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十二经的温凉补泻及引经药

十二经的温凉补泻及引经药

十二经的温凉补泻及引经药
十二经的温凉补泻及引经药

十二经的温凉补泻及引经药(歌诀版)1、心经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

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

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2、肝经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

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

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常用的引经药

常用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 1. 引药达头面:菊花、川芎、蔓荆子、苍耳子、辛夷花、藁本等。 引药达额头:白芷。 引药达头两侧:川芎。 引药达目:菊花。 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 引药达巅顶:藁本。 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 2. 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其中引药达左上肢的为桂枝;引药达右上肢的为桑枝。 3. 引药达颈部:葛根。 4. 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5. 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 6. 引药达胸腹部:木香、砂仁。 7. 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 8. 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己。 9. 引药走督脉:狗脊。 10. 引药达皮肤:蝉蜕。 11. 引药入胃:半夏。 12. 引药入肺:桑白皮。 13. 引药入肝:柴胡、当归。 14. 引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 15. 引药入脾:苍术、白术。

16. 引药入骨:威灵仙、油松节。 17. 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 18. 引药下行:牛膝、代赭石、旋覆花。 正是:用药如用兵,引经要分清;立方有法度,四两拨千斤。 川军2018/8/31 11:21:42 引经药是指能导引诸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的药物,亦可理解为对机体某一部位有特殊作用的药物,是引经药的主要作用之一,这也是有别于西医用药的观点。引经药又称引经报使药,其源远流长,起源于药物的归经理论,民间以形补形理论亦源于此。清代著名医家尤在泾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病有病所,药有药位,辨证上加入引经药可以提高疗效。 引经药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引药上行 《本草求真》曰:“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如参苓白术散,借桔梗载诸药上浮,引归于肺,益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倘若把它当作平喘之品删掉不用,则违背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立法本义,疗效难著。王清任所创血府逐瘀汤以桔梗载众祛瘀之品上行,以除胸中之瘀;《伤寒论》中三物白散亦用桔梗引巴豆上升,以祛除胸中寒实,有学者通过实验提示了桔梗在该方剂中的“引向”作用,如果去掉桔梗,则仅能涤除腹水而不能荡涤胸水。临床亦有“诸根多降,桔梗能升”之说。 二、引药下行 《本经逢原》曰:“丹溪言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从历代医家的推崇至现今的高校教材均明确提到牛膝的“引药下行”之功,故牛膝可作为身体下部疾病的引经药使用,临床上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下肢肌痿无力等症,常随方加用,疗效颇著。旋覆花是治疗呃逆上气的一味“引药下行”之品,临床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之说。 三、引药入病所 引药达病所的药物,临床使用十分广泛,如桑枝引诸药达臂与手指,羌活引诸药

中药界的“靶向药”,带领方药直达病

中药界的“靶向药”,带领方药直达病变部位临床用药中,我们有时会听到“引经药”一词。何为引经药呢?某些药物对机体某部分有选择性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者特殊的治疗作用,这类药物就是引经药。临床常用的引经药有哪些?它们作用于哪些部位?我们来看一下张炳厚教授的总结。 治疗疾病,予其定位十分重要。疾病在人体中,发病部位特别广泛,可发病于五脏六腑之某一脏腑,也可发生在不同经络,或发生在里,或发生在表,或上或下,或发生在七窍九道,欲治某处之病,必须使药力达到病所,才能取得良效。方剂中载诸药达病所之药称为使药。 在方剂组成中,即分君、臣、佐、使。使药有两种作用,一是引经报使,二是调和诸药。所讲之引经药,是属前者,又称向导,使用引经药为向导,所谓引经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证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适其至所,是要令药物能够到达病所,即适其病所,这提出了引经报使的问题。又如徐大椿谓之“归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谓向导之师”。就是说,在中药中,每味药均有其归经,而其中有些药,归经特别专注,引经药往往取用这些归经专注之品。 脏腑、经络、部位引经药 柴胡、地龙 肝—— 青皮 胆—— 菖蒲、灯心草 心—— 小肠——黄柏 茯苓 脾—— 胃— 石膏 — 肺——桔梗、杏仁

大肠——白芷 肾—— 蒺藜、鬼箭羽 膀胱——滑石 心包— —钩藤 三焦— - 八、、—连翘 头—— 川芎 腰—— 桑寄生 命门— —补骨脂 丹田——砂仁 上肢——桂枝 下肢——牛膝 督脉——鹿角类 任脉——龟甲或王不留行冲脉——木香 带脉— —川断 尿道——甘草梢 太阳经——羌活 .r . r r 亠r>.—卜—r i—t 阳明经——白芷或葛根 少阳经 ——柴胡 厥阴经——吴茱萸或藁本疼痛引经药与随机变法

头疼引经药

头疼引经药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头疼引经药 2009-12-14 22:37 ·中医中药· 临床应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 姜宏伟 (鸡西市传染病医院,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目的讨论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方法太阳经头痛加川芎;阳明经头痛加葛根、白芷;少 阳经头痛加柴胡;厥阴经头痛加吴茱萸、藁本;太阴经头痛加苍术;少阴经头痛加细辛。结论选用正确的引 经药,能够使诸药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医中药;头痛;头痛的分类;头部经络分布;引经药;引经药的正确使用 学科分类代码: 360 中图分类号: R9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5775 (2005) 04 - 0312 - 02 头痛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 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或头前后、偏 侧部的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也是一个在临 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发生在 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 恶化的先兆。 1 概述 本病源于《素问·风论》,据其病因而有“脑风”、 “首风”之名,认为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而致,后 经历代医家论述和发挥,其内容日趋丰富和完善,仲 景《伤寒论》六经条文中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 厥阳病头痛。《东恒十书》指出外感和内伤均可引起 头痛,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 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 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 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正如明·徐春甫 《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总结说:“头 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攻,五脏气郁之病,东恒论气 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 之病,仲景伤寒,东恒六经之类是也。” 在临床上患者自觉头痛,包括前额、额颞,顶枕 部位疼痛,是其共同的症候特征,按部位中医有在太 阳、阳明、少阳或在太阳、厥阴、少阴或痛及全头的不 同,但以偏头痛者居多,又据头痛之久暂、疼痛之性 质,特点和部位的不同,有外感和内伤两大证类。 后世医家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 行头面部,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太阳经头痛,多在 后头部,下连于颈;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 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诀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诀 心经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 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乾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 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胃经

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乾姜。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胆经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大肠经 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乾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小肠经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小肠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高本。 膀胱经 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苇帮。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三焦经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耆;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心包经 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一、引经药的种类

中医处方中引药的应用

中医处方中引药的应用 传统中医诊病,处方遣药,喜用引药,由于引药的巧妙应用,效如桴鼓。引药是在中药“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和“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及药物归经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历代医药学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体会到辩证立法虽然精确,但是能否收到预期良效,还要看遣药配伍是否妥当;因为药物一经配伍,就大大增加了各药作用的复杂性,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协调或制约),药物的性能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因此,古人对引药的应用十分重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代代相承,逐步发展和完善。近年来,引药的应用进展不大,有渐被忽略的趋势。引药是在当前中药配伍应用亟待继承和发扬的重要内容,应当努力发掘,使中医药学的方药理论得以深化,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 一、引药概述 引药,亦称引经药、药引、或引经报使,主要是指处方中引导诸药直达病所使之更好发挥治疗效应的药物。它是在中医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和中药药物归经理论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正如传统之用桔梗为了引载药上浮治疗咽喉病,用桑枝为引以治上肢病,以牛膝为引以治下肢病,用羌活为引以治足太阳膀胱经病,用青皮为

引以治疗足厥阴肝经病,用酒为引以活血通经,用生姜为引以发表和胃,用灯心草为引以清心通淋等。其应用药材、蔬菜、果实、谷物、草木、虫介及金属等类皆囊括其中,真可谓方圆曲直,运用精当,达到炉火纯青、美不胜收的境界。早在东汉时期,《伤寒论》113方中就有52个方应用了引药;金元时期,《珍珠囊》明确提出了引药为“引经报使之说”;明清时期,引药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并有《药引论》专著问世。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引药应用逐步成为了临床处方基本原则之一。正如《医学阶梯》说:“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医学读书记》亦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药引论》则明确指出:“古今汤方莫尽,药引无穷,临机取用,各有所宜。”均说明了应用药引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大抵选用引药根据疾病表现、病变部位、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以及治疗目的、立方原则、药性特点等因素而定。正确地应用引药,对引诸药入经,直达病所,提高疗效,矫正药味,便于服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引药的临床应用,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即用于引药归经、佐助、佐制、反佐、调和诸药等。 (一)引药归经:如参苓白术散中用桔梗为引,似舟楫载药上达上焦以益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中用吴茱萸、生姜为引,直走厥阴引诸药散陈寒;芪芍桂酒汤中用苦酒为引,引药入营分以增强泄营中

补虚药

补虚药 单项选择题: 1.人参不具有的功效是() A补脾益肺B生津止渴C安神益智D养阴清火 2.挽救虚脱时人参的用量是() A1-3g B3-10g C10-15g D15-30g 3.不宜使用人参的病证是() A邪实表证B血虚心悸C气虚欲脱D脾虚便溏 4.既补气养阴,又清火生津的药物是() A北沙参B西洋参C玄参D苦参 5.西洋参的用法是() A冲服B烊化C另煎对服D以上皆非 6.党参除能补中益气外,还能() A生津、养血B利水、固表C活血、止血D润肠、缓急 7.党参的性味是() A甘,温B甘,寒C甘,平D甘,凉 8.功能补气生津的药物是() A太子参B丹参C沙参D党参 9.黄芪的功效是() A补气升阳、益卫固表B补气养阴、清火生津C补益脾肺、安神增智D补中缓急,润燥解毒 10.黄芪的适应证是() A热毒炽盛,疮疡肿痛B气血不足,疮疡内陷C痰湿阻络,阴疽流注D热毒疮疡,脓成未溃 11.苍术、白术均有的功效是() A燥湿、利水B燥湿、祛风C燥湿、健脾D燥湿、行气 12.白术不具有的功效是() A补气健脾B祛风除湿C固表止汗D健脾安胎 13.白术、黄芪均治() A中气下陷B表虚自汗C瘀阻经闭D阴虚消渴 14.山药的归经是() A脾、肺、肾B心、脾、肾C心、肝、脾D肺、心、脾 15.山药不具有的功效是() A益气养阴B燥湿利水C补脾肺肾D固精止带 16.既健脾化湿,又和中解暑的药物是() A山药B扁豆C藿香D香薷 17.扁豆的功效是() A解毒B发表C祛风D补阳 18.有“国老”美称的药物是() A人参B甘草C茯苓D大枣 19.甘草不具有的功效是() A益气补中B祛痰止咳C清热解毒D养血安神 20.不宜用甘草的病证是() A脘腹挛急疼痛B心动悸脉结代C湿盛胀满浮肿D药物食物中毒

五脏六腑十二经主要引经药

五脏六腑十二经主要引经药引经药分为如下两类: 一、按十二经记述: 手太阴肺经为桔梗、升麻、葱白、辛夷; 手阳明大肠经为白芷、石膏; 足太阴脾经为升麻、苍术; 足阳明胃经为白芷、石膏、葛根; 手少阴心经为细辛、黄连; 手太阳小肠经为木通、竹叶; 足少阴肾经为肉桂、细辛; 足太阳膀胱经为羌活, 手厥阴心包经为柴胡、丹皮; 手少阳三焦经为连翘、柴胡; 足厥阴肝经为柴胡、川芎、青皮、吴茱萸; 足少阳肝经为柴胡、青皮。

二、按六经记述,如太阳经用羌活、防风、藁本,阳明经用升麻、葛根、白芷,少阳经用柴胡,太阴经用苍术,少阴经用独活,厥阴经用细辛、川芎、青皮。 附录: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 好。 脾经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肺经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乾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肾经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 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胃经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

-中医引经药歌诀

中医引经药歌诀 (一)引药归经脉指引经药在方剂中先驱先行,引药入经。如左金丸为清泻肝火之剂,方中吴茱萸辛热入肝,黄连苦寒入心,吴茱萸为肝经引药,可引黄连之寒来清肝火。白虎汤主治阳明经热盛,石膏用以引诸药入阳明经而收清热生津之效。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可引导少阴经寒邪出于太阳之表等。头痛因部位不同而涉经各异,《丹溪心法》在治疗时即注重引经药的运用,指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二)引药至病所一些引经药具有明显的作用趋向,可引导它药作用于病所。如补中益气汤,以升麻、柴胡为引,升提下陷之中气。清胃散中也以升麻引诸药清泻胃火。其它如川芎引药上行,牛膝引药下行,桔梗载药上达,肉桂引火归元;上肢痛用桂枝、桑枝、羌活,下肢痛选牛膝、独活等,均为实践所得,已为医者习用。此外,治疗头痛时,无论外感内伤,常佐用风药,如羌活、蔓荆子、防风等,实亦寓引经之意,李中梓对此解释为:“高巅之上,惟风可到。阴中之阳,自地升天也,在风寒湿固为正用,即虚与热亦假引经。”炮制

可改变药物的性能,如土炒入脾,盐炒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归肺,酒炒上行。引经药的引导作用随炮制不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三)辨证使用,有的放矢运用引经药,应以辨证为前提,充分考虑其本身的药性与功能,尽可能功能与导向统一,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如手少阴心经引经药黄连与细辛,清心火时选黄连,通心阳时用细辛。再如痛泻要方中的防风,既能引药入脾,又能散肝郁,舒脾气,胜湿止泻;龙胆泻肝汤之柴胡,既能引药入肝胆,又能舒畅肝胆。 (四)重视功能,不拘引经临床辨证用药组方,重要的是看药物的基本功能,而非一味强调某药的引经作用。实际上在众多的方剂中,选用药物的依据主要是功能与归经,而选药引经的则为数较少,这就是说,引经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并非是必须的。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引经药的作用。 心经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补虚药练习题简述

1治疗肾不纳气之虚喘应首选: A蛤蚧B胡桃肉C冬虫夏草D补骨脂E益智仁 答案 A 2.能益精血,调冲任的药是: A.鹿茸B.紫河车C.海狗肾D.海马E.蛤蟆油 答案:A 答案分析:本试题五种药物均属动物药或“为血肉有情之品”,均能补肾益精。唯鹿茸和紫河车入肝肾,而补肝肾、益精血。鹿茸善调冲任用治冲任虚寒,崩漏不止及带下等症。故本题答案应选择鹿茸。 3.按“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宜选用: A.菟丝子B.沙苑子C.补骨脂D.韭菜子E.核桃仁 答案:A 答案分析:《本草经疏》:“《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矣”。 4.能补肾益精,安胎的药物是: A.枸杞子B.桑椹子C.菟丝子D.沙苑子E.五味子 答案:C 答案分析:本题五者均入肾经。枸杞子、桑椹子长于滋补肾阴,沙苑子、五味子益肾固精,但皆无安胎作用,唯菟丝子补肾益精而安胎。 5.菟丝子与沙苑子的共同作用是 A.温脾B.止泻C.润肠D.明目E.安胎 答案:D 答案分析:菟丝子功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故明目是其共同功效。 6.能固精、缩尿,止泻、平喘的药物是: A.益智仁B.菟丝子C.沙苑子D.补骨脂E.韭菜子 答案:D

答案分析:本题备选答案中,虽然五者皆为补阳药,可用于肾虚阳痿遗精,但只有补骨脂温脾止泻,助阳纳气而平喘。 7.不能治疗肾虚作喘的药物是: A.核桃仁B.阳起石C.磁石D.蛤蚧E.沉香 答案:B 答案分析:蛤蚧、核桃仁入肺肾经,善补肺益肾而多用虚喘;磁石、沉香质重沉降入肾经,能纳气平喘。只有阳起石咸温入肾经专于温肾壮阳,强阳起痿,无纳气平喘之功。 8.羊红膻的功效是: A.补益肝肾B.润肺止咳C.养阴益精D.养心安神E.凉血活血答案:D 答案分析:羊红膻辛、甘,温,归心、肾、肺、脾经,以温补行散为用,功能温肾助阳,活血化瘀,养心安神,温肺散寒。 9.冬虫夏草不具备的功效是: A.补肾B.养肝C.益肺D.化痰E.止血 答案:B 答案分析:冬虫夏草性味甘温,归肾、肺经,其功效是补肺益肾,止血化痰,无养肝作用,故应选择B。 10.不具有安胎功效的药物是: A.杜仲B.续断C.桑寄生D.菟丝子E.紫河车 答案:E 答案分析:杜仲、续断、桑寄生、菟丝子皆能补益肝肾而安胎,唯紫河车,虽补肾益精,养血益气,但无安胎作用,故应选择E。 11.蛤蚧一般不用治: A.肺虚咳嗽B.虚劳喘咳C.风寒咳嗽D.肾虚作喘E.肾虚阳痿答案:C 答案分析:蛤蚧善于补肺益肾,可用于肾虚阳痿及虚咳虚喘。风寒咳嗽非其所治。 12.不能止血的药物是: A.鹿角胶B.鹿角霜C.冬虫夏草D.续断E.杜仲

补虚药作业

补虚药 一.单选 1、既能补中益气,又可养血生津的药物是() A.人参B.党参C.西洋参D.太子参 2、治疗中气下陷诸证的首选药应是() A.人参B.黄芪C.升麻D.柴胡 3、下列补气药中兼有固涩作用的药物是() A.西洋参B.山药C.白术D.黄芪 4、能补肾阳以纳气平喘的药物是() A.补骨脂B.巴戟天C.鹿茸D.益智仁 5、既能补血止血,又能滋阴润肺的药是() A.当归B.熟地黄C.白芍D.阿胶 6、使用补气药如产生气滞,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可适当配伍() A.消食药B.理气药C.补血药D.化湿药 7、治疗妇女血虚夹瘀之痛经、月经不调的首选药是() A.川芎B.当归C.丹参D.阿胶 8、既补肾阳,又补肺阴,且能止血化痰的药物是( ) A.菟丝子B.紫河车C.蛤蚧D.冬虫夏草 9、具有燥湿利水之功,治疗脾虚湿盛的最佳药物是( ) A.扁豆B.山药C.白术D.茯苓 10、被称为补肝肾、明目之要药的是() A.白菊花 B.车前子 C.枸杞子 D.沙苑子 11、大枣与甘草的共有功效是() A.养血安神B.缓急止痛C.缓和药性D.祛痰止咳 12、用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证,最宜选用( ) A.淫羊藿B.杜仲C.补骨脂D.益智仁 13、素体阴虚,新感风热,宜选何药配解表药同用() A.麦门冬B.百合C.玉竹D.石斛(书上没有) 14、可用于阴虚燥咳,舌干口渴及心烦失眠的药是( ) A.麦门冬B.天门冬C.石斛D.北沙参 15、善治脾寒泄泻,口多涎唾的药物是() A.佩兰B.补骨脂C.益智仁D.干姜 16、既治脾肾两虚,便溏泄泻证,又治肝肾不足,胎动不安证的药物是() A.杜仲B.补骨脂C.白术D.菟丝子 17、下列药中补阳而不燥,药力和缓的是() A.淫羊藿B.巴戟天C.肉苁蓉D.补骨脂(名称的来源) 18、功能养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要药的是() A.当归B.何首乌C.熟地黄D.阿胶 19、补血药与补气药同用是因为() A.气行则血行B.气能生血C.气能摄血D.以免影响食欲 20、既能养胃阴、生津液,又能滋肾阴、清虚热的药物是() A.麦门冬B.天门冬C.玉竹D.石斛(书上没有) 一.单选 1.B 2.B 3.B 4. A 5.D 6.B 7.B 8.D 9.C 10.C 11.C 12.B 13.C 14.A 15.C 16.D 17.C 18.C 19.B 20.D 二、多选 1.山药的功效是() A、补肾固涩B、健脾燥湿C、益气养阴D、交通心肾E、益卫固表2、能补脾益气的药有() A、甘草B、白术C、山药D、人参E、黄精

中医经脉中药归经歌诀

十二经脉中药归经歌诀+牙齿归经及用药+分类用药歌+五脏六腑用药简诀+ 一些虫石的药性+《引经药概述--引经药歌诀》+《经络药诀》 十二经脉中药归经歌诀 手少阴心经歌诀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 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合来大有功。 玄胡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 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手太阳小肠经歌诀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 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必须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 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藁本。

足太阴脾经歌诀 补脾人参绵黄芪,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泻脾之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滑石玄胡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足阳明胃经歌诀 补胃必须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芪,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温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和大黄,多加石膏泻更急。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及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手厥阴心包经歌诀 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手太阴肺经歌诀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苑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绵州黄芪更参苓。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蒄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马兜铃、瓜萎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足厥阴肝经歌诀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仁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足少阳胆以歌诀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凉用竹茹与黄连;用改善皆同肝经。 手少阳三焦经歌诀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芪;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

经用药歌诀中药常用

十二经用药歌诀+中药常用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玄参苦, 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温心藿香石菖蒲; 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 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 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沉香,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胃经 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胆经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补虚药(补气、补血)练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为气血双补的药物是 A、大枣 B、蜂蜜 C、甘草 D、白术 E、山药 2、人参研粉入丸散时,用法用量为 A、一次1~3g,一日1次 B、一次3g,一日1次 C、一次3g,一日2次 D、一次1g,一日1次 E、一次1g,一日2次 3、补气健脾宜炒用、燥湿利水宜生用的药是 A、党参 B、黄芪 C、甘草 D、白术 E、山药 4、哪项不属于大枣的功效 A、安神 B、调和营卫 C、缓和药性 D、补中益气 E、养血 5、白扁豆具有的功效是 A、健脾化湿,清火生津 B、健脾化湿,润肺化痰 C、健脾化湿,止血续伤 D、健脾化湿,消暑解毒 E、健脾化湿,活血散结 6、关于蜂蜜的使用注意叙述正确的是 A、湿盛中满、痰多咳嗽及大便稀溏者忌服 B、湿阻中满、湿热内蕴及痰湿甚者忌服 C、痰火内盛、血热出血及外感热病者忌服 D、阴虚火旺、大便溏薄或实热便秘者忌服 E、湿阻中满、血热出血及大便溏薄者忌服 7、既治脾肺气虚证、又治热病伤津及心神不安,宜选 A、白术 B、山药 C、人参

E、以上均是 8、平补气阴、兼收涩之性的药宜选 A、山药 B、党参 C、黄芪 D、白术 E、人参 9、治肺肾两虚喘咳、肾虚遗精宜选 A、人参 B、西洋参 C、白术 D、山药 E、黄芪 10、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的药对为 A、人参、麦冬 B、人参、白术 C、人参、蛤蚧 D、黄芪、杏仁 E、以上均不是 11、黄芪的功效是 A、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B、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C、补气升阳,止汗安胎 D、补气升阳,利水消肿 E、健脾化湿,消暑解毒 12、既补中益气,又生津养血的药是 A、大枣 B、当归 C、黄芪 D、甘草 E、党参 13、善治脾肺气阴两伤的药物是 A、山药 B、沙参 C、黄芪 D、白术 E、甘草 14、治血虚萎黄、妇女脏燥证宜选 A、白术

任务1补虚药与补虚方习题重点

任务1 补虚药与补虚方习题 一、选择题 1.用于血虚诸证,为补血要药,又为滋阴要药的是()。 A.当归 B.丹参 C.何首乌 D.熟地 2.可以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养血的中药是()。 A.白芍 B.当归 C.熟地 D.大枣 3.治疗心脾两虚证及脾虚不能统血的各种慢性出血是()。 A.归脾汤 B.参苓白术散 C.犀角地黄汤 D.补中益气汤 4.治疗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证的常用方是()。 A.归脾汤 B.参苓白术散 C.犀角地黄汤 D.补中益气汤 5.温而不燥,是补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常用方剂是()。 A.归脾汤 B.参苓白术散 C.犀角地黄汤 D.补中益气汤 二、填空题 1.根据补虚药物的性能,一般将其分为、、、四类。 2.用于血虚体弱,补血作用较佳,为治血虚的要药的是。 3.肉苁蓉的功效有,。 4.杜仲的功效有,,。 5.天门冬的功效有,。 6.党参的功效有,。 7.补虚方也相应地分为、、、四类。 8.生脉散是由,,三味中药构成。 9.补中益气汤的功效是,。

三、名词解释题 1.补虚药。 2.补虚方。 四、简答题 1.简述补虚使用注意事项。 2.简述黄芪的功效和主治。 3.简述白术的功效和主治。 4.简述当归的功效和主治。 5.简述巴戟天的功效和主治。 6.简述沙参的功效和主治。 7.简述甘草的功效和主治。 8.简述补虚方使用注意事项。 9.简述四君子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和应用。 10.简述四物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和应用。 11.简述六味地黄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和应用。 任务1 补虚药与补虚方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A 4.D 5.B

头疼引经药

头疼引经药

头疼引经药 2009-12-14 22:37 ·中医中药· 临床应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 姜宏伟 (鸡西市传染病医院,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目的讨论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方法太阳经头痛加川芎;阳明经头痛加葛根、白芷;少 阳经头痛加柴胡;厥阴经头痛加吴茱萸、藁本;太阴经头痛加苍术;少阴经头痛加细辛。结论选用正确的引 经药,能够使诸药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医中药;头痛;头痛的分类;头部经络分布;引经药;引经药的正确使用学科分类代码: 360 中图分类号: R9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5775 (2005) 04 - 0312 - 02 头痛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 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或头前后、偏 侧部的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也是一个在临 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发生在 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 恶化的先兆。 1 概述 本病源于《素问·风论》,据其病因而有“脑风”、 “首风”之名,认为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而致,后 经历代医家论述和发挥,其内容日趋丰富和完善,仲 景《伤寒论》六经条文中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 厥阳病头痛。《东恒十书》指出外感和内伤均可引起 头痛,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 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 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 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正如明·徐春甫 《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总结说:“头 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攻,五脏气郁之病,东恒论气 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 之病,仲景伤寒,东恒六经之类是也。” 在临床上患者自觉头痛,包括前额、额颞,顶枕 部位疼痛,是其共同的症候特征,按部位中医有在太 阳、阳明、少阳或在太阳、厥阴、少阴或痛及全头的不 同,但以偏头痛者居多,又据头痛之久暂、疼痛之性 质,特点和部位的不同,有外感和内伤两大证类。 后世医家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 行头面部,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太阳经头痛,多在 后头部,下连于颈;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 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 经头痛,痛在巅顶,连于目系。正如《冷庐医话·头

引经药

引经药是指能导引诸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的药物,亦可理解为对机体某一部位有特殊作用的药物,是引经药的主要作用之一,这也是有别于西医用药的观点,中医治风湿病很重视引经药。引经药又称引经报使药,其源远流长,起源于药物的归经理论,民间以形补形理论亦源于此。清·尤在泾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病有病所,药有药位,辨证上加入引经药可以提高疗效。 1、按经脉选药:据历代医家经验,常用的引经药,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手太阳小肠经:藁本、黄柏;足少阴肾经:独活、肉桂(桂枝)、知母、细辛;足太阳膀胱经:羌活;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白芷;手阳明大肠经:白芷、升麻、石膏;足太阴脾经:苍术、升麻、葛根、白芍;足阳明胃经:白芷、升麻、石膏、葛根;手厥阴心包经:柴胡、丹皮;手少阳三焦经:连翅、柴胡,上焦地骨皮,中焦青皮,下焦附子;足厥阴肝经: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等。可按风湿痹证所在经脉选用。 2、按病位选药:实为按经选药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头部风湿痹痛,虚证选川芎、白芷;实证选柴胡、勾藤、水牛角。颈项痛,风重选羌活,热重选葛根,强硬选葛根、白芍、细辛。肩背痛用羌活、黄岑、桂枝、葛根。胸部挤压痛用香附、枳壳。胁痛选柴胡、郁金。肩臂痛有主张从痰湿治疗,选丹溪指迷茯苓丸加味,重用祛痰药。上肢痹痛选羌活、防风、桂枝、桑枝、茯苓、陈皮、姜黄、白芍、鹿含草、银花藤、天仙藤、。背痛常加羌活、防风引经,肥人少佐附子,气滞血瘀加生姜黄,肾精亏虚,督脉失养须加狗脊;背部痹痛剧烈而他处不痛者,用九香虫温阳理气,并配以葛根、秦艽,病变在腰脊者合用蜂防、乌梢蛇、地鳖虫行瘀通督,并配以川断、狗脊。背脊痛用石南藤、菖蒲。腰痛通用补肾药可选杞子、巴戟、鹿角胶、狗脊、杜仲、川断;肾阴虚可选黄精、熟地、石斛;肾阳虚选巴戟、仙茅、仙灵脾、葫芦巴等;有些腰痛可用白术、食疗用栗子、猪腰。腰骶部痛弯腰下蹲受限,加伸筋草、赤白芍等;剧痛加花椒、香附、玄胡。两髋痛剧属热者选加公英、地丁、板兰根。热入腰间之痛用稀莶草、海桐皮。下肢痹痛可选独活、牛膝、防己、木瓜、椿根、川太、五加皮、杜仲、白芍、小活络丹等。足跟痛一般肾虚引起,如见湿热下注,可在补肾基础上伍用木瓜、青黛等。此外,注重关节痛加松节、乳香。肌肉痛加桑枝、桑寄生。四肢关节痛均可加藤枝类药,如忍冬藤、鸡血藤、伸筋藤、天仙藤、桑枝、桂枝等。周身骨痛加当归、威灵仙。 另外,病位深浅用药有别,病在肌肤经络者,一般以防风、麻黄、桂枝、银花、连翘、 青风藤等辛散之药;在筋骨者用白芥子、白附子、川芎、草乌、附子、马钱子及虫类之药;在脏腑者用补益之药。热在气分用生石膏、知母,在营血用生地、丹皮、玄参等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 手太阳小肠经:藁本、黄柏; 足少阴肾经:独活、肉桂(桂枝)、知母、细辛; 足太阳膀胱经:羌活;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白芷; 手阳明大肠经:白芷、升麻、石膏; 足太阴脾经:苍术、升麻、葛根、白芍;

中药引经药

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乾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

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 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胃经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乾姜。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 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胆经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大肠经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乾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小肠经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五脏六腑十二经主要引经药

五脏六腑十二经主要引经药 引经药分为如下两类: 一、按十二经记述:手太阴肺经为桔梗、升麻、葱白、辛夷;手阳明大肠经为白芷、石膏;足太阴脾经为升麻、苍术;足阳明胃经为白芷、石膏、葛根;手少阴心经为细辛、黄连;手太阳小肠经为木通、竹叶;足少阴肾经为肉桂、细辛;足太阳膀胱经为羌活,手厥阴心包经为柴胡、丹皮;手少阳三焦经为连翘、柴胡;足厥阴肝经为柴胡、川芎、青皮、吴茱萸;足少阳肝经为柴胡、青皮。 二、按六经记述,如太阳经用羌活、防风、藁本,阳明经用升麻、葛根、白芷,少阳经用柴胡,太阴经用苍术,少阴经用独活,厥阴经用细辛、川芎、青皮。 附录: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

灵。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温肺 木香冬花寻,生姜乾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亦温肾,腽肭 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 活肉桂奇 胃经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乾姜。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胆经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大肠经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乾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小肠经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小肠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高本。 膀胱经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苇帮。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三焦经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耆;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

中药引经药

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乾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

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胃经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乾姜。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胆经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大肠经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乾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小肠经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