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注重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理论研究_关_省略_观的中国演化人本经济学研究_评介_卫兴华

注重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理论研究_关_省略_观的中国演化人本经济学研究_评介_卫兴华

注重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理论研究_关_省略_观的中国演化人本经济学研究_评介_卫兴华
注重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理论研究_关_省略_观的中国演化人本经济学研究_评介_卫兴华

教学与研究 2008年第4期

t z 注重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理论研究

)))5关注科学发展观的中国演化人本经济学研究6评介

卫兴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中图分类号]F01[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0257-2826(2008)04-0095-02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执政兴国的战略思想,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为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特别是着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就要高度关注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要结合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王晓林、丛屹、沈建明的5关注科学发展观的中国演化人本经济学研究6(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一书,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书中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观点。例如,针对有的学者将科学发展观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立起来的观点,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并不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不过是强调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摄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和实际运用,在其/范式篇0、/总量篇0、/分配篇0中,用新的视角分析和运用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货币与资本理论、有效需求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等,并将其与西方经济学中相关流派的理论进行对比与取舍。本书以客观、翔实的论证,较深入地剖析了新古典范式的逻辑困惑和现实悖论,分析了其/五大缺失0,即历史性维度、现实性维度、复杂性维度、属人性维度和批判理性维度的缺失。作者认为,在发掘马克思经济理论深厚的人本、演化思想底蕴的基础上,汲取现代复杂性科学、人本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等范式之精华,或许是摆脱经济学既

有范式窘境的出路。作者揭示了马克思剩余价值论/以劳动者群众为本0之内涵,提出劳动者群众(包括脑力的和体力的劳动者)的活劳动既是价值的生成或创造之源,又是价值的形成和增值之本,且唯有人的活劳动能够评价价值,这不仅揭示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代意蕴,而且有理有据地批驳了效用价值论的主观片面性。再如,作者对市场经济的复杂性本质进行了分析,指出市场经济若是自发形成的,它就是一个自组织系统;若是开放的,它就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若是以人为主体的,它就是一个属人的复杂体系。因此,复杂性、不确定性是其本质属性。而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鉴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济社会转型的基本国情,又有其由于实践创新之维、历史传统之维、/时空紧缩0之维生成的特殊复杂性。把握如此复杂的属人自组织演化系统的运行规律,进而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服务,经济学的既有范式显然不敷所用,唯有开拓经济学范式研究的新视野,才能事半功倍。

本书以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方法是统筹兼顾0为指导,对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对策性研究。如直面/三农0问题,主张农民的主体性组织演化居于首位;管理/自主创新0,要旨在于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0建构利益与权利的分享机制并使之制度化。这些政策性理念超

教学与研究 2008年第4期

t {越了传统和主流经济学的局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视域,也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支撑,并注意到理论研究指导实践的作用。

从篇章结构上看,本书尚未形成严谨的逻辑体系。书中某些论述,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不

过,结合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实际问题进行经济学研究,是中国经济理论研究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应当予以首肯。/路漫漫其修远兮0,望作者诸君锲而不舍地/上下求索0。

[责任编辑 陈翔云]

***

严正声明

最近,有人假冒5教学与研究6编辑部的名义,以为投稿人、作者发表作品为由到处行骗,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我编辑部的名誉权,更严重侵犯了投搞人、作者的合法权益。我编辑部已向公安机关举报。敬请各位投稿人、作者在投稿前谨慎行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免上当受骗,由此而受到的损失与我编辑部无关。

特此声明

中国人民大学5教学与研究6编辑部

二o o 八年四月七日

-用智慧经济学解读中国考试答案

1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亚当·斯密的作品?()1.0分 A、 《赋税论》 B、 《概率论》 C、 《道德情操论》 D、 《自由秩序原理》 正确答案:C 2下列不属于“要素市场”的是()。1.0分 A、 房地产市场 B、 商品市场 C、 产权市场 D、 劳动力市场 正确答案:B 3关于权利的划分为何重要这一问题,西方提出一个()理论。1.0分A、 短边约束 B、 资源约束 C、 交易费用 D、 选择费用 正确答案:C 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包括以下哪些方面?()1.0分 A、 结构优化 B、 结构升级 C、 结构解体 D、 优化和升级并重 正确答案:D 5关于交易费用,说法正确的是()。1.0分 A、 内生交易费用是非负的 B、

社会运行成本中多数属于外生交易费用 C、 有效的制度设计可以降低内生交易费用 D、 内生交易费用与外生交易费用相似 正确答案:C 6当今构成中国社会结构性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1.0分A、 均衡发展和先富带动后富 B、 全部发展和共同富裕 C、 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C 7社会成本是()中的一个概念。0.0分 A、 管理经济学 B、 社会经济学 C、 政治经济学 D、 行为经济学 正确答案:C 8中国第一次转型中被称为“过渡期”的是()。1.0分 A、 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 B、 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 D、 辛亥革命期间 正确答案:C 9劳动与()不能更大地结合时,就是一个闲置的资本。()1.0分A、 土地 B、 金钱 C、 政策 D、

制度 正确答案:A 10下列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认识,正确的是()。1.0分 A、 马克思在1857经济学手稿中认为俄国不是非要走商品社会 B、 马克思一直都认为商品社会必须充分发展 C、 恩格斯与马克思对土地公有制的态度始终一致 D、 恩格斯对俄国土地公有制直接走向未来社会的可能持否定态度 正确答案:D 11市场经济下,资本的逻辑和价值规律派生出来的一个自然现象是()。1.0分A、 物质主义 B、 拜金主义 C、 功利主义 D、 权力至上 正确答案:C 12“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第一次是出现在()报告中。1.0分A、 十八届三中全会 B、 十六届三中全会 C、 十五届三中全会 D、 十二届二中全会 正确答案:C 13()企业的破产被视为“国企破产第一案”。1.0分 A、 汉阳钢厂 B、 辽宁水泥厂 C、 沈阳防爆厂 D、 鞍山钢铁 正确答案:C 14解决“季节性民工”问题,改善劳动的单向流动现象,必须做到()。1.0分A、

2017年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课后习题答案

经世致用之学与中国道路(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关于经济学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单选题】影响人们快乐与否的因素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福利刚性”专指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允许其上下波动的心理预期。()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经世致用之学与中国道路(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经济增长的预期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的一个()。?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2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方式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 3 【单选题】“权然后知轻重,学然后知不足”出自()。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4 【判断题】 闯关东的行为主要是经济的驱动,是人们为了满足的基本经济需求。()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汉代时期中国实行单嗣继承制。()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逻辑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比较多的移民方式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劳动力和人的再生产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我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我国改革开放40 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研究,中国的人均GDP 在过去一千年里几乎水平不变,而从1978年起GDP近乎垂直提升,中国经济总量也从此步入了年均近10%的增长快车道。众所周知,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经过40年波澜壮阔的不平凡历程,我国已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近 40年来,中国在哪些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经历 了怎样的曲折历程?经济学原理如何阐释和解读这一历 程?改革开放对未来的启示何在?本报告拟就这些问题进 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的成就与世界各国对比 从生产力水平看,我国近40年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7%,比世界年均增速快 6.8个百分点,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跃居世界第 一,人均GDP从1978年的156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8788美元,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之列。

从经济结构看,近40年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下降了近1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了约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 占比则上升了23.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率由 1978年的17.9%上升至2017年的58.5%,增幅之大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从财政情况看,由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近40年来我国多数年份财政收支处于赤字状态,2016年虽略高于3%的警戒线,但仍处于可控范围。截至2017年末,公共部门债务占GDP比重为36.2%,低于世界主要国家,且已连续两年下降。 从金融市场看,我国金融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1%上升至2017年的8.0%,已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银行业信贷发放量占GDP比重超过200%,高于高收入国家水平。 从基础设施来看,人均电力消费从1978年的247千瓦时增

最新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尔雅考试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 70年代中国省里的粮票可视为全国通用型粮票 B、 传统机制下价格的提高会增加供给 C、 经济学是没办法解释一个人的快乐与否 D、 中国的改革前后,人们对财富的理解是不同的。 我的答案:D 21992年以后经济增长率总体稳步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1.0分)1.0 分 A、 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出现 B、 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制 C、 双轨并制 D、 深化改革 我的答案:B 3 关于选择的理解,错误的是()。 (1.0分)0.0 分 A、 每个人的选择总是在某一个时点上终止 B、 选择是需要交易费用的 C、 选择,对一个有效的选择来说,其必须具有非唯一性 D、 选择需具有非唯一性 我的答案:C 4为了避免出现“颗粒无收”的灾难,需要()在农民进入生产过程前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1.0分)1.0 分 A、 相关的政府部门 B、 公社组织 C、 公共组织或有偿提供信息服务的商业部门 D、 为农户提供产品的企业组织 我的答案:C

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包括以下哪些方面?()(1.0分)1.0 分A、 结构优化 B、 结构升级 C、 结构解体 D、 优化和升级并重 我的答案:D 6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亚当·斯密的作品?()(1.0分)1.0 分 A、 《赋税论》 B、 《概率论》 C、 《道德情操论》 D、 《自由秩序原理》 我的答案:C 7导致通货膨胀指数进一步上升的原因是()。(1.0分)1.0 分 A、 CPI涨价,PPI降价 B、 PPI涨价,CPI降价 C、 CPI和PPI都涨价 D、 CPI和PPI都降价 我的答案:C 8中国农民外出打工主要是从()开始的。(1.0分)1.0 分 A、 1978 B、 1982 C、 1984 D、 1986 我的答案:C 9以社会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社会转型是指()。(1.0分)1.0 分A、 1919——1978 B、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2018尔雅答案完整版

日常生活中得经济学现象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影响人们快乐与否得因素?(A) A、供给得多少 B、价格变动指数 C、待遇得增减 D、时间问题 2 下面哪一项就是关于经济学得错误解释?(C) A、可以作为一种知识体系 B、可以作为一种话语体系 C、可以作为一种哲学体系 D、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 3 下列说法中错误得就是(A)。 A、中国得改革前后,人们对财富得理解就是不同得、 B、传统机制下价格得提高会增加供给 C、经济学就是没办法解释一个人得快乐与否 D、70年代中国省里得粮票可视为全国通用型粮票 4 不同群体在不同得发展阶段对同一事情不会有完全不同得理解、(×) 5

人们对自己得福利待遇具有允许其上下波动得心理预期叫做“福利刚性"。(×) 经济学-—经世致用之学 1 下面不属于中国历史上得移民方式得就是(B)。 A、行政性移民 B、军事移民 C、灾害移民 D、商业移民 2 谁提出了“权然后知轻重,学然后知不足”?(A) A、马寅初 B、李家驹 C、屠良章 D、蔡元培 3 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得(A)之一就是经济增长得预期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得差距。 A、自然基础 B、社会基础 C、客观基础 D、主观基础

4 经济学可以在同一模型中同时讨论效率与公平得问题。(×) 5 优良得商业环境有利于吸引劳动力。(√) 构建与谐社会得经济学逻辑 1 下面哪一项就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多得移民方式?(A) A、灾害移民 B、商业移民 C、行政性移民 D、战争移民 2 基本公共品不包括(D)。 A、基本医疗 B、公共卫生 C、基本社会保险 D、大学生就业 3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劳动力与人得再生产?(A) A、智力再生产 B、脑力再生产 C、体力再生产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1中国经济学的目标 中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彻底触动,深层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稳固,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不少漏洞。因此,建设一门能反映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特点和中 国经济发展道路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是有必 要的。这也是中国经济学的根本目标所在,而中国经济学的具体目标可分为体制结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三个部分。 体制结构目标主要从中国的渐进式改 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分析,所有制结构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保障体系 较为完善。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运行目标和宏观经济 运行目标。微观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企业和企业制度的完善及国企改革的推进、社会

主义市场机制、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规则较为完善。宏观经济运行目标是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及其相互关系的平衡、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顺利实现、政府职能得到完善等。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 2中国经济学面临的困境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研究成果和研究团队萎缩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甚至已无立身之地。目前,高校马思主义经济理论课程已被严重压缩,中国经济学界研究成果,主要是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有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容的不到十分之一;有的虽然打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招牌如《劳动价值论》,却在宣扬资产阶级要素价值论的观点。 其次,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习不感兴趣,更谈不上研究。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十七年招收的330名博士生中,他们在学期间发表的经济学论

第12章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第12章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一、选择题 1.中国传统计划经济形成的原因有()。 A.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和苏联模式的影响 B.赶超型战略的内在需求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历史背景 D.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案】ABC 【解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①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和苏联模式的影响;②赶超型战略的内在需求;③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历史背景。 2.中国传统计划经济的主要弊病表现为()。 A.国家权力过分集中,政企职责不分,企业难以成为经济主体 B.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地区封锁,国民经济缺乏横向联系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D.否定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答案】ABCD 【解析】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病表现为:①国家权力过分集中,政企职责不分,企业难以成为经济主体;②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地区封锁,国民经济缺乏横向联系;③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④否定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3.经过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答案】ABCD 【解析】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市场化取向改革也取得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基本形成;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⑤收入分配领域改革逐步深入。 4.中国整个渐进改革过程的特点大致有()。 A.采取了逐步推进的方法 B.曾在较长时间内实行“双轨体制” C.始终坚持从创新到规范,再到制度化的原则 D.采取了“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两种私有化改革方式 【答案】ABC 【解析】中国整个渐进改革的过程大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中国的渐进改革采取了从体制外的创新到体制内的改革、从局部改革到整体性改革、从低成本改革到高成本改革的推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考试答案

哪一年中国第一部企业破产法试行?() A、1982年 B、 1986年 C、 1990年 D、 1994年我的答案: 2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劳动力和人的再生产?() A、智力再生产 B、脑力再生产 C、体力再生产 D、心力再生产我的答案: 3 在配给制条件下, 发挥作用的经济学分支是 A、 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政治经济学 D、制度经济学我的答案:4 制造业的比重在工业发展到中期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A、持续增高 B、开始下降 C、达到最大值 D、保持不变我的答案: 5 有效的专业化分工有助于改善() 关系 A、 社会关系 B、组织关系 C、人际关系 D、生产关系我的答案:6 下面哪一种社会形态是俄国在1893 年到1917 年间的社会形态?() A、土地公有制还未解体 B、封建主义 C、资本主义 D、 自由社会 我的答案: 7() 强调的非利性是中国传统社会普遍尊崇的价值哲学。A、 儒家 B、法家 C、道家

D、佛家我的答案: 8 权利与权利之间的() 关系叫做自由。 A、利用 B、契约 C、交换 D、转嫁我的答案: 9 哪一类型的企业是私人品供给实现的途径 ?() A、合资企业 B、公有制企业 C、外资企业 D、 非公有制企业 我的答案: 101857-1893 年, 苏联的社会形态是 A、 封建主义 B、 土地公有制尚未解体 C、 资本主义 D、 自由社会

我的答案: 11 在计划经济时期, 对走后门现象出现的原因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 资金短缺 B、 人手短缺 C、 获得销售渠道 D、计划者配置短缺资源我的答案:12《国富论》的作者是 A、凯恩斯 B、李嘉图 C、马克思 D、 亚当·斯密 我的答案: 13 在() 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和民主 A、历史文明 B、商业文明 C、政治文明 D、

2017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考试答案满分尔雅

得分:99.3 已完成 一.单选题(100题,75.0分) 1、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引发因素很多,其中更多的来源于()。 A.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中制度的改变 B.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之间的冲突 C.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中观念的差异 D.现代社会各阶层间的矛盾 0.7 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基本民生问题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公共服务 B.基本公共设施 C.居民奢侈品消费 D.基本消费品 0.7 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关于“产品市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低层次市场 B.进入市场的关卡很低 C.无购买力的需求 D.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或现实表现 0.7 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关于权利有效界定的重要性,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B.有助于改善人和物的关系 C.对组织财产的安全至关重要 D.能够促使产品的改进 0.7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自由是一种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关系。 A.利用 B.交换 C.转嫁 D.契约 0.7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经济学上定义一个国家是不是市场经济国际,取决于()。 A.两层次市场

C.配置的差异 D.以上均是 0.7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70年代中国省里的粮票可视为全国通用型粮票 B.传统机制下价格的提高会增加供给 C.经济学是没办法解释一个人的快乐与否 D.中国的改革前后,人们对财富的理解是不同的。 0.7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劳动力具有多样的流动性,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心的流动 B.身体的流动 C.地域流动 D.职业流动 0.7 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用经济学解读中国的维度不包括()。 A.总量 B.结构 C.制度 D.宏观行为 0.0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10、“欧洲中世纪城堡是被价值规律所摧毁”出自()。 A.恩格斯 B.马克思 C.亚当·斯密 D.威廉·佩蒂 0.7 分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1、中国第一部企业破产法试行于()年。 A.1990 B.1988 C.1987 D.1986 0.7 分

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农业改革 摘要:“民以食为天”,任何时候都必须密切关注农业发展问题。农民占我国城乡总人口的大头,农民的生存情况代表着整个社会民众的境遇,农村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着社会整体发展情况。60年中国农村的历史性变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农业经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结晶。 关键字:制度农业中国特色社会体制身份 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制度建设是抓好工作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曾极其精辟地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张五常教授说:“从合约的角度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必须有一种转移,要从以等级界定权利的制度转到以资产界定权利的制度,或者说要从一种合约安排转到另一种合约安排来约束竞争,这一点是解释中国三十年来的发展的重心所在,中国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制度。”中国农业在近六十年的制度改革中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改革开放前(1949~1978)“三农”问题回顾 “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革命靠了农民的援助才取得了胜利,国家工业化又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从建国之初至改革开放前,党和政府都在不断地探索农业发展的最佳道路,从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瓦解到“左”倾路线指导下的农业发展道路,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结过去农业发展的经验,对当下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瓦解 这一阶段时间大致从1950年到1953年,特指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标志着轰轰烈烈的±改开始,一直到1953年春除个别几个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几千年农民的夙愿外,其他地方基本上完成了土改。土改虽然使许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拥有了土地,但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对农民的压迫和榨取,使他们即使分到了一定数额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也很难抵御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因此,在单个弱小的个体农民无法抵抗风险情况下,要使个体的联合与协作能否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则无从谈起,而且,农民土地所有制本身就是滋生资本主义发展的温床。于是中国的农业道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对农业发展的理性思考到“左”倾路线指导下的农业发展 本阶段应包括基于理性角度考虑的社会主义农业改造(农业合作化发展)阶段和在“左”的思潮影响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阶段农业发展的总特征是前期相对“好得很”后期“糟得很”,合作化阶段排除自然灾害干扰因素外,农民温饱勉强可以得到保证,可谓相对“好得很”。但到了人民公社化的高潮阶段,即使没有自然灾害农民也很难再解决温饱问题。从1958年到1962年这一阶段总的特征是:大运动、大变动、大混乱。 (三)、对农业发展道路选择经验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进行梳理,从而为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得出几点思考。1.农业发展道路的选择要正视国情2.农业的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3.加大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名词解释

A 瑷珲—腾冲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B 标尺竞争:通过把代理人绩效与在类似条件下的其他代理人绩效进行比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现代理人的努力水平。 包产:把产量包给小组或农户,即小组或农户交给集体一定数量的粮食 “包干”:把土地、牲畜和生产工具分给小组或农户,即彻底的小组或农户经营 C 城市偏向:政府在投资取向、财政分配、价格制定、土地利用以及其他政策的制定上均有利于城市,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合理的向城市倾斜,我国存在严重的城市偏向问题,它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化进程。 产业同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产业结构呈现出某种共同趋向,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区域,形成了相同或大体相同的产业结构格局。 产权保护:英国之所以出现工业革命是因为有专利、产权的保护等。既然科学革命决定工业革命,而科学革命又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那就要从欧洲当时科学革命发生时的状况进行分析,而不能以现在的标准去衡量过去。四百年前中国没有的制度,西方国家也不一定会有。例如,现在经常讲产权很重要,但是15世纪出现科学革命的时候,西方并没有完善的产权保护,那时候的研究完全是出于好奇心而没有商业动机,研究的成果也基本上都是公共知识。所以,商业价值也不能够解释科学革命为什么发生的原因。 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城中村:对内城中的一种低租金社区的称呼。该社区是外来移民首次或第二次的落脚点,具有移民文化特征。 财政转移支付:也称财政转移支出,本意是财政资金转移或转让,主要是指上下级预算主体之间按照法定的标准进行的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 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是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 政府的转移支付: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由于政府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是把国家的财政收入还给个人,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负税收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一般是上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确定转移支付的数额,一般是根据一些社会经济指标,如人口、面积等,以及一些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经济活动,如教育、治安等的统一单位开支标准计算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主要是为了平衡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产生的政府收入的差距,以保证各地区的政府能够有效地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为社会提供服务。 主要功能 (1)保障地方政府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习题答案.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习题答案 1.中国改革前的粮票分为几种层次的粮票?3.0 2.单位越小表示物品就越充足。× 3.经济学关注的任何变量都是相对量 4.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供应减少会导致物价上涨。× 5.计量单位越小越表示物品的短缺。√ 6.经济学就是经世致用之学。√ 7.中国历史上有哪三种移民方式?灾害移民,商业移民,行政性移民 8.经济学从财富的积累角度考虑更多考虑的是什么?效率 9.经济学上是资本追逐劳动,而不是劳动追逐资本。× 10.黄河入海口改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自然灾害?咸丰元年 11.中国95%的人在黑河和哪个地方连线的右面?腾冲 12.学然后知不足,权然后知轻重是谁的名言?马寅初 13.单嗣继承制在哪个时代流行过?唐代 14.下列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形式的是:国际移民 15.社会主义国家首先要实现的是公平,其次才是效率。× 16.单嗣继承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7.怎么才能做到既发展资源又优化配置?机制的优化设计 18.人们有不断提高的消费结构是因为什么?购买力提升,配额消失,偏好和选择起了作用 19.中国第一组动车出现在:2007年 20.体制转型强调的是:制度转型 21.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生产工具 22.汉代生产的标志是什么?纺车 23.多样性的需求拉动了多样性的供给。√ 24.中国第一次社会转型发生在什么时候?1919-1949年 25.威廉佩蒂认为,财富之母是:土地 26.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产关系 27.中美关系实质性解冻是在什么时候?1972年 28.造成北洋水师失败的根本性原因是什么?制度 29.中国的科举制是在什么时候结束的?1905年 30.洋务运动企图改变()来改变中国的落后地位。技术 31.中国社会的第一次转型开始于:1919年 32.第一次国有化运动是在什么时候?1945年 33.攀枝花是一个先有厂后有市的地方。√ 34.下列属于孙中山民国政府承载的使命的是:以上都有 35.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 36.五四运动兴起是在:上海 37.1966年文化大革命最初打到的吴晗等三人是因为什么?文化价值观的分歧 38.第二次转型和第一次转型的差别在于什么?集体主义 39.1949年到1978年的社会转型的价值取向是:社会集体主义 40.中国各民主党派的地位是:参政党 41.资源配置的国家托拉斯主义是社会集体主义的一大败笔。√ 42.1978年改革之初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下降是因为什么的发展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显著增长?制造业

尔雅课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 考试及解答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最早对资源配置理论作出比较深刻讨论的是(C)。
?
A、
马克思
?
B、
恩格斯
?
C、
亚当?斯密
?
D、
威廉?配第
正确答案: C
2
俄国在 1893 年到 1917 年间,社会形态是(C)。
?
A、
封建主义
?
B、
土地公有制还未解体
?
C、
资本主义
?
D、
自由社会

正确答案: C
3
经济学中关注的是(B)。
?
A、
绝对量
?
B、
相对量
?
C、
实际量
?
D、
相对量和绝对量
正确答案: B
4
民生指(C)
?
A、
一般民生
?
B、
基本民生
?
C、
大众民生
?
D、
包括与民生实现的相关制度安排
正确答案: C

5
《土地改革法大纲》颁布于(C)年。
?
A、
1948
?
B、
1949
?
C、
1950
?
D、
1951
正确答案: C
6
与资源的自然配置和计划者配置相比,市场配置资源可以(C)。
?
A、
使资源短缺和闲置并存
?
B、
可以时时、事事进行配置
?
C、
重复配置
?
D、
在初次配置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正确答案: C
7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_小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 摘要: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如既往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政策;原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的进程波澜壮阔,成果丰硕。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改革开放的潮流势不可当,成就非凡。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关键性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情况展开详细论述。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1.1、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改革以来,我国在就业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就业总量几乎成倍增长;从总的趋势看,不仅控制了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上升,而且在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实现了失业率的下降;实现了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另外,在物价方面,实现了经济高增长条件下的低度通胀(多数年份)或中度通胀(少数年份)。 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91元增长到184元。但2006年居民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84元迅速增长到6111元。1978年-200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5亿下降到1479万人。 另外,住宅水平有所提高,全国居民现代交通通讯的广泛运用以及交通通讯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2018年尔雅答案完整版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影响人们快乐与否的因素?(A) A、供给的多少 B、价格变动指数 C、待遇的增减 D、时间问题 2 下面哪一项是关于经济学的错误解释?(C) A、可以作为一种知识体系 B、可以作为一种话语体系 C、可以作为一种哲学体系 D、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中国的改革前后,人们对财富的理解是不同的。 B、传统机制下价格的提高会增加供给 C、经济学是没办法解释一个人的快乐与否 D、70年代中国省里的粮票可视为全国通用型粮票 4 不同群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同一事情不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 5 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允许其上下波动的心理预期叫做“福利刚性”。(×) 经济学——经世致用之学 1 下面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方式的是(B)。 A、行政性移民 B、军事移民 C、灾害移民 D、商业移民 2 谁提出了“权然后知轻重,学然后知不足”?(A) A、马寅初 B、李家驹 C、屠良章 D、蔡元培 3 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的(A)之一是经济增长的预期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

、自然基础A. B、社会基础 C、客观基础 D、主观基础 4 经济学可以在同一模型中同时讨论效率与公平的问题。(×)5 优良的商业环境有利于吸引劳动力。(√) 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逻辑 1 下面哪一项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多的移民方式?(A) A、灾害移民 B、商业移民 C、行政性移民 D、战争移民 2 基本公共品不包括(D)。 A、基本医疗 B、公共卫生

、基本社会保险C. D、大学生就业 3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劳动力和人的再生产?(A) A、智力再生产 B、脑力再生产 C、体力再生产 D、心力再生产 4 可以通过定价机制的办法来解决公共品的配置。(×)5 基本公共品不可以按照市场规则来配置。(√) 经济学解读中国的四个维度 1 下面哪一项是关于宏观经济学的错误认识?(A) A、国家没有宏观调控 B、假定利率是可以调整的 C、假定汇率是可以变动的 D、假定税率是可以调整的 2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一门学科。 2、OECD组织的全称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常被称为(富人)俱乐部,现有成员国(30)个。 3、发展中国家可以被划分为(综合发展国)、(出口加工国)、(石油出口国)、(农矿原料生产国)四类。 4、全世界共有194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总数占全球(6/7),人口占全球(3/4),土地占全球(2/3),但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1/5)。 5、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是(经济增长),以及社会三大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制度结构)的升级,变迁。因为只有这种引起社会进步的经济增长,才能保障人民大众从中获得好处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6、“经济发展观”经历了(传统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三阶段。 7、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即人类自身发展。人类自身发展主要体现为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如( 获得收入的能力)、(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延长寿命的能力)等能力。 8、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是由美国海外开发署大卫-(莫里斯)博士于1975

年提出。这个指数是由(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三项指标加权平均而得到。 二、问答题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答:①贫穷-人均收入低-生活水平低; (吃、穿、住、行、医疗、教育不好、寿命短); ②生产效率低下; (资本不足、科技落后、制度落后、劳动者缺乏创新、进取精神) ③人口多,赡养负担重; (15岁以下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 ④劳动就业不充分;(隐性失业问题严重) ⑤二元经济,严重依赖农业; (农业经济比重较大,农业就业人口多) ⑥生态环境恶化 ⑦市场体系不健全; (与市场相关的法律制度缺失,如契约、产权、货币、信用、信息等方面;基础设施缺乏)

新中国初期经济改革与发展

新中国初期经济改革与发展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63年,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间我国走过了发达国家二三百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到如今世界的第三大经济实体,不得不说,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获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一、建国初期的经济调整 旧中国的经济是半殖民半封建性质的经济,在这夹缝之中,现代工业发展十分缓慢。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长期压制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并且十年内战期间,国民党为获得内战的胜利,滥发法币,四大家族垄断经营,金融秩序混乱。到新中国成立之时,国家经济凋敝,整个国民经济近乎崩,经济秩序亟待恢复。 (一)初期经济改革 只有恢复经济才能有经济的发展,为了恢复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新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是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特权;二是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三是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四是合理调整工商业。这一系列举措的实行使得1950至1952年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我国经济就有了巨大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已然超过抗战期间的历史最高水平。到52年底,新中国终于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并使得市场物价稳定,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并且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从而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同时,我国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该体制满足了国家经济的

发展需要,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复苏与发展。 1953年,国家制定了“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总路线的主体。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应该优先发展重工业,当时预计实现工业化目标需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曲折中前进 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1958年至1961年受急于求成思想的影响,实行了三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切实际的发展,给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灾难性损失。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遭到抑制,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同时这一时期,我国在经历了苏联的背信弃义,又遭到了历时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下降。1961年1月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召开,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会决定指出,全国必须集中力量加强农业战线,贯彻执行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到1965年底,我国经济状况才得以好转。 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遭到重创。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缓慢,漫长的十年,使中国错过了许多发展的重大机遇。对经济发展造成的

发展经济学比较中国和巴西发展状况

比较中国与巴西经济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国未来发展评估 学院经贸学院 专业经济学 小组成员1121127易帼芳 1121218 高铭 1121222郑凯迪 指导教师吕世斌 2015年3月31日

摘要 1978~2008年,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国经济连续30年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巴西的工业化进程开始于二战以后。1948年至1979年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达7.2%,其中在1968年至1973年间,更是取得10%以上的高速增长,让全球为之震惊,被称为“巴西奇迹”。 中国与巴西同为“金砖四国”,前者是亚洲地区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后者是拉丁美洲地区最大、人口的最多国家。作为当今最有建设成就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巴西在各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差异与相似之处。 关键字 中国巴西发展差异相似 一、中巴两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异同 为了进行全方面地分析,下面分为收入与增长,社会指数,贫困,不平等,土地改革,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包容问题等多个角度来阐述。 1、国情比较: 巴西是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二战结束后,巴西历届政府通过推行“进口替代战略”、“高增长战略”和“综合平衡战略”,顺利地实现了经济的起飞,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一个现代工业化国家。巴西1960年人均GDP就已达到1 049美元,与中国目前的水平(2003年底为1

090美元)基本相当,到1980年达到2 486美元,2000年为3604.48美元,2004年约合3 330美元[‘]。但与此同时,巴西也是一个财富分配两极分化现象极其严重的国家。世界银行的一份资料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巴西1%的最富有阶层拥有的总收入甚至超过了最贫困的50%人口的总收入;10%的最富有阶层的平均收入相当于占人口40%的最贫困阶层平均收入的30倍。巴西的基尼系数由1960年的0.5上升到2004年的0.60,远超过国际公认0.4的警戒线。2003年巴西全国贫困人口为5 390万,占总人口的31.7%,赤贫人口2 190万,占总人口的12.9%}Z>> 14%的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中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从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国家迈进,目前更是处于经济和社会的深刻转型时期,加之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各项配套制度措施还不完善,使中国经济社会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贫困人口增多等等。截至2000年,中国仅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就约达1 400万,全国基尼系数平均由1996年的0.375提高到了2003年的0.461。短短几年中,在城市中迅速形成了以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停产半停产企业的职工和一部分被拖欠养老金的退体人员以及他们的赡养人口为主体的城市贫困群体。再加上与城镇化水平提高相伴而流入的上亿农民工,因其大多数知识水平和技能较低,难以在城市中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生活待遇处于社会最底层,从而扩大了城市贫困人口的来源。城市绝对贫困人口连年增加,贫富差距日渐扩大,使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相对贫困之中,从而形成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并存的局面。 2、收入与增长: 世界银行[微博]的数据显示,南非、印度、印尼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差距持续扩大。1990年至2008年,南非家庭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从0.60升到0.70;印尼家庭消费基尼系数从0.29升到0.37,而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土耳其的收入差距则持续 2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历程

我国经济发展历程 前言:总览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国GDP占世界经济的份额 历史高点1820年三分之一 20世纪50年代5%并且长期停留在这一水平直至1979年1979——1990年均增长9% 1991——2011年均增长10.4% (中国的复兴之路:经验、挑战和未来的展望林毅夫) 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概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解放前的一穷二白一跃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我们有必要进行反思与总结。中国的经济为何能快速发展,为了快速的发展我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这种快速的发展是否可以持续下去,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新一轮的改革能否为我国经济的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带着一系列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我国的经济进行一下探讨与总结。 三大几段划分 首先我们将我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三个大阶段。第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但是市场扭曲、效率低下;第二阶段我们将其定义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时间从1978年末至今,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第三阶段定义为今后的一段时间,降速度,调结构,注重质的增长,探索改革的新方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成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善了以高度集中为特征、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机制、以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与评价研究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