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个案分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个案分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个案分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个案分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个案分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个案分析

——颍上县汤店镇调研报告

周艳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合肥230053)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注重把握地区特色,发挥优势产业。安徽省颖上县汤店镇结合自身是煤矿塌陷区的地区特点,将发展旅游业与村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在发展规划、人才吸引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应做更多地积极探索。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旅游开发村镇建设

Analysis on a typical case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 report on Tangdian_Town

Zhou Yan

(Anhu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hui hefei 230053)Abstract:Construct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must grasp area characteristics. Tangdian in Anhui province is a town which is a typical coal mine collapse area.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angdian combine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wn. Because Tangdian is confronted with some problems, the town should take active measures on the plan of development\ the attraction of tal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balance.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个案分析

——颍上县汤店镇调研报告

周艳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拉开了我国新一轮农村建设的序幕。作为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始终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点。为了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年,安徽省委省政府也相应出台了《关于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实施意见》,并决定从2006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实施新农村“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示范工程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在全省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1000个左右的村和100个左右的镇开展试点示范。并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达到“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的目标。

颍上县的汤店镇作为县条件比较成熟的中心镇,成为省级示范镇之一,汤店镇近几年在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奠定了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汤店镇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结合的优点,这也是选择该镇作为调查地点的重要原因。

一、调查地点及选点依据

地处颍上县东北部的汤店镇,目前全镇辖7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镇域总人口4.2万人,总面积58.8平方公里,有耕地5.1万亩。200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1亿元,财政收入247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是颍上县中心镇之一。现城区面积已达1.9平方公里,省道224把镇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镇区建有黄牛、服装、鞋类三大专业市场,南邻生态园;西部镇区建有行政广场,南接竹音寺,全镇基础设施较好,

生态环境优良。

选择汤店镇作为新农村建设调查地点依据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作为我省千村百镇建设示范镇之一,汤店镇有着较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

汤店镇近几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生态农业示范点”、“全省全民健身示范乡镇”、“全省绿化环境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双百工程实施单位”、“全市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先进单位”、“六个好乡镇党委”等称号,镇党委连续7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党委光荣称号”。全镇招商引资总额逐年提高,个私经济经营规模达100万元以上的有36家,50万元以上的也近百家。建成了2平方公里的个私工业园区。从山东聊城种鸡厂引进,建成了规模达2万套的养鸡厂;从河南周口进港猪厂引进,建成了规模达500头的养猪厂;引进了投资达300万元的河南商丘晶大综合饲料厂;由汤店留美学生桑牛利引进外资60万美元建成了规模达500头的黄牛养殖厂。还有亚森木材加工厂、山东荷泽巨野天康面粉厂、淮北顺发养猪厂、三星级新阳光大酒店等。汤店迪沟开发区以社会办城镇为主线,

按照“以商贸促旅游主、以旅游活商贸”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总投资4.5亿元,建成了“四纵四横”八条水泥街道,3.5万伏变电所,集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民广场,现代化的迪沟中学、中心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功能齐全、可容纳2000人的科技培训中心礼堂。完善了供排水系统,开通了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网,建成了移动、联通两个通讯基站,实现了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移动通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公交车等八通。三大专业市场(农贸、服装、鞋类)辐射半径达45公里,年交易额近亿元。不断完善“两园一区”,即生态园、竹音寺公园和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生态园以动物繁育为宗旨,引进了40多种野生动物,栽植了300多种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竹音寺为园林式、生态型旅游胜地,500罗汉堂成为新的旅游亮点。开发区建成了绿化带14条,草坪160亩,整个开发区林木覆盖率达54%,人均占有绿地90

多平方米。

其次,选汤店镇作为调查地点也与其作为煤矿塌陷区的典型性特点直接相关。汤店镇及周边地区是我省产煤的重要工业基地,包括谢桥、刘庄、罗园、丁集、钱庙、张集、展沟、顾桥等特大型煤矿和年产800万吨的刘庄煤矿的首采区都处在该境内。这一区位优势既为汤店镇和迪沟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也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走出一条有自已特色的发展之路奠定的基础。作为煤矿区,汤店镇的工业经济的发展有了较好的依拖,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也面临两个重要的问题。其一就是由于地下煤层的大量开采,汤店镇及周边一些地区已处于塌陷区,如何来合理地利用这一部分地区来为汤店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其二就是大面积的塌陷,使汤店镇面临村庄整体搬迁,和大量农村居民的移民问题,在村庄搬迁和移民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也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汤店镇必须正确面对的问题。由于煤层开采造成了村庄搬迁,国家也给了相应的赔偿,这也为汤店镇的村庄规划和移民安置提供了资金和政策保障。

最后,汤店镇已经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比较成熟发展思路,对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汤店镇针对本镇的区位特点,利用塌陷区和新镇建设,充分发挥生态农业资源优势,依托小城镇建设,确立了“建小城镇,打生态牌,唱旅游戏,实现旅游兴镇”的发展思路,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放在优先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位置,在“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下,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坚持政府、个人和社会“一起上”的投资方式,举全镇之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特

色精品开发,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面实行开放开发。使该镇村镇建设和旅游

业发展初具规模、初见成效。

二、主要作法及经验总结

汤店镇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以生态旅游为特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生产发展依托旅游开发,村镇建设与移民安置、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相结合,着力构建汤店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经济建设与旅游开发

汤店镇地处淮北平原,自然旅游资源贫乏。作为传统的农业镇,如何突破自然条件劣势,寻求建设新农村的优势,在经济发展中寻求新的出口,在产业开发中形成新的支柱,是该镇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所在。针对作为煤矿塌陷区的区位特点,汤店镇经过多年的尝试和探索,走出了一条旅游促发展的经济发展

之路。

1、旅游开发

2004年,汤店镇被评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省旅游企业消费承诺单位”,2005年底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初又被命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阜阳市“第三届乡村旅游文化节”也在该镇举办。旅游业的品牌和支柱性产业地位也初步建立。

汤店镇充分利用煤层开采形成的大面积的塌陷区来发展旅游业,旅游业逐渐成为汤店镇的支柱性产业。汤店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依托小城镇、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的指导思想,制订了“建设全省生态旅游经济强镇”的奋斗目标,明确将目标定位在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上,力争用5-10年时间把迪沟镇建设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该镇结合中心村建设和旧村庄、旧村塘改造,建成了竹音寺、生态园两个公园,集生态、旅游、环保为一体。特别是利用谢桥煤矿塌陷区开发建造的迪沟生态园,总面积600亩,园内湖岛山园错落有致,有东北虎、非洲狮等40多种野生动物,香樟、金丝柳等300多个品种的古树名木奇花异草,还有很多散养的鸟类。随着谢桥煤矿开采面积的不断增大,塌陷区的水面也将逐步扩大,今后五年内该镇境内将形成近万亩水面和大面积的湿地资源。汤店镇将结合大面积塌陷水面及湿地的优势,因势利导扩充生态园规模,增加旅游内容;在湿地及水边种植大面积芦苇、蒲草、芦荻等水生植物,放养各类水产品及水禽、水生作物,同时开发农家乐项目,邻近湿地开辟百亩农田和果林,增加迪沟生态园的旅游内容,提升旅游品位。2006年,全镇接待旅游者50万人次、实现直接旅游收入405万元、旅游总收入2145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52%、95%、165%。2006年,该镇紧扣中国“乡村旅游年”主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宣传,积极引导,使乡村旅游

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以生态园、竹音寺为主要景点的各种特色休闲旅

游深受游客欢迎。

在政策措施方面,为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汤店镇对旅游业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并出台了相关的旅游政策。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该镇先后聘请了省规划设计院以及省市旅游专家来镇考察,为旅游产业发展把脉,编制了《迪沟镇旅游开发建设总体规划》、《迪沟生态湿地建设总体规划》和《迪沟风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详细规划》。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他们贯穿科学发展观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原则。汤店镇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一是创新了投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他们创新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和个人投资,形成多主体投入格局。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他们把发展旅游业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向国家申请旅游开发、旅游扶贫项目,先后对生态园、竹音寺进行集中维修整治。在强化旅游市场管理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方面,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景区从业人员及经营管理者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同时搞好旅游培训教育,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人员及其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教育制度,加快总投资为1.2亿元的安徽涉外旅游学院投资项目,2006年完成招生计划达1000人,三年内在校生规模争取达到6000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

旅游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开发,除了景点建设以外,相关的配套服务和建设方面也非常重要,这不仅可以直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以“行”得方便、“吃”得满意、“住”得舒服、“娱”得高雅、“购”得丰富为目标,汤店镇大力在“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上下功夫。在抓交通建设方面,先后开通了直通合肥、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市和周边地区的公共汽车,构筑了景区内外循环网络;在景区的居住方面,在镇区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工程,完善了供水、供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先后获得省、市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引进外资,投资近600多万元改建了三星级新阳光大酒店;在吃的方面,加强对景区四周和小城镇内的饭店、酒楼进行严格管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注重土菜小吃,很受游客喜欢;在娱的方面,充分利用每年元旦物资交流大会和农历二月十九庙会及广场夜市,举办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民间艺术活动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购的方面,先后开发了富有汤店地方特色的竹制、木制、佛雕、观音

雕工艺等系列旅游商品。

2、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汤店镇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降低农民生产生活的成本和风险,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民切身利益。拓宽就业的渠道,大力促进再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活富裕的要求。

首先,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畜牧业,发展塌陷区水面规模养殖,促进农民增收。我们利用煤矿塌陷区形成的7000亩水面,发展水产养殖,动员全镇农民改造旧村庄、旧宅基、旧沟塘和低洼地,种树种草3万多亩,其中速生杨树经济林近2万亩。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民养殖畜禽,养殖黄牛1.2万头、山羊2万只、鸡鹅20万只。市里每年从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拿出不少于1/3的部分作为以奖代补奖金,扶持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饲养场。为了减少养殖业的风险,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市县镇都努力解决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补贴,稳定基层动

物防疫队伍。

其次,培育新型农民,做强劳务经济。一方面以创建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促进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发挥“感召效应”,吸纳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另一方面加快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积极地参和利用市、县、乡、村的四级劳务输出服务组织网络和与发达地区就业服务机构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同时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大“阳光工程”投入力度,整合职业教育掊训体系。县财政2006年拿出100万元培训2万名农民,重点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

培训工作。

(二)村镇建设与移民安置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之一,汤店镇利用煤矿塌陷区的移民安置和村庄的整体搬迁,以及塌陷的补偿资金对新建村庄进行

了合理和整体的规划。

1、移民安置与村庄规划

1996年谢桥煤矿正式投产,谢桥煤矿采煤区有相当一部分在汤店镇境内,开采区有6个行政村2827多户9894口农民需要迁移。在移民安置问题上可以采取分散安置,也可以集中搬迁。分散安置可以将这部分农民分散安置到其它村镇,但是由于需要迁移的涉及到人口太多,在新的生活社区建立新的交往圈,对于个体和一家一户而言也相对困难。采取集中安置,一方面有于新的村镇的合理规划,另一方面也有利地塌陷区补偿资金和补偿政策的有效利用。按照科学规划,在汤店中心地建起了迪沟开发区小城镇,集中使用塌陷区补偿安置资金6300万元,建成移民新村2个,住宅楼14.8万平方米,现已使塌陷区1860户农民住进新居。随着镇容镇貌的明显改观,农民富裕程度的不断提升,农民更加注重对美的追求,更加注重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村容整治与平安农村

在村容整治方面,汤店镇投资7000多万元用于村容整洁改造,大力实施“四化”(即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新农村建设城镇综合配套和丰富农民群众精神生活三大工程,告别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门前脏乱差”的现象,呈现出整洁优美的新农村面貌。围绕迪沟小城镇建成了绿化带26条,草坪240亩,林木覆盖率达54%,人均占有绿地90多平方米。严格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的标准,建好建齐旅游景区的各种配套设施。严格环卫管理制度,让人人关心环境,爱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并极大改善人居环

境。

在平安社区建设方面,汤店镇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抓不懈,打更放哨、十户联防、日夜巡逻等长效措施成效明显,社会稳定,民心安定,民事调解率

达到100%。

3、乡村文化与新型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积极引导营造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风尚,文明淳朴的乡村风气。汤店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婚育新风进万家、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汤店镇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为适应农民群众求知求富的需求,我们分别投资600万元,建了一座功能齐全、设计新颖、可容纳2000人的科技培训中心,使其成为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技术的重要阵地。与竹音寺相邻的农民文化广场,占地45亩,花木、喷泉、彩灯交相辉映,每当夜晚到来,华灯齐放,农民在此或歌、或舞、或休闲散步。每年元旦物资交流大会和农历二月十九竹音寺庙会,或每逢假日周末广场上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引得四方游客和十里八乡的群众会聚与此,一

睹为快。

在新型农民的培育方面,汤店镇注重对年轻人的创业培训,对中年人的技能培训,在劳动力输出方面不断增加技能型人才的比例。同时利用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的契机,不断地加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参与热情,使农民在政治能力方面也符合

一名新型农民的要求。

三、问题及对策

汤店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问题,该镇利煤矿开采形成的塌陷区来发展各种旅游业,并逐步使旅游业成为全镇的支柱性产业。在未来的规划和发展中,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依然很重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旅游开发、提升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处理好发展旅游业与优化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这都需要得到科学合理的解决,以便促

进汤店镇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在旅游开发中要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宣传,形成特色。在规划和布局方面,要有机结合生态园东部的老村庄改造,增加景点。实现生态园与塌陷区连接通游。目前,生态园南部与塌陷区水面仅相距500米,且有一条排水沟相通,约13公顷土地可以利用,通过有效治理,可形成岛屿、洲与曲水回环等景观,从而与塌陷区大水面联接起来,能够有效扩大生态园区规模,增加园林景点,开展水上游览活动。同时合理开发迪沟温泉度假区,以休闲、度假为主导,大力发展消费型旅游。充分利用地下优质温泉水的资源,作为优先开发招商项目,为建成迪沟的旅游休闲基地奠定基础。在加大宣传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手段,包括电视、报纸、和邻省、市高速路上的设置宣传迪沟旅游的广告。同时要精心制作迪沟旅游网站,通过网络手段,实现汤店走

出去的战略。

第二在提升文化景点内涵方面,要积极引进人才。竹音寺公园是汤店镇的主要景点之一,占地300亩,是经安徽省佛教协会批准恢复重建的清道光年间遗留下的一座寺庙,也是全国较大的寺庙建筑之一,具有较浓厚的文化底蕴。全寺座西向东,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两座建筑群组成,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四周绿水环绕,翠竹掩映,具有宏博精深的佛教文化和徽派建筑的艺术特色。提升其文化内涵与宏扬佛教文化主要通过寺内宗教楹联、宗教书画、碑林通过与较大名气寺庙交流,举办佛事、法事活动积成。更重要的是需要引进具有较高佛学知识和威望的佛教管理人士,很快提升竹音寺的声名及吸引力。同时建一大型500罗汉堂,以塔形供奉,由原地下转

地上,便于瞻仰。

第三在处理旅游开发与优化生态环境方面要形成在开发中保护旅游资源的有效机制。作为煤炭工业区,其开采不仅为大量减少耕地,还会带来噪音、空气、水源等多种污染的可能性。同时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可能造成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的现象,所以在旅游开发的同时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切实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

设,提高污水、垃圾回收的综合处理能力,整治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促进全镇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积极巩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成果。同时综合治理和保护塌陷区万亩水面,发展水上旅游项目,形成迪沟特色旅游。以塌陷区水面资源和农家乐为载体,整合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联合包装,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风貌。

上街基镇德安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1

上街基镇德安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典型案例 一、德安村基本情况 德安村位于上街基镇西南6公里处,共有农户288户,人口1023人,耕地面积10658亩,共有党员18名,积极分子2名。2010年被富锦市委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荣誉称号。2010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00元。 二、德安村发展历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强村”这个目标。而要实现“经济强村”,就必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近年来,德安村在富锦市委、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明确提出以“经济强村”为突破口,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了富民强村。 (一)、选好班长,配强队伍,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提供人才保证。“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而选好这个支部的“班长”又是关键的关键。镇党委在选拔农村基层干部时,坚持“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原则,把政治坚定,思维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选拔到村级基层组织中来,着力打造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村集体领导班子。德安村的支部书记郭志勇,参军退伍后,自学了中专课程,1995年被推选为德安村村主任,2002年被推选为支部书记。近年来,他不但自己搞立体种养年收入有18万元以上,他和村两委班子一班人达成共识,村集体投入100万元建成农机合作社,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白面加工厂、挂面加工厂、大米加工厂等企业,安臵剩余劳动力100余人,使集体经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号召全党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就是提高致富能力,是构建美丽幸福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手段。立足乡镇文化资源,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培育新型农民,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属性和特点的路子,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 标签:新农村文化建设意义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号召全党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面对农村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要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要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大多数农村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小康,但农村文化建设普遍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不仅制约着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制约着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不利。新世纪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既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通过文化的滋养,要促进和实现乡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让现代文明进入并渗透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中央把农村文化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这为我们加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因此,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具体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老年人协会助推新农村建设案例分析

老年人协会助推新农村建设案例分析 一、XX村、老人的基本事情介绍 (一)对于村庄 作为一具随着改革开放在村中形成了规模化的板材加工业的村庄,与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村社区,在贫富分化上两极差距更大。 本村按照经济总量的话就是兰考县小康村之一,事实上不过有特别富有的农户而使经济总量增大而已,其人均收入的差异很大,贫富分化严峻,经济进展并别和谐。 传统社区集体经历痕迹尚存,多少显示出一些非市场的日子价值取向。尤其是作为集体时代日子载体的老人,关于传统曲曲折折经历犹新。并且支书感到难以组织农民从事村中有利于村民长远和整体利益的公共事务。村支书感到,取消农业税后,组织农民搞水利建设是最大的困难。 (二)村庄内的老年人状况 李村老年人情愿独自过日子的、以空巢型家庭形式居住的占很大多数。 在李村,55岁以上的老年人似乎有300人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近200人。普通而言,传统农村社区的家庭基本上老年人跟自己的孩子日子。可是在李村,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基本上自己日子,不管是有老伴依然丧偶,形成了残缺家庭或是空巢家庭。这种状况也导致了诸多咨询题的产生。如老年人们晚年日子比较孤单、日子条件差、迷信滋生等。 分居后,亲孩子、媳妇则按月给老年人一定的粮食或面粉以供日子,也会在平时给点零花钞票;更多的老年人若还能下地干活则自己凑合着搞生产、独自过日子;也有少数老年人靠做生意或小买卖、或者在村里的厂子做些力所能极的活儿挣钞票来养活自己。例如,73岁的齐秀英大娘和71岁的老伴日子在一起,齐大娘靠做鞋拿到集市上去卖,一具月能挣些钞票补贴家用;老伴在家里也开了小卖铺,每个月有300左右的收入。如此,他们就别需要向子女伸手。没和子女分开住的老年人,也有不少表示:假如有可能也情愿自己独住,靠自己养活自己。可见,情愿独自过日子的养老观念,是形成空巢家庭的决定因素。 二、老年人协会与新农村建设 (一)老人协会的背景与源起 何慧丽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名老师于2003年8月始,借着中国农业大学与开封市“校市共建”的机会,来到兰考挂职副县长。因为要紧负责农业,而三农咨询题又是一具整体,因此必须统筹思考。在她看来三农咨询题的实质是中国在人多资源少的条件制约下,由于追求工业化、都市化而造成的城乡差距拉大、农民长期处于“温饱有余、小康别脚”状态、乡村日趋凋敝的咨询题。何慧丽第一次到XX村时的所思所想算是上面观点的具体印证。2001年的时候村子里也算是惟独一具文艺队,成员以中老年妇女为主,这真的老年人协会成立的基础所在。 基于此,何县长经过外部资源的激发和带动,促成一些村庄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文化组织的建立,渐进地改善村庄管理,探究出全面进行乡村建设的内源性机制;为在工业化进程中留在乡村的人寻出一条全面小康的可行性之路。怎么把一家一户的分散性小农组织起来,别但能以规模化的方式对接科研单位,对接大市场,使农民在能够互助合作的领域进行增收或节支;而且能够使被市场经济所消蚀的村庄重新增强凝结力,使广阔村民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领域活出一种精神,活出人的自信和尊严,这是缓解“三农咨询题”的全然所在,也是在兰考进行新乡村建设的目标所在。文化合作成为了这个地方最早的一种实验模式。 借用当前新乡村建设的既有资源,在整合了各种人力和社会资源后,经过5年多的探究,何慧丽等在兰考县六个乡的六个村庄组建了五支农民文艺队、九个合作社、两个老人协会。阎楼乡XX村老人协会算是其中的一具。从目前的实践总结看来,何慧丽带领下的新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马建明,男,1972年3月生,山西省柳林县人。1990年9月至1994年7月就读于山西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山西联盛集团副总裁,山西联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几年来,他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立足xxx镇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选准工作切入点,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了全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以人为本、率先垂范,努力构建和谐团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保障。 团结奋进、和谐创新的领导集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前提和基础,而清正廉洁、勤政务实的领导核心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关键和保障。xxx同志身为xxx镇党委书记、镇长,他深知作为“班长”和“领头人”的任务之艰巨和责任之重大。在工作中他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民主”原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这每位同志,正是在他的带领下xxx镇在*年被省委、省政府确立为“改革与发展”试点单位;被延边州委、

州政府评为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在*年和*年连续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好班子”。一支“想事、干事、成事、不整事,搭台、扛台、补台、不拆台”的领导集体已经形成,这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结合实际、勤政务实,积极探索发展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举措。 1、抓规划建设,明确新农村建设目标。建设新农村,规划要先行。xxx带领镇党政班子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结合xxx实际,明确工作定位,确定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和目标,通过新技法、新思想来带动大家思想观念的转变,使优势产业得到突出发展。并且根据实际发展形势对xxx镇总体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修编和编制。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小城镇建 《xxx 设总体规划,重点编制规划了《xxx镇“十一五”规划纲要》、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xxx镇*—2020年城镇建设规划》、《xxx镇城镇建设近期实施规划》和《xxx镇工业园区规划》等五个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结合省级建设试点村小沙河村的实际情况,科学编制了《小沙河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为确保编制的规划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他亲自聘请了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省城乡规划研究设计院、延吉市勘测规划院的专家和学者帮助编制和进行修编,明确了未来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篇一: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阳澄湖路是苏州市相城区的一条集行政、经济、娱乐的城区中心大道,在路的东头有苏州中兴高尔夫球俱乐部和依云水岸、江南村、镜丽湖、静湖绿色生态不墅区。XX村就座落于此,全村占地面积6.55平方公里,在册人口5783人,计1426户,35个村民小组,党员133名。村属各类注册企业124家,村级农贸集市二个。2005年实现产值2.73亿元,销售2.46亿元,上交税收1587万元,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4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37元,村连续多年被区评为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党总支一班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了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不断提高了全村群众的整体素养,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进展生产力的目标。XX村始终坚持加快富民强村、实现两个领先不动摇,坚持和谐进展,创新进展的方针,差不多达到了奔小康社会的标准。 走进XX村的村部,看到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上的内容,墙上挂满的荣誉奖状。一串串数据,一个个打算,一条条规定,一块块奖牌。反映出XX人善于学习、勇于争先、乐于奉献、长于实干的精神风貌,体现了XX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总观XX村所取得的成绩要紧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方面,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养。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由于农村经济利益分散化、多元化和个人化,部分村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困难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低下。据此,村党总支着力从解决宽阔村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指导村民跑市场,搞创业,奔小康;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村民爱视力故乡、爱集体,为进展集体经济,改变村貌做贡献。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养,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决的思想基础。 第二方面,常抓村民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村风。 XX村一直把对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制作了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宽阔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积极探究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家庭、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宽阔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依法治村,保持社会稳定。为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一方面在全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进行民主选举、突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测评,认真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治理等制度,大大提高了宽阔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使宽阔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民主权利。2005年,XX村的村民自治工作通过了省、市、区的验收。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市人大视察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市、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舞阳县政府不断加大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以舞阳农民画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创新活动载体,形成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赛事、群众齐参与的可喜局面。舞阳县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现代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多项荣誉。现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和舞阳农民画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文化建设情况 舞阳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完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有力推动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一)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投入、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深入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县宣传文化中心,完善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了西城文化广场、贾湖文化广场、雷世奥文化广场等一批现代化的文化设施。在建好城区文化设施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全县14个乡镇均建成了达标综合文化站,内部设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培训室、多功能厅等,其中吴城镇、文峰乡、孟寨镇、姜店乡、太尉镇5个文化站已经实现免费开放。397个行政村均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点和农家书屋,配备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一套,图书2500余册、音像制品100余盘、报刊杂志30余套,以及书柜、桌椅等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采取财政拨款、乡村筹资、个人捐款等多种形式,使全县7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了村级文化大院和文化活动广场,并且多数广场都建有戏楼,安装有健身器材,确保了群众娱乐有场所,文化活动有阵地。民间艺术团体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自发组织的锣鼓队及舞龙舞狮队211个、秧歌队161家,戏曲表演团体23家,电影放映队15个、唢呐班56个、文化娱乐个体经营户120家、广场舞表演队300多家,构建了以县直文化单位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文化大院为基础,以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体制的大文化新格局。 (二)培养骨干,示范带动。县文化旅游中心、乡镇文化站发挥专业优势,采取集中培训、下乡培训、组织外出学习等方式,围绕音乐、舞蹈、戏曲、书法、农民画和民间艺术以及文化设施管理、文化活动组织等内容,每年开办文化骨干培训班80期以上,全县形成了以乡镇文化专干、村文化协管员、基层文化活动带头人、民俗文化传承人等为主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最新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理论界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有的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性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要深入进行探索,作出明确的回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挂点,创造性地提出、并率先地实行的“固本强基工程”,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进行了新的、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耀人的成绩,有了明确的答案。张德江书记说:“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村委会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文明进步,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我暂且把这个“固本强基工程”名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阳东模式”,简称为“阳东模式”,这个模式具有极重要理论价值和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这个模式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创新模式,它以“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为理论指导。“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基础与指导方向。以民为本,是我国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利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根本

宗旨。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是扎根于村民中的基层党支部,这个基层组织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奔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充分反映村民的热切愿望,得到村民真诚拥护,是深得民心的,“得民心得天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法律基础。 一、这个模式的建立,首先抓好、加强领导村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领导班子问题。 张德江书记明确的指示说: “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关键是要把农村的班子建设好。”平地村领导班子建设的第一步,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和领导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不断地教育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培养干部的教育机制,选派村干部进市、县党校的大专班深造,系统学习理论、村务管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深造,提高了领导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思想观念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渐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解放了思想,开拓了眼界,增强了村干部领导群众致富的能力。第二步,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采取组织、群众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录用村的“两委”干部,聘用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助理和村务工作人员等,这就使得有理想、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出力。第三步,为了着眼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培养村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平地村党支部在“固本强基”思想的指导下,对支部的建设采用了新的教育培养机制,新的党员活动载体,新的发展党员的渠道,这样就能不断的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的使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强支部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力量。为了能够提高村级

[事迹材料]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事迹材料]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篇一: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阳澄湖路是苏州市相城区的一条集行政、经济、娱乐的城区中心大道,在路的东头有苏州中兴高尔夫球俱乐部和依云水岸、江南村、镜丽湖、静湖绿色生态别墅区。XX村就座落于此,全村占地面积6.55平方公里,在册人口5783人,计1426户,35个村民小组,党员133名。村属各类注册企业124家,村级农贸集市二个。xx年实现产值2.73亿元,销售2.46亿元,上交税收1587万元,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4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37元,村连续多年被区评为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党总支一班人认真贯彻“ __”重要思想,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了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不断提高了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XX村始终坚持加快“富民强村”、实现“两个率先”不动摇,坚持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方针,基本达到了奔小康社会的标准。 走进XX村的村部,看到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上的内容,墙上挂满的荣誉奖状。一串串数据,一个个计划,一条条规定,一块块奖牌。反映出XX人善于学习、勇于争先、乐于奉献、长于实干的精神

风貌,体现了XX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总观XX村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方面,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由于农村经济利益分散化、多元化和个人化,部分村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艰苦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低下。据此,村党总支着力从解决广大村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指导村民跑市场,搞创业,奔小康;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村民爱家乡、爱集体,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变村貌做贡献。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第二方面,常抓村民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村风。 XX村一直把对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制作了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个案分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个案分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个案分析 ——颍上县汤店镇调研报告 周艳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合肥230053)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注重把握地区特色,发挥优势产业。安徽省颖上县汤店镇结合自身是煤矿塌陷区的地区特点,将发展旅游业与村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在发展规划、人才吸引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应做更多地积极探索。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旅游开发村镇建设 Analysis on a typical case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 report on Tangdian_Town Zhou Yan (Anhu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hui hefei 230053)Abstract:Construct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must grasp area characteristics. Tangdian in Anhui province is a town which is a typical coal mine collapse area.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angdian combine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wn. Because Tangdian is confronted with some problems, the town should take active measures on the plan of development\ the attraction of tal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balance.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个案分析 ——颍上县汤店镇调研报告 周艳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切实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切实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时,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重视,而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应受到关注。下面我来谈谈如何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一、强化目标责任,提高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 强化目标责任意识,旨在抓好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落实,为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强化目标责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并且把农民对文化需求的“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制 定有关《考核细则》。 二、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总体上与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差距较大的现实状况,应加大“文化资金”的投入。一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单列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确保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二是将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加大对镇村级文化设施的投入。

(三)抓好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实用技 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已经成为农民最为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应从农民的需求出发,加大教育培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村实用技能。针对农民的需求,抓好形势政策、科学文化和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同时,要针对当前还有不少农民信仰缺乏、精神空虚、封建迷信、色情、赌博等不良现象,强化主流文化的教育培训,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农村风貌。 关于建设乡村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议 在常路镇西下庄村有一支民间文化团体,组织人李万成给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金皇山艺术团”,每年的庙会和新年前后他们都会四处为农民演出。所排节目有舞狮子、豫剧、小品、相声、唱歌等,深受农民欢迎。但是最令老李发愁的是排练没有活动场所,演出服装道具缺乏,演员报酬几乎没有。老李很想找赞助单位,但是苦于没有门路。艺术团已经成立四五年了,演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1.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2.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任务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要解决好这个任务,要做好“五个必须”: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3.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4.新农村建设的原则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五要五不要”),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十大经典案例目录 1.辽宁省铁岭市: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案例1 以人为本绿色低碳 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铁岭市人民政府 凡河新城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铁岭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机遇。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以凡河新城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在建设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绿色低碳、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背景与起因

第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需要。2005年初,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铁岭调研时指出,铁岭30万人口的城市太小了,要向大城市发展,建设自己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以城带乡。按照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一个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应该占全地区的30%左右,打造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才能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而当时,铁岭中心城区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只占全市的10%左右,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强。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铁岭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对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提出通过建设凡河新城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正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具体举措。 第二,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实现沈铁同城化发展的需要。铁岭南部地区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毗邻,可以充分接受沈阳的辐射。尤其是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铁岭作为沈阳经济区八个成员市之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城市向南发展、向沈阳靠拢,是实施沈阳经济区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沈铁一体化、实现沈铁同城化的必然选择。 第三,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让更多农民过上城里人生活的需要。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将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措施。2005年,铁岭的城镇化率只有30%左右,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市区东部受山地限制,加之高速公路、输油管线分割零乱,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西部由于靠近辽河,地势低洼,城市防洪、排污问题很难解决。北部受交通干线、河流和城市防洪的制约,发展空间非常狭窄。如果按照传统“摊大饼”式的发展思路,势必重蹈交叉污染、交通拥堵等弊端。我们秉承组团式的先进发展理念,规划建设凡河新城,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实践证明,正是由于规划建设了凡河新城,极大地推进了全市的城镇化进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城镇化率可提高到52%。 第四,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为沈铁工业走廊提供城市支撑、实现产城互动的需要。2003年开始,我市顺应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趋势,主动承接沈阳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沿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交通大动脉,规划建设了南起沈阳与铁岭交界、北到吉林省界、总面积3313平方公里的沈铁工业走廊。目前,沈铁工业走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837家,产业工人发展到15.1万人,成为铁岭最大、最靓的一张经济名片,被写入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沈铁工业走廊特别是铁岭南部先导区的快速崛起,迫切需要有一个新的城市作为支撑,以实现产城互动、一体发展。规划建设的凡河新城,正处在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核心地带,区域位置适中,能够为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发展提供城市支撑与配套,有利于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第五,凡河新城选址在凡河镇,具有优越的区位和生态优势,有利于打造特色城市。一是交通便捷。京哈铁路、哈大高速公路、102国道、哈大高速铁路和沈环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同时,与老城区距离适中,有利于组团式发展。二是环境优美。北有莲花湖湿地,东有蟠龙山森林公园,辽河从西侧环绕,凡河从镇区穿过,山水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良。三是水资源丰富。上游有榛子岭水库,下游是辽河,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十分丰富,有利于打造“中国北方水城”。 二、做法与经过 2006年初,铁岭市在“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建设凡河新城的构想。2007年1月16日,铁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凡河新城总体规划,使凡河新城规划建设上升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凡河新城总体规划由同济大学规划院、复旦大学共同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景观规划由清华大学规划院完成;城市设计由美国RRM建筑事务所等4家著名规划设计机构完成。2007年1月,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准了包括凡河新城在内的《铁岭市城市总体规划》,从此拉开了凡河新城建设的序幕。主要在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 第一,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所谓单户城镇化,就是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户以户为单位,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保留原有耕地承包经营权,用农村住宅和宅基地置换凡河新城的楼房,同时,通过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制度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进城农民真正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让他们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生活得更好,避免农民“被上楼”。做到“五个相结合”:1、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制定好规划、政策和标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百姓得实惠,充分让利于民,使农民真正变为市民。2、产城一体、城乡一体、建管一体相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协调推进。3、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方式,加快土地流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城的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留下来的农民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4、单户城镇化和整村、整屯城镇化相结合,按照单户为主、整村优先的原则,强化制度设计,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优惠政策。5、期房和现房安置相结合,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启动期房建设,同时组织现有房源,为农民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2013年9月25日,在铁岭县3个乡镇率先启动了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欢迎。10月14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铁岭县全域14个乡镇范围内启动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有6257户农户报名,1588

村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多篇范文)

村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阳澄湖路是苏州市相城区的一条集行政、经济、娱乐的城区中心大道,在路的东头有苏州中兴高尔夫球俱乐部和依云水岸、江南村、镜丽湖、静湖绿色生态别墅区。xx村就座落于此,全村占地面积6.55平方公里,在册人口5783人,计1426户,35个村民小组,党员133名。村属各类注册企业124家,村级农贸集市二个。XX年实现产值2.73亿元,销售2.46亿元,上交税收1587万元,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4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37元,村连续多年被区评为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党总支一班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了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不断提高了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xx村始终坚持加快“富民强村”、实现“两个率先”不动摇,坚持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方针,基本达到了奔小康社会的标准。 走进xx村的村部,看到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上的内容,墙上挂满的荣誉奖状。一串串数据,一个个计划,一条条规定,一块块奖牌。反映出xx人善于学习、勇于争先、乐于奉献、长于实干的精神风貌,体现了xx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总观xx村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方面,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由于农村经济利益分散化、多元化和个人化,部分村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艰苦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低下。据此,村党总支着力从解决广大村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指导村民跑市场,搞创业,奔小康;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村民爱家乡、爱集体,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变村貌做贡献。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第二方面,常抓村民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村风。 xx村一直把对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制作了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家庭”、“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依

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为了解当前我区广大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以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根据今年统战系统调研计划安排,由中共蕉城区委统战部牵头,民盟蕉城区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组成调研组,联合开展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活动。2006年6月至8月在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长王丽云、区政协副主席民盟蕉城区委主委郑贻雄带领下,调研组与区文化部门负责人一起先后深入我区沿海山区乡镇及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通过座谈、访问、视察等形式了解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情况,还先后前往泉州市泉港区和莆田市荔城区等地考察取经,在认真分析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2002年10月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颁布以来,农村文化建设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民间文化多元化发展尤引人注目。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让赌博、迷信、色情等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比较普遍,具体情况是: 1、乡镇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据了解,“十五”期间上级省、市厅、局对我区文化事业的投入累计达55万元(其中扶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4万元,维修、设备添置经费23万元,文物经费8万元),我区年文化体育事业经费财政预算9.4万元,其中文体局文化事业费1.1万元,图书馆经费(包括图书购置费)4.3万元,体育事业经费4万元,但这些大多为人头经费,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已所剩无几。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我区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几乎没有,只有在2004年开始的天后宫(妈祖庙)修复工程中,募集到民间资本100多万元。全区乡镇现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数外,绝大多数是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贫乏。 2、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产权明晰、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仅七都、金涵和位于猴盾村的区少数民族文化站三个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来就没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单位的场所,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76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动室,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7.3%,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据调查,现有的部分乡村影剧院多建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现多数已成为危房不能使用。 3、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乡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拔河赛,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也只到2-3个乡村,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义务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一些乡镇、农村都有开展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题

"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为基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确保农民的公平利益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政策措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国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和重大任务,指明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一、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普遍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发展仍显滞后。如果没有农民的富裕,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共同富裕,如果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因此,“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强调指出,“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大举措。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又强调指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缩小我国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我们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使全国人民都能够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而当前我国出现的城乡差距愈来愈大的情况与我们党的先进性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所以,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总旨的具体体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发展目标,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物质文明方面的目标和要求。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重点。所谓生产发展,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