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厦门市多规合一工作情况汇报

厦门市多规合一工作情况汇报

厦门市多规合一工作情况汇报
厦门市多规合一工作情况汇报

厦门市:“多规合一”工作汇报

二零一四年十月

工作概况

2014年3月,厦门市委市政府广泛借鉴先进经验,

结合市情,率全省之首,开展“多规合一”工作。成立了以王蒙徽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历时半年,协调历史积累的海量矛盾,保护生态、保障民生,划定边界,谋划完成“一张蓝图”,依托“一个平台“运行”一张表”,初步形成“一套运行机制”。

工作组织构架1、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多规合一工作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组长:市委书记副组长:市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成员:市委副秘书长,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产局等各局局长。2、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市规划局,负责多规合一工作具体实施主任: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规划局局长、副局长、市发改

委主任、市国土房产局局长、市信息化局局长

3、专责小组

负责“多规合一”过程中的具体协调工作和技术工作。成

员由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各抽调相关人员组成。

组长:规划局副局长

副组长: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国土房产局副局长、市信息

化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

专责小组技术单位

CONTENTS

一张图一

作0203

010405

一张图

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引领,形成全市空间布局“一张蓝图”

前期准备,组织保障

制定工作方案

成立工作小组

规划梳理,摸清差异明确目标,确定方向多方参与,共同划定法定落实,动态维护发展规划

土地规划

城乡规划

梳理差异

核定需求

市级统筹林地规划

明确底线

法定规划联动修改

分区协作

部门联动

+

认公众参与控制线管控

控制线方案

控制线体系设置

控制线构成

划定管控边界,明确建设与保护空间

盘活存量用地,高效配置土地资源

完善民生配置,保障建设项目落地

消除规划差异,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工作技术路线

“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管到底”

一个战略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

一张蓝图

之一:划定人与自然的关系

之二:生态控制区构成

之三:建设区内承载力与宜居度

”一个战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

?科学的理念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科学的方法

宜居的城市环境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

……

?科学的决策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征求老百姓意见

厦门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

厦门市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讨论协商

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统领,构建城市空间布局一张蓝图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确定山、水、城的关系,符合宜居城市的建设要求,提出城市愿景:以建设两个百年愿景为引领,提出“五个城市”定位和目标、”大海湾、大山海、大花园”三大城市发展战略,构建“一岛一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高于所有规划。战略规划统一了思想,奠定了“多规”的基础。多规就是“战略”的具体化,是全市一张蓝图。

明确建设与保护空间,形成统一管控边界,解决多规空间规划冲突的矛盾。“一张图”内涵

城市开发边界:640平方公里

生态控制线:981平方公里

海域及滩涂:78平方公里市域总面积1699平方公里

本岛

2013年2020年

常住人口(万人)195.9200

土地面积(km2)157.76157.76

城市建设用地(km2)104110

日供水需求(万m3/d)50.366海沧区

2013年2020年

常住人口(万人)31.265

土地面积(km2)186.46186.46

城市建设用地(km2)45.472

日供水需求(万m3/d)10.427

集美区

2013年2020年

常住人口(万人)61.780

土地面积(km2)274.29274.29

城市建设用地(km2)62.8785

日供水需求(万m3/d)17.130

同安区

2013年2020年

常住人口(万人)52.380

土地面积(km2)669.36669.36

城市建设用地(km2)66.5688

日供水需求(万m3/d)12.130

翔安区

2013年2020年

常住人口(万人)31.975

土地面积(km2)411.5411.5

城市建设用地(km2)34.8985

日供水需求(万m3/d)9.432

之一:划定人与自然关系

之二:生态控制区构成

明确生态控制区内各类控制线

范围,重叠区域从严管控。解决

以往因控制线不明确导致的建设

项目侵占生态空间问题

生态控制线981平方公里

水源保护区等:75平方公里

其他:121平方公里

基本农田:102.88平方公里

包括:生态林地:682平方公里

集美机械产业区

同安传统轻工业产业区翔安光电产业区

本岛高新产业区

海沧临港与生物制药产业区

640平方公里建设区内,合理布局

?生产空间分布:73平方公里

1)禁止高污染;

2)放开无污染;

3)产业集中园区。?生活空间分布:567平方公里

之三:建设区内宜居度与承载力

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交通设施布局

之三:建设区内承载力与宜居度

?“两环八射”快速路系统

?“双核放射,环湾联络”轨

道系统

?机场、火车站和港口枢纽

?变电站电厂及高压走廊

?污水处理厂

?厦深、福厦、鹰厦、京福厦

铁路

市政公用设施布局

生态控制线落地

?实现生态控制线的空间坐标落地,定点、定位、定桩,使生态保护区域牢牢固定在“一张图”上;

?配合即将出台的《厦门市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实施细则》,确保全市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控制线天马山示范段

一个平台

建设业务协同平台,

实现信息共享和审批联动

以应用为导向,建立部门业务协同平台

在一张图的基础上,搭建部门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与规划、市区发改、国土、环保、海洋、林业、水利、交通、教育、卫生、农业等部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联通,一方面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依托该业务协同平台,开展项目生成和审批的业务协同作业,通过流程再造,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业务协同平台

市公共信

息平台

监管系统发改业务

子系统

国土业务

子系统

规划业务

子系统

其他业务

部门

服务总线

?“多规合一”工作以应用为

导向,通过平台建设予以保障;

?平台依托市政务网络和服务总线,

通过各部门的空间信息共享,

实现各部门的业务协同管理。

平台的搭建

业务协同平台

平台的展示与查询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多规合一用地图生态与城市增长边界两规建设用地差异林业保护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环保空气环境功能区划环保水环境功能区划环保噪声环境功能区划

海洋功能区划

一张表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推行“一表式”受理审批

基于“多规合一”的项目生成机制研究——厦门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多规合一”的项目生成机制研究 ——厦门的实践与思考 李佩娟,蔡莉丽,何子张 摘要:“多规合一”工作的目标在于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基于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项目生成策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本文概述了现阶段项目生成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厦门市的“多规合一”改革探索为例,分析了厦门基于“多规合一”的项目生成机制的概念内涵与改革路径,总结了项目生成机制的工作方法与实践成效,认为项目生成策划是“多规合一”工作的重要领域,将在提升城市空间治理能力中发挥着蔚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规合一”项目生成厦门 1引言 在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城市转型发展内在需求的要求下,各地都在探索不同形式、不同路径、不同深度的“多规合一”,学界也兴起了与“多规合一”相关的体系变革、制度创新、技术探索等的理论研究[1-3]。但从现阶段的地方实践和学术研究看来,多数的探索还停留在“一张图”的空间规划编制阶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多规合一”工作并不是开展一个独立类型的规划编制,它是一项系统的改革工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推动空间发展和空间治理转型,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借助有效的空间治理手段,其中,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就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依托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推动建设项目科学高效的生成、审批与落地,持续优化城乡建设空间内的用地布局,才能充分发挥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与治理能力。 在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项目生成(即项目前期的管理)是项目审批全流程再造的首要环节,项目生成的效果决定着后续审批环节和监管环节的实施效果,是改革的重点。厦门市自2014年年初开展“多规合一”工作以来,基本编制完成“一张蓝图”,构筑了“一个平台”,推行审批“一张表格”,并正在完善与之配合的“一套运行机制”[4];其中“一张蓝图”于2014年7月编制完成,此后厦门“多规合一”工作重点转向于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即

厦门同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厦门市同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政府 二0一七年九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调整原则 (1) 三、主要内容 (3) 四、指标分解方案 (5) 五、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 (8) 六、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调整 (13) 七、保障措施 (13) 八、附表 (1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同时基于规划中期评估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有关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文[2016]328号)、《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有关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文[2017]248号)的要求,通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构筑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格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二、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按照国家和省确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继续实施规划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保持建设用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总体稳定,结合本区“十三五”规划部署,在“大稳定、小调整”原则指导下,合理调整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等主要规划指标,优化土地

广东省“多规合一”工作指南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广东省“三规合一”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三规合一”工作指南(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2月13日 广东省“三规合一”工作指南(试行) 目录 1.总则 (1) 1.1制定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1.3概念界定 (1) 1.4工作任务 (2) 1.5工作原则 (2) 2.“三规合一”控制线体系 (3) 2.1一级控制线体系 (3) 2.2二级控制线体系 (5) 3.“三规合一”工作流程 (5) 3.1制定工作方案 (6) 3.2收集基础资料 (6)

3.3开展部门调研 (6) 3.4比对“三规”差异 (6) 3.5衔接评估规划 (9) 3.6划定“三规合一”控制线 (10) 3.7制定实施保障措施 (10) 4.“三规合一”技术要求 (11) 4.1基础数据选取标准 (11) 4.2用地分类对照标准 (11) 4.3建设用地布局差异分析技术要求 (12) 4.4控制线划定技术要求 (14) 5.“三规合一”成果要求 (16) 5.1工作成果 (16) 5.2成果数据标准 (17) 6.“三规合一”管理建议 (18) 6.1控制线管理要求 (18) 6.2联动修改工作机制 (19) 6.3监督保障 (22) 附录 (24) 附录A“三规合一”一级控制线体系空间关系示意图 (24) 附录B“三规合一”工作流程图 (25) 附录C控制线与用地分类及规划分区对照标准 (29) 附录D法定规划与“三规合一”控制线联动修改流程图 (37) 附录E“三规合一”控制线与已有管理规则的对照 (40) 附录F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差异对照 (47) 附录G数据整理与入库标准参考表格 (50) 附录H各类规划的空间管制区划与管制要求 (57)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指导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三规)合一”工作,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南。 1.2适用范围 各地级以上市开展“三规合一”工作应遵守本指南相关规定。县(市)开展“三规合一”工作,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本指南执行。 1.3概念界定

生态环境与“多规合一”

生态环境与“多规合一” 十八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总体布局,并进一步指出要建立“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多规合一”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 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区域空间规划克服传统规划偏重 于经济要素,忽略社会、环境、生态等重要因素,同时又要兼顾传统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土地利用规划划定的红线、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功能、定位,这就形成了“多规合一”提出的前提。可见,“多规合一”是融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 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分别作为土地管理、土地使用、环境保护工作的“龙头”,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使得其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就目前看来,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之间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环境保护规划被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进行编制,难以从区域、流域范围,依据生态环境格局和资源环境承载力,预先确定发展的“生态红线”,使 得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指导作用难以发挥;三个规划的基础数据不一致,规划目标不协调,以及编制主管部门问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其间的衔接性差等。 随着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同时,“三界四区”、“四区”、环境功能分区分别作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空间管制的重要抓手,对于三个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意义重大,据此,本文将对“三界四区”、“四区”、环境功能分区的空间衔接展开研究,以期扎 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三个规划的融合提供参考借鉴。 “三界四区”、“四区”、环境功能分区内涵 “三界四区”:是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为加强 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而划定的,“三界”即规模边界、扩展边界和禁建边界,“四区”即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四区”: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为了引 导城乡空间的开发建设,根据土地利用开发的强度而划定的,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

厦门市多规合一工作情况汇报

厦门市:“多规合一”工作汇报 二零一四年十月

工作概况 2014年3月,厦门市委市政府广泛借鉴先进经验, 结合市情,率全省之首,开展“多规合一”工作。成立了以王蒙徽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历时半年,协调历史积累的海量矛盾,保护生态、保障民生,划定边界,谋划完成“一张蓝图”,依托“一个平台“运行”一张表”,初步形成“一套运行机制”。

工作组织构架1、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多规合一工作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组长:市委书记副组长:市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成员:市委副秘书长,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产局等各局局长。2、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市规划局,负责多规合一工作具体实施主任: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规划局局长、副局长、市发改 委主任、市国土房产局局长、市信息化局局长 3、专责小组 负责“多规合一”过程中的具体协调工作和技术工作。成 员由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各抽调相关人员组成。 组长:规划局副局长 副组长: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国土房产局副局长、市信息 化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 专责小组技术单位

CONTENTS 一张图一 个 平 台 一 张 表 一 套 机 制 后 续 工 作0203 010405

一张图 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引领,形成全市空间布局“一张蓝图”

前期准备,组织保障 制定工作方案 成立工作小组 规划梳理,摸清差异明确目标,确定方向多方参与,共同划定法定落实,动态维护发展规划 土地规划 城乡规划 梳理差异 核定需求 市级统筹林地规划 明确底线 法定规划联动修改 分区协作 部门联动 技 术 审 查 + 行 政 确 认公众参与控制线管控 控制线方案 控制线体系设置 控制线构成 划定管控边界,明确建设与保护空间 盘活存量用地,高效配置土地资源 完善民生配置,保障建设项目落地 消除规划差异,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工作技术路线

邢台市多规合一工作中的GIS应用

邢台市多规合一工作中的GIS应用 “多规合一”,是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标签:多规合一;GIS;共享 政府编制的各类规划,是体现城市未来发展意图的蓝图,是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各地方规划编制管理体制部门分治、集权管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与其他各类基础设施规划之间存在许多不一致、不协调的现象,不利于对规划实施和发展进行合理引导。 “多规合一”对各类规划进行了有效的衔接,确保了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有效配置土地资源、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按照“一张蓝图、一套标准、一个系统、一套制度”的目标,建立“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各级各类空间性规划在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坐标体系基础下,检测规划差异,辅助消除规划矛盾,最终形成动态更新的“一张图”。推进空间规划在编制、审查、决策、实施、监督全过程智能化服务,为建设项目一站式协同审批提供支撑。通过运用各类信息化资源,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挖掘数据价值,为规划编制提供辅助支持,为规划实施提供监测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我市GIS应用在“多规合一”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现: 1、利用GIS技术编制规划一张图 GIS技术是基于计算机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集成在一起。可面向区域、资源、环境等规划进行管理和分析。 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坐标系,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多规融合”,能够全面整合各个部门中的各种基础数据和规划数据,保障各个部门可以共用同一套数据,为各个部门的业务决策提供统一的数据参考。 多规GIS信息平台通过数字化、图形化、集成化、结构化、服务化的管理模式,提供地图的基本操作、空间规划管理、三类空间划分、规划分析、规划调整、规划监督和资源共享等功能,保障平台中空间规划数据高度聚合、高度安全、实时同步、全面共享,消除了空间规划数据孤岛,打破各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实现我市的规划管控与监督,形成规划一张图,并将一张图数据共享给国土、环保、发改等部门。为多规融合的规划体系编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参考,提高了区域空间规划体系的科学性。并能够直接分析报审项目的用地性质是否合规,以及建设范围与三线之间的关系,以此判定项目是否与道路(河道)红线、基本农田保护

放管服典型材料 经验材料:“多规合一”改善营商环境word精品模板

放管服典型材料+经验材料:“多规合一”改善营商环境 “公司从递交材料到拿营业执照,前后只用了3天时间。”不久前,厦门睿曾金融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叶德全在厦门自贸片区综合服务大厅领到“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后开心地说。两年前,厦门率先在全国实施涉及工商、税务、质监三大政府职能部门的“三证三号”合并为“一照一码”,从而实现“三证合一”,大大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除了效率的提高,厦门还实现商事登记“零成本”和最低实缴资本“零首付”。 2015年以来,厦门研究借鉴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标世界一流经济体先进做法,突出问题导向,聚焦企业需求,推动相关审批服务事项进一步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厦门研究分析了世界银行2015年度营商环境报告,认为世行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构建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可以作为推进营商环境工作的有效抓手。厦门对照世行评价体系的十大领域31项指标,明确了3个环节、9个领域、25项工作任务,形成一份可量化可考核的改革任务清单,逐项查找差距和短板,逐领域提出具体的改革目标、任务和措施,明确责任部门、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 厦门虽然参照了世行营商指标中手续、时间、成本、文件数等评价要素,但突破了各领域的案例场景限制,全领域、全流程推进简政放权,注重营商环境工作实效。比如,世行施工许可指标是以小型通用仓库为评估案例,但厦门市任务清单中的施工许可包括了各类型建设项目,以“多规合一”平台,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链条优化简化审批流程,形成了建设领域营商环境提升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改进措施。 厦门之所以能做到如此,还在于厦门创新打造“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形成“一张图纸、一个平台、一张表格、一套机制”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加强了简权放权的协同配套。 例如,建设工程领域需要涉及相关审批管理部门12个,各阶段审批事项互为前置、串联审批,审批事项多、程序烦琐的问题较集中。为此,厦门市规划委牵头市政务中心管委会、市建设局等相关部门,通过“多规合一”并联审批平台,推进多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一张图纸管控到底、一个平台协同管理、一张表格受理审批”,打破部门间互为前置、相互制约的现象。直接带来的好处就是,财政投融资项目实现从立项到施工许可核发的申请材料由249项减少至85项,审批时限压缩近60%,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近40%,为全国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革提供经验蓝本。

厦门市_三规合一_规划审批改革_翁芳玲

□ 翁芳玲,赵燕菁 厦门市“三规合一”规划审批改革 [摘 要]当前,我国规划审批程序相当繁琐,存在项目落地难、城市空间无序发展,项目推动慢、部门协调成本高,审批时间 长、报建材料多等问题。基于此,厦门市从简化规划审批流程、改革规划审批内容、共享规划审批信息和联动审批部门四个方 面对规划审批进行了改革,以期构建“三规合一”项目生成平台,扩大基础信息内容,实现多部门审批信息共享,提升审批效率。 [关键词]“三规合一” ;规划审批;改革;信息共享;部门联动 [文章编号]1006-0022(2015)08-0050-04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Three Plans Integration” Based Planning Inspection And Approval Reform, Xiamen/Weng Fangling, Zhao Y anqing [Abstract] Presently urban planning inspection and approval has redundant problems in project approval, 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etc. Xiamen city simpli? es the process from procedure, content,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to establish a “three plans integration” based project approval platform. [Key words] Three plans integration, Planning inspection and approval, Reform, Information sharing, 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0引言 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2014年厦门市正式启动“三规合一”工作,并被国家发改、国土、环保和住建四部委列为“三规合一”试点城市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规划部门如何利用掌握大量数据的优势,结合“三规合一”工作进行城市规划的管理改革,引导城市快速、择优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厦门市规划审批改革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生成、推进,通过规划部门联动各相关审批部门,进行建设项目审批的改革,并响应了大数据时代的核心—数据共享,在数据共享及技术支撑的基础上,通过多部门联动,实现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以及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的精简与优化,提升了报建、审批的效率。1规划审批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规划审批由于存在不同规划之间“打架”、涉及部门众多及审批时限冗长等问题,导致了政府效能不高。 1.1项目落地难,城市空间无序发展 当前我国的规划从编制到项目落地,往往面临“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困境,导致规划编制不能引导城市发展、确保项目实施,也不能充分发挥规划部门在城市发展战略和空间统筹方面的优势,常造成建设项目分散、城市配套设施不足、用地混杂、城市发展方向不明确及规划实施进度慢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整体发展效益,无法真正体现规划的战略作用 和龙头作用。 [作者简介]翁芳玲,博士,厦门市规划委员会主任科员。 赵燕菁,博士,厦门市规划委员会主任。

厦门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厦门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为夯实我市大数据发展基础,以政府大数据开放开发为先导,提升政府治理水平为示范,营造适合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抢抓大数据产业发展机遇,形成大数据产业和应用特色优势,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闽政〔2016〕27 号)、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和《厦门市大数据应用与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市委、市政府主导,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把握国家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进中国制造2025、促进信息消费、全面推广三网融合等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政府大数据开放开发为先导,推动大数据技术与社会经济各领域应用的深度融合;以企业为主体,突破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推进数据汇集和发掘,深化大数据在各行

业创新应用,重点锤炼若干优势产业环节,全面提升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 二、工作目标 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资源、技术、应用、产业”四位一体、协同互动的发展模式,推进政府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和产业发展协同化,释放大数据红利,着力将我市打造成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示范应用城市。 (一)创新应用成效明显 建立政府大数据管理应用相关制度和标准,构建大数据汇聚、共享、开放、应用体系。到2017年底,完成全市政府数据资源梳理,建成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完善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到2018年底,完成卫生、教育、交通、信用、环保、旅游、气象、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数据整合共享及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促进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技术产业发展领先 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探索工业大数据技术产业化应用,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到2020年底,大数据开发利用在全市各领域中全面展开,多项大数据关键技术在国内领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应用产品、系

奥格多规合一平台与项目实施情况简介

奥格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奥格多规合一信息平台(APlan MPI)建设是多规合一整体工作内容之一,多规合一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信息平台的支撑,信息平台既是多规合一“一张图”协调、编制、管理和更新的辅助工具,也是多规合一“一张图”运行的载体,是落实“底线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实现业务联动的枢纽与支撑。奥格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是奥格智慧规划系列产品之一,它以多规合一“一张图”为基础,基于“1+N”分布式架构(“1”指的是一个公共平台,“N”指的是发改、规划、国土、环保、林业等业务子系统),实现各部门规划协调、数据共享、信息联动及业务协同。为统一各地市/县区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审批流程、促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提供系统支撑。 奥格公司于2013年成功研发国内首个“多规合一”信息平台(APlan MPI),目前该平台已在广州、厦门、珠海、云浮等城市上线应用,用户评价良好。该平台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多规合一”工作启动初期,编制单位可利用平台提供的差异图斑分析、会商调入调出等功能,辅助“多规合一”成果的生成与审定;在成果应用阶段,平台提供控制线检测、智能选址等功能,结合审批流程再造,可快速为建设项目精确匹配可用的指标和坐标,辅助行政审批的提速。奥格MPI,经过多个城市用户的使用之后,产品功能不断完善升级。 目前,奥格MPI功能稳定,性能良好,可快速完成部署交付用户使用,可在项目中标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平台部署。 附奥格实施项目案例,请参考: 1.广州市“三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 广州市于2012 年开展全市“三规合一”工作,通过“三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实现了数据对接、信息共享及决策协同;保障了建设项目审批能够符合规划,使项目选址一目了然。平台具有以下特色: ?海量数据分析,快速发现差异 基于“多规”之间的拓扑关系,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比对海量图斑,快速发现

厦门市水系生态蓝线管理办法(试行)

厦门市水系生态蓝线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水系保护与管理,改善生态及人居环境,确保水工程运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福建省河道保护管理条例》《厦门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水系生态蓝线,是指厦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水库、溪流和输水管渠等地表水体的保护和控制地域界线。 第三条水系生态蓝线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规划行政、水行政等相关主管部门按照部门职能分工负责蓝线的划定、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服从水系生态蓝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水系生态蓝线管理和对违反水系生态蓝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的权利。 第二章水系生态蓝线划定

第五条水系生态蓝线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水系生态蓝线的划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控制范围界定清晰,做好与其他各类规划控制线的有效衔接; (二)统筹考虑水系的整体性、协调性、安全性和功能性,确保水工程安全,改善城乡生态和人居环境; (三)符合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四)符合水资源综合规划要求; (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要求。 第七条水库、溪流、输水管渠等水系,按照以下原则划定生态蓝线: (一)水库:水库生态保护蓝线范围为水库校核洪水位线外延30米确定,大坝部分为其周边外延50米确定;

(二)溪流:有堤防段的溪流,规划城市建设区按照堤防堤脚外沿线外延不少于30米确定,非规划城市建设区段按照堤防堤脚外沿线外延不少于15米确定;无堤防段的溪流,规划城市建设区按照防洪岸线外延不少于30米确定,非规划城市建设区段按照防洪岸线外延不少于15米确定; (三)输水管渠:原则上按照输水管渠的保护范围确定。 首次划定蓝线,局部与已实际用地重叠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土地等部门协商调整。 第八条水系生态蓝线规划报送审批前,应当征求相关部门、区级人民政府意见。 水系生态蓝线一经划定,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或调整。因城乡规划建设发展需要调整的,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调整后的水系生态蓝线,应当随调整后的城乡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调整后的水系生态蓝线应当在报批前进行公示,但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第九条在城乡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当依据划定的水系生态蓝线,落实水系生态蓝线范围内的保护要求和控制指标。

厦门市简化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办事创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厦门市简化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办事创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公开公平、高效便捷的服务,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国办发〔2015〕86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闽政〔2015〕68号)以及省审改办《关于简化优化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流程的实施意见》(闽审改办〔2016〕36号)、省效能办《关于印发〈2016年深化“比服务”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效能办〔2016〕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和我省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的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思路,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立行立改,务求在简环节、优流程、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服务便民利民。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优化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流程,明确标准和时限,强化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拓

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顺畅。 ——办事依法依规。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规范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程序,限制自由裁量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进审批服务制度化、规范化。 ——信息公开透明。全面公开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办事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数据开放共享。加快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提升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整体效能。 二、工作任务 (一)规范事项管理 1.规范统一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名称。建立权责清单管理系统,推动审批服务事项“五个规范”和“四个统一”,即规范审批服务事项名称、申请材料、审批流程、办理时限、收费项目,统一审批服务事项的统计口径和目录、统一使用行政审批专用章、统一行政服务中心设置、统一行政服务中心工作规则,实现有效监管。

全域旅游应该是“多规合一”的区域规划——以厦门全域旅游为例

全域旅游应该是“多规合一”的区域规划——以厦门为例 关键词:全域旅游厦门专项规划多规合一规划案例 随着“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两岸融合、厦漳泉一体化、“双高之城”等与厦门发展有关的关键词不断涌现,立足台海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发展全域旅游是厦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选择,是打造国际滨海花园名城的重要路径,是推动厦门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 全域旅游的发展,将大力助推厦门的城市建设、城乡发展、交通拓展、产业创新、配套升级,有效协助厦门由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的转型,建设更加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更均衡发展的城乡结构、更通达开放的交通格局、更活力创新的产业体系、更高标完善的旅游配套。 2018年10月24日,由绿维文旅编制的《厦门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2017-2035)》顺利通过评审,获得了魏小安教授和专家组的高度好评,评审团认为本规划基础工作扎实,资料丰富翔实,成果体系完整,符合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规划的技术规范要求。 绿维文旅董事长林峰博士表示,本次规划的突出亮点是全域旅游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结合,真正做到了“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形成了全域旅游的专项图层,这是区域旅游规划的一个新典范!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全覆盖上,给全域旅游画出一个独立的图层! 厦门市旅游委杨琪主任表示,这是她多年主持编制的几十个规划中最好的规划、是一个创新性的规划!规划的创新性在全国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示范性样板规划!同时要求绿维文旅继续深入项目之中,持续辅导,深入设计。 本次规划对象为厦门市行政辖区全市域范围,规划范围为1912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为160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8.5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近期至2020年, 远期至2035年。本次规划是全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下,在全市统一的空间战略规划指引下,确立旅游业在厦门城市总体发展中的角色,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厦门市工业企业用地增资扩产提容增效管理办法

厦门市工业企业用地增资扩产提容增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工业企业增资扩产提容增效,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厦门市加强工业用地保护利用实施意见》(厦府〔2017〕341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工业用地控制线范围内国有建设用地上工业企业,保持原工业土地用途不变,在既有工业用地范围内通过申请新建、改扩建、拆除重建等方式增资扩产提容增效的审批管理。 本办法中的“新建”是指在既有工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上新建建筑;“改扩建”是指对既有工业用地范围内的建筑进行改建、加建;“拆除重建”是指对既有工业用地范围内的建筑进行拆除后重新建设。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应采用“招拍挂”方式供地。 第三条工业企业申请增资扩产提容增效由属地区政府或园区管委会研究,但属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政府研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涉及拆除重建,且拆除建筑面积(计容)累计超过合法已建总建筑面积(计容)50%(含50%); (二)行政办公及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计容)超过总建筑面积(计容)的20%; (三)工业厂房建设8层(含8层)以上; (四)涉及拆除重建的,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年限未超过10年(含10年); (五)属地区政府或园区管委会认为需要上报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区政府、园区管委会负责统筹协调辖区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增资扩产提容增效工作;对项目当前生产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对决策权限内项目进行研究决策;审核项目用地情况、建设规模、增资产值及税收要求、投资计划等情况;提出新的监管意见,并负责签订监管协议。 工信部门负责审查是否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布局,投资强度产出及税收等是否达到原来出让约定,是否符合现行工业用地控制标准,负责对行政办公及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计容)超过总建筑面积(计容)的20%、拆除重建建筑面积(计容)累计超过50%(含50%)、对工业厂房低于4层或超过8层(含8层)的项目

基于“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和规划体制改革研究——厦门的实践与展望

基于“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和规划体制改革研究 ——厦门的实践与展望1 何子张,蔡莉丽 摘要:总结“多规合一”工作开展的背景,分析当前“多规合一”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厦门实践为例,总结通过“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与落实、“多规合一”工作的开展,推进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具体路径。提出空间规划体系和规划体制改革的思路,并对“多规合一”工作的本质、核心、根本目的、推进方式等进行总结。 关键词:多规合一空间规划规划体系厦门 近年来,“多规合一”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土部和环保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四部委分别牵头推进28个市县的试点工作,各个省、市、县也在推动开展各种版本的“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学术界从问题分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规划体系创新等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多规合一”工作的目标和路径还不清晰。有必要从“多规合一”的宏观背景进行梳理,只有理解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城乡发展的内在需求,才能把握当前“多规合一”工作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厦门“多规合一”工作进程的回顾与总结,提出未来工作的发展方向,希望以此推动空间规划体系和规划体制改革。 1“多规合一”的工作背景与问题分析 1.1工作背景:中央的战略部署与城乡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社会发展和转型的长期实践中,为了应对城镇化发展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我国已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空间规划体系[1],形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等涉及城乡空间的规划在目标、内容、对象、期限、层次和约束力等方面不尽相同的局面[2],导致现阶段任一个部门的空间规划已经无法综合统筹城乡转型发 1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社会—空间统一体”的城市空间成长机理与治理研究——以厦门为例(项目批准号51208444)部分研究成果

城市空间规划的_多规合一_与协调机制_朱江

城市空间规划的“多规合一”与协调机制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6.04.013 文 \ 朱 江 \ Zhu Jiang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一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尹向东 \ Yin Xiangdong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一所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摘要:快速城镇化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城市空间管理的精确度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空间的分部门管理可以使管理更为精细化和专业化,符合社会化分工的要求。目前各地纷纷开展“多规合一”工作,工作中部门之间、部门规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基于“多规合一”内涵和工作特点的分析,结合广州、厦门、宁夏等“三规合一”和“多规合一”工作实践,探索形成了包括空间协调工作组织、空间协调技术以及空间协调运行在内的“多规合一”工作协调机制,开辟了空间规划衔接协调机制的新思路。 Integrating All Sides and Coordinating Mechanism of City Space Planning 关键词:“多规合一”;工作协调机制;空间协调工作组织;空间协调技术;空间协调运行 一、引言 城市是一个精密而复杂的巨系统,城市治理涉及方面众多,城市空间的分部门管理可以使管理更为精细化和专业化,符合社会化分工的要求。正如我国古代的套色印刷术,通过红、黄、蓝三色的不同分工和控制,可以表达比单色印刷更为丰富的内容。但是,套色印刷的关键,是三色之间良好的分工和配合,否则会造成印刷品的失真或者混乱。 [1] 同理,专业精细的空间管理分工, 同样需要对每一个分工部门进行准确的职能划分,防止部门之间职责的重复、缺失,否则会造成部门管理职责之间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给空间管理带来混乱。目前,我国涉及城市空间管理的部门包括发改、规划、国土、环保、林业、水利、交通等,快速城镇 化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城市空间管理的精确度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部门间有序的分工协作成为提高城市空间治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多规合一”工作是依托信息化手段,消除部门规划矛盾,统筹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地纷纷开展“多规合一”工作,工作中部门之间、部门规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篇即是结合各地的工作实践,探索通过“多规合一”形成的空间规划协调机制。 二、“多规合一”内涵与工作特点 (一)“多规合一”的起源与内涵 “多规”的差异具有其本源原因。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无论是从规划内涵、规划法理基础、规划理念,还是从规划体系、技术内容和规划期限,以及规划审批、实施方式和监督检查手段,“三规”均存在差异(图1)。这种本源差异导致了“多规”的空间布局差异在我国普遍存在,如厦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布局差异图斑12万块,面积305平方公里, [2] 宁夏回族自治区城乡规划及园区 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布局差异图斑14.7万块,2?600多平方公里。 [3] (二)当前“多规合一”工作特点 2014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文,在全国范围推动开展28个市县的“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明确提出主要任务之一是构建空间规划衔接协调机制。 [4] 基于对空间规 划内涵、法理基础和规划技术体系等本源差异研究,作为地方层面开展的实践工作,也探索如何结合规划“合一”工作探索建立协调机制,如广州市“三规合一”充分考虑了既有空间规划的法律地位,以不突破现有法律框架为基础,将“三规合一”定位为一种协调工作。也就是说,广 州市“三规合一”不是新编一个规划,而是在规划差异比 图1 “三规”本源差异

基于信息数字化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以武汉市为例

基于信息数字化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 ——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以武汉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为例,重点探讨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平台建设及系统应用。该信息平台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为基础,通过发改、规划、国土、住建、交通、环保、水务等30多个部门,12个行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以数据服务的方式与区内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实现同步数据交换,解决众多规划缺乏衔接、彼此交叉、内容冲突等问题,达到提高行政审批速度、辅助项目选址、保护生态环境、集约节约用地和推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等目的。关键词:信息平台;多规合一; 规划信息化是“信息化”在城乡规划领域的具体体现,随着规划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规划信息化建设将朝着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流程化方向发展[1]。规划信息化走过了两代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全国正迎来第三次信息平台变革——“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据统计,我国经法律授权编制的规划至少有83种,“十五”期间,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审定了156个行业规划,省、地(市)、县级地方政府编制了7300多个各类地方性规划。当前国内的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着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保规划等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的弊端,以及用地布局的目标、指标、坐标、限标“四标”关系的不协调,虽然国内各类规划管理部门相继建立了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但大多以本部门的业务数据为主,整合的数据资源仍相当有限,单一部门规划数据信息平台无法真正做到多类规划的协调管理[2]。 针对以上问题,德国在20 世纪初最早开展,发展至今已有德国、

英国、以色列、荷兰、日本、法国、丹麦、新加坡、韩国等众多国家形成各自的国家级空间规划[3]。我国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提出,“要求协调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的关系,建设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1 背景 2013年12月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指出“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限定城市发展边界、规定城市生态红线,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则明确指出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推动有条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等的“多规合一”[4]。 随后便开展了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选取了全国28个市县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环境规划等规划“多规合一”的具体思路,研究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多规合一”试点方案,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同时,探索完善市县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相关规划衔接协调机制。”2017年1月的《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中强调要形成一套规划成果、研究一套技术规程、设计一个信息平台、提出一套改革建议。 武汉市规划局成立于1978年,武汉市国土局成立于1986年,1988年起两局合署办公。除2007-2009年因机构调整职能短暂分离外,长

厦门经济特区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

厦门经济特区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 【法规类别】厦门经济特区 【发文字号】厦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0号 【发布部门】厦门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6.04.29 【实施日期】2016.05.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经济特区法规 厦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三十号) 《厦门经济特区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已于2016年4月28日经厦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6年4月29日 厦门经济特区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 (2016年4月28日厦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多规合一管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高规划水平,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实施,遵循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厦门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多规合一,是指建立以空间战略规划为统领,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涉及空间的规划,构建业务协同和建设项目审批信息管理的平台,完善建设项目的生成与审批制度,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安排。 本规定所称空间战略规划,是指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省发展战略要求,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阶段性安排,组织编制和实施的对城市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事项作出的战略性展望和部署,是统领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宏观性规划,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发展具有全局性、决定性指导作用的城市发展战略。 第三条多规合一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协调统一、高效便民、简政放权、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多规合一工作的统一领导,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编制空间战略规划; (二)建立多规合一管理综合平台(以下称综合平台); (三)建立多规合一协调机制; (四)其他与多规合一相关的职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