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目录

第一章综述 (3)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3)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3)

2.2 线网空间形态与构架问题研究 (5)

2.3 关于地铁线网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 (8)

第三章地铁站站址规划 (9)

3.1车站开挖对地标建筑物的影响 (9)

3.2车站开挖对地下建筑物的影响 (10)

3.3车站开挖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11)

3.4车站开挖对地面交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12)

3.5地铁车站开挖方法受多因素影响时的选择 (13)

3.6小结 (13)

第四章发展与展望 (13)

第一章综述

近年来, 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勃发之机,不仅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加速地铁建设, 一些百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如西安等也在积极筹划和兴建地铁, 无疑,这是我国城市交通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好兆头。

地铁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在组成结构及外部运行环境都是决定系统整体效能的关键因素。地铁网络总体布局规划的任务一方面是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另一方面是要研究它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其它子系统(如道路及地面常规公共客运等)的协调关系,乃至与城市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的协调关系。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地铁线网的总体布局规划作为线路建设的依据,将来形成的地铁系统很难保证有较理想的运行效能。在地铁线网规划中如何确定线网合理规模、线网空间构架形态以及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是线网规划理论中尚待探讨的问题, 同时也是涉及规划方法的问题。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线网规模(线网营运总里程)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换言之,一个城市地铁线网的总体规模无疑应当与上述客观条件相匹配,否则无法保证线网运营的整体社会经济效益。编制线网总体布局规划时,往往只注意线网覆盖面及线网的具体构架,而不作合理规模的论证,这是当前我国城市地铁网规划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从国外的情况看,伦敦、巴黎、东京以及莫斯科等

城市,由于修建地铁的年代十分久远,

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没有

条件进行合理规模的论证,这是可以理

解的。然而也正是这些先行者的历史经

验告诉我们,线网规模和布局论证是十

分必要的。伦敦和巴黎最初的地铁网覆

盖范围较小,线网密度偏大,站间距过密, 运行效益低下。尽管随着城市的发展,都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巴黎和伦敦后期扩展的线路既照顾了必要的覆盖面,又适当调整了线网密度,使线网总体规模与城市规模的匹配合宜程度有了改善。巴黎为了适应城市规模扩展,在不过分扩大线网规模的前提下,选当增开地区快轨交通线,即RER)。

诚然, 线网规模大小与城市空间形态及与此相关的地铁覆盖范围和线网密度要求不无关系,但笔者认为,线网合理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由城市土地使用所决定的出行总量、出行距离分布以及出行方式结构。与前者相比,后者对线网规模的确定更为关键。“线网密度”和“吸引(服务)半径”不应该成为决定线网规模的主要指标。在按上述研究路线确定了线网合理规模取值范围之后“, 线网密度”和“吸引(服务)半径”是可以在布置线网构架时, 因地制宜地予以解决的。实际上,线网密度和服务半径主要体现在车站的密度上。为了保证有较高的运营速度, 同时又不过分增加线网总里程,可以采取图1的布置方式。此外, 许多城市为了争取更大的线网覆盖范围,而又不过多地增大线网规模,采取了开辟支线和敷设局部小网络的方法。这种布置

方式加上合理的交路设计,还可以使线路负荷均衡性得到改善。地铁线网合理规模的确定应当满足以下几条要求。

(1)线网要有与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相适配的覆盖面。

(2)线网客流负荷有较好的均衡性。各线的单向最大断面负荷水平差异不宜超过一倍,且最低不少于3万人次/小时;对每条线路来说,末端最小负荷断面与最大负荷断面的负荷差异不宜超过70%。

(3)每公里线路负荷强度不宜小于3万人次/日。上述条件是基于线网运营经济合理性要求提出来的,可视作线网规模研究的基本制约条件。在满足上述条件下,依据城市出行总量的预测值及城市客运系统结构(出行方式分担比例)的要求,计算出地铁(轨道)交通系统的总体负荷量,尔后便可确定线网运营总里程(即线网规模)的合理取值范围。

随着轻轨(Light Rail)客运方式的出现,使得中低运量的公共客运系统更为充实,也更具吸引力。就建设成本而言,地面快速公交系统更具优越性,同等运量的快速公交走廊(公交专用道系统)建设费用只相当于轨道交通线的10%~20%左右。

此外, 就城市交通方式与城市布局形态之间的互动作用关系而言,无疑地面常规公交方式会更有利于城市紧凑发展。追求良好可达性目标的“紧凑城市”(CompactCity)布局观念已经成为现代发展中国家愈来愈普遍接受的新观念,也非常符合我国的国情。

2.2 线网空间形态与构架问题研究

在研究制订地铁线网规划时, 我们总是首先试图寻求一种通用的“合理”的线网形态模式( 例如: 方格网、环线加放射线??) ,而且

往往以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伦敦、巴黎、莫斯科及东京等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地铁线网为样板。不可否认,这些城市经过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地铁建设与运营,有十分宝贵的经验可资借鉴。问题在于学习和借鉴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要从这些城市的规模、布局形态、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发展地铁的历史背景去研究其线网形成的过程,对照分析其实际运营状况以及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从上述几个城市的情况来看, 最初建造地铁时,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总体布局构想,现在形成的线网格局是在地铁发展与城市土地使用布局演变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共生共存的。最初的网络都是为满足中心区的公共客运需求而修建的, 尔后, 随着城市的扩展, 逐渐向外延展, 形成放射状格局。为了解决各放射线之间的联系(换乘),多采用修建环线的办法。伦敦、巴黎和莫斯科是这种发展格局的典型代表。东京由于市区东南部临海, 因此地铁线网向西部和北部放射,除藉助于市郊铁路沟通各条放射线之外,也加了一条U字型半环线。北京的地铁是采用浅埋形式,敷设于城市道路下方, 因此其线网格局与地面道路网毫无二致,均为标准的方格网。

如上所述, 这些城市的地铁线网不论是方格网形式,还是环线加放射线形式,都未必是可以普遍推广的最佳形式。实际上这些城市当初没有条件以城市出行的源流强度定量分析为依据,事先对地铁线网整个布局与运营状况作出全面评价分析, 尔后一次完成最终布局的。实践证明,在线网格局相似,密度相近的情况下,它们的实际运行效果

却有很大的差异。

由现有的各种线网布局实例对比分析,应该对线网形态及构架格局有如下的认识。

(1)地铁或其它形式的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空间形态与城市形态有密切相关性, 二者之间相互制约, 相互依存, 最终形成吻合。

(2)线网的构架要与城市高强度客运走廊的空间分布形成良好的吻合关系。

(3)线网构架形式的差异一定会造成线网运行质量(效率与服务水平)的差异。线网的布置方案。

要充分考虑各线路自身以及整个线网负荷的均衡性以及换乘的方便性,还要考虑乘客的一次直达率(即最大限度地降低换乘率)及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合理衔接关系。香港的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形态与构架格局对上述三点是满足得较好的实例。

就网络系统上的换乘点布置方式而言, 方格网或者三角形网络布局的方式可能要比环线加放射线方式更好些。东京和莫斯科同样都意识到环线位置与放射扩展扇区的大小不成比例, 原有的环线已经无法满足换乘需要。这一点, 莫斯科的线网表现得尤为突出,除了既有环线以内的30余km2范围换乘还算方便,其余近800km2的范围内线路之间换乘十分不便。因此,后来又规划了一条约65km的外环线。即便如此, 也难以彻底改善线网的整体服务水平。此外, 这种线网布置方式还导致向心负荷的增强。

2.3 关于地铁线网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

在编制地铁线网规划时, 应当充分考虑与地面其它客运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尤其是主要的人流集散点。这就要求根据城市土地使用布局及出行源流分布规律,制订出城市客运枢纽系统布局规划。地铁线网规划中, 不仅线路布置要与地面其它交通网络协调配合,而且主要换乘站的安排也要与城市客运枢纽的布局相吻合。这当中要特别注意的几个衔接因素。

(1)地铁线路及车站的布置要满足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性质要求。对于城市对外交通的出入口枢纽(火车站、航空港、水运港、公路客运主枢纽等) , 其主要功能是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接驳, 因此, 要根据接驳量及可能安排的接驳方式来确定是否需要有地铁站,地铁站可承担的接驳换乘量,以及接驳通道的布置等。对于市区公交换乘枢纽则要视区位条件及集散量确定是否要由地铁线路(一条或数条)接入。

(2)客流换乘条件及集散方式。地铁与其它地面交通方式在客运枢纽的衔接仅仅是一种方式, 并非所有的换乘衔接点都要集中在几个点上。根据客流及其它公交客运方式运营状况的调查,可以掌握市区内不同地区的客流集散状况, 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运行模拟手段(例如TRIPS模型)可以作出不同的地铁线网布置方案与地面交通衔接的效果分析,以全方式总体出行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寻求最佳配置方案,同时获得每条线路沿途换乘量,作为日后地铁站或地面换乘设施(如公交站、社会停车场等)的设计依据。不仅如此,这些数据也将成为

地铁线网布局优化的依据(地面换乘条件及集散方式往往受土地使用等客观因素制约)。

第三章地铁站站址规划

地铁站站址的选择,出了受上文中的因素影响外,还受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因素的限制。地铁车站按开挖方法分类,主要分明挖车站、全暗挖车站和局部暗挖(明暗结合)车站两种方法。

在各国地下铁道工程的发展初期,因明挖法具有简单快速、经济、安全的特点,而成为众多国家修建地铁车站的首选方法。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区中的商贸经济繁华区、政治和文化中心越来越多,这些地区的建筑物高大密集、人口拥挤、车流量大、公交线路多,因而在繁华市区内设置明挖车站所受到的限制日益增多,加之明挖法对周围环境干扰大、影响地面正常交通,其应用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于是,浅埋暗挖法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城市地铁建设中,不断体现出对于现代城市环境的较强适应性。

3.1车站开挖对地标建筑物的影响

地下隧道在施工时会对一定范围内的地层造成扰动,使该范围内的地层出现应力重分布并产生变形。关于车站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往往根据所选用的开挖工法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采用明挖法时,地层变形规律通常与两个因素有关: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曲线、基坑周边土体的最大沉降;而采用暗挖法时,地层变形规律通常也与两个因素有关:地表沉降槽曲线、地表最大沉降值。由于地表变形必然会对处在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对于临近城市

高层建筑物修建的地下隧道,除了需要关注基坑或隧道自身的强度和稳定外,还需要保证地表变形在可控范围内及周边地面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尤其对于地面高大建筑物和居住、医疗、文教、科研等敏感建筑物更应重视。而地面建筑物的稳定性判别又与地表的变形规律以及建筑物的类型密切相关。

3.2车站开挖对地下建筑物的影响

本节讨论的地下构筑物暂不包括地下管线。由于部分市区的发展先于地下轨道交通,地铁线路途径的地区多是繁华商业和居住区、交通枢纽区、工业区以及重要政治中心等发展成熟的区域,这些区域地上密布有各种高大建筑物,地下存在大量构筑物,地下空间十分局促。因而在这些区域修建地铁车站,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地下构筑物。地铁车站附近常见的地下构筑物有:地面建筑物基础、桥梁基础、既有地铁隧道、盖板河、防爆层等。设计地铁车站时,一般会避让既有地下构筑物,但当无法避让(即车站主体结构与地下构筑物近接)时,则需要考虑车站开挖对地下构筑物的影响,进而确的开挖方法。地铁车站与地下构筑物的位置关系包括并列(地铁车站在地下构筑物左侧或右侧)和立交(地铁车站在地下构筑物上方或下方),这两种位置关系统称为近接。为了更加详细的描述地铁车站与地下构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将地下空间做如下划分:从地下构筑物横断面的中央水平线向上、下方各引一条450线,于是以地下构筑物为参照,空间被分为上、下、左、右四个区域。当车站位于地下构筑物左方或右方区域时,两者关系为并列;车站位于地下构筑物上方或下方区域时,两者关系为

立交。

明挖法开挖车站时,会使得近接地下构筑物周围的荷载产生局部松弛或解除,进而产生变形(多为向车站主体结构开挖方向的变形)。明挖法仅当车站与地下构筑物为并列关系、或车站位于地下构筑物上方(间距有限制)时可以使用。

暗挖法可适用于车站与地下构筑物的位置关系为并列关系或立交关系,适用范围广于明挖法。

3.3车站开挖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根据地下管线的不同刚度及接头是否允许转动,可将管线分为刚性管线与柔性管线两种。

采用焊接接头连接的煤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燃气以及由预制钢筋混凝土管道保护的重要通讯电缆、光缆等,均具备一定刚度,因而一般可以被认为是刚性管线,刚性管线的直径通常较大。这类管线在土体位移不大的情况下,可以正常使用,但如若土体的位移幅度超过一定极限值,则会发生断裂破坏。柔性管线包括普通通讯电缆、普通光缆等,一般来说直径较小,其刚度也远小于刚性管线;对于设有接头管道的柔性管道,一般情况下其接头构造中均设有可以适应一定接缝张开度的接缝填料。所以柔性管线对地表变形的适应性强于刚性管线。

地下管线会影响地铁车站的设置,具体表现在地下管线在一定程度上会控制车站的站位、埋深及施工方法。设计地铁车站时,若能有其他合适的设置空间,则对与地下管线一般采取避让措施。但在有些

情况下,地下管线通常存在改移量大、改移路由困难、改移费用较高的实际问题,因而这些管线往往会成为控制车站站位、埋深和施工方法的重要因素。同时,地铁车站的不同开挖方法又会对管线带来不同影响。

当车站采用明挖法开挖时,通常对车站主体正上方的管线采取悬吊保护、临时改易、永久改易、临时拆除和永久拆除等处理措施。而对于位于基坑两侧的管线,明挖施工也会使其发生沉降和水平位移。基坑开挖施工对基坑两侧地下管线的影响是通过管线周围的土体发生的传递,最终以法向土压力与切向摩阻力等荷载形式作用在地下管线上,地下管线反过来又阻碍了土体变形的进一步发展,这就构成了基坑周围地下管线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基坑开挖施工中引起地下管线产生了附加变形与附加应力,这将影响到管线的正常运行。

当地铁车站的设置方式为暗挖车站,即采用浅埋暗挖法开挖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时,地层扰动会直接影响到管线,地下管线的沉降变化规律与车站隧道周围土体的沉降变化规律相近,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变化阶段:(l)初期缓慢变化期;(2)车站隧道掌子面通过管道正下方时的急剧变化期;(3)车站隧道掌子面通过后的稳定期。在车站隧道掌子面逐步接近的阶段,管道的沉降缓慢增加。但是通常管线沉降小于地表沉降,这是由于管线的刚度大,抗变形能力强。

3.4车站开挖对地面交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般而言,地铁车站多位于城市的大中型商贸中心、大中型交通枢纽、大中影地铁车站开挖方法选择的因素及暗挖地铁车站设置原则

分析型集会场、大中型工业区及位置重要的政治中心地区,且多布设于交叉路口或城市主干道下方,地面人流、车流密度大,交通十分繁忙。地面交通直接影响明、暗挖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设置。

3.5地铁车站开挖方法受多因素影响时的选择

当存在多种因素影响地铁车站的开挖方法选择时,对于地铁车站来说,这些因素之间的比较很难用完全定量的方式描述,因而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将这些半定性、半定量的影响因素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选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对影响暗挖地铁车站的设置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3.6小结

综上所述,在地铁车站开挖时,要综合考虑开挖方法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地质环境对开挖方法的限制。尽量做到,少扰动,易稳定,少冲突,安全合理的开挖方法。这也是在地铁站点设置时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之一。

第四章发展与展望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单一功能的单体公共建筑,己不能完全适应城市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变化,因而逐渐向综合化、人性化发展。

本文从地铁选线、站台选择、出入口设置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地铁在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多个因素。上述因素对地铁的规划设计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各因素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影响。所以,在地铁规划时需要对上述因素综合考虑,详细分析。

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得汽车坡道,就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与室内,地上与地下得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得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得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得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3、5m,双车行驶6、0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得疏散宽度单行4、0m,双行7、0m。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得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与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就是相切得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小型车汽车坡道得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6、67),曲线坡道12%(1:8、33)。当汽车坡道得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得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得坡道设缓坡,就是为了防止汽车得车头、车尾与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就是与它相连接得正常坡度得1/2(6%~7、5%),而不就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就是因为曲线缓坡(2、4m)比直线缓坡(3、6m)可以更短,二就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得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得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适性。超高设计要明确外环高,内环低,就是由外环坡向内环。 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设规》规定不小于2、2m。因地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口,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2、5m为宜。汽车坡道应有良好得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如设三道截水沟

小区地下车库规划设计

小区地下车库规划设计 摘要:对城市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的规划布局、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相关因素对住宅小区地下车库规划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分析。举了一个广州市区实际项目的案例,分析了近几年小区地下车位规划中存在晚建、缓建等问题对住户的影响,以及开发商、规划设计单位,规划审批部门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同时对设计环节中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对以后此类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出了解决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设计地下停车库,只有高效合理规划的地下停车才是解决当前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小区;地下车库;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urban residential area of underground garage, layout,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levant factors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underground garage planning the impact of a analysis. For a case of actual project of guangzhou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derground parking area in recent years in the planning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unfavorable there late and for resident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ers, planning and design unit, planning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department in this question views. At the same time for design in the link with some common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After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s of this kind of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ideas.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urban residential area parking problem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design is an underground parking lot, only efficient and reasonable planning underground parking is to solve the current urban residential area parking the key to the problem. Keywords: village; Underground garage; Planning and design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的发展,许多城市都在大规模地建造居民住宅小区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近些年由于汽车慢慢进入家庭,随之而来的居住小区停车问题已成为曰益突出的矛盾,重视和解决这一矛盾是目前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当务之急。针对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数量密度大的特点,单一发展地面停车或地上多层停车库不是最佳的方案。在不增加地面建筑密度和不减少地面绿化面积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住宅小区的停车设施已成为一种趋势。 合理地设计建造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停车位,同时可减小车辆对地面的干扰,最大限度地把宝贵的地面面积用作区内的园林绿化用地,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再者,在大中城市可以把地下停车库与人防工程有效

地下停车场知识讲解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 ―地下停车场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 班级: 学生姓名: 设计时间: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城市与规划系

目录前言 第一章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1.总图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 2.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3.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4.防火等级划分、通道数量要求及说明第二章停车场主体平面设计 1.确定设计的基本设计 2.停车区的划分及面积估算 3.车位及行车通道的平面设计 4.修正停车场的平面柱网建议 第三章停车场坡道的设计 1.坡道的形式 2.坡道的技术参数 前言

性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该课程后进行的,是初步综合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应用理论知识的基本技能训练。从教学要求出发,训练思维、想象能力、空间概念和立体感,为进行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采矿工作打好基础。 目的:根据给定的设计题目,选定最优设计方案,编制设计说明书和绘制设计图纸。 任务:(一) 建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布置的概念。 (二) 掌握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提出最有的地下空间布置方案并进行技术比较。 第一章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⑴、场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 ⑵、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如地下街、地铁等; ⑶、周围环境状况,如绿化、道路宽度等; ⑷、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如地下水位、土质等; ⑸、出入口宜设在宽度大于6m,纵坡小于10%的次干道上; ⑹、出入口宜距立交、地下综合体、桥隧等有一定的距离,距立 交应大于50m; ⑺、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两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 ⑻、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 ⑼、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面部分的规划。 2.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地下停车场组态设计

辽宁工业大学《组态软件》实训报告 题目:地下停车场监控系统 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24班 学号: 121301108 学生姓名:苑峥 指导教师:任国臣 教师职称:副教授 起止时间:2013-06-18至2013-06-28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目录 第1章课程设计的方案 (3) 1.1 概述 (3) 1.2 系统组成总体结构 (4) 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 (6) 2.1 确定系统I/O点参数 (6)

2.2 用户界面窗体层次规划 (7) 2.3主窗口组态 (8) 2.4其他操作窗口组态 (9) 第3章课程设计总结 (13) 附录系统脚本程序编辑 (14) 参考文献 (16) 课程设计的方案章第1概述1.1

: 题目的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开始迈入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平台的只能化社会。其中正在兴起的智能化小区,反应和适应了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要求,是21世纪住宅的发展方向。新型的智能化小区,是建筑艺术、生活理念和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智能化小区为住户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和开放的智能化、信息化生活空间,同时,它依靠高科技,实现了回归自然的环境氛围,促进了优秀的人文环境发展,并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小区物业运行的高效化、节能化、环保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拥有汽车的用户随之也越来越多。在智能化的今天,我们为了能够更为方便和有效的管理,我们需要一个智能化的停车场,由计算机控制来代替人为的工作。这样既能节约人力资源又能更人性化的为用户提供方便,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在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事情上变得简单化、快捷化、人性化。 停车场管理系统是指基于现代化电子与信息技术,在停车区域的出入口处安装自动识别装置,通过非接触式卡或车牌识别来对出入此区域的车辆实施判断识别、准入/拒绝、引导、记录、收费、放行等智能管理,其目的是有效的控制车辆与人员的出入,记录所有详细资料并自动计算收费额度,实现对场内车辆与收费的安全管理。 停车场管理系统集感应式智能卡技术、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图像识别与处理及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对停车场内的车辆进行自动化管理,包括车辆身份判断、出入控制、车牌自动识别、车位检索、车位引导、会车提醒、图像显示、车型校对、时间计算、费用收取及核查、语音对讲、自动取(收)卡等系列科学、有效的操作。这些功能可根据用户需要和现场实际灵活删减或增加,形成不同规模与级别的豪华型、标准型、节约型停车场管理系统和车辆管制系统。 系统功能介绍: 本地下停车场监控系统严格监控和管理2层相同结构车库的车位情况。系统能对每层的车位状态进行监测记录,并将数据传输到PC机上进行数据存储与分析,并显示时间/库存车辆曲线,在夜间有报警功能通知相应人员。 1:可在线实时24小时连续的采集和记录监测点位的情况。 2:在出口、入口分别安装交通灯,按照车库车辆进出进行相应指示。 3:监控主机端利用监控软件可随时打印每时刻的车位车辆分布图。 4:系统可扩充多种记录数据分析处理软件,能进行绘制棒图、曲线。 1.2 系统组成总体结构 为完成上述系统功能,选择和设计地下停车场监控系统系统,其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1所示。

地下停车场(DOC)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停车场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 班级: 学生姓名: 设计时间: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目录前言 第一章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1.总图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 2.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3.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4.防火等级划分、通道数量要求及说明第二章停车场主体平面设计 1.确定设计的基本设计 2.停车区的划分及面积估算 3.车位及行车通道的平面设计 4.修正停车场的平面柱网建议 第三章停车场坡道的设计 1.坡道的形式 2.坡道的技术参数

前言 性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该课程后进行的,是初步综合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应用理论知识的基本技能训练。从教学要求出发,训练思维、想象能力、空间概念和立体感,为进行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采矿工作打好基础。 目的:根据给定的设计题目,选定最优设计方案,编制设计说明书和绘制设计图纸。 任务:(一) 建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布置的概念。 (二) 掌握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提出最有的地下空间布置方案并进行技术比较。 第一章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⑴、场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 ⑵、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如地下街、地铁等; ⑶、周围环境状况,如绿化、道路宽度等; ⑷、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如地下水位、土质等; ⑸、出入口宜设在宽度大于6m,纵坡小于10%的次干道上; ⑹、出入口宜距立交、地下综合体、桥隧等有一定的距离,距立 交应大于50m; ⑺、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两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 ⑻、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 ⑼、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面部分的规划。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试行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试行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由公安部与建设部于1988年颁布,1989年开始实施,与<停车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同期颁布实施.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试行) 颁布单位公安部/建设部颁布日期881003 实施日期890101 第一条本规则适用于大、中城市和重点旅游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小城市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专用和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车场原则上应在主体建筑用地范围之内。 第三条机动车停车场内必须按照国家标准GB5768-8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交通标志,施划交通标线。 第四条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50米;距离交叉路口须大于八十米。 第五条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米,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米。 公共建筑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包括吸引外来车辆和本建筑所属车辆的停车位指标。

第六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停车方式应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见图一。 第七条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当量。设计时,应将其他类型车辆按表一所列换算系数换算成当量车型,以当量车型核算车位总指标。 第八条机动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应不小于表二规定。 第九条在停车场内停放的机动车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表三规定。 第十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6米。 第十一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应不小于表四规定。 第十二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大纵坡度应不大于表五规定。 第十三条自行车停车场原则上不设在交叉路口附近。出入口应不少于二个,宽度不小于米。 第十四条自行车停车方式应以出入方便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见图二。 第十五条自行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应不小于表六规定。 第十六条公共自行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是指吸引外来自行车的停车位指标。专用自行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应不小于本单位职工人数的30%。 第十七条各类建筑配建的停车场车位指标应不小于表七至表十八规定。

地下车库车位设计

地下车库车位设计 我国建筑规范中对车库、停车场设计标准规定得比较复杂,并分为四个等级,并没有规定所谓“标准车位尺寸”,而是规定了相应最低满足的尺寸,如车长不大于6米及车宽不大于 1."8米的车,规范车与车之间间距为不小于 0."5米,车与墙、车位端之间间距不小于 0."5米;车长大于6米不大于8米,车宽大于 1.8米不大于 2."2米的话,车与车之间间距不小于 0."7米等。回车路段的相应规范是满足一辆车一次性回转的需要,这实际上为不同类型的停车场提供了不同的尺寸松动。 因此对于一般以停小型车为主的停车场来讲,车位尺寸多采用 2.5~ 2."7×5~6米的尺寸(象奔驰S系、宝马7系等豪华车车长都超过5米),而单车道回转车道宽度不小于 3."5米,双车道不少于5米,现在的停车场为安全起见或者可以停中大型车辆,多设置为6米以上。 地下车库因其功能相对单 一、"成本高、结构复杂而成为设计优化的重点,笔者根据这几年的管理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地下车位由于空间紧张,一般采用车位与通道垂直的布置方案, 南京车位销售专用合同: 标准车位规格为长

5."3米、宽 2."4米;微型车位规格为长 4."0米、宽 2."2米。两种规格车位的面积,分别为 12."7平方米和 8."8平方米 据查阅相关标准,一般的车位面积为十六平方公尺左右大约6坪。在建筑技术规则中,对室内停车位的法定尺寸标准是: 平面车位的标准长宽应为6公尺、 2.5公尺,但也可以设置小车位,长宽为 5."5公尺、 2."5公尺;而机械式车位的尺寸最小不能小於长宽高各为 5."5公尺、 2."2公尺及 1."8公尺(机栻车位的标准尺寸是以外缘为准,所以实际使用时必须扣掉机械的宽度,尺寸相对缩小一些,但是高度不得低於 1."8公尺 1、柱网尺寸; 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经济跨度在8米左右,每个车位宽2.4米,三个车位的尺寸最接近8米,车库的最经济柱净距为7.2(3X 2."4)米,随着车辆大型化的趋势,交警部门要求车位白线内净宽为 2."4米,则最经济柱净距变成了

地下停车场交通规划诱导设计说明

地下停车场交通规划诱导设计说明 一、设计内容:根据地下停车场设计图而定。二、时间目的:停车场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主要有以下作用:1、确保完全不熟悉该停车场内部结构和地理环境情况的驾驶员进入车场后,在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的引导下,快速、准确、顺利地抵达目地的。2、地下停车场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驾驶员能快速、准确地读懂标志内容,看清地面标线的导向,提前作出相应的判断。3、地下停车场在障碍物较多,通道狭窄,视线距离有限的情况下,能在各种交通标志、立面标记、地面标线的警示作用下安全行驶,杜绝和减少不必要的交通事故或车辆损伤,提高车场的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 三、设计依据1、根据国家《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标准,文号GB5768 —1999。2、依据业主提供的车场设计平面图和调查的资料。四、设计原则: 1、车位标准:豪华车车位:2500-3000×6000mm 标准车车位:2300-2500×5000mm 小型车车位:1800-2000×4000mm 2、地面标线:地面标线:车道分道线和箭头统称为地面标线。其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规距车辆的摆放,与交通标志配合使用。按国家标准分道线为黄色,停车位线、箭头为白色。设计宽度为150mm,厚度为 1.5mm。地面标线的使用特性主要表现在:无论白天和黑夜都有良好的可视性,与路面附着力强,结力高,耐磨性好,价位适度。根据该停车场特点,设计建议采用热熔反光道路标线。热熔反光道路标线是采用热熔标线涂料,加入玻璃微珠后制成的,具有昼

夜可视性好,与地面粘结力强,耐磨性好,经久耐用等特点。停车场使用有效期可达5 年以上(使用寿命是其它标线的5-8 倍),是目前国内外道路普遍使用的标线涂料。热熔反光标线操作工序:清扫施工场地——放样——检验——涂底漆——涂敷——修整——检验——完成标线检验标准:线形美观、表面平整、光滑、玻璃微珠 洒布均匀。热材料的选择:涂料选用涂料厂热熔涂料。执行标准:JT/T280—1995《路面标线涂料》,玻璃微珠选用1—2 号。 3、交通标志;交通标志是直接向驾驶人员提供行驶路线的设施。其设计主要遵循下例原则:⑴、给驾驶人员提供正确、及时的道路信息。⑵、避免信息量的过载或不连续性。⑶、视读效果好,清晰、美观、耐用。根据该停车场的具体情况和国家相关标准之规定,交通标志规格尺寸均采用国标中最小号规格,即:禁令标志为 △700mm;警告、指示标志为Ф600mm;指路标志按汉字高 25~30mm 来确定版面尺寸,规格为尺寸800 ×400mm.这样,确保驾驶人员在行驶中能快速、清晰地读版面内容。标志板的使用效果好坏及时间期限取决于版面反光膜材料的选择和生产工艺的规范。本设计中,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3M 公司工程反光膜作为反光材料,底板采用 1.0mm 后的铝塑板,经下料、打磨、砂洗、烘干、刻膜、检验等标准操作程序,完成标志板的生产和制作,确保所有制作的标志板有效使用期在8

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和室内,地上与地下的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3.5m,双车行驶6.0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

《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的疏散宽度单行4.0m,双行7.0m。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的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和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是相切的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小型车汽车坡道的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6.67),曲线坡道12%(1:8.33)。当汽车坡道的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的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 3.6m,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 2.4m,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的坡道设缓坡,是为了防止汽车的车头、车尾和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是与它相连接的正常坡度的1/2(6%~7.5%),而不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是因为曲线缓坡(2.4m)比直线缓坡(3.6m)可以更短,二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的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

地下停车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河南城建学院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题目: 南门家属院地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专业: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学生姓名: 鲁桂强 学号: 指导教师: 开始时间: 2014 年 12 月 29 日 完成时间: 2015 年 01 月 11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1 -地下停车场特点....................................................... - 1 -地下停车场规划步骤................................................... - 1 -地下停车场规划要点................................................... - 1 -开发地下停车场的目的................................................. - 1 -第二章教学区现状调查与分析.............................................. - 2 -实例介绍........................................................... - 2 -实例分析............................................................. - 3 -第三章停车场的选址...................................................... - 4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 4 -教学区区停车场规划................................................. - 4 -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 5 -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 5 -第四章停车场主体平面设计................................................ - 7 -设计的基本要求...................................................... - 7 -停车区的划分及面积估算............................................... - 7 -车位及行车通道的平面设计............................................ - 7 -停车场坡道的设计................................................... - 11 -坡道的形式...................................................... - 11 -坡道的技术参数................................................ - 12 -汽车坡道设计数量................................................ - 13 - 停车场层高设计.................................................. - 14 -第五章消防、通风排烟和排水系统......................................... - 15 -第六章结论............................................................ - 17 -参考文献................................................................ - 18 -

停车场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节设计目标及原则 (1) 、设计依据 (1) 、设计目标 (1) 、设计原则 (2) 第二节项目概述 (2) 第三节方案设计详述 (3) 停车场管理系统说明 (3) * 停车场示意图 (4) 停车场流程图 (5) 、收费管理体制 (6) 第四节主要设备功能及技术参数 (7) 智能道闸 (7) 刷卡票箱 (8) 车辆检测器 (8) 有源485转换器 (8) 、 图像对比系统 (9) LED显示屏 (10) 控制主板 (10) 车牌识别摄像机 (11) 第五节高峰智能停车场功能介绍 (11)

停车场系统设计 本系统设计以贵方要求为出发点,在智能大厦整体网络系统的涵盖下,采用计算机和感应式IC卡应用技术为核心,实现停车收费、满位显示、车辆保管、自动统计与核算收入等功能。 第一节设计目标及原则 、设计依据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 GB/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通用要求; GB/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电动门锁的特殊要求的规定; ISO 14443/A国际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J232-82 局域网IEEE 规约; TCP/IP协议;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标准》GB 4943-2001 《公安部安全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总则》 、设计目标 兼容目前世界上先进的非接触IC卡感应技术、RFID射频技术、车牌识别技术操作 安全可靠; 充分利用大楼社区的网络资源,共享基于以太网的网络平台资源;

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0作为管理平台; 追求先进,注重实用、科学、经济及合理性; 保障系统的安全、简捷、功能齐全; 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及易维护性。 方便工作人员工作,保障大楼与社区安全; 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节省资源,增加附加值。 提高服务质量。 充分考虑系统后期建设的可扩展性及易维护性。 、设计原则 稳定可靠的原则:该系统关键部位有冗余和备份,一旦系统某部分出现故障,可 以很快恢复工作。系统的应急处理部件可以从容地应付发生的各种故障。一卡通 系统的读写设备均可在脱机状态下工作,以确保在脱机时能继续工作。 安全性原则:系统具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保障重要的管理数据和经济数据, 确保系统安全。 开放型原则: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型,可以把业界和市场上各类最好的产品结合 起来,构成性价比最优的系统框架。 扩充性原则:当需要增加新的用户应用时,系统具有扩充余地,便于扩充、升级。 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系统所使用的技术及产品既先进,又成熟,做到先 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节项目概述 翠岭华庭位于新区检查站旁边,交通位置优越,为深圳龙华新区核心位置,也是深圳后花园为住宅首选地,拟打造高端办公写字楼及生活小区一体化物业,本项目由7栋楼宇组成,其中一栋为地面31层高地下负3层的写字楼,计6个电梯及2个观光电梯,其余6栋分别为地面31层高地下负2层,每单元2梯四户,共计600余户住宅,拟规划设计主要供1栋写字楼使用100余车位的地面停车场,以及供其余6栋住宅小区使用的地下停车场共计车位500余位。 目前规划的地面地下停车场可互通,1栋写字楼的地面停车场可由一进出口直接驶入住宅小

地下停车场设计方案

景区停车场是为旅游者使用的汽车提供停车服务的场所。景区中常见的车辆类型有大型客车、中小型客车以及摩托车和电瓶车。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下旅游景区停车场的设计原则 (1)强调自然协调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的首要问题是“自然”,包括场地本身的“自然”及与周围风景衔接的“自然”。最好是借用自然的地形,就势建造。停车场区内大客车与小汽车要分区停放,用绿化及道路划分出各自的停车空间。小汽车停车场常常结合场地地形及建筑物布置情况灵活分散成几个组来布置。 (2)尽量留地于人 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将停车场建在地下或水下。而腾出的地面最好用于建游园,搞绿化,或扩大水面。建在地下或水下的停车场要综合研究,科学设计,其内部设施要现代化。 (3)设置服务设施

要在整个停车场的合适位置分散布置一些休闲设施、一定数量的公共电话亭等,以方便游客使用。 (4)设置临时停车场 有些景区的旅游季节性非常强,旺季停车位严重不足,为避免破坏环境,不适合再修建新停车场的景区可考虑建造临时停车场。目前有一种产品叫草坪格,可广泛应用于建造临时停车场、步道。 2. 态停车场的规划原则 生态型的停车场宜采用组团式、分散式的布局。采用绿化草坪砖,以灌木为隔离线,用高大乔木和藤蔓植物遮荫。景区的停车场应成为景观,避免采用使大面积车辆曝晒的硬化停车场。国外有景区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停车场的车棚。既可防止车辆曝晒,为开空调而多耗油污染景区空气,又可以为景区提供绿色电源。

此外,景区停车场的建设要建一个,用一个,建成后的停车场不能移作他用,己移作他用的要设法收回。避免对景区停车造成困扰和负担。 以上是停车场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您。

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 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 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和室内, 地上与地下的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 做好汽车坡道设计, 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 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的位置, 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 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 汽车坡道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的数量不少于两个, 当停车数 量少于100 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 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 小于100辆大于50 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 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 单车行驶, 双车行驶。《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 规定,汽车坡道的疏散宽度单行, 双行。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 取上限, 单车道不小于, 双车道约为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

于的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 舒适内径约为?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 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 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和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是相切的关系, 不应有折线。 3. 剖面设计 小型车汽车坡道的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 曲线坡道12%(1:。当汽车坡道的纵向坡度大于10%时, 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 常坡道1/2 的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 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勺坡道设缓坡, 是为了防止汽车的车头、车尾和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是与它相连接勺正常坡度 勺1/2(6%?%),而不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 一是因为曲线缓坡比直线缓坡可以更短二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时, 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 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 汽车坡道勺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勺超高坡度, 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 增加舒适性。超高设计要明确外环高, 内环低, 是由外环坡向内环。 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设规》规定不小于。因地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用房毗邻, 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口, 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为宜。汽车坡道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地下停车场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停车场车库设计规 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地下停车场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和室内,地上与地下的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双车行驶。《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的疏散宽度单行,双行。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双车道约为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

车转弯半径不小于的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舒适内径约为~ 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和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是相切的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小型车汽车坡道的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曲线坡道12%(1:。当汽车坡道的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的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的坡道设缓坡,是为了防止汽车的车头、车尾和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是与它相连接的正常坡度的1/2(6%~%),而不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是因为曲线缓坡比直线缓坡可以更短,二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的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的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适性。超高设计要明确外环高,内环低,是由外环坡向内环。 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设规》规定不小于。因地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口,所以此时

地下停车场设计原则

目录 引言 (2) 1地下停车场设计介绍 (2) 2确定车型 (2) 3停车场停放方式和停发方式设计 (3) 3.1机动车停放方式 (3) 3.2机动车停发方式 (3) 4停车带和通道宽度及单位停车面积 (3) 4.1停车带宽度 (3) 4.2通道宽度及单位停车面积 (4) 5通道设计 (4) 5.1停车场出入口位置和数量 (4) 5.2转弯半径设置 (4) 5.3停车场出入口设置注意要点 (5) 6标线施划面积及水泥路面面积计算(看图) (5) 7结论 (6) 8参考文献 (7)

引言 现代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诸如城市生存空间的缩小,城市中心交通拥挤现象,环境问题等等。城市的交通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矛盾进一步发展,从而出现了对城市的进一步改善和改造。城市地下空间合理的开发和运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不断的进步,地下停车场的设计是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地下停车场设计介绍 地下停车场初步设计,计划长107米,宽51米,为地下一层停车场。该停车场机动车出入口共2个,分别位于西北角及中部,人行出口共4个,北侧和南侧各两个。内部设有换气系统、通风系统、消防灭火系统、地下放水系统以及综合业务服务系统。 2 确定车型 不同的车型,其尺寸大小不同,对停车的技术要求也不同,从而决定了停车带尺寸和通道宽度的差异。 机动车停车场设计车型外廓尺寸和换算关系 车辆类型各车辆外廓尺寸/m 换算关系 总长总宽总高小汽车 微型汽车 3.2 1.6 1.8 0.7 小型汽车 5.0 2.0 2.2 1.0 中型汽车8.7 2.5 4.0 2.0 大型汽车12.0 2.5 4.0 2.5 铰接车18.0 2.5 4.0 3.5 二轮摩托车 1.9 0.7 1.1 0.1 资料来源:公安部、建设部《停车场设计规划》,1988 对于此停车场进行分析,比较故选取微型汽车和小型汽车作为设计车型。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试行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由公安部与建设部于1988年颁布,1989年开始实施,与<停车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同期颁布实施.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试行) 颁布单位公安部/建设部颁布日期881003 实施日期890101 第一条本规则适用于大、中城市和重点旅游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小城市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专用和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车场原则上应在主体建筑用地范围之内。 第三条机动车停车场内必须按照国家标准GB5768-8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交通标志,施划交通标线。 第四条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50米;距离交叉路口须大于八十米。 第五条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米,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米。 公共建筑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包括吸引外来车辆和本建筑所属车辆的停车位指标。 第六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停车方式应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见图一。 第七条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当量。设计时,应将其他类型车辆按表一所列换算系数换算成当量车型,以当量车型核算车位总指标。 第八条机动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应不小于表二规定。 第九条在停车场内停放的机动车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表三规定。 第十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6米。 第十一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应不小于表四规定。 第十二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大纵坡度应不大于表五规定。 第十三条自行车停车场原则上不设在交叉路口附近。出入口应不少于二个,宽度不小于2.5米。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修订稿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 规范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 一、停车场概念 景区停车场是为旅游者使用的汽车提供停车服务的场所。景区中常见的车辆类型有大型客车、中小型客车以及摩托车和电瓶车。 二、旅游景区停车场设计原则 1. 一般停车场设计原则 (1)强调自然协调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的首要问题是“自然”,包括场地本身的“自然”及与周围风景衔接的“自然”。最好是借用自然的地形,就势建造。停车场区内大客车与小汽车要分区停放,用绿化及道路划分出各自的停车空间。小汽车停车场常常结合场地地形及建筑物布置情况灵活分散成几个组来布置。 (2)尽量留地于人 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将停车场建在地下或水下。而腾出的地面最好用于建游园,搞绿化,或扩大水面。建在地下或水下的停车场要综合研究,科学设计,其内部设施要现代化。 (3)设置服务设施 要在整个停车场的合适位置分散布置一些休闲设施、一定数量的公共电话亭等,以方便游客使用。 (4)设置临时停车场 有些景区的旅游季节性非常强,旺季停车位严重不足,为避免破坏环境,不适合再修建新停车场的景区可考虑建造临时停车场。目前有一种产品叫草坪格,可广泛应用于建造临时停车场、步道。

2. 态停车场的规划原则 生态型的停车场宜采用组团式、分散式的布局。采用绿化草坪砖,以灌木为隔离线,用高大乔木和藤蔓植物遮荫。景区的停车场应成为景观,避免采用使大面积车辆曝晒的硬化停车场。国外有景区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停车场的车棚。既可防止车辆曝晒,为开空调而多耗油污染景区空气,又可以为景区提供绿色电源。 此外,景区停车场的建设要建一个,用一个,建成后的停车场不能移作他用,己移作他用的要设法收回。避免对景区停车造成困扰和负担。 三、停车场类型 1.停车场类型 按照停车所处于的空间位置来分,可以分为路边停车场以及路外停车场。(1). 路边停车场 是指在道路的一侧边缘或者两侧边缘划出一定的范围作为车辆停放的设施。一般来说,在交通量大的区域,路边停车场一般不会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2). 路外停车场 是指在道路之外,不占用道路的停车设施,一般在景区中的停车场类型常采取平面式和立体式。 2.车辆停置形式 车辆停放时车位的布置形式,有垂直式、平行式、斜角式三种,或混合采用此三种停车方式。

相关主题