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竹柳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竹柳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竹柳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竹柳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竹柳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近年来,随着木材和纸浆价格的不断上涨,我国很多地区都种植了大量的杨树和桉树,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但却是以破环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代价。大面积、单一种植杨树或桉树对生态平衡和环境破坏性体现在:

(1)生态平衡被破坏

许多地区单一地种植杨树或桉树,导致本地原生树种越来越少,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生物食物链断裂,生态十分脆弱,缺少天敌对虫害进行控制,很易感染虫灾,造成大面积损害,生态将遭受颠覆性的破坏,且难以恢复。

(2)对农作物及自然植被影响较大

尤其是桉树的大面积种植对当地的原生物种和农作物有极大的抑制性。它生长了,其他物种就不能很好的生长,而且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地被上没有草、灌木,更不能套作农作物。

同为一属的竹柳与其他柳树品种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而柳树是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南部地区的原生物种,所以竹柳的种植和推广对于丰富种植地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当地植被、维护生态平衡有积极的作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的一大棘手难题,用工程治理的办法代价昂贵,通过代价低廉、简便易行的生物方法修复环境成为专家们研究的大热门。试验表明,柳树是个“吸毒解毒”的治污能手,竹柳在柳树品种中更是喜肥、喜湿的品种,在一些受工业污染严重的地方可尝试在城区边缘种植竹柳,将城市产生的污水排放到竹柳树林中,经竹柳林过滤吸收,可以消除大部分氮磷钾,还可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成分。我国的太湖、玄武湖等水体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在这方面竹柳将大有用武之地,种植竹柳可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3)竹柳的绿化应用

竹柳做为园林景观树种、行道树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竹柳发芽最早,落叶最晚,是观赏期较长的阔叶树种之一。大叶型,叶长、叶宽大于其他柳树品种。皮色非常丰富,幼时嫩绿,老时黄褐色,色彩丰富、对比鲜明。枝干冬季浅红色,也可作为冬季观枝干树种。树冠塔形,干形通直、分枝均匀,树姿优美。竹柳的根系发达,故土护岸能力强,也是优秀的湖泊固堤树种,兼有固堤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根据种植竹柳后所能产生的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可以预计,今后竹柳在部分地区将成为杨树和桉树的替代性树种,在全国范围内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主栽品种之一,将会在我国速生丰产林建设、环境建设中担当重任。

竹柳合作社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价

森林——人类的亲密伙伴 ——评价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价值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价值,包括其分类、作用以及所占比重,论述了生态效益在森林服务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关于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森林资源生态效益价值 一、森林问题 森林资源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内一切被人类所认识可利用的资源总称,是一种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包括林地、林木及其空间范围内生长着的的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其生存及发挥作用的自然环境因素。尽管概念上包括由森林形成的生态环境条件,但传统的林业只是以木材及林产品生产为中心。因此人们长期忽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在森林资源低价或无价的政策指导下,对森林资源进行掠夺式的采伐和不当的利用,导致其数量日趋枯竭,质量日益衰减,根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00年至2005年全球年均净减少森林面积730万公顷,有77个国家及地区森林面积呈下降趋势。另外,受毁林开荒、择伐及其他人类活动影响,2000年至2005年全球年均净减少原生林面积702万公顷。 二、森林资源生态效益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动消耗)来决定的。 (二)效用价值理论:西方经济学认为,价值不过是表示人的欲望同物品满足这种欲望的能力的关系,即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并认为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是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即 商品价值=商品的边际效用 商品的边际效用可以用支付意愿(WTP willingness-to-pay)来表示,WTP是指人为获得一种效用而自愿支付的货币资金,是人的偏好的自动货币指标。WTP和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剩余的关系为: 消费者剩余=WTP—消费者实际支出 从中发现如果消费者剩余可以忽略的话,消费者的实际支出等于WTP,可以用商品的价格作为商品的价值;当消费者实际支出为零时,消费者剩余等于支付意愿,可以用这种方法来

植树造林的演讲稿

植树造林的演讲稿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今冬明春造林绿化会议精神,对我县今冬明春以及今后几年的造林绿化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推进造林绿化是商书记来沧州任职后,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第一个硬仗,希望在座的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全县312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要高度重视,认真领会这次会议精神,按照造林绿化方案,早动手、早安排、早部署,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打好这一场攻坚战。一会儿,梅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从三个层面讲具体意见: 一、对在座的全体同志来讲,要紧紧围绕商书记重要讲话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增加造林绿化的使命感、责任感,提高自觉性、积极性上下功夫。 首先,要深刻认识造林绿化的重大意义。11月6日召开的全市植树造林绿化会议,是近几年来全市造林绿化工作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商黎光指出“开展造林绿化,建设绿色沧州,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绿色河北攻坚工程部署的重要举措,关系到沧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福祉”。这不仅阐述了造林绿化工作的重大意义,也为我们今后的造林绿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会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梅书记连夜召开了由四大班子全体成员参加的紧急会议,全面研究和部署我县造林绿化的具体方案。

从国内外发展的大势来看,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地区重要的发展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最大的发展优势。所以,大家要深入领会商书记关于造林绿化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重要论述,深切体会市委、市政府从长远上干子孙事、办千秋业的战略眼光和胸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号召,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南皮的绿化现状,在更高层次上打造绿色南皮、生态南皮,努力提高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力。 其次,要把造林绿化与审视县情结合起来。我县的盐碱地、沙 荒地和未利用地较多,适合大搞植树造林,发展绿色经济。我们知道林业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结合最为紧密的产业,通过发展林业,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另外,我县有发展林业、造林绿化的工作基础,在xx年就在全县实施了大面积的退耕还林工程,无论是从群众意识,还是从技术人员储备,无论是从支持性政策,还是从社会资本投入,都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这些具体的县情都是我县大力推进造林绿化的优势所在,借鉴以往的经验,可推、可做、可复制、可提升,只要我们认识到位,主动作为,就一定能够推动造林绿化工作的跨越发展。 二、对各乡镇、各村的同志而言,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 于造林绿化工作的安排部署,在求实、务实、抓落实,早干、快干、比着干上花气力。

竹柳种植可行性报告

竹柳种植可行性报告

前言 木材是主要的战略资源,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低下,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仍然非常脆弱,林木产品供不应求,木材安全问题日趋突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造林绿化是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保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国策。 据国家林业局2010年颁布《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 为有效缓解国内木材供求矛盾,减轻对国际木材资源消耗的压力,保护天然林资源,促进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大力发展速丰林建设是一条利国利民,收益富厚的事业。而目前我国速丰林建设受品种、技术、资金、土地等多方面因素所致,一直未达到2002年8月,国家启动实施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的预期目标。 经过多方面考察论证,竹柳以其生长快、抗性强、适应性强、材质好等诸多优点于一身,引入我国种植三年多以来,以其优秀的表现

越来越深广大种植户欢迎,大量种植可有效填补我国木材需求缺口。现在全国以有五千余家种植基地在发展竹柳种植。出银川的XXXXX公司和北京的XXXX基地以外其他的基地规模都不算大,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都很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竹柳项目的发展。 四川轿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依托专业的资本运作团队、雄厚的资金实力、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和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资本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竹柳项目,昭示出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有关植树造林几种方法的分析

摘要: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入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关键词:整地造林方法 0 引言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入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 造林方法 1.1 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1.2 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 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1.3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 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河南林业态省建设规划》中期调整方案

《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中期调整方案 为了认真实施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保实现《规划》的各项建设目标,拟对《规划》进行中期调整,特制定此方案。 一、调整的必要性 对中长期规划进行中期调整是规划本身的要求,《规划》已经实施了3年,应该对《规划》实施进行一次总结,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对各地在实施《规划》中的好经验予以吸纳,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予以解决,将国家的一些林业发展新思路、新政策等有机的融于《规划》之中,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规划》的各项目标顺利完成。 二、调整的依据 1.《规划》的任务及完成情况。 2.二类调查数据。 3.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 5.专题调研成果。 三、调整的重点 这次调整的重点是《规划》中的森林资源培育部分,支撑保障体系及其它原则上不作大的调整。对有些没有启动的支撑保障体系,按照事权划分自行启动。 四、调整的目标

1.全面实现《规划》中的2012年、2015年目标。 2.将调整后的规划任务按省辖市、县(市、区)分类型、分工程分解到2011-2015年。 五、技术方案 (一)造林更新面积的确定 1. 宜林地造林面积的确定 以2007年完成的二类调查数据和同时期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 (1)二类调查宜林地面积 二类调查数据中的宜林地面积包括宜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其它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 (2)国土部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可供造林面积确定 国土部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中可供造林面积主要是未利用地面积中的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其它未利用地、滩涂等(沼泽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苇地不能造林,不作为造林面积计算)。其中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其它未利用地可全部作为可供造林面积计算。裸岩石砾地中的裸岩和重石砾地不能用于造林,轻石砾地可部分用于造林,根据调研、典型调查结果,拟确定黄河以北地区、黄河以南淮河以北伏牛山山脊线以北地区、淮河以南伏牛山山脊线以南地区裸岩石砾地类可用于造林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0%、25%、30%。滩涂地中的嫩滩地不能用于造林,植树范围为干流堤防背水侧以外、无堤段河道管理范围以外。根据调研、典型调查结果,初步确定滩涂地可用于造林面积的比例为30%。将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可供造林面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 首先介绍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指标确定的原则和指标内容;阐述了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4种方法,重点介绍计量经济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另外,还简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法和补偿机制。 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监测,阐明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森林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可为森林的合理经营,并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人类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将监测结果应用于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科学计量和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方法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或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森林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成要素等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察的过程,监测结果可用于森林生态环境评价,为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鉴于森林生态系统在空间结构上的复杂性,时间序列上的多变性,生长发育过程的周期性和环境反应的滞后性等特点,森林生态环境的监测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定位监测和半定位监测方法。 ①定位监测:在一定的区域内,选择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环境类型,设固定监测点,进行长期地、 系统地、连续地观测与研究。 ②半定位监测:相对于定位监测而言,通常由于人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定位观测站数量有限, 对于一些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相对短期的、不连续的观测和研究,作为对定位观测站的补充。 (2) 宏观监测、微观监测、重点地区监测和典型区域监测。 ①宏观监测:研究地域至少应该在区域生态范围之内,最大可扩展到全球。 宏观监测以原有的自然本底图和专业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技术和生态图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其次,也采取区域生态调查和生态统计的手段。 ②微观监测:研究地域最大可包括由几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生态区,最小也应代表单一的生态 类型。 微观生态监测以大量的生态监测站为基础,以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对生态系统各个组分提取属性信息。 ③重点地区监测:对重点预防防护区、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进行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分布、 面积、治理程度、治理效益与动态变化进行监测。 ④典型区域监测:如对泥石流、滑坡、崩岗、汛期等进行监测预报。 (3)定期监测、日常监测和专项监测 ①定期监测:在已有土地变更调查的基础上,扩充、完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开展每年一次的资 源与生态环境变更调查,全面监测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利用遥感手段,定期监测重点地区(尤其是国家级监测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并核查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详实性。 ②日常监测:随时监测有关洪水、违法用地、毁林砍伐、毁草开荒、乱占滥用土地等突发事件。 ③专项监测:在国家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地区进行资源与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的监测,主要包括黄河 上中游地区、长江上中游地区、风沙区、草原区等。 2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与内容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极大,森林生态环境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都有

盐碱地种植竹柳可行性报告竹柳种植现状

盐碱地种植竹柳可行性报告竹柳种植现状 盐碱地种植竹柳可 行性分析报告 ****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盐碱地开发的基本情况和背景 土地盐碱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对盐碱地进行植被恢复和开发利用是世界相关国家和机构非常关注的热点。各方面专家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域进行了长期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后, 认为碱地不仅可以治理, 而且是再生的可利用的资源。 中国地域广大,气候多样,盐碱土的分布几乎遍布全国。据研究,现代盐渍化土壤面积约3693.3万hm2,残余盐渍化土壤约4486.7万hm2,潜在盐渍化土壤为1733.3万hm2,各类盐碱地面积总计9913.3万hm2。由于盐渍土分布地区生物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大致按类型可将中国盐渍土分为:滨海盐土与滩涂,黄淮海平原盐渍土,东北松嫩平原盐土和碱土,半漠境内陆盐土和青新极端干旱的漠境盐土等5大片。各地不但面积有别,而且盐分组成与成因也颇为不同。从区域上一般分为5个区。 (1) 西北内陆盐碱区。包括新疆大部分地区、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甘肃的河西走廊和内蒙古西部。该区属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100~300mm,地下水位3~10m,部分地区1~2m,地下水矿化度3~5g/L,最高达10g/L;主要盐分是Cl-、SO42-,盐分含量1%~4%

,表层土壤可高达20%。 (2) 黄河中游半干旱盐碱区。包括青海、甘肃东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地区以及陕西、山西的河谷平原。该区地形复杂,干旱,多风,年降雨量150~400mm,排水条差。盐碱土在黄河冲积平原和黄土高原呈带状分布。 (3) 黄淮海平原干旱半干旱洼地盐碱区。包括黄河下游,海河平原,黄淮平原,地跨京津冀鲁豫以及皖北、苏北平原。该区降雨量由北向南从400mm 递增到800mm,约有70%的年降水集中在6~9月。地下水位 1~3m,地下水矿化度2~5g/L,最高达10g/L;主要盐分是Cl-、 SO42-和CO3 2 -。 (4) 东北半湿润半干旱低洼盐碱区。包括松嫩平原,辽西盆地,三江平原和呼伦贝尔地区。该区年降雨量500~700mm,地下水位 2m,矿化度2~5g/L,最高达10g/L;盐分含量通常低于0.3%,主要盐分是CO32 -和HCO3-。 (5) 沿海半湿润盐碱区。包括华东、华南及江北沿海地区,该区主要属季风性气候,年降雨量由北向南从600mm递增到1000mm,地下水位0.5~2.5m,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0g/L,最高达50g/L,盐分含量一般在0.4%以上,主要盐分是Cl-。

浅谈植树造林的几种方法

浅谈植树造林的几种方法 发表时间:2009-12-30T10:05:19.96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1月下旬刊供稿作者:唐庆君 [导读] 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 唐庆君(嫩江县大治林场) 摘要: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入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关键词:整地造林方法 0 引言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入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 造林方法 1.1 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1.2 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1.3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1.4 其他方法插条造林:插条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进行,春季应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而秋季则应在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选择1.5- 2.0cm粗,1-2年生的枝条,剪去侧枝,剪成长30-40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实。插深为使插条的上部露2-3cm。如果土壤较旱,应该用细土覆盖;此外也可以使用塑料薄膜,采用垄作,可在较为干旱的地区应用此法。具体工序为,先整好地,作垄,提前灌透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将整个垄面覆盖然后按一定的株距将插条插入垄中,用细土将薄膜上的插孔盖住,当长出叶子后,即可撤掉薄膜。 1.5 插根造林这种造林方法和插条造林方法差不多,在春秋季均可进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长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20cm,深30cm的坑,将根按45度角倾斜埋入,上部不但不外露,反而要埋入土下2-3cm。 2 植树造林的程序 2.1 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用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2 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3 人工播种方法 2.3.1 播前的种子处理目的:完成种子发芽准备,加速种子发芽,缩短留土时间,保证出苗整齐,预防动物及病虫害的危害。措施:消毒、拌种、浸种、催芽。春播时深休眠种子要催芽。春播时逼迫休眠种子应浸种,但是如果造林地比较干旱、晚霜与低温危害严重不宜浸种。雨季一般播种干种子,如果能准确掌握雨情时也可浸种。秋季播种时一般都不浸种、催芽。病虫害危害严重的地方应进行消毒液浸种、闷种或拌种。 2.3.2 播种方法撒播: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裸露条件下发芽。工效高,成本低。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适用条件: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急需绿化的地方,中小粒树种。条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种,可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播后要覆土镇压。可进行机械化作业。种子消耗量比较大。适用条件:迹地更新,次生林改造;主要为灌木树种和个别乔木树种。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

河南林业生态省(生态河南)建设

河南林业生态省(生态河南)建设 规划大纲(2008-2012年) 一、林业现状 (一)主要成就 1、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全省最新有林地面积、林木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等,与上期森清相比,增长比例。近5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等。 2、区域生态明显改善 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成、粮食高产稳产;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风沙区生态环境好转;山区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减小,强度减轻;通道沿线森林景观初步形成等。 3、重点工程成效显著 国家、省级各重点工程造林面积、天保工程面积、绿化通道长度等,94个县达到平原绿化高级标准,9个县已建成林业生态县,山区自然植被初步得到恢复等。 4、林业产业初见成效 经济林总面积、产量;花卉种植面积,销售额;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面积,林纸一体化项目启动;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区数量,游客量,收入;2006年全省林业总产值等。 5、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林木采伐和木材运输管理,天保区严禁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森林火灾受害率一直控制在0.3‰以下;有害生物防治率达到81.8%;区划界定国家级重点公益林1891万亩(其中870万亩已得到补偿),省级公益林480万亩(其中120万亩已得到补偿);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2处,面积达735.8万亩等。 6、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实施国家林木种苗工程项目122个;建立了1个省级林业重点实验室和11个林业科技示范园,建扑火物资储备库140座,各类防火设施442 座,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251个。 (二)林业在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生态效能 (1)蓄水净水作用 全省林地涵养水源总量达到49.3亿立方米,相当于我省地方大中型水库库容的34.1%;982.8万亩湿地(不包括水稻田)每年可净化氮、磷、硫污染物78.6万吨,净化水4.7亿立方米。 (2)固土保肥作用 全省林地年减少土壤流失7287万吨,保肥量折算成全氮为38.8万吨、速效磷0.02万吨、速效钾0.75万吨。 (3)吸碳放氧作用 全省森林资源年可吸收二氧化碳6897万吨,相当于燃烧2826.5万吨标准煤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扩大了我省工业发展的环境容量;年释放氧气6105.6万吨。 (4)净化环境作用 森林净化环境功能主要体现在杀菌和减少隔噪音上,根据相关研究,每公顷森林净化环境功能价值为8800元(其中:每公顷森林的杀菌价值为5300元,减少噪音价值为3500元),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 林业既是一项产业,又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生态和社会效益,它肩负着向人类提供丰富的林产品,以及维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当前,人们更加关注的问题是林业生态效益究竟有多大,如何用货币化形式正确评价?下面就aaa省省情与林情实际,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币场价值法对aaa省林业生态效益进行计量评价,并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林业生态效益内函 森林是生态建堤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 涵养水源效益: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主要表现为截留降水、涵蓄土壤水分、补充地下水、抑制蒸发、调节河川流量、缓和地表径流、改善水质和调节水温变化等。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大涵养水源能力,洪水季节可以蓄水防涝、干旱季节可以供水抗旱,故波誉为“绿色水厍”。据研究表明,森林土壤根系空间达Im深时, 1hm2 森林可贮存水200-2000m3,平均比无林地能多蓄水300m3。据日本相关研究,3333 hm2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1 00万m3的水库,美国环保署统计资料显示,森林拦截了该国2/3的降水。据有关调查,25

年的天然林,每小时可吸收降雨量15 0mm,草地及裸露地每小时仅为10mm及5mm。据不完全统计,林地涵养水源能力为裸露地的7倍。 固土保肥效益:森林保育土壤的效能主要表现为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防沙治沙、防灾减灾(如山崩、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茂密的森林凭借庞大的树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不但截留天然降水,还可有效地减轻雨涌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同时,林地下强壮庞大的根系在土壤中形成网络,与土壤牢固地盘结在一起,从而降低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及各种养分损失的固土保肥作用。据张嘉宾的测定分析,即使是微小的细根,也有很强的固持土壤能力,平均直径只有0.8mm粗的细根,具有固持13kg土壤能力。森林一般可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的70%-80%,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矿物水土流失、肥力 下降、水利工程淤积等。 改良土壤效益:森林植物每年有大量的凋落物和死根,在水、土、光、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分解与矿化,将逐渐形成有机质、N、P、K等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吸收利用。森林以上的自肥作用,极 大减少了人们培育森林施肥投八, 固碳制氧效益:森林在生长过程中,不仅林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空气中的co2,而且通过凋落物转化为有机质将部分co2存贮在林地土壤内。这一功能对于人类社会、整个生物界以及全球大气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据统计,全球现有森林总储碳量1146Gt,约占土壤和植被所储存碳的46%,且能以各种形式储存,从而有助于缓和全球的温室效益。

春季植树造林情况汇报

春季植树造林情况汇报 现将全市今年植树造林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完成植树造林任务 XX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省下达我市植树造林总任务24000亩,截止到4月30日,我市完成植树造林面积36200亩(其中一般社会造林34200亩,长江防护林国债项目人工造林XX亩),封山育林53500亩(其中长江防护林国债项目人工造林3500亩,一般封山育林50000亩),林木育苗2500亩,义务植树410万株,中幼林抚育150000亩次,低产林改造980亩,迹地更新680亩,绿色长廊工程建设55公里(其中精品路段建设公里),县乡道路绿化80多公里,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继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一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巩固长江防护林和退耕还林成果上来,认真组织两个“回头看”,全面提升造林质量,狠抓补植补造。当年兑现退耕还林政策2300多万元,确保了造林成效。退耕还林(国债项目)、长江防护林(国债项目)、绿色长廊精品路段工程、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二是在长江防护林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项目县(区)从XX年下半年就着手编制了XX 年长江防护林实施方案,并根据省厅批复的实施方案,编制

作业设计。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乡镇、村及农户严格按作业设计进行施工,林业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划片包干,跟踪作业,搞好指导和服务,严把质量关。 (二)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提高适龄公民履行义务的覆盖面。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等14批次义务植树。全市共完成义务植树410万株,提高义务植树的实际成效。 (三)以社会办林业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春季植树造林。为转变林业生产等计划、要计划、靠计划的观念,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转变,2月28日,市林业局召开全市春季植树造林工作会议。各县区林业部门汇报了春季造林和大户、企业造林、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回头看、绿色长廊工程建设、松材线虫病除治、义务植树、林业项目等工作情况;会议要求,各项林业工作要狠抓当前,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一是要切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组织造林突击月活动。继续鼓励大户、企业和林场造林,充分发挥他们的造林积极性。要摸清大户、企业造林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主动搞好服务,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及时掌握大户和企业造林投资动向和面积消长情况,不断总结经验,相互借鉴,促进其发展和提高。二是要认真组织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回头看”,抓住林业重点工程不放。三是要抓好绿色长廊工程建设,注重国道、省道、快速

竹柳种植项目建议书

竹柳种植项目建议书 一、竹柳的特征与特性 1竹柳的形态特征 竹柳为杨柳科(Salicaceae)柳属植物。乔木,高度可达23m以上,胸径1m以上。树皮老时黄褐色,深纵裂,幼时绿色,光滑。顶端优势明显,腋芽萌发力强,分枝较早,侧枝与主干夹角30?45度。叶披针形,单叶互生,叶片长达15?22cm,宽~先端长渐尖, 基部楔形,边缘有明显的细锯齿,叶片正面绿色,背而灰白色,叶柄微红、较短。 2 生长条件对竹柳的影响 (1)光照 优良的速生树种一般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光合效率, 以维持快速生长及树体高的纤维素含量。竹柳枝条全部向上生长,侧枝与主干夹角小,分枝均匀,树体形态比其它柳树具有更高的光合效率也更耐密植。竹柳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强度,在生长期太阳H照不少于1400小时的地区生长迅速。 (2)温度

温暖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竹柳的速生。竹柳生长期长,8、9月份也有较大的生长量,根据据南北方试种结果,温度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a.耐低温能力竹柳苗能否安全越冬,不取决于极限低温,在于落叶前的木质化,落叶前高温转低温梯度不能太大。 b.耐高温能力,南方气温高于35°C时,如果日夜温差小于 10°C,有可能出现热休眠现像,此期间苗木生长量下降,日夜温差大于10°C 时,竹柳正常生长。公司在内蒙、宁夏地区试验证明,竹柳可长期耐零下30?35°C低温,但新梢或幼树尚未木质化时,部分易受局部冻害。第二年抗寒性显著增强,其生长量在高寒地区低于温度较适宜竹柳生长地区,在零下20°C区域,竹柳皆能正常生长。 (3)水分 竹柳耐水淹能力强,公司在长江流域试验表明,竹柳可忍耐两个月以上不过顶的深水淹,或浅水地造林全年泡水不至死亡,但生长量下降。而其它速生树种水淹一个月即出现枝叶枯萎等厌氧症状。土壤湿度适中竹柳生长迅速,而当土壤湿度降到40%以下时表现为生长潜力受到抑制,在有条件灌溉情况下,当土壤湿度降到30%以 3竹柳的生长节律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第八章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分析 1、项目工程的建设将为ssss提供丰富的特色农产品,为ssss农民开辟新的致富门路,建立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促进ssss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农业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化,促进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2、项目实施过程中,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生产经营观念将逐步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意识之中,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观念和经营观念将得到更新和进步,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以为项目区群众提供劳动力就业机会。特别是通过吸收广大妇女参与项目实施,不仅可以增加项目区妇女的经济收入,而且可以促进她们社会地位的提高。 因此,项目工程的建成必将促进ssss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ssss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ssss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社会及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二、生态效益分析 项目区位于主城区风向及水源地的上游,覆盖于砾岩、砂岩和沙丘的稀少植被,抵挡不住凛冽的西北风。因此,项目区是ssss城区的沙尘起源地。项目建成后,本项目通过进行山地和沙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经济林和畜牧养殖业等综合措施,极大地改善黄河周边的生态环境。 同时,通过对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可以有效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改善气候条件,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通过有效增加基本农田数量和中低产田改造,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提高山地和沙地的林草覆盖率,从而对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地方小气候及生物多样性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发展规模化养殖业,增加无机肥施用量,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为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效促进项目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 林业既就是一项产业,又就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生态与社会效益,它肩负着向人类提供丰富的林产品,以及维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当前,人们更加关注的问题就是林业生态效益究竟有多大,如何用货币化形式正确评价?下面就aaa省省情与林情实际,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币场价值法对aaa省林业生态效益进行计量评价,并加以分析与说明。 一、林业生态效益内函 森林就是生态建堤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 涵养水源效益: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主要表现为截留降水、涵蓄土壤水分、补充地下水、抑制蒸发、调节河川流量、缓与地表径流、改善水质与调节水温变化等。森林生态系统就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大 涵养水源能力,洪水季节可以蓄水防涝、干旱季节可以供水抗旱,故 波誉为“绿色水厍”。据研究表明,森林土壤根系空间达Im深时, 1hm2 森林可贮存水200-2000m3,平均比无林地能多蓄水300m3。据日本相关研究,3333 hm2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1 00万m3的水库,美国环

保署统计资料显示,森林拦截了该国2/3的降水。据有关调查,25年的天然林,每小时可吸收降雨量15 0mm,草地及裸露地每小时仅为 10mm及5mm。据不完全统计,林地涵养水源能力为裸露地的7倍。 固土保肥效益:森林保育土壤的效能主要表现为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防沙治沙、防灾减灾(如山崩、山体滑坡或泥石流) 等。茂密的森林凭借庞大的树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不但截留天然降水,还可有效地减轻雨涌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同时,林地下强壮庞大 的根系在土壤中形成网络,与土壤牢固地盘结在一起,从而降低水土 流失造成的土壤及各种养分损失的固土保肥作用。据张嘉宾的测定分析,即使就是微小的细根,也有很强的固持土壤能力,平均直径只有 0.8mm粗的细根,具有固持13kg土壤能力。森林一般可减少地表径流与土壤冲刷的70%-80%,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矿物水土流失、肥力下降、水利工程淤积等。 改良土壤效益:森林植物每年有大量的凋落物与死根,在水、土、光、温与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分解与矿化,将逐渐形成有机质、N、P、K等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吸收利用。森林以上的自肥作用,极 大减少了人们培育森林施肥投八, 固碳制氧效益:森林在生长过程中,不仅林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并固定空气中的co2,而且通过凋落物转化为有机质将部分co2存贮在林地土壤内。这一功能对于人类社会、整个生物界以及全球大气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就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据统

小学生植树造林的好处作文 六篇

篇一:植树造林好处多 绿化祖国,就是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用绿色植物把国土覆盖起来。植树造林还有许多好处呢! 首先,植树造林能放风固沙。每一次狂风吹起,沙砾飞扬,不得不出门的人们,像鱼儿在惊涛骇浪中在挣扎,顺着风走的人身不由己的向前飞奔,逆着风走的两腿向前,而身子后退,人们被弄得苦不堪言。要想抵抗风沙的袭击,必须大力植树造林,从而就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 其次,植树造林可以提供许多宝贵资源。木材是森林的主要产物,可以用来建房,建桥,造纸等。木材还可以用来做工具,家具,工艺品等日常用品。有吃的方面,酸甜可口的水果,香酥的茶叶,有高级的药材等,总之,它的作用大的很。 再其次,植树造林能消除空气污染,美化环境。我们每天吸收的灰尘,二氧化碳等这些环境卫士,在净化空气,保障人们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外,植树造林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噪音,保护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理想的学习,工作,娱乐和生活的场所。 森林真是人们忠实的朋友,而现在,森林却在迅速消失,成为我们关注的大事。所以,植树造林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要植树造林,我们要绿化祖国! 篇二:植树造林的好处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巨大的森林碳汇将为保护全球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植树造林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来说,更是重要。所以,植树造林也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 其实,对于植树造林的好处,大家一定有所了解:首先,植树造林为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如在吃的方面,有各种香甜鲜美的水果;有芳香四溢的茶叶;还有滋补身体的冬青树上的女贞子,鲜美可口、清肺平喘的银杏等珍贵药材。在用的方面,搞建筑,开采煤炭,交通运输,制造车辆、船舶、尺机,修建桥梁、码头,造纸等都需要木材。比如,修建1000平方米混合结构的房屋需要木材130立方米;开采1000吨煤,需要22立方米的坑木。在农业生产中,我们使用的大量农具也离不开木材。

竹柳2000亩人造丰产速生林效益测算

2000亩竹柳 人造丰产速生林效益测算 一、总论: 2006年~2010年,国家每年森林采伐限额为2.48亿立方米。而国内每年森林蓄积消耗总需求量已达5.5亿立方米,每年缺口2亿立方米,2010年将扩大到3亿立方米。我国森林资源状况归纳起来可以用16个字概括:总量不足、资源匮乏、无林可采、生态失衡,供求失衡,国家急需发展人造丰产速生林,但目前各地发展人造丰产速生林受到土地、品种等多因素影响,发展面积远不够社会需求,而竹柳是刚兴起的人造丰产速生林树种,因速生、丰产、抗盐碱、适应性强、木质材料好,栽培地域广,栽培效益高等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对营造2000亩竹柳人造丰产速生林可行性进行分析: 二、营造竹柳人造丰产速生林社会必需性 1、世界林木当前状况: 林木是一种能源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稀缺资源,世界整体林木资源年产出远赶不上人类发展需求,全球森林面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 公顷,原生林占30%,人工林不足5%。用于木质和非木质产品生产的森林资源只有三分之一,11%指定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且每年全

球近百分之四的森林受到各种灾害的影响。而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再加上林木原料的培养生产本身也需要很长的周期、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加强、各国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严格限制对国内森林的采伐,俄罗斯等国限制原木出口,印尼等国打击木材走私,运输成本的增加等因素更直接加大这种供需矛盾。 2、国际森林碳汇市场形成发展状况: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作为碳源的国家或地区必须通过减排、限排的方式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2的量。《京都议定书》还规定了联合履约、排放贸易的机制,作为碳源的国家或地区向作为碳汇的国家或地区支付二氧化碳排放的补偿费,借此达到向大气中减排和限排二氧化碳的目的。 目前,由发达国家出资到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额外减排量的“碳汇交易”机制已经在我国逐步形成,由于森林、湿地等可以快速、大量地吸收、汇聚和储存二氧化碳,林业资产的CO2负排放,未来企业有机会通过出售排放权就可以直接获得投资收益。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真正拥有大量林业资源的公司,未来就存在

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着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1.造林的清理与整地方法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三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人工播种方法 2.1撒播: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 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裸露条件下发芽。工效高,成本低。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 适用条件: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急需绿化的地方,中小粒树种。 2.2条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种,可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