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经验总结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经验总结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经验总结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经验总结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经验总结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活动区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在活动中,满足了幼儿好奇心,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良好的教育手段,更是孩子们快乐的小天地。创设活动区,我们时刻紧记以幼儿发展为基础,努力做到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

我园从2008年来就开始尝试开展活动区的活动,在不断的尝试、摸索和实践中,现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老师们从中感受到了活动区活动带给她们的方便、轻松和快乐,活动区活动现在已经成了我园一日环节中不能缺少的部分。我园每个班都创设了5—6个活动区,孩子们在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中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其乐无穷,丰富的活动材料也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现在我就从活动区的创设、指导、材料的投放几个方面与各位领导、老师一起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一、活动区的创设

《幼儿园工作规程》里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开展幼儿活动区活动,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适宜性。第一,活动区的创设、材料玩具的提供,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兴趣及能力。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他们的发展水平不一样,他们的兴趣需要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选择适合该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来进行创设,以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和游戏活动的开展。

例如:如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适应性较差,可为之开设“宠物角”,鼓励他们把自己喜爱的玩具从家里带来,这样,既减轻了初入园幼儿的焦虑,又能使幼儿通过交往而彼此熟悉起来。小班幼儿是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时期,他们喜欢成型的形象玩具,且对于充当游戏角色感兴趣,但他们的角色意识并不强,因此我们在小班创设了适合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区“娃娃家”。我们还根据小班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创设了以发展孩子手指小肌肉群能力为主的操作区,让孩子在“帮娃娃扣钮扣”、“给小动物喂食”的过程中不仅得到快乐体验,更发展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中班幼儿较小班幼儿对于扮演角色的意识更强烈,且角色语言也较小班幼儿有了较大发展,我们根据这一特点,在中班创设了“小餐厅”“美发屋”等角色游戏区。大班幼儿对于角色游戏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能够主动地很好地参与到游戏中,与伙伴之间有丰富的角色语言进行互动,因此我们在大班创设了“爱心医院”角色游戏区。大班,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且喜欢有对抗性的游戏,我们特为大班创设了“棋类”活动区。另外,根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索的特点,我们增设了“科学操作区”“智慧角”……第二,各班活动区的环境布置、材料玩具的提供应当适度,既不能过于单调,也不能多多益善、琳琅满目,达不到幼儿教育的效果。

2.发展性。首先,应当根据幼儿年龄层次和实际需要设置活动区。小班的建筑区提供的材料应体积大,同类材料的数量要相对多些,场地的提供既要便于幼儿活动操作,又要让幼儿感到轻松舒适,有益于激发良好情绪;中大班活动区操作材料则应较为复杂些,如提供拼图及结构复杂和体积小的积塑、数字卡及算式等;大班还可以专门增设棋类等智力活动强度大的活动区域。其次,活动区的开设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尤其是小班,活动区的设置与开展不宜一下子铺开,可以结合各区的设置逐步开放。如第一周开放一两个活动区,让幼

儿认识该区的材料,尝试玩法,并学习收拾整理,逐步建立规则;第二周进一步熟悉巩固前一周的活动,同时再增加一个新活动区,提供新经验等,从而逐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3.整体性。首先,要因地制宜,合理设置活动区,发挥整体化功能。教师可以依据本班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设置活动区,场地安排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用,可充分利用教室周边、四角,教室小的可利用安全的走廊、阳台等。教师在设置活动区时,不仅要注重提供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各种活动类型,还需考虑各区域及其活动区之间如何适应和协调。在设置活动区时,还要根据各区特点与所需条件,将其分为相对安静的和活动性较强的两大类,把较安静的区域相对集中在一起,如图书角、美工角、棋区等:活动性较强的相邻设置,如建筑区、角色区等。这样,既可以避免相互干扰,又能相互作用和补充,形成合理结构,较好地发挥整体化功能。其次,活动区环境的创设要与教育目标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如为配合“动物世界”这一主题活动,可以在阅读区提供有关动物画册让幼儿浏览;在美工角让幼儿集体绘画动物运动会、折纸动物;在“动物园”中学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并进行表演,多方位地为主题教育服务。第三,在创设活动区环境中,还可注意赋予环境一定的自治因素,发挥环境的暗示、引导作用,规范协调和控制幼儿行为。如小班图书角布置两个娃娃看书的形象,暗示幼儿能共享材料,安静认真阅读;“医院”的墙壁上布置几个孩子排队挂号、看病和拿药的情景,教师可引导“医院”的就诊步骤及规则等。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参与活动区环境的创设,成为活动的主人。如区域中材料可以让幼儿从家中带来或自己动手制作;餐厅中的食品可以在美工角中让孩子做;活动区标志可以让孩子按顺序自行调换。新区域的产生、角色的确定、游戏的开展,都应注意让幼儿参与。这样,幼儿自主性、自理自治和主动协调关系的能力才能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活动区的创设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园五大领域划分,大致有社会体验区、分享阅读区、科学发现区、美术创意区、益智操作区、建构区、表演区等等。我园教师将各个区域都取了一些好听的名字,如:拼拼搭搭、小小建筑师、开心书吧、我爱读书、剪剪画画、小手动起来、快乐动手、贴贴乐、小小智慧角、动手动脑、数一数、角色展示架、爱心医院、美美理发店、植物园地、我是小厨师、宠物之家、娃娃乐园、小精灵服装城、我爱我家、快乐运动等等。非常地富有童趣。

二、活动区的指导

在活动区的指导上,我们坚持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统一于活动过程之中的原则,并做了如下尝试:

1、建立活动区规则。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并不意味着放任。建立活动区规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改变教师单向指挥的现象,变教师的直接影响、直接干预为隐性指导。我们建立活动区的规则之一是取放材料、物品规则。教师选择了色彩鲜艳的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塑料筐,整齐摆放在玩具柜中。幼儿用过材料后按照颜色放回原处。规则之二是同伴间要友爱谦让,不要大声讲话。规则之三是限制进区人数,每个活动区最多只容纳10人,每个区域分别挂有颜色、形状各异的小标牌,幼儿入区时需戴上标牌.出区时摘下标牌,如果标牌已被取光,则该区暂不接纳新人。2.、教师的角色定位

区域活动要以自然观察为主,要做到:静心、细心与耐心。静心是尽量不打扰幼儿自然的行为过程,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细心是注意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有益信息和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必要时可做一定纪录。我园每班都有一本《区角记录册》,每天都及时记录孩子们在区角中的表现。耐心是不要怕多花费时间,观察有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资料。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教育指导才能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观察者。

(1)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确把握。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

(2)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

(3)要体现教师的隐性指导。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在活动区中,如果老师的指导太突出,完全处在一种主导、主动、主持的地位,有时反而会限制、影响幼儿的活动。比如在指导创造性游戏时,当面对孩子的无所事事,老师此时的适时引导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老师的隐性参与指导要适度,只要达到引发、深入游戏的目的即可,不必长时间参与游戏,尤其是对中大班孩子。而且这种长时间的参与还会影响老师对其他孩子的观察和指导。

3、幼儿活动区活动的讲评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搞好活动区的游戏讲评,是提高幼儿活动水平的关键。通过讲评,不但可以保证幼儿

活动的结果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时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也因表达、交流而更加深刻,还可以使教师进一步了解游戏开展的情况,因势利导,使幼儿获得继续深化游戏,取得进步的信息,从而完成了通过活动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进行幼儿活动区游戏活动讲评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对游戏进行讲评,更能吸引幼儿,为幼儿所接受。实践证明:教师积极参加幼儿的游戏,幼儿会感到非常兴奋,活动兴趣大增。教师在孩子们感兴趣、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对游戏进行讲评,平等的同伴关系会使讲评效果收效明显。如今天教师参加了“医院”、“餐厅”的游戏,讲评时就以“医生”、“顾客”的身份介绍自己是如何给各种各样的病人看病的;到餐厅就餐时服务员如何礼貌热情地服务,就餐者如何文明就餐等。这样既肯定了游戏中表现好的幼儿,又使幼儿对医生、餐厅服务员的职责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幼儿也学会了如何讲评别人和自己的游戏。当幼儿学着教师的样子上台把自己和别人的游戏情况告诉大家时,幼儿会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如果在游戏中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就医时医院太吵,餐厅里又脏又乱等,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把碰到的困难、问题讲出来,以自身的表现,真切地反映出“病人”、“顾客”的烦燥不满,引起幼儿的同情关注,从而使问题解决。这比一味地说教、大声地训斥要奏效得多。所以,教师要努力地与幼儿建立这种宽松、和谐、平等、亲密的伙伴关系来讲评活动区的游戏情况。

(2)对不同的活动区,应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讲评方式。不同的活动区里的游戏是不同的,培养幼儿能力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教师在进行讲评时,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游戏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形式,做到有的放矢,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

(3)抓住游戏中的闪光点进行讲评,可以促进游戏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闪光点的捕捉要靠教师的观察、多参与幼儿的活动来实现。每个活动区都有一定的活动规则,幼儿按规则进行游戏,这种自主、自愿的活动中,一些细节内容教师是无法事先设计好的。教师敏锐的观察力是进行闪光式讲评的首要前提。如在一次游戏中,我到“娃娃家”坐客,发现“娃娃家”里的一个孩子随手将一个玩具扔到地板上,当时我没出声,想看一看这件事的结果到底

会怎么样。这时一个小女孩进来拾起玩具,把它放在“娃娃家”的柜子上。我紧紧抓住这一闪光点进行讲评,充分肯定这个小女孩爱护玩具、不乱扔玩具的好习惯,鼓励其他幼儿向这个小女孩学习,做爱护玩具的小标兵。通过这件小事,乱扔玩具的现象大为减少,即使有的幼儿乱扔玩具,其他幼儿也会主动拾起来放回原处。所以,及时抓住闪光点,有目的地进行讲评,对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教师的材料收集要有目的性、丰富性、可塑性、层次性。

1、目的性:材料投放时,教师在了解幼儿年龄、兴趣特点的基础上,对班级幼儿近期和远程培养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配备、投放材料,使材料与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相匹配,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2、丰富性:教师和幼儿共同选择、收集的材料应是多样性的,能切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体现在材料数量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在充裕的材料中进行挑选,以保证幼儿的操作活动顺利进行。

3、可塑性:选配一些成品、半成品、废旧物品。能一物能多用,具有可替代性和可发展性,能够适应幼儿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这些材料既能够随着幼儿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又能够起到帮助幼儿经过不断尝试,逐渐积累各种经验和能力,积极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使静态的材料能伴随活动的开展而具有动态的功用。

4、层次性:教师在选择、投放的操作材料不是一层不变的,应跟随幼儿活动的开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断地充实和更换材料,使材料不断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同一活动区域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细化,提供难度不一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活动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

现在我就以科学发现区和益智操作区为例说说材料的投放。

科学发现区的材料投放:

1、室外动物饲养角、室内活动区可投放动物模型、图片、简单拼图等昆虫类动物的标本、各种动物及人体的模型或图片、饲养角中的胎生、卵生动物,一些动物,如恐龙的标本、模型和图片、拼图等

2、树叶、花、草、水果、松果、树皮、干果、种子等,植物图片、简单拼图等。

3、生活物品及工具类:各种玩具以及生活废旧物品:纸、瓶子、易拉罐等。实验操作类: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太阳镜等,颜色、天平、滤网、汤匙、铲子、小勺、筛子、过滤器、漏斗、量杯、量勺、量瓶、钳子、镊子、喷壶等,温度计、磁铁、记录纸、记录笔等。

4、环保方面的材料:有关生态平衡、保护色、大气污染等方面的图书、图片

户外:沙、土、石子等等

益智操作区

特点:

1、挑战性:由于益智区的内容往往与动脑、动手解决问题有关,在能力与思维发展上对于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小班以动手操作为主,如,穿线板、系扣子等,中、大班则在培养幼儿积极观察、记忆、思考,提高初步的推理和判断能力方面增加难度。

2、性别差异性:表现为小班的女孩比男孩更喜欢玩动手操作类的益智游戏,到了中、大班,男孩则更喜欢玩具有挑战性和竞赛性的,比如:棋类益智游戏。

3、竞赛性:有的游戏需要幼儿两两结对进行,而且往往要分出输赢。

益智区的材料投放:(感知类、逻辑与对比关系类)

1、简单的动物、水果、蔬菜、物品或基本几何图形的整体图形嵌板的拼图,组合拼图。

2、简单的迷宫图案、迷宫模型。

3、数字点数的物品。

4、穿孔类材料、镶嵌类材料、拼拆类材料、平面拼图、迷宫类玩具、套式玩具、棋类玩具、掷股子棋、轮盘棋、分类盒、排序推理玩具、配对、接龙玩具等。

区域活动的开展,对每个幼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创设最适合本园幼儿的区域活动,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学园、乐园。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三个有效途径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三个有效途径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 摆弄为主的方式开展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我园以“区域活动的组 织与指导”为教研重点,现在我就谈谈开展区域活动的三个有效环节. 一、活动前的用心准备. 准备是第一环节,其中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材料的准备.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 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 1.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 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 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 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 儿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我们的区域设置由教师 与幼儿共同商量确定,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的方式,创设丰富 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自 由选择,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如“巧手区”:使用汤勺勺豆子、系 鞋带、编辫子等;“益智区”:用小木棍排序粗细长短、加减编应用 题等;“表演区”:蚌壳做成沙球,竹块做成快板等进行打击乐等.活 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 安排在靠近门口或室外.另外,还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我们充分利用特定的空间和四周墙壁展示与课的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孩子的美术制作作品.总之,在活动室里所有可以利用起来的

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总结

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总结 【篇一】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总结 区域活动的规则所承载的独有的教育价值,可以有机地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可以在活动中起着组织、约束、调整幼儿活动行为和相互关系,从而限度地保证幼儿的活动权利等方面的作用。这使得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抓好区域活动常规的建设工作,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在这个学期我们采取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幼儿逐步养成自觉遵守区域规则的良好习惯,具体如下: 一、通过各种标记、图示等来引导暗示幼儿自觉地遵守区域活动的规则,进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由于托班幼儿年龄小,思维特点又具有具体形象性,所以我们采用形象生动的标记和图示来引导暗示幼儿游戏的规则。如:我们在每个区域都贴上小脚丫。当每个小脚丫上面的鞋子都摆满后,幼儿就会自觉到没有摆满鞋子的区域去玩,这样就可以避免拥挤和争抢区域的情况出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区域中尽情地玩耍、创作、想象;当他们在喝水的时候,也不需要我们老师一遍遍地重复告诉他们“要排队”,因为地上的三个“排队”的小脚丫就可以引导帮助他们自觉形成排队的习惯。又如:我们为了让小朋友们在进入区域后就知道如何玩、怎么玩,便在每个区域都贴上了由大班哥哥姐姐操作时的照片步骤图,形象又生动地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二、教师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采取各种不同方式的引导,以促进幼儿自觉形成良好的区域常规 1、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拟人化语言 如:刚开学的时候,有许多小朋友以扔、踩玩具为乐趣,我没有严厉地批评说教、而是跟他们说:“老师刚刚听到了有许多玩具宝宝在哭,他们对我说‘他们很痛,不喜欢小朋友把他们扔到地上’,这时候有许多宝宝都马上把玩具从地上捡起来,放在框子里。 2、通过教师的形体语言间接地引导幼儿 如:有一次我们在“芽芽创意室”里为我们的南瓜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他们自己撕的小纸片用固体胶粘在南瓜宝宝的身上),在我示范的时候,我便把固体胶宝宝的“帽子”放在了框子里、用好之后又把它给盖好。当小朋友自己在操作的时候,我就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会学着我的样子把“帽子”放在框子里,在完成之后,甚至有个别幼儿就开始帮助别人把固体胶宝宝盖上“帽子”。 3、教师通过评价,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区域常规 当幼儿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可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与评价,以促进幼儿巩固良好的常规。这时,教师的评价可以是表扬性的,如“你把珠珠串得真长”,表扬幼儿专心学习,坚持学习,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任务,可以是勉励性的,如“你今天进步可真大,把袜子宝宝都打扮的漂漂亮亮了,下次记得把纸屑放进小纸篓里,那就更棒了”,可以是讨论性的,如“离开座位时为什么要把椅子靠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数学区 造房子 学习10以内的组成,积累几种10以内的组成经验。 印有1—9数字及相互配对的卡片若干、房子底版若干。 水果火车 通过操作活动,学习间接的模式的排序。 火车底版若干、水果卡片若干、数字标记卡多张、代号图片若干。连连看通过操作活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写有10以内的算术题及相应的答案的卡片若干。(塑封)、水彩笔若干。 圈圈写写 学习1—10数字的正确书写。 写有1—10数字卡片若干。(塑封)、水彩笔若干。美丽的房子 通过涂色活动,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画有房子的卡片一幅(上有10以内加减法题目)、水彩笔若干。

2、活动名称:摇摇乐 要求:在摇摇、看看、记记的基础上,学习10以内的组成,激发幼儿参与数活动的兴趣。材料:用豆腐盒分割两半,内放各种物品(珠珠、弹珠、花片等)并包装,记录纸若干 玩法:幼儿摇动摇摇乐,看一看两边各有多少,然后记录下来。如果分法一样只能记录一次。幼儿熟悉玩法后,可让幼儿两人以猜拳的方式进行,比比谁的分法多。 活动目标 1、能按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遇到问题能进行协商,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2、活动中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游戏。 3、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评价自己地游戏过程。 活动准备: 各区游戏材料。美工区增添装饰拖鞋地各类材料,如包装带、邹纹纸、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活动区域及内容。 1、请幼儿自由观察各区游戏内容。 益智区:打牌、下棋。 数学区:完成作业、自编题目。 语言区:拼诗歌、复习汉字 美工区:设计拖鞋。 生活区:穿鞋带。 建构区:建造游乐场。 钓鱼:看谁钓得多。 2、请幼儿提出不清楚地地方,和不会玩的地方,教师正对幼儿提问介绍玩法。 二、提出游戏注意点。 1、安静游戏,小声商量。 2、不争抢玩具,相互谦让。 3、遵守各区游戏规则。 三、幼儿自选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1、帮助引导幼儿合理选择区域。 2、鼓励幼儿有始有终地完成游戏。 四、结束活动。 1、在音乐声中集中幼儿,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游戏情况。 2、教师小结游戏。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 摘要:《纲要》指出,幼儿园应该给幼儿们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给每位幼儿提供参与尝试的机会,并鼓励、支持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经验。区域活动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及幼儿发展水平,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环境,投放材料,让幼儿依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以摆弄、操作为主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行为活动。作者根据自己在幼儿园的工作实践进行分析,并探讨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现状,同时总结具体对策。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材料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重在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选择有趣的内容,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想做的事情,因此,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都非常重要,它并不意味着投放的材料越多越好,更应该注重合理性和安全性原则、启发性和趣味性原则、互动性和实操性原则、计划性和针对性原则,确保幼儿可以在区域活动中主动操作、获得知识,促进他们观察、记忆、思维等各方面能力开发。 一、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现状

1.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现状。“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创设与利用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常规要求和空间设施等都应该有利于引导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部分地方因为经济欠发达,幼儿园数量少造成生源较多,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活动空间更无法满足幼儿们的需求。幼儿园的活动室大部分是密闭空间,活动室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这种封闭的环境将师生的活动局限在教师讲、幼儿听的层面,没有重视材料、环境与幼儿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区域环境的操作空间较为单一,基本以桌面为主,在如此单一又局限的环境中,幼儿只能重复和被动地进行教师预设的活动游戏,忽视创造性与主动性,阻碍幼儿的创造与思维,打击幼儿的操作激情。 2.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现状。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合理使用和投放幼儿园材料要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并做好材料选择工作,及时、科学地更换,多层次、递进性展现材料的层次性,因此材料的选择并不是越丰富越好,也不是越精美越好,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投放合适的材料。目前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主要存在以下方面:(1)材料使用人数较多,幼儿间的纠纷不断增加,这类投放量小的材料很难实现活动目标;(2)材料在活动过程中反复使用,慢慢出现破损,材料的完整性影响幼儿们使用材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和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摘要:《纲要》指出,幼儿园应该给幼儿们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给每位幼儿提供参与尝试的机会,并鼓励、支持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经验。区域活动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及幼儿发展水平,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环境,投放材料,让幼儿依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以摆弄、操作为主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行为活动。作者根据自己在幼儿园的工作实践进行分析,并探讨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现状,同时总结具体对策。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材料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重在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选择有趣的内容,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想做的事情,因此,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都非常重要,它并不意味着投放的材料越多越好,更应该注重合理性和安全性原则、启发性和趣味性原则、互动性和实操性原则、计划性和针对性原则,确保幼儿可以在区域活动中主动操作、获得知识,促进他们观察、记忆、思维等各方面能力开发。 一、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现状 1.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现状。“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创设与利用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常规要求和空间设施等都应该有利于引导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部分地方因为经济欠发达,幼儿园数量少造成生源较多,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活动空间更无法满足幼儿们的需求。幼儿园的活动室大部分是密闭空间,活动室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这

富有吸引力的幼儿园区域活动

富有吸引力的幼儿园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一种让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月份目标,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共同参与设置各种区域,同时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具有多用性和开发性的游戏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的点拨指导。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我园在区域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简介几种做法: 一、师幼互动,设置区域 区域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在设置区域时,我们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比如在进行“叶子”主题时,我们带幼儿观察了小区内各种各样的叶子,开展了集体活动“叶子鸟”,以引导幼儿积累有关叶子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与幼儿共同创设了叶子拓印、叶子创意拼贴、叶子小人绘画等区域活动。接着,我们将引导重点放在对叶子小人的创想上,从而生成了“创想叶子小人”的区域活动。本次活动是在教师的观察和反思中,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对话共同生成的。幼儿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主动而自信,逐渐积累艺术学习的经验。通过这一区域活动,幼儿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运用绘画形式加以表现,教师看似参与不多,其实一直给予关注,通过为幼儿准备隐性的教学环境,如投放绘画材料,提供亲子活动单等,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使活动循序渐进,引导幼儿不断挑战自我,提升活动经验水平。 二、投放开放性的材料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活动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月份目标和幼儿发展需求的材料,要根据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首先,这些材料必须是合乎幼儿兴趣,能引起幼儿的探究欲望。其次,这些材料还需要有挑战性。最后,材料的投放还要具有生成性,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不断改变原有的材料,或是添加新材料。比如在智慧宫有各种几何形状的卡片、飞行棋、跳棋、扑克牌等;小舞台有各种头饰、木偶、自制小花及相关道具。让幼儿通过丰富材料来大胆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又如二月份的手工区:当幼儿学会了用花片、色纸做各种不同的灯笼后,我们又投放了易拉罐、小纸盒、小木棒、浆糊、尖刀等,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花灯,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另外,充分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制作玩具的做法也值得提倡,这些物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幼儿能时时玩出新花样。 三、以同伴的身份参与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及交往能力等,针对所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做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例如:我发现科学探索区的月月的小朋友拿着镜子照了照,觉得没什么好玩,就放下了。我说:“月月,我们到阳光下玩镜子怎么样?”月月把镜子拿到阳光下,照来照去,突然,她发现镜子能反射太阳光,还能用光斑投射到墙壁或天花板上,她兴奋极了。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又没人玩镜子了。想了一会儿,我打来一盆水,以商量的口气说:“江世伟,我们把镜子放到水盆里,看看会发生什么?”江世伟把镜子放在水盆里:“哇!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Activity design of small class area 第1页共5页

。鏡攣魏张粵*筍 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m参麋竄聴鏤麗’命貝81暖勢簿釣為縄中晦费曇實飘織■偷曄飾辙U粮働,MN. ggg 風争簽帳篥偉塗篇,網翰験雷筐廉戰築飽摩歓堂尊司飽。節恳■饌實像角是蹲贏靈雄瓣噸會數會,亀籥辕戰竟應健廉、籥贏圖鷹离铮、働鬱働働無尊卷食酸㈱。兪飯曝催織8HNL■参贍乩廬飾験跨典株、慎隈典慮鄰蠢骨倬亀紙慮數攣赚翰働幽馨。後蜉等屯物鰻期’修數偶雙艘瓮《h 游戏是童年期一种有的快乐活动,而且它也是对幼儿成长发展和学习有价值的一种活动,但传统的游戏存在不小弊端: 1、提供游戏类型或活动形式单调,大部分以积塑拼插游戏为主。 2、统一安排,硬性规定活动内容形式即玩什么。怎样玩不是由幼儿自己做主的,而是由教师统一安排规定的。指导也较程式化,特别是游戏条件与环境创设不利。 区域活动的设置,改变了原有的游戏模式,游戏改为人为创设自然情景,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同时使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索的主题,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充分自主活动。而教师通过确定游戏的教育目标制订计划,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活动家区可设娃娃家及亲亲sw_(纹兀丛麥空萤△回坦二普旦旦身四豹现县2二 第2页共5页

幼儿感到亲切适宜,从而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积木区材料大,同类材料数量较多(图书等一样),这样不容易争抢等根据这一系列特点本班设了5—6个区,其中有些区功能一样,但分散设置便于指导。 区域名称 区域目标 材料准备 指导要点 (重点、难点) 操作区 在使用图钉、撕纸、粘贴活动中,在摆弄皱纸、树叶、图纸等多种物品、材料过程中,小肌肉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得到促进、发展,感觉运动技能。 皱纸、图钉、各种彩色瓶,及各种模具、(在皱纸粘贴和图钉按画模型)、浆糊 帮助孩子认识要用图钉塑造的是什么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 再运用材料来塑造。 重点在粘贴时注意卫生。在运用图钉时要注意安全。 语言区 1、色彩缤纷的画面,主动有趣的情节,使幼儿对图书产生兴趣,并喜欢阅读。 2、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一页一页地翻,形成 第3页共5页

浅谈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a5461011.html, 浅谈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的策略 作者:梁溪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8年第09期 【摘要】:幼儿园活动区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场所,其创设非常关键,既要与幼儿的年龄特征相符,又要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幼儿活动区的作用,促进幼儿活动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目前幼儿活动区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创设的实施策略,以促进幼儿教育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策略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活动区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教育形式,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既可使幼儿巩固原有的知识,又可使幼儿获取到新知识。通过活动区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使幼儿获取到很多经验,让幼儿对新事物进行不断深入和了解,经过从陌生到熟悉、从易到难的实际操作过程,能够激发活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认识程度不够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幼儿园活动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在进行活动区创设时,随意性较强,使活动区并未发挥真正作用。幼儿园活动区的创设,不只是要达到美观、装饰环境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幼儿创造积极主动学习、探索实践的空间。幼儿在活动区要能与环境互动,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获取新的经验,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明确活动区的这一重要性,把实现新课改的教育目标作为创设活动区的最终目的,采取较为合适的活动形式,扮演好自己既是组织者,又是创设者的角色,以充分发挥活动区的教育价值。 2.实践中缺乏教育价值 某些活动区由于过度追求外观的装饰,而使其缺乏教育价值,成为幼儿园的摆设。有些活动区在创设时,未能与本园实际情况相结合,而是照搬其他幼儿园的设计,加之活动区设置不合理,区角之间相互干扰,不能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活动区投放材料过多,且品种单一、随意投放,缺少变化,最终导致幼儿对活动区失去兴趣。 二、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的意义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活动区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所以创设活动区要符合幼儿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生理、认知程度、个性发展需要等存在的各种差异,所创设的活动区环境要能够满足幼儿的个性发展需要,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创造个性化的活动与材料,提供给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区、材料、操作次数与时间。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开展

同龄跨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开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教育要自然地融入幼儿的生活,强调让幼儿自由、自主、快乐地参与活动。随着《指南》的颁布,幼儿教育进入了课程改革的新时代。结合林子盟教授思想精髓和深圳的跟岗学习,这学期我们幼儿园在贯彻《指南》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园本实际,实行了课程改革,由原来的“1+1+1”课程,到现在的区域、户外和游戏。由此可见,幼儿园的课程变革正朝着更符合幼儿特点,更人性化,人文化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改革也给我们,尤其是一线老师带来了困惑,到底该如何抓住根本,遵循《指南》开展活动,满足幼儿自由发展的需要呢?下面就班里的区域活动,来说说我们是怎么创设和开展的。 一、打破班界,构建同龄跨班式区域活动 我园共有23个教学班,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满足每个孩子的自主游戏呢?经过多次讨论与研究之后,我们改变以班为单位的开展方式,尝试打破班界,做互补式区域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充分游戏的空间。 (一)场地互补 除了本班活动室,我们利用了同龄对子班的活动空间各划分成4个活动区角,分时段开展区域活动,让所有空间和材料为全体幼儿所共享,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以中一班和中二班为例,9:00-10:00中一班开展区域活动时,中二班则进行户外活动;10:00-11:00中二班区域活动,中一班户外活动。 (二)区角互补 考虑到动态区域与静态区域的相容性、干湿区域布局的合理性,及各活动区域创设的互动性等问题,我们把八大区域巧妙地安置到了两个班中。如在对子班中,有一个班创设了相对开放的音乐区、生活区、美术区、建构区/木工区;另一个班则创设较为安静的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和学习小组。这种设置避免了区域间的相互干扰,增加了幼儿与周围环境充分互动的机会。 (三)材料互补 班级与班级相互之间可以根据区角创设的需要进行材料的交换与补给。这样,幼儿的活动材料变丰富了,材料的使用频率提高了,同时减少了每个班级的教师在设计、收集、制作、安排材料上的重复劳动。材料收集的范围也从以前的一个班扩展到了两个班,对于孩子来说,一个人可以玩两个班的区域。 (四)师资互补

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方案

幼儿园游戏活动方案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每个幼儿园都想方设法的为幼儿开辟活动场所。但是往往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在区域设置上大多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这些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兴趣,教师全然不顾。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形成了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 我们的老师常常热衷于“克隆”与跟风,以为教育改革中所指的吸收新知识、把握新信息即是紧紧跟随潮流,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处于一种闻风而动的状态。我个人认为应该根据我们自己的特点创设区域活动,并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尽力为幼儿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如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较强,可以在小班设置“生活劳动区”,安排一个如家庭般温暖而热闹的活动区,让幼儿在其中获得许多生活中必要的本领、生活常识,获得做“家务劳动”的体验。在这里,幼儿每天有机会“理小菜”、“搓面团”、“剥豆子”并送到厨房去,而老师有时成了外婆,和宝宝边剥豆子边拉家常;有时成了妈妈,教宝宝穿衣叠被。这一极富有特色的“生活劳动区”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也不会再出现到了中班下学期,个别幼儿对于蚕豆还无从下手的现象。 比起正规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以其组织形式的灵活、活动内容的丰富,有力地推动着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有利地促进了新《纲要》有关素质教育的贯彻与落实。但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展,一些问题开始逐步显现出来。比如,怎样的环境创设才是合理的,能使幼儿积极地与之发生互动?如何把区域活动这一形式有效地与幼儿园其它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教

师怎样指导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中 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区域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凭借这一形式而进行的幼儿与环境、与引导者(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发生在其中的教育过程才是最重要和最本质的。教师应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有效地利用区域活动提高个体的发展水平,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探索区域活动中幼儿与环境、与教师、与同伴的互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有效的指导方法,以达到实实在在地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目标。 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儿童、引导儿童、支持儿童活动的区域环境?这是我们首先关注的问题。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在那里,地面、墙面、桌面被充分利用,环境布置、材料、设备等蕴涵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作用,儿童获得充分活动,和谐发展。我个人认为可设置以下几类区域:(一)生活劳动区:包括动作技能训练,比如抓、推、转、倒、挤、夹、敲、剪等;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脱衣服、整理衣物、梳头、系鞋带、洗手帕;照顾环境能力,比如折叠餐巾、分碗筷、切水果、刨瓜皮、浇花等。 (二)语言区:包括耳听录音手操作、合作猜谜、故事表演、剪贴废旧图书、自编故事、跟“磁带老师”讲故事、卡片找朋友(字画配对)等。 (三)科学区:数学区,有按数取物、几何形状、按规律排序、实物与数配对、看图自编应用题、数学棋、找单数双数游戏、式题套圈、测量工具等;

如何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如何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积极的活动者和主动的学习者。直接经验感知、操作和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区域活动正好符合了幼儿的这一特点。它向幼儿展现了一个丰富多样、多功能、多层次、自由选择活动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己学习特点和愿望的活动。活动区正是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导向,通过各种开放性材料的投放,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在这类活动区中,幼儿会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来表达意愿、展示能力,在充分体现自己天性和潜力的过程中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由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已有经验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呢? 我认为主要应从区域环境的创设、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从这几方面来思考:1.区域环境的创设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然是个体,他的个性品质就会各不相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各不相同,区域活动的创设就是要满足各层次孩子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和发展。根据《纲要》要求,我们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在创设各区域时要注意: (1)首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兴趣、季节及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与幼儿探讨来设置区角。创设的区角,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发幼儿主动思考,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区域活动环境,要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活动区域成为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的一片沃土。 环境的创设应以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力水平为基本条件,尊重幼儿的经验创设与他经验相符合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比如对于小班的环境创设,由于孩子最典型,最熟悉的生活经验是就家,接触最多的是家人,我们就为小班孩子创设了温馨的,色彩鲜艳的家的环境。 (2)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现有的活动空间,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教室里面的位置:如语言区、计算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区、科学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3)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小班幼儿正处于独立游戏、平行游戏的阶段,因此各区域的建立应该要相对独立而不封闭。2.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故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影响着幼儿活动的内容和进程。投放的材料要要能够使幼儿增长知识、获得有益经验、锻炼技能、激发情感。 (1)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时间、空间、及工具等方面的物质材料。投放的材料要具安全性、科学性、多样性,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才能发展和调动幼儿内部驱动力的,只有在这样的空间,孩子的心理需求才可以得到满足的,幼儿才可以自主选择,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去探索。 (2)根据班级的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来投放材料,材料要具有探索性、层次性、递进性,适宜性、和教育性,材料要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的个别化需要,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业务学习 有关在区域活动中如何设置和指导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确定主题,甄别、筛选、提炼活动目标,投放适宜的材料,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势在必行。因为活动的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质量,关系到幼儿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所以说要善于根据教育意图制定教育目标,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近年来,我园为了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教育宗旨,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布置格局,突出了区域活动的地位,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开放、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投放幼儿喜欢的材料,满足幼儿的需要。 区域(以下简称学习区)是一个有规划、多样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儿童主动的学习。在学习区活动中幼儿能够依照自己的兴趣、能力及发展阶段,有效的、系统的完成某种学习活动或达成某一学习目标。 学习区涉及的范围广泛,占用的空间大小、内容多少没有任何限制,故而学习区设置可以根据幼儿园的课程需要、教师的能力喜好、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等条件较为灵活的安排,但无论学习区如何设置都应遵循促进儿童智能、语言、大小肌肉发展、社会性及情绪情感等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 学习区的特点: ?满足儿童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需要 ?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 ?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 ?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 ?有准备的环境使儿童学习更有系统 一、区域的设置 (一)拟定学习区的种类及其目标 1、学习区设置应考虑的因素: ●教室空间(面积、格局、形状) ●儿童人数(男女比例) ●编班方式(年龄段、混龄、同龄) ●幼儿园总体安排及课程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 ——玩出大智慧 一、开场语: 各位园长老师们,大家辛苦了,今天非常荣幸能和各位园长、老师们一起探讨关于幼儿园活动区的创设,由于中间有一些小插曲,所以准备的有些匆忙,讲的不全面的地方,希望园长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二、简述活动区创设的意义 活动区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在活动中,满足了幼儿好奇心,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良好的教育手段,更是孩子们快乐的小天地。创设活动区,我们时刻紧记以幼儿发展为基础,幼儿的一日生活即教育。我们也努力做到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 那如何让活动区发挥最大的作用呢?首先,你的区域设计一定是幼儿感兴趣的,在这个空间,孩子的心理需求可以得到满足的,并且可以自主选择,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很多孩子都喜欢看图书,可是,现在幼儿园图书角却是一个区域死角,孩子更多的愿意去动手操作区,因为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可以在动中得到满足,我们怎样即能满足孩子的天性,又能满足孩子的兴趣,我们应该把区域活动当做一种教育活动,就像我们上一节活动课,如何设计才能吸引幼儿,这样去思考,那么任何区域都会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满足和吸引不同的孩子。 小班的幼儿多以娱乐的、娃娃家、具体形象、颜色鲜艳的大物件为主,到了中大班,基本能以操作、探索、知识活动为主。如语言角,小班可从单幅图片的短句讲述到拼图造句;中班可从看图讲述到排图讲述;大班则可续编故事到按自己的意愿组画讲述。这一活动融语言学习、绘画、手工操作集于一体,幼儿在认认、玩玩、剪剪、拼拼、讲讲中发展了思维、想象、语言和绘画能力。 根据幼儿园五大领域划分,幼儿园活动区大致有社会体验区、分享阅读区、科学发现区、美术创意区、益智操作区、建构区、表演区。 三、各区域创设材料的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方案 执笔:陈小红林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必须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区域活动这一形式,为幼儿提供适宜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材料、内容、主题和同伴,让幼儿按自己的发展速度、学习节奏来进行探索,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彰显幼儿的个性化学习,有益于培育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可以说,区域活动具备了自由、平等、愉悦、超功利、创造等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基本特征,符合幼教改革精神,因而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之一。但随着《指南》学习与贯彻的深入,我们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游戏的自发、随意与教师预设的活动之间形成了矛盾,形成了当下在区域活动中所显现的一些问题。如:幼儿对教师预设了目标、内容和玩法的区域操作练习兴趣不高,或玩法与目标不一致,学习性很强的材料难以满足幼儿自主发展需求;区域活动还是更多的由教师主导,材料的选择、玩法的制定、结果的评价也都围绕着教师设定的框架,幼儿只是被动的完成操作,而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游戏行为的体现。我们在思考:什么样的区域活动才是真正具有游戏精神的什么样的区域活动才是我们老师能够在预设和幼儿自发游戏之间有效驾驭的什么样的区域活动才能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将尝试在我园区域活动课程的基础上,探索我们如何能最大化的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而相应的减少教师的预设与控制如何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幼儿自发游戏向教育背景中的教师预设的游戏的转化怎样的区域活动才能发挥独特价值,成为孩子们真正喜欢的区域游戏呢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借助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探索着更加符合《指南》精神的区域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理论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以游戏化的形

浅谈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浅谈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常言说:幼儿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区域活动深受幼儿喜爱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动手的愿望,能够满足孩子对游戏的不同要求。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作为农村幼儿园,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时会面临许多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充分利用农村这一广阔天地,也能给孩子们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带给他们无尽的欢乐和幸福! 一、农村幼儿园现状分析 我国乡镇的幼儿园校舍面积较小,没有多余的地方可以专门用来创设区域活动,投放材料;幼儿园缺少资金,不能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且操作材料陈旧单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不能正确理解区域活动的内涵,又或是个别教师照搬城市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模式,没有结合自己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而不能开展等许多不足之处。 虽然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我们也有许多城市幼儿园不具备的良好条件。在我们的幼儿园周围有很多村庄、农田,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有生机盎然的的田野,纵横的河流,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林木;它们姿态万千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这能成为幼儿探索新知的良好素材。我们的教师可以摆脱课堂和课本的限制,可以带着孩子们走出幼儿园,来到田野里,让孩子们通过自已的感官去体验,去思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经验。 二、农村区域活动的主题选材 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农村幼儿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在选择区角主题上可以更亲近自然,走进自然,让孩子们在每天看惯的事物中发现不同。现在热播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不就是让城里的孩子在和爸爸的旅行中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地魅力,而我们拥有着比他们更多的资源为何不多多利用呢? 除了利用自然创设五大领域的区域活动以外,我们还可以把家乡的民俗文化融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 游戏是童年期一种有的快乐活动,而且它也是对幼儿成长发展和学习有价值的一种活动,但传统的游戏存在不小弊端: 1、提供游戏类型或活动形式单调,大部分以积塑拼插游戏为主。 2、统一安排,硬性规定活动内容形式即玩什么。怎样玩不是由幼儿自己做主的,而是由教师统一安排规定的。指导也较程式化,特别是游戏条件与环境创设不利。 区域活动的设置,改变了原有的游戏模式,游戏改为人为创设自然情景,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同时使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索的主题,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充分自主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活动。而教师通过确定游戏的教育目标制订计划,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活动家区可设娃娃家及亲亲宝贝(幼儿从家中带入园的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这样可以使幼儿感到亲切适宜,从而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积木区材料大,同类材料数量较多(图书等一样),这样不容易争抢等根据这一

系列特点本班设了5—6个区,其中有些区功能一样,但分散设置便于指导。 区域名称 区域目标 材料准备 指导要点 (重点、难点) 操作区在使用图钉、撕纸、粘贴活动中,在摆弄皱纸、树叶、图纸等多种物品、材料过程中,小肌肉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得到促进、发展,感觉运动技能。 皱纸、图钉、各种彩色瓶,及各种模具、(在皱纸粘贴和图钉按画模型)、浆糊 帮助孩子认识要用图钉塑造的是什么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再运用材料来塑造。 重点在粘贴时注意卫生。在运用图钉时要注意安全。 语言区 1、色彩缤纷的画面,主动有趣的情节,使幼儿对图书产生兴趣,并喜欢阅读。 2、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一页一页地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浅谈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

浅谈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 皮亚杰说:“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环境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区域活动是在开放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产生的,最能体现幼儿的本体性价值,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能面向全体幼儿,孩子们在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园里,区域活动深受幼儿的青睐,这是区域活动自由、宽松的氛围和丰富多彩的环境给幼儿带来的特殊体验,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真切地体验着各个角色的情感和态度,表现出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幼儿是否有兴趣自愿参与区域活动,也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区域里是否能够获得个体的自主的发展等等。如何创设一个美观有序、尊重幼儿发展差异的、支持幼儿持续发展的属于幼儿自己的区域活动环境?如何使班级里的区域成为幼儿乐意参加的个性化学习的快乐天地?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一、区域环境创设中的空间规划 区域活动把活动室的空间划分成几个活动区角,各种空间是促进幼儿交往、促进探索型主题开展的催化剂,若空间没有适当的分隔,则容易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从而产生不稳定的情绪。设置科学、合理的区域分隔,建构丰富的区域布局,是区域设置中一定要考虑的。 (一)区域的数量 区域数量的多少主要依据活动空间和幼儿人数而定。如果区域数量过少则会造成活动拥挤的现象,如:娃娃家人数过多则容易引起角色的分配不均而争吵;区域数量过多则会出现区域的人数太少,幼儿之间缺乏交往合作,或造成区域活动空间太小,使得各区域间易互相干扰。因此,一般设置5~7个区域为宜。 (二)区域的划分 结合区角活动,首先,我们把教室设计、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其次,充分利用材料,使各个区域活动相对独立而又开放。如:利用一些矮柜,图书架等作为区域之间的隔墙,使每个区域有家的感觉,各区域既保持通畅又互不干扰。再次,设置多区单一内容或是多区多种内容。多区单一内容,即围绕一种主题内容设置多个活动区域,如:在大班的“春夏秋冬”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在秋天的季节背景下,设置了“有趣的虫子”“秋天的树林”“秋天的果园”“水果店”等活动区域。多区多种内容,是按照多个活动内容设置不同的区域活动,如:垒高属于建构区,阅读、讲故事属于语言区,时装表演属于表演区,绘画剪纸属于美工区。 (三)区域活动格局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室、橱柜、桌面等室内空间和走廊等室外空间,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格局。如:用橱柜、矮柜分隔出大小不同的区域,提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花和叶子让幼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 李艳华 摘要: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主的学习活动。它不仅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合作精神、创新意识、耐心毅力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最重要的窗口之一。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活动,教师对不同幼儿的行为指导应有所区别。首先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了解幼儿的困难。其次,教师的出现与介入需要一定的艺术性,适时的出现、恰当的指导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的发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积累主题经验等。让以孩子为主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中,体现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区域活动观察方法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是孩子通过操作、摆弄材料来感知和获得知识的自主性活动。因而教师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集体教育中的显性的主导地位退至适当引导点拨的隐形地位。教师的指导策略则是通过投放材料、观察了解孩子、恰当指导、适当评价等环节来实现教育目标。 一、材料投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融合。 为了使区域活动能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应注重各活动区的材料与主题活动内容达成一致性。随着主题活动的交替开展,根据我班实际情况和幼儿需要,在此期间围绕主题活动对区域游戏活动的环

境进行创设,以及材料的合理投放。并根据不同主题的进程及时而有目的的调整、补充、变化区域中的材料。让幼儿在科学、合理、有效的区角活动中,大胆操作、大胆探索,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如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我们与幼儿一起搜集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动物玩具,布置动物世界展示台;布置动物饲养角,更好地让幼儿观察了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在美工区让幼儿制作些小瓢虫、野斑马及蛋壳小老虎,然后以悬挂的方式布置立体空间;收集各种关于动物的图书,放在语言区一起分享。区角活动浓烈的动物世界的情景,给孩子以强烈的感染,使整个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因而材料是幼儿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材料本身就包含着许多教育因素。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教师投放的材料只有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才能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大班区域活动“扬州的桥”中,提供了易拉罐、牙膏盒、吸管等,因为大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操作材料以具有动手能力,及综合运用的方式呈现。材料的提供虽然需要一定的挑战性,但不能超过幼儿能力所承受的范围。 (二)根据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要提供阶段性材料 不同的阶段运用的不同策略,提供不同的材料,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也让幼儿感受着周围事物变化,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怎样创设活动区要点

幼儿园的活动区创设 活动区作为幼儿园的一种教育载体,它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通过开展活动区教育活动,向幼儿展现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的、多层次的自由选择活动环境,通过游戏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丰富生活经验,让幼儿勇于尝试和探索,培养幼儿的积极态度,促进幼儿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 一、活动区教育的内涵 幼儿园活动区教育,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内在发展的需要,为幼儿创设活动与表现的良好环境,有目的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首先,区域设计一定是幼儿感兴趣的,在这个空间,孩子的心理需求可以得到满足的,并且可以自主选择,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 其次,区域的设计要能发展和调动幼儿内部驱动力的,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然是个体,他的个性品质就会各不相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接受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孩子的求满足心理是相同的,区域活动恰恰可以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发展。 活动区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活动区的活动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这样就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的个别化的需要。 2、活动区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地学习。 3、活动区活动多为小组教育活动,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同伴之间的相互理解,尤其是对同伴在集体活动中所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才能和优点的了解。

4、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情境及相应的活动中的。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 二、活动区教育的功能 1、为幼儿创设互动的学习环境 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互动的、以某种社会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建构过程。在孩子的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伙伴、教师和家长。幼儿可以从与同伴和成人的交流中获得认同和归属感。活动区课程恰恰为幼儿创设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开放的空间,提供了有利于游戏和社交的场所。同伴之间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及另是经常性的,也是活动取教育模式的一种必然。活动区教育中,教师将教育目标融入其中,老师的指导与幼儿的主动学、与同伴的交往一气呵成,幼儿在多方的互动中,调动其学习内驱力。 2、为幼儿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 由于遗传、环境、生活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幼儿的气质、性格、体能、智力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个别差异。活动区教育基于他的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在区域设置和材料投放上不仅需要考虑幼儿的群体共性,更在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上有它的优势。在活动区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自我能力、自我情感也能真实的流露出来,这是集中教育活动所不能承重的。活动区的活动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最近发展区”。活动区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能够引发孩子对事物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促进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3、为幼儿提供静态和动态相平衡的课程 活动区活动与幼儿园的集体体教育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中各自具有不同的、不可替代的优势。集体教育活动具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较大范围的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