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50000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指南(2015)

1:50000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指南(2015)

1:50000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指南(2015)
1:50000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指南(2015)

1∶50000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指南

(试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5年8月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4.1 目的任务 (2)

4.2 部署原则 (3)

4.3 基本要求 (3)

4.4 主要工作内容和野外工作要求 (3)

5 设计编制 (4)

5.1 编制依据 (4)

5.2 设计书内容及要求 (4)

5.3 设计附图附表附件 (4)

6 调查内容 (5)

6.1 矿产地 (5)

6.2 成矿地质条件 (5)

6.3 矿化蚀变特征 (5)

6.4 物化探异常 (5)

6.5 成矿规律 (5)

6.6 其它需要调查的内容 (5)

7 调查技术方法 (6)

7.1 资料收集与综合分析 (6)

7.2 遥感地质调查 (7)

7.3 矿产地质专项填图 (7)

7.4 矿产检查 (10)

7.5 物探 (10)

7.6 化探 (11)

7.7 钻探 (12)

7.8 潜力评价 (12)

7.9 综合性研究及专题研究 (13)

8 资料综合整理与成果编制 (14)

8.1 数据库建设 (14)

8.2 图件编制 (14)

8.3 报告编写 (15)

9 成果提交与资料归档 (15)

I

9.1 野外验收 (15)

9.2 成果提交 (15)

9.3 资料归档与汇交 (15)

附录A(规范性附录)矿产地质调查设计编写格式与主要内容 (17)

附录B(规范性附录)矿产地信息卡片 (20)

附录C(规范性附录)钻孔综合地质编录表 (21)

附录D(规范性附录)找矿靶区分类标准 (22)

附录E(规范性附录)矿产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格式与主要内容 (23)

附录F(规范性附录)矿产地质图说明书编写格式与主要内容 (26)

附录G(规范性附录)自然重砂测量技术要求 (27)

II

1∶50000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50000矿产地质调查的调查内容、野外工作、调查技术方法、报告编写、成果提交与资料归档等方面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50000矿产地质调查,其他比例尺的矿产地质调查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0071—93 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

DZ/T0171—96 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

DZ/T0070—93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

DZ/T0145—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0151—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

DZ/T0176—2006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

DZ/T0011—2010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

DZ/T0078—2015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Z/T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DZ/T0248—2014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

DD2011—05矿产资源遥感调查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矿点

具有一定的成矿条件,初步识别出含矿的建造(岩脉、岩体、岩层)和构造,通过取样分析证明有工业矿石存在,可作为进一步找矿线索的地点。

3.2

矿化点

具有一定的成矿条件,初步识别出含矿的建造(岩脉、岩体、岩层)和构造,通过取样分析证明有用组分含量达到一般工业指标规定的边界品位1/2但小于最低工业品位,可作为进一步找矿线索的地点。

1

3.3

矿集区

在地质历史演化进程中,多矿种大矿量资源富集形成的矿床密集分布的地区。

3.4

大型资源基地

以一处以上大型—超大型矿床和大型生产矿山为支撑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3.5

找矿远景区

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蚀变信息以及已有矿床、矿点、矿化点分布反映成矿有利可能发现矿产的地区。

3.6

成矿地质体

与矿床形成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地质体。

3.7

成矿构造

成矿地质体形成过程中受成岩原生构造应力控制成矿作用的构造以及成矿地质体成岩后受区域应力控制而形成的成矿构造。

3.8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能够直接指示矿体赋存位置的、对找矿预测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

3.9

找矿靶区

通过矿产地质调查,依据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勘查、科研等资料,综合分析找矿地质准则和找矿标志或通过数学地质方法提取综合找矿信息,并与已知矿床找矿模型吻合程度高,工程验证见工业矿化,预期可提交新发现矿产地的地区。

3.10

预测资源量

依据矿产地质调查成果,圈定找矿靶区并和己知矿床类比而估算的资源量。

3.11

潜力评价

在重要找矿远景区范围内,以区域地质构造、地质成矿理论、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以1:50000矿产地质调查及其相关的专题科研资料为基础,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规律、典型矿床成矿特征的调查,建立找矿预测综合信息模型,圈定找矿靶区,估算预测资源量。

2

4 总则

4.1 目的任务

4.1.1 目的

1∶50000矿产地质调查是基础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主要目的是查明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特征、揭示区域成矿规律、评价区域资源潜力和经济技术条件,提高矿产地质调查程度和研究水平,提升矿产地质工作服务资源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

4.1.2 任务

4.1.2.1 调查与成矿相关的地质体、构造、矿化蚀变等的特征、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矿床、矿点、矿化点的空间分布及其数量质量特征,掌握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成矿规律,开展找矿预测,评价资源潜力,提出找矿方向。

4.1.2.2 调查大型资源基地资源潜力、技术经济和生态环境等状况和条件,评价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及生态环境效应。

4.1.2.3 开展与矿产资源相关的关键地质问题和找矿方法技术等专题研究。

4.1.2.4 建立1∶50000矿产地质空间数据库和成果数据库。

4.2 部署原则

4.2.1 围绕成矿区带,在找矿远景区或矿集区有找矿潜力的地区部署,按照1∶50000国际标准图幅开展。

4.2.2 正在形成或有望形成大型资源基地的地区,部署资源环境综合调查。

4.2.3 重视已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二次开发,注重调查与编图相结合、调查与研究相结合、调查与数据库建设和数据更新相结合。对已开展过更大比例尺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的地区,应以综合编图和(或)三维建模为主,适当部署补充性调查工作。

4.2.4 应以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未开展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区,应同步开展相应的地质调查工作。

4.3 基本要求

4.3.1 以1∶50000标准图幅为基本调查单元,以成矿地质单元为基础考虑多幅联测,联测一般以4幅~6幅为宜,工作周期一般为3年。

4.3.2 调查研究深度一般控制在1000m以浅,以能初步查明地质构造格架为宜。重要的矿集区可延伸到2000m。

4.3.3 矿产地质专项填图,应根据不同矿种、不同矿床类型合理确定填图单位,精细到岩性段、岩相带、蚀变带、构造分带等。

4.3.4 矿产检查,对已有矿产地以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为主,为建立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可适当开展野外补充调查;本次工作圈定的物化探综合异常及新发现矿(化)点,检查比例应达到1/10~1/3,主要采用综合剖面测量和连续取样分析等方法。

4.3.5 野外调查宜采用1∶25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没有1∶25000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1∶50000地形图。

4.3.6 工作程序遵循资料收集、野外踏勘、设计编审、野外工作、野外验收、综合整理、图件编制、报告编审、资料汇交等步骤实施,数据库建设和综合研究工作贯穿始终。

3

4.3.7 调查工作应区域控制,突出重点。突出对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构造、矿化蚀变等的追索圈定和调查描述,突出野外调查路线,地质、物化探综合剖面,采样点等的统筹部署,突出钻探在查清地质构造格架和获取深部地质信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3.8 1∶50000矿产地质调查野外工作精度应满足1∶50000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要求。

4.3.9 按照标准图幅提交1∶50000地质矿产图、说明书和数据库;按照联测区提交地质矿产图、矿产预测图,调查成果报告及相应附图、附表、附件和数据库。根据任务要求,也可按照成矿区带、找矿远景区、矿集区提交综合调查报告、相应图件和数据库。

4.4 主要工作内容和野外工作要求

4.4.1 主要工作内容

4.4.1.1 1∶50000矿产地质调查野外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矿产地质专项填图,遥感地质调查,物探,化探,矿产检查,钻探等;大型资源基地资源环境综合调查。

4.4.1.2 1∶50000矿产地质调查室内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资料收集与综合分析,综合编图,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库建设,综合性和专题研究等。

4.4.2 野外工作要求

4.4.2.1 矿产地质调查统筹考虑基岩出露区和相邻的浅覆盖区,在成矿区带内划分找矿远景区,作为矿产地质调查工作的部署单元,找矿远景区内可含一个或若干个联测区。

4.4.2.2 矿产地质调查野外工作,开展覆盖全区的矿产地质专项填图和遥感地质调查;选择适合的有效物探和化探方法开展覆盖全区的面积性测量;主要成矿类型开展1~2处典型矿床调查;异常和新发现矿(化)点检查比例要求达到1/10~1/3;每个联测区要求布置钻孔2~4个,总进尺在2000m以内。

4.4.2.3 深部找矿潜力大的矿集区野外工作,围绕三维建模和深部找矿预测需要,开展矿产地质补充调查、综合物探测量、深穿透方法化探调查等工作;每个矿集区钻探工作量控制在5000m以内。

4.4.2.4 在具体确定工作内容时,必须充分利用已有资料;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主要成矿类型,选择有效的物化探方法;可以补充其它方法的野外调查内容,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

4.4.2.5 大型资源基地资源环境综合调查等方面工作内容根据具体任务确定,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明确。

5 设计编制

5.1 编制依据

设计编制的主要依据为:

a)项目任务书;

b)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

c)本标准及其他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5.2 设计书内容及要求

5.2.1 应在资料收集整理和野外踏勘基础上进行;

5.2.2 专题研究和单项工作,应单独编制工作设计书;

5.2.3 设计书应明确调查区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地质调查研究程度、自然地理条件以及要解决的重点矿产地质问题;

5.2.4 设计应明确矿产地质专项填图目标和填图单位、面积性物化探工作区域、地质物化探综合剖面位置等部署内容及相关技术要求;

5.2.5 设计应做到内容完整、文字精炼、重点突出、附图附表附件清晰齐全;

4

5.2.6 设计编制提纲按照附录A执行。

5.3 设计附图附表附件

设计书应包括下列附图附表附件:

a)交通位置图;

b)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图;

c)区域地质矿产图;

d)建造构造草图;

e)物探、化探、重砂、遥感异常图(内容不多时与建造构造草图合并表示);

f)工作部署图;

g)钻孔设计图;

h)其他相关附图附表附件。

6 调查内容

6.1 矿产地

6.1.1 调查已有矿床、矿点、矿化点的种类、分布及其地质特征。

6.1.2 调查典型矿床成因类型、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6.1.3 调查确认新发现矿点、矿化点,初步确定其类型和潜力。

6.2 成矿地质条件

6.2.1 对比研究已知矿床和相关地质体形成时代、物质成分和空间位置的关系,确定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

6.2.2 调查含矿建造层形态、规模、产状,岩体类型、侵位深度,岩相特征、构造—古地理特征、火山构造特征等方面特征,岩石类型、岩石矿物组合、岩石化学成分、地球化学等岩性特征,以及岩矿成分显示的地质构造信息和成矿地质体年代等。

6.2.3 调查成矿结构面(构造界面、岩性和地质体界面、物理化学转换界面)特征,包括产状、形态、规模、样式、力学性质及应力分析、物质组成、活动期次和强度等。区分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调查成矿构造和成岩原生构造、控岩构造的时、空关系,成矿构造和区域构造关系。

6.3 矿化蚀变特征

6.3.1 矿化蚀变类型、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和分带特征。

6.3.2 矿化蚀变与地质构造和矿产之间的关系。

6.4 物化探异常

6.4.1 调查物化探异常与地质体、构造、蚀变带的关系,结合其他资料综合解释推断目标地质体、构造、蚀变带的规模、产状、形态。

6.4.2 调查物化探异常与矿(化)体的关系,判断是否为矿致异常,推断矿(化)体的埋深、产状等要素。

6.5 成矿规律

6.5.1 调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维空间分布格局。

5

6.5.2 调查矿床空间分布状况和规律,厘定成矿系统、成矿系列。

6.5.3 建立调查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6.6 其它需要调查的内容

6.6.1 调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与资源利用相关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评价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6.6.2 调查全国性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突出新类型、新领域矿产资源调查。

6.6.3 与矿产资源相关的关键地质问题与找矿方法技术问题。

7 调查技术方法

7.1 资料收集与综合分析

7.1.1 资料收集内容

7.1.1.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包括:工作区及相邻区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交通、气候、水文、自然灾害、自然资源等资料;社会经济现状及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等资料。

7.1.1.2 区域地质。包括:

a)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资料;

b)地质图、构造纲;

c)鉴定成果、地层测年成果等要图、岩相古地理图等资料;

d)实测地层剖面图、实测地质构造剖面图等资料;

e)野外调查路线与地质记录等资料;

f)岩矿鉴定成果、岩矿分析成果、古生物。

7.1.1.3 地球物理。包括:

a)区域重力和航磁或地磁调查、激电测量、放射性测量等值线图(或异常图)、平剖面图及其解

释成果资料及原始数据;

b)重力、磁法、电法、地震、放射性测量等各种比例尺物探方法所获得的区域地球物理物性参数

资料。

7.1.1.4 地球化学。包括:

a)区域地球化学测量、自然重砂测量成果资料及原始数据;

b)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岩石测量、汞气测量等成果资料及原始数据;

c)各种比例尺土壤剖面测量和岩石剖面测量、汞气测量等成果资料或原始数据。

7.1.1.5 遥感。包括:

a)不同时期的航空遥感与卫星遥感图片及其解译成果;

b)多(高)光谱、雷达等卫星遥感数据;

c)其它遥感资料(如岩矿地面波谱测量及反演资料)等。

7.1.1.6 矿产勘查与开发。包括:

a)工作区及外围区域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成矿规律研究等有关成果资料;

b)矿床、矿(化)点地质及勘查成果资料;

c)重点矿床的大比例尺物化探成果资料及原始数据;

d)相邻地区重要矿床勘查成果资料及相应探矿工程、样品采集与分析等资料;

e)矿产开发利用现状或矿产开发技术条件等相关资料;

f)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等相关资料。

6

7.1.1.7 科学研究。包括:

a)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区域成矿规律和典型矿床综合研究等科研成果资料;

b)涉及工作区及邻区发表的科技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相关资料。

7.1.1.8 其它

涉及工作区的其它资料。

7.1.2 资料综合分析要求

7.1.2.1 对收集到的各类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资料建目、建表和造册,建数据库,编制相关图件。7.1.2.2 进行资料二次开发利用,分析研究调查区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及存在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地质找矿问题。

7.1.2.3 在资料综合分析基础上,合理部署和开展调查工作。

7.2 遥感地质调查

7.2.1 目的任务

利用中—高空间分辨率、多(高)光谱、雷达等遥感技术,开展遥感图像处理及制图、遥感的地质解译、遥感异常的提取和筛选、野外验证、综合研究等工作,为矿产地质调查提供遥感地质资料。7.2.2 基本要求

7.2.2.1 遥感影像图制作应采用空间分辨率优于5m的多光谱遥感数据,制图区内原始图像的云层覆盖量应小于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高光谱遥感数据、雷达数据等。

7.2.2.2 图像的质量和遥感影像制图按DZ/T0151—95的要求相关规范执行。

7.2.2.3 遥感影像图是矿产地质调查的一种重要工作图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0000;野外手图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25000;遥感影像图的制作一般应在设计前完成。

7.2.2.4 遥感异常提取、遥感异常图以及遥感地质解译图等成果图件的编制按DD2011—05执行。7.2.2.5 遥感地质解译应贯穿在1∶50000矿产地质调查设计前的预研究及设计图编制、野外地质调查、综合研究和矿产检查的全过程,一般应在正式进行野外工作前完成遥感地质初步解译工作。

7.2.2.6 遥感地质解译主要是岩性和构造解译,通过对典型矿床的研究,重点获取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岩性、构造、蚀变、矿产等信息,编制1∶50000的构造岩性遥感解译图。

7.2.2.7 利用高光谱进行矿物信息提取和矿物填图工作时,应对图像噪声进行抑制和校正,应根据调查区岩矿波谱测试及反演情况,以已知矿床统计光谱为参考,结合多光谱异常的处理、野外调查和矿物测试鉴定成果。

7.2.2.8 遥感野外验证一般与地质填图、异常检查同步开展,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每个图幅范围内一般至少应有1条以上贯穿全区的控制性地质构造剖面,以系统全面地反映工作区遥感地质与构造特征。

7.2.2.9 根据野外验证结果,对遥感资料作进一步的解译,系统检查和修改完善遥感初步解译成果,建立工作区主要地质体和构造的遥感解译标志,形成构造岩性遥感解译图、1∶50000遥感异常图及相关的资料、图件,编写遥感工作总结,及时提交项目使用。

7.3 矿产地质专项填图

7.3.1 目的任务

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等的分布和特征,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综合找矿靶区圈定和潜力评价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

7.3.2 基本要求

7.3.2.1 应充分收集、分析、研究和应用区内已有资料,特别是要充分利用1∶200 000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和1∶50000遥感解译成果,并以先进成矿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行

7

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

7.3.2.2 应综合分析调查区内主要成矿地质作用类型、成矿有利地段、已有矿产展布特点,结合工作区地形、地貌等条件,合理制定野外工作方案。

7.3.2.3 应分析和解剖各类地质作用(沉积、火山、侵入、变质、构造)与成矿关系,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各类地质要素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

7.3.3 工作内容

7.3.3.1 沉积岩分布区:重点开展沉积成矿建造的填图与研究工作。在已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其岩性及岩石组合,大致查明沉积岩层的岩石类型、物质成分、沉积特征、含矿性、接触关系、时空分布变化,建立岩石地层层序和特殊标志层;划分沉积建造类型、建造序列、建造厚度;建立与成矿有关的沉积作用类型、矿化特征、蚀变特征、氧化还原环境等。

7.3.3.2 火山岩分布区:重点开展火山成矿建造的填图与研究工作。在已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其岩性(岩相)及岩石组合,大致查明火山岩岩石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产状与接触关系、空间分布,以及沉积夹层、火山地层层序等特征,划分火山喷发韵律、火山喷发旋回和火山岩相带,识别火山机构;研究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作用的关系,分析研究火山机构、断裂、裂隙对成矿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等。

7.3.3.3 侵入岩分布区:重点开展侵入岩浆成矿建造的填图与研究工作。在已划分的侵入体的基础上,大致查明侵入岩的岩石类型、地球化学组份、侵入岩年龄、侵入期次、出露面积、岩体产状、侵位深度、侵位方式、剥蚀程度、隐伏岩体、接触带、岩相带、脉岩组合等特征,重点对成矿有关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同化混染和分异特征、矿化特征、控矿特征、成矿元素等进行调查与研究。

7.3.3.4 变质岩分布区:重点开展变质成矿建造的填图与研究工作。在已划分的构造—地(岩)层或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岩性及岩石组合,大致查明变质岩石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主要变质岩类型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恢复原岩及其建造类型。大致查明不同变质岩石类型的空间分布、接触关系及主要控制因素,并建立序次关系。对成矿密切的变质岩应重点开展变质作用(混合岩化程度、蚀变特征、矿化特征、变质温度和压力、变质相、变质期、叠加变质特征等)调查与研究。

7.3.3.5 第四纪地质体:在已划分的第四纪地质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其沉积物种类、物质成分、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分布范围及其赋矿等特征,研究第四纪成因类型、地貌与成矿的关系。

7.3.3.6 构造专项填图:大致查明调查区内的基本构造类型和主要构造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探讨不同期次构造叠加关系及演化序列。重点调查研究与成矿有关的褶皱、断裂构造和韧性剪切带等构造特征,以及矿体、矿化体、矿带在各类构造体系中的赋存位置和分布规律,分析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的关系。

7.3.3.7 大比例尺矿产地质专项测量工作主要用于找矿靶区评价、物化探异常查证和矿点检查。重点是查明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体的空间分布、规模、形态、产状变化、组合形态和后期构造的相互关系、矿化蚀变特征及其控矿作用(含矿性);基本查明矿体规模、形态、产状、赋存情况、分布规律以及矿石特征;研究成矿地质条件、成矿地质模型,圈出成矿有利地段,提高矿产地质研究程度。为满足进一步的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7.3.3.8 矿产地质专项填图中各类样品的采集与加工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样品类型有岩矿鉴定样品、同位素地质年龄样品、化学分析样品等,其采集、加工、分析测试要求按照相关规范执行。

7.3.4 工作质量要求

7.3.4.1 一般要求

矿产地质专项填图工作应结合地质观察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的平均密度对调查区内的地质构造阐明程度,地质体位置标定的精确程度加以衡量。但以达到相应比例尺精度的地质调查研究程度为主,同一地区不同地段可以区别对待。

8

7.3.4.2 各种比例尺矿产地质测量的点线密度质量要求

地质观察点和观察路线一般要求垂直地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的方向布置,遇到特别重要的地质现象,如矿体边界线、标志层、火成岩内外接触带、蚀变带、控矿、容矿构造线以及构造和岩石、岩相变化复杂的地段等应加密布置。在地质构造情况简单或露头较少的地区,可适当减少观察点密度。在达到总体点线密度要求下,突出重点地区,不能机械地平均布置。对于沿走向追索法,应根据地质体沿走向的变化情况是否追索清楚为准。矿产地质专项填图点线密度基本要求见下表1。

表1 各种比例尺矿产地质专项填图每km2点线密度基本要求

7.3.4.3 实测地质(构造)剖面质量要求

实测地质剖面是正确划分地层和岩石单元,确定矿产的时代和层位,丈量厚度,研究岩石或地层的含矿性质、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和互相间的关系,并根据剖面的测量结果,进一步编制测区内的综合地层柱状图,划分和建立适合本区矿产地质专项填图的填图单元,以作为地区统一分层对比的依据。实测地质剖面必须做到统一分层、统一野外岩石定名、统一技术要求、统一工作方法、统一图例、并对一些主要的地质现象统一取得初步一致的看法,同时要求采集相应的光薄片及化学分析等样品。地质剖面测量的比例尺需要与地质填图的比例尺和专项填图的要求内容相对应,对复杂的地质体可采用更大比例尺的短剖面形式进行实测。实测地质(构造)剖面不同比例尺基本要求见下表2。

表2 实测地质(构造)剖面不同比例尺基本要求

9

7.4 矿产检查

7.4.1 基本要求

7.4.1.1 已有矿产地资料收集要求详尽,内容要求详细;要有必要的野外观察;需要时还可补采样品。

7.4.1.2 典型矿床调查要求建立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区内尚无典型矿床的,选择邻区典型矿床进行调查。

7.4.1.3 矿点检查和异常查证总体比例1/10~1/3,视工作需要和经费情况在此区间内调整。

7.4.1.4 新发现矿点、矿化点采样要求露头连续取样;露头条件不满足的,可用浅钻方法取样。

7.4.1.5 用于矿产检查的钻探工作量,原则上不超过钻探总工作量的1/2。

7.4.2 已有矿产地信息采集

7.4.2.1 在前期资料收集基础上,采集已有矿床、矿点、矿化点地质特征、矿石质量、成因类型、找矿标志、勘查程度、开发利用情况等信息,按照附录B格式填制信息卡片,建立已有矿产地数据库。7.4.2.2 综合分析已有矿产地信息,了解含矿层、蚀变带、矿化带、矿体、矿石,以及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岩系、侵入体、接触带、构造带等的种类、形态、产状、规模、空间展布特征等,并采集化学分析样和标本,探讨成矿控制因素和矿床(化)类型。

7.4.3 典型矿床调查

7.4.3.1 根据工作区优势矿种和主要矿化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矿床,开展实地调查,为区域找矿信息评价提供范例,为评价资源潜力、建立区域成矿与找矿模型提供基础。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a)成矿地质作用的调查:包括与成矿有关的沉积地质作用、火山地质作用、侵入岩浆地质作用、

变质地质作用和大型变形地质作用,确定成矿地质体。

b)成矿构造体系的调查:包括与成矿时空定位有关的沉积构造、侵入体构造、火山机构与火山构

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韧性剪切带、节理裂隙构造、叠加—复合构造、成矿后构造等。

c)成矿地质特征的调查:包括矿床成因类型、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矿化蚀变及

分带特征、成矿期次、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时代和成矿年龄等。

d)找矿标志的调查:根据资料收集情况,对代表性矿产露头、旧采矿遗迹、近矿围岩蚀变、伴生

矿物及组合、地形地貌等进行调查,采集相关样品,研究分析典型矿床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遥感等特征。

e)有效勘查技术方法和矿床经济技术条件调查:收集已勘查开发矿床的勘查技术和矿床经济技术

条件等资料与研究成果,分析矿床勘查有效的技术方法或组合以及经济技术条件。

7.4.3.2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对调查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矿床成因类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实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系统归纳总结区内不同矿种或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点)成矿主要控制因素、找矿标志和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建立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

7.4.4 异常查证和矿点检查

7.4.4.1 在对前人检查工作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以往和本次工作圈定的异常、发现的矿(化)点,制定综合检查查证方案。

7.4.4.2 矿点检查和异常查证一般可选用大比例尺填图,大比例尺化探(土壤或岩石测量)、物探(高精度磁测、激发极化法、高精度重力等)综合剖面测量,地表光谱测量、地表化学样品采集等方法;有重大找矿前景的矿点、或有重要找矿意义的异常,可以施工钻探获取深部信息。检查区范围应考虑各类异常的形态、规模,矿化类型和蚀变分布及分带等情况,合理确定。检查工作要求能判定异常性质、判断矿(化)点的远景规模。对盲矿体(异常、矿化带及成矿预测有利地段)及地表出露不大的矿体,要着重了解其地表找矿标志,从而推断矿体的赋存状态、矿化强度和矿化范围,主要为深部找矿工程布置提供依据。

10

7.5 物探

7.5.1 目的任务

物探的主要任务是推断控矿地质体、地质构造、矿化蚀变等的赋存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埋深等,为分析成矿地质条件和开展找矿预测和潜力评价提供地球物理信息。

主要内容包括:已有物探资料的二次开发、1∶50000物探面积性调查及物探精测剖面。

7.5.2 布置原则

7.5.2.1 根据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地质需求、地球物理调查任务及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充分考虑已有工作基础,选择适用的物探方法部署开展1∶50000面积性调查;同时必须部署对已有地球物理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再解释工作。没有相应地球物理资料的,或部分老旧地球物理测量成果资料和原始数据不满足目前解释推断需要的,应部署相应地球物理测量工作。

7.5.2.2 物探测线和剖面方向应垂直地质构造总体走向或沿着成矿地质条件变化大的方向。

7.5.2.3 物探剖面应尽可能与已有的或设计的地质、化探剖面线一致。

7.5.2.4 发现异常应加密测点,以确定异常性质和界定异常区范围。

7.5.2.5 需要施工钻探时,应部署物探精测剖面并进行精细反演。

7.5.3 方法选择

7.5.3.1 选择物探方法应具备下列条件:

a)被探测对象的相邻介质对同一物性参数有明显差异;

b)被探测对象有一定规模,且有干扰因素存在时仍能分辨出其引起的异常;

c)地形、植被的影响不至于造成野外工作无法开展。

7.5.3.2 对于单一方法不易解决的复杂的地质问题,宜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的综合物探。

7.5.3.3 在物性前提具备条件下,电法应优先选用IP法。

7.5.3.4 若方法有效性不明,应设计物探方法有效性试验,待证实物探方法有效时,再开展面积性工作。

7.5.4 技术要求

7.5.4.1 地面物探探测深度应大于钻探目标深度。

7.5.4.2 在人文干扰大的地区工作,应在设计中明确具体、有效的抗干扰措施。

7.5.5 地下物探工作

7.5.5.1 地质调查钻孔均应进行物探测井,若钻孔目标物为矿体,还应开展相应地下物探工作。

7.5.5.2 测井应至少测五种以上的参数曲线,一般包括视电阻率、自然电位、放射性、磁化率、极化率等。

7.5.6 地球物理测量的各种方法的具体技术要求,执行各专门的技术标准。

7.6 化探

7.6.1 目的任务

化探的主要任务是查明成矿及其伴生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同时查明与成矿作用有关地层、岩体、构造等地球化学特征,圈定地球化学异常,为优选找矿靶区、预测资源潜力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7.6.2 布置原则

7.6.2.1 根据地质需要、地球化学调查任务、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貌景观条件,选择适用的方法部署开展1∶50000面积性调查;同时必须部署对已有地球化学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再解释工作。没有相应地球化学资料的,或部分老旧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资料和原始数据不满足目前解释推断需要的,应部署相应地球化学测量工作。

11

7.6.2.2 一般采用网格化采样或规则测网,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密度为为4点~8点/km2,土壤测量采样密度为8点~20点/km2。规则测网测线布置垂直构造总体走向或沿着成矿地质条件变化大的方向。

7.6.2.3 根据工作区的地貌景观特点和水系分布特点,合理布置采样点,采样点布置要均匀。

7.6.2.4 发现异常应加密测点,以确定异常性质和界定异常区范围。

7.6.2.5 在发现具有找矿远景的化探异常时,应部署大比例尺化探加以查证。

7.6.3 方法选择

7.6.3.1 1∶50000化探以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为主,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为辅。7.6.3.2 在准平原、盆地周边、山前地带等浅覆盖区,可采用浅钻取样技术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要求采样物质代表原生地质找矿信息的基岩风化产物。

7.6.3.3 必要时还可选择自然重砂测量方法,有关要求参见附录G。

7.6.3.4 野外工作方法尚不成熟的特殊景观区,应开展相应的方法试验。证实方法有效时,再开展面积性测量。

7.6.3.5 样品应采用无污染加工方法,采用灵敏度、精度高的分析方法,分析质量监控应采用内部与外部质量监控方法。

7.6.4 技术要求

7.6.4.1 同一找矿远景区、成矿区带或矿集区内应统一采样物质、测试元素及元素分析精度,以利于地球化学规律研究。

7.6.4.2 其他技术要求按照DZ/T0011—2010、DZ/T0045—1994和DZ/T0248—2014执行。

7.7 钻探

7.7.1 目的任务

地质调查钻探是1∶50000矿产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了解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构造的分布和延伸,评价异常和靶区,检查验证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深部解释推断认识,获取深部地质参数,查清地质构造格架。

7.7.2 布置原则

7.7.2.1 钻孔部署应目标明确,着眼于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和解决关键地质问题。

7.7.2.2 异常和靶区评价需要时,可部署钻探验证。

7.7.2.3 钻孔设计应基于以最少工作量获取最大量地质综合信息的原则。

7.7.3 技术要求

7.7.3.1 孔深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结合物化探异常确定,一般不超过1000m。重要矿集区根据科学探索需要,孔深可增加。

7.7.3.2 钻孔施工前应开展相应的大比例尺地物化工作,在综合解译、定量反演基础上,明确钻孔位置。

7.7.3.3 钻孔施工均应开展简易水文观测、岩心采取率一律要求≥85%以上,均应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封孔和工程测量。

7.7.3.4 钻孔地质编录要用规定表格(附录C),观察、记录的内容包括: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成分、结构、构造等);蚀变及矿化现象;岩(矿)脉的岩矿石名称、岩性、穿插关系及产状、厚度;对有意义的重要地质现象要进行放大素描或照相、录像。编录的重点是各种地质界线,特别是标志层、矿层(体)和构造、断裂界线,矿化、蚀变现象及其后生变化(包括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划分)等。

7.7.3.5 其它方面技术要求按照DZ/T 0078—2015执行。

12

7.8 潜力评价

7.8.1 目的任务

以地质成矿理论、大比例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以调查区已有各类地质、物化遥、矿产等调查研究成果为基础,充分利用和借鉴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和方法,开展调查区1∶50000矿产预测。通过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系列编图,建立找矿预测综合信息模型,圈定找矿靶区,估算资源量,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指导矿产勘查工作。

7.8.2 基本要求

7.8.2.1 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资料基础上,运用本次调查成果,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评价预测方法,开展1∶50000矿产预测。

7.8.2.2 按预测矿种矿床类型确定的预测要素圈定找矿靶区。

7.8.2.3 编制典型矿床预测要素图、区域预测要素图、预测成果图,全面、清晰表达相关编图要素,建立健全图件数据库。

7.8.2.4 对找矿靶区开展资源量估算和综合信息评价。

7.8.3 预测区圈定、优选及资源量估算

7.8.3.1 根据调查区不同矿床类型矿床调查研究、矿产地质专项填图和物、化、遥资料解译成果,按矿床预测类型全面总结调查区区域评价要素,以矿床模型为指导,进行信息转换,建立成矿预测和区域评价的标志组合,构建模型区和其他区域的综合信息评价模型。

7.8.3.2 预测评价模型区选择

对区域同类型的矿床(点)所在单元进行选择,构建预测评价模型区。

7.8.3.3 预测区圈定

根据评价模型的矿床类型存在的必要条件,以区域地质矿产图为平台,根据矿床预测类型预测要素组合和“合并”、“相交”原则,或计算机交互搜索模型圈定最小预测区。

7.8.3.4 预测要素赋值及优选

以预测评价区为基础,对区域矿床类型的重要和次要评价要素进行信息提取,使用MRAS软件,进行要素信息赋值,形成定量预测评价数据;使用匹配系数和有序变量选择等方法,优选预测评价变量。7.8.3.5 预测评价区优选和资源量估算

区内建立预测区优选和资源量估算的定量指标,进行预测区的变量选择,进行优选排序。矿产预测图上圈出的预测区划分类别,并进行排序。根据不同矿种、矿床类型选择不同的定量预测方法,预测矿床数并估算资源量。

7.8.4 找矿靶区优选和分类

开展最小预测区与相应矿床模型的逐一要素对比,进行找矿靶区优选和分类。找矿靶区划分为A、B、C三类(分类标准见附录D)。

A类:找矿靶区范围内已有工业矿床,同时具有中型及中型远景以上规模预测资源量。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控矿因素清楚,有较多的推断矿致物、化、遥异常,且规模较大,与模型区找矿预测综合信息预测模型吻合好;技术经济条件好,生态环境易恢复,可以建议优先安排普查或勘探的地区。

B类:具有中型及中型远景以上规模预测资源量的找矿靶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矿化蚀变强度大、范围广,控矿因素清楚,存在推断矿致物、化、遥异常,与模型区找矿预测综合信息模型的吻合较好;技术经济条件有利,生态环境能恢复,可安排进一点勘查工作的地区。

C类:其它预测区。据目前资料认为资源潜力较小,技术经济条件较差,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或各类国家和地方保护区等不能安排工作的地区。

13

7.9 综合性研究及专题研究

7.9.1 综合性研究

以成矿(区)带、找矿远景区或矿集区为单元,集成各类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区域物化探调查、矿产勘查及科研成果,编制区域地质、矿产、物化遥等系列图件,开展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成矿规律等综合研究,开展成矿预测,指明找矿方向,建立大型—超大型矿床模型与综合勘查模型,形成成矿区带、找矿远景区、矿集区综合性整装成果。需要时,形成全国性综合性整装成果。

7.9.2 专题研究

针对调查区内的关键地质矿产问题(如成矿背景、成矿作用、矿床类型、矿床成因、成矿时代、控矿因素、找矿预测等)、找矿方法技术问题等开展专题研究,解决矿产地质调查过程中的关键地质与找矿技术方法问题,以科学研究提升1∶50000矿产调查工作的水平,提高矿产调查对成矿规律的认识,提高矿产预测与潜力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8 资料综合整理与成果编制

8.1 数据库建设

8.1.1 数据库建设内容

8.1.1.1 资料数据,包括收集到的各类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勘查与开发、经济社会等数据。

8.1.1.2 野外数据,包括矿产地、调查点(线)、取样点、物探、化探、钻探等数据。

8.1.1.3 测试数据,各类测试数据及其数据质量分析数据。

8.1.1.4 综合数据,包括任务书、设计书、审查验收意见书等过程管理文档资料;说明书、成果报告、综合性及专题研究报告;各类图件。

8.1.2 基本要求

8.1.2.1 数据库建设贯穿矿产地质调查全过程。

8.1.2.2 在资料收集与综合分析阶段应完成资料数据入库,在野外调查阶段应完成野外数据入库,测试分析数据应按进度及时入库,成果编制阶段应完成综合数据入库。

8.1.2.3 数据库应具有数据更新、查询、统计等功能,并能为矿产地质调查综合性研究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8.1.2.4 数据库建设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技术标准。

8.2 图件编制

8.2.1 图件编制一般要求

8.2.1.1 按标准图幅应编制图件:实际材料图、地质矿产图、地质剖面图。

8.2.1.2 按联测区应编制图件:实际材料图,地质矿产图,矿产预测图。

8.2.1.3 矿集区、找矿远景区、成矿区带、大型资源基地等有特殊要求的按任务书要求编制相应图件。

8.2.1.4 物化探等专项工作应编制图件:各类综合异常图(包括物探、化探、重砂、遥感)、主元素地球化学图、物探异常图及地质构造推断解译图、遥感影像图及遥感解译图等。

8.2.1.5 其他图件:钻孔柱状图、专题研究图件等。

8.2.1.6 图件应体现科学性、针对性、使用性,适应“用户”需要,图面简洁易懂。

8.2.2 图件内容

8.2.2.1 实际材料图:反映野外调查路线、调查点、采样点的位置和工作量,反映综合剖面、物探、化探、钻探等工作位置和工作量。

14

8.2.2.2 地质矿产图:反映地层、构造、岩石等基本地质情况,反映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矿化蚀变等建造构造特征,反映矿床、矿点、矿化点的分布和规模。

8.2.2.3 矿产预测图:反映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矿化蚀变等建造构造特征,反映矿床、矿点、矿化点的分布和规模,反映物化探综合异常分布和特征,反映找矿靶区的类别及空间范围、预测资源量等;列出预测成果汇总表。

8.2.2.4 其他图件内容参照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要求执行。

8.3 报告编写

8.3.1 矿产地质调查报告是对工作区地质矿产特征、区域成矿规律等认识的总结,是部署后续矿产勘查工作的重要依据。

8.3.2 报告应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果,做到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折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内容应全面、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文图表相吻合。力求文字简练、流畅,各章节观点统一协调。附图件、附表、附件齐全,并清晰、美观。

8.3.3 项目完成后以项目为单位编写成果报告,以图幅为单位编写相应的说明书(见附录F)。

8.3.4 矿产调查报告编写主要内容及格式见附录E。

9 成果提交与资料归档

9.1 野外验收

9.1.1 野外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a)已完成设计规定的野外工作及主要实物工作量;

b)相关地质、物探、化探、钻探等工作已完成相应的工作量及阶段性成果验收或数据验收;

c)原始资料已经进行整理、编目造册,并进行了质量检查;

d)进行了必要的综合整理,编写了项目野外工作总结。

9.1.2 野外验收应提供的资料:

a)野外原始图件,野外记录本、记录卡片,原始数据记录、相册、表格,各类野外原始编录资料

及相应的图件;

b)样品测试送样单和分析测试结果,各类典型实物标本;

c)初步解释成果资料、资料初步综合整理资料、综合研究阶段性成果资料;

d)质量检查记录;

e)野外工作总结;

f)其他相关资料。

9.2 成果提交

9.2.1 项目完成后,以项目为单位提交成果,包括成果报告及相应图幅说明书、附图、附表、附件及数据库。

9.2.2 成果提交分为纸介质和电子介质、数据库等。

9.3 资料归档与汇交

9.3.1 资料归档范围

9.3.1.1 综合成果类:最终成果报告,综合及专题研究报告,报告的附图、附表、附件及评审意见书;

9.3.1.2 遥感解译类:遥感解译报告、解译图、遥感数据、航卫片、解译卡片等;

15

9.3.1.3 地质类:野外手图、实测剖面图、野外记录本或记录卡片、照片、编录资料、野外小结等;

9.3.1.4 物探类:各类物探报告及附图、附表、附件,野外记录本,照片,仪器记录资料等;

9.3.1.5 化探类:各类化探报告及附图、附表、附件,野外记录本,照片等;

9.3.1.6 报告评审和审查确定需归档的其他资料。

9.3.2 资料汇交要求

资料汇交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执行。

16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矿产地质调查设计编写格式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项目概况:应简述项目来源、任务书编号、工作起止时间,协作单位及分工,踏勘工作等。

第二节目的任务:应简述项目的目的、任务、意义。

第三节工作区自然地理:应简述工作区地理位置、坐标范围、涉及的行政区划、流域、图幅及编号、自然地理概况、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附工作区交通位置图。

第四节工作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需求:应简述工作区产业结构、主要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及其对矿产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情况。

第五节以往工作程度:应简述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遥感地质、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矿产地质勘查和科研等成果资料;附工作程度图。

第二章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条件

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工作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按地层、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构造的顺序,分述与成矿相关的区域地质背景。

第二节区域物探特征、化探、自然重砂、遥感特征

第三节区域矿产概况

工作区所处成矿区带、矿产分布特征、归纳总结工作区主要矿化类型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初步明确工作区优势矿种和主要矿床成因类型。

矿产勘查与利用现状情况分析。

第四节科研

第五节综合分析

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研究,梳理出本次调查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以及找矿技术方法等方面问题。

对工作区内主要矿床类型建立成矿模型,识别并查明有利于这些矿床存在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初步划分成矿远景区和找矿有利地段,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次工作拟着重解决完成潜力评价工作的方法途径。

第三章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法

第一节技术路线:应包括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等内容,附技术路线图。

第二节工作方法:应针对综合分析提出的待解决的问题,简述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所选择的主要技术方法、选择依据,预计达到的效果等。

第四章工作部署

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与工作重点

第二节具体工作部署

17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pdf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 专业代码:520102 二、入学要求 参加普通高招的高中毕业生及对口升学的中职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向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国土资源、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矿山、测绘和地理信息等行业,从事地质相关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主干课程及核心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大地构造学、矿床学、矿产勘查学、地球化学找矿、地球物理找矿、区域地质调查、区域成矿规律、地质信息处理、采选矿概论等。 专业核心能力:野外地质填图的能力、探槽和钻孔等编录的能力、圈定矿体、储量估算的能力、计算机制图的能力、普查报告编制的能力、勘探报告编制的能力。 六、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地调、地勘、矿山、能源、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非金属矿产加工等行业。应掌握地质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野外地质填图、探槽和钻孔编录、矿区矿体的圈定、储量估算、计算机操作技能(制作探槽和钻孔图、地质图、钻孔素描图、地球化学探矿异常图等相关地质图件),

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既能从事野外工作,有能进行资料的室内整理工作,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七、全学程时间安排及课程结构 全学程总计2866学时,学生毕业需修满167学分。 表1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学时分配表 2.理论课每16学时计1学分,实践教学每周折合25学时,每周计1.5学分。 表2 课程结构比例表

地质矿产勘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地质矿产勘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发表时间:2019-09-15T11:22:41.343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19年5期作者:成小程 [导读] 我国的经济正在不断地发展,社会正在不断的向好的方向发展,社会经济也在不断的升高,经济的增长就学要大量的能源作为支撑,我国的能源主要就是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矿产资源对于人们的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我国矿产资源的并不是十分的顺利,在勘查矿产的时候会遇到许多的问题,这篇文章将哦你给多方面说明在勘察矿产的时候会遇到的问题。 成小程 摘要:我国的经济正在不断地发展,社会正在不断的向好的方向发展,社会经济也在不断的升高,经济的增长就学要大量的能源作为支撑,我国的能源主要就是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矿产资源对于人们的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我国矿产资源的并不是十分的顺利,在勘查矿产的时候会遇到许多的问题,这篇文章将哦你给多方面说明在勘察矿产的时候会遇到的问题。关键词:能源矿产勘查;测井勘查;技术 我国现在依然是发展中的国家,我国的经济正在不断地增长,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依然依靠工业的发展,工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在行业的发展要靠矿产资源地消耗来让工业的发展,从而使经济得到发展,但资源的供应能力不能得到保证,使得经济的发展得不到进步,这就需要我国的矿产的勘察能力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工业得到不断地发展,但勘查矿产并不是一节容易的事情,在矿产的勘查中会遇到血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给工作人员在勘查矿产的时候带来了困难,所以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常用能源矿产勘查技术 1.1测井勘查技术 矿产资源的勘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矿产资源的勘查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矿产资源的勘查是对于媒矿的勘查,在对于每一种媒的勘查的时候一定要对于每一种媒有一个十分正确的了解,知道每一种媒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知道矿产资源在土地里位置,同时对于土壤的厚度和土壤的质地要有一个准确地了解,这样才能安全的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查,同时也要根据测井勘查技术进行准确的测量,这种技术主要的是要根据土壤中水分和泥沙的情况来进行勘测,这样可以使矿产资源的勘查变得更加的简单,同时使矿产资源的勘查变得准确。 1.2重磁电以及地质雷达等技术 现在的社会发展的很快,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的高科技东西,在每一种行业都出现了于此行业相关的高科技产品,这使得每一种行业的发展有了一种很好的发展,重磁电以及地质雷达这种高科技的技术给工作人员的矿产资源的勘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之处,通过强大的电流来产生磁场,通过磁场力来进行款产资源的勘查,这种技术不会破坏土壤,同时更加的简单节省时间,给工作人员带来的许多的便利,这项技术在许多地形比较复杂的地方都能利用这项技术来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测。 1.3高分辨地震勘查技术 这种技术是十分发达的,高分辨地震勘查技术分辨率和它技术十分的高,可以在不同的地形进行勘测,无论地形多么的复杂都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进行勘测,同时这项技术对于矿产资源断层落差能有一个很好的勘测,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得到数据,根据数据可以更好的勘测矿产资源。 2地质矿产勘查过程存在的问题 2.1影响环境 我国正在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测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十分大的,地质矿产勘查对于环境造成污染,使得原来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测会让土壤流失,造成沙漠化,同时还可能造成泥石流。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测还会对于水资源造成破坏,会让水造成污染然后水的流动会对于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这些环境污染对于周围的人们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2地质勘查技术较世界范围内落后 在我国进行地质勘测的时间是十分早的,我国的地质勘测比别的地方提前了几十年,但我国的经济不是很好,和别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国家的整体实力也比较落后,这就使得我国的地质勘测存在了许多问题,在我国地质勘测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方法去及时解决,这就使得我国的地质勘测不能很好的发展,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的浪费,国外的地质勘测技术比较先进,我国已经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但仍然不能超越国外的地质勘测技术。 2.3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十分快,我国的土地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三,我国的土地面积比较大,而且我国的地形十分的复杂,我国的地形分为不同的种类,我国对于资源的使用量十分的巨大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对于矿产资源的超采,这样也就导致了我国的的地质受到破坏,这样会造成地质灾害。对于国家的发展造成影响,对于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不好的影响。 3改进地质矿产勘查的建议 3.1使用计算机及其他技术 我国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好,现在的科技水平变得越来越强,计算机正是这个世纪一个比较好的发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强,现在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智能,信息技术对于人们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信息技术对于国家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对于人们的工作也是十分有帮助的,所以在地质勘测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是十分有利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勘测能力变强,同时提高勘查效率。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勘测利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可以快速的得到勘测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让矿产资源的勘测变得简单,同时利用高科技的技术可以让人们的工作变得简单,同时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 3.2创建完备的勘查制度 我国是一个注重法律的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规定,每一个国家法律的规定都是为了这个国家更好地发展,但在我国的矿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法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地质立局、地质强队”发展战略,提高地质工作质量,规范全局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局各地勘单位承担的国家地质勘查项目(国土资源调查、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国家财政补贴项目等)、省地质勘查项目(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和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局地勘费项目和市场地勘类项目(含水工环、矿山环境治理、地灾治理、物探、测试等项目)。 第三条根据“局为单元,队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实行地质勘查项目分类管理。局参与国家和省重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和矿产勘查项目的组织协调,参与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对局地勘费项目实行全程监督管理,对市场类地勘项目局抽检,队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局(所属地勘单位)投资入股勘查的国家和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参照局地勘费项目管理。 第二章项目的立项和确认 第四条项目的立项 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的立项要围绕国家和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需要和重要矿产勘查目标,按项目主管部门指南和要求进行。 局矿产勘查项目的立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矿业权的经营进行,主要安排具有较好找矿前景和能开发利用的项目,对能争取国家地质勘查项目的前期工作给予支持,适当安排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地质研究,找矿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和拓展服务领域的地质环境类研究项目。 第五条项目的申报 申报国家和省级地质勘查项目,须先报局总工办。由局组织专家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对重复项目进行协调后方可上报。国家或省自上而下部署的项目除外。 局地勘费项目的立项由局统一部署。局根据财政项目预算时间要求,下达立项指南或通知,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申报,经局组织专家论证后批准立项,列入下年度地质工作计划。 第六条项目的确认 地勘单位根据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任务书组织编写设计,并组织专家进行设计初审。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和国土资源调查项目按要求报各主管部门审查;省地质勘查项目设计须经局组织专家初审后,再按要求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查。设计审批后均需报局一份备案。 局地勘费项目任务书下达后,各申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编写设计报局总工办,局组织专家进行审查,经局批准后实施。 除局地勘费项目以外,其他所有项目合同签订后,应报局相关处室备案。 第三章项目的实施和监督 第七条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按批准的项目设计组织实施,完成设计的任务和工作量,并保证工作质量和进度;如有工作变动,需上报各项目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第八条局地勘费项目承担单位应向局上报半年报和年报。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承担单位除按项目主管部门要求上报工作报告外,同时向局上报半年报和年报。 第九条局对国家及省地质勘查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对局地勘费项目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第十条局参与国家和省级地质勘查项目的野外验收,组织局地勘费项目的野外验收。 第十一条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成果报告完成后报局总工办,经局组织专家初审后报有关主管部门评审验收。 局地勘费项目成果报告完成后先由地勘单位进行验收,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局总工办,局组织专家对成果报告进行评审验收。

2021年浅析矿产地质勘查技术

2021年浅析矿产地质勘查技术 1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主要应用 (1)针对于地壳运动特点进行探究。从目前的形式上看,我国已经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蓄矿产159种,金属矿产54种,能源矿产8种……虽然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分配不均匀,在东高西低的分布中,很多地方的矿产资源还存在很强的勘查和开发潜能。这样就需要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地壳运动的规律进行分析,对勘查的的环境进行探究,在提升矿产勘查精确度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科学依据指导。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成矿时间分配,细致分析矿与地壳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大数据、现代化设备等,精确的把握成矿构造与地质特征等内容。 (2)沿着成矿区带找矿。从另外一种层次上看,矿产地质看产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成矿地区带的分析进行找矿,并在此基础上,还是能保证矿产勘查的精确性。不仅如此,还需要针对区域的断裂构造特点进行探究。 (3)对矿产勘查工作进行合理部署。首先,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求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需要对整个工程进行合理性规划。对需求目标进行细致分析,锁定更小的勘查区域。从本质上看,地质勘查可以分为中央地质勘查、地方地质勘查、公益地质勘查、商业地质勘查、国内地质勘查、对外开放地质勘查等类型。一般在统筹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适度超前,大约提前10d~15d左右,进行地质勘查工作部署。

2矿产地质工程中常用的勘查技术方法 (1)物探和化探勘查方法。从成矿、矿床类型以及矿床的空间分布探究中,只有对成矿分布进行研究,这样快速的寻找出深部矿产,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其中,物探技术主要展现到矿产能源、非金属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的开发上。并且工作原理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泛,包含了重力、磁效应、地震、放射等多种知识。使用物探技术,分析各种测量数据,并根据结果进行分析与把握。化探技术,主要展现的是水系沉积物测量、原生晕、土壤测量等主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了更好的实施勘查工作,就引进了一些高精度的化学分析设备,这样就提升了矿产地质勘查的精细度与灵敏度。其中,深部矿的地质勘查方式上,不仅需要在深度上进行延伸,还需要由浅部向深部进行转变,设置不一样的勘查目标,制度对应的勘查手段与思想。这样才能利用科学的方式,寻找出集成化更强、综合性更高的原位测量技术。例如:土壤测量法、水系沉积物测量等就属于集中勘查法。 (2)地磁测量勘查方法。此种方式展现了较强的区域性与地域性。可以根据矿产资源的位置,判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并根据磁场的变化,对空间进行规划与测量。其中,海洋磁测主要是针对海洋地磁测量进行勘查,并在在此基础上构建辅助工作,获取海底信息,探究海底性质。接着,陆地磁测应用主要使用的工具是质子旋转磁力仪,并为地质勘查强度提供了数据支持。其中,区域航空磁测主要是针对航空磁测资料进行研究,并使用适当的方式,对断裂以及磁性地层进

【最全】矿产勘查学总结

1-1 绪论=2 1.矿产勘查学的概念(找矿勘探地质学或矿产普查勘探学):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和工业矿床最有效的勘查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地质学。 2.矿产勘查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内容:矿产预测、矿产勘查及矿产评价三个基本方面。 3.要解决的基本矛盾矿床产出的(局限性)、矿体变化的(复杂性)与人们对其勘查范围和观察研究的(有限性)的矛盾。 4.基本任务:研究矿床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及矿体变化性特征;研究合理有效地预测、勘查和评价矿床的理论与方法;目的是提高矿产勘查的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更好地指导矿产勘查生产活动的实践。 5.矿产勘查学的研究方法:地质观察研究法;勘查统计分析法;勘查模型类比法;技术经济评价法。 2-1矿产勘查基本问题 1.矿产勘查的含义(矿产资源勘查或矿产地质勘查),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的总称 ?含义: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基本任务: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地质条件的可能,寻找和查明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 ?目的: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依据,为矿山企业建设提供矿

物原料基地和矿产储量。 矿产勘查是指对矿产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普查和找矿是同义词! ?可分(来自苏联) ?初查(初步普查)(概查)利用小比例尺,简单查明地质构 造和矿产生成的条件 ?详查(详细普查) ?矿产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通过应用各种勘探技术手段和加密各种勘探工程的进一步揭露,对矿床可能的规模、形态、产状、质量以及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作出评价,从而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可进一步分为: ?初勘(初步勘探):利用探槽,,浅井,,浅钻等工程,,并配合物 化探对矿床进行地表地质研究,,揭露,,追索和圈定矿体 ?详勘(详细勘探):矿体的形状,,产状,,内部结构,,矿石的物 质成分和加工技术性能,,研究和评价可供综合开采利用的共生 矿产或伴生有用成分,研究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 ?开发勘探(生产勘探):重点是为生产提供足够数量的矿产 储量 2.地质调查与地质勘查 ?区域地质调查(区调):一般指基础性的区域地质测量工作,比例尺1:5万、1:20万、1:25万;山西省区域

关于城市地质调查装备建设的思考建议

城市地质调查装备建设的思考建议 一、城市地质调查基本情况 城市地质调查是在城市地区开展地质工作,服务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工作。城市地质调查涉及专业、学科广,采用技术手段多,综合性、针对性、服务性、适时性都极强。 当前国家对城市地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17年9月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11月1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025年)》,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正在积极、高效、有序推进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建国以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紧密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先后针对北京、天津、西安、上海等大城市开展了供水水源地勘查、地面沉降勘查等工作,并在宁波、厦门、武汉、成都、太原等城市开展了水工环调查。1980—1985年,完成了沿海14个开放城市环境地质调查研究1986-1990年,完成了宁波、天津、苏州、常州、无锡城市等环境地质调查研究1991--1995年,完成了上海浦东、闽南厦门、漳州、泉州等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到1998年,全国共完成130多个城市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地质资源开发、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等

方面取得显著成效。1999年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城市地质工作快速发展,先后完成了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北部湾等沿海重要经济区的环境地质简测、部分矿山城市环境地质调查。2004年-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完成了全国32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以及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广州等六个超大城市三维地质调查试点,不断完善了城市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2011-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原、海峡西岸、北部湾、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开展了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阶段,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实现人地和谐,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除上述六个超大城市三维地质调查试点外,近些年来全国又有20多个城市进行了城市地质综合调查,201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郑州、青岛、西安、武汉、延安、成都、宁德等城市的城市地质调查。目前,雄安新区、上海市的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已成为样板,供其他城市参考借鉴;另外,许多城市表示要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城市地质工作需求十分旺盛。 城市地质调查是为提升涉及城市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地质条件的认识,为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大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等提供基础地质数据,支撑服务城市建设和运行管理。当前,我国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

地质资料工作有关标准、规范目录.doc

地质矿产调查部分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97 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GB/T17228—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98 区域重力调查规范DZ/T0082—93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94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0142—94 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94 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DZ/T0144—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 侵入岩地质数据文件格式DZ/T0146—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94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0154—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 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9—95 1∶2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万) DZ/T0167—95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97 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0171—97 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DZ/T0172—97 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97 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80—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97 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DZ/T0185—97 地学数字地理底图数据交换格式DZ/T0188—97 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文件格式DZ/T018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1∶50000)DZ/T0190—97 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91—97 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DZ/T0195—97 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DZ/T0196.1~9—97

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 生产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魏显军 学号: 08321034 专业: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 班级:地质0832 指导老师:马叶情 2010年12月18日

目录 1.概述 (3) 1.1目的、任务 (3) 1.2工作范围及交通地理位置 (3) 1.3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5) 1.4完成主要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5) 2测区地质概况 (6) 2.1大地构造位置 (6) 2.2地层 (6) 2.3岩浆岩 (7) 2.4脉岩 (11) 2.5构造 (13) 3.围岩蚀变 (16) 4.矿产 (16) 4.1金矿 (16) 4.2石材 (17) 5.质量评述 (17) 6.结论 (18) 6.1本次工作取得主要成果 (18) 6.2存在问题 (19) 6.3下一步工作建议 (20)

1.概述 1.1目的、任务 通过对唐家泊地区1:1万地质填图测量,大致查明测区内及附近地区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情况,了解构造的产状、规模及品位变化情况等,为进一步勘察提供较为可靠地地质依据。 1.2 工作范围及交通地理位置 测区位于栖霞市唐家泊镇唐家泊村、泽头村、石门口村一带,隶属栖霞市唐家泊镇管辖,具体由以下拐点坐标围成: 总面积约9km2。 测区交通便利,区内乡村级公路纵横交错,有S306公路通过测区(见下页交通位置图)。

。区内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最大海拔高度279.4m,最低海拔高度149.3m水系不发育。区内最大水系为流经钓鱼台水库的河流。一些小的山涧河谷7-8月份雨季时有暂时性流水。由于该区临近村庄,区内果树林地较多,植被较为发育,基岩零星出露。在山地及较陡地区基岩露头较多。 区内经济比较发达,以农业为主,盛产苹果、樱桃、花生、玉米

浅析当前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法

浅析当前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法 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增长,对矿产的需求量也是在不断的增加,为了缓解人类对矿产的供需矛盾,我们就不得不对矿产的地质勘查加大力度,同时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勘探的技术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本文将对矿产地质勘查的技术方法进行分析,从地质勘查的技术原则和相关技术方法进行探讨。 标签:矿产地质勘查原则技术方法 1地质找矿方法 1.1地质填图法 利用地质理论的方法对地质矿产进行综合全面的研究,将工作区内的岩石、地层、研究成找矿信息和矿规律。 1.2砾石找矿法 利用矿体露在地表外面被风化之后会产生矿砾或者是矿化相关的岩石砾,在本身的重力和自然条件如,水流、冰川的移动下,构成了有效的矿产范围。利用这种现象,在水系、山坡、冰川地带对矿砾进行研究,从而找到矿床。 1.3重砂找矿方法 重砂找矿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疏松沉积物中蕴含的重砂矿物,以这种方法来达到寻找原生态矿和砂矿的目的 2礦产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 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是对矿产地质勘查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也是各种规范的一个总称,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也是在勘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贯彻落实的一个准则,我们将这些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种: (1)着眼全局统筹规划,为了将勘查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限度,就要在勘查工作开展之前,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对矿产地址的勘查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统筹的规划。在勘查过程中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不能只考虑到经济上的利益,多各种规划区域开展的工作也要安排妥当。 (2)遵循规律合理布局。矿产资源一般分布非常的广泛,为了保证勘查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和顺利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全面的考虑都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规划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方便发挥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

地质勘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8355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sodocs.net/doc/6b11544785.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83559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iFaZhanQ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现状 截至2014年末,全国有28个省(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地质勘查基金,中央和省级地质勘查基金累计总规模达480亿元,较2013年同比增长9.8%.201 4年,全国地勘基金投入54.02亿元,分别占当年全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总投入的18.l%和矿产勘查财政投入的61.5%,是财政资金投入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的是,受矿业经济形势下行压力的影响,尽管中央和省级地质勘查基金总体规模不断增大,但投入水平开始下滑。2014年,全国地勘基金整体投入比2013年减少13.95亿元,同比减少18.5%,部分省级基金出现超过5 0%的投入下滑。 市场容量 截至2014年末,全国地勘基金累计投资矿产勘查项目7909个,新发现矿产地1421处,其中大型566处、中型474处。其中,内蒙古大营西段铀矿普查初

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探讨

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7-10-13T17:15:15.2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邓江瑶1 曾肖婷2 [导读] 摘要:地质勘探是地质找矿工作中一门重要的勘探技术,它的技术高低将直接影响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 1.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桂林 541000 2.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广西贵港 537120 摘要:地质勘探是地质找矿工作中一门重要的勘探技术,它的技术高低将直接影响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因此,必须在地质勘探工作的地质勘探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好的提高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本文从矿产地质勘查的主要原则入手,分析了矿产地质勘查的方法和主要技术,希望能够为矿产地质勘查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技术研究 一、矿产地质勘查的理论基础 由于地壳的运动,在地质矿产的形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重要的巨型成矿区,而且这些矿床往往都是超大型的,构成同位成矿的特征,这在地质学中被称为同位成矿理论。同位成矿具体是指,在同一个空间范围内,会出现同时代或不同时代,同类型或不同类型,同矿种或不同矿种,而且其规模是非常大的,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同位成矿规律。在实际的矿产地质勘查中,可以发现国内外许多大型有色矿产都集中分布在重要的成矿区,或矿床中,证明了同位成矿理论的科学性。 同位成矿在具体的形成中是有一定要求的,其要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成矿热活动中心,同位成矿的热活动中心具有稳定性,其发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在不同时期成矿热活动中心都不会发生位移的情况,这是其前提条件。而在成矿活动中,要有丰富的成矿物质,还必须有相当规模的成矿流体活动,这样能够使大量成矿物质向同一个部位位移,在地壳演化运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成岩、成矿通道;同时还需要有相对稳定封闭的矿质淀积条件,保证矿质在地壳中的沉积,也为成矿后的保存提供条件。只有在有利的成矿条件、淀积条件下才能形成同位成矿,并将同位成矿沉积下来成为重要的矿床。 二、地质勘查方法 1、根据地质条件变化情况推断地质环境 在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前,应根据勘查地的历史地质变化情况,编制有参考价值的地质事件表。根据地质事件表中描述的地质变化情况,分析这段时期内该区域的地质构造类型、地壳运动情况、基岩成分等特征,并进而分析出该区域可能的成矿年代,并运用高科技地质勘查仪器做好相应的辅助验证工作,探明勘查区域真实的地质构造情况,为后期的地质勘查工作节约时间,提高勘查效率。 2、沿着矿区发育明显的地带进行地质勘查 在进行地质勘查时,要首先确定那些地质变化情况相对明显或相对复杂的断裂构造,并对其周围容易产生影响的断裂构造进行仔细观察,分析了解这些断裂构造的变化对周围地质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等掌握该区域整体地质的变化情况以后,再结合矿田及矿床的展布形式对这些断裂构造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一般情况下,矿田及矿床的断裂构造范围会与矿带的断裂构造地质会有较大的夹角,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横向排列规律。此外,在构造应力差异大的区域,还可能形成类似于平行断裂或次级断裂的区域大断裂控制下的矿田及矿床。因此,沿着矿区发育明显的地带进行地质勘查,并在这过程中参照成矿的地质条件,往往可以找到矿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各类找矿数据辅助地质勘查 在勘查地表矿、半潜藏矿时,要注意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数据资料,可以为地质勘查提供详实的数据基础,并结合其他相关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快速达到好的找矿效果。找潜藏矿,进行深度矿产评价时,要以相关的找矿信息为依据,根据已有的找矿信息来反映剥蚀程度,有些矿区上部露出的矿种类型剥蚀程度较深,但是在其地表下方,有可能出现相同矿种的不同类型、或不同期次、不同矿种、不同类型的矿产,认真研究各类找矿数据、矿产展布规律,对于地质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三、矿产地质勘查技术 1、遥感地质调查 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是指综合运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勘查和资源勘查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着眼于从空中得到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组成对电磁辐射的不同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及遥感资料,并对其综合应用,以分析和判断某一区域内的地质构造情况。遥感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地面及航空遥感试验,发挥适用于地质找矿、地质环境的遥感系统,进行图像、数字数据的处理和地质判释。遥感技术对其所取得的地面图像及相应的数据进行应用,进而判断相应的地质构造和地形特征。在矿产地质勘查中,遥感地质调查技术通过对岩性和地层解译,研究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和分布规律;通过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判别原生矿露头和采矿遗迹,或者通过多波段遥感图像,来解译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地层构造。在对矿产解译的基础上,将解译结果与地球物理勘探、化学勘探资料综合运用,划定成矿远景区,为进一步的矿产开发提供参考。 2、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是运用物理学的方法和原理,利用地壳中岩石、矿石在物理方面的差异来研究地质构造、探测地下矿产的一种方法和理论。地下赋存的岩石、矿石等地质体及地质构造,由于其物理性质、规模大小和所处位置的不同,都有不同的物理现象能够反映到地表或地表附近,而地球物理勘探根据物理现象对地质体或地质构造作出解释推断,这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方法。岩石和矿石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指其导电性、磁性、密度以及地震波等传递特性,一般地下岩石或矿石的组成不同,其物理性质便会存在差异,而物理性质存在差异就会使物理现象不同,不同导电性能的岩石在相同电压作用下,会形成不同的电流分布;不同磁性性能的岩石,对同一磁铁的作用力反应不同;具有不同密度的岩石,在重力方面的表现会有所差异;而地震波在不同岩石、矿石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反射波也会不同。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于这些物理现象的测量完全可以准确记录,进而了解地下岩石和矿石的分布规律,达到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 3、地球化学勘查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通过研究地球化学分散模式,并根据这些分散模式所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去跟踪和发现矿床。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发现的100个大型矿床中,地球化学方法的贡献达到74%,而对金矿床,其贡献率达到80.6%。国内发现的各大大型矿床中,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贡献也远远超过其他矿产地质勘查技术。地球化学勘查的基本程序是在广大区域内运用高效率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进行全面的勘查,并逐步舍弃大片没有希望的地区,缩小找矿靶区,然后用效率较低,但能较精确的圈定矿化范围的方法在已经缩小的靶区范围

地质矿产勘查实习报告范文

地质矿产勘查实习报告范文 学号:姓名:习庆专业:年级班级:实习单位: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 一、前言 1、目的和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岩性及其构造、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熟悉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出用地质观,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回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爱好;充分熟悉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加深对一些地质构造的认识与理解,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次实习也是对我个人的一次挑战,从来没有爬过山的我,这次对我个人的意志品质是一次考验,我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共同

完成地质实习任务。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师傅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 2其实是一个岩石群,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岩性为棕红色砂岩,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上部有植物覆盖,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还有波浪型节理,有的节理几乎贯穿了整个岩石群。很明显是岩石受到比较大的拉应力,还有生物风化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水池四周的砂质岩石经过长年日晒雨林风吹,野生物生长,其风化程度强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经出现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师傅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围在师傅身边,师傅讲话的声音又不是很多,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为了在野外实习时不至于手足无措,我认真的阅读了实习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初步了解了地质勘察之重要以及地质勘察中的各种方法和步骤,比较全面的了解到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现状及未来发展展望

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现状及未来发展展望 发表时间:2019-03-28T14:41:16.3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黄晓磊 [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说明了我国矿产资源概况,然后分析了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现状,最后阐述了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发展展望。 辽宁省有色地质105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葫芦岛 125000 摘要:本文首先说明了我国矿产资源概况,然后分析了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现状,最后阐述了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发展展望。 关键词: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物化探测;浅层矿山 一、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一)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征 我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包括能源、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在内,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目前,我国现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居于世界第三,约占世界矿产资源总量的百分之十二。主要的矿产资源分布各地区有所侧重。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等分布在东北和西北,金银等则遍布全国。磷矿主要分布于华南。 (二)矿产资源价值分析 我国各类矿产资源具有稀缺性和差异性,价值各有不同。矿产资源本是自然界的资源,其价值鉴定有多种方法。专门对矿产资源的价值量进行核算的有矿产资源核算指标体系。但总体来说,矿产资源的总价值很高,也正因如此,世界各国都争相发展地质产业,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进步。 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现状 (一)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中存在的问题 1、勘查重点逐渐向隐伏矿、深部矿转型 当前我国地质矿产勘查重点内容为露头矿、高品位以及浅部矿体,为了更好的增强地质矿产勘查质量,逐渐向隐伏矿、深部矿、低品位矿转型,而对深部矿体进行勘查时对于勘查技术与开发措施要求也日益增高。 矿产资源勘查缺乏必要的专业人员 由于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具有专业知识以及技术掌握能力,造成勘查工作无法顺利完成。 矿产资源勘查技术落后 伴随各种先进勘查设备投入到勘查工作中,但相关人员对新技术,新设备并未完全掌握,甚至部分勘查单位依然延用传统勘查技术,对于遥感、物探、化探等应用缺乏必要认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质资源勘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常用技术 1、“同位成矿”的勘察方法 虽然矿化类型和矿化年龄有所差异,但在同位矿作用下,矿化效果相对稳定。这种成矿特征见于较大的矿床,显示更明显。矿物的形成离不开矿物热活动中心的稳定迁移,矿化热活动,成矿物质和循环的一体化。在局部船体运动演化过程中,由于密闭的空气条件,矿物形成良好。在利用“同位成矿”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调查区的地质条件,分析了该地区地壳运动的主要特征。根据研究区地质事件和地质环境综合地质资料,深入探讨了矿物的组成和分布情况,明确了矿化关系。在具体的找矿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及找矿工作是有利的。首先,通过对断裂带的研究,可以发现断层的近平行形态为侧断层带,次级断裂带大多呈平行或斜交的形式。这是对矿产资源的调查。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同时,成矿信息的利用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矿产勘查工具,尤其是在地表或半隐伏矿产勘查中。通过对找矿信息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获得矿产资源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有利于矿产勘查。 2、物化探测技术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特别适用于深部矿产资源的勘探。在地质矿产资源调查中,需要全面了解成矿系统和矿床类型,同时也要了解矿床的深度。特别是在深部找矿中,了解矿床的空间分布将为矿产勘查提供指导。所谓地球物理探测,即物理测量和探测技术,主要包括六种地球重力和地磁效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非常有效。采用该方法时,应分析调查区的地质条件,通过测量地层,岩体和矿石,获得有效参数,并通过参数计算和性能分析确定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所谓地球化学勘探,即化学勘探和勘探技术,特别适用于金属型矿产勘查。 3、地质体运动理论的应用 根据不同矿化类型,结合地质体运动理论,研究了成矿围岩的成矿作用。根据地质体内部运动理论的特点,根据地质体内部运动理论的特点,对成矿能力进行了预测。成矿能力与元素丰度和含量变化密切相关,与矿产资源分布有直接关系,结合化探数据资料对成矿区矿体含量进行基础推测,从而更加确切地计算和预测区域内的矿产储量,为下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 二、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发展展望 (一)加强对矿山的勘查评价 首先,以前期矿山地质资源问题调查评价为框架,规划矿山地质资源重点勘查开发区,对其中开发前景较好的开发区进行深入勘探评价,为矿山地质资源的持续再生利用提供必要的研究报告。其次,在主要地貌为盆地的地区进行勘探调查,通过物探等方式方法,对矿山内的结构、矿层分布、矿体温度、埋深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确定出各方面的具体数值。再次,在对未进行调查勘探的新区,勘探人员应部署试验性钻探以验证矿山地质是否充足,验证隐伏矿山地质存在的可能性,对开发条件较佳的地区进行进一步的勘探,调查出所勘测地区的矿山地质资源的开采量,并建立开发区。 (二)加强对浅层矿山地质能的勘查 我国应加强对浅层矿山地质能的勘探与开发,首先应将勘探工作集中于省会或大中型城市或个别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城或乡镇,在各大城市开展对浅层矿山地质能的调查勘探。调查的主要内容应为浅层矿山地质能的分布情况、赋存条件等,经过调查勘测,计算出可利用资源的总量。在调查勘探的基础上,勘探队伍应结合当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状况、各种资源的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出各城市的浅层矿山地质能的开发计划。与此同时应开展对地质环境的监测工作,在开发浅层矿山地质能的城市建立起矿山地质能监测网,对

地质勘查活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地质勘查活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2019年05月30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依据】根据《地质勘查活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勘查活动】《办法》第二条所称地质勘查活动涵盖综合地质调查及勘查、专业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及地质灾害防治等。综合地质调查及勘查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油气资源勘查、液体矿产勘查、气体矿产勘查、固体矿产勘查、城市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及其他相关地质调查及勘查活动等;专业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包括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航空地质调查、遥感地质调查、地质钻探、地质坑探、地质槽探、地质实验测试及其他相关地质勘查技术服务活动等;地质灾害防治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 第三条【职责分工】自然资源部组织对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域、国家重大项目、存在争议问题、转办交办等事项的监督检查;对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内地质勘查单位信息,要求其按照标准规范开展工作;拟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地质勘查活动的监督检查工作。 对取得甲级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在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基础上,自然资源部要加强对其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活动的监督抽查。 第四条【学会协会】《办法》第四条所称行业学会协会主要是指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等与地质勘查活动相关的国家级学会、协会。 第二章监管方式和手段 第五条【标准规范】《办法》第五条所称地质勘查的标准和规范是指从事地质勘查活动应当遵守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包括综合地质调查及勘查类、专业地质勘查技术服务类、地质灾害防治类。自然资源部负责制定、修订并发布开展地质勘查的标准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