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子宫内膜癌考试卷

子宫内膜癌考试卷

子宫内膜癌考试卷
子宫内膜癌考试卷

精品文档

A.与来自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有关

B.与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有关

C.与外 2014

年三季度护理培训考试卷(0-5年护士)源性雌激素有关 D.与绝经年龄有关 E.

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关阅卷人:姓名:9.女,60岁,绝经5年,反复阴道流血3次,量中等,平时白带少许。首得分:考试时间:先考虑的诊断是()一、单选题(每题2分)分,共计34A.输卵管癌 B.子宫内膜癌 C.子宫颈癌 D.子宫内膜炎 E.老年性阴道

炎) 1.与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关系最密切的是(10.女性,58岁,绝经10年,阴道流血伴流液2个月就诊,行分段诊刮,分泌期子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过长 C. A.子宫内膜囊腺型增生过长 B.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工期,首选治疗方案为() E.增生期子宫内膜宫内膜 D.萎缩型子宫内膜A.盆腔内放射治疗 B.盆腔外照射治疗 C.子宫全切术 D.扩大子宫全

切术)2.关于子宫内膜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及双附件切除术 E.子宫广泛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A.最有效的诊断方法是分段诊刮 B.

常有一定出血或阴道排液11.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不包括()孕激素治疗有一定疗E.D.C.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首选放射治疗 A. 不孕症B. 卵巢早衰C. 肥胖 D.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E. 血效糖尿病 3.子

宫内膜癌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12.确定子宫内膜癌的最

可靠依据是()晚期患者可用孕激素 B.A.手术治疗最理想Ⅰb 期以上可先放疗再手术C.A.症状 B.体征 C.宫颈刮片 D.分段诊断性刮宫组织

病理学检查治疗 E.经宫颈取宫腔分泌物涂片找癌细胞 D.单纯放疗疗

效差E.如已侵犯颈管,可放弃治疗13.54岁,绝经一年,不规则阴道出血伴浆液血性白带1月余。妇科检查:) 4.下列哪种性激素对子宫内膜癌治

疗有效(阴道内无异常,宫颈光滑,子宫体略大,质软,双附件正常。此患者最可D.雄激素雌激素A. B.孕激素C. 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E.能的诊断是()子宫内膜癌术前放疗的患者,待放疗结束后多长时间再进行手术5.A.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B.子宫颈癌C.子宫内膜癌D.子宫肉瘤E.输卵

()管癌 D.2周内~2B.1天内~A.35 ~周内 C.24 个月E.3个月14.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关于子宫内膜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6. )A.下腹及腰骶部疼痛 B.贫血、消瘦、恶病质 C.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分三 A.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过长

属癌前病变B.D.白带增多伴阴部痒 E.下腹部可及包块级15.能协助诊

断子宫内膜癌经济有效的方法是()轻度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可自行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包括原位癌C. D.A、阴道后穹隆脱落细胞检查B、

诊断性刮宫C、分段诊断性刮宫 E.逆转为正常内膜不典型增生属于癌前

病变D、宫腔冲洗法E、宫颈刮片检查用患膜内宫的发复期晚7.及子癌选可,进情病制控时暂,者为展16.子宫内膜癌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为()

()A、绝经后阴道出血B、接触性出血C、不规则阴道流血D、月经

量过放疗D. 高效孕激素类药物C. E. 睾酮手术治疗 B. 化疗A. 、血性白带E

多关于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哪项是错误的(8. )

.

精品文档

)17.子宫内膜癌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月经量过DB、接触性出

血C、不规则阴道流血A、绝经后阴道出血

、血性白带多 E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6分)、) 1.内膜癌生长较缓慢,局限在内膜的时间较长。转移途径为(

)。(),晚期可有(

、)2. 内膜癌直接蔓延,癌灶沿子宫内膜蔓延生长上至(

;经肌层浸润至浆膜面而延至)(),下至宫颈管及(。))及((盆腔,广泛种植在()、)作用(无论3.目前普遍认为内膜癌的发生与长期、持续的(

. 素的密切相关。常见的子宫内膜癌致病因源是内源性或外性)、)

()、()、( )、(

。等为发生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倍。其危险性增加(

临床分期在(4. 取子宫内膜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常规方法,)

治疗前确定,一旦确定即不能更改。)及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征象很易察觉,症状主要为( 5. ,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部分病人可有(

分)到专科医院,进行妇科检查,以确定诊断。2.简述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依据?(10 2子宫内膜癌手术后应定期随访,及时确定有无复发。随访时间:术后6. 1 年每(~次;术后)个月年内,每(135 )个月次。随访中注意有无复发病灶,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调整随访时间。40三、简答题(共计分)分)19.请简述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1

.

精品文档

1.内膜癌生长较缓慢,局限在内膜的时间较长。转移途径为(直11分)3.请简述子宫内膜癌术后护理常规?(接蔓延)、(淋巴转移),晚期可有(血行转移)。

2. 内膜癌直接蔓延,癌灶沿子宫内膜蔓延生长上至(输卵管)、(卵巢),下至宫颈管及(阴道);经肌层浸润至浆膜面而延至盆腔,广泛种植在(盆腔腹膜)、(直肠子宫凹陷)及(大网膜)。

3.目前普遍认为内膜癌的发生与长期、持续的(雌激素)作用

(无论是内源性或外源性)密切相关。常见的子宫内膜癌的致病因素. (无排卵型功血)、(不育)、(肥胖)、(晚绝经)、(多囊

卵巢综合征)、(卵巢肿瘤)。等为发生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

素,其危险性增加(1~24)倍。

4.(分段刮)取子宫内膜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常规方法,临床分期

在治疗前确定,一旦确定即不能更改。

5.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征象很易察觉,症状主要为(阴道出血)及

(白带增多),部分病人可有(下腹疼痛),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

到专科医院,进行妇科检查,以确定诊断。 2014年护士)答案年

三季度护理培训考试卷(0-5完成治疗后应定期随访,及时确定有无

复发。随访时间:术后2一、单选题(每题2分)34分,共计年内,

每(3~6)个月1次;术后3~5年每(6~12个月1次。B 10. B 2.D 3.E 4.B 5.B 6.A 7. 1. C 8. B 9. 随访中注意有无复发

病灶,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调整随访时间。 D 11. B 12. D 13.C 14. C 15. C 16.A 17. A 三、简答题(共计40分)26分,

共计1二、填空题(每空分)分)19.请简述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1.

精品文档

药物,它与雌二醇竞争激素受体,起抗雌激素的作用。子宫内膜癌

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和放疗,当前强调综合治疗。1

(3)化学治疗由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较好,晚期和复发分

癌多用激素治疗,化疗的效果差,Ⅰ期以手术治疗为主,必要时辅

以术前或术后放疗,不宜手无论单药或联合用药,缓解期和生存期均

较短,中位生存仅7~10 Ⅱ期手术与放疗综合个月。目前更多

倾向化术者采用放射治疗

疗与激素合并应用。2分以放疗为主,或放疗与手术、药物的综合治疗Ⅲ期

2.单药化疗近来认为DDP、CBP和Ⅳ期激素治疗、化疗或二者合并治疗张体外放疗包括盆腔及ADM为治疗子宫内膜癌最有效的单药,有效率为33%。2分4延伸至腹主动脉淋巴区域的照射。分

3)(1手术治疗:可选全子宫附件切除术及扩大子宫切除术。2.联合化疗子宫内膜癌的联合化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其有效率为40%~60%。2 分分

2.简述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依据?(102)放射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单纯放射治疗包括二部分:体外分)

(1)子宫诊刮病理活检发现癌变细胞;照射和腔内放疗。有主张体外放疗包括盆腔及延伸至腹主动脉2分

(2 2淋巴区域的照射。分)宫腔及后穹隆吸片,宫颈涂片脱落细胞检查发现异常细胞;2分ER))激素治疗:原则上孕激素受体((3PR、雌激素受体()

(3)宫腔镜检查发现可疑内膜组织;分阳性者宜用激素治疗,受体阴性者选用化疗。4 2分

(4))孕激素:子宫内膜癌的激素治疗主要是孕激素治疗,多用1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伴妇科检查发现宫体增大或变硬、有结节感;2分40%30%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病人,客观有效率为~,主观症状(5)CT个月。中位生存期病人可获长期缓解,20%,70%改善达

约25、B超等检查发现子宫占位。2分

3 日常用的药物有:甲地孕酮160mg/.请简述子宫内膜癌术后护理常规?(11~150口服;甲孕酮分)

1 日200mg/、体位:根据麻醉和手术部位安置合适体位。口服。1分

①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按麻醉护理及)TAMTamoxifen )三苯氧胺(2:是一种非甾体类的抗雌激素、病情观察:2.

精品文档

病情变化要求。②密切观察切口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等。

③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及时标识、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每日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必要时根据医嘱冲洗。

④严密观察和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积极处理、及时记录。⑤使用镇痛泵者应严密观察其效果,认真听取病人主诉。5分

3、用药情况:药物名称、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等。1分

4、饮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足够矿物质、清淡易消化饮食。1分

5、活动、休息及功能锻炼:①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及活动范围。②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保持病室清洁。做好外阴清洁护理,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会阴垫,用0.2%碘伏棉球每日擦洗外阴1∽2次,排便后清洗,预防感染。③鼓励病人早期活动: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意义,指导病人作深呼吸,多翻身,进行穿上肢体活动,以防发生压疮、肺部感染及下肢静脉栓塞等

并发症。嘱病人渐进性增加活动量,逐日增强自理能力。3分

6、心理护理:术后继续给予病人及其家属心理上的支持

7、安全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1分

.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

第二节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子宫内膜发生的癌,绝大多数为腺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年龄为58~61岁,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与宫颈癌比较,已趋于接近甚至超过。 [病因] 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持续刺激与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卵巢肿瘤、绝经后长期服用雌激素而无孕酮拮抗有关。 2.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有关国际妇科病理学协会(] ~SC,P,1987)将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分为单纯型、复杂型与不典型增生过长。单纯型增生过长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约为1%;复杂型增生过长约为3%;而不典型增生过长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约为30%。 3.体质因素内膜癌易发生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婚、少产的妇女。这些因素是内膜癌高危因素。 4.绝经后延绝经后延妇女发生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4倍。内膜癌患者的绝经年龄比一般妇女平均晚6年。 5.遗传因素约20%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内膜癌患者近亲有家族肿瘤史者比宫颈癌患者高2倍。

[病理] 1.巨检病变多见于宫底部内膜,以子宫两角附近居多。依病变形态和范围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 (1)弥漫型;子宫内膜大部或全部为癌组织侵犯,癌灶常里菜花样物从内膜表层长出并突向宫腔内,充满宫腔甚至脱出于宫口外。癌组织灰白或淡黄色,表面有出血、坏死,有时形成溃疡。虽广泛累及内膜,但较少浸润肌层,晚期侵犯肌壁全层并扩展至宫颈管,一旦癌灶阻塞宫颈管则可导致宫腔积脓。 (2)局限型:癌灶局限于宫腔,多见于宫底部或宫角部,呈息肉或小菜花状,表面有溃疡。易出血。极早期病变很小,诊刮可能将其刮净。局限型癌灶易侵犯肌层。有时病变虽小,但却已浸润课肌层。 2.镜检有多种组织类型。 (1)内膜样腺癌:占80%~90%。内膜腺体高度异常增生,上皮复层,并形成筛孔状结构。癌细胞异型明显,核大、不规则、深染,核分裂活跃,分化差的腺癌腺体少,腺结构消失,成实性癌块。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1988)提出内膜样癌组织3级分类法。I级(分化好腺癌):非鳞状或桑椹状实性生长区域≤5%;Ⅱ级(中度分化腺癌):非鳞状或桑椹状实性生长区域占6%~50%;Ⅲ级(低分化腺癌):非鳞状或桑椹状实性生

2020 NCCN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2020 NCCN(第1版) 子宫内膜癌治疗指南解读
安徽省立医院 杨光
1

2020.3.6 美国肿瘤综合协作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 布了《2020 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第1 版)》。子宫肿瘤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子宫 肉瘤。
2

1. 2020年指南(第1版)主要更新
u在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引入了高-中危组 患者的定义,根据危险因素分层,详细推荐了术 后相应辅助治疗手段。对Ⅱ期患者不再强调根据 组织分化程度选择辅助治疗。Ⅲ~Ⅳ期患者术后 辅助治疗方式主要推荐全身化疗±外照射放疗±阴 道近距离放疗。 u新增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检测的流程及推荐原 则。 u新增了子宫肉瘤分子分型和病理学分析检测原则。
3

新版指南仍采用“FIGO 2009 分期”
4

主要内容
1.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指征和方法; 2.子宫内膜样腺癌初始及辅助治疗; 3.子宫内膜癌手术分期原则; 4.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全手术分期后的处理; 5.子宫内膜样腺癌复发的治疗; 6.高危类型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7.病理学评估原则; 8.复发、转移、高危患者的全身治疗; 9.分子分型检测及推荐流程; 10.前哨淋巴结活检原则; 11.热点及讨论。

一、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 的指征和方法
(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和肉瘤不能生育功能)

2021妇科肿瘤学会 SGO子宫内膜癌:基于证据回顾的建议(全文)

2021妇科肿瘤学会SGO子宫内膜癌:基于证据回顾的建议(全文) 摘要 2014年妇科肿瘤学会(SGO)临床实践委员会更新了子宫内膜癌有关诊断、检查、手术和治疗方案指南。尽管如此,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及相关死亡率仍持续增加,自1987年至2014年子宫内膜癌年发病例数增加了75%,死亡病例翻了3倍,幸运的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方面有了一定进展,分子病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对遗传易感性认识更进一步,淋巴结评估更加精准,对放疗和化疗的理解更加全面,生存评估和随访方法更加完善。 制订过程 回顾了现有的证据,对相关指南内容进行了批判性审查,最后确定了推荐意见,提交SGO临床实践委员会、SGO出版物委员会和SGO董事会成员审核后出版。这些建议由SGO实践和教育委员会妇科肿瘤专家小组制订,使用的术语借鉴ASCCP管理指南,对建议的强度和证据质量进行评级。 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 临床问题1 对新诊断的子宫内膜癌如何进行分类?建议1.1目前指导子宫内膜癌治疗及预后的临床病理参数有:组织学类型、分级、分期、

年龄和LVSI。(AI)建议1.2 III/IV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应考虑雌激素受体。(BII)建议1.3 III/IV期子宫浆液性癌患者建议HER2Neu检测,以确定辅助化疗是否加入曲妥珠单抗。(AI)建议1.4应对所有子宫内膜癌进行错配修复状态和/或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以筛选Lynch 综合征,有利于确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单药或联合Lenvatanib治疗[2]。(AII)建议1.5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应进行分子分型检测,尤其是晚期患者,以确定是否存在TP53突变,指导治疗决策。(BIII)建议1.6尽量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3],参照美国病理学家学院(CAP)临床指导。(B III) 【证据文献复习】三十多年来子宫内膜癌分为两型[4]:I 型主要包括FIGO1/2级子宫内膜样癌,发病与雌激素有关,由子宫内膜增生、上皮内瘤变(EIN)发展而来,83%的肿瘤PTEN缺失,多数能够早期诊断,总体预后良好。II型包括癌肉瘤、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混合性癌、未分化癌、高级别子宫内膜腺癌,通常雌激素不敏感,与EIN无关,浆液性癌可能与子宫内膜上皮内癌(EIC)有关[5],90% II型子宫内膜癌存在TP53突变。尽管II型子宫内膜癌占比不足1/3,死亡占比达75%[6,7]。尽管二分类系统有重要临床价值,但相关研究异质性大,特别是高级别肿瘤[8,9]。 分子分型和基因组分类研究可提高分类和预后信息的一致性,从而成为临床决策的基础。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将子宫内膜癌分为四类:(1)POLE超突变型;(2)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与MLH1

子宫内膜癌教案

子宫内膜癌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理论教学)课程名称:妇产科学 课程类型:(1)1、必修;2、选修;3、其它 授课对象:临床专业(本科)04级1、2、4、5、6班 授课时间:2007至2008学年下学期 计划学时:102学时(其中:理论55,实验:48) 任课教师: 所属学院:临床学院 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妇产科 课程名称:妇产科 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乐杰编着,2004年第6版 讲授人: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学历:本科学位:学士 讲授题目:子宫内膜癌 所属章节:第31章计划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子宫内膜癌的定义。 2、掌握子宫内膜癌的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期、诊断、治疗及随访。 3、熟悉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因素。 教学重点:

1、子宫内膜癌的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期、诊断、治疗。 2、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法。 教学难点: 1、子宫内膜癌的病理、临床表现 2、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使用教具:多媒体 思考题: 1、子宫体癌的临床表现、诊断。 2、子宫体癌的临床分期及治疗。 参考资料: 《实用妇产科学》、《妇科肿瘤学》 子宫内膜癌 子宫体癌因多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故又称为子宫内膜腺癌。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发病高峰年龄为55~60岁。在我国子宫体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及卵巢癌而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第3位。近年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 一、病因 确切病因不明,可能因素有: (一)长期接受雌激素刺激 此病多见于延迟绝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卵巢性腺间质肿瘤(如颗粒细胞瘤等)以及绝经后长期服用雌激素的妇女,说明长期接受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而无周期性的孕酮抑制,可能是导致本症的因素之一。 (二)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 此病多见于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以及高血压妇女,有人称之为子宫体癌“三联症”。

Lynch 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中约5%为家族遗传性,其中多数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Lynch综合征)相关,故称之为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从发生学角度,这些肿瘤很难完全归入子宫内膜癌二元发生模式中的Ⅰ型(激素依赖性)或Ⅱ型(非激素依赖性)之中,往往被临床或病理医师忽视。正确认识该病并识别此类人群对降低患者及其家族的致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检测手段进行综述,并讨论其早期筛查手段和临床意义。 一、发生与发病风险 Lynch综合征是一种由碱基错配修复(MMR)基因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较高的癌症发生倾向。肿瘤的发生主要与4种MMR基因的胚系突变有关,包括MLHI、MSH2、MSH6及PM52。该病患者首先遗传了一个MMR突变基因,从而获得肿瘤易感性,随后另一等位基因后天获得性异常,则DNA复制错误无法恢复进而发生肿瘤。 患者可同时或异时发生多种肿瘤,子宫内膜和结肠是最常发生肿瘤的部位,约2.3%的子宫内膜癌及3%的结肠癌为Lynch综合征患者。其他相关恶性肿瘤还见于卵巢、胃、小肠、肝胆、胰腺、尿道、脑等部位。但这些肿瘤的发病率均远远低于结肠癌及子宫内膜癌,除卵巢癌的累积致癌风险可达24%外,其他部位的癌累积风险均不超过3%。 女性Lynch综合征患者明显不同于男性的特征在于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接近甚至高于结肠癌,达40%-60%(结肠癌为43%-54%)。50%以上的女性患者首发恶性肿瘤为子宫内膜癌,甚至有报道可达68%。继首发癌之后,患者10年内发生第2种癌的风险为25%,15年内达到50%。相比之下,其他类型的遗传性子官内膜癌,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Cowden综合征)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未超 过10%,后者系PTEN肿瘤抑制基因突变导致。 在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中,4种MMR基因的突变率有所不同,约90%的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由MLH1及MSH2突变所致,突变率依次为MSH2 50%-66%、MLH1 24%~40%、MSH6 10%-13%,相比之下,结肠癌MSH2、MLH1与MSH6的突变率分别为51%、44%与5%。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MSH2及MSH6的突变比例高于结肠癌,尤其MSH6突变时更倾向发生子宫内膜癌。在4种MMR基因中,PMS2的突变率最低,相关研究较少,在结肠癌人群中发生率未超过4%,子宫内膜癌中未检索到大样本的相关报道。 二、临床特征 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分布广(26-87岁),多数患者相对年轻,95%的患者<65岁,60%的患者<50岁,平均年龄46-49岁,较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分别年轻约6~10岁及15~20岁。Lu等报道小于50岁的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患者约占子宫内膜癌的9%,明显高于无选择性子官内膜癌中2.3%的比例。另有研究显示,Lynch综合征患者40岁前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仅为2%,提示其高峰年龄段是在40多岁接近50岁。 长期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与子宫内膜癌(尤其是Ⅰ型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患者常不孕,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及糖尿病等内分泌异常。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尽管多数发生在育龄期和围绝经期,且往往为子宫内膜样癌,但其发生与上述雌激素刺激不存在依赖性关系。研究显示,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官内膜癌患者多数并不肥胖,体质量指数平均29,低于散发性子宫内膜癌人群,也未见与不孕、月经异常、长期无排卵相关的报道,表明相当比例的此类患者与雌激素刺激因素无关。 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因其MMR基因突变位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MSH6突变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年龄较晚,平均53-55岁,与Ⅰ型癌类似。有研究显示其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癌,3/4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全部为Ⅰ期。另有研究显示,78%为临床I期,其余为Ⅱ期及以上,这一比例与散发性内膜癌相近。其总体预后也与散发性内膜癌无明显差异,5年生存率达88%。但40岁以下及子宫体下段者倾向临床分期高、组织学高级别,常侵犯深肌层和脉管,预后差。 三、组织病理学特征

子宫内膜癌能彻底治愈吗

子宫内膜癌能彻底治愈吗 子宫内膜癌能彻底治愈吗?这需要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情,如果是早期,还是比较容易治疗的,如果是中晚期,主要以延长生命为主,患者要根据病情采取治疗措施,以免造成伤害。一般来说,癌症越早发现进行治疗,其治愈率就越高。其次就是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否正确。 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更年期和绝经期,多见于未婚、少产、肥胖伴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病一般认为与雌激素有关。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腺癌,本病一般直接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排液增多。各种途径是直接拒蔓延或经淋巴及血行等。治疗半年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孕酮抗雌激素等药物为辅,若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效果较好。复发多在 3~5年内也,有远期复发,所以需要长期随访。 子宫内膜癌能彻底治愈吗?这个问题与患者的自身情况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有密切关系,外科手术治疗对没有转移或扩散的子宫癌是首选治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是全子宫切除,包括子宫、官颈、卵巢和输卵管切除。广泛的外科手术足以治愈早期子宫癌和最大可能地阻止复发。如果癌肿已经扩散超出子宫,手术后补充放疗,以消灭残留的癌细胞。当癌肿还未扩散,且病灶大的病人,一些医生也建议放疗。 治疗主要为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肿瘤范围及恶性程度来制订治疗方案,早期以手术为主,晚期采用放射、手术和药物等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 Ⅰ期:患者应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或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或取样术。 Ⅱ期:应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Ⅲ期:综合治疗为主,多首选放疗,或经放疗癌灶缩小后再行手术;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激素综合治疗。对于有远处转移者,可酌情行放射介入治疗。 Ⅳ期;孕激素治疗和(或)化疗。 2.放射治疗 单纯放疗:适用于晚期或不能耐受手术者。包括腔内及体外照两种。

子宫内膜癌教案

(理论教学)课程名称:妇产科学 课程类型:(1)1、必修;2、选修;3、其它 授课对象:临床专业(本科)04级1、2、4、5、6班 授课时间:2007至2008学年下学期 计划学时:102学时(其中:理论55,实验:48) 任课教师: 所属学院:临床学院 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妇产科 课程名称:妇产科 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乐杰编着,2004年第6版 讲授人: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学历:本科学位:学士 讲授题目:子宫内膜癌 所属章节:第31章计划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子宫内膜癌的定义。 2、掌握子宫内膜癌的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期、诊断、治疗及随访。

3、熟悉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因素。 教学重点: 1、子宫内膜癌的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期、诊断、治疗。 2、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法。 教学难点: 1、子宫内膜癌的病理、临床表现 2、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使用教具:多媒体 思考题: 1、子宫体癌的临床表现、诊断。 2、子宫体癌的临床分期及治疗。 参考资料: 《实用妇产科学》、《妇科肿瘤学》 子宫内膜癌 子宫体癌因多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故又称为子宫内膜腺癌。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发病高峰年龄为55~60岁。在我国子宫体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及卵巢癌而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第3位。近年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 一、病因 确切病因不明,可能因素有: (一)长期接受雌激素刺激

此病多见于延迟绝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卵巢性腺间质肿瘤(如颗粒细胞瘤等)以及绝经后长期服用雌激素的妇女,说明长期接受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而无周期性的孕酮抑制,可能是导致本症的因素之一。 (二)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 此病多见于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以及高血压妇女,有人称之为子宫体癌“三联症”。 (三)未婚、未育及少育 此病多发生于未婚、未育及少育者,可能与子宫内膜接受雌激素刺激时间较长有关。 (四)遗传 家族中妇女有癌肿史者,子宫体癌发生率也增加,说明此瘤可能与遗传有关。 二、病理 肉眼观察,癌组织可局限于子宫内膜(局限型),呈菜花样或息肉样;也可弥散于整个宫腔(弥漫型),此两型晚期均可侵犯肌肉。癌组织松脆质软,常伴出血坏死。 子宫体癌大多数为腺癌,少数在腺癌组织中出现局限性分化良好的鳞状上皮,称为腺角化癌,恶性度较低;也有腺癌中出现鳞状细胞癌,则称为腺鳞癌,恶性度高,预后差。 三、转移途径 子宫体癌的特点是生长缓慢,可较长期局限于宫腔内,转移途径以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为主,血行转移较少见。 (一)直接蔓延 早期沿子宫内膜扩散,可达宫颈、阴道,亦可达输卵管和卵巢,并可向肌层侵蚀,晚期甚至穿透浆膜层而种植于盆腔脏器表面。 (二)淋巴转移 此型转移较晚,宫体上部和宫底部的腺癌可沿阔韧带上部淋巴管转移至卵巢,并向上直拉引流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也可沿圆韧带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子宫中段的腺癌引流至骼总及腰淋巴结;宫体下部的腺癌累及宫颈时,转移方式同宫颈癌,预后较差。也可以由于淋巴逆流而转移至阴道及尿道周围淋巴结,当子宫切除术后,除癌细胞直接种植于阴道外,也有经淋巴逆流转移至阴道顶端的可能,故此部位常见复发。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子宫内膜癌在发达国家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发病率为63.4/10万I死亡率21.8/10万。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局水平的雌激素(可能由肥胖、糖尿病、高脂肪饮食引起),初潮早,未育,绝经延迟,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 )Z高龄(55岁以上)以及应用激素替代和他莫昔芬等。近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本指南更新基于临床重要规范的修正,不能解决临床所有的问题,也不能替代好的临床判断和个体化治疗。 约有70%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发现时局限于子宫体。子宫内膜癌大部分是局限性病变Z生存率相对较高,但常忽略早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和阴道排液等症状,失去早期诊断的机会。有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病死率增速超过了发病率的增速。增高的病死率可能与晚期病例的增加,高危型病理类型(如浆乳癌),诊断时处于高龄等相关。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 )数据显示,年轻患者、早期病例、低级别病变的患者有更好的生存率。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病理级别、浸润深度、年龄、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滾润、病变累及子宫下段等。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医师需要判断这些高危因素进行适当的个体化治疗。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子宫内膜癌筛查手段,可探索无创筛查方法。

1遗传咨询与干预 大部分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是散发性的,但有5%左右的患者是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其特点是这些患者发病年龄要比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年龄要小10~20岁。对于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如患有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者]应该在50岁以前进行。对于小于50岁或者有家族史的子宫内膜癌或结肠癌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林奇综合征患两种恶性肿瘤如结肠癌或者卵巢癌的可能性増加,这些患者的亲属也是林奇综合征的易感人群,因此建议根据子宫内膜癌患病年龄和家族患癌情况进行遗传咨询。 广义的DNA错配修复缺陷筛查基因包括MLHk MSH2、MSHβx MLH1、PMS2缺失,需要进一步评估甲基化启动子以判断是体系突变还是胚系突变。所有患者如果有其他DNA错配异常或者其本人无基因改变,亲属有子宫内膜癌病史和(或)结直肠癌者,建议进行DNA错配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可参见结直肠癌林奇综合征/HNPCC筛查指南。 女性林奇综合征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发病率高达60% ,建议林奇综合征患者密切监测子宫内膜,与患者讨论危险因素,降低患子宫内膜癌风险。可根据患者选择Z在生育完成后进行预防性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并建议行肠镜等检查Z适当干预以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其亲属有林奇综合征而没有子宫内膜癌,建议每年1次进行子宫内膜活检。 子宫切除标本或内膜取样标本基因检测,所有错配修复(MMR )异常的患者均需要进行遗传性肿瘤相关的基因检测,并做遗传咨询。没有

64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析

64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3-02-22T10:49:49.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张文先 [导读] 结果提示与临床研究相吻合。另外,子宫内膜癌中,G2和腺癌的发生率相对更高。 张文先(广元市中心医院妇科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发生特点,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参照。方法对64例患者根据临床不同分期采取不同治疗方式,以手术方式为主,比较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并分析子宫内膜癌与孕产次、绝经、肌层浸润的关系,以及子宫内膜癌不同分期和分型的发生率。结果临床分期和手术分期的整体误差率为6.3%;孕产次在2次以下,处于绝经状态以及肌层浸润>1/2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几率相对更大;子宫内膜癌中G2型和腺癌的发生率相对更高,差异性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分析子宫内膜癌发生的临床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照价值,并利于确定子宫内膜癌发病高危人群,以有针对性加强预防。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分期发生率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205-02 Clinical analysis of 64 cases of endometrial cancer Zhang Wen-Xian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characteristc of endometrial cancer to provide envidence in future work. Methods: According to clinical stages, choosed 64 patients to treat with differet way, surgery was the mainstay. Compared coincidence rate of clinical stages with surgical pathologic staging. And analyze endometrial cancer relationship with motherhood time, postmenopausal, muscle layer infiltration and clinical stages of endometrial cancer. Results: Whole error rate of clinical stages with surgical pathologic staging was 6.3%, less than 2 motherhood times, postmenopausal, muscle layer infiltration>1/2 more likely suffered endometrial cancer. G2 style and adenocarcinoma in endometrial cancer happened higher (p<0.05). Conclusion: Analysis of endometrial cancer happe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determine the endometrial cancer incidence high-risk groups to prevent. 【Key words】 endometrial cancer clinical stages coincidence rate 子宫内膜癌临床比较常见,多见于绝经后女性中,但近些年呈现年轻化趋势,且总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合理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式选择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即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合理诊断提供参照,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共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64例,年龄在32—74岁,平均(57.1± 2.4)岁;孕产次2次以下46例,2次以上14例,无孕产次4例。未绝经患者16例,绝经患者48例。其中,阴道排液和不规则出血分别为7例和51例,下腹部不适者6例。合并糖尿病20例,高血压27例;合并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分别21和23例。 1.2 B超检查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肌层浸润≤1/2患者28例,>1/2患者20例,无肌层浸润患者16例。 1.3临床分期和病理组织学分级术前临床病理组织学分期:Ⅰ期52例,Ⅱ期7例,Ⅲ期5例。病理组织学分级:G1 20例,G2 38例,G3 6例。 1.4治疗方法根据临床分期,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式。使用高效孕激素药物保守治疗12例,其余52例均行手术方式治疗。其中,子宫全切术6例,全子宫结合双附件切除术10例;广泛子宫切除术14例,广泛子宫结合双附件切除并行盆清术34例。对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存在差异的患者,术中及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1]。 1.5统计学方法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临床与手术病理分期临床分期Ⅰ期52例,Ⅱ期7例,Ⅲ期5例,术后经手术病理分期显示:Ⅰ期53例,Ⅱ期5例,Ⅲ期6例,符合率分别为98.1%、71.4%和8 3.3%。整体误差率为6.3%。详见表1。 表1 临床与手术病理分期对比 分期比较项目例数(例)符合率(%) Ⅰ期临床分期 52 98.1 手术病理分期 53 Ⅱ期临床分期 7 71.4 手术病理分期 5 Ⅲ期临床分期 5 83.3 手术病理分期 6 2.2子宫内膜癌与孕产次、绝经、肌层浸润关系统计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孕产次在2次以下占71.9%,2次以上占21.9%,无孕产次占6.2%;绝经患者占75.0%,未绝经患者占25.0%;肌层浸润≤1/2者占31.2%,>1/2者占4 3.8%,无肌层浸润者占25.0%。整体比较可知,孕产次在2次以下,处于绝经状态以及肌层浸润>1/2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几率相对更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2。

子宫内膜癌 卵巢癌

【一般资料】 患者,48岁,3年问因不规则阴道流血、流液,多次就诊于外院,给予对症治疗,期间多次建议行官腔镜检查及腹腔镜探查术,均予以拒绝。患者平素月经周期规律,经量中等,经期5—7天,偶有痛经,G:P。。2天前突然出现大量阴道流血,来急诊科就诊,查Hb47.5∥L,遂以“异常子宫出血,重度贫血”收入妇科。 【体格检查】 体质量指数(BMI)15.6kg/m2,发育偏瘦,营养差,慢性病容,贫血貌。腹软,无压痛,反跳痛,下腹部稍膨隆,可触及一大小约10cm 的包块,活动度差。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见少量凝血块,未见异常赘生物,官颈光滑,子宫增大,无压痛,活动度差,双侧附件可扪及肿块,与子宫分界不清。 【辅助检查】 腹部B超检查示:子宫内膜不均匀性增厚51mm,宫颈管上段黏膜增厚16mm。双侧附件见囊实性肿块,右侧肿块大小140mm×87mm×106mm,左侧肿块大小6lmm×39mm×49mm。CT检查考虑:①子宫内膜癌,侵及浅肌层,多发性子宫肌瘤;②卵巢癌,周围肠管粘连。实验室检查:唧v52(+),肿瘤标志物:cAl2553.6彬L,cAl99185.23ku /L,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27.7¨g/L,cAl53、AFP、cEA在正常范围。纠正重度贫血后,予分段诊刮病理示: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局部癌变。 【初步诊断】

①子宫内膜癌;②卵巢癌 【治疗】 遂于2016年5月12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官明显增大,前壁光滑;子宫后壁与直肠、乙状结肠及盆壁广泛致密粘连,未见明显组织间隙。膀胱、输尿管、子宫、双侧附件失去正常解剖位置,双侧附件完全失去正常形态,粘连包裹。右侧、左侧附件肿块大小分别14cm ×10cm和6cm×5cm。盆腔及双侧附件区可见大量黄色脓液,约700rrIl。肝区、脾区、胃区、膈肌、大网膜表面未见明显占位病变;盆腔及腹主动脉旁可见数枚肿大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示:双侧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大网膜+阑尾+盆腔淋巴结切除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剖视子宫及双侧附件见:子宫内膜厚约1.O一2.5cm,向外生长并向官颈管延伸;附件肿物壁厚o.4一1.ocm,部分乳头状组织(见图1、图2)。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示(见图3、图4):①左侧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②右侧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腺鳞癌;③子宫高分化子官内膜样腺癌,浸润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一)简介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得恶性肿瘤之一,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首位,死亡率居第二位。多见于老年妇女,高发年龄50~60岁,年轻患者有增多趋势。由于人类寿命延长与肥胖人群增多,近二十年间内膜癌发病率仍稳定居高不下,而死亡率却明显上升。死亡率得上升除与老年、肥胖、内科并发症多等相关外,与晚期病例,高危组织类型增多,及一些患者未能受到适宜诊治相关。目前对两种类型内膜癌得病理及基础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临床手术、化疗、激素治疗亦积累了更多资料,临床研究更加深入;对年轻早期患者得保守治疗亦作 了一定探索、但在治疗中对术前影像学评估价值,术中肉眼及病理冷冻切片检查对肌层受累程度得判断准确性,淋巴结清扫范围等均尚存争议。为进一步改善预后,妇科肿瘤医师应进一步识别、区分高危内膜癌患者,进行适宜治疗,以期降低死亡率,达到最佳疗效、 1、病史子宫内膜癌多见于绝经后妇女(70%),围绝经期20%~ ?(二)诊断? 25%,<40岁约5%,发病与肥胖、雌激素持续增高、遗传等因素相关,病史中应重视以下高危因素:?(1)肥胖、无排卵性不孕、不育、延迟绝经(52岁以后绝经)。?(2)与垂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糖尿病、高血压。?(3)与雌激素增高有关得妇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与子宫肌瘤有不规则出血者、 (4)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史者,特别就是无孕激素对抗雌激素替代治疗(ERT),或 长期应用她莫昔芬(Tamoxifen)患者。 (5)有癌家族史、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者(乳腺癌、卵巢癌等),LynchⅡ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样结肠直肠癌(HNPCC)患者其内膜癌发病危险为40%~60%等。有高危因素得患者应密切随访,若有月经过多、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出现应行

子宫内膜癌临床案例-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患者女,54岁1月。因“绝经2年,阴道流血10+天”于2017年7月24日入院。 病史特点如下:患者系绝经后女性。患者因“绝经2年,阴道流血10+天”入院。患者绝经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10+天,量少,色暗红,不伴血凝块,2017年7月12日曾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行诊刮术,病理示(宫内组织)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部分区域伴上皮内癌形成。不伴腰骶部疼痛、腹胀、尿频、尿痛、尿量减少、畏寒等,建议手术治疗。于2017年7月19日患者来我院病理会诊(病理号CS201702982)示(宫内)诊刮活检,中分化宫内膜样腺癌,今为进一步治疗入我科。 患者患病来精神食欲尚可,睡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身体情况良好,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否认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史,否认食物、药物及其他过敏史,1989年行剖宫产史,2005年因右侧乳腺纤维瘤行剥除术。初潮13岁、经期5-6天、周期28天,G3P1,末次月经绝经2年。T:36.7℃,P:82次/分,R:20次/分,Bp:135/85mmHg。内科查体无特殊。专科查体:第二性征: 女性。已婚未产式。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无畸形,粘膜色泽正常,分泌物量色正常,无异味。宫颈:稍萎缩,光滑,无触血,宫颈管内无出血。宫体:增大如孕2+月,质中,表面光滑,活动可,无压痛。左附件:未扪及异常。右附件:未扪及异常。检查结果:2017-07-17项目:腹盆部平扫(全腹)+增强扫描诊断意见:1、子宫腔稍扩张,内见软组织密度影,与宫壁肌层分界不清,请结合临床及MR了解肌壁受侵情况;2、子宫形态失常,后壁浆膜下见团块影,强化程度稍弱于子宫肌壁,考虑浆膜下子宫肌瘤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3、右附件稍增厚,可见小囊状影;膀胱和直肠未见异常;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积水征象;4、腹主动脉旁、双侧髂内外血管旁、闭孔区未见长大淋巴结;腹盆腔未见明显积液;5、肝内数个小囊肿;肝右叶小钙化灶;胆囊、脾、胰腺和双肾未见明显异常;6、扫及双肺少许慢性炎 症。2017年7月19日来我院病理会诊(病理号CS201702982)示(宫内)诊刮活检,中分化宫内膜样腺癌。 手术治疗 患者女,54岁1月,因“诊刮活检示中分化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及家属选择手术治疗”于2017年7月25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 +肠粘连松解术+输尿管粘连松解术 ”。术中见:腹水:无。子宫:前位,增大如孕50+天,子宫后壁近宫底可见一约4.5x4.0x4.0cm瘤体突向浆膜层,表面光滑。术毕剖视子宫见:宫内膜未见明显异常,未见肌壁浸润,宫颈管无异常,瘤体组织呈瓷白色及漩涡状。左右卵巢:大小正常,外观未见异常。左、右输卵管:外观未见异常。左主韧带、左右骶韧带、左右宫旁组织、左右阴道旁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右主韧带明显增厚,右输尿管:与宫旁组织粘连,蠕动正常,未见增粗、积水等异常。乙状结肠与盆侧壁粘连,膀胱、直肠:未见明显异常。肝、脾、胃、肾、膈面、大网膜、结肠旁沟:未发现明显异常。盆腔淋巴结:左髂总、左髂内、左髂外、左股深、左闭孔、外观未见异常;未见增大变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未发现增大变硬。右髂总、右髂内、右髂外、右股深、右闭孔外观未见异常,未见增大变硬。术毕手术创面覆盖防粘连膜1张。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充气情况:顺利,总充气量676L。置观察镜情况:顺利,置操作镜情况:顺利。能量器械:高频电刀;外科工作站。手术失血量:50ml,术中输血:无,术中输液:2000ml。尿量400ml, 尿色淡黄色,清亮,无血凝块。切除标本病理检查。手术并发症:无,术中特殊处理:无。 术后诊断:子宫内膜中分化腺癌 子宫平滑肌瘤(子宫肌瘤) 肠粘连 输尿管粘连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卵巢癌的癌前病变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卵巢癌的癌前病变?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内膜腺体和机制细胞种植在不正常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具有雌激素依赖和炎症特征。约 10% 生育期女性可受累,是不孕和痛经的主要原因。虽然 EM 是良性妇科改变,但它与卵巢癌(OC)间的关系却时有报道,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是否 EM 是 OC 的癌前病变? 中国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胡卫国医师在 Fertil Steril 杂志上发文,对 EM 和 OC 间的关联进行评估,阐述了二者关联研究的知识断裂点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EM和 OC 流行病学差异 OC 是发达国家第二常见妇科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致死率最高的肿瘤。虽然根治性手术和化疗不断进展,但总生存在过去 30 年里变化不大。 发达国家 OC 发病风险更高,风险因素包括初潮过早、家族史、肥胖、绝经后内分泌治疗、BRCA1/2 突变携带者,由于初潮过早、绝经过晚、不孕或未生育导致的持续排卵和持续月经。超 90% OC 起源自表皮,常见卵巢上皮癌亚型为浆液性、透明细胞、子宫内膜样、粘液样、转化性和混合性。 卵巢上皮癌包括 I 型和 II 型,I 型包括了低级别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样癌和粘液性癌,来源于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或异位子宫内膜,多为早期和低级别,相对惰性,存在ARID1A、BCL2、BRAF 等异常。II 型比较常见,包括大部分高级别浆液性癌、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可能起源于纤毛上皮,75% 为进展期、侵袭性强,95% 存在 TP53 突变、BRCA 异常表达。 EM 的发病机制不清,目前最流行的是逆行月经理论;尚无发病数据,约 10% 左右。风险因素除了与 OC 相似外,还有其独特的风险因素:月经周期短、月经持续时间长、吸烟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EAOC, 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 1925 年 Sampson 首次提出 EAOC 的组织病理学标准:明确显示肿瘤附近有子宫内膜异位;癌症来源于异位子宫内膜,而非其它来源肿瘤侵犯子宫内膜;存在子宫内膜样基质包绕特征性腺体。Scott 后来对标准进行补充:有异位子宫内膜向癌症转化的组织学证据。由于诊断标准全部依赖组织学证据,过于严苛,很难满足。形态学数据虽然能够说明一些事情,但远远不够。 1. 临床流行性报告 EM 发生率存在较大异质性,约10%,这说明其增加所有组织类型 OC 发生率的风险均较小。数据显示,假设发生率为 10%,透明细胞 OC 和子宫内膜样癌患者 EM 发生率更高,约 35% 和27%,浆液性 OC 和粘液性 OC 患者 EM 发生率角低,约 5% 和 4%。小规模的研究倾向于报告较高的阳性结果,尚不清楚这些较高的发生率是真正升高还是由偏倚、人口特质或是机会性事件所致。 OC 发生的中位年龄是 56 岁,而典型 EM 发生于生育期,已报道的 EAOC 中位年龄明显低于无 EM 的 OC 患者,但高于仅患 EM 的女性。已发表的病例对照和双臂队列研究未能显示二者的关联,研究均未就 EM 类型、否有子宫腺肌症或子宫纤维瘤、治疗方式、治疗 EM 疼痛、肉眼可见子宫内膜异位完全切除对患者进行分层。 2. 分子遗传学研究 癌症标志性特征是由癌症细胞本质具有侵袭性所决定的。假如将异位子宫内膜损害看作是伤口的反复损伤与修复,最终导致纤维化。换言之,其众多分子异常来自于组织修复机制的进化。

子宫内膜癌术后一般几年复发或转移

子宫内膜癌是指发生在子宫内膜的癌症,也称子宫体癌,目前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手术可以直接切除肿块,快速控制病情发展,不过手术治疗并不彻底,术后很容易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一旦复发治疗会更加棘手,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术后复发转移的时间备受患者和家属的关注,那子宫内膜癌术后一般几年复发或转移呢? 子宫内膜癌术后几年会复发或转移是无法预估的,与患者的体质、病理分型、病理分期、手术的方案,手术切除的效果以及术后巩固治疗等有关,如果患者病情发现较早,恶性程度相对较低,手术切除较好,术后复发转移的时间也相对较晚,如果患者病情较重,恶性程度较高,手术切除不完全,术后可能几个月就会复发转移。不过临床上有“五年生存率”的概念,指出综合治疗后的前五年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据统计,凡是出现肿瘤复发、转移的患者,90%是在综合治疗后前五年出现,余下10%是在治疗五年以后出现。可以说病情稳定后的前五年,是肿瘤复发、转移的高危期,也是巩固治疗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患者千万别不能麻痹大意,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巩固治疗,尽可能的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 说到子宫内膜癌术后巩固治疗方法,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放化疗,而放化疗确实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能力,能够尽可能的杀死血液和淋巴液里残存的癌细胞,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但放化疗只是按比例杀死癌细胞,患者治疗结束后可能还会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而且放化疗产生的副作用会破坏患者免疫系统,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而免疫力下降是体内残存、潜伏的肿瘤细胞死灰复燃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选择放化疗的患者需要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提高免疫力,此时中医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在放化疗期间通过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肝补肾等中药,有助于调节机体,扶正元气,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耐受程度,使治疗顺利完成,长期坚持用药,还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另外对于无法耐受放化疗副作用的患者,以中医为主进行术后巩固治疗,也能进行全面调理,扶正元气,增强抵抗力,来预防病情反复。 中医治疗是我国传承发展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注重患者全身的机制平衡,应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通过长期的研究与总结,袁希福指出子宫内膜癌的病机非常复杂,但主要病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虚、瘀、毒”。他强调:在治疗中仅着眼于局部是不够的,要想达到治疗目的,必须全面调理、重点用药,从而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阴阳平衡。就这样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中医抗癌三联平衡理论。“三联”是指联系到肿瘤患者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淤、癌毒结聚三大基本病因病机,用药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淤、攻毒散结;“平衡”是指使患者气血、阴阳平衡。概括地说,就是联系到“虚”“淤”“毒”三大病因,以“扶正”“通淤”“排毒”辨证施治,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多年来,已帮助众多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部分患者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袁秀英(化名),子宫内膜癌骨转移,河南人 2017年5月,在家中休养的袁秀英(化名)因阴道出血,在当地医院检出了“子宫内膜癌”。随后其女儿在郑大一附院为母亲办理了住院手续,并在2017年6月做了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显示:腺癌,中分化,侵润深度1/2肌壁全层。本想配合化疗,但老人患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恐怕难以耐受化疗的副作用,遂未行化疗。便叮嘱其定期复查,之后连续几个月复查未见异常。2018年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