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汽车整车EMS系统标定验收技术规范

汽车整车EMS系统标定验收技术规范

汽车整车EMS系统标定验收技术规范
汽车整车EMS系统标定验收技术规范

整车EMS系统标定验收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EMS系统标定评价条件、验收项目、验收方法、验收标准和验收评价结果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除混合动力、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外其他装有发动机控制单元的所有福田汽车的标定数据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352.3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

GB 14762 重型汽车用汽油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 17691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

GB 18285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及简易工况法)

HJ 437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1 EMS

Engine Management System,发动机管理系统,或称发动机电控系统。

3.2 冷机起动

经过一定时间静置后,冷却液温度与环境温度、机油温度温差小于2 ℃状态下的起动试验。

3.3 热机起动

经过一段时间油门操作或驾驶运转后,冷却液温度高于70 ℃或达到热平衡的状态下的起动试验。

3.4 起动时间

压燃式发动机和点燃式发动机的EMS对于起动时间分别规定如下:

——对于压燃式发动机:起动机接通后,发动机能自行运转期间,转速从0到目标怠速的时间;

——对于点燃式发动机:从蓄电池电压开始下降发动机转速达到500 rpm的时间。

3.5 怠速超调

怠速时发动机转速无规律的随机变化超过目标转速±30 rpm或具有发散性的偏离目标怠速。

3.6 怠速波动

怠速转速反复偏离目标转速。

3.7 车载诊断(OBD)系统

1

指排放控制用车载诊断(OBD)系统。它必须具有识别可能存在故障的区域的功能,并以故障代码的方式将该信息储存在电控单元存储器内。

4 评价条件

4.1 试验道路

除另有规定外,各项试验应在清洁、干燥、平坦的,用沥青或混凝土铺装的直线道路上进行。道路长(2~3)km,纵向坡度在0.1%以内。

4.2 环境要求

4.2.1 试验时应是无雨无雾天气。

4.2.2 相对湿度小于95%。

4.2.3 气温在-30 ℃~45 ℃。

4.2.4 风速不大于3 m/s。

4.2.5 对于需在特殊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试验,环境要求按相应标准执行。

4.3 燃料、润滑油(脂)和制动液

试验汽车使用的燃料、润滑油(脂)和制动液的牌号和规格,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或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除可靠性行驶试验、耐久性道路试验及使用试验外,同一次试验的各项性能测定必须使用同—批燃料、润滑油(脂)和制动液。

5 试验车辆准备

5.1 接车检查

5.1.1 记录试验样车的型号、发动机号、底盘号、行驶里程等。

5.1.2 检查车辆装备完整性及装配调整情况。汽车必须是TTO阶段生产的产品,符合整车装调技术条件,各项技术参数满足相关技术文件规定,而且汽车各总成、部件、附件及所属装置(包括随车工具与备胎)必须按规定装备齐全。

5.1.3 行驶检查,轮胎气压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规定,误差不超过±10%;汽车制动、操纵等各系统,整车姿态和四轮定位必须按该车技术条件规定调整到位,确保车辆安全。

5.1.4 每种车型(动力系统参数及其配置相同)试验汽车不少于2辆。

5.1.5 装载质量

5.1.5.1 无特殊规定时装载质量均为厂定整备质量或使试验车处于厂定整备质量状态。

5.1.5.2 装载质量应均匀分布,装载物应固定牢靠,试验过程中不得晃动和颠离;不应因潮湿、散失等条件变化而改变其质量。以保证装载质量的大小、分布不变。

5.2 车辆磨合

根据试验要求,对试验车辆进行磨合。除另有规定外,磨合规范按该车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5.3 OBD试验车辆准备

OBD系统验证试验应在完成V型耐久性试验的车辆上进行,如果没有进行V型耐久性试验,可使用

经适当老化(相当于行使了80 000km)并具有代表性的汽车。

6 验收标准

6.1 对试验中出现的各种表现应详细记录,并且按附录A(规范性附录)规定的验收要求进行评价。

6.2 验收时的附件使用状态要注明。如空调的开、关,电负荷的有、无等。

6.3 验收要求按附录A(规范性附录)的规定。

7 验收项目

7.1 燃用汽油的装点燃式发动机的汽车(包括两用燃料车)必须进行下述试验:

——排放性能验收(I型试验、VI型试验、双怠速试验);

——整车标定验收;

——极限试验(包含高温、高原和高寒试验)验收;

——OBD试验验收。

7.2 燃用LPG或NG(单一气体燃料)的装点燃式发动机的汽车必须进行下述试验:

——排放性能验收(I型试验、双怠速试验);

——整车标定验收;

——极限试验(包含高温、高原和高寒试验)验收;

——OBD试验验收(仅限轻型车)。

7.3 装压燃式发动机的最大总质量≤3.5 t轻型汽车必须进行下述试验:

——排放性能验收(I型试验);

——整车标定验收;

——极限试验(包含高温、高原和高寒试验)验收;

——OBD试验验收(国IV阶段开始)。

7.4 装压燃式发动机的最大总质量>3.5 t中重型汽车必须进行下述试验:

——排放性能验收(ESC、ELR);

——整车标定验收;

——极限试验(包含高温、高原和高寒试验)验收;

——OBD试验验收(国IV阶段开始)。

7.5 主要验收项目描述

7.5.1 排放性能验收

所有汽车都必须进行此项试验,依照相应执行标准要求的试验方法及内容进行测试,排放需满足开发目标要求;没有工程目标的必须满足相应执行标准排放限值要求。

各车型按排放性能验收试验至少包含以下项目,见表1。

表1 车型按排放性能验收试验项目列表

7.5.2 整车标定验收

7.5.2.1 所有汽车都必须进行此项试验。

7.5.2.1.1 对于两用燃料车,必须对两种燃料分别进行此项试验。

7.5.2.1.2 对于单一气体燃料车,仅用该气体燃料进行此项试验。

7.5.2.2 试验项目及要求根据整车配置输入及整车部门提供的相关功能参数设定要求说明(如整车无相关输入,则视同采用EMS标定默认设置),需逐项确认空调、故障诊断、巡航、远程油门、车下停车起动等EMS功能开发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相关试验方法按第8章及附录A要求。

7.5.3 极限试验验收

7.5.3.1 所有汽车都必须进行此项试验。

7.5.3.1.1 对于两用燃料车,必须对两种燃料分别进行此项试验。

7.5.3.1.2 对于单一气体燃料车,仅用该气体燃料进行此项试验。

7.5.3.2 根据极限试验策划增加特殊验证试验项目,相关试验方法参见第8节及附录A要求。

7.5.4 OBD试验验收

7.5.4.1 装备OBD系统的汽车都必须进行此项试验。

7.5.4.2 OBD试验验收包括OBD标定试验验收和OBD车队试验验证。

7.5.4.3 轻型车OBD标定试验验收需要根据整车配置输入,按照第8节及附录A要求逐项进行。

7.5.4.4 重型柴油机OBD标定试验验收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由外购发动机厂按照HJ 437-2008标准取得OBD认证报告即可。

7.5.4.5 OBD标定试验验收完成并且EMS标定数据接近冻结后,应进行OBD车队试验,对OBD标定的鲁棒性、以及不同车辆、载荷、路况、天气、油品等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验证。

7.5.4.6 OBD车队试验至少需要3台样车,车辆状态尽量接近最终量产状态,试验里程和试验条件根据项目要求而定。

8 验收方法

8.1 怠速试验

8.1.1 要求样车在正常条件下,分别在开关空调情况下进行,怠速运行15 s,向左或右将方向盘打到头并维持3 s,迅速松开方向盘,怠速运行15 s,至少重复三次;然后回正转向后,开关远光灯等照明检测怠速转速变化;踩油门达到最高转速后,迅速释放油门踏板,关注回到怠速点时有无下冲及下冲转速;另检查开关空调时怠速转速响应情况,转速是否有提升,转速波动范围及稳定情况;

8.1.2 对怠速转速、轨压进行监测,评判试验条件是否正常;发动机的波动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出现发动机熄火,有无冒黑烟情况,对怠速调整的迅速、平顺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

8.2 驾驶性试验

8.2.1 分别进行以下试验步骤:

a)一、二档怠速起步检查:满载时能够顺利起步,若熄火,可适当提高起步怠速转速设定点;轻微刹车时,怠速整体上应保持稳定,放开制动时转速的上冲不应很明显;

b)一档、暖机、全负载、15%坡度路面,车辆能稳定爬坡,无黑烟;

c)二档、暖机、全负载、10%坡度路面,车辆能稳定爬坡,无黑烟;

d)在空载和满载的情况下,暖机、平直路面,一档怠速起步,怠速稳定行驶后转速波动不超过标定的工程目标(压燃式发动机为10r/min,点燃式发动机为60 r/min~100 r/min),此时急加油门至最大位置,车辆不应有大的窜动,同时检查发动机最高转速是否为设定转速,波动是否在10 r/min之内;急松油门,车辆不应有特别大的顿动,转速下降到怠速点时下冲不应太大,车辆在回到怠速行走的过程中和再次怠速行驶时都能稳定运行。不踩油门,换二档,重复一档时的以上操作但波动范围可有所放宽,回怠速后换三档,重复以上操作,波动范围可有所放宽,以此类推,直至检查完所有档位的怠速行驶性能,但四五六档时可能最高转速达不到设定转速,这是正常现象,且高档位时怠速行驶转速波动也较低档时要大,总体以感觉平稳为准,如不满足以上怠速行驶的性能要求,则需对各档位下的怠速控制进行重新标定;

e)在空载和满载的情况下,分别从一档到最高档进行加速性能测试,应按照企业标准进行测试,如不满意则需对驾驶性进行重新标定;

8.2.2 对样机转速、轨压等参数进行监测,评判试验条件是否正常;对起步性能、怠速调整、行驶的迅速、平顺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此项试验不和冷机驾驶性试验同时进行,单独进行。

8.3 故障诊断测试

a) 分别拔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线束插头、一缸(或任意一缸)喷油器线束插头、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线束插头、空气流量计线束插头、转速传感器线束插头和相位传感器线束插头进行起动试验并怠速运行30 s;

b) 样机在起动后怠速运行15 s,分别拔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线束插头、一缸(或任意一缸)喷油器线束插头、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线束插头、空气流量计线束插头、转速传感器线束插头和相位传感器线束插头,怠速运行30 s后,恢复插头连接再怠速运行30 s;

c) 对样机静态下传感器失效后的故障诊断、起动性能进行评估;对样机运转过程中传感器失效后的故障诊断、对样机运行的影响进行评估。

8.4 起动试验

a) 要求样车在低温环境中静置至少8 h,冷却液温度与环境温度、机油温度达到平衡且温差小于2℃,手动档车型置空档(自动变速箱车型放P档或N档),不踩油门,踩下离合踏板,钥匙门上电后待预热指示灯熄灭后起动发动机,起动成功后,松离合,怠速运行10 s,熄火并保存试验记录数据。点燃式发动机没有预热装置,在启动时不必考虑预热功能;

5

b) 对空载电瓶电压、预热电压、起动电压、拖动转速进行监测,评判试验条件是否正常;预热功能是否正常;对爆发时间、升速过程、初始怠速调整的迅速、平顺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此项试验不和冷机驾驶性试验同时进行,单独进行;

c)各试验条件下的样车冷机起动、高寒环境下的低温起动试验及高原环境下冷态起动试验方法及起动要求均可参照执行;在高寒环境下要对不同温度下的启动情况进行评估;但热机起动则要求冷却液温度大于70 ℃或达到热平衡;

d)对于点燃式发动机,在高寒环境下冷机启动后,还需要进行完全断电和非完全断电的重复启动,评估空燃比控制是否合适,发动机启动过程中是否有淹缸的可能。

8.5 爆震试验(点燃式发动机进行此项试验)

a)在长直上坡路段驾驶样车,使发动机在各转速、进气压力(各工况点)下稳态运行,通过示波器或者音响监测是否有爆震发生;急踩油门,监测瞬态时是否有爆震发生;

b)对转速、进气压力、冷却液温度、点火角、喷油量、燃油学习值等进行监测,评判试验条件是否正常,对发动机爆震情况进行评价。

8.6 高温试验-热浸起动及重复热起动

a) 要求样车采用尽快挂最高档全油门维持转速在1000 r/min或二档全油门维持最高转速爬长/陡坡,冷却液温度达到平衡后,迅速将样车停放与三面背风且能被阳光直晒的墙体前,并使车头与墙壁距离保持20 cm(或尽可能小的距离),手动档车型置空档(自动变速箱车型放P档或N档),不踩油门,全油门开空调运行,冷却液温度再次达到平衡后立即停机静置,观察并记录冷却液最高温度(通常10~20 min可达到最高峰值),在冷却液温度达到最高值并出现下降趋势时,踩下离合踏板,起动发动机,起动成功后,松离合,怠速运行10 s,熄火并保存试验记录数据。重复起动至少三次;

b) 对空载电瓶电压、预热电压、起动电压、拖动转速、空燃比进行监测,评判试验条件是否正常;对爆发时间、升速过程、初始怠速调整的迅速、平顺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此项试验不和冷机驾驶性试验同时进行,单独进行。

8.7 高温试验-热燃油处理(蒸发)及热机驾驶性试验(点燃式发动机进行此项试验)

a)样车油箱油量控制在半箱左右,在冷却液温度达到热平衡后,通过频繁的加速、减速及S形转弯,使油箱内的燃油得到充分加热、晃动,使油箱内产生大量燃油蒸汽。车辆行驶约30 min后进入热浸处理,监测冷却液温度,在其达到最高值并出现下降趋势时,踩下离合踏板,启动发动机,起动成功后怠速运行约10 min,并进行热机驾驶性试验,熄火并保存试验记录数据;

b)对电瓶电压、起动电压、拖动转速、发动机转速、碳罐电磁阀的开启情况进行监测,评判试验条件是否正常;对起动时间、怠速平顺性和稳定性、热机驾驶性进行评价。

8.8 高温试验-热循环试验(点燃式发动机进行此项试验)

a)样车以高转速低负荷(发动机转速大于4000 rpm,挡位在2或3档)行驶,直至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达到热平衡,记录并保存试验数据。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停止试验,冷却发动机:发动机停止运转,燃油温度(油箱输出口处)大于65 ℃,冷却液温度大于110 ℃,机油温度toil大于130 ℃;

b)对机油、冷却液、燃油等温度进行监测,评判试验条件是否正常,关注燃油温度变化率(油箱

输油口每分钟燃油温度的升高,℃/min),对高温条件下油泵连续高转速下的供油能力进行评价。

8.9 高温试验-过热保护试验

a) 样车采用尽快挂最高档油门全开维持转速在1000 r/min或挂二档油门全开维持最高转速爬长/陡坡,冷却液温度达到平衡后持续10 min,监测并保存试验记录数据;

b) 样车在高速路或长直路段进行最高档全油门行驶,通过增加负载或爬坡,控制样车在标定转速和最大扭矩转速分别在冷却液温度达到平衡后持续行驶15 min;

c) 对喷油量、车速和转速等参数进行监测,评判试验条件是否正常;对过热保护起始温度、限制策略的设定进行评价。

8.10 高温试验-空调切断试验

a)样车起动后,开启空调,怠速30 s,挂二档起步,怠速运行15 s,重复三次;

b)样车起步后,踩下一半油门加速15 s,松开油门滑行到怠速运行15 s,重复三次;油门全开加速15 s,松开油门滑行到怠速运行15 s,重复三次;

c) 样车油门全开维持最高转速爬长/陡坡,冷却液温度达到平衡后持续10 min,监测并保存试验记录数据;

d) 对冷却液温度、扭矩、转速等参数进行监测,评判试验条件是否正常;对空调切断功能的执行、切断温度、恢复温度的设定、切断控制策略是否导致行车中频繁切断/恢复等结果进行评价。

8.11 高原试验-冷启动试验

样车在海拔4300 m或以上高度进行此项试验。

8.12 高原试验-增压器保护试验

a) 样车至少在海拔2900 m、3500 m和4300 m及以上高度进行此项试验;

b) 试验时样车尽快挂最高档油门全开维持转速在1000 r/min或挂二档油门全开维持最高转速爬长/陡坡,冷却液温度达到平衡后持续10 min;

c) 样车在高速路或长直路段进行最高档全油门行驶,通过增加负载或爬坡,控制样车在标定转速和最大扭矩转速分别在冷却液温度达到平衡后持续行驶15 min;

d) 对涡前排温和增压器转速等参数进行监测,评判试验运行过程中的最高增压器涡前温度和转速是否满足产品使用要求;对增压器保护限制策略对高原动力性的影响进行评价。

8.13 高原试验-冒烟极限(压燃式发动机进行此项试验)

样车至少在海拔2900 m、3500 m和4300 m及以上高度进行此项试验,在空调开和关两种试验条件下分别进行冷机起动、冷机起步、加减速试验,检查各档用各种油门开度加速的平顺性和换档时有无转速上冲,根据各种表现进行评价。

8.14 高寒试验-冷机、热机驾驶性试验(点燃式发动机进行此项试验)

要求样车在低温环境中静置至少8 h,冷却液温度与环境温度、机油温度达到平衡且温差小于2 ℃,手动档车型置空档(自动变速箱车型放P档或N档),不踩油门,踩下离合踏板,起动发动机,急踩油门,监测发动机转速随油门踏板的变化,然后按照驾驶性试验要求对车辆驾驶性进行评价。

8.15 高寒试验-节气门结冰试验(点燃式发动机进行此项试验)

7

在低温环境下稳定节气门在某一固定位置,长时间驾驶车辆,监测进气温度、进气压力等参数,观察节气门是否有结冰现象。

8.16 轻型车OBD标定验收试验

a) 该项试验需要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试验条件与轻型车排放试验条件相同;

b) 模拟发动机管理系统或排放控制部件的故障,如将汽油机三元催化转化器替换为已劣化的临界催化转化器、将柴油机1缸喷油器电接头断开等;

c) 在带有模拟故障的汽车上至少连续运行2次I型试验(1部和2部)进行预处理,对于装压燃式发动机的汽车允许多运行2次2部循环;

d) 按照I型试验循环运转带有模拟故障的汽车,并测量汽车的排放物。

e) 根据汽车的排放结果确定车载诊断(OBD)系统是否对该模拟故障作出反应,并以适当方式向驾驶员指示故障。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汽车整车EMS系统标定验收问题反馈处理单

汽车整车EMS系统标定验收问题反馈处理单见表C.1。

表C.1 汽车整车EMS系统标定验收问题反馈处理单

福田汽车整车

9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引言 0.1.背景 达到一个平衡的环境,社会和经济被认为是基本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目标是通过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问责的期望已经从环境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发展了越来越严格的立法,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这使得环境管理组织采用一种系统化的方法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目的是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组织提供一个框架,来保护环境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平衡的需要。它指定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集的环境管理体系。 一个系统的环境管理方法,可以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来建立长期的成功和创建选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 ——保护环境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 ——减轻潜在的不利环境条件对组织的影响; ——协助组织实现合规义务; ——提高环境绩效; ——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分布式、消费和处理,通过使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可以防止环境影响生命周期内无意中被转移到别的地方; ——实现财务和运营效益的同时,还实现环保的替代品,加强组织的市场地位; ——环境信息交流有关利害关系方。 本国际标准,就像其他国际标准,并不打算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要求。 0.3.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取决于承诺所有级别和功能的组织,由最高管理层组织利用机会来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提高有益的环境影响,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的影响。高层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其风险和机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流程、战略方向和决策,使他们与其他业务优先级,将环境管理融入其整体管理系统。示范的成功实现本国际标准可以用来向利害

环境管理体系及措施

成都地铁3号线2标环境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成都地铁3号线2标项目经理部 二0一二年八月

目录 目录 (2) 1.全面运行ISO13001环境保护体系 (4) 2.环境管理目标 (4) 3.识别法律、法规和环境因素 (4) 4.环境管理组织机构 (4) 5环境保护体系 (5) 6重要环境因素辨识、评价 (6) 7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方案 (6) 8环境保护措施 (7) 9绩效监视和测量 (8) 10土方运输 (8) 10.1车辆情况 (8) 10.2土方装卸 (9) 10.3土方运输 (9) 10.4应急响应 (9) 11弃土处理 (9) 11.1申报 (9) 11.2运输 (9) 11.3其它管理要求 (10) 12污水及垃圾处理 (10) 12.1施工废水的控制措施 (10) 12.1.1施工排水系统 (10) 12.1.2生活污水 (11) 12.1.3运输车辆清洗废水 (11) 12.1.4其它施工废水 (11) 12.1.5排水设施维护 (11) 12.2施工垃圾的处理措施 (11) 12.3其它管理要求 (11) 13施工废气控制 (11) 13.1水泥扬尘 (11) 13.2施工扬尘 (12) 13.3车辆废气 (12) 13.4其它废气 (13) 14施工噪声与振动控制 (13) 14.1施工噪声的控制 (13) 14.2施工振动的控制 (14) 14.3施工运输车辆噪声 (14) 14.4其它噪声 (14) 14.5噪声监测 (14) 15施工环境卫生管理 (15) 15.1生活区 (15)

15.2办公室、宿舍及更衣室 (15) 15.3浴室 (15) 15.4医务室 (15) 15.5饮水卫生 (15) 15.6厕所 (15) 15.7食堂 (16) 16环境监控计划 (16)

EMS能量管理系统介绍

EMS能量管理系统介绍

————————————————————————————————作者:————————————————————————————————日期:

EMS能量管理系统

1 引言 1.2.1 项目名称 名称:EMS能量管理系统 研发设备: 1、监控主机 2、EMS Master 3、EMS Slave 1.2.4 用户 1)直接用户 项目完成后的直接用户为微网电站。 2)潜在用户 海岛、政府办公大楼、小区建筑型等是其潜在用户,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储能微网项目、或并网项目。 1.2.5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类型蓄电池的成本减低和普及,微网、储能电站会有一个越来越大的市场。 在微网系统中,为了协调各个发电设备,需要有一个功能调度设备完成功率分配工作。 本系统带有RS485接口,可以满足与远程监控系统接口,可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无人值守。 1.2.6与其他监控系统通信 通信协议:MODBUS RTU

物理接口:RS-485 1.3 定义 EMS能量管理系统:微网中负责管理各种发电设备、负载设备的功能调度、管理设备。 EMS上位机: EMS Master: EMS Slave: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 要求 2.1.1 功能要求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紧缺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引起广泛的重视。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微网发电系统是充分利用太阳能的一种有效方式之一,微网系统中发电调度是系统中最核心的装置之一,直接关系到电网的稳定和太阳能的利用和转换效率,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能量管理单元是根据收集到的各个发电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负载的用电数据,做出合适的判断,管理、控制各设备正常运行、保证电网稳定的装置。将光伏、风电和柴油发电相结合,以获得间歇性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发电的最大化利用,同时保证能够提供持续的高质量电能供应。另外,系统运行费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均降低了。光伏阵列、蓄电池、风电机组、负荷、柴油发电机组是这个系统中的主要部分,如何能保证能量在这几部分中合理的分配以达到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建设永兴岛微电网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能量管理系统就是要解决光/风/柴/储/负荷之间的配合问题,使得系统能够协调运行,既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降低柴油消耗、保护环境。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三系统功能 1、术语和定义 1)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相关信息发布、分布式能源监控、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包括5类用户和1个公变考核计量点: A类——大型专变用户 B类——中小型专变用户 C类——三相一般工商业用户 D类——单相一般工商业用户 E类——居民用户 F类——公变考核计量点 2)用电信息采集终端 是对各信息采集点用电信息采集的设备,简称采集终端。可以实现电能表数据的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双向传输以及转发或执行控制命令的设备。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按应用场所分为专变采集终端、集中抄表终端(包括集中器、采集器)、分布式能源监控终端等类型。 3)专变采集终端 专变采集终端是对专变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的设备,可以实现电能表数据的采集、电能计量设备工况和供电电能质量监测,以及客户用电负荷和电能量的监控,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管理和双向传输。 4)集中抄表终端 集中抄表终端是对低压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的设备,包括集中器、采集器。集中器是指收集各采集器或电能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储存,同时能和主站或手持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采集器是用于采集多个或单个电能表的电能信息, 并可与集中器交换数据的设备。 采集器依据功能可分为基本型采集器和简易型采集器。基本型采集器抄收和暂存电能表数据,并根据集中器的命令将储存的数据上传给集中器。简易型采集器直接转发集中器与电能表间的命令和数据。 5)分布式能源监控终端 是对接入公用电网的用户侧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监测与控制的设备,可以实现对双向电能计量设备的信息采集、电能质量监测,并可接受主站命令对分布式能源系统接入公用电网进行控制。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733-77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指组织内部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是组织的自我检查与评判。内审的过程应有程序控制,定期开展。内审应判断对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预定安排,是否符合ISO14001标准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正确实施和保持,并将审核结果向管理者汇报。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对象是环境管理体系,一次完整的内审应全面完整地覆盖组织的所有现场及活动,覆盖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所有要素,并包括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受控情况,目标批标的实现程度等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应保证其客观性、系统性和文件化的要求,应按审核程序执行。内审的程序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规定:

A、审核的范围,可包括审核的地理区域、部门或体系要素; B、审核的频次,应根据组织自身的管理状况和外部机构要求确定; C、审核的方法,一般可包括检查文件及记录,观察现场及*作,与相关人员面谈等; D、审核组的要求和职责,如审核组长及组员的能力与职责等; E、审核报告及结果的要求和报送办法等。在开展每次审核前应制定审核计划(方案),包括人员与时间的安排。审核的内容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环境管理体系简称EMS,我国新版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是:GB/T 24001:2004 等同于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环境管理体系准则

精心整理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1、范围 2、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 4.2环境方针 a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d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f)传达到全体员工; g)可为公众所获取。 4.3规划 4.3.1环境因素 1) 2 4.3.2 ,用来 a)确定适用于企业环境因素的法律要求;企业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企业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它应遵守的法律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企业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相应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书面文件。 可行时,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法律要求及企业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的承诺。

企业在制定和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环境要求,它自身的重大环境因素、可选技术要求、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企业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企业的每一有关职能部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4.4实施与运行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企业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企业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体系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应明确规 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b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这些要求。应保存相关记录。 b) 境效益。 c)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4.4.3 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 4.4.4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b)对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 c)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e)企业应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4.4.5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的要求进行控制。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规定: a.文件在发放前由授权人签字批准,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适宜性;

配电网电能量采集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配电网电能量采集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8-07-06T11:26:20.9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7期作者:李昌恽 [导读] 摘要:随着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电力市场的初步形成,“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策的实行,电力系统行业垄断的机制被打破,发、供电交易按照市场的规则来进行,各关口电力电量及线损的计量系统的实时、准确、可靠就尤显重要,实时采集各个关口的电力电量及线损数据是保证市场正常交易的技术基础。 (江苏东台市许河供电所 224323) 摘要:随着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电力市场的初步形成,“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策的实行,电力系统行业垄断的机制被打破,发、供电交易按照市场的规则来进行,各关口电力电量及线损的计量系统的实时、准确、可靠就尤显重要,实时采集各个关口的电力电量及线损数据是保证市场正常交易的技术基础。本文在利用公网资源--移动通讯网作为数据通道的基础上,讨论了配电网电能量采集及线损实时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过程。 关键词:配电网;电能量采集;问题与对策 随着电力市场地不断发展,电力营销业务作为电力销售管理环节逐渐受到电力企业的重视,然而目前依靠人工抄表、手工录入的营销管理体现出的配置人员多,准确性差、效率低、同时抄表周期长等已经无法满足电力营销发展的要求。现有的营销管理模式限制了电力服务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电能量信息的采集以及通信技术不发达,数据处理以及分析方式的落后等原因,所以建立一套高效的电能量采集与监控系统对电力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电能量采集系统构成 1.1 硬件设计 地区电网电能平衡分析系统中,为满足计费和监测线损的严格要求,对采集终端的性能必须明确,它必须具有采集精度高、可靠性高、容量大、开放性好、性能价格比高、安装维护简便等基本特点。另外,由于各个采集终端安装的位置和工作环境不同,要求采集器要有抗雷击、防震动,可以有效的抗击各类干扰,确保设备运行可靠,数据准确安全。硬件设计的可靠性:模板化硬件设计:全部模板选用工业级标准,采用“AllInOne”单板工控机技术,模板接口采用PC总线标准。先进的数据存储方法:选用单片闪烁电子盘存储器,数据保存安全,掉电后可以永久保存。非易失性实时时钟:抗干扰性强,掉电后连续运行10年以上。支持通过本地RS一232接入GPS时钟。电源设计:AC220v、DC22OV自动适应,具有电源自动切换功能。冲击电压、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工频耐压等达到或超过相关标准。可靠的电话防雷、RS一485防雷技术措施。 1.2 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该系统采用WindowsXP,主站采用嵌入式系统的Java语言作为开发工具,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这样从软件方面保证了系统的优越性能。可靠的系统软件平台:要采用Mircorsoft操作系统或其他嵌入式操作系统,系统成熟可靠,不但能方便增强终端功能,并能顺利的进行软件升级和功能扩充。采用模块化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实时多任务操作,采用标准的网络接口。采用商用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安全可靠,既符合数据库的标准接口和操作,又能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具有多级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冗余和备份手段及系统维护工具。具有本地和远程连接的身份确认和密码识别功能,有效防止非法用户操作设备或数据。 1.3 通信系统的设计 系统通信网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电网调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重要的基础设施。我们决定充分利用公网资源——移动通讯网为数据通道,通过比较GPRS、CDMA、小灵通等多种通讯模式,联通CDMA1X具有传输速率快、网络成本低、抗干扰性好,抗多径衰落,保密安全性高等特性,能够满足无线数据传输和无线监测、监控业务的实时性、保密性和可靠性要求,资费等方面也具有较大优势,同时公网由联通维护,免除了供电公司的通道维护工作。 1.4 总体结构 前端采用多种软硬件平台(用户可定制),配合相应的软件系统适应多种行业应用。使用CDMA1X无线公网传输数据,不需申请频点,避免了组建专用网的麻烦,不需要进行网络维护,又可以随时随地采集数据信息。数据传输过程稳定、安全、效率高、费用低。扩展性强,随着CDMA1X网的不断扩容和改善而变得越来越快。采用标准TCP/IP协议组网,通用性强。系统后端采用WEB技术,易操作、易扩充、易维护。可以实现生产、经营全面现代化的管理需求,使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得到显著地提高。 2 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2.1 存在的问题 电能量采集管理系统在经过1年多的实际应用后,系统硬件基本没有出现较大的故障,目前系统已经实现与用电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系统的数据共享,系统的WEB服务已经实用化,可以向各个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和发布。但是系统在数据的完整采集、后台计算处理、报表发布等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a.在执行定时抄表任务中,出现集中器没有返回数据或者丢包情况。b.档案中的集中器所接用户界面,不能批量删除用户。c.居民集抄接口上传数据有问题,台区总表和居民户数据上传中间表时无数据。在SG186系统里查不到已上传的数据。集抄系统数据在中间表有数据,不能把中间表的数据传到系统。d.在数据发布方面,主站系统的功能不能完全满足系统应用的需要。 2.2 处理措施 a.系统补采选取当天服务器工作任务较少时段进行,将统一补采定时任务的时间设置为每天的22:00。如果再次补采仍未成功,根据人工实时监测结果,进行人工补采。b.针对区档案下发接口上数据处理细节上的问题,对主站后台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后,实现了功能上的完善,满足了日常工作的需要。c.为了使系统界面更加人性化,更加便于使用,对主站采集任务进行了如下设置:将监测的每日最大功率达到变压器额定容量的90%、80%、70%时,分别变更颜色为红色、蓝色和绿色,并排序;卡表欠费判据,增加根据不同用户、设定不同的超购电用电阀值,超阀值告警;每日早晨8:00前,自动完成档案更新,给出前一天所有变更的大用户、低压用户的一览表。 3 智能电能量采集系统的应用效果 智能电能量采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如下几点效果:(1)减少主观因素的损失。由于系统的投入,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降低线损电量,准确反映计量设备的工况。(2)提高工作效益。通过电能量系统的报警功能,工作人员可以在正常上班时间发现异常,减少计量故障时间也差错电量,可以实现减少供电局处理计量故障的周期。(3)线损降低。通过系统直观的线损反映情况工作人员直接的依

ISO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一规范及使用指南﹕ ·IS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对某技术委员会工作感兴趣的成员团体有权参加该技术委员会﹒国际上的其它组织﹐无论是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通过与ISO的联络参加其工作﹒ 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须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同意才能正式通过. 国际标准ISO 14001是由ISO/TC 207 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环境管理体系分技术委员会(SC 1)制定的﹒

·引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来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它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或“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它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它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并向外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是支持环境保护的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的指南见其它标准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

怎样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怎样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1与ISO9001从体系上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环境审核的方法与质量认证的方法也较为相似,实施并通过了ISO9000认证的组织在建立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从形式上易符合ISO140001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及主要工作: 一、领导决策与准备 1、最高管理者决策,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2、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 3、提供资源保障:人、财、物 二、初始环境评审 1、组成评审组,包括从事环保、质量安全等工作的人员 2、获取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评审住址环境行为与法律法规符合性 3、识别组织活动、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 4、评价现有有关环境的管理制度与ISO14001标准的差距 5、形成初始环境平身报告 三、体系策划与设计 1、制订环境方针 2、制订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 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构架 4、确定组织机构与职责 5、策划哪些活动需要制订运行控制程序 四、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1、组成体系文件编制小组 2、编写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3、修改一到两次,正式颁布,环境管理体系开始试运行 五、体系试运行 1、进行全员培训 2、按照文件规定去做,目标、指标、方案的层层落实 3、对合同方、供货方的工作,通过环境管理要求 4、日常体系运行的检查、监督、纠正 5、根据试运行的情况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再修改 六、内审 1、任命内审组长,组成内审组 2、进行内审员培训 3、制订审核计划、编写检查清单、实施内审 4、对不符合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进行验证 5、编写审核报告,报送最高管理者 七、管理评审 1、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搜集充分的信息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过程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过程 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司、政府机关,无论是它们的结合体或部份(以下统称为组织),无论是何种文化背景和所有制性质,无论它们处于何种环境表现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都可按ISO14001标准的规范要求实施适用于组织自身的环境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为EMS)。EMS是个动态的,需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体系,建立程序与其运作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都遵循著名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管理循环理论(简称PDCA循环),通常可分解为如下六个阶段和过程。 一、领导决策与准备:EMS是组织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环境保护对于组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EMS的建立与实施需要投入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因此,必须首先得到最高管理者(层)的明确承诺和支持。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授权其负责建立和维护体系,并向其汇报体系情况。组织应组建一支精干的EMS工作组,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在通过国际标准、环境知识、环境法律等培训后,即可着手建立体系。 二、初始环境评审:初始环境评审是组织明确环境管理现状的手段,其结论是建立EMS 的技术基础和前提条件。管理者代表和工作组应精心策划和实施评审,充分调动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作用,广泛收集信息资源,编制评审报告。初始环境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明确组织应遵守的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对组织的环境表现进行评价,确定改进的需求和可能性; (2)利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思想明确组织产品、活动和服务中可以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以作为改进和控制的对象; (3)收集、分析和评审组织现有与环境相关的管理制度、职责、程序、惯例等信息资源和文件,与ISO14001标准要求对照,确认有益合理成份,以作为EMS的基础。(4)对以前的环境条件和市场信息进行分析评审,以避免环境风险,争取竞争优势。

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

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 检测时间:2016-05-23 09:39:53 摘要 近年来,由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日益增长的石油和能源消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的关注。三个电动汽车的发展。 本文介绍了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开发国内外介绍问题的根源,介绍了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和关键的操作特性,描述铅酸电池剩余量预测几个模型的设计和项目的特点,基于大量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实验数据,提出了这种设计方法来估计剩下的电池供电。 上述功能需求,设计提出使用主芯片单片机,分散的集合和集中控制的解决方案结合硬件、单片机的选择,电池参数收集,平衡和保护电路、功率转换电路和外部通信和其他主要模块硬件设计详细描述和基于C51单片机凯尔软件开发和设计环境软件解决方案设计的电池管理系统3主要流程:充电、放电和静态软件设计。最后,整个硬件和软件系统充电和放电的疲劳试验通过收集大量的实验数据,验证了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电动汽车;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SOC估算;单片机;充电均衡控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increasing consumption of oil and energy, new energy vehicles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governments and the world's major carmakers attention. Develop three electric vehicles The key technology is the motor drive system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vehicle control system and power management systems, steam current Automotive battery life is short-range, low battery life, high maintenance costs and popular, therefore, Power management technology for energy management and vehicle power battery protection control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resentation Root of the problem, and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lead-acid batteries and key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described Lead-acid battery remaining amount prediction model design and features of several projects, based on a lot of battery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is design method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remaining battery power. The abov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proposed to use the main chip microcontroller, decentralized collection And centralized control solutions combine hardware, MCU selection,

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教学文稿

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 周达洪12杨少华12章旭东2董华2 (1南京供电公司江苏南京210008 2江苏苏源高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本文简述了ECU-1000电能量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实现原理。该系统于2004年11月4日通过了省科技厅委托组织的技术鉴定,目前已在南京高淳供电公司各变电站应用投入。 关键词:电量采集,集中控制 1.概述 对电能计量关口和大用户电能数据的自动采集、传送、存贮和相应业务处理,已成为电力公司生产和运营管理的主要手段,也将为电力市场结算等提供依据,电能量采集和管理系统将成为电力行业市场化运营所必需的重要技术支持系统。在任何情况下原始计量数据(包括时标)都不会丢失或被修改;系统采集的电能量数据范围包括所有参与电力市场的电能量计量关口点和网间交换电能量计量关口点。随着电力公司各个关口电表已逐步更改为多功能电子表后,在此基础上,可以方便地开发一套关口电表集中自动采集和管理系统,从关口电能表或FAG的通讯端口直接读取数据,利用供电公司日益完善的企业内部电力信息网络和通用接口,把数据传向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中实现实时电量分析,实时诊断分析电表运行状态、电量平衡,网损计算和各种管理功能。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南京供电公司联合江苏苏高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ECU-1000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该系统目前在南京供电公司高淳县供电公司投入运行,并在溧水县公司中推广应用。 2.设计思想 ECU-1000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在设计时运用了Rational Rose等设计工具,采用组态和对象模型以及分层、分布、开放型结构,加强软件对象和硬件组态的内聚性,减少对象和组态的偶合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兼容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系统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讯和控制技术,实现对变电站电能量的远程自动采集、前端数据处理及电量统计分析应用为一体的综合系统。系统由电能量采集器、网络设备、GPS时钟接收设备、前置机、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客户工作站等组成。 3.系统体系结构 3.1硬件架构 电能量采集器是介于主站和电表之间的中间层设备。采集器采用了嵌入式工业主板和SOC作为核心采集单元,将原来由许多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一块嵌入式芯片中,达到高度一体化。它具有数据采集、数据暂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转发的功能。可实现电能表数据的自动采集,并可通过多种远程通讯方式连接主站系统,定时发送所采集的数据。一个电能量采集器可以接32块不同厂家的电表(可扩展到128块)。每个采集器的采集端口可根据表类型,进行自适应匹配。采集器时钟由前置机进行统一自动校时。采集器对数据的保存周期为一个月并可扩展。 前置机负责对采集器传送来的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当厂站端与主站端的网络出现故障并恢复后,前置机可在第一时间内,主动将漏传数据补召回主站端。 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对前置机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存储、数据挖掘和数据统计。 Web服务器对客户工作站的浏览器上的Http请求做出应答,并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体系及措施

第七部分环境管理体系与措施 文明施工是企业的形象,施工的文明程度反映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促使文明施工,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的规定内容执行。 7.1 现场平面布置要求 ⑴施工过程中严格施工总平面图布置,所使用的临时施工用地须经甲方批准。 ⑵车辆出口设洗车平台,出入车辆应洗干净后才能进入城区道路,避免对道路的污染。 ⑶在甲方同意下修建好施工地段排水沟沉淀池,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防止施工用水和雨水浸泡施工现场。 ⑷施工现场的地面、路面要求安排专职人员清洗。排水沟、沉砂井等要定期清理,公司和项目部应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定期检查。 ⑸在工地办公室显眼部位设置五牌一图: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及施工平面布置图。 7.2 现场材料堆放 ⑴材料的堆放严格按照总平面布局分类堆放整齐。 ⑵堆料应挂出标牌:标明名称、品种、厂家、规格、检验状态。 ⑶建筑垃圾堆放也要分门类堆放,以利回收并标识清楚名称、品种。 ⑷易燃、易爆物品应分类另行存放。 ⑸砂、石分堆堆放,无杂物,堆放场地做成砼面。

⑹水泥仓库做成砼硬地面,再用脚手板平铺油毡,垫高300mm架空,防止水泥变潮变质。 ⑺铁制品不允许露天堆放,临时放置必须同钢筋堆放方法,做好防水、防雨措施。 7.3 专人负责机械用具及用电管理要求 ⑴所有进场施工机械必须配备单独电箱,漏电保护器及接地零线,电箱有编号、上锁、有防潮保护与安全警告表示。 ⑵施工机械清洁干净,按规定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⑶所有较轻能够轻便搬动的机械、机具每天下班均应入库,第二天由使用人员再领出库。 ⑷其它不易搬动的设备临时固定点,均应做好防雨、防盗措施。 ⑸搅拌机必须按规定操作及设防护棚,防护棚整齐美观、牢固并真正起防护作用。 ⑹机械台座四周有排水沟,保证施工机械设备不注水。 ⑺现场机械零件使用后要及时检查清理。 ⑻应有机械管理制度、设备使用计划、主装验收单、定人定机登记表、设备运转记录等。 ⑼要悬挂机械操作牌。 7.4 施工作业要求 ⑴拆模后所有砼产品无残留模板,拆下模板及时堆放到指定地点。 ⑵电刨刨下的碎料以及边角料应及时收运至相应垃圾站,不能在现场乱丢。

环境管理体系与措施

环境管理体系与措施 一、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目标 1、为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生活环境,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以人为本”,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规定,制定施工现场环保措施。(1)环保保护目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噪声、振动、废水和固体废弃物进行全面控制,尽量减少这些污染排放所造成的影响。文明施工、保护当地水环境及周边植被不被破坏。(2)环境保护指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气物的影响满足国家和当地有关法规的要求。 2、环境保护管理的思路是: 3、环境因素及管理方案 针对本工程特点,开工伊始,首先识别施工生产中将要出现的各种环境因素(主要是水、气、声、渣)及其会造成的影响,针对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指标,编制环境管理方案。项目经理部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防止扰民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检查、监督和指导,保证管理方案的贯彻落实。 二、施工安全环保措施计划 1、环境监测计划 (1)施工现场的环境监测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实施,由安全环境管理部负责。监测的对象包括场界噪声、污水排放及粉尘等;监测的频数位每月进行一次,施工淡季和非高峰期每季监测一次。 (2)环境监控计划 项目部在实施噪声和污水环境监测的同时,对粉尘排放等不易量化的指标的环境因素进行定性检查,监控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落实情况。 2、防止和减轻水、大气污染计划

(1)施工中和生活区所产生的废碴和垃圾、集运到当地环保单位指标的地点堆放,不得随意乱堆弃,以造成水土污染。施工中拌和或筛分无机结合料时要采取喷水抑尘措施。 (2)水泥应采取袋装或罐装运输,石灰应遮盖运输,并按规划地点堆放。 3、临时设施工程管理计划 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对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进行洒水等防尘措施,对有挥发性的材料如水泥、石灰等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要加以遮盖、防止污染。 4、噪音控制计划 (1)考虑在学校等公用设施附近施工,应采取措施和改进施工方法,使施工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尽能减至最低程度,并将措施汇报给监理批准。 (2)施工使用的挖掘机、风镐、搅拌机、电锯等高噪声和高振动的施工机械,应避免夜间在居住区和敏感区附近作业。 (3)噪音的控制,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并且采取隔音措施。 (4)选取素质较高的民工,入场后还应加强教育。 (5)施工现场指挥生产,采用无线电对讲机既可进行工作联络,又可减少人为的叫喊声。 5、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计划 加强现场运输车辆出入的管理,车辆进入禁止鸣笛,对钢管、钢模、钢模板的装卸,采用人工递送的办法,减少金属件的碰撞声。 6、防火计划 施工现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公安部关于建筑工地防火的基本措施。加强消防工作的领导,建立一支义务消防队,现场设消防值班人员,对进场职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建立安全用火制度。 7、环境卫生计划 (1)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卫生保洁,保持现场整洁卫生,道路畅通、无积水。 (2)在现场大门口设置简易洗车装置,对进出现场的运输车辆车轮携带物清洗,做好防遗撒工作。 (3)现场设封闭垃圾站,集中堆放生活及施工垃圾。 (4)办公室实行轮流值班,每天清扫,保持室内清洁,窗明地净。 (5)施工现场不许随地大小便,厕所墙壁、屋顶要严密,门窗要齐全,并设专人管理,经常冲洗,防止蚊蝇孳生。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

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 GB/T 24001-96 批准日期1996-12-01 实施日期1996-12-01 引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对它们的符合,并向外界进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和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管理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指南见其他标准。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图1本标准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 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doc

ISO14001GB/T 24001-1996 引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对它们的符合,并向外界进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和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管理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指南见其他标准。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