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毕业论文写作及指导考试A卷及答案

毕业论文写作及指导考试A卷及答案

毕业论文写作及指导考试A卷及答案
毕业论文写作及指导考试A卷及答案

湖北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类型:考查形式:开卷

学生专业:班级:试卷:A

一、判断题:在小题的括号内打钩或打叉(每小题1分,共()1、按照新的文献表示格式,“X梅.音乐分析学的学科发展概况.XX工程学院院学报.2007(2)”,这一期刊论文的文献记载格式不完全正确。

()2、论题可以与选题处于同一层次、同样大小。

()3、“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师是知识分子,所以,人民教师是应该受到尊重的”,这是归纳推理中的三段论。

()4、归纳论证是以逻辑学的归纳推理为推导方式的论证。

()5、“我喜欢吃萝卜、白菜、黄瓜等蔬菜”这一表述隐含逻辑切分错误。

()6、非基本论据可分为推导论据和补充论据两个类别。推导论据一般与某个“基本论据”有着内在逻辑关联,而不直接与论点发生逻辑关联。

()7、在中国期刊网上查阅文献,“快速查询”(如使用“篇目”、“作者”等路径通一次性获得数据)绝对优于其他查询方式。

()8、尽管“概念”与“内涵”二者都涉及“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但“概念”是名称,“内涵”是“含义”或“意思”——对某类事物“共同本质特点”的表述。

()10、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本关系是:内涵越大,外延就越大;内涵越小,外延就越小。思维“内涵大”是指内涵包含的描述“属性”或“特征”的项数多。

()11、论点是学术论文中需要加以证明的观点或思想,也可以说是通过了证明的观点、思想。()12、“XX有鱼腥草生长;XX有鱼腥草生长;襄樊有鱼腥草生长……(、、襄樊等几十个县市是XX省的全部县市),在考察过程中未遇见没有鱼腥草生长的地区或县市,所以,XX省境内所有地区都有鱼腥草生长”,这个归纳推理是完全归纳推理中的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二、简答题:按照具体要求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先阅读“电视广告编排艺术的思考”本论部分的提纲,然后根据要求指明各层命题的相互逻辑关系。

电视广告编排艺术的思考

一、选择科学的广告编排艺术势在必行

1、选择科学的广告编排艺术是提高频道整体形象的需要

2、选择科学的广告编排艺术是电视观众收视习惯的需要

二、提高广告编排艺术的基本措施

1、广告编排要和频道的整体包装相吻合

2、广告编排要符合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和收视心理

3、广告编排要注重对广告时长进行合理的控制

4、广告编排要注重不断创新广告播出形式。

答案:

(1)两个一级命题的相互关系是:

(2)每一一级命题之下的下位命题的相互关系是:

2、研读所给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刻苦学习能过英语四级。X三刻苦学习,在大三就过了英语四级。因为刻苦为他的英语过级提供了时间保证和精神支撑。X三起早睡晚,每天记20个单词,做两篇阅读理解,持之以恒。所以,刻苦能过过英语四级。

(1)短文中共有几个论据?指出短文的核心论点与基本论据。(4分)

答:

(2)指出非基本论据的推导论据,并说明它为什么是推导论据?(3分)

答:

(3)指出非基本论据的补充论据,并说明补充论据对谁进行补充。(3分)

答:

3、补充下面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欠缺部分:

华华是独生子,自私、任性、脆弱;

薇薇是独生女,自私、任性、脆弱;

威威是独生子,自私、任性、脆弱;

……

在考察过程中未曾遇到独生子,自私、任性、脆弱的反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所给摘要,然后指出缺陷(至少指出三点,不必改正):

聊天室语言现象研究

内容摘要: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作为一种特定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关注。网络的产生与发展,给人们的语言行为带来了一定的变化,网络聊天室与语言的结合带来了聊天室语言现象,聊天室语言的走向及产生的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注意。本文试图从聊天室语言的发展趋势来探讨其发展变化,分析聊天室语言的语法特点(请参看本文第三章第二节),探讨聊天室语言的使用规X,并从交际价值的角度对聊天室语言的规X化问题进行思考。笔者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网络聊天室语言研究的空白。

缺陷一:

缺陷二:

缺陷三:

5、A、《电视广告》>B、《户外电视广告》>C、《车载户外电视广告》,从命题A到命题B,命题的外延逐步变小,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命题逐步变小的原因。

现代化与当下乡村小说创作的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的“现代化”的实质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的过渡。这种过渡主要表现为文化的急剧转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使我国乡村小说创作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

一、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深化

乡村小说创作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的起点与新时期整个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分化的起点无异,但乡村小说创作自身的特殊性使其价值取向在多元化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这种深化有两种引人注目的表现:

一是价值取向的个人化特征日益明显。在文化的急剧转型所致的文化持续分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所致的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市场经济对乡村小说的生存与运作的冲击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乡村小说创作主流价值取向日益模糊,价值取向的个人化特征日益明显。例如,从《收获》、《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大型纯文学刊物近几年刊登的乡村小说中,我们难以看到相对集中的意旨指向;就个体作家而言,在近几年的乡村小说的创作中,除开陈应松、X 庆邦等创作指向相对稳定的乡村小说作家以外,其他作家几乎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创作指向不断变换,“各说各话”已经成为当下乡村小说创作价值取向的一般表现形式。

二是价值依托的多样化。文化持续分化、外来文化思想不断涌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整体价值体系的重构以及社会对不同体系的价值意识的兼容等“现代化”因素为新时期后期乡村小说创作提供了多种价值依托。不同的价值取向来自不同的价值依托。例如,从《黑蜻蜓》、《跪乳》等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家们对“仁”等传统道德精神的撷取,而《乡村情感》、《天下荒年》等作品则既认同在新XX 义革命阶段和17年阶段形成的以“革命精神”为核心的价值意识,又认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人文精神;《狼子》(1999)、《最后一名猎手和最后一头公熊》(2000)、《豹子最后的舞蹈》(2001)等作品的主旨显然与当代西方保守主义文化思想以及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密切相关……

二、愉悦功能的强化

我国的乡村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就将“教”的功能摆在首位。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审美文化的世俗化、商业化的压力之下,它不得不对自身的价值品位或价值实现方式的调整:在不摈弃人文价值追求和不损害自身审美特征的前提下增强作品的愉悦性,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凡俗社会的价值趋附和世俗性的审美情趣。乡村小说的愉悦性的强化有两大表现。

一是作品故事性的增强。若以80年代的乡村小说为参照,我们会发现90年代既其后的乡村小说 在这样几个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放弃技巧的演示,表现手法趋于平实通俗;(二)讲究情节三、分析题:写出摘要(可省去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次要成分)或条款式提纲(至少细化至二级标题)(共38分)

设计的戏剧性、喜剧性乃至传奇性;(三)语言平实晓畅,尽量压缩非情节性描述语言。尽管80年代有着《远村》、“桑树坪系列”、“厚土系列”之类风格平实、具有可读性的作品,有着汪曾祺、李准、周克芹、何士光等立足于传统的现实主义而进行创作的老一辈作家,尽管90年代仍然出现了《九月寓言》之类格调峻峭的作品。

二是“闲适乡村小说”的兴盛。就目前的创作情况来看,“闲适乡村小说”可分为两大类:抒情乡村小说和幽默乡村小说。抒情乡村小说的涌现是90年代以来的乡村小说作家强化作品的抒情性的结果。使用抒情性的语言、设置抒情性的结构、构建抒情性的意蕴是强化作品的抒情性的重要手段。幽默乡村小说也深受读者青睐,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喜剧性的情节,这类作品大致相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效应是:语言幽默风趣,情节带有浓郁的喜剧色彩,读者能在笑声中从容地体味人生和审视现实、历史。幽默乡村小说的大量出现是90年代乡村小说创作注重作品的“休闲性”和认同大众文化背景中的世俗审美情趣的最后结果。

三、乡土风味的淡化

文化转型和经济发展所致的城市化正在不断冲淡乡村小说的乡土风味。导致乡村小说乡土风味淡化的因素很多。

从创作客体的角度看,乡村生活的变化带来了乡村小说的审美特征的变化。例如“离土”使都市成为部分农民的活动空间,城市化带来的现代伦理道德、现代价值观念、现代生活生产方式正在抹煞的乡村风土人情的原始风味和乡村人文地貌的地域特色,具有特殊身份的乡镇干部或“下放”到乡镇的城市人的乡村生活成为当下乡村小说的重要描写内容——这类作品虽然将乡村生活的反映放在重要的位置,但其主要描写对象往往不是农民;描写对象的本质的变化和描写重心的分化必然会带来作品的风格或风味的变化。

从乡村小说创作主体的角度看,乡村小说作家同乡村生活距离的变化是导致乡村小说的乡土风味的淡化的关键因素。进入90年代以后,农裔城裔作家成为乡村小说创作的主力军,但文化的转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所致的现代生活追求把乡村作家迅速推向城市,因而当前的绝大多数乡村小说作家不可能像柳青等老一代乡村小说作家那样贴近乡土、“深入生活”;与此同时,文化条件的改变又使时代不再青睐“经验型”的作家,创造高玉宝、赵树理式的“农民作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于是,当今承担着乡村小说创作主要任务的农裔城籍作家成为“远离生活”的作家。这种状况至少在两个方面影响了作品的乡土风味的生成:首先,远离乡村必然会导致作家凭借“第二手材料”进行创作,由于对描写对象缺乏直接的审美感知,作家们对乡村生活的描写显得隔膜、抽象,从而导致作品的乡土风味的淡薄。其次,远离乡土使部分作家的艺术描写依托于乡村记忆而向自己眼下更熟悉的城镇生活拓展。

总而言之,在文化的急剧转型和经济快速发展等“现代化”因素的促动下,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深化、愉悦功能的强化、乡土风味的淡化成为我国乡村小说创作的三大基本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班级:试卷: A

一、判断题:在小题的括号内打钩或打叉(每小题1分,共12分)

评分标准:该大题共12分,每小题1分,与参考答案完全一致才能得分。

1、×;

2、√;

3、√;

4、√;

5、×;

6、√;

7、√;8、√;9、×;10、√;11、√;12、×

二、简答题:按照具体要求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先阅读“电视广告编排艺术的思考”本论部分的提纲,然后根据要求指明各层命题的相互逻辑关系。

评分标准:每一小题5分。原则上答案须与参考答案完全一致才给分。

参考答案:

(1)两个一级命题的相互关系是:递进关系

(2)每一一级命题之下的下位命题的相互关系是:并列关系

2、研读所给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短文中共有几个论据?指出短文的核心论点与基本论据。(4分)

答:共有3个论据。(2分)核心论点是“刻苦学习能过英语四级”(1分),基本论据是“X 三刻苦学习,在大三就过了英语四级”(1分)。

(2)指出非基本论据的推导论据,并说明它为什么是推导论据?(3分)

答:非基本论据的推导论据是“因为刻苦为他的英语过级提供了时间保证和精神支撑”(2分),因为这一论据是从基本论据“X三刻苦学习,在大三就过了英语四级”中推导出来的,与基本论据有着因果关联(1分)。

(3)指出非基本论据的补充论据,并说明补充论据对谁进行补充。

答:非基本论据的补充论据是“X三起早睡晚,每天记20个单词,做两篇阅读理解,持之以恒”(2分),它对“X三刻苦学习……”这一基本论据进行补充说明(1分)。

3、补充下面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欠缺部分:

评分标准:参照“参考答案”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所以,所有的独生子都自私、任性、脆弱。

4、仔细阅读所给摘要,然后指出缺陷(至少指出三点,不必改正):

评分标准:至少指出三点,不必改正;每找出1处给3分,表述占0.3分,共10分;

主要缺陷:累赘(“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值得我们注意”这段话为无意义信息)。对研究内容及观点的阐释过于抽象。使用具有将来时态一位词汇“本文试图”表述既成事实。带有补充或附加说明“(请参看本文第三章)”。进行自我标榜性的自我评价(“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网络聊天室语言研究的空白”“透彻分析了聊天室语言的语法特点”“深入探讨了聊天室语言的使用规X”)。

5、A、《电视广告》>B、《户外电视广告》>C、《车载户外电视广告》,从命题A到命题B,命题的外延逐步变小,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命题逐步变小的原因。

评分标准:参照“参考答案”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电视广告”只有“电视”1项内涵,“户外电视广告”有2项内涵,“车载户外电视广告”有3项内涵,概念或命题的内涵与外延的基本关系是:内涵越大,外延就越大;内涵越小,外延就越小,因此,从命题A到命题B,命题的外延逐步变小。

三、分析题:写出摘要(可省去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次要成分)

或条款式提纲(至少细化至二级标题)(共38分)

评分标准:参照“参考答案”酌情给分。分为4个评分等次:37—28,27—16,17—6,5—0

参考答案:

提纲:

现代化与当下乡村小说创作的发展趋势

一、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深化

1、价值取向的个人化特征日益明显

2、价值依托的多样化

二、愉悦功能的强化

1、作品故事性的增强

2、“闲适乡村小说”的兴盛

三、乡土风味的淡化

1、乡村生活的变化带来了乡村小说的审美特征的变化

2、乡村小说作家同乡村生活距离的变化

摘要:至少包括基本观点、研究内容等内容

A级37—28分:“联缀”至二级命题,拟出结论或论点、表述流畅,书写规X。

B级27—16分:联缀”至二级命题,拟出结论或论点、表述流较畅较。

C级17—6分:联缀”至二级命题,缺少结论或论点,有遗漏信息,表述不流畅较,错别字较多。

D级5—0分:缺少结论或论点,遗漏主要信息,层次不清,结构混乱,表述不流畅较,错别字多。

参考答案:(为了便于阅读,对摘要分段了)

一、大众文化的勃兴给90年代的乡村小说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使乡村小说面临着两大挑战。

一是乡村小说创作的精英性受到大众文化的世俗性的挑战:文化的理想主义已被世俗情调所替代,乡村小说的价值追求处于难堪的境地。

二是乡村小说的生存受到艺术生产完全商业化的压迫:乡村小说作家只有使自己的创作成为商品才有可能被社会接受,作家不得不接受市场运作机制和参与市场竞争。

二、面对整个社会世俗化的压迫和文学商品化的挤兑,乡村小说不得不进行自我调整。这种自我调整主要在两个层面进行。

第一个层面是创作价值追求的重新定位:这一价值调整在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关注凡俗生活与庸常人生,注重凡俗生活与庸常人生所包容的道德精神。

第二个层面是乡村小说对自身价值品位或价值存在形式的调整,这一调整主要表现为“教”与“乐”的调整:在不放弃理想追求、文化观照和不损害乡村小说审美特征的前提下提高作品的愉悦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众的文化心理需求和世俗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乡村小说大众文化价值调整价值取向愉悦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