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选择题专项试卷(有答案)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选择题专项试卷(有答案)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选择题专项试卷(有答案)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选择题专项试卷(有答案)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选择题专项试卷(有答案)

一、单选题

1.关于细胞增殖的相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随着细胞体积增大,物质运输的速率逐渐提高

B.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C.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D.压片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并没有直接关系

2.N个氨基酸组成了M个多肽,其中有Z个是环状肽。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这些多肽一定都含有C、H、O、N这些元素

B.形成这些多肽,至少脱去了N-M+Z个水分子

C.这M个多肽至少含有N-M+Z个氧原子

D.这些多肽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

3.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双缩脲试剂可以与所有酶发生紫色反应

B.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可以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

C.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生成

D.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结果中,第一个条带为橙黄色

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任何活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化学元素都是氧

B.在活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与食物中的各种成分相同

D.在不同的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含量有所差别

5.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核孔是DNA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

D.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重要结构,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6.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是生物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B.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C.动物和植物的生命系统层次不完全相同

D.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7.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A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

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

A.A B.B C.C D.D

8.下列模式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细胞器,有关细胞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④的膜可以转化为②的膜

B.在细胞中联系最广泛的细胞器是④

C.③中可发生CO2→C3→C6H12O6,①中则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

D.⑤是植物、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9.对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甘蔗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脂肪鉴定实验中要用蒸馏水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

C.将斐林试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D.蛋白质鉴定时应先向2ml样液中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加入B液4滴10.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可以体现在()

A.动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B.动物细胞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

C.高等植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

D.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由赤道板直接形成新的细胞壁

11.下列关于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和家兔体内核酸中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五碳糖是一种,碱基和核苷酸都是四种

B.乳酸菌细胞中的核酸有两种,碱基和核苷酸都是八种

C.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其碱基和核苷酸都是四种

D.家兔神经细胞中的核酸及五碳糖都是两种,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核酸分布

12.下表所示为玉米(2N=20)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相关信息,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3.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丙氨酸的R基是-CH3,它的分子式是C3H7O2N

B.胰岛素分子是由51个氨基酸构成的含有两条肽链的蛋白质,其含有50个肽键

C.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H2O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

D.有些蛋白质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的酶;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14.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观察装片时,不能随意移动显微镜

C.要将视野右下方的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用较强的光源,用较大的光圈

15.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 cm的鲜萝卜条分为三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的溶液中:0.3 g/mL的蔗糖溶液、0.3 g/mL的KNO3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且在20分钟时用清水处理各组材料,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伸缩性小,限制其胀大

NO;,吸水能力增强

B.15分钟后,b组萝卜条才开始吸收K+、-

3

C.在实验开始的10分钟内,b、c两组细胞均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D.15分钟时,在c组萝卜细胞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蔗糖溶液

16.阴暗环境中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速率的根本原因是

A.加快CO2的固定过程B.光反应速率加快

C.使叶绿体中C5含量增加D.提高暗反应过程中相关酶的活性

17.下图所示为植物体内发生在不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卡尔文循环过程

B.植物细胞中,卡尔文循环发生在叶绿体基质

C.C3和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都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

D.高氧含量环境下,不利于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

18.在不同光强下,某植株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株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为0

B.当CO2浓度为b时,图示光强下该植株的叶绿体和线粒体都产生ATP

C.当CO2浓度大于c时,限制曲线B、C不再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光照强度

D.据图判断,在温室中可通过适当提高CO2浓度和光照强度来提高产量

19.细胞的生长、增殖、衰老、凋亡等生命历程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虽然增大,但其物质运输效率并没有增强

B.人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改变了子细胞的遗传物质导致了细胞分化

C.细胞的衰老导致人体的衰老,延缓人体衰老就要设法阻止细胞的衰老

D.细胞凋亡由遗传物质控制,只发生在老年个体,能加速人体的衰老死亡

20.科学家研究某低等植物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该低等植物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E阶段完成DNA的复制和中心体的复制

B.BC阶段完成核糖体的增生,CD段出现赤道面

C.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时间为17.3h

D.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应选取CD/BC相对比例小的

21.下列关于水稻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与ADP相互转化B.只能由细胞呼吸产生

C.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D.释放的磷酸基团能与某些蛋白质结合22.下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两个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三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有光无光均可进行

B.过程③消耗的ATP和 NADPH,由过程①②提供

C.过程④消耗的CO2量不一定等于过程②产生的CO2量

D.过程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③④发生在细胞器中

23.高等生物体内时刻都有许多细胞在进行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的细胞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B.在有丝分裂前期由于进行染色体复制使细胞中染色体:核DNA=1:2

C.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稳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D.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4.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C.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消失

D.有丝分裂末期,可观察到赤道板逐渐形成

25.以下细胞结构的功能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都相关的是()

A.细胞膜B.细胞骨架C.核膜和核孔D.以上三项都相关

26.下列对各种“比值”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置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的值变大B.对某绿色植物进行遮光处理时,遮光后瞬间叶绿体中NADPH/NADP+的值变小

C.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的值变大

D.肌肉细胞剧烈运动过程中缺氧,细胞中CO2的释放量与O2的消耗量的值变小27.如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所用的解离液就是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B.该同学的操作步骤中解离后应该用清水进行漂洗

C.实验过程中采用的龙胆紫染液也可以换用醋酸洋红染液

D.最后在观察装片时,会发现绝大部分细胞都处于分裂的间期

28.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的成熟体细胞比动物的成熟体细胞更容易实现全能性

B.利用离体植物细胞培育植株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就越低

D.利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往往高度不育,说明花粉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29.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和绿色植物一样都是自养型生物

B.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C.硝化细菌细胞中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一系列酶

D.硝化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是厌氧型生物

30.如图1~6为动物细胞的主要细胞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来分解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B.2在有丝分裂的间期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3和6都能加工蛋白质,都能形成包裹蛋白质的囊泡

D.有氧呼吸时O2与[H]在5的基质中结合产生ATP,这些ATP可用于4中的脱水缩合反应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单选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中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有限,所以一般细胞生长到一定体积就会分裂;

(2)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快,有利于细胞的生长。

2、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染色之前必须先漂洗以去掉解离液中的盐酸,防止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反应。

【详解】

A、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A错误;

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观察分裂期,由于分裂期时间短,只有了解有丝分裂日周期性才便于在分裂期观察,B正确;

C、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染色体形态清晰,C错误;

D、压片是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D错误。

故选B。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N个氨基酸形成的M个多肽中,有Z个环状肽,有M-Z个链状多肽。

【详解】

A、多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一定含有C、H、O、N这些元素,A正确;

B、形成这些多肽,脱去水的数目为N-(M-Z)=N-M+Z,B正确;

C、这M个多肽含有的氧原子的数目至少为N+(M-Z)=N+M-Z,C错误;

D、这些多肽含有的游离的氨基和羧基的最小数目与肽链数目一致,为M-Z,D正确。

故选C。

【点睛】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双缩脲试剂可检测蛋白质。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

A、酶的本质不都是蛋白质,还有RNA,而双缩脲试剂只能与蛋白质反应出现紫色,A错误;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不能用其观察有丝分裂实验,B错误;

C、斐林试剂检测还原性糖时需要水浴加热,这会改变实验中的预设温度,进而影响实验结果,所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生成,C错误;

D、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结果中,扩散的最快的第一个条带为胡萝卜素,为橙黄色,D正确。

故选D。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元素与化合物的含量排序

(1)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前四位的依次是O、C、H、N;占干重百分比前四位的依次是C、O、N、H。

(2)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前四位的依次是水、蛋白质、脂质、糖类。但在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

【详解】

A、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水,故数量最多的化学元素都是氢,A错误;

B、活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水、蛋白质、脂质、无机盐、糖类、核酸,B错误;

C、活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与食物中的各种成分不相同,C错误;

D、在不同的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含量有所差别,体现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

熟记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含量是解答本题关键。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

A、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正确;

B、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而DNA不能进出细胞核,C错误;

D、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重要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错误。

故选A。

【点睛】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

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细胞是生物代谢和遗传的基本

单位,A正确;

B、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属于细胞和个体层次,B正确;

C、植物无系统层次,而动物有系统层次,因此,动物和植物的生命系统层次不完全相同,C正确;

D、生物的生活环境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故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D错误。

故选D。

【点睛】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据图分析: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区别在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被动运输部不需要;主动运输一般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被动运输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肾小管腔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为主动运输。肾小管腔Na+进入上皮细胞顺着浓度梯度,为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也是顺着浓度梯度,为被动运输,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物质运输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比较真核细胞的几种细胞器,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线粒体,②高尔基体,③叶绿体,④内质网,⑤核糖体,梳理几种细胞器的功能,然后根据选项描述分析综合进行判断。

【详解】

A、④是内质网膜,内质网膜可以通过囊泡的形式转换为⑤高尔基体膜,A正确;

B、④是内质网内与核膜相连,外与细胞膜相连,是细胞中联系最广泛的细胞器,B正确;

C、③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可发生生CO2→C3→C6H12O6,③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第一阶段糖酵解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因此,①中不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错误;

D、核糖体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唯一共有的细胞器,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线粒体、高尔基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功能的掌握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皿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取材(应该选取无色且富含被鉴定物质的材料)→处理材料(制备组织样液或制片)→加鉴定剂(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准确添加所需的鉴定试剂)→观察,得出结论(对应实验目的进行准确描述,并做出肯定结论)。

【详解】

A、甘蔗茎中所含的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可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A错误;

B、脂肪鉴定实验中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料,B错误;

C、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C 错误;

D、蛋白质鉴定时应先向样液中加入1 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后再加B液4滴,且不能过量,否则溶液呈蓝色,干扰实验现象,D正确。

故选D。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前期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是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纺锤体。

末期产生子细胞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有中间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是在赤道板的部位形成细胞板并由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进而形成了两个子细胞。

【详解】

A、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A错误;

B、动物细胞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B正确;

C、高等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错误;

D、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部位形成细胞板并由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D错误。

故选B。

【点睛】

熟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2、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

【详解】

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五碳糖只有1种,碱基和核苷酸各有4种,A正确;

B、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的核酸有2种,碱基有5种,核苷酸有8种,B错误;

C、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主要位于染色体上,其遗传物质DNA中的碱基和核苷酸各有4种,C正确;

D、家兔神经细胞中含有DNA和RNA,所以核酸及五碳糖都有2种,其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核酸分布,D正确。

故选B。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且此时细胞中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组数依次为40、0、4,A错误;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此时细胞中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组数依次为20、0、2,B错误;

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细胞中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组数依次为10、0、1,C正确;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此时细胞中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组数依次为20、0、2,D错误。

故选C。

【点睛】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化学式-NH-CO-表示。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③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

【详解】

A、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丙氨酸的R基是-CH3,它的分子式是C3H7O2N,A正确;

B、胰岛素分子是由51个氨基酸构成的含有两条肽链的蛋白质,其含有51-2=49个肽键,B 错误;

C、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H2O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H2O中的氧来源于羧基,C正确;

D、蛋白质功能多样,有些蛋白质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的酶;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如抗体,D正确。

故选B。

【点睛】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装片的移动原则:偏哪移哪。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表示物体的长或宽或直径的放大倍数,A正确;

B、观察装片时,不能随意移动显微镜,可以调节反光镜、光圈或准焦螺旋,B正确;

C、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故要想视野右下方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装片,C正确;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为了增加对比度,应该用较弱的光源,用较小的光圈调暗视野,D错误。

故选D。

【点睛】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曲线表示在清水中,细胞吸水,萝卜条长度先稍微变长一点,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吸收了少量的水;

b曲线在0.3g/mLKNO3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变长,最后保持原来的长度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硝酸钾进入细胞内,细胞吸水复原;

c曲线在0.3g/mL蔗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用清水处理后会自动复原。

【详解】

A、由于细胞壁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撑的作用,所以在清水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A正确;

B、在15分钟前细胞就开始吸收K+和NO3-,在15分钟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开始吸水,B错误;

C、在实验开始的10分钟内,b、c两组细胞均通过渗透作用失水,C正确;

D、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15分钟时,在c组萝卜细胞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蔗糖溶液,D正确。

故选B。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

提高光照强度,光合色素的光的吸收增多,光反应增强,从而提高光合速率,B正确。

故选B。

17.C

解析:C

【解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

A、据图判断,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卡尔文循环,A正确;

B、卡尔文循环及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B正确;

C、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C错误;

D、高氧含量环境下,C5与氧气结合生成的二碳化合物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D正确。

故选C。

1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不同光强下,某植株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净光合速率先升高后保持稳定。在相同二氧化碳浓度时,高光强的净光合速率最高。

【详解】

A、CO2浓度为a时,该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为0,其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A错误;

B、CO2浓度为b时,高中低光强下净光合速率都大于零,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能产生ATP,B正确;

C、CO2浓度大于c时,B、C曲线都不再增高,据图判断,限制因素很可能是光照强度,C 正确;

D、图中显示,高CO2浓度和高光照强度下,植株的净光合速率较高,所以适当提高温室中的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可提高产量,D正确。

故选A。

1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

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

A、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大,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A正确;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增殖过程一般不会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错误;

C、人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而细胞衰老存在于人体发育的各个阶段,C错误;

D、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正常的生命活动,在胚胎时期就存在,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错误。

故选A。

2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析图示可知,BC、DE阶段为分裂间期,AB、CD、EF阶段为分裂期。

【详解】

A、DE阶段表示分裂间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等,由于该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中心体也是在分裂间期倍增,A正确;

B、BC阶段表示分裂间期,会完成核糖体的增生,CD段为分裂期,赤道面是垂直于纺锤体的中轴的一个平面,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B错误;

C、由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知,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BC+CD或DE+EF,不能表示为

CD+DE,C错误;

D、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应选取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较大的材料,即CD/BC相对比例大的,D错误。

故选A。

2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

2、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

A、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能与ADP相互转化,A正确;

B、水稻叶肉细胞中的ATP可以通过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生,B错误;

C、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中主动运输提供能量,C正确;

D、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可转移到某些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上,使蛋白质磷酸化,D正确。

故选B。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是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③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

【详解】

A、过程①②分别为有氧呼吸的一、二阶段,有光、无光均可进行,A正确;

B、过程③为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过程,消耗的ATP和NADPH是光反应产生的,B错误;

C、过程④消耗的CO2量不一定等于过程②产生的CO2量,如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

④消耗的CO2量大于过程②产生的CO2量,C正确;

D、过程①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③④为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D正确。

故选B。

2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详解】

A、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A正确;

B、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完成后使细胞中染色体∶核DNA=1∶2,B错误;

C、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稳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C正确;

D、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所以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正确。

故选B。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A 错误;

B、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B正确;

C、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有丝分裂的末期纺锤体消失,C错误;

D、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D错误。

故选B。

2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的结构;细胞骨架也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都相关;核膜和核孔沟通了细胞核与细胞质。

【详解】

分析可知,细胞膜、细胞骨架、核膜和核孔都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相关,故选D。

2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2、光合作用光反应中主要有两个物质变化: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

3、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详解】

A、置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外界溶液浓度变小,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比值变大,A正确;

B、对某绿色植物进行遮光处理时,遮光后瞬间,光照减弱,光反应产生的NADPH减少,但是暗反应中利用NADPH的过程照常进行,并产生NADP+,故遮光后瞬间叶绿体中NADPH/NADP+的值变小,B正确;

C、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的值由1/2变为1,C正

确;

D、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也不消耗氧气,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中CO2释放量/O2消耗量不变,D错误。

故选D。

2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a表示培养洋葱,b表示解离,c表示染色,d表示漂洗,ef表示制片,g 表示观察,其中染色和漂洗的步骤颠倒。

【详解】

A、该实验中所用的解离液是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等体积混合形成的,A错误;

B、该同学的操作步骤中解离后应该用清水进行漂洗,B正确;

C、龙胆紫染液和醋酸洋红都属于碱性染料,实验过程中采用的龙胆紫染液也可以换用醋酸洋红染液,C正确;

D、分裂间期持续时间较长,最后在观察装片时,会发现绝大部分细胞都处于分裂的间期,D正确。

故选A。

2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细胞全能性大小: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

【详解】

A、结合分析可知,植物成熟的体细胞比动物的成熟体细胞更容易实现全能性,A正确;

B、利用离体植物细胞培育成植株就是根据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设计的,B正确;

C、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往往越低,C正确;

D、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故利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尽管植株往往表现高度不育,但也说明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D错误。

故选D。

【点睛】

2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除了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其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即能通过氧化氨的过程释放的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详解】

A、硝化细菌和绿色植物都可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正确;

B、硝化细菌利用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B正确;

C、硝化细菌细胞中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一系列酶,所以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C正确;

D、硝化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但是属于需氧型生物,D错误。

故选D。

3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其中1为溶酶体,2为中心体,3为内质网,4为核糖体,5为线粒体,6为高尔基体。

【详解】

A、1为溶酶体,其含有多种水解酶,但不能合成水解酶,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 错误;

B、2为中心体,其在有丝分裂的前期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错误;

C、3为内质网,6为高尔基体,这两者都能加工蛋白质,都能形成包裹蛋白质的囊泡,C 正确;

D、有氧呼吸时O2与[H]在5线粒体内膜上结合产生ATP,这些ATP可用于4核糖体中的脱水缩合反应,D错误。

故选C。

【点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