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政治学概论笔记

政治学概论笔记

政治学概论笔记
政治学概论笔记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2.强制性

3.普遍性

三、国家权力的结构

1.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2.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主要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权力。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1.政体的涵义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2.政体与国体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3.政体的选择

(1)影响政体的因素:国体,社会政治力量的要求,具体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民族构成,民族习惯,民族心理,国际环境(2)政体选择多样性

(3)~~~~~自主性

(4)~~灵活性和变异性

二、不同类型国家队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剥削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君主制

君主制是指由一名君主实际上或名义上掌握最高国家权力的政体类型。世袭制

2.共和制

总体特征: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公社制

2.苏维埃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

第三节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涵义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对国家权力进行的划分与配置。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

1.单一制

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2.复合制

其一般特征室友由若干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成员单位通过协议组成联合体。

(1)联邦制。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州,邦,省)通过制定并遵守统一的联邦宪法而形成的具有单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2)邦联制。是由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通过缔结条约分享部分国家主权而形成的松散的国家联合形式。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一节国家机构的涵义与构成

一、国家机构的涵义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履行国家职能,行使国家权力,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

国家机构基本特点:

(1)阶级性

(2)社会性

(3)实体性

(4)职权性

二、国家机构的构成

1.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是国家的机构职位(首脑)

2.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行使立法权,制定、修改、中止和废除法律的国家机关。

3.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指执行立法机关制定和通过的法律和法案,并且管理政治与社会事务及各行政职能部门机关事务的组织机关

4.司法机关是指行使司法权的机关。

第二节西方国家的国家机构

一、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三权彼此平行分立,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独立掌握和行使

第四章政治民主

第一节政治民主的涵义

一、政治民主的概念

广义:泛指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实行按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决定的社会活动机制。

狭义:即政治民主,主要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层面的民主。

二、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

1.民主是一种政治上层建筑

2.民主具有阶级性

3.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

4.民主是普通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第二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第一,议会制度。议会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的核心机构和主要制度标志,它一般由通过选举产生并具有一定任期的议员组成,被视为民意的代表机构。

第二,选举制度。选举制度又称竞争性选举,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机制之一。第三,政党制度。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另一重要实现机制,是西方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要素。

具体原因:

一是工人运动及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

二是社会主义的压力和和影响。

三是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

三、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专政,是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民主,是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专政。

局限性:

第一,私人资本和权势集团控制公共权力。

第二,促成政治短期行为,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

第三,高额成本,社会负担沉重。

第五章政党和政党制度

第一节政党的涵义和作用

二、政党的涵义和特征

政党的定义: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成员所组成,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和政策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展开政治活动的政治组织。

基本特征:

第一,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第二,政党是由阶级、阶层以及其他重要社会集团中政治上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人所组成。

第三,政党有自己的组织个纪律。

第四,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第五,政党与政权联系紧密

三、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争取、团结和影响群众。

第二,集中阶级的意志

第三,培养政治骨干

第四,掌握、行使或影响国家权力。

第二节政党制度

二、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类型

1.两党制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主要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英国

第一,两党活动围绕下议院选举展开。

第二,两党采取集中制原则。

美国

第一,两党竞争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

第二,两党组织结构松散。

第三,两党制以单人选区多数制为基础。

新变化:第一,政党存在的社会基础趋向一致

第二,立法与政策主张趋同

2.多党制

就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执政的政党制度。

三类:

第一,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第二,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第三,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3.一党制

是指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合法政党的政党制度。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共产党单独执政

第六章政治参与

第一节政治参与概述

一、政治参与的涵义和特征

政治参与定义为:政治参与是指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参加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等行为。

基本特征:

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

第二,政治参与的内容与范围涉及公共政策(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公共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的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

第三,政治参与主要指实际行为,而不包括政治心理、态度、认知等主观因素。

二、政治参与的类型

1.个别参与和组织参与

2.主动参与和被动参(动员参与)

3.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三、政治参与的作用

第一,促进公民政治素养的提高。

第二,推进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第三,监督政治系统的运转

消极影响:骚乱,极端和盲目的参与,会大大削弱政府权威。

第二节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

一、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形式

1.投票表决

2.政治选举

3.合作行动

又称社团活动

4.个别接触

又称个人接触、政治接触或主动接触,是指公民出于个人原因,主动接触政府官员或其他公职人员,表达政治意愿,进而试图影响决策的行为。

二、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特征与实质

1.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特征

(1)以资本实力为基础,表现出实质上的不平等

(2)利益取向的狭隘性

(3)政治参与以公民个人行动为主要形式

(4)政治参与的效果或影响力相当有限

2.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实质

它仍然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前提下的政治参与。

第七章政治文化

第一节政治文化的涵义与功能

一、文化与政治学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所创造的不同于自在自然和自身生物本能的东西,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中基本形态。

狭义的文化就是观念文化,其中既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我自发形态的文化,也包括科学、艺术、哲学等自觉形态的文化。

2.政治文化的概念

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会形成关于政治生活的风俗习惯、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自发的政治心理和自觉反映政治实践和政治关系的系统的政治意识。就是政治文化

(1)主体是一定社会成员

(2)政治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以社会生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基础和以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上层建筑。

(3)长期积累

(4)政治文化是由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思想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3.政治文化研究的内容

第一,对政治文化传统的研究

第二,对现实政治思想的研究。

第三,对公民政治态度的研究。

第四,政治文化比较研究。

第五,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研究。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

第一,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二,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三,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四、政治文化的功能

第一,塑造和影响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第二,影响社会政治制度的创制、发展和变迁。第三,影响政治发展的道路和进程。

第二节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政治社会化则是指人从“自然人”“社会人”转变为“政治人”的过程,即人通过学习和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获得有关政治的知识和规范,认识自己的政治角色、地位和责任,形成个人独特的政治人格与行为特征的过程。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四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圣才出品】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4.1复习笔记 一、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 1.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 (1)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们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必然产物,它们的发展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2)生产力的发展是政治及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在整个国际和国内政治中起了最基础和最根本的作用,它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方面的联系,使现代国际关系具有全球性和整体性,从而推动了政治和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的发展 科学技术推动了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奠定了基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政治体系和格局不断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2.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在国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运动表现为世界基本矛盾的运行和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矛盾运动的发展,并由此决定着国际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其中,世界基本矛盾的作用最为突出。

(1)世界基本矛盾 ①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②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十月革命以后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间的矛盾。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基本矛盾错综复杂,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开始产生;此外,还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等新的内容。 (2)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的矛盾 国际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另外一种表现形态,就是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矛盾运动。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作为国际社会最主要构成要素的主权国家的高度组织性和效能,就构成为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矛盾运动的基础。 3.国际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国际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 (1)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矛盾运动 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际关系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且这种矛盾运动具有其实在的物质内容。实质上是一种利益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2)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 国家利益的根本是经济利益,不同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国际关系的不断发展。二战后,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和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化,使得国际关系出现了全球化和交错性的特点,冲突、竞争与协调、合作同时并进。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圣才出品】

第一讲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1.1复习笔记 一、政治的定义 1.中国的解释 (1)古代 孔子指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即“政治”就是政治领袖“不以自己的私意治人民,不以强制的手段治人民:而要在自己良好的影响之下,鼓励人民‘自为’”。因此,政治是对国家的治理,有教导、指正的含义。 (2)近代 孙中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即“政治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2.西方 “政治”源于古希腊,是指有关国家的事务。 3.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 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主要有: (1)价值性解释:政治就是追求和实现“善治”的活动; (2)神学性解释:政治就是实现“天道”或“神意”的努力; (3)权力性解释:政治就是权力的分配和使用,如中国古代的法家、马基雅维利、马克斯·韦伯、拉斯韦尔等; (4)管理性解释:政治就是组织管理的活动或过程。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在当代中国政治和政治研究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念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其具有如下特点: (1)认为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之一,政治具有公共性和阶级性两重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 (2)认为政治是更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是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体现。 (3)认为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的问题 国家政权决定和支配着经济需要的实现方式,所以,阶级社会中,各阶级斗争的核心主要围绕争夺国家政权展开。 (4)认为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政治也随着阶级斗争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的发展特点。 5.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指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政治的主体多种多样,小到个人和家庭,大到国家和国际社会。 二、研究政治的原因 1.确立基本的政治理念,广泛地形成政治共识 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理念可能导致不同的实践。所以,研究政治的目的就是要确立最基本的政治理念,识别各种既有观念的本质,尽可能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

全国2019年10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D019·00312通卡)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道家 B. C.法家 D.墨家 2.提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观点的德国社会学家是 A.黑格尔 B.马克斯·韦伯 C.马基雅维里 D.康德 3.政治中最核心的问题是 A.伦理道德 B.执行政策 C.国家政权 D.政治活动 4.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权力结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三权分立制 C.地产权力等级制 D.官僚等级制 5.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是

A.《国家与革命》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6.区别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分水岭和出发点是 A.统治形式 B.政府机构 C.统治方法 D.国家本质 7.毛泽东指出:政府的组织形式是 A.君主制 B.复合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8.面向全社会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日常管理的国家机关是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监察机关 9.西方封建社会领主获得土地的方式是 A.购买 B.赠子 C.分封 D.继承 10.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力量,主要在于 A.有主权性 B.有道德约束 C.有影响力 D.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 11.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是 A.议事会 B.军事首领 C.陪审团 D.人民大会 1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联邦制 B.邦联制 C.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 D.共和制 13.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的主要内容是 A.共产党的领导 B.依法行政 C.人民民主 D.法制建设 14.在阶级社会里,产生民族压迫的主要根源是 A.民族习惯 B.剥削制度 C.民族差异 D.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 15.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是 A.集权制 B.三权分立与制衡 C.议会君主制 D.分封割据制

福师大国际政治学概论作业二

福师大国际政治学概论 作业二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名词解释: 1.文明冲突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理论,即认为冷战结束之后,随着意识形态冲突不再是国家间冲突的主要内容,文明或文化冲突将越来越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最主要的是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儒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之间的冲突 2.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是人类各个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及其成员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或指因共同的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共同体。 3.国际行为主体 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4.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换言之,国际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 5.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旧秩序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剥削掠夺为基本特征 二、简答题: 1.简述博弈论在国际政治方法论的运用。 答:最常见的国际政治博弈论模型有“小鸡游戏”、“囚犯的困境”、“针对不平等的威胁对策”和“协调博弈”等等。其中又分为“零——和”或“定数——和”、“非零——和”或“变量——和”、“两方”和“多方”的博弈模型。在西方研究国际问题的大多数学者看来,博弈论模型能够为他们提供一种借以分析国家间安全问题和经济问题的理论方法。这种理论方法的假定前提是从事国际间博弈的都是理性的行为者,各自追求自身的利益并且都面临一种通过不同的行为方式就可能造成不同的成本和收益的既定报偿结构或环境。 传统的博弈论强调国家间冲突的本质,以“零——和博弈”为基本研究模式。新现实主义者则强调“非零——和博弈”,即国家间的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并不是“我之所失必为你之所得”的“零——和”结局,而是双方或多方都可以从中获得收益。他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国家间的合作的可能性,而不是竞争与对抗问题上。他们对国家间相互交易及其结果的分析不是停留在一次博弈上,而是强调多层面的、多轮次的博弈对国家交易行为的影响。 2.解决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国际政治学概论 课件

国际政治学概论

第一讲国际政治行为体 本讲主要内容 一、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 二、国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 三、国际政治中的国家主权 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 国际政治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民族国家 非国家行为体:[1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建国际组织 [2宗教组织[3个人[4政党[5政治运动[6跨国公司1.国家行为体 (一)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概念 (二)国家的分类 (三)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特征 一、国家行为体概说 1,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主角的并不是任意的国家,而是民族国家,或者说是主权国家早期的国家现代的国家 2,主权国家最先产生于欧洲,它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有关 国家主权原则的确立和延续 主权国家的基本特征 传统的观点:居民、领土、政权组织、主权 现代的观点:认同、忠诚 4,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自然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制度因素 5,国家的基本政治职能 维持秩序分配资源作为认同的核心 国家的类型 1,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经济上的差异军事上的差异 人口规模上的差异民族构成上的差异 2,国家分类的多样性 能力标准:强国与弱国 意识形态标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宗教标准: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佛教 文化标准:亨廷顿的观点 民主标准:民主与专制 其他标准 三、国家主权 1,主权概念的提出 布丹霍布斯格劳秀斯卢梭 2,主权概念的二重性 主权与国家内部政治和法律上的权力相关 主权与其他国家的权力相关 3,主权的两个组成部分

对内主权对外主权 所谓国家主权(sovereignty)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国家主权的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内的最高管辖权。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事物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 行最高的统治权。这是国际法已经确认的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的具体体现。 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 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各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采取自主的对外行为,各国在国际法意义上的权力地位一律平等。 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即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 行防卫的权利。自卫权是国家的固有属性之一,也是国家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和保障国际法实施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四、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 1,在国际关系中,国家的主权始终受到国际互动网络的影响 2,国际互动的表现形式、性质 表现形式:合作、结盟、竞争、对抗、战争 性质: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国家主观愿望的产物 3,在当代,全球性的国际互动对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 根源:全球化 表现:政治、经济、文化 影响:缩小、约束、削弱与限制 “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影响: 1、影响国内行为体的政策偏好以及随后造成的国内政治联盟。 2、引发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3、削弱政府的自主性及其政策的有效性。 4、挑战对主权国家安全。 5、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主权的挑战。 2.非国家行为体 一、非国家行为体概说 1,国家关系中存在非国家行为体 2,国际组织是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体 3,非国家行为体的基本类型 (一)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间组织:针对特定利益的事件私人次国家及全球性行为体国际政府间组织;由国家派出代表组成的组织,讨论相互间利益和共同更新的问题政府间组织的定义 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的政府经过一定的协议而创立的机构,其成员构成仅限于主权国家,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成员国的合作谋求实现单靠自己无法实现的目标。。 政府间组织的构成要素:合作的政治意愿·一定的结构或形式·一定的运作机制 国际非政府组织 (1)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国际非政府间组织是非官方的社会团体或个人以一定的民间协议或条约的形式设立的民间机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一般不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 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宗教、体育与卫生等各个领域。如:国际恐怖组织

吴志华《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文化概述)【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政治文化概述 11.1 复习笔记 一、政治文化的内涵 1.政治文化的含义 1956年阿尔蒙德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比较政治体系》一文,第一次提出政治文化的概念,开创了政治文化研究领域。 “政治文化”包括三层含义: (1)政治文化是一个政治共同体有关政治生活领域的公共政治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它包括政治学说、政治思想、政治价值、信仰和象征符号等内容; (2)政治文化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成员指向政治体系的心理取向和行为模式的抽象,这可以从政治认知、政治评价、政治情感等方面进行测度; (3)政治文化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现实政治生活中所尊奉的基本政治原则和政治精神,这在比较政治的意义上构成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典型的独特的政治样态。 概而言之,政治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在长期和共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形成的政治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共同体成员得自经验的政治心理取向和政治行为模式抽象,以及该政治共同体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奉行的基本政治原则和政治精神这三者的有机整体。 2.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 从上述定义出发,我们可以引申出政治文化的三个基本特征。

(1)政治文化的阶级性 在某一政治共同体当中,总是存在着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等政治人群的分化,不同的阶级或者阶层变现出不同的政治文化。 (2)政治文化的民族性与国别性 在不同的政治共同体之间,不同的民族与国家之间,存在着相互区别的政治文化。 (3)政治文化的延续性与变化性的对立统一 作为政治系统的主观方面,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总是与现实政治系统的发展同步变化。其中政治心理、政治行为模式作为政治共同体成员长期共同生活的一种历史性积淀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不过,政治文化的这种稳定性和延续性并不否定政治文化的变化性,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政治文化的结构与类型 1.政治文化的结构 结构是指构成某一事物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政治文化的结构就是指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政治文化的结构可分为亚文化结构和内容结构等。政治文化的亚文化结构是指一个政治共同体整体性政治文化中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政治亚文化则是指政治共同体整体性政治文化系统中某一政治人群、组织、团体或机构的特殊的子文化系统,它表明某一政治共同体中政治态度的不同分布。 根据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在内容上包含了三层含义,即政治思想体系与价值体系、政治心理取向与行为模式、现实政治原则与政治精神,三者内部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政治文化的内容结构。 (1)政治思想体系与价值体系 ①政治价值是政治主体对各种政治客体和政治现象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的一种评价,表

自考政治学概论(本科段)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 一、填空题。 1、“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的polis一词演化而来的,它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________即城市国家。(古代城邦) 2、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撰写的名著_________,使用了政治概论。(《政治学》) 3、在古代中国,“政治”一词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典籍中就已出现。(《尚书》、《论语》、《周礼》) 4、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的活动,即依据某种道德原则管理社会、治理国家。(治国平天下) 5、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6、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国家政权、国家政权) 7、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主要有:洛克的___________、卢梭的__________、孟德斯鸠的___________。(《政府论》、《社会契约论》、《论法的精神》)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学科,本身就兼具政治学和法学的双重性质。(宪法学、立法学、行政法学) 9、______、______、______三家,在我国社会的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儒、道、法) 10、由______创立的,_______完善的儒家学派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派,长期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孔丘、孟轲) 11、儒家学派的主要典籍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论语》、《孟子》)两书。 12、儒家的政治学说首先是坚持“___________”的政治原则。其次,儒家学派提出“__________”治国之道,既所谓的“德治”思想。(为国以礼、为政以德) 13、__________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____________一书。(韩非、《韩非子》) 14、法家主张“霸道”和“___________”。他把慎到的“____”、商鞅的“____”、申不害的“____”融为一体。(以法治国、势、法、术) 15、_____和_____各自坚持“德治”和“法治”以及“王道”和“霸道”两种治国原则。(.儒家、法家) 16、老子和庄子的政治思想则与儒、法两家相反,他们主张采用消极无为的手段来进行政治统治。实现___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__________的思想。(“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17、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________社会,其代表人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8、________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思想家,其代表作__________中提出了政治思想。(柏拉图、《理想国》) 19、亚里士多德的___________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政治学》) 20、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神权高于主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于教权。(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21、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______________,他在《君主论》一书中,不仅提出了政治关系的基础是财产关系的著名论断,而且从国家的目的出发,第一次提出_________与________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马基雅维利、政治问题、伦理问题) 22、布丹在____________一书中,创立了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权学说。(《共和六轮》) 23、莫尔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和康帕内拉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乌托邦》和《太阳城》) 24、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在个人主义基础上提出了近代资产阶级的___________原则,抽象德强调个人自由。(孔斯坦、边沁\功利主义) 26、________________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 27、恩格斯在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基础上整理和撰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私有制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题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序言 一、填空题 1.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1919年英国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国际政治系,为国政治专业设立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2.理解国际政治现象需要具备两类知识,即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需要掌握三种基本研究方法,即历史研究方法、法律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 3.分析的四种模式是指描述、解释、规范性分析和处方。 二、名词解释 1.国际政治指全球性的政治活动,它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关注的是国家间的联系并且主要关注对外政策。 2.世界政治指研究各种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运行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区别于国际政治) 3.国际关系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简而言之,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等关系。 三、简答题 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2.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特点。 ?复杂性:不仅涉及政治,而且涉及军事、经济、外交、文化、宗教、生态、法律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跨学科性: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科还是研究领域,国际政治学都比政治学要宽泛的多,该领域的学者们认为,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等,对于国际政治学都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包容性? 3.列举至少三个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国际问题的智库名称和期刊名称。 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原名不列颠国际事务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对外关系委员会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外交事务》《外交政策》《外交评论》。。。 第二章理解国际政治 一、填空题 1.国际政治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 二、名词解释 1.权力 指一个国际行为体对其他国际行为体实施影响的能力。通常分为软权力和硬权力、潜在权力和现实权力、有形权力和无形权力。 2.安全困境 又叫安全两难,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理论中,它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反而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从而导致该国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现象。 3.集体安全 是众多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 三、简答题 1.现实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核心观点。

衡水中学高考状元的总结

衡水中学高考状元的总结 作者:王亚玉 曾就读于河北衡水中学、河北省理科状元 学习的过程,有酸有甜,有成有败,有彷徨,有失望,也有快乐和充实,这是每一个奔向未 来的人必经的。但我们因为有理想,而走得坚定。在高考的硝烟散去后,我站在曾经梦寐以 求的位置,回望,我的无悔三年。 失败后仍要奔跑 刚刚走进衡中,我便遇到了原本料想过的失败——年级196名。面对这个名次,我不禁想起 了《红与黑》中于连的197名,有点自嘲的意味。失败时,我也会痛苦,伤心,哭泣甚至绝望,我望着高中三年不知道要走向何方。但请注意,不要让失败过夜,否则便是懦弱。 我们没有办法拒绝失败带来的悲观情绪,但这不会是主流。失败了,痛苦了,就该再站起来,毕竟,大家都在奔跑,你停下来,就会被践踏。第二天,你又是全新的自己,没有人说你必 须背负失败,而我说,你必须背负理想。高尔基说过,当上帝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 老师才是课堂焦点 要绝对相信老师,就如同崇拜一般。上课时,老师就是焦点,听课要虔诚。即使是老师一句 不经意的话,也可能正是你遗漏的知识点,可能对你来说是难点或重点。老师的课,都是精 心准备过的,把所有的知识点都串连在里面。课堂,永远都是首要的。有的同学上课一边听课,一边做题。我是极其反对的,至少我从来不这么做。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十分注重做课堂笔记,记下来的比听过就算的来得更真切。我的每一张老师讲评过的卷子 都是有很多红字标记的。记笔记开始是一种要求,后来便是习惯。如果有时间,可以先记在 卷子上,课下整理在本子上,这样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时间整理,也可以直接写在本子上 (如果不妨碍听课)。另外,老师上课布置的内容和自己下课要整理的部分要记在小本子上 以免忘记,每天做一个简单的学习计划。 每天你面对着很多卷子,这不是任务,而是机会,是阶梯。当你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时,做题就是方法。当你没有学会取舍时,尽量多去完成。当你还不知道什么是重点,那就都当 做重点来记。我负责任地告诉你,在高一、高二,老师发的所有卷子都绝对有时间认真完成。先做衡中老师组的卷子,再做课外题。做题无疑能拓宽你的视野。高三最后阶段,英语老师 笑称,我们都是见过世面的人。老班在高考壮行会上说,我们三年什么题都见过,高考就是 去见老朋友。 总结改过是关键 但从更高的层次上说,总结改错是关键。我们做过很多题,也错过很多。然而对于错题,有 些同学太草率,不能进行及时整理和巩固,甚至有些同学只一味做题,不注重总结,但事实 上题海战术并不是最佳方法,只做题不改错便是舍本逐末,是无效的。每天做的很多题都是 容易题或重复题。本来会做的题,又做对了,意义不大;本来不会的题,做错了,才应该更 加重视,寻找错误原因,积累下错题,并写下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题错了也错得明白,错 得有价值。 每个人都应建立个性化的改错本,改错本是万万不能抄、不能补的。改错本上每一个错题都 应有它存在的意义,不是敷衍。每个错题都不能轻易放过,如果是因为马虎可以不积累,如

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政治学概论】笔记(自己整理的便于记忆)

第一章绪论 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 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 5、西方政治学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1、氏族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2、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是: ①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②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的管理组织。氏族制度的组织结构是议事会。 ③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3、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①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 ②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③父权制代替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这是人类社会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①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②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 ③部落联盟出现。 ③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就产生了直接为交换的商品生产。由于交换的发展,从社会中分离出一 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交换的阶级——商人阶级。 ①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品。 ②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4、国家的起源 ①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③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5、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三种主要形式: ①雅典国家 ②罗马国家 ③德意志国家 6、国家与氏族的区别: ①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②公共权利的设立。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以及更替 1、国家的历史类型最早亚里士多德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2、奴隶制国家第一个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 雅典——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表现为“人民大会”具有很大权力 古罗马、斯巴达——奴隶制国家的贵族制。表现为由元老院(古罗马)、长老院(斯巴达)掌权 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发源地是在西欧(以这种资本运行和雇佣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方式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必需具备两个条件: (1)是充足的货币集中于少数人手中。(2)广阔的劳动力市场。二者缺一不可。 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是:暴力 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典型形态的“圈地”运动。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 ②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③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也是商品。 ④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 5、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共同点: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 6、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不同点:

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宋新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 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学的辨析 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就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和这种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如果说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是一种种属关系的话,那么国际政治学和其他分支则是一种平行关系,他们之间既有领域划分的不同,又有相互之间的渗透。 在中国,国际政治学广义的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狭义的理解,国际政治即指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说。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概念: 我国认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2.概念的涵义 国际政治研究对象的四层内容: (1)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他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国际社会,而是国际政治社会,即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政治学研究他们的对外政策、对外行为和对外关系,研究他们内部之间以及和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即把他们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体间的政治关系。 (4)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抽象、具体的规律。 上述四层内容并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行为主体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2.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3.坚持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4.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 5.学习和借鉴人类宝贵的政治方法论遗产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为一体,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将世界瓜分完毕,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吴志华《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社会化)【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政治社会化 12.1 复习笔记 一、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政治社会化实际上关心的是一个自然人如何向具有一定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的转变过程。 1.政治社会化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1)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政治学者梅里亚姆和威尔逊所进行的公民教育研究。真正开始勃兴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行为主义政治学兴起之后,那时研究者开始对人们的各种政治行为类型感兴趣,并致力寻找影响其行为的因素。 (2)1958年,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赫斯发表论文《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首次提出政治社会化这一术语。 (3)1959年,社会心理学家赫伯特·海曼出版了《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的心理研究》一书,对政治社会化进行系统梳理,标志着政治社会化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4)1977年,美国伦肖恩主编的《政治社会化手册:理论与研究》一书出版,使政治社会化的研究走向体系化。 2.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一直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领域,学者们关注的角度和研究侧重点不同,对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内容存在差异。大致说来,主要有以下代表性观点:

(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这种定义方式从微观层面出发,将个体放在主体地位,偏重强调社会成员在形成特定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观念中的主动性,但忽视了政治系统在传播政治文化中的强制性。 (2)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这一观点强调了政治统治系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也意味着他们把社会成员的政治认识和政治学习当作是消极接受的过程,忽视了社会成员在政治认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3)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传递和延续过程 在这一观点影响下的政治社会化理论着重研究人们怎样获取以社会政治文化为基本特征的政治信念、政治准则和政治价值。 (4)实际上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过程 ①就社会个体成员来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教育和其他途径,形成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进而形成政治人格,成为政治人的过程。 ②对于政治体系来说,政治社会化又是政治体系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过程,是社会统治阶级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通过各种途径把本阶级的政治文化传播到全体社会成员使之成为社会共同政治文化的过程。 (5)政治社会化含义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中通过学习和接受一定的政治文化而获得政治属性、形成政治人格的过程,同时也是政治系统传播主导政治文化的过程,是两者的有机统一。 3.政治社会化的特征 (1)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①首先从个体的角度来讲,个体在成长过程接触到政治生活,开始了解制度、习得政治

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

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 《政治学概论》概述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等,是政治学类、公共管理类等多个本科专业均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接下来为你整理了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国家与阶级名词解释: 家长制家庭,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一家之长及其晚辈也包括一些奴隶。 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神权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及上天或上帝。 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一、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第二,氏族制度的决策组织是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第三,氏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

务。 二、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第一,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 第二,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第三,父权制代替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这是人类社会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第一,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第三,部落联盟出现。 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就产生了直接为交换的商品生产。由于交换的发展,从社会中分离出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交换的阶级;;商人阶级。 第一,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品。 第二,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三、国家的起源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关系 答:国际关系是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重要集团间的关系,尤指当今按领土组织起来的主要的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国际关系侧重于国家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国家间关系。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全面地观察世界,既看到国家行为体,亦看到非国家行为体。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①国家与国家的关系;②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③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2.国际政治经济学 答:国际政治经济学是指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渊源有三,即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的理论渊源,而且其本身就包含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说,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 3.理想主义 答:理想主义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产生较早的一个学派。这一理论体系又被称为制度跨国主义,其关注点是国际规范和制度化的全球合作。这一范式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能够规范国家的行为,制止侵略,实现国际和平。以集体安全原则

来解决国家间的安全问题,是这一范式所设想的主要模式。这种构想追求的不是权力的平衡,而是某种权力的共同体。在这个新体系中,所有国家将在共同的事业中合作,为所有国家提供安全与正义。理想主义者认为,国际组织即使不能提供世界政府,至少也能提供某种国际行为规范和约束。理想主义的渊源之一是古典法学家格劳秀斯的思想。现代理想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学说。它的特点是强调跨国联系。并且积极推动国际组织的建立。理想主义对人类持乐观的观点,认为通过建立新的标准和制度,人类社会就可以得到完善和改进。理想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时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和赫德利·布尔。 4.现实主义 答: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科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范式”,提供了有关战争状态的最强有力的解释。现实主义谋求阐释的是世界的现实情况,而不是世界的理想情况。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而不是“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对现实主义者来说,政治就是在一个缺少资源的世界上,群体间为了权力、声望、影响和安全而不间断地进行的斗争。现实主义又是国际关系学科中较复杂的一个范式,因为它从来不是一个严整的单一理论体系,而是许许多多不同分支的一个集合。在现实主义的旗号下,先后出现过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以及防御现实主义等。现实主义学说对国际关系的看法,总结起来,有这样一些要点:①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②在这个以无政府为特征的体系中,主要的行为体是作为整体单位的国家;③权力是理解国际关系的关键;④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 5.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 答:新现实主义学派作为现实主义的一个分支,与古典现实主义有诸多相同的假定,但

比较政治学课堂笔记

比较政治学 一、名词解释 1、比较政治学 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的政治制度、思想、行为和政策的比较而进行研究。它是政治学里唯一的一个把研究方法作为自己名字的分支领域。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它指的是对本国之外的国家的政治进行的研究,并不一定要和什么进行比较。 2、理性选择主义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既是新制度主义的一支,也从属于政治学里的理性选择主义。理性选择主义认为,个人利益的总和不等于集体的利益。个人的理性总和也不等于社会的理性。理性选择主义的重点是,理性的个人在环境约束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做出选择,并且根据与别人的行动的互动来决定自己下一步的策略。 3、囚徒困境 它讲的是两个人作案被抓,但警方没有确实的证据,只能靠囚犯中的一个自首并揭发另一个。于是警方向两个囚犯提出,如果一个自首揭发另一个,另一个拒不交代,则自首的可获自由,另一个会获刑10年。如果两人都交代,每人需服刑1年,如果两人都拒绝与警方合作,则警方会因证据不足,两人都获自由。虽然拒绝交代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如果其中一个人交代了,另一个人就会在监狱里待上十年。因此,理性的囚犯都会选择交代。这个悖论讲的是,对个人来讲理性的选择会导致对集体来讲不理性的结果。 4、社会资本 帕特南第一个将其引入政治学研究的。社会资本的多寡与民主的运行有极大的关系。所谓社会资本,是一种信任的、宽松的、互助互利的、充满公共参与精神的人际关系网络,比如像社区委员会、合唱团、俱乐部、合作社等等。在这种关系中,人们尊重他人、相信他人、有合作意识、富于公共精神。这种关系网络有助于民主制度的运行,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 5、公地的悲哀 由哈丁首先提出。它讲的是假定有一片草地为多户牧民所有,如果大家都只管放养,不管养护,那么草地到最后必定沦为荒地谁也用不了。 6、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反动,对传统的重新发现,以及新的价值和宽容的心态。 7、集体行动逻辑 基本含义是指:除非一个集团中的人数很少,存在强制或其它某些特殊手段促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理性的、自利的个人将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集体行动的逻辑指出,个人理性(利益)和集体理性(利益)之间存在冲突,个人理性并不是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8、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代表着组织起来的、与国家政权相分离的、以理性精神为基础的政治实体,包含着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认同以及对社会成员利益的关切。它是建立在法律保证的公民权利之上的,其中包括言论、结社、新闻和信仰的自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