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为全部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对住宅建筑,原则上以住区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对公共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对象进行评价。对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热岛强度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T hi(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绿色建筑评价的必备条件是;应全部满足本标准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见表3.2.4-1、表3.2.4-2。

表3.2.4-1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

表3.2.4-2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

注: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4 住宅建筑

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必须全部满足,才能参评)

1.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2.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3.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4.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2㎡/人。

一般项(共9项)

满足其中4项得1个★,

满足其中6项得2个★★,

满足其中7项得3个★★★,

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1.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或在废弃场地上进行建设;若为已被污染的废弃地,需要对污染土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2.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3.住区内部及附近无污染散发源。

4.住区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5.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6.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7.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乔木量≥3株/100m2绿地面积。

8.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9.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荫。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下规定:

透水率>0.5×(1-建筑覆盖率)

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

优选项

4.1.14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如利用地下空间作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储藏室等用途。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4.2.1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4.2.2当设计采用集中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应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

4.2.3设置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采取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

一般项

4.2.4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4.2.5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如选用高效节能电梯。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4.2.6当设计采用集中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

4.2.7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灯具,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其照明功率密度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在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的照明系统。

4.2.8设置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采用能量回收系统(装置)。

4.2.9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

优选项

4.2.10采暖和(或)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4.2.11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

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控制项

4.3.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考虑传统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

4.3.2设置完善的供水系统,水质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且水压稳定、可靠。

4.3.3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采用建筑自身优质杂排水、杂排水作为再生水源的,实施分质排水。

4.3.4用水分户、分用途设置计量仪表,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4.3.5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

一般项

4.3.6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4.3.7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4.3.8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4.3.9在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4.3.10在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处理及利用方案。

4.3.11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3.12采用非传统水源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小于10%。

优选项

4.3.13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制项

4.4.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满足相应产品质量国家或行业标准;其中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满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4.4.2 采用集约化生产的建筑材料、构件和部品,减少现场加工。

一般项

4.4.3建筑材料就地取材,至少20%(按价值计)的建筑材料产于距施工现场500公里范围内。

4.4.4使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等。

4.4.5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中可循环利用、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分离回收和再利用。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利用的材料(按价值计)占总建筑材料的5%;可再循环材料(按价值计)占所用总建筑材料的10%。

4.4.6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利用工业或生活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

4.4.7使用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性装饰装修材料。

4.4.8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

优选项

4.4.9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

4.5 室内环境质量

控制项

4.5.1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4.5.2卧室、起居室(厅)、厨房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7。当一套住宅设有1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一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4.5.3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 dB(A声级),夜间不大于35 dB(A声级)。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外窗和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

4.5.4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

4.5.5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一般项

4.5.6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居住空间之间的视线干扰。

4.5.7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

4.5.8设采暖和(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4.5.9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

4.5.10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利于住户的健康和舒适。

4.6运营管理

控制项

4.6.1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

4.6.2住宅水、电、燃气,采暖与(或)空调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4.6.3制定垃圾管理的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4.6.4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生活垃圾采用袋装化存放,保持垃圾容器清洁、无异味。

4.6.5制定并实施施工项目节能与节水的具体措施。

4.6.6制定并实施施工项目保护环境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一般项

4.6.7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能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4.6.8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系统可扩充性强,能较长时间的满足应用需求;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置。

4.6.9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4.6.10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4.6.11施工单位制定建筑废弃物管理计划,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

4.6.12建筑施工企业和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4.6.13垃圾分类回收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住户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90%。

4.6.14设计为改造和更换设备、管道提供便利。

优选项

4.6.15对可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或设置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 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房设有风道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

5 公共建筑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

5.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5.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危害性电磁辐射及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5.1.3 不对周边居民区及交通道路造成光污染。

一般项

5.1.4 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设备房等。

5.1.5 场地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5.1.6 充分考虑建筑周边、广场、道路、停车场的绿化和遮荫,绿地率高于国家及相关地区标准。

5.1.7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减少单纯的草坪绿化。

5.1.8 绿化修剪和灌溉及时,绿地内无裸露土壤,绿化用地土壤厚度、土质条件满足植物的需要。

5.1.9 场地内无严重污染空气环境的污染源。

5.1.10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5.1.11 室外风环境利于建筑通风和冬季人员行走舒适。

优选项

5.1.12 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场地上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等,采取措施提高土地生态价值。

5.1.13 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或为工业厂房改造。

5.1.14 道路和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下规定:

透水率>0.5×(1-建筑覆盖率)

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5.2.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

有关规定。

5.2.3建筑采暖与空调热源选择,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第5.4.2条的规定。

5.2.4照明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灯具或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

5.2.5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应根据用户等情况,对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一般项

5.2.6 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则利于自然通风。建筑主朝向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5.2.7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透明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5.2.8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要求。

5.2.9 采用适宜的蓄冷蓄热技术和新型节能的空气调节方式。

5.2.10 采取切实有效的热回收措施,设计为可以直接利用室外新风的空调系统。

5.2.11 通风空调系统在建筑部分负荷和部分空间利用时不降低能源利用效率。

5.2.12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第5.3.26、5.3.27条的规定。

5.2.13 建筑需蒸汽或生活热水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

5.2.14 采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5.2.15 楼宇自控系统功能完善,各子系统均能实现自动检测与控制。

优选项

5.2.16 建筑屋面采用种植屋面技术。

5.2.17 对于直接以天然气作为一次能源的系统,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和回收燃气余热的燃气热泵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5.2.18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

5.2.19 建筑冷热源、空调输配系统、照明、生活热水等部分能耗实现分项和分区域计量。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控制项

5.3.1根据建筑类型、气候条件、用水习惯等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考虑传统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降低用水定额。

5.3.2设置完善的供水系统,水质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且水压稳定、可靠。

5.3.4 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应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并应设置用水计量仪表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检测管道渗漏。

5.3.5 合理选用节水器具,节水率大于25%。

一般项

5.3.6 在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选择经济、适用的雨水处理及利用方案。

5.3.7在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5.3.8采用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绿化灌溉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节水率不低于10%。

5.3.9 优先采用雨水和再生水进行灌溉。

5.3.10 游泳池选用技术先进的循环水处理设备,采用节水和卫生的换水方式。

5.3.11 景观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且用水安全。

优选项

5.3.12 沿海缺水地区直接利用海水冲厕,且用水安全。

5.3.13办公楼、商场类建筑中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在60%以上。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制项

5.4.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满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5.4.2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一般项

5.4.3 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70%以上(按重量计)。

5.4.4使用耐久性好建筑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性能混凝土等建筑材料。

5.4.5 使用可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功能性装饰装修材料。

5.4.6 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装修时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

5.4.7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工业或生活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

优选项

5.4.8 从全生命周期(包括材料的生产、运输、使用、维护、废弃、再生利用等)评价并优选所用建筑材料。

5.4.9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

5.5 室内环境质量

控制项

5.5.1 采用中央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5.5.2 围护结构内部或表面无冷凝现象。

5.5.3采用中央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标准要求,且新风采气口的设置能保证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

5.5.4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满足《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要求。

空调系统的过滤器、风机盘管和风道等定期清洗或更换。

5.5.5 建筑外窗的隔声性能达到《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8485中II级以上要求。

5.5.6建筑室内采光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T50033的要求。

5.5.7建筑室内照明质量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一级要求。

一般项

5.5.8 单独处理的新风直接入室,避免二次污染。

5.5.9 合理进行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5.5.10 室内背景噪声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一级要求。

5.5.11 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空气隔声性能(Rw)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二级要求。

5.5.12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采取诱导气流、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5.5.13 建筑75%以上的空间可根据需要实现自然采光。

5.5.14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有无障碍设计。

优选项

5.5.15 采用中央空调的建筑,采用经济有效的空气净化技术和系统。

5.5.16 采用可调节遮阳,调控夏季太阳辐射。

5.5.17 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5.5.18 建筑75%以上的空间可实现自然通风。

5.6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

控制项

5.6.1建筑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气候、经济、历史、文化等特点,并同自然环境特征相协调。

5.6.2 采取具体措施有效控制施工引起的大气、土壤、噪声、水、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一般项

5.6.3 建筑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气候、经济、历史、文化等特点,并同自然环境特征相协调。

5.6.4 占地标准、建设规模和荷载余度适宜适宜,有效节约资源。

5.6.5 建筑设备管道更换方便,空间可灵活划分,调整方便。

5.6.6 施工、运营过程具有节约资源计划书,采取具体措施有效实现施工及运行过程中的节能、节水、节材。

5.6.7 物业管理部门或公司通过ISO14001环境标准认证。

5.6.8施工单位制定建筑废弃物管理计划,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

5.6.9 采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系统运行状况的数据计量。

优选项

5.6.10 结合模拟手段进行建筑规划设计优化。

5.6.11从建筑全生命周期角度,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各项技术、设备、材料的选用。

5.6.12 具有并实施节能管理与激励机制,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

5.6.13 对水、电、天然气、热等实行独立计量收费,取代按面积收费的方式。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字体:大中小】2010-09-01 11:12:43 来源:中国天气网 目前全球对建筑“绿色”与否的评估标准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TM),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TM标准体系为最完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 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级体系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 (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 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简而言之,LEED是设计、建造和世界上最好最环保建筑的一套先进体系,整个项目包 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以《标准》为基础,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通过这六类指标将建筑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为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通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和 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 标识工作。 通知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 标识有效期为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 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从LEED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任何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一些推荐性的评估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 那么这套体系最终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 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如何受益? 也就是如何让得到绿色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这会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不仅仅是想"打绿色牌",炒作绿色的发展商,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商。因为我们目前所讲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造完之后的给一个认证,而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 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的人民越来越重视建筑过程中的能源节约问题。因此我国建筑行业中的绿色建筑理念就应运而生。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很多方面都在践行绿色建筑的理念,将我国的建筑行业带到更加成熟的位置。文章主要针对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以及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以及分析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及创新贡献力量。 标签:绿色建筑;措施;设计理念;内涵 1 简要叙述我国建筑行业中的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绿色建筑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的全寿命时间内,每一个环节最大程度上的实施节约水源,节约水资源,节约建筑土地以及节约建筑材料,已达到在建筑过程中对于环境的保护,对于污染的控制。通过绿色建筑能够更加有效的为居住者提供更加健康的,实用性更强的居住空间,让建筑工程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这一类建筑称之为绿色建筑。 2 简要叙述我国建筑行业中绿色建筑的主要内涵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绿色建筑的主要内涵包含了三个主要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在建筑过程中以及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减少建筑工程对自然环境的负担。在建筑过程中我们要对建筑能源以及建筑资源进行有效的节约,实现其最大的作用。第二个部分是绿色建筑能够为居住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健康的生活空间以及舒适的生活环境等;第三个部分是绿色建筑要做到最大限度的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实现建筑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简要叙述我国绿色建筑的主要设计理念 关于我国绿色建筑的主要设计理念的论述以及分析,文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个是我国的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节约能源。第二个是我国的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节约资源。第三个是我国的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回归自然。下面进行详细的论述以及分析。 3.1 我国的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节约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3.2 我国的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节约资源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管理研究方法论》 课程作业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年级班级1105106 姓名李雪 2011年12 月30日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全球资源的紧张,可持续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建筑的大势所趋,绿色建筑正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设计领域更深层面的体现形式。当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全球化战略的时候,绿色建筑也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绿色建筑的评价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其次介绍了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比较国内外推广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讨论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国外评价体系的差别与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存在不足,应继续完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完善 Abstrct: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come apparent and tensions of global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sign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world architecture. Green building is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reflected at deeper levels. Wh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globalization strategy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green building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industry,and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is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ssues.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has papers of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second describes has at home and abroa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reen building aspects of research status,through comparison at home and abroad promotion green building of evaluation system,discussion has in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abroad evaluation system of differences and common of Department,this Foundation Shang pointed out that has in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exists insufficient,should continues to perfect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promoting China green building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perfect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难以为继,也认识到节能与环保对人类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

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

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 一、LEED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概况 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但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退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及其后代子孙的生存产生。其中,当下高度发展的建筑行业是一个能源消耗量较大的行业,人们日益觉醒的环保意识也在对其提出绿色、环保的要求。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理念,于是众多版本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随之产生。而其中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得到了全球不同气候带国家的认可,近几年,我国也掀起了一股LEED认证热潮。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sign)即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于1998年制定并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它是综合考虑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最权威的认证体系。 二、LEED的评价主体极其成员构成 2.1 评价主体――USGBC USGBC(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全称为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不是政府机构,也非营利机构,使全美唯一一

个在环保建筑方面代表整个建筑行业的全国性非营利性(NPO)机构,于1993年4月建立。从建立之初它就致力于整合建筑业各机构,转变建筑行业的习惯,推进建筑设计、建造、运营方式的变革,把绿色建筑的理念付诸于行动,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目标就是增强建筑行业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建筑更健康、更繁荣,最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现被诸多国家广泛应用,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高性能绿色建筑可持续设计、建造和运营的评估标准”。 2.2 USGBC的成员构成 USGBC的成员来自于建筑行业和相关行业的领袖企业,包括地方和国家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如SOM),建筑产品制造商(如Johnson Controls),环境团体(如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Global Green和落基山脉研究所),建筑行业组织(如施工规范研究院、美国建筑师协会),建筑开发商(如Turner建筑公司),零售和建筑业主(如Gap和Starbucks),金融领袖(如美洲商业银行)以及众多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机构。 作为一个有效运转的联合体,USGBC的会员制度的公正性性在于其开放和均衡,即各类企业都可以申请加入委员会成为会员,而且来自不同类型企业的会员数量比例也相对均衡,这就保证了整个委员会的运作及其制定的评估体系和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绿色建筑的实践毫无疑问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生态环保的理念,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还需要管理层、业主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望个过程中确立明确的评价及认证系统,以定量的方式检测建筑设计生态目标达到的效果,用一定量指标来衡量其所达到的预期环境性能实现的程度。评价系统不仅指导检验绿色建筑实践,同时也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促使在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更多考虑环境因素。引导建筑向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益的轨道发展。 近10多年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各自不同的建筑环境评价方法、其中英、美、加等国所实施的比较成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值得借鉴。 一、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 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是由英国建统研究组织(BRE)和一些私人部门的研究者最早1990年共同制定的。目的是为绿色建筑实践提供权威性的指导以期减少建筑对全球和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从1990年至今,BREEAM已经发行了<2/91版新建超市及超级商场>、<5/93版新建工业建筑和非食品零售店>,<环境标准3/95版新建住宅>以及< BREEAM’98新建和现有办公建筑>等多个版本并己对英国的新建办公建筑市场中25%到30%的建筑进行了评估,成为各国类似评估手册中的成功范例, BREEAM’98是为建筑所有者,设计者和使用者设计的评价体系,以评判建筑在其整个寿命周期中,包含从建筑设计开始阶段的选址、设计、施工,使用直至最终报废拆除所有阶段的环境性能,通过对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建筑对全球、区域、场地和室内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BREEAM最终给予建筑环境标志认证。其评价方法概括如下:首先,BREEAM认为根据建筑项目所处的阶段不同,评价的内容相应也不同。评估的内容包括3个方面:建筑性能、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其中:处于设计阶段、新建成阶段和整修建成阶段的建筑,从建筑性能,设计建造两方面评价,计算BREEAM等级和环境性能指数;属于被使用的现有建筑,或是属于正在被评估的环境管理项目的一部分,从建筑性能、管理和运行两方面评价,计算BREEAM等级和环境性能指数;属于闲置的现有建筑,或只需对结构和相关服务设施进行捡查的建筑,对建筑性能进行评价并计算环境性能指数,无需计算BREEAM等级。 其次,评价条目包括9大方面:管理——总体的政策和规程;健康和舒适——室内和室外环境;能源——能耗和CO2排放;运输——有关场地规划和运输时CO2的排放;水——消耗和渗漏问题;原材料——原料选择及对环境的作用;土地使用——绿地和褐地使用;地区生态——场地的生态价值;污染——(除CO2外的)空气和水污染。每一条目下分若干子条目,各对应不同的得分点,分别从建筑性能,或是设计与建造,或是管理与运行这3个方面对建筑进行评价,满足要求即可得到相应的分数。 最后,合计建筑性能方面的得分点,得出建筑性能分(BPS),合计设计与建造,管理与运行两大项各自的总分,根据建筑项目用处时间段的不同,计算BPS+设计与建造分或BPS+管理与运行分,得出BREEAM等级的总分;另外由BPS值根据换算表换算出建筑的环境性能指数[EPI],最终,建筑的环境性能以直观的量化分数给出,根据分值BRE规定了有关BREEAM评价结果的4个等级:合格,良好,优良,优异。同时规定了每个等级下设计与建造、管理与运行的最低限分值。 自1990年首次实施以来,BREEAM系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扩展,可操作饺大大提高。基本适应了市场化的要求,至2000年已经评估了超过500个建筑项目。它成为各国类似研究领域的成果典范,受其影响启发,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出版了各自的BREEAM系统,香港特区政府也颁布了类似的HK-BEAM评价系统。 二、绿色建筑桃战2000(GBC 2000) 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 Challenge)是由加拿大自然资源部(Natural Resources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不足与改进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不足与改进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缺陷和不足:一是在绿色理念上,把绿色评价仅仅等同于对建筑自身系统的考察,缺乏从更大的社会系统层面上进行评价;二是在评价对象上,基本等同于环境方面的评价,忽视了社会因子和经济因子方面的考量;三是在评价主体上,注重专业机构的定量评定,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和使用 者的评价。 一、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不足及其在房地产业的应用误区分析 从绿色建筑的定义表述来看,它强调了“以人为本”,追求“人一建筑一自 然” 三者的和谐统一,指出了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居住人或者使用人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但就目前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来看,至 少存在着以下不足: 第一,更多对建筑物的自身系统方面进行了绿色节能效率的考察,忽视了从更大的社会系统层面上对建筑物的整体效率进行评价。在一栋建筑绿色得分甚高的情况下,只能说符合指标的绿色建筑仅仅拥有了绿色的物品属性,但是这栋建筑假如长期空置,其绿色并未对社会造成贡献,反而占据了资源,因此,从整体的角度来说,无人居住和使用的建筑其绿色得分为零。 第二,更多的注重了对建筑环境因子方面的评价,忽视了社会因子和经济因子方面的考量。从当前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来看,各个评价标准的权重基本都倾向与对环境效益的评估,注重了绿色建筑“健康”的一面,但是对绿色建筑的“适用性”(社会效益评定)和“高效性”(经济效益评定)考虑不足。 第三,更多的注重了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士对建筑设计与建设阶段绿色与否方面的定量评定,忽视了使用人在房屋居住和使用中的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尽管绿色建筑的定义涵盖了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但是从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来看,更多的是着重于对建筑设计阶段的调节和建筑建设阶段的控制,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设计阶段的某些理想值和实际使用中常常有一定差距。正如澳大利亚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NABERS的完成者威尔夫妇特别强调的——“对建筑实践 的研究永远超过对其的估计”。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表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 体系表 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居住建筑)评价体系 (草稿) 工作室名称: 项目名称: 1/6 2/6 2

3 3/6 资源

4/6 4

5/6

35 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 4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 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 板面积的8%,在其它地区不小于5%。建筑 4 设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 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 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建筑 5 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 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民用建筑室 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 定。建筑 5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 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 直接进入室内。 建筑 6 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 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建筑 合 计 完成分项数目: 项完成分项数目: 项完成分项数目: 项6/6 项目序 号 控制项专业序 号 一般项专业序 号 优选项专业是 V 否X 是 V 否X 是 V 否X 运营管理1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 水、节材与绿化管理 制度。 建筑 业主 1 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 施,存放垃圾能及时清运、不 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建筑 业主 1 可对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 或设置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 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房设有风道 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 过程无二次污染。 建筑 业主 2 住宅水、电、燃气,采 暖与(或)空调分户、 分类计量与收费。 建筑 业主 2 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 的技术先进实用、系统可扩 充性强,能较长时间的满足应 用需求;达到安全防范子系 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 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 置。 电气 业主 3 制定垃圾管理的制度, 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 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 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 倒和二次污染。 建筑 3 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 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 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 境的损害。 业主 4 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建筑 4 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建筑 6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3-01-07 作者:赵青扬来源:万达规划院文旅分院建筑二所绿色建筑的评估认证,目前最流行的就是美国LEED和中国绿色建筑认证“绿三星”。谁才是真正适用中国的呢? 图1:LEED Certification 一、美国绿色建筑认证LEED 1. LEED概述 图2:LEED标识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是绿色建筑评级体系,涵盖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空气品质等人类发展和环境健康五个关键领域和创新理念。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黄金标准,涉及到建筑师、设计师、工程师、能源经理、设备管理、开发商、产品供应商、体系集成商等关键行业。 宗旨:在设计中有效地减少环境和住户的负面影响。

目的:规范一个完整、准确的绿色建筑概念,防止建筑的滥绿色化。 LEED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于2003年开始推行,在美国部分州和一些国家已被列为法定强制标准。 2. LEED认证简介 LEED是国际公认的第三方绿色建筑评级体系,融入绿色建筑或生态社区的设计元素和倡导可持续战略,旨在提高建筑性能,减少施工浪费,并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建筑、环境、人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创建,是全球绿色建筑定义之一,是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的基准。LEED绿色建筑体系自1998年发布以来,已发展到美国50个州和30多个国家超过48,628个项目(2012年8月12号截止,不包括LEEDH)。 3. LEED认证授权审核机构 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国际上简称LEEDTM,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美国USGBC作为非赢利第三方机构所有的认证审核业务由全球知名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完成。 4. LEED的作用 LEED针对的是愿意领先于市场、相对较早地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项目群体。LEED认证作为一个权威的第三方评估和认证结果,对于提高这些绿色建筑在当地市场的声誉,以及取得优质的物业估值非常有帮助。尽管那些极端热衷绿色建筑应用创新的先行者并非LEED评估标准的目标群体,但是在LEED当中仍然提供了一个机制来鼓励使用创新的绿色建筑技术。这些创新的技术为LEED未来鼓励采用的措施提供了参考。随着LEED不断地把绿色建筑应用推入主流建筑市场,要取得LEED认证的建筑物的性能水平要求也将相应提升,以满足LEED所针对的市场群体——绿色建筑技术的早期应用者。 LEED评估体系除了宣传绿色建筑各种潜在好处,更重要的是告诉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将更加物有所值,更能获得相对于其他产品更高的投资回报。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使得绿色建筑的实际价值得以提升,从而与其他产品区别开来。这样就构成了良性循环,从而推动市场转型。 图3:2010年LEED认证奖牌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略览汇总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略览 建筑作为人工环境,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明确生态环保目标和手段的建筑,可以称之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概念是当前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由于地域,观念和技术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国内外对绿色建筑还缺乏统一约定义,就技术层面而言,绿色建筑应考虑以下关键问题:能源、排放物、水的运用、土地的运用,对地区生态的影响和室内空气质量等同时还应考虑与之相应的建筑的功能性以及建筑美学意义。 绿色建筑的实践毫无疑问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生态环保的理念,并采取相应的想象方法,还需要管理层、业主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望个过程中确立明确的评价及认证系统,以定量的方式检测建筑想象生态目标达到的效果,用一定量指标来衡量其所达到的预期环境性能完成的程度。评价系统不仅指导检验绿色建筑实践,同时也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促使在想象,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更多考虑环境因素。引导建筑向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益的轨道发展。 近10多年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各自不同的建筑环境评价方法、其中英、美、加等国所施行的比较成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值得借鉴。 一、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 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是由英国建统研究组织(BRE)和一些私人部门的研究者最早1990年共同制定的。目的是为绿色建筑实践提供权威性的指导以期减少建筑对全球和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从1990年至今,BREEAM已经发行了<2/91版新建超市及超级商场>、<5/93版新建工业建筑和非食品零售店>,<环境标准3/95版新建住宅>以及< BREEAM‘98新建和现有办公建筑>等多个版本并己对英国的新建办公建筑市场中25%到30%的建筑进行了评估,成为各国类似评估手册中的成功范例, BREEAM‘98是为建筑所有者,想象者和运用者想象的评价体系,以评判建筑在其整个寿命周期中,包含从建筑想象开始阶段的选址、想象、施工,运用直至最终报废拆除所有阶段的环境性能,通过对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建筑对全球、区域、场地和室内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BREEAM最终给予建筑环境标志认证。其评价方法概括如下: 首先,BREEAM认为根据建筑项目所处的阶段不同,评价的内容相应也不同。评估的内容包括3个方面:建筑性能、想象建造和运行管理。其中:处于想象阶段、新建成阶段和整修建成阶段的建筑,从建筑性能,想象建造两方面评价,计算 BREEAM等级和环境性能指数;属于被运用的现有建筑,或是属于正在被评估的环境管理项目的一部分,从建筑性能、管理和运行两方面评价,计算BREEAM等级和环境性能指数;属于闲置的现有建筑,或只需对结构和相关

绿色建筑和建筑评估体系分析

绿色建筑和建筑评估体系分析 绿色建筑和建筑评估体系分析 摘要: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估的工作直接影响了其能否正常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业的不断进步,能否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估成为了广大研究人员关注的对象,当前,我国人居环境发展迅速,绿色化的建筑成为了我们发展的目标,但是在这工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针对这些方面进行了简单地分析研究,我们必须对其进行解决。下面就让我们简单的说明一下希望能够帮助有所需要的人。 关键字:绿色建筑;评估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对建筑物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环境受手气影响的程度,有些建筑在建设过程中损耗了很多资源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这种做法与绿色建筑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应该在保持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性的原则上对其进行建设,这样我们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还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为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就能是我们的目标实现,这些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评估体系已经成熟,而我国仅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中我们对这些成熟技术进行了概括。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状况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绿色建筑的相关理念在我国出现,在对其进行研究的三十多年中,我国政府大力扶持相继提出了一些政策,使得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得以发展,随着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我国这项体系正逐步变得完善。 二、出现的问题 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绿色建筑评估的体系中也得到了进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我国在对该项体系进行研究的时间较晚,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几下几点:一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虽然我国政府在对其进行发展的工作中大力支持,但是在对其进行指

国外主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解析

国外主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解析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实践毫无疑问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生态环保的理念,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还需要管理层、业主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望个过程中确立明确的评价及认证系统,以定量的方式检测建筑设计生态目标达到的效果,用一定量指标来衡量其所达到的预期环境性能实现的程度。绿色建筑在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到了今天,其成熟的标志性的运行模式,就是都不约而同地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发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绿色建筑的实践和推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国际上发展较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有:英国BREEAM、美国LEED、日本CASBEE、加拿大GBTool、澳大利亚NABERS 等等。 1 英国BREEAM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发布。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是由英国建统研究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和一些私人部门的研究者共同制定的。BREEAM评估对象有新建建筑及既有建筑,并针对不同建筑类型有着不同版本评估标准,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有:办公建筑、住宅建筑、轻工业建筑厂房、福利院、养老院、学生宿舍、法庭建筑、监狱建筑、零售商铺和购物中心、学校建筑、保障性住宅建筑等。其中住宅建筑,也有多个版本:(1)英国政府可持续家居标准,于2007年4月取代ECOHOMES用来评估英国新建住宅;(2)ECOHOMES用于评估英国以外的新建住宅;(3)BREEAM Multi-Residential用于评估多单元、有公共设施的住宅小区。BREEAM从以下10类指标对建筑物性能进行评估:能源、管理、健康和舒适、交通、水、材料、废弃物、土地利用、污染、生态。根据每类指标的得分乘以各自所赋予的环境权重所得出来的总和,来确定建筑物获得的认证级别。认证级别分为:通过、好、很好、优异、杰出,表現为一星到五星。 BREEAM体系的目的是为绿色建筑实践提供权威性的指导以期减少建筑对全球和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体系涵盖了包括从建筑主体能源到场地生态价值的范围,关注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因为该评估体系采取“因地制宜、平衡效益”的核心理念,也使它成为全球唯一兼具“国际化”和“本地化”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它既是一套绿色建筑的评估标准,也为绿色建筑的设计设立了最佳实践方法,也应此成为描述建筑环境性能最权威的国际标准。 从1990年至今,BREEAM已经发行了《2/91版新建超市及超级商场》、《5/93版新建工业建筑和非食品零售店》,《环境标准3/95版新建住宅》以及《BREEAM’98新建和现有办公建筑》等多个版本并己对英国的新建办公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

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

252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252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Explore the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罗秀林■Luo Xiulin[摘要] 本文在搜集研究大量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其它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采用相互比较的研究手段,以居住房屋和公共建筑的使用寿命为出发点,形成了我国国家标准的对绿色建筑评价的研究体系,该标准的研究体系富有中国特色。 [关键词] 居住环境绿色建筑国家标准[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collects and explores a largenumber of foreign literature, on the basis of a green buildingrating system in other countries, and compares with each meansof research, take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residential housesand public buildings as a starting point to form China's nationalstandards for green building rating research system, and thestandard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living environment, green building, national standards一、引言在进行建筑建设时,消耗的能源及其庞大。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合理的利用资源使建筑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这一行业的发展方向,在国外的其它发达国家绿色建筑已发展成为一种体系,这种体系被广泛应用。我国的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主要是依靠借鉴其它国家的理论经验,缺乏自身的实践与经验。对于我国建筑业是否能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来说,合理有效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当前,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是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已成为 21 世纪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建筑作为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产物,在其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消耗了地球约50%的资源,而在今后 50 年的建筑设计和建造中,还将有大量的建筑维系着中国过去 5 000 年的传统发展模式,因此,探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今建筑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绿色既是一个实现目标,又是一种价值观念。绿色建筑理念是建筑绿色化的前提和基础,早在 20 世纪 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 (Eco1ogy) 和建筑学(Architecture) 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新理念。近年来我国根据国情,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本文对国外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发背景、评估对象、评价指标、权重体系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比较,从而为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估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 绿色建筑评价是绿色生态建筑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世界许多国

家和地区都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着国际绿色生态建筑评价体系。从1990 年开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针对绿色建筑推出了一系列评价体系。 1.1 英国 BREEAM 评价体系 1.1.1 优点 (1)最显著优势是考察建筑全生命周期; (2)条款式的评估体系,操作比较简单且易于理解和接受; (3)评估框架开放、透明,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评估条款; (4)为方便设计师考虑各设计方案对环境影响,BRE推出建筑环境影响评价软件,其巨大的数据库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环境影响因素,使得设计师可在早期阶段进行项目影响评估。 1.1.2 局限性 (1)该评价体系是基于英国国情开发的,未考虑其他地域性问题,其适应性受到限制; (2)评估过程较复杂,须由多名持有 BRE 执照的专业评估师操作(BRE 规定每个项目评估须有至少2 位经过 BRE 专门培训的 BREEAM 注册师完成)。 1.2 美国LEED 评价体系 1.2.1 优点 (1)采用第三方认证机制,增加了该体系的信誉度和权威性; (2)评定标准专业化且评定范围已扩展形成完善的链条; (3)体系设计简洁,便于理解、把握和实施评估;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之欧阳歌谷创作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2006介绍 欧阳歌谷(2021.02.01)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

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

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30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2020方米,预计到. 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