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十大教学策略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十大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08602107.html,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十大教学策略

作者:曹艳伟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4期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在教师有效多元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积极自主、自立地构建自己的学习。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总结了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十大教学模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课程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235-0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髓是以人为本,即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个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者积极、自立、自主进行学习建构的过程;教师是促进学习者发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参与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因此,高效、优质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学生通过教师行之有效的引导和启发,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能的积累、职业素养的提高过程。本文通过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十大教学策略。

一、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策略

迄今为止,课堂教学设计相当程度上受理性分析主义理论的影响,使课堂显得严谨有余、生气不足,创新不够。事实上,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师生带着求知的欲望和探求真理的激情以及感性与理性参与的,应该具有勃勃的生机,是一种动态的可以变通的教学过程。这是因为:一是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活动的过程,交互活动不断进行,课堂就将发生不断的变化和意外;二是交互活动不可能有太细的规则,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每一细节操作,具有不可控性。三是现代知识观认为教材、教案等一切文本的意义都具有不确定性,师生皆可对之进行不同的诠释与解读,进行不断界定和再界定。可见,我们追求的教学过程,就不应是绝对的平衡,而是失衡再平衡;不应是绝对的有序,而是无序中的有序。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元变通、动态生成性的。

二、“交响乐”式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但在学生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课堂中,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服从”,教师常常作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实际上,交往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教师应成为普通一员参与互动,与学生形成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教师不应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因此,必须打破过去那种“一言堂”“独奏曲”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教互学、相互启迪,这不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