008-02-04 [作者简介]谢巧 (1980-),女,四川自贡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ofLiaoning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Institute 第25卷第5期2008年5月Vol.25No.5May2008 87??

蹲踞式起跑教学案例分析

蹲踞式起跑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背景 七年级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他们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本课是通过蹲踞式起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普通式、接近式、拉长式蹲踞式起跑的几个亚类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起跑方式。由于学生以前对起跑的接触较少,在课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探究学习。 二、教学主题 蹲踞式起跑教学:蹲踞式起跑是短跑竞赛中普遍采用一种起跑姿势,掌握蹲踞式起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速度,提高短跑成绩。本节课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蹲踞式起跑姿势的探究式学习,在摸索中了解自己,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那种起跑姿势。 三、教学细节 蹲踞式起跑教案 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使大部分学生初步学会蹲踞式起跑技术,提高短跑成绩。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体念运动的魅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步骤时 间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与要求 准 备部分2 分 钟 一、课堂常规: 二、准备活动: 热身操: 摆臂50次 高抬腿50次 正压腿4x8拍 1、接受体育委员 报告人数,向学生 问好。 2、安全教育,安 排见习生。 3、宣布本课内容 与目标。 组织学生成体操 队形散开、口令指 挥。 1、体育委员整队, 检查报告人数。 2、认真听讲,明确 目标。 在老师的带领下认 真完成准备活动。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学生精神面貌 良好、站队时快,静, 齐。 xxxxxooooo xxxxxooooo xxxxxooooo X xxxxooooo 要求:动作准确、活 动充分,注意安全。

各种姿势的起跑

各种姿势的起跑教学设计 台州市学院路小学何叶2013/4/19一、指导思想 跑是人体基本的活动方式之一,也是基本的运动能力之一,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体育娱乐中最基本的一种活动能力。本课以不同方式下的各种姿势起跑为主,侧重于学生对起跑的认识,学习各姿势起跑时的快速启动;通过不同的组织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二、教学内容 1、各种姿势的起跑 2、爱的抱抱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对跑产生新的认识,体会各种姿势的起跑反应过程。 2、以童谣、手势不同的组织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跑的兴趣。 3、通过对不同感官的刺激及不同身体姿势的变换,提升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 帮助学生学习各姿势的起跑动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敏性和快速奔跑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各种姿势起跑主要针对起跑时的反应力,内容简单、活泼,运动强度小;学生易学的同时不失乐趣;起跑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所以利用定点、击掌等形式避免学生受伤。 五、学情分析 一(1)班的学生热情开朗,遵守纪律,积极配合老师布置的各项活动;考虑到一年级,所以在运动量的设置上要适当,安全要强调;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容易走神,在课堂的设置上会选择比较贴近他们生活及兴趣的内容,情景设置比较童趣。

六、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起跑的灵敏反应 难点:起跑的快速启动 七、教学策略与手段 1、讲解与示范: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正确到位的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起跑动作。 2、合作学习:以小组的形式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情景设置:通过童谣、游戏等组织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八、课的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30%-45% 九、场地器材: 场地:田径场(下雨:羽毛球场) 器材:U盘、音箱、标志物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教案北师大版

力、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知识点: 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3.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都有关系; 4. 用力的图示法描述力的三要素。 5.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6. 物重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G = mg 。 7. 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知道摩擦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3.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 )”。 知识梳理: 例题: 1、春游时,我们在公园内的湖面上划船,当我们用力划桨时,船就前进,这是为什么? 分析与解答:被我们使用的船桨实际上相当于杠杆,当我们用双手把桨的把手向前推时,桨在水下的部分向后运动,同时对水产生向后的推力。由于物体间力作用总是相互的,所以水同时对桨施加向前的反作用力,船就在这个推力的作用下不断前进。 2.开国领袖毛泽东在他的词《沁园春·雪》中吟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 大雕……”留心的同学可能注意到其中牵涉到相关的物理知识,你能说 出一二吗? 分析与解答:“弯弓”、“射大雕”与物理知识相关。“弯弓”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射大雕”则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弯弓射雕的过程中,力的作用改变了弓的形状,弓由于形变产生的弹力又使箭由静止变为运动,射向大雕。其中还伴随能能量的转化:弓对箭做功,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3.在课外活动中,小华设计了如图装置来检查房屋的窗台是否水平,试说明这个装置的工 作原理,并说明制造这个装置时AB 与AC ,BD 与BC 之间应满足怎样的关系? { 力 力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改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重力 大小----G=mg 作用点――重心 方向――竖直向下 { 弹力 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弹力 弹簧测力计――力的单位、正确使用它测量力 {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力 产生条件――表面相互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 { { 常见的力

蹲踞式起跑教案

蹲踞式起跑教案

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33 分 钟 33 分 钟 1 ?学习蹲距式起跑技术 ⑴普通式起跑器安装[方法] 前起跑器抵足板离起跑线后沿 约本人的一脚半长,后起跑器 抵足板离前起跑器抵足板也约 本人的一脚半长。两起跑器的 中轴间距离大约在15cm左右 (或本人的一脚长)。 ⑵动作要领 起跑技术包括各就 位”预备” 鸣枪”(或跑”)三个阶 段。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做 2~3次深呼吸,轻快地走到起 跑器前,两手撑地,两脚依次 踏在前后起跑器的抵足板上, 后膝跪地,两手放在紧靠起跑 线后沿处,两臂伸直,肩与起 跑线平行,两手间隔比肩稍 宽,四指并拢和拇指成八字形 支撑,两脚左右间距大约 15cm (或一脚长)。颈部自 然放松,两眼视前下方约 40~50厘米处,注意听预备” 口令。 当听到预备”口令后,从 容而平稳地抬起臀部,身体重 心冋时前移,形成臀部稍高于 肩,肩超过起跑线(一般超过 10cm左右)的身体姿势。当 听到枪声或跑”的口令后,两 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臂屈肘做 有力的前后摆动,冋时两腿迅 速蹬起跑器。 ⑶练习 教师讲解蹲踞式起跑 的基本要领和动作技 术要领以及起跑器的 安装等从不同角度作 各种示范动作,让学 生与理论结合的同时 理解动作的真正含 义。 教师观察,学生练 习,并进行纠错, 除个别存在的普遍 错误外,其余的采 用个别辅导。 练习时,教师发令, 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组织教法: 1?学习安装起跑器的 方法。让学生按普通 式起跑器安装的要 求,进行练习。 2?学习各就位”、预 备”技术。学生个人练 习,体会起跑技术动作 的要领,然后教师发 令,学生成组练习。 3?学习蹲距式起跑的 元整技术。 4?纠正错误动作。 5?巡回指导。 6?学生示范。 1 ? 适当调整起跑的 预备”姿势。 2? 增强手指和臂的 力量。 3?延长或缩短预 备”鸣枪的时间,养成 听枪声起动的习惯。 4? 反复做后腿蹬离 起跑器屈膝前摆的辅 助练习。 认真练习,仔细观察前 排学生的动作,思考改 进自身做的不对的地方 要求: 1?教师讲解示范; 2?教师分解讲解蹲距 式动作; 1.学生认真听,仔细 看老师做示范; 2.学生认真做练习; 教师应指出重难点。 注意: 1? 在各就位”步骤 中,体重应平均地被 两手,一脚,一膝所 支撑。 2? 在预备”步骤 中,体重主要落在两 臂和前脚上。整个身 体好像压紧的弹簧一 样成稳定状态,全神 贯注,静听枪声。注 意: 1?第二,三排同 学必须认真完成蹲距 式动作; 2? 跑出去的同学从 中间分开从两侧慢跑 回来准备练习。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案范文:看谁先起跑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案范文:看谁先起跑 教学内容:看谁先起跑 教学目标:能完成自然站立式起跑动作,听到各种突发信号即快速起跑;练习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动作果断。 学习阶段:水平一 学习步骤: 一、统一规章,身体力行 教师活动: 1、集合队伍,宣布本堂课主要内容。 2、分成八小组练习基本队列队形。 3、带领学生绕圈慢跑,并进行听哨声变向跑。 4、根据学生的慢跑情况,及时总结,提出要求。 学生活动: 1、以饱满的精神迎接上课,做到“快、静、齐”。 2、队员之间相互配合,认真进行队列练习。 3、反应迅速,跑动时前后不能拥挤。 4、对照老师的要求,及时改正。 组织:四列横队一路纵队 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p 二、积极参与,认真完成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听各种突发信号的小游戏,练习自然快跑。 2、示范自然站立式起跑动作,重点提示动作要自然放松、反应迅速。 3、组织学生原地练习自然站立式起跑。 4、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提出要求。 5、集体听信号进行快速启动练习。 6、分组练习自然站立式起跑动作,看谁先起跑。 7、及时总结学生的练习情况。 学生活动: 1、在游戏中,注意力要集中,锻炼快速反应能力。 2、观察教师的示范,原地模仿练习,体会站立式起跑快速启动的完整动作。 3、认真参与练习,相互指导帮助。 4、能快速反应,做出动作。 5、练习中相互观摩,相互评比,相互指正,进而加深对快速起跑动作要领的理解。 6、对照老师的要求,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规范动作。 组织:横队进行散点 oooooooooooo

各种姿势的快速起跑站立式起跑教学设计

《各种姿势的快速起跑——站立式起跑》教学设计 (水平二) 龙浦小学石荷燕 一、教学理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各种姿势的快速起跑)、学生的基本情况(借班上课)、教学场地和器材条件,在教学设计上紧紧围绕站立式起跑中的“快速起动”这一目标,通过多种练习方法和策略达成目标;在教学方式上让学生在不同的练习中真正体会如何才能快速起跑。同时也培养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积极主动参与展示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站立式起跑教材是在一至二年级自然走与跑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通过多种方式的走与跑游戏,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简易的技术和技能,发展和提高走与跑的能力。在教材设计中将走与跑的教学与游戏融于一体,用动态的方式淡化走与跑教材分类的局限性和竞技运动的技术性、规范性,体现出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全面地达成课程标准领域的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水平二年级的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 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但他们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大,认知比较粗浅,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又是他们的弱点。根据这些特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尽量以多变的内容使他们时时有新鲜感。通过老师的调控,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学习。在整堂课中始终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目标和归宿,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体验、创想、感受,达到目标要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站立式快速起跑。 难点:手臂积极摆动、蹬腿有力。 五、教学流程: 队列队形练习——游戏(听数“抱团”)——自编模仿操——各种姿势快速起跑练习(坐位—跪位—蹲位—卧位)——站立式起跑——素质练习(喊号追人)——放松(吹泡泡)——小结 《各种姿势快速起跑——站立式起跑》教案 龙浦小学

各种姿势的起跑教案

《体育与健身》课教案 年级一人数40 周次 6 课次15 日期2015.5.29 执教周飞荣课型I/实践 内容主题1.走和跑:各种姿势的起跑2—1 2.综合活动:钻山洞1—1 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2~3种不同姿势的起跑,体验快速启动的方法,提高快跑能力 2.学会综合活动“钻山洞”的方法,体验四肢协调用力的动作,提高综合活动 能力 3.激起学练兴趣,养成学练规范的意识,享受体育活动的快乐 4.能互帮互助,逐步形成团体合作的品质,不断进取 重点快速启动 难点合作学练 安全 措施 在练习的过程中拉开距离,避免 发生碰撞。 课序时 间 教学内容生理负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 队形 实施要点次 数 时 间 强 度 一1'课堂常规1.课堂常规 2.师生问好,引出课题 1.干部整队 2.师生问好,思想集中四列横队 认真倾听 二4'热身活动: 1.报数成团 2.关节操4 3'中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带领学生进行游戏 3.带领学生做针对性的 关节操 1.认真听讲游戏规则 2.遵循比赛规则,注意安 全 3.跟随教师做关节操 环形 充分活动, 避免在练习 中受伤 三20 '走和跑:各种姿 势的起跑 1、小羊学本领 2、小羊练本领 3、终极大PK 4、胜利大逃亡 3' 1' 2' 30 '' 中 中 大 大 1、设计情景提问 2、组织分组练习 3、参与小组活动,提示 1、组织学生集体练习 2、提醒学生规范学练 1、组织学生分组比赛 2、组织学生集体比赛 1、扮演灰太狼进行追捕 2、小结 1、回答教师提问 2、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1、进行集体练习 2、学练规范 1、分组比赛 2、集体比赛 1、逃脱灰太狼的追捕 2、认真听讲 散点分组 两列横队 散点分组 八路纵队 1、积极思考 2、启动快速 3、积极交流 1、学练规范 1、启动快速 1、快速启动 2、注意安全 四8'综合活动: 钻山洞6/ 8 5'中 1、请学生示范并简述 活动的方法 2、鼓励学生合作,增加 山洞的长度 3、评价表扬 1、明确活动方法 2、逐步增加山洞的长度 3、积极评价散点分组 合作学练 注意安全 五2'1.放松 2.小结 2 1'小1.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活 动;引导学生对学习情 况进行评价 1.跟随老师共同练习; 积极参与评价散点积极评价 预计运动负全课练习密度约44% 场地 器材 音箱一台 小蜜蜂一个 课 后 反 思基本部分密度约33% 全课平均心率 约126次/ 分

小学二年级体育《各种姿势起动的自然跑》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体育《各种姿势起动的自然跑》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课题小学二年级体育《各种姿势起动的自然跑》 作者及工作单位潘涛中牟县郑庵镇直小学 教材分析 在新课标中怎么样上好体育课,我觉得并不是简单的玩或者是做游戏。因此无论教师设计了怎样的课,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在玩中有所收获,即玩中学。 学情分析 本课是让学生掌握起跑方法,即掌握各种姿势的起跑,有些同学能在实践练习中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许多平时体育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能够轻松的理解技术动作。这种教学方法要比教师直接讲解示范的效果要好,而且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技术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获取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不同姿势快速起动的自然跑动作 2、动作机智灵活,具有创新意识及参与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反应灵敏、起动快速、学习兴趣浓厚

教学难点:积极动脑创想多种起跑姿势,能找出适宜的动作快速起跑并用于比赛 教学过程 六、教学步骤: (一)开始部分: 1、教师整队,师生问好、宣布上课内容。 2、教师语言导入,激发学生的队列练习和小游戏的参与兴趣。 3、队列练习:师指挥、指名学生上前指挥。 4、小游戏:师语言表述,生动作模仿。 5、师生共舞健康操。 (二)基本部分: 1、启发引导环节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猫抓老鼠”的形态、动作。 (2)归纳说明“猫抓老鼠”的动作状态,提示“静止等待”与“快速起动”的不同概念。 学生活动: (1)积极讨论“猫抓老鼠”时的状态。 (2)简单记住“安静的等待”与“快速起动”的动作要求。

2、提示情境动作进行练习环节 教师活动: 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模仿出“猫在睡觉、行走等不同动作姿势时发现老鼠并快速起动去抓老鼠”的动作。 学生活动:在师的引导下生动的模仿、展现“猫的不同姿势快速起动”的动作。 3、鼓励创新、合作交流环节 教师活动: (1)提示大家,除了刚才你做过的动作外。还有其他的动作吗? (2)请几人表演,给予鼓励。 (3)组织小组分散练习,比比哪组动作姿势多又特别。 (4)选择有代表性的动作请学生表演。 (5)提议大家选择你喜欢的动作练习。 学生活动: (1)动脑想一想,勇敢的上前表演,全班给予鼓励。 (2)小组分散讨论练习,并创想的动作越多越特别越好。 (3)积极大胆的上台表演,给予掌声。 (4)观看后由组长发令进行模仿动作的起跑练习。 4、用自选动作进行比赛环节 教师活动:

从意象图式看隐喻的构建与识解

然死亡,Arnie Klein表示他非常震惊,得知消息后坐在办公桌前足足五个小时不能动弹,于是Larry King对他的这样强烈的反应用附加疑问的提问方式向对方进行确认: 起始A(Larry King):A doctor should feel that way,right? 反应B(Arnie Klein):Well,that’s the only way I could feel... 又如,Larry King在开启Michael吸毒这一话题时,也采用了附加疑问的提问方式向对方进行确认: 起始A(Larry King):You’ve worked with addicts,have you not? 反应B(Arnie Klein):I wrote a book on heroin addiction.And I mean I think what’s happening with drugs now is a disaster.I mean when you look at the actor from the“Batman.”I mean look what happened to him. 在以上两段对话中,采访者通过陈述其假设—— —“作为医生应该会有这样的反应”、“你的病人里有瘾君子”再加上“是吗”的附加疑问(加下划线部分),邀请受话者确认其假设的正确性,这样便实现了向受话者寻求确认的话步功能。 常规的附加疑问句有两种,一类是反意的附加疑问句,另一类是非反意附加疑问句。如: He used to take pictures there,didn’t he?(反意的附加疑问句) You call this a day’s work,do you?(非反意附加疑问句) 由于现在语法学者把附加疑问句的范围加以扩大,采访者在用英语提问时,除了使用常规的附加疑问句提问方式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其他的附加疑问句的不规则形式(见下划线部分),如: He is a nice man,don’t you think? She’s your daughter,am I right? He’s not on duty now,do you suppose? A good omen for poor English,eh? Those kids didn’t waste much time,hey? It’s a good film,what? You have to have chemistry to win,do you agree? You remembered the eggs,right? 四、结语 借助Amy B.M.Tsui会话语言描写框架,笔者对英语采访者提问的话语结构和特征进行了一些分析,发现采访者的提问和受访者的应答之间的连贯是通过其各组成部分功能的联结实现的。本文对采访者的语言进行话语分析确实证明,采访者在采访时如能充分了解和利用其访问语言的功能,除了提出问题这一单一的方式外,恰当利用“陈述+问题”、“陈述”、“附加疑问句”这三种方式进行访问,可以有效激发受访者的反应,实现传达给受众更多信息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取样均来自英语为母语的权威媒体(CNN,NPR)。本文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如能大量收集语料并进行量的分析,将有利于对采访者语言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代树兰.电视访谈的话语特色[J].扬州大学学报,2008,(1). [2]苗兴伟.会话话语中的意义磋商[J].解放军外国语学报,1996,(6). [3]苗兴伟.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J].外语学刊,1999,(1). [4]孙倚娜.会话分析·电视谈话节目·口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0). [5]Amy B.M.Tsui.英语会话[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9):80. [6]Robert Siegel(with NPR),Yao Ming:Olympics Have Changed,http://https://www.sodocs.net/doc/6514069246.html,/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 90483768,May15,2008. [7]CNN LARRY KING LIVE,Interview with Michael Jack-son’s Doctor,http://https://www.sodocs.net/doc/6514069246.html,/TRANSCRIPTS/0907/08/lkl. 01.html,July8,2009. 摘要:隐喻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众多的学者和专家对隐喻的分类、特点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研究,与此同时,隐喻也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各种文体,但对隐喻的建构和识解方面涉及的并不多。隐喻意义是字面意义的延伸和抽象,意象图式作为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理解和认知复杂和抽象概念的基本结构,也是隐喻产生的机制和理解隐喻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出发,运用意象图式这一重要的认知手段对隐喻的构建和识解进行了分析,以求达到对隐喻更科学、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隐喻意象图式构建识解 1.引言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为广大学习者所熟知,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1980年,美国两位学者https://www.sodocs.net/doc/6514069246.html,koff和M. Johnson以《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打开了现代隐喻研究的新篇章。他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隐喻概念,即隐喻已经不再单单是一种修辞格,而是人们的一种认知、思维方式,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隐喻是一个概念系统,不再是零散的。那么何为隐喻?从认知语义学角度讲,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行为,它还是一种心理行为和精神行为。作为一种心理行为和精神行为,隐喻是以彼类事物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季广茂,1998)。意象图式作为一种隐喻的构建模式,同样也是人类以彼类事物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一种体现。从认知学上讲,意象图式与隐喻认知都属于认知的手段和方式,二者密切联系。对隐喻建构和识解的手段多种多样,但意象图式—— —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手段,在人类建构和识解隐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意象图式去理解分析隐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意象图式的概念和类型 2.1意象图式的概念 Johnson(1978:xiv)这样定义: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形式,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结构。Oakley(2004)这样定义:简单说来,意象图式是为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进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由Oakley的观点可以看出意象图式是理解隐喻这一认知概念的一种模式。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可以看出对意象图式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但核心和本质是一样的。大体总结来说,首先,意象图式相对于意象来说,它是抽象的和概 从意象图式看隐喻的构建与识解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555) 李娇 91

《各种姿势的快速起跑》

《各种姿势的起跑》课后反思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做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更应该懂得这点。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语言情境导入,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了上课角色。(但准备部分应该设计活动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上课的热身准备活动,我没有做好这一点。)在教学中,我应该改进教学思想,无论是各种姿势的起跑技能,还是知识延伸,或是放松身心我都应该做到全力以赴。我只设计了一种游戏,没有彻底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在玩并没有彻底的收获,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愉悦身心。从整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十分喜欢多种练习方式的游戏,(我在最后又加了小组比赛形式的游戏),整节课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并敢于在活动中表现自我。 在新课标中怎么样上好体育课,我觉得并不是简单的玩或者是做游戏。因此无论教师设计了怎样的课,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在玩中有所收获,即玩中学。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起跑方法,即掌握各种姿势的起跑,有些同学能在实践练习中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许多平时体育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轻意的理解技术动作。这种教学方法要比教师直接讲解示范的效果要好,而且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技术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获取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我在课的结束部分设计的不好,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没有那么活跃。 以上是这节体育课上完后的一个教学心得,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密度的掌控、学生掌握技术的反馈评价的及时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直埠镇小龚丽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