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把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论文

把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论文

把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论文
把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论文

把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

摘要:鼓励学生学生提问,倡导:课堂里没有愚蠢问题;给学生创造提问题的环境,低下身来,倾听同学们的想法,因应学生的心理,激励学生提问题,如:运用学生“好奇”心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主动性;根据学生“刨根问底”的特点,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连续性;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提问题的独立性等。

关键词:学生,提问,培养

近日听了一些各种级别的教学比赛的课。给我一种感觉:比较流行的数学课堂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一连串“精彩”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寻找方法,研究对策。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数学课堂。但笔者以为:这种做法固然是中学数学教学目的之一,但提出问题是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之上的,提出问题的能力才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新。有时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作为教师,从课堂上开始就给他们提问题的权力,机会,并且努力培养他们提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真正把提问权交给学生?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进行的一些做法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创设氛围,使学生能提出问题

1、课堂里没有愚蠢的问题。在自学与提问教学的初期,放开让学生讲是必要的。不管讲什么,只要讲出来都是难能可贵的。因此

教师论文 浅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论文浅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课堂提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更有利于教师的课堂发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避免冗余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有效备课,是有效课堂提问的前提。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要多角色多次“进出”文本,即教师要站在作者和自身的角度读懂教材的内涵,教师要站在编者的角度读懂教材的编排,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读懂教材的难易,而且教师要在这几种角色互换中找到彼此的差异,然后以学生的视角出发来考虑学习教 题:(1)?(3) (5) 2 的思考,、“学会了吗” 3 教师提问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把学生估计得太高,往往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全班举手者寥寥无几,这样的课堂往往会陷入僵局,即使回答了质量也不高,课堂成了几个尖子生表现能力的舞台,太多的学生参与不到其中来,这样的课堂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果问题设计得让学生“跳一下,能够着”,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圈子,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好的课堂讲究前后照应,讲究生动流畅。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一文时,当学生读到“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 在那里”时,我适时提问:“鸟儿看到只剩下树根,她会怎么想?怎么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

自主作文

树立“以学为主”新观念 构建“自主作文”新模式 ——“以学为主”教改课题总结 阳信县教研室张洪星洋湖中学黄俊伟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处于"教师难教,学生难写,高耗低效"的被动局面。教师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难于无材料可写,教师难于有效的写作指导,学生难于思维过程的快速有序展开,教师难于学生能力培养,学生难于写作习惯的养成。针对这种被动局面,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要给作文教学注入应有的活力,就要进行教学改革。 我校自主作文课改组在县教研室张洪星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在快速作文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认真领会"以学为主"新观念,努力探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中运用的途径,确立了"能力来自于训练,材料来源于生活,方法来自于课文"的教学策略。 二、实施方案 新课标提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鉴于此“自主作文”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使其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建构立体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作文教学主要有三种课型,即双课型自主探究课、双课型"魔鬼"训练课、单课型放胆文写作课。 (一)双课型自主探究课 该课型100分钟内完成命题、构思、写作、交流评改过程。 1、学生参与命题过程。 这一过程改变过去由教师单一命题,学生不会做、不能做也得做的被动局面,把作文命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更容易贴近自己实际生活,使之有话可说。有一次读写训练课,我让学生阅读的材料是《艰辛的历程》并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有一名性格孤僻的男生,不去认真作文,而是低声的唱小调。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先观察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眼神之中含着悲伤和无耐,我突然想起这个学生的母亲已去世了,他根本得不到母爱,我为自己课前没有考虑细致而感到自责,便告诉同学们可以写其他的家人、同学或老师,该生写了自己的奶奶,文章感情真挚其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我虽然得不到妈妈的爱,但是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有一个比妈妈还疼爱我关心我的奶奶。"这篇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且别具一格,被评为优秀作文。可见把命题选材的权利还给学生,是多么重要。 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文训练一般给学生提供写作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学生自由选择文体,自主选择材料,自主命题。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才能够把个人的风采展现出来。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发表时间:2016-10-28T16:46:51.1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6期作者:钱虎王满槐[导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每个教育者深思的问题。 甘肃省古浪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733100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转变理念,转变角色,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内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自主学习,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主动权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每个教育者深思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谈谈我还给学生主动权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语文老师首先要“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师生双赢?唯一的选择就是老师要痛下决心,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要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想方设法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储备。 二、唤醒学生的主体需求意识 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未来要生存,未来要发展,听说读写能力不可或缺。语文学习不能只是简单地被功利主义思想所左右,不能只为完成自己的学业,不能只为眼前的考试,不能只为迎合父母和老师的欢心。要树立终生需要语文的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我要学”而非“要我学”,进而在语文学习中发挥主人翁精神。学生渴望萌生,需求产生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唤醒学生的主体需求意识十分必要。 三、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之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其实就是指兴趣问题。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课外读书是社会实践活动所提供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我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这样,久而久之,便积淀丰厚了学生的精神底蕴。农村孩子的课外学习渠道不宽泛、阅读面不广制约着学生的语文学习。针对这一现状,我就引导学生主动捕捉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所获得的信息,特别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搜集同学们所订阅的报刊杂志上的美文,主动挤出时间去阅读一些名篇名著,并坚持不懈地做好读书笔记,写好日记、周记等。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我定期抽查定期总结,并且每周在班上开设两节美文欣赏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文在班上交流并做点评。欣赏课不流于形式,要求每个同学都参加,每个同学都准备美文。期中期末班上做两次成果展示,集中展示大家的读书笔记、报刊剪贴、周记等,对于做得好的给予表扬或者适当的物质奖励,获得老师的一本书或一份刊物。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主动关注社会、广泛阅读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四、信任学生,大胆开放课堂,让学生有更大的主动学习空间 传统的语文课堂,老师往往循规蹈矩,教学设计面面俱到,学生只能按老师设计好的“圈套”去思考问题,不越“雷池”半步。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阻止了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开放语言课堂就是要淡化老师面面俱到的切香肠似的分析,优化课堂的知识结构和时间分配,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质疑解难解读文本。语文课堂上,学生可根据自己自学的程度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可利用课本上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课后练习、手中资料、自己的人生体验来理解课文,甚至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要真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习惯和方法尤其重要。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在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老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学法指导不可缺少,好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读书法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有利于理解书本内容和增强记忆力。当然,我们不能迷信某些方法,我们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 总之,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优化语文教学的关键,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和谐发展。教学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要让学生明白,未来要生存,未来要发展,必须具有长期的学习意识。只有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创造更大的财富。而我们教师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把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首先要有意识,慢慢就会有行动,只要想事情总会有办法的。相信只要你和我都有这样的意识,不久我们将会迎来语文教学的春天。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体现创新教育的前提下,设计教案要明确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讨论、探究的场所,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人或事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把课堂教学引向生活的天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要达到上述的目的,教师就要舍得从讲台上走下来,把学生请上去,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雨后》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少作主,重点、难点让学生商量决定。 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这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做法。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兴趣,课堂就活了,教师做到心里有数即可。比如在《雨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在出示课题后,学生就会产生许多疑问:雨后,为什么孩子们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小哥哥摔跤了,为什么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如果以学生的理解水平来衡量学生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弄不明白的问题都可看成是重点、难点,这是充分体现学生自学的首要前提。 二、少表态,疑点、难点让学生讨论解决。 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思辨和归纳等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先可以把问题分到小组,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派代表交流,这是课堂最精彩的地方,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例如:“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这一问题。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可能没有摔跤过。”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喜欢雨水溅到身上,泥土弄到身上的感觉。”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喜欢像小哥哥摔跤后那么兴奋。”……学生之间单向、双向和多向的交流,就形成了课堂内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在交流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势就得到了互补,这时,教师是

听众,是评委,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时,只适时地给予引导和点拨。 三、少限制,多让学生自由表达。 让学生跳出课文内容的圈子,从文中学点写作方面的技巧,用这种技巧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引发思考。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就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学写诗。真没想到,学生还真有点像小诗人的样子呢。学生1:水珠在树叶上晃动,地面上变得更滑了。雨后灿烂的太阳出来了,彩虹也出来了。学生2:雨停了,水珠滴落在蜘蛛网上,像一条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真美丽。小朋友都出来玩,不是玩衣服湿了,就是头发湿了。学生3:一棵树上挂着一条项链,啊,好美丽!小弟弟看见了,急忙跑过去。哎,不好,小弟弟摔了一跤。而他的脸却笑了笑,他站起身,忽然看见原来项链是水珠落在蜘蛛网上。

课堂提问技巧论文

课堂提问技巧论文 摘要:课堂提问虽然只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看似微小的话题,可是它却能产生巨大的作用,让我们都尽力让有效的课堂提问来启迪、放飞学生的思绪吧。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已从“知识的传授”转型为“以 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上。一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巧设妙问激活学生思维,诱导学生一步步质疑-——析疑——释疑有关。可以说,语文课的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好的提 问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的提问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能打破学生脑海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甚至波澜迭起。如何巧 妙提问?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他们 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既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使学生 感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全体,多问广泛性的问题。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提问也应该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因为难度太大,而且也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根据 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各类学生都能收获答问的喜悦, 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另外,当有的学生在答问时,还应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就同学的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做涉及的面就很广,无论答问的学生,还是旁听的学生都能积极

动脑,达到启发学生心智的目的。 2、循循善诱,多问启发性的问题。 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我们班的学生就是笨,启而不发,只有教 师唱独角戏。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就在想,真的是学生笨吗?恐怕还 得从教师身上找原因吧。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之处,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我曾上过一节 课《钓鱼》,因为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所以设计时就主要采用提问的 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整篇文章就围绕几个问题展开:我和父亲何时何地去钓鱼?钓鱼的经过是怎样的?为什么钓到鱼又要放 了?这件事让我得到了什么启示?整件事情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 化?这样的问题,学生不认真读书,不认真思考是答不出来的。所以 我认为在课堂提问中,不宜把问题分的太细,如果分的太细,学生答 问相对要轻松得多,看似顺利、热闹的课堂,却不能达到训练学生思 维的目的,相反,如果提出的问题有思考的价值,留给学生足够的思 考空间,在课堂上即使出现卡壳,甚至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却 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3、激发兴趣,多问新颖性的问题。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才能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比如:想检测学生对词语和内容的理解,不同的提问方式,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听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草》这首小诗的教学, 最后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于老师分别扮演某学生的哥哥.妈妈.奶奶。)

《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1]讲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 课题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 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对小学数堂课堂教学中提问现状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调查我们才能针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才可以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不但有依有据也为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 2、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小学生作文评价之我见

小学生作文评价之我见 延平区樟湖中心小学张晓艳 作文评价是对一篇文章优缺点所作的分析、指点和改进说明,是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那么,我们应怎样评价孩子的作文呢? 一、作文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争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我们在评价作文时要学会“蹲下身子看孩子”。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只要孩子们能把自己想写的事写下来,就应受到表扬,只要孩子们写的文章能让人看懂了,让人明白他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就是一篇好文章。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们的习作篇篇都是美文,要有深刻的立意、华丽的辞藻、完美的布局、呼应的首尾。如果我们只是一味要求习作的完美,最终的结果可能让孩子不敢写或是助长了文章的浮夸之风。 纵观古今,那些让人千古传诵的美文:从“氓之嗤嗤,抱布易丝”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可也是枣树”……没有浮躁之词,语言都是朴实纯洁的,让人觉得真实,越读越有味道。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是有生命力的。 三、尽量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要把作文的评价与批改和其它作文教学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学会写作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我们除了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外,不要忽视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重要环节。我们要认真上好作文讲评课,让学生在讲评课上注意倾听老师和同学们对作文优缺点的评价,仔细阅读自己的习作,全面理解教师批改的意图,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再对自己的习作认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要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求真、求实中快乐地学习。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为积极参与,变学生的被动思维为积极主动的探索思维,变学生只是背诵传承知识为学会并能创造知识,变学生自我封闭的学习为互助合作开放的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自学”、“议论”和“引导”这三个基本环节。 “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自觉 地“看”、“问”、“记”、“议”。“议论”是指课堂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共同的学习要求,关系融洽,气氛和谐,充分交流个体之间的信息。“引导”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机智、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向,启发思维,点拨疑难、指导方法等,让学生自己学会、会学。 二、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我们提出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灵活地交替运用“三结合”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自学、议论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有能力解决问题;当学生出差错时,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的补充完整,没有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可以举手再问,存在不同意见的可以进行争论和自由发表意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为;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给予热情的鼓励,教师不能把讲清教材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任务,要改变把教学过程看作执行教学过程的错误观念和做法,真正确立对学生终身学习负责的教学观念。 三、给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来自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师应该变教案为学案,使教师成为一位教学顾问、参加者。为了使课堂活起来,我们应该做到: 1、要有活的教案。首先要备整体,从教材的纵向与横向结构上处理好本节课的位置。其次是备学生,基本把握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可能性,能满足好、中、差学生各自的学习需要。再次要备可能。对学生可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把课堂还给学生 读《<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 双语部王业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里,有四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曾经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工作一年的时间。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幸福和辛苦。阵痛伴随着无数的期待。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但是孩子们能量的开关却并不是完全的打开。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孩子们之间是有差距的。当然并不能够否认,天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不能够紧紧凭着孩子们现有的成绩和表现去否定部分现在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孩子。所以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我们老师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学生去努力思考的表现。 当我每一次走近教室,然后踏入教室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莫名的兴奋。一年的相处完全的把陌生的师生变成了如同亲密无间的亲人。或许有老师会疑问,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疯,怎么一点老师的威严都没有。 其实不然。

在决定做老师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迷茫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但是自己最终坚定选择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努力着。于是我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存在了。谈起这两个月的教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的工作态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谈谈语文课上自己的改变吧。 记得该校的顾校长曾经听过我两节课。第一次之后的反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校长说的“关注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之后的一段时间的教学,我都在认真的实践。我尝试过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比如我可以抛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思考之后,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几个小组发言的综合,总结出最终思考的价值。我也尝试过很“蹩脚”的生生互动。这也是顾校长听过的第二节课,之后的反馈最深刻印象的是很别扭。这节课,我一直在尝试学生设疑,学生释疑。我把自己的角色由教师变成了主持人。一问一答之间,孩子们的差距显露无遗。孩子们的问题设置层次不同,当然回答起来难度也不一样。在课后的认真反思中,我总结了一句话:“教育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但是也是关注人的发展的过程。我不能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们,我应该学会在正确的道路上引导孩子们自主的探索知识的奥秘。” 也许,这就是新基础教育对我最大的感悟。 当然,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把自己置于学生之外的孤立位置。我一直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把书教得多么的好,而是教会孩子做人。我认为会做人的孩子,一定会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

论文《有效的课堂提问》

有效的提问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武穴市大金小学王娟娟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在教学中为了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为了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本文认为应采用有效的课堂提问。因为巧妙的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能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有效的提问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存在的现状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可见,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又能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进行课堂教学提问时,有的老师在提问的运用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将从有效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问的技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有效课堂提问的作用

有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是学习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因素。它对学生来说,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的作用。 (一).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 集中学生注意力。课堂提问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像磁石般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使教师教学目标能顺利实现。 (三). 增进师生交流。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而课堂提问,能很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提问,讲求提问的态度、方法和技巧,就能保证师生交流渠道的畅通。 (四). 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和水平的提高总是离不开平时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师如果把学生置于和老师平等的位置上,让他们踊跃发言,敢于回答老师提的问题,给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从而使他们在语言上得到锻炼和成长。

选择的权利精选作文

选择的权利精选作文 选择的权利 假如这个世界上某种动物只剩下一只,他会在自己的巢穴中孤单终老,还是不情愿的在动物园里繁衍后代。 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后者,因为在这个情况下,选择的权利不在我们手中,而是在社会与舆论手中,若是选择孤单终老,就是对于整个社会的不负责任,对于世界的不负责任。 我们终究是想走上被设计好的通往王座之路,还是走向通往血与暗的荆棘深渊? 我怎么会知道答案。我只明白:选择的权利在自己手中,无论是科研亦或是教师。存在即合理,选择即合理。大言不惭叫嚣着责任与科研的人士,没有选择的权利。 人生也许也是如此:无论是谁在阻拦,谁在拦路,他们都没有为你选择的权利。只要坚持做自己,一切都会随着选择的结果烟消云散。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潇洒吧! 无论是琨鹏亦或是蜩,万物皆不逍遥。无己无功无名之人,忘却阻拦与困苦之人,敢于逆天而行做出顺其心意之选之人,才为逍遥。难道这位博士导师还不曾明白这简简单单的道理。 朝菌不知晦朔,夏虫不可语冰。未到达永恒之境之人不可高谈永恒,未到达宇宙之边之人不可阔论宇宙。从未顺吾之心意而行之的我,只是兴致而谈。各位看官老爷轻喷。

【写作指导:培养学生自己改精选作文的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精选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我们应该有个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 可是,实际情况呢?学生写精选作文,教师改精选作文,天经地议、约定俗成。尤其目前,教师改精选作文,更是辛苦——成摞的作业,夜以继日地从字词句标点到篇章构造,诲人不倦的批改。效果呢?本子发下,学生看完分数就束之高阁。长此以往,循环往复,教师累月长年地流汗,学生周周期期地应付。 如何解决这一症结呢? 一、提高认识,更新评改观念。 从“矛盾论”的观点说,事物开展的根本原因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假如教师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让学生发挥内在的积极因素,而是教师这个外因占主动地位,促使学生应付“公事”,造成学生逆反心理,怎么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呢?从“实践论”的观点说,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进行的。假如教师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而是教师替代学生活动,那么,学生怎能对这些知识理解?怎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详细到完成一篇精选作文说,学生基本上要经过选材、构思、写作、修改几个步骤。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前三步,不重视成文后,让其自己修改,进行自我反应、自我评价的后一步。布鲁纳说过

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江西省永丰县君埠中学吴雪华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然而,走进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仍然有许多教师放不开手脚,仍然扮演着课堂的主角,没能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如何把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师必须及时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教育观念的改革就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正确地引导老师转变教育观念呢?首先,教师要改变权威“统治者”的形象,自觉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其次,教师要树立“课堂属于学生”的这种意识,及时转变角色,把学生真正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再次,老师在课堂中要勇于将主动权转让给学生,要大胆放开手脚,相信学生自己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展示自己。 二、转变教学模式 由于多年来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一些教师短时间内跳不出旧有模式的束缚。孰不知,这种陈旧的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教师必须大胆放手、大胆创新,彻底转变教学模式。时下,很多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个学校许多老师也在轰轰烈烈地探讨适合自己的模式教学。我认为用三

环六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确目标——自主探究——交流质疑——接受点拨——反思提升——运用自检的 过程,这一过程正好是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其中,自主预习、探究质疑及合作交流尤为重要,合作交流把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将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融合在一起,更多地是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思想。这样,老师就将课堂的主体角色真真正正的还给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真正做到高效。 三、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 以前的教学课堂,教师在45分钟全是主角,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占用时间过多,学生却很少有机会动口、动手、动脑。这种满堂灌的教学存在弊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大胆放手,把充足的时间交给学生,少讲精练。我认为,自主学习时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阅读教学时给学生留足感悟的时间;合作探究时给学生留足质疑探讨的时间。 四、搭建展示平台,释放学生情感。 首先,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为学生展示消除顾虑和紧张感,让学生敢说。其次,教师创设情境,多种形式训练,让学生有话说,使展示异样纷呈。可以让学生展示朗读、背诵、讲解、小品、辩论、话剧、演讲、画画、书法等,不拘一格……这样,文本中个性解读在展示中生成了,质疑习惯在展示中养成了。

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个性的作文评改方法之我见

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个性的作文评改方法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2-06-15T09:11:43.21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秋巍 [导读] 在学生从事写作的实践当中,面对教师的评改标准,并不是都能去改变已有的写作习惯。 摘要:当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教师为应试而教学,很少敢放开手脚、打破限制,让学生自己评价作文。同时,学生也是为应试而作文,总希望教师在习作中给以高分。于是,长此以往,学生便把教师的评价作为衡量自身写作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此举严重挫伤了学生积极参与写作的兴趣。因此,提倡学生评改作文的模式,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将会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益补充。本文正是从这点出发,列举了传统作文评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如何评改话题作文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此达到抛砖引玉之效。关键词:精心选择;集中归类;总结规律 传统作文评改过程中都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教师常在确定批改的标准后,对照学生的作文逐项给分,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真切、鲜明的个性。同时,加上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过分注重表达技巧的训练,学生的阅读量和生活积累不是很丰富,致使作文已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一块心病。久而久之,学生难以跨越这个语文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从而导致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也丧失了已有的兴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作文评改也应当从“教师当主角,学生是配角”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评改、学会作文。 一、学生产生畏惧作文心理的原因 分析一下作文评改中教师唱独角戏可能造成学生产生畏惧作文心理的原因如下: 1.教师主观的评改情绪引起学生作文的畏惧心理 在评改中,教师对任教学生的性格、个性以及学习习惯都有清醒的认识,于是在碰到好同学写的作文时,主观上便产生一种认同感,更多时,比较高的印象分便成为这部分学生得分的主要因素。相反,在看到后进学生所写的作文时,加上其态度散漫、书写潦草,主观情绪上便会产生厌恶感,打分时就难以公正、公平地去对待后进生的习作。 2.过分追求某一方面的要求,排斥了学生写作中的亮点 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作文、训练作文最终的目的还是让学生写出适应考场上的作文,这就是说,作文训练始终围绕考试大纲去转,并不是关注学生真实、亲切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而是对照考纲标准注重学生表达技巧、立意构思的训练。因此,只要是作文中不符合这类要求的东西便会丢弃,即使是作文中出现的亮点,也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得不到应有的高分,其结果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长期的不被认同感压抑了后进学生积极写作的兴趣 在学生从事写作的实践当中,面对教师的评改标准,并不是都能去改变已有的写作习惯。当后进学生自己觉得作文水平已经取得进步,却没有被教师认同时,其内心便渐渐会产生一种失落情绪,就会逐渐丧失写作的积极性。因为他们会觉得,反正就是这个水平,假如还是按照要求一视同仁的话已没有得高分的希望,这便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写作兴趣的发展。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写作、喜欢写作、热爱写作的兴趣,改变以往的作文评改方式已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达成的共识。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化作文评改模式,提倡学生评改的做法,无疑会成为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其意义更是不可言喻。 二、一选择、二分类、三适合的训练方法 在三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过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做法,发现此举对学生而言兴致很高,他们愿意去做,也能认真去做,比教师一个人去评改作文效果明显。下面就谈谈如何从写好记叙类和议论类文章的角度,运用一选择、二分类、三适合的训练方法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进行辅导。 1.精心选择学生习作题目形式,保证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 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写作当中存在着不愿写、不好写的现象。就是因为作文题目和他们相离太远,学生并不能从现有的生活体验、阅历和见识当中调用适合作文题目的材料,相应地也就难以写成一篇令教师和自己满意的作文。另外,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过程中对常见的文体知识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假如教师还一个劲地关注表达技巧的训练,而不是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不可避免会封闭学生作文思维的发展,使他们依旧“谈文色变”。因为学生的个体是不一样的,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对问题的看法“形态各异”。因此,如果用一个多数学生视为陌生、抽象的作文题目必然会使他们无感可发,无话可写,即使动笔去写,也是勉强应付了事。 可见,选好学生习作的题目对于学生写好作文来说功不可没。如今,话题作文在中考命题形式中已跃居主流位置,它以内容、文体、立意取向的开放性深受命题人员和学生所喜爱。因此,在训练学生作文写作的实践中改变作文命题的方式,选择能被学生认可并能接受的习作题目将会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便于他们从自身的阅历和生活体验中搜索适合的题材,从而真正实现有话可写、有感可发。如这样一个题目——谈压力。很显然,这是一个以议论文为体裁的试题,假如让全体学生都去写的话,不少学生肯定写得很肤浅、析理也平淡。于是,考虑这一点,笔者这样出了一道题目——以压力为话题,并给出如下提示: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生活、学校、家庭、朋友之间,只要别人给你鼓励,只要自己立志进取,你都会遇到这可怕的压力。然而,压力也是动力,当你实现一个个小小的目标时,你会对自己说:“我战胜了压力,因为这时压力是你前进的动力……”然后再出示如下要求:(1)文体不限;(2)题目自拟;(3)字数600字左右。从学生交上来的习作当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结合自身实际,写出心中所思所想,从而保证了学生有话可写,使他们参与写作的积极性增强。 2.集中归类,细化评改标准,做好评改后小结工作 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笔者在调查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布置他们每两周一篇随笔的写作任务,题材、文体均不限制,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发挥,在学生交上来的习作中,笔者发现学生们总喜欢用记叙文(以记叙为主的一类文章)和议论文(以议论为主的一类文章)这两种形式去表达文章的内容。于是,在话题写作训练中,笔者告诉学生此种命题形式,和我们以前的随笔一样,只不过要写的内容是已规定的话题,在限定的话题中选取题材。同时,主张学生继续运用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形式。在学

浅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让我知道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如何培养,从哪些方面入手,这既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课题,也是我在近几年思考最多 的难题。我接下来从以下方面。 众所周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现在人们说的最多的话题。问题的关键不是提出一个口号,大家喊喊就行,关键是弄清楚:还什么,——时间、空间、主动权;为什么还,不需多言;怎样还,这才是关系到课堂生命力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因素。因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发展的场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场所。为了使学生的自主性的精神、健全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因此必须而要真正成为一种探究、发现、创新、成功的体验的历程。我就此谈点个人的想法。 1、课堂准备:蹲下来,天地将更宽广 在《中国的孩子最需要什么——激情与梦想》一书中,有个学生家长在亲自参加集训后写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蹲下来做父母,因为这样父母就和孩子一样大了,看出去的天地是一样的。我对此大为认可,以为在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妨蹲下来,把自己置于和学生同样高低的地位,这样看出去的天地会比较接近学生。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的最佳手段,在于培养学生在教师适时、适量的引导下,运用恰当的方法去主动认识客体,在认识客体中最终掌握方法去生成客观知识,再反作用于客体。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大可蹲下来,设身自己是学生,改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教学设计为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设计有针对性地学法训练;在各个环节上指导学生,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方法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主动(自主)学习作为认识思考的对象,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形成学习方法——掌握运用——强化迁移的链式结构。教师要以自己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一个能让他们既激情洋溢的的场所,又是一个有着无穷新的奥秘的的天地,吸引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渴望学习,渴望拥有知识。 2、课堂引导:在自由的天地,学会飞翔 要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自主学习。在这个目标下,首要的是必须结合学科特点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只有先有了一定的规矩,方圆也就画成了一半。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预先指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基本的训练和初步的实践,进而再通过自己的新的认知时间来循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 己的学习方法。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具有主客两重性。在实践活动中他是主体,在现实存在中他又是客体,人的价值是作为价值客体的人对作为价值主体的人或社会的价值。人的价值可以从人类整体社会考察,也可以从人类个体考察。人的价值可区分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的价值最高目标是人的更多方面的发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新的教育理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习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的手中。我用新的教育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逐步交给了学生,顿时领悟到了在新教改中,汉语拼音教学充满了乐趣。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一味地教,学生生硬地学。如今学生“翻身农奴把歌唱”,一跃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有了主动权的孩子们不仅没有失去学习的兴趣,反而有了更强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主人公精神。 上学期,在教汉语拼音字母的字形时,以往都是教师根据挂图教大家顺口溜,现在结合人的主动性特点,我把这个权利交给了学生。如教声母:“S”时,书上的表形图是一棵丝瓜藤,我启发学生:“S还象什么?你能自己编个顺口溜吗?”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半个8字SSS,一根麻花SSS,一条小蛇SSS,一根麻绳SSS......学生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又把他们的“作品”一一写在黑板上,让其“小作者”带领全班同学朗读,孩子们的兴趣空前高涨,求知的要求也愈发强烈,甚至有孩子主动与别人合作,共同观察思考,以期得到与众不同的答案。 又如,在教声母“L”时,我更是放手让孩子们画出自己心目中“L”的样子,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孩子们有的画一支铅笔,有的画一根手指,有的画一棵竹子,有的画一根吸管......我把孩子们色彩缤纷的作品一一贴在教室的四壁,大家激动得互相欣赏着,讨论着..... 我想,每一个孩子在他们自己的课堂上,自由地挥洒着每个人的才华,这些简单的字母,将会永远深刻在他们美好的童年记忆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