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回归本色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回归本色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回归本色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回归本色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回归本色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摘要:所谓“语文味”就是要求语文教学体现“语文学科”(而不是其他学科)的本质,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课具有“语文味”就必须回归本色,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常态之路,追求“真、纯、实、活”的语文教学境界。

关键词:语文味;本色;大道至简;激情;勿本求实

时下,“回归本色,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已经成为广大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共识。那么什么是语文味呢?

所谓“语文味”,就是要求语文教学体现“语文学科”(而不是其他学科)的本质,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断地提高人文素养,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避免语文课成为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掩盖语文本身的味道,回归“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常态路子上,追求“真、纯、实、活”的语文教学境界。

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以下是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和做法。

一、冗繁削尽,大道至简

曾经听过一节语文课,课题是《老人与鸟》。内容讲的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最后赢得动物信任的故事。为了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精彩纷呈,上课教师一会儿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图片,一会儿组织小组讨论,一会儿来一段内心独白……教学环节繁复,课堂气氛热闹,像一场多幕大戏。这堂课上教师导演、主演及剧务等各种身份集一身,而课堂的主体学生却成了观众。

课后,我认真地思考了这堂课的教学: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为什么通过老师的教学,让人有了支离破碎,雾里看花的感觉?经过分析,我觉得主要是作课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上的不到位使然。这位教师把语文课弄得太繁杂、太花哨了。语文学科的本色应该是学习语言,提高人文素养。语文教师应该凭借简约的教学内容、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简简单单、实实在在地教语文。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教学环节设计的简单化,力求每节课上都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围绕文本内容,朗朗读书,细细品位,默默思考,交流碰撞,读写结合,让课堂彰显浓浓的语文味。

二、身心投入,情满课堂

课堂上能打动学生的是情,能感染学生的是情,能震

撼学生的依然是情。让情感洋溢课堂,才能让学生流淌真诚,闪动灵性,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得以提高,这样的语文课才是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

1. 真情导入。

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开头的几分钟至关重要。充满激情的课堂导语,定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触动学生情愫,引导学生渐入课堂佳境。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授课伊始,我满怀深情地述说:“一个人在他一生当中会见到,听到甚至亲身经历到若干灾难,车祸,空难,地震,火灾、台风、海难……我们已经从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感受到船毁人亡的惨烈场面,那么,面对灾难,你怎样看待这些受难的人,如果你亲身经历它,你会怎么做?让我们走进《“诺曼底”号遇难记》,充分地体味、感受吧!”受到老师情绪的感染,学生立刻进入到课文营造的氛围中,认真地读起课文。

2. 动情朗读。

教师充满感情的朗读对学生的情感无疑是一种激发、引导、感染,这种影响,可以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入情入境地朗读。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对文本进行评赏玩味,体情悟情,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因此,课堂上我总舍得花时间引领学生去赏析与品读一段段优美的文字:“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聪明的,

你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桂林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下的沙石”……学生在琅琅的朗读声中,学生积累了语言,内化了语言,从而在大量的语言文字品读中激发起审美的情趣。

3. 温情引领。

语言有温度,词语知冷暖,展现在读者面前的美文佳作都是作者精心营构出来的温情世界,发掘其中的温情,是语文教师必做的功课;而引导学生体味文本的过程同样需要教师的温情引领。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当时时突显教师温情引领的魅力:课堂上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展现自身良好的语文素养,让整个课堂温情满满;幽默风趣,真诚地答疑解惑,用春风化雨般的温情风格,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营造具有亲和力的教学氛围,人人参与,平等交流,个性张扬,心情愉悦地接受和创造。

三、平淡从容,勿本求实

1. 慎用多媒体课件。

难忘76岁的贾支敏老师凭借一本书,一支笔,一面黑板带给我们的震撼。反思我们现在的一些语文课,学生在一张张动人幻灯片的牵拉下成了名副其实的看客,一堂课下来究竟沉淀下什么。所以慎用多媒体课件,语文是需要静下心来学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