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朱自清《背影》阅读题(教师用书)

朱自清《背影》阅读题(教师用书)

朱自清《背影》阅读题(教师用书)
朱自清《背影》阅读题(教师用书)

背影

朱自清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因为丧事,一半因为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习题:

1.当父亲为“我”买回了橘子,他为什么会“心里很轻松似的”?

答案:因为父亲为我买回了橘子,感觉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心里很满足,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2.第⑥段中写“我”两次流下了眼泪,原因各是什么?

答案:第一次流泪是我被父亲的爱所感动,是感动的泪。第二次流泪是为父亲背影的消失而流泪,是惜别的泪。(第一句是因父亲在如此困境下还这样关心我,使我感动而流泪;第二句是因父子分别,想到父亲对自己的爱,想到今后父亲艰辛而难过流泪。)

3.文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而“我”带的是父亲为“我”所订做的“皮大衣”,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突出三个“布”字,反映家时生活艰难、渗淡,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为“我”定做昂贵的紫毛大衣,反衬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慈爱。

4.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答案:这是细节描写,用了“走、探、穿、爬、攀、缩、倾”等一系列动词,形象地刻画出了父亲行动不便而又乐意亲自买橘子的情形,突出了父亲对“我”的爱。(意对即可)

考点解读:赏析句子

[设问方式]

(1)赏析文章第x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表达妙处等。

(2)请赏析第x段画线句。

[答题技巧]

赏析句子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从修辞方面入手。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者其他手法)+有什么作用+写出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或塑造

了……的人物性格。

(2)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

选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解释词语的语境义+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该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与全文中心的关系或者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a.动词、形容词:xx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b.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c.拟声词:运用拟声词xx,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的情感。

(3)从句子的表现手法入手。衬托、象征、渲染、烘托、情景交融。

(4)从句子的描写方法入手。描写在句子赏析中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人物描写方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方法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怎样地)写出了人物什么动作语言或心理+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一般开头的环境描写有这样的作用)

②写出了……景象。

③渲染……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写……做铺垫。

⑤暗示文章中心。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是反语。表明作者悔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2019长沙七模)

哥哥的糖葫芦

①在儿时的记忆里,从来没人敢欺负我,因为只要我一哭,就会像保护神一样及时地出现,他很黑很壮,就算同伴的哥哥在场,也没人敢和他较量。

②在我真正懂事后,才渐渐知道自己的哥哥是个“半傻子”,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弱智”。上学后,我一直无法面对这个,为此,我多次和同学吵翻了天。他们只要喊一声“傻棒子,你妹子叫你”,哥哥就会飞奔过来听人家摆弄。哥哥的“半傻”让我越来越,于是我开始有意无意地躲着他。

③三年级那年的冬天,一天下学后,一个女生让我去看她爸从城里带回的新挂历。我们从学校后墙

翻出去,绕过校门口的时候,看见哥哥在那里直直地站着,模糊中看到他手里是一串鲜艳的糖葫芦。我跑出去很远,还能看到哥哥倔强的身影站在那里,身边的讥笑声钢针一样刺着我的耳膜。看着同学家的挂历中的女明星,我幼小的心灵产生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再想到自己的哥哥是个傻子和那些刺耳的嘲笑,我的心底突然涌现出对他的埋怨。

④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上县城的高中,那样再不会有人笑话我有个傻哥哥了。

⑤十五岁那年,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离家百里的县一中,一周才能回家一次。没了哥哥带来的,我学习非常好。第二年,忽然听说哥哥要结婚了,这让全家都很高兴。只是哥哥结婚时我并没有回家参加。后来爸妈告诉我,结婚那天哥哥一直在门口等着我不肯走,被娘家人一顿好骂。新嫂子更是指着哥哥的鼻子告诉哥哥,既然入赘了,以后我这个妹子就不要再管了。

⑥果然,哥哥结婚半年后我回家才再次看到他,瘦了很多,也老了很多。哥哥看到我愣了一下,马上像小时候一样把我抱了个满怀,连声叫着妹子妹子。他的力气很大,我挣不开,就这样由他抱着。十分钟后,哥哥终于松开我,说得走了,要不赶不回去。我才知道哥哥是骑着一辆破自行车赶了一百里地来的。我送哥哥到村口,他偷偷塞给我一个塑料袋,里面都是一毛两毛的纸币。我说你哪儿来的钱,他居然有些狡黠地笑了:“你嫂子让我出摊卖棒子(玉米),这是我偷偷留下来给你买糖葫芦的。”那些钱都很破旧了,上面还留着很多泥土。我忍不住拉着哥哥满是裂纹的大手,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⑦此后我再没见过哥哥,高中第三年,一次下课后去校外散步,在一个自由市场的门口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居然是哥哥,在一辆三轮车上吆喝着卖棒子。我正犹豫着离开时,他已经看疯了一样跑过来就要抱我。同行的女生吓得尖叫起来,我连忙说这是我哥哥。同学一边疑惑,一边压低声音说:“怎么看起来有点傻似的。”我一的心一下子被刺痛了,只听到哥哥大声说:“俺就是她哥,俺才不傻哩。”话音还没落,就听到一个尖利的声音喊道:“你个死傻子干什么去了,还不滚回来。”哥哥一哆嗦,我猜这就是我从没见过面的那个嫂子。果然,一个奇丑无比的独眼女人走过来,指着哥哥的鼻子大骂道:“你个傻棒子不好好看着摊,跑这儿勾引小蹄子来了。”我气得要和她对骂,哥哥急忙拉了我一把:“妹子你别着急,要不你嫂子回去该拿鞭子抽俺了,俺……俺回了,妹子你好好的。”哥哥委屈地跟着嫂子走回去,又偷偷回头看我。我强忍着泪水离开市场。

⑧不久,同学们就都知道市场有个卖棒子的傻子是我哥哥了,争相去看。我再一次陷入了小时候的困境,这个傻哥哥难道注定是我的恶梦吗?

⑨那之后我轻易不再到校外去了,一天我正在操场的角落看书,看门的老大爷走过来说门口有人找你,我走过去就看到哥哥又像小时候一样直直地站在那里,手里举着一串糖葫芦,看到我就喊起来:“妹子妹子,你嫂子给了我五毛钱,看,刚蘸的糖葫芦,又酸又甜的。”他夸张的大块头和兴奋的叫声那样不协调,好奇的人们又哄然笑起来,一个该死的男生还尖声学着妹子啊妹子。我再也忍不住了,一把夺过糖

葫芦扔在地上,发狠地用脚踩着:“你走,谁是你妹子。”

⑩人们愣住了,凝结在脸上,嗫嚅着还没说话,嫂子又出现了,一把揪着哥哥的耳朵往回拽:“我让你偷钱,我让你偷钱,你真傻还是假傻,还学会偷钱给‘娘家’人了……”

11 哥哥孩子一样被嫂子拽走了,我木头般地离开喧嚣的人群,莫大的耻辱让我听不到任何动静。这时一只足球从操场飞过来,我被狠狠地砸倒在地上,头重重地磕在压着篮球架的水泥板上,昏了过去。

12 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头上缝了五针,妈妈在旁边哭得死去活来。我却似乎感觉有些解脱。

13 第二天,忽然有同学来看我,并且争着留下来为我补课。我很清楚,这些和我一样的农家子女都很刻苦,他们肯花费来帮助我让我感到很意外。

14 五天后我出院返校,发现大家的举动都有些古怪,室友们不但不让我打饭,而且连我的衣服都要帮我洗,让我妈妈放心回家。这让我非常感动,心想自己一直是太小气了,其实同学们都挺好的。

15 一天我在收发室看报纸,忽然看到哥哥出现在大门口,抱着一堆玉米站在那里。我迟疑着走出去,哥哥看到我愣了一下,撒腿就跑,怎么喊都没用。这时我听到收发室老大爷叹了口气说道:“丫头,自从你住院之后,你哥哥每天都抱着一堆玉米来学校,见人就说他妹子摔着了,让人多照顾照顾你。你那个嫂子整天跟过来骂街,可怎么都骂不走,一直到把玉米都送完,你的同学都答应照顾你才走。唉,其实有时候傻子比正常人还聪明,你哥哥还说不让告诉你……”

16 我回到宿舍挨个问同学们,果然如老大爷所说,几乎所有人都收到了哥哥送的玉米。任凭嫂子拉扯、大骂不休,哥哥只是抱着玉米,如钉子般立在原地不肯离去,孩子一样诚恳地重复着一句话:“我妹子摔着了,你帮帮她,我给你棒子。”

17 那天傍晚的时候,妈妈从家来看我,听我说了这些后长叹一声道:“其实你哥小时候最聪明最能干了。有一次你看到村里有人卖糖葫芦,闹着要吃。你哥没钱买,就说能不能赊一个。卖糖葫芦的逗他说你能爬上那棵老槐树我就送你一串。你哥二话不说就爬上去,谁知被绊倒摔了下来,当时就昏了过去。抢救了一天才醒过来,从此就成了这样半傻的样子。可怜他昏迷中还一直喊着你,说哥马上就给你买糖葫芦回来……”

18 我再也听不下去了,一路跑到市场,哥哥果然还在那里守着摊子。我一下扑进他的怀里,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哥哥吓了一跳,马上又明白过来,什么都没说,只是用满是泥土的胳膊紧紧搂着我。他知道我此时最需要他的拥抱,即使他再傻也知道,我深信不疑。

(选自《意林》,有删改) 1.根据文章情节,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答案:

1. ①自卑、埋怨②哥哥偷偷给“我”带钱③哥哥到校门口给“我”送糖葫芦④醒悟、感恩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情节、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从表格中已经给出的内容获得启示,②③两空分别可由概括第⑥⑨段的内容得出答案。①空从第②③段中提取关键词“自卑”“埋怨”得出答案。④空根据第⒅段内容概括得出答案。

2.请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任凭嫂子拉扯、大骂不休,哥哥只是抱着玉米,如钉子般立在原地不肯离去,孩子一样诚恳地重复着一句话:“我妹子摔着了,你帮帮她,我给你棒子。”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哥哥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把抱着玉米、求同学帮助妹妹的哥哥比作钉子,形象生动地写出哥哥倔强的身影,体现了哥哥对妹妹歇斯底里式的坚定与执着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由“钉子般”可看出运用了比喻修辞,由“抱着”“立”“我妹子摔着了,你帮帮她,我给你棒子”可知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据此解读句子传达的情感或体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综合运用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记叙了“我”与哥哥之间的往事。

B.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半傻,但是心中时刻挂念着爱吃糖葫芦的妹妹的哥哥形象,而“我”却一直因哥哥是“弱智”而深感自卑并对他心存怨恨。

C.哥哥结婚时“我”没有参加,是因为“我”当时在读高中,每周只能回家一次,机缘不凑巧,所以才错过,“我”也为此深感遗憾。

D.文章提及哥哥满是裂纹的大手、满是泥土的胳膊,也多次对嫂子的言行举止进行刻画,目的是借此突出哥哥生活之不易以及对“我”的这份关怀的难能可贵。

E.第⒂段,收发室老大爷说“你哥哥还说不让告诉你……”,这是哥哥怕“我”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而对“我”的保护。

答案:BC B.“我”并非一直心存怨恨,在文章结尾时醒悟,感激哥哥。C.“机缘不凑巧”于文无据,文中也体现不出“我”感到遗憾。

4.有人认为,本文的主角是哥哥,标题应该是“我的傻哥哥”,你怎么认为?

答案:(1)原文标题更好。“哥哥的糖葫芦”这一标题,既交代了主角,也可以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哥哥对妹妹的爱都融在了糖葫芦里:因为糖葫芦而受伤,变“傻”后依然执着地守护和关爱妹妹,傻傻地坚持存钱给妹妹买糖葫芦。糖葫芦也是文章的情感载体,使全文浑然一体,结构严谨。

解析第(1)问实际上是问“原文的标题好在哪里”,即“标题的作用”,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