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第2版)-章节题库-第十二章 公共管理伦理【圣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第2版)-章节题库-第十二章 公共管理伦理【圣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第2版)-章节题库-第十二章 公共管理伦理【圣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第2版)-章节题库-第十二章 公共管理伦理【圣

第十二章 公共管理伦理

一、概念题

1.伦理

答:伦理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伦理是社会的产物,其产生根源于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生产,要生产就必定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也就必然形成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各种关系和矛盾,产生如何处理这些关系,解决这些矛盾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对这些态度和行为的看法和评价,从而产生一系列伦理规范。其特性是伦理具有广泛社会性,遍及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

2.行政体制伦理(南京大学2008年研)

答:行政体制伦理是相对于行政管理者个体道德而言的,由行政体制内在的一系列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原则、规范所构成,并通过社会结构关系,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条例和成文的或不成文的制度等环节表现出来。体制伦理依附于体制而存在,与个体道德相比较,体制伦理对于维系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优先地位。特定的社会体制在伦理上有多大的合法性,主要不是通过这个体制下个体道德体系显示出来并得以确证的,而是通过体制自身的伦理性显示出来的,是通过不同体制的比较来评判的。

3.公共管理伦理

答:公共管理伦理是指特殊领域中的角色伦理,公共管理伦理以公共管理系统为主体,

范。公共管理伦理的主体是公共管理系统和公共管理者,具有以下特点:是社会化角色;具有接受伦理约束的特殊必要;具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责任能力。公共管理伦理具有包括:①观念形态的伦理意识(准则意识、责任意识、目标意识),包括系统知道人们做出行为选择的价值观;②实践形态的以一定的伦理原则为指导的公共管理行为;③伦理准则评估等。

4.行政责任

答:广义的行政责任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关负责,进而向人民负责的活动。狭义的行政责任通常是指行政法学意义上的“行政责任”,即为违法行为在行政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具有如下两个重要特征:(1)行政责任具有不可推卸性。无论是第一种涵义的行政责任,还是第二种涵义的行政责任,都与行政责任的主体相联系,为法律所规定而不能随意推委和抛弃,否则,就要接受批评、处分或处罚。

(2)行政责任具有法律的规定性。无论是第一种涵义上的行政责任还是第二种涵义上的行政责任都来源于法律、法规的规定,即使违反企事业内部制度和规章所引起的行政责任,最终也取决于法律的某种规定。因此,履行行政责任和承担行政责任都是一种执法活动。

5.行政道德

答:行政道德指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应遵循的调节管理主体与客体,以及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政生活的道德性,就是行政人员的行为与规定他们的规

(1)“以准则为目的”的道德,即对于那些羁束性、必须严格遵循的规则的遵从;

(2)“以伦理为目的”的道德,主要是指针对那些原则性的、需要行政人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方可恰当履行的规范而言的。

6.公共责任(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

答:公共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公共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提高自身职责的履行,来为国民谋利益。狭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的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而这一责任具有复杂的表现形式和多样化的层次结构。一项责任可能既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又是伦理责任,或者既是政治责任,又是伦理责任。

公共责任的内涵包括:

(1)回应。指公共组织快速了解民众的需求;

(2)弹性。指公共管理者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不可忽略与政策目标的实现有关的团体、地方性的或者情境的差异;

(3)胜任能力。责任同样要求公共政策的规划和执行应受到客观标准的指引;

(4)正当法律程序。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而不是恣意而治;

(5)负责。负责的意义在于当行政人员或政府机关有违法、失职的事情发生时,必须要有人对此负起责任;

(6)廉洁。一方面是指政府要坦白公开,即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某些阶段要公开,接受外界的监督。另一方面,则要求政府的公共管理者不能利用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7.责任政府(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研)

答:责任政府是与“主权在民”思想和代议民主制的产生相联系的。代议制的出现,使得人民可以通过议会将管理国家的权力委托给政府,在人民和政府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民是委托人,政府是代理人,人民赋予政府管理国家的权力,政府要履行代理人义务,对人民负责。责任政府涉及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方面。责任政治是责任政府的核心特征。责任政治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特征,其涵义可以狭义地理解为责任内阁制政府,即行政机关由代议机关产生并对代议机关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广义上的责任政治,是指人民能够控制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使其对公共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直接或间接地对人民负责的政治形式。我国学者蒋劲松认为,行政意义上的责任政府有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行政机关内部决策权的配置,即实行首长负责制还是合议制;第二个要点是权责一致;第三个要点是问责制。

8.客观责任

答:客观责任的具体形式是与职责相关且应尽的义务,包括对某人或某组织负责,也包括对某一任务、下属人员人事管理和实现某一工作目标负责。客观责任可概括为三个层次:

①公共行政人员最为直接的责任对他们组织的上级负责,贯彻上级指示,同时也要为他们下属的行为负责。

②公共行政人员要对法律、公共政策负责,行政人员必须能说明其行为与法律的意图和公共政策的意图相一致。

③公共行政人员要对公民负责,洞察、理解和权衡公民的喜好、要求和其他利益。行

政人员必须能向公民解释,其行为是复合公民的意志或者符合广大公众的利益的。这是一种最根本的义务关系。

法律政策责任是基础、上下级责任是杠杆、公众责任是社会体现,三者相互关联构成了公务员客观责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9.主观责任

答:主观责任是根植于公务员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而产生的伦理信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

①政治意识形态抉择居于主观责任的核心地位。对意识形态的决断,制约行政人员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看法和价值界定。对于和平状态中掌握国家权力的公务员来讲,“公共”观念是最重要的意识形态理念。

②价值观层次。政治价值观一般指的是行政人员对政治问题的基本看法,包括他们看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其活动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

③心理层次。行政心理是行政伦理中的深层因素,主要是指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具体的行政组织、行政人员以及行政事务等的具体看法和态度。

10.官员问责制

答:官员问责制是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制度。现阶段我国推行的官员问责制的责任体系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在其位,谋其政,并主动接受外部的监督;

(2)政府官员在没有履行好它分内的职责义务时,要承担政治的责任;

(3)承担来自政府系统内部的问责;

(4)来自法律法规的问责,即对失职、渎职的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的、民事的、经济的赔偿等;

(5)来自自身的问责。是官员出于道德上的责任义务而做出的一种“自问”,是官员本人自省的形式,直接表现为引咎辞职。

11.行政良心

答:行政良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履行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深刻的道德责任意识以及对自我的行政行为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行政良心是行政主体履行公共责任的道德要求。行政良心主要三个方面的特点:①行政良心有强烈的阶级性,集团性和民族性。由于行政机关是国家政权的核心部分,政府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与国家政权的性质紧紧相联,因而行政良心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集团性和民族性。

②行政良心有相对独立性。行政良心一旦形成,便作为行政人员的内心信念而存在,就具有相对独立性。③行政良心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行政良心在支配和评价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时表现为一种完全出于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活动,不被外力所强制,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不会违背道德要求。

二、简答题

1.简述行政责任的主要特征。(对外经贸大学2007年研)

答:行政责任是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

陈振明等著《公共管理系统学(第二版)》2017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公共管理学 参考书目:《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振明等,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版。 1.组织的含义。 P28: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部门化和专业化) P38: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是指一个组织成员之间受教育和培训的差异程度,专业方向和技能、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等方面的差异程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组织部部门与部门之间或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3.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P38: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是指组织结构中纵向垂直管理的层级数及层级之间的差异程度,这就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单位或部门的数量。 4.完整制。 P45: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完整制下的组织实行分工协作,以取得协同一致的效果。优

点:权责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缺点: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属下单位缺乏自主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 5.公共组织的变革要实现的目标。 P56:一是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即公共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在提高适应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公共组织及其人员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的更新,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使公共组织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或更好地完成公共事务管理的任务。 6.组织变革的环节。 P:57:一是对违纪的感知,即组织成员意识到组织变革的必要性。二是对变革方向的确定,即通过分析环境变化,确定组织变革的目标及方案。三是变革,即变革方案的实施,对变革所影响到的成员进行沟通,推行新的组织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四是监督调整,即根据变革进程调整相关措施,并将变革成果固定下来,实现新行为模式的“在化”。 7.全球治理的概念。 P66:全球治理指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其特点主要包括:①治理主体是世界围的公共行动者。②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考研笔记-地大(北京)行管考研资料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八年专注于中国地质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7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包括解xie学员(二本,育明集训营学员,382分)、李chang学员(二本,育明集训营学员,372分),霍学员(二本,育明1对1学员,389分)、田xinyu学员(二本,育明1对1学员,364分)。 更有8+2(少干)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通过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公共管理考研招生专业目录 注:中国地质大学是211学校,工科类的学校,考试难度并不是非常大,难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难度相当,关键是掌握住地大自主命题专业课的考试信息、出题的

难点、以及最新变化的信息。其中科目三大家可以选考610高等数学或者619管理学概论,工科背景跨考的话选择610是有优势的,但是要尽量考到120分以上,地大的录取分数线近几年都是维持在360分以上。育明每年都有二本、三本的学员考上,也可以帮助学员发表论文,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咨询育明教育!考研咨询热线400-6998-626 ,QQ1559022430 2015年地大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官方版) 619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第十一版),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37行政管理学综合 《行政管理学》(第三版),夏书章,中山大学出版社,高教出版社;《公共政策学》,陈振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初试备考须知 一、出题老师简介 赵连荣:女,1965——,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社会保障 近年来教学工作情况:企业经营管理,管理学原理,国际企业管理,国际标准与认证,生产管理,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原理,市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 二、复习方法和经验推荐 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2014年8月) 本阶段主要用于跨专业考生学习《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对书中提到的大标题概念要能记住属于哪一章哪一类内容。 三、强化提高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本阶段,考生要对《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并完成参考书配有的习题训练。在理清概念的基础上,做到识记基本概念,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能基本做到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做到举一反三。 四、冲刺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要对基本问题的答题模式驾轻就熟,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育明教育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陈振明_公共管理学_试题_题库(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 3、公共物品 4、行政国家 5、纯公共物品 四、简答 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那些? 2、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3、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4、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结果评估)【圣才出品】

第9章结果评估 1.什么是政策评估?政策评估的意义何在? 答:(1)政策评估的含义 政策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行为,其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评估又可分为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2)政策评估的意义 政策评估作为一种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是政策运行过程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政策评估对于改进政策制定系统,克服政策运行中的弊端和障碍,增强政策的活力和效益,提高政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意义深远。 ①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 任何政策的实行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它的实行效果如何,只有通过政策评估才能够得到确认,因此,政策评估的有效开展十分必要。 ②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 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总会呈现出其走向。伴随着政策目标的逐步实现,该政策是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止,这都必须依据一定的评估资料。政策的走向一般有三种情况:a.政策继续。即通过科学的评估,发现该政策所指向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其政策环境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基于这种情况,还适宜用原来的政策继续指导这个问题的解决。

b.政策调整。如果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新情况新变化,原来的政策已明显不适应新的政策情况,就必须对原有政策进行调整或者革新,以适应新变化,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 c.政策终结。即完全终止原来的政策。这有两种情况:第一,政策目标已经实现,原有政策的存在已经没有意义,完成了一个政策周期,自然终结;第二,政策环境或问题本身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原有政策已明显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使问题变得更为严重,而且通过调整已无济于事,这时就需要终结旧政策,代之以新的、更为有效的政策。 ③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 无论是政策的继续、调整还是终结,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系统、全面的政策评估基础上。只有通过评估,才能确认每项政策的价值,并决定投入各项政策的资源的优先顺序和比例,以寻求最佳的整体效果,有效推动政府各个方面的活动。同时,通过政策评估,也可以对照以往的政策资源分配情况,看其是否合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政策活动优质高效地进行。 ④政策评估是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经验决策必须向科学决策转变,而政策评估正是使决策迈向科学化的必由之路。通过评估得出的结论体现了科学性,为下一步的民主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政策评估对于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不可或缺的。 2.政策评估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公共政策评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但过多过细的分类并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从评估的实际出发,可以对公共政策评估做出三种分类: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对象评估、专业评估、自我评估;方案评估、执行评估、终结评估等。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二章教学文案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二章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1、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地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公共组织:广义上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上仅指国家机关组织。 3、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的差异(43页,表1-1,了解就好)。 4、公共组织的类型 (1 和福利组织、 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 会。 (2 A、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 性管理。如,纳税人必须接受税务管理部门的管理 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其强制性是可对抗的,当事人可 拒绝裁决。如,仲裁委员会――起诉;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各 种行业协会等。 C、非强制性公共组织:非强制性与服务性。如,各种院校、社区学校、研究所、基金会、医疗 保健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 务机构。 (3

A、古典模型:建立在行政管理等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效率是组织追求的首要价值。专业化与 协作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特点:①组织具有四个基础:目标、过程、顾客、领域。 ②对于每个组织而言,上述基础中必须有一个被赋予优先地位。 ③行政部门在最高层次上按主要目标组建,每个部门包含一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④任何上级公能有效监督数量有限的直接下属,存在“控制范围”。 ⑤行政权威和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而非董事会或委员会这样的多成员机构。 ⑥垂直领导活动与参谋活动被严格加以区分。 B、官僚模型:其基础是马克斯.韦伯创立的官僚理论。理性――合法权威。认为组织靠非人格化 的规则来管理,理性意味着效率。 特点:①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 ②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制。 ③有与任职者和职责相关的规章制度。 ④有处理工作的程序系统。 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 ⑥雇员的选择与提升以其技术能力为基础。 C、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的应用。 特点:①公共事务由多人的董事会或委员会进行管理; ②“代理人”政府; ③不可随意监督组织外的代理商,不可随意利用行政命令取消合同; ④不是孤立地处理公共事务。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考研笔记(背诵版·精简版·育明教育版)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 (第二版) 考 研 笔 记 背诵版·精简版·育明教育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知识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 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 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受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词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重点问题+课后思考题(厦大考研)

第一章绪论 一、重点问题 №1〃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 №2〃公共政策学的兴起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范围 №4〃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 №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6〃政策分析的职业化发展 №7〃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理由 №8〃公共政策学的现实意义 二、思考题 1〃解释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的概念。 答:(1)公共政策:可以一般地定义为国家、政府及执政党为公共物品的生产以及供应、为宏观调控经济及社会的运行而作出决策,它不同于市场决策(个人决策和企业决策)。现代政治学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分配的动态过程。 (2)政策系统: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3)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是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的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学?如何理解它的“范式”特征? 答:(1)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

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 ①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似真性)。 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现实性、才更加灵活、更加艺术)。 ③公共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问题(政策分析既是解决问题的艺术,也是提出问题的艺术,正确提出问题等于成功的一半,解决错误问题是白费精力)。 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是规范的(重视价值评价与分析)。 政策相关知识包含了具有价值特征的因变项(目的)和自变项(手段)的互动,这些变项的选择往往涉及在多种价值中作出取舍。选择哪一个价值,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判断问题,而且往往需要伦理学推导。 3〃公共政策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途径? 答:A、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1)、系统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是政治系统的输出。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2)、过程理论:将政策看作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通过政治与政策的关系对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阶段性或程序化研究,从而发现政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政策应当如何提出。(3)、团体理论:将公共政策看作利益集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以及彼此协商、定约和妥协的产物。 (4)、精英理论:政策是精英按自己的偏好做出选择,而政府不过是执行精英做出选择的机构; 政策是自上而下由精英提出并加以执行,而非自下而上产生于群众的要求。 (5)、制度理论:将政策看作政府机构或体制的产出。米切尔〃黑尧认为有三个简单的政策形成模式:a、它们产生于民

公共管理学原理 陈振明版

公共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实践 第二章现代政府政策过程 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四章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第五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和评价 第六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七章公共预算管理 第八章公共危机管理 第九章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B、差别。(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性。 三、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范围。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 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四、21世纪我国公管面临的挑战 1,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 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

公共政策学-陈振明

公共政策学 第一章、绪论 1、公共政策。 A、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 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B、“政策”的内涵。①由特定的主体制定及执行,具有法定的权威性。②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的目标或目的;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有时效性。③由一系列行为所 构成的行动过程。④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 C、本质及功能的表现。①作为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②作为公共管理的手段。③作为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2、政策系统的定义与划分。 (1)定义: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2)政策系统的划分:信息、咨询(参谋)、决断、执行、监控子系统。 ①信息子系统: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传递等活动,为公共决策提供信息资料。 ②咨询子系统:由思想库(现代政策研究组织)以及各种专家、学者所组成的子系统。 ③决断子系统:也称中枢子系统,它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所组成。 ④执行子系统: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构成。 ⑤临近子系统: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所组成的一个子系统。 3、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 (1)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选民)。 (2)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或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3)政策环境: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部分和核心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公共: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行政: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本质上包含为……服务的含义;管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意味着控制或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公共行政学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指示办事及内部取向,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所有组织管理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所有大型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B、差别: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没有更多有效运作的诱因。(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划分比较清楚;公共部门对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寻求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与私部门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复杂的政府活动,公共管理也在政治环境中运作。 3、“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概念 (1)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014—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考研精编笔记.doc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公共管理学 (第二版) 陈振明主编 参考书: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复习方法和复习规划】 对于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一)记忆方法

1.快速、反复、多次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多年辅导经验总结,绝大多数学员在考研复习的时候经常犯的几个错误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看书速度比较慢,期望看一遍书就能够把考点记住。不单是复习专业课,很多考生在看英语单词的时候也经常犯这样子的错误。 第二,背诵的时候缺乏复习和巩固。只知道一本书一本书的背诵,结果往往背完之后很快就忘记了。 综上两个问题,育明教育咨询师希望大家一定要养成“快速、反复、多次”记忆的好习惯。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不是考研专业课和考研政治的每个知识点都考,毋庸置疑,考试是有侧重点的。凡是企图一个字不差的记住和背诵下来的想法都是错误的。考研复习必须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在考研过程中,20%的知识点会带来80%的分数,希望大家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必须有所取舍。 3.框架入手,由粗到细 对于一本书,大家首选要明确它的知识框架,然后再慢慢细化。这样比较有利于大家快速的建立起知识架构。 (二)复习规划 第一阶段(-8月末):确定参考书,明确考点。 每年9月份之前,考生务必确定好报考院校专业,考研参考书和必须的一些资料。最近北大、人大等名校慢慢的不再公布参考书,这就更需要考生一定要收集到最权威、最详细的考研信息。在确定了参考书之后,大家在暑假期间要明确每本书的考试重点,为接下来的背诵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9-11月末):背诵记忆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分析,当前中国考研还处于低层次,尤其是专业课的考察,主要还是考察考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大部分的考题还是需要背诵和记忆,灵活运用的考题并不多。 第三阶段(12月-考研):掌握答题技巧,模拟考试 这个环节很少有考生做到,但是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最后一个阶段务必多做几套模拟题,而且务必要全真的模拟考试。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仿照高考去制定复习规划。

15公共管理学原理笔记_陈振明_最新版

补充复习材料: 公共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B、差别。(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性。 三、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范围。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 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四、21世纪我国公管面临的挑战 1,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 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微观、直接干预。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权力过于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B、转型期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1)建立与完善市场体制。(2)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行政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3)建立一支高素质、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 2,入世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阻碍市场化进程。 (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法律规则意识淡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利益至上,阻碍WTO规则的有效执行。 (3)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官员的市场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化;竞争意识不强;学习能力不足)。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一、公共组织:广义――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国家机关组织。 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 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三、公共组织的类型▲ 根据管理公共事务的不同,可分为管理文化、科技、教育、国防、公安、外交等事务的各种公共组织。(1)按财务-会计标准划分(有利于加强审计和对公共组织的监督),大体可分为六种类型: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 (2)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 A、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性管理。 如,纳税人必须接受税务管理部门的管理。 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其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对抗的,当事人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完美版)

公共管理学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其他学者对概念的理解不需要看)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 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名词解释+简答)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 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 (3 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4)公共物品的划分 ①按特征分 纯公共物品: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按形态分 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 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政策,制度 ③按范围地域分 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 地方性的公共物品:由地方政府提供,城市基础设施,地方性法规,政策 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简答,非常重要) (1 (2 (1 为目的 (2 (3 (4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三章

m e h n s t 第三章 政府改革与治理 1、 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1)“政府管理”途径:这一途径将治理等同于政府管理,侧重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理解市场化条件下的公共管理 改革,主要包括“最小国家的治理”、“新公共管理”和“善治”等用法。 ①“新公共管理”以“经济人”为假设,以市场化和管理主义为政策取向,强调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关注公 共部门的微观经济问题。 (2①此途径认为,治理是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是公民社会部门在自主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造的秩序,在公共资源管理、社区服务与发展、同业协会和跨国性问题网络中普遍存在。 ②自治的公民社会是共同利益的自愿结合,是个制度化的、不需借助政府及其资源的公共领域;组织成员可自主治理生活领域中的公共事务。 ③“自组织网络”:社会中心论的治理观。 (3)合作网络的途径:试图在“网络管理”的框架内整合上述两种研究途径。它综合考虑了政府层面和非政府层 面有关治理的用法。 2、治理与统治的关系 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A ,以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B ——政、企、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公共行动者共同处理公共 事务的活动。 (2)管理的客体不同。与统治相比,治理的对象更多、范围更广。治理除了要处理公共问题、管理公共资源外, 还涉及人群较少的集体事务(如,公共池塘资源)。 (3)管理的机制不同。统治的机制是控制;治理的机制是信任。(4)管理的手段不同。统治是强制性方式(行政、法律、军事手段);治理开发出新的管理工具(合同外包、内部 市场、公共哲学、政策社区)。 (5)管理的重点不同。统治以满足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强调国家的作用、官僚组织的能力; 治理以满足公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强调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私域与公域的合作。 3、网络治理的新特征 (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3)合作互惠的行动策略。(4)共同学习的政策过程。4、网络治理的实践模式 (1)全球治理: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 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 特点:①治理主体是世界范围的公共行动者。 ②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害问题。③治理机制是一系列用以解决跨国性问题和管理全球公务事务的制度安排。 (2)民族国家的治理:特指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对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的管理。政府部门除直接提供某 些公共物品外,还要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来组织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 ①政府间合作网络:污水处理、废物排放、公共交通、供水供电。 ②政府项目执行网络:通过服务网络来执行供给项目,不必通过科层制度亲自提供。 ③公私合伙网络:通过财政补助、特许经营权、公私合营企业等来吸纳民间资源和社会力量共同承担公共事 业责任。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章节题库(结果评估)【圣才出品】

第9章结果评估 一、概念题 1.政策评估(华农2008年研) 答: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评估又可分为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并分别予以举例说明。(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研)答:(1)内部评估是指政策评估的主体属于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系统之内;外部评估是指政策评估主体不属于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系统,而是独立于系统之外的。 (2)以办培训班为例来说明 办培训班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管理、监督、控制、考核等手段进行内部评估和反馈,内部评估和反馈主要体现为让学员填写评估表或进行访谈、观察,对授课教师、使用教材、教学内容、教室及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培训时间等的反应评估,以及对学员进行测验、写心得体会和专题论文的学习成果评估,然后对以上内容进行建档、分析汇总上报,并在相关例会上提出改进意见。 在培训班结束后还可通过观察、访谈、行动计划书、业绩评估等追踪方法建立一套外部

评估与反馈机制。而外部评估与反馈则体现为培训后对学员行为改变和绩效改善两方面的评估,具体可通过主管的观察或访问学员主管、同事、部属,针对学员接受某些课程的培训后的表现和能力改变来开展,也可制作并填写培训后跟踪调查表等来实现,并在本专业指导小组总结工作会议或公司相关会议上将有关培训绩效评估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反馈,同时向公司人教部门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2.政策评估面临哪些困难?(华农2007年研) 答:公共政策评估面临着种种困难与障碍,突出地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政策评估目标的不确定性 政策评估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衡量政策是否达到预定目标。这就要求政策本身具有明确的、可测定的目标。但是,由于政策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政策制定者方面的主观因素,可能使政策目标出现分散和不确定的情况:①许多政策目标不可能量化;②多数政策都具有多重目标,有些目标之间还存在着矛盾;③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目标还可能发生变更或被修正;④有时决策者还有意用含糊的、不太确定的形式来表达政策目标,以此增加某种应变的能力。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选择及其排列出现混乱,从而给政策评估造成困难。 (2)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由于政策活动涉及面广、参与者多,政策执行后产生的影响往往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预期的影响,也有非预期的影响;既有显性的、一目了然的影响,也有潜在的、不易感知的影响;既有短期的影响,也有长期的影响。正是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加上许多影响政策的因素难以测定,从而给评估造成困难。此外,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还使某些反对评估的人有了借口,也为某些不科学评估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试题-题库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 )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 。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 3、公共物品 4、行政国家 5、纯公共物品 四、简答 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那些? 2、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3、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4、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布坎南 2、政治危机 3、公共管理途径 4、经验理论 5、《公共管理战略》 6、经济学 7、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 8、干预主义政策 二、多选 1、AC 2、AB 3、ABC 4、ABCD 5、AC 6、BC 7、ABD 三、解释概念 1、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2、答:是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答: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货物。 4、答:行政国家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行政权利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近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和社会事物,从而起到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 5、答:是指凡是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陈振明_公共管理学_选择题(完美打印版)[1]

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1、对政府管理运行职能包括的内容提出七职能说(即POSDCORB)的学者是()。 A、法约尔 B、孔茨 C、奥唐奈 D、古利克 2、下列物品中不是准公共物品的是()。 A、能源 B、通信 C、国防 D、教育 3、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的形成是以两本教科书为 标志的,它们是()。 A、《行政之研究》和《公共行政评论》 B、《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和《公共行政原理》 C、《政策科学》和《公共政策分析与管理》 D、《公共行政学》和《行政科学论文集》 4、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思想是由()提出的。 A、孟德斯鸠 B、洛克 C、潘恩 D、杰斐逊 5、第一本为“公共管理”确立基本学科框架的教科书是()。 A、《美国的公共管理研究》B、《理解和管理公共组织》 C、《公共管理战略》D、《公共管理精华读物》 1、对于组织高层管理者而言,权力来源的主要方面有()。 A、正式的职位 B、所控制的资源 C、对决策前提和信息的控制 D、居于组织中心位置 2、认为人一般生来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就想逃避工作的理论是()。 A、X理论 D、Y理论 C、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D、超Y理论 3、自上而下的权利运行的目的包括的六个方面是()。 A、对下层单位的资源进行投入控制 B、实行产出控制 C、改变任务环境来进行环境控制 D、控制上级 4、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A、组织人员 B、组织目标 C、职能范围 D、技术和信息 5、组织的共性有()。 A、某种特定的目标 B、一定的结构和行为方式 C、其内在的精神意识 D、封闭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