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小学数学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习惯的培养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人事半功倍,受益一生。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的教师,深深感到养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其学好数学的保证。结合自己多年实际教学,向大家浅谈一下小学数学习惯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1.《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可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认为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应从培养学习习惯开始。

2.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

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文学家巴金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习惯培养的途径

1. 要从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教育工作者,首先思想上要重视良好数学习惯的重要性。我们老师思想上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不仅对小学生练习、解题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有益于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实际教学及生活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用苦良心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思维习惯。

2、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此外还要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我们老师反复练习,及时提醒和评判。同时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建立起良好的听课习惯。

3、要培养动脑多思的习惯

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其做法是:①激疑启思法。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②情境激励法。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

③操作悟理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4、要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从低年级开始,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

5、要培养完成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细心的作业习惯,首先要求要具体明确。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6、要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与人合作。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组织讨论,发表意见,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此外,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学,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加以迁移运用,深化提高。

7、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数学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身心具有可塑性。这就要求我们长期坚持规范学生的行为活动,以此达到可以内化成为学生习惯的一种能力行为。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上要求学生两手平放在桌面,腰杆要坐直,其实也是一种对学生内化优秀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式。"严师出高徒"说得也就是这个道理。在班上某学生经常上课开小差,说悄悄话,扰乱其他同学上课,这就要必须严格规范,甚至要下些"苦功夫"。可以通过课后谈话,成绩对比,与同学间的比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使眼色与其进行交流,约束其开小差行为。对其约束行为目的要求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并长期与其行之,让其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

总之,我们要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系统安排数学的课程,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逐渐形成,从而解决生活的数学问题,达到了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的目的,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为题;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呢? 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感受生活中数学的价值 1. 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善于创设某种生活的情境,把数学的应用隐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如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如果要直接认识1、2、3.。。。。这些数字又或是几加几,几减几的算式,那将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然而我们的教材却是让孩子们在家里或者学校里找数学,在上学路上找数字,理解数学,这样孩子感到很亲切不陌生,又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一年级数学“快乐家园”中,让孩子在塘栖家中找1可以表示什么?2可以表示什么?1可以表示1只小狗1间房子等。又如在学习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这块内容的时候,教材安排了孩子们很熟悉的“乘车”场景,根据乘客上车和下车来来进行列式计算。这种情景的安排是

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是将生活搬到课堂上来了。孩子很容易理解。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孩子能感觉到自己所学得数学是对他们生活有用的,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之后,孩子会更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2. 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加以列举,让学生大开眼界,另外,教师也可让学生去搜集这些信息,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应当针对某一知识来指出它的作用,重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数学知识,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目的便明确了,带着对所学的知识的作用来学习数学,相信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有所提高。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问题便可以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也就得到了体现。 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数学应用意识,体验应用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教师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文/龙杰华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

完整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 刘春卉三合小学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在计算时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集中,结果错误。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 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改变学生认识发现问题一、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首先在学生中开展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可以了一项活动:每位 同学自己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找,填写错题记录,包括出错原因,看谁找的认真,错因找的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1和7写得模棱两可。 (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 (3)计算时不打草稿。 (4)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题错。 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5). 从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来看,“粗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方面是个自然成长过程,第二方面则可以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培养,所以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出来,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 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小数点、对题目中的数字、格式一定要规范,不能潦草,整,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要从密切“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入手。教师通过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架设学生“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来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而孔,而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数学学习的角色,才能学懂数学,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的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一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让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延伸,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入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1.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小学数学中绝大部分学习内容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 数学学习的素材,使他们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 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儿童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看似零散、无序、混沌、停留于表象的经验,往往是他们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重 要资源。 二、生活问丿“数学化”让生活走进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 界,只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找出其中与数学相关的因素, 提出用数学解决的问题,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 2. 学会用数学,让学生有机会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三、积淀生活回归数学一一让数学教学更具“后劲儿” 1. 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画图的策略:因为小学生理解水平的局限,他们对符号、运算性质的推理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如果适时的让他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能够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协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认为,画图应该是孩子们掌握的一种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什么说画图很重要呢?主要是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朵的问题简单化。常用的画图的方法有:直观图、示意图、线段图、树图、集合图等。 ②推理的策略:推理是理解和使用数学的基础,而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问题解决的水平。学生在猜测、检验和修正时要使用逻辑推理来调整自己的猜测;使用图表时,要用逻辑推理来分析图表。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很难把逻辑推理和其他策略分开,过去我们所说的 “分析法”和“综合法”都能够看作是简单的逻辑推理。不过,有一些问题却是以逻辑推理为主要的解决策略。不管是主要的策略还是与其他问题解决策略结合起来使用,逻辑推理对学生成功地解决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现在很多小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数学知识学习是否有用的困惑,进而产生不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小学数学课堂应加强应用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再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

二、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实际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又比如,在讲“三角形的特性”时,我让学生动手做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让学生通过对比,很容易就可以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进而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它们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修理桌椅。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了就可以致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大大提高了。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

浅谈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916958644.html, 浅谈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作者:叶启富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07期 摘要: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需要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较 强的学习兴趣,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兴趣是最好老师”。兴趣能够提升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小学数学也不例外。本文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状况,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有在数学的学习感兴趣时,才能具备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更好的学习状态;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掌握速度才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从而完成数学学科的学习。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容易出现兴致不高、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是学生好奇心最强的阶段。想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抓住机遇,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有趣、能够吸引人的地方。通过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探索热情、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有利的时机,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碰撞和激发,通过问题引导、答案设置、鼓励帮助等让学生在求知、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思路,激发灵感,吸引更强的好奇心、兴趣点,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比如,在教学生“小数的性质”这节课程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写出了“3、30、300”这组数字,并设置问题:“同学们首先看看这三个数字有什么联系吗?”于是孩子们踊跃发言,“都是以3开头 的数字”“越来越大”“个位、十位、百位”……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然后再让学生思 考:“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在后面加上单位,让这三个数字相等”,于是“3元=30角=300 分”“3米=30分米=300厘米”这样的答案纷纷出来。“能不能在中间加个数学符号,用相同的单位把他们划等号?”于是孩子们陷入了思考中,“小数”的概念也顺其自然的引申出来,“3元 =3.0元=3.00元”。这样,三个完全不同的数字,通过加了一个小“点”就变的一样了,学生们显示了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和想法普遍具有很天真的童话特性,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特点,创设富有童话情境和活泼氛围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情境当中,从而在轻松、愉快的玩耍氛围中进行学习。

核心素养下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 要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 . 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就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更是未来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创新培养能力探究 内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巧用多媒体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等,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创新精神。 一、创境引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基础。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前提。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种事物产

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去认真的学习和钻研。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有趣的“引入”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 学生年龄小,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情就做得很认真、做得很高兴。因此,课堂教学中,有趣的导入直接诱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小数点的移动是小数的意义与性质这一单元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小数位数不够时,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吃力。在了解学生喜欢看《西游记》后,在教学中出示“孙悟空打妖精”的情景,让学生们在情境的引导下观察孙悟空的金箍棒的变化,学生们因为喜欢孙悟空,对于金箍棒长短的变化尤为关注,并在兴趣中观察到金箍棒中“小数点”的移动现象: 0.009米 = 9毫米① 0.09米 = 90毫米② 0.9 米 = 900毫米③ 9米 = 9000毫米④ 然后让学生从上往下观察,①式与②,③,④式比较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从下往上④式与③,②,①式比较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缩小的规律,这一环节将本来枯燥,难懂的数学概念,借助学生喜爱的《西游记》中孙悟空金箍棒变长变短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究中理解金箍棒逐渐变大的过程,体验新知生成的过程,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小学阶段作为启蒙教育阶段,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反映出他们数学成绩的高低。计算能力的培养也能够提高学生迅速反应的能力,所以说,计算能力培养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锻炼 引言 计算是整个数学课程教学的基础,因此,帮助学生形成并且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势在必行。低段小学生的口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相对较高,这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这一现象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们的后继学习和智力的发展。那么,现阶段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如何走好这一步,把好这个关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如何提高小学生们的计算能力。 一、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由此也可以得出数学课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技能也就是计算教学了。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主要指的是他们在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的,也是一项基础能力。现阶段的新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不

断的降低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还是需要学生们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的,要能够正确的进行数学的逻辑运算和推理,这也就使得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迫在眉睫了。计算能力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技能,在很多教师眼里应该是比较简单的、理所当然会的技能,现实则刚好相反,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很大程度都直接取决于他们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养成等,而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取决于小学生低年级的计算能 力的高低。因此,在教学数学时,培养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也就非常重要了。 二、注重计算方法、思想的教学 数学教材中,有一些计算学习对于小学生们来说较简单,就算教师不教,大部分的学生也都能够正确的算出来。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决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算就行了,要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其中的算理,总结出相关的法则,然后再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当中。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时,10539,首先可以从回顾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理作为切入口,然后再顺利的过渡到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大部分的学生也都能快速的把答案计算出来,学生们在列竖式的时候也都会习惯性地把105写在上面,把39写在105的下面。从表象上来看来,学生们貌似都掌握了,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教师对计算过程没有多加解释,而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思想方法渗透进一切领域,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数学的教育功能逐渐转向关注数学工具性、数学方法的应用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且提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1]。在分析课程标准关于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界定基础上,本文提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并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原则;培养策略 一、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涵义 《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应用意识的阐述,为我们理解数学应用意识提供了基本依据。它提出,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 1、明确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资讯,应用广泛。只有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被广泛应用,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真正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掌握的数学方法、培养的数学思维才有使真正解决问题于现实生活成为可能。 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能否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关键。 3、学生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找到线索,深入其中,真正体验,切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样能帮助学生对数学的内容、思想和方法有一个直观生动而深刻的理解,它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用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可以使学生真正懂得数学究竟是什么。因此,本人认为教育必须重视在“做中学、学中做”,突出应用数学的重要性。数学课堂还应该海纳百川,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课堂是生活的课堂,它所探究的问题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课堂中,教师要本着探究的目的,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材料数学化,努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从整体上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从而让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的头脑。 二、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原则 1、生活性原则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在教学中,注重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挖掘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作为教学的素材,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从而愿学、想学、会学、乐学、学好。 2、探究性原则 现实世界许多现象和问题隐含着一定的数学规律,需要人们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去探索、去寻求解决策略。坚持探究性原则,要求学生从复杂的现象中寻找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建构对生活图景的数学理解.可以说,基于生活场景与实际问题的探究是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有效方式. 3、适切性原则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1)

试论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

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整理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85-01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过于强调对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灌输与记忆,忽视了对这些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揭示和探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不少教师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应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因而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的进行研究。 一、释放自由空间,鼓励主动参与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础、课堂环境的主导者,首先需要学习的是调整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考虑到每个学

生的性格和需求,做到为学生服务而不是作为主人操控学生,尽量多听从学生的合理建议,进行教育而不是压制,尽可能为学生释放自由思考的空间,尽量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作为一个观察者而不是决策者,要多制造双方平等交流的机会,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感,让学生的思维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由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一堂课如果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数学本来是一种十分枯燥的课程,但是如果有了“兴趣”这片肥沃的土壤,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各种奇思妙想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二、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教学规律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诱导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这对学生加深理解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课始,我就很神秘地请学生考老师,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如1/2、5/6、7/25、7/15……我很快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并让两个学生用计算器当场验证,结果全对。正当学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兴隆洼中心小学宝艳馨 一、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根据中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不同年龄不同学校都对这方面进行了加强和渗透。但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容易被教师忽视,一是在考试中这部分内容尚未很好体现,因此不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量化考核;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着重点都在“重、难点”的基础知识上,而忽视了计算能力的提高,这反映了总体要求和具体实施上的矛盾。本课题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计算教学的经验与理论,我们将在国内外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前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开展讨论,力求建构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研究所达目标 本课题旨在分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

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研究探索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综合素质。 (一)研究目标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使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及整体素质。 3、经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事。 4、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形成教研组特色。 (二)研究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三大块: 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

温德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温德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发表时间:2019-07-19T11:43:24.003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作者:温德平[导读] 教师需要运用相应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展开数学教学活动需要根据相应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展开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相应教学方法展开数学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展开数学教学活动 时,需要根据相应教学方法,运用相应教学手段,提升 温德平平昌县西兴小学 636400 【摘要】教师需要运用相应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展开数学教学活动需要根据相应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展开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相应教学方法展开数学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展开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相应教学方法,运用相应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9-144-01 数学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展开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展开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适当相应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运用相应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有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1展开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内容是我国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展开数学教学过程需要结合相应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展开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效率,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方式 2.1转变授课教师观念 要使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得到更充分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在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授课教师如果重视数学应用意识,那么教师就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十分的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采用更加积极的教学手段来教育学生。教师是学生各项能力提升的引导者,他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最大化的培养,是对学生各项能力提升的最大帮助者。因此,只有教师充分利用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的更加努力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着重要的帮助。 2.2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课堂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均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故事、活动、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数字、符号和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有实用性、愉悦的具体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的新奇、兴趣、疑问,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2.3适当的数学知识比赛 适当的比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数学题目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就是注定了学生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解决同一道数学问题。因此,数学知识竞赛也要有着多样性,让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当中让自己对数学学院的兴趣更强的浓厚,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培养。 2.4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中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数学应用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就要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热爱,保持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有一个十分浓厚的兴趣,养成一个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把实际事例与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2.5完善的评价体系 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的不断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来辅助学生。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注意多样性这一点,评价方式,多样性,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的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在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过程中使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展开数学教学活动,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质量,还需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的储备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展开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适当运用相应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应用意识[J].石培光.学周刊2015年32期 [2]让课堂在数学日记中延伸[J].陈亚州.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年08期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中一门基础的科学,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 力等等重要的责任。为了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与课堂效率,小学数学教师也 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以寻求最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基于此,以下对新课程下 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引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局限,对知识的领悟 力不强,因而在接触之初,对于数学中的符号、概念等无法理解,从而产生畏惧 心理,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数学,当 他们遇到难题时能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所以,小学数学 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提升数学教学水平。因此,在日常的学习 和生活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还要将数学这门学科渗透在学生 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便于学生可以得到全方位的提高。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就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然 后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策略。此外,一个人只有知道事情的重要性,才 会全心全意地去做好它,学习更应该如此。小学生多数是听话的,一般是教师怎 么要求,他们就会认真地完成,这是其他年龄段的学生没有的优势。例如,在小 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书中,开始接触小数的乘除法。那么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先 给学生讲述一下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和学习态度,这样会使学生在潜意识里向 教师要求的方向努力。如果一节课教师只是喋喋不休地讲一些练习题,都不给学 生缓冲思考的时间,这就会磨损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应该先进行一下思维的指引,后期再教学生做练习题。此外,培养学生的数 学学习兴趣需要合理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进而更加积极主 动地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增强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二、通过教学道具进行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也有很多概念性的理论知识,这时候可能学生的思维 并不够接受过于抽象化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一定教学道具来进行数学教学,从而使学生对图形的理解更加深入。例如,在教授几图案的知识时,过于对图形 进行定义与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感到过于枯燥。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剪纸的方式, 来使学生动手探索,让学生更有学习兴趣,也能通过自身的探索使得知识更加的 具体明了。故而,教师应当利用好教学道具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学用具不仅能 够让学生的脑海中体现出该题目的动态,还能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更好的了解 题目。当然,教师所采用的学习用具不能占领了课堂,大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们 提高对课堂的注意,会采用很多较大、颜色较为艳丽的课堂用具,导致学生们的 注意力从课堂上转移,只是重视教师所使用的辅助教学用具,而不在乎课堂的教 学内容。 三、构建开放式学习氛围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如果一味要求他们去完成任务只会引起他 们的叛逆心理,反而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将抵制学生的探索欲望,阻碍他们想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应用意识 许全林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应用意识许全林 发表时间:2019-01-08T11:34:27.9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5期作者:许全林[导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湖北省老河口市竹林桥镇半店(明德)小学441806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此看来,数学课程标准原本强调的“四基”“四能”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当前的数学教学应该有更多更丰富的学习内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更健康地成长。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加上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依据,导致很多教师还一味追 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学生打造成一台台“考试机器”,认为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自然而然会把知识应用到生活、学习当中。殊不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是一时半刻的事,而应该贯穿到我们的每一节课,把关注学生的应用意识作为我们课堂的常态。从“基于区域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将近65%的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发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小学是培养公民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专业数学教师我们切记不要忽略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已有些年,结合实际,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每一次课改都会引起轩然大波。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很多教师故步自封,不想改变现状。我们想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过来,能够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首先我们必须先转变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虽然近几年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的课堂变化较大,纯数学问题基本消失了,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仍在,我们难免还是只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否掌握。很多教师只在教学公开课或示范课上做做样子,在平时的课堂上基本上都弱化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甚至直接忽略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务必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都应该考虑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把该理念作为课堂常态。习惯成自然,若教师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像呼吸一样自然,把课堂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当中,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有用、要用数学”。我们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也可以适当改变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走出教室,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基本上是在教室里完成的模式,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上课,先集体辨认方向,再分小组体验校园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回到教室后我再鼓励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描述校园内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之后,不仅更容易理解知识点,也掌握了该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一举两得。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良好的情境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但很多教师迫于成绩压力,都会以枯燥的复习导入,认为复习导入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点。但实际上这种导入方式会严重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反感!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能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导入,必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自从开放二胎政策后,很多学生家里新添了小弟弟或小妹妹,他们或多或少都会跟父母去超市给弟弟妹妹买纸尿裤。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就可以以买纸尿裤的例子导入:超市中卖的纸尿裤有36块装的也有19块装的,36块装的一袋54.9元,19块装的28.8元,请问买哪一种更实惠?有实际经历的学生碰到这种情境时,兴趣马上会被激发,而且会很快理解这节课的内容。如果教师在课堂授课中适当迁移,对学生其他的实际应用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三、把生活搬到课堂,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都希望学生保持安静,能够聚精会神听课。课堂稍微活跃一点,“乱”一点,教师就会马上制止,生怕招来校领导。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确实非常有效,但属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样,数学源于生活,甚至高于生活。如果教师能够把生活搬到课堂,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有非常大的帮助。例如,在“千克和克”的学习中,教师提前让学生每人带1~2个水果(品种不限)过来,在课堂上教师提供电子秤,让每位学生称一下自己所带的水果的重量,也可以按小组称一下每个小组水果的总重量,甚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虽然这样的课堂会显得很“乱”,但我相信学生的收获必定是常规课堂无法比拟的。中山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数学家周海中说过:“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学用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可见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不是平常课堂几个生活情境的导入就能突破的,也不是几节生活化课堂就能解决。我们一定要有决心和毅力,在平常的教学中不能觉得普通的数学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没有帮助,而应该持之以恒,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比较广,这也与“发展全面的人”的核心理念相呼应。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关注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更应该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不是课本中的某个具体理论知识,而应该是小学阶段数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体现了数学的本质价值。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灵魂思想,才会在教学设计中融会贯通,才有可能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最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