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

(全集)

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

写在前面

浙江省初中的理科教学实行的是综合《科学》课程。这无疑对于综合地认识事物,提高全面素质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中的理科教学仍是采用分科课程教学,学生进入高中后,按学科分科进行学习,《化学》就是其中要学习的一门学科。基于中学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和整体性,缺乏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学生是无法继续高中化学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和教材的多元化,相对而言,综合《科学》课程中的初中化学知识较为分散、逻辑性、系统性不够强。使初高中课标、教材、能力方法上的衔接矛盾凸现出来,这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并且很多学生还未走出初中教学的模式,仍在用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面对高中新课程。因此,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对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有序存储、合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这种有意义的知识整合、整理,学生可以以崭新的视角认识和把握初中各部化学知识,更加透彻地理解各个化学概念,从而达到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效果。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途径,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这已是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大多数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的模式实际上形成了一道隔离初高中教师交流的屏障。就化学学科而言,初中教师不了解高中教学内容和要求,高中教师不熟悉初中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为此,也有必要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效的介绍。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实践,并吸收了我在以往“初高中学习衔接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编写了《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十讲),供大家共享,以便起到指导和沟通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作用,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仅自己微薄的力量。讲义中编入的“典型例题”和“基础练习”内容较多,有的题目难度较大一些,这并不是要求全部去讲和做,而是供不同类型学校在教学中有较大的余地选择使用。限于编者水平,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使用者提出意见。

编者:夏宾(浙江省化学特级教师)

引导语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你们升入高级中学,成为一名高中学生!

《化学》是你们要学习的一门课程,此前,你们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已经学习了许多化学知识,学好这些化学知识,培养好相应能力,对学好高中化学是十分必要的。相对而言,初中化学知识较为分散,忆性的多,基础性强,缺乏系统性。而高中《化学》课程是一门分科课程,其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较强,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学科内综合性强。尤其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上难度大为提高。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要求、认识问题的视角、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等要求较高。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使进入高中后尽快地适应高中学习,并在原有的知识层次上稳定地迈上一个

新的台阶,就需要对初中学习的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有序存储、合理构建知识网络。

第一讲化学改变了世界

一、奇妙的化学

在我们的周围,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怎样?物质的变化规律有哪些?化学正是研究这些问题的一门科学。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化学才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魅力无限!

知识结构:

二、物质的组成

(一)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化学元素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也能按照一定的化合价与其他元素组成化合物,而且种类、种数相同的元素可以组成化学式不同的化合物和化学式相同的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由于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所以110多种元素便组成了种类繁多的物质。

2、要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名称,以及在自然界分布情况(地壳中和空气中)。

1、元素符号,常见元素符号:

(1)书写规则: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符号,使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例如:Oxygenium 氧,表示为O Hydrenium氢,表示为H,当第一个字母与其他元素重复时,可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以示区别,并用小写表示,如果Na、Ca、Cu 等。

(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以N(氮)为例来说明:可以表示为氮元素、还表示氮元素的1个氮原子。

思考:2H表示什么意思?(因为元素只讲种类而不论个数,所以H前面加一个任意的系数2,即2H含义就与H有所不同了。2H只表示为2个氢原子。注意不能说表示为两个氢元素)

3、元素是表示物质宏观组成的一种概念,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元素无数量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4、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标准,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简单离子都应包括在同一种元素内。

5、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元素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中(单质或化合物),脱开具体的物质,抽象的元素是不存在的。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状态有两种:一种是以游离态单存在,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称游离态;另一种是以

化合物状态存在的,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称化合态。

6、元素的分布

(1)地壳中元素:氧>硅>铝>铁

(2)海水中的元素:除了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外,还含

有氯元素、钠元素等

(3)有机化合物中主要还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4)人体中元素:含量最多的分别为碳、氢、氧、氮

7、“化合价”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如在H2O 里,氧元素显-2价,氢元素显+1价。?在这里绝对不能说成是氧原子显-2价,氢原子显+1价。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某些原子集团也表现一定的化合价,如OH-为-1价,SO42-为-2价。有些元素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还显示出不由的化合价,称可变化合价,如铁元素有+2价或+3价。要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元素名称元素

符号

常见的化合价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常见的化合价

钾钠银钙镁K

Na

Ag

Ca

Mg

+1

+1

+1

+2

+2

O

S

C

Si

-2

-2,+4,+6

+2,+4

+4

N -3,+2,+4,+5

口诀: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四、六硫要记清,不忘单质总为零。

7. 元素周期表简介

目前,人们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为了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寻找元素间的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科学家们按元素的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把它们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内容十分丰富,在表中每种元素有一个格子,横着有7个横行(即七个周期)。同一周期的元素,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竖着有18个纵行,分为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和一个第Ⅷ族(包括第7、8、9三个纵行)。同一主族或副族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零族为稀有气体元素。同一族元素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二)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

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要强调的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它能独立存在。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裂成原子,原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蒸发、溶解、扩散等现象就是分子运动的例证),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的三态变化就是分子间距离改变的结果)。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一些非金属单质(如O

2、H2、Cl2、S、P等)、气态化合物(如HCl、H2S、SO2等)酸类和有机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变,发生变化的只是核外电子。在原子物理学中,原子一旦发生核裂变或核聚变称核反应,这种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也不会变成其它原子。原子是构成分子和形成离子的基本微粒,原子可以先构成分子,然后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如金刚石、石墨和稀有气体等)。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原子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具体的微观粒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当我们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时,应该说由什么元素组成的;而当我们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时,应当说由什么微粒(包括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而且要指明微粒数目。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原子也有大小和质量,并且也在不停地运动。。在科学上一般不直接采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是用相对的原子质量来表示。国际上规定,把一个C—12原子质量的 1/12(约

1.66×10 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不表示出来。

3、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谓原子团,就是指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原子集团,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通常不易分开,好像一个原子一样。)带正荷的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叫阴离子。离子与原子的本质差别在于:①原子(和原子团)不带电,而离子带电(电性不同);②相同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外围电子层结构不同,半径不同(结构不同)。③性质不同(如钠原子,钠晶体银白色金属光泽,化性活泼,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具强还原性等;钠离子无色,稳定、与水或酸不反应,仅有微弱氧化性)。相同元素的原子和离子质量几乎相同可以互相转化。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绝大多数盐类、强碱类和低价金属氧化物。离子构成的物质只能形成化合物,如活泼金属(钾、钠、钙、镁等)与活泼的非金属(如氯等)化合时,形成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像氯化钠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4、探索原子构成

①原子结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电子在原子核周围作高速运动。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所带的电荷称为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由于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对于原子来说,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比重极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忽略不计,因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科学家又对质子和中子的构成进行研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构成。

②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为同位素。(二)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1.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

(1)化学式的涵义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宏观上,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还表示一个分子里含有的原子个数。如H2O,宏观上,表示水,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前面的系数表示分子的个数,角标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如3H2O,表示3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又例如硫酸根离子,

(2)化学式的写法

各种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定出来的。

⑴单质的化学式写法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固体、稀有气体用元素符号表示,例如铁Fe、硫S、氦气He。常见气体单质如氧气、氢气、氮气是双原子分子,化学式为O2、H2、N2。

⑵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①氧化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氧元素在右,其它元素在左。如SO2。

②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金属在左,非金属在右。如NaCl。

③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可依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出某元素的化合价。应用化合价可以写出已知物质的化学式。

例题1、已知钾元素为+1 价,氧元素为-2 价,计算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高锰酸钾的化学式是KMnO4 。

根据化合价原则:

(+1)×1+锰的化合价×1+(-2)×4=0

例题2、已知硫有某一种氧化物,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 和+6,写出硫的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

①先写出组成化合物的元素符号,一般把正价元素的符号写在左边,负价元素的符号

写在右边,并将相应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上方。

②求出两种元素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4。

③求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最小公倍数/正价(或负价)的绝对值=原子个数

④把原子数标在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原子个数为 1 的不标),即得+4 价硫的

氧化物的化学式。

⑤检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是否为零。如不为零,化学式不正确。

(+4)×1+(-2)×2=4-4=0

(3)化学式的读法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如P2O5,读作五氧化二磷。

(4)相对分子质量

①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物质的分类

为了更好地认识物质,人们常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例如,根据物质存在的状态,将物质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和固态物质;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将

物质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为可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和难溶性物质。

科学家按照物质的组成来给物质分类:

(一)关于物质分类的有关概念

1、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如:空气、溶液等。

2、纯净物:由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O2)、氯化钠(NaCl)等。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与联系

注意:

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O3);具有相同组成(如最简式、

分子式相同)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纯净物,要充分考虑是否存在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金属单质[铝(Al)、铁(Fe)等]、非金属单质[硫(S)、碳(C)等]。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它们是否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性质可分为成盐氧化物(指在一般情况下,经直接化学反应能生成盐的氧化物。大多数氧化物是属于成盐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酸和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如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等)。

①酸性氧化物(又称酸酐):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等。

②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氧化钠(Na2O)、氧化镁(MgO)、氧化钙(CaO)等。

③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氧化铝(Al2O3)、氧化锌(ZnO)等。

注意: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全是碱性氧化物,有些高价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2O3等也属于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有些非金属氧化物如CO、NO等不易成盐,不是酸性氧化物。

③有些非金属氧化物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也能与碱反应生成盐,但不是酸性氧化物如NO2等。

④酸酐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一些有机酸酐,如醋酸酐(CH3CO)2O,酸酐也不一定直接

与水反应生成酸如SiO2。

(2)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一元酸[盐酸(HCl)、硝酸(HNO3)等]、二元酸[硫酸(H2SO4)、碳酸(H2CO3)等]、多元酸[磷酸(H3PO4)等]。又如含氧酸[硫酸(H2SO4)、硝酸(HNO3)等]、无氧酸[盐酸(HCl)、氢硫酸(H2S)等]。

注意:

①常见酸的酸性顺序:HClO4(最强) > HI、HNO3 > HBr > HCl > H2SO4 > H2SO3 > H3PO4 > HF > CH3COOH > H2CO3 > H2S > HClO > H2SiO3(难溶)。

②关于酸的其它提提法:

难挥发性酸(高沸点酸):浓硫酸、浓磷酸。

易挥发性酸(低沸点酸):HCl 、HNO3、HBr 、HI 、HF。

易分解的酸(不稳定酸):HClO 、H2CO3、H2SO3、HNO3。

强氧化性酸:浓H2SO4、HNO3、HMnO4、HClO 。(指成酸元素氧化性)

弱氧化性酸:稀HCl 、稀H2SO4。

还原性酸:H2S 、浓HCl 、HBr 、HI 、H2SO3。

(3)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一元碱[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钾(KOH)等]、二元碱[氢氧化钡(Ba(OH)2)、氢氧化钙(Ca(OH)2)等]、多元碱[氢氧化铁(Fe(OH)3)等]。

注意:

按性质碱可分为强碱(水溶液中发生完全电离的碱,能溶于水,为可溶性碱)与弱碱(水溶液中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碱,除了一水合氨NH3·H2O外,一般难溶于水,为不溶性碱。

(4)盐: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正盐[碳酸钠(Na2CO3)、硫酸钠(Na2SO4)等]、酸式盐[碳酸氢钠(NaHCO3)、硫酸氢钠(NaHSO4)等]、碱式盐[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等]。

注意:

①酸式盐的水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只有强酸的酸式盐才一定显酸性,NaHSO4的水溶液显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等的水溶液显碱性。

②复盐:电离时可电离出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阳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的盐,叫复盐。中学阶段重点了解:明矾KAl(SO4)2·12H2O硫酸亚铁铵(N H4)2S O4·FeSO4·6H2O 等。

③物质的颜色:

固体:(请在括号内填上化学式)

黑色:氧化铜(CuO),四氧化三铁(Fe3O 4),二氧化锰(MnO 2),碳粉(C);

蓝色:胆矾(CuSO4.5H2O)(即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铜 Cu(OH)2;

绿色:铜绿 Cu2(OH) 2CO 3黄色:硫磺( S)紫红色:铜(Cu);

红棕色:氧化铁(即铁锈)(Fe2O 3);红褐色:氢氧化铁Fe(OH)3

紫黑色:高锰酸钾(KMnO4)

溶液: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Cl2,CuSO4,Cu(NO3)2

含Fe3+的溶液呈黄色如:FeCl3 Fe2(SO4)3 Fe(NO3)3

其它常见的碱和盐的固体大多为白色(NaCl,KNO3等晶体为无色),溶液大多为无色四、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其实质是物质结构发生了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本身

2、物质的性质所表现出的状态、颜色、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

溶解性等,我们称之为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碱性、金属活动性等。

注意以下几点

⑴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变了,产生了新物质,所以化学变化的发生的是质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笫一个特点;化学变化是原子的重新分配与组合,从原子水平而言,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因而质量守恒,这是化学变化的笫二个特点;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有能量的变化,

这是化学反应的笫三个特点。

⑵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变化,或无水物生成结晶水合物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⑶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都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的结构完全发生了变化)

⑷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是不同概念,例如:“氢气能燃烧”和“氢气燃烧”,两种说法虽一字之差,但表示的意义不同。前者是指氢气具有可燃性(化学性质);后者是从现象来说明氢气在发生化学变化。要注意燃烧只是现象,不是化学性质,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其依据是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物理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其它微粒未发生变化,因而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物质的分子发生破坏,分裂成原子等粒子,原子等粒子重新组合而生成新物质,但反应前后原子或离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典型例题】

【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它们的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B. 凡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C. 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一种单质。

D. 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解析:A说法正确。元素的种类的划分是根据它们的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而划分的。B的说法不恰当。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有可能是氧化物,也可能不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而不是氧化物,因为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的说法不恰当,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把氧气和臭氧混合,此混合物只含有氧元素。D说法不恰当,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高锰酸钾含有钾元素、锰元素和氧元素,它是化合物。

答案:A

【例题2】下列关于二氧化硫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硫是由硫和氧气这两种单质组成

B. 二氧化硫是由一个硫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C. 二氧化硫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D. 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解析:A说法不正确。二氧化硫、硫、氧气是三种不同物质。B也不正确,元素不讲个数。C说法不正确,二氧化硫有很多硫原子和氧原子,应该说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所以D正确。

答案:D

【例题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和“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A.元素B.单质

C.分子D.氧化物

解析:一定不是单质,有的有毒或不能吸收,不一定以分子或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上述物质中,只能笼统地称元素。

答案: A

【例题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⑦分子的种类

A. ①③④⑥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⑦

D. ④⑤⑥⑦

答案:A

【例题5】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知:(1)这一过程中叶绿素起__________作用;

(2)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答案:催化C和H O

【例题6】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而不具有宏观意义的是()

A、Fe

B、O2

C、2N

D、P2O5

答案:C

【例题7】N2表示氮气,还可以表示①氮元素②一个氮分子③两个氮元素④氮气由氮元素组成⑤每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⑥两个氮分子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答案:C

【例题8】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B. 分子大、原子小

C.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答案:D

【例题9】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

B. 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C. 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间没有间隔

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答案:D

【例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内不一定有中子

B.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原子

C. 微粒得到电子一定变成阴离子

D. 阴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可能相等

答案:A

【例题11】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均填序号)

(1)硫粉;(2)水;(3)液态空气;(4)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残余的固体(二氧化锰和锰酸钾);(5)二氧化硫;(6)铜;(7)过氧化氢

答案:(1)(6);(2)(5)(7);(1)(2)(5)(6)(7);(3)(4)【例题12】已知在原子中每一个电子的质量约是每个质子或是中子质量的1/1836,通过下表:

原子名称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1 0 1

氧8 8 8 16

钠11 11 12 23

硫16 16 16 32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质子数=电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4)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

(5)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例题1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CaCl2、NaOH、HCl、HD

③电解质:明矾、石膏、冰醋酸、氯化银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⑤放热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钙高温分解、甲烷燃烧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③④D.④⑤

解析:①水银是纯净物;②HD是单质;⑤碳酸钙高温分解是吸热反应。

答案:C

【例题14】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是合成纳米氮化镓。已知镓(Ga)原子结构示

意图为,氮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氮化镓的化学式是()

A. Ga3N2

B. Ga2N3

C. GaN

D. Ga5N3

答案:C

【例题15】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①铁矿石②白磷③水④氯酸钾⑤四氧化三铁⑥水银⑦氧气⑧液态空气。

解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②⑥⑦,其中水银是金属汞;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③④⑤;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①⑧;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③⑤。

答案:⑥;③④⑤;①⑧;③⑤

【例题16】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肯定属于纯净物

B.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

C.一种元素可有多种离子,但只有一种电中性的原子

D.有新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A项忽视了同素异形体,如O2、O3不是一种物质,故错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CH4和NH3、F2和H2S等,B错;由于同位素的存在,一种元素可以有不止一种电中性的原子,C错;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换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对。

答案:D

【例题17】已知在氮的某种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此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设此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 x O y,则有14X:16Y=7:20

X:Y=2:5,化学式为N2O5。

【例题18】物质系列NaCl、Cl2、NaClO、Cl2O5、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下列物质系列中也完全照此规律排列的是()

A.Na2CO3、C、CO2、CO、NaHCO3

B.Na2S、S、SO2、Na2SO3、Na2SO4

C.NH3、N2、NO、NO2、NaNO3

D.P2O5、H3PO4、Na3PO4、Na2HPO4、NaH2PO4

解析:NaCl、Cl2、NaClO、Cl2O5、HClO4中都含氯元素,且氯元素的化合价是依次升高的。C项NH3、N2、NO、NO2、NaNO3中都含氮元素,且氮元素的化合价是依次升高的。

答案: C

【例题19】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摆放在实验桌上,如下图所示。做“硫酸的性质”的实验时,某同学取用Ba(OH)2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解析:HCl、H2SO4属于酸,酚酞、石蕊属于酸碱指示剂,NaCl属于盐、NaOH、Ba(OH)2属于碱,据药品按规律摆放的原则,Ba(OH)2溶液应放在D处。

答案: D

【例题20】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的种类。将此种物质(写化学式)和分类依据(选出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写在相应的表格内。三组物质分别为:

(1)O2、Cl2、S、N2(2)Fe、Na、Al、Si (3)NO、CO2、SO2、P2O5

组别被选出的物质分类依据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答案:

组别被选出的物质分类依据

第(1)组S 物质的状态

第(2)组Si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第(3)组NO 氧化物的性质

【基础练习】

1. 化学用语是高度浓缩的符号体系,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交流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锌元素_____________;(2)钠离子_____________。

2. 写出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石灰水_____________;碳酸氢铵_____________。

3. 写出下列各物质的颜色:

四氧化三铁_____________;高锰酸钾溶液_____________。

4. 写出下列各物质的状态:

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___;盐酸_____________。

5.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由于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含量多,试用这样的推理方法:“如果氧气有颜色,那么空气就会有颜色;而空气是无色的,所以推测氧气是无色的。”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对氮气物理性质进行推测,填写下表:

6. 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

(1)缺____________易得佝偻病;

(2)缺钴、铁易得____________。

7. 空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就会引起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吸收,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将释放到大气中;

(2)为了减缓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开发新能源②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③植树造林

8. 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容器下方的代号)。

9.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①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三种微粒都属于______________(填“原子”或“分子”);

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反应中的生成物____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属于氧化物。

10. 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11.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B. C. D.

12. 工业上用的大量氧气,主要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的。这个方法利用了()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液态氧和液态氮的密度不同

D. 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13.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

A. 它溶解在水里形成二氧化碳溶液

B. 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反应,使其变红

C. 能生成碳酸,因而使石蕊试液变红

D. 以上解释都不对

14. 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15. 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是()

A. 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均不带电

B. 原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

C. 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 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16. 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A. 分子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1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氧

B. 铝

C. 硅

D. 铁

18. 下列含氯物质是按氯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其中括号内应填入的物质是()

A. B. C. D.

19. 要比较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最简单的方法是()

A. 分别计算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

B. 计算所有的质量分数

C. 比较相对原子质量

D. 计算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

20. 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你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 拨打火警电话

B. 用湿抹布扑盖

C. 找老师一起想办法

D. 逃跑

21. 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列产业需要化学支持的是()

(1)宇航事业(2)信息产业(3)开发洁净能源

A. 只有(1)(3)

B. 只有(1)(2)

C. 只有(2)(3)

D. (1)(2)(3)

三. 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2分)

22. 下列所叙述的用途中,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 用于制氮肥

B. 用作灯泡填充气

C. 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D. 炼钢

23. 在教材里探究“铜绿”的两个化学性质的实验中,要用到的共同操作步骤是()

A. 加热“铜绿”

B. 取用“铜绿”

C. 加入盐酸

D. 洗涤试管

24.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25. 下图是一种用于显示事物异同点的信息处理方法。两种事物的相同点写在两个圆重叠的区域内,两种事物的不同点则写在相应圆中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则下列图示错误的是()

26. 2004年春,我国新发现的“非典”病例源于实验室感染,可见实验室的严格管理和规范操作十分重要。在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7. 通过学习,请你判断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问题是()

A.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B. 铁矿石是如何炼成铁的

C. 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运动的

D. 物体的运动状态

28. (2分)

在发明电子闪光灯前,闪光灯是利用金属镁燃烧照明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能用金属镁制闪光灯?

(2)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2分)

许许多多事实表明,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1)有些化学变化,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能量。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要释放出能量。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要放出热量和发光。

30. (7分)

氢元素和氧元素结合除了水之外,还有一个“兄弟”——双氧水。纯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在101 kPa时,沸点为151.4℃。根据以上叙述及你所了解水的知识填写下表。

31. (3分)

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例如氢气有可燃性,可作高能燃料。依照上述示例,请你再举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4分)

生活就是一本化学教科书,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便可发现化学无处不在,探究其乐无穷。请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为什么打开香水瓶塞,满屋子都能闻到香味?

(2)自行车车胎内为什么要填充气体,而不用实心轮胎?

33. (3分)

请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下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每个问题对应的横线上写出你运用的物质或方法):

(1)暖水瓶中出现水垢(主要成分是,已知不溶于水,能溶于水),可加入_____________除去;

(2)为了使湿的衣服干得更快,可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 (3分)

图片是提供知识信息的一种重要工具。请仔细观察,下图是水电解反应的示意图,试分别从物质组成、分子构成、物质变化的角度来说出你的观点。

(1)物质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6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选用该收集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_______,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36. 下图是某瓶装饮料标签上的成分说明,“钾≥10mg”中的“钾”指___________(填“钾原子”“钾元素”或“钾单质”),一瓶该饮料至少可提供这种营养素___________mg。

37. 双氧水()常用于消毒、漂白等方面,而在的催化下可迅速分解,放出氧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搭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回答: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干燥管中装的无水硫酸铜___________,则D装置中收集到的氧气是干燥的。(友情提示: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遇水变为蓝色)

(3)实验室制取氧气还可用___________。

38. 请将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现象及结论填入表格中。

鉴别方法现象结论氧气和二氧化碳

氧气和空气

39. 在甲、乙、丙、丁、戊五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氧气、氮气、空气、氢气、二氧化碳,试根据下图所示确定甲、乙、丙、丁、戊五个集气瓶中所盛的气体。

40. 炎炎夏日,很多同学喜欢吃水果味的雪糕。雪糕公司在制造这类雪糕时,大多不用新鲜水果,如制造菠萝雪糕时,在原料中加入一种能散发菠萝香味的物质——戊酸乙酯()。请计算:

(1)戊酸乙酯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戊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100g戊酸乙酯中含碳元素多少克?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

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中概念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2)酸+ 活泼金属→盐+ 氢气H2SO4 + Zn = ZnSO4 + H2↑ (3)酸+ 碱性氧化物→盐+ 水6HCl + Fe2O3 = 2FeCl3 + 3H2O (4)酸+ 碱→盐+ 水H2SO4 + Cu(OH)2 = CuSO4 + H2O (5)酸+ 盐→新盐+ 新酸2HCl + CaCO3 = CaCl2 + CO2↑+ H2O (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 (2)碱+ 酸性氧化物→盐+ 水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碱+ 酸→盐+ 水Ba(OH)2 + H2SO4 = BaSO4↓+ 2H2O (4)碱(可溶)+ 盐(可溶)→新盐+ 新碱Ca(OH)2+ Na2CO3 = CaCO3↓+ 2NaOH △ (另:不溶性的碱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Cu(OH)2CuO + H2O) (Al(OH)3叫氢氧化铝.当金属有两种价态,把低价的金属形成碱命名为“氢氧化亚某”.例如:Fe(OH) 2叫氢氧化亚铁.。 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有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有强腐蚀性。 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强腐蚀性。)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a.正盐:电离时不生成H+和OH-的盐,可看成酸、碱完全中和时的产物,如,Na2CO3、Na2SO4等。 b.酸式盐:电离时生成H+的盐. 可看成酸碱中和时,酸过量、碱不足,酸中的氢部分被中和,还剩余部分氢。如:NaHCO3、Ca(HCO3)3、Ca(H2PO4)2、CaHPO4等等。 盐的通性 (1)盐+ 活泼金属→新盐+ 新金属CuSO4 + Fe = FeSO4 + Cu (2)盐+ 酸→新盐+ 新酸BaCl2 + H2SO4 = BaSO4↓+ 2HCl (3)盐(可溶)+ 碱(可溶)→新盐+ 新碱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及衔接建议(课堂参照)

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及衔接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普遍反映不太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调查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甚至有些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化学学习十分困难,产生了不少困惑,进而丧失了学习化学的信心。 高中教师反映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改革,可以说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已经出现了断层。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也成为当前中学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初高中教学差异剖析 1、教学目标 ⑴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启蒙教育 初中化学教育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容易为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启蒙,

强调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初中化学学习成为记忆型学习,学生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 ⑵高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科学基础教育 高中化学教育是在初中化学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高一层次的基础教育,既与义务教育衔接,为学生打好全面的素质基础,又为学生的分流打好较高层次的基础。高中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要求学生对其中相当一部分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甚至在实际应用中还能有所创新。高中化学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向定量分析发展,促使学生建立量的观点;。 2、教材的跨越 初、高中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有着不同的要求,导致初高中教材跨越较大,存在着脱节现象。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化学第一册在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和第二节《离子反应》中就开始出现了较多的概念和应用(如化合价的计算,电子的得失、强酸、强碱、弱酸、弱碱、难溶性物质、挥发性物质、难电离物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而这些概念初中学生接触不多,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学过。这些接踵而来的概念抽象程度高,理论性又强,成为很多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拦路虎”。而接下来的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率》章节中的抽象概念和理论也是一个接着一个,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难点知识。 3、教师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主要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重要知识点 本卷列出了初高中衔接比较紧密的的六个考点,并非难点,但都是重点。这些知识点掌握如何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影响很大,建议初升高的同学们利用暑假,对照自我检查复习一下。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考点一:学习化学要使用的化学符号(1-5) ①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基本要求:熟练掌握1-20号以及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溴、碘、锰、钡等元素的符号。 ②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基本要求:熟练书写,简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含量等。 1.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Zn C.N2 D.CO 2.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 A.钾K>钙Ca>钠Na>镁Mg B.铝Al>锌Zn>铁Fe>锡Xi C.铅Pb>铜Cu>贡Hg D.金Au>银Ag>铂Pt 3.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

A.冰和干冰 B.银和水银 C.烧碱和纯碱 D.水和双氧水 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碳酸钠NaCO3 B.硫酸H2SO3 C.氧化铁Fe2O3 D.氢氧化 钾K(OH)2 5.某含铁盐化学式为Na2FeO4,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功能,是一种绿色、 无污染的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 B. +3 C.+4 D. +6 考点二:物质分类(6-9) 基本要求:理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能由此总结初中阶段重点学习过哪些单质、酸、碱和盐以及有机化合物 6.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甲醛(HCHO) B.葡萄糖(C6H12O6) C.醋酸(CH3COOH) D.碳酸(H2CO3) 7. 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 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1课时初高中化学课本的衔接 教学目标 1.了解高中化学的课程结构和教科书的栏目与功能。 2.明确初高中化学学习要求的不同。 3.举例初步学习钢铁的腐蚀。 教学过程 初高中化学所学的化学内容都是非常基础的,在整个化学的世界里,其实是九牛一毛。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一点上,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都是自成体系的,研究的都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用途,主要学的都是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化学变化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如果说化学是一个螺旋的环,初中化学是下面的一个小环,高中化学就是上面的一个大环,这两个环是相连的,但又是不同的,主要是在层次和高度上不同。在学习高中课程之前,首先应该了解高中化学课程与初中化学课程的不同。 初中化学用一年的时间学了两本书,上册和下册;高中化学将用一年的时间学习必修1和必修2,后面可以再选修一门或者几门化学模块。化学选修有六个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化学与生活主要是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化学与技术主要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物质结构与性质主要是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反应原理主要是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机化学基础主要是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实验化学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高中化学本身就有两个层次,必修部分与初中化学密切衔接。初中的第一章,我们学习过开启化学之门,高中变成了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初中学了我们身边的物质,有自然界的水,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水是海水,高中就要从海水中获得一些化学物质;初中学了金属和矿物,知道怎样从矿物中冶炼金属,到了高中,就要知道如何把这些矿物变成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材料。初中还学习了燃料和燃烧,知道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了很多含氮、含硫的化合物污染了我们的环境,高中就要研究这些含氮、含硫的化合物,并做到可持续发展。这些是必修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必修2与初中化学的衔接也很密切。初中学过物质构成的奥秘,高中会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初中学习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高中就深入研究这些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初中学过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高中就要求知道如何获得和应用有机化合物;初中的最后一章是化学与社会发展,必修2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只是进行了一些提升。再看选修的6个模块,就是更高一个层次的提升,并大学学习的化学进行衔接,这里不做重点介绍,高考想考化学的专业的同学到文理分班的时候就会知道的。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利用教科书中不同功能的栏目。课前要弄明白“你知道吗?”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

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解析与练习 【主要内容】 主要通过对物质的组成、分类以及物质之间的关系的总结,对初中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又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同学们能在直观的层面上较明显的认识物质分类及同类物质间的相似性及其应用。认识分类这种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起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衔接的作用。 【知识点精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在初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知识,对元素、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入高中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能从以前学过的微观、宏观来认识物质,更应该从物质的结构入手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 当然除了了解物质的组成我们还会在今后进一步去学习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这些作用会导致物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从而理解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道理。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的丰富,原来那些只靠经验得到的化学成果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在化学家的面前要求得到圆满的回答。为什么煤能燃烧而其他的岩石却不能?金属为什么会生锈?为什么柔软的高岭土经过高温的焙烧就变成了晶莹坚固的花瓶?要得到这些问题的谜底,人类就必须对世界上的一切物质进行研究。可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集体,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分类”是学习化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例如:根据组成对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我们可将它们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

各类物质的概念及代表物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同一类物质在性质上相似,例如酸性氧化物,它还有一个俗名叫酸酐。我们中学所学的酸酐中大多数都能溶于水,不溶于水的很少像SiO2。于是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应该记少的那半儿。而碱性氧化物中能溶于水的比较少见的有K、Na、Ba、Ca的氧化物。如何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呢?我们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例如:C的氧化物我们学过两种即CO、CO2,那么谁是H2CO3的酸酐呢?我们的回答应该是CO2,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CO2、H2CO3中的C元素都是+4价,因此今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我们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你还要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地总结积累,你会发现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而酸性氧化物不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当然物质分类的方式不仅一种,根据我们研究的对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我们研究的物质按不同

初高中化学衔接必备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及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 一.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常见化合价 1、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想想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2、标出下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N2、NH3、NH4Cl、NO、NO2、N2O4、HNO3; H2S、SO2、SO3、H2SO4、BaSO4; Cl2、NaCl、HCl、HClO、HClO4、HClO3、KClO3; CH4、CO、CO2、H2CO3、NaHCO3、CaCO3; 3、在下列化合物中根(原子团)下方划一短线,并标出根的化合价 ①KOH ②Na2CO3 ③BaSO4④NH4Cl ⑤AgNO3 ⑥KMnO4⑦NH4NO3 ⑧Cu2(OH)2CO3⑨KClO3⑩K2MnO4 4、常见元素化合价归纳: 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分类。 碳酸______、碳酸钠______、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_________、碳酸钙__________、碳酸氢钙_____________; 氯化氢_________、氯气________、氯化钾___________、二氯化锰___________、氯酸钾___________、二氧化氯___________、氧化二氯___________; 硝酸__________、硝酸钠___________、硝酸钡___________、硝酸铵___________、硝酸铜___________、硝酸银___________; 硫酸___________、硫酸铵___________、硫酸氢钠___________、 硫酸钡_________、硫酸铝________、硫酸铁___________、硫酸亚铁___________;磷酸___________; 氮气、硫磺、白磷、金刚石、氦气; 二氧化硅、二氧化氮、氧化铁、氧化铝; 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化学知识储备匮乏是高中新生的最大特点,有效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有助于高一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点,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关键词】化学适应衔接 初中科学是兼有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学生对化学并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化学知识储备量很匮乏的初中生刚进入高中的化学课堂时,显得很无力。其大多表现为“老师讲的时候好像听得懂,但自己做作业的时候速度很慢,正确率不高”。出现了初、高中化学教学就会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分析 1.初高中教学内容之间存在重复、交错、衔接不到位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有些内容初中已经学过,但高中须进一步加深、完善。如氧化还原的概念,初中是建立在得氧失和氧基础上的,是狭义的概念,而高中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阐述氧化还原反应。第二,新课标删去的部分初中老教材内容,在高中教学却又要用到。如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物质的溶解过程、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电离的概念以及溶液导电性及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2.初高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问题。一些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因不能及时改变学习习惯和调整学习方法,完成当天作业都有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的时间,并往往造成了学习的“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自学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梳理评估来加深理解,通过思考和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初、高中学生心理差异问题。初中生要适应高中学习和要求,心理必然要面临一个衔接过渡的阶段。这需要老师耐心教导,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建立自信,顺利完成过渡。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探究 1.专研初、高中教材,做好初高中“知识内容”上的衔接。我认为作为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一的化学教师,光研究高中教材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初中和高中教学中出现的重复、交错、衔接不到位的知识,并做到查漏补缺。如初中的复分解反应条件为:要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而到了高中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条件改为:要有气体、沉淀和弱电解质生成。但反应Na2CO3 + HCl → NaCl + NaHCO3无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生成,为什么能进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最终可以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来理解,那就是反应朝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 篇一: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和学案 ·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思想,分类方法,分类标准(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份“化学元素”组成。虽然物质种类繁多(达3千多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排有112种元素)。这些元素又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或“粒子”)形态存在于自然界,按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世界。 1.元素概念 【课堂练习】 (1)写出1-18号元素名称、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 (3)H、H2、H+、H- 的共同点是什么? 2.原子 它由和构成。原子核由和构成,带正电荷,不带电,核内所有电荷总数称为“核电荷数”,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这些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类原子。把不同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

到大排序,所得序号数称为“原子序数”,即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其负电荷总数等于核电荷数,故原子呈电中性。思考: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离核越近能量越,越稳定,离核越远,能量越越不稳定。最外层电子能量最,故化学变化中通常内层电子不发生变化,改变的往往是最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也称为“价电子”)。 【课堂练习】 (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个电子; ②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电子。③当最外层电子达到个时,达到稳定结构。 (2)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硅原子④氯原子⑤钾原子⑥镁原子⑦氦原子⑧氩原子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叉“×”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请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①氢原子②钙原子③铝原子 ④碳原子⑤氮原子⑥氧原子⑦氯原子 3.离子 (1)某些原子通过得、失电子生成简单阴、阳离子,又称单核离子,如Na+ 、Cl-等; 复杂离子又称多核离子,如OH- 、SO42- 、NH4+ 、CO32-等等,它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一点思考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一点思考 课改后,很多高中新生入学后都碰到了相当多的学习难题,在化学上也不例外。如何帮助高一新生做好初高中化学学科学习的衔接是课改后一个有意义的工作。笔者作为一个有十几年教龄,经历了课改前、课改后,从事过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的一线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认真地思考以及与其他初高中一线教师进行研讨,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初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衔接谈一些 心得。 一、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探究 1.中考改革影响 从1998年开始,福州市实行达标学校初高中分设。后来中考又出台了新规定:物理、化学科的成绩按等级制划分,达标普高录取的主要依据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由此物理、化学的初中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高中教师普遍反映高一新生的化学素质大幅度下降。由于等级制中只要B 级(百分制的70分以上)就可以上达标普高。而同样是B等级,也许70和7l、72区别不大,但与90分的学生区别就已经很

大了。因此也造成了高一新生语数英三科总分差不多,实际上理、化学科基础的差距已经是相当大。再者由此造成初三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都在语数英三科上打转,化学课程的教学基本上只能在课堂上全部完成。学生只要能考到70分以上,师生就都像解脱了一样。本来学生的弹性是很大的,要求高就会学好一点。要求低自然就点到为止。受到中考这根指挥棒的终极影响,使初中化学教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2.教材改革的影响 在课改后的新大纲要求: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基本要求的课程目标。初中化学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的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而现行高一的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进一步 加深学习的化学知识和以适应社会发展而提升能力的教学,高二、高三的化学选修课则是根据部分学生的个人特长、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化学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教学。也就是说,高中化学课程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

《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徐州三十五中学王澍 2008年12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落实新课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要直接面对的问题。一段时期以来,高中化学难教难学己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转变的实践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初高中化学衔接期的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台阶效应”存在。我们注意到,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存在学习内容脱节和学习方法滞后的现象,学生在刚刚开始高一化学时往往不知所措,很难在较短时间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在现阶段开展初高中衔接期化学教学的课例研究,旨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缩短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适应期,消除化学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严重现象。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衔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事物相连接”。在《新华词典》中对衔接的释义是:后一事物与前一事物相连接。 所谓初高中衔接期是指学生进入高一后逐步适应高中教学的过渡期。对于不同的学生,衔接期的长度不一,一般认为是从进入高一开始至高一下学期期中前后。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以高一化学衔接期的课堂教学为实践基础,运用新课程理论,对在高一衔接期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和建议。 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概况 通过对国内有关的学术刊物(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等)、教育网站(如“中国化学课程网”、“中学化学资源网”等)和国内有关学术论文进行查阅后的分析。本人把检索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认为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即新课程改革前对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这一阶段研究数量少,研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强调衔接教学主要以知识衔接和教法衔接为主,学法衔接却很少涉及,衔接对策的重点是高中化学起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领域与初中的衔接问题;第二,这一时期的研究,多数是强调重视高中该如何做,而忽略初中教学对教学衔接所起的作用。 2003年至2007年前后,新课程改革实施初期(或过渡时期),也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受到新课程实施的导向作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注重初高中化学衔接搞好高中化学教学——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株洲县五中刘福初 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本人针对如何理解初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及特点;如何从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与盲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差异进行剖析;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做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1.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知识体系的差别 从上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一定有着很大差别。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我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二、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82584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思想,分类方 法,分类标准(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份“化学元素”组成。虽然物质种类繁多(达3千多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排有112种元素)。这些元素又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或“粒子”)形态存在于自然界,按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世界。 1.元素概念 。 【课堂练习】 (1)写出1-18号元素名称、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 (3)H、H2、H+、H-的共同点是什么? 2.原子 。 它由和构成。原子核由和构成,带正电荷,不带电,核所有电荷总数称为“核电荷数”,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这些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类原子。把不同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序,所得序号数称为“原子序数”,即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其负电荷总数等于核电荷数,故原子呈电中性。 思考: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离核越近能量越,越稳定,离核越远,能量越越不稳定。最外层电子能量最,故化学变化常层电子不发生变化,改变的往往是最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也称为“价电子”)。 【课堂练习】 (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个电子;②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电子。③当最外层电子达到个时,达到稳定结构。 (2)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硅原子 ④氯原子⑤钾原子⑥镁原子 ⑦氦原子⑧氩原子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叉“×”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请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①氢原子②钙原子③铝原子 ④碳原子⑤氮原子⑥氧原子⑦氯原子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李现山 河南师大附中(453002)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本文从教学衔接的原因、内容、解决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教学衔接的方法和做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衔接 1.问题的提出 河南省全日制普通高中自2000年秋季起开始实验国家新课程方案,河南师大附中做为河南省新教材化学学科实验学校,到2003年已经进行了三年试验。在实验中发现,新课程在知识结构安排、体现的思维方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的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另一方面初中是义务教育,高中是非义务教育,导致初、高中教学分离现象普遍化。初、高中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初、高中的教学不能有效的沟通。随着初、高中的分离日渐突出。另外,中考和高考试题综合化,目的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卷面化学分数的比重减少,对化学学科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改革的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实际上却更加应试,考试分值的高的学科——语数外成了主科,政、史、地、理、化、生成了副科,语、数、外大量增加课时,而理、化、生则减少课时,给学生在认识上,学习兴趣、主动性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和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为学生的将来着想,必须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和必经之路。课程改革的成败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 2.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由于教育环境、教材方面、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学生心理和思维发展的不成熟等原因,导致教学的脱节。中学化学教学要在学习目标、学习心理、教材教法,化学语言和实验技能等方面做好衔接。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 (全集) 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 写在前面 浙江省初中的理科教学实行的是综合《科学》课程。这无疑对于综合地认识事物,提高全面素质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中的理科教学仍是采用分科课程教学,学生进入高中后,按学科分科进行学习,《化学》就是其中要学习的一门学科。基于中学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和整体性,缺乏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学生是无法继续高中化学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和教材的多元化,相对而言,综合《科学》课程中的初中化学知识较为分散、逻辑性、系统性不够强。使初高中课标、教材、能力方法上的衔接矛盾凸现出来,这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并且很多学生还未走出初中教学的模式,仍在用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面对高中新课程。因此,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对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有序存储、合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这种有意义的知识整合、整理,学生可以以崭新的视角认识和把握初中各部化学知识,更加透彻地理解各个化学概念,从而达到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效果。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途径,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这已是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大多数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的模式实际上形成了一道隔离初高中教师交流的屏障。就化学学科而言,初中教师不了解高中教学内容和要求,高中教师不熟悉初中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为此,也有必要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效的介绍。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实践,并吸收了我在以往“初高中学习衔接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编写了《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十讲),供大家共享,以便起到指导和沟通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作用,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仅自己微薄的力量。讲义中编入的“典型例题”和“基础练习”内容较多,有的题目难度较大一些,这并不是要求全部去讲和做,而是供不同类型学校在教学中有较大的余地选择使用。限于编者水平,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使用者提出意见。 编者:夏宾(浙江省化学特级教师) 引导语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你们升入高级中学,成为一名高中学生! 《化学》是你们要学习的一门课程,此前,你们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已经学习了许多化学知识,学好这些化学知识,培养好相应能力,对学好高中化学是十分必要的。相对而言,初中化学知识较为分散,忆性的多,基础性强,缺乏系统性。而高中《化学》课程是一门分科课程,其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较强,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学科内综合性强。尤其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上难度大为提高。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要求、认识问题的视角、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等要求较高。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使进入高中后尽快地适应高中学习,并在原有的知识层次上稳定地迈上一个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及初高中衔接教材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思想,分类方法,分类标准 (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份“化学元素”组成。虽然物质种类繁多(达3千多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排有112种元素)。这些元素又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或“粒子”)形态存在于自然界,按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世界。 1.元素概念 。 【课堂练习】 (1)写出1-18号元素名称、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 (3)H、H2、H+、H-的共同点是什么? 2.原子 。 它由和构成。原子核由和构成,带正电荷,不带电,核内所有电荷总数称为“核电荷数”,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这些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类原子。把不同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序,所得序号数称为“原子序数”,即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其负电荷总数等于核电荷数,故原子呈电中性。 思考: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离核越近能量越,越稳定,离核越远,能量越越不稳定。最外层电子能量最,故化学变化中通常内层电子不发生变化,改变的往往是最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也称为“价电子”)。 【课堂练习】 (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个电子;②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电子。③当最外层电子达到个时,达到稳定结构。 (2)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硅原子 ④氯原子⑤钾原子⑥镁原子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及练习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及练习 一.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常见化合价 跟踪练习: 1。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想想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2。标出下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N2、NH3、NH4Cl、NO、NO2、N2O4、HNO3;H2S、SO2、SO3、H2SO4、BaSO4; Cl2、NaCl、HCl、HClO、HClO4、HClO3、KClO3;CH4、CO、CO2、H2CO3、NaHCO3、 CaCO3; 3。在下列化合物中根(原子团)下方划一短线,并标出根的化合价 ① KOH ② Na2CO3 ③ BaSO4 ④ NH4Cl ⑤ AgNO3 ⑥ KMnO4 ⑦ NH4NO3 ⑧ Cu2(OH)2CO3 ⑨ KClO3 ⑩ K2MnO4 二.酸碱盐及其相互关系 (1)酸 ①定义: 常见的酸有: ②分类: 是否含有氧最多电离出H+的个数 按电离程度按沸点 ③性质: A:酸碱指示剂反应 B:和某些金属反应 C: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D:和碱反应 E:和某些盐反应 (2)碱

①定义: 常见的碱有: ②分类: 按溶解性分按电离程度 ③性质: A:酸碱指示剂反应 B: 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D:和酸反应 E:和某些盐反应 (3)盐 ①定义: 常见的盐有: ②分类 正 盐: 酸式盐: 碱式盐: 复盐: ③性质 A酸碱性 B某些盐和酸反应 C某些盐和碱反应 D盐和盐反应 E特殊盐的不稳定性 (4)氧化物 ①定义

②分类 不成盐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复杂氧化物: 跟踪练习、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碳酸______、碳酸钠______、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_________、 碳酸钙__________、碳酸氢钙_____________;氯化氢_________、氯气________、 氯化钾___________、二氯化锰___________、氯酸___________、氯酸钾___________、 二氧化氯___________、氧化二氯___________;硝酸___________、硝酸钾___________、硝酸钡___________、硝酸铵___________、硝酸铜___________、硝酸汞___________、 硝酸银___________;硫酸___________、硫酸铵___________、硫酸氢铵___________、 硫酸钡___________、硫酸铝___________、硫酸铁___________、硫酸亚铁___________;磷酸___________、磷酸钠___________、磷酸二氢钠___________、磷酸氢二钠___________、磷酸氢二铵___________、磷酸钙___________、磷酸二氢铵___________; 氮气、硫磺、白磷、金刚石、氦气、二氧化硅、氖气、二氧化氮、氩气、氧化铁、氧化铝;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铵根离子。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三氧化硫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钙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钠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酸钙高温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碳和二氧化碳高温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铁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氧化铜和碳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氧化铁和CO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四氧化三铁和CO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碱式碳酸铜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氢氧化铁中加入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氧化铁中加入到稀硝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铁和硝酸汞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少量的锌加入到FeSO4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碳酸镁中加入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

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 第二讲探索化学变化的奥秘 知识结构 一、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按照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别与种数的多少,化学反应可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类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 上物质生成一种 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 两种或两种以上 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 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 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的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 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的反应。 特征多变一一变多①反应物、生成物均 为两种物质:一种单质 一种化合物。 ②反应完毕后,单质 转化为化合物,化合物 中的某种元素转化为 单质(化合态→游离 态) ①反应物、生成物均为两 种化合物。 ②反应物中两种化合物 相互交换成分能否成功, 要看是否有沉淀,气体或 水生成,满足三者之一反 应即可发生,否则不行。 表达式 注意 ①不是所有无机化学反应都归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如下列反应就不属于四种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CO2+Ca(OH)2=CaCO3↓+H2O CO+CuO Cu+CO2 ②要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全面分析某反应属于何种类型。如: 3CO+Fe2O3 2Fe+3CO2 若只看到生成物中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而没有分析反崐应物是两种化合物,就会误认为是置换反应。 二、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得氧必然有物质失氧,因此氧化、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初中阶段我们将一个反应从两个方面来看,实质为一,高中将就此深入展开讨论)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得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得氧后被氧化,其中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升高;失氧的物质(也就是提供氧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失氧后被还原,其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降低。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与还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必然相等。以 反应为例::还原剂,有还原性,反应中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H元素化合价升高,得到氧化产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