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毛概课复习要点归纳

毛概课复习要点归纳

毛概课复习要点归纳
毛概课复习要点归纳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

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大,三个代表)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邓小平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

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前提和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

今天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根本途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

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4.检验标准和目的——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依靠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二、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

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它包括新民主主义的国体和政体。

具体内容: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具体内容: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的基本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的特点:民族性

科学性

大众性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提出: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在总结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2.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检验。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问答题)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改造经验: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对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两种方式,四马分肥和定股定息)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张在工商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有大题)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表现为: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国有经济在市场平等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制度。要妥善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经历了长期的过程,直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才形成了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明确认识。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依据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集中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重要骨干企业。(选择)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考和谐),必须注意两个问题:①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②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

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社会福利(最高层次)、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第四节 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二、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不是意味着什么都自己干,完全由自己来创新,而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①加强原始创新(独立自主地完成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②集成创新(把各种已有的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的创新活动);③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根本的不同)。

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组成的“四位一体”所构成。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毛概知识点归纳 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和基本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内容上的表现,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4、为走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经典主义倾向,不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界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第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第四,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第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思想。第六,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马列、毛邓三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这里培育四有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第一章 1. 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幵拓着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 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 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 :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 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 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幵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

毛概课的学习总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总结 ——对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深思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坚持一个怎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社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互相交织、互相激荡的复杂局面,如何建设一个符合时代发展,符合物质文明发展的文化文明是一个值得人人深思的问题。 作为一个90后,我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各种硕果,应该觉得十分幸运。随着成长,见证着中国发展最快速的十几年,一座座大楼的建立,一种种新型行业的崛起,科技发展的快速让人咋舌……中国是一个潜力无穷的国家,看着中国综合实力的节节攀升,看着中国GDP总量的增加,一步步看着超过了许多发达的欧洲国家,直至今天的超越日本,紧逼美国,这个如果是放在五十年前可能是让所有国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可是事实的我们成功了。共产党的领导很成功,至少是在经济发展上,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国民生活质量节节攀升。就我所在的家乡看来,社会发展非常快速,一个平常的小镇,地处长江三角洲,交通发达,运河流经之地,全区排名第三,号称“中国地板之乡”,有一所中国排名500强的钢铁厂……这座钢铁厂的规模一扩再扩,现在已经成为一家涵盖炼铁、炼钢、轧钢、物流、酒店、地产、外贸、港口等多元产业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可以说就是这些企业带动着全镇的发展,更是顺应着好的市场经济体系,以及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带来了社会的物质文明。BRT的出现,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饮食娱乐场地的大量出现,让人们享受到了生活的精彩;商店林立,让人们的采购更加便捷,选择更多;一栋栋大楼的建起,让人们的家居质量得到提升。衣食住行的高速发展,统统可以显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物质文明的飞快发展需要精神文明的相统一。物质丰沛、国家的强大、技术的进步,甚至民主制度,它们都不是我们努力的最终目标。我们的成就最终是以生活在其中的人的精神世界的完善来衡量的。倘若你生活在此刻的中国,你会经历和目睹一些与表面辉煌的数字和眩目的言辞不相同的另一些东西。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会。贪腐无所不在,以至于人们认定权力本就如此;大学像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公司和行政机关,思想与价值,变成最不重要的一环;人人都渴望同样的成功,脸上都挂满了焦虑的神情;在互联网世界中,暴力、偏狭和愚蠢泛滥;人们言谈粗鄙,除去实际利益,什么也不相信……在很多方面,你可以说这是一个信念崩溃、道德沦丧、思想窒息的社会。其中最为根本一点,人们丧失了对未来美好的期待,也不相信社会存在着另一种可能,更对善良、正义、理想、尊严、勇气,这些人类基本的情感采取漠视的态度,似乎除去沦为赤裸裸社会达尔文主义现实的俘虏,人生别无选择。那些照耀我们的人性光芒,那些突破现实的美好情感,你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稀少得可怜。中国是从一个禁闭的,封闭的时代一步步走出来的,其实我们只是缺乏一个很好的法律规则,要使自己能维护自己的权利,但也不能侵害别人的权利。全管制式的政府,让会过渡到如今的社会,这些问题是必然出现的,只有通过公民的基础教育,提搞全民觉悟力,是可以做到社会的精神文明的。一切的一切都说明,教育制度如何是一个国家真正强大的表现,一个国家对于国家全民教育支出的多少更是验证这个国家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到底有多少。不得不指出的是物质文明可以带动精神文明的建设,但是这个的前提是我们拥有内心的准则,具有基础的素质教育,在物质文化的发展中也加大自己的精神文化建设,没有攀比,没有骄傲自恃,没有丧心病狂的更加追逐利益的顶峰,没有抛弃一切的中华美德。富裕的人更加富裕了,富裕了却没有帮助那些贫困的人,富裕的人越来越富,贫困的人却越来越多,贫困的人仇恨这个社会对于富裕的人偏爱,唾弃那些不公平,精神文明坍塌了,便会威逼我们物质文明的建设。“物极必反”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理清思路,如何好好的建设我们的精神文明,这不是走形式化,是真正的让每个人的权利扩大,让权利最大限度伸展

2016毛概考试重点总结笔记详细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

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3.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 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

毛概课的心得体会

毛概课的心得体会 毛概课的心得体会1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毛泽东的思想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我也更深层次地理解了毛泽东思想以及其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八十年中,中国人民为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事实表明:“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是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历史产物,是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经过探索和比较后所选择的革命真理。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在内容上,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

的民族形式。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其精髓在于实事求是,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根本方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方面,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历史便是见证毛泽东思想的最好例证。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义基本原理,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从而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并最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

毛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毛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毛概课的理论政策性色彩非常浓烈,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广,是一门高职高校学生的思政必修课。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毛概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篇1这个学期,我们接触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在郭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已经认真学习了这节课,老师的方式也很灵活,在上课之前会让我们分析一些事实,培养我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等;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四章社会改造理论。进行了探索,在这次学习中,我们都受益良多。 通过对《毛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了解到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和经历的历史进程以及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认识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

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领导工作程度不同地背离了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由此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严重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通过对《毛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基本内容。 在近代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国革命应该走怎样的道路?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在《毛概》这本书中我们得到了答案。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学以致用,实践真理。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含义: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必须在原有事物基础上,根据实际环境因地制宜,才能避免教条主义的错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就是按着这条理论逐步发展的,并且这些理论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这就告诉我们要懂得学以致用,用实践检验真理这也应该是我们以后对自己理论体系正确与否检验的最佳途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容 ⑴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是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容:①新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 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主义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 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优势)和资本主义经济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 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矛盾表现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 阶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5.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 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 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7.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

斗争。 8.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 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 9.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总路线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将“一化”比喻成鸟的“主体”,“三改”比喻成“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1.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 展,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解放生产力) 12.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郑州大学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

毛概课程心得体会

毛概课程心得体会 这次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让我对于平时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课程有了新的改观。众所周知,上了大学就会有几门必学的课程,其中,“毛概”是必不可少的。本来以为这会是非常枯燥的课程,但是在老师的教学下,它变得有趣了起来。 在听取我的第一节“毛概”课程之前,我一度认为它是一个和党课非常接近的,充满着理论和晦涩的哲理的政治课。所以我在大二才硬着头皮选下了我唯一没有修习的必须政治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在上课之前,我以为“毛概”课会像马克思之类的课程那样通篇的理论体系让我一头雾水,或是如同党课那样沉重又枯燥,让人严肃无比。老师的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让我开始不排斥本来枯燥无味的政治课起来。 老师利用每节课开堂的时候,让我们对自己所了解的关于毛概和关于社会主义的知识进行一番分享和讨论。在课程初期,老师布置给我们课题,让我们自己去了解与课题相关的内容。于是我在下课就只对老师所布置的课题进行了了解,并没有带入生活中去。后来,老师白每节课开场的分享变成了同学提问,这大大地提高了我们对于身边的时政的兴趣。由于提问和回答,我们可以自我发挥,平时对于学习的热情明显比以前高涨了许多。开设“毛概”课程的本质目的是为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教育这三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而老师用的教学方法让我们更多地接触到了与毛概课程以及其他社科类课程的知识,并且锻炼了我们的自学能力,让我觉得我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因为由于对“毛概”的学习,我对于先前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加深了我对于现在我所处于的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祖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价值观,端正了自己目前学习的态度,思考了我现在学习,生活的意义。 我觉得老师的上课方式非常得好,是个好老师,因为老师让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尽可能的多样化,并不是一味的“满堂灌”、“我说你听”而是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设施,如电视、广播、录音、录像、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和手段让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所以在课堂上我明显的觉得我主动听课的时间变多了,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让我不再觉得上政治课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同时老师也会和我们分享他以前的学习经历和其他与课程相关的趣事,这种做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前看到过这么一句话:“老师是知识化身,是生活的典范。”所以如果老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并且知识渊博的话,课堂自然不会太冷清。很幸运的,我正碰到了这么一位老师,卢老师用自己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多彩的生活经历点亮了我们的课堂,也给予了我深刻的影响和启迪。 我们这一届的学生都是90后的孩子了,虽然不是非主流之类的,但是还是个性鲜明的,思想活跃的,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同时会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希望与他人交流,以获得他人的理解。所以如果老师只以一种单独的教学模式,没有新鲜事物的话会让我们有一种对于课程的抗拒心理。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给我管科其他老师的教学录像资料,还有一些有意义的,有利于我们掌握课程的视频,这样让我们不觉得单调,同时在上课之前的交流又满足了同学们希望表现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要求。所以我觉得老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好老师!

毛概考试重点归纳必考内容2019

毛概考试重点归纳必考内容2019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

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课后题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二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由农村拉开序幕。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目前我国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要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卫生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还必须解决不少难度很大的深层次问题。改革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改革推向前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关于毛概课的评价与建议

关于毛概课的评价与建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理论体系概论》也就是许多大学生俗称的毛概,是大学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学位课。整整6个学分,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但是我一直不解的是,理论性、针对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内容几乎都是纯理论性知识的毛概学来又什么用啊。 上了几节课后,越发的感到无聊,什么都来了,上网看头条,玩切西瓜和七彩祖玛,看课外书,听音乐,甚至是睡觉,只要是能够打发那一个半钟时间,能够想到的都做了。当然,我个人认为除了内容的枯燥无味,这和授课老师的方式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大部分时间都只是老师在一味地讲理论,学生的参与十分地少,我也就有时听到老师提及课外内容的时候,偶尔抬起头来看看老师,看看屏幕,之后又继续做自己的事去了。一节课下来,除了无聊还是无聊。看得出老师也是很无奈地在自讲自听,他也设法去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但是与同学间的交流太少,内容又过于理论化,并且很多同学都认为这门课学了也没有太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导致很多人上课都不认真听讲,也有些同学干脆就不来上课了。 凭心而论,不是我们的毛概老师讲得不好,他关心时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分析透彻,也有自己的独特方式,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是大学生,不是小学生,不想总是坐在下面而没有一点点的表现机会。像前两个星期的课就很好,由老师确定主题,分别在两个班里各有一组根据主题来讲解,评出优秀的小组,这特别有竞争感,同学们都很积极。我们也只有站在讲台上,才能体会到老师的不易。平时老师侃侃而谈,都认为是理应如此的,他是老师嘛。但是当自己真的站在几讲台上,才发现自己以前把讲课看得太简单了,哪怕只是照着课件读下去。个人认为,除了开学的第一节课,还是蛮喜欢这两节课的。下个学期多多布置这一类型的作业吧。 还有一个就是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来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政治理论知识很呆板但也很灵活,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有着不同的见解,老师可以试着去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内心的看法与见解。在课堂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对社会焦点问题用毛概知识探讨争论,哪怕观点是错误的也没关系(这也是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如果想我们对毛概的学习提高兴趣,最好能结合社会上所发生的事件综合阐述毛概的思想认识,作为学生所面临、所关注的事情,这是我们所感兴趣的,而从中又能接触到马哲毛概的思想,一举两得。 另外我觉得应该加大毛概课的作业量,现在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可是用在毛概上的课余时间是真的太少了。老师应该让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在类似这次PPT主题演讲的作业上,这一种方法是有成效的,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课堂收获能好到哪里去呢。只有老师一个人努力是不可能的,只有每一位学生都齐心协力,努力配合,积极的课堂气氛才能得以营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