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016年上半年河北省金融票据市场

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行

一、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概况

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和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国民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7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50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84,290亿元,增长7.5%。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8%。总体而言,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稳、进、新、好、难”五个字。

(一)“稳”是指经济运行平稳。首先,经济增长稳。一、二季度GDP增长率都是6.7%,呈现出阶段性企稳的态势。其次,就业稳。从人社部调查的数据来看,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目标的71.7%;全国大城市的失业率基本上稳定在5.2%左右,

总体上是比较稳定的。再次,物价稳。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与一季度持平,6月份CPI上涨1.9%。第四,收入和消费增长稳。上半年居民收入实际增长6.5%,一季度也是6.5%。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跟一季度持平。从上述指标来看,经济企稳的态势明显,主要指标在合理区间运行。

(二)“进”是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首先,从产业结构来看,三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上半年三产占GDP的比重达54.1%,同比提高1.8%。实体经济方面,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速度达到10.2%,占比12.1%,同比提高0.7%。第二,需求结构有进。三大需求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3.4%,同比提高13.2%;资本形成贡献率是37%,服务和货物贸易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是-10.4%。内需仍是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决定因素,消费的贡献在提升。第三,从区域结构来看,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还在继续发挥。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普遍要高于东部,高于平均水平。另外“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也是稳步推进的。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落地,“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从去产能看,上半年煤炭产量下降了9.7%,粗钢下降了1.1%;从库存情况看,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3月末减少了2100万平方米;从去杠杆的情况来看,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5%;从降成本的角度来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的主营成本是略有下降的。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尤其是农林水、扶贫、科技这些领域的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从上述数据来看,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力度不断加大。

(三)“新”是指新经济发展的态势良好,新的动力在增长。从企业主体来看,今年继续保持了去年以来大幅增长的趋势。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上半年日均新登记企业1.4万户,比去年1.2万户有所提升。从新产业的情况看,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二季度增长了11.8%,环比增加1.8%。从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来看,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增长28.2%,网络约车、在线教育、医疗等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四)“好”是指经济运行的质量有所改善,好的因素在累积。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有所好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连续6个月收窄,有利于市场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企业利润的提升。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 6.4%,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是负增长。另外,社会事业各个方面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五)“难”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贸易持续低迷,而且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包括近期英国的脱欧公投,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外部环境比较难。二是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调整的阵痛还在持续,实体经济运行还是比较困难。另外,宏观调控的两难和多难的问题有所增加。所以整个形势还是比较复杂,困难还是很多的,而且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二、2016年上半年河北省经济运行概况

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好于预期,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脱贫攻坚深入推进,环境治理成效明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级干部精神面貌较好。上半年,全省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一)全省多项经济指标平稳增长。1-5月份,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09.9亿元,同比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45.3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大项目个数增加,亿元以上施工项目3,622个,同比增加98个,增长2.8%,是2015年4月以来首次增长。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48.8亿元,增长5.3%,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1,394.3亿元,增长5.0%;乡村实现零售额54.5亿元,增长14.9%。

(二)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加快,比重提高。1-5月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29.3亿元,增长14.9%,比1-4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7.3%,提高0.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2%,加快0.2个百分点,比重为24.0%,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结构继续优化。1-4月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文化艺术业等14个新兴服务业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0.9%,同比提高11.9%,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45.3%,同比提高0.9%。

(四)投资结构继续改善。1-5月份,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9%,分别高于全省投资0.9%和5.9%。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比重继续下降,占全省投资的16.6%,比1-4月份下降0.2%。

三、2016年上半年我国货币信贷情况简介

(一)广义货币增长11.8%,狭义货币增长24.6%。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9.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与上月末和去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44.3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9个和20.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28万亿元,同比增长7.2%。上半年净回笼现金398亿元。

(二)人民币贷款增加7.53万亿元,外币贷款减少452亿美元。6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06.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0%。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01.49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53万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7,455亿元),同比多增9,671亿元。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851亿美元,同比下降14.8%。上半年外币贷款减少452亿美元,同比少增857亿美元。6月份,外币贷款增加50亿美元,同比多增36亿美元。

(三)人民币存款增加10.53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288亿美元。6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50.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46.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0.53

万亿元,同比少增5,660亿元。月末外币存款余额6,562亿美元,同比下降3.7%。上半年外币存款增加288亿美元,同比少增422亿美元。6月份,外币存款减少18亿美元,同比少增204亿美元。

(四)6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14%,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 2.10%。上半年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391.09万亿元,日均成交3.18万亿元,日均成交比去年同期增长66.8%。其中,同业拆借、现券和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分别同比增长83.2%、71.8%和63.7%。6月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 2.14%,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高0.04个和0.7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10%,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高0.03个和0.69个百分点。

(五)河北省金融运行基本情况。6月末,河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5122亿元,同比增长15.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34728亿元,同比增长15.9%,比去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31亿元,同比多增1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当月新增30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6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当月新增2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2亿元。6月末,河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3952亿元,同比增长12.4%。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53561亿元,同比增长12.4%,比去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22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5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01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10

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46亿元。

下半年,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着力解决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组织实施好宏观审慎评估,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二是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五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六是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在金融改革方面,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金融改革开放措施,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包括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及央行政

策利率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落实政策性、开放性金融机构改革方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安排;扎实做好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各项工作;继续推进区域性金融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稳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等。同时,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体系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四、2016年上半年我省金融票据市场运行概况

(一)票据承兑业务运行情况及特点

由于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实体经济有效资金需求不足的影响,票据承兑业务已告别快速增长的时期,转而进入相对稳定和平缓的发展阶段。

今年上半年,全省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3,946.76亿元,同比减少385.94亿元,降幅8.91%。其中,二季度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827.12亿元,环比减少292.52亿元,降幅13.80%。截止上半年末,全省商业汇票余额4397.52亿元,同比减少243.07亿元,降幅5.85%。

1.商业汇票签发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3,936.35亿元,占比99.74%;累计签发商业承兑汇票10.41亿元,占比0.26%。截止上半年末,银行承兑汇票余额4,387.84亿元,占比99.78%;商业承兑汇票余额9.68亿元,占比0.22%。

2.股份制1、城市商业银行银承签发量占比较高。上半年,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为1534.46亿元(占比38.98%)和1226.33亿元(占比31.15%),两者累计签发量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有银行、农村信用社、财务公司和政策性银行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为744.19亿元(18.91%)、401.37亿元(10.20%)、20.33亿元(0.52%)和9.67亿元(0.25%)。截止上半年末,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国有银行承兑业务余额分别为1822.24亿元、1362.72亿元和769.83亿元,占比分别为41.44%、30.99%和17.51%。

注1:本文中股份制银行均指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东亚银

行、邮储银行和渤海银行等11家银行。

3.大、中、小型企业银行承兑汇票签发量基本均衡。上半年,大型企业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1183.72亿元,占比29.99%;中型企业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1318.46亿元,占比33.41%;小型企业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144

4.58亿元,占比36.60%。

4.电票签发量占比上升,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高。近年来,电子票据业务增速惊人,电子票据逐步替代纸质票据是票据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电票占比的快速上升对提高商品贸易效率和票据交易效率、

降低操作风险和交易成本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上半年,全省电子商业汇票累计签发813.82亿元,同比增长463.34亿元,增幅75.64%;其中,一季度累计签发382.69亿元,二季度累计签发427.13亿元。

(二)票据贴现业务运行情况及特点

伴随着票据业务资金化运作趋势的不断增强以及票据资产吸引力的不断提升,各金融机构不断加快票据贴现后的转贴现周转运作,但受到票据供给量的影响,我省票据贴现业务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累计贴现13,663.11亿元,同比减少5,222.71亿元,降幅27.65%。截止上半年末,全省金融机构贴现余额2,051.15亿元,同比增加861.12亿元,增幅72.36%。

1.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占票据贴现市场主导地位。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12,971.84亿元,占比94.94%;累计办理商业承兑汇票贴现691.26亿元,占比5.06%。截止上半年末,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余额1941.40亿元,占比94.65%;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余额109.75亿元,占比5.35%。

2.从贴现票据类型看,纸质商业汇票为主体,电子商业汇票份额仍较低。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办理电子商业汇票贴现3,130.21亿元,占比22.91%;累计办理纸质商业汇票贴现10,532.89亿元,占比77.09%。

3.从贴现类型看,贴现业务发生额中转贴业务占主体,贴现业务余额中直贴、转贴业务水平相当。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办理直贴业务2,992.33亿元,占比21.90%;累计办理转贴业务10,670.78亿元,占比78.10%;转贴现量是直贴量的3.57倍。截止上半年末,全省金融机构直贴业务余额972.74亿元,占比47.42%;转贴业务余额

1078.41亿元,占比52.58%。

4.直贴业务中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占比略高,小企业占比较高

(1)从金融机构分布情况看,股份银行和国有银行份额相当,共占据64%的市场份额。上半年,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分别办理企业直贴业务1041.07亿元、848.02亿元、659.82亿元和390.70亿元,占比分别为35.42%、28.85%、22.45%和13.29%。

(2)从贴现企业规模分布看,小型企业贴现业务余额占比近半。上半年末,大型企业贴现业务余额267.52亿元,占比27.50%;中型

企业贴现业务余额266.12亿元,占比27.36%;小型企业贴现业务余额439.09亿元,占比45.15%。

5.转贴业务金融机构分布集中,股份制银行转贴发生额占半壁江山、农村信用社成为最大的资金方。

(1)从转贴业务发生额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上半年,股份制银行累计办理转贴现业务5367.09亿元,占比50.30%;城市商业银行累计办理转贴业务2745.30亿元,占比25.73%;农村信用社累计办理转贴业务2197.43亿元,占比20.59%;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占比均在5%以下。

(2)从转贴现业务余额分布情况看,农村信用社余额占比在69%以上,显示农村信用社已成为银行间票据市场上的最大资金方。截止上半年末,农村信用社转贴业务余额748.58亿元,占比69.41%;城市商业银行转贴业务余额141.62亿元,占比13.13%;股份制银行转贴业务余额116.39亿元,占比10.79%;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占比均在10%以下。

(三)票据市场利率情况

作为高度市场化的利率,今年上半年我省票据市场利率与全国资金市场利率变化情况总体保持一致。

1月份,票据市场突遇监管政策、风险案件和流动性骤紧三大“寒流”袭击,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票据利率出现了少有的大幅波动,中下旬流动性紧张导致票据利率攀升至阶段性高位。2月份,在春节长假、监管政策和票据案件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利率由高点缓慢下行(部分机构错配业务利润受到一定损失),月初直贴价格约为4.0%,月末降至3.50%左右。3月份,因涉及到上市银行第一个季报期,市场运行较为平稳,活跃度并不高,利率基本在3.50%轴线上下小幅波动,月底在央行MPA考核政策的影响下略有上升。4月份,票据市场利率先降再升,但整体上波动并不大,参与各方在监管政策、内部风控、业务发展之间努力需求平衡点和着力点,流动性和资产配置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5月份,票据利率基本处于胶着状态,一方面企业融资需求低迷,另一方面营改增试点工作和126号文加强票据管理对票据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资金价格的上升也限制了利率下行,直贴业务加权平均利率在3.26%-3.32%区间窄幅波动。6月份,票据市场利率小有波动,月底前出现小幅下行,直转贴下行幅度在12-15BP。7月份,值得重点关注的是英国脱欧公投之后对市场的持续影响。我国央行降准的可能性在增加(全球央行加大货币宽松的可能性在增加),加上近期国内市场流动性趋紧,短期利率涨幅较大,经济增长动能偏弱,也需要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

从票据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票据利率逐步拉平以致高于资金价格是极可能的,市场在逐步的磨合中会形成各类票据产品的平均利润率而且利润空间较小,这或将成为票据市场的新常态。

(四)再贴现业务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省再贴现余额85.32亿元,较年初增加12.27亿元,增幅16.80%;较去年同期增加23.30亿元,增幅37.35%。

五、当前金融票据市场简析及发展建议

(一)当前票据市场形势简析

(1)规模因素逐步淡化。随着银监会“贷存比”政策的取消和央行“合意贷款规模”政策的调整,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受制于比例和总量的制约条件大为改善,票据资产用于调控贷款规模的功能和溢价也将逐步走弱。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实体企业贷款需求仍难提振,鼓励商业银行积极放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将是监管部门引导的方向。从监管政策方面来看,除银监会取消了贷存比管理外,央行从监管狭义贷款转向广义贷款,将非银拆借、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等均纳入监管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减少各类

腾挪资产、规避信贷调控的操作行为。因此,票据业务规模溢价渐行

渐远,其资金化的特性却渐行渐近,未来由于规模调控原因进行的通道操作和套利行为也将逐渐减少,交易模式进一步简化规范,票据市场资金为王的时代或已到来。

(2)票据价格低位波动。目前的票据资产价格在银行各类资产中已属偏低的价位,从票据利率走势来看,逐步拉平以致高于资金价格是必然要走的价值回归之路。目前除少数可以进行产品错配或期限错配的机构外,绝大部分机构的资金成本是要对应票据原始期限,因此各行的FTP就是票据价格的底线。从票据市场和货币市场价格运行基本规律来看,票据价格高于货币市场是绝对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的,接下来走势或将是票据价格与资金价格同时下行但资金价格下降略快于票据价格。总体来看,票据市场利率下半年继续在低位波动是较为可能的。在政策因素方面,下半年可能有降息及降准动作,每一次动作都可能带动票据市场价格小台阶下行。资产需求方面,随着各家商业银行对票据资产需求的增加,加上央行票据交易所的筹建,票据交易信息更加透明,也会带动票据市场利率及利润空间的下降。同时,央行可能会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利用利率走廊来引导货币市场价格,进而影响存贷款市场价格,这样将助于防范市场利率的大幅波动,票据资产在规模溢价淡化的背景下,低位徘徊的可能性较大,同时由于货币市场期限价差的缩小,票据业务错配的空间继续收窄,经营创利面临更大的困难。

(3)风险防控任务艰巨。作为银行信用与企业商业信用的有机结合,票据业务作为企业融资工具,票据贴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便捷

的融资渠道以及低融资成本的资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起到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然而,随着近年来票据业务的飞速发展,所暴露出的风险问题也值得警惕,一方面是内外勾结案件高发;另一方面有从承兑、贴现领域向转贴、回购市场转移的趋势。从实际操作层面上来说,票据业务其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及其影子银行的金融功能属性被过分利用,从而导致金融风险积聚,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内外部勾结风险尤为突出。今年以来的票据风险事件也反映出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的风险内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漏洞。能否及时、有效地解决票据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及内部控制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以及国内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所在。

(4)票据电子化是大趋势。对于票据业务未来如何走向健康发展的正轨,业内普遍认为票据电子化是根本出路。目前,票据业务还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与交易平台,票据业务信息披露规范也未完全建立,导致票据市场和票据业务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披露不完全的现象。尽管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业务量迅速增长,电子商业汇票占票据业务比重迅速增加,但票据业务电子化比重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而电子化与信息化水平不高导致的票据价格发现机制不完善、票据业务信息披露不完全等问题仍需给予关注。票据业务电子化确实会让其变得可追踪、更透明,且有利于实现风控,但是也要注意到,目前整个国内的银行风控流程和体系还是存在问题,需要在业务机制上进行革新。

(二)商业银行发展票据业务的对策建议

下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增速或有所放缓,票据贴现规模的增长趋于平稳。与此同时,票据市场创新和深化的空间也会不断扩大,票据市场投资品种、参与主体及市场容量也将进一步扩充。面对宏观经济和票据融资诸多新变化,商业银行唯有通过不断提高票据业务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才能在未来的票据市场竞争和挑战中赢得一席之地。

(1)创新突破是提高票据经营水平的根本。只有通过突破性创新,才能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经营领先地位,从而获取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盈利。为更多市场参与者提供优质、高效的票据资产、投资管理服务是创新的实质内容。一是要重点思考如何更好地借助互联网金融为票据业务经营所带来的便利,更快适应票据电子化交易趋势。借助票据电子化托管、交易平台从而实现的票据资产、投资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票据经营技巧改进的关键。二是要重点解决进一步深化票据资产管理业务跨市场投资运作模式这一现实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