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2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一些符号:亲本:“P”杂交:“×”父本:“♂”母本:“♀”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

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同个字母的大小写关系)。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自交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纯合子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去雄(花未成熟时)→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传粉→再套袋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出现特定的分离比要求群体数量足够大)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

F1:高茎豌豆 F1: 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2:DD Dd dd

3 : 1 1 :2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 黄圆×绿皱 P :YYRR×yyrr ↓ ↓ F 1: 黄圆 F 1: YyRr ↓自交 ↓自交

F 2: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F 2:Y --R -- yyR -- Y --rr yyrr 9 :3 : 3 : 1 9 : 3 : 3 :1 在F 2 代中:

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3/4* 3/4) 绿皱1/16(1/4* 1/4)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1/4* 3/4) 绿圆3/16(1/4* 3/4) 9种基因型: 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

单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 双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四.对自由组合的验证——测交 黄圆 绿皱 P : YyRr × yyrr

↓ 表现型2种 F 1: YYRr YyRr Yyrr YYrr

黄圆 黄圆 黄皱 黄皱 基因型4种 1: 1:1 :1

计算杂交中基因型、表现型、配子类型、出现比例方法 先对每一对性状分析,多个性状在一个个体出现做乘法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 1. 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 2. 真核生物 3. 细胞核遗传

杂合体Aa 连续自交n 代,n 代中杂合子占(1/2)n

,纯合子占1-(1/2)n

, 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占1-(1/2)n

/2

杂合体Aa 连续自交n 代,每代淘汰隐性个体,则杂合子占2/(2n

+1), 纯合子占2n

- 1/2n

+1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除性染色体外),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

(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

(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

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

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

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一般基本相同(除性染色体外);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在生殖器官中可进行两种分裂方式————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规律 染色体数目减半一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DNA 数目减半两次,分别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 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

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 过 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受精作用: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

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形成同源染色体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

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细胞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细胞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减Ⅱ前期 减Ⅰ前期 减Ⅱ前期 减Ⅱ末期 有丝后期 减Ⅱ后期 减Ⅱ后期 减Ⅰ后期

答案:有丝前期 减Ⅱ中期 减Ⅰ后期 减Ⅱ中期 减Ⅰ前期 减Ⅱ后期 减Ⅰ中期 有丝中期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分析 有同源染色体:有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成四分体)

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 无联会:有丝分裂前期 (有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有同源染色体:形成两个平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中期:染色体排在赤道板处 形成一个平面:有丝分裂中期

(有染色单体)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后期:染色体分离 有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细胞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无姐妹染色单体 细胞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类比推理法

基因染色体

形成受精卵时独立性,完整性形态结构稳定

存在形式配子只有成对的一个配子成对的一条

体细胞成对存在体细胞成对存在

体细胞的来源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形成配子非等位基因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果蝇实验--------假说演绎法

一条染色体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三节 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一.人类红绿色盲症(道尔顿症) 伴X 隐形遗传

伴X 隐性遗传特点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交叉遗传(男→X b →女→X b

→男) ③.隔代遗传(1.3代患病,2代正常) ④.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 类型:果蝇白眼,血友病

二.抗维生素D 佝偻病 伴X 显性遗传

伴X 显性遗传特点: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代代遗传,连续遗传

③: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 类型:钟摆型眼球震颤 三.伴Y 染色体遗传 特点:

①:全是男性患者 ②:父传子,子传孙 类型:外耳道多毛症 四.家系图

特注:

色盲男孩:后代中找色盲的男孩 男孩色盲:男孩中找色盲 常染色体 XX 同型为雌性 染色体 XY 型 性染色体→ 性别决定 XY 异型为雄性

ZZ 同型为雄性 口诀: ZW 型 无中生有为隐形 ZW 异型为雌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 一次杂交组合判断子代的性别: 父子患病为伴性 同型(XX ,ZZ )选隐性性状,异型(XY,ZW )选显性性状 有中生无为显性 显性遗传看女病 母女患病为伴性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主导地位 二、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S 型:含多糖荚膜,菌落光滑,有毒性 R 型:不含多糖荚膜,菌落粗糙,无毒性

实验名称 实验过程及现象

结论 细菌的转化[来源:Z+xx+

https://www.sodocs.net/doc/3514739160.html,]

体内 转化(格里菲思实验) 1.注射活的无毒R 型细菌,小鼠正常。[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2

.注射活的有毒S 型细菌,小鼠死亡。[来源:学,科,网Z,X,X,K]

3.注射加热杀死的有毒S 型细菌,小鼠正常。

4.注射“活的无毒R 型细菌+加热杀死的有毒S 型细菌”,小鼠死亡。[来源:

学+科+网Z+X+X+K]

加热杀死的S

型菌中含活性

物质——转化

因子促使R 型

活菌转化为S

型活菌 体外 转化(艾弗里实验) 1.R 型活菌+S 菌DNA →R 型活菌+S 活菌

2.R 型活菌+S 菌蛋白质→R 型活菌

3.型活菌+S 菌糖类→R 型活菌

4.R 型活菌+S 菌DNA+DNA 酶→R 型活菌 (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 用放射性元素35

S 和32

P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 ,让其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出放射性元素32

P DNA 是遗传物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

同位素标记法: 32

P 标记DNA, 35

S 标记蛋白质,不能同时标记,也不能标记C H O N 四种元素 T 2噬菌体特点:⑴由蛋白质和DNA 组成的病毒 ⑵无细胞结构 ⑶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⑷只能从宿主细胞获取营养

噬菌体浸染细菌的步骤:吸附

注入DNA 复制、合成

组装 裂解释放

(DNA 蛋白质)

2.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四.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少数的遗传物质是RNA ,(SARS,HIV,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一.DNA 双基因螺旋结构模型构建 沃森 克里克 1.威尔金斯,DNA 衍射图谱→DNA 是螺旋结构

2.外侧:磷酸和脱氧核糖(一个脱氧核糖连接2个磷酸,一个DNA 分子中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和2个脱氧核糖)

内侧:碱基

3.查哥夫:腺嘌呤(A )和胸腺嘧啶(T)相等 胞嘧啶(C)和鸟嘌呤(G)相等→A 和T 配对,C 和G 配对 ★二、DNA 的结构

1、DNA 的组成元素:C 、H 、O 、N 、P

2、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 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一一对应关系A = T ;G ≡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

①稳定性: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4n

(n 为碱基对数)

③特异性:DNA 分子中每个DNA 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3.计算 1

.在两条互补链中

C T G

A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A+C=T+G=A+G=T+C

★3.整个DNA 分子中,C G T

A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第三节 DNA 的复制

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1、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同位素标记法(示踪法)

一个DNA 分子经过复制后,所有的DNA 中只有两个DNA 分子只含有原DNA 链。 一个两条链

15

N 标记的DNA 分子在

14

N 培养基上培养,经过n 次复制后,

DNA 的个数为2n

,DNA 链数为2n

×2=2

n+1

15

N 的DNA 占所有DNA 分子比例2/2n

;含

14

N 的DNA 占所有DNA 分子比例1

只含15

N 的DNA 占所有DNA 分子比例0; 只含14

N 的DNA 占所有DNA 分子比例2n -2/2n

若一个DNA 中含某种脱氧核苷酸为a 个,经过n 次复制,消耗的这种脱氧核苷酸为(2

n

-1)×a

若一个DNA 中含某种脱氧核苷酸为a 个,第 n 次复制,消耗的这种脱氧核苷酸为2n

/2×a=2n-1

×a

二、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由ATP提供;

④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过程:①解旋提供模板

细胞供能(ATP),在解旋酶的作用,氢键断裂,形成两条脱氧核苷酸的母链

②合成子链

以每条母链为模板,利用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

互补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

随着模板解旋,子链延伸,母链和子链形成双螺旋

5.结果:一个DNA分子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6.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7.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8.精确复制的原因: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9.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a、能自我复制 b、结构相对稳定 c、储存遗传信息

d、能够控制性状。

三、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四、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五、染色质、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其次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①解旋:DNA解旋,碱基得以暴露

②配对: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DNA分子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氢

③连接:新结合的核糖核苷酸与正在合成的RNA连接,形成mRNA

④释放:mRNA从DNA上释放,DNA恢复双链

(3)条件:模板:DNA的1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碱基(4种) 1个碱基→一个氨基酸→4种 1×4=4

2个碱基→1个氨基酸→16种 4×4=16

3个碱基→1个氨基酸→64种 4×4×4=64

(3)信使RNA(mRNA):

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②特点:专一性: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

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对应多个密码子

通用性:生物界共用一套密码子

③密码子起始密码:AUG、GUG

(64个)终止密码:UAA、UAG、UGA

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4)转运RNA(tRNA):呈三叶草型,tRNA上的三个碱基为反密码子,可以和mRNA互补配对。功能:转运氨基酸,一种tRNA只能识别转运一种氨基酸。

(5)过程:

(6)条件: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7)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8)产物:多肽链

在一个mRNA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多肽链的合成,目的: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且一个mRNA合成的每条多肽链完全相同。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6:3:1

遗传信息:DNA上,遗传密码:mRNA上,反密码子:tRNA上

第2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一、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提出者:克里克

2、内容:

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

二、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1)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圆粒:淀粉分支酶基因

淀粉分支酶

蔗糖

淀粉→吸水膨胀

(2)白化病(aa)(常染色体隐形病)

酪氨酸酶基因异常

酪氨酸酶异常

酪氨酸×黑色素

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1)囊性纤维病

跨膜蛋白基因异常

跨膜蛋白异常

细胞质基因:线粒体与叶绿体中的DNA

运输cl-受阻特点:①半自主自我复制

↓②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通过母亲遗给支气管黏液堆积,肺病后代

(2)镰刀型贫血症

血红蛋白基因异常

血红蛋白异常

红细胞呈镰刀型

注: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三.一种性状对应一对或多对基因

基因与基因之间

基因与基因产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复杂

基因与环境之间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遗传物质不变)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直接原因:氨基酸序列异常根本原因:DNA上碱基的替换)

血红蛋白基因异常

血红蛋白异常

红细胞呈镰刀型

3、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4、特点:a、普遍性

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

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c、低频性

d、多害少利性

f、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性状改变: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基因隐性突变

5、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产生新性状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或四分体时期)

3.意义:产生新基因型,新的表现类型

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生物与的变异来源之一

注: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

1 1

2 3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

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

: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

1

重复:增加同一片段

易位:某一片段移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1 2 3 4 5 6 1 2 3 4 e f

A b c d e f a b c d 5 6

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1800)

1 2 3 4 5 6

1 5 4 3

2 6

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性状变异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二、染色体组

(1)概念: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结构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③一个染色体组无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4 5 6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

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几乎全部动物)

多倍体:三倍体

一倍体四倍体

多倍体植物的特点:茎秆粗壮,叶,种子果实较大,营养程度较高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几种形态,就有几条染色体

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答案:3 2 5 1 4

②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同一个字母的个数,不管大小写关系)

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1)Aa ______ (2)AaBb _______

(3)AAa _______ (4)AaaBbb _______

(5)AAAaBBbb _______ (6)ABCD ______

答案:2 2 3 3 4 1

3、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由配戏发育而来。

注:单倍体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可以有多个染色体组

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一定是单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①:低温处理;②:秋水仙素处理

秋水仙素的原理:在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在分裂后期染色体不移向细胞两极,

染色体数目加倍

应用:三倍体西瓜

第一年西瓜果皮、果肉、种皮为4n,胚为3n,胚乳5n;由胚发育成三倍体植株。染色体组为奇数的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但由于联会紊乱,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无法形成配子。第二年给三倍体植株授予二倍体的花粉原因是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

原理:染色体变异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人工诱导=单倍体育种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单倍体的特点:弱小;高度不育

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够稳定遗传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附:育种方法小结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方法 用射线、激光、

化学药品等处理生

物 杂交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粉)离体培养

原理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优缺点

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

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纯合子。 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

技术较复杂。 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 实验原理:

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后 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最终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使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结果,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材料用具:

洋葱或大葱、蒜均为二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6,培养皿、滤纸、纱布、烧杯、镊子、剪刀、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冰箱,卡诺氏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体积分数为15%_的盐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试剂及用途:(1)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

(2)95%酒精:冲洗附着在根尖表面的卡诺氏液。

(3)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HCI 和体积分数为95%酒精1:1混合)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 (4)清水: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 (5)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

实验步骤:

(1)培养根尖: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让洋葱的底部接触水面。

(2)低温诱导:待洋葱长出1cm左右的不定根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4℃)内,

诱导培养36小时。

(3)固定细胞形态:剪去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小时,

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约95%的酒精冲洗2次。

(4)制作装片:取固定好的根尖,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

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相同。

(5)观察装片: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

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为正常细胞

的两倍。确认某个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第五节人类遗传病

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

●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二、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三、人类遗传病类型

(一)单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3、特点:呈家族遗传、发病率高(我国约有20%--25%)

21三体综合征形成原因:精子或卵细胞①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减Ⅱ正常,则形成的四个细胞

染色体数目都异常

4、类型:②减Ⅰ正常,而减Ⅱ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后同一个细胞进入

显性遗传病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显: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隐性遗传病伴X隐:色盲、血友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黑尿症、苯丙酮尿症

(二)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常见类型:哮喘、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1、概念: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2、类型:

常染色体遗传病结构异常:猫叫综合征

数目异常:21三体综合征(先天智力障碍)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O型,患者缺少一条 X染色体)

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五、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注意事项:

1、调查遗传方式——在家系中进行

2、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在广大人群随机抽样

注:调查群体越大,数据越准确

六、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需要测定22+X+Y共24条染色体

启动:1990年,完成于2003年

中国(1.0%)测序工作:任由31.6亿个碱基对,2-2.5万个基因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选择育种:周期长,选择范围有限

杂交育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的优良性状聚集起来,产出新的品种 杂交育种的特点:杂种优势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作用与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成果 袁隆平:杂交水稻 荷斯坦奶牛(黑白花) 黑农五号 青霉素菌选育 无籽西瓜 矮杆抗锈病的小麦 处理

连续自交,逐代淘汰,直至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植物) 用射线、激光、 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 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优缺点

缺点 ①周期长 ②进程慢 ③操作复杂

④杂交后代性状分离 ⑤只能利用已有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 优点:目的性强,优得优良品种的产物;产量高 缺点:

①:突变的方向难掌握

②:突变个体难以将优良性状集中一体 优点:突变率提高 短时间内获得

突变类型 器官大,营养物质 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缩短育种年限, 但方法复杂, 成活率较低

例子 水稻的育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

无子西瓜 抗病植株的育成

第二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

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 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

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基因重组

3、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4、操作水平:DNA 分子水平

5、优点:打破物种间的界限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2)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4)例子:EcoRI 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 序列,并在G 和A 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黏性末端) (黏性末端)

(5)切割结果:产生2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断。

(6)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注:黏性末端即指被限制酶切割后露出的碱基能互补配对。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1)作用: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2)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3、基因的运载体

(1)定义:能将外源基因送入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2)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同种限制酶切割运载体和DNA)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DNA连接酶)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成功表达与否)

四、基因工程的应用

1、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转基因抗虫棉、耐贮存番茄、耐盐碱棉花、抗除草作物、转基因奶牛、超级绵羊等等(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

2、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溶血栓剂、凝血因子、疫苗

3、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超级细菌

五、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两种观点是:1、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

2、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24372知识讲解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豌豆杂交试验的优点 1、豌豆的特点 (1)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杂交,一般为纯种。 (2)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去雄(开花之前)→套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传粉→套袋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说明 P表示亲本,♂表示父本,♀表示母本 ↓表示产生下一代 F1表示子一代 F2表示子二代 ×表示杂交 ×表示自交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遗传图解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 决定,用大写字母表示(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 子决定,用小写字母表示(矮茎用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纯种高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 为DD,纯种矮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dd。 (3)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发生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配子中只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五、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相关概念 1、交配类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2、性状类 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花的颜色、茎的高矮等。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如毛色)的不同表现类型(黄、白)。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基因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来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 4、个体类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遗传,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 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 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 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 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三、精子与 卵细胞的形 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 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 极体 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必修2遗传和进化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1、(理解)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试验材料的原因 (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条件下是纯种;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理解)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概念 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 1 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 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 1 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 1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3、(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 ②解释: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证实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 注意:杂交和自交可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测交可以验证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4、 5、 型的概念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准确的含义:含有等位基因的个体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 6、(理解)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选.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 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2.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或DD×Dd 或DD×dd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遗传学中的常用符号 2.遗传学中的概念分析

3.分析孟德尔遗传试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用正确的实验材料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的设计实验程序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

于杂交)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6.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 F1:高茎豌豆 F1: 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2:DD Dd dd 3 : 1 1 :2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黄圆×绿皱 P:YYRR×yyrr ↓ ↓ F1:黄圆 F1: YyRr ↓自交↓自交 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F2:Y--R-- yyR-- Y--rr yyrr 9 :3 : 3 : 1 9 : 3 : 3 :1 在F2 代中: 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纯合子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 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 ×2/16 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 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变化情况 精原细 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 胞 细胞图像 染色体形态 染色体数/条444242 DNA分子数/ 个 4→888442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提纲)期末必备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 F1:高茎豌豆F1: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dd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分必背

必修2 2016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一些符号:亲本:“P”杂交:“×”父本:“♂”母本:“♀”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 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 F1:高茎豌豆 F1: 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2:DD Dd dd 3 : 1 1 :2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花的结构 雌蕊结构 双受精 果实和种子形成与结构

生物必修2 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1.豌豆是自花传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2.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3.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杂交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书P7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异花传粉): 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取粉→授粉→套袋(防干扰)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DD × dd ↓ ↓ F1:高茎豌豆F1:Dd ↓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 3 : 1 1 :2 :1

★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交 Dd × dd 配子 D d d 测交后代 Dd dd 高茎 矮茎 1 :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并且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 3 :1 )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 黄圆 × 绿皱 P : YYRR × yyrr ↓ ↓ F 1: 黄圆 F 1: YyRr ↓自交 ↓自交 F 2: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F 2:Y —R – yyR -- Y -- rr yyrr 9 : 3 : 3 :1 9 : 3 : 3 :1 在F 2 代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YYRR 1/16 YYRr 2/16 双显(Y_R_) YyRR 2/16 9/16 黄圆 YyRr 4/16 纯隐(yyrr ) yyrr 1/16 1/16 绿皱 YYrr 1/16 Y_rr ) YYRr 2/16 3/16 黄皱 yyRR 1/16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在F2 代中: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 2 复习知识点大 全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第1、2节 一、相对性状 等。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 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 1 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A A 的个体) 显性纯合子(如 a a 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 (关系:基因型+环境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粉)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 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附:测交:让 因: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 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 花授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 究(从简单到复杂) 说 ------- 演绎法 :假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 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F1:高茎豌豆F1: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 3 : 1 1 :2 :1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后代 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基因在哪里? 基因是什么?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1 页(共12 页)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隐性遗传因子性状分离自交杂合子显性遗传因子 控制隐性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 表现一,孟德尔简介杂交实验(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纯种性状易区分且稳定真实遗传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一对相对性状的P(亲本) F1(子一代) 高茎DD X 高茎Dd 矮茎dd 互交 正交反交 纯合子,杂合子 F2(子二代) 高茎DD :高茎Dd :矮茎dd 1 : 2 : 1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 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测交( F1) Dd X dd F1 是否产生两种比例为1:1 的配子 高1 : 1 矮 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杂交实验( 三,杂交实验(二) 1. 黄圆YYRR X 黄圆YyRr 黄圆Y_R_ :黄皱Y_rr :绿圆yyR_ :绿皱yyrr 9 : 3 : 3 : 1 亲组合重组合绿皱yyrr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①1866 年发表②1900 年再发现③1909 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第2 页(共12 页)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1. 后代性状分离比说明3 1 1 2. n 对基因杂交F1 形成配子数F1 配子可能的结合数F2 的基因型数F2 的表现型数F2 的表型分离比 : 1 : 1 : 0 杂合子X 杂合子杂合子X 隐性纯合子纯合子X 纯合子;纯合子 X 显性杂合子 1 2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2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一些符号:亲本:“P”杂交:“×”父本:“♂”母本:“♀”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 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同个字母的大小写关系)。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自交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纯合子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去雄(花未成熟时)→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传粉→再套袋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出现特定的分离比要求群体数量足够大)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 F1:高茎豌豆 F1: 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2:DD Dd dd 3 : 1 1 :2 :1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必考基础知识点全面总结教学文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原因:(1)内因:DNA自我复制过程中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 (2)外因 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r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细菌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没有以上因素的影响,细胞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发生频率比较低,这些因素只是提高了突变频率而已。 3、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上);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3.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1.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2.类型: 缺失:染色体某一片断缺失 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断 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断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断位置颠倒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2.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 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答案:3 2 5 1 4 ②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答案:2 2 3 3 4 1(1)Aa ______ (2)AaBb _______ (3)AAa _______ (4)AaaBbb _______ (5)AAAaBBbb _______ (6)ABCD ______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 概念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的,体细胞内含有两 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 胞内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个 染色体组的个体 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 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 体 染色体 组 2个3个或3个以上1至多个 来源受精卵受精卵配子 自然成 因 正常有性生殖 未减数的配子受精;合子染 色体数目加倍 单性生殖(孤雌生殖或 孤雄生殖)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txt其实全世界最幸福的童话,不过是一起度过柴米油盐的岁月。一个人愿意等待,另一个人才愿意出现。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郑州一中 1106班高唱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 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复习生物学之前,最好先回忆知识,或者根据课上记录的知识点,回忆当天学的内容、主要教材、做的实验等。然后再复习课文。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二(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 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 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

验证2、的形成:3、卵细胞的形成1个精原细胞(2n)1个卵原细胞(2n)↓间期:染色体复制↓间期: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精母细胞(2n)1个初级卵母细胞(2n)↓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前期:联会、四分体…(2n)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中期:(2n)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2个次级精母细胞(n)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前期:(n)↓前期:(n)中期:(n)中期:(n)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均等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侧有 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 后期第三节、伴性遗传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Y 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一、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1、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2、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XAXa(携带者)3、遗传特点:(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2)隔代遗传现象(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父母无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萨顿的假说方法:类比推理法 内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由染色体携带着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3】摩尔根的实验选材:果蝇 1、繁殖快,周期短 2、易饲养 3、成本低 4、多对相对性状 5、染色体少,便于观察 6、后代数量多【4】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概念 1、有性别的生物(不包括雌雄同体) 2、雌雄同体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3、XY型ZW型ZO型 4、方式多种,性染色体决定只是一种方式 二、规律总结 【1】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判别方法 方法一: 一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减Ⅱ 二看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减Ⅰ, 无上述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方法二: 前期→有无四分体无→看染色体是否两两相同是→有丝分裂;否→减Ⅱ 有→减Ⅰ 中期→谁排列在赤道板上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两侧→减Ⅰ 无配对现象→看染色体是否两两相同是→有丝分裂;否→减Ⅱ 后期→有无染色单体有→减Ⅰ 无→看染色体是否两两相同否→减Ⅱ;是→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数目变化的曲线模型 【3】伴性遗传病的类型和特点 1、伴Y遗传“男全病,女全正”“父传子,子 传孙” 2、伴X显性遗传 ①连续遗传②女多男少③男病,其母、女病④女正, 其父、子正 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3、伴X隐性遗传 ①隔代交叉遗传②男多女少③女病,其父、子病④男正,其母、女正 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实例:人类红绿色盲症、血友病、果蝇的白眼遗传 【4】人类遗传图谱分析 1、(1)在已确定隐性遗传病的系谱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一定为常隐 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一定为常隐 (2)在已确定显性遗传病的系谱中父亲患病,女儿正常,一定为常显 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一定是常显 2、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正非伴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内容精炼)

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说-演绎法,其一般过程是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说(假设)、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2.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自花授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品种多,差异大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2)由单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3.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知识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

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P:AA×aa ↓↓F1:高豌豆F1:Aa ↓自交↓自交F2:高豌豆矮豌豆F2:AA Aa aa 3 :1 1 :2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黄圆×绿皱P:AABB×aabb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