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档 非遗实施方案1

文档 非遗实施方案1

文档 非遗实施方案1
文档 非遗实施方案1

民联寄宿制小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实施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民乐县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孕育了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民乐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顶碗舞、霸王鞭、腰鼓、秧歌等,为使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民乐文脉"的保护主题,本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我校与县文化馆研究决定开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民族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全面和谐的发展氛围。

二、总体目标

用1-2年的时间,在学校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浓厚氛围,建设一所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三、组织领导

为更好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作为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特成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实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活动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王林邦

副组长:朱华林、李常全

成员:张秀华、刘多银、张文仁、刘大林、王荣福、王泉兆

杨玉凤、付华芝、张淑兰

四、主要内容

(一)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普及非遗知识

学校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保护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各种校园文化载体大力介绍非遗相关知识,宣传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达到普及非遗知识的目标。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优秀的

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好非遗展示宣传活动,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全校师生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情。

(二)编印发放非遗文化校本教材

1.校本教材内容:介绍顶碗舞、霸王鞭、腰鼓及民族舞蹈“竹竿舞”的相关知识,并讲述本县传承项目的历史、现状的相关知识。

2.编印发放要求: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讲述专业的知识,要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可读性强。

(三)非遗成果展示

(1)展示时间:可与其他非遗宣传活动同时进行,也可根据学校实际教学安排不定期举行。

(2)展示形式:非遗文化演出,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或专业教师与本校学生一起展示学习成果。

(3)展示规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校师生展示或面对全社会开放展示。

(四)非遗大课堂

1.选拔非遗传承班学员

(1)选拔标准

A 学习兴趣:以学生感兴趣、自愿且家长同意为原则。

B 学习基础:优先选拔有已有项目相关基础的学员。

C 学习条件:宜选拔五年级学生,课余时间相对充沛,较有天赋的学员。

(2)选拔规模

A选拔人数:根据各非遗项目的特点及学校具体情况而定,以小班教学为主。

B选拔频率:一年一次。

C选拔范围:全校范围内有兴趣者皆可报名参与选拔。

(五)拟定非遗传承班课程

1.教材配备

A教材形式:书本、电子幻灯片、视频等各种有益于教学的形式皆可。

B教材内容:根据各非遗项目学习特点,各负责教师共同商定。

2.课程课时设定

A课程设置:根据各非遗项目特点,分设理论课与实践课。 B课时设定:根据各非遗项目学习要求,综合考虑学员时间安排,排定课程表,主要在学校组织的大课间活动中开展,每学期更新一次。

(六)设施配备:根据各非遗项目学习要求配备相关器材及设施。

五、实施步骤

从 2010年5月至2014年5 月两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一)第一阶段: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

1、阶段任务:

(1)非遗传承班正式成立。

(2)非遗学习课室、非遗项目设备等硬件基本配备。

(3)"非遗进校园"专题栏目建立,并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校园文化载体宣传介绍非遗基本知识及非遗进校园的意义。

2、阶段成果:

(1)非遗传承班初具规模,教学成果初步显现。

(2)学校师生对非遗的认识度有一定的提高。

(二)第二阶段: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

1、阶段任务:

(1)总结分析第一阶段非遗传承班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2)进一步丰富硬件设施,优化非遗教学条件。

(3)积极开展非遗推广活动,学校组织非遗宣传演出。

2、阶段成果:

(1)扩充非遗传承班学员,教学日臻成熟完善。

(2)师生积极认识了解非遗,校园非遗学习氛围浓厚。

(三)第三阶段: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

1、阶段任务:

(1)非遗传承班继续招生,开展不同届传承班内部的交流学习活动,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

(2)组织非遗传承班学员的学习成果展示或汇演活动。

(3)持续的常态化的开展非遗推广活动,扩大非遗影响。

2、阶段成果:

(1)通过非遗传承班学员的两年成果展示或汇演活动,在校园内、学生家长中乃至社区范围内造成较大的影响,吸引全社会共同努力关注非遗、传承非遗。

(2)校园非遗学习氛围浓厚,并逐渐向社会扩散。

六、具体分工

腰鼓队负责人:张秀华、刘多银、张文仁

霸王鞭负责人:刘大林、王荣福、王泉兆

顶碗舞负责人:杨玉凤、付华芝、张淑兰

竹竿舞负责人:葛文、王银、李世明

七、保障机制

(一)激励机制

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各非遗项目负责人积极传徒授艺,激励各相关教师积极开展非遗传承班工作,提高各传承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每年举办一场全校非遗传承班展出汇演活动,评选和表彰优秀非遗节目、优秀传承学员。并根据学员考核成绩,综合考虑其它相关要素,对于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并在全校范围内公布,以激励各项目非遗负责人积极传授技艺。

(二)监督机制

县文化局分工合作,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我校开展的"非遗进

校园"传习工作进行督导。制定相关监督保障措施,并邀请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及时总结梳理活动的经验,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八、工作要求

(一)非遗进校园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学校要高度重视,紧密配合,及时沟通,确保活动按计划推进。各负责人要出台相应的工作举措,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抓好贯彻落实。

(二)活动中各负责人要尽职尽责,切实担负起各项工作任务,时刻掌握工作进程,研究和协调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做到各项工作分工明确、主动安排。

(三)学校相关领导要真正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人员落实到位、经费落实到位;要以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抓好非遗传承班建设和教工自身的学习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