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二数学难点三大突破方法

高二数学难点三大突破方法

高二数学难点三大突破方法
高二数学难点三大突破方法

高二数学难点三大突破方法

部分高二学生可能都觉得数学难点很难突破,其实数学难点突破提高关键是要找对方法。以下是整理的高二数学突破难点三大方法,希望能够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

一、定位整体

新课程标准对“常用逻辑用语”的定位为:“正确使用逻辑用语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无论是进行思考、交流,还是从事各项工作,都需要正确的运用逻辑用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本模块中,同学们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学习常用逻辑用语,体会逻辑用语在表述和论证中的作用,利用这些逻辑用语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更好地进行交流。”因此,学习逻辑用语,不仅要了解数理逻辑的有关知识,还要体会逻辑用语在表述或论证中的作用,使以后的论证和表述更加准确、清晰和简洁。

二、明确重点

“常用逻辑用语”分成三大节,分别为:命题及其关系,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命题及其关系”分两小节:一、“四种命题”,此节重点在于四种命题形式及其关系,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二、“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此节重点在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准确理解以及正确判断。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重点在于“且”、 "或”、 "非”这三个逻辑联结词的理解和应用。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重点在于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以及正确做出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三、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方 法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方法每堂课都有它自己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天天都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 一、抓住教材,认真备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我们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上,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为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认真备课,根据数学本身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了充分合理的教学准备,才能为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继知识的基础。这些新知识和旧知识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只有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旧知识为生长点,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参与下获取的,脱离旧知识去进行教学,会给学生在理解上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板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或画出来的文字、表格、图画。小学数学不仅比较抽象,而且逻辑严密,光靠老师的讲解是很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合理的板书不仅能高度地概括出教学内容,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而且,由于它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还可以起到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板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格局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动手操作,强化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动手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它主要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概念、算理、公式、法则等知识,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分析,直观教学,所以,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理解正确,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能及时了解当堂教学效果,使教与学的信息得到立即反馈,避免“亡羊补牢”。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能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练习的设计关键在于“精”,即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新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多形式、多层次地练习,在练习中理解、巩固,在练

高二数学理科寒假作业

高二年级上学期理科数学寒假作业 ( 完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5分,共计50分.) 1.下列两变量中具有相关关系的是( ) A.正方体的体积与边长; B.匀速行驶的车辆的行驶距离与时间; C.人的身高与体重; D.人的身高与视力 2.某初级中学领导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该校预备年级全体800名学生中抽50名学生做牙齿健康检查。现将800名学生从1到800进行编号,求得间隔数800 1650 k = =,即每16人抽取一个人。在1~16中随机抽取一个数,如果抽到的是7,则从33 ~ 48这16个数中应取的数是( ) A .40. B .39. C .38. D .37. 3.命题“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的否命题是( ) A .“若一个数是正数,则它的平方是负数” B .“若一个数是正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C .“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D .“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负数” 4.若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输出的p 的值是( ) A . 21 B .26 C . 30 D .55 5.已知命题2 65:x x p ≥-,命题2|1:|>+x q ,则p 是q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现有男、女学生共8人,从男生中选2人,从女生中选1人分别参加数学、物理、化学三科竞赛,共有90种不同方案,那么男、女生人数分别是 A .男生2人女生6人 B .男生3人女生5人 C .男生5人女生3人 D .男生6人女生2人. 7.已知椭圆 14222=+a y x 与双曲线12 2 2=-y a x 有相同的焦点,则a 的值是( ) A .1 B .2 C .3 D. 4 8.在正方形ABCD 内任取点P ,则使APB ∠大于 90的概率是( ) A . 8π B . 4π C .2π D .16 π 9.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4,2),则它的离心率为( ) A .6 B .5 C . 62 D .5 2 10.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点M 在棱AB 上, 且AM =1 3 ,点P 是平面ABCD 上的动点,且动点P 到直线A 1D 1的 开始 p =1,n =1 n =n +1 p >20? 输出p 结束 (第4题图) 是 否 p =p +n 2 A C D 1 C 1 A 1 M B D B 1 P

(完整版)负数教材分析即重难点突破法

《负数》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本次修订的例1情境更加丰富,增加了学生理解正负数意义的机会;删除了实验教材例4的教学,不再使用“数轴”这一名词。即删除了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改编了实验教材的例3教学侧重点,将“教学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负数,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等”改编为“不出现数轴概念,教学如何用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表示距离和相反方向的数量”,从内容安排上,更加强调结合具体的量认识正负数的现实含义。 二、教材例题分析 例1:温度中的负数 教材通过每天都接触的气温引入负数,呈现了我国北部、中部、南部六个著名城市在某一天的气温情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各个城市

的天气情况,并提出问题:“你能发现什么”,激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不同地区城市的天气情况。北京、哈尔滨地处我国北方地区,冰雪覆盖大地,寒冷至极;而海南海口地处我国南部地区,树木生长郁郁葱葱,温高热不可待,相对而言,地处我国中、东部的上海、武汉、长沙,则温度适宜,不“冷”不“热”。这种强烈的不同的身体感受,自然引发学生对温度零上、零下初步表述。接下来随着对小精灵提出的“0℃表示什么意思”的讨论,明确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进而理解“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初步感知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引出负号“-”与正号“+”,并能正确表达具体的零上温度(如零上3摄氏度用+3℃表示,)与零下温度(如零下3摄氏度用-3℃表示)。紧接着教材组织讨论“-3℃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在明确+3℃表示零上3摄氏度,-3℃表示零下3摄氏度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最后,教材安排练习:“根据上图中的信息填写下表,并说一说各数表示的意思。”进一步帮助学生能正确用正负数表示温度,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的温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例2:收支中的负数 教材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细,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明细中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存入和支出,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

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及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及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第一学段 所谓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包括两个年级四册教材。四册教材需要落实的教学目标,崔峦老师曾为我们概括总结了五点: 1、学会汉语拼音(会读、会拼、会抄写); 2、识字、写字; 3、正确地朗读; 4、在不同场合与人主动地交流;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册教材的编写框架,除一(上)教材外,其余三册都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个专题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其中,四(下)教材还增设了“宽带网”栏目,同时,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一年级两册课文采用全文注音形式,从二(上)开始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为了便于中低衔接,在二(下)教材里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此外,从一(下)开始教材还分别安排了5~6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其知识结构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等五部分。园地中题目的安排都以“我会×”的形式出现,每个园地后安排一次“口语交际”。 第二学段 第二学段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三、四两个年级,共四册教材。总结本段教材特点包括:突出重点加强统合整体推进动态生成 这四册教材仍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册分别共设8个专题。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单元课例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而且略读课文的比重随年级升高逐步加大。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四年级还安排有“阅读链接”。 语文园地作了进一步改进。一是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提前,并作比较详细的提示,以体现对这两项训练的重视。二是扩充了内容,增加了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与展示台交叉安排。从本学段起,每册各有两组,结合专题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此外,每册还各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三年级教材词语表单列附后,四年级教材每单元增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之中

高二数学期末试卷(理科)

高二数学期末考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与向量(1,3,2)a =-r 平行的一个向量的坐标是( ) A .( 3 1 ,1,1) B .(-1,-3,2) C .(-21,2 3 ,-1) D .(2,-3,-22) 2、设命题p :方程2310x x +-=的两根符号不同;命题q :方程2310x x +-=的两根之和为3,判断命题“p ?”、“q ?”、“p q ∧”、“p q ∨”为假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3、“a >b >0”是“ab <2 2 2b a +”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椭圆14 2 2=+y m x 的焦距为2,则m 的值等于 ( ). A .5 B .8 C .5或3 D .5或8 5、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中,===,点M 在OA 上,且OM=2MA ,N 为BC 中点,则=( ) A . 21 3221+- B .21 2132++- C .2 1 2121-+ D .2 13232-+ 6、抛物线2 y 4x =上的一点M 到焦点的距离为1,则点M 的纵坐标为( ) A . 1716 B .1516 C .7 8 D .0 7、已知对称轴为坐标轴的双曲线有一条渐近线平行于直线x +2y -3=0,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5或 54 或 C. D.5或5 3 8、若不等式|x -1|

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我们先来关注数学的学科特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可同时它又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 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 案例: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这样叙述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时,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孤立知识点来教学,通过观察1/2=2/4=6/12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逐一变化,一遍又一遍的叙述由谁到谁的变化过程,老师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体会这一规律的存在,学会用同一语式去表达,但是到最后学生也未必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一句比较简练、准确地数学语言来描述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果,我们在教学前先来分析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基础,就会找到与它的叙述非常相似的“商不变的性质”和沟通两者联系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此时我们为了突破“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就可以在课前的复习环节安排对于“商

不变的性质”的叙述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练习。 可以运用迁移方法教学的知识点还很多,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它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基础上迁移学习,只是增加试商和调商且难度增大、方法更加灵活。再如,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是在学习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迁移,运算方法相同。 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迁移的方法来突破重难点。这种方法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应该是熟练的,他所掌握的前期知识是牢固的。因此,强调我们每一年段的老师都要把自己视为“把关教师”,让学生“走稳每一步”。

高二理科数学

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高二数学(理科)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卷横线上) 1.已知命题 , ,则 是_________________ 2.抛物线 的准线方程是________. 3.某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共有 名学生,为了调查学生的课余学习情况,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 的样本已知高一有 名学生,高二有 名学生,则在该学校的高三应抽取_________名学生. 4.从A 、B 、C 、D 、E , 5名学生中随机选出2人, A 被选中的概率为__________. 5.如图是某学生 次考试成绩的茎叶图,则该学生 次考试成绩的标准差 =____. 6.“1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11.已知椭圆 142 2=+y m x 的离心率13 e = ,则m 的值等于__________. 12.双曲线C : 22 221(0,0)x y a b a b -=>>的离心率为2,其渐近线与圆()422=+-y a x 相 切,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 13.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 ①“ ”是“ ”的充要条件; ②命题 ∞ ,命题 ,则 为真命题; ③命题“ ”的否定是“ ”; ④“若 ,则 ”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记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若该 椭圆上恰好有6个不同的点 ,使得 为等腰三角形,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小题,共 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曲线的标准方程: ⑴ 4,1a b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⑵ 4,3a b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⑶ 焦点在x 轴上,且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2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简易方程--重难点突破

《简易方程》重难点突破 一、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一般方法 突破建议: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数都比较抽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和基础,关注到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如爸爸比小红大30岁,当小红是1岁、2岁、3岁……时,学生会用“1+30,2+30,3+30…”这样的式子表示爸爸的年龄,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 即“”。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这里的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让学生明白“”既表示爸爸的年龄,还能反映出爸爸和小红年龄之间的关系,这样表示既简明又高度概括了爸爸和小红的年龄情况。使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需要,初步感知抽象的作用。 2.注意突显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深切体会用字母表示简明易记、便于运用。以乘法分配律为例,先让学生用语言表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再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为,这样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3.适当加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写代数式的训练。如:“一本书有页,张华每天看8页,看了天,用式子表示还没有看的页数”“商店原有120 kg苹果,又运来10箱,每箱重 kg。用式子表示出商店一共有多少箱苹果”等,这是列方程的基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是书面作业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口答方式(个别口答、集体口答、小组互说、同桌互说均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 4.注意渗透函数思想。在归纳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时,可适当渗透变量间的对应关系、依存关系。如爸爸的年龄随小红的年龄变化而变化,两个量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说明字母取值范围时,可适当渗透函数的定义域思想。可以追问:式子中的字母还可以表示哪些数?可不可以是200?为什么?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式子中的字母还可以是许多其他的数,但是在这里是有一定的范围的,这个范围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不可一概而论。 二、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列方程的一般方法 突破建议: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节课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被突破。如何把握重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体,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能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呢? 一.课前研讨,分析教材,初步确定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并突破的解决好重点,是教好课的基本条件。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大量知识的相互关系中它是主要矛盾,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确定教材重点,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具有关键性的知识内容,然后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有那些方法? 1、明确重点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2、讲解重点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 3、巩固重点问题,做必要的练习。 4、处理好重点问题和非重点问题的关系。

教材的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所教的内容,有难有易,如果教师不把难点加以解决,不但影响当前学生的学习,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根据各种难点的具体特点,有以下解决方法: 1、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的难点 学生新知识的获得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方法。 2、由于知识抽象造成的难点 解决的办法有:讲解时多联系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讲解抽象的东西。 3、对新知识过于生疏造成的难点 对于一些新知识,运用原有的思维很难理解,需要在认识上有个新飞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演示、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4、其他情况造成的难点 有的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同时综合的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对这类问题,切勿急躁,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复杂因素,逐个解决,然后综合的运用所掌握的现有知识,灵活的解决新课题。 综上所述,对待各类问题,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切不可千篇一律的用一种方法解决。

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就要想办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是因为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则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导致使所学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这里,我以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一文的教学为例,将我认识到的关于突破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的策略在这里浅谈几点:一、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 直奔重点,辐射全文这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就要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时,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倔强地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最后牺牲的故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情感。教学时,我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质疑问难以后,引导学生由“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红军倔强?小红军为何如此倔强?”这两个问题出发,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去品味,成功地变填鸭式、灌输式、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高效解决重难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事倍功半。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将事物很形象地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期,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学生缺乏直观感受。于是,我通过多媒体出示长征相关的资料,播放红军过草地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真切的画面感受长征的艰险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 (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

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理科数学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理科数学试卷 (答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 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到答题卡处 1.设集合{|(1)(2)0}A x x x =+-<, {|13}B x x =<<,则A B = A .{|13}x x -<< B .{|11}x x -<< C .{|12}x x << D .{|23}x x << 2.已知抛物线y 2=2px (p >0)的准线经过点(-1,1),则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A .(-1,0) B .(1,0) C .(0,-1) D .(0,1) 3.设x ,y ∈R ,则“x ≥2且y ≥2”是“x 2+y 2≥4”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d ≠0),且a 3+a 6+a 10+a 13=32,若a m =8,则m 为 A .12 B .8 C .6 D .4 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n =10, 则输出的S 等于 A .511 B .1011 C .3655 D .7255 6.某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数学测试,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数据的分组依次为[20,40),[40,60),[60,80),[80,100].若低于60分的人数是15人,则该班的学生人数是

A .45 B .50 C .55 D .60 7.若一个正三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正三棱柱的表面积为 A .318 B .315 C .3824+ D .31624+ 8.已知a +b +c =0,|a |=2,|b |=3,|c |=4,则向量a 与b 之间的夹角〈a ,b 〉为 A .30° B .45° C .60° D .以上都不对 9.在长为10厘米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G ,用AG 为半径作圆,则圆的面积介于36π平方厘米到64π平方厘米的概率是 A .925 B .1625 C .310 D .15 10.设a =log 2π, 12 log b π =,c =π-2,则 A .a >b >c B .b >a >c C .a >c >b D .c >b >a 11.在△ABC 中,若a =2bcosC ,则△ABC 的形状一定是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12.设直线l 过双曲线C 的一个焦点,且与C 的一条对称轴垂直,l 与C 交 于A ,B 两点,|AB |为C 的实轴长的2倍,则C 的离心率为 A . 2 B . 3 C .2 D .3

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 体育教学是围绕动作技能展开的教学过程,而动作技能中的重难点,是体育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的关键教学内容,准确的确定动作中的重难点,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体育教学有目的、计划、有层次的组织实施,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重、难点的确定 1、“重点” 重点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动作技能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环节,它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不因学习者的知识、体质、心理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并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是完成动作的前提保障。如:肩肘倒立动作首先要强调倒立动作的完成——立的稳,是完成动作的基础,因此,重点也就是夹肘内收。 2、“难点” 难点是针对学习者自身而言的,是指教材中学习者言难以掌握、理解的知识点,是动作技能教学必须突破和解决的重要环节,它受学习者的心理状况、身体素质、理解能力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学生动作学习的质量,是提高动作水平的关键。如:肩肘倒立在学生掌握时,要强调立的直,即展髋挺腹,这一动作受学生腰腹力量、理解能力、空中方位感知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掌握上会出现难点,因此,可以把他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重、难点的同异

1、共同点 重难点是体育教学必须紧紧围绕、重点解决的技术环节,是完成动作技能学习关键,它并非一成不变的出现在动作教学之中,是随着教学不断深入、学生掌握情况的提高而随时进行调整的,同一内容在不同的课次会发生重难点动作的变化,且在同一课会出现重难点类似(急性跳远1课次: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或者不同课次重难点梯次变换的情况。如肩肘倒立:1课次:重点为夹肘内收,难点为展髋挺腹;2课次:重点为展髋挺腹,难点为动作协调顺畅;3课次:重点为动作协调顺畅,难点为具有体操表演意识。 2、相异处 首先是教学重难点针对的对象不同,重点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是教学内容本身涵盖的、是完成动作的基础,并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而发生变化。教学难点是受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状态、身体素质的影响,是在教学中生成的、可预知的内容,随学生能力的提高而发生变化;其次教学重难点的目标指向不同,重点是基础,是完成动作的前提,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突出的,难点是提升,是提高动作质量的关键,是教学过程中要突破、解决的。 三、重、难点的突破: 体育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学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拦路虎”,教学中可以通过合理调整课的结构、针对性的运用教学方法、突出重难点的讲解、简化评价标准等方法,并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学习、

浅谈体育课中重难点的突破

浅谈体育课中重难点的突破 体育教学是围绕动作技能展开的教学过程,而动作技能中的重难点,是体育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的关键教学内容,准确的确定动作中的重难点,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体育教学有目的、计划、有层次的组织实施,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重、难点的确定 1、“重点” 重点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动作技能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环节,它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不因学习者的知识、体质、心理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并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是完成动作的前提保障。如:肩肘倒立动作首先要强调倒立动作的完成——立的稳,是完成动作的基础,因此,重点也就是夹肘内收。 2、“难点” 难点是针对学习者自身而言的,是指教材中学习者言难以掌握、理解的知识点,是动作技能教学必须突破和解决的重要环节,它受学习者的心理状况、身体素质、理解能力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学生动作学习的质量,是提高动作水平的关键。如:肩肘倒立在学生掌握时,要强调立的直,即展髋挺腹,这一动作受学生腰腹力量、理解能力、空中方位感知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掌握上会出现难点,因此,可以把他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重、难点的同异

1、共同点 重难点是体育教学必须紧紧围绕、重点解决的技术环节,是完成动作技能学习关键,它并非一成不变的出现在动作教学之中,是随着教学不断深入、学生掌握情况的提高而随时进行调整的,同一内容在不同的课次会发生重难点动作的变化,且在同一课会出现重难点类似(急性跳远1课次: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或者不同课次重难点梯次变换的情况。如肩肘倒立:1课次:重点为夹肘内收,难点为展髋挺腹;2课次:重点为展髋挺腹,难点为动作协调顺畅;3课次:重点为动作协调顺畅,难点为具有体操表演意识。 2、相异处 首先是教学重难点针对的对象不同,重点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是教学内容本身涵盖的、是完成动作的基础,并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而发生变化。教学难点是受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状态、身体素质的影响,是在教学中生成的、可预知的内容,随学生能力的提高而发生变化;其次教学重难点的目标指向不同,重点是基础,是完成动作的前提,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突出的,难点是提升,是提高动作质量的关键,是教学过程中要突破、解决的。 三、重、难点的突破: 体育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学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拦路虎”,教学中可以通过合理调整课的结构、针对性的运用教学方法、突出重难点的讲解、简化评价标准等方法,并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学习、自主学习的作用,围绕重难点组织教学,攻克重难点这一教学屏障,

小学语文重难点突破方法

小学语文重难点突破方法 每堂课都有它自己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天天都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 一、抓住教材,认真备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我们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上,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为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认真备课,根据语文本身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了充分合理的教学准备,才能为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小学语文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继知识的基础。这些新知识和旧知识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 三、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板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或画出来的文字、表格、图画。合理的板书不仅能高度地概括出教学内容,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而且,由于它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还可以起到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板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格局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动手操作,强化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动手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它主要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能及时了解当堂教学效果,使教与学的信息得到立即反馈,避免“亡羊补牢”。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能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只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备课上多动一番脑筋,多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大纲,努力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弄清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全心全意的投身到教学工作中去,就能找到关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锦囊妙计”,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高二数学(理科)解答题精选

高二数学(理科)解答题精选 1.已知z ∈C ,2z i +和 2z i -都是实数. (1)求复数z ; (2)若复数2()z ai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 AB =1, AC =(1)证明:1A B A C ⊥; (2)求二面角A —1A C —B 的余弦值。 3.某兴趣小组的3名指导老师和7名同学站成前后两排合影,3名指导老师站在前排, 7名同学站在后排. (1)若甲,乙两名同学要站在后排的两端,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若甲,乙两名同学不能相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3)在所有老师和学生都排好后,摄影师觉得队形不合适,遂决定从后排7人中抽2人调整到前排.若其他人的相对顺序不变,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调整方法?(本题各小题都要求列出算式,并用数字作答) 4 如图,,A B 两点之间有6条网线并联,它们能通过的最大信息量分别为1,1,2,2,3,4 现 从中任取三条网线且使每条网线通过最大的信息量 (I )设选取的三条网线由A 到B 可通过的信息总量为x ,当6x ≥时,则保证信息畅通 求线路信息畅通的概率; (II )求选取的三条网线可通过信息总量的数学期望 5.已知2 3 1 1 1 1 ()(1)(1)(1)(1)3333 n f n =- - -鬃- ,11 ()(1)23n g n =+ ,其中n ∈N*. (1)分别计算(1)f ,(2)f ,(3)f 和(1)g ,(2)g ,(3)g 的值; (2)由(1)猜想()f n 与()g n (n ∈N*)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学习新的一课时,都有重难点,每课的重难点有难有简单,有的时候很容易就确定了,但是有的课就不同,课难上的,它的重难点就确定,难以把握,作为新的老师,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首先就是在备课时确定重难点。下面我将说几点突破数学中重难点的方法。。 一、抓住教材,认真备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我们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上,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为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认真备课,根据数学本身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了充分合理的教学准备,才能为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提供有利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老师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继知识的基础。这些新知识和旧知识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只有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旧知识为生长点,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参与下获取的,脱离旧知识去进行教学,会给学生在理解上带来很大的困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已有

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板书是沟通老师、学生和授课内容之间的桥梁,老师要用很好的板书将书中的内容板书,图文并茂,适合小学生理解。小学数学不仅比较抽象,而且逻辑严密,光靠老师的讲解是很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合理的板书不仅能高度地概括出教学内容,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而且,由于它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还可以起到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板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格局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动手操作,强化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动手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它主要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概念、算理、公式、法则等知识,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分析,直观教学,所以,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理解正确,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