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联考

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出自唐代诗人李白客居洛阳时写下的诗作《春夜洛城闻笛》,其中笛声是由产生的,笛声是通过传播到人耳中的。2.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频率(选填“低于”或“高于”)20Hz.人们把这种声音称为(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3.小明用卷尺测量自己的身高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653m、l.651m、l.655m,则小明身高测量结果应记为m,小明使用的卷尺的分度值是cm。

4.(3分)中国的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所示是几枚硬币稳稳立于以270km/h的速度高速行驶的列车窗台上的照片,270km/h=m/s,认为硬币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以车窗外的树木为参照物,硬币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5.(3分)如图为小明用手机APP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分析该图可知:他本次跑步时间为min,通过的路程为km,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m。

6.如图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是m,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m/s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2m的是()

A.铅笔的长度B.课桌的高度

C.黑板的长度D.教室门的高度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

A.风声最快B.雨声最快C.读书声最快D.一样快

9.大客机C919是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干线民用客机。它的巡航速度是920km/h,该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

A.客机在一小时内的速度为920km

B.客机每小时飞过的路程为920km

C.客机在一小时内的速度为920km/h

D.客机每小时飞过的路程为920km/h

10.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11.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他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实现了“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12.下列声音的波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音色不同

B.三者响度不同

C.三者音调不同

D.三者音色,响度,音调都不同

13.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14.(双选)如图所示,2019年7月21日,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伦敦站第二个比赛日,我国选手谢震业在男子200米决赛中以19秒88的成绩一举夺魁,并创造了全新的亚洲纪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求出谢震业全程的平均速度

B.谢震业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最短

C.裁判通过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D.裁判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如图所示,一艘小船正以比风速小的速度面向灯塔靠近,请在小船的旗杆上画出正在飘动的旗子

16.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空气温度/X﹣

20﹣

10

0102030

声音速度/m?318324330336342348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小题4分,第18小题6分,第19小题8分;共18分)

17.(4分)

(1)如图甲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选填“A”或“B”)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cm

(2)某次测量中,停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

18.(6分)小明注意到,爸爸在拉二胡前总要把二胡的两个手把来回扭动,仔细调试(如

图甲所示)。

爸爸说这是在调“音准”,小明结合本学期所学知识认为这是在调“音调”。影响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哪些?小明通过观察思考,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粗细有关;

猜想4: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松紧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使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将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桌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钩码,使琴弦在桌面上拉紧。再用a、b两个小木块将琴弦支起,拨动琴弦发出声音。

(1)小明将正在发声的的琴弦用手按住,则琴弦(选填“立即停止”或“继续”)振动。

(2)小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逐步右移b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小明这是在验证猜想;若想要验证猜想4,利用图示现有器材可以通过仅改变来进行实验。

(3)小明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对于弦乐器,音调的高低跟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都有关,爸爸“把二胡的两个手把仔细调试”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来改变音调;弹奏时,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的相同部位,是为改变声音的;弦乐器分别采用尼龙丝、钢丝做弦,用相同的力度弹奏相同的曲子时,听者轻易就能分辨,这是由于不同材料做成的弦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19.(8分)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停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3)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

(4)经测量,s AC=0.9m,s AB=0.4m,则s BC=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停表记录如图所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下图可能反映小车下滑运动的图象是。

(5)若在测量过程中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选填“大”或“小”)。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0.(9分)某同学乘坐汽艇在某景区峡谷游玩,他向对面崖壁大喊一声,历时5秒钟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求:

(1)若汽艇静泊水面,他离崖壁多远?

(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崖壁驶去,他喊时离崖壁多远?

(3)若汽艇以15m/s的速度背离崖壁驶去,他听到回声时离崖壁多远?

21.(9分)小亮同学家住郑州,假期爸爸开车送小亮和爷爷去郑州东站乘坐高铁前往北京游玩,汽车行驶途中小亮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汽车的速度表如图乙所示,小亮和爷爷所坐列车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表所示。问:

车次出发站发车时间到达站到达时间用时里程

G512郑州东11:32北京西14:563h24min693km

(1)按汽车速度表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从标志牌到郑州东站的行驶时间是多少?(2)G512次列车从郑州东站到北京西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3)若在列车行驶途中,列车以144km/h的速度完全通过长1km的隧道用时30s,则该列车的长度是多少?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八年级(上)第一次联考

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出自唐代诗人李白客居洛阳时写下的诗作《春夜洛城闻笛》,其中笛声是由笛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的。

【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解答】解:诗人李白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佳句,此处的“玉笛”

指的是笛子,则笛声是由于笛内空气柱振动引起的,“散入春风满洛城”说明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的。

故答案为:笛内空气柱振动;空气。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属于基础性题目。

2.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选填“低于”

或“高于”)20Hz.人们把这种声音称为次声波(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分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到20000Hz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其中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

【解答】解: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到20000Hz之间,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属于次声波,所以无法听到。

故答案为:低于;次声波。

【点评】此题考查了次声波的概念,属于基本概念的考查,难度不大。

3.小明用卷尺测量自己的身高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653m、l.651m、l.655m,则小明身高测量结果应记为 1.653m,小明使用的卷尺的分度值是1cm。

【分析】(1)正确的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得到小明的身高的平均值;

(2)一个正确的长度测量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两部分,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其它都是准确值,倒数第二位对应的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解答】解:

小明的身高的平均值:≈1.653m。

对于数据1.653m,其中1.65m是准确值,估读值是0.003m,“5”对应的单位是cm,所以此卷尺的分度值为1cm。

故答案为:1.653;1。

【点评】多测几次取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但注意平均值与给出数据位数相同,有时有错误的一组数据不能用,应去掉后取平均值。

4.(3分)中国的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所示是几枚硬币稳稳立于以270km/h的速度高速行驶的列车窗台上的照片,270km/h=75m/s,认为硬币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列车窗台,以车窗外的树木为参照物,硬币是运动(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分析】(1)1m/s=3.6km/h;

(2)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270km/h=270×m/s=75m/s;

以列车窗台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以车窗外的树木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75;列车窗台;运动。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3分)如图为小明用手机APP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分析该图可知:他本次跑步时间为15min,通过的路程为 2.025km,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0.9 m。

【分析】由数据截图可知,知道跑步步数、步频,可求跑步时间;知道时速,利用v=求跑步距离;跑步距离除以跑步步数可得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

【解答】解:

由数据截图可知,跑步步数为2250步,步频为150步/min,

跑步时间:

t==15min=0.25h,

由v=得跑步距离:

s=vt=8.10km/h×0.25h=2.025km=2025m,

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

L==0.9m。

故答案为:15;2.025;0.9。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认真阅图从中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6.如图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是0m,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1m/s

【分析】甲物体前4s内,物体的路程不随时间时间变化,进而判断物体在每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

由图象找出乙某段时间对应的路程,然后根据v=求出乙的速度。

【解答】解:

由s﹣t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其运动的路程为0;

乙物体的路程﹣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乙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即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物体在0﹣2s内通过路程:s=2m,

则乙的速度:v乙===1m/s,

故答案为:0;1。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题,解题时先分析图象的特点: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如何变化,判断物体在各时间段内做什么运动,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2m的是()

A.铅笔的长度B.课桌的高度

C.黑板的长度D.教室门的高度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0.18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

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教室的宽度在7m左右,黑板长度大约是教室宽度的一半,在3.5m左右。故C不符

合题意;

D、老师的身高在170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0cm=2m左右。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

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 左右,等等。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

A.风声最快B.雨声最快C.读书声最快D.一样快

【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

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解答】解: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风声、雨声、读书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是一样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是一道基础题。

9.大客机C919是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干线民用客机。它的巡航速度是920km/h,该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

A.客机在一小时内的速度为920km

B.客机每小时飞过的路程为920km

C.客机在一小时内的速度为920km/h

D.客机每小时飞过的路程为920km/h

【分析】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解答】解:大客机C919的巡航速度是920km/h,该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大客机C919每小时通过的距离是920km。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概念和物理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10.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用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传声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听到声音逐渐减小,

推理得出,把空气抽净,即玻璃罩内是真空时不能听到声音,得出结论为:真空不能传声。逆向思考:传声就不能真空,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实验,记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介质就不能传声。

11.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他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实现了“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的。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音色,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2.下列声音的波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音色不同

B.三者响度不同

C.三者音调不同

D.三者音色,响度,音调都不同

【分析】(1)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4)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丙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都是振动了四个波形,故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C错误;

(2)甲、乙、丙的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B错误;

(3)甲、乙、丙的波形不同,故两个物体的音色不相同,故A正确、D错误;

故选:A。

【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13.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分析】(1)分析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即可得出结论;

(2)分析小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

(3)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

(4)根据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比较平均速度。

【解答】解:A、由图知,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m、200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

B、由图知,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

所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故B正确;

C、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变速运动;故C

错误;

从20s时到40s所用的时间为:t=40s﹣20s=20s

从20s时到40s通过的路程为:s=1200m﹣450m=750m

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则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

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时间和路程的统一。

14.(双选)如图所示,2019年7月21日,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伦敦站第二个比赛日,我国选手谢震业在男子200米决赛中以19秒88的成绩一举夺魁,并创造了全新的亚洲纪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求出谢震业全程的平均速度

B.谢震业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最短

C.裁判通过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D.裁判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分析】(1)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二是运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解答】解:

A、已知谢震业全程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所用可以算出谢震业全程的平均速度,故A

错误;

B、根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少的运动快;谢震业在男子

200米决赛中运动最快,所用时间最短,故B正确;

CD、在200米赛跑中,裁判是利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来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我们通常是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①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②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由于我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需要同时考虑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所以在物理学中,我们就引入了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如图所示,一艘小船正以比风速小的速度面向灯塔靠近,请在小船的旗杆上画出正在飘动的旗子

【分析】由图中灯塔上方的旗子可知风向,而小船向灯塔靠近、船速比风速小,据此确定船的旗杆上的旗子飘的方向。

【解答】解:

图上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由图可知,灯塔上方的旗子向西飘,说明风向西吹;

小船向灯塔靠近,且船速比风速小,则船的旗杆上的旗子也向西飘,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旗子飘向的确定,明确风向、船速与风速的关系是关键。

16.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空气温度/X﹣

20﹣

10

0102030

声音速度/m?318324330336342348

【分析】采用描点法把给出的数据在图象上描出来,再用一条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即可。【解答】解:采用描点法画出图象如下图:

故答案为:见上图。

【点评】此题是一道信息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给出数据的处理能力。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小题4分,第18小题6分,第19小题8分;共18分)

17.(4分)

(1)如图甲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B(选填“A”或“B”)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2.80cm

(2)某次测量中,停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1min32s。

【分析】(1)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其分度值,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由图示求出物体长度;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

(1)A刻度尺,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

B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1cm=1mm,使用B刻度尺测量较准确;

B刻度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80cm;

(2)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偏向2min一侧;大盘的分

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2s,因此秒表读数为1min32s。

故答案为:(1)B;2.80;(2)1min32s。

【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18.(6分)小明注意到,爸爸在拉二胡前总要把二胡的两个手把来回扭动,仔细调试(如图甲所示)。

爸爸说这是在调“音准”,小明结合本学期所学知识认为这是在调“音调”。影响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哪些?小明通过观察思考,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粗细有关;

猜想4: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松紧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使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将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桌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钩码,使琴弦在桌面上拉紧。再用a、b两个小木块将琴弦支起,拨动琴弦发出声音。

(1)小明将正在发声的的琴弦用手按住,则琴弦立即停止(选填“立即停止”或“继续”)振动。

(2)小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逐步右移b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小明这是在验证猜想2;若想要验证猜想4,利用图示现有器材可以通过仅改变钩码的个数来进行实验。

(3)小明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对于弦乐器,音调的高低跟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都有关,爸爸“把二胡的两个手把仔细调试”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来改变音调;

弹奏时,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的相同部位,是为改变声音的响度;弦乐器分别采用尼龙丝、钢丝做弦,用相同的力度弹奏相同的曲子时,听者轻易就能分辨,这是由于不同材料做成的弦所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题中给出了与音调可能有关的因素: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在解决此类多因素的探究实验时,应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般利用音色来区分或判断物体。

【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因此将正在发声的的琴弦用手按住,则琴弦立即停止振动;

(2)小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逐步右移b的位置,弦的长度逐渐变大,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步降低,是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故是探究猜想2;

要验证猜想4: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种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可以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弦线的松紧,来进行实验。

(3)把二胡的两个手把仔细调试,琴弦的松紧发生变化,琴弦发声的音调发生变化,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来改变音调;

弦乐器分别采用尼龙丝、钢丝做弦,用相同的力度弹奏相同的曲子时,听者能很容易的分辨,这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1)立即停止;

(2)2;钩码的个数;

(3)松紧;响度;音色。

【点评】这是一类根据乐音的特征进行实际应用题目,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琴弦音调的因素,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19.(8分)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停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

(2)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尺。

(3)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较小(选填“较大”或“较小”)。

(4)经测量,s AC=0.9m,s AB=0.4m,则s BC=0.5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停表记录如图所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0.5m/s,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下图可能反映小车下滑运动的图象是C。

(5)若在测量过程中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选填“大”或“小”)。

【分析】(1)(2)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然后利用v=计算;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坡度小些;

(4)先根据图示求出s BC的距离和各段路程对应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

分析计算的数据,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

小车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象;

(5)在测量过程中小车过了起始点才开始计时,测量时间测小了,路程不变,平均速度就会变大。

【解答】解:(1)(2)根据v=可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4)s AC=0.9m,s AB=0.4m,则s BC=0.9m﹣0.4m=0.5m,

由图知,t BC=1s,

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0.5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龙峰初级中学20 17 —20 17 学年度 第二学期教学案例(公开课、示范课) 课题:什么是力 授课人:陈泽伟 九年级物理科组 2019 年6 月1 日 什么是力? 重、难点: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具: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 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括:(多媒体投影)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多媒体投影)(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 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

浅谈如何上好初二物理的第一节课

浅谈如何上好初二物理的第一节课 初二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无论是我们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重视。初二物理第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上好第一节物理课特别重要。 一、幽默地引入物理学科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知道物理到底是学些什么呢?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由于社会上常有“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使他们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尤其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同学们,大家拿出物理课本,不用打开书,谁能说一下,物理科要我们学些什么?”这时,那些傻乎乎的小家伙,不加思考就摇头示意不懂。我说,“太简单了,‘物理’吗?就是勿(无)理。叫我们什么都勿(不)理,什么都不用学吗!”当我说到这里时,学生几乎是爆笑,要等一会,我做了一个手势才能安静下来,这时我接着说:“既然‘什么都不用学’?那么开设这门学科学科有什么意义?在欧洲,“物理”一词的最先出自希腊文φυσικ,原意是指自然。古时欧洲人称呼物理学作“自然哲学”。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即是研究大自然现象及规律的学问。汉语、日语中“物理”一词,则起源于明末清初科学家方以智的百科全书式著作《物理小识》。现在,物理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同时物理学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又息息相关。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世界固有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很明显,刚才老师的解解释是错误的!”“你们想知道物理学科,究竟到底是学些什么吗?那么,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下吧!”学生听到这里都已经迫不及待的翻开了物理书寻找答案去了。 二、充分发挥新教材中“科学之旅”的作用 教材的“科学之旅”,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我们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发现,学生对

怎样上好八年级第一节物理课

怎样上好八年级第一节物理课 要想上好一节物理课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树立学好物理学习的信心 信心不是凭空就有的,而是要通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开导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1)让学生对任课教师要充满信心,笔者是向学生这样介绍自己的,我当时学物理时,中学100分的试卷我从来没有低于95,高中150分的卷子我基本都在140分左右,在大学期间每次考试都是系里第一第二的,参加工作一直都在教物理,这十几年来,只要是我带过的学生,每次优生,年级前几名,均分最高的都是我带的班级,每年聘师班主任都争着聘我。笔者这样说并不是想炫耀自己,而是让学生知道,笔者不仅自己能把物理学好而且知道怎样教能把学生教好,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对笔者充分的信任,笔者完全有能力把他教好;(2)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物理是新开的科目,对于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是一般情况下还是成绩好的学生能学好,为什么?因为学习好的学生①认真学;②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③掌握了学习方法,在笔者的心目中没有好生后进生区别,一视同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教大家学好物理的学习方法。 2 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笔者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相互能成为平等关系,像朋友一样,无论每个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情感方面遇到问题或者是困惑,只要找到笔者,笔者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大家。 3 做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 新教材的编写者在“序言”中首先就安排了几个有趣的小实验,笔者在带领学生完成这几个小实验之后,发现大多数学生已经睁大了惊奇的眼睛,但是好像还谈不上感兴趣,于是笔者又补充做了一个实验。摩擦酒杯:把一只高脚大酒杯放到水平桌面上,酒杯里装入适量的水,用肥皂水把手洗干净,食指蘸些清水,按到酒杯口边沿上,顺着同一个方面用力摩擦——意想不到的声音产生了,改变酒杯中的水量,产生的声音也随之改变。这个实验一做,学生的兴趣大增,不少人已经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做实验了。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通过这几个实验,使学生对物理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兴趣,笔者又做了一个物理魔术。取出两只一样的空罐头瓶,“任取”其中一只对学生作简单介绍,再取出一大杯水,一张硬纸片,一只空塑料盆(水槽)。先把对学生介绍过的瓶子注满水,再用硬纸片盖紧瓶口,左手握紧瓶子,右手压着硬纸片,让瓶子倒过来。“同学们猜一猜,我右手移开,不再压着硬纸片,硬纸片会掉下来吗?瓶子里的水会流下来吗?”由于这个小实验不少学生在读小学时就做过,所以猜“硬纸片不会掉下,水不会流下”的比较多。笔者移开右手,果然如大多数学生所猜测的那样,硬纸片没有掉下来,瓶子中的水没有流下来。接着笔者又问“如果我再把硬纸片抽掉,

八年级第一节物理课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科学之旅 同学们,首先祝贺大家进入到八年级的学习生活,和七年级相比,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那么,物理是什么? 我们又要学些什么呢? 一、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可用十六 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 (1)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 宇宙资源。 (2)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 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 的纳米技术,是在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 (3)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 相对的。 (4)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物理知识体系 有些同学可能要说,这些东西让我去学,肯定学不会,太难了,太难了。其实不然,你之前就已经接触过这门课了,你还记得小学中学过的科学课吗?三年级学习的《玩跷跷板的启示?》,对应的是初中物理的杠杆原理;四年级学习的西红柿电池对应的是初中物理的电压;五年级学习的《声音的秘密》对应的是初中物理的声学,等等。换句话说,初中物理就是小学科学中部分知识的延续,高中、大学阶

段的物理又是初中物理的延续,层层推进,就像盖房子一样。物理学分为实验与理论两部分组成,小学阶段主要通过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来开启科学的大门,让你们在快乐中充满对科学的好奇心,初中物理中会有更多的实验等着你们来做,我相信,你们不但会有快乐的好奇心,还会有想找到产生这种现象或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的欲望,所以,初中物理就是要通过实验的载体来学习一些物理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同学们能更客观的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高中物理将继续学习更多的物理定律,物理原理。大学物理中有许多知识仍然是中学物理的延续与扩展,但深度却不同,它会借助高等数学来辅助,使我们能在理论上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宏观上的物理现象。 三、初中物理的具体内容 在八年级上学期,我们将会去学习机械运动、声、光、热的初步——物态变化、以及质量与密度。 八年级下学期将主要学习力学的知识。 九年级将学习电学以及磁的知识。这样的安排充分考虑了同学们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先观察几个有趣的实验,感受一下其中的奥妙。 1、透过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2、向倒置的漏斗里吹乒乓球,会怎么样? 3、向下捋朔料绳,会怎么样?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 看了这些实验,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除了觉得物理有趣之外,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教案: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 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 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 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 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 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 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静电小实验 ②三原色陀螺 第二节观察物质世界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 100 牛 B 、200 牛C、0 牛D、400 牛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x k b 1 .c o m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3、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扔出手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 A、重力 B 、重力和手对铅球的推力 C 、手对铅球的推力 D 、不受 任何力 4、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B 、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D 、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5、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A、不断改变B始终不变 C 、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D、无法确定 6、“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实现“奔月”的梦想将成为现实,试 分析,下列哪种活动在月球上不可实现—(). A、利用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 B 、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 C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7、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 、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 、跳远时快速助跑 &自行车骑得太快,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是由于() A、运动快,所以惯性大,因此难停下来 B、刹车时产生的惯性不够大,所以难停下来 C、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也需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 D、刹车时来不及克服惯性,所以难停下来 9、如图一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图一) 10、如图二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E、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A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公开课教案

第四节光的色散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八年级物理四章第四节(光的色散) 一、教学目标-+ -+ + +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色散现象。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光的色散、色光的复合。 2.难点: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四、教具:多媒体、手电筒、有颜色透明薄膜、颜料等。 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前一节学习的内容,回答: 光的折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简单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一般不等(空气中大)]。 [思考] 白光射到玻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想) [多媒体展现图片] 以下这些你见过吗? [思考] 你见过彩虹吗?它们是怎样产生的?你画过这样美术作品吗?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 [引入] 同学们今天学完第四节光的色散(板书)就能完整回答这些问题。 (二)进行新课 [想一想] 太阳光是白色的,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大家猜猜看) 我们用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八年级物理力优质课比赛教案

优质课教案科目:物理内容:力

教材分析 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 4.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5.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投影“神州6号”发射时的影片和照片,提出问题:“神州6号”和火箭为 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 的飞天梦? 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 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 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 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等。 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 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观察与思考 积极发言 列举例子 提出看法 积极思考

小结学生回顾并体会过程和方法,巩固知识和技能 思考与练习 1.“注意力”、“战斗力”、“凝聚力”是不是物理学中的力?为什么? 2.“神州6号”载人飞船和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 天梦? 3.分析一个例子——“顽皮的大象向下压跷跷板,跷跷板向上弹起小孩”。 4.课外小制作:用大号墨汁瓶和细玻管来演示微小形变。 学生思考并回 答 学生看图、提 问、回答 附件: 1.教师讲课使用的课件(ppt)

初中物理第一次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1实验[演示] 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3.轮船那麼重不沉到水底,不会游泳的人为什么会沉到水底?轮船会游泳? 为什么人触到高压电大多会丧命,小鸟站在高压电线上却没事?小鸟都有超能力? 人在冬天说话为什么从嘴里吐出的白气,夏天却没有?因为冬天冷夏天热,很接近正确答案了,往后学习这门课你就会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声:讲话,唱歌,乐器,有趣的声现象:话筒,扩音器,回声(山谷)小鸟在山里叫声布谷会怎样?是不是听到很多布谷 光:哪些东西会发光?灯泡,星星,月亮,有会发光的人吗。。。奥特曼有趣的光现象:雨后的七色彩虹,在有的玻璃边上也有是吧 热:天气热钻木取火,钻木会使木头变得很热很热最后点燃木头(搓手摩擦生热)手会不会烧起来?不会,手没木头好烧 电:哪些东西会放电?电线,电灯,电池,电鳗有会放电的人吗。。。雷公。。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公开课教案 机械效率

班级;姓名:组别: 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及关系。 2.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过程: 1.知识复习: 1.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有力的作用, 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 单位:J 2.引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到碰到“效率”这个词,例如学习,如果你总共花了10小时,其中6小时是在学习,而4小时在干其他的事,总时间是,起作用的时间是,浪费的时间是,你的学习效率应该是。同样的道理,我们用机械帮助我们完成工作的时候,也会涉及到效率问题,我们称之为机械效率。要研究机械效率,就要先研究机械做功的情况。 3.新课教学 思考:为了达到目的,人们通常要借助于机械来完成某些任务,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功都是有用的吗? 例1:一个人用水桶从井里打水,都对谁做了功?对谁做的功是我们的目的,是有用的?对谁做的是没有用的功? 回答:对水做了功,对桶做了功。对水做功是我们的目的,是有用的功,对桶做功不是我们的目的,对我们而言是没有用的功,但为了打水又不得不对桶做功。 在这里我们引出三个概念 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也就是我们工作的目的。用 W有用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的,又不得不做的功。用W额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用W总 例2:若桶掉在水中,把装满水的桶捞起来,目的是什么?则有用功又是什么?额外功又是什么? 找同学回答。 教师补充:目的是把桶捞上来,对桶做的功为有用功,对水做的功为额外功。 例3:P85页,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阅读5分钟回答问题) (1)如图12.3-1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匀速)地提升0.1m,拉力所做功应该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得功。 (2)如图12.3-1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匀速)地提升到相同(0.1m)的高度,此时,拉力小于(大于、小于或等于)钩码的重力,拉力所做的功大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图甲拉力所做得功。 原因:除了做有用功,还要做一部分额外功。 结论:使用机械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

瓮安县铜锣中学物理公开教案 班级:八(2)班教师:龙健 课题:第四节光的折射 教学三维目标: 1、初步领会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 感; 2、遵守科学知识,实事求是; 3、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4、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偏折的规律; 5、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教学重点:1、什么是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3、光在折射过程中是可逆的。 教学难点:1、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2、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主要教法:观察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指导:1、通过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教师拿一瓶水、一个烧杯、一支筷子、(一支红光笔,一块半圆形的玻璃砖这两样放入口袋到时候给学生一个惊喜)进入教室。师:开始上课上课后,同学们请看看我的桌子有些什么?指着让学生看并大声的说出来。 生:一瓶水、一个烧杯、一支筷子。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演示实验,但我要请同学给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你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生:好! 师:取一根凳子放在讲台上,在凳子上放入一个空的烧杯,在空的烧杯里放入一支筷子,请一个同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主举手回答) 生:A生说:“我看到了空的烧杯里放着一支直的筷子,这是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师:A生回答对了? 生:对的! 师:回答得非常好,掌声鼓励! 师:现在我来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大家注意看了,我要让筷子在杯子里在水的作用,让你们看看它是怎么被“折断”的。慢慢的往杯子里倒水,并让同学们注意观察。 生:看到杯子里的筷子慢慢被“折断”了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有些奇怪(回答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堂练习册答案2020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堂练习册答案2020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基础知识 1米。千米。分米。厘米。 毫米。纳米。2、1mm。0.68。3测量值。真实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书粗心。4A。5B。6D。7D。8D。9C。10D。 11B。水平提升12偏小。13A。14B。15A。探索研究 16测出课本中厚度相同的100张纸的厚度为d,d/10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17第一步,用细铜丝在铁钉上紧密缠绕n圈;第二步,将缠绕的细铜丝拉直,测 量它的长度L;第三步,根据公式D=L/nπ计算出铁钉的直径。第二 节运动的描述基础知识1运动。静止。2江岸。竹排。3船。江岸。 4位置。参照物。5A。6B。7B。8是相对于跑步机的跑道跑了2千米。 水平提升 9地球。24。10、静止、向北运动或向南运动(速度小于列 车的速度)。11C.探索研究12C。13(1)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以迅速 移动的背景作参照物。(2)能。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基础知识1、运动快慢。v=s/t。m/s。km/h。3.6。2B。3A。4C。5C。6D。7、4m/s 水 平提升 8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 的长短。9、3。15。10(1)从标志牌处到西大桥的流程为8km。(2)该路段车辆可行驶的速度为40km/h。12。 11C。探索研究12(1)大(2)匀速。13、(44*25m)/50s =22m/s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基础 知识 1、v=s/t。路程。时间。卷尺。停表2略。3(1)匀速。6。 (2)1.2。(3)小于。水平提升4(1)5min(2)72km/h。5、 80km/h。200km 。探索研究6(1)测出一盘蚊香的长度L; 测出长为 L1的蚊香燃烧时间t1;算出蚊香燃烧所用时间t 。 (2)t = Lt1/L1 第一章综合练习一、1、dm。cm。min。s。2、20。18。3、1.2米每秒。每秒通过1.2米的路程。4岸边。静止。5静止。后。后。6、1250。7、闪电。传播时间。停表。S=vt。8、白烟。 提升。12、29。二、9D。10C。11B。12B。13C。14C。15D。16A。17A。18B。19A。三、20、1mm。3.15。21、(1)0.6000。(2)20。(3)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物理示范课 物理八年级下册《功》 安家庄九年制学习学校王连珍 一、教材分析 《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我计划用一课时进行新课教学。本节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对功的理解,功的计算。 功和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为学生了解“能”做铺垫,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知识的基础,因此,我设定了以下的导学目标。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 (2)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3)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导学重难点: 导学重点: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导学难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四、设计思想: 主要采用生本课堂321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学习乐趣。在学习过程引导学

生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享资源,完成学习的任务,同时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 五、教法、学法:采用引导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比较感悟、归纳等学习方法。 六、教具:水平长木板、小车,细线 七、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人推小车前进 物体在拉力F 作用下升高一段距离 观察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上用水平拉力拉着小车,沿拉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力有成效,即“做功”。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上面的几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不做功? ㈡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想这么两个个问题,把一桶水从1楼提到3楼,把一桶水提到6楼,哪一个会比较累? 再想把一桶水从1楼提到3楼,和把两桶水从一楼提到3楼哪一个会比较累? 从这两个问题中说明什么? ㈢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力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距离 W=F ?S (四)例题讲解 三、小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58992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3、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扔出手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 A、重力 B、重力和手对铅球的推力 C、手对铅球的推力 D、不受任何力 4、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B、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D、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5、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A、不断改变 B、始终不变 C、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 D、无法确定 6、“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实现“奔月”的梦想将成为现实,试分析,下列哪种活动在月球上不可实现(). A、利用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 B、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

C、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7、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8、自行车骑得太快,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是由于() A、运动快,所以惯性大,因此难停下来 B、刹车时产生的惯性不够大,所以难停下来 C、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也需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 D、刹车时来不及克服惯性,所以难停下来 9、如图一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10、如图二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11、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八年级物理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一节温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 3.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内容? 二、进入新课 [生甲]什么叫温度? [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 [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 [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

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 [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想做做] [生丙]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 1.温度计 [师]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 [生甲]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 [生乙]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生丙]这可能是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 [师]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现在我们看挂图和投影,来认识它们,(投影片课本图4.13,挂图温度计的构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讨论. [生甲]投影片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体温计,丙是寒暑表. [生乙]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温度计的使用、液体、刻度、符号. [生丙]温度计上符号为C [生乙]甲图的量程是-20 ℃—110 ℃,最高温度是110 ℃.最低温度是-20 ℃,分度值1 ℃. [生戊]乙图的量程是35 ℃—42 ℃,最高温度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0.1 ℃. [生己]丙图的量程是-30 ℃—50 ℃,最高温度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1 ℃. [师]怎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所测液体温度能否超过量程? [想想议议] [生甲]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生乙]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 [生丙]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生丁]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是1 ℃,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 [生戊]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是0.1 ℃,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 [生己]实验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 ℃,最低温度为-20 ℃,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质量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小烧杯、大烧杯、钢尺、钢钉等)、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看桌子上的三个烧杯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哪个烧杯含有这种材料多(如图甲)?再看钢尺、钢钉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哪个物体含有这种材料多(如图乙)?

又如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纸的多少一样吗?可见,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在物理学上如何表示这种区别呢?能精确测量吗?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质量 交流讨论学生对上面“问题导入”中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形成以下认识: (1)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2)一把铁锤和一颗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颗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块木板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木材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块木板比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 归纳总结(1)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2)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拓展教学要注意“物质”和“物体”的区别。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桌子是物体,

初二物理第一课

初二物理第一课 快乐的暑假过后,初二年级新生迎来了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对物理学科同学们可以说是既期待,又敬畏。他们期待着沉浸到探索自然奥秘的实验课堂中去,却畏惧于传闻中的深奥难懂的概念规律,疑惑于和语文、数学、英语所不同的特有的学习方法。所以要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迅速走上学物理的轨道,上好第一课显得尤为重要。 初二物理组经过认真讨论,精心组织,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教学设计,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开了一门新课程的好头。 下面是大致的教学过程: 一、简要介绍 1.教师自我介绍:姓名、学习经历、工作经历,性格及教学行为习惯等。 第一课学生还不熟悉老师,对老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通过自我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老师的过去,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特别要着重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成功之处,让学生感受进取精神和拼搏精神,感觉到教师的博学多才,从而从心里喜爱和敬佩老师。 2.学生自我介绍:姓名、爱好、对物理学科的认识等。让老师了解学生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让老师了解了学生对物理的心理感受,从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的放矢。 3.学科介绍:要介绍好物理学科,最好是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要告诉学生同学们小学自然中就有大量的物理知识。要突出所教科目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个人修养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考学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你所教学科的冲动。这样做对于引

导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鼓舞学生的士气都是很有必要的。 二、师生关系 1.介绍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对象。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学生专心听。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 2.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起的是支架的辅助作用。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提供无偿的帮助。师生间应是平等、民主、和谐、互助的服务型关系, 两种师生关系的比较,实际上对学生昭示了教师的教育理念,轻松了学生心理,沟通了师生心灵,预示着学习活动的轻松、和谐。 三、学习环节的要求 1.物理课堂学习要求 ⑴预习要求 ①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②分析课文,感觉一下知识的重点、难点。 ③准备好课堂上要使用的实验器材。 ⑵课堂要求 ①认真听讲;②善于观察;③勤于思考;④大胆提问;⑤严守纪律。 ⑶几种物理课型的学习要求 ①新授课…;②复习课…;③习题课…;④实验课…。 2.课后作业要求

人教版(2013最新)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节第一课 力

一.填一填(每空5分,共40分) 1.常见力的作用方式有____________。 2.力是_____________的作用。 3.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__________。 4.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可能______发生改变,也可能____发生改变。 5.用乒乓球拍打乒乓球时,是____与___发生了力的作用,若以乒乓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____。 二.选一选(每题10分,共40分) 1.甲乙两球相碰撞后,不可能发生的是() A.甲的速度增大;B、乙的速度减小; C.甲、乙形状都发生改变;D、甲、乙温度都降低。 2.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磁铁吸铁,说明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 B.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说明物体受力不一定有施力物体; C.马拉车的同时,车也拉马; D.用脚踢足球,只有脚对球力的作用。 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1)用力揉面团,面团发生变化;(2)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3)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4)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1)(2) B.(2)(3) C . (3) (4) D. (2) (4) 4.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 A.运动状态一定变化;B.形状一定变化; C.运动状态和形状一定同时变化; D.可能是运动状态变化,也可能是形状变化,也可能同时发生变化。 三.实验探究(20分) 1.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所包含的物理道理是什么? 4.邓琳琳和孙天航表哥假日里在湖上荡起双桨.畅谈着各自的理想.当船划到离岸约1.2 m的水面上停止时,孙天航想从游船的边上跳到岸上去.邓琳琳急忙阻止:“别跳!会掉进水里!”孙天航笑着回答说:“紧张什么!我立定跳远成绩是1.4m.”说完,天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