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点A的坐标是(2,2),若点P在x轴上,且△APO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有_____个.

【答案】4

【解析】

【分析】

由A点坐标可得OA=22,∠AOP=45°,分别讨论OA为腰和底边,求出点P在x轴正半轴和负半轴时,△APO是等腰三角形的P点坐标即可.

【详解】

(1)当点P在x轴正半轴上,

①如图,以OA为腰时,

∵A的坐标是(2,2),

∴∠AOP=45°,OA=22,

当∠AOP为顶角时,OA=OP=22,

当∠OAP为顶角时,AO=AP,

∴OPA=∠AOP=45°,

∴∠OAP=90°,

∴OP=2OA=4,

∴P的坐标是(4,0)或(22,0).

②以OA为底边时,

∵点A的坐标是(2,2),

∴∠AOP=45°,

∵AP=OP,

∴∠OAP=∠AOP=45°,

∴∠OPA=90°,

∴OP=2,

∴P点坐标为(2,0).

(2)当点P在x轴负半轴上,

③以OA为腰时,

∵A的坐标是(2,2),

∴OA=22,

∴OA=OP=22,

∴P的坐标是(﹣22,0).

综上所述:P的坐标是(2,0)或(4,0)或(2,0)或(﹣2,0).

故答案为:4.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坐标与图形性质的综合运用,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是解题关键.

2.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点 A(1,2),点 P 是 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且△AOP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答案】

5 5),(0,4),0,

4

??

?

??

【解析】

【分析】

有三种情况:①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画弧交y轴于D,求出OA即可;②以A为圆心,以OA为半径画弧交y轴于P,求出OP即可;③作OA的垂直平分线交y轴于C,则AC=OC,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C即可.

【详解】

有三种情况:①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画弧交y轴于D,则OA=OD=22

125

+=

∴D(05);

②以A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画弧交y 轴于P ,OP =2×y A =4, ∴P (0,4);

③作OA 的垂直平分线交y 轴于C ,则AC =OC , 由勾股定理得:OC =AC =()2

212OC +-, ∴OC =

54

, ∴C (0,

5

4

); 故答案为:5(0,5),(0,4),0,

4??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是解此题的关键.

3.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P 是ABC 内任一点,PD AB ,PE BC ∥,PF AC ∥,若ABC 的周长为12cm ,则PD PE PF

++=____cm .

【答案】4 【解析】 【分析】

先说明四边形HBDP 是平行四边形,△AHE 和△AHE 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得到一系列长度

相等的线段,最后求替换求和即可.

【详解】

解:∵PD AB,PE BC

∴四边形HBDP是平行四边形

∴PD=HB

∵ABC为等边三角形,周长为12cm

∴∠B=∠A=60°,AB=4

∵PE BC

∴∠AHE=∠B=60°

∴∠AHE=∠A=60°

∴△AHE是等边三角形

∴HE=AH

∵∠HFP=∠A=60°

∴∠HFP=∠AHE=60°

∴△AHE是等边三角形,

∴FP=PH

∴PD+PE+PF=BH+(HP+PE)=BH+HE=BH+AH=AB=4cm

故答案为4cm.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我们知道,经过三角形一顶点和此顶点所对边上的任意一点的直线,均能把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1)如图,在ABC

?中,25,105

A ABC

∠=?∠=?,过B作一直线交AC于D,若BD 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BDA

∠的度数是______.

(2)已知在ABC

?中,AB AC

=,过顶点和顶点对边上一点的直线,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

∠的最小度数为________.

【答案】130?

180

7

?

??

?

??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得:DA=DB,结合25

A

∠=?,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题意,分4种情况讨论,①当BD=AD,CD=AD,②当AD=BD,AC=CD,③AB=AC,当AD=BD=BC,④当AD=BD,CD=BC,分别求出A

∠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1)由题意得:当DA=BA,BD=BA时,不符合题意,

当DA=DB时,则∠ABD=∠A=25°,

∴∠BDA=180°-25°×2=130°.

故答案为:130°;

(2)①如图1,∵AB=AC,当BD=AD,CD=AD,

∴∠B=∠C=∠BAD=∠CAD,

∵∠BAC+∠B+∠C=180°,

∴4∠B=180°,

∴∠BAC=90°.

②如图2,∵AB=AC,当AD=BD,AC=CD,

∴∠B=∠C=∠BAD,∠CAD=∠CDA,

∵∠CDA=∠B+∠BAD=2∠B,

∴∠BAC=3∠B,

∵∠BAC+∠B+∠C=180°,

∴5∠B=180°,

∴∠B=36°,

∴∠BAC=108°.

③如图3,∵AB=AC,当AD=BD=BC,

∴∠ABC=∠C,∠BAC=∠ABD,∠BDC=∠C,

∵∠BDC=∠A+∠ABD=2∠BAC,

∴∠ABC=∠C=2∠BAC,

∵∠BAC+∠ABC+∠C=180°,

∴5∠BAC=180°,

∴∠BAC=36°.

④如图4,∵AB=AC,当AD=BD,CD=BC,

∴∠ABC=∠C,∠BAC=∠ABD,∠CDB=∠CBD,

∵∠BDC=∠BAC+∠ABD=2∠BAC,

∴∠ABC=∠C=3∠BAC,

∵∠BAC+∠ABC+∠C=180°,

∴7∠BAC=180°,

∴∠BAC=

180 ()

7

?.

综上所述,∠A的最小度数为:

180 ()

7

?.

故答案是:

180 ()

7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外角的性质,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在△ABC中,AB=10,∠B=60°,点D、E分别在AB、BC上,且BD=BE=4,将

△B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得到△B′DE(点B′在四边形ADEC内),连接AB′,则AB′的长为_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详解】

过点D作DF⊥B′E于点F,过点B′作B′G⊥AD于点G,

∵∠B=60°,BE=BD=4,

∴△BDE是等边三角形,

∵△B′DE≌△BDE,

∴B′F=1

B′E=BE=2,DF=23,

2

∴GD=B′F=2,

∴B′G=DF=23,

∵AB=10,

∴AG=10﹣6=4,

∴AB′=27.

考点:1轴对称;2等边三角形.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2,3),在x轴上找一点P,使得△AOP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共有_____个.

【答案】4

【解析】

【分析】

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P1、P3,以A为圆心,AO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P4,作OA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P2.

【详解】

解:如图,使△AOP是等腰三角形的点P有4个.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寻找等腰三角形,掌握两圆一线找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7.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垂足为F ,且交线段BC 于点E ,连

结DE ,若50C ∠=?,设 ABC x CDE y ∠=?∠=?,,则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80y x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 是AE 的垂直平分线,进而得到AD =ED ,求出

BED ∠的度数即可得到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

【详解】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 ∴11

22

ABD EBD ABC x ∠=∠=

∠=?,90AFB EFB ∠=∠=?

∴1902

BAF BEF x ∠=∠=?-? ∴AB BE = ∴AF EF = ∴AD ED = ∴DAF DEF ∠=∠

∵180BAC ABC C ∠=?-∠-∠,50C ∠=? ∴130BAC x ∠=?-? ∴130BED BAD x ∠=∠=?-? ∵CDE BED C ∠=∠-∠ ∴1305080y x x ?=-?-?=?-? ∴80y x =-, 故答案为:80y x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定理,角的和差倍分等相关知识,熟练运用角的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如图,∠AOB =45°,点M 、点C 在射线OA 上,点P 、点D 在射线OB 上,且OD =32,则CP +PM +DM 的最小值是_____.

34 【解析】 【分析】

如图,作点C 关于OB 的对称点C ′,作点D 关于OA 的对称点D ′,连接OC ′,PC ′,D ′M ,OD ′,C ′D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OC ′=OC =2,OD ′=OD =2,CP =C ′P ,DM =D ′M ,∠C ′OD =′COD =∠COD ′=45°,于是得到CP +PM +MD =C ′+PM +D ′M ≥C ′D ′,当仅当C ′,P ,M ,D ′三点共线时,CP +PM +MD 最小为C ′D ′,作C ′T ⊥D ′O 于点T ,于是得到结论. 【详解】

解:如图,作点C 关于OB 的对称点C ′,作点D 关于OA 的对称点D ′,连接OC ′,PC ′,D ′M ,OD ′,C ′D ′,

则OC ′=OC =2,OD ′=OD =2,CP =C ′P ,DM =D ′M ,∠C ′OD =′COD =∠COD ′=45°,

∴CP+PM+MD=C′+PM+D′M≥C′D′,

当仅当C′,P,M,D′三点共线时,CP+PM+MD最小为C′D′,

作C′T⊥D′O于点T,

则C′T=OT=2,

∴D′T=42,

∴C′D′=34,

∴CP+PM+DM的最小值是34.

故答案为:34.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最短路径问题,掌握作轴对称点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将边AC沿CE翻折,使点A落在AB上的点D处;再将边BC沿CF翻折,使点B落在CD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分别交于点E、F,则线段B′F的长为_________

【答案】8 5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折叠可得CD=AC=6,B′C=BC=8,∠ACE=∠DCE,∠BCF=∠B′CF,CE⊥AB,然后求得△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求得∠B′FD=90°,CE=EF=4.8,由勾股定理求出AE,得出BF 的长,即B′F的长.

【详解】

解: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DE=AE,∠ACE=∠DCE,∠BCF=∠B′CF,CE⊥AB,B′F=BF,

∴B′D=8-6=2,∠DCE+∠B′CF=∠ACE+∠BCF , ∵∠ACB=90°, ∴∠ECF=45°,

∴△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F=CE ,∠EFC=45°, ∴∠BFC=∠B′FC=135°, ∴∠B′FE=90°,

∵S △ABC =

12AC?BC=1

2

AB?CE , ∴AC?BC=AB?CE ,

∵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6810AB AC BC

∴ 4.8AC BC

CE AB

?=

= ∴EF=4.8,22 3.6AE AC EC =-=

∴B′F=BF=AB -AE-EF=10-3.6-4.8=1.6=85

, 故答案是:85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CE 、AE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0.已知,∠MON =30°,点A 1、A 2、A 3在射线ON 上,点B 1、B 2、B 3…在射线OM 上,△A 1B 1A 2、△A 2B 2A 3、△A 3B 3A 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 1=a ,则△A 7B 7A 8的边长为______.

【答案】64a 【解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 1B 1∥A 2B 2∥A 3B 3,根据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A 2B 2=2B 1A 2,进而得出A 3B 3=4B 1A 2=4a ,A 4B 4=8B 1A 2=8a ,A 5B 5=16B 1A 2…从而得到答案. 【详解】

∵△A 1B 1A 2是等边三角形,∴A 1B 1=A 2B 1,∠3=∠4=∠12=60°,∴∠2=120°. ∵∠MON =30°,∴∠1=180°﹣120°﹣30°=30°. 又∵∠3=60°,∴∠5=180°﹣60°﹣30°=90°. ∵∠MON =∠1=30°,∴OA 1=A 1B 1=a ,∴A 2B 1=a .

∵△A 2B 2A 3、△A 3B 3A 4是等边三角形,∴∠11=∠10=60°,∠13=60°. ∵∠4=∠12=60°,∴A 1B 1∥A 2B 2∥A 3B 3,B 1A 2∥B 2A 3,∴∠1=∠6=∠7=30°,∠5=∠8=90°,∴A 2B 2=2B 1A 2,B 3A 3=2B 2A 3,∴A 3B 3=4B 1A 2=4a ,A 4B 4=8B 1A 2=8a ,A 5B 5=16B 1A 2=16a ,以此类推:A 7B 7=64B 1A 2=64a . 故答案为:64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A 3B 3=4B 1A 2,A 4B 4=8B 1A 2,A 5B 5=16B 1A 2进而发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二、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选择题(难)

11.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记为第1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1个正六边形,取这个正六边形不相邻的三边中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等边三角形,记为第2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2个正六边形(如图),…,按此方式依次操作,则第6个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

A .5

11a 32

?

() B .

511a 23

?() C .6

11a 32

?

() D .

611a 23

?() 【答案】A

连接AD、DB、DF,求出∠AFD=∠ABD=90°,根据HL证两三角形全等得出∠FAD=60°,求出AD∥EF∥GI,过F作FZ⊥GI,过E作EN⊥GI于N,得出平行四边形FZNE得出

EF=ZN=1

3

a,求出GI的长,求出第一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1

3

a,是等边三角形QKM的边长

的1

3

;同理第二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等边三角形GHI的边长的

1

3

;求出第五个等边三角形

的边长,乘以1

3

即可得出第六个正六边形的边长.

连接AD、DF、DB.

∵六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

∴∠ABC=∠BAF=∠AFE,AB=AF,∠E=∠C=120°,EF=DE=BC=CD,∴∠EFD=∠EDF=∠CBD=∠BDC=30°,

∵∠AFE=∠ABC=120°,

∴∠AFD=∠ABD=90°,

在Rt△ABD和RtAFD中

AF=AB

{

AD=AD

∴Rt△ABD≌Rt△AFD(HL),

∴∠BAD=∠FAD=1

2

×120°=60°,

∴∠FAD+∠AFE=60°+120°=180°,

∴AD∥EF,

∵G、I分别为AF、DE中点,

∴GI∥EF∥AD,

∴∠FGI=∠FAD=60°,

∵六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QKM是等边三角形,

∴∠EDM=60°=∠M,

∴ED=EM,

同理AF=QF,

即AF=QF=EF=EM,

∵等边三角形QKM的边长是a,

∴第一个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是1

3a,即等边三角形QKM的边长的

1

3

过F作FZ⊥GI于Z,过E作EN⊥GI于N,则FZ∥EN,

∵EF∥GI,

∴四边形FZNE是平行四边形,

∴EF=ZN=1

3

a,

∵GF=1

2AF=

1

2

×

1

3

a=

1

6

a,∠FGI=60°(已证),

∴∠GFZ=30°,

∴GZ=1

2GF=

1

12

a,

同理IN=

1

12

a,

∴GI=

1

12

a+

1

3

a+

1

12

a=

1

2

a,即第二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

1

2

a,与上面求出的第一个正六

边形的边长的方法类似,可求出第二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1

3

×

1

2

a;

同理第第三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1

2

×

1

2

a,与上面求出的第一个正六边形的边长的方法类

似,可求出第三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1

3

×

1

2

×

1

2

a;

同理第四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1

2

×

1

2

×

1

2

a,第四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1

3

×

1

2

×

1

2

×

1

2

a;

第五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1

2

×

1

2

×

1

2

×

1

2

a,第五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1 3×

1

2

×

1

2

×

1

2

×

1

2

a;

第六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1

2

×

1

2

×

1

2

×

1

2

×

1

2

a,第六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1 3×

1

2

×

1

2

×

1

2

×

1

2

×

1

2

a,

即第六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1

3

×5

1

2

()a,

故选A.

12.如图,AB⊥AC,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AG∥BC,AG⊥BG,下列结论:①∠BAG=2∠ABF;②BA平分∠CBG;③∠ABG=∠ACB;④∠CFB=135°,其中正确的结论有()个

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已知条件可知∠ABC+∠ACB=90°,又因为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所以得到∠FBC+∠FCB=45°,所以求出∠CFB=135°;有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ABG=∠ACB,

∠BAG=2∠ABF.所以可知选项①③④正确.

【详解】

∵AB⊥AC.

∴∠BAC=90°,

∵∠BAC+∠ABC+∠ACB=180°,

∴∠ABC+∠ACB=90°

∵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

∴2∠FBC+2∠FCB=90°

∴∠FBC+∠FCB=45°

∴∠BFC=135°故④正确.

∵AG∥BC,

∴∠BAG=∠ABC

∵∠ABC=2∠ABF

∴∠BAG=2∠ABF 故①正确.

∵AB⊥AC,

∴∠ABC+∠ACB=90°,

∵AG⊥BG,

∴∠ABG+∠GAB=90°

∵∠BAG=∠ABC,

∴∠ABG=∠ACB 故③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掌握相关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3.如图,已知一条线段的长度为a,作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是:①画射线AM;

②连结AC、BC;③分别以A、B为圆心,以a的长为半径作圆弧,两弧交于点C;④在射线AM上截取AB=a;以上画法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D.②①④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尺规作等边三角形的过程逐项判断即可解答.

【详解】

解:已知一条线段的长度为a,作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是:

①画射线AM;

②在射线AM上截取AB=a;

③分别以A、B为圆心,以a的长为半径作圆弧,两弧交于点C;

④连结AC、BC.

△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故选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等边三角形的作图过程.

14.如图,在锐角△ABC中,AC=10,S△ABC=2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点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

A.4 B.24

5

C.5 D.6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如图,

∵AD 是∠BAC 的平分线,

∴点B 关于AD 的对称点B′在AC 上, 过点B′作B′N ⊥AB 于N 交AD 于M ,

由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点M 即为使BM+MN 最小的点,B′N=BM+MN , 过点B 作BE ⊥AC 于E , ∵AC=10,S △ABC =25,

1

2

×10?BE=25, 解得BE=5,

∵AD 是∠BAC 的平分线,B′与B 关于AD 对称, ∴AB=AB′,

∴△ABB′是等腰三角形, ∴B′N=BE=5,

即BM+MN 的最小值是5. 故选C .

15.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120BAC ∠=,AD BC ⊥于点D ,点P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点O 是线段AD 上一点,OP OC =.下列结论:

①30APO DCO ∠+∠=;②APO DCO ∠=∠;③OPC ?是等边三角形;④AB AO AP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②连接OB ,根据垂直平分线性质即可求得OB=OC=OP ,即可解题;

③根据周角等于360°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即可求得∠POC=2∠ABD=60°,即可解题;

④AB 上找到Q 点使得AQ=OA ,易证△BQO≌△PAO,可得PA=BQ ,即可解题. 【详解】 连接OB ,

∵AB AC =,AD ⊥BC , ∴AD 是BC 垂直平分线, ∴OB OC OP ==,

∴APO ABO ∠=∠,DBO DCO ∠=∠, ∵AB=AC ,∠BAC =120° ∴30ABC ACB ∠=∠=? ∴30ABO DBO ∠+∠=?, ∴30APO DCO ∠+∠=. 故①②正确;

∵OBP ?中,180BOP OPB OBP ∠=?-∠-∠,

BOC ?中,180BOC OBC OCB ∠=?-∠-∠,

∴360POC BOP BOC OPB OBP OBC OCB ∠=?-∠-∠=∠+∠+∠+∠, ∵OPB OBP ∠=∠,OBC OCB ∠=∠, ∴260POC ABD ∠=∠=?, ∵PO OC ,

∴OPC ?是等边三角形, 故③正确;

在AB 上找到Q 点使得AQ=OA ,

则AOQ ?为等边三角形, 则120BQO PAO ∠=∠=?, 在BQO ?和PAO ?中,

BQO PAO

QBO APO

OB OP

∠∠

?

?

∠∠

?

?

?

∴BQO PAO AAS

??

≌(),

∴PA BQ

=,

∵AB BQ AQ

=+,

∴AB AO AP

=+,故④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本题中求证

BQO PAO

??

≌是解题的关键.

16.如图,在△ABC中,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点D,E,若△ABC的周长为24,CE=4,则△ABD的周长为()

A.16 B.18 C.20 D.2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解:∵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

∴DB=DC,BC=2CE=8

又∵AABC的周长为24,

∴AB+BC+AC=24

∴AB+AC=24-BC=24-8=16

∴△ABD的周长=AD+BD+AB=AD+CD+AB=AB+AC=16,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理解并应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钢架中,∠A=a,焊上等长的钢条P1P2, P2P3, P3P4, P4P5……来加固钢架.著P1A= P1P2,且恰好用了4根钢条,则α的取值范圈是( )

A .15°≤ a <18°

B .15°< a ≤18°

C .18°≤ a <22.5°

D .18° < a ≤ 22.5°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每根钢管长度相等,可知图中都是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角一定是锐角,可推出取值范围. 【详解】 ∵AB=BC=CD=DE=EF ∴∠P 1P 2A=∠A=a

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P 2P 1P 3=2∠A=2a 同理可得,∠P 1P 3P 2=∠P 2P 1P 3=2a , ∠P 3P 2P 4=∠P 3P 4P 2=∠A+∠P 1P 3P 2=3a , ∠P 4P 3P 5=∠P 4P 5P 3=∠A+∠P 3P 4P 2=4a ,

在△P 4P 3P 5中,∠P 3P 4P 5=180°-2∠P 4P 3P 5=180°-8a 当∠P 5P 4B ≥90°即∠P 5P 4A ≤90°时,不能再放钢管, ∴3180890+-≤a a ,解得a ≥18° 又∵等腰三角形底角只能是锐角, ∴4a <90°,解得a <22.5 ∴1822.5οο≤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是锐角是关键.

18.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高线,AD BC =,以AB 为底边作等腰Rt ABE ?,连接

ED ,EC ,延长CE 交AD 于F 点,下列结论:①DAE CBE ∠=∠;②CE DE ⊥;

③BD AF =;④AED ?为等腰三角形;⑤BDE ACE S S ??=,其中正确的有( )

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锐角△ABC 中,AB=5,∠BAC=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AB 上的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是______. 【答案】5 【解析】 【分析】 作BH ⊥AC ,垂足为H ,交AD 于M 点,过M 点作MN ⊥AB ,垂足为N ,则BM+MN 为所求的最小值,再根据AD 是∠BAC 的平分线可知MH=MN ,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如图,作BH ⊥AC ,垂足为H ,交AD 于M 点,过M 点作MN ⊥AB ,垂足为N ,则BM+MN 为所求的最小值. ∵AD 是∠BAC 的平分线,∴MH=MN ,∴BH 是点B 到直线AC 的最短距离(垂线段最短). ∵AB=5,∠BAC=45°,∴BH== 5. ∵BM+MN 的最小值是BM+MN=BM+MH=BH=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要从已知条件结合图形认真思考,通过角平分线性质,垂线段最短,确定线段和的最小值. 2.如图,ABC ?中,90BAC ∠=?,AD BC ⊥,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点F ,

AG 平分DAC ∠.给出下列结论:①BAD C ∠=∠;②EBC C ∠=∠;③AE AF =;④//FG AC ;⑤EF FG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①③④ 【解析】 【分析】 ①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到结果,故①正确;②如果∠EBC=∠C ,则 ∠C=12 ∠ABC ,由于∠BAC=90°,那么∠C=30°,但∠C 不一定等于30°,故②错误;③由BE 、AG 分别是∠ABC 、∠DAC 的平分线,得到∠ABF=∠EBD .由于 ∠AFE=∠BAD+∠FBA ,∠AEB=∠C+∠EBD ,得到∠AFE=∠AEB ,可得③正确;④连接EG ,先证明△ABN ≌△GBN ,得到AN=GN ,证出△ANE ≌△GNF ,得∠NAE=∠NGF ,进而得到GF ∥AE ,故④正确;⑤由AE=AF ,AE=FG ,而△AEF 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得到EF 不一定等于AE ,于是EF 不一定等于FG ,故⑤错误. 【详解】 ∵∠BAC=90°,AD ⊥BC , ∴∠C+∠ABC=90°,∠C+∠DAC=90°,∠ABC+∠BAD=90°, ∴∠ABC=∠DAC ,∠BAD=∠C , 故①正确; 若∠EBC=∠C ,则∠C= 12 ∠ABC , ∵∠BAC=90°, 那么∠C=30°,但∠C 不一定等于30°, 故②错误; ∵BE 、AG 分别是∠ABC 、∠DAC 的平分线, ∴∠ABF=∠EBD , ∵∠AFE=∠BAD+∠ABF ,∠AEB=∠C+∠EBD , 又∵∠BAD=∠C , ∴∠AFE=∠AEF , ∴AF=AE , 故③正确; ∵AG 是∠DAC 的平分线,AF=AE , ∴AN ⊥BE ,FN=EN , 在△ABN 与△GBN 中,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提高,Word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1,在△ACB和△AED中,AC=BC,AE=DE,∠ACB=∠AED=90°,点E在AB上,F是线段BD的中点,连接CE、FE. (1)请你探究线段CE与FE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说明理由); (2)将图1中的△AED绕点A顺时针旋转,使△AED的一边AE恰好与△ACB的边AC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2),连接BD,取BD的中点F,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3)将图1中的△AED绕点A顺时针旋转任意的角度(如图3),连接BD,取BD的中点F,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答案】(1)线段CE与F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CE2FE;(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3)(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连接CF,直角△DEB中,EF是斜边BD上的中线,因此EF=DF=BF,∠FEB=∠FBE,同理可得出CF=DF=BF,∠FCB=∠FBC,因此CF=EF,由于∠DFE=∠FEB+∠FBE=2∠FBE,同理∠DFC=2∠FBC,因此∠EFC=∠EFD+∠DFC=2(∠EBF+∠CBF)=90°,因此△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EF; (2)思路同(1)也要通过证明△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来求解.连接CF,延长EF交CB 于点G,先证△EFC是等腰三角形,可通过证明CF是斜边上的中线来得出此结论,那么就要证明EF=FG,就需要证明△DEF和△FGB全等.这两个三角形中,已知的条件有一组对顶角,DF=FB,只要再得出一组对应角相等即可,我们发现DE∥BC,因此∠EDB=∠CBD,由此构成了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EF=FG,那么也就能得出△CFE是个等腰三角形了,下面证明△CFE是个直角三角形.由上面的全等三角形可得出ED=BG=AD,又由AC=BC,因此 CE=CG,∠CEF=45°,在等腰△CFE中,∠CEF=45°,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就能得出(1)中的结论了; (3)思路同(2)通过证明△CFE来得出结论,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得CF=FE,取AD的中点M,连接EM,MF,取AB的中点N,连接FN、CN、CF.那么关键就是证明△MEF和△CFN全等,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我们不难得出 EM=PN=1 2 AD,EC=MF= 1 2 AB,我们只要再证得两对应边的夹角相等即可得出全等的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教案

11.1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的概念; 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 的几何直觉, 4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 的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 观察下列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问题: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实际例子吗? 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思考: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全等”用 表示,读作“全等于”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

DEF ABC ??和全等时,点A 和点D ,点B 和点E ,点C 和点F 是对应顶点,记作DEF ABC ???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 的角叫做对应角 思考:如上图,13。1-1DEF ABC ???,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全等三角形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思考: (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D A D B D (2)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 B E (3)如图,,A C D A B E ???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已知: 30,43=∠=∠ B A ,求AD C ∠的大小。 B 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ABC与△DEF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90°,AB=AC=6.现将 △DEF与△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使△ABC保持不动,△DEF运动,且满足点E在边BC上运动(不与B,C重合),边DE始终经过点A,EF与AC交于点M.在△DEF 运动过程中,若△AEM能构成等腰三角形,则BE的长为______. 【答案】363 【解析】 【分析】 分若AE=AM 则∠AME=∠AEM=45°;若AE=EM;若MA=ME 则∠MAE=∠AEM=45°三种情况讨论解答即可; 【详解】 解:①若AE=AM 则∠AME=∠AEM=45° ∵∠C=45° ∴∠AME=∠C 又∵∠AME>∠C ∴这种情况不成立; ②若AE=EM ∵∠B=∠AEM=45° ∴∠BAE+∠AEB=135°,∠MEC+∠AEB=135° ∴∠BAE=∠MEC 在△ABE和△ECM中, B BAE CEN AE EII C ∠=∠ ? ? ∠=∠ ? ?= ? , ∴△ABE≌△ECM(AAS), ∴CE=AB6, ∵AC=BC2AB=3

∴BE=23﹣6; ③若MA=ME 则∠MAE=∠AEM=45° ∵∠BAC=90°, ∴∠BAE=45° ∴AE平分∠BAC ∵AB=AC, ∴BE=1 BC=3. 2 故答案为23﹣6或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在锐角△ABC中,AB=5,∠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______. 【答案】5 【解析】 【分析】 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为所求的最小值,再根据AD是∠BAC的平分线可知MH=MN,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如图,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 为所求的最小值. ∵AD是∠BAC的平分线,∴MH=MN,∴BH是点B到直线AC的最短距离(垂线段最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在等腰△ABC中,AD⊥BC交直线BC于点D,若AD=1 2 BC,则△ABC的顶角的度数为 _____. 【答案】30°或150°或90° 【解析】 试题分析:分两种情况;①BC为腰,②BC为底,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判断出∠ACD=30°,然后分AD在△ABC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求解即可. 解:①BC为腰, ∵AD⊥BC于点D,AD=1 2 BC, ∴∠ACD=30°, 如图1,AD在△ABC内部时,顶角∠C=30°, 如图2,AD在△ABC外部时,顶角∠ACB=180°﹣30°=150°, ②BC为底,如图3, ∵AD⊥BC于点D,AD=1 2 BC,

∴AD=BD=CD, ∴∠B=∠BAD,∠C=∠CAD, ∴∠BAD+∠CAD=1 2 ×180°=90°, ∴顶角∠BAC=90°,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度数为30°或150°或90°. 故答案为30°或150°或90°. 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交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2.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点 A(1,2),点 P 是 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且△AOP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答案】 5 4),0, 4 ?? ? ?? 【解析】 【分析】 有三种情况:①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画弧交y轴于D,求出OA即可;②以A为圆心,以OA为半径画弧交y轴于P,求出OP即可;③作OA的垂直平分线交y轴于C,则AC=OC,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C即可. 【详解】 有三种情况:①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画弧交y轴于D,则OA=OD= = ∴D(0); ②以A为圆心,以OA为半径画弧交y轴于P,OP=2×y A=4, ∴P(0,4); ③作OA的垂直平分线交y轴于C,则AC=OC, 由勾股定理得:OC=AC, ∴OC=5 4 , ∴C(0,5 4 ); 故答案为: 5 4),0, 4 ?? ? ?? .

新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教案

课题:12.1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的概念; 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 4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小组合作等方法。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学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后的一节课、只要实际操作不出错、学生一定能学好。 课前准备:全等三角形纸片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问题:各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特点?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图形是完全重合的。 归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学生动手操作 3.⑴在纸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并剪下,然后说出三角形的三个角、三条边和每个角的对边、每个边的对角。 ⑵问题:如何在另一张纸板再剪一个三角形DEF,使它与△ABC全等? 3.板书课题:全等三角形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用“≌”表示,读着“全等于” 如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ABC≌△DEF 二、探究 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1. 问题:你手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但是如果任意摆放能重合吗?该怎样做它们才能重合呢? 2.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得出: ⑴.两个全等三角形任意摆放时,并不一定能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重合到一起(或相同的边重合到一起)时它们才能完全重合。这时我们把重合在一起的顶点、角、边分别称为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 ⑵.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便于确定两个三角形的对应关系。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观察与思考: 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 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用几何语言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ABC≌?DEF

八年级数学- 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题

八年级数学- 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题 1、如图,已知MB=ND ,∠MBA=∠NDC ,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M ≌△CDN 的是( ) (A ) ∠M=∠N (B ) AB=CD (C ) AM=CN (D ) AM ∥CN 2、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且∠B=∠C ,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 无法判断 △ABE ≌△ACD 的是( ) (A ) AD=AE (B ) ∠AEB=∠ADC (C ) BE=CD (D ) AB=AC 3、已知,如图,M 、N 在AB 上,AC=MP ,AM=BN ,BC=PN 。求证:AC ∥MP 4、已知,如图,AB=CD ,DF ⊥AC 于F ,BE ⊥AC 于E ,DF=BE 。求证:AF=CE 。 F E A C D B M P C B N C N M A B D E B D A C

5、已知,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ACO ≌△BDO ,CE ∥DF 。求证:CE=DF 。 6、已知,如图,AB ⊥AC ,AB =AC ,AD ⊥AE ,AD =AE 。求证:BE =CD 。 7、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CE=CF ,G 是CD 与EF 的交点,求证:△BCF ≌△DCE F E O D C B A A E D C B G F E D C A B

8、如图,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 ① AB=AC ② BD=CD ③ BE=CF 9、如图,EG ∥AF ,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① AB=AC ② DE=DF ③ BE=CF D C F E D C A B G

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word版

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word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120°,AB=10cm,点P是这个菱形内部或边上的一点.若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P,A(P,A两点不重合)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cm. - 【答案】10310 【解析】 解:连接BD,在菱形ABCD中, ∵∠ABC=120°,AB=BC=AD=CD=10,∴∠A=∠C=60°,∴△ABD,△BCD都是等边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若以边BC为底,则BC垂直平分线上(在菱形的边及其内部)的点满足题意,此时就转化为了“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连线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即当点P与点D重合时,PA最小,最小值PA=10; ②若以边PB为底,∠PCB为顶角时,以点C为圆心,BC长为半径作圆,与AC相交于一点,则弧BD(除点B外)上的所有点都满足△PBC是等腰三角形,当点P在AC上时,AP -; 最小,最小值为10310 ③若以边PC为底,∠PBC为顶角,以点B为圆心,BC为半径作圆,则弧AC上的点A与点D均满足△PBC为等腰三角形,当点P与点A重合时,PA最小,显然不满足题意,故此种情况不存在; -(cm). 综上所述,PA的最小值为10310 -. 故答案为:10310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P是ABC内任一点,PD AB,PE BC

PF AC ∥,若ABC 的周长为12cm ,则PD PE PF ++=____cm . 【答案】4 【解析】 【分析】 先说明四边形HBDP 是平行四边形,△AHE 和△AHE 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得到一系列长度相等的线段,最后求替换求和即可. 【详解】 解:∵PD AB ,PE BC ∥ ∴四边形HBDP 是平行四边形 ∴PD=HB ∵ABC 为等边三角形,周长为12cm ∴∠B=∠A=60°,AB=4 ∵PE BC ∥ ∴∠AHE=∠B=60° ∴∠AHE=∠A=60° ∴△AHE 是等边三角形 ∴HE=AH ∵∠HFP=∠A=60° ∴∠HFP=∠AHE=60° ∴△AHE 是等边三角形, ∴FP=PH ∴PD+PE+PF=BH+(HP+PE)=BH+HE=BH+AH=AB=4cm 故答案为4cm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0,3),(2,0),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使∠BAC =90°,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 (a , 12 ),且△ABP 和△ABC 的面积相等,则a =_____. 【答案】-8 3.

八年级上数学全等三角形判定测试题含答案

图4 C A D B E 图 2 图1 全等三角形判定 测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_______ 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50 (B )80 (C )50或80 (D )40或65 2. 如图1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 且ABC S △=4平方厘米,则BEF S △的值为 【 】. (A )2平方厘米 (B )1平方厘米 (C )12平方厘米 (D )14 平方厘米 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且第三边为奇数,则第三 边长为【 】. (A )5厘米 (B )7厘米 (C )9厘米 (D )11厘米 4.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2所示,∠AOB 是一个 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 度分别与M ,N 重合.过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 做法的道理是 【 】. (A )HL (B )SSS (C )SAS (D )ASA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所测距离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对准确 B.误差很大,不可信 C.可能有误差,但误差不大,结果可信 D.如果有误差的话就想办法直接测量,不能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测距离 6. 在图3所示的3×3正方形网格中,∠1+∠2+∠3+∠4+∠5等于 【 】. (A )145° (B )180° (C )225° (D )270° 7. 根据下列条件,能判定△ABC ≌△A ′B ′C ′的是 【 】. (A )AB =A ′B ′,BC =B ′C ′,∠A =∠A ′ (B )∠A =∠A ′,∠B =∠B ′,AC =B ′C ′ (C )∠A =∠A ′,∠B =∠B ′,∠C =∠C ′ (D )AB =A ′B ′,BC =B ′C ′,△ABC 的周长等于△A ′B ′C ′的周长 8. 如图4所示,△ABC 中,∠C =90°,点D 在AB 上,BC =BD ,DE ⊥AB 交A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2,△ADE 的周长为6.则BC 的长为 【 】.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等三角形(篇)(Word版 含解析)

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篇)(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我们知道,经过三角形一顶点和此顶点所对边上的任意一点的直线,均能把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1)如图,在ABC ?中,25,105 A ABC ∠=?∠=?,过B作一直线交AC于D,若BD 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BDA ∠的度数是______. (2)已知在ABC ?中,AB AC =,过顶点和顶点对边上一点的直线,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 ∠的最小度数为________. 【答案】130? 180 7 ? ?? ? ??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得:DA=DB,结合25 A ∠=?,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题意,分4种情况讨论,①当BD=AD,CD=AD,②当AD=BD,AC=CD, ③AB=AC,当AD=BD=BC,④当AD=BD,CD=BC,分别求出A ∠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1)由题意得:当DA=BA,BD=BA时,不符合题意, 当DA=DB时,则∠ABD=∠A=25°, ∴∠BDA=180°-25°×2=130°. 故答案为:130°; (2)①如图1,∵AB=AC,当BD=AD,CD=AD, ∴∠B=∠C=∠BAD=∠CAD, ∵∠BAC+∠B+∠C=180°, ∴4∠B=180°, ∴∠BAC=90°. ②如图2,∵AB=AC,当AD=BD,AC=CD, ∴∠B=∠C=∠BAD,∠CAD=∠CDA, ∵∠CDA=∠B+∠BAD=2∠B, ∴∠BAC=3∠B, ∵∠BAC+∠B+∠C=180°, ∴5∠B=180°,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检测题(WORD 版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长方形ABCD 的边AD 上找一点P ,使得点P 到B 、C 两点的距离之和最短,则点P 的位置应该在_____. 【答案】AD 的中点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过AD 作C 点的对称点C′,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或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C=PC′,从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这时的P 点使BP+PC 的之最短. 详解:如图,过AD 作C 点的对称点C′,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C=PC′,CD=C′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CD ∴△ABP ≌△DC′P ∴AP=PD 即P 为AD 的中点. 故答案为P 为AB 的中点.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矩形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得出动点P 所在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2.在ABC ?中,边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边BC 于点D 、点E ,20DAE ∠=?,则BAC ∠=______°. 【答案】80或100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点D 和点E 的位置不确定,需分析谁靠近B 点,则有如下图(图见解析)两种情况:(1)图1中,点E 距离点B 近,根据垂直平分线性质可知, ,BD AD AE CE ==,从而有1,2B DAE C DAE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180B C BAC ∠+∠+∠=?,联立即可求得;(2)图2中,点D 距离点B 近,根据垂直平分线性质可知,,BD AD AE CE ==,从而有3,4B C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180B C BAC ∠+∠+∠=?,联立即可求得. 【详解】 由题意可分如下两种情况: (1)图1中,根据垂直平分线性质可知,,BD AD AE CE ==, 1,2B DAE C DAE ∴∠=∠+∠∠=∠+∠ (等边对等角), 两式相加得12B C DAE DAE ∠+∠=∠+∠+∠+∠, 又12DAE BAC ∠+∠+∠=∠ 20B C BAC DAE BAC ∴∠+∠=∠+∠=∠+? ,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180B C BAC ∠+∠+∠=?, 20180BAC BAC ∴∠+?+∠=? , 80BAC ∴∠=? ; (2)图2中,根据垂直平分线性质可知,,BD AD AE CE ==, 3,4B C ∴∠=∠∠=∠ (等边对等角), 两式相加得34B C ∠+∠=∠+∠, 又34DAE BAC ∠+∠+∠=∠, 3420BAC DAE BAC ∴∠+∠=∠-∠=∠-? , 20B C BAC ∴∠+∠=∠-?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180B C BAC ∠+∠+∠=?, 20180BAC BAC ∴∠-?+∠=? , 100BAC ∴∠=? . 故答案为80或100.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题及答案

初二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 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例1. 如图,,,,A F E B 四点共线,AC C E ⊥,BD DF ⊥,AE BF =,AC BD =。求证: AC F BD E ???。 例 2. 如图,在A B C ?中,BE 是∠ABC 的平分线,A D B E ⊥,垂足为D 。求证:21C ∠=∠+∠。 例3. 如图,在A B C ?中,A B B C =,90ABC ∠= 。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BE BF =,连接,A E E F 和C F 。求证:A E C F =。 例4. 如图,AB //C D ,AD //BC ,求证:A B C D =。 例5. 如图,,AP C P 分别是A B C ?外角M A C ∠和N C A ∠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P 。求证: BP 为M BN ∠的平分线。

例6. 如图,D 是A B C ?的边BC 上的点,且C D A B =,ADB 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2AC AE =。 例7. 如图,在A B C ?中,A B A C >,12∠=∠,P 为AD 上任意一点。求证:AB AC PB PC ->-。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B. 一锐角对应相等 C. 两锐角对应相等 D. 斜边相等 2. 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 B C ?的是( ) A. 3A B =,4B C =,8C A = B. 4A B =,3B C =,30A ∠= C. 60C ∠= ,45B ∠= ,4A B = D. 90C ∠= ,6A B = 3. 如图,已知12∠=∠,AC AD =,增加下列条件:①A B A E =;②B C E D =;③C D ∠=∠;④B E ∠=∠。其中能使A B C A E D ???的条件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4. 如图,12∠=∠,C D ∠=∠,,AC BD 交于E 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D AE C BE ∠=∠ B. C E D E = C. D EA ?不全等于C B E ? D. E A B ?是等腰三角形

(完整)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知识要点] 一、全等三角形 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判 定 边角边(SAS)、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边边边(SSS) 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HL) 性 质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2.证题的思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找任意一边( ) 找两角的夹边( 已知两角 ) 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 ) 找已知边的对角( ) 找已知角的另一边( 边为角的邻边 ) 任意角( 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 已知一边一角 ) 找第三边( ) 找直角( ) 找夹角( 已知两边 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例1在△ABC中,AC=5,中线AD=4,则边AB的取值范围是( ) A.1

3.如图,把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例如图1.请 在下图中,沿着虚线画出四种不同的分法,把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 个全等图形. 4.如图,△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a的度数为 5.如图,已知0A=OB,OC=0D,下列结论中:①∠A=∠B;②DE=CE;③连OE,则0E平分∠0,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如图,A在DE上,F在AB上,且AC=CE,∠l=∠2=∠3,则DE的长等于( ). A:DC B.BC C.AB D.AE+AC 7.如图,AB∥CD,AC∥DB,AD与BC交于0,AE⊥BC.于E,DF⊥BC于F,那 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对 A.5 B.6 C.7 D.8 8.如图,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度,得到△A′B′C, A′B′交AC乎点D,已知∠A′DC=90°,求∠A的度数 9..如图,在△ABE和△ACD中,给出以下四个论断:①AB=AC;②AD=AE③AM=AN④AD⊥DC,AE⊥BE.以其中三个论断为题设,填入下面的“已知”栏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填入下面的“求证”栏中,使之组成一个真命题,并写出证明过程 已知: 求证: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等三角形达标检测(Word版 含解析)

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达标检测(Word版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在等腰△ABC中,AD⊥BC交直线BC于点D,若AD=1 2 BC,则△ABC的顶角的度数为 _____. 【答案】30°或150°或90° 【解析】 试题分析:分两种情况;①BC为腰,②BC为底,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判断出∠ACD=30°,然后分AD在△ABC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求解即可. 解:①BC为腰, ∵AD⊥BC于点D,AD=1 2 BC, ∴∠ACD=30°, 如图1,AD在△ABC内部时,顶角∠C=30°, 如图2,AD在△ABC外部时,顶角∠ACB=180°﹣30°=150°, ②BC为底,如图3, ∵AD⊥BC于点D,AD=1 2 BC,

∴AD =BD =CD , ∴∠B =∠BAD ,∠C =∠CAD , ∴∠BAD +∠CAD = 1 2 ×180°=90°, ∴顶角∠BAC =90°,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ABC 的顶角度数为30°或150°或90°. 故答案为30°或150°或90°. 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交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2.在Rt △ABC 中,∠ABC=90°,AB=3,BC=4,点E ,F 分别在边AB ,AC 上,将△AEF 沿直线EF 翻折,点A 落在点P 处,且点P 在直线BC 上.则线段CP 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 【答案】15CP ≤≤ 【解析】 【分析】 根据点E 、F 在边AB 、AC 上,可知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有最小值,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有最大值,根据分析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即可得. 【详解】 如图,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的值最小, 此时BP=AB=3,所以PC=BC-BP=4-3=1, 如图,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的值最大,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专项提高练习题(供参考)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全等三角形专项提高练习题(2) 1. 如图所示,△AB C ≌△ADE ,BC 的延长线过点E ,∠ACB=∠AED=105°, ∠CAD=10°,∠B=50°,求∠DEF 的度数。 2. 如图,△AOB 中,∠B=30°,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52°,得到△A ′OB ′,边A ′B ′与边OB 交于点C (A ′不在OB 上),则∠A ′CO 的度数为多少? 3. 如图所示,在△ABC 中,∠A=90°,D 、E 分别是AC 、BC 上的点,若△ADB ≌△EDB ≌△EDC ,则∠C 的度数是多少? 4. 如图所示,把△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得到△A ′B ′C ,A ′B ′交AC 于点D ,若∠A ′DC=90°,则∠A= 5. 已知,如图所示,AB=AC ,A D ⊥BC 于D ,且AB+AC+BC=50cm,而AB+BD+AD=40cm ,则AD 是多少? 6. 如图,Rt △ABC 中,∠BAC=90°,AB=AC ,分别过点B 、C 作过点A 的垂线BC 、CE ,垂足分 别为D 、E ,若BD=3,CE=2,则DE= 7. 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连接EF ,交AD 于G , AD 与EF 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 8. 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D E ⊥AB 于E ,DF ⊥AC 于F ,△ABC 的面积是28cm 2 ,AB=20cm ,AC=8cm ,求DE 的长。 9. 已知,如图:AB=AE ,∠B=∠E ,∠BAC=∠EAD ,∠CAF=∠DAF ,求证:AF CD 10. 如图,AD=BD ,A D ⊥BC 于D ,BE ⊥AC 于E ,AD 与BE 相交于点H ,则BH AC 相等吗?为 什么? 11. 如图所示,已知,AD 为△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F ,且有BF=AC ,FD=CD , 求证:B E ⊥AC 12. △DAC 、△EBC 均是等边三角形,AF 、BD 分别与CD 、CE 交于点M 、N ,求证:(1)AE=BD (2) CM=CN (3)△CMN 为等边三角形 (4)MN ∥BC 13. 已知:如图1,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AN 交MC 于点E , BM 交CN 于点F (1) 求证:AN=BM (2) 求证:△CEF 为等边三角形 14. 如图所示,已知△ABC 和△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下列结论:①AE=CD ; ②BF=BG ;③BH 平分∠AHD ;④∠AHC=60°;⑤△BFG 是等边三角形;⑥FG ∥AD ,其中正确的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15. 已知:BD 、CE 是△ABC 的高,点F 在BD 上,BF=AC ,点G 在CE 的延长线上,CG=AB , 求证:A G ⊥AF 16. 如图:在△ABC 中,BE 、CF 分别是AC 、AB 两边上的高,在BE 上截取BD=AC ,在CF 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 ,连结AD 、AG 求证:(1)AD=AG (2)AD 与AG 的位置关系如何 17.如图,已知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的中点,点F 在BC 上,且∠DAE=∠FAE 求证:AF=AD+CF 作 业 E F A C B D C A O B A'B' B A C D E D B' B C A A' D A C B B D E C A G B C A D E F B C A D E F C D A B E F H B C A D E F B C A D E N M A B D E H G F A C B E B A G D F H F B C A G E D A D E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已知∠A=∠D,∠1=∠2,那么要得到△ABC≌△DEF,还应给出的条件是() A、∠E=∠B B、ED=BC C、AB=EF D、AF=CD 2、如图2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 A、15° B、20° C、25° D、30° 3、如图3所示,在△ABC中,∠B=∠C,AD为△ABC的中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BD≌△ACD B、AB=A C、AD是△ACD的高 D、△ABC是等边三角形 图1 图2 图3 4、如图4,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只有乙 D、只有丙 图 4 5、如图5,AO=BO,CO=DO,AD与BC交于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6、如图6,已知∠1=∠2,欲证△ABD≌△ACD,还必须从下列选项中补选一个,则错误的选项是() A、∠ADB=∠ADC B、∠B=∠C C、BD=CD D、AB=AC 图5 图6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到一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③三角形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④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如果△ABC≌△DEF,△DEF的周长为13,DE=3,EF=4,则AC的长() A、13 B、3 C、4 D、6 9、已知如图7,AC⊥BC,DE⊥AB,AD平分∠BAC,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BD+ED=BC B、DE平分∠ADB C、AD平分∠EDC D、ED+AC>AD 10、如图8,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带①②③去 图7 图8 二、填空(每题3分,共15分) 11、如图9已知△OA`B`是△AOB绕点O 旋转60°得到的,那么△OA`B`与△OAB的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知识点整理

十二章三角形知识点导学案 1. 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 3.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两个条件满足其中一个即可) 用数学表达式表达就是: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a,b,c,则a+b>c或c-b<a。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b|<c<a+b 要求会的题型: ①数三角形的个数 方法:分类,不要重复或者多余。 ②给出三条线段的长度或者三条线段的比值,要求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方法:最小边+较小边>最大边不用比较三遍,只需比较一遍即可③给出多条线段的长度,要求从中选择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 方法:从所给线段的最大边入手,依次寻找较小边和最小边;直到找完为止,注意不要找重,也不要漏掉。 ④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 方法: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b|<c<a+b ⑤给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度,要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的长 方法:因为不知道这两边哪条边是底边,哪条边是腰,所以要分类讨论,讨论完后要写“综上”,将上面讨论的结果做个总结。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 三角形的高 从△ABC的顶点向它的对边BC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那么线段AD叫做△ABC 的边BC上的高。 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2. 三角形的中线 连接△ABC的顶点A和它所对的对边BC的中点D,所得的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 上的中线。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中线可以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小三角形。 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A的平分线与对边BC交于点D,那么线段AD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要区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其区别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条线段;角的平分线是条射线。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要求会的题型: ①已知三角形中两条高和其所对的底边中的三个长度,求其中未知的高或者底边的长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取一副三角板按图()1拼接,固定三角板60,()30ADC D ACD ∠=∠=,将三角板 45()ABC BAC BCA ∠=∠=绕点A 依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大小为a 的角00) 45(a ≤≤得到ABM ,图()2所示.试问: ()1当a 为多少时,能使得图()2中//AB CD ?说出理由, ()2连接BD ,假设AM 与CD 交于,E BM 与CD 交于F ,当00 )45(a ≤≤时,探索 DBM CAM BDC ∠+∠+∠值的大小变化情况,并给出你的证明. 【答案】(1)15°;(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AB CD 得到30BAC C ∠=∠=,即可求出a ; (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由FEM CAM C ∠=∠+∠, 30C ∠=?, EFM BDC DBM ∠=∠+∠, 45M ∠=?,即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答案. 【详解】 ()1当a 为15时,//AB CD , 理由:由图()2,若//AB CD ,则30 BAC C ∠=∠=, 453015a CAM BAM BAC ∴=∠=∠-∠=-?=?, 所以,当a 为15时,//AB CD . 注意: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

第一种:把//AB CD 当做条件求出a 为15, 第二种:把a 为15当做条件证出//AB CD , 这两种解法都是正确的. ()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 证明: ,30FEM CAM C C ∠=∠+∠∠=?, 30FEM CAM ∴∠=∠+?, EFM BDC DBM ∠=∠+∠, DBM CAM BDC EFM CAM ∴∠+∠+∠=∠+∠, 180,45EFM FEM M M ∠+∠+∠=∠=?, 3045180BDC DBM CAM ∴∠+∠+∠+?+?=?, 1803045105DBM CAM BDC ∴∠+∠+∠=?--=?, 所以,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 【点睛】 此题考查旋转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2)中将角度和表示为三角形的外角是解题的关键. 2.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为x 轴负半轴上的点,B 为y 轴负半轴上的点. (1)如图1,以A 点为顶点、AB 为腰在第三象限作等腰Rt ABC ?,若2OA =,4OB =,试求C 点的坐标; (2)如图2,若点A 的坐标为() 23,0-,点B 的坐标为()0,m -,点D 的纵坐标为n ,以 B 为顶点,BA 为腰作等腰Rt ABD ?.试问:当B 点沿y 轴负半轴向下运动且其他条件都不 变时,整式2253m n +-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3,E 为x 轴负半轴上的一点,且OB OE =,OF EB ⊥于点F ,以OB 为边作等边OBM ?,连接EM 交OF 于点N ,试探索:在线段EF 、EN 和MN 中,哪条线段等于EM 与ON 的差的一半?请你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