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历史强化训练(一)

历史强化训练(一)

历史强化训练(一)
历史强化训练(一)

高三历史强化训练(一)

一、选择题:

1、《论语??八佾》记载,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谓季氏:“八

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上述孔子言论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孔子认为历史在继承中不断发展B.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C.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D.孔子推崇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2、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

“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A.专制皇权的自我约束B.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C.汉代谏官制度实用规范D.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3、《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其中对意大

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言天象,以人居寒暖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这表明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源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

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D.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

4、“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

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

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

B.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

C.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5、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曾经写到:“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

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文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

主要是指

A.外来商品受到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西方各国要求自由平等通商被拒绝

C.清王朝恪守朝贡贸易体制D.清政府厉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

6、章开沅在《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中探讨了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的关

系,提出“离异”与“回归”的命题,强调“离异不可忘本,回归不可复古”。章开沅所说的“离异”是指

A.寻觅本民族的主体意识B.拒绝西方近代文明

C.模仿西方近代文明D.对传统文化的完全否定

7、“身在长沙乡下的王闿运,是个名气足够大但本钱还不够的名士。革命到来之际,他很

镇定,安静地待在家里。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接下来,他会嘲笑一下摄政王载沣的手足无措,“乱了枪法”。当门人向他报告湖南的革命时,他对于可能的动乱,无可奈何,觉得也可能会大乱将至,但却丝毫不做防备,一副不死不降不走的架势”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时人看待辛亥革命的心态B.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

C.革命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D.士绅阶层反对辛亥革命

8、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策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

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然而在1992年,广东人仍然担心来自北京的黄灯和红灯,他们亟想看到绿灯信号。1992年广东看到的第一个绿灯信号是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

D.“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9、周作人在《关于卢奇安》中认为,“演说在雅典民主时代特别发达,因为它在那时政治

上很有实用,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在法庭里,两造曲直所由分,全得需要辩论;其次是在议会里,一场演说苟能抓得人心,立即大见成功。”下列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的崛起得益于雅典民主制度的推动

B.演说功用在于蛊惑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判决

C.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彰显“人民主权”

D.演说术的兴盛使希腊法庭与议会迷失了正义

10、“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

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C.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D.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11、“(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

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A.说明启蒙运动为法国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B.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12、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为了使国家工

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他认为苏联应当

A.继续大力实施新经济政策B.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注重发展商品货币市场关系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5分)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

(SDR)货币篮子,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共同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这是一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首次作为储备货币,这也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一个改革和推动其包容性提升的机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货币图

秦统一货币明初银锭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6分)

①由混乱到统一;②货币逐渐与重量脱钩;

③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④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任答三点得6分)

材料二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10分)

原因:①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对美洲殖民地的掠夺;

②西方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大量需求,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中西贸

易中中国处于优势地位);

③中国自然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作用。(回答两点即得4分,中西两方面各得

2分。)

影响:经济:①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转型(或农产品的商品化);②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③沿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

坏。文化:④产生了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⑤小说、戏曲、风俗画等市民文

化繁荣。(回答3点,并兼顾经济、文化即得6分,如果回答“英国为扭转对中

国贸易的不利地位向中国走私鸦片和发动侵略战争”也可酌情给分。)

材料三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该体制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

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特里芬难题”的破题,并分析破题的背景和影响,(9分)

破题:20世纪70年代,美元放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2分)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欧日经济恢复发展,与美国在世界市场进行激烈竞争;美国对外扩展,军费开支大增。(5分。每个要点2分,回答三个要点得

5分)

影响:不利于国际金融及世界贸易的稳定,金融危机频繁(只要能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金融、贸易的作用上分析即可,2分)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

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史论结合)。

(要求:正确回答基本史实,得4--6分;能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史实,得6--8分;能有自己的理解、独到的见解,得8--12分)

时代背景:1944年7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基本好转。中国敌后抗日军民开始了局部反攻。(2分)

史实:(1)当时中共正在进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实现民族独立的斗争;同时谋划战后维护国家统一,建立民主政治;(3分)

(2)华盛顿、杰弗逊等领导了美利坚民族的独立及建立民主政治的斗争;林肯

领导了美国解放黑人奴隶、维护民主、统一的斗争;(3分)

理解:中美两国的斗争具有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治的相似特性;中国共产党也借此向美国表达了民主建国的诉求。(一个要点2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最高得4分)

历史选择题蒙题口诀历史知识点口诀

历史选择题蒙题口诀历史知识点口诀 历史记忆的东西很多,知识点也很多,所以对于一些学历史比较吃力的同学来说,背好历史也是一难事。下面WTT给你分享历史知识点口诀,希望可以帮到你记忆。 历史知识点口诀【1】 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革命指方向, 七月事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原始人在夏天受了伤(商),喝了碗稀粥(西周).穿了春秋,战果(战国)归了秦始皇.秦始皇累出两滴汗(两汉),三个国家(三国)送来两条毛巾(两晋),南北来朝拜(南北朝),敬送水(隋)和糖(唐),秦始皇送(宋)给他们金元(元)宝,帐目搞得明白(明)清楚(清). 历史知识点口诀【2】 中国历史朝代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南北朝国名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历史知识点口诀【3】

高考历史备考 名师经验谈——考前调整最佳状态,沉着应对人生第一次大考

考前调整最佳状态,沉着应对人生第一次大考 历史高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目前在学校任教研组长,在CSSCI发表论文多篇,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曾获省优质课一等奖,为多家教辅机构编写教辅资料。本科毕业二十余载,先后在吉林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高中和大学都有丰富教学经历,对历史有独到认识。任教高中六年来,年年带毕业班,所指导的学生多人在山东省高考中名列前茅。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尽管每年高考的录取率和录取人数在不断增加,但考前各位家长和考生出现各种"症状";考生和家长们又该怎么做才能以最佳状态冲刺高考呢?在备战高考的"战场"上,如果说考生是冲锋陷阵的"士兵",那么家长就是运筹帷幄的"参谋"。 一、考前四大"症状" 症状一:部分同学过于紧张焦虑,在谈到学习时,表情显得不是那么很自信。一位学生介绍,之前,平时觉得一些很简单的题目,现在有时候面对类似的题目居然不会做了,貌似突然增加了"难度",心里会逐渐紧张起来,大脑一片空白。当两三次遇到相同情况时,心里会越来越不自信,甚至会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就开始自责、心虚并产生生理反应,如胸闷、呼吸急促等现象。 每年高考前,学生普遍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别把它太当回事情。学生对于以前做过的题目,当再次遇到时,或许会因为麻痹大意,或许是人的身心正处于极度疲劳时期而出现的短期空白,或许是身心过度紧张所致。无论如何,这些都是短时间的,有可能是几秒钟时间,人的意识会立即恢复过来,学生不要太过在意。如果真的出现空白期,要学会自我调整,冷静思考,相信并不是你没有这个能力,而是你暂时没想到罢了。逐步审题,继续做正在做的事情。充分准备,坚定信心。 有些同学临考前精神紧张、记忆模糊、文字表达混乱,皆因缺乏自信所致。而信心十足的同学则神态自若、平心静气,能集中注意力,记忆清晰、反应敏捷、判断正确、再现和运用知识顺利。所以,树立信心显得非常重要。当然,自信心一方面是建立在平时扎实的基本功上,如考前系统的复习和训练等;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自信心的训练。 考试前要通过训练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首先,答题时先易后难、逐步适应;其次,碰到难题先暂放一下,选容易和会做的;再次,掌握快与准的关系。答题时首先要求准,在准的基础上再求快,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即使速度相对慢些,但因为减少复查过程,其实也不慢;在复查时如发现太多的错误,容易导致情绪紧张。 通过各种调整来克服焦虑情绪: (1)睡眠调整。据以往接触过的大量案例来分析,许多临考学生状态不佳是由于过度疲劳、睡眠不足

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学生板

历史论述题 备注:老魏的学生才有资格享用几点忠告:1.不拼不博,等于白活;高三不累,辛苦白费 2.一心力,惜时光;坚定力,戒浮躁。 3.今年学习努努力,明年湖大做兄弟,今年学习不努力,风里雨里,兄弟在工地搬砖等你! 解题方法: 步骤一:亮明观点。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下来) 步骤二: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思路五:以时间为线索选取史实论证。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步骤三:结论。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或评价性升华。(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课所学的原理,但要以政治课上所学原理为思路、为依据,用历史的语言来表达。) 题型一:提供观点型开放题 【设问方式】 …(材料)…,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基本方法】 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和历史人物,以前所未有的从容与平和的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步骤】 (1)选择观点,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自己认为可以有力论证的观点。 (2)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例证观点的史实。 (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 【注意】 有的试题除了已列出的观点以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提出其他的观点进行例证。只要言之合理,照样可以给分。 题型一【典例】 典例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籍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果,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欧洲人籍着滥用他们军事上的优势,并且受他们工业家渴求廉价原料所推动,以及为他们的大量生产找市场,欧洲国家的政府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民拉到他们的轴心里去,在经济上剥削他们,挫败其本土经济的成长和民族的生活,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利,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西方文明的罪恶之下。 请评论材料中近代西方文化对亚非国家(或者中国)和人民所产生的影响的观点。

湖北省稳派教育高三历史强化训练(一)试题新人教版

历史试题 ★祝考试顺利★ 考生注意: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相应位置。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相应住置,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 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2.《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 3.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 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 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 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4.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解体。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A.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 B.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成为盗贼 C.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 D.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 5.亚西比德是位富有而又英俊的贵族,他视战争为谋求个人荣誉的机会,因而怂恿公民大会拒绝和平,在一个错误的时机试图征服西西里以获得新的权力。结果被对手打败,于是他加入了斯巴达军队与雅典反目为仇,但后来他又赢得了雅典民众的支持并在海军中担任指挥官。当雅典战败时,他逃之天天。亚西比德的例子反映出雅典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2020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初次带特尖班,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进步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关于高考复习备考,经验是谈不上的,只是就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的一些感悟和做法进行交流反思,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把历史学科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 在新形势下,如果说基础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骨架,那么历史思维就是历史学习的灵魂,所以聚焦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思维能力)的培育,特别是“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史料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历史学科的思维,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作为特尖班学生,学习主动较强,基础知识背诵熟练,但由于文科综合考试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与迁移,缺乏细致思维特的考生就很容易混淆历史题与政治题的界线,造成历史题缺乏史实论证,所以高分成绩的主要差距就在于历史思维的差距。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教师:以讲为主,要讲时序、讲概念、讲拓展、讲方法、讲运用。学生:以练为主,要梳理知识、要记忆要点、要阅读理解材料、要学会迁移知识。 学生题型解题思维的训练:选择题:关注逻辑推理和词语辨析,材料解析题:提取信息和理解表达能力,素养创新题:“论证类、比较类、修正类”三大题型的答题训练。 二.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讲授指导相结合,夯实双基。 作为文科特尖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少学生的双基交集很少,因而他们的双基需求的差异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让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用最短的时间去掌握那些遗忘的、容易的、重点的内容。所以不管是一轮的夯基础,还是二轮、三轮的查漏补缺,我们都尽量留给学生自主复习的时间,并鼓励他们问出有价值的问题,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一轮复习要做到“点要透、面要全、线要明、”教师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的。在一轮复习中教师要侧重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重视历史名词的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教材的章节局限,在一定主题下整合历史史实,综合认识历史发展,避免孤立的、片面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整体化与阶段特征,。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都有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时代下的发展特征。分析特征,オ更能认识事物的本质,オ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阶段特征比较明显的重要单元,我都会制作表格,对这一时期典型的事件、制度、发展阶段等进行归纳比较,使学生对这一内容有更清楚的认识。 三、以训练为主线,注重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培养 高考历史题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所以我在教学中突出在以下2个方面训练学生: 1.以培养理解能力为核心 学生真正致命的能力缺陷是理解能力,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题意的理解和信息的理解,学生都非常欠缺,这是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迁移知识、信息和答非所问或不知答什么的结症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就成为其他能力的核心和基础,在平时的双基落实和训练中,我们始终要抓住这一点不放,抓住根本,才能事半功倍。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这方面我们可以向语文学科学习。我一般采用的方式有:让学生集体读题,提炼关键词;对不同句式的材料,学会辨析材料的侧重点和作者的真正意图;句子比较长的要用笔画出关键词,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做题速度。 2.注重42题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国际关系史 简答题及论述题

《国际关系史》复习参考题 二、简述题及论述题部分 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主要内容是:(1)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2)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3)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4)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5)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6)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彼得一世的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1)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改革加速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落后状态,使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3)彼得一世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为北方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 (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保证了法国瑞典等获胜国家获得大片领土。 (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国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 (3)确立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地位。 主要影响: (1)和会与和约本身建立了以国际会议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模式; (2)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至上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3)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可施行集体制裁的规定; (4)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及其签汀的和约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对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把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 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 第四、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第五,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即是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高三历史强化训练试题(一)人民版说课材料

高三历史强化训练试题(一)人民版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说的“民主政体”可能是指A.西周分封制B.秦朝中央集权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D.宋代二府三司制 25.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26.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这一说法出现的原因是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B.商品经济呈现繁荣发展的时代趋势C.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27.明清时期,我国一著名学者指出:“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这一思想的实质是 A.反对君主专制B.抨击封建统治

C.要求学以致用D.反对个人崇拜 28.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与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29.《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 ‘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成立 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0.“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D.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 31.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历史知识问答题及答案汇总-共31页

1、春秋时代,以★★★的出现为标志,表明社会生产力获得显著的发展。文化空前发展,诞生了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成就。 A:春秋五霸 B:反战性质的弭兵运动 C:铁器、牛耕 答:C:铁器、牛耕 2、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地位没有受到严重冲击过,在五四之后,虽然很多人很多次主张打倒孔家店,但似乎效果也不怎么理想。关于孔子的生平,最可信的当然是《史记?孔子世家》,关于孔子的思想,最能直接体现的恐怕也便是《论语》。我们讨论传统文化,从孔子和《论语》开始是比较恰当的,虽然我个人认为《周易》是比较早而且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们的思想传统。 A:在《论语》编辑成册以前 B:在五四之前 C:在文革期间 答:B:在五四之前 3、据《史记》记载: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起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A:周游列国 B:从事教育 C:在地方参政 答:B:从事教育 4、孔子“三十而立”,开始收徒讲学,如颜路、曾点、子路、子贡、颜渊等。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普及。 A:学在官府 B:因材施教 C:苏湖教法 答:A:学在官府

5、东汉班固(32--92),字孟坚,他学习《史记》的体制,著成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共100篇,叙述了自汉高祖6年至王莽地皇4年230年的断代历史。从文学价值上讲,它不及《史记》,但其中也不乏许多成功的传记作品,如《霍光传》、《苏武传》等。一般来说班固不象司马迁那样于行文叙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而只是单纯地评述事实与人物的言行,但也能明确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张禹传》,只通过张禹自己的言行和生活表现他虚伪狡诈、贪财图位的丑恶形象。《苏武传》是可与《史记》名篇媲美的一篇,它通过许多具体生动的描写,突出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语言严密工整,倾向排偶,又喜用古字,重词藻,尚典雅。这与《史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A:《汉书》 B:《外戚传》 C:《朱买臣传》 答:A:《汉书》 6、多年以来,中国重要的史书★★★告诉人们,东汉时期蔡伦开始造纸。由于★★★作者对这一事件的记录非常明确,而且★★★在当时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它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目前,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纸似乎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明: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纸。这些古纸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 A:《史记》 B:《后汉书》 C:《通典》 答:B:《后汉书》 7、玄宗在位三十年后,改元天宝。经过开元时代的长期升平,玄宗开始纵情声色,无心政事,李林甫、杨国忠先后弄权,唐朝的国运开始由盛而衰。而★★★是唐之国势由巅峰滑落的转折点。 A:“安史之乱” B:“三藩之乱” C:“藩镇割据” 答:A:“安史之乱” 8、杨贵妃

最新2021高考历史研讨心得模板

2021高考历史研讨心得模板 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已成为人生的重要需求。从适应与发展两大任务出发,树立自主型的学习观,自觉地、能动地、有目的地从事学习活动,“懂学”、“会学”,已成为时代对人的迫切要求。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2021高考历史研讨心得,供大家参考。 #2021高考历史研讨心得1# 有幸参加了高考研讨会。现就本次高考研讨会,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高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考纲说明,了解考试说明的变化,才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轻重有度,还有研究近两年全国新课标卷未出现的考点,教学中可以重视这方面的复习。然后认真研究高考试题,特别是近两年的试题,因为会代表考试和出题的趋向,感觉其中的变与不变,对高三复习是相当有指导作用的,所谓的透过试题看方向。 其次,教学中要重视学情教情研究。高三老师必须制定一轮复习的目标,通过师生交流卡,备课组教与学问题的汇总,调研考试的成绩,师生交流与学生反馈,作业错题集,教师教学反思,失分统计与错因分析等等方式,掌握学情教情具体情况,以此不断调整教学,完善教学,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一轮复习后,制定二轮复习计划,打破教材计划,按时间顺序,组建通史单元,3个题型专题,做到基础知识熟练化,重点知识精细化,模糊知识清晰化,孤立知识网络化,缺漏知识完整化,表面知识深刻化,然后注意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科思维能力,探究思辨能力,考场调控能力。教学中注意古今中外贯

通,关注时政热点,强化习题训练。二轮复习后,再制定三轮复习的任务,主要是重新回归考点,巩固考点,并进行模拟训练,最后自主学习。这样备战高考,学生不仅基础知识越发 牢固,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中,对提升考试成绩是相当有效果的。 再次,他们学校的教学管理也是很独到的,值得借鉴的。衡水中学对高考的备战,是集体攻关,合作备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们对学科组的管理很系统,扎实推进“一会五研”。“一会”,备课组长会,要制定教学常规,汇总学生问题反馈,教与学问题反馈,制定本周工作要点。“五研”,周一教研,讨论本周工作重点,周五教研,总结本周问题,找对策,评课,一课一研,统一内容,统一进度,说课。这样的群策群力,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肯定帮助是很大的。他们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借他山之石。在平常教学中,还利用九课相互提高,九课就是学习切磋推门课,努力提高邀请课,落后教师帮扶课,优秀教师宴请课,自录反思提升课,高级教师引领课,一级教师创新课,二级就是提高课,师徒互助对比课,通过九课,共同进步,老师们的教学质量都上去了。 总之,大家上下一心,群策群力,相信我们学校的教学成绩也会越来越好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21高考历史研讨心得2# 为不断深化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提升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的实效与质量,全省高三历史教研会于__年9月4日在东湖中学闪耀开幕。 来自北京武汉宜昌的专家和老师在会上展现了具有鲜明特色、精彩纷

体彩排列五历史数据

体彩排列五历史数据 开奖期号开奖日期开奖号码 2014001 2014-1-1 9 6 3 4 9 2014002 2014-1-2 3 7 5 9 1 2014003 2014-1-3 6 1 2 9 9 2014004 2014-1-4 9 2 9 0 9 2014005 2014-1-5 1 2 1 5 4 2014006 2014-1-6 3 4 4 5 9 2014007 2014-1-7 4 2 4 8 0 2014008 2014-1-8 1 3 4 7 5 2014009 2014-1-9 6 1 8 5 6 2014010 2014-1-10 4 1 6 4 2 2014011 2014-1-11 5 3 7 3 3 2014012 2014-1-12 9 0 2 3 9 2014013 2014-1-13 6 0 0 8 7 2014014 2014-1-14 5 3 5 0 9 2014015 2014-1-15 1 7 5 0 8 2014016 2014-1-16 9 8 2 4 3 2014017 2014-1-17 0 7 1 5 4 2014018 2014-1-18 0 2 1 6 8 2014019 2014-1-19 4 3 0 7 3 2014020 2014-1-20 1 8 2 0 2 2014021 2014-1-21 3 5 4 6 0 2014022 2014-1-22 6 0 3 4 4 2014023 2014-1-23 6 4 9 8 1 2014024 2014-1-24 2 2 4 8 3 2014025 2014-1-25 2 0 7 4 7 2014026 2014-1-26 1 0 7 4 7 2014027 2014-1-27 7 2 7 1 8 2014028 2014-1-28 4 4 0 1 2 2014029 2014-1-29 6 0 5 7 8 2014030 2014-2-7 4 0 5 8 4 2014031 2014-2-8 8 9 1 8 4 2014032 2014-2-9 2 6 6 6 9 2014033 2014-2-10 9 4 9 1 9 2014034 2014-2-11 5 1 8 6 6 2014035 2014-2-12 4 6 7 0 4 2014036 2014-2-13 1 0 4 5 0 2014037 2014-2-14 1 8 5 7 1 2014038 2014-2-15 2 9 1 5 9 2014039 2014-2-16 9 2 2 2 8 2014040 2014-2-17 9 0 1 8 9 2014041 2014-2-18 7 2 5 4 7 2014042 2014-2-19 3 6 3 8 3 2014043 2014-2-20 5 0 1 0 4 2014044 2014-2-21 3 5 4 2 8 2014045 2014-2-22 7 4 7 2 9 2014046 2014-2-23 5 8 4 2 1 2014047 2014-2-24 8 9 8 6 9 2014048 2014-2-25 8 6 1 1 5 2014049 2014-2-26 9 0 8 9 4 2014050 2014-2-27 4 2 4 3 9 2014051 2014-2-28 5 3 6 4 2 2014052 2014-3-01 0 3 2 5 7 2014053 2014-3-02 8 1 2 3 6 2014054 2014-3-03 7 2 5 8 2 2014055 2014-3-04 8 0 7 3 7 2014056 2014-3-05 6 7 8 2 9 2014057 2014-3-06 5 0 1 5 9 2014058 2014-3-07 3 2 2 6 9 2014059 2014-3-08 4 2 9 4 0 2014060 2014-3-09 9 3 2 3 8 2014061 2014-3-10 2 2 5 0 5 2014062 2014-3-11 3 8 2 3 2 2014063 2014-3-12 4 7 8 2 8 2014064 2014-3-13 2 1 8 1 4 2014065 2014-3-14 2 9 0 3 1 2014066 2014-3-15 0 0 3 3 4 2014067 2014-3-16 3 1 8 0 3 2014068 2014-3-17 1 0 2 3 8 2014069 2014-3-18 0 6 4 4 0 2014070 2014-3-19 1 1 9 2 1 2014071 2014-3-20 2 9 2 4 0 2014072 2014-3-21 4 8 8 7 4 2014073 2014-3-22 0 4 2 6 8 2014074 2014-3-23 5 0 0 0 1 2014075 2014-3-24 4 1 4 7 5 2014076 2014-3-25 3 8 2 7 0 2014077 2014-3-26 7 4 7 6 5 2014078 2014-3-27 4 6 7 6 1 2014079 2014-3-28 7 9 4 1 9 2014080 2014-3-29 5 8 7 4 6 2014081 2014-3-30 2 0 6 3 9 2014082 2014-3-31 3 2 4 1 8 2014083 2014-4-1 0 9 3 2 1 2014084 2014-4-2 9 8 7 0 3 2014085 2014-4-3 2 4 3 1 5

高三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118

今天我们仍然应当继承五四运动的传统和精神。而最值得弘扬的是: A 走向工农群众相结合道路的精神 B 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C 不惧怕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精神 D 坚定不移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 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基础是: A 阶级利益 B 主要矛盾 C 革命目的 D 合作方式 中共八大确定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 A 逐步改造 B 多快好省 C 稳步前进 D 快速发展 促成北魏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的直接原因是: A 汉族地主官僚的要求 B 南北对峙的局势 C 政府要扩大财税来源 D 民族融合的趋势 武昌起义的参加者主要是: A 学堂学生 B 城市平民 C 新军 D 华侨 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浏阳文家市召开了前敌委员会的会议,决定: A 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 放弃攻打长沙计划,改向山区进军 D 成立红四军,开辟农村根据地 十年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是A.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B.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中共八大的许多方针和设想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 当今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 现代科技的发展 B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 D 各国逐渐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当时的清朝皇帝是: A 道光帝 B 同治帝 C 咸丰帝 D 光绪帝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进行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其核心内容是: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下列哪一运动比较全面地检验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A 五四运动 B 省港大罢工 C 国民会议运动 D 五卅运动 西安事变的发生和解决,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高中历史选修改革答题套路总结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高中历史选修改革答题套路总结 考前必读阅卷套路深高考多拿分 高考阅卷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少题目平均改卷时间只有几秒或十几秒。如果考生们了解阅卷老师在判卷过程中的规律,肯定对你答题有帮助,我们一起看看阅卷中的“套路”吧! 套路一改一道题有时只用几秒至多十几秒高考评卷速度非常快,一个老师平均每天要上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个别学科甚至要评3000 多份卷子(平均 3~8 秒改一份卷)。——对策:面对如此改卷速度,考生在答卷时要尽可能博得老师的好感。首先,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层次清楚。其次,概念要准确、叙述要简明,让人一看就明白。另外,要依题作答,不要乱涂乱画。 套路二第一印象好,常能得高分个别老师改卷只凭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常常就给打高分。比如有的老师改作文,只是第一段 看一下,中间看一下,最后一段看一下,分数打高打低全凭第一感觉。更多技巧敬阅读《高考文科解题技巧》一书,扫描背面二维码可得。——对策: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在高考语文和英语作文改卷过程中,改卷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试卷,如果写作上没有新意,就很容易流于一般。 套路三不约而同都往平均分上靠高考改卷电脑会将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改,如果两人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改完的 这份卷子就是有效卷。因此,在改卷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求稳,不由自主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如果发现自己的有效率低了,就会慢慢往平均分上靠。——对策:如何突破平均分,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往高分上打?建议是:思路就要尽量地与众不同,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眼球,得高分。 套路四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 给分。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实际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而忽略了句子的质量。——对策答题时,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这样,不论你怎么答,都不用担心失分。 套路五阅卷往往只盯住答对部分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 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对策:要把要点部分写完整,只有平常多多积累,才能在竞技中处于不败之地。 套路六老师喜欢条理分明的卷子每天要改数数千份的卷子,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因此,在繁重枯燥的评卷 过程中,条理分明,字迹清晰的试卷无疑给阅卷人员平添一份好感,都尽量给分。——对策:答卷时,一定要注意条理分明,字迹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有些考生害怕答题不能扣紧采分点,不分点啰嗦一大堆,这种做法反而影响了阅卷人员阅题速度,给寻找关键词带来困难,极易引起失分。 套路七重用语规范轻个性感悟用语规范是高考试卷标准答案权威性公正性的具体体现,在各省市制定的评分细则中,对标准 答案里关键词的近义词替换有明确的要求,符合就得分,不符合则失分。因此,那些个人感悟能力较强而用语欠规范的考生失分几乎成了必然。失分的原因绝不是阅卷人员的个人水平所致,而是近于死板的评分细则造成的。——对策:平常学习时就要养成规范用语、规范表达的习惯,这样才不会在高考中无谓失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论述题答题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论述题答题要点 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5、分析《离》的思想内容 6、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7、结合作品,说明东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8、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9、试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10、分析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11、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12、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1 3、说明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14、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15、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16、分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不同17、试述杜诗的“集大成”

23、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24、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试论陆游国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 26、试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 27、试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28、试论《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以及此剧的悲剧艺术特色 29、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30、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以及小说语言的特色 31、试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32、试论《长生殿》中情描写与政治批判之关系 33、论《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34、试论曹雪芹《红楼梦》 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剧命运的揭示参考答 五、论述题(答题要点) 1. (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 ① 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② 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③ 叙事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2)赋、比、兴的艺术手段。 ① 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② 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18、 说明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19、 试论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 20、 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1、 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 22、 试论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试题附答案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试题 本试题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①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孔子将道德教育置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并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的“信”是指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主忠信”(《论语·学而》),即以诚信教育为主。 ②古人的诚信教育首先是在家庭里从蒙学开始,从婴幼儿抓起,以胎教、父范母仪,生活日用及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实现诚信教化。婴幼儿善模仿,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中国古代的父范母仪,特别强调家长对儿童的示范教育。父母长辈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诚信教育。中国古代的诚信故事俯拾即是,如商鞅立木、季札赠剑、管鲍之谊、范式守信等等;也有不少因不守信用而败德坏身甚至亡国的故事,如周幽王烽火戏诸候,颇具警戒作用。 ③传统社会重视学校系统的诚信教育,朱熹提出了完整的德育阶段学说,从“小学”到“大学”是循序渐进的德育过程。8 至15 岁受“小学”教育,16、17 岁受“大学”教育。两者的道德教育有不同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小学”阶段只是“教之以事”,注重行为的训练;“大学”阶段就是“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有为忠信孝悌者”。朱熹还编辑“圣经贤传”和三代以来的“嘉言善行”为《小学》,作为“小学”德育教材;编著《四书集注》为“大学”教材,后成为元之后科考的必读书目。在不同年龄段施行不同水平层次的儒家经典教育,为学子包括诚信在内的价值观的萌发、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学校诚信教育,不论是私塾、官学,还是书院,皆行“明人伦”,“成德为事”。明清之际书院风起、私塾涌现,为进行系统的诚信道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基础。传统学校诚信教育注重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虽在道德教育上分歧很大,但都重视生活实践,强调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信服必须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人做事不可脱节,朱子的“格致工夫”与王阳明的“事上磨”在一定程度上互通。 ⑤传统社会的礼俗文化承载着社会诚信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一种乡土社会中自然的教育,礼俗作为一种得宜的规范和生活方式,与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道德,有时甚至会超越道德的权威和效力。礼俗的主要形式有三:古已有之、口耳相传的风俗;人们认同和遵循的“人情”习惯;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族规、村规和民约。通过礼俗约束民众从而实现“礼治”是传统乡土社会维护秩序和治理的基本方式。礼俗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诚信心理和行为习惯。 (摘自沈永福、邹柔桑《论中国传统诚信的运行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 年第5 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孔子的学说中,诚信教育不仅属于道德教育,而且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B.中国传统社会重视诚信教育,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的起点,强调父母的示范作用。C.在中国古代父母长辈在家给儿童讲故事,旨在使其顺利接受学校系统教育而更诚信。D.中国古代培养人诚信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到宋代形成了一定的学校诚信教育体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历史论述题(有答案)

1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开房广州厦门……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赔白银2亿两……材料三: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至…. 答(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南京条约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板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答:(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邓世昌关天培等(3)落后就要挨打. 3材料一:《厅打洪告示》说天下贪官;材料二 除足其25家每人…材料三:规定主张禁朋党 之… 答:(1)1.清政府为了支持赔款拼命搜刮百姓2.鸦片贸易泛滥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 3.工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结果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的道路。 (2)1853《天朝田亩制度》,1.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建立基层政权组织“两” 3.设立“圣库”制度 (3):《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部以纲领形式颁发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当时的时代性,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发展 4材料一:亦w强国灭敌之策….材料二:李鸿章:但求外敦和好…材料三:桂芬在《校郡庐抗议》中指出:…(1)简述洋务派为富国强兵都采取了那些措 施举例说明?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哪些?失败告终的原因有哪些. 答:(1)1.兴办近代企业,包括军工业,民用企业、如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 2.建立新式海陆军,如北洋南洋福建水师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生,如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 (2)作用:1.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知识,3.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5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所倡言,万国所同喻…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材料四:要以后真正和平统一… (1)材料一中孙中三对诸友邦的评价是否符合事实,评价材料的思想根源?(2)材料一二的共同点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3)孙中三的态度有什么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4)孙中三的认识又有怎么样的提高?说明了什么? 答:(1)不符合,根源是中国与西方列强都提倡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政权,所以列强能够理解,不会干涉。(2)都幻想得到外国列强的对中国革命的支持,说明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妥协性(3)多次斗争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向帝国主义妥协也不可能得到支持同情。 4)有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到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说明孙中山勇于探索,总结经验教训,改正错误的革命精神。 6.材料一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和思想上获得了...材料二: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1)依据材料一二说说当时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发生了那些重要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3)上述材料中有关社会心态的表述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剪发辫,更新服饰,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时尚。(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发了许多法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不完全正确,因为这种现象之出现在一些大城市,而在广大农村并不显著,社会上还有一些人眷恋过去,存在浓厚的皇权心态,如袁世凯掌权后企图复辟帝制等。 7.材料一:大会宣言指出:中国目前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