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慕课制作方法

慕课制作方法

慕课制作方法
慕课制作方法

MOOC视频制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时间: 2015-09-08 11:18:56 点击:110 来源: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于青青、李晓明

一、研究背景

目前Coursera、edX和Udacity三大MOOC平台提供的课程中,视频是学习的核心内容,许多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观看视频。有统计表明,没有通过考试但至少看过一半视频的学生占比与通过考试的学生占比相当。相应地,对教师而言,视频也成为传授知识的核心环节,一门课程通常由几十到上百个视频组成,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已有研究表明,好的在线学习视频能够让知识更具吸引力,从而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随着MOOC课程数量越来越多,视频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笔者从Coursera 和edX平台中随机选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京都大学等10所大学的56门课程,对其视频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后发现:演播室录制的视频占44.6%,用录屏软件录制的视频占30.4%,课堂实录式占12%,实地拍摄式占3.5%,可汗学院式占3%。

不同表现形式的视频需要不同的制作方法,所需投入的时间和人力也不一样。

(1)演播室录制式对制作技术的要求较高(如绿幕抠屏技术)。这种视频制作方法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沟通成本、金钱成本也都较高。例如,与摄像人员的沟通、对环境的适应,以及预约演播室和摄像人员等,都需要时间。由于演播室环境以及制作方法的不同,最终所呈现出的视频样式也差别很大。根据制作的复杂程度不同,演播室录制视频所需的投入和产出的时间比大概处于8∶1~100∶1之间。换言之,暂且不算教师前期的准备,制作一个时长为1小时的视频成品,需要花8~100小时的工作时间。在人员投入方面,则需要一名专业摄像人员和至少一名后期编辑人员。

(2)录屏式是指利用录屏软件将教师讲课的MOOC视频制作平民化方法的探索与评价P PT全程录制下来,与此同时用电脑自带(或外置)的摄像头录制教师形象。视频呈现以PPT

为主,以教师影像为辅,有些只有PPT画面和教师声音。这种形式的视频制作最为简单,教师可以独自完成录制,后期编辑既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找一名助教协助完成。整个制作过程投入和产出的时间比大概处于4∶1~8∶1之间。录屏式的视频形式多用在理工科课程中,在我们随机选择的56门MOOC课程中,有17门课程选择了录屏式,而这17门课程中有1 4门是理工类课程。

(3)课堂实录式视频制作的优势在于:上课形式不变,教师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也不需要占用教师其他时间专门录制课程。后期制作只需考虑教师和PPT之间的镜头切换及内容剪辑。这种视频制作方式所需的投入和产出的时间比大概处于5∶1~10∶1之间;人员投入方面,除了主讲教师外,还需要一名摄像人员和一名后期制作人员。有的教师对自己所讲课程的视频制作要求较高,要求采用多机位拍摄,如教室全景、教师中景、学生镜头、PPT镜头等各安排一台摄像机全程拍摄。这种方式固然能为后期制作带来更多可能性,但将所有机位的素材进行整理所需的工作量极大,同时需要更高配置的电脑来对这些庞大的素材进行处理。此外,有研究表明由于MOOC的教学特点跟传统课堂不完全一样,因此教师还要对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

(4)可汗学院式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典型视频制作形式。随着MOOC的发展,基于最初的可汗学院风格又衍生出一些不完全相同的形式:比如使用传统的纸和笔,并出现教师的手,如图1(a)。这种视频形式的好处是教师书写更方便,学生也感到更亲切,但不足之处是教师的手可能会遮挡文字内容。Udacity拥有一项专利,即将手做成半透明的样式,这就解决了手对内容的遮挡问题。见图1(b)

图1 可汗学院视频形式

除此之外,MOOC视频还有其他一些制作方法。例如实地拍摄式,一般选择的拍摄地点与课程内容联系紧密,但因为成本比较高,所以目前使用得并不多;还有一些学科(如医学、生物等),由于学科性质的特殊性会选择在实验室进行录课;还有的课程采用会议室讨论式,或者对专家进行采访的形式。总之,在线教育视频呈现形式多种多样且各具特点,而且不同教师对视频形式的偏好并不相同,以及不同学科适宜采取的视频形式也不同,因此我们很难说哪种形式最好,而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做出最佳选择方案。

尽管不同的视频制作方法各有特点,但降低MOOC视频制作的门槛,形成一套简单高效的视频制作方法,对于MOOC的发展和教育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录屏式视频制作方法是目前最容易的视频制作方式,但仍有教师反映面对摄像头讲课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一边翻PPT一边兼顾镜头效果也让教师感到手忙脚乱。因此,有一部分教师选择“不出镜”:即只有PPT和主讲教师的声音,不录教师影像或者录了也不合成到视频中。即使有时教师愿意出镜,但由于录制的感觉不好(如一直不看镜头,出错率高等),后期编辑时也只能选择放弃教师影像而只保留声音。然而,MIT的研究表明:有教师出境的视频比单纯录制PPT,更能吸引学生。

减轻教师面对镜头的心理压力,降低MOOC制作的成本(时间、人力、金钱)是笔者团队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笔者团队不断探索简化视频制作的方法,提高MOOC视频的质量,同时让教师感到制作视频不仅容易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非专业摄像设备的发展与普及,使得MOOC视频制作逐渐摆脱演播室的限制而走向平民化成为可能。所谓平民化,就是“十分容易”,既不太费钱,也不太费事;还喜闻乐见,都是大家愿意去做的事情。

二、一种MOOC视频制作的平民化方法

录屏式视频制作方法由于操作简单、制作效率高,而赢得了许多教师的青睐。随着MO OC视频制作成本的大大降低,将会有更多教师加入到MOOC课程的制作中,并将MOOC 用于提高他们的教学工作效率。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团队努力寻求一种最简单的视频制作方法,以期帮助更多的教师不再由于视频制作的成本高且技术难而对MOOC望而却步。为了实现MOOC视频制作平民化,主要从录配置环境个人化和制作流程简单化两个方面进行探索。换言之,教师不再需要去专业演播室录课,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灵活地进行MO OC视频录制。如果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那么在线教学活动在教育中的应用就可能蔚然成风。

1.配置环境个人化

所谓环境个人化是指教师在家或办公室就可以拥有一个制作MOOC视频的环境,而不需要用到价格昂贵的专业设备。笔者团队录制视频的环境如图2所示:一台MacAir笔记本电脑(硬件)+iMovie(软件)。为了便于观看,可以外接一个较大尺寸的显示器。

图2 视频录制个人化环境

录制MOOC视频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在日常工作中已经普遍使用。例如,师生人手一台

电脑,其自带的摄像头可以录像,麦克风可以采集音频,也可以使用外置的、家用级别的摄像头和麦克风来采集视频和音频。制作MOOC视频的软件需要具备录像、录屏幕、后期编

辑等功能。Camtasia Studio、Microsoft Expression Encoder、Screencast-O-Matic和Adobe Captivate等软件都同时具备上述功能。其中,Adobe Captivate的功能非常强大,但比较难学,适合于专业人士;Microsoft Expression Encoder可以同步录屏录摄像头,而且可以免费使用,具备基本的编辑功能但相较于Camtasia Studio较弱,且仅有Windows 版;Camtasia Studio和Screencast-O-Matic是两款比较推荐的软件。在配置环境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多款软件进行搭配,各取所长。例如,使用iMovie和Quicktime进行录像,使用Camtasia Studio和Microsoft Expression Encoder进行录屏,使用iMovie、Adobe Premiere和Final Cut等进行后期编辑。总之,软硬件的搭配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爱好进行灵活选择。

2.制作流程简单化

MOOC视频制作的流程相对比较简单,从编写PPT到最后输出视频总共分为6步(见图3):

(1)编写PPT; (2)写讲稿,并在讲稿上标注PPT的翻页和动画点; (3)基于讲稿录教师讲解视频; (4)听视频录PPT播放过程; (5)两路视频合成; (6)输出结果视频。

图3 视频制作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前三步需要由主讲教师完成,教师首先要做好PPT和讲课用的讲稿,然后基于讲稿录制讲课视频。后三步交给后期编辑人员完成,后期编辑人员可以利用教师的讲稿和教师影像视频,得到PPT播放视频,然后将影像视频和PPT播放视频编辑合成,最后输出得到视频成品。

三、MOOC视频制作平民化方法的探索

北京大学“人群与网络”课程是北大首批推出的MOOC课程之一,由李晓明、邱泽奇和王卫红担任主讲教师。该课程的讲解主要依赖PPT上的视觉信息(如文字、图像等),教师偶尔也会在PPT上详细写出一些推导过程。三位主讲教师都采用录屏式的制作方法,保持了视频风格的统一。“人群与网络”课程于2013年10月首次在Coursera平台上开课,201 4年9月在edX平台上再次开课。与首次开课相比,第二次开课时对课程视频进行了一定的修订。

视频作为一种传播知识的媒介,在教学、技能培养、提供视觉体验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提高视频质量,同时降低制作成本对于一门MOOC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制作“人群与网络”教学视频的过程,经历了从视频1.0版本到2.0版本的改善。

1.1.0版本:同步录屏的制作方式

所谓同步录屏是指主讲教师录制影像与录制PPT同时进行,这也是目前录屏式MOOC 视频常用的制作方法。“人群与网络”课程视频的1.0版本即是这样制作的:主讲教师一边操作PPT,一边讲解知识,偶尔兼顾镜头的录像效果,则可同时得到教师影像和PPT播放两路视频。后期编辑时保留教师状态较好的镜头,并将教师影像和PPT进行合成。

图4是北京大学为教师开设MOOC提供的视频制作环境。需要的硬件设备包括:一台高性能的台式电脑,外接一块Wacom手绘版、Cisco摄像头、无线麦克风。具体的制作流程是:

(1)主讲教师将PPT拷贝到公用电脑中;(2)在PPT中启动CamtasiaStudio8.0(使用的软件);(3)播放PPT讲课;(4)结束PPT放映,保存文件;(5)运用CamtasiaStudio8.0进行后期编辑;(6)输出视频。

图4 北京大学录屏式视频制作设备

教师可通过手绘版操作PPT的播放,同时在PPT上进行写画;外置的摄像头可录制教师影像,无线麦克风可采集声音;教师讲课时主要看手绘版上的PPT,偶尔抬头面对摄像头跟学生进行眼神交流。

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可以同时完成PPT和教师影像的录制,从而得到教师影像和PPT播放两路视频。编辑人员在后期编辑时的主要工作包括:剪辑掉错误的内容,对教师影像的位置、尺寸以及是否出镜进行调整。

尽管这种录课方式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而且主讲教师可以自己完成视频录制,但是还存在两个突出问题:

(1)教师面对镜头时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讲解难以做到“干干净净”,语言中拖泥带水的情形较多;

(2)教师镜头的可用率低。在“人群与网络”1.0版本中,主讲教师讲课镜头的可用率约为30%~50%。

2.2.0版本:异步录屏的制作方式

所谓异步录屏是指教师录制影像与录制PPT分别进行,先完成教师讲课影像的录制,然后再用录屏软件单独录PPT。目前,“人群与网络”课程的三位主讲教师都采用异步录屏的制作方法。针对1.0版本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在2.0版本中重点解决了三个问题:提高制作效率、减轻教师的录课压力、提高教师镜头的可用率。重要的设计环节如下:教师录像与P PT录屏分别进行。教师在录像前先对照PPT写好讲课用的讲稿,然后对着镜头照讲稿讲解教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能降低教师讲课的出错率,也能缓解教师面对镜头录课的紧张感。另外,讲稿的运用便于教师斟酌讲解的措辞,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讲稿也成为一份重要的学习资料。如果在后期编辑时需要对MOOC视频添加字幕,那么这份讲稿就是现成的字幕。

PPT播放视频与教师影像视频同步。为了得到与教师影像视频同步的PPT播放视频,笔者尝试过三种方法:

(1)将PPT直接输出成视频。这种方法得到的视频是匀速播放的,但是显然与主讲教师的视频无法保持同步。笔者试图通过后期编辑让二者保持一致,但是找准每一个与主讲教师的讲解相匹配的动画点,并精确进行时长等方面的控制非常困难,而且PPT中的动画越多难度越大,出错率也越高。

(2)将PPT输出成一系列静态图片,对图片进行时长的控制。与第一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静态图片比动态视频更容易控制,但是静态图片意味着PPT中某些动画效果的损失,如渐变动画。

(3)录制同步播放的PPT。这是目前实验成功的制作方法,具体的做法是:用视频播放软件播放主讲教师讲课的视频,同时同步播放PPT并用录屏软件录制成一个视频。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两台电脑,一台用于播放主讲教师的视频,另外一台用于录制PPT。

讲稿是录制PPT的关键。仅通过听教师的讲课语音来录制同步的PPT是很困难的,因此要参考教师录视频时使用的讲稿。需要强调的是,讲稿上要有PPT的动画点和翻页点。虽然通过教师的视频和讲稿也能做出粗略的判断,但教师自己的标注最准确也最高效,有助于整体效率的提高。有教师的视频和标记精确的讲稿作为基础和保障,同步录制PPT就比较容易,而且能很好地实现其与教师视频的同步匹配。

确定两路视频后期合成时的同步参照点。主讲教师视频和PPT视频合成的关键是将二者保持同步。CamtasiaStudio在录PPT时能够自动记录PPT的翻页点,这个翻页点可以作为两路视频的同步参照点。教师视频中的翻页点,利用教师的音频轨道很容易找到。一般而言,教师在讲解完每一页PPT后都会有短暂的间歇,这时音频轨道上就没有音频脉冲,而这正是与PPT翻页相对应的点。找到一个对应点后,视频的其他部分就能够自动同步。

主讲教师的影像视频是PPT中的重要视觉元素。虽然教师上课制作的PPT主要由文字、图片、图形、表格等元素组成,但在MOOC视频中还有一项重要元素——主讲教师的影像视频。后期编辑合成时,教师的视频和PPT中的元素要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异步录屏

的制作方法,在教师视频录好后,可以根据教师视频是否出镜调整PPT的布局,从而使画面整体更加协调。

教师视频延时出现、提前结束。课程视频开始时应先有PPT画面然后才是教师形象的渐入,结尾处教师画面渐隐后,PPT画面应再保留2~3秒,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通过画面层次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因此,PPT的录制最好应早于视频播放开始,晚于视频播放结束。

树立以PPT的“页”为单位的制作理念。一门课程由多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由多个视频构成,每个视频可以理解为由多页PPT构成。在制作视频时要有“页”的概念,这种思路体现在制作过程的许多环节中。例如,录制PPT时如果某个动画播放提前或滞后了,最好的做法是重新补录该页PPT,同步录屏后期编辑所用时间异步录屏后期编辑所用时间而不是寻找这个动画点单独补录或者补录整个PPT;将教师视频和PPT合成时,也要根据每页PPT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微软公司的OfficeMix的操作思想也充分体现了PPT以“页”为单位的理念。

3.两种MOOC视频制作方法的评价

评价一种新的方法是否有效,我们通常从质量和效率两方面来衡量。MOOC视频的质量可以从教师在镜头前的表达、PPT呈现、音质、视频长度等方面来判断。(Lorang,2013)效率可以用制作MOOC视频所用的时间长短来衡量。相对于同步视频的录制方法,异步视频录制方法带来视频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缓解了教师面对镜头的心理压力。主讲教师利用讲稿面对镜头讲课时表情更自然,状态更好。

第二,提高了镜头可用率。由于主讲教师面对镜头不再有压力,录制的视频质量明显提高,也解决了教师一直低头看PPT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师镜头的可用率,也为后期编辑提供了更多选择的余地。

第三,在PPT呈现方面,MOOC视频中PPT的制作排版要综合考虑与教师影像合成的效果。将PPT录制工作转给后期编辑人员后,后期编辑人员就能对主讲教师的PPT进行适度的调整优化,以便更好地与教师影像进行合成,从而提高视频的整体视觉呈现效果。

关于效率的评价,我们以一个10分钟的MOOC视频制作为例进行说明。

前期主讲教师需要投入的时间为:用150分钟写PPT,用150分钟写讲稿。录像时间大概需要15分钟。异步录屏方法后期处理的时间开销为:用10分钟同步录制PPT,用20 ~40分钟进行编辑合成。而同步录屏方法其后期编辑大概需要60~80分钟(见图5)。因此,异步录屏方法相对于同步录屏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演播室等大制作相比其效率的优势更加明显。

图5 两种视频制作方法使用前后耗时对比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在线教学活动的快速发展,IT业界也在不断开发新的技术用以提高教学视频制作的效率。例如,微软提供了一个PowerPoint插件Office Mix,可以使PPT播放和教师讲解影像的录制集成在一个框架中。笔者在实践中试用过Office Mix,感觉也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但是在PPT中进行音视频的编辑还有很多局限性。比较而言,本文介绍的方法在视频录制和后期编辑上更加灵活方便,讲稿的利用也使得视频的效果更好。

尽管异步录屏的MOOC视频制作方法在质量和效率上都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制作过程中,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教师最佳出镜率。有研究表明,在观看MOOC视频时,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出镜,而且认为有教师出镜的视频更有教育意义。(Kizilcecetal.,2014)但是如果教师出镜太多,会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呢?因此,教师的出镜率应保持在什么范围和程度才能既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又提高学习效果,成为MOOC视频制作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2)MOOC视频中PPT动画的运用。传统课堂中教师要使用PPT进行教学,MOOC视频中PPT也是重要的内容,但是这两种不同的使用情景,PPT的制作也略有不同。在1.0版本MOOC视频的制作中,主讲教师可以通过手绘版在PPT上进行写画;在2.0版本中笔者希望通过PPT中的动画来替代教师的手绘,同时充分发挥动画引导学生、辅助知识讲解的作用。

(3)主讲教师视频和PPT合成时的排版问题。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多媒体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负担。(Mayeretal.,2003;王建中等,2013)由于每页PPT中文字、图片的情况都不一样,主讲教师的视频在PPT中的位置、尺寸是否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每页PPT上视频的呈现都不同,是否会给学生带来认知负担?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4)主讲教师出镜时讲错了怎么办。MOOC视频在后期制作中,能通过技术手段对教师出现的错误进行修正,比如在演播室或教室拍摄时,可以通过切换镜头或展示PPT来进行调整。录屏式视频在教师不出镜的情况下,只要保证声音流畅就可以;可是如果有教师出镜,突然切掉中间的镜头则会出现“跳帧”现象。这也是MOOC视频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提出的平民化视频制作方法可以让教师在办公室或家里制作教学视频,不仅给教师带来方便,也让学习者感到更加亲切自然。此外,这种不需要在演播室环境下录制视频的思路,也让MOOC视频的呈现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比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zekielEmanuel 教授在Coursera平台上开设“Health Policyandthe Affordable Care Act”时,曾在旅途中即兴录制视频来回复学生在论坛中的问题;有些教师做线下答疑时,通过随时随地录制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网上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

总而言之,当制作MOOC视频不仅不会占用教师太多时间,反而能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时,这就为新的教学模式的普及提供了希望和可能,视频也将成为主流教学活动的重要素材,进而为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维度。

关于“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的区别

关于“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的区别 主讲:黄业华 “互联网+”时代来临,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纷纷来袭,相信很多老师是不是都有点儿云里雾里,不知如何是好?这三者有何分别、各有何特点?不要急,“互联网+”时代,老师也要加点儿特技,不是? 一、翻转课堂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员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员之间和学员与学员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们就进行过探索。在上世纪的5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进行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明证。为什么当年所做的探索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多大的影响,而“翻转课堂”却倍受关注呢?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员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员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员的自主学习。 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用萨尔曼·汗自己的话语来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作为不同之处。视频中的出现的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员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员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通常情况下,学员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员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员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员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员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员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关于慕课的说明

慕课 一、中国教师慕课学院 中国教师慕课学院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杂志社和北京绩优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绩优堂公司主要为中国教师慕课学院提供平台、技术、设备等相应支持。我们的理念是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中国教师慕课学院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对重点学校的教师义务进行微课程制作与培训,并免费为学校骨干教师提供微课制作设备,指导老师如何录制出高质量的微课,打造完善的网络课程体系,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慕课”,用简单的话来讲,就是把线下教育转化为线上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让优秀的教师把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及精练的课程以简练的方法,通过互联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中国教师慕课学院能为学校提供的服务 1.打造开放性的教育与学习平台——“网络教辅”。 2.为每位录课教师提供一套免费使用的录课设备。(整套设备包含一个专业的麦润声卡,一套专业电容式话筒以及配套话筒支架,一个汉王手写板。) 3.设备使用技术的指导,录课方法的培训。 4.教师所录课程的审核及剪辑。 5.老师微课程的全国推广,便是学校的全国推广。 6.帮助学校储备大量的教学资源。 7.学校可以快速实现教育信息化。 8.实践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 9.精进青年教师的业务。 10.帮助学校培养一批优秀的微课名师。 11.以上的服务完全不收学校和老师一分钱。 三、对名师的好处 1.国家政策支持 (1)从政策上来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国务院文件〔国发(2013)31号〕提出“加快学校宽带网络覆盖,积极发展在线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再比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文件的发布,微课成为当前我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优缺点教学内容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优缺点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优缺点 一、慕课(MOOC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慕课的背景:目前高校开设慕课的主要是清华、北大、复旦等重点高校,中学有陈玉琨领导的20所中学。每节课大概10分钟,可以快进或者重放、放慢等。在线学习后要做作业,考试过关还可以拿到证书。如北大,2013年秋季开始,开出15门慕课课程,15万人注册学习,6000人参加考试,2500人通过证书。北大一年本科生才招3000多人。 慕课的优点: 1.学习者比课堂更易集中注意力。一个人自主选择学习,也可对不懂的地方多听几遍或者放慢,也可跳过比较容易的部分,10分钟的零碎时间可以利用起来。 2.讲授者课程实际教学更注重内涵。教师看问题的视角、批判思维,以及整体设计都可以通过慕课展现出来。 3.优质资源可以不受区域限制进行共享,促进全面学习、终身学习。 4.慕课课程证书得到高效承认,学习更加自主。 慕课的缺点: 1.传统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欢快的气氛,慕课没有; 2.传统课堂中集体聆听相互感染的气氛,慕课没有; 3.传统课堂中临时生成的问题和精彩,慕课没有; (以上学习来源于2014年9月29日《中国教育报》第五版“四重视角看慕课”北大慕课组长李晓明) 我的感受:我想尝试学习一门自己感兴趣的慕课课程,体验一下。 二、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 ) 翻转课堂背景: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开创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它重构课堂流程。学生先通过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做实践性联系,并用知识解决问题,但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课堂进行指导。 翻转课堂的优点: 1.学生利用课前看视频,课上更多是和老师交流互动; 2.将更多的教学转化成学生的主动学习; 3.信息量大,可选择余地大。 翻转课堂的不足: 1.建平中学的田颖城尝试在自己课堂用翻转课堂,他说"学生用手机观看视频,课下用微信进行交流,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好“,条件是中学生人手一部手机,而且人人都上网,恐怕不好办。

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的介绍和特点

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的介绍和特点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1] 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2]多家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前两个均进入中国。 主要特点: 1)、大规模的: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只有这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的MOOC。 2)、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CC)协议;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成之为MOOC。 3)、网络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人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花最少的钱享受美国大学的一流课程,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联接即可。

浅谈“慕课”的概念及现状

浅谈“慕课”的概念及现状 “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慕课以它学习模式的开放性及学习对象的无限制性,引领着课程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它以一种全新的教育姿态为教育界带来改革的动力。 标签:MOOC;慕课;起源;概念;现状 一、“慕课”的概念 (一)“慕课”的起源 “慕课”起源于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掀起了一次在线课程建设热潮。2007年8月,在犹他州州立大学,大卫·怀利早期教授的网络课程,应该可以说是称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原型。“慕课”这一术语最初出现在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戴夫·科米尔和人文教育研究院的布莱恩·亚历山大在教学实践创新中提出,后经阿萨巴斯卡大学的乔治·西门思与国家研究院斯蒂芬·道恩斯领导设计了“慕课”在线课程。 (二)“慕課”的概念 “慕课”(MOOC)是英文“MassiveOpenOnlineCourse”缩写,中文意思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代表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到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开放,以兴趣导向,全世界的学习者都可以进来学,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在线,慕课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课程,是指某研究领域中的围绕一系列学习目标的结构化内容。MOOC体现着技术和文化的融合正围绕着数字化创造出新的能量。MOOC技术主要包括高质量的编目视频、数据采集与分析、带有社交功能的授递平台,使得基于网络的教学相比过去更加有效、更具规模。从文化角度,MOOC秉承一种基于网络的交流、协作和知识发现的学习文化。 把“MOOC”翻译成“慕课”一词的是我国华南师范大学学者焦建利教授。焦建利教授在《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从中学到些什么》一文中提出:“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慕课”与传统的透过辅导专线、互联网和电视广播等形式的远程教育截然不同,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共享———公开课也差别迥异,与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在线应用更是泾渭分明。“慕课”旨在将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传递到最偏远的角落。 二、“慕课”的发展现状

《在线课程建设与微课设计制作》学习笔记

《在线课程建设与微课设计、制作》学习笔记 主讲人: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刘万辉副教授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与本质、课程团队建设与分工,在线开放课程的规划与设计,focusky 软件的基本介绍与实操,PPT制作的技巧,ImindMap软件、图像处理工具、录屏软件的介绍与实操学习。 戴永东 2017.10

绪论运用微课实现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需要视频资源的支持,而慕课和微课都可以作为视频资源,可以说,翻转课堂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慕课的理念和声势,而真正能够实现翻转课堂则是微课,因此,对于学会制作与运用微课,是推进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前提。 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中文音译。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构建“学生晚上在家学习新知识,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内化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需要视频资源的支持,而慕课和微课都可以作为视频资源,二者的差别是,慕课由系列化的视频资源和活动研讨活动构成,是自成体系的在线课程,制作者在互联网上发布,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即可完成一门课程,不需要实体课堂,微客是碎片化的视频资源,选题来自学校课程,短小、独立,由任课教师制作或选用,布置给他所教的学生课前学习,并在课上交流研讨,与学校课程紧密相连。 对于一线中小学教师来讲,学会制作与运用微课,是推进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前提。 专题一解惑翻转课堂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翻转课堂到底翻转了什么: 翻转教师角色: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翻转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翻转学生角色:学生由“被动接受者”翻转为“主动研究者”。翻转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翻转为“课前学习+课堂研究”。翻转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由“传授知识”翻转为“问题探究”。 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应该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是翻转课堂得以合法存在和有效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指导翻转课堂实践与发展的指南。 1、掌握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自组织学习理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翻转课堂到底翻转了什么? 1、翻转教师角色: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翻转为“学习的指导者、 促进者” 2、翻转学生角色:学生由“被动接受者”翻转为“主动研究者” 3、翻转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翻转为“课前学习+课堂 研究” 4、翻转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由“传授知识”翻转为“问题探究” 5、翻转技术应用:教学中应用的技术由“展示内容”的工具,翻转为“自主学习、 交流反思、协作讨论”的工具 6、翻转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由“传统纸质测试”的评价方式翻转为“多角度,

终于把“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说明白了讲解

终于把“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说明白了一、翻转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 布置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 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们就进行过探索。在上世纪的 5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进行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明证。为什么当年所做的探索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多大的影响,而“翻转课堂”却倍受关注呢 ? 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不论是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 还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所做的化学学科教学视频, 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 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 有较强的针对性, 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 ; 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 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 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 可以自我控制,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 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 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 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用萨尔曼·汗自己的话语来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 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作为不同之处。视频中的出现的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微课和慕课

慕课是否会取代传统课堂? 慕课(MOOC)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是最新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和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是以兴趣为导向的、大规模的、开放式的网络课程。在那里,不分国籍、不分年龄,只要你想学习,就可通过注册参和,不受时空限制,学习的全过程均在网上完成。 二、慕课的出现是否会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 我个人认为,慕课不会取代传统课堂的学校教育,最终或许只能是采取混合式的教育方式,即传统教学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传统授课方式的地位只会被削弱,而更多采取网上学习的方式,但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慕课作为一种网上学习方式确实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公平,但是由于网络学习缺乏传统课堂的面对面式交流和互动,缺乏实践性、交互性,因为网络虚拟社会毕竟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因而难以完全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慕课和传统学校教育的优缺点主要有: 1、慕课的优点:慕课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课堂对学生的束缚,拓宽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解救了校园纪律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学生的自由度增加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时

间而不受时空限制。最为重要的是,慕课为非名校的学生免费享受名校的优质学习资源提供了可能性,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和广度,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网络能实现资源共享的作用,使得优质教育资源能在大范围内共享,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2、不完善之处:慕课毕竟是一种在网络虚拟社会中进行的学习活动,自由度的增加确实解放了学生,但是,是否所有应当接受教育的学生都能自觉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主动地去学习和训练?缺少了学校环境的约束是否都能自觉去获取所需知识和拓展自身的能力?倘 若长期实行慕课方式,或许很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不能自觉去学习,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严重的时候,甚至不能满足国家发展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其二,校园生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对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小,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是在线课程难以发挥的,现实校园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老师、同学间深厚友谊的建立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另外,一些交互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现实传统的课堂及学校教育中才能很好实现,毕竟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发现存在的问题,更具针对性。此外,慕课无法实现小课堂教育,老师很难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最后,传统学校的教育也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性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慕课和微课的优缺点

mooc慕课评价

MOOC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设计 学生姓名:李鑫 学号: 25 院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 14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老师:崔玉平

所谓教学质量评价,就是利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教学质量评价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严肃的工作,它以教学活动为主要评价对象,其作用是利用评价的结果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学工作努力的方向,反思和改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 一、评价对象及原因 MOOC是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四个词的缩写,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具有资源多元化、受众面广、参与主体性强和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相比与传统的在线课程,MOOC更加强调终身学习,具有公开、参与、分散性。基于MOOC的课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其研究与实践涉及到教学主体(师生角色)、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策略、课程管理等诸多方面。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具有资源开放、大规模、自组织性、社会性、无约束等特点.正被国内外大学研究及应用。也随之带来了教学模式的改变。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020混合教学模式1在各高校的各门课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基于 MOOC的高校普适性教学模式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论.以碎片化重组知识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及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更具综合性的全方位视角,对MOOC课堂教学方式做出评价,目的在于形成评价方案,用于指导和促进MOOC课堂教学改革。 二、文献综述 国外MOOC教学研究早于中国,特别是美国、英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在MOOC学质量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在实践层面,2011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斯伦(Sebastian Thrun)和皮特.诺威希(Peter Norvig)将“人工智能”课程放到网上,学习者人数达到16万人,最终有万人完成课程的学习2。2012年斯伦教授创办营利性MOOC 平台Udacity。随后,又出现了Coursera和Edx,这三大平台是全球最有影响的三个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在理论层面,BonnieSteware试图通过调查学习者个人网络学习环境知

慕课简介

MOOC的前世今生: 首先,尽管小伙伴在很多网站上都能看到关于MOOC的定义,想想都烦,但为了这篇指南的完整性,还是要啰嗦一下,看能不能掰出点新意来。 MOOC =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慕课 M = Massive = 大规模:意味着学生数量很大、课程的数量和规模很大; O = Open =开放:课程向所有人开放,谁都能学,关键是听课免费; O = Online = 在线:通过网络来听课、做作业、答疑讨论、考试、获得分数; C = Courses = 课程:这里指广义的课程,不只是具体的视频或课件PPT 中文名称“慕课”的由来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显然这么长的中文名叫起来很费劲,所以就有人给它起了个很精悍很贴切的大名:慕课。这个人就是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老师,大约要被写入历史咯。慕课这个名字起得很赞,首先是形似即读音相近;其次是神似,汉语中“慕”的含义是“向往、敬仰”,慕课一词可以理解为小伙伴们在网络上为听课求学慕名而来,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听着很有大规模的范儿吧,与MOOC 的M相呼应,信达雅。 说MOOC,就要从网上听课说起。 网上听课这事其实很早就有了,比如网上蔓延的各种公开课统统都算。这种学习方法有个先天缺点,就是学生只看老师的讲课录像,单向传输,缺乏互动性。同学们像看大片儿似地看完视频就拉倒了,不能吐槽、没有答疑、不能得分,什么都没剩下,很憋屈。直到MOOC出现才改变了这种状况。MOOC具有真人课堂的大部分功能:有老师有作业有答疑有讨论有考试。它是从众多学习模式中脱颖而出来到你面前的,很不容易。 历史上其实有两种MOOC,其中一种被深深地雪藏了:cMOOC,而真正发扬光大的是xMOOC。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在网上能看到的MOOC都是xMOOC。两种MOOC的区别可不是表面一字之差那么简单,背后是很多年里两种学习模式之间残酷的时间竞赛。先看看它们的定义吧: cMOOC Connectivism MOOC,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 这是最早的MOOC模式,大约在2008年。上课以个人为中心,侧重知识建构与创造,强调知识的创造、学习的自治、人的联接,为了实现这个功能就必须具备大规模(Massive)、开放(Open)、在线(Online)三个前提。所以MOOC 里的“MOO”组合是因这个关联主义理念而诞生。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慕课课程简介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慕课”课程简介 《人生与人心》 课程简介: 我是谁?是什么决定了我与他人的关系?我能从外部世界得到什么?如何才能活得幸福?这些看似鸡汤却直击人心的话题,将被复旦名师陈果——这位因课堂视频红遍网络、荣登央视《开讲啦》的“女神教师”重新解读,让你通过自我更新来收获全世界,换一种想法,也就是换一种活法。 教师简介: 陈果,复旦大学,高级讲师。 《中华诗词之美》 课程简介: 中华诗词滥觞于先秦,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是中华诗词美之所在。诗词也是中华数千年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 教师简介: 叶嘉莹,南开大学,教授。 《大学生魅力讲话实操》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对魅力讲话的方法及训练手段的讲述,教给学生耳语练声法及如何练胆、练情,用动作、表情和声音让讲话更有吸引力。并总结出前读后看、低开高走、字音矫正等实操技巧,带领学生体验当众讲话的魅力。 教师简介: 殷亚敏,原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主持人。 《大学生健康教育》 课程简介: 健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础。加强高校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课程根据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包括健康生活方式、

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五大板块,以进一步加强高校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与身心健康为宗旨。 教师简介: 张欣,天津医科大学,教授。 常红,天津医科大学,副馆长。 李子勋,原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 赵然,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苑媛,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甄宏丽,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副主任。 费国忠,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主任医师。 田春岐,同济大学,副教授。 《大学生防艾教育》 课程简介: 本课程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基础上,从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着眼,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性道德、性责任方面形成明确认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性观念。针对近年来高等院校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的问题,通过对入学新生的艾滋病认识强化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并科学预防艾滋病。 教师简介: 甄宏丽,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副主任。

在线课程建设与微课设计、制作培训总结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申报--培训总结 本次培训的学习是我对在线开放课程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现对本次培训的心得作如下总结: 一、在线课程的含义: 在线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 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在线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也就是说"在线课程是基于Web的课程,即在因特网上通过浏览器来学习的课程"(从学习的工具、手段来定义)。 二、在线课程的分类: 翻转课堂,需要视频资源的支持,而慕课和微课都可以作为视频资源,可以说,翻转课堂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慕课的理念和声势,而真正能够实现翻转课堂则是微课,因此,对于学会制作与运用微课,是推进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前提。 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中文音译。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构建“学生晚上在家学习新知识,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内化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需要视频资源的支持,而慕课和微课都可以作为视频资源,二者的差别是,慕课由系列化的视频资源和活动研讨活动构成,是自成体系的在线课程,制作者在互联网上发布,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即可完成一门课程,不需要实体课堂,微客是碎片化的视频资源,选题来自学校课程,短小、独立,由任课教师制作或选用,布置给他所教的学生课前学习,并在课上交流研讨,与学校课程紧密相连。 三、在线课程的特点:

浅谈微课、慕课的视频制作实施方案

浅谈微课、慕课的视频制作方案

————————————————————————————————作者:————————————————————————————————日期: 2

浅谈微课、慕课的视频制作方案 1、何谓微课、慕课 微课是指根据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讲解、题型说明、资料介绍和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传授等技能方面的讲解和展示。 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是在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开放网络资源等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是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它既增强了知识的传播又扩大了传播的范围。 2、微课、慕课与传统视频课区别及其意义 和以往的传统视频相比,传统视频课主要依靠教师讲解,很难进行修改,而且资源固定,很封闭。而微课、慕课资源丰富,便于搜索,易于传播,应用范围广泛。同时任何人都可以是微课、慕课的传授对象、阅读和学习对象,甚至任何人都可以是慕课的录制对象,这对教学者和学习者给予了很多有利的因素。 在当今科学知识、信息化技术等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微课、慕课的运用,无疑对学校的教学将带来极大的推动和促进。首先它将有利于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微课、慕课可以根据教材、教学的内容,突破时空的限制,保持原有的声音、光线、色彩将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科技及各类知识等如实地再现出来,从而激发了学生极大兴趣和认知力,并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微课和慕课和其它传统视频教学有某些相似之外,更有利于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样以直观生动的感性知识来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的功能,提高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微课、慕课教师能在较少的时间内抓住教学内容中的要害、和难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生动而深刻的剖析,又使用视频手段使概念形象化,理论具体化,启发学生集中思考,细心观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知识精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便是微课和慕课的特点。此外微课、慕课的资料便于储存和交流,有些重要的教学资源,学术成果等可以长期留存,若干年后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教学中有创新意义的理论知识,科研成果等,校与校之间可以相互参阅,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从而起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微课慕课视频制作流程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使用数码摄像机在演播室拍摄液晶、背投大屏幕的方法,来制作微课、慕课视频。制作流程大致为:视频制作人员参与教师教案设计以及共同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微课、慕课制作的目的是:教学资源分享,运用直观进行启发教学,为学生析疑解惑。 微课、慕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的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意义不大,这些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也许有一定教学效果,但同时教学过程较为呆板和单调,对观看者失去学习吸引力,感染力。因而

微课建设实施方案

一、概述 1.微课与慕课 微课(Microlecture)是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单一知识点而设计开发的在线课程。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为3至10分钟。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英文缩写音译。 微课只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或者通过各种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学习者掌握该知识点。慕课有体系化的知识架构,一般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有具体的开课时间、结课时间,是一门完整的课程,各种测验、考试都会包含。 微课是慕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要其他教学手段根据实际需求配合才能建立起一门完整的慕课课程;微课的制作离不开慕课的框架和体系设计,二者相辅相成。 2.微课的分类 按教学类型,划分为6大类型:导入型、问题型、故事型、实验型、技能型、习题型。 按课堂教学环节,划分为5类:课前预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知识拓展类。 按照实施技术微课又可分为6类:高清摄像机实景拍摄型、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触摸一体机PPT演示加真人拍摄型、电脑屏幕录制型、可汗学院(手写板)型、数字故事型。 由于微课时间比较短,应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微课与教学设计 1.微课是“产品级”的教学设计应用 教学设计起初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做产品来进行设计,而微课是继文本、图片、动画、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形式。从教学功能的角度来讲,微课能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它也属于一种教学系统。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对微课程进行科学规范的教学设计显得非常必要。 2.微课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 微课内容的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微课资源开发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教学策略设计、课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发布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必须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来开发微课,才能有效提高微课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三、微课教学设计流程 微课程的建设首选需要从整体上分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根据任务和目标搭建慕课课程的内容框架,按需求对框架的每一部分进行教学设计的填充。根据教学设计进行脚本设计,完成后根据脚本开发和制作出微课资源,并将资源和其他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反馈调整相关资源。具体设计流程如下图。

MOOC慕课

MOOC慕课 简介[1]第一个MOOC平台大约出现在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MOOC·史朗把他研究生水平的人工智能课程放在了互联网上,从而吸引了来自190多个不同国家的160,000名学生。接下来的一年,几个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商与顶尖大学合作,包括Coursera,Udacity,EDX 等,不断改变着MOOC教育的面貌。2012年9月,Google 发布了一个制作MOOC的工具。斯坦福大学建造了一个名“Class2Go”的网络课程平台,截止2012年12月已有两个课程上线。发展历史理论基础虽然大量公开免费线上教学课程是2000年之后才发展出来的概念,其理论基础深植于资讯时代之前,最远可追溯至1960年代。1961年4月22日巴克敏斯特·富勒针对教育科技的工业化规模发表了一个演讲。1962年,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向史丹福研究中心提出一个研究“扩大人类智力之概念纲领”,并在其中强调使用电脑辅助学习的可能性,在此计划书里,恩格尔巴特提倡电脑个人化、并解释使用个人电脑搭配电脑间的网络为何将造成巨大、扩及世界规模的交换资讯潮。 早期时期2011年秋天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有重大突破:超过160000 人透过赛巴斯汀?索恩新成立的知识实验室( 现称Udacity ) 参与索恩和彼得?诺威格所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

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新加坡国立大学是第一所与Coursera达成合作协议的新加坡大学,它2014年会先通过该公司平台推出量子物理学和古典音乐创作的课程。课程特征1、能自由取得资源:不需有学校的学籍也可以免费使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2、没有学生人数限制:许多传统课程师生比都很小,但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设计给广大群众使用的,没有课程人数限制。3、至于其他一些特征只出现在早期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像是开放授权、开放架构和学习目标、社群导向等等。教学设计因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有为数众多的学习者,以及可能有相当高的MOOC学生─教师比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需要能促进大量回应和互动的教学设计。以下是两个基本的设计方式:1、运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网路来处理大众的互动和回应,像是同侪审查(peer review) 、小组合作等。2、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评量系统,像是随堂测验、考试等等。连结主义式的教学设计原则1、集结:连结主义式的MOOC 让大量的资料能在线上不同网站传播,然后再将各种资讯集结成通讯报导或网页,以方便让参与者读取。这和传统课程相反,因为传统课

慕课及微课开发流程

慕课及微课开发流程 1、开发课程(慕课、微课程) 引进专业的课程制作团队进行课程的设计、包装、开发与制作。以微型视频资源为主、动画资源为辅,拍摄、制作慕课及微课程,按照教学设计以富媒体化(包含相应的文本、教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图书、期刊等)将课程建设成为慕课或微课程。 1.1、开发慕课 开发1门慕课,每门课程32个课时(每课时10分钟左右),大约128个左右的技能点(知识点)片段,按照教学设计以富媒体化(包含相应的文本、教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图书、期刊等)进行开发,各技能点(知识点)的教学资源建设包括微型视频资源的拍摄、制作和演示或交互型动画资源的开发两种形式,以微型视频资源为主、动画资源为辅。 慕课开发过程包含课程脚本的设计及书写、课程视频的拍摄、后期制作、专业慕课化制作(含做到平台中去)。 1.1.1、准备工作 1)拍摄前准备 视频录制当天,工作人员按照要求准时到达拍摄场地,做好拍摄的准备工作,编导人员根据主讲老师沟通好以下注意事项: ?主讲老师仪容要求:教师仪容要端正、庄重、斯文;避免染彩色指甲, 不留怪异的发型或将头发染成怪异颜色;男教师不要满脸胡茬,要注意 面部干净整洁。 ?主讲老师着装要求:教师要端庄大方,符合教师身份,避免穿密集条纹

或细条纹服装;女教师服装不应过于时尚,还应注意不要穿短、露、透及绿色的服装,避免造成与教学气氛不符;为了教师在拍摄时形象更佳,建议教师多带一套衣服,以供摄制组挑选。 ?讲课安排:课程拍摄前编导应与老师沟通清晰,教师应该演练好教学内 容,以保证拍摄时课堂教学活动顺畅进行;确保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文字和格式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学校提供资料:拍摄当天教师需要提供所用的教学资源(课件、素材等), 并按统一的文件夹形式提交。 2)拍摄中准备 ?框定主讲老师讲课走动范围:教师讲课过程中须避开投影显示范围,避 免造成视频画面中教师面部的阴阳脸。 ?教师体态、语言: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教师须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不能 太过激烈,尽量避免出现口头禅等;要注意避免一些小动作的发生,比如:掏耳朵、打喷嚏、挖鼻孔、揉眼睛等,以免影响拍摄质量。 ?板书要求:在拍摄过程中,教师在书写板书的同时,从摄像机的画面上 就应该能够看到板书内容,而不是在教师书写完毕后才能看到。这就要求在书写板书时教师身体不可完全正对黑板,而是身体稍向左侧,把板书露出给摄像机镜头。板书范围安排在一个长方形区域内,这个长方形的宽高比应为16:9,也就是电视屏幕的比例。 ?章节之间或者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做适当停顿,便于编辑后期剪辑时做 内容的分割。 ?特殊环节需要提前演练(师生互动问答、实训),确保正式拍摄的顺利

关于参加《微课慕课设计开发》培训心得

关于参加《微课慕课设计开发》培训心得 2015 年2 月9 日至13 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微课慕课设计开发实操技能培训》。本次培训在厦门举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学习,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焦建利教授讲解了《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山大学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王金发教授讲解了《公开课建设与课堂教学》。第二阶段是微课慕课设计制作技术培训。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本人对微课慕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教师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一、通过培训深刻认识到网络时代教师职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新传媒介和新技术设备的更新,教育改革此起彼伏、波澜壮阔,教师的职业职责与内容也不断发展变化。除学科专业知识以外,教师正在越来越多地倚重新技术来组织和实施教学,运用技术的能力逐渐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术要素。教师以往通过职前教育所获得的职业素养,已越来越无法满足日益复杂和信息化的教学工作环境,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来不断“升级”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技能,以保证自己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延伸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生命力。互联网正在使教师从讲台走向表演台,职业示范性与表演性逐步增强。那些在演播室的摄像机镜头前,仍然能如同在教室内学生面前那样满怀激情地讲课的教师,将可能是互联网时代最具潜力的名师。因此当今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必备的专业知识、计算机网络运用和讲解表演能力。

二、通过培训,认识和理解了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实质和对教学的作用 微课,又名微课程,它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学科的一个知识点而设计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视频课程的时间为5—10 分钟。微课不是课堂录像,也不是一节课的浓缩。一个微课承载了一个知识点,微课的作用是讲清楚一个问题,通过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体现出“短小精悍”的特点。它主要面向学生群体,任务驱动,必须使之清晰、具体、有趣。微课类型分五类: 解题型、讲授型、实验型、答疑型、其他类型。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是教学的调整,并非“自主学习”的重复,答疑—总结—提升是一种“练评讲”教学方法,也是个性化指导需求的增长。 多个微课集合在一起完成一个课程体系,即为“慕课” 。慕课(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 ”代表Massive (大规模);“O”代表Open(开放);“0”代表Online(在线);“C”则代表Course (课程).慕课正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中国的大学。 翻转课堂,是指一种“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由教师转交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然后布置随堂和课后作业,由学生练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是由学生首先在家完成知识点的学习,然后带着问题和思考,到课堂上向教师或者同班同学寻求问题的解决和具体的知识运用。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 随着微课慕课大潮的涌入,我国高校的现行教育改革主要体现于翻转课

浅谈微课、慕课的视频制作方案

浅谈微课、慕课的视频制作方案 1、何谓微课、慕课 微课是指根据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讲解、题型说明、资料介绍和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传授等技能方面的讲解和展示。 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是在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开放网络资源等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是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它既增强了知识的传播又扩大了传播的范围。 2、微课、慕课与传统视频课区别及其意义 和以往的传统视频相比,传统视频课主要依靠教师讲解,很难进行修改,而且资源固定,很封闭。而微课、慕课资源丰富,便于搜索,易于传播,应用范围广泛。同时任何人都可以是微课、慕课的传授对象、阅读和学习对象,甚至任何人都可以是慕课的录制对象,这对教学者和学习者给予了很多有利的因素。 在当今科学知识、信息化技术等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微课、慕课的运用,无疑对学校的教学将带来极大的推动和促进。首先它将有利于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微课、慕课可以根据教材、教学的内容,突破时空的限制,保持原有的声音、光线、色彩将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科技及各类知识等如实地再现出来,从而激发了学生极大兴趣和认知力,并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微课和慕课和其它传统视频教学有某些相似之外,更有利于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样以直观生动的感性知识来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的功能,提高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微课、慕课教师能在较少的时间内抓住教学内容中的要害、和难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生动而深刻的剖析,又使用视频手段使概念形象化,理论具体化,启发学生集中思考,细心观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知识精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便是微课和慕课的特点。此外微课、慕课的资料便于储存和交流,有些重要的教学资源,学术成果等可以长期留存,若干年后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教学中有创新意义的理论知识,科研成果等,校与校之间可以相互参阅,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从而起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微课慕课视频制作流程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使用数码摄像机在演播室拍摄液晶、背投大屏幕的方法,来制作微课、慕课视频。制作流程大致为:视频制作人员参与教师教案设计以及共同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微课、慕课制作的目的是:教学资源分享,运用直观进行启发教学,为学生析疑解惑。 微课、慕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的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意义不大,这些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也许有一定教学效果,但同时教学过程较为呆板和单调,对观看者失去学习吸引力,感染力。因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