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实现新跨越,争当扶贫攻坚工作排头兵,根据《**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贫开发〔20**〕18号)和《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发〔20**〕59号),结合**市扶贫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全市346986名贫困人口、207个贫困村、23个贫困乡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思路,认真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精准识别。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乡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单位及帮扶责任人,逐乡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全市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接入全省、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对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乡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开展扶贫工作的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与信息化建设

1.建档立卡。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建档立卡工作要求,根据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乡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坚持公正、

公开、公平的原则,组织县(区)、乡镇、村做好建档立卡工作。

各项扶贫措施要与建档立卡结果和对象相衔接,推进精准扶贫到乡

到村到农户。

(1)贫困户识别。全面精准完成对贫困人口的调查摸底,通过“两公示一公告”确定346986名贫困人口,填写《贫困农户登记表》。在此基础上建立档案,做到户有《扶贫手册》,市、县、乡、村有接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管理平台。做到“四精确”,即精确识别贫困对象、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

行动态管理,确保“一县一档、一乡一簿、一村一册、一户一卡”。

(2)贫困村识别。全面精准完成对贫困村的摸底调查,通过

“一公示一公告”确定207个贫困村,填写《贫困村登记表》,录

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管理平台。

(3)贫困乡识别。全面精准完成对贫困乡的摸底调查,通过

“一公示一公告”确定23个贫困乡,填写《贫困乡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管理平台。

2.信息化建设。按照扶贫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建立上联全国全省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下接贫困县乡村的扶贫对象动态化信息管理体系。

(1)建立贫困户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以村为基本单位,建立

贫困户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实行动态管理,接受监督。每年对贫困

户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对收入变化情况进行核

算分析,及时更新有关数据,准确掌握脱贫情况。

(2)建立贫困村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以贫困户动态化信息管

理为基础,建立贫困村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对贫困村扶贫项目实施、

扶贫任务完成、收入增长以及脱贫目标实现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每年更新一次。

(3)建立贫困乡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以贫困户、贫困村动态

化信息管理为基础,建立贫困乡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对贫困乡扶贫

项目实施、扶贫任务完成、收入增长以及脱贫目标实现等情况进行

动态监测,每年更新一次。

(4)信息共享,互联互通。通过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省、市、县、乡、村上下之间,扶贫系统内部,扶贫系统与行业部门、

金融机构、帮扶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各级各部门及

时提供准确数据资料,使其明确扶持对象,掌握着力重点。

(二)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认真落实《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定点挂钩扶贫工作的通知》(**发〔20**〕5号)精神,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建立单位

定点挂钩、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对贫困乡、贫困村实行挂钩帮

扶全覆盖。

1.实行挂村联户工作制度。市级确定132个单位定点挂钩扶贫

132个贫困村,其余75个贫困村由各县(区)补充安排。市级各单

位按照在职市级领导挂钩1个贫困村、结对5户贫困户,市级单位

主要领导挂钩2个贫困自然村、结对4户贫困户,其他处级领导挂

钩1个贫困自然村、结对3户贫困户,机关干部职工结对1—2户贫

困户的要求,对贫困村进行定点扶贫、对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各

县(区)要制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到村、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到户的

工作方案,确保建档立卡的207个贫困村全部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

2.做好驻村干部选派工作。把挂钩扶贫工作队与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选派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整合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常务书记

(主任)、挂职副乡(镇)长等工作力量,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

实行统一管理、使用、考评。充分动员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民主

党派、企事业单位参与驻村帮扶,每年选派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强

工作能力、能吃苦耐劳的中青年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工作。

3.落实帮扶责任。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实施,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不脱贫、

不脱钩;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各项

扶贫开发工作。通过3—5年的帮扶,使帮扶村和贫困户收入翻一番,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4.建立健全帮扶制度。建立健全驻村干部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制度,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对工作成

效显著的要提拔重用,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实行退出并向社会通报。加强驻村工作队的管理,实现驻村干部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和

规范化。

(三)建立扶贫项目到村到户工作机制。各类扶贫资源要以建档立卡为依据,瞄准目标、选准项目,整合力量集中解决制约贫困村

发展、贫困户增收的瓶颈问题,坚持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七个到村到户”,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扶持。

1.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建立完善市级统筹、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社会帮扶的组织、示范和

带动作用,实现定点扶贫全覆盖,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

扶贫有机结合,形成扶贫攻坚合力。统筹整合新农村建设、干部直

接联系和服务群众以及定点挂钩扶贫的帮扶力量,制定统一的干部

驻村帮扶实施办法,安排驻村工作队。把识别出来的贫困村、贫困

户的帮扶任务、目标要求,具体分配落实到市、县区国家机关、企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引导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采取分片包干等方式

参与定点帮扶,做到定单位、定人、定点、定责包干扶持,确保每

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鼓励各类

企业、社会组织、村干部、扶贫能人以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

结机制,完善定点帮扶长效机制。

2.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把扶贫开发同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贫困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着力打造

集“产、加、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扶贫体系。坚持规划到村、工

作到户、因户施策、责任到人,扩大农户参与、选择扶贫项目的自

主权,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加快形成一批

特色优势产业村,培植短中长相结合的支柱产业,把扶贫资金真正

落实到每村每户的产业项目上。

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对农村年轻一代着力加强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对留守人员着力培育产业增强发展能力推动脱贫。

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加强农民适用技术技能培训,着力培

养农村特色产业示范带头人、科技种植养殖能手、农民经纪人。抓

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

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做好控辍保

学工作,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好营养餐计划,千方百计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4.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抓住中央和省加大支农力度的机遇,积极

整合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资金,采取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根据家庭收入情况、人员构成,合理确定建房

面积,逐村逐户建立档案,统一规划建设农村居住区,让住房困难

农户真正受益。

5.易地搬迁到村到户。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农民自愿、先易后难、突

出重点的原则,积极稳妥,稳扎稳打,让每一户搬迁群众都“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并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

6.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以片区开发、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为抓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村以下延伸,加快形成畅

通美化、安全便捷的道路,安全清洁、保障有力的饮用水,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住房,安全可靠、经济实惠的用电,产业发展、农

民富裕的村寨。

7.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完善金融扶贫政策措施,建立到户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有贷款意愿、就业创业潜质、技能素质和还贷能力

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扶贫特色优势产

业,增加经济收入。提高扶贫对象的瞄准性,加强监督管理,真正

惠及贫困户。

(四)加快推进特困片区发展。坚持片区开发和精准扶贫相结合,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大对特殊贫困片区的扶持力度,逐步消除

贫困聚集区。

1.开展深度贫困片区攻坚。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位于县(区)、乡镇结合部的枯柯河流域片区、石漠化片区、边境少数民

族片区和龙川江下游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贫困面大、贫困程

度深,是**扶贫开发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要将上述4个深度贫

困片区作为区域扶贫开发和落实精准扶贫的重点,积极探索扶贫对

象与扶贫措施有机结合的整体性、区域性扶贫攻坚模式,努力争取

中央和省级支持,集中市、县(区)、乡各级力量打好深度贫困片

区综合开发攻坚战。

2.对布朗族聚居区进行重点帮扶。施甸县摆榔、木老元、酒房、姚关和昌宁县卡斯等乡镇的布朗族聚居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

展缓慢、人口素质偏低,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和缩影。

要以整乡、整村推进为抓手,以**中烟公司、西安交大定点帮扶和

沪滇合作为主体,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合

力进行重点帮扶,把布朗族聚居区建设成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边疆

繁荣稳定示范区。

(五)着力实施六大扶贫项目。扶贫项目要率先实现精准投放、精细管理,把项目、资金与建档立卡对象紧密联系起来,在坚持以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的基础上,突出专项措施扶贫到乡到村

到户,实施“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技能培训、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安居工程”六大扶贫项目。

1.整乡推进筑平台。整乡推进项目要实现对23个建档立卡贫困

乡的全覆盖,用6年时间分期分批扶持,每年实施一批。以整乡推

进为平台,统筹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各项资源,着

力加强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素质能力、服务体系、生态环境和基

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全领域、全覆盖、全方位的大会战,基本解决

贫困乡的脱贫发展问题。专项扶贫资金必须优先用于建档立卡贫困

人口,重点扶持与贫困对象脱贫最直接相关的项目,确保贫困人口

真正受益,并明确减少扶贫对象的比例。

2.整村推进打基础。整村推进项目要实现对20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用6年时间分期分批扶持,每年实施一批。以贫困村

为基本单元,纵向延伸到组到户,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有效整

合各方面的资金和力量,集中力量予以精准扶持。专项扶贫资金优

先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扶持与贫困对象脱贫最直接相关的

项目,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并明确减少扶贫对象的比例。

3.技能培训拔穷根。按照“扶贫重扶智”的思路,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增强增收致富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教育

部直属高校和上海经济合作的优势和作用,做实做强职业教育和技

能培训,以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为重点,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切断

贫困的代际传递。劳动力培训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人口,确保贫

困人口真正受益。

4.产业扶贫换穷业。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以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建设一批特色产

业园区和产业带。结合贫困乡村的资源禀赋、优势特色和产业基础,充分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到户贷款和互助资金,重点扶持发展林果、林下、养殖和乡村旅游等辐射带动强的长效增收产业。产业专项扶

贫资金主要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互助资金必须优先用于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5.金融扶贫增投入。发挥好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增加金融扶贫投入,有效破解资金

不足的矛盾。建立精准贷款、风险补偿、担保机制,化解信贷扶贫

风险,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立信贷扶贫风险补偿机制及

正向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扶贫贷款规模,重点解决好贫困

群众的住房、产业、教育和治病等突出需求,提高扶贫对象的瞄准

性和收益率。扶贫到户贷款主要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6.安居工程治穷窝。以加快推进城镇化为契机,以扶贫安居工程和易地搬迁为引领,整合各部门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美丽

乡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动员广大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积极投资投劳,

尽快改变贫困群众的住房条件。扶贫安居工程资金主要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专项扶贫与建档立卡紧密衔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抓好六大扶贫项目的同时,继续做好易地搬迁、以工代赈、少数民族发展、老区开发建设等专项扶贫工作。扶贫项目、资金要以346986名贫困人口、207个贫困村、23个贫困乡为对象,集中力量予以精准扶持,专项扶贫资金必须优先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同步解决深度贫困片区和布朗族聚居区的贫困问题。

2.行业扶贫实施十项重点工程。围绕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以精准扶贫对象为依据,以连片特困地区、深度贫困片区和布朗族聚居区为主战场,发挥各自优势,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形成扶贫攻坚合力,组织实施好乡村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农村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科技教育、健康服务、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十项重点工程。

(七)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依靠中国扶贫网、**扶贫网、滇西开发网、**市扶贫办门户网,将贫困户、贫困村、贫困乡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共享,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

2.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引导各类社会扶贫资源向建档立卡贫困乡、贫困村和贫困户聚集。鼓励引导定点扶贫单位、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扶贫参与主体,到贫困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扶活动,努力做到帮扶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贫困户,帮扶措施到位有效,帮扶效果可持续,确保贫困群众应扶尽扶,实现社会帮扶的精准化、科学化。

(八)建立精准扶贫考核机制

1.完善制度。配合省级完成好对市、县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扶贫业绩考核工作;把扶贫工作绩效纳入市对县区、部门综合考核的

内容,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落实对考核结果的运用,

全面建立以精准扶贫为导向的奖惩机制,实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2.强化措施。把建档立卡工作的质量、与到村到户到人项目的衔接情况、动态管理和减贫效果等作为考核扶贫工作成效、工作水平

的主要依据和资金分配因素之一,与业绩考核、资金分配、项目安

排直接挂钩。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思想认识。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

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

门要充分认识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一切工作围绕贫困乡、贫困村,

一切措施针对贫困户和贫困群众,帮助扶贫对象尽快脱贫致富。

(二)加强组织领导。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各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强化扶贫开发队伍

建设,充实县乡两级扶贫部门力量,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适应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同时,要统筹做好各园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市县扶贫部门要设立专门的内设机构,负责对建档立卡贫困乡、贫

困村、贫困户的日常监测管理工作。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设立扶贫办,配备扶贫专干,负责建档立卡、数据监测、资金监管、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

(三)明确责任主体。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州市督促、县抓落实”的原则,逐级逐部门分解落实责任。扶贫部门要抓好精

准扶贫的顶层设计、沟通、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有关行业部门

要按照分工,发挥职能和行业优势,切实加大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

帮扶力度;要搭建有效平台,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金各项管理制度,使管理方式、程序、内容更加符合精准扶贫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