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以致用_以用治学_浅析应用型教育的教学理念_任刚

学以致用_以用治学_浅析应用型教育的教学理念_任刚

学以致用_以用治学_浅析应用型教育的教学理念_任刚
学以致用_以用治学_浅析应用型教育的教学理念_任刚

1. 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的理重点

1、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的理解。 (一)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1)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结合教学实践我理解认为:

(1)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富有好奇心,活泼,欢快。要尊重孩子们的身心成长规律,要理解,关爱他们。关爱学生,虽是举手之劳,对学生而言,却是感恩终生。真诚的关爱会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密,更加有力地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热切地渴望老师的讲解和帮助,但又怕老师嫌弃自己,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日久天长,就会背上严重的思想包袱,老师一句善意鼓励,一句温暖的关怀,会令学生兴奋不已,或者成为前进的动力。因此,教师关爱学生,要以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之处,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赞扬,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和必胜的信念。 (2)“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启迪学生,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觉到课堂上非常快乐,有兴趣,这样能使教学质量事倍功半,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多种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业务能力:这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求教师掌握一般教学能力和基本功之外,更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教育理念和灵敏的教育机智。能正确、全面、恰当贯穿落实新课改提出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麻城三中金涛 作为教学改革前沿阵地的《课程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等新的历史课程理念。为历史学科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改革历史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广大历史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人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明确新课标要求,更新教学观念 1 理清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标准》差异 传统的课堂观和教学观以为:教学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它规定教师“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学”,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活动,教与学表现为两方面:以教为中心。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给,生收;使课堂上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么教,怎么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学生的独立性“丧失”,最终遏制了学生学的“力量”。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历史新知识,同时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新《课程标准》既重结论,又重过程。 传统教学大量地灌输权威性地事实,教科书记载了一系列地科学结论,学生的学习就是了解这些科学事实和结论,至于这些科学事实与结论是怎样产生的,则往往被忽略。而新《课程标准》既重结论,又重过程。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过程和方法”培养,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注意对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判断、决策的机会。这种既重结论又重方法、过程的教学方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3 新《课程标准》既要关注学科,又要关注人 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要求我们去关注具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要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情感。课堂上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人格养成,以及关注人的结果。前苏联教

孙维刚的教学理念

孙维刚的教学理念 一、从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 在一般人看来,数学是枯燥的。但在孙维刚学生眼里,数学是和谐,是对称,是美丽。孙维刚讲数学,第一次写出α、β、γ,他可以从希腊字母讲到希腊文化,再讲到欧洲、二战。 一堂数学课,他可以讲到历史、军事、世界局势、地理风情、唐诗宋词,也可能随机转到物理、化学、俄语、英语,从初等数学讲到高等数学。 孙维刚认为,学科间本无明显界限,它们总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只有掌握其中的规律,才能把握内在的灵魂。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本质的必然联系,掌握了内在规律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他启发学生学习数学,按四个“大规律”、十五个“中规律”,还有三四十个“小规律”去做。他认为把这些运用娴熟了,从初一到高三,从代数到几何,就没有不会做的题目了。的确,在孙维刚学生的眼里,6年的数学不过如此。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这种方法迁移到各学科的学习,以至后来的工作和学习,给予学生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正确对待做题 学数学及一切功课,都要做题。但同样是做题,效果却不同,这与方法是否得当有关。 有句俗话,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题海战术,就是覆舟之术。 1、题不在多,但求精彩 同一类型的题目,有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即可,不必大量重复;不选用那些对于概念理解没有价值、思考方法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偏题、怪题,等等。 正确对待做题,更是指,态度和方法要得当。不能为考试而做题,更不能抱着希冀将来试卷上的考题有眼前这样题目的心理,否则,必将陷于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在方法上,他主张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2、一题多解,达到熟悉 打个比喻,我们进入一座刚刚落成的大楼,转一圈还很陌生,如果上上下下转几圈,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很快,陌生感就消失了,解题也是如此。一个题目如果费了很大的劲,才想出了一种解法,那么,一定要再去想第二种、第三种,这时,你会感到,它并不像开始做它时那么可怕,它不再难了,渐渐地只剩下鱼脑一条了,任我们“榨干吃净它的血肉” 3、多解归一,寻求共性 这是指,在一题多解的基础上,分析和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 ①在思想方法上,有哪些是共同的。 ②在具体步骤上,哪些是共同的, ③几种解法融会贯通,由特殊到一般,统一在了一个最本质最简捷透彻的方法上。 ④多题归一,形成规律 规律总结出来了,它们能不能成为我们解题思考的好帮手,能不能提高、甚至大大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就在于下一步的事情是否做好了。 什么事情呢?那就是,时刻应用它! 不为事大而惧之,不为事小而轻之。 他要求学生在碰到题目时,不管题难题易,都不要自然主义地、随遇而安地

教育教学新理念解读

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单哲波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时,更新教育观念迫不及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下所提到的几种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经常涉及到术语,在此和大家一起解读,以便加深印象,更好地在工作中加以落实。 以人为本的理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到教育领域,则要求学校的所有工作,必须做到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帮学生之所需。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另外,作为学校的领导,还应做到以教师为本,关心、尊重教师,尽可能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 教育教学民主理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处于一种平等、宽松的交流与互动中,思维才容易被激活,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才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摈弃“师道尊严”,从而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在学业上的指导关系,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和情感上的朋友关系。 人人可成才理念

人人可成才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力优势和潜能,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激励和开发,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特长得以发挥。决不能用文化考试成绩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更不应对这方面后进的学生采取讽刺、挖苦和歧视的态度,何况他们并不一定真的难以造就,要善待每一个学生,真正视其人人可成才,个个能成功。 教即导的理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督促者,教学的功夫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或指导,或启导,或引导,或疏导,举一反三。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教给学生各种学习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善于结合教材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善于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即保障教学不偏离教学目标,又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循循善诱人。 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 这个新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是积极主动、发现探究、合作交流的现代学习方式,它以其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为基本特征。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是为引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而开设的,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靠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积极的引导。 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双赢理念 教师为“春蚕”、“蜡烛”,表明教学工作对教师自身来说是消耗型的。新理念则强调教师不仅要“放电”更要“充电”;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通过对新课程的研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 一、教学设计概述 对“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涵义的认识目前还未能达成普遍共识。教学设计专家格斯塔弗森(K.L.Gustafson)指出,“教学设计”被用来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试验和修改及评定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立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教学设计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促进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它的主要特征有: 1.教学的计划、开发、传播和评价建立在系统理论上; 2.教学目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 3.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 4.对学生的了解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

5.研究的重点是教学策略的计划和教学媒体的选择; 6.评价是设计过程的组成部分; 7.测定和分等依据学生达到预期标准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教学设计的程序因设计任务及设计者的不同而呈现多种形式。对整个教育系统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均适用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程序。他们把教学设计程序分为14个步骤。 1.分析需求、目的及其需要优先加以考虑的部分; 2.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及可选择的传递系统; 3.确定课程范围和顺序,设计传递系统; 4.确定某一门课的结构和顺序; 5.分析一门课的目标; 6.确定行为目标; 7.制定课堂教学计划; 8.开发、选择教学材料和媒体; 9.评定学生行为; 10.教师方面的准备; 11.形成性评价; 12.现场试验及修改; 13.总结性评价; 14.系统的建立和推广。 以上程序分别在系统级、课程级和课堂级的水平上进行。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 诏安县边城中学(实验高中) 沈瑞林摘要:本文将从教师角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三个方面析谈新形势下如何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建立科学教学理念,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理念;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同样面临新旧教育理念的碰撞、共存与变革的问题。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致力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必需的,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同时获得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做好数学准备”的数学教学理念,应当成为一种教学诉求的需要,也应当成为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处在各种思想与理念风起云涌的时代对数学教学根本认识的一种认同与支持。这既是对数学教学有效性在思想认识层面上的一种基本又理性的要求,也是对所有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人们在理论层面的一种引导。 抱着这样的想法,笔者认为: 一、按新课程标准定位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深化,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原有教学理念要发生变化,还要不断地适应新的教学方法。1.新课程促使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原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体验探索的艰辛,分享成功的喜悦。 2.新课程也将促使教师成为实践的研究者。 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由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引起的;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进行个别教育;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可灵活选择与使用教法。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活动的决策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首先,教师将不再是“一桶水”,他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是一个自觉的终身学习者,才能将自己的学习体验融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其次,教师有义务也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有效的改进意见,对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进行研究。 二、用正确的数学教学理念引领教学实践 树立并坚持科学的数学教学观,引领并形成科学的数学教学理念,关注并凸显人在数学领域的认识力和发展力,准确地把握数学的核心概念,强调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结合,重视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与结构化的梳理,坚定不移地在“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教得如何?”等诸多方面进行多理性的建构性联结与行为探索。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1.必须从偏面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更关注三维(情感、态度、价

孙维刚老师的结构教学法知识分享

孙维刚老师的结构教学法 孙老师谈到如何在教学中利用结构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孙老师的学生们学习灵活性都很强,也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孙老师带的班成绩都好得惊人,最好的班有全班55%的同学考上清华北大,其余全是一类本科,更难得的是他从不布置课后作业,即使高三学生也能保证每天睡到8个小时以上,这简直不可想象,但是我们敬爱的孙老师,他做到了! 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如果能巧妙利用知识结构进行教学,将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会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学生能保持优良的成绩——这是我一直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因自身水平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我想借这次机会好好来谈谈我研读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的收获,好好研究一下如何灵活运用知识结构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各位教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共同学习和探讨,让同学们达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美好境界,使学生真正有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除了文化课的学习,还能参加更多的体育,艺术,社会活动,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孙老师在课堂上的魅力案例很多,在这里无法一一叙述。我想把我仔细研读孙老师的书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的优点,其中最值得学生们学习的一些经验以要点的形式总结出来,如果

有不妥之处,恳请有识之士斧正。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非常值得学生们学习: 1、学会找知识的新旧联系。 许多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高中时要学的余弦定理,你就应该明白勾股定理就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那么数学就变得简单多了。 课堂上老师常会重复以前的知识,这时候你应努力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学习数学就变得简单而有趣了。就像华罗庚说的,读书应有个过程——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也就是说要善于总结规律。 孙老师则把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分成了三层意思: (1)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传输,都是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况下进行的; (2)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细节都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问为什么,寻找它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系统中进行教学。孙老师认为这种做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使学生发现知识之间既盘根错节,又浑然一体,而到后来,知识好像在手心里,了如指掌的一张网,而不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瓦砾和一片望而生畏的戈壁滩。” 孙老师的教学方法被称为“结构教学法”,讲究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他并不担心学生的脑子够不够使,因为教师的任务就是造就学生发达的脑子。在他的课上,基本上是先出题,写出公式,

教师教育理念20条

教师教育理念20条 1、教师最大的享受和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2、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衡量教学是否失败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3、不要一味地赞美雄鹰,因为这样就会伤害更多的小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师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6、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 7、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炫耀。和学生共同成长,是对教育和教育者的新要求。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8、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9、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不许动、不能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10、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才是真爱。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和谐、自主、幸福地成长。 11、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转变教学方式 更新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 【摘要】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更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怎样教决定怎样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好的教学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激励学生学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方式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更新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由”教师讲”变“学生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的特点就是一讲到底,偶尔也提问,但毕竟是“戴着镣铐跳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必须通过教学设计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从做中学”,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都是强调让学生“做”。因为学生不做,教师既看不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水平,也看不出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其自主性、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更深刻地认识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形成技能,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责任和乐趣。因此,教师不要独占课堂,要把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思考、合作、探究、发现。如:九年级上册《圆锥侧面展开图》一节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一个扇形纸片,学生做的纸片大小、形状各不相同,要求每个学生都要量出扇形的圆心角和半径,计算出扇形的弧长和面积。然后利用多媒体,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老师的做法,边做边思考,围成一个圆锥,同学们亲自动手做、观察、交流和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发言,说出各组的体会和收获。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教师启发诱导,学生收获很大。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学得透彻明白,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教师只宜“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学生的智慧集中在做的过程中。 2、由“静听”变“亲自动手”,开发学生大脑潜能 根据神经功能反馈的特点,要培养理性思维就是注意学生的活动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更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各种图形、音乐、文学作品、推理论证来促进大脑的开发。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感观都参与进来,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其产生影响,教师采用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动手实际进行操作。 例如:学生课下做题时,很多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已知(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2∠C,AD是△ABC的角平分线,试说明AB+BD=AC。

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孙维刚,从1962年开始任教于北京二十二中学,直至2002年去世。孙维刚老师生前系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曾被评为建国50年来50位“首都楷模”之一,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等。 《教育》杂志社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了“孙维刚实验班教学模式10年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介绍课题已取得的系列成果。发布会上,课题组负责人马国忠(现为郑州维纲中学校长)表示,他们正试图利用10年来的研究成果再创奇迹。 1998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发起了向孙维刚学习的倡议,并成立“孙维刚教育思想研究基金”。2002年孙维刚逝世后,几十名教育专家、400多名优秀教师又继续参与了研究工作,梳理孙老师从教40年的教育思想,不断研究、总结和提炼孙维刚老师教学经验背后的科学规律和运用的操作方法,并希望能形成一整套便于素质教育推广的模式和方法。 “一年可以学完三年课程”——方法才是学习捷径 孙老师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就是在训练学生大脑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看问题,进而升华到从哲学的角度认知世界,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能力。所以,孙老师带的实验班,不单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他各科成绩也有显著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将孙老师的教学思想在各个学科进行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马国忠表示说:“孙维刚老师教数学时,可以让学生半年多学完三年的数学课程。经过近十年对孙维刚老师教学经验背后的科学规律和运用的操作方法的研究,提炼出来一个提高学生智力素质的基本模型。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学生便可以熟练掌握,可以在一年内学完三年的所有课程。” 如果能在一年内学完三年的所有课程,这无疑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学习进度。 课题组通过研究孙维刚的教学经验发现,各学科的思维结构和思维原点是相通的、有规律可循的,从这些思维原点中能够提炼出一个包含4种基本学习能力的基本模型:发现研究对象的能力、围绕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角度的能力、寻找知识之间联系规律的能力、建构知识网络制作联系导图的能力。 这4种能力的训练能够在短时期内使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进行学习,造成学生总是浮想联翩、思潮如涌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他们又研发出一个复合学习模型,由6种复合学习能力组成,即理解概念的能力、研究概念的能力、理解原理的能力、研究原理的能力、审题解题的能力和研究试题的能力。课题组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个复合学习模型,提升的是自己的智力素质,这样就可以很轻松自在地将其运用到所有科目的学习中去。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潜能自主学习 孙维刚曾经说过:“远大理想将产生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反过来智力素质提高,使人看得远,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马国忠介绍说,“在找到了学生智力素质提升的训练模型后,我们发现,如果孩子本身没有学习意愿和成功的动力,这一成果也很难发挥作用。为此,课题组引入了神经语言程序学(NLP),创立了体验式教育教学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 理念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学习材料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 1、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 ⑴关注每一位学生。 ⑵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⑶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 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⑹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⑵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⑶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⑷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性;主要内容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5、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

转变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 "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以全新的姿态迈向21实际的战略举措,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十几年的英语实践,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常常地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既没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能使学生成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由消极变成积极,由被迫变成资源,这样,教学也就会达到不教而教的不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就思维能力而言,要把给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

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始末放他人是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这种教学无异于老师在表扬一场木偶戏,老师怎样动作,学生就怎样活动,如此一来,一个富有潜力的生动的学生就变成了老师一个机械呆板的玩偶。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天才",由于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被"扼杀"。素质教育又成为一句空话。而后者,学生的思维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维。真正的思维应是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就实践能力而言,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设计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这一活动,老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新的语言知识,当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可以表情达意并可以获得更多和更新的信息时,便会产生运用英语的欲望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就感。于是,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二是要把学生坐在教师里上课,做作业然后参加考试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创设广阔的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并全身心活动起来的教学方式。如:"英语日"、"外语角" 、"课本剧" 、"英语晚会" 、"英语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语言,让学生获得用语言去做某些事的成功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传奇教师孙维刚总结的数学的4个大规律

传奇教师孙维刚总结的数学的4个大规律 孙维刚说:“科学上的任何规定都有为什么,数学尤其如此,世界上没有没有为什么的事越详细越好孙维刚 孙维刚老师,汉族,1938年12月6日生于山东省海阳县郭城大学毕业中国党员自1962年至今在北京市 第二十二中学任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教师生涯中,孙维刚同志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以自己突 出的智慧、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教学教育方法,培养出了一批批全面发展,学有特色的优秀学生自1980年开始,孙维刚开始在二十二中进行从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的大循环实验,致力研究数学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用德育促进智育,德、智、体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数学实验教学和担任班主任的整个过程中,他将自己扎实的学科知识能力,深厚的文化素养功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充分地加以运用和发挥,并用自己的灵魂去铸造学生的灵魂将施教者与受教者的个性因素巧妙地融入了原本枯燥的课程孙维刚的实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中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90年,孙维刚同志患膀胱癌,1998年又患直肠癌,期间经历了多次大手术,但是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同病魔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始终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而他的大部分成就,就是在他患病的这十年中取得的为了表彰他为教育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党和政府给予了他许多荣誉:1986年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获得“首都劳动奖章”,并被评为“北京市模范班主任”;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并获“人民教师”称号;1996年荣获“孺子牛金球奖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称号,同年获得胡楚南北京中小学优秀教学成果奖;1998年荣获“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称号,同年成为“北京市精神文明 奖章”获得者;1999年,获得北京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特等奖及全国苏步青数学教育一等奖同年还获得第四届全国“十佳职业道德标兵”称号和“首都楷模”称号;200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除去日常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外,孙维刚同志还担任了许多社会性工作,他是中国数学会理事、 北京市数学奥林匹克学校校务委员兼教练、东城区奥林匹克学校校长先后当选为东城区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和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孙维刚同志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他所为之献身的教育事业当他成为受到公众和社会 信任的人时,他真心实意的把自己当作了社会和公众的财产他待人谦虚平和,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了挚爱和责任感他严谨治学,学识广博,勤于求索,思想深刻,他在数学教学中所取得的成就,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领域中极为难得的范本从教四十年来,孙维刚同志把他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献给了他所挚爱的学校,他所挚爱的学生和他所挚爱的教育事业他的才学,他的自信,他的勇略,他的毅力和他永无止境的进取精神,都会长久地激励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创新,努力工作,一无返顾地走向奋斗之路,成功之路! 1992年,孙维刚执教的北京22中高三(4)班,高考平均分达534分,全班40人中有15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1996—1997年度全国数学联赛中,全班共14人获奖;1997年高考,全班40名同学平均分为558.67分,数学平均分为117分,38人达到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600分以上的9人,22人考入北大、清华而在当年升入中学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低于区属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 孙维刚怎样教数学?他说:“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孙维刚的教学方法被称为“结构教学法”,讲究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他从不担心学生的脑子够不够使,比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课本上只是延长三角形底边并做出一边的平行线引导学生做出证明,而孙维刚则是把问题交给学生,上来就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再让学 生提岀自己的证明几种证法岀来后,孙维刚再问那么多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学生答“(n —2) 180,” 并把几种证法写在黑板上,孙维刚做总结—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数学归纳法是高二才接触的东西,可是,求三角形内角和的初一学生就知道了,这么教学生受得了吗?可跟着孙老师学下去脑子就会“强大”起来一个初一的学生问他的数学老师:“您在课上讲,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总称,有理就是有道理的意思,我不明白整数和分数有什么道理呢?” 老师回答:“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没有什么” 这一问一答被孙维刚听到了,他为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而欣喜,也为老师轻率的回答而遗憾,甚至感到了残酷—几经如此,求知的火花将熄灭,孩子们将会懒于思考” “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 1、教育终身化。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日本面向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1991 年 4 月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课程

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据美国教育部2000 年2 月16 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100% 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5、教育国际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国际上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美国已确定在中国设点招生考试。 (二)当代世界共同追求的教育理念:要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会学合作;学会负责。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个正在山区放羊的孩子,问:“你放羊干什么?”“放羊挣钱。”“挣钱干什么?”“挣钱娶媳妇。”“娶媳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孙维刚数学教学

我曾仔细读过已故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的书,书里孙老师谈到如何在教学中利用结构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孙老师的学生们学习灵活性都很强,也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孙老师带的班成绩都好得惊人,最好的班有全班55%的同学考上清华北大,其余全是一类本科,更难得的是他从不布置课后作业,即使高三学生也能保证每天睡到8个小时以上,这简直不可想象,但是我们敬爱的孙老师,他做到了! 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如果能巧妙利用知识结构进行教学,将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会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学生能保持优良的成绩——这是我一直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因自身水平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我想借这次机会好好来谈谈我研读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的收获,好好研究一下如何灵活运用知识结构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各位教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共同学习和探讨,让同学们达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美好境界,使学生真正有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除了文化课的学习,还能参加更多的体育,艺术,社会活动,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孙老师在课堂上的魅力案例很多,在这里无法一一叙述。我想把我仔细研读孙老师的书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的优点,其中最值得学生们学习的一些经验以要点的形式总结出来,如果有不妥之处,恳请有识之士斧正。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非常值得学生们学习: 1、学会找知识的新旧联系。 许多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高中时要学的余弦定理,你就应该明白勾股定理就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那么数学就变得简单多了。 课堂上老师常会重复以前的知识,这时候你应努力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学习数学就变得简单而有趣了。就像华罗庚说的,读书应有个过程——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也就是说要善于总结规律。 孙老师则把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分成了三层意思: (1)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传输,都是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况下进行的; (2)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细节都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问为什么,寻找它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系统中进行教学。孙老师认为这种做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使学生发现知识之间既盘根错节,又浑然一体,而到后来,知识好像在手心里,了如指掌的一张网,而不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瓦砾和一片望而生畏的戈壁滩。” 孙老师的教学方法被称为“结构教学法”,讲究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他并不担心学生的脑子够不够使,因为教师的任务就是造就学生发达的脑子。在他的课上,基本上是先出题,写出公式,然后让学生讨论,上黑板演示,老师在一旁点拨,让学生学会寻找规律。 比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课本上只是延长三角形底边并做出一边的平行线,引导学生做出证明。而孙老师则把问题交给学生,上来就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证明。几种证法出来后,孙维刚再问:“那么多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学生答:“(n-2)180°。”“怎么证?”学生们踊跃举手,把几种证法写在黑板上,然后,由孙老师做总结,提到了证明所用的就是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数学归纳法是高二才接触的内容,在初一教学中就涉及了,学生接受得了吗?当然,孙老师并不指望学生能一下子就理解和掌握数学归纳法,而只是抓住时机对教材结构进行调整,有关知识和方法先“闪现”一下,做个埋伏,做个铺垫,以后还会“再现”,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