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大_法理学期末考试多选题参考资料

电大_法理学期末考试多选题参考资料

电大_法理学期末考试多选题参考资料
电大_法理学期末考试多选题参考资料

【以字打头】

1. 以下属于理论法学的学科有( A.法理学B.法哲学C.法社会学D.比较法总论)。

2. 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有( A. 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B. 统治阶级的共

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C. 法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D.

法可以协调和实现利益)。

3. 以下关于新法与旧法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新法肯定旧法B.新法批判旧法C.

新法继承旧法D.新法否定旧法)。

4.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有国家就有法制D.有法制不一定实行法治)。

5. 以下关于法律规范的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B法律规范是法

的基本构成因素C法律规范是一般的行为规范D法律规范是抽象的行为规范)

6.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有国家就有法制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

7. 以下关于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主义法的一部分法

律执行社会公共职能,而不执行阶级统治职能,如食品卫生法规B 社会主义法中执行

阶级统治职能的那部分法律,如刑法,不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社会主义法中的一部分

法律具有阶级性,执行阶级统治职能;一部分法律具有社会性,执行社会公共职能D.社

会主义法是由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法律和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法律构成的一个整体)

8. 以下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民族自治地

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在字打头】

1. 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法发挥了法的保护性职能( A.赔偿损失B.罚款C. 追缴税款)。

2. 在局部区域生效的法律是(C.民族自治条例D.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3. 在我国,正式的法律解释包括(A. 立法解释B. 司法解释(包括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C.行政解释)。

【法字打头】

1. 法的价值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分别是( A. 客观性B. 主体性)。

2. 法具有(A.规范性B.阶级意志性C.国家强制性D.物质制约性)等特征。

3. 法律文化是(A. 法的制定B. 法的实施C. 法律教育D. 法学研究)等活动的经验的积累。

4. 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是(A.二者是内在统一的D. 部分法律规范主

要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5. 法与政治的区别表现在( A.反映的内容不同B.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不同C. 形式不同

D.调控的功能不同)。

6. 法律调整的基本要素是( A. 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 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

7. 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因为( A. 它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B.它的对象

是法律现象C.它具有较强的强制性)。

8.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 A.假定B.处理C.制裁)。

9. 法的体系包括(A.法律规范C.法的部门D.法律制度)

10. 法的实现的基本形式有(A.通过具体法律关系的法的实现B.不通过具体法律关系的法

的实现C.法的遵定D.法的适用)

11. 法的适用的主体是(A.国家机关C.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

12. 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 B.时间效力C.空间效力D.对人效力)

13. 法学是(A.一门如何组织和运用国家权力和学问B.以法律现实为研究对象C.确认和

保护社会成叫权利义务的学问D.具有阶级性的科学)

14. 法的形成经历了以下的过程(A.从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调整B.自自发调整发展为自觉

调整C.从一般规范性调整发展到法律调整)

15. 法与班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反映的内容不同B.在上层建军筑中的地位不同C.

表现形式不同D.调控的功能不同)

16. 法学主要职能有(A.应用职能B.认识论职能C.意识形态职能)

17. 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法律行为B.法规范C.法律关系D.法律意识)等法律现象。

18. 法的第一层本质揭示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B.法体现统治阶级的

利益C.法律是法的载体)

19. 法是(A.一种规范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C.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D.规

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20. 法的价值的特性有(B.客观性D.主体性)

21. 法的体系(A.是一个内在统一、互相协调的整体B.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层次组织起来

的系统C.是一定经济关系的反映)

22. 法典编纂的基本特点有:(A.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B.只能由立法机关进行C.对原有

法律规范可进行加工和变动)

23. 法的适用的基本形式有(A.通过具体法律关系的法的实现B.不通过具体法律关系的法

的实现C.法的遵守D.法的适用)

24. 法律规则具有如下功能(A.指引、预测功能B.评价功能C.适用功能D.警示功能)。

25. 法律关系客体中的行为,包括(A.作为B.不作为C.积极行为D.消极行为)。

26. 法律精神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B.立法旨意D.法律原则)。

27. 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的原则性区别在于(A.法律义务产生约束力,法律责任产生强制B.

法律义务的主体是一切公民和组织;法律责任的主体一般是违法者或基于法律的直接规

定应承担责任的主体C.法律义务一般不带有否定性或惩罚性;而法律责任是对不履行

守法义务者的一种否定性评价和惩戒措施D.法律义务是原生的、第一性的;法律责任

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只有当原始性义务不履行时,才会导致派生性责任的产生)

28. 法律职业的技术包括( A.法律解释技术B.法律推理技术C.法律文书制作技术D.

法律程序技术)

29. 法的规范性和一般性这两个属性中还可以派生出法的属性有(A.连续性B.稳定性C.效率性)

30. 法律移植的范围有(A.国际惯例C.外国法D.国际法)

31. 法律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在于(A.商品交换需要法律确认主体的法律地位B.确认

所有权的归属C.确认一般的交换规则D.需要法律解决纠纷)

32.法学的意识形态职能具体表现在(A 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B增强法治观念C提高

人们的法律意识D指导人们认识社会现象)。

33.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因为(A.它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B. 它的对象是

法律现象C,它具有较强的强制性)

34.法律调整的三个必经阶段是(A 法律、法规生效阶段B. 产生法律关系阶段C 法律上的

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的阶段)。

35.法律调整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和一个机动性要素,三个基本要素是(A.法律规范B.法律关

系C 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

36. 法律调整的要素包括(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

37. 法的形成经历了这样的过程(A. 从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调整B. 从自发调整发展为自觉

调整C. 从一般规范性调整发展到法调整)。

38.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A. 法律制度的性能B. 一定主体对法律制度的

需要C. 法律制度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D. 法律制度对主体的满足程度)。

39.法的工具性价值除了确认性价值外,还包括(A. 分配性价值B.衡量性价值C 保护性

价值D. 认识性价值)。

4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基本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财富B. 物质财

富C.智力成果D.人身利益和行为结果)

41. 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力分为(A.权利能力B.行为能力C.责任能力)

42. 法与政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 反映的内容不同B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不同C.形式不

同D调控的功能不同)

43.法与利益的关系正确的是(A.利益是法的创制的初始点B.利益是法的实现的动力和归宿

C.法确认、协调、实现利益

D.法的实现就是法所保护的利益的实现)

44. 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B时间效力C.空间效力D.对人效力)

45.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A. 假定B.处理C. 制裁)

46. 法律规范的特征有(A.国家意志性B.规范性C. 同一性D.逻辑性)

47. 法具有(A.规范性B.阶级意志性C.国家强制性D.物质制约性)。

48. 法的体系与立法体系是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法的体系是

内容,立法体系是法的体系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 B. 立法体系一般须以法的体系为基

础,并反映法的体系 C. 法的体系的组成因素是法律部门和法律规范,而立法体系的组

成因素是法律文件和法律条文)

49.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是(A. 二者是内在统一的D. 部分法律规

范主要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50.法律责任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但总体上包括(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 民事责任D.违宪责任)

51. 法律文化是(A.法的制定B.法的实施C.法律教育D.法学研究)等活动的经验的积累。

【当字打头】

1.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包括( A.法治原则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 当代中国的法律部门主要有(A.宪法C.民法)。

3. 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较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包括(A. 加强国家对社会

生活的干预 B. 对穷人在住房、医药卫生、最低工资标准、失业救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

列福利措施,出现了社会立法的新领域C打破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所形成的公法与私法

的界限 D. 加强法宫的自由裁量权

【我字打头】

1. 我国的立法程序,通常包括(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

2.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包括( A.法律B.行政法规C. 地方性法规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

条例)。

3. 我国法的创制工作的基本原则有(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B.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

合C.科学的创见性D.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4. 我国法制监督的原则有(A.合法性原则B.民主性原则C.程序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

5. 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包括(A. 正确B.合法C. 及时D.合理、公正)。

6.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行为能力分为(A.完全行为能力B.限制行为能力D.无行为能力)。

7.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包括〈A.法律B. 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

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8.我国的立法程序,通常包括(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

9.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有(A.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B原则性与灵活性相

合C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D科学的创见性)

10.我国法律关系主体包括(A.公民,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B.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

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C.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D. 国家)

11. 我国法律监督的重点是(A.国家机关创制法的活动B.国家机关适用法的活动)

【下字打头】

1. 下列关于法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法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主要是

由法律与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的B.法律在根本上由社会经济基础、经济生活所决

定C.法律又可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生活,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在总体上须按照法

律轨道来运行)。

2. 下列属于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有( A.行政法规B.自治法规D.国际条约)。

3. 下列对形式意义上的法律表述不正确的有(A. 专指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

件,而不是指各种法律文件的总称B.法律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其他任何法律形式,是我

国最主要的法律形式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发布的规范性决议、决定等,不属于我国

的法律形式意义上的法律)

4. 下列属于表意行为的有(C.合同的订立D.财产的赠与)。

5.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产权关系的明确是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所以任何一个国

家的法律都保护财产所有权B.法律必须以效率为中心,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的,为

经济主体设定最有效的产权制度、交易模式和诉讼程序,保证人们以最安全、最简便的

手续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C.财富只有在有效的运动中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因此法

律应鼓励人们为着效率的目的而占有使用财产)

6. 下列对社会控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有(A. 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法

社会学家庞德提出C.社会控制的间接目的是防止和纠正各种越轨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

7. 下列对法律程序公正性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A. 它是法律程序的核心所在,也是法律

价值的具体体现和要求。B.它要求法律程序所包含的方式或过程必须公开化、阳光化,

不能认可暗箱操作的合法性;不仅司法程序要公开,而且包括选举程序、立法程序、行

政程序、监督程序等程序的公开)

8. 下列对法律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虽然法律的产生与阶级和

阶级矛盾的发展紧密相连,但它与国家的产生却是两个不同的历史过程B.由于阶级矛

盾和斗争的不可调和,为了不使社会和互相冲突的阶级在残酷的斗争中同归于尽,于是

需要有一个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把这种阶级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9. 下列对法律作用、法律价值及其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A.从理论上讲,法律价值体现为

一定的主体需要,作为客体的法律对主体是有意义的、可以满足主体需要的,而法律的

功能正是要满足这种需要B.法律的价值一旦设定,如果法律满足了这种需要,我们就

说履行了法律功能C.法律的功能可以被称为法律的使用价值)。

10. (A.《摩奴法典》的制定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11.下列关于大陆法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

的代表性法典B在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法占有重要地位C大陆法系偏重于纠问式的诉讼制度)

12.下列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看法中,错误的是(A司法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

须无条件地适用B司法审判中,优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C法律原则的适用

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

13.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陈述,正确的是(A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B法律

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D法律关系可以划分为绝对权法律关系和相对权法律关系)

14.下列有关法律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基本技术B法律推理划

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

15.下列有关法治与法制关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法制与法治所关注的重心不同D法治

与法制的价值指向不同)

【关字打头】

1. 关于法与国家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二者都是社会的上层建筑部分B二者都是

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C二者都根源于相同的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D二都是维护统治秩

序和实现社会利益的工具)

2. 关于法制和法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有国家就有法制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

【最字打头】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

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

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依据法理学

有关知识,下列正确的是(B该规定是一种授权性规则C该规定说明,法律规则内容受

社会经济状况的明显影响)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察案件范围的规定》属于(B.司法解释D.检察解释)

【中字打头】

1.中国古代儒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所认同的主张是(A“惟仁者宜在高位”B“德礼为政教之

本,刑罚为政教之用”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 中国社会主义法是(A. 革命根据地的法C. 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社字打头】

1.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有(A.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否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

后果B.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有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C 社

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

2.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3. 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包括(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B.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C. 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立、改相结合

D. 科学的创见性)。

4.社会监督的形式主要有(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监督C.新闻舆论的监督D.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的

监督)

5. 社会主义法直接调整和保护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社会主义法

对劳动者加以保护 B. 社会主义法对生产力资料加以保护C. 社会主义法对科学技术

加保护)。

【根字打头】

1.根据违法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法律责任分为(A.刑事责任B.民事责任C.行政责任D.违宪责任)。

2.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间,可以把法律意识划分为(A. 个人法律意识B. 群体法律意识C. 社会法律意

识)。

3.根据法律责任承担的内容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C.财产责任D.非财产责任(人身责任)

4. 根据权利的存在形态不同,可以分为(A.应有权利B.习惯权利C.法定权利D.现实权利)。

【按字打头】

1.按照法律关系主体具体化程序的不同,法律关系可以分为(A. 一般法律关系B. 具体法律关系)。

2. 按着法律规范调整方式的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 B.禁止性规范D.任意性规范)

【规字打头】

1.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有(B法规清理C. 法规汇编D. 法典编篡)。

2. 规范性调整的优点体现在(A.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了行为模式B.它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C.它有

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3.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有(A.法规汇编C.法典编纂D.法规清理)

【违字打头】

1. 违法的特点有(B具有社会危害性C. 具有违法性)。

2. 违法的种类有(A.犯罪B民事违法C行政违法D违宪)

【现字打头】

1. 现代法律体系的结构要素有(A.公法B.私法C.社会法)。

2. 现阶段产生违法的原因主要有(A. 旧社会残余的影响B. 生产力水平还不高C. 各项制度尚不完善

D. 思想文化素质低)

【其他】

1.一国两制的本质在于(A. 实现祖国统一,要以一个国家、一个中国为前提B. 在中国主

权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C.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

度不是并列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

2.奴隶制法律制度的特征有(A. 严格保护奴隶主的所有制B. 公开确认自由民内部的不平等C 保留原始

公社的残)。

3. 将法与法律混同使用,在理论和实践中会引发诸多弊端(A.法被降格为形而下的法律B.

使人们忽视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性,无视法律的科学性,片面地强调立法者的主观意志

D.引起法学范畴、法学理论的混乱,使法学丧失其应有的逻辑性)

4.从法律义务发展、分化的历史角度,可以把法律义务分为(A.权利对权利的义务B.权利对权力的义务

C.权力对权利的义务D.权力对权力的义务)

5. 权力的分工内容大致包括( A.纵向分权B.内部分权D.横向分权)

6. (A.排除的侵害,必须是真实的B.排除的侵害,

应是他害C.排除之害必须大于排除之利D.排除之害必须大于带来之害)

7. 区分法律效力层次的规则包括(A.高位阶法优于低位阶法B.特别法优于一般法C.新法优于旧法)

8. 执法的主体包括( A. 国家行政机关B.法律授权的组织C.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D.行政机关的公职

人员)。

9. 采纳法律解释的狭义说的理由包括(A. 法律解释的主体是指享有法定解释权的法院

或法官,法律解释是司法活动的专利,主要应由法院和法官来进行B.法律解释的性质

是一种造法活动,是立法的继续,其本身具有法律效力C.法律解释具有普遍约束力,

与被解释的法律一样,都具有法律效力,它区别于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D.法律解释是

在法的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司法过程中产生的,由于成文法的局限性,法官在面对模糊

不清的法律时,必须寻找合理的答案)

10.市场经济对法治的促进主要表现在( B.市场经济对权力的限制有利于法治建设C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

平等竞争的经济)

11.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是(B.制定D.认可)

12.司法审判中,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的原则是(A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上位法优于下位法C新法优于旧法D法可以适当地溯及既往)

13.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法制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包括(A出现了“私法公法化”和“公

法私法化”以及融合公私法的“混合法”B“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等原

则被修改C单行法、特别法的数量大量增加)

14.仲裁的特点有(A.仲裁机构一般是民间组织B仲裁是当事人选择处理争议的方式C仲裁

庭审理案件不公开进行D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

15.调整性法律规范包括(A. 义务性法律规范B. 禁止性法律规范C. 授权性法律规范)。

16.个别性调整不能形成普遍、稳定的秩序,带有一定的(B.偶然性C. 任意性)

17.原始习惯与法的区别表现在(A.它们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B.它们所反映的意志不同C.

它们所形成的方式不同D. 它们所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

18.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核心是(B.党的领导C.人民民主D.依法治国)。

19.党的政策与国家的法律的区别主要是(A. 从制定看,党即便是执政党的政策要取得

国家意志的属性,也需要通过法定程序被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为法律、法规B.从实施看,

党的政策只有转化为法律、法规,才能获得国家强制力的保证C.从内容看,党的政策没

有法律规范那样明确、具体、肯定D.从相对稳定性看,法律比党的政策具有更高的稳定

性)。

20.基本的法律调整方式有(B.积极义务的调整方式C. 允许的调整方式D.禁止的调整方式)

2017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094 课程代码:00364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二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这段话中所体现的法学基本原理是(D)。 A.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 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 C.法在本质上体现着社会的共同利益 D.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2.亚里士多德曾经对正义作了一个著名的区分。他将正义区分为(B)。 A.程序正义与自然正义 B.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 C.自然正义与社会正义 D.制度正义与个人正义 3.某市《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餐饮业经营者不得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别称、图案制作招牌、菜谱招徕、诱导顾客”。这一规范属于(C)。A.授权性规范 B.任意性规范 C.确定性规范 D.逻辑性规范 4.下列有关判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的法律解释 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 C.在大陆法系,判例法是一种基本的法律渊源 D.我国最高法院通过案例指导制度引进了判例法制度 5.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看一定的后果(B)。 A.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B.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C.是否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 D.是否有法律意义 6.我国《刑法》第358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1

电大《法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国家的形成)。 3、不属于法的调整性职能的活动是(偿还债务)。 4、不属于法的保护性职能的活动是(依法纳税)。 5、划分法系的决定性标准是(法的传统)。 6、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7、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8、在侵权行为法方面,自由资本主义的过错责任原则被当代资本主义的(严格责任原则)代替。 9、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的方 法。 10、既是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又是违法的行为有(结伙打架)。 11、“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适用于(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 12、“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适用于(一般禁止型)的法律调整。 13、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自然过程)。 14、要求人们承担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的调整方法,被称为(禁止)的调整方式。 15、下列哪种关系在客观上要求法律来调整:(人身关系)。 16、法的创制是法的形成的(结尾)阶 段。 17、(保护性规范)是规定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的规范。 18、(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有权自己做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19、(禁止性规范)是指禁止人们做出一定行为,即承担一定消极不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 20、(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21、(法规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 以排列,汇编成册。 22、(法典编纂)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它必须由立法机关按照职权范围和法 定程序进行。 23、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 24、《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办法》属于(行政解释)。 25、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学理解释)。 26、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 法》施行后,原先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组织法失去效力。这属于(默示废 止)终止生效。 27、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是(《香 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8、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指(主体、 客体和内容)。 29、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 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 为(行为能力)。 30、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是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31、(做出肯定行为的权利)是一种积 极行为的权利,处于权利的中心位置。 32、公民的名誉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 (人身利益)。 33、对于甲来说,属于法律事件的法律 事实是(甲的父亲的病故)。 34、法律关系产生的具体条件是(法律 事实)。 35、违法行为是指(一切具有社会危害 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的行为)。 36、(社会危害性)是违法的最本质特 征。 37、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 罚条例》的行为,是属于(行政违法行 为)。 38、故意或过失是(违法的主观方面)。 39、承担违宪责任的主体是(特定国家 机关及其领导人员)。 40、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国 家检察机关)。 41、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 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有错误, 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这种法 律监督称为(审判监督)。 42、我国法律监督的重点是(国家机关 创制法和适用法的活动)。 三、多项选择题 1、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法律行为、 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法律文化)等法 律现象。 2、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法律现 象及其规律、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3、属于理论法学的是(法哲学、比较 法总论)。 4、法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是(道德、 宗教)。 5、习惯靠(传统、惯性、社会舆论) 保证实施。 6、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是(制 定、认可)。 7、法是(一种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 可的规范、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 范、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8、法的保护性价值实现的方式是(惩 罚犯罪、恢复被侵害的权利)。 9、法与利益的关系正确的是(利益是 法的创制的初始点、利益是法的实现的 动力和归宿、法确认、协调、实现利益、 法的实现就是法所保护的利益的实 现)。 10、法制包括(现行法律规则、法的运 行机制、法律文化传统、法学教育与研 究)。 11、勒内·达维把当代各国法律划分为 三大法系,即(大陆法系、英美法系、 社会主义法系)。 12、基本的法律调整的方式有:(积极、 允许、禁止)的调整方式。 13、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 象:(科学研究的自然现象、自然现象 发生的过程、大规模的社会过程)。 14、下列哪些能够作为法律调整的对 象:(财产关系、劳动关系)。 15、一般可以把法的制定过程分为两个 阶段,即(准备阶段、确立阶段)。 16、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法律规 范在逻辑联系上是由哪些因素或部分 构成的。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 构包括三个因素,即(假定、处理、制 裁)。 17、法律规范按其职能和专门化,可以 分为(调整性规范、保护性规范、专门 化规范)。 18、按照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调整性 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 范、积极义务性规范)。 19、根据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即法 律允许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调 整的程度,法律规范可分为(绝对确定 性规范、相对确定性规范)。 20、按照是否允许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当事人)依法自主调整进行分类,法 律规范可分为(任意性规范、强行性规 范)。 21、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主要有三 种方法,即(法规清理、法规汇编、法 典编纂)。 22、法的适用的主体有(国家机关、国 家授权的社会组织)。 23、法的适用结果有(产生权力义务关 系、变更权力义务关系、消灭权力义务 关系、实行法律制裁)。 24、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 含义包括(法律无差别地适用于全体公 民、公民平等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依 法保护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追究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 25、在我国,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有几 种情况,它们包括(法律自公布之日起 生效、法律本身规定了生效的具体时 间、法律本身规定了其生效时间取决于 其他法律的生效实行)。 26、在局部区域生效的法律是(地方性 法规、民族自治条例、地方国家机关制 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7、《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 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范围的规定》属 于(司法解释、检察解释)。 28、下列属于立法解释的有(全国人大 常委会对自己制定的法律所作的解释、 国务院对其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

《法理学》期末试卷A试题(哈哈)

《法理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简答题(40分) 1、法的一般分类有那些? 答:①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②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不同:根本法和普通法。 ③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实体法和程序法。 ④按照法的创制主体与适用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国内法与国际法。 ⑤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一般法与特别法。 2、法律的行为分类? 答:①根据行为与法律的要求是否一致,把法律分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 有学者提出,还可以再分出一种中性行为。所谓中性行为,即介于合法 行为与违法行为之间,虽没有得到法律允许又没有受到法律的禁止,而 处于现行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外,无法以现行法律规定进行评价的行为。 ②根据行为人的具体行为方式是积极的作为还是消极的不作为,把法律 行为分为:积极法律行为(作为)和消极法律行为(不作为)。 ③按照法律行为的效力对象和生效范围,可以分为:抽象法律行为和具 体法律行为。 ③按照行为的主体情况,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个体法律行为和群体法律 行为。 3、简述主权与人权的关系。 答:人权与主权并不是一对相互冲突,甚至相互对立的概念。恰恰相反,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同一性和统一性。在当代的国际人权保护制度中,人权与主权也是并存的,而且都拥有应有的地位,共同地为着世界和平和正常的国际秩序,为增进人权的正义事业发挥着积极作用。 4、简述资本主义法制的特征。 答: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一个总体特征就是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国家,这一特征集中体现在下述原则之中,(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二)契约自由原则;(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015年法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 分) 1不直接规定行为规范的内容,只指出应当作出规定的机关的法律规范是A、 确定性规范 B、 委托性规范 C、 准用性规范 D、 参照性规范 我的答案:B 2司法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是? A、 确认主体 B、 确认法律只用 C、 确定事实 D、 确认案件性质 我的答案:C 3法的本质是指 A、 法的规范性 B、 法的表现形式 C、 法的强制性 D、 法的阶级性 我的答案:D 4清末民初我国立法改革主要学习的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我的答案:D 5我国哪一朝代的判例被称作“决事比”? A、 秦

汉 C、 唐 D、 宋 我的答案:B 6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了对谁的人类学研究资料得出法的产生的结论?A、 罗马人 B、 印度人 C、 美洲印第安人 D、 希腊人 我的答案:C 7现代意义上的法制,中心环节是 A、 有法可依 B、 依法办事 C、 加强法律监督 D、 司法、执法的民主化 我的答案:B 8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应该是 A、 互不干涉 B、 法的权威大于政策 C、 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 D、 法必须服从政策 我的答案:C 9处理利益和正义的关系应当坚持 A、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 公平优先 C、 正义优先

同时优先 我的答案:A 10对本国法的学习和对域外的法律的学习分别叫做?A、 法的继承,法的移植 B、 法的移植,法的继承 C、 法的借鉴,法的继承 D、 法的移植,法的借鉴 我的答案:A 11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 A、 规范内容相同 B、 指导思想相同 C、 实施方式相同 D、 表现形式相同 我的答案:B 12在哪一年代就出现了“法治”这个词? A、 古印度文明时期 B、 新石器时代时期 C、 蒙昧时期 D、 古希腊时期 我的答案:D 13“结纠纷于后”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A、 强制性 B、 权威性 C、 滞后性 D、 正义性 我的答案:C 14我国有几个现行法律体系

电大_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参考资料

单项选择 【法字打头】 1. 法律调整是一种(B.规范性调整)。 2. 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C. 经济基础的性质)。 3. 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A.假定)。 4. 法的创制的结果是(C.产生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 5. 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 A.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6. 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7. 法制和法治是两个( B.不同)的概念。 8. 法的创制是( A.制定新的法律规范的活动) 9. 法律、法规中关于该法何时开始生效的规定,属于(C.原则性规范) 10.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11. 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参加者的( A.意志行为) 12. 法院依法对案件作出判决的行为属于(D.法的实施) 13. 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B.国家的形成) 14. 法的体系的基本因素是( C.法律规范) 15. 法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规定,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别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法的这一 属性属于(B.法的概括性)。 16. 法律编纂(C.是对内容进行变动的一种立法活动)。 17. 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18.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不包括(C.我们在分析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时,不但要根据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来判断,还要加 上自己的主观判断)。 19. 法律程序的设计原则的确立应考虑( A.应限定其数量的多少,不能使法律程序过于泛滥 )。 20. 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的前提是(A.法律变革)。 21. 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都有程度不同的联系,其中与(A.经济)的联系是最根本的联系。 22. 法形成的标志是(B. 国家的最终形成)。 23. 法律规定了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债权制度、税收制度、遗产制度等,国家根据这些制度分配社会财富,体现了法的 (B分配性价值 ) 24. 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 25. 法制和法治是两个(B.不同)的概念。 26.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不包括(D.法律后果 )。 27. 法律调整是一种(B.规范性调整) 28. 法律文化的的载体是(B.法律现实 )。 29. 法和国家产生的过程是(C.同一历史过程) 30. 法作为法所固有的、满足主体法律需要的价值是(C.法律价值 ) 31. 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A.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32. 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C.经济基础的性质) 33. 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A.假定) 34. 法律意识的对象是(C法律现象 ) 【下列打头】 1. 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D.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 2. 下列对法律作用、法律目的及其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C.法律功能的实现当然包括法律目的的实现,因此功能与目的 实际是一个范畴)。 3. 下列对法律解释规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本世纪以来,随着法治的不断发展,在法律实践中法律解释的作用愈发 重要,对法律解释应该大力提倡,没有必要进行任何约束 )。 4. 下列有关法律的形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法律的形式仅仅指法的效力形式)。 5.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我国长期以来受儒家“重利轻义”的影响,人们的追求正义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受到严重 压抑和扭曲,现在我国的立法应当承认并保障人们的正义感,从而鼓励人们为精神文明奋斗)。 6.下列对法的作用、法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B.法的作用是法具有生命力的内在依据,也是法的功能的基 础或前提,如果没有法的作用,就不可能有法的功能)。 7.下列对监督程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我国在监督程序立法方面已经日趋完善,许多问题均有法可依,一部专门的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2008年12月20日谢祥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在我国具有关键性的法律监督形式是() A ?民主党派的监督 C.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2 ?关于违法的正确表述是( ) A ?首先是指思想违法 C ?一般不需要行为人的故意 系 3 ?在法律解释中,从传统的角度, A ?严格解释 C ?历史解释 4 ?在法律适用中,当出现“合法” A ?实质推理 C. 归纳推理 B?人民群众的监督 D .法学家的监督 B. 必须是以违反法律为前提 D .可能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 民法法系国家比较趋向于() B. 自由解释 D .逻辑解释 与“合理”的矛盾时需要进行( ) B. 演绎推理 D .形式推理 5. 在法律解释中,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的方法,被称为() A .历史解释B.体系解释 C. 文义解释 D .逻辑解释 6. 认为法律解释的目标应当是“探求历史上的立法者事实上的意思”的观点被称为() A .法律解释的主观说B.法律解释的客观说

C. 法律解释的主、客观兼容说 D .解释学循环理论 7. 被称为“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的是() A .法律原则B.法律概念 C ?法律规范 D ?规范性法律文件 8.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所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 A ?法律体系B.法律部门 C ?法律规范 D ?法律制度 9.法律的效力来自于它的国家强制力和它的() A ?执法机关B.司法机关 C ?合法程序 D ?合法权力 10.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和() A ?物质社会关系B.思想社会关系 C. 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 D ?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 11.被称为“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的是() A ?法律效果B.法律实效 C ?法的制定 D ?法的实施 12.狭义的执法的特点是() A ?法的执行不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 B. 法的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 ?法的执行不需要依照法定程序 D. 法的执行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在我国() A ?具有普遍法律效力B?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C ?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参考 D ?是中国的判例法

法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卷号:(B)(2010年6月)机密 湖北师范学院期末考试试卷 法理学(2) 考试范围第16章至第30章命题人汪火良院系政法学院 考试形式闭卷课程类别必修学期20101 专业法学0902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分) (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关于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 ) A.党的政策也是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 B.法律必须公开才具有约束力,党的政策则不需要向全社会公开而不影响其约束力 C.党的政策有时也会以法律的形式体现 D.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相冲突的时候,应以国家法律为准 2.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 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 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是错误的 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3.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宗教、科学技术和政治关系的选项中,哪一项表述不成立?() A.宗教宣誓有助于简化审判程序,有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 B.法具有可诉性,而道德不具有可诉性 C.法与科学技术在方法论上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科学技术对法律方法论有重要影响 D.法的相对独立性只是对经济基础而言的,不表现在对其他上层建筑(如政治)的关系之中4.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 A. 扩张解释 B .文法解释 C .目的解释 D. 历史解释 5.法律与政治具有密切关系,下列哪一说法没有正确揭示法律与政治的关系? ( ) A.法律对政治有确认、保障作用,法律确认政治体制,反映政治要求,调整政治运行 B.法律对政治有预测作用,法律可以预知政治的发展 C.政治可以影响法律的内容,政治也可以为法律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

法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同步练习1.doc

11级法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同步练习 根据法理老师给的重点从《法理学》光盘里挑选出来的习题,希望对 大家期末复习有帮助。--黄志民C1:导论: 一、名词解释: 法理学 二、单项选择题: A)的关系。 1. 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 A. 一般与特殊 B. 整体与局部 C. 理论与实际 D.论与史 2. “法理学所关心的不是法律的知识(knowledge),而是法律的思考或者思想(thought)。” C)提出的。这一观点是( A. 罗尔斯 B. 庞德 C. 哈特 D.卢曼 C)在其《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中最早使用了“法理学”一词。 3. 在中国,( A. 康有为 B. 黄宗羲 C. 梁启超 D.杨度 三、多项选择题: AB1.以下哪些是法理学研究的一般性问题()。 A. 法律解释 B. 法的适用 C. 刑事责任 D. 行政处罚ABCD)。 2.美国法学家霍尔认为,法理学包括( A. 法律价值论 B. 法律社会论 C. 法律形式论 D. 法律本体论 C2:法的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 D )是社会调整的主要依据。( A. A.法律B.道德C.伦理D.行为规范 A2.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 C.社会分工的出现D.氏族公社的瓦解 B )。3.法产生的标志是( A.原始社会的习惯B.习惯法C.成文法D.奴隶制国家

A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剥削阶级类型的法。4.(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1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C )。5.关于资本主义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在本质上已属于真正意义上的 A 资本主义法律了但其法律的产生却呈现出大致相同的特.各国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虽然有 现有后, B 征 C.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法律始终不变的核心 D.资本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法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C ).最早依法建立维护代议制和民主制的法律是(。6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D )。7.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法系表述正确的是(A.大陆法系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 B.英美法律在诉讼程序方面倾向于职权主义 C.西班牙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D.两大法系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但差别还将长期存在 B)。 .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8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B.《自由大宪章》 C.教会法D.罗马法 A )”传统的法典是(。9.在19 世纪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典编纂运动中,开创“民商分立.《德国民法典》 B 《普鲁士法典》.二、多项选择题:到(.法典 D D A.《拿破仑法典》 C.《苏俄民法典》 )的过程。习惯法)再到(成文法 C.成文法A.习惯 1.法的起源经历了从 (B.习惯法 习惯) 。)2.原始习惯和法的区别有以下方面(ABCD B.体现本质不同A.产生方式不同 .实施方式不同 D C.适用范围不同 。)3.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CD .由无强制性规范的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规范的调整 A B.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C.由原始社会的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判例法 .由公法为主发展为公法和私法并重 D 。 BCD ) 4.在原始社会中,(.没有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 A B.没有习惯法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期 末 复 习 试 题 及 答 案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 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在我国具有关键性的法律监督形式是 2.关于违法的正确表述是( 7.被称为“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的是( ) A. 法律原则 8.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所划分的 2008年12月20日 谢祥辉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A.民主党派的监督 B. 人民群众的监督 C.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D. 法学家的监督 A.首先是指思想违法 B. 必须是以违反法律为前提 C. 一般不需要行为人的故意 D.可能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3.在法律解释中,从传统的角度, 民法法系国家比较趋向于( A. 严格解释 B ?自由解释 C ?历史解释 D.逻辑解释 4.在法律适用中,当出现“合法” 与“合理”的矛盾时需要进行( A.实质推理 B .演绎推理 C.归纳推理 D.形式推理 5.在法律解释中,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的方法, 被称为() A.历史解释 B ?体系解释 C.文义解释 D.逻辑解释 6.认为法律解释的目标应当是“探求历史上的立法者事实上的意思”的观 点被称为() A. 法律解释的主观说 B ?法律解释的客观说 C.法律解释的主、客观兼容说 D.解释学循环理论 B ?法律概念

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 A.法律体系 B.法律部门 C?法律规范 D.法律制度 9.法律的效力来自于它的国家强制力和它的() A.执法机关 B.司法机关 C?合法程序 D.合法权力 10.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和() A.物质社会关系 B.思想社会关系 C.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 D.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 11.被称为“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的是() A.法律效果 B.法律实效 C?法的制定 D.法的实施 12.狭义的执法的特点是() A.法的执行不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 B.法的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法的执行不需要依照法定程序 D.法的执行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在我国() A.具有普遍法律效力 B.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C?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参考 D.是中国的判例法 14.公法和私法的划分主要存在于() A.大陆法系 B.英美法系 C.社会主义法系 D.海洋法系 15.普通法法系正式的法律渊源是() A.判例法 B.制定法 C.判例和制定法 D.习惯

2016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094 课程代码:00364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最终决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该国的(D)。 A.文化历史传统 B.阶级力量对比 C.政权组织形式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我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对该条文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D)。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也是保护性法律规范 B.该条文只是政策性规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D.该条文是法律原则,也体现国家的基本政策 3.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查看相应后果是否(B)。 A.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C.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 D.具有法律上的意义 4.关于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大陆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最大 B.英美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最大 C.大陆法系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D.英美法系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律的主体是(A)。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政协主席 6.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法律文件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法律和发布的决定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和发布的所有决定 7.法与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可能有的情形是(D)。 1

法理学(整本书复习重点整理)

一、法学的研究方法 法学方法论: 1、概念:指由各种法学研究方法所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 2、容:(1)法学方法论的原则——是法学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 A、坚持实事; B、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坚持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 D、坚持社会历史的发展观点 (2)各种法学方法——构成法学方法体系的主干部分 A、基本方法——如阶级分析方法和价值分析方法等,是普遍适用于法学研究的各个 领域的方法。它有助于揭示法律现象整体的在本质、普遍联系和一般 规律。 B、具体方法——仅仅适用于法学研究的特定领域和阶段的方法,主要用来解决法学 研究中的各种具体问题。 阶级分析方法: 1、概念:是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法律 的存在之所以必要,就在于它是维系某种社会利益关系、利益格局所不可或缺的 条件。 3、功能:(1)、对于法学的理论建设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避免走入唯心主义法学误区的 必要指南; (2)、对于法律现象的历史考察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探索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历史演变规律的基本线索; (3)、对于古今中外法律制度的定性研究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有力的分析工具; (4)、对于法律实践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确立和坚持我国法制根本宗旨的重要理论参照; (这些功能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取决于能否用科学的态度准确理解和运用 阶级分析方法,而夸大阶级分析方法的功用和拒斥阶级分析方法的运用,都是 不科学的态度。) 价值分析方法: 1、概念:是指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批判或确认一定社会价 值或理想的方法。 2、作为法学基本方法的原因:因为法学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揭示法的应然状态或价值属性, 即回答法应当是怎样的。法作为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规 体系,其本身就是一定价值观念的体现。 (价值这一概念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揭示了实践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广义的价值概念还包括人们心目中关于美好事物和理想状态的观念以及关于什么是“正当”的评价标准即价值准则。) 3、基本容:(1)价值认知——是以法律这个被认知的客体所蕴含的价值属性为对象的, 它要探究特定的法律制度是按照哪一个阶级、阶层的利益标准与价值 观念来调整社会关系和在社会主体之间分配权利义务的,价值认知的 直接目的是如实地观察和描述特定法律制度所包含的价值准则和价值 排序。

法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法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 、(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剥削阶级类型的法。 ?.奴隶制法律制度 ?.封建制法律制度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是( )。 ?.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 ?.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 .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 )。 ??基本法律 ??行政法规 ?除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任何人都不得从自己的不当行为中获益”,这是一个( )。 ?.法律原则 ?.法律规则 .法律概念 ?.法律标准 、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 )是否适用,适用,则为有溯及力;否则,则没有溯及力。 ??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 ??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甲乙二人依法签订合同,甲在合同约定的交货期限内无故拖延交货,给乙造成了 万元的损失。甲在乙的强烈要求下,交付了货物,赔偿了乙 万元的损失。甲赔偿乙之损失的行为,从法律责任的承担与实现方式上来看,属于( )。 ?.惩罚 ?.主动承担 ?.法律制裁 ?.被动承担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 ?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法可以制定实施细则,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属于( )。 ?.非确定性规范 ?.准用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 ?.委任性规范 、在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 )。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国务院总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 、在法对人的效力方面,我国采取的原则是( )。

大学 法理学 期末复习考试重点

法理学》期末复习重点一 考试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名词解释、问答题。 第一章: 1、法学的概念:法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法学研究的对象是一切法律现象的总和,即法律现实。 2、法学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分别是:(1)要有法律现象的材料的一定积累;(2)要有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 3、法学体系:是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我国法学应划分为六大类,其中法理学属于理论法学。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和全部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特别是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问题。 4、学习法理学的意义:作为一门学科,法理学是法学专业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的地位极其特殊,非常重要。学习法理学有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可以为学习部门法学乃至整个法律科学奠定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对于培养合格的法学人才和法律工作者,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 1、社会调整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从人们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发展过程来看,社会调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个别性调整和规范性调整。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个别性调整就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一次性调整。个别性调整的优点是能够针对具体人、具体事物作出具体的处理,因此它能够充分考虑个别情况的具体特点。它的缺点是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任意性,不能形成普遍、确定的秩序。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它是社会调整的高级阶段。与个别性调整相比较,规范性调整的优点在于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了运行模式,使人们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秩序。规范性调整的缺点是,它无法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特点,提出符合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处理方案。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1)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2)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由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3)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 2、法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国家和法的产生,是同一个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的表现。从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演变到法的发展过程,法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政治根源和文化根源。法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构成法的各种因素逐步成熟起来,最终形成为法。法的产生的标志有两点:(1)国家的最终形成标志着法的形成;(2)只有当人们有了选择行为的自由,出现了授权性规范,才意味着有了权利和义务的划分,从而产生了法。 3、原始社会习惯与法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二者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2)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反映的意志不同;(3)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形成的方式不同;(4)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5)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生效的范围不同。第三章法的概念 1、法的外部特征:法的外部特征也就是法律的特征,主要是:(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指定或认可的;(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4)法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1、下列关于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法可以管制人的思想; B、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合同是法; C、所有国家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都是法; D、法的根本属性是其阶级性。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法律规范中,()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有配偶而重婚的”; 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结婚登记会引起()。 A、法律关系的发生; B、法律关系的变更; 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D、法律关系的消灭。 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5、违法行为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6、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 A、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B、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C、违法行为的客体; D、违法行为的主体。 7、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A、法系; B、立法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律体系。 8、法律调整是一种(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9、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 A、唯一标准; B、次要原则; C、主要标准; D、主观标准。 10、大陆法系是以(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罗马法; D、美国法。 11、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B、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 C、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 D、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12、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发生在新法事实之前,而新法与旧法规定不同时,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专科—法理学自测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法学是一切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个别性调整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一次性的调整。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4.法的最基本的两种职能是国家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 5.法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简称。 6.建设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理论。 7.社会主义法的重大特点之一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统一。 8.法与生产力的联系一般是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 9.社会规范归根结底是被社会物质条件制约的,是一定经济要求的体现。 10.法律规范一般由假定、处理和后果三个因素构成。 10.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法的物质渊源。 12.法的实现是法律规范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 13.法律规范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 14.法律关系是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社会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违法的正确表述是(B ) A.首先是指思想违法B.必须是以违反法律为前提 C.一般不需要行为人的故意D.可能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2.在法律解释中,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的方法,被称为(C) A.历史解释B.体系解释C.文义解释D.逻辑解释 4.被称为“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D) A.法律效果B.法律实效C.法的制定D.法的实施 5.狭义的执法的特点是(B ) A.法的执行不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 B.法的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法的执行不需要依照法定程序 D.法的执行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在我国(C ) A.具有普遍法律效力B.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C.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参考D.是中国的判例法 8.普通法法系正式的法律渊源是( C) A.判例法B.制定法C.判例和制定法D.习惯 9.道德和法律的区别是(C) A.法律调整人的内心,道德调整人的外部行为 B.法律具有外界强制力,道德不具有外界强制力 C.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调整的范围广 D.道德比较具体,而法律则比较抽象 10.人权成为一项国际法原则始于(B ) A.《联合国宪章》B.《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C.《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D.《世界人权宣言》 11.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C ) A.调控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B.强行性规则与任意性规则 C.授权性规则与义务性规则D.确定性规则与非确定性规则12.法律调整是一种( B)。 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具体性调整 13.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 C)。 A.规范内容相同B.要求相同C.指导思想相同D.调整范围相同 14法的创制的结果是( C )。 A.产生监督法律的活动B.产生行政行为 C.产生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D.产生司法活动 16.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C )。 A.唯一标准B.次要原则C.主要标准D.主观标准 17.以下属于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 C)。 A.司法判例B.行政法规C.基本法律D.司法解释 18、我国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指的是法的( A ) A、效力渊源 B、实质渊源 C、理论渊源 D、历史渊源 19、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 D) A、法的制定的机关及法律的效力 B、法的某些共同性或历史传统 C、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 D、法的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 20、以罗马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是( A ) A、成文法系 B、普通法系 C、判例法系 D、英美法系 21、关于法律的溯及力问题,世界各国目前采用的通例是( B )原则。 A、从旧兼从重 B、从旧兼从轻 C、从旧 D、从新 22、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的是( A ) A、党的政策 B、国际条约 C、军事法规 D、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23、下列各项不属于法的要素的是( B ) A、法律规则 B、法律意识 C、法律原则 D、法律概念 24、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属于( B ) A、限制行为能力人 B、无行为能力人 C、有行为能力人 D、有限责任人 25、狭义的法的执行是指( A )的执法活动 A、行政机关 B、司法机关 C、权力机关 D、公安机关 26、普通法系的发展是以( C )为基础的。 A、罗马法 B、《十二铜表法》 C、普通法 D、日尔曼法 27、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的方法在法学上一般称为( B ) A、法的全球化 B、法的移植 C、法的现代化 D、法的国际化 28、我国社会主义法和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是( A ) A、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对立统一 B、政策高于法律,法律必须服从政策 C、法律高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律 D、政策和法律各自独立,互不干涉 1.在下列法学概念中,用以定义"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使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的是(C ) A.法律体系 B.法制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学课程体系 29.并未规定行为规则,而规定参照、援用其他法律条文或其他法规的法律规范称之为(D ) A.权利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确定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30.民法法系产生的基础是( C) A.普通法 B.公法 C.罗马法 D.私法 32.按照法的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对法加以的划分,在法学上称之为(D ) A.法律渊源 B.法的历史传统 C.法律部门 D.法的历史类型 33.下列哪种法具有保留原始社会习惯的痕迹的特点( 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