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练习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练习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练习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练习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练习

1.下列四种局部环流形式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2~3题。

[]

2.关于甲、乙、①、②四地气压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B.乙>甲

C.①>甲D.①>乙

3.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4.下列四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5.下图为等压线图,左图比例尺比右图大,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7.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8.下图所示环流系统中,由人类活动形成和违背热力学原理的环流分别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

9.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B ,C ,D 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

(2)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图中①处为_______。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图中②处为_______。 (3)图中虚线M 、N 中有锋面出现的是________。

(4)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中A ,B 两处相比,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B 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空气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_,空气________。 (2)图中点①~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3)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 、B 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

(5)若图中A 处为海洋,B 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白天或夜间)

答案解析

1.解析 白天,林地的热容量大,增温的速度慢,温度较低,裸地的热容量小,增温的速度快,温度较高。白天,近地面的风从林地吹向裸地,高空,从裸地吹向林地。C 错误。 答案 C

解析 第2题,根据“上凸高压,下凹低压,”可知甲为高压,乙为低压,故甲>乙,垂

直方向上,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甲>①,乙>②,那么甲>乙>②>①。第3

题,根据气压甲>乙>②>①,可知环流应由甲→乙→②→①→甲。 答案 2.A 3.B

4.解析 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气压低的方向的特点,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再结合风向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且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得到结论。

答案 D

解析 第6题,风是从高压流向低压;①②④错,北半球向右偏转,③正确。第7题,风

力大小的判断,在同一幅图中可通过观察等压线疏密来判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反之则

小。③处风力最大。 答案 6.C 7.C 8.C

9.1)C

(2)低气压;反气旋 (3)N

(4)云量增多,常出现阴雨天气

(5)②;近地面盛行下沉气流,常出现晴朗天气,云量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

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因此,与①比较,②的日较差较大 (6)A ;A 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力大

10. (1)B 上升 A 下沉 (2)④ ⑤ (3)绘图略(近地面由A 流向B ,高空由B 地的高空流向A 地的高空;垂直方向是A 地下沉,B 地上升) (4)B B 处空气上升,为城区 (5)白天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45中李俊霞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地理原理。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提出探究的方案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2)通过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形成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形成的基本原理。 三、背景分析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既是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深化,又是分析全

球性大气环流的基础,是前后知识联系的纽带与桥梁。本课主要是在研究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几种典型的热力环流形式和高空风、近地面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地理知识。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我选择了问题引导教学法、实验演示法、层层推理法、学生合作探究、画图法等方法便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 夏天刚刚过去,相信很多同学有暑期去海边游玩的经历,白天在海边如何站立才能给自己或家人拍出长发飘逸的美照,这又是为什么呢?学完这节课后我们会得到答案。 【设计意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海边拍照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顺利的导入新课。 了解气压、等压面的概念得出:垂直方向P 下>P 上;等压面在理想大气状态下与地面平行。 【设计意图】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热力环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2 课时)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学案 【课程标准】 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一、发现生活 通过观察生活中走马灯和冰柜冷气运动的现象我们得到:某区域, 空气受热会膨胀,垂直方向上做运动→气温高空气密度 空气遇冷会收缩,垂直方向上做运动→气温低空气密度 二、探究原理 1、运动(记忆2 分钟) 受热处:大气上升运动,部分空气外流,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周围空气过来补充,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遇冷处:大气下沉运动,部分空气进入,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大气密度增大,空气向周围扩散,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由此得出结论:风的运动方向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 即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这就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请记住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运动的动力来源——太阳辐射 2、气压 联想:潜艇下潜,随着水深增加,压强会;上浮过程中,压力逐渐。请你依据上句完成描述: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逐渐,随着海拔降低,气压逐渐。 3、气压变化 均质的条件下,等压面相互平行,用平滑的直线表示;当近地面大气出现受热不均,会怎样? 小组讨论: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爬黑板) 1)请标出近地面气压高低,那等压面会如何变化呢? 2)请你尝试添加等压面形态,并标注高空气压变化,完成等压面变形。 4、思考:近地面和高空四处气压由大到小该如何排序,你是如何判断的? 5、总结规律(记忆2 分钟): 1)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在水平方向上,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3)近地面与对应高空的气压状况和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三、实际应用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用热力环流解释。

大气的水平运动练习题

大气的水平运动练习题 1.下图中各点之间的气压关系正确的是() ①A点比B点气压低 ②B点比D点气压高 ③B点和D点气压相等 ④C点比D点气压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07海南)右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2~4题。 2.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 C.④或⑧D.③或④ 3.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B.②或⑧ C.③或⑦D.⑥或⑦ 4.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 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2009·江苏启东高三月考)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4~6题。 4.甲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A.1 004 1 006 B.1 006 1 008 C.1 008 1 010 D.1 004 1 008 5.在乙图中,上海市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偏北风 C.东北风 D.偏南风 6.在这6个小时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A.台湾岛 B.珠江口 C.黄河口 D.辽东半岛(2009·浙江杭州学军中学期中)下图是“某台风中心从 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 答7~9题。 7.该地16时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8.该地16时风速比22时大是因为() A.16时台风中心离该地更近 B.该台风中心北侧气压梯度比南侧大 C.台风登陆后受摩擦力影响势力减弱 D.该地16时至22时气压梯度逐渐减弱

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教案 1.课题:中图版地理必修一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热力环流”。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并能说出大气运动的作用,能量来源及分类。 (2)理解并能阐明热力环流的成因,形成过程和环流过程。 (3)理解并能说明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变化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热力环流模型,能联系生活实际,列出生活中的热力环流实例,增强举一反三的能力。 (2)通过画热力环流模式图,提高绘图能力。 (3)通过分析等压面变化及高低空气压变化,增强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热力环流成因的分析,认识任何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学习城市热岛环流,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通过对生活中的热力环流举例,养成细心观察身边现象及认真思考的习惯。 (4)通过对城市热岛环流为工业布局的学习,体会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3.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的动态形成过程 (2)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情况 (3)生活中的热力环流(城市风) 教学难点: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情况 4.课型:综合课 5.教学方法:讲解法,象征图像直观法,比较法,板书笔记指导法,读书指导法6.教具:多媒体,书,粉笔盒 7.教学过程: 板书一

基本原理: P=ρgh 。 随着h 升高,空气密度ρ减小,气压降低 图一 板书二: 冷热均一时 图二 板书三: A 1004 1006 1008 1010(hPa)

冷热不均时 图三 板书四: 图四 板书五: 1004 1006 1008 1010(hPa) 受热多 A 受热少 B 低压 ρ ρ 高压

热力环流教案优质课比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获得热力环流的感性认识; 2、通过读图分析,自主归纳变化规律; 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使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 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伴随最近几次降温过程,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冬天的到来,不禁开始怀念阳光肆无忌惮照射的夏天,夏天人们喜欢去海边避暑,就像大家在视频里看到的,吹着海风,走在海边,水清凉、风清爽,炎热的夏天置身这样的地方真的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么,清爽的风和清凉的海水有没有关系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热力环流就去尝试解释这个问题。

其实,不止是风,阴晴雨雪,所有的天气活动都是由大气运动导致的,而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在开始我们的探究学习之前,先来了解一个相关概念:气压。 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所产生的压强; 当地面受热均匀时,海拔相同,气压相等。 探究活动一:热空气的运动(孔明灯的视频)(时间一分钟) 1、观察孔明灯是如何运动的? 2、思考孔明灯为何这样运动? (学生展示) (板书总结)假设A地受热,空气膨胀,密度变小,浮力大于重力,空气上升。 探究活动二:冷空气的运动 【模拟实验】 材料: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cm左右,宽30cm左右,高40cm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 (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的开口盖严; (3)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1、观察冰块上方烟雾是如何运动的? 2、认真阅读课本并思考冰块上方为何这样运动?(时间2分钟) (学生展示) (板书总结)假设B地冷却,空气收缩,密度变大,重力大于浮力,下沉。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上升、下沉,垂直方向的运动,那么空气的垂直运动会不会引起其他一系列的运动呢?继续实验: 探究活动三: (实验) 1、观察玻璃缸上部和底部的空气是如何运动的?

大气的水平运动练习试题

课时作业(八) 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 下图为某处等压线水平分布图,气压值avbvc,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读图,回答第1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 B.地转偏向力的方向由c指向a,且垂直等压线 C.图中摩擦力大小忽略不计 D.这类风经常出现在近地面 解析:根据气压值avbvc,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c指向a, 根据图中风向箭头判断,受到了向左偏的地转偏向力,所以图示地区在南半球,A项错误。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方向是变化的,由a 指向c, B项错误。图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说明忽略了摩擦力,C 项正确。这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的情况,常出现在高空,D项错误。 答案:C 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读图,回答2?4题。

2.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字母依次 是() A.abc B. bca C. bac D. acb 3.图中决定风速大小的力主要是() A. a、 b B. a、c C. b、c D. a、b、c 4.如果b不存在,风吹的方向最终() A.与图中风向一样 B.这种情况不存在 C.与等压线平行 D.与等压线垂直 解析:第2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面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只改变风向不改变大小。摩擦力始终与大气运动方向相反,有减小风速的作用。故D项正确。第3题,决定风速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a)和摩擦力(b)。故A项正确。第4题,如果摩擦力不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平衡,最终风向将与等压线平行。故C项正确。 答案: 5.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单位:百帕)与 风向关系的图是()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题目: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3课时)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情分析:本节是以后更深入学习大气知识的必备基础,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规律、影响大气的各种力的特点还很陌生,对于 此节应图文结合给学生讲清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 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 力对方向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风向和风力的动态变化图,培养学生的动 态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气与宇宙中所有物质一样都是运动 的,而且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教学难点:“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变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板图演示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空气的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在A地 形成了低气压,在B地形成了高气压。我们把AB之间的等压 线气压值画出来,假如是这样的: A B

每两条等压线之间相差2百帕,每两条等压线之间的距离也是 相等的,那么这二百帕就是AB之间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我们 称之为气压梯度。简而言之,气压梯度就是单位距离之间的气 压差。 板书:气压梯度就是单位距离之间的气压差。 教师:两地之间有了气压差,空气就要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促使空气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的力我们称之为水平气压梯 度力。(把这个力在图上画出来)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 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板书: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教师:我们假设同样是AB两地,距离不变,但是等压线比以前密集了,那么相同距离之间的气压差比以前变大了,也就是说气压 梯度比以前变大了,那么这时促使空气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 区的力也变大了,由此得出结论: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 疏密有关,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板书: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教师: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假如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话,风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吹向低压。水 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就越大。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 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板书: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2 课时)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思想指导下,依据心理学与教育学上的有关思想以及相关理论,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教学资源、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学生思维的综合性,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以学论教,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大气环境的基础知识,大气中热量和水汽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只有掌握了本节内容才能理解全球性大气环流,了解各类天气系统的特点,防御自然灾害,并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大气环境。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了气压差异,在水平气压差异引起空气做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组成了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市教学内容建议“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本节要实现形成性目标,因为热力环流是许多大气运动类型的理论基础,所以说本节学习是为实现其他课程目标做的知识铺垫。

【素养目标】 1. 人地协调观: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 乡的责任感。 2. 综合思维:综合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和过程,会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 生活现象。 3. 区域认知:认知地理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表现。 4. 地理实践力:培养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地理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指导 生产、服务生活。 【学习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学习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为主,导、议、讲、练相结合等。【教学手段】 教师自制实验道具、野外实践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提供大气运动的相关资料; (2)指导学生进行准备工作; (3)进行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导学案。 学生准备: (1)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气压的相关知识; (2)预习本节内容,完成导学案。

高中地理:《大气的水平运动》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大气的水平运动》同步练习(含答案) 基础过关 1.形成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冷热不均B.摩擦力C.地转偏向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2.右图表示的是( ) A.北半球高空大气运动 B.南半球高空大气运动 C.北半球近地面大气运动 D.南半球近地面大气运动 3.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①是指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B.图中②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C.图中③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D.图中③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4.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C.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D.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学习反思】 能力提高 1.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B.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2.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B.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D.只有地转偏向力

998 996 1000 1002 ① ② ④ ③ 3.下面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 ) A.② >①>③> ④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D.④>③>①>② 4.若此地为北半球,则上图中①地的风向为 A.偏北风B.偏东风C.偏南风D.偏西风 5.下图的甲、乙两幅等压线图中A、B、C、D四点风力最大的是( )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等压线(单位:百帕)示意图。回答6~7题。[来源:学科网] 6.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7.④处的风向为 A.西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东南风 8.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A、B、C、D四处风向箭头画法正确的是A.AB.BC.CD.D

高一必修一地理大气的水平运动同步练习题

高一必修一地理大气的水平运动同步练习题 1.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 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D.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解析: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风向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也就是风吹来的方向。答案:D 2.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答案:D 3.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答案:D 4.在实际大气水平运动中,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夹角,这主要是由于()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B.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 C.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D.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解析:近地面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有个夹角,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和等压线平行。答案:C 下图为等压线分布图(比例尺相同,单位:hPa)。读图完成5~6题。 5.四地风力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④②① 解析:由于四幅图比例尺相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等压距不同,故等压距越大,风力越大。 答案:A 6.如果此地为北半球,则①地的风向为()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解析:先标出①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偏,画出风向,则为偏北风。 答案:A 7.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1)~(4)题。(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________。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题目: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3课时)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情分析:本节是以后更深入学习大气知识的必备基础,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规律、影响大气的各种力的特点还很陌生,对于 此节应图文结合给学生讲清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 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 力对方向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风向和风力的动态变化图,培养学生的动 态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气与宇宙中所有物质一样都是运动 的,而且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教学难点:“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变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板图演示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空气 的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 在A地 形成了低气压,在B 地形成了高气压。我们把AB 之间的等压线气压值画出来,假如是这样的 : A B

每两条等压线之间相差2百帕,每两条等压线之间的距离也是 相等的,那么这二百帕就是AB之间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我们 称之为气压梯度。简而言之,气压梯度就是单位距离之间的气 压差。 教师:两地之间有了气压差,空气就要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促使空气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的力我们称之为水平气压梯 度力。(把这个力在图上画出来)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 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板书:一、水平气压梯度力 1、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教师:我们假设同样是AB两地,距离不变,但是等压线比以前密集了,那么相同距离之间的气压差比以前变大了,也就是说气压梯 度比以前变大了,那么这时促使空气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 的力也变大了,由此得出结论: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疏 密有关,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板书:2、大小——在同一副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 压梯度力越大。 教师: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假如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话,风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吹向低压。水平 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就越大。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 风向,也影响风速。 板书:3、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完整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题目: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3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情分析:本节是以后更深入学习大气知识的必备基础,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规律、影响大气的各种力的特点还很陌生,对于此节应 图文结合给学生讲清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 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 方向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风向和风力的动态变化图,培养学生的动态 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气与宇宙中所有物质一样都是运动的, 而且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教学难点:“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变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板图演示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空气的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在A地 形成了低气压,在B地形成了高气压。我们把AB之间的等压线气 压值画出来,假如是这样的: A B

每两条等压线之间相差2百帕,每两条等压线之间的距离也是相 等的,那么这二百帕就是AB之间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我们称之为 气压梯度。简而言之,气压梯度就是单位距离之间的气压差。 教师:两地之间有了气压差,空气就要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促使空气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的力我们称之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把这个力在图上画出来)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 压指向低压。 板书:一、水平气压梯度力 1、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教师:我们假设同样是AB两地,距离不变,但是等压线比以前密集了,那么相同距离之间的气压差比以前变大了,也就是说气压梯度比 以前变大了,那么这时促使空气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的力也 变大了,由此得出结论: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疏密有关,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板书:2、大小——在同一副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 度力越大。 教师: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假如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话,风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吹向低压。水平气 压梯度力越大,风速就越大。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 向,也影响风速。 板书:3、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4、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时的风向:当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 用时,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

高中地理_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学案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2课时)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学案 主讲教师:指导教师: 【课程标准】 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一、发现生活 通过观察生活中走马灯和冰柜冷气运动的现象我们得到:某区域, 空气受热会膨胀,垂直方向上做运动→气温高空气密度___ 空气遇冷会收缩,垂直方向上做运动→气温低空气密度___ 二、探究原理 1、运动(记忆2分钟) 受热处:大气上升运动,部分空气外流,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周围空气过来补充,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遇冷处:大气下沉运动,部分空气进入,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大气密度增大,空气向周围扩散,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由此得出结论:风的运动方向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 即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这就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请记住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运动的动力来源——太阳辐射

2、气压 联想:潜艇下潜,随着水深增加,压强会;上浮过程中,压力逐渐。请你依据上句完成描述: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逐渐,随着海拔降低,气压逐渐。 3、气压变化 均质的条件下,等压面相互平行,用平滑的直线表示;当近地面大气出现受热不均,会怎样? 小组讨论: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爬黑板) 1)请标出近地面气压高低,那等压面会如何变化呢? 2)请你尝试添加等压面形态,并标注高空气压变化,完成等压面变形。 4、思考:近地面和高空四处气压由大到小该如何排序,你是如何判断的? 5、总结规律(记忆2分钟): 1)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在水平方向上,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 3)近地面与对应高空的气压状况和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 三、实际应用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用热力环流解释。

大气热力环流教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在全节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大气运动的基础,而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又是后面学习全球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善于思考,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强。但本课时教学需要联系较多物理学知识,地理和物理学科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对学习本课时内容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学生能简单画出热力环流的过程图解释热岛环流等相关自然现象。并结合现实生活深化“绿色生活,保护大气”思维,。 2、综合思维:运用热力环流、大气运动原理分析说明有关海陆风、风向等实际问题。 3、区域认知:;结合实际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热力差异和大气运动差异。 4、地理实践力:通过地理读图分析,并能联系实际观察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 应等现象,并会用相关知识解释。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 2.难点:热力环流原理及现象。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视频到导入;在透明玻璃缸内分别放入热水和冰块,再放入点燃的香,观察玻璃缸内烟气是如何飘动的? 【讲授新课】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运动可以实现热量和水汽的输运以及各种天气变化;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大气热力环流的概念是什么,

它的成因又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承转: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热力环流的根本动因,假设地面受热均匀时,我们观察书本36页图2.11a 你能得出哪些观察结果。 学生回答:图中等压面平直,空气没有上升或下沉运动; 教师追问:可根据所学知识,地球根本热量来源的太阳辐射是均匀分布的吗?那当地面受热不均时,观察图2.11b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结合图形讲解)(1)如果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2)同时,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 (3)由于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高空空气就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地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地流回A地。 (4)这样,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形成了。 过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热力环流是自然界常见的一个自然现象,请你注意观察和思考自己身边热力环流的实际例子。海陆风是热力环流在自然界的具体体现。下面请你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教材活动3。(投影) 师:讲解答案:(1)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陆地上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夜间的情况正好相反。 白天:晚上: 陆地海洋陆地海洋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2)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据此,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承转:除了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引起的海陆间的热力环流,我们生活在的城市和郊区之间也存在环流,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7页案例回答(1)城市成为热源的原因有哪些?(2)城市规划时,一般会把存在大气污染的企业建设在何处?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练习题

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完成1~3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

P N,则O点风向应考虑两情况,近地面为⑥,高空由于忽略摩擦力的作用,向右偏转至与等压线平行,即⑦。第2题,高空不考虑摩擦力,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由于不确定此图所在半球,所以在北半球高空应为③,在南半球高空应为⑦。第3题,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和风速。两力的合力与另一力的方向成180°角。 答案:1.A 2.C 3.D (2014·江苏百校4月联考)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是() A.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 C.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D.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5.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解析:第4题,大棚改变的是温度和热量条件,而对光照强度影响小。第5题,门打开时,大棚和大棚外面形成热力环流,棚内温度高、棚外温度低,门口上方从里向外,下方从外向里,故选项A正确。 答案:4.B 5.A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D>C>A>B B.A>B>D>C C.C>D>A>B D.C>D>B>A 7.此季节,对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说法正确的是() ①向高纬凸出②向低纬凸出③向北凸处④向南凸出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大气的水平运动考试试题

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选择题 1、下面的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高空风向的是(以下单位为百帕) 2.下面的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①>② 下图是某地区2012年1月8日某时500百帕等压面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等压面上甲点的风向应是()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4.造成甲、乙两地等压面高度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地势高低B.海陆性质 C.纬度位置D.大气环流 5、海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的风力大是由于 A.海上的温度差别大于陆地 B.海上的气压梯度大于陆地

C.海上的摩擦力小于陆地 D.海上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于陆地 6、右图为“某地高空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该地可能处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 C.赤道上空 D.无法判断 7、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 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7题。 7.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8、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 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

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9~11题。 9.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10.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

大气的水平运动练习试题复习课程

大气的水平运动练习 试题

课时作业(八) 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 下图为某处等压线水平分布图,气压值a

2.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字母依次是() A.abc B.bca C.bac D.acb 3.图中决定风速大小的力主要是() A.a、b B.a、c C.b、c D.a、b、c 4.如果b不存在,风吹的方向最终() A.与图中风向一样B.这种情况不存在 C.与等压线平行D.与等压线垂直 解析:第2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面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只改变风向不改变大小。摩擦力始终与大气运动方向相反,有减小风速的作用。故D项正确。第3题,决定风速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a)和摩擦力(b)。故A项正确。第4题,如果摩擦力不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平衡,最终风向将与等压线平行。故C项正确。 答案:2.D 3.A 4.C 5.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单位:百帕)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专题

专题二大气环境及其运动 1.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厚度最大圈层是地幔,厚度最小圈层是地壳 B.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组成 C.地幔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D.地震波中的纵波能够通过地球内部的所有圈层,横波则不能 2. 读右图,回答2—4题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①B.②C.③D.④ 3. 利用人造烟雾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雾能使 A.①减弱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增强 4.下列地理现象能反映热力环流基本原理的是 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B.白天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C.阴天时,昼夜温差小D.春季多沙尘暴天气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5~6题。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无烟的微火] 5.“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 6.“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 ②“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煴”,将地面直接烤暖④“放火作煴”,将大气直接熏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下面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8.下列关于热力状况对等压面的影响关系图,正确的为()

9.图1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图中b是使风力偏转的地面摩擦力 ③图中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图中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0.读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压线数值①<②<③B.a是地转偏向力 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D.该风形成于高空 11.右图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 A.abcd B.abdc; C.badc D.cbad 12.右侧等压面是某地某日高空的气压状况,则 A.A地多晴朗天气 B.A地气温比C地高 C.近地面气流由A流向C D.四点气压最低的是A 13.北半球一飞机向西飞,飞行员左侧是高气压,右侧是低气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风从南侧吹来B.飞机顺风飞行 C.飞机逆风飞行D.风从北侧吹来 14.读图,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o N附近 B.乙点位于30o N 附近 C.①地是冷性气流 D.②地盛行西风 15读三圈环流图,回答15—17题。 甲乙 60o ①② 图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之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之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课标分析: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大气。旨在认识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热力环流”是大气受热过程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受热不均的结果。大气受热不均主要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所引起的。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热力环流是解释许多大气运动类型的理论基础。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到全球热力环流,都可以用大气热力环流来解释。

2.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主要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其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意识。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在“地球上的大气”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大气热力状况知识的运用,也是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故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述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能够说出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可以独自绘画热力环流图,培养绘图能力。

(3)可以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2.过程和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课件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练习题

第二章第三节第2 课时 时间: 45 分钟满分 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 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 PM、PN,M 、N 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 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完 成 1~ 3 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 PM>PN ,则 O 点风向为 ( ) A .⑥或⑦ B .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 P M

P N,则 O 点风向应考虑两情况,近地面 为⑥ ,高空由于忽略摩擦力的作用,向右偏转至与等压线平行,即⑦。第 2 题,高 空不考虑摩擦力,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由于不确定此图所在半球,所以在北半球高空应为③,在南半球高空应为⑦。第 3 题,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 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和风速。两力的合力与另一力的方向成 180 角°。 答案: 1.A 2.C 3.D

(2014 江·苏百校 4月联考)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 据此完成第 4~5 题。 蔬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

4.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是 ( ) A .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 .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 C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D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5.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 解析:第 4题,大棚改变的是温度和热量条件,而对光照强度影响 小。第 时,大棚和大棚外面形成热力环流,棚内温度高、棚外温度低, 门口上方从里向外,下方从 外向里,故选项 A 正确。 答案: 4.B 5.A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回答 6~7 题。 6.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 .D>C>A > B B .A>B>D>C C .C>D>A> B D .C> D>B>A 7.此季节,对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向高纬凸出 ②向低纬凸出 ③向北凸处 ④向南凸出 A .①③ B .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5 题,门打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