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海城三塔

海城三塔

海城三塔
海城三塔

我的家乡辽宁省海城市有三座神奇的辽金时期的古塔,分别叫做“金塔”、“银塔”和“铁塔”。它们经多年风吹雨打,饱阅人间沧桑,是海城市乃至鞍山地区目前尚存最早、最多的古塔。

金塔,因塔有金顶而得此名,座落

在海城市东南约22.5公里析木镇羊角

村西山坡上。该塔八角十三级,密檐实

心砖结构,高31.5米。基座系两层须

弥座,每面长4.1米。下层雕乐舞人物,

有的弹箜簇、琵琶,有的吹笛、箫,还有的击鼓,男女舞姿优美自然,动作和谐,衣带飘拂,皆栩栩如生。上层每面中央雕半身海狮,性情凶猛,势若吼哮。各角配列金刚力土像,肌肉隆起,造型生动。基座与第一级塔身之间雕复瓣莲花。塔身八角为仿木砖砌圆柱,柱顶有砖雕斗拱,每面有辅间斗拱一垛。塔身每面佛龛雕有座佛一尊,两旁立有胁侍,上有四重宝帘与飞天。佛像姿容端庄,飞天轻盈活泼。塔的全部雕刻或以庄严肃穆取胜,或以生动流利见长,造型优美,形象逼真,显示出了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塔前原有大禅宝林寺,又称金塔寺。该寺曾于明万历三十九年重修。寺为三层大殿,均为硬山式建筑。殿内塑有佛

像,并有僧数人。“文化大革命”中该寺被毁,金塔也受到严重破坏,刹杆、宝珠、相轮都已不存,塔顶、塔檐、浮雕画面也已残缺不全。唯有塔仍圪立于山腰之中,坐看河水长流,四季变迁。文革期间,寺庙被荡平,金塔外层严重损坏。2004年,辽宁省和鞍山市文物保护部门对金塔进行修缮,面貌基本如旧。为研究辽代建筑与雕刻艺术,提供了极好的实物资料。

银塔,因塔身为白色而得此名,座落于

海城市东30公里处的接文镇塔子沟村后山

东坡上。该塔为六角九级密檐实心砖筑结

构,高约20余米,塔基须弥座每面长2.8

米,周有仿木砖砌围栏,栏板雕有卍形花纹

及鹭鹚、虎、荷叶、水草等图案。塔座与塔身之间雕有莲瓣图案。第一级塔身六角有砖砌仿木形柱,上有柱头和补间四辅作斗拱。塔身有拱龛,每面龛内有座佛一尊,两旁有胁侍,上有宝盖与飞天。塔檐用砖叠砌,上复实心半圆瓦垅及虎头瓦当。每面檐均嵌有砖雕兽头,塔顶砌莲瓣宝瓶。

塔下原有妙德寺,又称银塔寺。寺有大殿两层,坐北向南,均为硬山式建筑,殿内塑有佛像。大门左右有钟楼和鼓楼。寺内存有明代嘉靖,万历及清代雍正、道光等年代的碑刻数甬。“文革”“砸四旧”,寺庙无存,碑亦被毁。今银塔

之下,建有接文敬老院,院中所住老人已皆成守之人。银塔为金代建筑,是研究金代建筑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

铁塔,座落于海城市东南22.5

公里处析木镇析木村内。为六角七

级密檐实心砖结构,塔高约10米,

塔基直径2.5米。塔身各面均雕有

立佛像一尊,上有宝盖。六角为方柱,柱头有斗拱,每面有辅间斗拱。塔檐收度较大,下有类似莲花砖雕相衬托。铁塔亦为金代建筑。塔后原建有铁塔寺一座,已于早年被毁。铁塔因海城1975年大地震严重倾斜,塔身外皮严重脱落。2005年,辽宁省和鞍山市以及海城市文物保护部门对其进行修缮。

海城金、银、铁三塔不仅是辽、金时期海城经济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当时海城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见证。由此可见,自辽、金始,海城先后成为辽、金的州治所在地,已开始逐步显现出其作为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理优势。此间,不仅经济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筑和文化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并出现了金塔、银塔、铁塔那样的建筑奇观。

海城二中七年10班

樊昱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