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因工程学第四章_1

人因工程学第四章_1

人因工程学第四章_1
人因工程学第四章_1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

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二、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总复习题 一、人因工程学概述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工作、生活中怎 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美国的人因工程学 命名多采用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目的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特别突出系统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则。人因工程学在实现工业工程的效率、质量、 成本、安全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人因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 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 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容 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对组织影响生产力 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 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 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 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 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 的特殊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容 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 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在人力控制条件下系统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

垃圾箱的人因工程分析与设计

南京工程学院《人因工程》课程大作业设计题目:校园垃圾箱的人因分析与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工程101 指导教师:马 成绩: 2012年11 月9 日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人因工程学》大作业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大作业内容简介 (5) 1大作业的意义 (5) 2大作业设计内容 (5) 第二章大作业设计过程 (5) 1校园垃圾箱的宜人性分析 (5) 2改进分析 (6) 第三章改进设计 (9) 1 尺寸设计 (9) 2布局设计 (10) 第四章未来垃圾箱的发展趋势 (13) 第五章小结 (14)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又称“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是研究研究人、机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同时有机融合了“人体科学”、“工程科学”和“环境科学”同时又吸取了其他众多学科的理论、思想方法和研究手段,是一门现代交叉边缘学科。该学科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打破了各学科的界限,并不断完善自身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标准规范。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人因工程已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并在制造业、服务业、产品设计、公共及生活空间、计算机软硬件、航空航天系统、医疗系统、交通、电信、残障人士辅助设备、军事武器等方面广泛地应用。人因工程学的设计是“以人为本”,即以“人-机-环境系统”的优化为原则。无论是以科学技术为主的设计,还是以文化艺术为主的设计,最终都出发幷归宿于人的需求。因此,人因工程学对各种门类的设计都是普适、有用和重要的。 人因工程学偏重于应用研究,对于当今大学生,学习了解本门课程有着很大的必要性,而此次大作业设计正是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运用,理论课后通过完成一次具体的课程设计,使我们能真正感受到实际中的人因工程问题,从而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有着重大影响。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课 后 习 题 集 解 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 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发 世纪初期)萌芽时期(20 1940—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 展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着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

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 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以后,人因工程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有三大基本趋向。 (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领域扩大到:人与工程设施、人与生产制造、人与技术工艺、人与方法标准、人与生活服务、人与组织管理等要素

好大学在线当代应用心理学答案

第一章 1[多选题]“Tom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因为个子很娇小,常常受到一些同学的集体霸凌。这些不愉快的经历,使他的个性表现得退缩,没有自信,时常感到忧虑不安。幸好有位辅导老师,发现他在广告设计有过人的优异表现,具备特殊的艺术性向,并时常鼓励帮助他的学习。经过多年的努力,Tom的表现斐然,并且经营管理一间广告设计公司,聘用近百名员工,并且服务深受顾客的喜爱,而成为杰出的广告设计公司经理人。” 以上这段叙述与下列心理学的那些应用领域,关系较为密切? A、人因工程学; B、健康心理学; C、人际关系心理; D、消费心理学; E、组织与领导心理学; 参考答案:B、C、D、E、 真棒,答对了! 2[多选题]请您加以区辨心理学学说取向或派别的主要强调重点,选出若干个较合适的答案。 A、认知取向心理学企图探讨人和人之间的互相了解与认识; B、人本主义学派要求人生命存在的意义感; C、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智力测验中的分析逻辑能力; D、行为学派重视内隐的心理观察; E、探讨大脑的区域功能与行为的关系是生理心理学的取向; 参考答案:B、E、 题目解析:人本主义学派要求人生命存在的意义感 第二章 1[多选题]霍金斯所提出的SHEL人-模式中心理论,探讨那些变项? A、以上皆是答对; B、环境安排; C、软体设计; D、硬体规划; E、人际互动; 参考答案:A、B、C、D、E、 2[多选题]心理学家与工业设计专家合作探讨人因工程心理的主要目的包含哪些主要考量? A、价钱更便宜; B、更安全; C、更友善好用; D、全部皆是; E、更舒适健康; 参考答案:B、C、E、 3[多选题]人因工程心理在设计物件时,会考虑下列哪些人的知觉或感觉因素? A、以上皆是; B、消费力; C、声音的因素; D、使用者性别的因素;

人因工程

第一章 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发展阶段: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自古以来,为了生存和提高自身能力。泰勒的铁锹实验,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一战初期到二战之前,为工作效率提供背景,减轻疲劳以及人机适应。霍桑实验工作条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二战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选拔和培训使人适应机器设备。从军事领域向工业领域发展)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高技术领域发挥特殊作用) 5)我国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 研究方法的信度和效度 1.效度是研究结果能否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1)内部效度是指研究中各变量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2)外部效度是指某一研究的结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广和普及到其他人和背景中去。 2.信度是指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性的程度。 1)研究样本的选择(满足研究素质。对象总体大、分散→样本选大。取样方法:随机取样和分层取样) 2)统计分析的正确性(良好的数据质量、正确的统计方法) 第二章 视觉(数字) 外部世界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杆状细胞对光的感受性比锥状细胞约强500倍 人眼所能感受的光线的波长为380~780nm,大于780nm红外线,小于380nm紫外线不能引起视觉反应 听觉(数字) 听觉是人耳接受16~20000Hz的机械振动波,即声波刺激所引起的感觉。 2000~5000Hz范围的听阈最小,频率大于或小于这个范围,听阈都增高。 如在1000Hz时4dB的声音的人耳就可以察听,而在100Hz时只有达到30dB以上人耳才可以听到。 听阈与痛阈的声压级分别为0dB与120~130dB。 人耳最佳的可听频率范围是500~6000Hz 人类的可听频率范围在20~20000Hz之间。

人因工程学课后郭伏习题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 课后习题集解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

人因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1.了解人因工程学的命名、起源与发展。 2.掌握人因工程学的定义。要求能认知和表述《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的人因工程学定义。 3. 了解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测试方法的效度与信度。 4.了解人因工程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本章主要是基本概念,考核将以单项选择题和名词概念解释为主。 第二章人的因素 1.了解感觉系统的主要结构与功能特点。 2.了解人体供能系统能量系统功能特点的不同,人体活动的直接来源, 人体活动的供能系统, 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 3.了解人的心理因素的构成:性格、能力、动机、情绪和意志,以及它们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1. 理解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了解傲气候、气温、湿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和相互关系及其补偿,即必须综合评价的原因。 2.了解微气候对人的影响。包括高温作业环境和低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 3.理解改善微气候条件的措施。要理解改善微气候条件的基本措施和作用原理。 第四章环境照明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照度与视觉疲劳、作业效率和事故的关系,以及改善环境照明的措施。重点是:照度和眩光的概念,以及照度值与视觉疲劳、作业效率和事故的关系。 1.光的基本物理量。 2.了解照度值与视觉疲劳、作业效率和事故的关系。能了解明视觉、暗视觉、运动物体视 觉。 3.理解环境照明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能理解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综合照明方式的概念, 及其区别和特点、使用条件,能表述眩光和眩光效应的概念,以及防止眩光的措施,能表述照度均匀度的概念及其评价标准;能概述亮度分布对作业者的生理心理影响。 4.了解照明环境得的设计、改善。 第五章色彩环境 本章主要内容是有关色彩调节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和色彩视觉的基本概念、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诸方面的影响,以及色彩调节在作业环境中的应用。 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调、饱和度〈彩度〉和明度的性质,三种不能由色调混合而得且相互独立之色称为三基色或三原色。色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基色是黄、青、紫(品红)。 2. 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认识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是色彩调节的主要依据。能概述色彩对人的生理影响及主要表现,并结合色彩的基本特性概述色彩选择时的原则。概述色彩对人心理的主要影响及其联想的各种效果。

人因

第一章概述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目的是为了能够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2.人因工程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人与机器的相互适应关系有几种,哪种最好?简答一、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二、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三、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从人适应机器转入到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四、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有三大基本趋向(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2)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3)在高技术领域中发挥特殊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简答 (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填空 (一)调查法(1)访谈法(2)考察法(3)问卷法(二)观测法(三)实验法(四)心理测量法(五)心理测验法(六)图示模型法 6.什么是效度?什么是信度? 1.效度(有效性):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真实反映所评价内容的程度。可从不同角度研究效度,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内部效度(因果关系)和外部效度(可推广和普及的程度)。 2.信度:信度是指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7.机具的研究步骤有哪些? 1.确定目的及功能。 2.人与机具的功能分配 3.模型描述。 4.分析 5.模型的实验 6.机具的设计与改进。 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1.简述微气候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微气候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现场所处的局部环境中的气候状况,包括下列4个最 重要的参数: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热辐射状况,微气候环境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疲劳程度、健康、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在人类作业或起居环境中,气温、湿度、热辐射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相 互替代的。某一参数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可以由另一参数的相互变化所补偿。我们把微气候参数以及对冷热感觉有显著影响的微气候参数各种组合的综合指标,称为微气候指标, 2.人体基本热平衡方程式。 ?人体的热平衡方程为Qs =Qm-W ±Qc ±Qr -Qe ±Qk 人体的热平 衡是动态的。当Qs = 0 时,人处于热平衡状态,人感到舒适;当Qs > 0 时,人感到热;当Qs < 0 时,人感到冷。 5.微气候环境的评价方法有哪些?各自评价参数包括哪些?适用场合?了解其计算、查图求

人因工程学课后作业解答

人因工程学课后作业解 答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郭伏、钱省三主编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发展史 萌芽时期(20 世纪初期)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年)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年)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1960 年以后)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 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着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 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自 1924 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 8 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第三章

系统整体设计的总目标是(B)可靠效益佳。 A. 多功能 B. 安全 C. 易用 D. 高效 2 【单选题】(1分) 根据显示信息的精度要求,视觉显示可以分为数字显示和(D)显示。 A. 动态 B. 调节 C. 静态 D. 模拟 3 【单选题】(1分) 视觉显示选择须以人机系统的任务、人的作业特点和显示器的(A)特性为依据。 A. 物理 B. 能见性 C. 清晰性 D. 可识性 4 【单选题】(1分) 关于显示器的空间设置,推荐水平视线偏(C)为最佳观察角度。 A. 20° B. 10° C. 15° D. 5° 5 【单选题】(1分) 几何形状编码,编码长度以15种为限,最好不超过(A)种。 A. 5 B. 7 C. 10 D. 2 6 【单选题】(1分) 符号标志的评价方法有:(D)法、主观评价法、反应时法、混淆矩阵法。 A. 群体决策法 B. 实验评估法 C. 头脑风暴法 D. 直选法 7 【单选题】(1分) 根据操作所用的身体器官,控制器分为:(A)控制器、足控制器、言语控制器。 A. 手

C. 眼 D. 意识 8 B 【单选题】(1分) 系统评价在系统设计之后才会用到。 A. 正确 B. 错误 B 9 【单选题】(1分) 人在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系统中不是处于主导地位。 A. 正确 B. 错误 A 10 【单选题】(1分) 显和控是人与外界交流信息和意愿的媒介。 A. 正确 B. 错误 A11 【单选题】(1分) 显示器尺寸往往是影响能见性和清晰度的重要原因。 A. 正确 B. 错误 A 12 【单选题】(1分) 仪表的读数效率随刻度间距的增大而增高,在达到一个临界值之后,读数效率不再增高,甚至有所下降。 A. 正确 B. 错误 A 13 【单选题】(1分) 在指针设计时,指针尖的宽度应与最短的刻度线等宽。 A. 正确 B. 错误 B 14 【单选题】(1分) 闪光编码以光的闪烁速度变化作代码,闪光频率越多越好。 A. 正确 B. 错误 15 【 A 设计听觉显示器时,信号的强度应高于背景噪声,要保持足够的信噪比,以防声音掩蔽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A. 正确

重点难点:人因工程学概述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重点与难点分析 1.人因工程学的命名。由于世界各国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存在差异,以及研究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故导致学科名称的使用亦不相同。如,该学科在美国称为“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的因素工程学)或“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西欧国家称为“Ergonomics”(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 是希腊文,意为“工作法则”。由于该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科本质,词意比较中立,因此,目前许多国家采用希腊文“Ergonomics”作为该学科的命名。日本采用该词的音译,称为人间工学。 2.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定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所以,尽管各国学者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在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两个方面却是一致的。在学习过程中能了解《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的定义即可,一方面它按中国语言方式定义,便于学习;另一方面它的典型性强,即“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一般把生产系统或作业系统,都理解为广义的概念,人便是人-机-环境系统的主体,因此,工效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对人-机-环境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用科学技术建立一个合理、可行的实用方案,使人获得安全、健康、舒适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4.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8个方面的问题:(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在人机系统中;(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5. 人因工程学的一般研究方法。需要了解的一般方法有:调查法、观测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心理测验法、图示模型法等。 6. 人因工程学的一般研究程序。一般研究程序可以归纳为4步:确定目标、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和综合评价。 7. 人因工程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应注意的问题:

人因工程 (2)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是什么?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 (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3.人因工程学的发展阶段有哪几个? 答:萌芽时期(20世纪初期) 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1940年) 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1940—1960年) 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1960年以后) 第二章人的因素 1. 感觉系统主要分类有哪些? 答:感觉系统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味觉、嗅觉等系统。 2.什么是能力?影响作业者能力的因素是什么? 答:能力是指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因素:素质,只是,教育,环境和实践活动。 3.人体补充ATP的过程有哪几种方式? 答:补充ATP的方法有三种:一磷酸原(ATP-CP)系统;二乳酸能系统;三有氧氧化系统。 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1. 什么是微气候?为什么必须综合评价微气候条件? 答:微气候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现场所处的局部环境中的气候状况。 人进入作业或生活场所时,要受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应综合评价微气候环境。 2.如何改善高温作业环境? 答: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应从生产工艺和技术、保健措施、生产组织措施等方面加以改善。 3.如何改善低温作业环境? 答:低温作业环境的改善,应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采暖和保暖工作。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

……………………………………………………………最新资料推荐………………………………………………… 一 1.人因工程的定义: 1)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2)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2.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作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人---机系统。 人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决策者,也是操纵者或使用者;机是指人所操纵或使用的一切物的总称,它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设施、工具或用具等;环境是人、机所处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人、机、环境在其构成的综合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完成特定的工作过程。 3. 发展过程: 1)20世纪初:泰勒最早提出,特点:以机器为中心,让人去适应机器。 2)一战初至二战前: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霍桑试验 3)二战到20世纪60年代:从人适应机器转入到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4)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高技术领域发挥特殊作用。 4. 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在研究中特别注意客观性和系统性。客观性是指研究者在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揭示事物的内在的规律性,不能以个人主观臆断解释客观事实。 5.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是获取有关研究对象资料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包括: (1)访谈法。通过询问交谈来收集资料。 (2)考察法。实地考察,发现系统的问题,为开展分析、实验和模拟提供资料。 (3)问卷法。根据研究目的,以问卷或量表的形式收集答案。 2)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观测者不介入研究对象的活动中 3)实验法: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系统地改变一定变量的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进行因果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分两种: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允许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缺点是使实验情境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可能干扰实验的客观性。 (2)自然实验(现场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实验是在正常的情境中进行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很难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 (3)实验法中一般采用的三类指标: 【1】操作者绩效指标【2】生理指标【3】主观评价,操作者的主观感受。 干扰变量按其来源可分为:个体差异、环境干扰条件、实验污染三个因素。实验中采用实验控制法使干扰变量减小到最低限度。4)心理测量法:对人的主观感受进行度量,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的质量、性质等进行主观评价和判定的一种方法,即人对事物客观量作出主观感觉评价。 心理测量对象分为两类:【1】A类:对产品或系统的特定质量、性质进行评价; 【2】B类:对产品或系统的整体进行综合评价。 5)心理测验法:以心理学中有关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将操作者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中的成绩与常模作比较,用以分析被试心理素质特点。 6)图示模型法: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描述,直观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多用于机具、作业与环境的设计与改进,特别适于分析人机之间的关系。 三要素图示模型:一种静态图示模型。人的三要素: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机具的三要素:机器本体、显示器、控制器。 6. 效度与信度 1)要准确地揭示人机系统的规律性,就必须使用的方法具有可靠性(信度)与有效性(效度)。 2)效度:指研究结果能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分为:内部效度、外部效度。 3)信度:指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性的程度。 4)通常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测量。因此,样本的选择和测量结果的统计处理直接影响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7. 研究步骤。 1)机具研究步骤:确定目的及功能、人与机具的功能分配、模型描述、分析、模型的实验、机具的设计与改进。 2)作业的研究步骤:确定作业的目的和实现该目的的功能、作业中人员和机具的功能分配、用作业模型表示作业对象的顺序数量时间等、对作业人员的特性和作业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提出方案,评价分析,得出最佳方案、进行设计、改进和评价,持续改进完善。 3)环境的研究步骤:确定目的,明确重点因素、分析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提出方案,确定最优方案、对环境进行设计、改进和评价,不断完善。 二 1.感觉系统:人体接受外界刺激产生感觉的机构。 1)每种感觉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直接接收刺激的部分、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神经中枢(特别是大脑皮层)。 2)视觉: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与解答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郭伏、钱省三主编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

人因工程学复习题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判断题 1、工效学研究应注意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试结果能一致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是一种借助器械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内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因此作业均可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 4、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5、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6、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7、不用视觉的情况下,对垂直布置的控制器的操作准确性优于水平布置的。() 8、意识层次模型将大脑意识水平分为5个层次,第0层次表明无意识或神智丧失,注意力为零;第1层次为意识水平低下,注意迟钝。因此,层次越高,意识水平越高,注意范围越广泛()。 9、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10、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二、简答题 1.人因工程学的研究范围?.微气候评价的主要方法? 3.人为失误产生的原因? 4.如何进行工作房间的色彩调节? 5.眩光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6.高温作业环境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及改善 三、计算题 工作台前方设置一个按钮开关,按钮距台边距离为790mm,它适合于10%的人群使用。已知人的臂长平均值为730 mm,标准偏差为40 mm。拟改为适合95%的人群使用,试问改

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性及应用(doc 13页)

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性及应用(doc 13页)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第一节学科概述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从最原始的完全依靠自然的生活(比如采集食物、狩猎以及逃避猛兽的追捕)到逐渐学会制作简单的工具,再到各种复杂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人类经历如此漫长的道路,才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现在,我们已经能够使用各种技术生产大量的产品和设备,其中包括我们的祖先所不可能想象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技术发展与人的因素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的关系就是人们开始研究人因的起因。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些工具、装置、设备或机器的使用十分不方便,而只要稍加改动,用起来就会舒服的多。这些只是非常简单的人因工程学的应用。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于自身认识的加深,人因工程学学也越来越深入与技术融合再一起,同时也越来越深入地溶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例如在各种日常用品,家用摄像机、浴盆,电视机的遥控器等都非常典型地应用到人因工程学。下面将对人因工程学这门学科从总体进行认识并且较深入地理解几个比较重要的概念。 、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对人因工程学有几种不同的称呼。美国称之为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在欧洲工效学(Ergonomics)更为流行。有些学者称之为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人机工程, 也有一些心理学家喜欢使用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的叫法。在具体的定义上,也没有统一。例如国际人机工程学会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里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息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的学科。有些学者通过对于各种定义的归结,认为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我们认为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应该结合人因工程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以及方法来给出。在研究重点上,人因工程学着重于研究人类以及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产品、设备、设施、程序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重点在于人和通过设计来影响人。人因工程学试图改变人们所用的物品和所处的环境,从而使其更好地满足人的工作能力和限制,适应人的需要。在研究目标上,人因工程学有两个主要的目标:第一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简化操作、增加作业准确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第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如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加舒适感、获得用户认可、增加工作的满意度和改善生活质量等。在研究方法上,人因的基本方法就是对人的能力、限制、特点、行为和动机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并将之用于产品、操作程序及使用环境的设计。它包括对人本身和人对事物、环境等反应的有关信息的科学研究。这些信息是进行设计的基础,并且可以用来分析当设计有所变化时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为一门注重设计的科学,人因工程学还包括对设计的评价等方面。 综上所述,人因工程学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于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

人机工程学笔记整理详解

第一章概述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交叉的边缘学科,涉及到人体测量学,心理学,生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人、机、环境三者相互之间的作用,以人为本,根据人的特征,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实现安全、健康、舒适和高效的最佳组合的目标。 2.人因工程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方法:1观测法2实测法(人体、生理、心理、作业)3实验法4模拟和模型实验法5仿真法6分析法(瞬间分析、知觉与运动信息分析、动作负荷分析、频率分析、 危象分析、相关分析、调查研究法)7感觉评价法8心理测验法9图示模型法 方法的特点:1借鉴了人体科学、生物科学、相关科学的方法 2学科交叉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A人因系统中的人体特性B人因系统中机的因素(总体设计) C人因工程的总体条件(工作场所、传递装置,布置的设计)D人机系统中的环境(环控、保安)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阶段 1、早期人因工程学:二次世界大战前,人适应机器的阶段(人如何适应机) 美国人泰勒首先研究对工作的流程研究,对工具设计要求。 2、科学人因工程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机适应人)由于人的生理心理能力造成失败,人掌握不了 重视工业与工程中“人的因素”,充分利用工程技术、医学、心理学、解剖学等相关学科 3.、现代人因工程学:20世纪60年代 将人-机-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研究,从创造最适应人操作的机械装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协调,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 5人因工程学的构成和应用 构成:人体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 应用领域:产品、作业、环境、其它 研究内容:人的特征、人机关系、环境条件、人的作业 6人因工程应用的研究方向?人因工程学的作用?

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关心的是设备设计与操作员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是否一致的问题。人因工程学给设计工程师建议,但是其组织内容又会局限他们的影响和想法。这篇论文讨论的内容解释了为什么军队和工业的高层人事管理不同于好的人因设计,展示了社会机构是如何喜爱选择集中权威和降低那些做出不合理错误归因的操作员工技术要求的工艺。我们需要探索处于良好状态的认知地图和心智模式的设备和系统设计,以及技术社会的结构模式。 介绍 复杂的军工系统中设备和操作工的相互作用使近期灾难在高科技系统中发生上升。15英尺的大堤下面在有原子核能量的植物里有相同的小的数字密码开关,精密的的军队武器不能瞄准甚至有时不能开火,如此昂贵的精密的军用飞机很少能飞过它们或向它们武器开火,船只碰撞而官员们在期待一个科技奇迹即能解决人和机器问题的一个防冲突雷达设置。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尚未探索的方面—人和机器的问题,即通过分析这两者的组织结构内容及联系,那就是,其组织结构如何影响设备的设计,以及如何运用新的设备反应其组织结构。 设备设计者有责任采取经营者和维修人员的特点来考虑他们的设计,这才是真正的人因工程师(HFE),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是,但现在的数字或许是5000名工程师和工程心理学家。这门学科也称为人体工程学,并在欧洲,叫人类工程学。HFEs试图扩大该范围,设计工程师通过观察操作员和维修人员的生理和生物学特性。那时候我会尝试扩大HFEs的范围通过建议他们设备操作功能对社会和组织环境中的作用。鉴于很多恐怖的事情比如设备的设计不良难以适应人类的能力,我确保第一个任务是参加操作员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但更为广泛的关注这里提供的也很重要,它表明,为什么HF建议被忽视和HFEs的组织是这么小,并建议采取措施纠正这种情况。 它还认为,其组织理论能够受益于设备的设计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受到忽略的话题除了一些历史研究。而不是确定的组织结构工艺,看来机器及设备设计,它是加强现有的结构和复制在新的环境这些结构。组织结构以及人机介面可能会导致意外,一个令人关注的地方存在着潜在的灾难性的问题,因为在这样的考虑这里的许多军事和工业系统。本论文的某些论点,更详细地讨论了其他地方(佩罗,1984年)。 设计问题 加上材料,物理革命,它已成为可能的需求,如更快的速度,力量,可操作性,能够在比以往更多的敌意的环境中(外空,风暴工作在从军事和工业设备,电子

人因工程复习

《人因工程》课堂复习题总集 编者—喵喵 第一章概述 1.人因工程学定义 2.主要研究内容? 3.研究的方法? 问题回顾与讨论 1.什么是人因工程学? 2.人因研究的领域是那些? 3.人因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4.人因研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应用调查法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什么? 6.举出生活中较好或不足的人因小案例。 第二章人的因素 1.八大系统的基本功能

感觉(视、听、味、嗅、肤)系统的最低极限值。 供能(三种)系统的适合场合。 2.心理影响因素的应用(五个) 重点:基本概念 问题回顾与讨论 1.人体八大系统是什么? 2.人的感觉(视、听、味、嗅、肤)的最低极限值。 3.有几种供能方式?分别适合什么场合? 4.脑力劳动者工作时的特点是什么? 5.人的精神状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描述? 6.人的情绪有几种典型状态? 当一串钥匙从桌上滑落,此时人的本能反应是什么?属于什么情绪状态?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1)微气候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人对微气候条件的主观感受有哪些?

(3)如何改善作业微气候环境? 例:若测得空调大楼某实验室的干球温度为30℃,湿球温度为25℃,风速为0.5m/s;求在该环境中的有效温度?是否适合从事轻体力劳动? 解:分别找出干球温度30℃和湿球温度25℃, 连接这两点间的虚线与风速为0.5m/s曲线的交点, 即可求出有效温度为26.6℃。 问题讨论: 1.该有效温度是否适合从事做轻体力劳动? 2.如若不适合,应该改变那些因素入手? 3.目前环境下改变那个因素最有效? 问题回顾与讨论 1.什么是微气候? 2.它的四要素是什么? 3.人的最佳微气候环境指标数值分别是多少? 4.什么是有效温度?它的优点与不足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