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6年8月2日(星期二)【阅读98之四(总1156】----看宋词如何做到“刚柔交融”文档

2016年8月2日(星期二)【阅读98之四(总1156】----看宋词如何做到“刚柔交融”文档

2016年8月2日(星期二)【阅读98之四(总1156】----看宋词如何做到“刚柔交融”文档
2016年8月2日(星期二)【阅读98之四(总1156】----看宋词如何做到“刚柔交融”文档

甘肃日报2016年8月2日星期二-- 百花-- 版次:[ 11 ]

兰州到老

北纬36°03′、东经103°40′,这里就是兰州,一个夹在两山之间,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但在人们的心中,它是“八月即飞雪”的边地,是“春风不度”难见故人的关口,是中原踏步西域的边境,是“一带一路”伸进河西走廊的入口。兰州之于新疆、青海是中原,之于苏杭、上海是西域,这座城市自古以来作为界点被人们所熟知。

这座临界的城市连通四面八方,离哪儿都不远,离哪儿也都不近,来来往往的人群在这里驻足,也从这里离开,使这里沾染了天然杂糅、混血的气息。黄河水奔腾不息,将这里劈成两半,皋兰、白塔两山拔地而起,又将这里包裹其中,人们在这狭长通透的河谷间自由生息,世代得到山河的庇佑,这里就是兰州。

兰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驿站,一直被经过。以兰州为中心,向西是河西走廊,连接横亘欧亚的丝绸之路;向南是“中国的麦加”——临夏,再往南有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拉卜楞寺;向北穿越广袤的毛乌素沙漠,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向东则是秦砖汉瓦、十三朝古都的西安。走过兰州的人很多,却鲜少有人驻足于此,来到这里的人大多有着普济家国苍生的宏大志愿,在这里停留,也从这里走向远方。张骞从这里走过,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班超、霍去病从这里走过,保卫家国,开疆拓土;玄奘从这里走过,一路跋涉,翻山越岭,求取大乘佛教真经;高适、岑参从这里走过,去往安西、北庭,写下豪放慷慨的壮丽诗篇;左宗棠从这里走过,平叛边患,栽下了随风摇摆的左公柳……历史烟尘过往,这里的每个人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沙,被吹来,又被吹走,于是这座城市变得混杂模糊,同时也变得包容慷慨。

兰州是一座漂泊的城市,汇聚着来自四方的人,容纳着各自的故乡、信仰和愿望。兰州有一条街道叫做“一只船”,相传是一群江南亡人的墓园,当年清廷重臣左宗棠平复边患途经此地,大批将士阵亡,左宗棠无法将他们带回到故乡,便将他们安葬于此,将墓园修成船型,船尾于此,船头朝向南方,遥望故乡。

汉族、回族、藏族、满族等三十多个民族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兰州敦厚包容,有人来,它便张开怀抱,有人走,它便目送离开。兰州一直被融合,一直被改变,一碗牛肉面就融合了藏、回、汉的味道,一口“京兰腔”包纳着各地的乡音,兰州在岁月的风沙中渐渐模糊了本原的样子,却也渐渐融合出它“不足为外人道”的独特魅力。

或许是来来往往的人太多,匆匆一别,后会无期,各地的气息都在这里停留,各种故事都在这里交集,兰州充满流离、充满江湖气、充满醉意。

兰州是一个浸泡在酒精里的城市,这里的人爱酒,晚上往往从一个酒桌奔赴另一个酒桌,喜欢“闯关”,大声喝酒,大声唱歌,如痴如醉,激情四溢。夏天,兰州广场街道随处可见啤酒摊,曾经最著名的是黄河啤酒广场,上千的酒桌嵌在铺了红毯的沙石地上,不远处是闪烁的灯光和哗哗流淌的黄河水,耳边是呼啸而过的风,街上来往车辆的喇叭声混杂着划拳行令的声音,端着酒杯的人们相互拍打着肩,打捞着从前的故事。

宿醉之后的清醒必须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吃上一碗牛肉面,一切都过去了。兰州是一

座不计较的城市,兰州人也粗线条,达观,豪迈潇洒。清晨,成千上万的人都奔着一碗面去,此起彼伏的“师傅,下个大宽,辣子多些,香菜蒜苗子多些”的声音,人们围坐在陈设简单的桌旁,或者直接蹲在马路牙子上,捧着大瓷碗,酣畅淋漓地吃着肉、吸着面、喝着汤,清晨的晨雾混着牛肉面冒着白气……这是兰州清晨街头随处可见的景象。正如安塞腰鼓出了黄土高原就打不出滋味了,牛肉面出了兰州就不是那个味道了,大概是除了少了一方水土之外,最重要的是没了滋养它的气息,正如四川人不能理解上海人不吃辣椒,陕西人不能理解福建人顿顿喝汤,很多人也不能理解大清早的一碗牛肉面对于兰州人来说就是生活。

“杏花春雨江南”是一种景致,“铁马秋风塞上”也是一种风情,粗犷的景和粗犷的人融合成一种粗粝的质感,沉淀成一种粗犷的文化。兰州这座城市就像这里的景致,这里的人是痛快淋漓的,这里的人和文化都充满义气和意气,于是世俗的生活也变得传奇。

人和某座城市之间的关系,就像恋人一样,相知相爱,心有灵犀,也会相看生厌,想要逃离,但无论如何,它会化为无形融入你的骨血,跟随你到达任何地方,我们终究还是会回归那个地方,因为很多很多事情一旦开始就欲罢不能。

诚然,兰州是一座不完美的城市。然而,对于将兰州当故乡的人们来说,兰州更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容得自己嫌弃抱怨,却不容别人恶语相向”“总是在设法逃离,逃离之后却穷尽一生思念”。

而今,依然有无数的兰州人,怀着走出兰州,走向远方的梦想,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去灯红酒绿、繁弦急管的地方,但无疑,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带着兰州的气息,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怀念兰州。走出兰州的人终会明白,曾经生活在兰州绝对是人生的幸运,因为是兰州给他们身上注入了异域的气质,又给了他们融合的胸怀,他们纵然飘零各地,四海为家,但是兰州永远是他们精神的皈依。正如那首《兰州兰州》所唱——

“兰州,总是在清晨出走;兰州,夜晚温暖的醉酒;

兰州,淌不完的黄河水向东流;兰州,路的尽头是海的入口兰州到老……”

是的,“兰州到老……”那些浸润在骨子里的诗意,依然盘踞在每一个被生活磨平心性的兰州人心底深处,簇燃着灼人火焰,在脉管里奔涌。他们不会停止歌唱自己的家乡,在山谷的小路上,在混沌的黄河水冲刷过的砖石上,兰州永远是世人心中柔软且坚强的存在。是的,这里天地辽阔、长风浩荡,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兰州到老……

□刘仕杰

品味颜真卿

孔书贤

唐代颜真卿的书法,方严正大,刚劲有力,透着一股勇往直前、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后学者络绎不绝,千年不衰,真可谓书如其人。

颜真卿祖籍山东,生于长安,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复圣”颜回的后裔。其六世祖颜

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他熟记于心,善良、好学、正直,是他一生的追求。小时家境贫寒,颜真卿用笔蘸着泥水在墙上练字,苦读诗书,常常废寝忘食。开元二十二年,颜真卿考中进士,官封御史。当时,五原县旱情严重,土地龟裂,百姓纷传是一桩冤案所致。颜真卿深入民间了解案情,依法平反了冤案,严厉惩处了罪犯。很快天降大雨,百姓称之为“御史雨”,颜真卿一时深孚众望,如日中天。由于忠直敢言,受权臣杨国忠排斥,颜真卿不升反降,被贬为平原太守。平原是安禄山属地,颜真卿察觉到安禄山有谋反之心,就暗中招募兵马,预做准备。在安禄山反叛大军一路攻陷洛阳,直逼长安,势如破竹时,颜真卿率领一万兵马宣布起义,在安禄山腹地猛插一刀,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大功,升任吏部尚书。

唐代宗大历元年,因上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颜真卿被贬为吉州司马,后被起用为抚州刺史。在抚州五年,颜真卿解民倒悬,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抚河多年堵塞,水患频发,百姓叫苦连天。颜真卿亲自考察,带领民众疏通河道,修建拦河石坝。水多时拦水,水少时放水,变害为利。抚州百姓为此建祠立庙,纪念颜真卿。

抚州学子杨志坚嗜学如命,妻子耐不住贫寒,要求离婚。杨志坚写了一首《送妻诗》,表达他痛苦而又无奈的心情。颜真卿知道后,赠送杨志坚粮食、布匹,任用其在府中任职。杨志坚夫妇感恩戴德,叩头致谢。颜真卿还将《送妻诗》公开,对倡导当地的良好学风和婚俗起了一定导向作用。

因为政绩突出,民望颇高,颜真卿升任刑部尚书,再升迁为太子太师,加封鲁郡开国公,位极人臣。德宗时,李希烈率军叛乱,朝廷决定先礼后兵,派人劝降。由于斥责奸相卢杞所为,卢杞借刀杀人,举荐颜真卿前去。颜真卿已七十四岁高龄,明知是个陷阱、火坑,但他义无反顾,毅然决然为朝廷尽忠。他前往叛军营中宣读圣旨,叛军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他面不改色,直到读完。叛军又挖了一个大坑,威逼颜真卿屈服。颜真卿一指西墙说,这儿就是我的死地,为朝廷尽忠,我死而无憾!叛军又架起大火,威逼利诱。颜真卿二话不说,径直就往火里走,被叛军拉住。颜真卿对叛军首领说,你们可能知道,我堂弟颜杲卿怒骂安禄山,被割舌而死。我是他哥哥,绝不会屈膝求生!我奉劝你们,认清大势,早早归顺朝廷。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叛军恼羞成怒,但又敬重颜真卿的人品、官品和书品,不忍让他身首分离,最后用一根绳子把他勒死,留个全尸。唐德宗对颜真卿的英雄壮举大加褒扬,赐颜真卿谥号:文忠。

颜真卿一生人品高尚,为官清正,诗书俱佳。他生前编成诗文集《临川集》10卷,可惜只留下诗文两篇。他是王羲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大师。传世作品有《祭侄稿》《争座位》《麻姑碑》《多宝塔碑》等,尤以碑刻存世著名。北宋欧阳修说,颜真卿的书法,犹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时间越久,越让人喜爱敬重啊!

在路上,与敦煌相遇

林非

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不仅可以走到世界的尽头,还能够横穿整个人类色彩斑斓的生存姿态和文明历史,甚至可以触摸到整个人类的生活状况及其隐秘的心灵。公元前138年,在长安的帝国使者张骞就是如此,手持节杖,翻越秦岭,渡大河,穿越犹如刀锋一般窄长的河西走廊,再走荒芜“盐泽”,横渡西域“城郭诸国”,过葱岭,入中亚,第一次张开了东方帝国的远眺之眼,也第一次发现了生命的辽阔性和苍茫大地的内在潜力。

这条道路,就是名扬千古的丝绸之路。它既是历代英雄旌旗漫卷和马革裹尸的漫长征途,也是驼铃叮当与商旅绵延的贸易通道,更是中西文化之间引进、输出乃至碰撞、演变的纷繁孔径。在这条路上行走,不是与敦煌擦肩而过,就是与敦煌闪亮地相遇,这种光芒的对话,绵延了一千多年的茫茫时光。多少人的生死,离散,梦想,征战,都如花朵般破碎、沉淀,随风远逝。唯独敦煌却如心灵的珍宝,在时光的淘洗与高擎之中,成为人类精神的至高圣地,它是整个人类的血液和思想喂养成的雪莲之花。

即使在当今的敦煌,每一个人所感受到的,还是多种文明混合成的迷离的味道,充满了容纳、渗透和流变的雍容与自由的气息。除此之外的任何地方,恐怕都难以让人在拜谒与瞻仰之中,身不由己地发出牵动灵魂的喟叹和赞美,并且会再三地弯下腰身,满心虔诚,向着寂寞而又神色灵动、灰暗而又光彩夺目的文明和艺术顶礼膜拜。

《大美敦煌》这本书从敦煌出发,每位

作者都找到了接近神圣的理由。尤其如常书鸿、段文杰等一批敦煌人,不仅用生命守护敦煌,更以灵魂的震颤,咏叹着敦煌。他们跟敦煌血肉相连,生死相依。常书鸿、段文杰、高尔泰、潘絜兹、史苇湘、欧阳琳、萧默等人,都与敦煌有着类似的密切联系,为敦煌作证,也被人们记住。他们对敦煌艺术、文化的弘扬与保护,研究和阐发,以及对敦煌那种舍却一生的热爱与献身,已经成为叙述敦煌文学的话题。

刘白羽、冯骥才、冯其庸、高平、林斤澜、余秋雨、张抗抗、周涛、贾平凹、林染、北岛、王家达等人,以其对艺术和生命的高度体悟,将自己与敦煌在不同时间与境遇中的神会、识见和观察,梳拢洋溢文采的笔端,字字珠玑,响遏行云,独辟蹊径又气象万千,满怀虔诚且出神入化。在这里,特别要提及的是,本书中的《莫高窟》一文,是秋雨先生最新的修改之作,较《文化苦旅》中的原文更为宽泛博大,发现和感悟更为悠远畅达。

这些行走者顿悟生命和参透敦煌的文字,与其说是敦煌对他们的赋予和启发,不如说它与才人名士的相得益彰,也是每个人建立在自己心中的关于“圣域”的心灵之签。本书当中,还有一些与敦煌有着多种渊源的外籍作家和学者的上乘佳作,如井上靖、平山郁夫,不管他们距离敦煌如何遥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他们的内心中,总有一丝对敦煌乃至河西大地、整个中华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景仰之情。

敦煌的魅力显然是超出了它在中国的范围,也超出了亲历与向往者的“到此一游”,乃

至朝觐和拜谒的想象。敦煌从来都是屹立着的,也是多维的,它自身散发的光亮来自于四方,也一如既往地烛照着四方,它始终照亮着无数人生中一条叫阳关的大道。从20世纪20年代到现在,落寞于西北一隅的敦煌,俨然是一个艺术的“圣地”,和精神与灵魂上的“香格里拉”。在当代,无论怎样的艺术,都可以从中找到原点,也都可以得到天启般的辉映与箴言。这绝对不是标榜和夸张,我甚至觉得:任何一个艺术的人,如果不来一次敦煌,也许就无法提升自己的胸襟和视野,无法破解艺术之所以永恒的密码。

一批中青年的写作者也走近了敦煌,敦煌注定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这里可以从容淡定,洗净身心,忘却烦恼。生命和灵魂的污垢注定要被冲刷干净。马步升、杨献平、雒青之、周

佩红、莫小米、梅洁、晏苏、王若冰、阿贝尔、胡杨、孙江、方健荣等人,对敦煌乃至河西走廊历史文化的参悟和解读,都各具神色。这样可以使阅读者登高俯视,屹立于三危山的顶巅,览尽河西走廊历代战乱的烽烟,乃至苍生风物的古往今来。杨献平在其散文《莫高窟:从神灵到众生》中说,敦煌是古代平民艺术在今天的空前胜利(大意)。当然,是文明在流变时的那种婉转与优雅,痛苦与安详。是隐身于荒野的旷世之美、黄钟大吕和天籁之音。尘世的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前生今世,也能够从那些简单笔调中,发现自己生命乃至灵魂的某些轨迹。王若冰、雒青之、雨沙等对敦煌“伤心史”的不同探询,使我们更加从特定历史背景中认识到敦煌的阔大、

深刻、矛盾、浑厚,这是一个盛满尘世夙愿、现实梦想、苍天诸神、芸芸众生的微缩的人间和上天的混合体,一座艺术的都城,一阙内心的宫殿。阿贝尔、孙江、朱金晨,在丝绸之路上最光明的阳关行走中,收获无边的诗情,了悟人生的真谛。敦煌,因之在青年作家的笔下,焕发出更加贴近心魂的大美。

马克斯·拉斐尔在其《理解艺术的挣扎》一书中说:“艺术作品始终是自然(或历史)和心灵的综合。因此,它获得某种因素所不具有的自主,这个独立性是人类所创造的,因此它有着心灵的真实。”其实,敦煌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一个传说,一个建立在尘世上的朴素宫殿和心灵幻影,它在流变中固定自我,在传播中兼容并蓄。敦煌大有大无,大偏僻又大自在,大沉默又大喧哗,大简单又大庄重。是宗教,是信仰,是神灵,又是众生。面对敦煌,无论是怎样形容和赞美,她都可以容纳。如这本《大美敦煌》,它是丰富的,沉思的,疼痛的,由此及彼的,也是衔接紧密,始终外溢的。从中不仅可以窥见敦煌及其蕴藏的多个层面,还可以领略到整个河西走廊斑驳、混血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质朴自顾的现实境况。

应当说,这是一本硕儒和名士际会、前辈与后生同台,有着典藏价值的美文汇编,她展开的是百结柔肠、烟云苍茫的敦煌之梦,也是一部思接千载、内省自察的高拔之境。但这似乎还只是一个开始,因为真正庞大与无尽的敦煌,总是会向着更多的人群,更多的时间展开。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从过往到未来,在丝绸大道、风尘砾石之上,会像来到、又来到、再来到、还会来到的人们一样,脚步沉实,神色虔诚,络绎不绝地瞻仰。

过玛曲草原

李少君(北京)

草原,是世界上最洁净的一个庭院清风每天打扫云雨随时洗刷

草原,是世界上最广阔的一个庭院格桑花铺展成花滩流水随意蔓延为道路

草原,是世界上最安心的一个庭院牛羊善良,低头吃草猎犬来回跑动着看护

草原,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个庭院人们在星光下默默念经孩子在晨曦里怎么爬也爬不出自己的家园

人生之病

天天

一位保健专家曾对我说起,人们在自我保健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

渴了才喝水。渴是体内缺水的信号,如等到渴了再补水为时过晚,不但身体会发生故障,甚至会引起疾病。

饿了才吃饭。等到饿了再吃饭,极易伤胃,也会削弱人的抗病力。

困了才睡觉。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而且还容易入睡,减少失眠的发生。

老了才锻炼。近年来,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骨质增生等老年病已呈年轻化趋势,年轻人患脂肪肝的数量更是惊人,这些都与他们平时不加强锻炼有关。

其实,人生也同样存在误区,比如,逆境时才想到努力,挫折时才想到奋起,失败时才想到补救……这些,都属于人生的误区。人生为何不能趁着顺境时做事创业呢?这样不是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

一位医生告诉我,人不是有病的时候才病的,人在健康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病了,那病菌一直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与我们

健康的肌体进行着无休无止的斗争,只是我们健康的肌体暂时把它们压制住了。其实,人从一出生,那些病菌就与健康的肌体同生共存。

同样,人不是失败的时候才失败的,不是在忧伤的时候才忧伤的,不是在恨的时候才恨的,在我们成功、快乐和爱着的时候,那失败、忧伤和恨就已经潜伏着、存在着。

所以,当我们在成功、快乐和爱着的时候,如果疏于防范,麻痹大意,那成功就有可能转化为失败,快乐就有可能转化为忧伤,爱就有可能转化为恨。

人不是有病的时候才病的,所以,人在没病的时候、在健康的时候,就要对病有防范之心。

有人说,懒惰是一种病。最近读报,见一则消息,称懒惰果真能让人生病。

据医学专家研究,凡是懒惰的人,那些懒得干活、懒得运动的人,患感冒的概率比活动量大的人要高出两三倍。

懒惰是一种病,它让我们生病的,不只是我们的血肉和肌体,还有我们的精神和灵魂。看宋词如何做到“刚柔交融”

2016年08月02日12 :思想周刊·文史·广告稿件来源:解放日报■潘裕民

阴阳刚柔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周易》。《易经》上说,天之气属阳,地之气属阴,天地交感,万物就变化发展,也就吉利。古人在以天为阳、以地为阴的同时,也把日月、火水、

昼夜、寒暑、男女统统归于阴阳两大类型,进而形成“观物取象”的朴素唯物主义观念。

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一对重要审美范畴,被广泛用来品评文艺作品。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列举诗的九品之后,将其概括为两大类型:一是优游不迫,一是沉着痛快。所谓优游不迫,即阴柔之美;而沉着痛快,指的则是阳刚之美。司空图《诗品》列二十四品,其中雄浑、劲健、豪放可为阳刚一类美,含蓄、纤靡、曲婉则为阴柔一类美。

词作为一种诗体,一直被视为“艳科”“诗余”,内容多写男女情爱、伤春伤别,艺术风格虽然多样化,但基本上以婉约为宗,故多属于阴柔之美。例如,晏殊词的温润秀洁,欧阳修词的疏隽深婉,秦观词的凄清含蓄,李清照词的轻灵清婉,周邦彦词的缜密典丽,吴文英词的绵丽幽邃等,都具有“柔性美”的特质。

当然,说词多阴柔之美,是就主体风格而言。讨论阳刚和阴柔之美,不仅重在二者的区分,也应看到二者的统一。中国美学常常将二者相联系。无论阳刚之美还是阴柔之美,都不破坏和谐之美。刘熙载说:“壮语要有韵,秀语要有骨。”“风骨”实际上是贯穿在阳刚与阴柔之中的。对于多数作家来说,刚与柔之间不仅可以并存,而且可以转化和交融。所谓“刚柔交融”和“摧刚为柔”,即指此二点而言。

在宋词中,“刚柔交融”的作品大多出自于苏、辛豪放派之手。例如,苏轼的豪放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有“柔”的一面。此词写于作者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期,借怀古来抒发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怀抱。意境之高阔,气象之恢宏,可谓前无古人。但是,词人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图景中,插入“小乔初嫁了”的温情柔笔,令后人感叹“刚亦不吐,柔亦不茹”。

所谓“摧刚为柔”,指的是那些外柔内刚的作品。辛弃疾的《摸鱼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时年辛弃疾四十岁,在湖北转运副使任上。暮春之际,辛弃疾奉调湖南,仍然担任转运副使,在同僚为之饯别的筵席上,辛弃疾写下这首词。词中全用比兴寄托的方法,风格凄婉含蓄,但所蕴含着的感情是很强烈的。梁启超说此词“回肠荡气”“雄豪之气”而又有“花间莺语”,刚与柔结合得很好。当代词学家夏承焘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对这首词的评语,指的也是这种绵里藏针的艺术风格。

再如陆游和岳飞的词,各举一首:“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前者于委婉凄清之中暗藏倔强刚劲之气,后者把“怒发冲冠”的激烈壮怀化为弦断无知音的幽怨,写得都很出色,不失为“摧刚为柔”的好词,值得细细品味。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01 六下《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试题

盐城市实验小学六年级二月份课外阅读测试题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寒假期间感受了“中国诗词大会”的无限魅力,你一定深深地震撼于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三百首》引领我们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尝试着完成下面测试题,了解自己的诗词积淀吧! 一、填空题。(40分) 1. 桃花一簇开无主,。 2. 落霞与孤鹜齐飞,。 3. 潮平两岸阔,。 4. _______________ 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5. 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___。 6. 采得百花成蜜后,。 7.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青山郭外斜。 8. 春节时,我们吟: , 。 9. 中秋时,我们吟: , 。 10.春雨时,我们吟: , 。11.冬雪时,我们吟: , 。 12.思念时,我们吟: , 。13.送别时,我们吟: , 。 14.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鲜明提出做人的价值取向: , 。 15.古人的思想深邃、精到,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告诉我们:问渠哪得清如许,。《长歌行》流传千年,训导了多少中华儿女珍惜时间、发愤立志: , 。 16.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 ;登楼远眺,视野

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 ,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 。 17.描写旅途中忧愁满腹难以入眠的诗有《枫桥夜泊》 , 。还有《泊船瓜洲》 , 。 18.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写的《____________》委婉地控诉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国无良将的感叹。“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现在已成为千古名句。 19.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20.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二、选择题。(40分) 1.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 A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2.《七步诗》的作者是( )。 A曹植 B曹丕 C曹操 3.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5.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 C杜牧《江南春》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

《行路难其一》阅读答案

《行路难(其一)》阅读答案 《行路难(其一)》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2分)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2分) 5、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一)行路难(其一)(6分) 3、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

筷子撂下了。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 佳酿,也难以咽下。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句描绘1分。) 4、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 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 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问1分。) 5、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 想的彼岸。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 抱负。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 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诗句大意得1分,诗人的思想感情得1分。) 8.诗中采用吕尚和伊尹这两个典故,用意是什么?(3分)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3分)

一剪梅古诗赏析李清照

一剪梅古诗赏析李清照 李清照 的一剪梅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下面一起来赏析下!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 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诗词 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 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 的美称。 ④雁字: 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 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 雁。 译文 荷已残, 香已消, 冷滑如玉的竹席, 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 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 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 心头。 鉴赏
1/7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 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 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 《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 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 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 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 1981 年人民文学 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 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 1981 年上海古 籍出版社出版的 《李清照诗词选注》 、 1982 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 《唐宋词选注》 )。 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 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 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 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 头三句看, 决不像柳永 《雨霖铃》 词所写的“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 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 在孤独中感 物伤秋、 泛舟遣怀的情状。 次句中的“罗裳”, 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 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 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 雪、 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 《两般秋雨庵随笔》 ), 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 廷焯 《白雨斋词话》 )。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 下半句“玉簟秋” 写室内之物,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 《已 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 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 肤间触觉, 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 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 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 所触之 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 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 后的悬念。 词人独上兰舟, 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 偏起怀远之思。 这一句, 钩连上下。 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 写的是舟中所望、 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 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 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
2/7

小学分类阅读理解习题17套(含答案)

写景类、游记阅读 晋祠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有河,亭()有井,路()有溪。石()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成缕缕的丝,□在河底,□在岸边,□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成一条条大飘带,□亭□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水去观赏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1、根据原文填空。 ⑴晋祠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晋祠的水,从____、____、____、____多方面给人以美感。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晋祠水清的句子。 3、选择方位名词填在文中的括号内。(中间下边) 4、选择一组恰当的动词填在方框内。 A、铺、合、拉、织、穿、绕、挂 B、拉、铺、挂、合、织、穿、绕

《蒋勋眼中的宋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18分) 蒋勋眼中的宋词 ①我花了一个多月品读完《蒋勋说<宋词>》这一本书。 ②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的语言细腻可感,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蒋勋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切,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谈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产生宋词,如何产生宋词,以及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③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唐诗就如骚动的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淡雅、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的作品,你会发现宋词的平实、自然和发现现实的美,发现宋词对人生的美的沉思。 ④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是曲曲折折。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⑤人生问题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⑥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下片:“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时代使苏轼成为令人仰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却不是成功者。有人可能会说,这些都是颓废的人生观、没落的情趣。其实不然。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苏轼的追求个人生活的志向确实比较一般。但是,苏轼以此谆谆劝慰朋友:“人生就像逆水行舟,我同你一样逆流而上。”这些言辞,虽然不是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然而也还是积极进取,难能可贵。人生短暂,万事匆促,荣辱得失本来就是相对的,过于执着,就会走向对自己的束缚。 ⑧读了这首词,我认为应该像苏轼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对人生失去希望,而应该调整心态,怀抱一种飘然自适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个坚定的、自觉的“行人”。任何时候,人不能缩在乌龟壳里过局天促地的生活,而应该走向广阔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气,在世间寻找人生的情趣,焕发出浪漫的青春。这是人性的觉醒,欲望的复苏。这种理念,将有力地推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成为促使人自身最佳发展的原动力。 ⑨有空你不妨读一读,对人生进行一场美的沉思。 (选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一:喜欢唐诗,是喜欢唐诗里的大唐风骨,喜欢唐诗里的雍容气度、厚朴浑然。喜欢宋词则是喜欢宋词的精致雅丽,它或婉约、或豪放但无不精心雕琢,那种词句间氤氲的韵味总使人读罢难忘,那一种感觉总会在某一个时刻,在人生的伤怀时,在生活的寂寥处,在情致盎然里,在喜上眉梢头时分,总在生活的角角落落里得到遇合。我们会突然在这些时刻,脑海里浮现出这些清

《行路难(其一)》李白 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题汇总(附答案)

《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中考题汇总(附答案) 《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福州市质检题)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6 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淏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是一首乐府古题,李白在诗中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 B.诗的开头两句用夸张的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被赏识的愉悦心情。 C.“闲来'两句运用典故,诗人期望有朝一日得到明君重用,宏伟的抱负得以施展。 D.这首诗是以浪漫的笔法来书写作者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的。 5.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唱出的最强音,历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请说说为什么人们在身处逆境,失意苦闷时常常引用它来自我励志? (3 分) 答案: (一) (6分) 4. (3分) B 5. (3 分)因为这两句诗体现出一种奋发振作、一往无前的精神,以及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意思对即可) 《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眉山市市质检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2分)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请说说此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诗词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鉴赏】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4—6题

文言文阅读练习十二则 (一) 记母教铨①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②,咿唔之声③,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⑤!”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注:①铨:蒋士铨,字心馀。清代江西铅山人。②句读:这里泛指文章。③咿唔:读书的声调。 ④夏(jiǎ)楚:这里指责打的意思。⑤乃尔:这样。】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毕:⑵怠:⑶旋: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拥被覆双足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3分) 4、文中母子两人流泪哭泣的原因各是什么?(2分) 5、这篇短文中有多处感人的细节描写,请你任找一处说说感动你的理由。(3分) (二) 冬十二月,齐侯(1)游于姑棼(2),遂田于贝丘(3)。见.大豕(4),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队(5)于车,伤足丧屦(6)。 反,诛(7)屦于徒人(8)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9)?”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10)。《左传》 (1)齐侯,齐襄公(2)游于姑棼,到姑棼巡视(3)田于贝丘,在贝丘打猎(4)豕,野猪(5)队,通“坠”(6)屦,鞋(7)诛,责求(8)徒人,随从(9)我奚御哉,我怎么会抵抗呢(10)无知,即公孙无知他于鲁庄公八年(前686年)弑齐襄公自立为君。 1、文中加点的“见”字,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见.大豕②彭生敢见.③见.血④见.公之足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2、与“队于车”的“于”意思相同的是()(2分) A、斗死于.门中 B、诛屦于.徒人费 C、不求闻达于.诸侯 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3、用“/”标出下句朗读的一处停顿(2分) 豕人立而啼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

(热点专题)李清照描写思念的古诗词《一剪梅_红藕香残玉簟秋》阅读

李清照描写思念的古诗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阅读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红藕香残玉簟 秋。 西 楼。 花自飘零水自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流。 心 头。 荷已残,香已消, 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 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 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一一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 心 头。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 d):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 a n):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 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 美 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 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 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

译林牛津版小学小升初英语阅读理解含答案【解析】 (17)

译林牛津版小学小升初英语阅读理解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理解 1.阅读理解阅读短文判断正误。 It is May Day next Saturday, and it is also my brother Tim's birthday. In the morning, we are going to have a party at home. His friends are going to give presents to him. We are going to play some interesting games. Tim likes riding a bike. Our parents are going to give him a new bike. After lunch, we are going to a zoo. There is an animal show. We all love animals. I think we are going to have a lot of fun on that day. (1)It is May Day next Sunday. (2)My birthday is on the 1st of May. (3)We are going to play games at the party. (4)The new bike is a birthday present from Tim's parents. (5)We are going to be very happy on Tim's birthday. 【答案】(1)0 (2)0 (3)1 (4)1 (5)1 【解析】【分析】(1)根据短文第一段第一句 It is May Day next Saturday得知下周六是劳动节。故选错误。 (2)根据短文第一段第一行中It is May Day next Saturday, and it is also my brother Tim's birthday.得知劳动节是我兄弟的生日。故选错误。 (3)根据短文第一段中We are going to play some interesting games. 得知主人公们将会在聚会上玩一些有趣的游戏。故选正确。 (4)根据短文第一段中Tim likes riding a bike. Our parents are going to give him a new bike. 得知Tim的生日礼物是我们的父母亲送的。故选正确。 (5)根据短文最后一句I think we are going to have a lot of fun on that day.得知主人公一家人将会在那天过得非常开心。故选正确。 【点评】考查阅读理解的能力。同学平时要多记单词和词组。 2.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In the world, football is the most popular sport. This is because many countries have wonderful teams for the World Cup(世界杯). The World Cup is held(举行)every four years. Some football teams will have games there. The World Cup makes more and more people interested in(对……感兴趣)football. Teenagers(青少年)like playing football and watching football games. Many of them love some football stars so much. They paste(粘贴) the pictures of their favourite players on the walls of their rooms. Are you a football fan(迷)? Who is your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 (1)Football is the most popular sport. Because ________.

《望海潮》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望海潮 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板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金谷,指晋石崇所筑的金谷园。铜驼巷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铜驼夹着相对,后称铜驼陌。西园:宋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园林,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笳,即胡笳,古代传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兰苑:美丽的园林,也可指西园。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英”即梅花,“冰澌”意为冰冻融化,“东风”则指春风,点明冬去春来的时间节点。 B.下片“碍”和“妨”,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 C.“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心中情感,呼应上片“柳下桃蹊”。 D.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景起情结,今昔交错,虚实交融,含蓄委婉。 15.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C(C项与上片“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 15.惆怅之情,年华逝去之感。“絮翻蝶舞柳下桃蹊,乱分春色”,美丽的春色引起诗人“芳思交加”的惆怅之情;“东风暗换年华”道出诗人心中又是一年春来到的光阴流逝之感。怀旧之情。“金谷俊游”以下几句写的都是旧游时的游乐欢愉之情。慨叹仕途失意之情。“重来”“兰苑”旧地而“是事堪嗟”,而又“时见栖鸦”和“到天涯”,表明诗人对仕途感慨至深。(每点2分,共6分。) 【诗歌赏析】 这首词的大意:梅花稀疏,色彩轻淡,冰雪正在消融,春风吹拂暗暗换了年华。想昔日金谷胜游的园景,铜驼街巷的繁华,趁新晴漫步在雨后平沙。总记得曾误追了人家香车,正是柳絮翻飞蝴蝶翩舞,引得春思缭乱。柳荫下桃花小径,乱纷纷将春色送到万户千家。 西园夜里宴饮,乐工们吹奏起胡笳。高挂的缤纷华灯遮掩了月色,飞驰的车盖碰损了繁花。花园尚未凋残,游子却渐生白发,重来旧地事事感慨嗟叹。暮霭里一面酒旗斜挂。空倚楼纵目远眺,时而看见栖树归鸦。见此情景,我油然而生归隐之心,神思已暗自随着流水奔到天涯。 《望海潮·梅英疏淡》是一首伤春怀旧之作。这首词先是追怀往昔在汴京时结伴游览名园胜迹的乐趣,接着写此次重来旧地时的颓废情绪,虽然风景不殊,但词人已丧失了当年那种勃勃的兴致。结构上,景起情结,今昔交错,虚实交融,含蓄委婉。

《行路难(其一)》阅读赏析

1《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则是李商隐、杜牧)。中国 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二、主题思想: 抒发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三、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 行。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具有比兴的意味。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 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 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 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习题练习: 1.根据原文填空: (1)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停投拔顾 (2)《行路难》中通过描写美酒佳肴来表现朋友对诗人深情厚谊的诗句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 万钱 (3)《行路难》中诗人从正面写“行路难”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行路难》中运用典故表现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

八年级上册经典诵读诗词阅读鉴赏题(答案)

八年级上册《经典诵读》重点诗词阅读鉴赏 1.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①这首词运用了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字。 ②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 ③作者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 2.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①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②本诗的一个主要意象是“月”,诗人通过这个意象寄托了相思之情,古诗中 还有很多类似的,请举出这样的例子。 3 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最能揭示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最能表现边关之地行军艰辛环境苦寒的句子是哪些?(2分) ②以景写情是这首词最大的特色,“夜深千帐灯”历来被人称道,请写出这句词丰富的意蕴。(4分) 4.比较阅读: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 谢薖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注]①锦楼:乞巧节时,当时富贵人家在庭中所结的彩楼。 (1)这两首词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的表达方式。(2分) (2)请说明两首词中都用到了什么典故,并分析两位作者用此典故的不同用意。(5分)

小学小升初英语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7)

小学小升初英语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阅读理解 1.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In the world, football is the most popular sport. This is because many countries have wonderful teams for the World Cup(世界杯). The World Cup is held(举行)every four years. Some football teams will have games there. The World Cup makes more and more people interested in(对……感兴趣)football. Teenagers(青少年)like playing football and watching football games. Many of them love some football stars so much. They paste(粘贴) the pictures of their favourite players on the walls of their rooms. Are you a football fan(迷)? Who is your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 (1)Football is the most popular sport. Because ________. A. many countries have wonderful teams B. there are many football players C. teenagers like to play football (2)The World Cup is held every ________. A. three years B. four years C. five years (3)Some football teams will have ________at the World Cup. A. gifts B. names C. games (4)They paste the pictures of their favourite players on the walls of their rooms. Because ________. A. it's fun B. they love their favourite players C. football is a popular sport (5)Are you a football fan? ________ 【答案】(1)A (2)B (3)C (4)B (5)Yes, I am. /No, I'm not. 【解析】【分析】该短文主要介绍足球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 (1)细节阅读,根据This is because many countries have wonderful teams for the World Cup(世界杯). 得知很多国家有精彩的足球队,故选A。 (2)细节阅读,根据The World Cup is held(举行)every four years. 得知没四年举行一次。故选B。 (3)细节阅读,根据Some football teams will have games there. 得知一些足球队在那儿举行足球赛,故选C。 (4)细节阅读,根据Many of them love some football stars so much. They paste(粘贴) the pictures of their favourite players on the walls of their rooms.得知他们喜欢他们最喜欢的运动员,故选B。 (5)句意:你是足球迷吗?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肯定或者否定,故答案为Yes, I am. /No,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词中的“八百里”“斫”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两首词的结尾在写法上各有不同,请任选一首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八百里:酒食;斫:砍。 (2)甲词“可怜白发生”,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君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乙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解析】【分析】(1)“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八百里:酒食。“斫去桂婆娑”意思是“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斫:砍。 (2)甲诗,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直抒胸臆,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乙诗,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故答案为:⑴八百里:酒食;斫:砍; ⑵甲词“可怜白发生”,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君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乙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分析; ⑵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中考《行路难》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题)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3题。(共10分) 【古诗赏析】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2分) 【分析】《行路难》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开头写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解答】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句子时,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的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从中看出诗人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从中表现了诗人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引用典故(或用典),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渴望自己也能像姜太公(吕尚)、伊尹那样,得到先人赏识重用(或有好的官运)。也可说“表现了诗人在心境茫然时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答案: 示例:用典(或运用典故),表现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