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21题 n条直线把平面划分成多少个区域-

第21题 n条直线把平面划分成多少个区域-

第21题 n条直线把平面划分成多少个区域-
第21题 n条直线把平面划分成多少个区域-

第21题 n条直线把平面划分成多少个区域

平面上有n条直线两两相交,但没有三条直线交于一点。问这n条直线把平面划分成多少个区域?

分析:当我们遇到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往往想起与它类似的问题,类似的形式,类似的解法等等,并联想起与它相应的定理,相应的公式,相应的法则等,从而把所遇到的问题与联想起的问题进行比较。通过类比推理的思考方法,将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等效“转化”,向想起的问题“靠拢”,又将联想起的类似的方法“移植”到所遇到的问题上。因此在解决直线分平面的问题时,我们可通过类比和联想,从点分直线的情况出发来探索直线分平面的问题。

解:首先我们来考虑点分直线的问题。设一直线上的n个点能将直线分成a n个部分,那么容易得到a n=n+1。

接着我们再来研究直线分平面问题。平面上有n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设这n条直线将平面分成b n个部分,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可知,第k+1条直线与前k条直线均相交得k个交点,由前面点分直线的情形可知,该直线被k个交点分成k+1段,而其中每一段都把平面上的每一个区域分成两个区域,所以平面部分应增加(k+1)块。由此可得递推关系式为

b k+1=b k+(k+1),并且b1=2

所以,当k=1时,b2-b1=2

当k=2时,b3-b2=3

当k=3时,b4-b3=4

当k=n-1时,b n-b n-1=n

把以上n-1个式子相加得:

(b2-b1)+(b3-b2)+(b4-b3)+…+(b n-b n-1)

=2+3+4+…+n

则: b n-b1=2+3+4+…+n

即:b n=2+2+3+4+…+n

因此n条两两相交,且没有三线交于一点的直线可把平面分成

回顾:本题还可利用差分法来帮助发现规律,从而解决问题,首先我们考虑一条直线、两条直线、三条直线,……,将平面所分的区域数。

计算数列2,4,7,11,…的差分

由于二阶差分数列是非零的常数列,所以猜测bn是n的2次多项式bn=an2+bn+c,利用待定系数法,进一步求出a、b、c的值。

但我们运用差分法猜测得到的结论,还需通过数学归纳法加以论证。

注:探索是人类思维中最活泼、最生动、最富有魅力的活动,探索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设想,验证设想,修正和发展设想的过程。本题采用的类比法也是探索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尤其是联想与类比交织在一起的共同探索与发现,在解决问题时,如果我们能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积极思考,从已有的知识来探索新的知识,既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完善,又有利于探索能力的培养。在解决后面练习中平面划分空间的问题,我们也可类比到直线划分平面的问题。

练习21

1.空间n个平面,其中任何两个都不平行,任何三个都不经过同一条直线,任何四个都不过同一点,问这n个平面把空间分成多少份?

2.设棱长为1的立方体内有九个点,证明其中至少存在两个点,它

练习21答案

1.设c n表示n个平面分空间的份数。

根据题义可知第k+1个平面与前k个平面均应相交k条交线(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由前面问题所解得结果可知这k条

当k=1时,c2-c1=b1

当k=2时,c3-c2=b2

当k=3时,c4-c3=b3

当k=n-1时,c n-c n-1=b n-1

把以上各式相加得:

c2-c1+c3-c2+c4-c3+…+c n-c n-1=b1+b2+b3+…+b n

2.本题可类比成八个抽屉放置九个小球的问题。我们只要把这个立方体作八等分,分成8个小立方体(如附图21—1),由抽屉原理可知至少有两个点在同一个小立方体中,又因为小立方体的对角线长为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方程及其位置关系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方程及其位置关系

————————————————————————————————作者: ————————————————————————————————日期: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方程以及位置关系 高天仪 20101105295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10级汉二班 指导教师 李树霞 摘 要 解析几何中,在建立平面与空间直线的方程与讨论他们的性质时,充分运用了向量这一工具,通过向量来处理这类问题的好处是与坐标的选取是无关的。平面与空间直线方程的建立,就使得有关平面与空间直线的几何问题转化为这些稽核对象的方程的代数问题了。 关键词 空间直线、方向向量、参数方程、方向数 1 空间直线的方程 1.1 直线的对称式(点向式)方程 空间给定了一点0M 与一个非零向量v ,那么通过点0M 且与向量v 平行的直线l 就被唯一确定,向量v 叫直线l 的方向向量. 任何一个与直线l 平行的非零向量都可以作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 直线l 过点),,(0000z y x M ,方向向量{}Z Y X v ,,= .设),,(z y x M 为l 上任意一 点,00r OM =, r OM =,由于M M 0与v (非零向量)共线, 则 v t r r =-0 即 v t r r +=0 (1.1-1) 叫做直线l 的向量式参数方程,(其中t为参数)。 如果设},,{0000z y x r = ,},,{z y x r = 又设},,{Z Y X v = ,那么 (1.1-1)式得 ?? ? ??+=+=+=Zt z z Yt y y Xt x x 000 (1.1-2) (1.1-1)叫做直线l 的坐标式参数方程。

高三数学上学期直线和平面练习(附答案)

第七章 直线和平面 (一)选择题 1.有下列四个命题: (1)n 条直线中,若任意两条都共面,则这n 条直线都共面 (2)分别与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3)空间中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不可能是平行线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若直线m 、n 都平行于平面α则m ∥n B.设α—l —β是直二面角,若直线m ⊥l,则m ⊥β C.若m 、n 在平面α内的射影依次是一个点和一条直线,且m ⊥n,则n 在α内或n 与α平行 D.若直线m 、n 是异面直线,若m 与平面α平行,则n 与α平行,则n 与α相交 3.已知直线a 、b 和平面α,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1) a b a a b a ⊥????⊥∥ (2) b a a b a a ∥?? ?? ⊥⊥ (3) a b b a a a ∥????⊥⊥ (4) a a b a a b ⊥?? ??⊥∥ A.(1)(2) B.(1)(2)(3) C.(1)(2)(4) D.(2)(3)(4) 4.设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m 和l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则α∥β的一个充分条( ) A.l ?α,m ?α且l ∥β,m ∥β B.l ?α, m ?β且l ∥m C.l ⊥α,m ⊥β,且l ∥m D.l ∥α,m ∥β且l ∥m 5.四棱柱成平行六面体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是( ) A.底面是矩形 B.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C.一个侧面是矩形 D.两个相邻侧面是矩形 6.二面角α—EF —β是直二面角,C ∈EF ,AC ?α,BC ?β,如果∠ACF=30°,∠ACB=60° ,∠BCF=θ,那么cos θ的值等于,则( ) A. 332 B.36 C.22 D.3 3 7.如图,有共同底边的等边△ABC 和等边三角形BCD 所在平面互相 垂直,则异面直线AB 和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第21题 n条直线把平面划分成多少个区域-

第21题 n条直线把平面划分成多少个区域 平面上有n条直线两两相交,但没有三条直线交于一点。问这n条直线把平面划分成多少个区域? 分析:当我们遇到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往往想起与它类似的问题,类似的形式,类似的解法等等,并联想起与它相应的定理,相应的公式,相应的法则等,从而把所遇到的问题与联想起的问题进行比较。通过类比推理的思考方法,将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等效“转化”,向想起的问题“靠拢”,又将联想起的类似的方法“移植”到所遇到的问题上。因此在解决直线分平面的问题时,我们可通过类比和联想,从点分直线的情况出发来探索直线分平面的问题。 解:首先我们来考虑点分直线的问题。设一直线上的n个点能将直线分成a n个部分,那么容易得到a n=n+1。 接着我们再来研究直线分平面问题。平面上有n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设这n条直线将平面分成b n个部分,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可知,第k+1条直线与前k条直线均相交得k个交点,由前面点分直线的情形可知,该直线被k个交点分成k+1段,而其中每一段都把平面上的每一个区域分成两个区域,所以平面部分应增加(k+1)块。由此可得递推关系式为 b k+1=b k+(k+1),并且b1=2 所以,当k=1时,b2-b1=2 当k=2时,b3-b2=3 当k=3时,b4-b3=4 … 当k=n-1时,b n-b n-1=n 把以上n-1个式子相加得: (b2-b1)+(b3-b2)+(b4-b3)+…+(b n-b n-1)

=2+3+4+…+n 则: b n-b1=2+3+4+…+n 即:b n=2+2+3+4+…+n 因此n条两两相交,且没有三线交于一点的直线可把平面分成 回顾:本题还可利用差分法来帮助发现规律,从而解决问题,首先我们考虑一条直线、两条直线、三条直线,……,将平面所分的区域数。 计算数列2,4,7,11,…的差分 由于二阶差分数列是非零的常数列,所以猜测bn是n的2次多项式bn=an2+bn+c,利用待定系数法,进一步求出a、b、c的值。 但我们运用差分法猜测得到的结论,还需通过数学归纳法加以论证。

空间直线和平面总结 知识结构图+例题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期中复习 [知识串讲] 空间直线和平面: (一)知识结构 (二)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论证 1、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关系的转化: 线线∥ (a//b,b//c a//c) αβ αγβγ //,// ==???? a b a b 面面平行性质 线面平行性质 a a b a b ////αβαβ?=???? ? ? 面面平行性质1 αβαβ ////a a ??? ? ? 面面平行性质 αγβγαβ //////?? ?? A b 2. 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转化:

面面垂直判定 面面垂直定义 αβαβ αβ =-- ?⊥ ? ? ? l l ,且二面角 成直二面角 3. 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转化: 面面∥ 面面平行判定2 面面平行性质3 a b a b // ⊥ ?⊥ ? ? ? α α a b a b ⊥ ⊥ ? ? ? ? α α // a a ⊥ ⊥ ? ? ? ? α β αβ // αβ α β // a a ⊥ ⊥ ? ? ? a 4. 应用以上“转化”的基本思路——“由求证想判定,由已知想性质。” 5. 唯一性结论: (三)空间中的角与距离 1. 三类角的定义: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θ≤90° (时,∥或)θαα=??0b b (3)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θ,0°≤θ≤180° 2. 三类角的求法:转化为平面角“一找、二作、三算” 即:(1)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 (2)证明其符合定义; (3)指出所求作的角; (4)计算大小。 3. 空间距离:将空间距离转化为两点间距离——构造三角形,解三角形,求该线段的长。 4. 点到面的距离,线线间距离、线面间距离、面面间距离都可转化为点到面的距离。 常用方法:三垂线法、垂面法、体积法、向量法等。 简单几何体: (一)棱柱(两底面平行,侧棱平行的多面体) 性质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直截面周长侧棱长底面积高直截面面积侧棱长侧柱S V =?=?=??? ? ????????

n条直线能把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之欧阳家百创编

n条直线能把平 面最多分成几部 分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画图探索. 一条线两条直线三条直线 【答案】B. 【点评】平面内一条直线将平面分成两部分,记作a1=1+1=2;平面内两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四部分,记作a2=1+1+2=4;平面内三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七部分,记作a3=1+1+2+3=7; 平面内四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由图可知,共可分成11个部分,记作a4=1+1+2+3+4=11. 若平面上有n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多少部分,此时n条直线的相对位置如何?

从前面的分析不难推出平面上有n条直线时,最多可将平面分成 a n=1+1+2+3+4+…+n=1+个部分,此时每两条直线都相交,且没有三条直线交于一点 二、为了探究n条直线能把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1)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2部分;(2)两条直线最多可把平面分成4部分;(3)三条直线最多可把平面分成11部分…;把上述探究的结果进行整理,列表分析:直线条数把平面分成部分数写成和形式 1 2 1+1 2 4 1+1+2 3 7 1+1+2+3 4 11 1+1+2+3+4 ……… (1)当直线条数为5时,把平面最多分成 16 部分,写成和的形式 1+1+2+3+4+5 ;(2)当直线为10条时,把平面最多分成 56 部分;(3)当直线为n条时,把平面最多分成 n(n+1) 2 +1

解答:解:(1)根据表中规律,当直线条数为5时,把平面最多分成16部分,1+1+2+3+4+5=16;(2)根据表中规律,当直线为10条时,把平面最多分成56部分,为1+1+2+3+… +10=56;(3)设直线条数有n条,分成的平面最多有m 个.有以下规律: n m1 1+12 1+1+23 1+1+2+3:::n m=1+1+2+3+…+n= n(n+1) 2 +1. 本题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探究意识. 三、平面内有n条直线,其中没有两条互相平行,也没有三条交于一点,一共有多少个交点? 因为每两条直线都确定一个交点,则每一条直线与另外的(n-1)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所以共有n(n-1)个交点.但是每一个交点都重复计算了一次,(例如直线a,b的交点和直线b,a的交点就是同一个)因此应该除以2.是故共有n(n-1)/2个交点. 平面内n条直线,把这个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 第1条分成2个, 第2条分成4个, 第3条分成7个, 第4条分成11个, 第2条比第1条多分2个, 第3条比第2条多分3个第4条比第3条多分4个所以第n条,比第n-1条多分n个. 第2条的个 数:4=2+2 第3条的个数:7=2+2+3 第4条的个数:11=2+2+3+4 第n 条的个数:=2+2+3+4+ ----- +n 2+2+3+4+ ----- +n =1+1+2+3+4+ ----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空间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 ,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b 。 2 公理4:平行于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D C B A α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a ∥c 2

空间直线与平面

一对一vip辅导讲义

求证:a、b、c相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 分析:两种情况(1)交线相交(2)交线不相交 证明:(1)设a∩b=P则P∈a, P∈b ∵α∩β=a,β∩γ=b ∴P∈α,P∈β,P∈γ ∵p∈α∩β而α∩γ=c ∴p∈c ∴a.b.c相交于一点P (2)若a.b.c不相交,在α必有a∥c 同理 b∥c ∴a∥b∥c 练习2. 在正方体AC 1 中,M、N分别是A 1 B 1 、B 1 B的中点,求 (1)AM和CN所成角的大小; (2)AM和BD 1 所成角的大小。 (3)AM和BD所成角的大小; D1C1 G A1B1 M N D C A Q P B 练习3. 如图正方体 1 1 1 1 D C B A ABCD-中: (1)与对角线AC 1 成异面的直线的棱有多少条?

(2)与AB 成异面直线的棱有多少条? (3)与BD 成异面直线的棱有多少条? (4)正方体12条棱中异面直线共有多少对? 练习4、 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棱长为a ,对角线C A 1长为a 3。 ① 异面直线1BA 与1CC 所成的角。 ② 异面直线BC 与1AA 的距离。 ③ 异面直线B A 1与C B 1所成的角。 ④ 异面直线B A 1与1AC 所成的角。 ⑤ M 、N 为11C D 、11B C 中点,MN 与AC 所成角。 ⑥ H 为BC 中点,H C 1与B D 1所成角。 练习5、 四面体ABCD ,棱长均为a (正四面体) ① 求异面直线AD 、BC 的距离。 ② 求AC 、BD 所成的角。

③ E 、F 为BC 、AD 中点,求AE 、CF 所成角。 练习6、 P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E 为PA 中点,且AC BE ⊥,AC PC ⊥,a PA =,b PC =(b a >)。求异面直线BE 、PC 的距离。 练习6、 正方体1AC 中,E 、F 为AB 、B B 1中点,求E A 1、F C 1所成的角。 【随堂练习及课后作业】 1、 已知E ,F ,G ,H 是空间的四个点 。 命题甲:点E ,F ,G ,H 不共面 ; 命题乙:点E ,F ,G ,H 中任何三点不共线 。那么甲是乙成立的( )条件。

坐标平面上的直线知识点归纳

坐标平面上的直线知识点归纳 一、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 轴绕着 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那么 α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注意:规定当直线和x 轴平行或重合时,其倾斜角为o 0,所以直线的倾斜角α的范o o (2)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不是o 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①斜率是用来表示倾斜角不等于o 90的直线对于x 轴的倾斜程度的。 ②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但并不是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直线垂直于x 轴时,其斜率不存在),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直线的有关问题时,应考虑到斜率的存在与不存在这两种情况,否则会产生漏解。 ③斜率计算公式: 设经过),(11y x A 和),(22y x B 两点的直线的斜率为k , 则当21x x ≠时,2 121tan x x y y k --==α;当21x x =o 二、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1)点斜式:过已知点),(00y x ,且斜率为k 的直线方程:)(00x x k y y -=-; 注意:①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0x x =; ②k x x y y =--0 0表示:)(00x x k y y -=-直线上除去),(00y x 的图形 。

(2)斜截式:若已知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斜率为k ,则直线方程:b kx y +=; 注意:正确理解“截距”这一概念,它具有方向性,有正负之分,与“距离”有区别。 (3)两点式:若已知直线经过),(11y x 和),(22y x 两点,且(2121,y y x x ≠≠),则直线的方程:1 21121x x x x y y y y --=--; 注意:①不能表示与x 轴和y 轴垂直的直线; ②当两点式方程写成如下形式0))(())((=-----x x y y y y x x 时, 方程可以适应在于任何一条直线。 (4)截距式:若已知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 ,b (0,0≠≠b a )则直线方程: 1=+b y a x ; 注意:不能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也不能表示与y 轴垂直的直线,特别是不能表 示过原点的直线,要谨慎使用。 (5)参数式:? ??+=+=bt y y at x x 00(t 为参数)其中方向向量为),(b a ,),(2222b a b b a a ++; a b k =;22||||b a t PP o +=; 点21,P P 对应的参数为21,t t ,则222121| |||b a t t P P +-=; ???+=+=α αsin cos 00t y y t x x (t 为参数)其中方向向量为)sin ,(cos αα, t 的几何意义为||o PP ;斜率为αtan ;倾斜角为)0(παα<≤。 (6)一般式:任何一条直线方程均可写成一般式:0=++C By Ax ;(B A ,不同时为零); 反之,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

高中数学 空间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公式

空间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一,线在面内的性质: 定里1. 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二,平面确定的判定定理: 定里2. 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定里3.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定里4.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定里5.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个平面。 三,两面相交的性质: 定里6.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还有其它公共点,则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 四,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定里7.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五,等角定理: 定里8.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同向,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六,异面直线定义: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异面直线。(异面直线间的夹角只能是:锐角或直角) 七,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定理9.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

面平行。

符合表示: β ββ////a b a b a ???????? 推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符号表示: b a b a a a ////??? ?????=??βαβαα 八,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 定理1.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 β αββαα//////??????????=??b a M b a b a 推论1: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九,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定理1.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它们的交线平行。

n条直线能把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

n条直线能把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 一、画图探索. 一条线两条直线三条直线 【答案】B. 【点评】平面内一条直线将平面分成两部分,记作a1=1+1=2; 平面内两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四部分,记作a2=1+1+2=4; 平面内三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七部分,记作a3=1+1+2+3=7; 平面内四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由图可知,共可分成11个部分,记作a4=1+1+2+3+4=11. 若平面上有n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多少部分,此时n条直线的相对位置如何? 从前面的分析不难推出平面上有n 条直线时,最多可将平面分成an=1+1+2+3+4+...+n=1+个部分,此时每两条直线都相交,且没有三条直线交于一点 二、为了探究n条直线能把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 (1)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2部分; (2)两条直线最多可把平面分成4部分; (3)三条直线最多可把平面分成11部分...; 把上述探究的结果进行整理,列表分析: 直线条数 把平面分成部分数 写成和形式 1 2 1+1 2 4 1+1+2 3 7 1+1+2+3 4 11 1+1+2+3+4 ... ... ... (1)当直线条数为5时,把平面最多分成 16 部分,写成和的形式

1+1+2+3+4+5 ; (2)当直线为10条时,把平面最多分成 56 部分; (3)当直线为n条时,把平面最多分成 n(n+1) 2 +1 解答:解: (1)根据表中规律,当直线条数为5时,把平面最多分成16部分,1+1+2+3+4+5=16;(2)根据表中规律,当直线为10条时,把平面最多分成56部分,为1+1+2+3+...+10=56;(3)设直线条数有n条,分成的平面最多有m个. 有以下规律: n m 1 1+1 2 1+1+2 3 1+1+2+3 : : : n m=1+1+2+3+...+n= n(n+1) 2 +1. 本题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探究意识. 三、平面内有n条直线,其中没有两条互相平行,也没有三条交于一点,一共有多少个交点? 因为每两条直线都确定一个交点,则每一条直线与另外的(n-1)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所以共有n(n-1)个交点.但是每一个交点都重复计算了一次,(例如直线a,b的交点和直线b,a的交点就是同一个)因此应该除以2.是故共有n(n-1)/2个交点. 平面内n条直线,把这个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 第1条分成2个, 第2条分成4个, 第3条分成7个, 第4条分成11个, 第2条比第1条多分2个, 第3条比第2条多分3个第4条比第3条多分4个所以第n条,比第n-1条多分n 个. 第2条的个数:4=2+2 第3条的个数:7=2+2+3 第4条的个数:11=2+2+3+4 第n条的个数:=2+2+3+4+ ----- +n 2+2+3+4+ ----- +n =1+1+2+3+4+ ---- +n =1+n*(n+1)/2 当n=1时,1+n*(n+1)/2=2 当n=2时,1+n*(n+1)/2=4 当n=3时,1+n*(n+1)/2=7 所以n条直线把平面分成1+n*(n+1)/2个

平面、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向量的向量积:b a ? 二、平面及其方程 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1.平面的法线向量定义:垂直于一平面的非零向量叫做平面的法线向量。 平面内的任一向量均与该平面的法线向量垂直。 2.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已知平面上的一点) , , ( z y x M和它的一个法线向量} , , {C B A = n,对平面上的任一点) , , (z y x M,有向量⊥ M M n,即 M M ?= n 代入坐标式,有: ) ( ) ( ) ( = - + - + -z z C y y B x x A此即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求平面方程的方法】 233231131221 {,,}.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 (1)在平面上找出一个点. (2)找出一个与平面垂直的非零向量(法向)

二、 平面的一般方程 任一平面都可以用三元一次方程来表示。 平面的一般方程为: 0=+++D Cz By Ax 几个平面图形特点: 1)D =0:通过原点的平面。 2)A =0:法线向量垂直于x 轴,表示一个平行于x 轴的平面。 同理:B =0或C =0:分别表示一个平行于y 轴或z 轴的平面。 3)A =B =0:方程为0=+D C Z ,法线向量},0,0{C ,方程表示一个平行于xoy 面的平面。 同理:0=+D A X 和0=+D B Y 分别表示平行于yoz 面和xoz 面的平面。 4)反之:任何的三元一次方程,例如:011765=+-+z y x 都表示一个平面,该平面的法向量为}7,6,5{-=n

例2:设平面过原点及点)2,3 ,6(-,且与平面8 2 4= + -z y x垂直,求此平面方程。 解:设平面为0 = + + +D Cz By Ax,由平面过原点知0 = D 由平面过点)2,3 ,6(-知0 2 3 6= + -C B A, {4,1,2} ⊥- n0 2 4= + - ∴C B A C B A 3 2 - = = ? 所求平面方程为0 3 2 2= - +z y x 三、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空间直线可以看成是两个平面的交线。故其一般方程为: ? ? ? = + + + = + + + 2 2 2 2 1 1 1 1 D z C y B x A D z C y B x A 二、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与参数方程 平行于一条已知直线的非零向量叫做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 已知直线上的一点) , , ( z y x M和它的一方向向量} , , {p n m = s,设直线上任一点为) , , (z y x M,那么 M 与s平行,由平行的坐标表示式有: p z z n y y m x x - = - = - 此即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或称为点向式方程)。 . 的直线 为方向向量 ) 3 , 0,2 ( 且以 ) 3,2,1( 表示过点 3 - 3 2 2 1 例如- - = - = - s z y x

高中数学空间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公式

高中数学空间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公式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空间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一,线在面内的性质: 定里1. 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二,平面确定的判定定理: 定里2. 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定里3.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定里4.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定里5.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个平面。 三,两面相交的性质: 定里6.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还有其它公共点,则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 四,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定里7.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五,等角定理: 定里8.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同向,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六,异面直线定义: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异面直线。(异面直线间的夹角只能是:锐角或直角) 七,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定理9.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符合表示: β ββ////a b a b a ???????? 推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符号表示: b a b a a a ////??? ?????=??βαβα α 八,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 定理1.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 β αββαα//////??????????=??b a M b a b a 推论1: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九,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_

D所成的角, 2 = 3

D C P A B 解析:∵AP ⊥BP ,PA ⊥PC ,∴AP ⊥PBC 连PD ,则PD 就是AD 在平面PBC 上的射影 ∴∠PDA 就是AD 与平面PBC 所成角 又∵∠ABP =∠ACP =60o,PB =PC =2BC ,D 是BC 中点, ∴PD= BC 27, PA=6BC ∴AD=BC 2 31 ∴31 217 cos ==∠AD PD PDA ∴A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1 217 巩固练习: 1 选择题 (1)一条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为θ,那么θ的取值范围是( ) (A )(0o,90o) (B )[0o,90o] (C )[0o,180o] (D )[0o,180o) (2)两条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可能是①两条平行线;②两条相交直线;③一条直线;④两个点. 上述四个结论 中,可能成立的个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从平面外一点P 引与平面相交的直线,使P 点与交点的距离等于1,则满足条件的直线条数不可能是( ) (A )0条或1条 (B )0条或无数条 (C )1条或2条 (D )0条或1条或无数条 答案:(1)B (2)C (3)D 2.填空题 (1)设斜线与平面α所成角为θ,斜线长为l ,则它在平面内的射影长是 .

∵AO OE ⊥ ∴2tan 2AO AEO OE ∠= = ∴2 arctan 2 AEO ∠= 即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为2 arctan 2 (3)取AC 的中点E ,连接,EF OF ,则//,//EF AB OE CD ∴OE 与EF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即为异面直线AB 和CD 所成角 易求得45OEF ∠= 即异面直线AB 和CD 所成角为45 例5、设P 是△ABC 所在平面M 外一点,当P 分别满足下列条件时,判断点P 在M 内的射影的位置. (1)P 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相等. (2)P 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3)PA 、PB 、PC 两两垂直. 解析:设P 在平面M 内的射影是O . (1)O 是△ABC 的内心; (2)O 是△ABC 的外心; (3)O 是△ABC 的垂心.

平面与空间直线的方程以及它们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空间直线的方程以及它们的位置关系 高天仪 20101105055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10级汉二班 指导教师 李树霞 摘要 解析几何中,在建立平面与空间直线的方程与讨论他们的性质时,充分运用了向量这一工具,通过向量来处理这类问题的好处是与坐标的选取是无关的.平面与空间直线方程的建立,就使得有关平面与空间直线的几何问题转化为这些几何对象的方程的代数问题了.在这里,我们通过向量来讨论一下平面和空间直线的方程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关键词 法向量;方向向量;参数方程 1空间平面的方程 1.1空间平面的一般方程 一个平面π是由垂直它的非零向量},,{C B A =和平面上的一个点),,(0000z y x M 唯一决定的,称为π的法向量. 由于为平面π的法向量,0M 为π上一点,则对于空间中任意一点),,(z y x M ,M 在π上当且仅当 00=?MM 或OM ?=?0 (1.1—1) 用坐标来表示,化为 0)()()(000=-+-+-z z C y y B x x A 令)(000Cz By Ax D ++-=,则得到平面的方程 0=+++D Cz By Ax (1.1—2) 这样,任何一张平面都可以用一个三元一次方程来表示.反之,对于任何一个三元一次方程 0=+++D Cz By Ax C B A ,,不全为0

不妨设0≠A ,则该方程又可写成 0)(=+++ Cz By A D x A 作过点)0,0,(A D -,垂直于方向},,{C B A 的平面,则这个平面的方程就是所给出的方程,即一个三元一次方程表示一个平面..由(1.1—2)表示的方程称为平面的一般方程. 1.2空间平面的法式方程 把(1.1—1)式两边同时与 = λ相乘,符号的选取使得0)(0≥?OM λ.这样 n n λ=0 为从原点指向平面π的单位向量 0)(≥?=OM p o λ 为原点O 与平面π的距离.此时可以得到π的另一种方程表示 p n OM =?001=,p ≤0 称为平面的法式方程,选取的λ称为法化因子.它的几何意义是:平面π是由所有的满足在垂直于π的直线上投影向量为0pn 的点M 构成的.若以给平面π的方程为 0=+++D Cz By Ax 则π的法式方程可以表示成 0)(=+++D Cz By Ax λ 其中法化因子2221 C B A ++±=λ,λ正负号的选取要使得0≤ D λ.法式方程常 用来处理和点与平面的距离有关的问题. 1.3空间平面的参数方程

《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 2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 1 3台体的体积h S S S S V ?++=)3 1 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4R V π= 第二章《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1.内容归纳总结 (1)四个公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语言:,,,A l B l A B l ααα∈∈∈∈ ? ∈且。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三个推论:①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②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③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它给出了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两个平面的交线)。 符号语言:,,P P l P l αβαβ∈∈?=∈ 且。 公理4:(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语言://,////a l b l a b ?且。 (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概念 异面直线及夹角:把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 a '与 b '所 成的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夹角。(易知:夹角 范围090θ<≤?)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注意:会画两个角互补的图形) 2.位置关系:???? ???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共面直线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位 置 关 系 有 三 种 : //l l A l ααα??? =?? ?? ??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外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4)空间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两种://l αβαβ??=?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2 22r rl S ππ+=

平面、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向量的向量积:b a ? 二、平面及其方程 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1.平面的法线向量定义:垂直于一平面的非零向量叫做平面的法线向量。 平面内的任一向量均与该平面的法线向量垂直。 2.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已知平面上的一点),,(0000z y x M 和它的一个法线向量},,{C B A =n ,对平面上的任一点),,(z y x M ,有向量⊥M 0n ,即 00M M ?=n 代入坐标式,有: 此即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求平面方程的方法】 233231131221{, , }.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1)在平面上找出一个点. (2)找出一个与平面垂直的非零向量(法向)

二、 平面的一般方程 任一平面都可以用三元一次方程来表示。 平面的一般方程为: 几个平面图形特点: 1)D =0:通过原点的平面。 2)A =0:法线向量垂直于x 轴,表示一个平行于x 轴的平面。 同理:B =0或C =0:分别表示一个平行于y 轴或z 轴的平面。 3)A =B =0:方程为0=+D C Z ,法线向量},0,0{C ,方程表示一个平行于xoy 面的平面。 同理:0=+D A X 和0=+D B Y 分别表示平行于yoz 面和xoz 面的平面。 4)反之:任何的三元一次方程,例如:011765=+-+z y x 都表示一个平面,该平面的法向量为}7,6,5{-=n 例2:设平面过原点及点)2,3,6(-,且与平面824=+-z y x 垂直,求此平面方程。 解:设平面为0=+++D Cz By Ax ,由平面过原点知 0=D 由平面过点)2,3,6(-知 0236=+-C B A , {4,1,2}⊥-n 024=+-∴C B A C B A 3 2-==? 所求平面方程为0322=-+z y x

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_ D所成的角,

O D C B A 又∵112cos cos 452A BB ∠== ,116cos 3 B B B BO BO ∠==, ∴11112 cos 3 2cos cos 26 3 A B B A BO B BO ∠∠===∠,∴130A BO ∠=. 说明: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一般方法是先找斜线在平面中的射影,后求斜线与其射影的夹角另外,在条件允许的 情况下,用公式21cos cos cos θθθ=?求线面角显得更加方便 变式练习: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的各边及对角线相等,求AC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析:过A 作AO ⊥平面BCD 于点O ,连接,,CO BO DO , ∵AB AC AD ==,∴O 是正三角形BCD 的外心, 设四面体的边长为a ,则3 3 CO a = , ∵90AOC ∠=,∴ACO ∠即为AC 与平面BCD 所成角, ∴3 cos 3ACO ∠= ,所以,AC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 . 例2、如图,已知AP ⊥BP ,PA ⊥PC ,∠ABP =∠ACP =60o,PB =PC =2BC ,D 是BC 中点,求A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余 弦值. 解析:∵AP ⊥BP ,PA ⊥PC ,∴AP ⊥PBC 连PD ,则PD 就是AD 在平面PBC 上的射影 ∴∠PDA 就是AD 与平面PBC 所成角 又∵∠ABP =∠ACP =60o,PB =PC = 2BC ,D 是BC 中点, ∴PD= BC 2 7 , PA=6BC ∴AD=BC 231 ∴31 217 cos == ∠AD PD PDA ∴A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1 217 巩固练习: 1选择题 (1)一条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为θ,那么θ的取值围是( )

空间直线和平面复习总结

空间直线和平面(一)知识结构 (二)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论证 1、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关系的转化: 线线∥ 线面∥面面∥ 公理4 (a//b,b//c a//c) 线面平行判定 αβ αγβγ // , // I I == ? ? ? ? a b a b 面面平行判定1 a b a b a // , // ?? ? ? ? ? αα α 面面平行性质 a b a b A a b ?? = ? ? ? ? ? ? αα ββ αβ , //,// // I 线面平行性质 a a b a b // // α β αβ ? = ? ? ? ? ? ? I 面面平行性质1 αβ α β // // a a ? ? ? ? ? 面面平行性质 αγ βγ αβ // // // ? ? ? ? A b α a β a b α 2. 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转化:

线线⊥线面⊥面面⊥三垂线定理、逆定理 PA AO PO a a OA a PO a PO a AO ⊥ ? ⊥?⊥ ⊥?⊥ α α α ,为 在内射影 则 线面垂直判定1面面垂直判定 a b a b O l a l b l , , ? = ⊥⊥ ?⊥ ? ? ? ? ? α α I a a ⊥ ? ?⊥ ? ? ? α β αβ 线面垂直定义 l a l a ⊥ ? ?⊥ ? ? ? α α 面面垂直性质,推论2 αβ αβ β α ⊥ = ?⊥ ?⊥ ? ? ? ? ? I b a a b a , αγ βγ αβ γ ⊥ ⊥ = ?⊥ ? ? ? ? ? I a a 面面垂直定义 αβαβ αβ I=-- ?⊥ ? ? ? l l ,且二面角 成直二面角 3. 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转化: 线线∥线面⊥面面∥ 线面垂直判定2面面平行判定2 面面平行性质3 a b a b // ⊥ ?⊥ ? ? ? α α a b a b ⊥ ⊥ ? ? ? ? α α // a a ⊥ ⊥ ? ? ? ? α β αβ // αβ α β // a a ⊥ ⊥ ? ? ? a 4. 应用以上“转化”的基本思路——“由求证想判定,由已知想性质。” 5. 唯一性结论: (三)空间中的角与距离 1. 三类角的定义: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